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国际贸易法务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7 15:56:03

国际贸易法务

国际贸易法务例1

国际服务贸易是多哈回合的重要议题之一,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四种类型:第一,跨境交付;第二,境外消费;第三,商业存在;第四,自然人流动。当今国际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增长点,并呈现以下新的趋势:(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仍然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3)在服务贸易日趋自由化的同时,贸易壁垒日趋隐蔽化。我国入世以后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许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管理滞后。首先,缺乏一部统帅整个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目前调整国内服务贸易的法律主要是行业性的法律以及跨行业的调整企业组织和交易行为的法律,缺乏具有统领全局的基本法。由于服务贸易行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较晚,而且是通过试点办法逐步扩大开放领域的,因此没有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统一的服务贸易基本法,只有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的专项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鉴于自身利益考虑,其制订的规定难免从部门利益出发而不考虑全局利益。其次,许多行业至今尚无专项法规予以配套。现行服务行业普遍存在法律规范真空现象。入世前,我国某些服务部门虽已经对外开放,但并无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予以规范;入世后,某些部门原虽有配套法规,又存在与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规定不符的问题。再次,许多专项法规条款简单,没有涉及到对服务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缺乏可操作性。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起步晚还处于幼稚阶段,国际竞争力不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出口利益的行业不多,只有在一些附加值较低的领域有一定的优势。

(三)当今国际间的服务贸易随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日益扩大。随着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保护也日益成为各国政府贸易政策的重点。货物贸易壁垒以关税壁垒为主要表现形式和其他进出口许可证、配额、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来加以概括,但是服务贸易的保护却并不那么直观、简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远比货物贸易复杂。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对服务贸易领域进行多种形式的国家干预,实行歧视性保护政策的措施,致使国际服务市场上保护主义盛行,表现为全球服务贸易壁垒森严,各种贸易障碍林立。

二、新趋势下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应对措施

(一)加强立法,逐步完善和统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立法内容。首先,应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应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体系。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同时,依据GATS进行保护性立法,最大限度地缓和与减少外来的强大冲击。其次,加快行业性基本法律的制定。应注重参照国际条约和国外的立法经验,加大立法的力度,尽快完成服务贸易领域的各项法律制定。按照我国承诺的开放部门,加速公布相配套的部门法规。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承诺开放或逐步开放的服务行业共9个,每个行业都包含着种类繁多的部门和分部门。特别是其中商业服务(含专业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房地产服务等)、金融服务(含保险及其相关服务、银行及其其他金融服务等)、运输服务(含海运服务、内水运输、空运服务等)这些都是包含面广泛的服务行业。这些部门甚至许多分部门都须有专门的法规加以具体规范,因此加强部门立法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实践中曾由于开放某些部门,如零售服务,因未公开与之相配套的部门法规,批准的合资期限过长,并由外方长期控股,已经给我国服务市场的开放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最后,依据我国的具体承诺,完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立法内容,增强法律可操作性。从我国入世后国务院及其部门公布的若干条例和规定的内容来看,已基本与我国在《承诺表》中的具体承诺相吻合,但是其中仍然有许多地方与GATS相矛盾。因此,我们应以立足本国国情并与世界接轨为原则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1)加强人大常委立法解释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原则对有关条款作出补充性的立法解释;(2)通过制定国务院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部委规章的形式进一步具体制定各项实施细则;(3)对现行服务贸易法中的灰色领域可以通过颁布司法解释的方式来解决。

(二)建立紧急保障措施,采取必要的保护政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起步晚发展水平低。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受到的冲击自然会很多,研究服务贸易领域的保障措施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也是当务之急。面对国际高水平服务业的冲击,中国有必要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建立紧急保障措施机制赋予各成员在发生紧急服务贸易危险是采取限制性保障措施的权利。中国许多服务行业都很不成熟,特别是金融、电信部门,一旦受到突发性的外部冲击,不仅该部门本身的经济利益受损整个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应当加快在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建立紧急保障措施体系。中国应充分加以利用GATS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可以采用的保护方式有:(1)有选择地、适度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这样对未开放的国内服务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保护;(2)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3)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业进行管理,如价格管理、垄断竞争行业管理等;(4)对国内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三)利用GATS消除服务贸易壁垒。服务贸易壁垒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阻滞作用日渐明显,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力争通过签订双边和多边条约来达到开放服务市场,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的。GATS为服务贸易国际化、自由化及法制化奠定了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GATS跨过服务贸易壁垒:

(1)GATS提出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可利用GATS所确定的发展中国家逐步参与的原则,即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情况给予相应的灵活性,以达到使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的目的,以及最惠国待遇原则几种例外与豁免。

(2)利用GATS提出的市场准入原则,即一成员方给予其他成员方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不低于其在承担义务的计划表中确定的期限、限制和条件。GATS还规定各国在其做出市场准入承诺的服务部门中,除在其承担义务的具体承诺表中列出外,不能维持或采用数量配额、垄断和专营服务提供者方式。数量配额和要求测定经济需求的方式限制服务交易或资产的总金额;采用配额或要求测定经济需求的方式限定服务交易的总数和以数量单位表示的服务提供的总产出量;采用数量配额或要求测定经济需求方式限制某一服务部门或服务提供者为提供某一具体服务而需要雇佣的自然人的总数等不合理措施。

(3)利用GATS中提出的国民待遇原则,确保服务领域的贸易机会不被一些国家的歧视性措施所阻碍。

(4)利用GATS确定了透明度原则,即每个成员方必须把影响协定实施的法律、法规、行政使命及其他决定、规则和习惯做法,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做出的,还是由非政府有权制定规章的机构做出的,都应在生效前予以公布。鉴于此,我们可通过健全服务业管理协会或商会,及时从WTO秘书处和其他成员方设立的咨询机构处收集他国服务业管理法规、行政命令和决定,从而为我国的服务业跨国经营提供直接的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国际贸易法务例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14-01

国际贸易实务不但是国际经济同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而且还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今后从事国际商务方面工作的人来讲,此门课程属于必修课。就此意义上来看,国际贸易实务之重要地位毋庸置疑。高等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育方向就是培育能够熟练运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了解通用的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能够履行涉外经济工作的并且发挥作用得人才。

1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有着较强的实践及应用性。对于高等职业学院来说,需要教师不仅注重基础理论和知识方面的教学,而且也要突出实际业务技能的培育和训练,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尚存很多问题。[1]

1.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

现今高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规划及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模仿普通高等教育形式,只是注重理论教学,尽管大多数只在部分内容方面对普通高校的教学规划及教材内容有所扬弃,偏重于实践性,可体系上依旧是普通高校教学规划与教材内容的翻版,在现实教学中多少都存有部分过分理论化抑或不实用问题。学生缺乏参与进出口事务亲身操作的机会,导致实际操作技能很差,不容易全面系统规范的了解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操作技能与方法,致使学生几年后毕业进入企业工作时,会感到当初在教室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操作相脱节。

1.2 教学方法单一

以往课程因为理论偏多的缘故,教师只照课本灌输知识,学生依赖记笔记,而后利用解题的模式取得学习状况的反馈,借助试卷检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亦是高校中的普遍授课模式。若是也依据此法照本宣科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这门学科,不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高涨,而且也不会学到真正的实践技能。总体概括来讲,就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问题。

