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8 16:27:08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例1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响应国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必须在音乐教学中重视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认识到艺术实践对学生音乐水平的影响,并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一、艺术实践教学方法

艺术实践通常应用于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中,是指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在大众面前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在艺术实践教学中,需要学生对专业音乐知识进行细致的学习和了解后,才能在舞台上进行相应的艺术表演。艺术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学生演奏、演唱等方面的音乐技巧,但是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因为有升学的压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但是艺术实践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的音乐水平还对学生其他能力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应该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考虑。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认识到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采用艺术实践教学的意义

高中音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实践的方式,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在音乐教学理念上也发生重大的改变。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能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其他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1.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传统的音乐教学不重视实践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是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艺术实践教学,学生在加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能对相关音乐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通过艺术实践,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2.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通过艺术实践学生可以对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艺术实践中的竞争与合作,也能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音乐本身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所以,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也能提高学生的情操,所以,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在以后的工作中,确立为国家奉献的目标。

三、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1.转变对高中音乐教学中艺术实践教学的认识

原有的学校的领导、老师及学生和家长忽视了音乐教学中艺术实践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导致各方在具体的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课程安排、教学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出现问题。为了使艺术实践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需要转变原有对艺术实践教学的认识。学校领导应该加大对艺术实践教学的投入,在教学安排上给予艺术实践教学更多的时间,因为在艺术实践教学中需要用到表演道具和表演场所,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充裕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艺术实践表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艺术实践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变学生对艺术实践的认识,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2.丰富艺术教学的形式

在平时的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的机会,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校园演出、社会演出等活动来丰富艺术实践教学的形式,使艺术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信心,多积累艺术实践的经验,提高艺术实践的水平。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想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采取可行的艺术实践教学方法,明白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例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31-01

一、行为向导教学法及其在教学应用中的实践模式

所谓行为向导教学法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行为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其实践模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多元教学理念。行为向导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音乐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发展。而行为向导教学法则主要通过项目教学、仿真模拟教学、案例或表演教学等方式,针对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教学环境,并利用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于高职音乐教学而言,行为向导教学法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二、高职音乐课堂教学中行为向导教学的应用思考

(一)应用仿真模拟教学,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高职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而仿真模拟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对于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以高职音乐教学中“声乐”课程教学为例,在教学中,运用仿真模拟教学法,老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等,为学生提供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相对真实的教学条件。同时,老师可先示唱,学生模拟演唱的方式进行声乐的学习。另外,在学习“吉他或钢琴”等乐器课程时,运用仿真模拟教学法,老师则可借助相应的乐器,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奏,从而人为营造相对真实的演奏环境,首先给学生带来如置身于演奏会现场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之后模拟演奏的积极性,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可借助于仿真模拟教学方式进行重复性教学,并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时地指导与评价,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与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应用仿真模拟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注重引导学生强化学习音乐理论,以便在模拟过程中快速掌握音乐知识,发展音乐情感。

(二)实施表演教学,体现学习的实践性

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职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行为向导教学理念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高职音乐教学中,老师在讲解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行为向导教学法中的表演实践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模拟活动,主要借助于音乐实践活动,根据音乐教学中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进行演奏、演唱等各种形式的表演,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技能。基于此,在高职音乐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实践内容,对于表演活动实施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音乐表演,并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再如,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音乐表演,运用音乐活动展开教学,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学习与表演之中,在发展学生音乐表演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例如,在学习歌剧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定一些较为经典的歌剧,并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进行选择,并进行精心地设计与试排,从而对歌剧实施重新演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技能。

(三)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巧用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学法是行为向导教学法中一种典型的教学方式,在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分结合高职音乐教学重难点,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内容,对采用的案例进行精心选择,确保选用的案例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有利于突破高职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重难点。例如,在高职音乐教学实践中,在开展乐器教学时,老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结合乐曲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知名音乐会中某声部的乐器演奏为教学案例,从而对乐器的演奏技巧以及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剖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帮助学生理解乐器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充分重视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合理选择案例分析音乐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还应重视自身音乐修养的培养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强化,并在综合分析日常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运用行为向导法加强对学生音乐的指导与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行为向导教学法是一种实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高职音乐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结合学生与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模拟、表演与案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例3

音乐的直观感受是引导人类心灵的直接通道,无论是悲伤的、喜悦的或者是矛盾的复杂心情,都可以通过直接通道通往内心,直击心灵。小学的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起点,也是最原始化的音乐教学。因而,有效的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生动化的课堂教学中,初步地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音乐的演唱、演奏等不同的音乐知识,亲身体验音乐的内涵,不断地感知音乐,从而爱上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什么是有效的音乐课堂

