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8:59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例1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对企业审计认识不清,很多企业认为审计是给别人看的,找个声誉好的会计事务所出具一份审计报告,能够通过金融机构的融资审核就行;审计了财务就会带来更多的税务支出;内部审计就是个形式,起不到什么作用,可有可无;加之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没有良好的贯彻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财务工作人员多为由企业所有者的近亲担任,审计会增加内部不信任感甚至导致矛盾;审计就是在生产经营中增加一个不必要的流程,增加经营成本和人力资本;更有甚者认为内部审计就是让员工去找老板的麻烦;部分审计人员也认为自己的工作并不重要,走个过场就行,别给自己和单位找不痛快。

(二)审计无保障,工作开展难

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内部审计不是独立部门,没有制度依据和工作支持,审计的独立性、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没有保障;有的企业审计设立在财务部门之中,人员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兼职,不能独立开展工作,只是在需要时临时抽调,应负场面,审计变成了自己查账;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不具备审计资质或者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审计工作无法达目的;审计结果和出具的报告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问题,更提不出改进建议,失去审计的意义,不为企业所有者信任;有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提供审计所需的真实、完善信息,导致审计风险;内部审计结果本身不具备公信力,导致审计工作既不能服务于企业的融资需要,又不能为经营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决策提供咨询;尴尬的处境和不明确的作用是中小企业审计难以发挥作用的症结所在;内部审计工作局限在对财务数据的查证上,缺乏事前了解、调查经济活动的前沿,没有参与经济活动管理过程,难以发现问题;当涉及下属单位的绩效考核、年薪兑现等切身利益时,就淡化管理审计,使工作具有片面性。

(三)制度不健全,作用难发挥

在建立审计单位或设立了审计岗位的中小企业中,很多单位在审计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审计的参与度不高,很多部门和员工不配合审计工作;领导层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不充分,难以实现以审计促管理的目的;发现问题不是设法推诿、掩盖,就是“炒鱿鱼”了事;没有从根本上分析症结,完善管理。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给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全员参与

从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开始,自上而下推行内审工作,端正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正确认识内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明确内审的职责;改变错误认知,真正把内审工作纳入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发挥内部审计的过程监督、风险控制、决策咨询服务、效率评价作用。全员参与不是大家都来审计,而是全员支持审计工作,为之提供全面、完善、详实的资料和信息;主动咨询,发挥审计的服务作用;对于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认真落实,实现流程改进、效率提升、管理优化的目的。这就要求企业的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具备清醒的头脑和较高的管理素养,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管理者主动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升自身素质;促使全体员工主动关注、融入企业,与企业共成长。

(二)建立机制,保证良好运行

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使之直接隶属最高决策层。比如董事会,直接对其负责;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工作做到独立、公正、客观;同时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制定内部审计流程和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奖惩,最好与经营绩效挂钩;促使全体人员配合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本着查漏补缺、完善管理、提升效能的原则认真分析原因、冷静处理,不能简单粗暴,不能依据未定性的结论做出有碍内部和谐的决定,更不能借机生事。

(三)提升从业者素质,实现提升管理,服务企业发展的目标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对审计有很大的影响,是其履职的保证。就当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而言,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需要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一方面要引进人才,特别是专业技能人才——注册会计师,这是内部审计得以实现的基础之一;另一方面要培养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他们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审计成果、深入发现分析问题,综合分析行业发展、社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议,促进企业完善管理,提升竞争力的保证。

(四)引进企业内审工作外包机制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内审员确有难度。由于企业的规模、发展状态(企业的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区间)等原因,许多企业不能拥有自己的内审机构和团队,又要保证内审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实施内部审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内审外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首选,它解决了中小企业成立内审团队的经费、人员、工作流程、工作效率、独立性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小企业带来了便利的内审服务;甚至延伸合作,为企业出具具有高诚信度的审计报告,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便利。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例2

引言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在国民经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内部审计的作用日趋明显,中小企业要想站稳脚跟,不被市场所淘汰就必须要重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使内部审计能够在日常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而且有许多的家族式企业,受传统经营模式与观念影响较深,使得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机构,还有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无法与市场经济相匹配,导致内部审计处于瘫痪的位置,只是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帮助企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本文围绕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展开论述,全面分析了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的重要意义,根据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帮助中小企业完善内部审计的建设,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与职能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的含义在国内与国外有着两种不同的解释。在国际方面上,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的框架之中提到:内部审计是一种活动,它有着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的特征,它的目标是增加企业的价值、改善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内部审计是通过系统的、规范的工作方法来进行评价、分析以及防范风险管理,能够控制和治理企业发生问题的过程,达到帮助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增加自身经济效益的效果,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社会地位的目标。在国内方面上,曾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4号)可知:内部审计是一种行为,它能够独立监督和评价本企业(单位)以及所属企业(单位)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各类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以及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最大化的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发挥着其不同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完善企业的内部制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现阶段已经成为每个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有:有效的经济监督、客观的对企业经济进行评价以及间接地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职能。另外,内部审计还能够对被审计单位、对象的财务收支、财政收支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还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全面的检查,能够对经济效益的高低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进行全面的评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内部审计在我国各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设置专门的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检查,防范风险,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中小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中小型企业必要的管理形式之一,其重要性得到了企业领导层的认可。企业开始围绕着内部审计领域进行研究和关注,相对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系统逐步形成。然而在内部审计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匮乏的阶段,现有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法》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内部审计的应用时间较短,发展程度低,起步较慢。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建立在总结欧美国家相关的法律文件结合短期发展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修订的,因此现有法律文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针对特殊情况的解决办法上,概念模糊。其次部分规定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加之我国缺乏该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对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不足,因此完善内部审计方面法律势在必行。

(二)管理模式不够完善,审核制度不够严谨

目前中小型公司内部审计大多沿用西方国家较为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缩短了试用期,但由于对接问题上存在差异,导致内部审计流程相对复杂。复杂繁琐内部审计流程拖延了企业业务办理的速度。其次企业内部审计流程缺乏严谨和规范,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状态消极,工作效率低。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突出矛盾。当下突出的问题体现在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审核程序和合理有效的审核机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的施行过程中耗时耗力,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死角和问题时有发生。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防止不正常竞争的发生,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立法被提上日程。内部审计缺乏相关方面的制度规范,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如何完善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文件,杜绝扰乱市场,不良竞争现象的发生。同时在严谨内部审计流程方面加大力度,投入资本和精力,排除其内部存在的不安定因素。

(三)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监督企业的经营运转。而由董事会直接管理领导的内部审计,其监督权被削弱。目前国内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其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也有待检查。现有的内部审计失去了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其审计结果不能真实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为潜在的财务危机提供了容身之地。因此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排除潜在的财务危机,成为内部审计完善过程的新方面。除此之外,内部审计部门现阶段还缺乏一定的权威性,首先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在中小企业中相对来说不是很高,也没有较高的层次来展现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看法是可有可无,模棱两可,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帮助,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就算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做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无法进行风险的控制与检查,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艰难。