1.3 双师型教师缺乏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不但要熟悉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最主要的是应当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而当前绝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员均是大学一毕业就步入高职学院当教师,根本不具备外贸实战经验,授起课来便是纸上谈兵,导致教学效果显著下降。

1.4 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

所谓职业资格证书是凭借职业资格作为导向的社会检验,不仅是考察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衡量广大毕业生是否具备应用型人才类型重要标准。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未讲教学同获取考证融合起来。许多学校也未建构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的相关体系,致使学生只学到课本知识,同职业技能相脱钩。

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科专门探究国际间商品交易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科具备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其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务实性

在国际贸易实务方面,最有权威的专家,并非是搞经济理论分析的理论学者,而是在外贸工作年头较多的业务员工。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外贸业务具体的操作方法,当学生毕业面对国际商务有关职业的面试时,主考人也会问其贸易实务有关实际操作的常识,而非理论方面的内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能够为今后投身外贸行业的学生提供完整、务实的理念与实际操作手段。

2.2 综合性

国际贸易实务有着战线较长、涉及面较广、过程环节较多、实施难度较大、变化情况发展较快等特点。这便需要高职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传授专业知识,培育更多优秀的外贸专业应用人才。[2]

3 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的建议

依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若要提升学生综合业务操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如下几点。

3.1 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商务英语口语方面、外贸英语函电方面与国际贸易实务之间均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学生把过去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用到现在的现实业务中去。写函件、订制单据对于外贸员工来讲是一定要必备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促成了国际贸易实务的便利及高效率,同时也需要今后从事外贸行业的学生一定要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3.2 大量引入案例

案列应当从如下两方面引入:(1)讲解知识点。案例外贸即实际业务本身,高职学生以后从事的行业也无非如此。教材内容里体现的外贸专用术语,譬如FOB、FAQ等等,依据书本方面的说法了解比较抽象,因此,一定要以大量实例说明基本概念,同时,告诉学生在业务中怎样运用此概念。促使理论同实践教学紧密相连;(2)通过案例检验学生了解知识的程度。国际贸易实务具有许多的案例,大多数集中于贸易术语、结算模式以及交易商榷环节,抑或把几个知识点融合起来。[3]

3.3 与学生互动

任何一科课程,都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着关系。特别是此注重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课程,一定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履行外贸业务的体验。因此,必须准备许多实际中会遭遇的问题,观察学生怎样灵便处理。而解决模式或许不仅如此,结合不同状况,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模式,最好是将全部可能性的案列都列举一下。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国际贸易实务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创造了机遇和提出了挑战。近两年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在内容方面创新与精简、案例研究的题量与质量、教学方向更注重实际操作等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国际贸易实务是牵涉经济同贸易各门类必修的一项专业基础课,只有熟悉了解国际贸易的实务知识,方能于外贸进出口事务中,正确执行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及经营理念,以保障外贸行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法务例3

国际贸易实务不仅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将来从事国际商务方向工作的人士而言,这门课程是必修课。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实务的重要性无庸置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能从事涉外经济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一、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容易过时。尤其面对互联网的普及和知识爆炸,国际贸易实务的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老化速度快,教科书和理论知识赶不上实际业务的发展。当几年后学生毕业投入到企业中工作时,会发现当初在教室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课程由于理论偏多的关系,老师按课本传授知识,学生记笔记,然后通过解题的方式获得学习情况的反馈,最后通过试卷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是高校中的主要授课方式。如果也按这种照本宣科的方法来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不仅学生积极性不高,而且不能学到实践技能。如今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开展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加软件教学。总体来说,教学方法存在着单一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都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与前者不同,国际贸易实务几乎完全不存在理论方面的知识,没有经济模型、数学公式与经济学定理。但国际贸易实务有它自己的特点,并体现在务实性和综合性上。

1、务实性。在国际贸易实务领域中,最有发言权的专家,不是做经济理论研究的学者,而是从事外贸多年的业务员。课堂上告诉学生的是外贸具体的操作方法,当他们毕业面临国际商务相关职务的面试时,考官也会问他们贸易实务相关的常识,而不是理论方面的。与这个领域相关的资格考试,也几乎与贸易实务相关,如报关员、报检员、物流师、货代、国际商务师等等。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可以给将来从事外贸行业的学生最全面、最务实的理念和具体操作方法。

2、综合性。与外国人进行商务磋商,发函电,打电话,甚至面对面谈判时都需要用到他国语言,一项业务中所有的单据、票据也书写成英文。这就要求从事外贸的人员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大多数情况下是英语,至少也要熟练掌握外贸领域中常用的专业词汇。

从事货代、物流方面的工作,装箱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技能。从事跟单方面的工作,计算换汇成本、利润率、运费、保险费、折扣、佣金、退税和报价等都需要与数字打交道。

正因为外贸涉及到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一个领域的知识。比如交易磋商阶段需要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知识;将货物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个国家时,需要运用到运输学知识;为货物投保需要用到保险学知识;对货物的支付又涉及到国际结算。在国际上也有买方和卖方共同遵守的国际贸易惯例,像国际商法和UCP600。各个国家有自己的海关政策,像关税政策和非关税政策等等。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三、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的建议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上述两个特点,以及笔者心得体会,本文认为要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国际贸易理论、商务英语口语、外贸英语函电与国际贸易实务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现在要用到实际业务中去。写邮件、制作单据对于一名外贸业务员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因为业务员会整天跟大量单据打交道,每天面对的就是全英文单据,而审单审证又特别重要,这关系到发货后能不能收到货款。因此,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为做业务进行的准备。

如今互联网的普及给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各个环节带来了便利和高效率,另一方面也要求将来从事该行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和Internet网络等课程也很重要。

2、大量引入案例。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入案例。一是用于讲解知识点。案例外贸就是实际业务本身,学生将来从事的也无非是这样一些事情。教材中出现的外贸专用术语,比如FOB、FAQ、溢短装条款等等,按照书本上的说法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所以一定要用大量实例解释基本概念,并告诉他们在业务中如何运用这些概念。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二是通过案例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国际贸易实务的案例相当多,大部分集中在贸易术语、结算方式以及交易磋商环节,或者将几个知识点结合起来。有些精典案例,老师们在课堂上也常常列举。对于如何解决案例,也可以有发挥的空间,不一定完全照搬参考答案。例如:某月20日,我方F公司向老客户G公司发盘:“可供一级红枣100公吨,每公吨500美元CIF安特卫普,适合海运包装。定约后即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速复电。”G立即电复:“你20日电我方接受,用麻袋装,内加一层塑料袋。”由于F公司一时没有麻袋,故立即回电:“布包装内加一层塑料袋。”回电后,G未予答复,F便着手备货。之后在F公司去电催请G公司开立信用证时,G以合同根本没有成立为由拒绝,于是发生争议。问: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方发盘,对方电复“接受”,但更改了发盘中的包装条件,属非实质性变更,然而由于我方立即回电对该非实质性变更又提出变更,即表示了反对,故不能构成接受而仍然构成还盘。那么,既然对方的“接受”并非有效接受,是否就至此可以定论合同没有成立呢?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合同虽不能由我方发盘经对方接受而成立,却可以由我方接受对方的发盘来达成。而对方的发盘即是其还盘,因之具备发盘的要件;受盘人特定、内容确定且表明受其约束;我方的接受即是我方的回电,虽更改了对方发盘的包装条件,但属于非实质性变更,且对方未予答复即并未表示反对,故构成有效接受,使得合同成立。

