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堂效率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1:33

课堂效率论文

课堂效率论文例1

真正洞悉这个特点,教课才会树立起“整体”的观念。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等等,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职能。影响课堂教学职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质──教学内容的精确与深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量──教学内容的多少;学生接受知识的质──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正误与深浅;学生接受知识的量──对教学内容领会与掌握的多少。这些是就知识而言。就能力而言,教师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质和量,如训练内容的难易、份量,训练层次的划分,训练角度的大小;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质和量,如准确度、速度、掌握的幅度与熟练的程度等等。就发展智力而言,与教学内容、训练内容又紧密联系,根据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质和量,在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开发方面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必然有思想的交流,感情浪花的激荡。因此,组织课堂教学须综合思考以上众多的因素,使学与学有机结合,知识、能力、智力协调发展。

在同样的单位教学时间内,一种是单打一地进行教学,一种是熔思想、语言、认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炉,二者相比较,教学效率的高低不言而喻。不论是讲读课,阅读课,也不论是写作课、练习课,乃至复习课等等,都可在教学目的比较单一的情况下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发挥课堂教学多功能的作用。课由平面而立体,知识覆盖面就广,能力训练多角度多侧面,学生可获得多方面的培养,思想情操相应受到熏陶。这样,课的容量丰厚,效率会大大提高。

课要上得立体化,使思想、知识、能力、智力融为一体,发挥多功能的作用,课前须精心设计,须把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过程的程序结合起来,探索最佳结合点。课堂上讲和练既要重视眼前的课文,又要不为课文内容所限而不思其它。要认真地审慎地选几个知识点或训练点纵横延伸。选的“点”要恰当:在课文中能起“点睛”作用或关键作用的;语言经得起推敲,内涵丰富而又咀嚼有味的;能在思想上给学生以启迪,能拨动情感的琴弦的;读、写、听、说能力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能切实获得训练的;能拉出联想或想象线索的,知识和能力训练扩散点显明的、丰富的。所选的知识点或训练点应是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方面闪光的,或辐射,或折射,使课堂教学充满明亮。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组合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学效率。教育中有三个因素,这就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这样说: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一样,除非有人学习,不然就没有教学。确实如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因为任何教学方案都是为学生而存在而起作用的。课堂应是学生的用武之地,而不是教师训练口才的场所。

课堂上教师以教材为依据和学生进行思想、知识、能力的交往,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有所表示的课堂上师生交往的联系图纯属以教师为中心,指挥学生听、读、写,学生好似被动接受的容器,“说”的锻炼往往被忽视,积极性受到压抑。

所表示的交往有所改进,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质疑,教师解答,学生讲述,教师判断。然而,所表示的内容都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单向型的。表示的只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往”,表明了有学生的“复”,但也不过是直线往复而已,这样的师生交往充其量只能显示教师的学识水平,而学生的聪明才智很难得到展现与锻炼。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以“听”和“记”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情境难以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课的容量受到限制,班级教学的优点也难以有所发挥。

以上两种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常见。表明教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确实也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与同学交往,与教师交往,但遗憾的是仍有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承受的地位,和教师也只是单向交往。

课堂效率论文例2

1、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先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诗文,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动笔画出曲中所描写的景物,写出字里行间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40位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的进行想象和联想,所画出的画个性色彩十足,风格各有千秋,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图画完了基本上能当堂背诵下这首小曲。这种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讲完了《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金钱和友谊”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古语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五彩缤纷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的导

如教学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故宫的格局及其作用,对去过故宫的孩子学习这篇课文很简单,但对没去过故宫的孩子要让他们想象故宫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是很难的,为此我在课文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以“旅游”形式,让学生看故宫的视频,了解故宫的各个部分及功用,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空洞的想,同学们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2、趣味的想(象)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灵魂,是创新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飞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可以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可以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其思维的空间,实现其认识的飞跃与突破。

如我在讲魏明伦《变脸》这篇课文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变脸视频,让学生对变脸有初步了解,然后听读课文录音,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了解课文内容,最后学生们分别猜想狗娃的最终命运,以及和水上漂未来的生活,因为学生对话剧后面情节不了解,所以想象出的话剧结局多种多样,极具个性色彩。

3、多样的写

课堂效率论文例3

1.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浪潮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发生着极大变化,其内容不但广泛而且具备较强交际性与实践性,对这样的语文知识如果还是按照传统上课模式,必然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够在教学改革形式下,采取创造性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课题是值得探究的。因此,分析采用何种策略提升小学语文课题的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2.小学语文课堂现状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的课题效率,必须要从其课堂现状中挖掘存在的问题,进而在该基础上采取相应策略才具有价值,从其课题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合作交流大多流于形式