(四)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作为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嗯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对企业的运营进行全面监督,但账目作假、以权谋私、会计失真问题屡禁不止。虽然内部审计制度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死角,但与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内部控制部门的员工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没有准确的划分出监管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不良行为的关键点,导致了监管死角的存在。另一方面企业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因此内部审计方面的相关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及时的发展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员工有一部分是年龄偏大的老员工,这些员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综合素质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无法把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起来。内部审计部门还有一些员工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来完成审计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向匹配,大大地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并且没有很高的审计质量。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员工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审计部门整体工作质量低下,无法在真正的意义上帮助到中小企业完成内部审计工作,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针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健全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近些年来,各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内部审计的建设,但是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注重建立健全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自己企业的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且使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不能只是流于形式,企业的管理者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外,政府不仅要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还要时刻监督法律法规实施的情况,并且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准则,明确每个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不仅仅能够在制度上约束内部审计的工作,还能够明确审计工作人员的权利与责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审计工作人员的权益不受侵犯,调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中小企业防范风险,进行有效的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完善企业管理模式,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解决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就要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高额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履行的是独立的经济监督的职能,相对于国家审计来说,不具备那么高的强制力,但是在中小企业中内部审计应该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只有保证独立性才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公开的、权威的以及有效的进行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所以说,中小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应注重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或者是企业分离开来,杜绝有关系的存在,并且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以及经理、董事会不干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应体现在审计机构的地位与层次上,地位与层次越高,审计的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中小企业应注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与层次提升一定的档次,帮助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目标。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理论普及,完善内部审计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员工以及各个职位的工作人员内部审计理论的普及,另一方面还要相应的完善内部审计技术,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尽可能多的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内部审计的工作,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理论知识的普及,让相关的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到内部审计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使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意识到内部审计部门对自己企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审计技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知识,例如在审计过程中采用统计抽样、数学分析以及投资分析等手段进行审计工作,逐步改变传统的审计方式,向信息化的审计方式发展。在现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来建设拥有完善信息系统的审计平台,使审计逐步趋于现代化,提高审计质量,降低风险,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如果想在中小企业更好的开展开来,就必须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要注重对素质工作人员的招聘,并且还要提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对在职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内部审计部门还要在内部制定相关的员工守则,要求各个员工遵守员工守则,建立一定的奖惩措施,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反守则的员工处以一定的惩罚。最后,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员工还要定期学习国内外先进审计部门的工作内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帮助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不断发展与进步。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关系着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前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抗风险能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将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帮助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 考 文 献]

[1]林玲梅.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4(9):143-144

[2]黄澍玮.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1):107-108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例3

关键词:

内部审计外部化;优缺点;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8101

0 引言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论最早起源于组织资源的外部化理念。Gary Hamel &C.K.Prahalad 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文中“外部化”理念首次被提出。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不断进行着变化和调整,其中对内部资源实施外部化逐渐被企业重视,尤其是内审外包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定义

内部审计外部化所指代的是企业将其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者部分交付给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中介机构来完成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

其中,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可以具体分成三种形式:全部外包形式,部分外包形式和管理咨询形式。

2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缺点分析

2.1 优点分析

2.1.1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其员工由于迫于上级的压力以及自身利益等问题,可能使内审结果出现不公允的情况,从而降低审计质量和财务信息质量,从而损害了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然而将内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其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层有较少的利益冲突,能够保持客观独立进行审计,又因为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往往能够强化内部审计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审计质量。

2.1.2 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在其内部设立一个专业的审计部门,那么势必会发生相应的成本,然而将内审职能外包的过程中,却能够减少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投入。因为企业不需要承担维持内审部门的费用,不需要进行内部员工的持续培训,只需要负担一笔固定的费用,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得专注于自己盈利的部门。

2.2 缺点分析

2.2.1 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

作为外部聘请的审计人员即使能够得到部分企业相关信息,但是由于不是企业内部成员,难免无法了解到第一手资料,对于企业的文化氛围、传统等软性条件无法详细了解,对审计建议的深刻程度无法让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放心。

2.2.2 商业机密泄露的可能性增大

内部审计可能会涉及企业的财务状况、专利技术、管理方针等不能泄露的商业秘密。一旦外聘的审计师不遵守职业道德,泄露了这些商业机密,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然而作为企业的内部员工,将商业机密泄露给第三方的动机就会小很多,并且一旦泄露也能立刻找到相应人员进行问责,防止事件危害性的进一步扩大。

3 内部审计外部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内部审计外部化不一定能实现最佳资源配置

内部审计外部化确实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但这种成本降低却是以牺牲企业审计人才资源开发与研究为代价的,企业可能因此丧失一部分专业人才,长此以来,一旦脱离了外部的资源供应,企业可能无法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此外,在聘请外部员工的过程中,会导致企业内资源的重新分配,部分员工就面临着薪水减少或者失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企业内部原本存在的内审部门,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因此,这种情况是否真正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3.2 易于引发“审计寻租”行为

“审计寻租”是指各审计利益集团利用社会经济资源通过政治程序来对审计法规、审计规则的制定机构或政府的审计管理部门进行游说,使制定、修改的审计法规、规则有利于自身,而对企业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逐利活动。在我国,由于内部审计规范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许多企业中出现的新业务和新问题还没有纳入现行的范围,同时许多政策正在修订之中,距离实施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国的现状决定了我国更容易出现”审计寻租“的行为。

3.3 内部审计在许多企业中已经成为核心业务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的非核心作业可以从企业外部购入。那么,如果选择将审计外部化,其前提就是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的核心作业部分。然而在当下的许多企业中,内部审计已经渗透于企业的每个业务流程,同企业的运营管理息息相关。例如通用电气(GE)已经将其作为激励式管理的一部分,完成内审工作的员工将直接获得成为高管的机会,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选择将内审只能外部化。

4 结论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究竟是否将企业的内审部门外部化仍然取决于企业的业务性质和客观需求。但不能否定的是,将内部审计和外审组织相结合的确给企业带来了诸多好处。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例4

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现阶段实施的重要举措。科技型企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通过税收优惠及相关政策鼓励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科技型企业数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与此同时,科技型企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内部控制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性和效率性的重要手段,而内部控制审计则是保证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从实践来看,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普遍存在,需要制定科学策略进行规避。本文的研究在丰富现有理论的同时也对内控审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界定

1.1科技型企业的内涵

科技型企业是指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与核心竞争力,能通过创新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的占比高于其他企业,这与其主营业务具有较大关联;组织特征呈现扁平、哑铃型结构,这是因为科技型企业以研发为主要方向;具有高成长性特征,科技型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一旦研发成功,其附加值和市场份额都会提升。

1.2内控审计的定义、要点及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过程,从而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过程,并提出内部控制改进建议。从内部控制审计的要素来看,主要包含五个方面(见表1)。从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来看,总体来说,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价;具体来说,内控审计的目标是对内部控制的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审查其是否确保了企业资产、资金等方面的安全。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亦是如此。

2文献综述

从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文献来看,现有文献主要针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王洁(2018)主要对科技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含内控意识淡薄、组织治理结构不完善和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并在增强内控意识、健全机制和人员素质提升方面提出了对策。赵英(2018)指出了内部控制对于科技企业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内控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意识层面、体系建设、评价和监督层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姚永江(2019)指出了民营科技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点与难点,并从民营科技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性、精细化和实效性提出了内部控制策略。从企业内控审计方面的文献来看,现有文献专注于企业内控审计存在的问题、影响及引发的思考。陈俊涛(2018)指出了内控审计环境、手段和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体系建设、关注风险较大的流程和事项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边新城(2018)主要是针对内控审计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同时从内控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人员的专业性方面提出了内控审计的有效措施。云禄(2018)从信息化的角度论述了企业内控审计引发的思考,对信息化内控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内控审计信息化改革方法。王海燕(2019)主要从内控制度审计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强化内控制度审计的方案。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集中于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以及对不同类型企业内控审计问题、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方面的研究文献几乎没有。本文通过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恰好可以弥补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研究方面的空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3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探析

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既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内控审计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正确的评价,而且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完善。本文主要从内控审计意识、审计独立性、内控制度审计和审计建议执行方面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进行论述。

3.1内控审计风险意识不强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内控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贯穿于内控审计的全流程。因此,内控审计风险意识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目前来看,科技型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对内控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科技型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加注重研发项目和成果转化,注重企业创新过程,因此会忽视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科技型企业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存在不足。从内控审计实践来看,内控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更加注重审计方案的制订和审计过程,往往忽视了内控审计风险。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而且可能会对企业内控的完善产生消极影响。

3.2内控审计独立性无法保证

科技型企业的内控审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等方面做出审查,从而保证企业资产、资金等安全。从科技型企业内部来看,存在内控审计独立性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内控审计部门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的牵制,有时会对部分审计结果进行隐瞒,不在公开的审计报告中显示。同时,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也无法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时会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影响,这时审计结果就会有失公允,同时内控审计质量也会降低。如果内控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则内控审计结果就会失效,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方面也得不到检验[2]。