以个人观点,案例中“适合海运包装”究竟是什么包装,不明确。如果就是“麻袋装,内加一层塑料袋”,则G的回复视为接受。如果跟F发盘中的包装不一样,则是还盘。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跟学生讨论讨论案例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于拓宽思维很有帮助。

3、与学生互动。任何一门课程,与学生的互动都必不可少。尤其是这样一门注重于实际操作的课程,必须在课堂上就让学生有做外贸的体验。所以一定要准备大量实际中会碰到的问题,看学生如何灵活处理。处理方法也许不止一个,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最好把全部可能性都列举出来。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本身的特殊性,可以让学生模拟演出。比如交易磋商,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出口商与进口商,通过商务谈判来确定最终交易条件。以此增加学生参与次数与人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4、引入外贸模拟软件。经过整个业务流程的训练,学生不仅对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有了如何做一笔外贸业务的完整思路,基本掌握了如何与外商进行业务往来,尤其是对于对外报价、交易磋商、订立合同、审核信用证、制单结算等关键业务环节都能够掌握,从而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应该通过“外贸模拟实验”环节将各部分知识整合起来,并通过电子模拟操作的手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外贸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流程的必经环节,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验场景中,运用外贸基本业务知识,对虚拟的外贸业务进行处理,包括外贸业务的流程、基本的单据缮制和处理。学生在老师的分配下,扮演外贸业务中各当事人,比如:进出口商或银行。在老师指导下将所学外贸业务知识进行模拟演练操作。做的事情包括商务谈判、英文函电、信用证的审核、各种单据的填制等。一轮业务进行完后,可以相互交换角色,争取做到熟悉各个角色的任务。

良好的实验场所是保证外贸模拟实验的重要条件。场地宽敞,设备完善,各组之间不相互影响,实验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对实验室的维护相当重要,必须保证电源稳定,服务器运行无故障,注意随时保存数据。

最后,外贸操作软件有许多,如何进行选择,本文认为接近于真正的业务的软件比较好。

5、提高教师的调研水平。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不涉及理论模型,而是传授给学生做外贸的经验。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具有从事外贸行业的亲身体验。特别是,要熟悉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的实践。如此才有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发展,外贸手段也逐渐升级。比如以前用电汇进行国际结算时,使用电报,而现在使用电传机。

其次,老师去企业调研,还可以知道企业需要怎样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增加就业率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实验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走出去,参加外贸实践工作,及时将外贸业务中的新方法、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

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学生,需要具备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策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技能,而这些技能一定得通过实践才能获得;不仅如此,学生还要有一定的悟性或者接受能力。所以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更是一个人才培养战略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切围绕这个目标而开展的行为便是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研究,就看什么方式更有效。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通过开展案例分析、主题讨论、调研、软件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将来能更快地适应国际商务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新华:案例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国际贸易法务例4

案例教学法是藉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国际贸易实务》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具体操作技术的科学,也是一门具有涉外经济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轻实践,重理论,就会使学生一方面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产生畏难情绪或者逃避心理;另一方面又会有学生停留在对表面知识的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形成深刻理解,就更达不到进行应用的要求。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就十分必要。

(二)可行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到国际货物买卖整个操作流程,具备很多现实案例,这为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提供了客观条件。引入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检验知识掌握水平,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尤其在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中,对过往经验的借鉴、国际惯例的掌握非常重要,在案例中可以熟悉国际贸易理论与规则,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实际业务中的操作要点,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建立实践感受,使授课效果更加生动。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运用中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简单随机的举例,而是根据教材要求、学生特点、课堂氛围的具体特点,有步骤、有设计的系统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要重点把握:

(一)吃透教材,精选案例

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的具体案例是很多的,要有代表性的选取,最能够反映问题本质,最容易出现混淆和模糊不清的知识点,通过案例,界定知识。还要将案例形成系统,列入教案,防止遗漏,并形成对知识的广面覆盖。

(二)介绍案例,提出问题

尽量简短扼要交代案例的背景和过程,又要在学生理解案例的基础上再进行问题的提出。

(三)引发思考,学生作答

在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基础上,鼓励学生阐述观点和理由。这里要注意的是,理由比结论更加重要。因为通过理由的阐释可以明确判断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判断依据。

(四)分析原因,归纳总结

由教师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引用原理、法律、惯例等客观依据,尽量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找到正确的理论点或者思维方式。这样学生主动思考形成的记忆会更加持久。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运用中的特点

与以往在其他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相比,《国际贸易实务》课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一)案例覆盖面广,具有系统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案例涵盖全书,每个章节和知识点都可以找到相关案例,所以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章节结构是按照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条款做逐个介绍,涉及到合同的标的物、贸易术语、商品价格、货物运输、保险、货款结算方式、争议的预防与处理各个环节以及进出口合同履行的流程等。在整个的交易过程中,由于企业对贸易规则的理解不同,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也就有丰富的真实案例,这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进行案例教学法具备的独特优势。

(二)案例代表性强,具有突出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知识重难点是很突出的,所以在对案例选择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必须具有突出性。比如在贸易术语的授课过程中,由于术语的意义就在于买卖双方风险、费用和责任的划分,所以案例的选用,可以非常清晰的判断则认定归属,直观效果非常好。术语中最为重要的是FOB、CFR、CIF三个术语,对这几个术语就应该通过多个案例,分别从风险转移的界限、装船通知的重要性、运输保险的办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训练。其他的术语就可以挑选代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即可。

(三)案例考核简易,具有量化性

在很多课程的案例教学中,由于案例背景、分析过程、结论多样、复杂程度等原因,学生对案例掌握与否,老师很难大范围或者快速的做出量化判断,所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较难凸显。但是《国际贸易实务》课中,案例可以做到短小精干,交代主要问题,也可以得到比较清晰的结论,所以非常容易进行当堂的练习,或者课后的考试等形式,直接检查授课效果,量化指标明确。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期末考试中,案例分析题的数量就有4-8个,比重占卷面成绩30%-40%。这就凸显了案例在这门课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重视程度。

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案例教学法如果与讨论教学法进行结合,可以很直观、快速的体现出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水平,但这种做法适合于人数较少的班级授课,以免有同学不参与或者没机会参与;在人数较多的班级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或课后作业的方法,检查每个同学对案例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回答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老师对学生阐述不打断、不评价、不引导,尽量让学生全面的展示他的思路,引发其他人的思考;案例教学法还要注意与启发式教学法的结合使用,如果学生配合程度不高的话,案例的引用就只会变成老师的自问自答,所以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的热情,启发同学,让学生有主动表达的愿望非常重要。

国际贸易法务例5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068-02

国际贸易专业是个传统专业,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中均有设立,发展也较为成熟。在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很重要,它也是学习《国际结算》、《单证实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社会上对高技能应用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旺盛,但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师纯理论授课居多,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科书编排多采取章节形式,每一章节讲述的内容是分割开来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成体系,容易造成基本知识结构的分散。学生对于单个知识点是理解的,但很难形成框架体系,更无法实现融会贯通。例如,国际货物运输的章节中重点介绍了海洋运输的方式和如何拟定运输条款内容(交货时间和地点、分批装运和转运等),但对于如何办理托运手续的流程没有进一步介绍,更没有提及到办理运输手续时涉及到的其他部门。但在实际业务中运输和报检、报关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缺少了任何一方的参与,业务均无法顺利开展。