音乐课堂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体验,有效的音乐课堂是在培养学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与鉴赏能力,从而在实践体验的课堂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内在音乐涵养。有效的音乐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与实践提升的有效交流,师生之间有效互动,课堂有序而富有新奇色彩,能够带动学生学习与交流,实践性与娱乐性强,学生学习参与度较高,自主创新强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

二、音乐课堂的实践教学的思路

1.首先要践行音乐教学的实践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小学的音乐课堂重在兴趣的培养。一般而言,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较为固化的课堂教学,需要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而在普遍的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一些有趣生动又富有韵律的知识经验融入音乐的教学当中,适当地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是在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只是在迷惑时的一盏明灯,可以不断地指导他们学习,但学习的主体仍旧是学生自己,学生可以在不断地自我学习中完善自我。

(3)实践性原则

音乐的教学是说唱与练的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当属实践教学,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体验中才能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所学知识,体验教学内容,从而领略音乐中所蕴含的深意与意蕴,感知音乐的魅力所在。

(4)创造性原则

创新是艺术源源不断的基石,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结合自身所处的条件,开拓创新,才能丰富艺术本身。在音乐的学习中,并不仅仅是指学习到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是在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创新运用,灵活应用音乐知识。创新性的教学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人物个性的基础。

(5)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在整体范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在自身学习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自我的提升。在整体性原则下,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平等的照顾与对待,让每一位有音乐兴趣的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音乐实践教学的基本研究任务

在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研究中,对于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提出了一系列的基本方法。适当采用创设情境,灵活教学,不断开拓音乐教学的教学思路;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中,需要将实践性的普遍理论融入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教学分类,并不仅仅只是说唱的内容,因此,需要融入舞蹈动作和音乐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研究如何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科学教学。

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思路的研究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思路的研究方法因采用最为普遍的科研方法的研究步骤,首先要明确教育研究的课题选择,即提出问题;制定教学思路;实施教学实践。在实践之后,需要对于教学的实践结果进行课后的评价,找到教学的不足与缺陷,从而进行课后的修订,然后再次进行课堂实践,检验修正方案,进行反思总结。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例4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67

基础强调要让学生如何做人,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教学法通过将国际三大音乐教学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引进国内,同时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国情,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新体系以“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为教育理念,以获得感性经验为主要教学目的,以音乐的艺术性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内心音乐联结为重要音乐能力。新体系教学法是实践型的教学法,它与音乐课程强调的实践性理念相互融合。于是,近年来,在面向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新体系被迅速推广,它似在课改进程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加快了课改的步伐。新体系“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也被众多音乐教师所接受、模仿,教师们纷纷将培训中所学的“声势律动”“节奏创编”等运用到自己的课堂,美其名曰“新体系教学”。而在现实的常规教学中,新体系课堂却存在“照葫芦画瓢”的尴尬境地,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常常是“一动则乱”“一创则同”。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小学音乐教师在理解新体系“实践活动”教学观上所存在的认识误区。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否定新体系“实践活动”的教学观,因为这是音乐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属性特征。“实践性”是音乐课程最大的表征。笔者认为“实践活动”的内涵是指:音乐教师应利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它的指向是“实践活动作为途径”的含义,并不彰显“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目标”的意向,所以这里面要着重强调的是: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中实践活动本身不是教学的目标,实践活动只是开展教学的途径,音乐课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音乐课的教育本质。但不少教师对于“新体系的实践活动”存在片面的理解。原因是对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出现偏差。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新体系”,很容易让人在价值观、情感态度还是思维方式上将关注点偏向了“活动”,而忽视了对“人”的思考。具体表现为:1.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教学的得失过于强调 “新体系特点”的体现,从而忽略了人的发展尺度。2. 作为一种态度,过于强调以音乐为本,从而忽略了学生之本位。3.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分析解决一切音乐教学问题时所思考的角度始终是音乐本身,从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才是音乐教育本质的大前提。

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才出现了小学音乐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陷入以“为了动而动”的教学误区。以下将举例剖析因这些误解而导致的教学偏差。

一、重理性、轻情感,缺乏审美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艺术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的。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是不会有这样的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任何理性的分析和创造,必先有一个体验的前提,否则就难有真正的创造实践。

