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4 09:36:06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例1

关键词

网络研修模式;农村教师;培训;有效性路径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活动的开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讨,逐渐成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结合农村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探究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进而实现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促使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为其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开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讨,对于提高农村基础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概述

农村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农村教师培训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农村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主要是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为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能力,组织一定的培训活动,使教师可以在参与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根据农村实际教学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有利于实现农村教师培训的目标、效益,促使农村教师在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得到最好的培训机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重视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对于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发展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手段与教育事业的有效结合,也为开展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平,充分发挥网络研修模式的优势,通过政府推出的教师培训项目,在政策的支持下,促使农村教师可以在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及时地接受全新的培训计划、专题培训等内容。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打破了传统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中时间、地点的局限性,优化了农村教师培训的流程,更加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使之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逐渐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教师培训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行业,其工作对象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情感,这也是进行专业教师培训必须注意的一点。在现有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为了确保其培训的有效性,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需要针对教师专业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教学的能力提升需求,确定培训工作的有效点。如何结合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需求,突破农村教师培训的质量问题,成为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需要重点探究的主要问题。首先,需要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统筹安排教师的培训活动,突出高标准的育人规格,促使教师感受到职业的荣誉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地处相对封闭的环境,大多数的科教研工作及教师的培训活动,开展效率较低,教育思想也相对落后。在开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应重视对这一问题的完善。通过发挥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优势,帮助农村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使农村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逐渐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践行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效率。其次,加强教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并将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向教师逐渐进行全新教育理念的渗透,使之感受到教师培训的本质性。不断的教育教学活动表明,农村教师培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原本的、本质性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解读,提高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与认可,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其更好地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此外,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还应注重挖掘、激发农村教师的兴趣,促使其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培训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开展,都是建立在农村教师专业兴趣的基础纸上的。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中,应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引导农村教师理解、关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教学方法,并发挥专项培训的优势,激发农村教师参与专项培训的热情,提高其参与专业培训的效率。

4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

结合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逐渐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问题探究问题。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主要包括:先期培训方法,掌握操作节能;选定重点学员,教学相互结合;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走访学校,汇报学习情况等几种。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的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方式的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质量。此外,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究,也是解决农村教师面对新课程教育改革、新教材、新技术等带来的厌倦情绪、知识恐慌等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教师培训水平获得提高,促使其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4.1先期培训方法,掌握操作技能

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究中,先期培训方法,掌握操技能是其中一项重要路径之一。在农村教师队伍中,虽然大多数农村教师都会使用电脑,但是教师们掌握的信息技术程度不同,很多农村教师还是第一次参与网络培训的活动。为了消除农村教师参与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活动的不适感,在进行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先期重点培训信息技术的方法,确保农村教师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促使其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培训的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重视先期培训方法,掌握操作技能这一路径的实施非常重要。

4.2选定重点学员,教学相互结合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教师培训效果的提高,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能力需求,深入开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究,成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选定重点学员,教学相互结合,作为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教师培训中的“短板”问题。选定重点学员,教学相互结合,可以将教师分成专业水平较高和专业水平较低的“短板”教师,通过教学互助的形式,实行优秀帮扶对策,提高“短板”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分析中,选定重点学员,教学相互结合是较为有效的一种发展路径。

4.3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

在实际培训活动中,通过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的方式,是制定有效培训方案的重要基础。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分析中,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更加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水平。在培训活动中,通过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的方式,可以鼓励教师积极的进行发言,培训者根据农村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效的修正培训的方案,快速提高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因此,在网络研修模式进行农民教师培训活动,重视及时梳理提问,归纳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培训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4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实际培训活动中,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之一。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方式,并针对一些化学实验操作、物理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等问题,与专业教师进行单独的交流,更加有利于了解农村教师的专业教学需求。在丰富农村教师教学经验的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具体表现。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增进培训教师之间交流的有效方式,促使教师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交流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因此,在实际的培训活动中,如何针对培训的项目及问题,适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非常关键。

4.5走访学校,汇报学习情况

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究中,走访学校,汇报学习情况也是其中相对有效的发展路径之一。走访学校,汇报学习情况,主要是由于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方式,减少了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导致助学者难以较好的掌握农村教师的能力需求情况。为了有效的弥补这种问题,助学者通过一定的调研、走访活动,深入到学校,及时的接受教师汇报学习的情况,在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形成良好的沟通基础,提高自身对农村教师专业能力需求问题的掌握程度,不断的完善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因此,在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中,通过走访学校,汇报学习情况的方式,更加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进行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结合农村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积极地进行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平。如何结合农村教师培训的水平,深入开展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讨,充分发挥网络研修模式的优势,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水平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农村教师更加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重视网络研修模式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路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子杰 单位:肇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芸先.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校本研修的探索———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2]于沛东.农村教师培训中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例2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028-02

一、个案介绍

临峰社区位于江津北岸,平均海拔500米左右,面积13.8平方公里。临峰社区直属于德感街道办事处,共管辖5个经济合作社,居民共1 830户,总人口4 670人,社区群众收入以外出务工和种植业为主。地形崎岖不平,村级道路原有9.5公里,路面为碎石泥土,路基稳定性较差,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经村委会多次向政府部门申请,终于在2010年10月开始实施村级道路硬化改造工程。预计需改造道路共10.02公里,每公里政府补助30万元,不足资金由村民自筹。由于道路是在原路上改造,所以占用土地数量不多,仅41亩。工程早已开工,但目前只是处于路基平整阶段,共平整路基4.02公里,尚未进入路面硬化阶段,工程进展十分缓慢且质量较差。究其原因,是资金不足和社区的协调工作不彻底。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农户三个行为主体在修路问题上的利益诉求点的不一致。正是这种利益诉求不同,才导致了具有正外部性的修路行为不能有效率地进行。

二、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

(一)对政府行为的分析:如何尽可能减少财政在该方面的支出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必须加大向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力度。

在中国西部地区基层政府管辖的范围广,而自身的财政能力又有限,面对庞大的资金问题,财政支出的方向很难协调。在修路问题上基层政府的行为选择主要是在没有上级相关拨款的情况下,尽量不采取任何行动,而在拿到上级财政支持后又尽可能将最少的财政拨向对农村道路的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上。

在农村道路修建过程中,政府仍然是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为拓宽融资渠道,政府探寻出了由政府单一出资到政府、村民共同出资和政府、企业、村民、社会多方出资等方式,但新的方式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依旧不能彻底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人,基层政府往往更倾向于那些投资相对财政支出较少,收益明显的政绩工程,而不愿将资金投入到一些花费较大的基础设施上。村级道路作为农村纯公共物品,耗资大、时间长、见效慢、涉及问题复杂,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政府所要支付的成本也就相应增加,收益相对减少。在种种压力下,基层政府的经济人理性显然不会将资金更多的投向农村道路的修建等农村公共产品上。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政府在运用自己的权力进行农村公共产品配置时,一直处于有利地位。所辖社区(村)若要改变本社区(村)基础设施的现状,需要向街道办(镇政府)积极争取。在社区(村)的竞争博弈中,街道办(镇政府)可以向其提出很多相关要求来尽量减少政府的供给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等原因还会产生寻租问题。

