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实践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11-09 10:50:15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例1

对于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认识问题。笔者拜读了梅子惠教授等所著的《实践性教学规范与操作――来自经管类专业教学一线的报告》一书,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一问题是当下教学环节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在国家教育部门对各类高校进行的评估中,实践性教学所占的权重已被提到一定高度。然而考察众多高校的实践性教学情况,收效理想的并不算多,甚至不少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已被人为搁置,乃至形同虚设。比如毕业论文教学中所存在的弄虚作假,毕业实习以分散实习为名,实为放“鸭子”的放任自流等等,都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从客观层面上考察,因为经费、学制、安全及其就业压力等都是制约全面落实实践教学的因素。因而如何克服种种制约因素,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对此,《实践教学规范与操作》强调提出了什么是教学实践、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的问题。同时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就教学实践操作的规范,进行了近8年的探索,系统回答了上述问题,最终著述成书,而独树一帜。

《实践教学规范与操作》一书包括绪论和五章内容。作者在绪论阐述了实践性教学之功能,特别注重从应用型本科教学要素出发,论述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些内容主要包括课内实验和实训、案例分析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学生专业课外活动等五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等等。著作坚持了辩证唯物论,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和操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探讨,不仅对实践性教学及其组织与管理进行了理论阐述,而且,对其实践教学规程和具体操作原则及范式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演示。综合全书,有以下三大特点:

其一,建立健全用规范以推动实践教学贵在标准化。当下各类高校都在组织实施实践性教学,所采取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各行其是,这里面虽然也不乏有成功的个案,但也存在不少实践教学的败笔,而败者往往产生于不规范的行为之中。据此“报告”所提供的实践教学的思路、方法和途径等,均是建立在论证之上,并置于整个实践教学全局之中,尤其必须提及有序实施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用规范来要求实践性教学,从而达到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行为的标准性和有效性。

其二,用个案强化务实性,珍惜成果以利借鉴。《实践性教学规范与操作》一书,以剖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工商管理系这一个案来展开的(也应该体现出一般如是),所以其副标题即为“来自经管专业教学一线的报告”。采取这一角度,著者的苦心沥血,赋予作品更多的务实性。即是说,成果所阐释的内容不是凭空的说教,而是来自教学一线的实践,这种用个案经验提供给教师乃至这些教师所在的学校以借鉴,不仅真实可信,还可收到浓厚百家争鸣学术氛围的效果。

其三,以探讨和引导的方式研究问题,重在鼓励创新。由于该成果最终要为内容繁多的实践性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因而自然需要从理论上进行一些必要的阐述和论证。然而这种阐述和论证,不仅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必须是采取研究和引导的方式,尤其是重操作,最后回答为什么需要这样作,并用个案的形式给予演示。这种以探讨和引导的方式,有利于引发读者等等共鸣,达成追求真理,共同促成实践性教学领域创新,达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以多出人才,稳出人才之目的。

由此,《实践性教学规范与操作》对实施实践教学之指导作用得以凸现,归纳起来,

一是开创了为实践性教学提供教学参考书和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节教材的先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正能量,最终必将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例如该书对什么是教学实践作出了理论阐释。著作明确指出,所谓实践教学,就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是要用教学的手段和规律去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有一定区别,它不是一种无边际的探索性实践,而是一种具有很强指向性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即“认知”、“能力转化”和“能力运用和创新”。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这种背景下,强化实践教学应该是高等院校彰显各自特色、打造各自办学优势的一条必经之路,这种优势的打造和特色的彰显过程,就是一个参与人才激烈竞争的过程。因此,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该著作给我们做了较全面深入而又具体的理论分析。因为这一过程运作得好,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能力的运用,更在于让学生能从实践性中获得新的发现,从而促使创新,真正落实国家创新性教学的目的。

二是有一个好的制度设计。主要体现在鼓励学生探索,做到分步骤,分阶段而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在实践中及时总结,逐步完善。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明确定位,有的放矢,用行政手段推动实践教学。为此在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且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来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第二阶段,确立模式,形成制度,有效稳妥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总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反经验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并将这一模式概括为:“三课互补、三法并用,理论讲授与能力培养并重”。这里所说的“三课”具体指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三法”则是指案例模拟法、实验求证法和技能演练法。“三法”对应于“三课”,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能力培养并重的完整教学体系,以此有效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第三阶段,课内课外全方位推进实践教学。他们独创的“学生专业课外活动”,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学生课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无论是案例分析大赛、商务谈判大赛、模拟导游大赛,还是营销策划大赛、创业策划大赛,都将实践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推向社会。第四阶段,以评促建,用评估标准来规范和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按照高教部门的评估标准,动员全体教职员工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实践教学迈向更高一级台阶。

