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8 09:25:58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例1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现状

1.担保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1993年我国第一家专业信用担保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成立。从1993年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确立至今,我国担保行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机构数量在不断增加,年担保额也在不断提高,如下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性质是融资性担保机构,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专业机构,需经监管部门前置性审批许可并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信用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全社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贯选择。自担保行业形成并开展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中小企业迈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以及担保机构走上平稳发展道路提供了切实保障。

2010年3月,国家七部委制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用以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业行为。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金额占全部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5.8%,较上年末减少1.8个百分点;融资性担保机构为23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占融资性担保受保企业数的93.6%,较上年末增加1.1个百分点。2014年6月,财政部公示的该年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拟支持服务体系和融资环境项目共计1952项。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上述实践充分证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创造企业发展机会等方面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业务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政治、经济、社会和市场等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等内部环境仍然存在不少不良因素,影响着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规机构少,担保能力有限。例如,我国政策规定:申请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需满足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的高门槛,使得创业者们望而却步。

(2)客户信用低,反担保措施仍存在风险。若受保客户不能及时全额还款,则担保机构需承担代偿风险。

(3)担保放大倍数实际与规定相差甚远。国家规定国内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而在实际中,担保放大倍数却低于5倍。

(4)担保行业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担保机构提供行业行为的法律依据,而对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却没有相应的保护。

(5)政府对担保机构的日常经营干涉过多。大部分担保机构为政府事业单位,名义上虽是独立法人,但实际上与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日常运营中仍能受到政府干涉。

(6)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的担保业发展很快,对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亟需社会培养担保人才来满足行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及意义

第一,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互保联保的有效措施。发展担保行业,可以使中小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

第二,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是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范围广,发展信用担保行业,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在银行贷款方面的信用等级,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加强银企合作,维护金融稳定。

第三,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是进一步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我国的民间资本雄厚,发展信用担保行业是整合规范、有效利用民间资本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综合配套服务,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因此,我国应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担保机构做强做大。重点对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担保机构开展素质提升工作。完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外部环境。积极创新融资担保业务,推进银保合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例2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1)中小企业的数量有很大的优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2)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3)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到2010年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0个,产学研合作平台50个,培育30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进技术创新,调整优化技术结构,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调整优化中小企业结构技术结构。(4)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治本措施,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收入增加就快,贫困人口就相对较小。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创业条件难,生存周期短。企业登记注册最快得一个星期,有的地方长达两个月。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登记只有2~3个审批环节,而我国则多达20个左右。(2)自身质素不高,缺少创新。素质管理方面,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师傅带徒弟这两种培训形式,因为,这两种培训形式对提高员工的技能见效快,投入少。但是,时代不同,要求也不同。中小企业决策者思想上根本不重视员工的素质管理。(3)融资困难。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问题。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对其协会内部企业的调查,遭遇资金紧张的企业数量高达80%。许多急需资金救命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合法的主流金融体系获得资金,只能求渴于民间。官方对金融的严格监管,使得小型的、地区性的金融机构又有着诸多的政策限制。(4)次贷危机,信贷收紧。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放缓将导致中国外部需求明显下降,出口面临重大挑战,而这无疑将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构成挑战。

三、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路径

(1)加快农村、城镇企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和加工制品优质化。例如,粮食、油料加工业:以小麦、玉米、薯类深加工为重点,开发绿色食品、方便食品、特色食品、医药保健食品以及多样化的精深加工制品;油料加工以大豆、花生、棉籽为主,发展食用油和蛋白制品;从而减少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充分发挥各地各个区域的优势。(2)加大税收调控、财政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拉动投资、扩大出口、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克服瓶颈、促进创业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减少税收政策调控的局限性负面作用。与此同时,借鉴国际上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经验,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建立助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3)逐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提高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规模。(4)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定位。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节能减排,和环保的新兴产业,拒绝高能耗项目。随着知识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加剧,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企业员工知识水平、企业文化建设问题都处于一个不断提高的阶段。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总则第二条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例3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与界定

1.中小企业的定义。我国中小企业广义上的定义为,除了国家确认的大型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都称之为中小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在狭义上定义为,微型企业不属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指的是雇员人数在7人以及以下的具有合法资格的个体或单位。中小企业的特点有四点,分别是:自主筹资、自由组合、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2.中小企业的界。世界各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各有不同,这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有直接的关系。但从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来看,大致从企业从业人数、企业资本额以及销售额、企业从业人数、资本额和销售额这三个途径出发。

但是具体到一个国家的不同行业来讲,也有所区别。比如在日本,零售业或者服务行业企业的从业人数低于50人或者企业的资本额少于150万日元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而在制造业中,日本规定的是企业从业人数在1000人以下,企业资本额少于30亿日元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在美国,衡量制造业企业是否是中小企业的标准是以从业人数进行判定的。美国规定,企业从业人数低于1500人的企业都属于小企业,而在餐饮业中规定,企业从业人数在500人以下属于小企业。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各不相同。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有企业从业人数、企业资产总额以及销售额等。对于不同行业的界定也有所不同。我国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如表:

表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3.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逐年增长,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我国统计局数据表明,在十五以及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数量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6%和17.5%,数量超过了800万家,注册资金年增长率达到了24.2%和30.6%,总资金超过了19万亿元。

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小企业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各种物美价廉的产品远销海外。短短十年之内,中小企业的年出口额成几何数值增长,促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出口国,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外汇储备。

4.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已在我国发展数十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诸多的问题。

(1)缺乏政府有效的支持。虽然我国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地位以及社会作用都给予了肯定,但是却没有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一直无法与国企处于一个平等的竞争地位。近年来,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力度非常有限,效果不甚明显。

(2)中小企业准入门槛较高。对于一些高利润行业,大多有国有企业经营或垄断,国家及政府的相关部门对于中小企业的进入设置了非常高的门槛,以至于中小企业经济一直无法渗入,这也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经济体制看似保护了国有企业,但是却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不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中小企业融资艰难。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原因,许多商业银行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中小企业融资举步维艰。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一些商业银行也为中小企业制订了许多产品,但是这与我国中小企业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另外,目前我国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信贷成本非常高、信贷覆盖率较低,信贷难度大。

(4)中小企业自身问题较多。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现状来看,自身也存在了较多的问题,比如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投资与收益比例失衡、法制观念不强、员工福利差、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中小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有很大的关系。