(二)对社区(村)委会的行为分析

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其位置矛盾,最大的利益诉求点在于赢得下面民心,挣得上级称心。在中国现在的政治环境下,其所处的位置较尴尬,既要对下顺从民意,又要对上赢得满意。

村委会作为村民直接选举出来的组织,是农村基层群众组织,应该根据村民意愿办理村务。但是村委会既要办理村务,又要执行政务,在工作中扮演者双重角色,行为也是极其复杂,一方面,村委会与当地村民是被选举与选举的关系,在当今村民自治权力加大的背景下,村委会的行为不可能不顾及拥有选票的普通村民;另一方面,村委会更要执行好上级领导,也就是镇政府的相关指示,虽然这可能有悖于两者之间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这个问题对于上述的政府也同样棘手。鉴于政府和村委会这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逐渐明确,镇政府已经不能干涉村级事务,因为这不符合两者之间的指导关系,当然过于不作为,对于尤其像修路这样的大事不闻不问也同样不能让村民对自己的行为给出满意的评价。村级公路的修建是村民意愿的体现,也是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必要前提条件,具有村务和政务的双重性质。然而在修建过程中,村民和基层政府在很多地方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主要是资金方面。村委会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理应起着桥梁的作用,积极协调政府和村民的关系,大力推动村级道路的修建。但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村委会更偏向于政务而轻视村务。而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深化和完善,村民选举对村委会成员的任免和去留越来越重要,来自村民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所以,它既不可能为了部分村民利益而冒犯政府,又不可能完全不顾村民感受而迎合政府。

在村级道路修建过程中,村委会一方面代表村民的意愿向镇政府争取修路资金的补助,另一方面又大力开展群众工作,排除各种修路的障碍。在此过程中,村委会既可获得镇政府的认可,又可获得村民的大力支持,其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三)对农民的行为分析:尽量少出钱和尽可能“搭便车”

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既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部分成本的承担者,如在村级道路的修建过程中,需要农民自筹部分资金,但是获得的收益却是巨大的。然而,无论将其定位在哪一个角色上,农民作为一个特殊利益群体,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理性经济人,他们的行为都是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且部分村民还存在搭便车心理。需要指出,近些年农村生产产业化的速度有所放慢,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依然庞大,与传统的观念不同,现在农民对农村道路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有些村民甚至全家搬迁至城里,加上大部分农民依然相对贫穷,农民的素质依然不高,对于修路的热情也仅限于从自己的利益作出判断,国家近些年取消了民工建勤的政策,“义务工“基本已不存在,种种原因导致修路与以往相比有更大的难度。

首先,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量是极大的,尤其是对道路的需求。而农民总是希望能以较少的成本或零成本来享受较多较好的公共产品。其次,农民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参与热情普遍较高。一部分农民是在村委会的号召下公益性的参与,其参与的目的是为了村集体的利益;而另一部分农村是为自己的私利而参与,希望自己所付出的成本和收益能够构成正比。最后,在成本方面,一旦涉及成本分摊,农民一般比较敏感,但由于现在农村收入的相对增加,只要所摊派费用在绝大多数农民的可承受范围以内,大部分农民还是愿意支付。而一旦超越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农民的不满,他们就可能拒绝提供和接受这样的产品。

因为公共产品具有正的外部性,一部分思想落后的村民就具有搭便车的心理,他们拒绝执行村委会“一事一议”做出的决定,村民内部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为农村道路的有效修建增加了难度,最终损害的是村民的利益。对于这部分农民,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人数越多,搭便车的人也就越多。如某社区的修建村级道路要求村民每人上缴360元,分三年交完。这个决定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部分农民不愿交钱或对占地补偿不满,政府和农民就会进行利益博弈。在博弈中就极易形成 “囚徒困境”。

当基层政府选择供给时,农民有两种选择:供给或不供给。农民选择供给时,两者的收益为(2,2);农民不供给时,两者的收益为(0,3);反之,农民选择供给时,基层政府也有两种选择,它们的收益分别为(2,2)(3,0);当二者都不供给时,收益为(1,1)。这时的收益值最小。因此,少数人的意志很容易被多数人的意愿所覆盖,村两委认为村级道路的修建是农民要修,而不是政府要修,农民必须首先纠正思想观念,部分付出相对较高成本的农民也必须牺牲自己的小利益而服从大多数农民的利益,才能带来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农村道路供给的问题解决对策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涉及政府、社区(村)委会及农民等相关利益群体,各利益群体拥有各自的行为特征,其利益要求也各不相同。在调查中发现,各行为的差异性也有各自的合理性,其博弈的共同点是在追求自身成本的最小化与利益的最大化。在现行条件下,他们紧张博弈的结果,一方面会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的持续短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快速提高;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及村委会也失去了提高上级满意度和自身公信力的机会。

因此,要解决农村道路供给的问题,首先,政府要增强执政为民的理念,秉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履行自己的行政职责,加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支出力度,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形成农村道路修建和保护的制度化。其次,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要矫正观念,不仅要做好协助政府的工作,更要积极听取村民需求,致力于村集体的发展,畅通村民的需求和利益表达渠道,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调动村民对公共产品供给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挖掘更多财源,鼓励农民及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完善村集体的建设。最后,农民要解放思想,着眼全局,树立长远利益观,大力支持和推动道路的供给。只有加强多方在农村道路修建中的合作与沟通,才能降低成本,更多更快更好地满足农民对农村道路及其他公共产品的要求,实现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1] 马月,谢福醒.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J].西安社会科学,2010,(2):28.

[2] 陈东.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研究—基于制度比较和行为分析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 黄积妹.乡村机耕道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J].湖南农机,2006,(4).

[4] 卢新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需从机耕道开始[J].湖南农机,2003,(1).

[5] 朱汉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路径:现状分析与选择取向——基于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的分析视角[J].江淮论坛,2011,(4).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例3

引言

伴随三农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公路的规模和里程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极大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维修工程管理问题逐步显现,养护意识差、养护维修人员资金短缺、养护技术措施不到位等,对农村公路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1.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工程现状

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日常养护,保持路面清洁、路基路面相关设施完好,及时修复路面问题,保障行车通畅安全;定期或周期性养护,预防各类问题发生,延长公路寿命;完善道路设施,及时改善道路缺陷,及时处理突发灾害;加强管理,治理超限超载,避免破坏;完善道路周边环境建设,美化行车环境。

当前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重建轻养”问题,追求里程规模,忽视养护及管理。管理体制不健全、配套资金技术缺乏、人员养护意识差、受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严重、寿命短、路况差、缺乏养护等是农村公路普遍现象。