新体系教学法非常强调音乐的实践活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常常被教师们运用于欣赏教学中的分段分句欣赏。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森林的歌声》欣赏课中,某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别三个不同的主题段落,分别用三种不同的律动形式引导学生聆听,并指出演奏乐器、音乐进行方式和不同动作之间的关系。每段音乐响起,教师便带着学生开始律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合作融洽。可当主题的演奏乐器不同、演奏形式改变之后,学生便开始混淆,分辨不清究竟是A还是B了。整堂课由于时间的关系,几乎都是由教师带着律动,学生没有自己安静聆听、独自思考的时间。学生似乎的确是亲身参与了,但并不让人感觉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他们并未主动地去探寻、领悟和体验,有的只是在教师根据音乐设计体态律动的引导下盲目地跟随。这充其量只是一节“新型”的传统课。

“现代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人,是以教育的人文性为指归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则是达到这个人文性目标的一个手段、一个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目的。”换言之,音乐内容对于音乐课来说只是音乐教师的“教学工具”,新体系教学法是教师用以培养发展学生心智的教学载体而已,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目的是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而非音乐本身。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顺带地学习。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但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更要给予他们充分体验、探寻和领悟的时间和空间。

二、重结果、轻过程,忽视能力培养

当前,衡量音乐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课堂能否激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展学生想象力。而新体系教学法,音乐课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比如奥尔夫教学法的节奏训练,它通过语言、声势以及奥尔夫打击乐的演奏对音乐进行感性体验和表现。某教师将它运用于《外婆的澎湖湾》配器课。课堂乐器种类繁多,教师将学生分成六大组,分别演奏低音木琴、三角铁、沙蛋、铃鼓以及演唱和律动。课始,该教师让学生使用筷子来为歌曲伴奏,随后便分配乐器,采用适合乐器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学生敲敲打打,教师忙前忙后。因为几种未练习过的新型节奏型,学生常常强弱拍混淆,教师还得亲自示范木琴的演奏和沙蛋的切分节奏。最后的“音乐会”看似成果颇丰,学生收获却不多。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要求学生在感性的引领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且学会音乐技能,提高创新能力。该教师只是用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没有顾及音乐教育的本质,没有遵循学习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因而学生没有获得感官体验,也就无所谓创新力的发展了。

三、重模仿、轻变通,脱离生活实际

201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已被列为部级试点项目,并于2011年陆续向全国推广。各中小学音乐教师纷纷参加培训、学习、模仿。不知何时起,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某教师把音乐课上成了语文课,没有新体系的特点。某教师的课堂太死,没有让学生动起来。不少专家和评委一致认为:音乐课应该让学生在动中学,应该牢牢把握住新体系的实践方法。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听几位教师这样评价一节《思乡曲》的课,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介绍了乐曲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很明显这占去了不少时间,学生的聆听时间有限(更谈不上用道具帮助理解曲式结构了),但学生的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引起了对那段苦难的历史的共鸣。但教师们却认为课堂教学方式老套,提出“讲述背景知识太多”的质疑,最后给出了“违背音乐性和实践性”的评价。笔者以为这是我们对新体系教学法认识上的偏差。当然,笔者也坚信音乐课要突出音乐的特点,音乐课绝不能失掉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属性,但音乐课更应该具有育人的功能。

新体系的理念提倡人本化的音乐教学,提出让音乐为学生服务一生的音乐教育思想。因此,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它是人的教育。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一定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上述几个例子,教师引用新体系教学法,往往注重其手段和方法的应用,却忘了它的初衷。教师在引导学生表现音乐时,却没有先考虑学生的经验积累,反而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律动时,也并未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不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实践活动。甚至有些教师,为了模仿新体系的课堂,生搬硬套地将整个学习过程搬到自己的课堂里,自己教得模凌两可,学生玩得索然无味。这些都违背了新体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那么,究竟如何使新体系与新课标完美融合,真正将人本化理念在实践活动中落实呢?

首先,关注学情,以生为本。新课标与新体系都是主张以人为本、以乐为本,让音乐面向全体学生,两者之间的理念是致的。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将学生的参与和对音乐的感受放在首位位置。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实践;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要以学定法,按照学生学习的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其次,因地制宜,课内外结合。仅仅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开展第二课堂,加强艺术的综合是优化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因材施教。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利用节假日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文艺汇演。文艺汇演是各门艺术学科最好的综合,教师要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那些音乐兴趣不浓、自认为无艺术天赋、却有表现欲的学生,参与艺术的舞台,以提高音乐素养。改变自卑心态,挖掘艺术潜能,以达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优化育人的目的。

新体系教学法的性质,奠定了人本化思想的重要地位。教师在运用新体系的教学法时,不可忘记它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目前,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要求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和课堂,要关注学生,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理念下,音乐才有可能属于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 徐占友.辨析音乐新课标与新体系的理论融合[J].广东教育,2014(7).