5.中小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肯定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生力军。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却存在了诸多的问题,基于对中小企业特点和我国实际国情以及全球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人们追求的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品质的生活,这就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另外,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以及三大产业比例失衡的状况下,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比如医疗、养老、家政、旅游等多个产业方面必定会得到的发展。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抓住这个巨大的商业机遇,改变经营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尽快的转向新型的、需求量极大的服务行业,在规避另两产业竞争的同时,抢先入驻第三产业,尽早创立自身品牌,占领市场先机,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保证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2)转移投资地区。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地域经济结构严重失调。以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等大中城市密集经济与中西部落后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小企业经济亦是如此。我国政府针对这一情况在政策上给予入驻西部企业更多的优惠和支持。加上西部拥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劳动力充沛,特别是矿业、农林牧副业等都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因此,中小企业应积极转移投资区域。

(3)走创新路线。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来看,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经济,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获取少量的产品附加值。这种经营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以及准入门槛低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的缺失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衰败。虽然中小企业在资金与规模上都无法与国企相比,但却有着更加灵活的经营模式,也拥有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技术水平,掌握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生产空间。

(4) 大力发展海外市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全球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也逐步密切。在加入WTO至今,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和第二进口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这些成绩的产生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我国中小企业不但将物美价廉的产品销往海外,而且在众多的海外市场投资办厂,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着眼于全球,大力发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二、结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提高了社会就业率,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发展中,中小企业也存在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名利.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2013(12).

[2]刘小敏.浅谈企业的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9).

[3]陈东鑫.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薪酬制度[J].经济论坛,2013(13).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例4

关键词:

上海中小物流企业;现状;对策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庞大数目占据了整个物流企业的主力,近年来由于上海的飞速发展,上海金融、贸易中心的建设和自贸区的设立无疑不为上海物流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使物流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并促进了一大批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建立与改革发展转型。

一、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

上海物流相对处于全国较高水平,自2009年来物流业被列入我国第十大振兴产业,加上近年来上海政府的扶持,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得到了发展空间。上海的高速公路、航空航运基础设施等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自贸区一年来新设立的各类企业近14000户中,中小型物流企业约占据25%,例如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就集聚了上千家中小型物流企业。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4年上海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收入相比增长36.7%。其中2014年与2013年相比物流运输收入接近增长0.5%;仓储收入增长约9.8%。据统计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近70%只提供传统物流服务项目即提供仓储和运输等,而提供物流整合信息、物流动态信息咨询只接近30%。

二、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大型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高集成度、专业配备的信息程序,无法做到高准确度的规划。企业事先无法相对精确合理安排任务量,而运输距离、工具、时间和费用合理设计都与信息化程度息息相关。车辆配送调度、有关运输路径规划的不合理导致迂回运输和来回空车率的提高。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力量较小薄弱,信息系统更新不及时,物料信息资源获取缓慢和无法掌握运输仓储动态。基于物流系统中信息量巨大且涉及跨区域等具有变动性强的特征,物流运输中存在不可抗力等因素,落后的信息网会给物流带来严重的影响。陆运航运与航空运输的配送时间相比相对偏长,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准确掌握动态信息,不能向顾客提供物流已经具体运输到哪里,是否已经配送完毕,对于一些注重时效的顾客来说,就难以维持长期合作,造成很多客户流失。并且很多中小型老旧企业主要采用的还是业务员跟单跑单的性质,靠着以往积累的人脉、信息资源来经营企业,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不会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来取得新的客户资源。

2.社会融资能力差、设施设备落后。中小型物流企业很多由于资金短缺购买不起大型成套设施,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对外的社会融资普遍存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用能力小,尤其对于一些大学刚刚创业和没有基础转行开设中小型物流公司的人员,存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难,融资门槛较高,企业无法向银行等出具相关借贷能力证明,四大行的借贷手续复杂,信用社等存在破产风险。根据上海市中小型物流企业平台的借贷补助措施也并不完全包括所有企业,上海市政府目前出台政策只准对已挂牌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有相应的资金扶持措施,而不是市内全部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鉴于资金短缺不足导致的无法购买优良的设施设备,无法做到降低成本,绿色物流,节约资源,有效综合物流信息等。设施设备落后带来的影响就是企业效率低下,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社会需求,利润低下、无法经营破产等问题。从而企业无法做到继续扩大企业规模,造成恶性循环。

3.物流人才的匮乏及不稳定。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据2013年的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物流业中,相关工作从业者拥有大学及以上大约25%,高中、中专、大专学历的近42%以上,初中文化及以下的达27%。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员工缺少物流专业知识,忽略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规划。没有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明确的公司发展目标,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确,企业管理容易混乱。缺乏拥有专业知识配备和高技术物流专业人才的会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廉价劳动力,底层一些拥有高技术的基础操作人员很多存在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基层物流从业人员有些虽然学历低,但是具备良好的手工操作技术由于工资低廉,这就造成了基础人员流动大,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的情况。拥有高学历具备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者在企业没有良好的待遇和未来发展空间,也会导致物流人才宁愿去大企业发展,或者选择相应待遇较好别家公司的跳槽。并且很多企业都存在家族继承制,这也是导致的专业人才短缺原因之一。

三、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1.提高信息化程度,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在近年来科学信息技术不断改革创新,网络越来越发达的趋势下,上海中小企业要做到加强网络技术,综合信息管理,完善物流信息平台。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资金规模有限,投入资金较大具有风险,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采取开启物流战略联盟模式。达到物料信息资源的共享,多家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联盟的企业可以各自提供自身的优势条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形成联盟后可以补足自己的短缺,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带来新的业务量。物流如今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必要环节,任何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的同时都需要物流。中小企业无法像大型企业有大量资金做电视广告宣传等,但是如今百度、微博、58同城等招聘平台可以给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宣传平台,提高企业知名度。中小型物流企业争取提高信息化程度,创建物流资源共享平台,预先针对市场采取调查与预测等手段,及时分析市场需求动态信息,从而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在原来掌握的物流信息基础上加大对市场信息获取,形成上海市、区、县、村为一体的信息网;充分利用快捷便利的网络技术,将上海市与其他合作省份、外贸地区建立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上海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研究出适合上海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推动物流发展脚步。