在许多学校都强调合作交流,但是一些语文老师将这种交流看的比较轻,到了课堂上随便提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前排学生立马掉头到后排进行讨论,一个教室都是嗡嗡争吵声,虽然分了小组,但是你一言我一语闹个不停,搞得谁也听不清楚谁在说,有一些小组长拿着鸡毛当令箭,一个人在其中唱独台戏,而其他的学生只能够做听众。就在这种环境下讨论几分钟,被叫到发言学生开口就是我如何看,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唉声叹气,根本没有达到交流效果。

2.2过于重视先进的教学手段

1)过于重视形式主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确实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大都当成一种包装,课堂上几乎全采用多媒体,就是不能够采用地方都要努力添进去,认为只要用了就好,结果让学生眼睛都花了,但是却不能够达到教学效果。

2)定位目标不准;许多小学教师花费精力制作PPT,但是却忽略了教学目标、学科特征,最终PPT成了四不像。

3)运用不科学;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点缀课堂,让学生集中精力到课件上,事实上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会限制或者误导学生,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

2.3滥用课堂鼓励

在现代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上常常能够听到啪啪的掌声,能够听到教师的表扬声,事实上学生仅仅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重视怎么回答这些简单问题,却并没有从回答中去深层次思考,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有效果。

3.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措施

从课题现状分析可知课题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要想提升课题效率,必须要采取合理措施。

3.1重视备课做好基础条件

1)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各个环节;要想达到课题效率对教师只言片语都必须要进行精心推敲,包含了导入语、课中过渡语、点拨问题的导语以及课后总结语等,都必须要经过精心设计,做好上课重点服务及引导学生服务。所设计问题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做到少而精,实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布置作业时要具备拓展与延伸,才能够提升学生能力。

2)备学生;学生才是上课主体,所以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朗读水平、理解能力以及提问能力与探析问题能力,这样才能够适度控制、恰当引导。通过这个方面引导,有效激发学生思考有价值问题,主动提问能力。

3.2有效提问

事实上,合理提问能够极大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觉悟契机,同时也是检测教学的一种手段。但是提问质量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提问时必须要注意几个方面:

1)计划性提问;在一节课上打算提出几个问题,每一个问题切入角度必须要精心构思,哪个问题先问哪个后问,都必须要经过精心策划。同时提问必须要从表到里,步步深入。只有思路明晰的教师才能够导向学生思维。

2)提问具备启发性;提问的目标是引发学生思考,因此尽量少提走过场应答问题,不能够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这种方式提问含有极少思维,根本没有提问的价值。

3)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依据学生实际水平,不能够过于浅显,也不能走过场,同时更不能够过难,防止学生听了问题茫然失措,出现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将难度大的问题划分成个个具体小问题,这样一次一次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够从中去思考。

3.3合理运用指导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告诉学生答案不如教会他们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1)指导学生预习法;通过对小学语文课题观察发现,预习之时很多学生积极性不高,预习效果也不佳,极大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些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讲解,根本不会深入思考,在回答问题上也不深刻不全面。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科学指导学生预习,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明确目标;在预习之时就要布置好范围,指导学生找出难点和重点,之后再逐渐布置给学生预习提纲。这样学生能够边预习边找问题答案,通过主动积极的预习才能够达到效果。

其二鼓励质疑问题,做好预习笔记;让学生预习之时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将预习中不明白问题全部记下来,上课之时弄明白问题。

其三传授圈、批、点、注预习法,要培养出学生自学能力,学生要学会对书进行圈、批、点、注,要将预习的感想和不明白问题批注到书上。

3.3培养学生的听课之法

事实上,良好听课方法是学生获取到新知识及发展智力重要环节。学生语文成绩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关系到课堂听课效率,当堂能够消化多少。笔者就是时常指导学生的听课方法,学生一旦明确了听课目的就会集中精力听课,弄清楚知识来龙去脉,才能够动脑筋分析与归纳知识,才能够整理知识强化记忆,并把重点内容记好为复习做准备。小学生学起快但是遗忘也快,因此教师要知道学生实时复习,并且间隔一段时间后还要再巩固,只要学生掌握了这种复习方法,极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3.4及时反思

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以及教学时间进行思考与总结,教师必须要审视与分析教学过程与教学实践中各种行为决策及产生结果,笔者认为每堂课之后应该及时反思课堂,总结这堂语文课得失,通过总结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这种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十分有效。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但要思考所得还必须要思考所失。反思时应该考虑到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就是该课堂的目标是不是恰当;其二导入课堂教学是不是引人入胜;其三课堂教学的环节是否具备多元化;其四所用多媒体是不是恰当;其五教学氛围是不是做到了动静适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小学语文的课题效率,就必须要小学语文教师具备新课改教学理念,课堂上将学生作为主体,做好课前准备、设计好各种问题等各个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法深入探索与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课题上采用新教学策略将学生作为真正课堂主人。

参考文献

[1]刘银栋.创设立体式课文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3期.