3.3内控制度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导企业内控实践的重要依据,是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条件。因此,内控制度方面的问题也会为企业内控审计带来风险。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执行不匹配的情况,这样就增加了内控审计风险。在内控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无法依据内控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无法判断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这样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较为迅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多都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情况[3]。在此背景下,相应的内控审计标准也不统一,增加了内控审计风险。

3.4内控审计建议执行不到位

从内控审计的实践经验来看,内控审计风险不仅存在于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后续审计建议执行阶段依然存在。审计人员对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查后,会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企业应当根据审计建议对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但是,部分科技型企业在收到审计建议后,并未严格执行内控审计建议,对内控方面的问题未及时整改。例如,某科技企业员工考勤制度执行不严格,内控审计人员依据企业情况给出了审计整改建议,建议企业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及奖惩制度,但是企业并未及时进行整改,导致内控审计失效。从这一层面来看,内控审计建议执行不到位也会引发审计风险。

4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为进一步防范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本文提出了风险防范策略。科技型企业应当从内控审计风险意识提升、内控审计独立性、内控制度和后续跟踪机制完善方面推进内控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4.1加强内控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

内控审计风险意识的提升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科技型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内控审计的重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加深对内控审计的认识,充分认识审计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企业管理措施制定过程中,应当包含内控审计风险管理的内容,从多方面防范内控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内控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审计人员应当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内控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充分认识每一个审计环节的风险,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提升。

4.2充分保证内控审计的独立性,提升审计结果的有效性

内控审计结果有效,才能发现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而审计独立性则是提升内控审计结果有效性的必要手段。无论是内控审计部门还是审计人员都应当保持独立性,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应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保证审计结果的有效性。这就需要科技型企业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结构,避免内控审计部门和人员受到管理层的牵制,通过平行管理保证内控审计的独立性。另外,内控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重要。内控审计人员应当定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在内控审计工作中出现徇私舞弊等行为及产生的不良后果。

4.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例5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与职能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的含义在国内与国外有着两种不同的解释。在国际方面上,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的框架之中提到:内部审计是一种活动,它有着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的特征,它的目标是增加企业的价值、改善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内部审计是通过系统的、规范的工作方法来进行评价、分析以及防范风险管理,能够控制和治理企业发生问题的过程,达到帮助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增加自身经济效益的效果,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社会地位的目标。在国内方面上,曾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4 号)可知:内部审计是一种行为,它能够独立监督和评价本企业(单位)以及所属企业(单位)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各类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以及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最大化的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发挥着其不同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完善企业的内部制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现阶段已经成为每个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有:有效的经济监督、客观的对企业经济进行评价以及间接地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职能。另外,内部审计还能够对被审计单位、对象的财务收支、财政收支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且还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全面的检查,能够对经济效益的高低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进行全面的评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内部审计在我国各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设置专门的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检查,防范风险,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中小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中小型企业必要的管理形式之一,其重要性得到了企业领导层的认可。企业开始围绕着内部审计领域进行研究和关注,相对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系统逐步形成。然而在内部审计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匮乏的阶段,现有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法》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内部审计的应用时间较短,发展程度低,起步较慢。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建立在总结欧美国家相关的法律文件结合短期发展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修订的,因此现有法律文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针对特殊情况的解决办法上,概念模糊。其次部分规定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加之我国缺乏该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对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不足,因此完善内部审计方面法律势在必行。

(二)管理模式不够完善,审核制度不够严谨

目前中小型公司内部审计大多沿用西方国家较为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缩短了试用期,但由于对接问题上存在差异,导致内部审计流程相对复杂。复杂繁琐内部审计流程拖延了企业业务办理的速度。其次企业内部审计流程缺乏严谨和规范,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状态消极,工作效率低。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突出矛盾。当下突出的问题体现在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审核程序和合理有效的审核机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的施行过程中耗时耗力,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死角和问题时有发生。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防止不正常竞争的发生,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立法被提上日程。内部审计缺乏相关方面的制度规范,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如何完善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文件,杜绝扰乱市场,不良竞争现象的发生。同时在严谨内部审计流程方面加大力度,投入资本和精力,排除其内部存在的不安定因素。

(三)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监督企业的经营运转。而由董事会直接管理领导的内部审计,其监督权被削弱。目前国内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其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也有待检查。现有的内部审计失去了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其审计结果不能真实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为潜在的财务危机提供了容身之地。因此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排除潜在的财务危机,成为内部审计完善过程的新方面。除此之外,内部审计部门现阶段还缺乏一定的权威性,首先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在中小企业中相对来说不是很高,也没有较高的层次来展现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看法是可有可无,模棱两可,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帮助,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就算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没有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做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无法进行风险的控制与检查,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艰难。

(四)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作为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嗯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对企业的运营进行全面监督,但账目作假、以权谋私、会计失真问题屡禁不止。虽然内部审计制度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死角,但与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内部控制部门的员工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没有准确的划分出监管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不良行为的关键点,导致了监管死角的存在。另一方面企业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因此内部审计方面的相关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及时的发展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员工有一部分是年龄偏大的老员工,这些员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综合素质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无法把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起来。内部审计部门还有一些员工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来完成审计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向匹配,大大地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并且没有很高的审计质量。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员工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审计部门整体工作质量低下,无法在真正的意义上帮助到中小企业完成内部审计工作,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针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健全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近些年来,各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内部审计的建设,但是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注重建立健全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自己企业的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且使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不能只是流于形式,企业的管理者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外,政府不仅要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还要时刻监督法律法规实施的情况,并且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准则,明确每个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不仅仅能够在制度上约束内部审计的工作,还能够明确审计工作人员的权利与责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审计工作人员的权益不受侵犯,调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中小企业防范风险,进行有效的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完善企业管理模式,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解决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就要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高额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履行的是独立的经济监督的职能,相对于国家审计来说,不具备那么高的强制力,但是在中小企业中内部审计应该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只有保证独立性才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公开的、权威的以及有效的进行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所以说,中小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应注重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或者是企业分离开来,杜绝有关系的存在,并且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以及经理、董事会不干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应体现在审计机构的地位与层次上,地位与层次越高,审计的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中小企业应注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与层次提升一定的档次,帮助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目标。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理论普及,完善内部审计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员工以及各个职位的工作人员内部审计理论的普及,另一方面还要相应的完善内部审计技术,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尽可能多的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内部审计的工作,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理论知识的普及,让相关的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到内部审计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使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意识到内部审计部门对自己企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审计技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知识,例如在审计过程中采用统计抽样、数学分析以及投资分析等手段进行审计工作,逐步改变传统的审计方式,向信息化的审计方式发展。在现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来建设拥有完善信息系统的审计平台,使审计逐步趋于现代化,提高审计质量,降低风险,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例6

一、文献回顾

博弈论(Game theory),主要研究博弈各方之间的相互冲突、对抗、竞争或在面对一种局面时的对策选择行为及其均衡问题。在18世纪上半叶或更早就出现了对策略依存关系相关问题的研究萌芽。Waldegrave(1713)提出了两人博弈的极小化极大混合策略解。Cournot(1838)和Bertrand(1883)提出了最经典的博弈模型,即从产量决策和价格决策分析垄断的双寡头竞争模型,确定了在竞争之下各自的最优反应函数。1944年,JohnVonNeumann和Oskar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系统的博弈理论初步形成。严格意义博弈论是方法论,而非经济学的分支,但其是在经济学领域中应用范围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方法论。博弈论将现实世界中不同决策主体的选择行为抽象为利益的冲突与一致,以构建博弈模型的方式来研究局中人的策略选择问题,使论证具有客观性;博弈论将信息不对称性(InformationAsymmetry)作为研究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使分析具有现实性。博弈可划分成合作博弈(CooperativeGame)与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Game)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当局中人的行为相互发生作用时,当局者之间可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合作博弈是当局者之间可以达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否则,即为非合作博弈。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非合作博弈,而且研究者主要关注的也是非合作博弈。John Forbes Nash对非合作博弈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其定义并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的存在,被称为“纳什均衡”。根据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每个经济主体都会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其行为,所以均存在博弈的理由。本文试图针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博弈主体以及每个博弈主体可供选择行为策略和支付函数或收益矩阵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理念薄弱,重视经营发展而忽视内部控制 一般企业管理当局多重视生产控制、经营业务开发与项目发展工作,对内部审计工作及其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企业负责人简单地将计划控制或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认为有了计划控制或部门预算就不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有的甚至错误认为企业重要业务活动乃至重大经济决策不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程序方法,认为“多此一举”,主观上存在着“厌审情结”。

