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9 16:22:25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例1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3-1069

国内刊号:13-1355/F

邮发代号:18-16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例2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204-02

一、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概念及特点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所谓的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的,可以概括为那些依法设立,内部组织机构简单,自主开展生产经营,在相关产品市场中不具有垄断力量,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并且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范畴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1]。针对不同的行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

(二)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是指具备资金实力的投资家对具有专门技术并具备良好市场发展前景,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家进行资助,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并承担创业阶段投资失败风险的投资[2]。

(三)风险投资的主要特点

风险投资是一种投资和融资相结合的新型投资方式

1.它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主要的投资对象是创新型技术性产品,其投资,生产,销售等存在的风险不能提前知晓只能靠经验分析预测,对风险投资专家的依赖性较高,最终仅约10%的风险投资项目能成功退出并获得收益。

2.它是一种组合投资:为了保证风险投资的有效供给,风险投资公司不仅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资金,而且需要同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3]。事实证明组合投资是降低风险的重要选择,即把投资风险分散在多个项目和各个阶段上,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选择性的多投几个项目,将风险降低,利用成功项目所取得的高回报来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4],避免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情况。

3.它是一种需要投资人积极参与的专业投资:风险投资不仅提供资金,还可以提供市场分析、经营管理、生产规划、法律方面的咨询, 风险投资家丰富的管理经验弥补了一些创业家管理经验的不足;风险投资家在社会上有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第一手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必要时甚至可以亲自接管公司,尽力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取得成功,因此风险投资要投资的好,需要有够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

4.它是一种中长期投资:风险投资取得收益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资金流动性较差,一般要经过3-7年以上,且具有连续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对有成功希望的项目分期投入资金。

二、高科技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关系

高科技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的产生只相差12年,第一家科技公司在1934年的硅谷产生,风险投资在1946年的美国出现。我国的发展比较慢,直到2004年深圳中小板的创立和2009年创业板的开启才打开了风险投资的大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风险投资推动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的发展,使高科技中小企业不断地创新,解决了一些制度、法律和首当其冲的融资难问题,使企业更好的快速发展;而高科技中小企业作为风险投资的载体,具有创新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风险投资带来了高额的利润率。换句话说,高科技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的结合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三、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

对风险投资家来讲,他投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回报,企业发展的好坏决定了风险投资家的盈利和亏损[5];而对中小企业来讲, 风险投资给予了中小企业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即使失败,也不会背上债务。一般而言,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研发阶段、创建阶段、早期发展阶段、加速成长阶段。风险投资活动在不同的时期为其所投资企业的提供不同的帮助。

(一)研发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的发明阶段,发明家有了新的创意,这一时期需要的资金量很少,但常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就会向社会募集资金。主要来源有个人积蓄、家庭财产、朋友借款、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等,通过这种方式一般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维持产品的研究发展,但财务上属于纯亏损阶段。

(二)创建阶段

创建阶段是技术创新和产品试销阶段。发明者完成产品开发之后就要准备投入市场,因此所需资金就会逐渐增加。融资渠道就要进一步扩大,可以请求银行给予贷款,但往往因为无抵押品等原因被拒,有些幸运的企业有机会会获得金额不高的短期贷款 ,但若短期贷款越多,其债务负担就越重,这样很难获得下一笔银行贷款。如果风险投资公司觉得投资目标有发展潜力,同时在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上也可以提高效率,则会进行风险投资。

(三)早期发展阶段

从这一阶段开始,产品开始正常出入市场,公司销售额一般能达到一定满意值。若市场接受公司产品,则公司需要再次扩充来增加市场竞争力,然而这需要更多的新资本[6]。此时,由于公司的营业状况仍不足以达到发行股票的地步,其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仍为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投资公司的帮助下,企业的创业风险降低,有利于调动创业家的创业积极性。这一阶段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分界点。

(四)加速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需引入新生产线 , 正式成立公司组织,这一阶段将决定公司是否能继续成长为大、中型企业。公司的经营记录达到预期水平之后,就要计划在公开市场筹集数额巨大的新资金,公开上市获得长期资本 ,同时改善资产负债比率,增加资本流动,获得庞大的新资本。

四、我国风险基金投资高科技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

1985年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开始起步,在短短的29年中我国的风险投资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投资思路,有基本的理论构架,即使风险投资方式与传统的投资方式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但各地希望推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投资指日可待。

五、风险基金投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建议

中小企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吸引风险投资,而作为风险投资专家更需要敏锐的未来风险预测能力和洞察能力,来降低投资的失败率,提高成功率,风险投资主要参与以下四个阶段:选择阶段、协议阶段、协助阶段和退出阶段。

选择阶段:选择项目风险投资的起点,是对所有项目进行筛选,从中选择具有发展潜能的几个项目进行投资,在这一阶段,需要风险投资家有准确的超出一般的判断分析能力。

协议阶段:如果风险投资机构对该项目产生了兴趣,就要对企业做进一步的考察,进行价值评估与尽职调查。

协助阶段:投资确定后就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组织计划,法律服务等进行协助。同时风险投资可以将企业推向上市,通过股票继续筹集资金,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退出阶段:经过几年的投资发展,无论被投资企业是成功还是失败,风险投资公司都将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的不同,通过上市、被并购、资本重组、被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风险资金的退出[7]

六、高科技中小企业赢得风险投资的建议

风险基金的运作与管理不仅需要风险投资企业良好的选择能力,还需要高科技企业有自我完善和推荐意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创未来。

(一)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风险投资主要的投资对象是创新型技术性产品,因此对于拥有核心技术和独立自主产权的项目更能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缺乏的情况,国际竞争能力总的来说还很薄弱。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想要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应继续全面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集中科研力量大力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在加强风险掌控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优势提高竞争力。

(二)构建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

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对风险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脱节往往会导致投资的失败,在网络快速发展的现代,对于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构建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让投资者及时了解投资企业的动态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市场行情,提供更多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而创业者可以及时产品开发进程和资金缺口,这样通过在线的产品展示能更广泛地吸引外来投资,也算是一个新的融资方式,供需双方不用面对面交流就能了解彼此所需。

(三)积极宣传和推销本企业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如今这个信息化快速更新的时代,若是发展不及时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应该要做好对本企业的宣传和推销工作,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实现,例如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参加高交会,或者通过有影响的中介机构推荐,甚至可以直接上门等方式吸引风险投资。但前提是要做好充足的企业介绍和产品介绍,并根据风险投资机构的要求不断地补充相关资料,还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总之,作为风险投资企业要与中小企业同舟共济,要不断壮大相关的人才队伍,从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中吸取社会经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对待风险不确定性,理性选择投资项目,并将风险分摊到多个投资项目去,降低风险,学会选择适当的时间退出。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险投资作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推动科技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经济市场两大热点问题,高科技中小企业要牢牢把握机会。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引进风险投资人才及提供最佳退出渠道,积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高科技中小企业能灵活地运用风险投资推动中国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包许航,郭 华.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25-26.