2.融资渠道合理化,设施设备更新。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购买设施设备更多需要考虑到企业将来的综合经济效益,是否投资与回报成正比。在采购中,购买能提高物流设施设备使用率和节能环保绿色物流的设施设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输装卸搬运仓储水平,通过高效率新机器的投入,并且运用MRP、GPS、ERP、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进而加速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也应加强对扶持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出,企业也可利用近年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上海自贸区等的建设带动物流发展,带来了更多有利企业发展的机会,合理利用投资并且注重分散意外风险。上海未来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可采取物流融资方式,只要合理规划避免风险,最终可以为上海中小型企业、地方银行、金融机构等带来共赢的局面。上海市目前提出了对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投入项目资金,方便了中小型物流企业之前存在的借贷难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结合了上海市内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来扶持中小型物流的发展。并且对于一些不同区县达到标准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有了一定的经济补贴辅助。

3.人才的培养与留住现有人才。首先企业要重视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具备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另外企业要懂得对人才投资培养和预备人才储备。可以和高等院校有一定和合作,在校的毕业生拥有校企合作的机会,提供实习生学习的平台。在上海国际化的影响下,吸引了国内外的不同的人才来上海。要引进这些人才,公司企业的目标规划、酬金待遇都是考虑因素。企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物流人才懂得操作专业技能知识、善于和底下员工沟通和公司领导沟通,保障员工利益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企业要对在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定期学习培训,可以去大型物流企业学习考察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对于基层员工保障其工作环境,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医疗保证金、养老金、工伤抚恤金等。积极调动员工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程培训弥补自身不足之处,在其职任其事,体现自身的价值。

四、结语

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并且是国际金融、贸易、经济及国际航运中心,现代物流发展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和要求。本文对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物流信息化、设施设备、社会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企业应从更新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知识学习及优化信息系统等方面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相信上海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政府扶持下,会给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更好的为上海本土及国内外经济发展做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晶.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5)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例5

1、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20*年,全县共有中小企业4628户,从业人员11895人,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总产值7.27亿元,资产总额达到4.62亿元,完成增加值3.9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3.73%。按产业类别划分,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按企业个数划分,从事第二产业1082户、第三产业3546户,分别占23.38%和76.62%;按提供增加值划分,第二产业2.*亿元、第三产业1.9亿元,分别占52%和48%。

2、中小企业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税收的取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20*年,全县中小企业共提供地方财政收入1524万元,占到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178万元的69.97%,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渠道。

3、中小企业的发展数量和规模偏小。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建筑企业2家,其余均为规模以下企业。11家规模企业从业人员1610人,平均每户146人;规模以下4617户企业从业人员10275人,平均每户不足3人,基本上都是个体户。规模企业固定资产过500万元的仅3家,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家。按照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我县的企业全部是小企业,每个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仅9.98万元,平均从业人员不足3人,低于邻近县发展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外部环境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宏观管理体制不顺。我县虽成立了中小企业促进局,但没有明确具体职能。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口径不一致。目前,我县具有企业管理权的政府部门有乡企、经贸、供销、国土、粮食、工商、城建、交通等,很容易导致政令不统一,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既缺乏全面掌握,也缺乏宏观上的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扶持。

二是缺乏资金支持,融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较高,存在“惜贷、恐贷、拒贷”现象;二是财政扶持能力不足,我县没有设立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向上争取资金的手续烦杂,要求条件较高;三是招商引资渠道少,受条件限制,一般加工企业难以落户,借助外力发展机会少。据统计,我县中小企业90%以上的资金源于企业内部筹集、家人和朋友资助,还有的私下高息借款、揽蓄。

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更需要社会中介组织在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支持,但我县目前尚无专门的中介机构。同时,企业发展的硬环境,如水、电、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制约。

四是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较重。多数中小企业认为,其普遍承受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一些优惠政策没有兑现到位,还存在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如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费等,标准高,只收费不开展活动。

2、从内部环境看,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和设备落后。大多数是初加工型工业和商贸服务等第三业,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导致企业成本高,效益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经营分散,企业间组织松散,缺乏密切的协作关系,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形成龙头带动效应,多数小企业难以从大企业得到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

(3)、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模式主要是作坊式个人经营管理、家庭式合作管理、承包经营式管理。导致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展目标不明确,对加强企业竞争能力建设,创造名牌产品考虑很少;二是各项制度不健全,有的制度形同虚设;三是对员工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教育不够重视;四是工资分配不合理,老板与员工只能风险共担,不能利益共享;五是管理人员亲搭亲,友搭友,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4)、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水准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个体私营企业,自身素质较差,法制观念不强,存在种种不规范、不健康现象。如,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弄虚作假、偷税漏税等,钻现行法律法规的空子,加上一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致使法律法规得不到很好地执行。用工制度、工时制度、员工福利、劳动保障等还需进一步规范。

三、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策环境日趋完善。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省市县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这些法规、文件从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提供财政支持、开展创业扶持、建立服务体系等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2、财政扶持逐步加大。各级政府都将扶持中小企业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逐年加大投入。目前,中央财政预算已分别设立了2亿元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活动资金和5.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政府设立了近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我县也设立了年不少于5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3、优惠措施力度加大。一是国家鼓励下岗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自我创办个体企业的,经审批三年内免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在年度减免税8000元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二是地税部门提高营业税起征点支持小企业发展。省地税局决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将全省按期纳税营业税起征点由现在月营业额1000—3000元统一调整提高到月营业额5000元。我县将有80%按期纳税的个体工商户从中受益。三是《物权法》在法律上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法律支持,允许企业用应收货款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中央人民银行已制定了具体的操作办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途径。

4、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方式,通过设立政府支持的中介机构,发挥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行业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技能培训、信用担保。陕西省已成立了信用再担保机构,安康正在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白河中小企业促进局建成了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和中小企业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可以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开展免费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在网络服务方面,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网,提供了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

5、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襄渝铁路复线、狮子山新区开发、汉江白河电站、十天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和实施,加上其它项目建设,我县今后五年内的项目投资预计达到上百亿元,将对我县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同时,白河紧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国家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将在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方面,给予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6、上级给予倾斜扶持。一是陕南突破发展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加大,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汉江流域生态治理,水电能源项目建设和陕南绿色基地建设方面都给予了倾斜扶持。二是省中小企业促进局将我县确定为全省31个“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示范县”之一,将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优先支持示范县建设。