[2] 肖 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例5

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从实用主义的视角提出,立足于教学实践,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即强调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说明音乐的学习更在于实践。因此,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音乐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课程发展观。

2.代表人物

戴维•埃里奥特博士现为纽约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曾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并在印第安那大学、西北大学、开普敦大学、北德州大学和里莫力克大学爱尔兰音乐中心担任客座教授。作为音乐教育哲学家,埃里奥特博士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1995年,美国学者戴维•埃里奥特在其著作《音乐问题种种: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教育哲学,即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他借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把音乐教育哲学置于具体的语境,以独特的视角解读音乐的本质和价值。

3.哲学主张

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的主张上看,戴维•埃里奥特基于对过去的哲学思想敏锐的反思,在汲取前人哲学理论研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将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研究,为音乐教育教学开创了新的发展局面。他认为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强调“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这一主张有助于促进高师音乐教学从理论到行为的转型。戴维•埃里奥特主张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是说在音乐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突破了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上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局限,引导音乐教师运用实践哲学观去指导自身的教学,使得音乐学习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实现。戴维•埃里奥特的这一哲学主张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步增长。另外,这一哲学观还特别强调“音乐行动”是受制于情境的,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得到知识。

二、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我国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徘徊不前的原因较多,哲学理论教学因素的地位在音乐教学中并没有占据有利地位,这与忽视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指导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早期师范教育主要是借鉴苏联、日本等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在教学方面单纯地模范他国教学模式较为常见,没有形成自身的教学体系,更别提音乐教学特色理论的研究了,尤其是音乐教育哲学领域发展相对缓慢,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呈现出智育化倾向,教学目的以纯知识和纯技能学习为主,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与此同时,教学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也制约着我国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显然与我国古代“善民心,感人深”的乐教思想相违背。加之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主要问题在于过分注重智育,没有考虑到高师音乐教学的师范性这一要素,所培养的音乐教师自身素质难以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在知识运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和漏洞。近年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研究逐步深入,王耀华教授之《世界民族音乐》中“尊重多元文化、拓展音乐的国际视野、提倡音乐文化认同”的理念的传达,马达教授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构想”和“反思性教学与音乐教师教育”关系的剖析,管建华教授的《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的研究与出版,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影响。在我国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实践部分也有十分明确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领域之三一——“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高师音乐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下的音乐教育改革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水平,发挥哲学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了解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和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以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指导音乐教育改革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开展“多维度”音乐教育,强化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意识

开展“多维度”音乐教育,强化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意识,是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下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就目前而言,多元文化是当今世界的普遍发展趋势,而音乐是人类的表达方式,从来就具有多元文化的特性。埃利奥特以为,相比“实践”,“多维度”(multidimentional)一词更能概括实践哲学的精髓。“多维度”体现在:音乐与音乐素质的概念是开放的、多层次的;对于音乐作品可以有多方面的的理解;音乐与音乐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的价值;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利用音乐哲学实践理论开展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教学体现了教师对学科、专业以及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对音乐教师而言,只有认识到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的重要性,强化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意识,才能以实践哲学为基础开展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活动,为学生开启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的大门。具体说来,注重对音乐教师思维方式的变革,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高师音乐教师的培训活动,将师范技能培养与理论知识学习融为一体,提高音乐教师对实践哲学观的认识,以便为开展“多维度”的音乐教育提供思想基础,进而提高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2.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注重知识学习场景的真实再现

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注重知识学习场景的真实再现,是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下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埃利奥特认为,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这种音乐素质包含了听赏素质,“本身既是知识又是行动”。音乐素质在本质上是程序性知识,是非语言的“知道如何去做”(knowninghow)。音乐素质是开放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内容根据音乐风格的不同而异,并且是情境化的实践。以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理论课学习,对高师音乐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师音乐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上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把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放在首要地位,通过注重知识学习场景的真实性和再现性,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采用一系列包括示范、训练、辅导、阐述等教学策略,使理论知识、师范技能、职业道德共同发展,从哲学教育观方面来研究音乐教育的根本方针,从音乐教育哲学的框架结构和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等来推进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

3.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音乐的制作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音乐的制作,对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下的音乐教育改革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是从哲学层面对音乐教育进行理论剖析,根据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音乐课程应该是反思性的音乐实习课。也就是说,在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将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活动高度结合,以反思性的音乐实习课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增长。这一主张,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一是实践定位;二是准备与计划;三是情景化的教学行动;四是教学评价。对从事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种音乐制作活动,使这一哲学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具体活动中,具体活动将音乐实践理论这一抽象的理论研究具体话,是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下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具体说来,在实践定位上,高师音乐教师的音乐制作活动应定位于音乐实践,突出实践在音乐制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活动的准备与计划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游戏贯穿,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授课中实践创造活动。在情景化教学行动方面,整个游戏活动从节奏要素开始,到旋律创作并填词,都应有具体情景为依托。此外,教学评价在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也必不可少。高师音乐课程的评价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健全完善可行的教育教学制度与方法,使知识的学习与测评当堂完成。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例6