[2] 张景安.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3] 王 昊.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的企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4] 夏丽清,崔 霞.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1(12):153-154.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例3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概念及特点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所谓的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的,可以概括为那些依法设立,内部组织机构简单,自主开展生产经营,在相关产品市场中不具有垄断力量,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并且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范畴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1]。针对不同的行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

(二)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是指具备资金实力的投资家对具有专门技术并具备良好市场发展前景,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家进行资助,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并承担创业阶段投资失败风险的投资[2]。

(三)风险投资的主要特点

风险投资是一种投资和融资相结合的新型投资方式

1.它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主要的投资对象是创新型技术性产品,其投资,生产,销售等存在的风险不能提前知晓只能靠经验分析预测,对风险投资专家的依赖性较高,最终仅约10%的风险投资项目能成功退出并获得收益。

2.它是一种组合投资:为了保证风险投资的有效供给,风险投资公司不仅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资金,而且需要同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3]。事实证明组合投资是降低风险的重要选择,即把投资风险分散在多个项目和各个阶段上,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选择性的多投几个项目,将风险降低,利用成功项目所取得的高回报来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4],避免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情况。

3.它是一种需要投资人积极参与的专业投资:风险投资不仅提供资金,还可以提供市场分析、经营管理、生产规划、法律方面的咨询, 风险投资家丰富的管理经验弥补了一些创业家管理经验的不足;风险投资家在社会上有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第一手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必要时甚至可以亲自接管公司,尽力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取得成功,因此风险投资要投资的好,需要有够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

4.它是一种中长期投资:风险投资取得收益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资金流动性较差,一般要经过3-7年以上,且具有连续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对有成功希望的项目分期投入资金。

二、高科技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关系

三、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

对风险投资家来讲,他投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回报,企业发展的好坏决定了风险投资家的盈利和亏损[5];而对中小企业来讲, 风险投资给予了中小企业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即使失败,也不会背上债务。一般而言,企业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研发阶段、创建阶段、早期发展阶段、加速成长阶段。风险投资活动在不同的时期为其所投资企业的提供不同的帮助。

(一)研发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的发明阶段,发明家有了新的创意,这一时期需要的资金量很少,但常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就会向社会募集资金。主要来源有个人积蓄、家庭财产、朋友借款、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等,通过这种方式一般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维持产品的研究发展,但财务上属于纯亏损阶段。

(二)创建阶段

创建阶段是技术创新和产品试销阶段。发明者完成产品开发之后就要准备投入市场,因此所需资金就会逐渐增加。融资渠道就要进一步扩大,可以请求银行给予贷款,但往往因为无抵押品等原因被拒,有些幸运的企业有机会会获得金额不高的短期贷款 ,但若短期贷款越多,其债务负担就越重,这样很难获得下一笔银行贷款。如果风险投资公司觉得投资目标有发展潜力,同时在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上也可以提高效率,则会进行风险投资。

(三)早期发展阶段

从这一阶段开始,产品开始正常出入市场,公司销售额一般能达到一定满意值。若市场接受公司产品,则公司需要再次扩充来增加市场竞争力,然而这需要更多的新资本[6]。此时,由于公司的营业状况仍不足以达到发行股票的地步,其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仍为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投资公司的帮助下,企业的创业风险降低,有利于调动创业家的创业积极性。这一阶段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分界点。

(四)加速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企业需引入新生产线 , 正式成立公司组织,这一阶段将决定公司是否能继续成长为大、中型企业。公司的经营记录达到预期水平之后,就要计划在公开市场筹集数额巨大的新资金,公开上市获得长期资本 ,同时改善资产负债比率,增加资本流动,获得庞大的新资本。 四、我国风险基金投资高科技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

五、风险基金投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建议

中小企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吸引风险投资,而作为风险投资专家更需要敏锐的未来风险预测能力和洞察能力,来降低投资的失败率,提高成功率,风险投资主要参与以下四个阶段:选择阶段、协议阶段、协助阶段和退出阶段。

选择阶段:选择项目风险投资的起点,是对所有项目进行筛选,从中选择具有发展潜能的几个项目进行投资,在这一阶段,需要风险投资家有准确的超出一般的判断分析能力。

协议阶段:如果风险投资机构对该项目产生了兴趣,就要对企业做进一步的考察,进行价值评估与尽职调查。

协助阶段:投资确定后就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组织计划,法律服务等进行协助。同时风险投资可以将企业推向上市,通过股票继续筹集资金,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退出阶段:经过几年的投资发展,无论被投资企业是成功还是失败,风险投资公司都将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的不同,通过上市、被并购、资本重组、被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风险资金的退出[7]

六、高科技中小企业赢得风险投资的建议

风险基金的运作与管理不仅需要风险投资企业良好的选择能力,还需要高科技企业有自我完善和推荐意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创未来。

(一)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风险投资主要的投资对象是创新型技术性产品,因此对于拥有核心技术和独立自主产权的项目更能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缺乏的情况,国际竞争能力总的来说还很薄弱。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想要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应继续全面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集中科研力量大力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在加强风险掌控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优势提高竞争力。

(二)构建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

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对风险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脱节往往会导致投资的失败,在网络快速发展的现代,对于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构建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让投资者及时了解投资企业的动态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市场行情,提供更多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而创业者可以及时产品开发进程和资金缺口,这样通过在线的产品展示能更广泛地吸引外来投资,也算是一个新的融资方式,供需双方不用面对面交流就能了解彼此所需。

(三)积极宣传和推销本企业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如今这个信息化快速更新的时代,若是发展不及时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应该要做好对本企业的宣传和推销工作,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实现,例如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参加高交会,或者通过有影响的中介机构推荐,甚至可以直接上门等方式吸引风险投资。但前提是要做好充足的企业介绍和产品介绍,并根据风险投资机构的要求不断地补充相关资料,还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例4

实际上,中小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必将对其自主创新起到关键的推动和制约作用。因此,如何结合人力资源的特点,实施有效的HRM策略,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潜在性、创新性、能动性和增值性,不仅关系着中小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所以,本文将HRM构型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中小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研究中,探索解决中小科技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较低,HRM无法支撑其持续创新等瓶颈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构型与自主创新契合的重要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构型与自主创新的内涵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构型,是指在中小科技企业HRM系统中,由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的HRM实践活动组合而形成有效的子系统,当这些人力资源实践措施协同方式类似,或有相似的多项实践束( bundle)时,将有固定的作用方式与支持效果。HRM构型的实质是通过HRM实践之间的互动,形成横向匹配的特定HRM系统型态,同时与组织战略和外部环境纵向匹配,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内外一致性,以有效促进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