7、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袁纯清省长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他的支持下,省编委下发了《关于理顺中小企业职能关系的通知》(陕编发〔20*〕20号)文件,在省乡镇企业局加挂中小企业促进局牌子,将原省经贸委承担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职能,以及省工交办暂时代管的中小企业处职能和承担职能,一并划归省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赵乐际书记于今年7月2日召开座谈会,听取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研究加快发展的措施。县委、县政府领导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县在安康市第一家成立了中小企业促进局。县委书记陈勇同志在《安康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发展中小企业促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提出了我县中小企业今后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四、几点建议

1、整合部门资源,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县中小企业促进局的职能,真正实行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三位一体”的管理和工作机制。二是要规范部门行为,对非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以行政审批代替企业管理的政府部门,建议取消其企业管理权限,将其现管企业统一划归中小企业促进局管理。三是要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2、加大扶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要加大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积极争取省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陕南突破发展等专项资金的扶持,用好县财政提取的每年不少于5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和重点企业奖励资金。二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拿一点、企业出一点、社会股份占一点”的思路,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三要积极构建银企合作平台。变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为产业资本,用好用活国债资金和开发银行贷款。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执行落实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大力倡导“亲商、扶商、助商、安商”的理念,善待各类外来投资者,进一步增强我县对外引资水平。

3、优化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外部动力。一要优化思想环境。敢于冲破思想上的思维定势,坚决破除思想观念上的羁绊,克服无所作为、徘徊不前的畏难情绪,摒弃怕担风险的保守思想,树立“敢试、敢冒、敢创”的进取精神,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鼓励、扶持、引导全民创业。二要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出台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不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制度,增加政策执行透明度和公开性,做到“红灯不闪、绿灯一片”。三要优化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步入规范、法制、有序的轨道。四要优化舆论环境。发挥宣传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风尚。五要优化设施环境。抓好通企公路建设和整治,着力提高通行能力。抓好城乡电网改造,保障工业用电。进一步加强企业周边环境建设。

4、彻底治理“四乱”,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严格禁止和坚决整治一些部门巧立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的不正之风,做到举报一个,查处一个。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法治环境,对有关职能服务部门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认真兑现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克服兑现“缺位”的不良现象。继续执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县级领导联乡联村联企业联项目“四联”工作责任制度、部门领导干部挂联企业帮扶制度、涉企准检制度和重点项目部门联系制度。建立中小企业维权联系会议制度,设立中小企业维权举报中心,有效开展中小企业维权工作。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例6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县域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投资、税收和就业的主体,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位居全省县(市)“十强”之列。2009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5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27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完成43.0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完成32.27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8.92亿元,同比下降8%;工业投资完成25.89亿元,同比增长42.64%;招商引资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25.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亿元,同比增长24.69%。

1、一批重点中小企业已成为纳税、就业的主力军

我市每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左右。劲牌公司改制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发展,2008年销售收入和纳税分别达24亿元和3.3亿元,连续七年居全省酒业利税第一名;安排就业人员比改制前增加2000多人,职工年均工资比改制前增加4000多元,扶贫解困、捐资助学、捐助慈善事业等达5000多万元,劲牌已成为全国保健酒行业领头羊。新冶特钢、华鑫实业、华祥水泥等一批外来投资企业,也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贡献不断增长

2009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9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03亿元,同比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同比增长36.3%;销售收入85.0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7家。

3、龙头骨干企业发挥集群带动作用

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劲牌公司为龙头,以永惠、福润、灵溪、真有味等为群体的饮料食品产业板块。全市有101家饮料食品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14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4.41亿元,上缴税收3.24亿元,安置劳动力32423人。以新冶特钢、华鑫实业、兴冶矿业等为主体的冶金产业板块,形成了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铸造、铜冶炼和铜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全市227家冶金企业,已形成年产铁矿石300万吨以上、选矿200万吨、球团160万吨、炼铁炼钢轧钢200万吨以上、铜金属5万吨以上的产能。以尖峰水泥、华祥水泥、成美建材、华兴玻璃、宏泰铝材等为支柱的新型建材水泥产业板块。全市建材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其中核心骨干企业33家,共安置劳动力7600人。以登峰、斯瑞尔、保安船舶配件等为支撑的机电制造产业板块。此外,还形成了立峰纺织、百世吉制衣、依嘉制衣、明星制衣、殷祖针织内衣等为主体的纺织服装产业。

4、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我市有“劲”牌劲酒、“登峰”牌换热器获“中国名牌产品”。劲牌公司“劲JING”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重点保护商标”;“楚天”牌工业炸药、“虹泰”牌铝材、“楚仙”鱼面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劲”、“皇宫”、“雄骏”等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劲酒等1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保安湖牌螃蟹等4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近几年来,全市已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8项,其中部级项目2项。劲牌等5家企业与大专院校合建了技术中心,开发出保健酒生产自控技术、高效热交换技术等20多项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劲牌公司已拥有专利128件,注册商标146件。

二、转型中我市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

一方面资源类产业主要是矿产品开采及矿产品初加工,从产业链看,处于上游产业,从科技含量看,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低,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大冶的替代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市现基本形成饮料食品、冶金、建材、机电制造四大产业集群,一部分不依赖资源的新兴替代产业刚刚兴起。除饮料食品、机电制造外,还有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及其他第三产业。永惠食品、楚仙鱼面、依嘉制衣、徐风环保、群力机械、鑫星冷机制造等企业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这些企业规模不大。另外,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高科技产业发展薄弱。

2、设备技术陈旧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大冶市资源储量相对较大,冶金企业较多,但绝大数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大多数企业技改资金投入不足,不重视技术改造,这直接导致我市企业环保达标指数低,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普遍较差。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残酷的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淘汰压力,即便是新冶特钢这样的骨干企业技术相对领先一步,如不进行技术创新,也难免受到淘汰威胁。

3、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周转不畅

2008年,我市各项存款余额109.2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85亿元,存贷差达76.41亿元。一方面企业贷款难,一些有项目、有场地、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想贷款,但苦于手续繁琐、抵押担保费用高等因素,贷不到款;另一方面,由于有些企业诚信度差和会计制度不健全,银行不敢向中小企业放贷。

4、外向型企业不多,经济外向度不高

“十五”以来,大冶各项指标大多排在全省同类县市前列,但外贸出口一直严重滞后,2009年上半年大冶市累计外贸出口额仅426万美元,与其他先进县市相差甚远。这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活跃、对外开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转型时期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

随着国家首批资源城市的获批、“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目前的大冶市处于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多个发展要素聚集发力的最好提速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依托,着眼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新型工业化为根本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积极培植企业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我市调整要求的产业,整合利用好现有服务资源,加大优化配置和开发,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所需的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