2.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养护及维修管理意识差

政府部门重视公路建设,见效快,显政绩,而对公路养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公路管理部门体制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盲目而低效。农民群众对公路的养护意识低下,经常破坏公路设施,占用道路进行农作活动,堆放废弃物等,对于破坏本地公路的行为缺乏保护和维权意识,不能捍卫自己的权益,没有主人翁意识。公路养护部门往往机构松散,效率低下,缺乏积极性,没有真正意识到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2.2相应资金人员缺乏

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管理最大的掣肘是资金和人员的缺乏。在资金方面,没有充裕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公路养护上,相关的补贴资金也不足于完成公路正常养护,资金多数投入建设,缺乏养护使得公路寿命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在人员方面,养护支出少、待遇低,养护人员多年龄偏大,身体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相对养护面积,专业高素质人员明显缺乏。

2.3养护及维修方式不科学

农村公路养护实际上做到的仅仅是清洁以及破损维修,养护人员只能掌握基本的日常养护,涉及到较为专业的养护操作,如路面快速检测、预防性养护、大面积受损路面等,很难进行,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的缺乏严重制约农村公路养护及维修,落后而低效的养护方式跟不上公路建设步伐。

3.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工程管理的措施

3.1建立上下一体养护管理制度

养护管理制度旨在将管理机构、管理资源、管理方式高效结合,建立有规可循、层层推进的管理体系。农村公路养护与维修管理应坚持“政府为主导、专业为指导、行政区域负责、逐层分级推进、多渠道筹资、因地制宜养护、长效高效保障”的原则,明确层级责任,上下一体,建立完善的多级养护管理体系。

交管路政部门加强对道路设施管理,严格进行依法管路,控制和保护公路用地,拆除违规建筑,杜绝公路市场,规范公路标志标识设置,严惩破坏公路、破坏附属设施、影响公路畅通的行为,严格治理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行为,合理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避免人为车辆对公路的破坏。

加强养护和维修工程的监督评价制度建设,保证养护工作做到实处,可通过人员巡查、定期量检、施工日志等措施监督养护过程,既能提高人员效率,保证养护进度,又能及时了解养护结果,便于及时决策和调整。

农村群众是公路养护必不可少的部分,宣传公路养护重要性,提升群众公路养护主人翁意识势在必行,通过合同承包制、自主日常养护、养护奖惩制等可提升群众积极性,为自主养护打下基础。

3.2完善资金渠道

资金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保障,拓宽筹资渠道和加强资金管理尤为必要。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为农村公路养护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可以通过专项资金补助、财政拨款、社会各阶层捐赠、谁受益谁出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加大资金审计监管,保证专款专用;最后也可通过一些新兴渠道实现公路养护,如转让公路冠名权、道路绿化及土地开发权等实现融资。

3.3科学进行养护及维修

科学进行公路养护维修是工程管理的重点。养护的方式通常有维修式养护和预防性养护两种,维修式养护即出现问题修复问题,保证公路正常通行,而预防性养护则是一种新的更先进的养护方式,在问题发生的初期阶段,还没有造成大的损害,不影响正常通行时,便进行预防性养护,延缓破坏发生,避免结构性的损坏,能够起到最佳的养护效果,具有最佳成本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养护的内容一般包括日常养护、专业养护和应急维修三种。日常养护主要包括清扫、清除杂物,清除路面障碍、积水积雪,维护排水设施、路肩、便道,日常绿化维护等。专业的养护维修主要是:路面问题维修,如龟裂、坑槽、沉陷、断面等维修;相关设施维护,如标识标志牌、减速带、车道护栏、挡墙等维护;配套项目维护,如排水边沟、路肩、边坡等维修;此类问题需要专业人员及工具的参与,技术要求较高。还有就是应急维护,如面临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导致道路破坏不畅通,需要及时抢修,应制定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以便及时高效的处理,避免更大损害。

3.4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养护方式

农村公路里程广,地区差异大,因此养护与维修管理不可能只照搬某些固定模式,应当参照当地具体实情,因地制宜的采取养护方式方法,将专业养护和非专业人员辅助养护有机结合,实现人员与技术的平衡。在养护方法上,可采用群众长期辅助养护、分段承包养护、专业养护队伍养护等方式,保证养护的可靠性和持续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以实现市场化运作,实行养护承包责任制,签订养护合同,规范养护流程,监督养护过程,可面向市场公开招标,引入市场专业化养护团队。

结束语

农村公路养护和维修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与农民群众密切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到资源、技术的统筹安排;是一项利民工程,需要建立适应新形势的长效机制,真正把农村公路养护和维修管理工作做到实处。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例4

农村公路是道路交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源于早期的县乡公路,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扩展和完善。不同时期的不同文件对农村公路的概念表达不同。大体经历从无明确规定到包括县道、乡道再扩展到村道。

一、关于公路养护

公路养护就是使用一定的机械和人力,对破损的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进行修理以及对公路沿线进行日常养护或工程养护作业。在我国,养护工程按养护作业范围和工作量划分,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和改善四类。农村公路具有公路的性质,又有特殊性,农村公路养护相对于高速和普通公路养护有特殊的背景和执行环境。

农村公路养护按照养护对象和内容可分为农村公路路基养护、农村公路路面养护、农村公路桥涵养护以及公路沿线交通安全设施养护。按照农村公路的养护范围和性质可分为县道养护、乡道养护和村道养护。按照养护的规模可分为日常维修保养、小修工程、中大修工程。在日常养护中,按照频率又可分为日常性养护、季节性养护和临时性的突击性养护。日常养护资金主要用于路面保洁,路肩、边坡培修,沿线设施维护,绿化修剪,涵洞疏通等。养护工程一般为修补路面、病害路段处理、罩面及安保等大中修工程,需专业的技术修理,一般都外包给专门的养护企业。在执行农村公路养护的过程中需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养护客体。农村公路养护客体是道路,是县道、乡道和村道。而养护管理主体是政府,涉及设备、人员、资金、模式。不同的养护客体,破损的程度和频率不同,所需的资源配置和技术水平也不同。县、乡道承担的运输职能多,易破损,技术要求高,同时在资金和人员配置上,县道、乡道获得资源更多。村道主要用于行走,获得的资源较少。针对道路不同的性质,对设备、人员、资金、模式进行配置,均衡县道、乡道与村道之间的资源使用,保证整体的养护质量,是农村公路养护需要解决的内容。第二,养护的技术难度。农村公路养护技术难度分为器械作业和非器械作业。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作业方法,对技术有一定要求的养护有路基养护、桥涵养护、沥青路面养护、水泥路面养护。除此之外的公路安全设施维护、清扫、绿化和沙石路面的维护,为非机械作业。技术设备包括日常养护机械、路面面层修复机械、压实机械和装运设备。作业方法包括沥青路面灌缝处理、沥青路面局部修补作业、大范围路面沥青维修作业,水泥路面裂缝的补修、水泥路面坑槽的补修和水泥路面板错台处理等。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包括养护工程管理、养护技术管理、沿线设施管理、公路绿化和灾害防治等内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包括路产路权维护、建筑红线控制、审批公路用地、超限运输管理等内容。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日常养护,路而保洁,及时修复小型破损,使路基、路而、桥涵、沿线设施等经常保持完好,保障行车通畅女全。