HRM构型一般由人力资源流、工作系统、薪酬系统、员工影响等4个构面组成,在不同管理情境下,其系统构成要素会有不同的构面组合及其表征。Baron等(1999)指出,高科技行业同时存在工程型、明星型、承诺型、层级型和独裁型5种基本的HRM构型;Lepak与Snell ( 2002)根据控制的类型、资源的获取方式等维度对HRM构型分为:承诺型、市场型、控制型、参与型。HRM构型往往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即对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原有管理基础及成长周期的依赖。

大多数观点认为自主创新是“独立开发”“自主开发”或是“内生创新”,而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创新认为是“二次创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认为其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总的来看,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新活动,以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构型与企业自主创新契合的重要意义

资源基础观认为,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本中嵌入的知识促使企业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并发现创新机遇。中小科技企业开发新产品、改善管理流程时,需要发挥人力资本的动机和能力以产生创造性想法,最终实现自主创新。而HRM实践是企业影响并塑造员工技能、态度与行为,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方式。可是促进创新的HRM措施,并非是孤立的或是某些个别方面的人力资源实践,而是一个具有高度内部一致性的HRM系统,各HRM措施彼此契合并相互支持才可能促进组织创新,并且组织很少只有单一的HRM系统,可能会拥有多重系统(Tsui,1997)。HRM构型观强调组织现象间的“整体本质”及 “殊途同归性”的假设,暗示了多种HRM系统的组合在相同条件下都可能达到高绩效形态。由于构型理论不是关注单一自变量与因变量如何关联而是涉及整合的自变量系统,因此其理论核心在于“契合(fit)”。契合是指一种成分的需求、目标和结构与其它成分的需求、目标和结构一致的程度,“契合”理论的基点是有效的契合能提高组织效率。HRM构型强调内外一致性,契合成为其核心概念,而战略HRM思想就是把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进行整合,而非把人力资源独立地作为一个优先战略,这样将更有效管理员工,组织的运作效率也能得到提高。但在中小科技企业管理实践中常存在HRM与自主创新战略或经营环境无法协调一致等情况,而导致企业自主创新失败。因此,中小科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HRM构型与自主创新的动态契合。

三、人力资源管理构型与中小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态契合路径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小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由于不同内部条件和外在环境,决定着中小科技企业具有不同的创新活动和能力特征。同时组织中“人”的问题也会随组织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创新战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中小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基于时间的动态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实现方式,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累积过程,一系列演化并不是时间序列上简单的承接过渡,而是一种战略层次的累积跃升,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因此,中小科技企业要实现自主创新,就必须掌握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动规律,及时调整企业创新方式,并使HRM构型与自主创新动态契合,处于不断协同演进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小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HRM构型与自主创新的动态契合路径,如下图所示。

(一)初创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家长型人力资源管理构型

在初创期,中小科技企业常常既受自身规模、技术、产品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又受竞争对手、客户或经济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此阶段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生存下来,会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即以率先创新者为示范,通过引进、购买等手段吸收其核心技?g,并进行改进和完善。该模式可充分利用创新领先者的成功经验与成熟技术,进行跳跃式技术积累,在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形成后发优势。与该创新策略相契合的是家长型人力资源管理构型,该构型中组织机构较为简单且不正规;包含HRM在内的大多数管理工作及决策基本由企业所有者实施,其“家长”角色较为明显,“人治”大于“法治”;会依靠情感和义气的投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管理者较重视对员工面对面的直接监督,利用个人权威直接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于组织内部工作标准化和程序化不足,会基于事先确定的工作要求挑选员工,对员工能力与技能要求较高;绩效管理常常是基于管理者对员工面对面的观察和产品数量的考核,再直接给予员工金钱作为奖励。

家长型HRM构型与中小科技企业初创期的内外环境及其创新策略相契合,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创新效率,使组织内部行为与目标趋于一致,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张,需实现规模经济时,便难以继续采用该构型,来支撑自主创新战略。

(二)成长期:集成创新――层级型人力资源管理构型

随着中小科技企业业务增长,组织不断壮大,对员工和领导者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专业化的HRM等职能部门及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企业取得了市场竞争的初步成功,这时进入成长期。在此阶段,由于前期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已积累了一定技术创新能力,但进行原始创新实力又显不足,企业会采取集成创新策略,即将知识产权与创新技术系统化组合成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技术方案。通过集成创新模式,企业可在资源协同利用的基础上创造全新的技术方案,也可与科研机构、虚拟企业等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与该创新策略相契合的是层级型人力资源管理构型。该构型的主要特点是:(1)依靠挑战性工作和发展机会吸引员工,基于特定角色的要求选拔员工。(2)工作任务明确具体,员工必须按照标准规范执行。(3)开展员工培训与标准化的绩效考评,目的只是为确保员工工作的标准化和高效率。(4)建立起与员工绩效表现相挂钩的薪酬制度与晋升制度,但这种绩效表现却只考察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及其具体工作成果。(5)采取自上而下的沟通模式,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运作的可靠性。

层级型HRM构型与集成创新策略的契合,能够促进组织结构逐步规范化,确保员工行为的可靠性及高效率,使整个企业自上而下、各个层面的人与岗的更新与匹配,这也为企业步入成熟期奠定基础。但此时企业并没有形成激发员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举措,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也欠缺,这些都不利于员工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学习与创新;另外,组织是建立在职能专业化基础上的,需要通畅的沟通,但实际沟通模式无法满足。

(三)成熟期:原始创新――工程型或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构型

当中小科技企业进入成熟期时,各方面的发展较为稳定,经前期积累具备了一定研发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定地位。这时其最关心的问题,一是研判市场变化及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二是如何避免走入衰退期并引导企业进入二次发展阶段。这些特点决定了此阶段的企业会采取原始创新策略,即企业依靠自身探索产生核心技术,完成后续的创新环节,最终向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支撑该创新策略的是工程型或承诺型HRM构型,这两种构型的共同点是更崇尚民主,更注重沟通,力图构建交感互动式的HRM模式,但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需根据企业的原有管理基础及文化传统进行选择。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例5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的创新包含很多方面,例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与其他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具有生产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经营风险高等特点,而其财务管理模式也与一般的企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性对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而言具有更大的意义。