一、中专学校教师音乐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恪守传统的教学模式

因为中专音乐教育课程的特殊性,教师长时间以来恪守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较强的教学素质,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缺乏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基本上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仅仅是对学生开展单向度的音乐教育,基本上都只讲授理论性的乐理知识,不重视训练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即便运用了多媒体,也只是简单地播放PPT,不能创造性地设置教学情境,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无法有效地提升同学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此以来学生只会简单模仿,不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相应的音乐演唱技能,自然无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2.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部分教师总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未能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出发,培养学生掌握和具备音乐的基本演唱方法技巧与理论性知识,侧重培养同学们的音乐素养,重视内在素养和情感释放,但是不少学生的音乐素养不达标,音乐学习始终处于较低层次,无法获得有效提高,遑论单独解决音乐学习中的难题了。不少中专教师不能明确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重视训练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掌握。

3.教学课程设置出现偏差

不少中专院校在设置音乐课程教学时,出现了下列偏差。第一,音乐课程的文化课课时超过了专业课的课时,二者的课时比例偏差比较严重,理论超过了实践,理论知识教学和音乐实践教学存在着不平衡性,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练习音乐技能的课时非常少,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第二,部分中专院校为削减老师数量,降低劳动力成本,让部分教师身兼数职,不便于他们充分备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音乐非常不利。

二、提升中专院校幼儿教师音乐教学能力的对策

1.强化师资建设,更新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师的音乐素质与教学能力会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增强他们的音乐专业素养。首先要求中专音乐教师接受音乐专业的业务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邀请资质较高、教学能力强的音乐专业教师,为他们举办专业性的音乐教育讲座,指导他们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水平。而且要为他们制定系统化的教学管理评定机制,实施严格的培训管理与考核制度。其次,积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切实扭转不合乎教学实际、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切实重视音乐实践教学,切实采取多媒体、慕课等多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切实增强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音乐专项技能,丰富校园音乐文化、动手实践等多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效互动,让学生参与和融入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地采用国内外的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强化基础性教学设施的建设,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完善教学目标,加大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力度

从上文所述可知,为了更好地达到国家关于中专音乐课程的规定,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逐步实现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必须加大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力度,让他们具有较强的音乐素养和技能。重点是培养他们的各项音乐能力。第一,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音乐能够从听觉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美感,然而前提是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听觉能力,它通常涵盖学生辨别音准、音律、节奏、音色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程度的审美能力,可以欣赏和辨别音乐作品的声律之美。第二,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它要求学生可以很精准地识别和把握音乐作品中的各个音调。为了锻炼他们的记忆能力,要求锻炼多个音乐片段,从短到长,以逐步递增的方法进行练习。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创新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中专音乐文化时,让学生创作更多更活泼的音乐类型,用音乐抒发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他们的音乐创造力,进而增强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

3.合理安排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

为了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应该合理安排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数量。要立足于实践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促进二者的均衡发展。为此要增加实践课时的数量,为中专院校增添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完善和优化音乐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构。而且,要有效合理地整合重叠的课程以及存在必然联系的课程,从整体上提升中专院校的音乐教学效果。

4.增强学生使用乐器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同学们清楚地了解音乐学习的具体方法与学习目标,掌握各种乐器的具体功能,要强化他们采用各种乐器进行伴奏(比如即兴伴奏)与创作简单音乐的训练,让他们毕业后将相关乐器当作良好的教学工具。对中专音乐教师而言,要让学生进行优良的专业技能训练,逐步掌握专业化的音乐知识,向他们传授形式多样、可以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们针对起点不同、发展状况不同的每个学生,优先选择多样有效、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指导他们循序渐进地通过技能训练,获得感性认识,提升理论认知水平,发展音乐技能,做出良好的综合表现。

5.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优势非常显著,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中。中专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新鲜事物更易于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为他们呈现出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音乐内容,展现相关音乐作品的乐谱、演唱效果、文化背景、鉴赏指南,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相关音乐作品。