1、构建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强财税金融支持,为企业壮大“输血”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主体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从表面上看这是资金问题,实质上是宏观经济作用于微观实体的综合症,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的协调配合。我们只有注重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生态建设,才能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鼓励银行创新中小企业信贷品种。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我市中小企业经营特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创立服务品牌,给予信贷支持。二是完善我市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家牵头,启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促进我市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按“发挥中小企业联合担保潜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渠道”的思路,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短、少、急、频”的特点,贴近实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2、构建实效的政府支持体系,规范涉企行为,为企业腾飞“减负”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例7

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逐渐被政府有关部门提上了议事日程。到2001 年“走出去”战略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再到 2012 年党的十报告强调“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以及 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竞争力的显著增强,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整体实力逐步增强,同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3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超过4200万多家,占全国企业总数九成以上,它们创造中国近60%的经济总量,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概况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商品出口额的 68%,出口总额增长 49%。通过上面近几年中小企业数量,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缓解了大量就业问题。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起步较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较晚。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在融资能力、得到政府支持、固定资产更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他们面临的市场环境更恶劣。面对的竞争局面更剧烈。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也拥有他们独特的优势:如相对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等等。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①融资比较困难:我国中小企业相较大企业和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比较困难,资金相对不是太充足。同时融资困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首要问题,而一些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

②信息渠道不畅通,不能及时、准确获得国外市场的相关信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一般没有设立机构专门来收集国外信息、资料和外贸政策。

③缺乏高素质的跨国经营和管理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或者家族企业。在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方面还存在大量不足,同时也很难留住人才。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优势

1、灵活、适应性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由于本身规模比较小,虽然大多不能像大企业和国有企业样直接采用跨国建厂、并购等直接攻占国外市场。但是他们可以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直接占领一些被跨国企业抛弃的小市场,从而求得突破。

2、适销产品优势: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重叠需求理论,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间更容易进行贸易。我国中小企业的制成品在产品的包装设计、功效性能方面更能体现出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所需产品的特点,就更容易满足这些国家市场的需要。

3、特色产品和传统产品方面的优势,我国是属于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一些特色产品如丝绸,手工艺品、陶瓷等等。这些产品在国外市场上深受当地华侨喜爱,具有大批市场需求。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较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起步得较晚。跨国经营方面的经验相对缺乏、资金相对没有这么充足。还处于初级向中级的过度阶段。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采取的方式是加工贸易。从出口方式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多数通过出口管理公司进行间接出口。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式多采取合资,投资对象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投资对象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其次是西亚,中欧和非洲地区。在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的中小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我国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劳动力成本相对较小,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企业,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3、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时受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比较小,在比较充分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具有利益和市场驱动的特点。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较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受到的政府支持较小。面临的竞争环境更恶劣,生命力更旺盛,他们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明显具有利益和市场驱动的特点,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很强。

4、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点还是集中在轻工产品的出口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的生产制造环节上。中小企业在轻工产品的生产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的生产制造环节上,更具有相对低成本,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三、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渐渐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国际化步伐不仅受国内有利的政策导向鼓励同时也和大的国际经济背景有关如: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等等。在这些大的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地进军国际化大舞台,接受考验和挑战。并且近年来还获得的不小的成绩。

(一)国内政策环境: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中小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 2012 年党的十报告强调“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在这种国家鼓励和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积极性也受到很大鼓舞。

(二)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为了攻占市场,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始积极地鼓励大型企业扩大其生产规模和能力,转移其生产场地,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这个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整合资源,同时他们把一些中间环节转让给当地的一些企业负责,这个过程中为发展中国家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我国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地壮大,不断地加强了与国外企业的联系。

(三)国际要素市场的发展:国际要素市场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领域,随着一批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建厂或进行直接投资,一些先进技术引入我国,在技术层面上我国中小企业可以更好的利用和借鉴。

(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些国外企业入驻我国,给我国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这些技术和国际化管理经验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便利。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途中,具有一定的现状、特点、动机。研究这些可以更好的找出中国中小企业和其他国家中小企业在国际进程中的共通点和差异性,从而更好的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王 岩.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4卷第6期2011年6月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例8

1 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1 经济增长缓中趋稳

一季度湖南规模以下工业(以下简称“规下工业”)实现总产值734.9亿元,增加值24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5%,从资产类指标来看,资产同比增长16.0%,资产指标快速增长,企业家对于后续发展较为乐观,愿意投入扩大再生产。从业务类指标看,主营业务成本下降1.8%,较上季度降幅收窄5.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用电量增长4.1%,电力消耗指标自2016年以来首次呈现正增长。

1.2 企业利润增长较

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湖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71.90亿元,同比增长27.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8个百分点,其中,中型企业实现利润72.11亿元,增长25.9%;小型企业实现利润140.61亿元,增长12.6%。我们在全省监控的833家中小微工业企业数据显示,2月、3月份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加分别为6.15%、9.13%,增速加快。

1.3 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比例增加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平台对湖南省833家监测的中小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50.07%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较上月上升0.28个百分点;4.55%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况较差,较上月下降1.87个百分点。

1.4 信心水平稳中有升

一季度,湖南省中小微企业信心指数为56.78,环比上涨1.75,同比上涨5.79,处于信心一般水平,但已连续9个季度处于扩张区间。分规模来看,中型企业信心指数为57.52,环比上升了0.23;小型企业信心指数为57.15,环比上升了1.74;微型企业信心指数为53.4,环比上升1.54。从细分指数来看,订单指数为61.21,用工指数为57.34、盈利指数为50.38、投资指数为60.74,环比均出现了小幅攀升。

2 当前湖南省中小企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压

2.1.1原材料成本上涨较快。受近期PPI上涨影响,湖南省中小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涨显著,三月,51.34%的企业认为原材料购入价格上涨,虽较上月下降11.41个百分点,但仍有过半的企业反映企业原材料购入价格上涨。在去年利用国家中小企业监测平台组织的企业降成本专题调研中(受访企业60余家),83.33%的受访企业认为来自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是企业近期成本上涨的主要压力。

2.1.2能源价格出现上涨。有48.33%的受访企业反映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生产经营和产能扩大。部分企业还反映,由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生产需要,扩容增量配套成本高,有企业电力增容费用一年内就从20多万元陡增至800万元。