(2)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周期性地进行预防性养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3)对道路设施缺陷逐步进行改善,提高其使用质量、服务水平和抗灾能力,及时处理雪阻、水毁等自然灾害。

(4)依法治路,治理超限超载,加强路政管理,保证路产路权不受侵犯。

(5)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护农田、保护路边树木、花草景观,构建优美行车环境。

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设质量隐患。农村公路一般存在等级低,线形不规范,各种结构物缺乏,公路病害多,抗灾能力差。单单依靠养护管理,并不能使农村公路发生质的改变。建设质量过关的农村公路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前提。

2.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规范。养护责任不明确,养护责任没有真正的落实。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不到位,倾倒垃圾、堆放农作物秸秆、打场、晒粮、排水等现象给农村公路养护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养护体制缺乏活力,农民爱路、护路积极性不高,有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养护资金匮乏是农村公路养护的一大难题。虽然政府拨付大量养护资金,但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因此还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养护技术低、质量不高,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中专业养护人员配备少。

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农村公路事业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政府应履行的公共管理职能有以下五个方面:(1)法律政策制定职能。主要是制定有关农村公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公路建设、养护、运营、收费等方面的相关技术经济标准。(2)规划决策职能。主要是制定公路事业发展规划,公路交通路网规划,公路建、养规划等,包括近期规划及中长期规划。根据公路网的实际运行状况,制定公路建设、养护年度投资计划,并组织落实。(3)监督控制的职能。监督即检查、评估公路设计、建设、养护、收费、经营单位的运作以及公路用户的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划,检查、评估他们在执行财务政策方面的情况,以降低公路供给及使用的成本,提高公路供给及使用的效率。控制即为确保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朝着有利于提高全民福利的方向发展,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力求使公路交通事业的实际发展与规划的目标相一致。

完善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缓解农村公路养护与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正常化、规范化养护,已成为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实现交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把改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像抓农村公路建设一样抓好抓实,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公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交通保障。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例5

一、农村公路维护及养护

(一)农村公路病害的养护。农村公路应强调路面的清洁,对于可能影响行车安全与舒适度的石块等,要进行路面的及时清扫,在路面的交接转弯处,容易形成砂石残留与累积的地方要进行及时清理,保证路面清洁,减少车辆行驶对于路面的损坏。特别是对于接缝处的养护,作为混凝土路面最易产生病害的区域,接缝处的养护应根据季节的变换进行。这是考虑到温差对于接缝处材料的影响,热胀冷缩下,如冬天就应及时把夏天挤出来的多余填缝料清除干净等。而对于路肩的养护应从防止积水开始入手,每个季度都把高于路肩的草或者积土进行削低。其中,丘陵等软基础的混凝土农村公路还应对两侧边沟进行及时疏通,特别是暴雨冲刷后,要防止路基边坡的受损。

(二)农村公路病害维修的必要配备。考虑到农村公路线路长的特点,在进行养护时基本的交通工具还是相当必要的,且应同时配上相应的养护机具。特别是在进行公路建设时就应把养护重点,如路肩、边沟等进行配置,强化质量意识。同时,安全标志与警示牌是必备的,这些都属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范围。

农村公路的维护及养护工作面小,分布面散而广,需要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都很普通。但重视农村公路的维护及养护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高行车安全。对于养护而言,并不是指一定要等到路面病害出现后才进行养护,而是要制订一个长期而可操作性强的养护机制,对易出现路面病害的路段与地点进行重点监督,及时养护,把可能的路面病害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农村公路常见病害与维修养护方法

总的来说,农村公路病害发生最常见的有唧泥、接缝材料破损、裂缝、板角断裂、错台、沉陷、严重破碎板等几种。这些病害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行车舒适度,同时也对行车安全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农村公路路面等级低,维修与管理不足,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

(一)路面维修规范化。对于农村公路养护来说,应从意识上进行重视。一直以来,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当农村公路面板出现破损时,都是在上面进行沥青混凝土的加铺。以沥青浇灌裂缝只是一种应急性措施,并不是解决路面修复的根本性方法。农村公路出现路面病害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病害问题进行维修的规范化。如对于公路的裂缝病害,相关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维修效率,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维修成本。在这方面,对于裂缝宽度在 0. 05mm 左右的裂缝可以采用低黏度的聚合物稀浆进行修补。而对于裂缝面较宽的则可以采用加入了相当一部分高分子材料的聚合物水泥砂浆等油灰胶泥进行修复。相应的,对于农村公路面板出现破损的路面病害,应规范操作,先将整个损坏的面板进行移除,再把相同面积的混凝土进行平铺,在这里应注意其修复的混凝土强度应等于或者高于原路面的设计混凝土强度。考虑到整个新铺上的混凝土所需要的养生时间较长,可以在里面加入适当的早强型外加剂,以缩短农村公路的维修时间,减少维修成本。考虑到这些情况,可以适当选用专业的混凝土破碎机进行专项施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机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而且从整个施工维修质量与通车时间的缩短来看,综合性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二)常见农村公路维修内容。一般来说,农村公路病害维修内容有: 裂缝修补、部分或者整块板块修补、板块间接缝处修补、错台修补、路基修补以及抗滑能力罩面的修补等。对于农村公路维修而言,不同时候修建的路面其维修要求不同,考虑到早期的农村公路修建等级低,路面破损率高,而后期所修建的农村公路其修建工艺与施工水平相应较高,路面质量相应较好,所以在进行养护与维修时,应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进行分类维修。建立起路面养护静态数据库,从农村公路的病害类型,病害分布范围,病害所处路段等进行归档,再结合病害路段的交通流量与养护成本等情况,制订出维修的等级与时间表。同时,对于病害的维修还应分为局部维修、小修、中修、大修等,其中每个维修计划都应有不同的养护维修方案,从其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进行落实。总的来说,农村公路病害维修应坚持简便的施工工艺,良好的成本控制,全面的维修进度监控,以提高维修养护水平为根本,尽可能地减少维修所带来交通不便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提高养护效率的目标。

三、结语

农村公路等级低,维修量小,维修地点分布广而散,考虑到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时,维修养护技术人员的专业性越强,越能提高养护经费的利用率。基于此,县级交通与路面维修养护管理人员应全面组织力量对技术人员与施工工人进行培训,以便提高施工质量。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例6

L、养护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效

1.1事企分开,减轻了公路管理机构负担,通过合并重组,股份制改造,承包经营等方式,使其彻底与公路管理机构脱钩,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公路养护生产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参与市场竞争,并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公路管理机构也可以摆脱巨大的包袱,使有限的养护资金更多的用于养护工程.