三、结语

中专音乐教学教育工作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也应该积极地面对其中的诸多问题,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有效地破解这些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强化他们的音乐素养,教师要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建设,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稳步培育出更高水平的中专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例7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出台,转变了原有音乐教育中的一系列固有观念,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的全新教学理念。在上述改革的推动下,作为输送合格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基地——高等音乐教育院校,提出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音乐教育理论,广博的音乐教学及相关技能,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作为其新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①基于此,以改革高师音乐实践课作为突破口,我们将对高等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全面改革,这将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高师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师实践课包括实践性课程与实践环节两个板块。回顾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与高师培养目标,从当前高师实践课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实践课教学往往注重技能技法训练,忽略教学“育人”的本质,强调教学性,忽视教育性。

    其次,实践课教学内容脱离现实。教学中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自身内在的严密与完整,灌输给学生的也是本学科的重要性及将来向专业发展的观念,②导致高师实践课教学内容失去“师范性”特征,转向“专业性”培养。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不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实际问题。

    最后,实践课教学模式较陈旧,不利于知识有效、长期的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远无法满足当前中小学校对音乐教师人才的要求,阻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

    二、高师音乐实践课改革的有效途径

    高师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在《音乐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加快高师课程改革的步伐,应采取整合、增设、量化、渗透四个途径,对音乐实践课程与实践环节进行积极的探索和革新。

    1.实践课程的相互整合

    通过整合一部分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实现实践类课程的多样性与实践环节的充裕性,加大实践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供了可行性条件。

    例如,歌曲写作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方法,具备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歌曲的创作能力。歌曲写作教学提供了学生自行创作的素材,通过电脑音乐制作完全可将这些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因此,原有的歌曲写作与电脑音乐制作两门课程是可以进行学科整合的。通过整合节省出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另外,根据中小学对音乐教师钢琴水平的要求,可将钢琴教学与钢琴伴奏教学进行整合。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可采取分层小组教学模式,通过分层小组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竞争意识得到加强。

    2.实践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增设

    首先,应当在原有高师课程设置中大量增设实践类选修课程,如创作表演课程、舞台动作设计课程、简单器乐(道具)排练编配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综合课程等。改变目前实践类选修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的比重,加快实践类课程的更新速度,使教师培养最大范围地发挥师范生的个性和特长,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其次,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必须添加人文素养教育,使实践课程教学不仅涉及教学性问题,更包含教育教化的功能。套用艺术理论关于艺术功能的论述方法,即认为音乐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③

    3.实践环节的量化工程

    当前实践环节包括教育实习、音乐活动实践、毕业论文三个部分。根据《首都师范大学教学计划与课程简介一览》,该校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习的学时数为六周,仅占到总学分比例的3.4%。④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原有的六周教育实习基础上,增加教育实习的周数,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在音乐活动实践安排上,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及业余时间,开展课外实践性课程。学校还可以考虑写作学期论文。学期论文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心得,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科研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思考、解决,有助于今后学习更具针对性。

    4.实践教学的全面渗透

    在不改变原有课程时间分配的情况下,可通过学科内部及外部的交叉综合,以达到增加实践教学的机会。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实践类课程包含钢琴课、声乐课、合唱指挥课、钢琴伴奏课等。以声乐课为例,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还应穿插进行实践能力培养训练。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传授学生一定的舞台技巧与经验等,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诸如钢琴、声乐、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专业实践类课程都可相互渗透。

    中西方音乐史、基本乐理、复调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可囊括在专业理论类课程中。上述课程的授课方式普遍采用一对多的大班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作为信息的接受器、存储器,由此,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渗透实践教学内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积极参与实践,主动性得到发挥,改变了原有的被动局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在今后工作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组织教学获得的间接经验。唯有如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厚积薄发,肩负起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任。

    注释 :

    ①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例8

一、开展音乐创作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大人有时认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不过是“乱弹琴”“瞎胡闹”,毫无价值,只有作曲家的创作才有价值。其实不然,莫扎特、贝多芬的不朽之作,也正是从他们“幼稚”的创作中积淀起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造的灵感、信心、兴趣、能力,可以从这里起步,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可以从这里诞生。

开展音乐创作实践教学必须取得学生的配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的引导、激发对学生树立音乐创作实践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及时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获得欢愉和成就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音乐创作实践中的闪光点,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实践的兴趣,使其形成持久的音乐创作追求。如在《雪绒花》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同学们‘雪绒花’圣洁美丽,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赞美它?”“你能不能用自己别具一格的方式来赞美‘雪绒花’?”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用配乐朗诵,有的用竖笛吹奏,有的用“恩”轻声哼唱。最后在教师的引领下,还采用了卡农形式的二声部合唱。多种形式,同一目标,使得学生在自我音乐创作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同时也了解到音乐形式的多样性及歌曲音乐内容本身的魅力,使歌(乐)曲更加深入人心。教师用简单易懂的教学形式,在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创作的乐趣后,使他们对音乐创作实践变得兴趣盎然,信心十足地步入音乐创作的大门。