总之,他们使强化实践教学的措施并形成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课内实验、实训,并用制度保证其正常、有序和规范运行。创新性地提出了“三课互补、三法并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模式。

三是探索用不同的教学实践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具体是对实验(训)课的范围、基本形式和基本准则进行了探索性的阐释;譬如,实验(训)课的基本准则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教学目标:(1)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社会素质。(2)依据教学内容、专业特点,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的,突出实训教学的特点。其次是教学要求:(1)教材内容完整,图示规范,注重理论与知识的衔接。(2)设备完好、齐全,材料满足实训要求。再次是教学过程:(1)对实训课的目的要求,设备和工具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讲解正确、清晰。(2)恰当运用现代化手段,讲解具有直观性。(3)操作演示标准规范,分步实施合理,流程无误。(4)实训内容安排合理,训练时间分配合理。(5)巡回指导认真负责,能及时纠正实训中出现的错误,讲解客观全面。复次是教学能力:(1)选择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能结合企业实践进行讲解,应变能力强。(2)演示操作熟练,内容恰当。(3)组织能力强,管理有序。最后是教学效果:(1)学生参与面广,扮演角色分工明确,各小组之间能进行有效的合作。(2)学生能举一反三,能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强。(3)学生能独立且熟练完成实训内容的操作。

实践教学例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88-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用人企业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那些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在就业时成为企业争相聘请的人才。目前,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成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达到了1:1,实践教学受重视了,各高校实践条件也不断改善,但学生的动手技能并没有成直线上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也突现出来,而实践教学的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手技能。是什么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构建怎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提高我们的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而校内的实践教学多以整周为单位的单项实践教学,也称校内实习或实训,而我们研究更多的是学生在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文就影响校内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

1.环境因素。由于实践场地环境比教室大,人员可自由移动沟通多,造成学生心理开放,思想放松,纪律较松懈,表现为:衣着随便;如穿拖鞋、穿短裤等;迟到、早退现象相对较多。而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工作较多,学生有畏难情绪出现:怕若、怕累、怕脏等思想。加上践教学多安排在学生的毕业学期,这时候学生见工、面试时有出现,学生面临毕业就业的压力期,思想波动大,造成学生对实践热情的下降。

2.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①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些专业在没有上专业课的前提下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学生没有专业知识的指导,来到实践场所后对实践的内容和设备感到陌生,理解不了有些专业名词,学习起来就困难重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有些实践教学安排在学生的毕业前夕,学生热忠于找工作,思想不稳定,再加上有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学生实践期间请假找工作给予开绿灯,造成有些学生缺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质量从何而谈?而留下参与的学生人员不齐,思想波动,自然对实践教学应付了事。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有些专业实践教学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安排实践教学时为了达到1∶1的比例,重复安排类似或相关的实践教学,造成学生对后面的实践教学失去兴趣。专业教研室在安排实践教学时,由于和实训部门特别是所在的实践场所缺少沟通,造成所安排的实践教学现场的实践设备满足不了实践要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了实践设备的支持,实践教学难以有好的效果。