1.2 缺乏实践操作平台

在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习锻炼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单纯依靠教师或学校的关系找企业接收学生,安排的学生数目毕竟有限。并且企业担心学生实习会影响正常经营,或怕泄漏商业秘密而拒绝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1.3 教学内容、使用教材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脱节,无法更好适应外贸新需求、新变化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迅速发展,有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与之有关的外贸方针、政策和措施也需相应变化。如随着UCP600和1NCOTERMS 2010的颁布,相关的信用证的处理技巧、方法及贸易术语的内容有了修订和变化。而这些变化不能及时反应在教材上。书面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要滞后于实践,不能及时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接轨。当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不可避免地发生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脱节。

1.4 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均有待提高

国际贸易有很强的涉外性,对外交易中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是英语。如果学生英语水平有限,无法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名词或概念,也就无从开展对外交易。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下,部分学生甚至不能看懂专业贸易术语和外贸单证。而且教师的授课多采用纯中文,只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英文部分简单讲解,无法体现出实际的外贸场景。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质量

2.1 仿真式教学法

仿真教学法是指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模拟软件,在校园网络上完成国际贸易全过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拟职业行为,积累职业经验,培养职业技能,使学生实现在仿真环境中规范、全面、系统地掌握操作方法。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上可以依据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建立国际贸易仿真实训室。通过虚拟贸易平台,让学生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体会进出口双方、银行和政府机构等的关系,从而做到熟练掌握商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租船订舱、报验、报关、投保以及结汇单据的缮制与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技巧。

具体开展教学时,可按照以下步骤:

(1)选择确定仿真软件,设定具体业务情境。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要侧重应用,依据培养目标构建仿真操作环境。通过引进“外贸实习平台”、“外贸单证系统”等教学管理软件,使学生实现模拟平台上开展交易磋商、签订合同、报验、报关、租船订舱、制单结汇、核销退税等实际操作。

(2)模拟角色分配,设计业务流程。

外贸业务流程从买卖双方各自寻找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开始,直至核销退税手续办理为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会有进出口双方参与其中,还会涉及到银行、税务、海关、保险公司等部门。通过在学生中开展进口商、出口商、银行等角色的模拟操作,使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国际贸易的完整流程以及具体业务的操作。

(3)系统测评。

仿真系统具备评价功能,可以对学生的业务操作进行初步评判。例如在练习进出口流程中的单据缮制时,系统可以及时判断单据是否填写正确,操作的步骤是否正确等。这样学生完全可以在操作错误时被系统拦截,从而及时地纠正错误。

(4)教师总结及评分。

每次操作结束后均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点评,一方面要确定学生们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要及时对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解,对操作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归纳总结,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5)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

要求每位学生对本次操作进行理性的分析、总结,并形成书面实践报告。通过撰写报告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可进一步熟练业务操作。

2.2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单元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本质上既强调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又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具体实施时通过选取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设计项目任务,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具体项目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索和互动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综合地学习知识技能,从而养成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合理行动的能力。

现以开展具体产品“黄铜管”的出口,设计订立商品条款项目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

(1)为确定贸易合同中的商品条款,以便签订合同,需要创设项目情境,确定项目单元工作任务为拟定合同中的商品条款。

(2)工作任务分析。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订单,学生根据订单列出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和要求掌握的技能。

(3)知识准备。教师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而学生则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共同完成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

(4)技能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协同合作完成商品条款的缮制。

(5)展示成果,老师点评。学生完成条款订立后,以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在班级进行展示汇报。老师根据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具体情况,客观公正地进行点评。

2.3 双语教学法

国际贸易活动具有较强的涉外性质,交易对象处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决定了国际商务人才必须掌握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双语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外语应用水平,并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规范性,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开展双语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使用汉语和外语,将对外贸易的行业特点和具体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通过对专业词汇采用中外文两种语言进行介绍;学生定期观看外文的国际贸易专题片;采用全外文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拓展其知识面。教师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业务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看得懂合同条款,读得懂信用证,掌握交易磋商的基本模式,成为高技能应用型外贸人才。

2.4 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

采取该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与组织学生课堂上的思考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代表上台陈述观点,由教师及其他组学生当场提问,最后由教师对观点的完整性、准确性、还需改进之处等进行评价总结。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多维互动,不仅实现了彼此间信息、情感、兴趣等的沟通,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法务例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兼具较强理论性与实践性,涉外性与应用性。因此,对这门课的授课质量无形中提出很高要求。但高职学生生活于象牙塔中,无疑离“贸易术语”,“贸易保护与壁垒”,“贸易磋商”等实际操作层面有很大距离,这就导致了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环节缺少相关的亲身体会与经验积累,不免对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生疏甚至排斥。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生动、可感的国际贸易案例引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降低理论知识学习难度,更好的融会贯通,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思考能力与运用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在上世纪初,由哈佛商学院创造的,以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为出发点,以案例为基础,以教师设计与激发为前提,对案例提供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见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引导对问题和特定事件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并试图寻求答案作出决策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作用

1.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教师教学压力不断增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听课效率不断下滑,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综合性,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勉强掌握的理论知识又不知如何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知识点辅以真实案例,将抽象的贸易理论与形象多样的实务案例,既能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又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能力,教学质量也会得以提升。

2.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通过思维锻炼,视角开阔来面对日后社会中必需的学习与生存。倘若教师只是根据课本编排逐一讲授知识点,即使重难点明确,调理清晰,学生联系实践与发散思维的能力并未能得到锻炼。国际贸易实务一课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磋商谈判技巧及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漏洞。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激励和启发下,学生敢于探索,积极思考,从而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尽量避免自己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发生类似的错误,充实自己的决策技巧和能力,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3.锻炼学生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参与精神。

案例教学法中,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的表达出来,并且针对不同观点加以辩论鉴别,求同存异。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都是难得的锻炼。同时改良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会写,不会说的窘境。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也可以增加学生自信,激发进一步学习热情。同时,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形成讨论氛围,有助于带动全班参与进来,尤其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帮助他们锻炼胆量,能够在众人面前勇敢表达自己观点。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真实可信,数据翔实。

案例的引入是为了更充分的诠释、论证理论知识,增加理论的可感性与真实性。因此,教师在引入案例过程中,保证案例的真实,数据的可信是前提条件。尤其在细节方面,国际贸易实务中涉及年代,进出口数量、金融,关税百分比等,都不是教师可以主管臆测,随意虚构的。一个数字的差别,可能导致整个案例的失效。学生发现案例存在问题,不仅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可能会直接怀疑理论的权威性,影响某一章节甚至通篇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信心。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一定要采用真实案例,并且查阅清楚案例中的各项数据与环节,确保案例真实可信。

2.生动有趣,因材施教。

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理论基础,但在主动性与积极性方面略显不足。因此在案例选择方面,在保证客观真实的前提下,需要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及引入手段的生动性,多样性。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甚至可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作用是加重气氛,提示细节,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讲到进口国对我国制造实行的贸易保护章节,在钢材制品与毛绒玩具的案例中,选择后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于离他们生活更远,更枯燥无味的钢产品,毛绒玩具这一主体本身就更具吸引力。