课堂效率论文例4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许多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门学科。据调查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呈下降趋势的。现有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的,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练习等,且完全处于老师的监管之下,这样的课堂氛围显得非常郁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1 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受情感因素影响较大,他们自尊心强,心理敏感,对师生关系尤其是教师的态度、评价较为关注。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还应当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着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这一点对于后进生而言更为重要。学困生在学习中通常会存在畏难情绪,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因为在学习能力与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直接导致班级内形成了“以成绩论英雄”的氛围。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成功之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只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了成绩,都要进行表扬,不仅要表扬优秀生,更要表扬中等生与学困生,让积极的学习情感充斥学生的内心。另外,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关心和帮助学生,指点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弥补不足,还应当在生活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形成良好的关系,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中施展拳脚的重要帮手,长期以来,教师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受制于教学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初中语文教学也绽放出了迷人的光彩。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注重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运用于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将教学导入环节弱化为一句提醒的话语,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学习会有疲劳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与此相关的多媒体视频资料进行简要导入,形象化的导入能够为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吹进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对于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及时采取多媒体影音资料进行补充,丰富学生的视听,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以及主题的理解。另外在一些情感因素较为浓厚的环节,笔者还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烘托,以此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促进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强化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师生互动之中。笔者改变了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首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原来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参与,将其转变为“教师启发引导、思考提纲引领、学生合作研究”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对语文学习目标的理解与掌握。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手、口、脑并用,全方位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要开动脑筋,还要和同学一起参与合作,这样的协作学习意识与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其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直接将学生推向前台,对于部分存在不同观点的内容,不再进行简单的评价与判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引导观念不同的学生进行争论、辩论,各自展示论点与论据,并在辩论的过程中逐步明晰,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 尊重个体差异,改变参差不齐的现状

在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将目光投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学生语文整体学习成效的提升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群体的学习状态。在教学的所有环节都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在预习、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设计了不同梯度的学习内容,引导后进生积极开动脑筋,避免成为旁观者,使他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长足发展;就作业设计和考试考核等方面对后进生进行了区别对待,相应地降低了作业难度,考试难度也相应的降低,尽量将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保持一致。通过运用这些方式,能有效调动起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学生整体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5 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还应当抓好课前、课后每一个延伸与拓展环节。在课前环节,笔者主要抓住了指导预习这一重点,在课后环节主要通过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等形式进行拓展。首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多个关联兴趣小组。借助这样的课外活动小组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技巧与方法的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另外经常组织语文学科的竞赛活动,结合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目标要求,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习热情的目标。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课前、课堂与课后相结合的立体教学体系,尤其是发挥课后拓展活动的促进作用,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效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以生为本,确实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勇于创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学得精,学得容易,学得快乐,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课堂效率论文例5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一天一个变化,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教材跟不上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能够照本宣科,要与时俱进,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不断拓宽教材内容。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思路的清晰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会逐渐地完整、清晰,这样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2.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够设计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每节课开始导入至关重要,因为精彩的开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愿意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对电脑操作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配以教师导入的激发,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会更加高涨。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样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一节课,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方法是其核心,因为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实现任务驱动,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的任务,任务驱动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率地开展

1.充分利用富于表现的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授,是对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板书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传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效率不高。但是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其将图文、印象以及动画等各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从而使表达更加直接和具体,学生通过这种演示便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效率大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这种方式,将那些枯燥的文字材料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比如把一些文字性的描述用图像的形式进行演示,这在学习信息技术时最为直观,学生理解也容易。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大大提高了。2.充分利用交互反馈功能,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研讨效果。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信息技术课上,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交流时,还是通过让学生口述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互动反馈信息量明显较小,效率较低。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却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具有交互性强、反馈信息量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将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与思考,从而形成某种观点,在思想意识上达成一致。