(一)加快财务管理创新有利于提高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是促进企业长期发展,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要素。但我国的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却普遍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与一些大型的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自身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就更大。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主要从事的是高新科技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开发,例如电子科技、生物工程、新型材料、新能源等。这些产品的生产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而由于技术的创新需要的资金成本高,而且不确定性大,在加上科技产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导致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很高。而中小型企业缺乏科学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通常是依据经验做出投资决策,经营行为有明显的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的经营策略,投资的随意性大,甚至存在一定的投机行为,导致这一类企业的破产率一直以来都较高。

其次是资源上的匮乏。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建立的初期多数都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并且实现向着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方向发展的,但是有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和技术能力有限,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以扩大企业规模为最主要的出发点,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规模的过度扩张却往往产生相反的作用,严重时甚至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导致企业的一些经营活动无法正常的进行,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了优势。

第三是管理上的混乱。由于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从事的主要是高新技术的研究,在企业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例很高,技术研发所需要的投入也较高,并且需要有持续稳定的人员、资金上的支撑。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的供给难以维持稳定,再加上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也较大,导致企业难以进一步的发展扩大。中小企业在管理上通常采用扁平式的管理结构,这些管理模式的效率低、效果差,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无法真正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的这些问题,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才必须尽快进行财务管理上的创新,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加快财务管理创新可以促使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产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科技型企业虽然在技术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是随着整体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也会逐渐减弱,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难度将进一步上升,技术创新的成本也会有所增加。科技创新涉及到诸多的因素,如资金、人才等。我国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各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一步。财务管理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以人为本,要确保资金筹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在科技创新上投入充足的资金,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和开发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创建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潜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财务管理创新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灵活、最具有生机的组成部分,很多发达国家都将中小型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例如美国政府就针对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减少了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垄断,促进了产业的公平合理竞争,降低了中小企业运行的风险等。日本也通过对科技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和支持,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活力。近年来,我国也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策略,有效的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本国经济的活力。但由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能力、竞争力等缺陷明显,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改变这一局面。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进行财务管理上的创新,完善资金链,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特征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拓展

在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最终的目标,也就是强调财富值的最大化。但是对于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来说,实现其良好发展的要素不仅仅一定数量的经济收益,还有科技创新能力等要素。因此,在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经济效益不再是唯一的目标。

(二)财务管理对象的拓展

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的物质资源为管理对象的,强调的是以物质管理和资金管理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具体的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款项、长期投资等项目,而知识和技术则被看作是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附加产物,不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但在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知识和技术是管理的核心要素,由此产生了知识资本这一概念。由于管理对象上的这一特点,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对象必须进行一定的拓展,也就是说要将知识资本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对象。

(三)财务管理环境的特殊性

财务管理的环境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开展的平台,对这些财务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在外部环境方面,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具有特殊的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当前,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并将这些企业看做是促进产检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例如在美国超过70% 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创新能力上,中小企业的平均水平在大型企业的2 倍以上。在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也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超过66% 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82% 以上的新产品也是有中小企业推出的,可以说,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和源泉。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的成本也较大,在企业资本结构上与一般的企业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这也影响了其财务管理的特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包括风险性、扩张性、阶段性等。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资金链的安全性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方面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三、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比较

发达国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和起步较早,美国和日本作为东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这两国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上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的意义。

(一)美国的财务管理模式

美国的企业通常都会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企业日常财务资金的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在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上,通常会在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下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称为财务副总经理或首席财务主管(CFO)。CFO 主要负责整个公司的财务工作管理,其工作情况受到首席执行官的监督和管理。在CFO 下通常还会在设置专门的资金主管和会计主管。资金主管主要负责对企业运行资金的管理和调动,会计主管则负责会计核算工作。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现金管理、资金预算、信用管理、财务计划分析、保险管理、税收管理等;会计核算工作包括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数据管理、财务报表管理、预算编制等。

(二)日本的财务管理模式

日本企业的董事会通常采取的是执行机构和决策机构相结合的运行模式。董事会的组成人员大多是企业内部的高层及中层管理人员,股东代表的数量较少。此外,在董事会中,一般会有1 名以上的公司主银行主管,当股东对公司的业绩不满意时,可以召开股东大会对公司经营者进行罢免。日本的企业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和逐级提升制度,因此员工的工作是相对稳定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和谐。日本的企业在制定决策时会充分的考虑员工的利益,这样有利于维持公司内部环境的稳定,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日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企业与银行保持着密切且稳定的联系,当企业的资金周转临时出现问题时,银行会通过贷款等方式帮助企业。还有很多银行持有企业的股权,也可以看做是企业的股东之一。正是由于日本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这种双重关系使得银行和企业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日本政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较为严格的管理,尤其是对于企业的长期生产计划和投资方向等会进行一定的干预。

通过美国与日本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对比可以发现,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欧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以德日等国为代表的财务管理模式,无论是在利益关系、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美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中,股东在财务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其他的利益关系人,如政府、职工等对财务决策产生的影响很小,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从股东的利益出发,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为管理的目标,而股东经济利益的增加是通过股价的上升而实现的;在日本的财务管理中,股东、职工、政府等在企业的财务决策制定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日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考虑各方的利益,并充分的评估投资的风险和价值,是以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为基础的,实现企业总价值的最大化。

四、提升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的能力

融资能力的不足是限制我国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经营者的经验不足,再加上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资产少,融资所面临的难度进一步增加。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要向有效的解决融资难这一问题,就要首先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为此,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进行定期的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能,更好的掌握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使有效的资金和资源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提高资金的循环利用率。民间资本是资本市场中灵活性和活跃性最高的部分,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本,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更多的民间投资,从而有效的解决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因此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对于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而言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时应当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的目标,以财务管理预算为基础,对市场情况和农业RD风险等进行有效的评估。在企业日常的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实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帮助企业的经营者指定更好的经营计划,对各项风险指标进行更加全面合理的分析。

(三)发挥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许多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中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却没有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也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要向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从长远的发展计划出发,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好财务风险的预防,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应当从长期的发展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杜绝会计信息虚报等短期的投机行为。

(四)引入现代化成本管理机制,提高成本效益

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管理范围狭窄、忽视产品设计等问题,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还存在错误的成本管理观念,认为只要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就是成本管理的唯一目标。事实上,成本管理并不是一味的压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因为一味的压低成本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这种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会限制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调整。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例6

关键词:

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违规风险

科技型小微企业容易发生违规问题,面临较大的违规风险。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流程简单,经营决策、管理决策也更注重短期效益。另外,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投入资本低,经营方向很容易发生变化,遇到较大的外界经济影响和冲击,很容易导致企业破产或者转行,也就是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产生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双高”局面的原因。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更容易在经营期间通过违法财经法规的活动,来获得高额利润,使企业面临高违规风险的原因。二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对企业违法财经纪律行为的警觉性和抵制性不强,也容易让科技型小微企业处在违规的风险之中。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管理风险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资本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运营与管理风险的原因。科技型小微企业一般要面临较大的利息偿付压力,一旦经营效果不理想,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产生企业破产等严重的经营管理风险。另外,科技型小微企业创立之初,自有资金的投入量有限,银行贷款的比例较高,资本结构也不合理,已经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再加上经营期间的更高的借贷成本,科技型小微企业经营将如履薄冰。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