3.兼具典型性与相关性。

典型性,要求所引入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普遍性,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学习举一反三,既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吸收,同时碰到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參考与发散。相关性,要求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同时,案例选取还要与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相关,能够让高职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从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掌握相关知识,增加对自己的肯定与成就感。

4.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

理论为案例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案例的引入归根结底是为了理论学习。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务必注意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最终是要落脚课本,回归理论,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产生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论理性层面。案例不能脱离书本理论,更不能与书本理论形成对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实践案例与理论融会贯通,而不是为了引入案例而引入案例,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舍本逐末。

作者:吴玉鑫 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商贸系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法务例7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指教师把国际贸易实务中发生的各种典型的实际案例与代表性的业务资料经过自己的精心选取,系统归纳并整理,然后引入到课堂典型案例的讲授中,以便指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进行独立思考性学习。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效果,是提高教学效果首选方法。教师一边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一边适当地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主动地运用各种原理,进而思考实际业务中产生的各种贸易争端的根源,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举例来说,讲授FOB贸易术语时,很多教师反复给学生说明卖方在装运港完成交货义务,风险也因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而转移,而不少学生却很难正确地把握与理解这一知识点。这种情况下,选用案例分析法将会非常必要。例如以下案例:买卖双方签订FOB合同,卖方向买方出口一级大米300公吨,装船时已经由公证人对货物进行了检验,结果所交付的货物完全符合合同中约定的品质条款要求,卖方装货以后也及时地向买方发出了已装船通知。运输途中因为风浪较大,结果海水把大米浸泡,影响到了所交付货物的品质。结果在所交付的货物抵达目的港以后,因为品质受到影响,最终也仅能以三级大米的价格卖出,所以买方对卖方提出差价损失赔偿,这种情况下卖方是否应该负责?为什么?分析:卖方不应该负责任。第一,FOB条件下,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是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为界,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第二,本案例货物的品质问题不是卖方交货不符合要求,而是货物在途中遭遇风险而受损失。第三,卖方装船后也及时发出了装货通知。所以卖方不负责任。针对这一案例,可以首先通过提出问题、指导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发言,最后由老师进行系统讲授,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FOB贸易术语买卖双方风险费用责任的划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任课教师需要在每一模块中都要适当地引入各种典型案例,这样,该课程教学就好像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一样,可进一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缩短课堂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情境之间的距离,较好地把学生的认知性学习与思考性学习统一起来,改变学生“被动地听”为“积极地做”,这不仅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课堂讨论中来,而且节约了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提升的时间,保证了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种任务。当然,案例教学法需要老师不断整理搜集编纂各种质量较高的案例。

三、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指教师在每个知识点讲解之前首先进行提问,针对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的专业资料与参考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进而研究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大胆走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解一些章节,同学们进行评论,提出各种有效的建议与意见。这样可使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在同学们的记忆里留下较深的烙印,进一步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结果会事半功倍。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如果能采取互动教学法,就能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可以用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差额实例来讲解贸易差额这一知识点,讲解过程中以中美之间历年的贸易差额统计,引导学生思考贸易差额之间的不同和关键性的原因,同时也要求同学们课后收集各种参考资料,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认真讨论,鼓励大家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因此,互动教学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发现、思考并且解决各种问题的潜能,是大多数教师都认可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

四、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指首先设立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然后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开发设计或适当引进我国先进的专业教学软件,或者借用网络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下进行虚拟的模拟与演练。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国际商务环境下,模拟进出口商品交易的整个环节,做到亲力亲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能较好地模拟当今国际商务下真实的操作程序,每一个参与到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均能根据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程序中不同的当事人,进而共同组成并模拟较为真实的贸易环境。同学们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互相竞争、相互协作,积极应对出口商、供应商、进口商乃至银行的各种常规业务,掌握国际贸易物流、业务流与资金流的各种经营方式,进而熟练地把握各种业务技巧,感受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与银行之间各种业务上的联系,实现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这一最终的目的。

五、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指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通过组织学生去港口、码头等业务场地学习相关专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举例来说,学习国际货物运输这一模块时,通过组织同学们去码头现场观察货物运输全程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学习进出口货物报关这一模块时,组织学生去海关部门详细了解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流程等各个方面,组织行业专家指导学生对各种实际报关业务进行模拟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到达工作现场,通过看、听、说、问、做,才能把这些难以理解的专业技能知识,较快地把握并理解透彻。

六、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主要指合理地使用平面构图法与表格分析法这两种教学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提高上课的教学效果。

1、平面构图法

买方与卖方等利益相关者的有关权利,责任与义务如果利用平面构图方法来进行明确,则会更加直观可靠。国际贸易各种业务中,常常牵扯到许多利益相关者。比如:买方与卖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与适用的贸易术语,如果用语言文字描述则会显得特别复杂与晦涩,同学们难以理解。如果利用平面构图方法来说明买方与卖方等利益相关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时,则会增强直观性与可视性,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法务例8