3.充分利用信息集成控制的特点,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信息集成控制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大量获取相应的信息,对于信息复杂度能够进行分解,从而使得信息从形象—抽象—形象的加工过程减少,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多媒体与电视相比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这也是信息集成控制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其既好看又好用。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对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作为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将课堂与课外形式进行相互的补充,精选课堂内容,补充最新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让学生时刻补充“新鲜血液”。多媒体的集成控制特点,使得教材的增删完善可以由教师来自行进行,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而过去那些传统的教学辅助材料,比如录像、幻灯等因为需要专业人士的制作,往往不能够与时代同步。使用多媒体就能够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克服过去教学中一些陈旧落后的东西。

4.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强的特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最突出的优越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等各个方面,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比如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实验难度相对较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发现式教学法是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的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对问题进行设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各种假设,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装入预订的程序中,从而引导学生独立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路。这种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不注重最后的结果。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而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的展望

1.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几乎天天都有新变化,所以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掌握信息技术最前沿的资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课堂效率论文例6

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帮助预习的参考书很多,但参考书只能教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

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音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包括读、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二、语文听课的方法

1.听视并用法 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这些能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日后复习。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像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像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2.听思并用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五到听课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4.符号助记法 听课必须记笔记。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书中或笔记中的符号便于复习时查找,而且简明的符号比文字更容易在脑中留下印象。

课堂效率论文例7

第一,创设良好的授课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师生一道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学生,重视全体学生,会使教学气氛和谐,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平时上课注意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精力集中,观察学生的听课表情,还可以不失时机地提问身边的学生某些问题。课堂提问时要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要把握好提问时机、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提问要有针对性、趣味性,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

第二,精选例句,为课堂添彩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学习单词、句型、课文还是语法,要想使学生能在语言实践中弄清并掌握英语的内在规律和特点,都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能反映所学知识结构特征的例句。因此,例句的选择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不可忽视。我在课堂上所举的例句除能体现所学语言知识特点外,还注意了以下五个方面:(1)思想健康,寓意深刻。例如我在教定语从句时,就选用了拿破仑的一句名言:Asoldierwhodoesntwanttobeageneralisnotagoodone.(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教词汇“serve,limit”时,就选了雷锋的一句名言:Oneslifeislimited.butthereisnolimittoservethepeople.(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2)难易适中,易于接受。选出的例句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可过难,不可过易,做到这一点,必须认真研究,熟悉所教教材,对学生学过的和将要学习的内容了如指掌,以便在选择倒句时尽可能使用学生学过的单词、句型及语法现象,适量增加新内容,逐渐扩展句子。这样使学生既能听懂会用,不感到难,又有新的收获,听起来有滋有味。(3)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例句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克服紧张心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应尽量使用幽默、有趣、生动的例句来唤起同学们的笑声,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氧。(4)随机应变,用活语言。从心理学角度讲,形象记忆比抽象记忆要深刻持久,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事情结合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常以眼前所见,学生们熟悉的事情选例句,以促进学生们的形象记忆。总之,课堂上的举例,要精心选择,反复推敲,既不能照抄参考书,也不能毫无准备,随意发挥。所选例句具有针对性、趣味性,能使师生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心旷神怡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最佳境界。

第三,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害怕学生所提的问题自己事先没有准备到,不担心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一般情况下都不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改变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探求新知转变。我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的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讨论、研究。我在教每篇课文时,先让学生限时自读课文,要求每位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涉及课文内容、课文背景,作者的情感态度与意图,以及课文中人物的生平、业绩等,接下来分组讨论所提问题,和教师一起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答案。在评讲每套试题时,都是通过讨论找出答案,通过讨论解决疑难。讨论时,同学们积极投入,各抒己见,他们翻阅课本、笔记本、错题本、辞典等资料来证明自己对试题的看法和理解。每小组代表把讨论出来的答案抄在黑板上,并说出答案的出处和理论依据,随后教师补充解释并加以点评。这样的课堂氛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既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的进行统一,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应是当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核心问题。

本文作者:丁丽工作单位:南阳市宛东中等专业学校

课堂效率论文例8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应看教学效率。例如,第一册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学生都认识了0这个知识点,但从教学效率这个角度看,前者好于后者。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不但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2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笔者曾在本刊1994年第1期谈了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同年第12期谈了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编教材更体会到编者对教材编写的认真程度和研究深度。例如,讨论小数乘法中的“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时,起先有同志认为最好要加上“被乘数不为0”,后来认为这还不够,要加上“被乘数大于0”,但经反复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阶段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决定教材结合实例讲,不加这几个字,有关内容放在教参里说为妥。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省教编组的同志参照上述教材,经反复认真讨论研究,认为后者的表述比前者好,但是根据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关系:正方体(形)是特殊的长方体(形),从逻辑角度讲,括号中的一句话可以去掉,否则还可以加上“也可能有六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当然这样就显得不必要了。从钻研教材的角度讲,这里可以看出:有条件的教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这里不说别的,仅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何等的重要。