3.实验技术人员因素。再好的实践场所,再好的实践设备,再好的实践教学方案,实验人员才是最终的实施者,因此实验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实验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讲授表达能力和教学方式方法影响最大。①专业知识能力。现在的实践教学设备很多是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人员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能力才能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才能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开发更新实践内容,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否则,先进的仪器设备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造成浪费。专业知识能力还表现在实践操作能力上。实验人员的实践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实践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课前的仪器准备,器材的收集,所需仪器、元件的校核,对于实践过程的每一个原部件、仪器性能和使用方法的熟练程度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方面,体现在实践人员的操作能力上。②讲授和表达能力。实验人员在指导学生实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上课时像理论教学老师一样讲授一些实践操作的程序、注意事项、以及某些有可能要分析到的理论知识。作为面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实验人员一定必须具备讲授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实验人员首先熟知实践教学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规程、实践过程和结果以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组织、实施,而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极为重要,若肚子有料而说不出,不但影响教学效果,也为学生留下不好印象。③教学方式方法因素。现在的大学教育方式有从成人化教学方式向小学化教学方式退化的趋势,将原有的启发式教育方法和实践性教育方法也完全改变成了填鸭式教育,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实践教师把实训内容从头到尾讲一遍,按下来安排学生进行训练,实践教师随时进行指导,表面上看起来学生也可以掌握实践技能,但长期下去对学生难产生新的兴奋点,单调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因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另外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现在的实践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学生间缺少竞争、思考不多,加上如碰上实践内容枯燥、实践时间长等因素,学生容易采取应付形式对待实践,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①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后所达到的预期能力水平,既要符合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又要相对明确、清晰。实践教学目标的意义不仅仅是局限于实践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的方法的训练。因此,实践教学应有自己独特的目标[1]。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培养素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核心。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实践项目,安排实践教学时专业教研室要和实践部门分析讨论,避免在学生的毕业时期安排,合理安排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顺序,根据实训场所的设备安排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实践项目。在实训过程中,实践指导人员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和执行劳动纪律。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指导人员还应溶入到实训中去和学生一起动手,并讲述只有靠双手和劳动才能换取自己末来。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不怕若、不怕累、不怕脏的新思相和新作风。另外学生处还应对毕业班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学生安心地完成实训。③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服务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能力培养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在实践教学中鼓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采用布置任务的方式,对学生实训进行分配。除了一些集中讲授的内容外,一些维修项目分配到个人,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导老师进行现场逐个问答,让其他同学进行监督和学习,学生也在掌握自己项目的同时也掌握到其他项目。这样学生在完成各项目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技能逐步地得到提高,学生收获大,学习的信心就足。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如我院设立开放了电子协会、制冷创新实验室、现代电工新技术实验室、组太软件应用实验室、汽车训练室、计算机实验室等有特色的实验实训室,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我院学生在近几年参加省级或部级的电子类、机电类、汽车类、计算机类等各类的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此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完成了由理论认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变。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成功的经验,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④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业务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业务管理是对学校教学业务工作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教学业务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⑤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监控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建立实践监控体系应包括实验教学的体制与体系、实践项目、实践师资队伍、教风与学风、实践管理、实践教学与改革、实践条件、实践教学效果等内容。⑥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教师的提高、教师的结构以及教师的职责等方面。实践教学人员应通过坚持自学、在职继续教育、到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讲授和表达等能力。学院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实践教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和高素质的实践教学人员的协同配合,学院级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上下一心理论与实践并重,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持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饶汕贤,赖元峰,张少雄.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J].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4),2003,(4):25-29.

实践教学例3

实验教学要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同样,实验课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不断错误和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探索。

1实践教学的目的和特点

对于实践教学来讲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操作,两者是相辅相承的,结合的好,教学会如虎添翼,而且使学生拉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易于突出所学专业的重点便于学习。下面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1.1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它应具有的特点

①学生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即动手又动脑是学习的能动过程。

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具有能动性,对实验加以理解和体验,都成为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实践是科学的基础,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关键,所以实践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④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达到了统一性和实用性。

⑤推动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树立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

1.2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所学理论与方法,采用相应手段,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实际教学的教学活动,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必要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常规管理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对违反实践操作的行为不只是简单地批评和教育,而是要求学生认识到错误,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与素质教育接轨。

②通过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或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运用观察和实践的手段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究的品质,端正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树立学生不懈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的价值观。

③根据实践的内容,确定假设与研究的因素。确定分析指标、分析方法,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及能动性,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采取通过书写或讨论的形式,对比分析写出实验报告。通过撰写实验报告,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④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建构知识,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从而获取知识,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2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但是在运作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缺乏资源共享意识,造成资源的浪费。学校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以院、系为单位,有时宁可不用,也不会给其他部门使用,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②有时实验项目缺乏与企业和公司的合作,即便是该实验项目很好,但缺少资金设该项目无法继续,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③在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练习法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使得在线练习成为可能,并形成交互,这更强调环境建构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传统情况下由学生机械的作练习题。

3实验教学继续改进的措施

上述情况亟待改变,以提高实践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已经积累的实验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得实验课程的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在实验课程进行中的实现形式更加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实现实验教学的即时评价,也可以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畅所欲言,以得到更好的实验教学。但更多的是利用邮件形式,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教师还可以将实验谈话的规模加以夸大,让学生通过电子公告板的形式,实现师生间的双流。

②将实验室建设置于社会大系统中,并按照社会积极的发展全面系统地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实验堆理论的专业层次和动手层次的要求,力求所选的资料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改进资源投入方式,已达到控制实验的最优化。

③加强合作与参与实验教学方式。合作与参与教学方式在今天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是一长期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学校与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不仅提高了试验的效率解决了一些资金问题,而且可以指出学校教学中的不足。

综合上述,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革命向实践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践教学方式未来所面临的发展方向主要是社会化、产业化。实践教学的社会化意味着校内实验室对社会全面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化意味着将实验室当作产业来运营,即不仅对社会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还要计算其营运收入、成本、效益,要讲求投入、产出和发展。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是知识资源的投入和运作,包括经济资源和智力资源。经济资源表现为各种硬件设施,如房屋、设备、用具、器皿等各种物质载体;智力资源实验模式系统设计和教师投入的积多年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各种软件。

参考文献

实践教学例4

实验教学要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同样,实验课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不断错误和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探索。