(二)企业财务会计控制能力薄弱,内部会计控制实际效果差强人意有的企业一些经营运作和执行措施仅依靠“企业惯例”,而没有形成制度约束,管理仍然停留在原始的“口头指示”状态,管理决策的主观随意性较大。有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未能按照国家会计制度准则和企业特点进行制定和更新,不健全、不更新的管理制度在现实工作中难以执行。一些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偏低,缺乏与岗位相适应的资格水平,没有进行会计控制的能力。有的企业业务部门的经办人和部门负责人员无视企业财经纪律,甚至受不法经济利益驱使营私舞弊,乃至违法犯罪。更为重要的是相关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处罚力度较低,严重制约了会计控制能力的发挥,影响了财务会计制度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

(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薄弱,内部审计监督控制流于形式企业的业务流程控制和相互监督的方法论体系是内部审计所关注的核心环节。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岗位设置问题突出,不合理的兼岗现象较为普遍。不相容职务岗位的划分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如招投标与评标、验收与领用、结算与付款等环节决不可同时兼任,但现实中由于受编制有限、职责设置等因素影响难以实现。另外,还存在授权程序与审批金额不明、审批流程与复核控制不合理、内部审计监督控制体系不尽完善、部门预算更改随意性大、财产物资盘点制度未能有效执行等原因,致使财务会计部门难以行使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有名无实,失去了应有的刚性。

三、企业内部审计博弈模型分析

(一)企业内部审计博弈关系通过考察分析企业内部审计的层次关系,可以得出企业内部审计至少存在着三个层次的博弈。第一个层次的博弈表现为企业外部利益群体(是指向企业提供原料和服务的单位,如原料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等以及企业产品的购买者,如商、承销商、最终消费者等外部群体的总称)与企业各职能部门(一般是指组成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并行使内部各项管理职能的所有部门的总称,本文特指除实施会计控制职能的财务会计部门和实施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外的其他各个部门,如技术研发管理部门、主营业务管理部门、材料设备供应管理部门、营销公关管理部门、行政人事管理部门等)之间的监督博弈;第二个层次的博弈表现为企业各职能部门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之间的监督博弈;第三个层次的博弈表现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之间的监督博弈。

(二)企业外部利益群体与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在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博弈中,实施监督者是企业各职能部门和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也都是责任的受托者,其博弈理论和博弈过程基本相同,本文选择企业外部利益群体与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博弈分析作为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博弈分析的代表。

(1)模型建立。研究假设: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唯一目标是履行岗位工作职责,打击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的不法利益和造假行为,树立诚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外部利益群体受不法利益所驱动;企业外部利益群体只有两种行为选择:造假和不造假;企业外部利益群体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对其实施的监督查处方式是可预测的;企业外部利益群体行为选择带来的收益是可以估计的。假设(1)使企业各职能部门作为监督方与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相分离,从而成为监督博弈的参与者;假设(2)使利益驱动限制在不法利益驱动的范畴;后三项假设规定实施监督方与被监督方可能“同时选择行动”,并对参与双方的特征、战略空间以及支付函数有准确的认识,从而使该监督博弈成为一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在必须实行监督的前提下,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行为有两种可能结果:一是严厉查处打击企业外部利益群体造假,二是未能查处到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的造假而导致的失职,产生查处不力。企业外部利益群体有两种选择:一是合法提供或给予企业所需,不造假,二是为不法利益所诱,铤而走险,违法造假。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纯战略有两个:选择查处与不查处。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的纯战略也有两个:选择造假与不造假。设定m是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的造假收益,k是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查处成本,v是企业外部利益群体造假后

的处罚成本。在k<m+v的情况下,企业各职能部门与企业外部利益群体之间的监督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2)模型求解。设定以p(μ)表示企业各职能部门实施查处的概率,p(ξ)表示企业外部利益群体造假的概率。给定p(ξ),企业各职能部门选择查处p(μ)=l和不查处p(μ)=0时的期望收益分别为:∏i;[1,p(ξ)]=(m-k+v)・p(ξ)+(m-k)[1-p(ξ)]=m・p(ξ)-k・p(ξ)+v・p(ξ)+m-m・p(ξ)-k+k・p(ξ)=v・p(ξ)+m-k;∏i[0,p(ξ)]:0・p(ξ)+m[1-p(ξ)]=m[1-p(ξ)]=m-m・p(ξ)。令∏i[1,p(ξ)]=∏it[0,p(ξ)];则:v・pξ+m-k=m-m・p(ξ);v・p(ξ)-k=-m・p(ξ);v・p(ξ)+[m・p(ξ)]=k;得:p(ξ)'=k/(m+v)。p(ξ)'的经济含义是:若企业外部利益群体造假的概率小于k/(m+v),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最优选择是不查处;若企业外部利益群体造假的概率大于k/(m+v),则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最优选择是查处。同理,给定p(μ),企业外部利益群体造假p(ξ)=1和不造假p(ξ)=0时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i[p(μ),1]=-(m+v)・p(ξ)+0・[1-p(μ)]=-(m+v)・p(μ)

∏i[p(μ),0]=-m・p(μ)+(-m)p[1-p(μ)]=-m

令∏i[p(μ),1]=∏j[p(μ),0];则:-(m+v)・p(μ)=-m;得:p(μ)'=m/(m+v)。p(μ)'的经济含义是:若企业各职能部门查处的概率小于m/(m+v),则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的最优选择是造假;若企业各职能部门查处的概率大于m/(m+v),则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的最优选择是不造假。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各职能部门与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监督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是[p(斗)'=m/(m+v),p(∈)'=k/(m+v)],即企业各职能部门以m/(m+v)的概率选择进行查处,企业外部利益群体以k/(m+v)的概率选择进行造假。

(3)模型讨论。该博弈模型揭示出企业各职能部门与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监督效果不仅取决于p(μ)',而且还取决于p(ξ)'。企业各职能部门强化对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的监督有两个途径,一是怎样增大p(μ)',二是怎样减小p(ξ)'。

(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下面对第三层次进行分析。

(1)模型建立。假设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纯战略有两个:选择加强审计监督和弱化审计监督。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纯战略也有两个:选择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和不做假账提供真实财务会计信息。设定m'是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提供虚假信息的收益,k'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成本,v'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做假账提供虚假信息的处罚成本。在k'<m'+v'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之间的审计监督博弈模型如(表2)所示。

(2)模型求解。根据上述论证思路,设定p(η)表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审计监督的概率,p(θ)表示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做假账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的概率。同理可证:p(η)'=m/(m'+v'),p(θ)'=kr/(m'+v'),这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之间审计监督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表2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之间的审计监督博弈模型

(3)模型讨论。该博弈模型揭示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审计监督效果不仅取决于p(η)',而且取决于p(θ)'。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对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审计监督有两个途径,一是怎样增大p(η)',二是怎样减小p(θ)'。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例7

一、绪论

1.背景与研究

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财务活动和业务变化的可观评价方式,能够展现企业的财务现状和运营环境,从而增强对于企业情况的了解和控制。而内部审计质量则是考量审计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有一定欠缺,致使发生了很多会计舞弊事件,比如长虹公司危机等。这些事件已经说明了目前在我国仅仅使用外部约束是很难保障企业财务安全的,还应该重视内部审计质量。