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者多数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对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视程度有限,对财务人才的培养和财务制度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而受到企业成员间的裙带关系,同学关系的影响,也无法实施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内部经营控制,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内部资金管理控制等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也无法发挥作用,使得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管理风险。

(四)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可选择融资渠道较少,信贷途径供给量不足,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只占到1%左右;二是融资成本高,银行融资不行,只能转向民间借贷机构,而其借贷成本非常高,年息大约在20%-40%之间,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利润也就在20%左右,难以承受高昂的利息成本,使得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融资活动中举步维艰,风险增大。

(五)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信用管理风险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风险主要是受企业销售理念和销售方式的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不断放宽信用额度,来获得销售量的增加。而对赊销客户的审查工作滞后,带来的就是巨大的应收账款回收的问题。随着近几年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给科技型小微企业追要应收账户增加了难度,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坏账损失压力,阻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经营管理水平低

科技型小微企业经营灵活,既是优点,也是缺点。科技型小微企业转行相对容易,企业管理者容易忽视管理水平的提升。这种松散的管理思维和形成的较粗的管理制度,很容易使科技型小微企业从事违规的活动,从而引发较高的违规风险。企业内部相互之间的监督约束力也差,加剧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资金与生产管理困境

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无形资产占比较高,可利用的抵押标的物有限,使得企业通过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大,导致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紧张就更加无法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与进行产品创新,使得较高产品附加值的生产项目无法实施。这样形成的资金与生产管理困境,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管理难题,需要通过扩宽融资渠道,来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财务力量薄弱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财务核算上更多的是采用聘用兼职会计或者专业技能不高的专职会计人员担任。这些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较差,风险管理手段也相对单一。在建立一套适合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时,不能提供相对专业的意见,并且在实施财务管控过程中也不能发挥出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科技型小微企业薄弱的财务力量困境,增大了财务管理风险。

(四)融资困难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的金融市场不仅不能如实反映小微企业的总体价值,而且也不能及时发现有价值的小微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无论是发展初期,还是成长阶段,资金缺乏使小微企业无法实现产品创新与扩大再生产。一旦遇到较大的经济波动,企业很容易因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

(五)信用管理手段落后

科技型小微企业一般并不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对于赊销的客户的资料档案也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当实施急于求成的市场营销策略时引发的就是大量的应收账款。而较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使得企业资金周转缓慢,有些甚至成为呆死账,这就给科技型小微企业原来单薄的资金存量状况,增添了危险因素。所以,科技型小微企业要重视信用管理系统的建设,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关系,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提升经营行为的规范性

调整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就是要捋顺内部管理层级,改变松散的管理模式,以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的规范程度。从内部控制角度,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重置和改进,特别是在重大管理决策和重大资金使用决策方面,增加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估活动,从不同角度提升决策的有用性与科学性。财务部门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及时提出财务专业意见,并适时调整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策略,从而满足相应的发展要求。

(二)建立匹配的资金和生产管理计划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筹资计划要与生产计划相匹配,一方面,避免冒进地进行生产扩张,实现资金与生产的适度配比。另一方面,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积极地从多角度获得资金,满足生产经营需求。首先,还是需要国家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和奖励扶持政策等方面,提高政策惠及的范围,让更多有潜质,短缺资金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财政资金的帮助。也要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帮扶作用,减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纳税压力,提高企业经营利润的留存比例。其次,科技型小微企业本身也要拓宽融资渠道,不拘泥于银行借贷来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通过积极需求国内和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帮助,利用参股合资等方式获得生产所需资金,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保证了资金链的完整性和企业的经营安全。

(三)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

鉴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工作与财务人才培养的现状,企业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对本单位的财务人才进行培养,要将财务人员的培养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计划中,逐步培养具有较高财务技术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并赞同企业价值观的专职会计人员,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发挥出财务人员的聪明才智,通过财务核算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同时,财务人员也要不断加强学习,适应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要求,树立与企业同发展的自我完善意识,做出财务人员应有的贡献。

(四)科学解决融资问题

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较好地解决。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和奖励扶持政策等方面,提高政策惠及的范围,让更多有潜质,短缺资金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财政资金的帮助,更要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帮扶作用,减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纳税压力,提高企业经营利润的留存比例。另一方面,科技型小微企业本身也要拓宽融资渠道,不拘泥于银行借贷来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通过积极寻求国内和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帮助,利用参股合资等方式获得生产所需资金,既能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也能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保证资金链的完整性和企业的经营安全。

(五)加强综合的信用风险管控活动

科技型小微企业应该提升企业风险管控的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并强化风险意识,有计划地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让企业全体人员都参与到风险防控建设事业中,通过全民参与的风险防控,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事项,并从中获得减少风险损失的有利建议,不断提高风险识别、风险应对措施的有用性,最终形成一个适合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风险防控网络。较大的应收账款规模也会给科技型小微企业带来管理成本损失,不适合资金紧张的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信用政策,来降低信用损失风险。科技型小微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产品特点和客户的企业性质,因地制宜地制定合适的信用政策,在信用期限、信用额度等方面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不同的方案,并规定销售经理认真执行。同时,强化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工作,认真调查客户的信用水平,评估可以采用的信用政策方案,并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核批准。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添加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对账龄较长,额度较大的客户,减少或者停止赊销货物,避免较大坏账的产生。

四、结束语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企业的成长起到关键的保障作用。鉴于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企业经营者应该从企业战略、内部管理关系和流程、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大调整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力度,从而适应企业的经营成长阶段的发展实际,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例7

    目前,我国现存的几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禁锢,且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模式运作的具体条件也没有过多的加以考虑。面对企业内外环境的激烈变化,中小科技型企业要想长久保持竞争优势并逐渐壮大,建立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一、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1.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认识不足

    当前,大多中小科技型企业还不能真正认清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成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往往把资金和技术作为发展的惟一动力,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引进技术和吸收资金来进行,而人力资源并不被视为企业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之一。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许多企业主尝试着制订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努力加以贯彻执行。但从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来看,更多的以规章制度为主,企业制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其内容分析,大都是就员工考勤、奖惩制度、工资分配、工作规则等方面对员工加以限制,而不是从“以人为中心”、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发,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以求得员工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3.缺乏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少中小科技型企业也开始注重引进战略管理,但由于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淡薄,大多数中小科技型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其相配合。