2.1.3诙力成本增加。受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供给减少双重影响,企业反映因高端人才缺乏需异地建立研发中心和管理中心,因熟练工人流动性大而招聘培训成本增加等,用工成本逐年翻升。同时,社保政策的刚性约束使成都成为劳动力成本高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尤感压力大。

2.1.4土地获取成本高。因用地紧张、土地申报周期长、土地获取的费用高等原因,使一些中小企业拿不到地,融不到资。同时,土地办证初期缴纳的费用不能直接抵扣,须重新缴纳全额费用,企业负担增大。

2.2 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3月份,在对监测平台833家中小微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46.62%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较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其中资金缺口在20%以上的占23.03%,较上月下降0.12个百分点,缺口在20%以下占23.59%,较上月上升3.92个百分点。44.28%的企业流动资金基本正常,较上月下降2.86个百分点;9.10%的企业流动资金充裕,较上月下降0.94个百分点。

2.2.1融资难的情况依然存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不断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但抵押物不足、信用不高、经营风险等仍是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的主要障碍。三月份,平台受访企业中68.55%的企业反映有融资需求,较上月上升3.28个百分点。在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中,55.13%的企业融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较上月持平个百分点; 44.87%的企业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较上月持平个百分点。湘潭市反映目前该市金融机构贷款向“精美湘潭”建设和房地产建设倾斜,中小和非公企业贷款受到压缩,银行抽贷压贷,以贷转存,降低授信额度等现象普遍存在。

2.2.2融资成本高。企业反映,目前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资本市场、民间借贷等资金来源,要么门槛高难获得,要么成本高。以银行信贷为例,贷款利率上浮甚至超过基准利率3-4个百分点,加之担保费用,企业申请1000万元贷款的成本平均在100万元左右,此比例已超过部分企业的利润率。

2.2.3财务费用上涨。企业反映,超过半数的货款采用承兑汇票支付,因资金周转需要提前兑现票据,贴现利息较高,企业财务成本上涨,认为“辛苦半天为银行打工,实体经济发展难”。

2.2.4大企业转移资金压力。行业主导企业为缓解自身资金短缺压力,通常采用延期支付货款等方式转移资金压力,不合理地将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转移给中小企业。对此,57%的受访企业表示回款太慢。

2.3 企业用工短缺现象仍存在

三月,58.48%的企业反映存在用工短缺,较年初(二月)下降4.42个百分点,工作短缺的问题自年初以来虽有所缓解,但仍有过半的企业反映招工短缺。在招工短缺的企业中,招到不足25%的企业占14.15%,较上月下降0.93个百分点,招到25-50%的企业占11.08%,较上月下降1.56个百分点,招到50-75%的企业占17.45%,较上月上升0.38个百分点,招到75-90%的企业占26.89%,较上月下降0.16个百分点,招到90%以上的企业占30.42%,较上月上升2.26个百分点。

2.4 创新成本增加,发展转型受限

2.4.1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受产品市场相对稳定、技术相对成熟、创新突破难度较大等因素影响,大多传统产业企业虽有创新意识,但因技术人才储备缺乏、创新投入大、行业特殊规定等而动力不足。一些企业顾虑新产品对消费习惯的挑战及市场接纳时间长而不敢创新。如近年来国内食品行业标准更新频繁,一旦更新,企业研发的新产品就必须重新进行评审,而评审费时且耗费高,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2.4.2自主创新风险较大。新兴产业企业已步入创新发展的上升通道, 但不少中小企业反映创新周期长、投入大,在研发初期和中期的各种金融支持缺乏,政策资金也往往难到位,靠自有资金创新,企业往往难以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研发失败的风险。如生物药物研发投入高、周期长、成功率低,研发周期一般都在十年左右,开发风险很大,中小企业通常很难独立承担。

2.4.3品牌带动创新的能力不足。湖南省中小企业中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不多,大多传统产业企业以贴牌代工方式维持生产,企业积累不丰,市场转型受制,难以推进创新。大多企业还是代工生产,缺乏通过品牌带动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3 湖南省中小企业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小企业想要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提高创新意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相关投入,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其次,企业应大力引进与培养知识型人才,人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高素质人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持,给予一些创新研发的补助,出台相应政策予以支持,充分激发出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

3.2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态势下转型升级非常困难,各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必须突破现在的困境,找到适合自己转型的方向,实现新的发展。关于传统产业的新特点和新需求,企业可以尽量通过自身研发制造,合理营销等方式,重新定位自身品牌,增加品牌的价值和附加值,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企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有的企业可以通过一些行业模糊的边界与产业融合,创造出符合新需求的新产品,实现跨产业的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也可以加大对生产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投入,增加其附加值,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例如,有的后续维护要求高的大宗耐用消耗品行业,其售后服务有巨大的盈利空间,这些企业就可以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选择项服务延伸,增加附加值,降低投入与消耗,实现转型升级。。

3.3 提高企业自身信誉,加强融资能力

人无信而不立,信用是一家企业的生存之道。企业失去信用将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立足。有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减轻自身债务,获得短期利益,常常拖欠银行贷款与利息,失去以后再筹集资金的机会,导致企业自身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因此,各中小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识,严格遵守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借款合同弄所有的条款,做到不拖欠,不违约。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前树立起良好的讲信用的形象,为企业后续的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3.4 企业内部构建有效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提高管理者专业素质,只有具备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懂得财务管理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能合理有效的规划企业的未来计划,才能对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对企业有更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内部应建立并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家族管理化,很少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应具体明确人员责任制,具体负责的业务范围及权限,便于l生问题时追究问责。企业内部信息化制度更新应及时准确,让管理层能有清晰的认识及了解,便于决策。

4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因其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稳定社会和谐和完善经济结构布局等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企业发展的问题,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军峰,赵亮.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借鉴[J].改革与战略,2017,(05):164-167.

[2] 康义,裴光,李兴旺,叶岩,来茂德,朱厚伦,蔡莉,姜德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对策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02):92-96.

[3] 张英杰.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众筹融资现状及对策――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7,(01):82-87

[4] 龙思橼,杨映忠,韩晓庆,何欣.重庆中小企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对策研究――基于重庆1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44-52.