2.研究的方法

论文在写作之前先使用了文献综述法,即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心等网站,搜集了与论文写作方向相近的国内外文献,其中有中文文献18篇,外文文献2篇。这些文献都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结合近几年来发生的审计案例,说明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并不高。因此有必要继续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进行深入分析。论文在写作过程中还使用了分析法,即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3.相关概念

根据我国在2013件的相关文件,企业的内部审计定义为企业组织内部进行的较为客观性的评价工作,能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综合的评估,从而采取最恰当的内部控制策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施。内部审计质量则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评价,是对其作用和效果的一种总结。目前就我国企业的具体环境来看,内部审计质量是由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而审计质量又对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分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是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的。

二、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依据

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体系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委托、受托、利益相关、审计环境。其中委托代替和受托是相关联的,主要是指企业所有者将自身企业委托给管理者进行管理,并且有权对企业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而管理者应该及时报告企业情况,并科学的经营企业。利益相关理论主要是用来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面对不同企业主体采取差异性的管理策略,权衡每一个主体的利益。而审计环境则主要是指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的所有活动,而本文所研究的审计环境主要是指审计行业环境以及内部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构架、人员素质、审计方法、法律环境和行业环境。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1.企业组织机构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想要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那么在设置审计部门的时候就应该确保部门和组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这样以后,审计部门才能够突破企业的约束,贯彻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等态度,凸显审计工作的职能。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还应该体现在部门负责人身上。如果部门负责人的地位比较高,那么其工作所受到的制约也会大大减少。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中,基本上都没有专门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组织。虽然有一些企业有自己的审计部门,但这些部门并没有真正在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职能。不仅如此,大部分负责内部审计组织和机构的人员都没有太高的实权,使得审计机构成为了高层管理者手中的工具,根本不能给审计人员展开公正客观的审计工作创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2.审计方法和程序影响

首先,在审计方法方面。内部审计的方法主要是保障审计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技术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来说都不会孤立在某一段工作环节中,而是在整个审计活动中都广泛存在。而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方法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审计方法在当今大部分企业中都不适用,并且很难查出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审计方法还非常落后,直观的体现就是多以事后审计为主,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对于现代化技术的使用也不深入。这些原因都使得目前我国各个企业的审计方法与实际应用不匹配,最终使得审计质量大大降低。其次,在审计程序方面。科学规范的审计程序能够保障审计工作的顺畅进行,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免内部审计存在的重复作业。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审计程序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一,审计程序的系统性不强。企业的审计人员为了快速完成审计工作,在审计方案规划方面缺乏反复的审核和确定,使得整个审计方案没有必要的系统性,在实际施行的时候往往会让审计方案流于形式。第二,审计程序缺乏必要的沟通。在审计程序推进的时候,整个审计部门的各个小组之间的联动性不够,使得审计工作在开展的时候没有重点,并且审计的标准也不一样,从而大大降低了审计质量。第三,审计制度存在漏洞。这里主要是指审计复核制度。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往往没有严格的内部审计复核监督制度,也就无法及时的找到内部审计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校正,从而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升。

3.审计人员素质影响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审计人员招聘方面,主要是从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内部选拔,比如财务部门等。虽然内部选拔的人才掌握了较为全面的会计知识,并且对企业经营业务也有较为完善的认知。但是这些人才缺乏必要的审计技能,在初始的时候并不能胜任各类审计工作。事实上,如果企业后续能够针对这些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还能够培养出适合本企业的审计队伍。但是很多企业目前都不重视对于审计人员的培训,不会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成本,最终使得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而审计工作对于人员素质的依赖性非常高,特别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技能。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现状很难满足目前企业审计工作的需求,从而使得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都不容乐观。

4.审计相关法律环境影响

法律本身就具有显著的强制性,对于各个企业组织的活动具有非常强的刚性约束。而法律环境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政府利用相关法律准则来干预企业的内部审计,保证企业的审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责,鼓励企业使用内部审计来发现问题,最终达到规范市场的目的。但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还有较大的欠缺,特别是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权利责任划分、审计人员地位、审计独立性等关键部分都有较大的欠缺。

5.审计行业环境影响

本处所说的行业环境主要是指同行业的所有企业共同形成的行业环境。对于所有行业来说,行业内部成员的生存现状跟行业总体水平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而对于内部审计行业,内部审计协会就是整个行业的统筹管理主体,是各个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的,并且能够极大的加强内部审计的自律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协会还直接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行业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在这方面还有较大欠缺,根本起不到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控制,使得我国各个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普遍不高。

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策略

1.优化企业组织构架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那么对其组织构架进行必要的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各个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审计独立性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从而在企业构架中重新定位和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构架。这也需要各个企业应该在内部专门设立一个内部审计部门。其次,为了进一步保障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企业应该注重部门主管的设置,尽可能的让审计部门由企业领导或者董事会直接领导,在提高其独立性的同时,也大大保障了部门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良好沟通。最后,审计部门在设置的时候还应该配备数量足够的审计人员。目前很多企业因为市场人才缺失、企业运营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总是不断的压缩内部审计队伍的编制,使得审计工作很难全面的展开。因此,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企业必须要先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从而满足审计部门各项工作的需求。

2.创新审计方法和程序

首先,在审计方法方面。前文的分析中主要提及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还过于传统,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审计理念的应用不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内部审计方法的改善主要就是结合现代化技术来创新审计方法。事实上,先进的审计方法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审计效率提升的关键。在审计方法创新方面,企业一方面还要重视传统审计手段的使用,比如问询、函证、观察等,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多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现代化审计技术,比如风险评估、分析测试、抽样分析等,从而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审计程序方面,应该针对上述提及的三个问题作出相对应的改进。第一,加强审计程序的系统性。由于审计工作跟企业的经营业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每个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都应该有所区别,审计程序的设计和编写应该在结合企业经营业务的基础上,不要太过于追求速度,而应该重视审计程序的质量。第二,提高审计程序的联动性。虽然审计工作中各个小组的任务不同,但也应该增加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动。这方面,审计部门的管理者应该注重审计工作中的协调性,保障审计工作能够在各个小组中顺利展开。第三,完善内部审计复核制度。复核制度是保障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对审计工作的验收和检查。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复核制度,并在审计工作完成之后严格贯彻这种制度。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类审计工作最终还是需要审计人员来进行,无论以后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高素质人才还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各个企业如果想要增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性,那么就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业应该加大社会招聘的力度,吸收市场中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扩招举措,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人才数量越来越多。但在审计领域中,市场人才的数量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企业在下一步应该增大社会招聘的力度,以良好的待遇和发展前景来吸引社会人才。其次,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机制。整个培训机制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即针对外部人才的内部业务培训以及针对内部员工的审计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培训工作的进行也应该使用多种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等,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在必要的时候,企业也可以外聘一些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来给企业内部审计队伍讲解相应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审计队伍的素质。在这之中,培训工作必须要跟奖惩机制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激发审计人才的培训动力。对于基层的审计员工,奖惩机制应该以物质奖惩为主,利用奖金和福利等调动员工学习动力;对于中高层的审计管理人员,奖惩机制应该以精神奖惩为主,利用人文关怀、荣誉、晋升资格等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

4.完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要想充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那么就应该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以及行业政策和自律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讲,就是我国应该结合现存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法律文件,以及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在法律文件中增加内部审计的内容、方法等约束,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和规范,进一步的提高审计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的差异性,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变得不同,特别是内容和标准上的差异。因此,我国各地区政府部门还应该针对当地现状,制定更加细化的审计规则,从而切实的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