1实践教学的目的和特点

对于实践教学来讲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操作,两者是相辅相承的,结合的好,教学会如虎添翼,而且使学生拉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易于突出所学专业的重点便于学习。下面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1.1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它应具有的特点

①学生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即动手又动脑是学习的能动过程。

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具有能动性,对实验加以理解和体验,都成为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实践是科学的基础,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关键,所以实践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④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达到了统一性和实用性。

⑤推动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树立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

1.2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所学理论与方法,采用相应手段,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实际教学的教学活动,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必要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常规管理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对违反实践操作的行为不只是简单地批评和教育,而是要求学生认识到错误,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与素质教育接轨。

②通过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或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运用观察和实践的手段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究的品质,端正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树立学生不懈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的价值观。

③根据实践的内容,确定假设与研究的因素。确定分析指标、分析方法,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及能动性,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采取通过书写或讨论的形式,对比分析写出实验报告。通过撰写实验报告,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④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建构知识,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从而获取知识,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2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但是在运作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缺乏资源共享意识,造成资源的浪费。学校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以院、系为单位,有时宁可不用,也不会给其他部门使用,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②有时实验项目缺乏与企业和公司的合作,即便是该实验项目很好,但缺少资金设该项目无法继续,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③在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练习法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使得在线练习成为可能,并形成交互,这更强调环境建构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传统情况下由学生机械的作练习题。

3实验教学继续改进的措施

上述情况亟待改变,以提高实践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已经积累的实验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得实验课程的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在实验课程进行中的实现形式更加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实现实验教学的即时评价,也可以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畅所欲言,以得到更好的实验教学。但更多的是利用邮件形式,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教师还可以将实验谈话的规模加以夸大,让学生通过电子公告板的形式,实现师生间的双流。

②将实验室建设置于社会大系统中,并按照社会积极的发展全面系统地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实验堆理论的专业层次和动手层次的要求,力求所选的资料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改进资源投入方式,已达到控制实验的最优化。

③加强合作与参与实验教学方式。合作与参与教学方式在今天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是一长期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学校与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不仅提高了试验的效率解决了一些资金问题,而且可以指出学校教学中的不足。

综合上述,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革命向实践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践教学方式未来所面临的发展方向主要是社会化、产业化。实践教学的社会化意味着校内实验室对社会全面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化意味着将实验室当作产业来运营,即不仅对社会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还要计算其营运收入、成本、效益,要讲求投入、产出和发展。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是知识资源的投入和运作,包括经济资源和智力资源。经济资源表现为各种硬件设施,如房屋、设备、用具、器皿等各种物质载体;智力资源实验模式系统设计和教师投入的积多年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各种软件。

参考文献

实践教学例5

    整合各个独立的学科,融合学科差别、建立大学科观是国际上教材编写时的共同趋势。但“融合”不等于“溶合”,不可以上着数学课却感觉是在搞社会活动,这样张冠李戴就丧失了学科特点,数学课必须要坚持数学特色。

    散发数学味首当其冲就是要简约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要落实四基,于是为了达成所谓的情感目标,那些贴着爱国主义、互助友爱、公益环保等的标签都跑进数学课堂。由于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不像“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那样有鲜明的知识特点,它更多的是三部分知识的有机揉合和方法的灵活运用,一些教师就以为是没有新知识,在教学内容轻松简单的情况下增加思想价值来为自己的课堂加码,这样的想法是很肤浅的。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旅游费用的计算》一节综合实践课,曾有教师在旅游景点的选择环节就安排“看图片”“说经历”“谈感受”“选景点”四个步骤,近十分钟被强行挤占。可想在费用的理解、选择和计算等的教学上会是怎样的仓促,一节课就在学生涂涂画画中草草收兵。简约教学目标就是要突现数学学科内容,那些数学所特有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是必须要“放在头版头条”的。数学不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要用数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学数学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强大的动力。

    二、整合数学知识,强调综合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综合与实践”的解释之一就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很明显该注解的关键词中有“综合”,换句话理解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学习综合性的数学内容。正是借助这种综合性强的课程载体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不仅是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也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迁移。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面积是多少》一课,学习如何计算复杂的图形面积,学生不仅需要综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要灵活选择分割、拼接、旋转等解决方法,在不规则的面积问题上还要将精算与估算有机结合,这里就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综合。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图形的特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化腐朽为神奇。又如,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可以创设《小鬼当家》的活动内容,在课余时间利用表格记录一周里全家的日常开支,绘制成折线和扇形统计图。一方面既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巩固了统计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财常识,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开支,从小培养理财意识,也与语文教科书中设置的“勤俭节约”主题单元教学相得益彰。