1.2管养分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结合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点的要求,对现有的道班、厂、队进行合并、重组、扩大规模,改变了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了对市场的规划和管理。采取招投标制度,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转变。

1.3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路养护投资方式公路管理机构在实施公路养护工程时,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养护生产单位进行养护生产作业,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养护工程费用的支付要按工程计量支付,以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生产单位的管理,也要从行政领导管理转变为合同管理。

2、我国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2.1养护所需资金不足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农村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补助,但地方配套资金少。另外存在地方政府重建轻养以致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不足,部分农村公路因此处于失养状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没有稳定的渠道来源,导致公路养管资金普遍短缺,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公路养护缺乏强有力的保障。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也给公路养护造成了难度,增加了养护的压力。

2.2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管理办法缺乏强制力和具体实施细则,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主体不明确。县级道路养护管理主要是县交通局来实施,但是乡村两级都没有把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更没有引入考核奖惩机制,导致农村公路管养缺乏动力和活力,效率较低,效果极差。目前,各县基本建立了地方道路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县级及以下的地方道路。县级公路的养护资金由省负责拨付,养管人员也按编制配齐。而乡、村级公路的里程约是县级公路里程的2.4倍左右,却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养管。这也是乡村公路损坏严重的根本原因。

2.3超限车辆随意在农村公路上行驶,损害严重目前在农村公路上,经常看到有的载荷20t的货车拉30t,40t,甚至拉着70t、80t的重型货车也在村道上行驶。车轮一辗,农村公路伤痕累累:路面龟裂、路基沉陷、坑槽连绵等,给农村公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虽然每年交通部门都对其进行维修养护,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使农村公路的通行质量每况愈下,服务水平大大下降。超限车辆已经成为最大的“农村公路杀手”。

3、提高农村公路使用质量的养护措施

3.1制定规章制度

要根据有关公路养护的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结合实际工作,制定路基、桥涵、构造物、路面、绿化等养护技术规程以及路况巡

查制度,规范养护作业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公路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3.2做好招投标管理,实行合同化管理

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有关养护管理办法,将养护工程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善工程。所有工程都委托专业公司养护,签订合同,按照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对养护质量进行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承包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加强计划与核算,有效地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3落实资金渠道交通主管部门要逐步提高县、乡道养护费补助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区政府每年制定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时,将县、乡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村道的日常养护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养护经费的基金存人农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不足部分由县级人民政府安排财政资金予以补助,县乡道路的日常养护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和拖拉机养路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人农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用于县乡道路养护及补助乡、村道路的日常养护。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列支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统一纳入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的专用帐户进行管理。

3.4加强经常性、预防性养日常养护工作贯彻经常性养护,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做到“六修、六清”。六修即路面要修补、设施要修复、边坡要修整、路树要修剪、段容要修饰、设备要修理;六清为路面要清扫、设备要清洗、边沟要清理、路障要清除、桥涵要清淤、路况要清整。达到“六无”,即路面平整无坑、设施完好无损、边沟通畅无阻、标志清晰无污、桥涵完整无损、绿化齐整无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并且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由跟踪性养护转变为预防性养护、突击性养护转变为经常性养护、单一路面养护转变为全面养护。坚持实行路况巡视制度,加强预防性养护,按照“早

检查、早发现、早测设、早施工”的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水毁预防和治理工作。支持以路面养护为中心,加强公路全面养护。

3.5 坚持机构化养护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养护质量要求高、技术含量高、配置完备的养护机械设备,实行机械化养护势在必行。

3.6 科学养护

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观点,及时了解国内外养护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且加以应用推广。提高养护的科技含量。

3.7 坚持预防性养护

结合经静陛、不同季节、不同路段以及特殊气候环境下的路况调查巡视工作,农村公路质量相对较低,应坚持进行预防性养护,发现病害或隐患,及时处理,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养护工作的效果。 我们更应重视农村公路的养护,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改革力度,使农村公路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只要各级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养护优先,就一定能更好地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良好发展的轨道,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结语

总之,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三分建,七分养”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规律和关系。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是公路建设成果的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延伸,是保证和维护公路质量,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发挥公路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赵宝平;我国现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2年01期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例7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12-0044-04

农村公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力量,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某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其建设情况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与其他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具有一次性投资规模巨大、资金回收期长、风险较高但利润较低的特点。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以财政拨款,乡镇政府以各种形式集资的自筹资金,以及农村各级集体经济组织筹资为主。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及2000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使作为农村公路主要供给主体的乡镇政府财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而在农村公路财政拨款尚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部分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无钱修路,只有将手伸向农民,进行集体筹资,但是农民集资修路又存在“奥尔森困境”,本文以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为视角,对我国农村公路供给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奥尔森困境”及其理论概述

传统经济学认为,享有共同利益的组织通常为了其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也就是说,一群理性的以自我利益为重心的个人认为,如果他们能够从某一种政治或者经济活动中获得好处,为了追求这一利益,他们会采取行动。例如某行业中的一批厂商能通过合谋来实现价格的垄断,从而获得垄断利润,那么他们就会倾向于合谋而实现垄断;如工人能通过工会组合进行集体谈判并获得好处,那他们就会致力于工会的组织和发展以及壮大。

但是,奥尔森在其所著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并不这么认为。作者首先假设人都是自利的、理性的、短视的,总是追求最大的收益及最小的成本。由此假设出发,奥尔森对“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通常能够试图增进共同利益”的观点提出质疑。他指出,“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奥尔森认为集团的规模越大,组织成本也越高,个人获得集团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从而实施集体行动就变得愈加困难。奥尔森认为:“相对大集团,小集团能够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他指出大集团并没有必然采取集体行动的根源在于大集团内广泛存在的“搭便车”现象。理性的个人是不会参与到集体行动中去的,这是因为个人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集体总收益中个人收益的份额。奥尔森还指出:集体成员的数量越大,其成员为增进集体利益的而采取集体行动的动力就越小,最终结果是,集体中的多数成员陷入了谁也不愿意为增进集体利益而努力的困境。也就是奥尔森所揭示的“集体行动的困境”,罗必良(1999)将其命名为“奥尔森困境”。此后这一名称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

二、农村公路供给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较大成就,总体看来,我国政府对于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其发展规模较以前得以扩大,通畅率也得到逐步上升,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但具体看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制村内部通畅率仍然较低,且差异

较大

据交通部统计数据显示,通公路的建制村比例达到99.21%,通硬化路面的比率达81.70%,但就单个建制村而言,或者说建制村内部,其通公路比率和硬化比例极低。本文通过调查山东地区部分村庄所得具体数据予以说明。村A,工商业并不发达,居民以务农和养殖业为主,截至2010年底,该村仅拥有南北通向“乡道”一条,村内东西通向主干道2条,总计三条,其余的南北通向五条、东西通向三条全是土路,该村通畅率仅30%左右;村B,工商业并不发达,多数居民靠务农和养殖业为生,截至2010年底,该村仅拥有西部东西通向乡道一条,村内东西通向主干道一条,总计两条水泥路,其余的南北通向七条、东西通向三条全是土路,通畅率约17%左右;村C,该村居民多以务农为主,截至2010年底,该村仅拥有南北通向和东西通向主干道各一条,总计两条水泥路,其余的南北通向四条、东西通向四条全是土路,该村通畅率达20%左右。调查发现,各村公路建设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发展极不均衡,与当地经济情况有着较强的关联关系,但就总体来看,农村建制村内部通畅率明显偏低,农村出行难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二)农村公路资金投入尚存较大缺口,供给较大程度依赖农民集资