    4.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足

    中国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在观念滞后和人力资源战略失衡的双重作用下,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功能定位不清,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且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配置很少或没有。

    5.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不科学、不完善

    在人力资源激励上,相当多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单纯以物质激励为主,过于强调员工工作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取物质报酬这一实用主义观念。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激励措施或行为随意性较大,常根据老板的心情或感觉来做,往往使下属无所适从,员工更加茫然,激励行为达不到预期目的。

    6.缺乏人才培训机制

    多数中小科技型企业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由于企业规模小,固定的培训经费,场所和时间都难以保证,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从总体上仍以实际工作锻炼为主,专业培训缺乏,培训内容也多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只进行浅层次的上岗培训,少有人才的发展培训。

    7.忽视企业的人文因素,企业文化不成熟

    中小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和企业管理观念低下,意识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仅仅将员工作为“经济人”来进行管理,而忽略了人的“社会人”的属性,不能通过积极的企业文化将人力资源团结凝聚到企业的目标上来,从而达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协调统一。

    二、中小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几点建议

    1.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在企业管理中形成“战略地位”。人力资源部门必须结合企业战略的实施予以人力资源的支持和保证。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中,应以战略目标出发,以战略为指导,确保人力资源政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因此,中小科技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免遭淘汰,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2.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以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任何企业里,管理制度总有管不到位的时候和地方,而企业文化则无孔不入。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的性格和习惯,它不但可以有效的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还能充分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企业文化的建设将是中小科技型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3.规范健全和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企业发展的成效所取决的因素可能不一样,但是任何时期,企业发展的成效都受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层面上讲,尤其是市场越健全,行业发展越健康,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高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水平、效果的竞争,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先进性、有效性、实施效果等的综合竞争。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中小科技型企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4.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

    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目前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并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和思想,但却十分缺乏将这些理念、思想体现、外化出来的规范化技术。

    无论任何企业,要想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建设都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作为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因为其具有规模不大、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各种制度和流程不像大企业那样齐备、规范,而且结构、制度、流程等处于动态、快速的变动之中的特点,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之中更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首先将核心技术规范化,并努力在企业实施,才有可能健全和完善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同时使企业的薪酬体系与激励更加完善和科学化。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例8

当前,学术界主要围绕融资、环境建设和政策 支持等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外部因素展 开研究67-9 ,较少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特别 是鲜见对企业管理方法和工具创新应用领域的研究。事实上,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需要外部支持的 同时,更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创新。因为科学合理 的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是影响技术创新行为 的基础性因素,可以为技术创新执行提供制度保 障M,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对于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成长具有重要作 用,而选择应用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就是企业 管理创新的关键内容。

是一种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发明原理、工程 参数和冲突矩阵、物理冲突和分离原理、物-场模 型分析、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ARIZ)和科学效应知识库等M。TRIZ最初用 于技术系统,目前在管理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积 极进展E4-19]。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 两个显着特点,即如何寻找企业中存在的管理问 题并建立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得规模小、资源相对匮乏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有能力并且愿意去实施。 应用TRIZ可以直接从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 理方法出发,通过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效 果判断管理绩效,有效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但目 前学术界对于TRIZ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创新的 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从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绩效影响效果的视角开展的相关研究 更为少见。而通过研究TRIZ的各子理论对科技 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确定科技 型小微企业应优先推广应用的TRIZ创新工具和 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TRIZ在企业管理领 域的应用研究,而且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拓展管 理创新思路、优化内部管理、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 潜力、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从研究TRIZ影响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绩效这一问题着手,基于理论分析构 建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影响的 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 实证检验,得出TRIZ各子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排序。根据对研究结 果的分析,提出如何更有效地推广应用TRIZ理 论、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的政策 建议。

2 研究假设与框架

  2.1 TRIZ的管理进化理论(MET)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包括完备性法则、能量传递法则、动态 性进化法则和提高理想度法则等8个进化法 则120。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运用该理论,分析确 认当前企业的管理状态,预测管理方法的进化衍 生方向,改进创新现有的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管理 创新效率。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进化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2 TRIZ的最终理想解(IFR)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最终理想解是企业利用自身现有资 源,通过对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及管理方法的改 变、增加、替换或彼此搭配,以组织结构最微小的 改动实现管理效用正常化,且不额外增加资金消 耗和对社会、环境及企业本身的有害作用M。科 技型小微企业可据此理论,选择最小代价的管理 变动达到最大的管理创新效果。本文提出下述 假设:

  TRIZ的最终理想解(IFR)对科技型小微 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3 TRIZ的管理发明原理(MIP)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

  新吕荣胜122给出了分割、抽出、重组和嵌套化 等40条TRIZ管理系统的创新原理。科技型小微 企业可以应用这些创新原理,解决企业具体的管 理冲突。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发明原理对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4 TRIZ的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PCM)与 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纪建明M给出了36个一般管理参数和相应 的一般管理冲突矩阵。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据此 理论,从中选择合适的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 获得冲突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对科 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5 TRIZ的管理冲突与分离原理(CSP)与科技 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分离原理通过将管理系统中的弱势 与不和谐部分分离,或者将核心部分分离,突出重 要性并对其进行重点管理M。科技型小微企业 可以应用此原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分离,提 高管理绩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冲突与分离原理对科技型 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6 TRIZ的“管理元素-场”模型及标准解法 (EFS)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管理元素-场”模型的“管理元素” 即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场”即管理方法。管理 领域的76个标准解为:对于不完整的模型,可采 用的解是将模型补充完整;对效用不足和有害作 用的管理,可采用的解分为改变‘‘管理元素”和 “场”、引入新的“管理元素”与“场” M四类。科 技型小微企业可据此理论,将管理冲突构建为 “管理元素-场”模型,从标准解中找出对应解, 结合实际寻找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元素-场”模型及标准解 法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7 TRIZ的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及效应知识库 (AEB)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A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集中于 管理冲突的算法调整和ARIZ过程与管理工具方 法结合两方面M ,消除冲突有强大的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支持127。科技型小微企业可应用 ARIZ将非标准问题转化为标准问题,应用标准解 法获得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及知 识效应库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 影响。