    三、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性

    如果说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实践就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可以享用一生的学习品质。教师在教学其他三个板块的内容时是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开展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既要“全程”也要“全员”。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活动流程是收集图形、观察特点、寻找并画出对称轴、创作轴对称图形。活动前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用自己极具个性的方式捕捉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拍照、绘画、录像、采集等。学生亲自实践了,他们的感官印象才深刻,没有了实际的观察,所谓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就成了部分人的独家发言。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发生在课外,在课内也一样可以生动模拟。如,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小小商店》就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内开办“小小文峰超市”。学生自己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并事先向家长了解具体的价格,再准备一些仿真的纸币。活动时学生扮演顾客、导购员、收银员等,自由购物、自行结算。在模拟实践中积累“买”与“卖”的经验,增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完善课题过程,加强研究性

实践教学例6

生物医学工程(BiologyMedicalEngineering,BMI)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多学科的高度综合交叉是生物医学工程的特点[1]。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都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涵盖了生物信息、医疗仪器、生物材料、生物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工程类课程和医学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各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3]。南京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在学校原来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优势学科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传感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上述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平备。比较而言,学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上相对薄弱,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实践教学有明显的不足,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平台薄弱、课时有限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更新等方面入手,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物学实践教学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生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南京邮电大学是传统的工科院校,信息学科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工学为主体,以及“大信息”的背景下,学校的通信、电子、图像和计算机等学科的科研氛围浓厚、师资力量较强,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成熟、教学特点鲜明。上述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已经构建了包括课内实验、专题实验、综合训练和生产实习一系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但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迫切的需要将更多的生物医学知识融入到工程学知识中。为了扩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学教学方面,我校目前开设了几门生物学领域的课程,包括现代生物学、定量生理学和解剖生理学等。由于学校在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缺乏基础,因此这些课程的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实验教学平台也比较薄弱。此外,生物医学课程多属于理论加上实验的课程,要求课时较多。以解剖与生理为例,理论课要讲51个学时,实验课也需要51个学时[4,5]。但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纲,对解剖与生理课程只设置了36个学时的理论课以及4个学时的实验课。因此,在这些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上,需要大幅的调整以适应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4,5]。在实验教学上,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为演示实验或参观,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机会[6]。笔者在调研学生对解剖与生理课程兴趣、期望和要求时,有68.1%的同学表示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并且有30%的同学希望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表2)。但我校目前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教学平台和课时设置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平水,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生物医学实验教学改进办法

1.培养专任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我校生物医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近几年来,已引进多个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和高级人才,构建了一个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包括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工程以及纳米材料毒理等,这些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体系完全满足了现有的生物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要。

2.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同时为了满足学校科研项目发展的需要,我校已于近几年建设完成了生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结合医学诊断以及生物信息处理的多层次性和综合性实验基地,使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和掌握全面的生命科学综合实验技能,以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性人才,同时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平台,以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做出一流的科研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操作平台和蛋白结构测试和信息处理的表征平台。在此平台上,我们为学生设立了核酸分离和检测,核黄素、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化指标测定等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观看并亲自动手操作,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对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3.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除了加强教师队伍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针对生物类课程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许多教师针对生物领域的热点方向开设了一系列的开放实验项目,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和动物房,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实验以及动物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方法[7-9]。在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对生物医学相关实验有兴趣并且有能力的本科生申报创新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并将毕业设计与创新项目相结合,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10]。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查阅中外文献,了解项目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设计实验方案,学习各种新的实验技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同时还加深例如学生对各种专业课程的理解以及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识。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让学生对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实验室构成、具体运作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在大学和医院等实习基地的参观和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习目的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为生物学和医学服务的交叉学科,生物学实验课对生物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掌握领域非常重要。针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现有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浩伟,秦翥,刘颖,等.创新实践模式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中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17-120.

[2]李天钢,马春排,李自毅,等.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21-22,46.

[3]马春排,李天钢,李自毅,等.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实验定研究与探索,2010,29(4):103-105,122.

[4]李小慧,吴建盛.理工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剖生理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61-163.

[5]严振国,施雪筠.解剖生理学[M].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6]路宏朝,王杨科,陈文强,等.基于能力培养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1(3):35-37,40.

[7]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148-151.

[8]冯波,翁杰,黄楠,等.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5-17.