今天讲的题目是国际贸易与环境法障碍,为什么我今天讲这个题目呢?首先,我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是吉林大学专业毕业的,并且我生是学民法专业的,有幸和大家还是一个专业的。从民法的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鼓励进行交易的,不仅鼓励国内进行交易,并且鼓励进行国际交易。现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在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以及过去几百年人们生活、生产的过程当中不注意保护环境,而给我们地球的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以至于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不可持续生产和生活的状态。所以现在全世界都在兴起环保运动,制订环境法律、制订环境方面国际的公约,甚至在WTO中专门鼓励贸易的公约里面也设置了一些环境方面的规定。所以,我们要进行正常交易,我们要取得成功的交易,如果不破除环境的障碍,我们就不能实现国际交易的目的。这个实际上是民法、环境法以及国际私法它们的一个结合点,民法是鼓励大家在平等、自愿、自由意思的表达来进行交易,假如我们的产品出口以后,别的国家行使哪些行政法规方面自己的权利,把我们的东西查封、销毁,因为出现了有公害的物质及农药超标的情况,所以我们国家把产品出口以后,别的国家进行管理,我们就不能实现目标。因此,结合着过去的、结合着我现在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来研究国际贸易与环境法障碍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们同学们自身来说,一方面是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另外一方面我们将来要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律师工作都要接触到民法和有关限制自由贸易规则的一些情况,因此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很必要的;我今天主要讲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研究国际交易与环境法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这个大问题里面也分三个小问题:(一)“入世”之后,我国的国际交易将日趋增多。关于交易这个问题大家在学习民法的时间这个概念都非常清楚,我今天主要讲国际方面的交易:从它概念的内涵来说,一个是做买卖,另外也包括国际投资,这个范围十分广泛;关于交易的情况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它的数据,在十六大开会期间,对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国务院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就讲了一个数字,随着对外贸易的高速,我们已经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五千零九十八亿美元,是十三年之前的四点六倍,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已经有1989年的第十五位,提高到1997年的第十位跃距到2001年的第六位,我国现在作为世界贸易的大国已经被世界得到的承认。而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还会不停的往前升。(二)在交易中遇到的法律障碍也将越来越多。交易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通过交易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交易与环境具有双重性,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某地有一个造纸厂污染非常严重,靠当地的技术解决不了严重污染的问题,他通过交易在外面买一些治理污染的设备,改造了本地的造纸厂;他在生产出合格纸张的同时,他污水排放的标准完全合乎国家污水排放的要求。应当说:“这是交易对环境双重性当中有利的一面。交易对环保也有可能出现不利的一面,比如出口贸易带来很大的环境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家对外贸易在80年代以前基本上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贸易对资源环境的,所以由于大量出口矿产品、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致使一些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如果家住在矿区的同学多会知道,党中央曾经提出过“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政策,以至于亿万农民上山采矿,一方面的确是开采出了很多的矿产,迅速的致富了,也满足了一些出口;但是不同程度的导致这些矿产资源的乱挖乱采,而且对矿物的冶炼施放出大量的有毒的放射性物质严重的污染环境,俗语说把产品输往国外,把污染留在家乡。所以说出口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会带来严重的污染环境。第二个情况,进口贸易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家曾一度进口数量较大的象牙、虎骨、犀牛角等野生动物制品,这些产品的进口破坏了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进口还带来国外污染的转移,我们经常买一些国外的二手设备,如二手的汽车、二手的钢铁冶炼设备;的确是非常便宜,但是便宜的同时它在我们这里高能耗、高污染,许多东西进口回来以后违反我们国家的环境法律。第三种情况是,利用外资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把污染密集型的产业往我们中国来转移,这些主要集中在橡胶、化工、化纤、制革、冶炼等行业对我国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交易对环保具有双重性,具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我们现在要极大的注意力来关注对我们不利的一面。(三)许多国家为防止交易对环保的负面效应,而设置了环境法的障碍。这里面有三种情况,1、合理又合法的障碍,别人就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环境,对别的国家也没有什么歧视,也不实行国民待遇。2、合法不合理的障碍,设置一些壁垒,好像追究起来人家还合法,实际上是包藏别的用心。3、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障碍;从我们出口来说,环境法对出口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加入WTO以后,我们国家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到农产品出口受阻的报告。截至今年8月底,因各种残留超标导致出口受阻的案例接近20例,比往年多了两倍,受阻的商品覆盖了蔬菜、禽肉,水产品等多个种类,成千上万的企业被牵连其中。据介绍今年一月出口欧盟国家的虾被检验出有绿霉素的污染,欧盟国家宣布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食品,销毁产品价值7亿多美元;今年7月我国出口到日本的菠菜被检验出杀虫剂含量超标,中国菠菜停止进口;今年3月和8月,瑞士以抗生素残留过量为由两次对我国出口的鸡肉实行进口限制,而中国的鸡肉在瑞士市场的占有率为36%等等,再如我国山东和河北这几年的经济支撑主要靠农产品的出口,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国出口受到跟大的阻碍。另外对机电行业,对纺织业,对皮革业,对其他的行业,环境法障碍对出口国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易,必须重视、及时发现、认真、研究如何克服环境法的障碍问题。二,进行国际交易有那些环境法的障碍。根据我掌握的情况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源于WTO规则的环境法障碍我们知道WTO规则本来是鼓励自由贸易的,过去很多国家特别是在经济上比较弱势的国家为了在国际贸易当中处于有利的地位,通过提高关税的手段设置了关税壁垒,保护本国的、农业和有关的国民经济的一些产业。一些国家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就逐渐的组建了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组织并相应的制订一些规则。WTO本身就是有志之士经过多年的努力创建壮大了WTO的组织,并且制订了带有联合国经济性质的、地位的WTO规则。但是WTO规则又有这样的原则,如果交易有可能破坏环境,这个交易宁可不做,这就是国际贸易方面的“环境法障碍”。WTO规则中“环境法障碍”的具体表现主要精神是,进口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人民、动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以及为了保护可以用尽的天然的资源,允许某些有一定的抑制贸易作用的环境政策作为“一般例外”而存在,但是,必须与限制本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相联系,并且不能在上述政策时,在主要条件相同的国家之间形成武断或者不公正的歧视。这里面主要有两类原则,一类是限制的可以的,但是你限制我一个国家,你对别的国家采取一样的尺度。同时,你让我这个国家在你的国家生产,你应该让我和你这个国家的成员待遇是一样的。WTO规则当中对环境法的障碍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文件当中:第一个文件,WTO当中《1947年关贸总协定》第20条的“环境一般例外”:1994年成立世贸组织就规定它是吸收了《1947年关贸总协定》,把它作为1994年世贸组织的国际贸易规则当中一个组成部分。在第20条当中有三处提到了环境的例外问题,第一处是在前言当中规定:“在遵守关于此类措施的实施,不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构成任意或者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者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的要求前提下,本协议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阻止任何缔约方采取或者实施以下措施,关于坚持国民待遇的前提下本协议的下列规定不应该是组织国际贸易的行为,在坚持这两个原则的前提下,也就是第二处20条的(B)款规定:“为保护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也就是符合这个措施形成障碍是可以的。这里面有几个概念“受保护的动物和植物”,“健康”、“必需”,同时又是经常引起提议的概念。第三处就是第20条(G)款规定:“与保护可用尽的自然资源相关的措施,如果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者消费一同实施”关于“资源”、“自然的”,“可耗尽的”、“与保护可耗尽的自然资源相关的”,如果此类关于“如果此类措施与国内限制生产和消费的措施相配合”对以上概念要准确理解。第二个文件,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的前言”。马拉喀什协议在1994年正式成立世贸组织的协议,在这个前言里面有一个很主要的一条就是:“认识到以促进贸易为目的,同时应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考虑到对世界资源的最佳利用,寻求既保护和维护环境又有利于发展的需要,并且加强为此采取的措施。”这条讲到环境与经济应该协调发展原则。以此来告诫与世界贸易有关的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在搞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到可持续发展并保护资源。第三个文件,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这个问题是现在实践当中最热的、而且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它这里面几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为什么要搞一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呢?过去为了保护本国利益主要的靠关税,把关税提高到300%,你的东西就进不来,因此本国弱势的东西就可得到发展。现在关税打开了怎么办呢?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就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他们就想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这么一招。它在前言中规定:“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者保护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命健康及保护环境,或者防止欺诈行为,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者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者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另一个就是关于技术法规的定义:“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者其相关工艺和生产、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该文件还可包括或者专门适用与产品、工艺或者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者标签要求。”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外讲究技术法规,过去我们国家是没有技术法规这个概念的,过去我们是讲标准的,标准化法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都用的这个词。在这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指出标准:经公认机构批准的、规定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者重复使用的产品或者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者特性的文件。该文件还可以包括或者专门适用于产品、工艺或者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者标签要求,合格评定程序,国际机构和体系。也就是讲出口国的产品只要符合别的国家制订的技术性标准,那么你的产品就在国际中的地位就很高了。我们应该看到这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从倡导到制订它这都是发达国家惯用的,而是玩的非常成熟的一种手段。当然他有它值得肯定的东西,在关税壁垒消除之后,一定要保护好所在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动物、植物的健康,保护自然资源这个是非常好的;实际上是有些发达国家利用技术方面的、知识方面的优势设置了很高的门坎,比如欧洲的产品卖给中国行,但是中国的产品卖给欧洲真是难上难,这也是建立不公平的竞争秩序。第四个文件,关于“实施动物性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它通过卫生检疫的办法,原来欧盟出台了一个法律,就是专门对付中国的木材制品做包装物,以前我们没有机电设备的出口,农产品就是我们出口的一个大户,我们有一些木材出口到欧盟一些国家做包装箱,欧洲很多的包装箱都是我们国家出口的,结果他在检疫的时候发现了我们的木材有一些虫子,实际就发现了一例,只要它感觉我们国家的又便宜,质量又好影响到他们的产品了,他们就借题发挥,限制我们的包装物,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必须熏蒸,必须用什么样的药水熏蒸,必须在多少的温度下熏蒸,反正折腾来折腾去,使我们产品的成本提高了很多,价格贵的惊人,所以别人就不买我们的了,去买他们的去了。第五个文件是关于“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第六个文件是关于“农产品协议”。第七个文件是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开发中额的环境服务市场。第八个文件是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二)各国依据WTO规则,制定了本国的技术贸易壁垒。很多的发达国家首先在国际组织的建立、国际规则的建立方面利用自己技术方面和知识方面,人才方面的优势,建立了庞大的国际组织,搞了一套规则。于是他们就可以合理、合法的打着贯彻WTO规则的精神,来制订一些本国的环境法。比如日本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复杂的,日本国家的技术标准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比如说日本要求进出口的化妆品与指定化妆品的成份标准、添加剂标准、药理标准一致,只要其中一项不符合要求,产品就要被拒之门外。关于欧盟国家进口东西也非常困难,除了农产品以外别的东西也非常多,前一段关于温州打火机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并完全是一个环境问题,温州生产的打火机价格非常的便宜,它是两欧元一个,而欧洲生产的打火机的二十欧元一个,我们的打火机不但便宜而且质量也非常的好。后来,有一次他们发现欧洲一个小孩在玩打火机的时候,引起了火灾。于是他们国内搞贸易保护组织的专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要求中国要出口到欧洲的打火机,必须安装上安全锁。而且这个安全锁是欧洲人的专利,不但装上安全锁,并且要买他们的专利,专利的费用非常高。也就是说,他们只要发现别的国家的产品和他们国家的产品产生竞争,他们就千方百计的加以阻碍。