二、开展音乐创作实践教学的方法

在培养和建立起学生对音乐创作实践的兴趣后,怎样保持学生对音乐创作实践的热情也是同样重要的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教师自身创造性思维

“音乐艺术,贵在创造”。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树立创作意识是贯彻音乐创作实践,营造良好音乐创作实践氛围的关键。因-为音乐教学不可能有一个刻板的程序、固定的模式,只有通过音乐教师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善于发现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启迪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2.学生创作追求百花齐放

音乐创作是一项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音乐教学始终,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可用“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教师应认识到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我们应在学生的音乐创作实践过程中追求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让学生的个性、才能在音乐创作实践中得到自由地发挥、发展。

3.创设音乐创作实践多样性

音乐创作实践的活动形式有很多种,除歌词、旋律的创编外,还有节奏、情绪、速度、舞蹈动作的创编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音乐创作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歌(乐)曲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技能和多种情感体验。同时,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机会也有很大帮助。

总之,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实践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创作,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进行不同的音乐创作实践,真正起到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音乐、掌握多种音乐表现手法、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创作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例9

马斯洛曾指出,创造性是"任何儿童都具有而大多数人长大以后又会失去的"。这表明创造性是所有人都具有的潜能,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只要在科学与合理的培养下,在每个个体身上都能得到发展。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质量观、教学观和师生观。本着引导探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暴露自己学习的疑难,交给学生质疑的一般方法,通过质疑交流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中采用的措施是:1、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2、增加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3、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4、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音乐体验,为他们创造了展现自我的空间,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青少年的天性,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满足,也蕴含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也表现其中。这些都有利于发展儿童独特的审美感知,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使他们从小喜爱艺术,具有用绚丽的画笔、美妙的声音、优美的动作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能力。"在青少年强化音乐实践中呈现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的新景象。

目前,各地区都在研究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有这样几个关键的要素:一是属于自己的;二是创造出来的;三是新的东西。提高青少年自主创新能力,几乎成了许多教学研究人员的共识。但通过一些资料了解到,大部分学校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青少年的音乐实践研究着眼点不明确,实践性、参与度不高,没有有效性地强化青少年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对提高其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的作用小。

音乐这门学科不通过实践的形式是没有办法实施和操作的,所以,音乐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首先,音乐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其次,音乐是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实感受的。音乐不是理论,音乐必须是依据音响,必须亲自实践。因此,必须通过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音乐是音响,必须通过聆听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进行主动创新、积极合作、探索研究。第二,音乐必须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实践包括聆听、编创、演奏和演唱等活动。

1、注意音乐的时间性,为青少年广阔而自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

音乐是听觉艺术,青少年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而它又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为青少年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实践中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过程都应重视青少年的音乐实践,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并将其作为青少年走进音乐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探索提高青少年有效参与音乐学习的实现形式和过程,就是积累大量的具体案例并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备课等形式积累校内外活动资源,发掘音乐教学的多种渠道,努力提升青少年的艺术素养。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青少年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3、充分挖掘青少年的有效参与性,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例10

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开展音乐表演教学时,应积极的为学生开展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欢乐,在欢乐中收获知识。舞台实践对于学生的音乐表演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提升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音乐表演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舞台实践锻炼。

一、音乐表演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一)音乐表演教学的内容。音乐表演就是向观众展示一些具体的音乐形式,包括音乐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形式等等,音乐表演教学就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音乐表演,让学生掌握音乐表演的相关知识。(二)音乐表演教学的特点。1.复杂性:音乐文化涉及的内容广泛且形式多变,音乐表演要想充分的体现出音乐文化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对于音乐表演教学亦是如此。音乐的形式种类繁多,丰富的表演方式让观众对于音乐的感受各不相同,使得观众对于音乐表演有不同的见解,这都体现了音乐表演教学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表演环境对于音乐表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的舞台形式,不同的观众,陌生的环境对于表演者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这就要求表演者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面对突发情况能够顺利解决。2.长期性:音乐表演是对音乐艺术的具体体现,而表演者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去不断完善音乐表演,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熟练的体现这门艺术,这个漫长的过程就体现了音乐表演教学的长期性。这就需要培养表演者的音乐表演能力,提高自身实力,丰富实践经验,才能在音乐舞台上有完美的表现。因此,表演者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提高音乐表演能力,提高自身音乐水平。3.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熟练掌握知识点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将音乐形式在舞台上呈现。因此,学生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采用舞台实践教学,在实际环境中教授学生音乐表演,将理论付诸实践,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水平,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表演教学的具体成果。4.艺术性: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的结晶,它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和高雅性,通过声音的表达能够让观众享受其中,体现音乐的魅力。并不是所有音乐表演都能展现其艺术性,只有具有较高水平的音乐表演才能被称之为艺术表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让观众沉浸于音乐表演的氛围当中。