实践教学例7

现在知识创新已成为时代的需要也倍受世人关注。而要达到知识创新这一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自身创造性的学习来实现的,然而学生自身创造性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教师的言传身教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知识创新这一目的的关键,如何在实践性教学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正确的认识这一问题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教师实践性教学的发展概况、定义及特点

1.教师实践性教学发展概况及定义

19世纪八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弗里曼・艾尔贝兹首次对实践性教学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认为教师以拥有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实践性教学的知识,并把它界定为教师以其个人的价值、信念整合他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依照实际情境为导向的知识[1]。随后,舍恩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中认为教师实践知识是“行为中的默会知识”。20世纪90年代,教师实践性教学知识概念和理论传入国内,并日益受到关注。最具代表性研究是北大陈向明教授提出的,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2]。这种认知较为宽泛,不够系统、严谨[3]。

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4]、构成[5]、特征[6]、来源与生成、意义[7]。

本人认为教师实践性教学是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自身实践经验反思,掌握灵活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善于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水平的综合性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籍以达到知识创新这一教育教学目的。

2.教师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述很多,如默会知识、缄默知识,启发教学、探源索隐教学或辨异求同教学等,但无论做何种表述,教师的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紧迫性。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问题的反应迅速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对教师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不仅需要教师在特定时间压力下作出决定的方式、他们在瞬间所呈现的行为和思考,而且需要了解教师对问题的反应行为过程中蕴涵的对未来的期待和筹划。

(2)制约性。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面对许多不可避免的条件限制,其实践性教学的实践动力既有来源于自身内部的一面,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一面,但受到社会结构和运作条件的塑性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所以对教师实践性教学的探究不仅需要针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本身,还需要对其所处的教育环境、客观条件以及教师与其他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3)模糊性。实践性教学是教师处在长期沉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反应和对实践性教学知识获得的感受及其把握能力是一种自身的、前反思的、下意识的表现。

(4)行动性。教育教学工作者社会化了的本身是某种具有结构型塑潜力的能动知识的载体,而不是一种客体对象。教育心理学一般认为,学习形成需四个条件,一模仿;二重复;三有意练习;四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这就需有教育工作者要以自身的行动感化和影响学生,以达到言传身教之目的,但在实践性教学中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学习,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不知变化;还是不拘泥、不守旧、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求异创新,这种认识要在实践性教学中充分体现。此外,行动意味着去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问题一旦出现,教师首要的反应就是迅速采取行动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教师在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性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理论,它代表着教育工作者潜在的语言观、教学观、学习观和实践观;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探究不仅对教师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实践性教学理论的认识观有偏差

首先表现在对“教师实践性教学”的认识比较混乱。有“实习教学的认识、实训教学的认识、实践性知识及实践智慧的认识、案例教学的认识、社会生活实践教学的认识”等,表面上看是由研究视角不同所造成,但实际上是缘于对教师实践性教学属性的认识不深、定位不准。实践性教学不是高职学校的特产,它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教学实际的总和。其次,理论上的简单模仿,缺乏自己的创新。从实践角度出发研究教师的实践性教学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我们应结合我国教育实践力求创新,必须立足于教师实践活动现场的每―节课堂教学,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

2.实践性教学反思机制的稚嫩

教师的知识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成长的,它的原动力之一是反思。杜威认为:反省思维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我国学者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实践性教学获得的重要途径,而相关的反思机制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并不成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反思的缺失,包括备课的反思环节和教学的反思日记。二是集体反思的不足,包括同科组的交流,同专业和跨专业的交流,以及集体备课等方式,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主动性不高,形式单一,没有深入进去从而在教学中没有真正的全面提高自己。

3.实践性教学中共同体的作用不大

所谓教学共同体是指“一种持久的和真正完善的统一体”。共同体因为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生产、共同的文化和生活活动,产生对世界相似的认知,使得共同体的成员之间达成了一定的默契和共识。教师实践性教学产生于教师所在的共同体中,受到其所在的环境的物质和情境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从共同体中得到能量和智慧。实践性教学并不是教师个人的,而是教师个体与共同体的成员协商和实践的结果,也是教师个人与实践和情境脉络融合的结果。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都设有教学研究等类似的教研组,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以政治教育教学为例,同一办公室或同一教研组的交流有限;老教师(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相互交流目前只局限于通过讲课比赛或是其他公共组织的活动交流;地域性的交流等十分欠缺。

三、教师实践性教学理论的应用及方法

1.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冲突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固有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等与教学实践的冲突,在新、老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都有所体现,只是出现的频率和密度不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冲突密集出现在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身上。首先,是所学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矛盾。其次,是专业知识与实际教学的冲突。教师在学校期间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脱节严重,导致教师在教学准备时要重新学习。最后,知识的冲突。由于学生、教材、地域性的差异,在授课过程中如何使这些差异、冲突与不同转化成为本土学生理解的知识,是教师面临的又一难题。