(三)源于区域自由贸易条约的环境法障碍。源于区域自由贸易条约的环境法障碍的意思是指通过区域性自由贸易条约中的环境措施,来限制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比如说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他们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他们之间达成了一个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在这个范围内自由贸易的程度更深、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美国提出来在搞自由贸易的同时应该对我有利,美国就起草一个北美自由贸易区环境协议,其他国家必须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国家也正在和东盟国家谈判。(四)源于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的障碍。这些年来,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环保运动的扩大,现在国际上一些非政府组织在他们集体的传动下,世界上草拟了很多的环境方面的公约。其中包括很多的与贸易有关的环境公约。起草完这些环境公约之后,他们在召开一些会议让世界上各国政府来承认或者参加这些公约。你的国家只要参加了国际条约,并且对其中也没有什么意见,那么既然你参加了就要履行你参加国际条约的规定。我国参加的贸易有关的多边环境条约主要有:1、“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3、“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巴塞尔公约”,4、“森林的原则声明”,5、“气候变化框架公约”。6、“生物多样性公约”。(五)WTO规则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的冲突问题。WTO本身存在的问题是1947年制订的关贸总协定,它是1947年制订的,对环境问题注意的不是很多。虽然提到了环境问题,但是里面的用词都比较模糊。另外也有滥用的问题,打着合法的制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旗号抬高了门坎。有的国家在实施WTO规则过程当中,也有滥用的问题。比如美国限制委内瑞拉汽油的进口问题,当时在加州规定了一定的汽油标准,但是委内瑞拉的汽油卖去以后,美国就说委内瑞拉的汽油超标了。后来,委内瑞拉就把美国告上了WTO,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就投诉,经过审议说你美国对自己实行的标准比较低,却要求委内瑞拉的标准比较高,那么你就违背了国民待遇的原则,因此就判决委内瑞拉胜诉。WTO规则与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实体上的冲突,主要是讲WTO制订了一定的规则,但是有一些国家在国际环境组织的宣传下又制订了国际环境条约。有一些国家参加了,有一些国家没有参加。参加了国际环境条约的这些组织对没有参加国际环境条约的组织在声誉上就对他们进行歧视。但是,好在这种冲突比较少,有的国家虽然没有参加到国际环境公约来,但是到今天破坏环境、破坏资源的行为在国际上是一种不齿的行为,所以,好像和这个条约相冲突,但是一般来说他也不太敢提。因为你的国家要进行象牙、虎骨这些东西进行交易一旦被发现,全世界开大会对你的国家进行谴责,你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就会很差的。WTO规则与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在争议解决机构和程序上的冲突;刚才讲的是在实体方面的一些冲突;比如说涉及到濒危物种国际方面的贸易,根据WTO规则是什么地方解决,根据濒危物种国际公约是什么地方解决,出现了矛盾还不知道去什么地方解决呢?这也是存在的一些冲突。也有我国自身方面的一些舆论误导,被外国抓住把柄的问题。什么意思呢?我们前一段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时候,有一个常委就讲了一件事;他说现在日本对的农产品进行限制进口的问题,实际上有些问题强调的有些过分了,当然日本政府对保护本国国民的身体健康是认真负责的;而我们国内的报纸就曾经报道过,我们什么农产品质量不好,农药残留超标,但是实际上他们用的标准是国际上制订的一项非常严格的标准。实际上我们应该进口国的标准就可以了。日本现在反而根据中国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而限制我们农产品的出口。三、如何克服国际交易中的环境法障碍?(一)如何克服源于WTO规则的环境法障碍?首先要承认、了解和适应合法的障碍,源于WTO正常规则我们必须要承认,在承认的基础上,政府要及时了解国外的动向。采取同非法行为作斗争,哪些是非法行为呢?根据我的,我认为在贸易中的非法行为主要是两方面:第一、违反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例如有一个国家要捕金枪鱼,说给他们国家的网眼小对他们国家进行了禁止,按照WTO国际交易规则就把他告了,结果审理发现,他不光对他这个国家进行限制,对其他国家的态度都是同样。既然都是一样,而且他们国家自己也是用那么大的网眼,你就不能说他们是一种非法的行为。第二、违反国民待遇的原则。例如对转基因的产品规定要有标识,对外国进口的大豆或者其它的产品提出要求,可是别的国家的官员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家就来考察,说你们国家的大豆是不是也有这种标识,如果没有;他们就会说你们对我们国家提出严格的要求,对自己国家确没有相应的要求,别的国家就会提出抗议。因为根据WTO贸易规则每年都要审查你这个国家的一些贸易政策。(二)任何解决争端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成立三人争端审查小组,国家要派出律师和相应的官员打官司,如果你这个国家败诉了不履行裁决,别的国家就对你进行贸易上的报复。3、如何在国际上争取主动?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解决出口受阻的自身原因,提高质量,发展无公害产品,争取国际互认,加强对技术法规的研究。国外的检验市场和检验机构开放。第二,发挥自身优势,主导或者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第三,在宣传上,要认真研究、实事求是、一致对外。(三)如何克服源于区域自由贸易条约的环境法障碍?一些弱势的国家在签约的时候,要提高警惕,不能被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要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规则。(四)如何克服源于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的障碍?要及时参加签订国际的条约,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有保留意见;因为根据国际条约缔约程序法的规定,一个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需要,完全可以提出保留的条款。如果已经参加,就要认真履行。(五)任何克服因规则与环境公约冲突的障碍?这个还在谈判过程中,横向WTO世贸组织如果和环境公约组织采取更多的、横向的联合的方式,这方面的规则还在研究过程中。四、国际上关于贸易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若干新动向国际上关于贸易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若干新动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关于WTO规则的新一轮谈判,而且在谈判的过程中要把环境标准问题作为谈判的重要。我们知道,在成立世贸组织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环境问题,虽然当时没有达成很正式的、约束力很强的规则,但是还是成立了一个环境与贸易委员会,也有一个基础限定的议定书,在这个基础上要进一步的前进。第二,关于谈判的若干内容如何在产品的价格上体现产品对环境的,如何避免WTO规则的被滥用。第三,我们国就的态度就要积极应对,同时我们要在国内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这次在十六大的报告里面还的的确确对环境的问题提的比较多,在环保界有个提法叫做“三生”,一个是生产、二是生活、三是生态;把“三生”问题作为十六大报告中的一个题目。现在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过去是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现在又上升了两个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上升到了三项。五、几个或者问题。现在比较关心的是转基因的问题,在国际上比较重视。现在转基因的这种产品产量很高,比如说美国大豆占我国大豆需求量的三分之一,美国大豆的确是比较好,产油率高,比如我们一斤大豆只能产二两油,而美国大豆一斤产油能够达到半斤,看起来他们大豆的感观也不错,这个转基因产品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害我看了很多材料也拿不准;但是,转基因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他准会告诉你转基因的产品对人类没有什么害处,这个到底有没有害处科学界也在进行研究。关于环境倾销问题,你怎么知道我们做的杯子,就砍了这么多树,你做的杯子就没砍那么多的树?你怎么知道你做的杯子就符合劳工标准,我们做的就不符合?国际的事情就和我们平常做邻居是一样,我们即要保持友好,同时也要针对对方财大气粗的行为,也要保持我们自身逐步财大气粗的同时,采取合理、合法的进行斗争。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晚上主要向同学们介绍国际交易和环境法障碍一些相关的情况,对我们今后从事实务工作有一定是启发。