[5] 高丹丹,马宗国.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06):67-74.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例9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一、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培育地标型企业、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截至2011 年底,按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苏州市中小企业(含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登记在册16.20 万户,比2010年末增加1.59 万户,同比增长10.91%,中小企业登记户数占同期企业总数的79.85%。从行业分布来看,苏州市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比分别为47.94%、37.4%、13.56%。据测算,苏州市中小企业超过22万家,其中工业企业超过12万家。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按照国家现行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苏州99%以上企业是中小微企业。而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仅有9480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型企业1797家、小型企业7293家、微型企业390家。

2012年1-11月,苏市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完成产值11459.9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3.6%;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产值增幅分别为0.2%、1.0%、0.3%,远低于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的增幅。

对苏州大市范围内近200家中小企业的2012年分季度问卷调查显示,苏州大市范围中型企业二季度以来的总体经营状况景气度一直处于微弱景气区间,

二、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受资源短缺、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限制,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物价高涨以及银根紧缩的宏观环境下,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愈发艰难。

1.融资难问题突出。一是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包括上浮利率、担保、评估等就占贷款总额的15%左右,并且拿到的贷款七成以上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费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中小企业贷款手续繁琐,需要准备的资料相当复杂,审批时间长,部分企业即使贷到了款,资金也难以及时到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三是银行方面按风险管理要求,不敢轻易向资产数量少、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且信用观念比较淡薄的中小企业贷款,使得中小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资本,其年利息在20%~30%,甚至更高,更加重了企业负担。

2.企业成本上扬。一方面,2011年以来工业原材料价格猛涨,突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高点,由此推高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带动工业品价格指数上扬。与此同时,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售价面临涨不上去的困境。另一方面,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及承担的职工社会保险费逐年提高,造成用工成本增加。

3.结构调整和出口压力加大。一是能源资源要素约束加大。苏州中小企业多集中在传统行业,高能耗企业相对较多,易受宏观政策影响,面对成本上扬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二是出口竞争压力加大。2011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较快,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9左右,这加大了中小外贸企业的竞争压力。轻纺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普遍因担心人民币汇率频繁变动而造成汇兑损失而不敢接长单。苏州很多中小光伏产业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国内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出现行业性亏损。

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苏州民营企业行业分布、广量多,但总体而言,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从长期看,摆脱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但不少中小企业受人才、资金等因素的制约,转型升级乏力,市场一旦发生不利的变化,企业就容易陷入困境。一是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面扩大。2012年1-11月苏州市亏损企业达2811个,亏损面28.3%,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二是应收账款和产成品两项资金占用大幅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加剧。三是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观望情绪浓厚。2012年11月份苏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延续了10月份回落走势,仅为48.8,环比跌落0.9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其发展困境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颁布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国九条”,通过财税金融杠杆减轻企业负担;11月,江苏省政府颁布了《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涉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财政和服务等18条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解决当前融资难、税费负担偏重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以改善其经营发展环境。在当前宏观环境趋紧、中小企业面临多重困境的非常时期,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保障中小企业平稳运行,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推进政策落实。一是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活动,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和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二是拓宽政企信息互动渠道,建立完善政府涉企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定期对话机制。三是加强信息对接,着手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整合经贸、工信、科技、工商、金融等部门的信息资源,畅通信息交流。

2.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一是组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盟,加快对各类服务资源的整合。二是支持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设立“工作站”的方式拓展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全覆盖。三是鼓励区、镇(街道)依托产业集群、创业基地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四是以“星级认定”、业绩奖励等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五是建立和完善和公共服务平台。

3.加强融资服务。一是加快金融创新,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允许通过动产、股权、应收账款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鼓励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产品等形式进行直接融资。二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体系。尽快构建一个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的水电、税费、个人信用等信息的中小企业综合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放贷资格审查时提供信用参照,让其中的“优秀者”脱颖而出,获得优先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担保作用,分担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有效引导银行和商业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银企合作;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政策鼓励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4.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一是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服务外包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高起点打造中小企业高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平台。二是“姑苏人才”计划、“1010”工程和“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等要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帮助其引进和培育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三是政府有计划地设立一些高等技术培训中心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为中小企业培训各类创新型技术人才。四是政府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的住房、户籍、子女就学等后勤保障,帮助中小企业留住人才。

5.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一是苏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筹措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产业化、标准化组织生产和品牌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使产业结构由高能耗、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型,向高科技、高效益转型。二是发挥已上市中小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6.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一是建立产学研基地、实习基地,开展技术攻关,重点项目要有突破,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二是落实企业研开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及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奖励等各类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独立或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

7.切实为中小企业轻负。在当前形势下,切实为中小企业减负,是与企业共度难关、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要鼓励金融机构规范收费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在非常时期要主动让利企业,与企业共担风险,对资金周转一时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变相提高利率;坚决禁止存贷挂钩,禁止搭售理财产品,清理纠正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实际成本。二是要严格规范涉企的行政事业收费项目。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各类行政许可和管理事项,切实做到多指导、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服务、不扯皮。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政策,规范收费标准,坚决制止乱收费。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例10

据统计,澳门目前约有一万五千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它们在拓展对外贸易,和提高经济活力等方面也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所以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及社会的繁荣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澳门经济作为一种微小型经济,在经济起飞的同时,澳门中小企业界又面对相当大的的困境与问题。因此如何探讨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解决其发展中的瓶颈性问题尤为关键。本文基于此目的,将在对知识管理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澳门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和知识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一、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

知识管理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地对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全球掀起一场全新的管理革命,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在企业内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的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渭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二、澳门中小企业发展历程及发展障碍

传统的澳门经济是以制造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此阶段始于七十年代中,而在八十年至九十年代未为最蓬勃发展的阶段。及至从90年代初相继转移至中国内地城市设厂经营。蓬勃一时制造业的兴旺景象从此一蹶不振,导致大量制造业工人失业,甚至演变成上街示威游冲突。基于稳定澳门社会,澳门特区政府于2002年年初宣布开放赌权,将百多年垄断的经营权开放。在经过两年的建设,获得澳门特区政府批准经营业务的六大博企相继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王国,从2005年开始,澳门又再出现另一次的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社会,只是今次是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主体,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完全集中在大企业的公司里面。加上澳门的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逐年高企,这种跨境劳动力影响着澳门中小企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工及租金的形成的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而影响经营成本上升的问题。每一天都在考验着中小企的企业主,假若他们不去重视、不去及早谋划公司末来发展的路向和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采用更有效的管理方式,问题和困难一天都不会被解决。