一位教师讲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30、31页口算除法时,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领悟到:60根小棒每10根1捆,共6捆,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根。根据上述操作过程理解60除以3,可以把60看作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教学例2:69÷3时,让学生摆出6捆(每捆10根)、9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3份,边分教师边提示:先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再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合起来是多少?分完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教师示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刚才计算60÷3时先把60根小棒看作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就是20根。现在计算69÷3,有6捆零9根,也先分整捆的,每份有2捆,再分单根的,每份有3根,这样每一份里都有2捆和3根,就是23根。最后说明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一,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就是所求的商。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法则的理解。学生包括中差生掌握口算方法的效果相当好。另一位教师怕麻烦,没有让学生操作,仅通过讲解说明口算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虽也知道了口算方法,但大多不理解算理,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不高。

优化教学手段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位教师上简单的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义务教材第十册第1、2页)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电视屏幕上有声有图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教学效率高,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4

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或选择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它具有科学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功能,它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库。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和构建科学规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正如有些专家所言,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掌握七、八个教学模式,那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分课型、分内容、分年段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江阴市实验小学徐健湖同志在建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中,运用几何概念教学的模式:定向观察概括回归,教学面积的意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定向,就是要增强目标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先出示长方形镜框,问:求镜框一周的长是求什么?单位用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设问:要给镜框配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你们知道吗?由此揭示课题,使学生目标明确,跃跃欲试,急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足够的表象支持。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等方法认识物体、物体表面、平面图形,感知面积的空间意义,再比较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感性例证,形成丰富的表象,接着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课堂效率论文例9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例如:义务教材"笔算乘法"中的例题:"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重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教材在讲过"25×674=16850(千克)"以后,接着又给出"也可以这样列算式:674×25=16850(千克)".这是以往小学数学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解法。甚至有的学生这样做了,教者一概视为错误。其实不然,因为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所列算式:"674×25"我是这样理解的:从674袋面粉中,每次每袋取1千克并放成一堆,则一堆重674千克,而重复刚才的工作,总共可得25堆,要求总重量,故列算式674×25=16850(千克),完全符合情理,而且在学生已经理解整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教材灵活地给出这一解法,正是对传统解题方法的一种突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就乘法应用题在计算上提供了新的天地,也可以说是一种"松绑".因此,教材不断地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也相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二、师生关系民主化

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关系民主化的体现。在学习面前,人人平等。在学校,老师成了学生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和迫切需要。一般来说,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他们要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我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指导书写12时,学生对我的板书不满意,大胆地说:"老师,您写得不太漂亮。"我亲切地说:"谢谢你,那你愿不愿意告诉我怎么样写才能更漂亮?"学生说:"十位上的1斜一点就好看了。"我说:"那你允许我再写一遍好吗?"我在学生的期待中又写了一个比较漂亮的12,学生情不自禁地给我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充满浓浓爱意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此外,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游戏法、情景法、迁移法、故事法、比较法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最小公倍数》的导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课堂效率论文例10

一、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很高的。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他们会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热烈响应教师的每个要求。而且他们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来。建立在师生交流基础上的教学是高效的。

二、情境教学.激发探究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如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计划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面对课堂教学,也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小学生天动、好展示,如果能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些适合学生表演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课前笔者耐心地制作了课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把声音和图画巧妙地组织起来,通过声音与图像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在课堂上,他们被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完后,笔者提问:“你觉得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实,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有许多,只要教师能下功夫在教学中主动、适宜地创设一些灵活有趣、得体有效的教学情境,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就能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水平

受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总是存在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在客观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成效。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展。所以教师要变“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方式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总体教学水平和质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在课堂上教师依靠教材和黑板,主要在讲台上进行教学,虽然说这样也可以向学生传达尽可能多的知识,是学生投入其中,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媒体相比,差之甚远。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把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综合运用起来,创设多种感官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图像、逼真的声音,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以提高课堂实效。例如,笔者在讲授《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迷惑不解。于是,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把这一情境展示给学生,把有声的图像播放给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学生能够合情合理地进行判断与推测,受伤的大雁悲惨的叫声,听到拉弓后的振翅欲飞以及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他们深切地感受了“惊弓之鸟”处境,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多读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名诗名句都为我们说明了多读书的好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并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例如,在教室里设一个图书架,方便学生阅读;也可以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积极交流读书感受。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有显著提高。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