将上述理论和假设归纳,本文提出如图1所 示的研究框架。

3 数据和方法

  3.1量表设计

  目前TRIZ应用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的研究甚少,没有成熟的量表可以使用。因此,本 文结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访谈,根据TRIZ相 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结论分析得到测量项目。为保 证问卷设计质量,先在哈尔滨进行小样本试测(N = 10),根据反馈结果,调整修正了概念偏差、表 述不清的题项,于2012年5 - 11月正式发放问 卷。各因素包含如下问题:MET是4个题项,如 “解决1个管理矛盾交叉应用2个及以上TRIZ管 理进化原则”;IFR是4个题项,如“经常将TRIZ最终理想解的概念用于解决管理矛盾”;MIP是4 个题项,如“解决1个管理矛盾交叉应用2个及以 上TRIZ管理发明原理”;PCM是4个题项,如“经 常使用TRIZ的36个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解 决管理矛盾”;CSP是4个题项,如“TRIZ分离原 理已经在管理运作中产生积极的作用”;EFS是5 个题项,如“使用TRIZ管理元素-场模型及76 个标准解求解管理矛盾的成功案例至少在1个以 上”;AEB是4个题项,如“经常使用ARIZ及效应 知识库解决管理矛盾”。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 新绩效(EIP)是客观和主观2个维度6个题项, 客观题项如“应用TRIZ后产品利润增加幅度”; 主观题项如“应用TRIZ理论后提高管理目标实 现程度”。

3.2 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Lisker五分量表法收集数据(1 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为使 受访者清晰理解问卷的题项含义,在问卷中对管 理维TRIZ子理论的背景、功能、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了简要介绍。问卷发放和回收主要采取三种方 式:一是通过查阅地区企业名录,以电子邮件的方 式联系被调查企业;二是采用基于网络人际关系 的Email问卷调查方法咖:三是采用上门填写、 寄送等方式。合计发放问卷296份,回收248份, 其中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66.9%。在区域分布上,调研对象来自黑、辽、京、 鄂、苏、浙、粤、陕、川、甘等10省(市),地理分布 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样本结 构见表1。

3. 3研究方法

  本研究涉及的变量都是潜变量,各变量间存 在相互作用关系,问卷数据可能存在误差,传统的 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妥善处理潜变量,也不能明确 解释测量误差。由于结构方程模型(SEM)能同 时处理潜变量及其指标,允许变量含有测量误差、 变量间有相关性,测量模型更有弹性29。因此, 本研究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具有合理性和适 用性。

4实证分析

  4.1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项目-总体相关系数CITC和 Cronbach’s a值检测量表信度。删除不合格的题 项后,保留题项的CITC值均大于0. 5, Cronbach’ s a值均在0.8以上,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及稳 定性较高。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效度。

各变量的KMO值均高于0.5, Bartlett球体检验的显着性概率都为0.000( <0.001),适宜进行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各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均高于50% ,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均高于0. 5,量表设计满足效度要求。

  4.2模型检验

  本研究使用极大似然法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验证提出的理论假设模型,要求样本满足正态分 布,样本量应为总样本数减去估计变量数大于 50,或者样本量在100 -200之间M。本研究的 有效样本198个,估计变量30个,样本数满足要 求。采用SPSS19. 0对样本数据的分析表明,数据 偏度小于2且峰度小于5,符合正态分布要求。

利用Am〇s17.0软件对结构模型进行数据拟 合的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第一行可知,模型 的拟合结果不够理想,拟合指数;X2/d/、RMSEA、 TLI、CFI都没有达到推荐阈限值,模型修正指数 (MI)显示一些变量间可能存在未在初始模型中 得到体现的相关关系,而且可修正的变量间关系 符合SEM模型修正的一般原则。于是深度分析 变量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并根据MI表改进初始 模型,每次添加变量关联路径都选择MI值最大 且符合修正一般原则的路径,重复上述过程,直至 关联路径不需要或不能再增加为止,共添加3条 关联路径(e8—e11、e12 —e18、e17—e21)。表 3 第二行显示修正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处于推荐 的判别阈值区间,且明显优于初始模型的指标,拟 合效果良好。修正后的结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 图2所示。在修正模型的基础上,验证相关假设, 结果如表4所示。

4. 3研究结果

  根据上述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果:

  ⑴假设H1 - M均得到支持,即TRIZ的 MET、IFR、MIP、PCM、CSP 和 EFS 对科技型小微 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由表4可知, 上述TRIZ的6个子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按路径系数大小排序为: MIP(0.425) > IFR(0.413) >CSP(0. 381) >MET (0. 357) > PCM (0.346) > EFS (0.223)。

⑵假设H7未通过检验,即TRIZ的AEB子理 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不具有显着正向影响。

(3)修正模型中新增的假设H8 - H10均得 到了验证。

5 结论与启示

  5.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管理维TRIZ的大部分 子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显着正向影 响的结论,弥补了当前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研 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引入创新方 法提升创新绩效提供方法支持与决策参考。研究结 果表明,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影响的路 径系数较低,仅MIP和IFR的路径系数超过0.4,主 要原因在于是TRIZ理论较抽象、结构复杂,不易 于企业消化吸收;二是TRIZ在管理系统领域的研究 有限,不能有效支撑企业应用。其中,发现和分析管 理冲突是影响TRIZ应用效果的瓶颈因素31 ;三是 国家有关部门对TRIZ的应用推广力度不大,科技型 小微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对TRIZ缺乏必要的了解,重 视程度不高,导致应用不足。

5.2管理启示

  研究结论为如何有效推动TRIZ在科技型小 微企业管理创新的应用,从理论研究、政府、企业 三个层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是理论研究层面:TRIZ应以简易化和应用 化为研究方向,更新和开发更多应用性强、为企业 创新需求服务的TRIZ创新方法和工具。不断拓 展深化管理维TRIZ的研究,加强基于管理参数 和冲突矩阵的冲突理论以及国内外典型管理创新 案例的研究,推动TRIZ在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 发挥更大的理论支持作用。

二是政府管理层面: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TRIZ的宣传推广。通过组织开展TRIZ的培训、 交流和座谈会,建立TRIZ学习网站和TRIZ研究 会,在高校开展TRIZ研究、开设相关课程等渠道 推广TRIZ。鼓励企业应用TRIZ的创新行为,通 过优先资助科技型小微企业应用TRIZ的创新项 目等措施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例9

1、实施知识管理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的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企业,涉及的知识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新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与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对知识与技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只有提高产品的知识与技术含量,产品的附加值才可能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越强,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对新产品的需求,企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实施知识管理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资源的特点决定的

知识可分为显形知识与隐性知识。显形知识即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隐性知识是技能知识与人力知识。一般来讲,隐性知识比显形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因此显形知识必须在知识创新与应用中转化为隐性知识,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其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有用的知识一部分来自企业的内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始终保持关注,随时发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另一部分知识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需要员工不断积累和归纳。再者,知识不会因为使用的人多而每个人分到的越少或产生损耗,而是产生作用的范围越大,对企业越有价值。最后,员工是否愿意把自己头脑的知识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取决于他个人的意愿,不能强迫进行。知识的这些特点,使企业必须实施知识管理。