2006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五年五千亿”工程,自这一政策实施以来,政府对于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但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据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农村公路资金缺口多达到

4万元/公里~5万元/公里。

农村公路资金存在缺口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市场资金难以进入。首先,农村公路隶属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果通过私人供给,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而“搭便车”的出现可能最终导致农村公路的零供给;其次,农村公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特点,承担着沟通城乡交流、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功能,转交给私人承担不存在现实条件,通过市场供给模式需要收回投资成本,设站收费不可避免,而这在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条件下,有悖于国家发展农村公路的初衷;最后,相对其他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而言,农村公路具有密度高、等级低、流量低、效益小、投资收益周期长的特点,不具备设站收费融资的现实

条件。

在国家投入资金存在缺口、市场资金难以进入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缺口资金主要通过乡镇政府以各种形式集资的自筹、以及农村各级集体经济组织筹集获得。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及2001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使得作为农村公路主要供给主体的乡镇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在财政拨款无法完全满足农村农路建设的情况下,许多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无钱修路,向农民集资便成了最现实的选择。但是伸手向农民要钱,对于大部分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村来讲,存在较大难度。即便是对于尚有余钱的村民而言,拿钱修路也有困难。修路可以获得收益,给村民生活带来方便,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种公共利益的存在是显而易见,但是如果建设和修缮农村公路靠农民集资的话,就要使每个农民付出成本,此时如果有村民认为筹资付出的成本大于其收益的话,就极有可能出现“搭便车”现象,出现“奥尔森困境”。在山东农村的实际调查过程中,这种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出现了“修路难,筹资更难”的现象。一方面农村居民在筹资与否问题上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肯”合作;而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政府和组织又抱怨村民“不听话”,有的地方干群关系因此而恶化,道路建设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农村基层组织的决策程序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供给

目前,我国农村内部的公共事务多由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负责,根据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①村民与村民委员会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民主程序,或者民主程序无法有效贯彻,村委会成员往往进行幕后操作、拉选票,形成独断专行的作风。由于行为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村民的信息劣势地位往往造成了村民对村委会的不信任,当面临村委会组织的集体行动时,村民的抵触情绪颇为强烈,另一方面由于免费“搭便车”的心理,村委会也难以从居民手中得到真实的需求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集体修路更加难以实现。

二、“奥尔森困境”对农村公路供给的适应性分析

“奥尔森困境”是否适用于分析农村公路供给问题?笔者认为该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农村居民作为一个集体在农村公路供给问题上的行为选择问题。

首先,在土路上行走,尤其是雨雪天使土路变得泥泞不堪,农村居民出行难问题更加严重,相对于在土路、或者泥泞的道路上行走,水泥路或者沥青路是村民更好的选择,从此处分析来看,每个农村居民都是“理性的”。

其次,投资修建公路,作为一种全体村民追求集体利益的公共政策,农村居民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使农村公路这个公共物品得到有效的提供,可以避免雨雪天气土路的泥泞之苦。而这些村民缴纳的一定的修路费用,可以被视为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中的集体中的个体分摊集体物品的成本,免受泥泞之苦可以认为是集体中的个人享受到的利益。

最后,基于自愿参加原则的农村居民筹资修路遇到的困难与“奥尔森困境”论述是一致的――对于村民来说,修路可以获得收益,可以避免泥泞之苦,可以给村民生活带来方便,有利于当地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的恢复和壮大,这种公共利益的存在是显而易见,但是如果修缮农村公路靠农民筹措资金集资的话就要使每个农民付出成本,此时如果有村民认为筹资付出的成本大于其收益的话,就极有可能出现“搭便车”现象。

三、加强农村公路供给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强化农村公路供给

农村公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若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对投资者而言缺乏吸引力;若通过村民自己筹集,又很容易出现“搭便车”问题,或者说出现“奥尔森”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理所当然应该是农村公路这种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者。但是,分税制改革后国家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地方财政,而中央转移支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省、市财政对县、乡的财政转移支付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需求,致使相当一部分县、乡财政入不敷出,财政缺口增大,基层政府和村委根本没有能力向农村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积极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农村公路转移支付力度,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促进国家转移支付制度和程序的法制化、规范化,将农村公路供给纳入政府的公共财政体系,从根本上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公共产品供给基本制度和模式,尽快实现农村公路的政策性供给向制度性供给转变。而且,政府作为公共物品最重要的供给主体,在国家财政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尽量将农民承担的制度内公共产品成本和制度外公共产品成本都压缩在最小限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透明度和监管力度

对于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应该确保专款专用,力求保证其使用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镇或者乡政府应专门设立农村公路“村村通”②资金账户,专项管理农村公路项目资金和村级配套资金,保证每笔资金的筹措、结转、划拨和使用合理。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分配到村,同时统一组织村中主要干部统一进行学习和教育。专项资金监管方面落实到位,首先必须在工程质量合格后方可拨付工程款,而且必须经“村民修路委员会”和村委会签字同意;其次,施工结束后,勒令各村村委会张榜公示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最后,合理使用资金,积极接受镇政府以及全体村民的监督和审查。

(三)改革农村基层组织的决策方式以及基层干部评议制度

农村公路供给出现“奥尔森”困境,是与落后的基层组织建设有较大关系的。从而大力加强村民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民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使村民委员会真正成为“村民民主自治机构”。修建农村公路不是单纯的村委的政治任务,而是农民自身愿望的表达,是本村村民切实想改变本村面貌而进行的选择。村名民主自治机构是使农民能够真实地表达自身的需求偏好,有真正的发言权,使其切实参与到农村公路的供给决策之中,形成地方政府、村民委员会与农民共同参与的组织决策模式。良好基层组织的形成离不开干部制度的严格考核和正确评议,应该结合所管辖社区内农民的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否,把农民对其政绩的认可程度作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才能避免领导干部侵害农民利益的寻租和腐败行为,也是保证农村公路供给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大力进行宣传,激发村民修路热情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例8

“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前完成了村通油路工程,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但在日常养护过程中还存在因养护不及时、不到位,造成道路破损严重的现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改善农村民生的基础工作,其质量和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出行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缺乏养护的农村公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事件和公共事件,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好农村公路养护是确保乡村公路安全、顺畅的前提条件,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要求。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分级管理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好管辖范围内的农村公路检查、维修、改造等管理工作,确保农村道路交通的运营安全。

二、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市交通局要按要求认真做好农村公路修建计划的制定、修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以及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的督促、检查、验收和技术指导等各项工作。各乡镇政府(含街道办事处、农场,下同)要按照公路养护、绿化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加强路基路面的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做好农村公路桥梁、涵洞和不良地质路段的检查、保养、维修工作。要做好公路绿化工作,本着“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原则,积极开展公路绿化工作,消除绿化空白段。要抓好季节性养护,做好灾害的防治工作,做好春季翻浆、汛期防汛、冬季除雪应急预案和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公路畅通。