2.换位思考与角色转换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这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由学生转化成为老师的过程中面临多重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教师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方法。首先,课堂角色的转换,即由原来的课堂主体转变为现在的课堂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种角色转换的思考,能使我们更进一步明确教学实践需要的是什么。其次,在教学与学习中社会角色的转换。教师与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有很大差别,新角色迫使教师适应和承担新的义务与社会责任。角色转换的过程与实践性教学的过程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角色转换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矛盾,特别是课堂角色的转换,是教师提高实践性教学的重要过程。

3.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反思、交流、再学习

处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冲突和角色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个体和集体的合作来解决。就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方法而言,要研究学生实践性学习的规律,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或创造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实践性教学理论固定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体现在教材中,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中,体现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强化实践性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Elbaz F.Teaching thinking:a study of practical knowledge. London:Croom Helm,1983:5

[2] 邹斌,陈向明,教师知识概念的溯源[J],课程・教材・教法,2005,(6):87

[3] 陈嘉明.知识与确证一当代知识论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版社,2003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9(1)

实践教学例8

[作者简介]黄振宣,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办公室主任,讲师;唐爱琼,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4-0145-03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全面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分析形势的方法,正视自我,找准定位,确立好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形势与政策”课的突出特点是时效性和实践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与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把对形势和政策的认知转化为学习生活实践。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这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载体

1.实践教学是延伸和拓展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既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选择和突出体现。要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仅靠理论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一是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将课堂理论教学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二是可以使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国情,认识社会,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理解党和政府为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和采取的措施。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能调动和激发高职学生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在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为逐步使学生成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复合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践教学是激发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其成才意识的需要。当前,青年学生普遍对社会和他人缺少责任感。究其原因,除了受到社会各种不良观念的影响外,主要是因为青年学生的生活局限于学校,对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人民群众的疾苦了解不多,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自然很难被激发出来。围绕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高职学生奉献社会的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了解改革开放的形势,直接接触下岗人员、残疾人和农民等弱势群体。在此过程中,高职生的情感世界必然会受到触动,进而能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实践教学不仅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3.实践教学是高职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涌人就业市场,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走出社会,深入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者相近的企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较快地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逐步了解自己,了解行业,找出行业要求和自身的差距,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而且通过社会实践锻炼的学生,精神面貌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良好的职业道德、严密的组织纪律性、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始养成。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即将走上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实践活动必须从高职学生的思想及其成长的实际出发,采取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方法,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更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从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一方面,他们具备当代青年学生的一些共同特征,即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批判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在不断加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等。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又有独特的方面,如:人文底蕴总体偏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困难较大;心态不稳定,对人生前途、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兴趣爱好广泛,动手能力更强等。以上这些特征无疑给“形势与政策”课开展实践教学带来某种困难。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又具有最贴近企业、最贴近经济、最贴近社会的优势,更容易发掘和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出发,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更贴近高职学生思想实际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实际。

2.职业性原则。当前,如何应对由高职学生就业难而引发的诸多矛盾冲突,是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需求不足、就业政策和制度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又有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势了解不够,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对行业的了解、容忍度不成熟,在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就业观以及择业心理发生偏差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如果不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这些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就业难的问题就很难得到根本解决。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最鲜明的特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时,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全方位地突出职业性特点。通过鼓励、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就业实践,在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长远职业理想,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的同时,使其切身感受当前的就业

形势、市场行情和专业前景,最终成长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3.与专业实习实训融合互补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教学目标服务,即“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方向性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为学生从“学校人”向“企业人”的转变服务。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特有的条件。“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把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地延伸到这一领域,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通过专业实习实训活动,使学生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知识放到实践中接受检验,这其中当然包括从“形势与政策”课堂理论教学中接受到的各种知识。因此,“形势与政策”课要研究各专业实习实训的特点,找到准确的切人点,有针对性地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设计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项目来组织实践教学,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融入专业实习中去,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的效果。

4.固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其实践教学内容应当是相对稳定的。例如,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同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如何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找准人生的努力方向,应当是“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固定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具特殊性的一门课程,其教学对象广、时间长、课时分散,具有时效性、现实性、实践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因此,实践教学必须针对以上这些特点,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组建灵活的师资队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转为教学内容,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途径

1.把“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课堂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教学活动往往受教师、领导、能力、场所、经费的因素影响较大,不可能每次活动都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因此,如何有效优化整合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显得尤为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但毕竟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又相辅相承、功能互补,共同服务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总体教学目标。各门课程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互通有无,相互协调,及时处理好各门课程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重复问题,把有限的经费花在刀刃上,避免浪费,使各门课程既能保持整体上的统一性,又各自具有独立性、特殊性,形成结构合理、内容完善、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2.把“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各专业实习实训活动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各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是不谋而合的,也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深人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高职院校为确保专业实训实习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落实,与相关企业、行业合作建立了一批有稳定保障机制,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学院可以把这些实训实践基地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建设,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把学生关心政治、关心形势、关心集体的积极性转化为学好专业、奋发成才的动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形势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找出行业要求和自身的差距,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将来实现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做好充分的准备。

3.把“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社会是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活动最大的舞台。、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要鼓励学生积极走出校园,利用好广阔的社会平台,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以及兴趣爱好,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指导下选定自己的实践课题和任务,因地制宜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平台,学生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实践活动过程,更多地去直接接触人民群众,面对面与他们交流,在实践中全方位地体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认识。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社会复杂性以及改革、建设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

实践证明,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为解决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因此,要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必须注重适时地组织好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是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芳.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载体[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6).