5.优化审计行业环境

审计行业是各个企业内部审计所直接接触的上层结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积极参与行业环境的维护和建设方面。首先,各个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主动了解行业协会,并加入到行业协会中了解行业动态。其次,行业协会在综合调查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准入体系,同时注重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规范,避免审计人员个人素质的缺失影响了整个审计行业环境。最后,行业协会的运行必须要建立在政府统筹引导的基础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政府也不应该过多的干涉,从而保证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不容乐观,并且其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内部审计对于我国企业的战略发展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保证审计质量,那么就会给我国企业带来准确全面的决策信息,从而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跟脚。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审计队伍素质,积极使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结合行业协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从而保障内部审计能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玉平,赵凤琴.影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因素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03:115-118.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例8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及现状中小企业与小微企业及大型企业相比,处于组织结构以及业务复杂度快速提高的阶段,其内部审计管理具有特殊性。与小微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多数开始具备多层次的组织结构,业务分工增多,流程环节开始细化,因此简单地通过企业主或者主要管理者的个人力量进行监督管理已经不可能,因此企业开始要建立简单地内部审计制度和组织,主要关注业务的高危环节,例如采购、库存、支出等。此时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牵头,对各类账目进行盘点,以及价格、固定资产、出入库等进行盘查核对,即内部审计围绕着对财和物的管理,而通过审计促进经营的规范性和效率提升上并没有很明显的影响。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组织相对薄弱,制度和流程不完善,执行过程中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是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出于管理需要而设定的,内部审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并没有法规约定企业必须按照某种标准执行,主要取决于企业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个人意志。因此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往往缺乏端到端的全面审计,尤其是涉及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关键控制点,例如战略定制、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等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所有者和个人能力的影响非常大,但又往往缺乏规范的制度对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一旦出现个人行为失误,那么将由全体员工共同承担后果。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所有者和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干涉很大,例如所有者和管理者对公司资源的调配、使用效果等都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内部审计一般不会对这些行为进行过问。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是十分危险的,一些中小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也看到了内部审计的薄弱,开始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外包,同时也有其他因素的考虑,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时,所关注的重点也存在较大差异。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对于不同的中小企而言,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原因也是有差异的。概括而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原因有实现成本最小化、提高审计独立性以及提升内部审计能力等。理论上讲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处于自我管控和改进需要而自行开展的工作,其主导和负责对象都是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并不严格受到法规的约束。但企业一旦形成一定规模,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模块都相对复杂以后,设立专人和制度进行内部监控管理是必然。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不可能效仿大型企业那样建立端到端全面的内部审计制度,组建覆盖各部门的审计队伍。这样不仅不适应中小企业灵活多变的经营特点,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中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首要原因是降低内部管控成本,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一般而言,以成本最小化为目的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企业,通常采用采购审计相关专业服务公司的定期服务。使企业能够集中所有资金和人力进行业务拓展,聚焦客户和竞争对手。提高审计独立性也是中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一些所有权成本复杂、业务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来说,内部审计受到各方利益权利主体影响严重,单纯依靠内部审计无法确保独立性。而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化,企业采购权威审计单位的专业服务,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审计,而不受内部权力和利益集团的干预。审计的结论以及措施建议也能够较好地在企业内部进行反馈和落实。此外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部门分化、业务模块化更加明显,不同部门和业务模块之间的关系、流程衔接、经济核算等问题都是企业发展初期没有遇到过的,此时就需要外部审计等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基于组织架构、流程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此外,一些规模较大并且预期还会很快继续扩大规模的中型企业,为了匹配更高的发展目标,无论是出于企业自身内部管控任务加重,还是外部对企业管理规范性的要求,会通过审计外部化来提高自身内部审计的专业度。这种类型的企业一般会在内部审计制度和管理组织上投入较多资源,能够打造出相对完善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以及专职队伍。但在一些审计的难点领域如股权相关、战略相关以及法务相关的审计工作,企业内部缺乏高水平的审计人才。因此企业会选择将这些审计难点外包给外部知名审计单位,从而实现内外结合提升内部审计业务的质量,特别是吸取审计单位带来的行业经验,以促进企业在更高台阶上稳健地成长。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策略应做好外部化和内部管控之间配合衔接的准备。审计外部化除了上文提到的诸多优势外,实际上也存在缺陷,最突出的是离日常经营管理企业较远,不能及时地进行互动。因此如果企业采取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部分外部化,就必须从流程上和模块划分上进行慎重规划,避免出现内部管控需要与外部审计工作的冲突或脱节。一般情况下企业日常管控相关审计工作会保留在企业内,而季度或年度审查可以通过专项外包进行,流程和制度优化也可以通过外部审计结论中获得改进的建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必须确保外部审计服务与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否则将可能导致重复工作,严重浪费公司资源。中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时,成本最小化是首要标准。中小企业的资源相对有限,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重要目标是为了改进和规范企业的经营,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因此,如果企业内部的财务、商务以及运营团队能够协作建立相对先进完善的管理机制,那么企业则无需进行内部审计的外部化。只有当进行外部化的效益大于自行内部管控时,企业才能考虑开展内部审计的外部化。

中小企业寻求外部化专业服务,能够找到的服务商资源相比大型公司要弱一些,同时企业外部化的预算也有限。因此审计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和职业化水平不能得到很好地保证,企业如果不慎重考察则可能获得劣质甚至虚假的服务。例如一些个人或者小微审计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稀少,为谋求业务量而忽视业务质量,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时缺乏实地考察和论证,而采用“复制”或者“参考”其他案例的方式为雇主提供服务。因此,建议中小企业在进行审计外部化时应当重点关注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有限资金向规模较大、资信较好的服务机构进行内部审计的外包。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寻求外部专业审计服务的前提是内部资源无法以更小的成本实现管理目标,因此中小企业应当尽早配备运营或审计相关的人才,以便内部审计队伍和制度随着企业同步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来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减少对外部专业服务的依赖。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例9

(一)调查范围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杭州、慈溪、余姚、绍兴四市的中小民营企业。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对随机选取的几家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内部审计在各中小民营企业开展的情况。随后又选取了4至7家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主要调查各民营企业底层员工对内部审计的了解程度与看法,对选取的实地调查的单位笔者会发函提前进行通知。

(二)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在发放后的一星期内由企业寄回,超过一星期或者有其他原因的企业,笔者去电询问原因或者亲自去取。问卷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企业基本信息、内部审计人员情况、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和制约内部审计发展的原因。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中又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

(三)资料整理和分析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40份,对回收的问卷资料进行检查与筛选,最后去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计36份。回收率约为67%,有效率约为90%。随后将调查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并输入EXCEL进行图表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立情况 (1)是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调查。该项调查数据显示,共有14家企业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财务部的附属机构,有6家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合并在一起,有2家企业则是将内部审计部门与人事部门合并,2家企业选择将内审组织机构设置为其他形式,而只有3家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但是,经调查显示,有将近80%(28家企业)的企业认为内审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是最理想的,4家企业认为应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2家企业希望设置在财务部门,各有1家企业分别认为与人事部门合并或以其他形式存在更合适。

(2)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原因调查。 该项调查数据显示,有23家企业认为设置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发展(其中3家兼选“上市要求”);仅有4家企业认为是赶潮流或其他原因。而在仍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的9家企业中,在回答“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原因”的时候,有4 家选择“不需要”选项;有3家选择“不清楚内部审计的含义及其作用”选项;有1家选择“如果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将会增加成本费用”,另外还有1家选择“将会开展”选项。

从得出的数据来看,已经有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的领导开始重视和开展内部审计。从为什么设置内部审计的原因来看,可以发现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对“开展内部审计原因”这一问题,回答“企业发展需要”的比率高达85.19%。同时,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内部审计的企业也达到25%,除了一部分民营企业认为的确不需要内部审计机构以外,“对内部审计的不了解”、“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会增加费用”这些问题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正常设置,这说明还有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及作用还不是非常了解。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的速度不协调,而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只是一味地照搬国有企业的方法,而不参考自身的特点,一味的机械套用。有的民营企业不了解内部审计的职能与特点,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甚至与其他部门混合设置;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得当的职位分工与权责统一体系,意识不到建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内部审计的开展与其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法律法规 在接受调查的中小民营企业中,有33家企业按照《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进行审计,占了总数的91.67%,其中,又有30家企业认为,按照该规定,不能有效处理实际开展内部审计所遇到的问题,仅有3家(9.1%)的民营企业认为根据此规定,基本可以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有3家企业按照其他法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占了接受调查企业的8.33%。(如表3所示)