三、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

市交通局和各乡镇政府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公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积极配合路政管理部门加大对破坏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等违规、违法行为整治力度,确保公路安全畅通。重点整治以下行为:在农村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非法设卡和拦截车辆;损坏、擅自移动、涂改公路标志、标线、护栏等公路附属设施;堆放物品、倾倒垃圾及设置障碍物;打场、晒粮、种植作物、放养牲畜;挖沙、采石、取土;堵塞、损坏公路排水设施;擅自埋设输送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的管线等。

四、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管理

市财政局要及时足额拨付农村公路修建资金。按照《市农村税费改革乡级公路修建资金支出实施细则的通知》(东财企联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交通局负责修建资金总额63%的管理使用,主要用于公路路面中修、大修;桥梁的新建、改建及较大损毁工程修复等项目,不得挪用。各乡镇政府负责修建资金总额37%的管理使用,主要用于公路的日常养护和路面坑槽修补、翻浆处治、局部表处、白色路面采备养护料、黑色路面采备防滑料、路基防护、桥涵构造物维修、涵洞新建和改建等项目。各乡镇要在财政所设专户,严禁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帐目清楚、资金使用合理、管理规范。同时,各乡镇政府每年还应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于农村公路,尤其是村级道路的日常养护经费,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例9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 A

公路桥梁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里程迅速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组织的出行条件,快速、便携的农村处公路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桥梁是广大农村地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农村公路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如何养护管理好现有桥梁,保持桥梁的完好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桥梁的行车安全,这一新的课题已摆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面前。加强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和管理是确保公路交通设施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车的安全以及畅通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由于农村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的不到位,致使公路桥梁损害严重,以至于影响了交通的正常通行,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现阶段,人们逐渐重视到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和管理,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加大了支持的力度。

一、危害农村公路桥梁的主要因素

首先,交通量大规模的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农村公路桥梁的交通量,加重了桥梁损坏的程度,使得桥梁结构以及桥面通车部位都较早的被损坏。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超重车,大吨位的车在公路桥梁中的行驶越来越多,大大的超出桥梁的承受能力,加剧了桥梁的损坏程度,增加桥梁安全隐患。

其次,桥梁自身质量不过关。农村公路桥梁建造时因为缺乏科学的建造以及管理水平,使得桥梁的负荷能力以及使用能力都没有达到标准,尤其是早年修建的桥梁,中国经济刚起步,没有意识到公路桥梁对公路交通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桥梁的设计,施工等环节都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桥梁质量先天不足。在桥梁施工建造时,并没有着眼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桥梁的负荷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没有达到现代公路的负荷标准。农村公路桥梁基本修建于七八十年代,近几年来,农村公路不断的进行改造,但是桥梁的改造步子没有跟上,在技术等级上,桥梁与公路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

最后,自然灾害对公路桥梁的损坏。自然灾害对公路桥梁的破坏是不可修复的,例如洪水灾害,直接将本来就毁损严重的桥梁直接冲垮,加之冰冻雨雪天气对桥梁的腐蚀,还有地震,工业污染对桥梁的损害。种种自然灾害都使得桥梁加速老化、变形,直至结构破坏。

二、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的现状

对农村公路“养路不养桥”、“重建不重养”的思想,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公路管理部门还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造成了对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缺乏,导致农村公路桥梁上事故频发。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桥面病害

桥面不清洁,常会导致泄水孔堵塞,碰到大雨时桥面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在北方地区,如果是冬天还可能会使桥面结冰,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桥面不平整,尤其是沥青铺装的桥面,会出现破损、坑槽及伸缩缝受损等状况,使车速降低,而且在桥头跳车时会产生很大冲击力,导致桥梁构件的疲劳度增加,致使桥梁可能会提早需要进行大修。引道路面和桥面接线下沉,容易产生桥头跳车现象,不仅影响了车速而且降低了行车质量,长期以往的话也会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另外桥面栏杆残缺不齐,这虽然不会影响车辆的通行,但从整体上影响了桥容,对于车辆和行人来说都会产生不安全感,降低交通安全的舒适水平。

2桥梁构件病害

桥梁构件受施工工艺不完善、施工质量差等因素影响,在其本身生产出来时就会有一定缺陷,例如微裂缝、麻面等。投入使用后,在日常维护中又没能得到及早的检测和及时的维修,导致出现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等问题。这种小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将会酿成如桥梁坍塌的大问题。

3桥梁标志缺损

为使桥梁不会因超载而损坏,保证行车的安全,桥面上通常会设立一系列如限重、限速、限宽、限轴重等禁令性标志。而这些必要的标志设施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有缺损的情况,增加了桥梁超载行驶监管难度。

三、农村公路桥梁在养护过程中的问题

1、桥梁栏杆损坏修复不及时

在农村公路桥梁上,很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随意超车、转向或超速行驶,在桥面上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损坏桥梁栏杆。桥梁栏杆损坏后往往修复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桥梁栏杆也有人为破坏或者盗窃的因素,还有些是由于缺乏养护,因为风化或锈蚀造成的损坏。

2、农村公路桥梁养护意识不足

对桥梁的日常检修工作不重视,偏向于公路的养护,对桥梁的养护意识严重不足。将公路桥梁比喻成线和点的关系,潜意识认为公路是交通运输中的主要作用,而桥梁只要没有垮塌,就不会影响路面交通的畅行。所以日常养护便不遵循规范,致使一些常见的公路桥梁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例如桥名出现断裂,桥梁的伸缩缝变形,钢筋混泥土构架出现裂缝,脱落,以及露出钢筋甚至钢筋已经扭曲变形,以上问题不及早发现及时进行维修,使得桥梁状况进一步恶化,给车辆的行驶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硬件设施条件不足,在专业性,人员水平,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最终导致不能准确判断桥梁的病害,进而无法对症下药进行维修。

3、桥梁数量多,养护任务重

平顶山市鲁山县农村公路桥梁数量多,按照技术状况分四类: 部分桥梁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桥梁病害,如桥面铺装层出现龟裂、坑槽,伸缩缝破损,栏杆( 护栏) 脱落、残缺,拱圈开裂,梁( 板) 露筋、开裂,支座缺损,墩台及基础露筋、开裂、沉降,锥( 护) 坡塌陷等。根据《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对一类桥梁应进行正常保养; 二类桥梁需进行小修; 三类桥梁需进改造,及时进行交通管制,当缺损较严重时应关闭交通; 五类桥梁需要进行改建或重建,及时关闭交通。由此可见,平顶山市鲁山县农村公路桥梁养护工作量、养护难度和养护成本很大,养护任务比较繁重。行中修,酌情进行交通管制; 四类桥梁需进行大修或 4、资金投入不足,对桥梁状况的片面掌握