二、舞台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一)舞台实践教学的内容。舞台实践教学是音乐表演教学的具体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水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1.舞台实践教学一方面是指将舞台作为教学地点,让学生在舞台上直接感受音乐表演的内容,增加对舞台的熟悉感,能够适应舞台表演的陌生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舞台环境中学习,提升了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式也增加了教学的真实程度,培养了学生舞台表演感受。2.舞台实践教学另一方面的内容是学生将所学内容直接应用于舞台上,这种大胆的形式就要求学生拥有熟练的音乐技能和成熟的表演水平,非常直观的体现了教育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进步,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也更加贴合实际,真正的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二)舞台实践教学的特点。1.真实性:音乐表演最终将在舞台上呈现,舞台实践教学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将音乐表演与舞台实践相结合,呈现出真正的音乐艺术,能够培养表演者真实的音乐能力,具有较强的舞台表演力。2.灵活性:一切的音乐表演都是通过舞台来体现的,而复杂的舞台环境,就需要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培养学生临场应对能力。同时,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要灵活,摒弃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模式,实行舞台实践教学,教育者可以自由掌握课堂内容和舞台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影响深远性:舞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当学生对于音乐表演有一定的基础后,舞台实践教学就是对他们课堂内容的检验,能够提升表演能力,培养专业的音乐素养,对今后的音乐表演都有着重要影响。

三、舞台实践对音乐表演教学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表演水平。舞台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实际表演的过程,通过舞台这个载体领悟音乐表演的真谛,由此可见,舞台对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舞台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丰富实际表演经验,提高自身表演水平。(二)培养学生自信心。舞台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缓解学生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的压力感和紧张感。音乐表演是一个时间段内的音乐凝练,这就要求表演者拥有自信心,能够解决舞台的突发事件,这种能力是在基本教学中是无法体现的,只能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来培养。(三)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舞台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音乐表演的质量。音乐表演作为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技巧性。从上文中的分析得知,表演者能够顺利地完成舞台表演,背后都要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而舞台实践教学的真实性能够提高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舞台实践教学可以提高表演者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面对观众时不会产生怯场,紧张等情绪,这些不安的心理情绪都会影响实际舞台表演,因此,要提升表演者的心理素质,让音乐表演能够正常进行。而舞台实践教学恰恰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经验应对现场状况。(五)提升舞台表演效果。舞台实践教学可以促进音乐表演与其他艺术表演相结合,拥有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众所周知,音乐表演通常是与其他题材的艺术相结合,最常见的就是与舞蹈表演的融合,让人们的视觉与听觉都享受其中。这种舞台效果只有在舞台实践教学中才能很好地体现,丰富舞台表演的内容。

四、音乐表演教学中舞台实践教学的创新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首先,舞台实践内容应与音乐表演教学的课堂内容相结合。在音乐表演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事先根据课本内容有针对性的计划出音乐舞台实践活动内容,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舞台实践的活动中,这对于学生来说拥有了更多的表演机会,对于教师而言,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及能够更好的开展下一堂课程的教学。将舞台实践融入到音乐表演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有效的将理论化作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其次,要将舞台与讲台融合,开展开放式教学。将音乐表演知识搬到舞台实践当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正确示范,这有利于学生更清楚的发展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模仿学习老师的正确表演,这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表演技巧,提升音乐表演水平。(二)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舞台上的实践表演,不只是人们表面上看到的一次单纯的表演,相反,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组成大致可以分为排练阶段、准备阶段、走台阶段、演出阶段和退出阶段五个工作过程。在舞台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学到课堂上没办法学到的舞台表演常识,并在舞台实践当中更好的掌握综合实践能力,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和学生的个人能力。(三)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想要创新在音乐表演教学中的舞台实践,提升教师个人能力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学改革的成果就无法真正地得到贯彻。因此,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引进高水平教师,并对教师开展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得以进行学习和锻炼等,使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在音乐表演教学中更好的开展舞台实践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门艺术,舞台实践在音乐表演教学中十分重要。通过在音乐表演教学中开展舞台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更好的学习音乐表演课程。同时通过舞台实践也能够很好地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以便于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合理地设置之后的教学内容,并及时改革教学方法,促进音乐表演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