实践教学例9

目前,国内教育研究人员在对高职教育,尤其是对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时,多以高职实习实训、教学实验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时空和研究层面过于狭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高职院校而言,实习和实验固然是其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实践教学的全部。因此,在对高职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时,研究者仅仅研究高职的实习实训是不够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建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中隐含着实践教学思想,特别是在对理论与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关系的处理上,确立实践知识的核心地位,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这些无疑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适合的课程框架。随着对职业教育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化,研究者尝试从系统论视角展开实践教学,如依据构建主义实践教学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完善的职业能力发展目标体系、实践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但还有诸多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知识经济时代实践教学的界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高职实践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的异同等。

教学体系是由众多教学活动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研究教学体系要素构成能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其特点,从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在构成要素研究领域,李秉德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七要素说,他认为教学体系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以及教师构成的,这一学说在研究界具有较大影响力[1]。也有学者提出了新的划分标准,即以实体和非实体为依据进行划分。按照实体标准,我们可将教学系统要素分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材、教具、教学设施和设备等。而按照非实体性可将教学系统划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能力、思想道德意志发展、教学水平、校风、学风等内容[2]。

可见,从不同视角对教学要素的考察就会有各不相同的侧重点和分析结论,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我们根据什么来确定要素,如何在把握要素的基础上,更好地对要素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选取最适合系统的要素来促进教学系统的优化。而以前人们对教学要素的研究处于直觉研究阶段,没有对教学系统的层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指明各要素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对教学要素的探讨基本处于一种局部的、片面的认识阶段,缺乏整体性考虑。对教学要素的分析在于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教学这一事物,通过要素的分析更好的优化教学结构,从而有效地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2.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概念界定

高职实践教学是一种侧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学习计划,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色。此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活动的发展需求,保证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更为完善,它是根据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制定的[3]。

2.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原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其独有的原则性要求,这是与其实际人才培养相契合的。详见表1。

2.3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素

根据职业教育目标,可以绘制出教学要素结构图,如图1。从实体层次来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明确的了各要素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者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从过程层面分析,教学工作者可以依据各个环节的构成成分以及其关系的抽象性改革教学模式;从教学活动的总体层次分析,教学工作者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5]。

高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以能力提升为原则进行的,它更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它是由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构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实现职业目标所需要的专业实践技能;二是完成职业发展任务所需要的基本业务素质;三是适应岗位发展和变动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四是在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上做出重大改革与创新,突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动态性、应用性。[6、7]

3 构建化工类专业“三维四层”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质量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化工行业特点,贯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断持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初步构建了以技能维、技术维和素养维三个维度为取向,具有针对课程及课程群的项目化实训室,针对专业及专业群的综合化实训中心,跨系部、跨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真实职场氛围的校外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的“四层”结构。形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四层能力递进,形成具有高职教育职业性、生产性与实践性、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8、10]

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专业面向的行业(产业)与岗位群,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条件。针对化工生产特点建成真实产品生产的小型装置实操、真实企业环境计算机虚拟运行操作相结合系列化的实训装置,形成“真实企业环境+小型装置实操+计算机虚拟运行+三维动画模拟”实训格局。按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通过“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形成满足专业共性需求与专门化(或个性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知识、技能、素质螺旋上升的“三维四层”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四层”是指针对课程及课程群的项目化实训室、针对专业及专业群的综合化实训中心、跨系部、跨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真实职场氛围的校外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

项目化实训室:主要以项目化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关于化工单元操作、精细化学品生产仪器设备、精细化学品合成、精细化学品配制的基本技能,通过培训,学生能够查阅文献,根据具体反应原理,选择使用适当的仪器设备,进行精细化学品的小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综合化实训中心:主要在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真实企业环境+小型装置实操+计算机虚拟运行”的系统训练,把握精细化学品生产中反应、分离和精制过程的一般规律,形成技术思维。通过培训,学生能够根据小试工艺对同类生产工艺过程进行放大的能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能够在生产岗位跟班操作,直接从事顶岗生产活动。通过培训,学生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常开车、停车和运行操作,对紧急事故进行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实践教学例10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