目前,基于目前的研究,澳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1)经营方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创新和转型能力较弱。澳门中小企业多数为批发及零售企业,劳动密集型特征十分明显,企业产品中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这也是澳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2)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品牌观念和意识淡薄。现有的澳门中小企业大多采用的传统家庭式作业模式,经营手段单一、现代化的管理与运营理念有待提升。

(3)信息应用未能有效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薄弱。目前,澳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信息对于经营决策与管理的重要性尚未体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

(4)获取资源途径有限,财务结构薄弱,融资管道不畅。澳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另外一个显著的困境就是资源的获取管道单一,特别是融资管道不畅,难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5)行销网络狭窄,不善于利用现代商务手段拓展业务。长期以来,澳门的中小企业将主要的关注度放置于澳门本土市场。因此,在企业发展与行销方面,要么安于现状,要么仅仅使用传统的业务拓展模式。

(6)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较慢,无法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随着澳门赌权的开放,越來越多的国际业巨头进入澳门市场寻求发展,的聚集发展使得澳门中小企业面临人才、成本以及产品竞争优势的竞争。

(7)专业人力资源十分短缺,企业升级与管理优化受阻。企业的发展,优质的人才供给和保障是关键。目前,澳门中小企业中劳动型的人才相对较多,而技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则相对不足,特别是与设计、行销、品牌推广、贸易、金融、小规模物流等工作有关的专业人才有效供给不足。

三、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现状调研分析

为准确掌握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现实情况,本文组织了对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认知、应用于态度的调查,从资讯使用情况、知识认知能力、影响因素及知识管理四个方面,多个角度展开,并由澳门互联网研究学会通过电访及网络调查完成,实际接触调查2681家中小企业,成功完成个案203家。综合调研结果,可以对澳门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概况为:

(1)知识获取能力——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个人、团体及网络知识的能力。其中,一半以上受访企业,均有专人负责总结企业内部最佳方法和知识,但企业内部的大多数员工之间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摸索进行知识获取。此外,多数企业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外部尤其注重对客户知识的获取。

(2)知识转化能力——指企业进行现有知识加工的能力。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较密切,经验丰富的员工会对其他员工进行知识分享,并多采取私下交流的方式。企业本身会要求企业把员工工作中的知识和有用积累记录下来,并有专门员工、团队和部门对员工在工作中形成的知识、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并形成指导性文件如工作手册或指南供人参考。企业有采取例会、工作研讨会、讨论会等形式在公司内部转播收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并且多数企业经常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3)知识应用能力——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以有效应用企业内外部知识的能力。多数企业善于应用自己或其他企业的知识改善自己,但对新产品和服务知识的应用相对较弱。企业遇到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时,对于是否能够快速在公司內部找到所需的知识或具备该知识的人员,存在一定的滞后。

(4)知识保护能力——指企业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来保护企业的知识,免于被窃取、被不正当使用的能力。多数澳门中小企业对自己知识的保护能力一般。一般以上企业有要求限制员工的知识外泄,并有专人、团队或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使用管理。

(5)影响因素——企业资讯平台、组织结构和文化因素对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资讯平台在澳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比较凸显,大多数企业运用资讯平台获取企业的外部知识,并能够形成内在的顺畅沟通机制和进行有效知识保护。在知识结构上,对多数企业来讲企业鼓励员工跨部门知识共享和沟通,以及设定跨部门知识沟通的机制,并且不少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在内的许多企业建立了知识联盟或战略联盟关系。不少企业已经形成员工知识分享和知识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注重通过在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并认为员工之间的相互分享知识的利益大于损失。

四、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管理总结和发展建议

对于澳门来说,由于是一个移民的城市,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发展受地域性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中小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保护和知识创新能力均有限,而知识应用能力相对较好,这些调研结果与澳门中小企业知识结构分布密切关联,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知识分布不均,大部份澳门中小企业家知识水平有限。受固有文化影响,进行传统的家庭式作业;因此,知识运用和知识管理能力不足,管治架构颇为薄弱,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二是澳门中小企业内部结构及资源有限,专业性的知识缺乏。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严重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性知识,因而融资能力有限,企业无法从事大规模的投资。由于澳门大多数的企业都有类似的情况,导致澳门与广东省在区域合作中失去优势。2011年签订的《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中的核心部份,就是澳门可以利用在横琴里面的五平公里的土地来发展澳门的多元经济。但协议签署至今已三年时间了,到横琴投资的企业仍旧是果足不前,当中最大的关键点就是企业融资问题。三是行业发展知识水平较低,转型的意识和竞争能力不足,生产设备和技术落伍,信息科技的应用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盈利能力薄弱。澳门的中小企基于对转型升级有较大的保留,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并不想在原有认为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作出改革,依靠企业而衍生周边有利可图的生意就感到心满意足,哪管得中央整天嚷着要澳门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口号。四是缺少专业化的知识管理人才。澳门中小企业中劳动型的人才相对较多,在澳门的就业人口中,工业领域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最低,大部分未接受过教育的就业人口大都滞留在这一部门,其中制衣业的文盲比例为3%。而技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则相对不足,特别是缺少有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管理方面的人才。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为更有效提升企业知识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除透过运用不同的管理策略之外,澳门政府层面对相关的中小企业应提供适当的扶助措施,利用政府资源来改善企业不足之处是最有效的其中一种办法。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份澳门的中小企家知识水平有限,学历不太高,加上他们对知识运用和知识管理能力不足够,如不加以改善和优化,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从政府层面作出的支持措施,可针对澳门中小企现时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入手。解决业界人资不足,从而让企业能重回正轨,其中之一的方法就是协助中小企业开发不同功用的应用软件,利用先进科技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的同时,又可提升企业认识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运用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政府层面对业界作出支持,是一个最可取的方法。在今年5月初,肩负起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对外公布,他们会将零售系统以软件套装形式免费推出,供从事零售业务的中小企业使用,并提供相关培训课程让业界适应系统的应用和保养,从而让澳门中小企零售企业以最低成本将营运转为电子化管理,提升业界的竞争力。诚言,该中心也曾推出其它免费软件,例如“会计易”、“计量易”等,政府这一系列的支持措施,无疑大大提升在整体企业占比率达90%的澳门中小企业在知识管理的认知度。透过对先进企业的观摩、交流、学习,再从理论去提升中小企业主的管理水平,就会有见成效。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段宇锋.论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J].图书情报工作,2000,(04).

[2]郭永中.澳门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选择:制度、技术与管理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3]李红.澳门产业横向多元化的探索[J].国际经贸探索,2009,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