农村公路桥梁问题与日俱增,目前有大量的桥梁需要养护,但是在农村公路桥梁养护计划中,不能安排充足的资金维修养护所有受损桥梁,只能设置优先等级,用有限的资金处理那些毁损情况较严重的桥梁,以保证现有交通的顺畅通行。同时我国农村公路桥梁的现状不能被全面掌握,许多技术情况,技术指标状况都没有全面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桥梁定期检查的效果,以及桥梁状况的情况收集,桥梁没有得到及时的养护。

5、思想重视不足,执法力度不够。

桥梁管养的行政执法力度制约着桥梁的使用寿命,但目前许多公路管养部门还未认识到公路桥梁日常养护的重要性,对于一些超载车辆通行、上下游采砂导致河床下降,基础稳定性或桥梁结构受到破坏等现象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群众对于相关法律也是视若无睹,这更加重了农村公路桥梁的负担,给后期的养护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6、人为破坏多,公路脏乱、不平整

7.我国地质复杂,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对公路桥梁的破坏是不可修复的,例如洪水灾害,直接将本来就毁损严重的桥梁直接冲垮,加之冰冻雨雪天气对桥梁的腐蚀,还有地震,工业污染对桥梁的损害,种种自然灾害都使得桥梁加速老化、变形,直至结构破坏。

四、解决农村公路桥梁管理过程中问题的措施

1. 加强桥梁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升桥梁养护人员现有的专业技术能力是解决桥梁现状的当务之急。掌握桥梁技术和相关专业知识,对于养护人员日常的检修以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比较及时的发现桥梁存在的安全隐患。

2.提高对桥梁管理与养护的认识

桥梁是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的全面养护中桥梁的养护至关重要因此在对公路养护的过程当中不能只注重对路面的养护而忽视对桥梁的养护。公路管理部门,尤其是公路管理部门的基层单位,都要将桥梁的养护与管理重视起来,加大对桥梁养护资金的投入,要有配套的机械设备,形成专业化的桥梁养护队伍,用来应对桥梁突发事件的抢修。

3.提供充足的养护经费

为能使桥梁养护越维修加固资金得到合理和充足的使用,公路管理部门在每年制定年度养护工作计划时,应考虑在桥梁检查、维修和加固工作上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对公路桥梁的养护,投资方面要统筹安排,确保桥梁养护资金落实到位。改革养护体制。引入桥梁养护竞争机制,既可以降低养护成本,又提高了资金使用率以及养护的质量。

4.加强养护技术举措

增强桥梁养护的技术性,充分应用先进技术准确的解决桥梁中已经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又针对性的提出养护方案,利用有限的资金改善桥梁状况,保证农村公路桥梁的运输能力。其次,完善养护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公路桥梁养护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养护管理方式才能保证公路桥梁目前的状况得到缓解。对桥梁养护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职责分明,使得桥梁养护工作真正得到落实。综合利用各方资源,解决桥梁养护专业性较强,技术难度高等问题。

5.成立农村公路桥梁的调查小组

在管理农村公路桥梁时,公路养护部门要选定专业人员组成公路桥梁调查小组,给调查组配备先进的探测仪器,全面复检公路桥梁。检查以后,还要根据桥梁的情况,制定维修方案,落实维修资金,然后组织人员进行维修,及时消除各种隐患,并延长公路桥梁的寿命,保障车辆正常通行。

6.加强对桥梁管理的行政执法力度

农村修路的重要性例10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是公路建设,而制约公路建设的是资金以及人力的困难。如果要发展经济、建设公路首先要克服资金和人力缺口的苦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表现首先是资金困难;其次是民办困难,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生产经营责任制后,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民对集体公益事业投劳投资的积极性的减退相当严重,在公路建设方面每年下达的普修任务得不到全面完成,有的乡镇只完成1/2,有的只完成1/3,还有的乡镇根本不完成。有建设任务的乡镇不能有效的组织农民按计划完成县上下达的建设任务,组织能力强的乡镇仅只能完成50%。每年县上下达的村道建设任务,只能完成下达任务的40%,《公路法》中规定的公路建设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群众承担的义务难以实现;第三,公路建设外部环境差,在公路建设中涉及的占地、搬迁、树木等问题难解决,有的地方群众满天要价,很多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严重制约着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2农村公路建设存在困难的具体原因分析

形成公路建设主要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国家用于公路建设的资金有限,每年公路和建设项目计划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大量投资用于高速公路。广大乡村过去在行政管理中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乡村两级政府向广大农民的承诺得不到实现,失信于民,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因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农民农副产品增加增值,农民手中有了针需要乡村两级政府办的事越来越少,缺乏政府对农民的行政有效的约束。土地承包后农业生产的收种时间安排不尽一致,公路建设投劳不易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从事劳资输出人数多。近几年对农民的教育不到位,由于农村农户居信分散,学习开会人不齐,导致了广大农民公益事业性建设意识的淡薄。

3农村公路建设困难的解决对策

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和任务、困难和问题,必须正确认识,正视困难,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加快公路建设速度和保证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

3.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公路建设是全民事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广泛的投工投劳来完成,要坚持人民公路人民修,修好公路为人民的原则。人民群众修建公路主要问题是引导教育和宣传问题。宣传要到位群众理解了才能全身心地进行投入。在宣传上一是要认真组织广大群众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真正把党的政策送到村农户中去;二是要用典型教育群众,用修公路的致富的事例服群众,把“叫我修路变成我要修路”,把政府、部门行为变为社会行为,真正激发广大群众公路建设的积极性,把投工、投劳、出资、让地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在认识上,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公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公路建设当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来抓,增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发展地方公路的紧迫感。地方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将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是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集中反映,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实践证明,加快公路建设对于拓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交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交通滞后,信息闭塞,只有发展地方公路建设,才能打破农村滞后发生深刻的变化,才能改善农民群众基础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扶贫开发使贫困地区的自然物产和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地方公路的发展必希带动商业、旅游业、服务业的兴旺发展,使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向第二、第三产生转移。还要看到加快地方公路的发展是充分发挥省道干线公路骨架作用,保证公路网络协调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沿江沿河修路,地方道路水毁程度相当严重致地方道路发展处于落后水平,与经济发展和开放开发对交通事业的要求相比,与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因此加快公路建设和发展,尽快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状况,已经成为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已尼成为全县扶贫攻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3.2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办交通

公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为广大群众谋福利的大事好事。同时通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大修公路,大办交通,能够激发群众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热情,这对改变农民精神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保农村大心中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级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地方公路建设,增强责任感和使使感,下大决心,大力气,扎扎实实抓好公路建设,坚决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公路建设关键在领导,哪能里领导重视交通建设哪能里公路发展就快,一个地方公路建设的快与慢,好与坏,主要责任在领导,一个地方的领导是否真心实意的抓公路交通建设,带领导群众苦干实干,是检验这个领导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领导能力的试金石,面对全县交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才能加快公路建设,发送交通条件,促进经济建设。

3.3抓住政策机遇,采取多元化投资加快公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