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国家审计分别有了各自工作的法律依据,即《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法》,但对于内部审计来说,能依照的就只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项部门法规,并且该项法规的适用范围仅限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虽然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参照这项法规,但是在执行时能会碰到许多法规中没有规定的问题。

(三)内部审计内容与形式 (1)内部审计介入阶段调查。 调查显示(如图4.1),在36个有效样本中有16家企业的审计介入阶段是以事后审计为主,事中审计为辅,8家企业采用事后审计,4家企业是全程跟踪审计,7家企业是事后、事中、事前审计并存,还有1家企业是在其他阶段介入审计。初步得出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采用事后审计,而事前、事中审计或全程跟踪审计较少采用。

(2)内部审计规范性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25家企业(占70%)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审计之前不会下达书面通知书,只是通过口头通知;有20家企业(占55.6%)的企业在审计前不会编制审计计划书,导致取证粗糙;有5家企业(占13.89%)审计结束后的审计文稿和归档也不按照规范进行处理,1家企业审计底稿过于简单甚至不留底稿。在很大程度上,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相应的规范性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不规范性与工作开展的无序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的随意性较大,没有配套的行业规范与实务操作标准。

(3)内部审计业务类型调查。不同类型的中小民营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所进行的内部审计类型也不相同,因为内部审计的类型与其行业、经营类型以及对风险的控制有着相当大的联系。在本次调查中,15家企业实施了财务审计,8家企业实施了内部控制审计,有9家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4家企业实施了绩效审计,分别有3家企业实施了工程审计以及舞弊审计。

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36家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类型主要有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工程审计以及舞弊审计。其中,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7.04%和22.23%。

(4)内部审计方法调查。 从审计方法来看,36家民营企业都根据所处行业的特点,各自采用符合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的审计方法。调查结果显示,36家民营企业主要通过网络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审计,经常采用的审计方法有盘存法、逆查法、抽查法、顺查法、详查法等。

(四)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在设置内部审计的27家企业中,有9家企业认为做好内部审计,可以让企业更好的依法经营,有11家企业认为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7家企业认为内部审计的设立可以让民营企业管理者更好的进行管理,有9家企业认为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自我调整、自我发展,有4家企业认为内部审计可以让民营企业增值,有2家企业选择其他。(如图3)

(五)内部审计人员 对36家中小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调查如下表:

(1)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36家企业中,经统计内部审计人员共121人。在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上,1至3人的企业19家,占52.77%;有4至5人的企业13家,占36.11%;有5人以上的企业4家,占11.11%。在内审人员构成上,具有专职内部审计人员的有6家,占16.67%,兼职内部审计人员的有30家,占了83.34%。平均从事内部审计工作3年以下的有13家,占36.11%,从事内部审计工作3年及以上的有23家。关于内部审计人员学历构成,本科及以上学历21人,占58.33%,大专及以下学历14人,占38.89%,其他1人。

(2)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笔者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职业相关知识包含公司法、证券法、税法会计法、审计法、合同法、信息披露准则、公司治理准则、会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准则间的国际比较。

(3)内部审计人员职称、职业资格情况 在被调查的36家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技术职称的情况各不相同,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所占人数比例较高,有小部分企业中级以下职称所占人数比例较高,具体来说,共有23家的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中级以下技术职称,占总体比例的63.89%,有13家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占总体比例的36.11%。在被调查的36家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中,只有10人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包括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和造价师三种。数据显示,有6人拥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占总体比例的60%;有3人拥有内部审计师执业资格,占总体比例的30%;有1人拥有造价师执业资格,占总体比例的10%

(4)内部审计人员调查结果分析。民营企业主要是靠家族的凝聚力才渐渐壮大起来的,而发起人往往就是企业的领导人,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其管理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虽然有些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和进一步培训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很多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也是由家族成员组成,这些人员的学历不高,也未经过财务或审计专业培训,专职人员少,并且有相当部分审计人员对信息披露准则与公司治理准则不了解。

(六)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笔者又对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内部审计的支持态度进行了调查(如图4)。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基本认同内部审计能够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达到企业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36家企业当中有24家企业已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部分;相应的,企业领导和员工也较为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支持”和“较支持”比例合计均达到了86.11%,其中持积极支持态度的领导比率为72.22%,低于员工77.78%的积极支持率。

从得出的结论来看,相当多的企业领导没把制约机制转换到企业管理的思想中来,对于内部审计的了解及重要程度仍不足,对企业的其他方面比如资产重组,资本运作,资本上市,合作及管理效益审计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而言之,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知识的掌握还有待提升。

(七)内部审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发展内部审计最大的困难”(多选),提供了多个选项供选择。按选中次数排列,从高到低分别为“内部审计制度、理论滞后”(占56%)、“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占4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占36%)。“领导不重视”(占11%),在其他选项中出现“国家引导不够”和“成本较高”(均小于10%)。这说明缺乏指导内部审计实务工作的理论研究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是制约民企内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了渐江省杭州、慈溪、余姚、绍兴等四市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情况,并对民营企业内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如下结论:

(1)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混乱。一是随意性大。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缺乏必要的监控和指导,所以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实务操作流程。调查显示,有83.33%的企业的审计工作是由企业老板进行安排的,工作杂且混乱。二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空有其表,发挥不了其应用的作用。即使部分民营企业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由于民营企业独特的性质,使很多内部审计人员直接或者间接的听命于民营企业家。如此,内部审计人员就无法获得相应的权力。调查显示,有55.56%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监督的时候,当涉及到民营企业家或者其亲属的利益时,就会碰到民营企业家的阻碍,从而使内部审计人员监督功能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发挥。部分民营企业安排财务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这样不仅其自身的财务工作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不会受到别人的监督,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在这些民营企业中形同虚设。

(2)缺乏相应的内部审计法律体系。调查结果显示,有33家企业的企业按照《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进行审计,占了总数的91.67%,其中,又有30家企业认为,按照该规定,不能有效处理实际开展内部审计所遇到的问题,仅有3家(9.1%)民营企业认为根据此规定,基本可以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有3家企业按照其他法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占了接受调查企业的8.33%。

(3)审计业务缺乏规范性。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80.56%的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前不会下达书面通知书,只是通过口头的进行通知;77.78%的企业在审计前不会编制审计计划书,导致取证粗糙;审计结束后的审计文稿和归档也不按照规范进行处理,有的审计底稿过于简单甚至不留底稿。这些审计的过程和结果无法全面的体现出来。在本次调查中,审计业务类型有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工程审计以及舞弊审计,分别占37.04%、22.23%、14.81%、11.11%与7.41%。总体来说,内部审计的业务不规范,缺少对企业全方位的思考。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高有低。在接受调查的36家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1至3人。在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上,有16.67%的民营企业拥有专职内部审计人员,83 %的企业拥有兼职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占58.33%。共有23家的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中级以下技术职称,占63.89%,有13家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占总体比例的36.11%。在121位内部审计人员中只有10人拥有相应的执业证书,其中有6人拥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3人拥有内部审计师执业资格,调查结果表明,在这36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每个企业在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偏少,且多为兼职人员。只有较少部分人员有职业资格。

(5)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在接受调查的36家企业当中有24家企业已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企业领导和员工也较为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支持”和“较支持”比例合计均达到了86.11%,其中持积极支持态度的领导比率为72.22%,低于员工77.78% 的积极支持率,表明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不够。

(二)研究建议 针对上述结论笔者拟提出如下建议:

(1)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具有独立性。对此,可以借鉴西方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经验,其模式一般为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日常听命于审计委员会,并向其负责,并且要保证该委员会是常设机构。在这种模式下的审计机构所处的地位比较高,在企业组织中不受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干涉,这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将会起到巨大作用。

(2)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必须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要有组织作保证,要有法规作依据。从这方面来说,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完善国家法律。所以应该完善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内部审计执业规范,使内部审计工作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同时,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主要是与《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的协调。

(3)在风险日益增加的今天,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民营企业要围绕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应扩展到检查计划、统计、生产技术以及产、供、销、劳动工资等各方面的资料,以便全面地分析、评价整个集团的综合效益。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要由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凭证的技术,向新的分析技术评价方法发展。