3、实施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正确决策和持续创新的基础历史与实践证明,不实施知识管理,当员工需要某类知识时,他可能得不到或无法及时得到所需的准确知识。若他得不到所需知识,那么他做出的决策可能是“拍脑袋”式的;若他无法及时方便地得到所需知识,那么企业无法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若他得到的是过时的或错误的知识,做出失误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当这些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时,根本谈不上持续创新。而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灵魂,所以不实施知识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自然会在知识经济中被淘汰。

二、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高层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模糊,片面或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实施知识管理需要得到企业高层在战略上,制度上,组织结构建立上,资金上,文化上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从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高层认为知识管理只不过是一个新名词,是一种追赶时髦。他们始终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研实力雄厚,知识技术密集,员工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是知识技术的“生产者”。这种管理模式不就是知识管理吗?有的企业高层虽然提倡知识管理,但是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号召企业员工在平时要多学习新知识,但这些知识对企业有没有用则不去研究。还有些企业高层对企业需要什么知识,哪些员工需要这些知识,什么时候需要这些知识等情况根本不知道。这些问题暴露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层对知识管理认识不全面,不深刻,没有对知识管理的实施给予大力支持。

2、企业的管理者对自己在知识管理中的职责不清楚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是推动知识管理的重要力量,必然要求各级管理者对自己的职责有明确的认识。有些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设知识主管,首席知识官,知识经理等。有些企业虽然设了这些岗位,但图有虚名,没有明确的职责。而没有明确的职责就不可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达不到知识管理的效果。

3、企业在知识管理的具体运作中存在很多误区,导致知识管理的成本高昂

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资源的动态管理,企业需要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软件平台。许多领先的厂商都开发了支持企业知识管理的系统软件,于是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将知识管理的重心放在知识管理系统上,他们希望购买一套现成的包含一切的知识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包治百病”。事实上厂商已经捕捉到这些系统软件的广阔市场,再加上工厂技术迅猛发展,厂商的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厂商们为了在市场上大捞一把,不管产品对客户有没有用,通过广告大肆宣传,鱼目混珠。结果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停地购买系统软件,但是知识管理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同时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于是企业得出一个结论:知识管理的成本太高了,没有必要进行知识管理。

三、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1、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适应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巨变的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永葆创新的活力,那么组织必须具有灵活反应的能力,组织结构也就需要不断调整。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型组织结构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1)有利于员工相互影响,知识交流与共享(2)有利于企业知识的更新与转化(3)有利于增强员工团队合作的精神(4)有利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5)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完成知识的商品化。 根据组织结构的特点,知识管理型组织结构应按照以下原则来设计:

1、 以核心能力为中心的原则:拥有自己独特的,很难模仿的,无法替代的核心能力。2、灵活性原则:在组织设计思想上以“满足新需求”为中心,创设一种能够迅速集中全体员工技术和决策的灵活的具有可塑性的组织。 3、信息化原则:通过系统地利用信息和专门技术,最大限度地将企业传统经验与员工拥有的知识资产有效整合,实现组织机构的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技能素质的有效改善,提高企业竞争力。

2、重塑面向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准则和行为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重塑面向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营造一种知识管理的氛围。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企业高层的认同,倡导,推进与激励,高层管理者应该带头参与知识管理文化建设。(2)要求企业的知识管理者积极地为企业营造一种全员共享学习的宽松组织环境,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快乐理念。(3)建立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赋予员工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责任。(4)培养员工相互学习的态度相互信赖的关系,树立以合作促竞争,以竞争促合作的关系,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5)要求企业中的个人创新与团队精神有机结合,强调共享的团队精神并不排斥个人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6)要求共享与交流不仅在具有相同知识结构的人员之间进行,更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动具有不同知识结构成员之间的随时随地的共享与交流,还可以组织跨部门,跨学科的团队攻关,这样就能拓宽知识创新的空间。

3、建立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员工是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主体。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出发,重构与这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功能;强调以企业文化为主导的“柔性化”管理,鼓励员工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以企业全局利益为重,将自身的隐性知识奉献出来让其他员工共享,扩大企业的知识储备。2、以人为本,实行弹性工作制,实现分散式管理;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员工主要从事思维性工作特点,在工作设计上不要将员工束缚于企业原来的僵硬的规章制度而被动地工作,实行可伸缩的工作时间和灵活多变的工作地点。 3、注重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给员工提供丰厚的报酬外,更要重视给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技能不断提高,同时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4、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建立明晰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员工的知识创新成果;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为后面的员工奖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建立短期与长期,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激励模式。

4、 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1)改善薪酬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励功能

一是用拉开档次的方法将同样的总工资水平制造出最高工资来,并且高报酬者是不断变化的;二是员工的薪资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如所需人才一旦被聘用,就会享受优于同行业外资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三是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者提供报酬(使这一部分的收入占员工收入的相当比例);四是可实行福利沉淀制度,留住人才。

(2)借鉴国外的员工持股计划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例10

1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在“十三五”规划下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需要具备创新企业主体,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进展,还可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国家政府给予企业创新扶持政策后,中小民营企业树立开放、共赢的管理概念,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基础,寻找能够灵活占有的市场空间,拓展目标市场,其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各中小民营企业共同学习与交流,相互借鉴,不断扩大客户群,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这能够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良好的保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推动技术与管理创新,才可提高民营企业的业务能力与扩展能力。如此一来,企业才拥有更多的资本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将建设创新各项业务提上日程,不断扩张发展市场发展空间,并拓宽业务经营的门路,为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带来动力。

2树立创新理念,优化管理与产业结构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不断促进自身发展,首先要在内部进行积极创新,通过向企业人才灌输创新理念,才能够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改善与弥补企业管理的不足,从而保证企业发展利益。2018年在沈阳召开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根据《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指出共有405家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增长率为4.38%。从总体而言,大部分民营企业通过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提高企业人才业务能力,为企业管理创设良好的条件,并借助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结构,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针对企业工商管理而言,强化企业人员的创新意识,促使企业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一个合理、科学以及高效率的管理标准,是企业内部管理网络具有系统化的特色,从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例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管理模式,应用信息技术收集采集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和工作质量、效率等,并通过系统自动统计与分类,使结果能更快呈现,不仅加快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速度,还可对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或内部升级提供有利帮助。

3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管理形式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开放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就让企业发展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与风险,同时也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趋势下,能够稳定发展,其最根本的解决措施,是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积极预防与应对发展风险,核心竞争力则是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中,民营企业只有强化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利用与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才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若想充分掌握企业管理工作,需要采用信息技术对市场发展进行更新式调查,结合市场形势调整企业内部的管理形式,将市场发展需作为管理依据,实际管理模式,例如“云计算”“互联刚管理系统”,不但提升企业产品技术质量,而且还能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形式。

4落实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