国际贸易法务例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80-02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群包括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是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一般商品买卖的实务操作程序,以买卖合同为中心,介绍交易的磋商、价格术语、合同条款和合同的履行等内容,是后续《国际商务单证》、《外贸函电》、《国际商法》、《外贸跟单》等专业课程的基础。然而,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技能掌握的需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许多教师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以理论为主,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没有直接的联系,沿袭了理论教学的合同条款、交易磋商、合同履行和国际贸易方式四部分内容。虽然有的引进了一些教学软件,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仍脱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条约、国际贸易惯例以及国际贸易操作法规也在不断调整。如大家熟知并使用了13年的UCP500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从2007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出版物(简称UCP600)。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讲解UCP500的内容,与国际贸易实际操作严重脱节。再如,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新通则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通则将原来的13个贸易术语减为11个,由E、F、C、D四组改为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的术语(EXW、FCA、CPT、CIP、DAT、DAP、DDP)和适用于水路运输的术语(FAS、FOB、CFR、CIF)两组,并增加了大量指导性解释以及图示,适用电子交易程序,贸易术语同样适用于国内贸易等内容。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教材都未相应更新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许多教师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递知识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四模块——合同条款、交易磋商、合同履行和国际贸易方式很难理解,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很难形成完整连贯的外贸流程体系,导致学生觉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课程的兴趣降低。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面向全社会,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国际贸易业务涉及企业客户资源等商业机密,使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步伐缓慢,远远未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院校通过购置南京世格软件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但软件操作毕竟只是模拟,不能真正代表国际贸易环节和流程,加之软件系统存在自我缺陷,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因此难以完全满足学生国际货物买卖实务操作需要。

任务导向法介绍

任务导向法是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普遍运用。“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务导向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多个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任务导向法主张,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以过去的“章节”为主线,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岗位要求,改用以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来看,任务导向法就是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所需技能设计教学任务,然后由教师做指导、学生具体实施和完成任务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

教育部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笔者拟采用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导向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开发研究。

以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

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国际贸易法务例10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面向全社会,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国际贸易业务涉及企业客户资源等商业机密,使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步伐缓慢,远远未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院校通过购置南京世格软件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但软件操作毕竟只是模拟,不能真正代表国际贸易环节和流程,加之软件系统存在自我缺陷,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因此难以完全满足学生国际货物买卖实务操作需要。

任务导向法介绍

任务导向法是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普遍运用。“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务导向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多个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任务导向法主张,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以过去的“章节”为主线,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岗位要求,改用以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来看,任务导向法就是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所需技能设计教学任务,然后由教师做指导、学生具体实施和完成任务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

教育部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笔者拟采用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导向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开发研究。

以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

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应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基于进出口业务的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应通过对典型商品的选取、对外贸工作过程分析,创设突显国际贸易实务任务情境的教学模式。

典型商品的选取 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10》,广东省2009年主要出口商品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机器部件(340.46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224.89亿美元)、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186.03亿美元)、鞋类(104.25亿美元)、家具及其零件(99.65亿美元)。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机器部件较上一年度出口额减少16.5%。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过程中典型商品贸易以服装、无线电话、鞋、家具为例。

工作任务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导向,课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以典型任务来驱动,因此,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真实,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未来的工作,并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任务的设计还要有系统性,不能太琐碎,大小任务之间要有联系,通过完成一个个易操作的小任务,最终完成总的学习目标。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强省,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2010年,广东省gdp达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 12.2%,全国排名第一。2010年,广东进出口总额7846.63亿美元,增长28.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我国加入wto后,各种类型的进出口业务迅速增长。根据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所掌握的信息,该专业就业方向多为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和报检员等技能人才。以此进行工作岗位分析(资格、职责、工作内容等),外贸相关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有:市场调研工作、营销策划寻找客户、交易磋商与签约、结算方式运用、备货、租船订舱、报关、报检、办理保险、单证缮制、议付、核销等。

课程框架设计 该课程设计以广州东升贸易有限公司为背景,结合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出口业务分为交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信用证业务、国内采购备货、出口托运、报检、报关、保险、单证缮制、收付货款、结汇核销与退税12个任务。

教学场所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依赖于创新教学场所,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融合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教学场所由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共同建设。主要分成三部分:教师授课区——供教师进行任务布置、基本知识讲解使用;商品展示及谈判区——供学生认识典型商品及业务洽谈使用;业务区——当中包含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进出口货代、进出口银行、保险公司、海关、检验检疫局、贸促会、外经贸委、国税局、外管局、港口机场、堆场等外贸业务区,让学生感受到外贸公司真实商品出口实际操作流程。另外,在所有区域安装南京世格软件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实务操作,尽快掌握进出口成本核算、交易磋商、履约、填单等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运作方式。

教辅资料开发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和辅导资料种类繁多,但这些教材重理论轻实践,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因此,课题组专业教师应和企业专家一起,开发适合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教材及辅导资料,淘汰外贸业务中很少涉及的陈旧知识,开发出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工作项目为载体,能实现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的合格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