(4)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努力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除聘用会计专业人才外,还应选调一些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还要对内部审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制定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内审人员达到应有的素质要求,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5)民营企业领导需要认识到只有内部审计工作做好了,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只有领导重视了,内部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才能帮助企业达到目标,这样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才能继续发展。领导要端正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明确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对本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监督、检查。当领导重视了,内部审计工作才能真正的服务于实现企业目标,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例10

通、安然等一系列舞弊事件的发生,对世人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企业越来越重视规避风险的重要性,单纯的外部审计已经不能应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机理,考察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2012年浙江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贡献成果三方面来衡量内部审计的质量,以托宾Q作为企业价值的变量,检验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旨在用经验证据回答内部审计是否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全面、深入。如Jeffrey(2008)、Dixon(2011)论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机理,说明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具有强大的咨询作用,对风险战略方面提供战略建议,企业价值因此而提高。Pual(2008)发现相比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发现舞弊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发现内部审计外包的公司比自身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发现舞弊的可能性更大,说明内部审计可以加强监督。Prawitt(2009)、Zwaan(201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内部审计人员高度参与、及时报告风险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减少非正常应计额。

目前国内学者对内部审计的研究与国外大体一致,大多集中在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增值功能的实现方法及途径上,田金玉、任志媛(2008)发现内部审计增值作用有两方面,其一是增加公司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其二是挖掘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加以改善,从而降低风险。楮孟宇、黄玮(2010)阐明了现代内部审计的进展与趋势,分析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转向增值功能,实现增值的确认与咨询功能。郭慧(2010)通过研究发现,与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相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绩效要好的多,并且发现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和管理层形成互动效应才能显著提升公司绩效,只靠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蔡春、蔡利(2010)研究发现,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公司价值的增值越明显,但当对所有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时,该结论并未得到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不论是规范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国内外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都尚未成熟。研究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多,关于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借鉴前人研究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各个指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内部审计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通过应用系统的方法,评价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受托责任。在委托―受托关系建立以后,由于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往往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使得矛盾更加尖锐。那么,受托人怎样向委托人证明其已经履行职责,委托人如何才能确保受托人对委托人交付的任务完成情况?这就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客观和具有较高地位的部门担当监督和评价的组织角色,内部审计由此应运而生。内部审计的产生源于受托责任的出现,它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在确保受托责任的履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部受托责任中,内部审计发挥确认功能,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影响,协助董事会对外部股东履行受托责任,改善公司治理。在内部受托责任中,内部审计也发挥确认功能,对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将其反馈给公司治理层,降低成本。同时,内部审计还应发挥咨询功能,提供关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从而改善组织流程和控制环境,提高经营绩效,而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所控制的受托责任关系,决定其降低成本的程度,以及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产生的作用,从而最终影响企业价值。

一般而言,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较大,会有较多的内部审计师审核各种与财务报告有关的文件,从而减少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因此可以用内部审计部门规模来替代内部审计师对财务报告所作出的贡献。如果内部审计部门资源充足,则会有较强的能力来监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等相关方面,防范管理层偏差和抑制机会主义动机,从而提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具有充足的人员,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发挥增值作用。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越大,企业价值越高。

无论是在传统的确认服务中,还是在咨询服务中,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素养、经验、道德品行显得尤为重要,且专业胜任能力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因素。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增值作用往往依赖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品行和专业能力,也就需要较多的具有财务、审计、管理、内部控制、工程、计算机等复合型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以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持。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越高,企业价值越大。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监督审查,对制度、管理和经营控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或者直接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将这些作为内部审计的贡献成果,提供关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从而改善组织流程和控制环境,提高经营绩效,为企业创造价值。内部审计已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这就体现了内部审计的管理咨询功能,通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查询,可以了解内部审计的建议成果,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内部审计建议成果的企业,其价值越大。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由于2007年以来我国证监会对各上市公司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这就提供了部分内部审计的信息,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浙江省242家上市公司的初步经验证据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尽可能消除异常数据对实证结论的影响,本文剔除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剔除ST类上市公司,筛选后得到131家上市公司,占总样本的54.1%。本文解释变量的相关数据主要来自巨潮资讯网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上市公司年报,经手工录入整理并处理得到,其他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的选取及定义。

1.被解释变量。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多种多样,本文选取实证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托宾Q指标,与其他财务指标相比,该指标不易被人为操纵,且操作上相对简单易行,记为TobinQ。

2.解释变量。(1)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该变量采用样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审计人数来衡量,用Size表示。(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有关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包括资格证书、学历、职业道德等方面描述的,则认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取1,反之,没有相关描述取0,记为Institution。(3)内部审计的建议成果。该变量采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或者提出的制度、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建议来衡量,如果披露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则视为有内部审计的建议成果,取1,否则取0,记为Contribution。

3.控制变量。(1)企业规模。国内外在研究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时往往采用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这是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规模效应,从而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一般以年末资产合计数作为企业规模来衡量,但由于资产数额较大,所以取其自然对数,记为Asset。(2)股权集中度。国外关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三种:正相关、负相关、倒U型,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背景、主题所选行业、数据量的不同所造成的。本文认为股权相对集中,大股东由于持有较大比例股份,更有动力监督管理层和参与企业的管理,因而更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本文的股权集中度(Share)以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来衡量。

(三)模型的建立。根据实证假设,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参考蔡春、蔡利(2010)的研究,建立了如下模型:

TobinQ=β0+β1Size+β2Institution+β3Contribution+β4Asset+β5Share+ε

(四)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由表1可以发现,样本中TobinQ的平均值为1.23,企业价值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差异很大。

2.Pearson相关性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TobinQ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131,与内部审计部门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333,说明企业价值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内部审计部门规模正相关,同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可以初i判断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从表3中可知调整R2为0.202,说明解释变量可以在20.2%的程度上解释因变量的变化,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回归结果中,Size的回归系数为0.245,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对企业价值有正面影响,与预期假设一致。解释变量Institution的回归系数为0.182,在10%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越高,企业价值越大,与预期理论分析一致。内部审计建议成果Contribution的Sig.为0.383,未能通过10%水平显著性检验,但是回归系数为0.109,说明其对企业价值有正面效应。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的Sig.为0.055,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是回归系数为负数,可能的原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规模的扩大不是遵循良性发展的趋势,存在盲目扩张的现象,在盲目扩张中不但未能为股东增加收益,反而带来管理效率的下滑,最终导致企业价值的降低。股权集中度Share的Sig.为0.001,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是回归系数为负数,这可能与所选浙江省上市公司样本中大多数为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及数据样本较小有关。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2年浙江省13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发现内部审计部门规模与企业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内部审计部门合理配备适当的人员,可以更好地保证内部审计质量,从而提高企业价值,也符合预期理论分析,与国外研究成果相似。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与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胜任能力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此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在配备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的同时,应积极引入具备管理、风险、内控、计算机等复合型知识的专业人才,加强复合型人才应对现代企业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本文较蔡春、蔡利的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内部审计部门建议成果与企业价值有正面效应,但是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建议成果的有效发挥需要在下一年度整改,由于2013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形式的改变无法得到相应的数据,因此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也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不完善,尚有许多亟待解决和改善的地方,一方面需要上市公司高层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另一方面应对上市公司现有的内部审计体制、部门、人员等的设置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实现企业价值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effrey C.How Internal Audit Adds Strategic Value[J].Financial Executive,2008,(12).

2.Dixon G.,S. Singer.Unlocking the Strategic Value of Internal Audit:Three Steps to Transformation[J].Internal Auditing,2011,26(3).

3.Pual Coram,Colin Ferguson.Internal Audit,alternative Internal Audit structures,and the level of misappropriation of assets fraud[J].Accounting and Finance,2008,48(4).

4.Prawitt D. F.,J. L. Smith,D. A. Wood.Internal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4).

5.Zwaan L. D.,J. Stewart.Internal Audit involvement i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