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堂内外论文

时间:2022-04-23 11:12:48

摘要:构建课堂内外相融合的新教学模式,要从理论、实践、技能、练习等方面综合考虑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兴趣、特点入手,加强体育课堂内外的融合,打破体育锻炼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形成健康参与运动、坚持参与运动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课堂内外论文 课堂内外 教育

课堂内外论文

课堂内外论文:小议校本教研和教育智慧的提升关联

摘要: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教育论文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过程是与其对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研究相伴的。校本教研恰恰以教育反思、教育叙事、合作共享等形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提升。

关键词:教育智慧校本教研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纷至沓来,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涌入课堂。教师如何适应这个充满生机的课堂,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景,如何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释放,等等,都需要教师用智慧将教育理论的普遍性与实践经验的特殊性有机结合,用智慧对具体的教学行为作出理性分析,用智慧实现对课堂的有效调控,即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探索、感悟,提升教育智慧。

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与教学过程相伴的教育机智,是在长期实践和反思后的实践智慧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人格特征个性化的、主观化知识的综合体现,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它内化在教育的一切方面。“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1]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过程是与其对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研究相伴的。校本教研恰恰以教育反思、教育叙事、合作共享等形式,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走向明晰、走向科学、走向精致、走向睿智,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提升。

一、实践反思:萌生教育智慧

没有对实践的反思,就没有教育智慧的生成。实践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再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对自己的专业及相关活动有更深入的理解。反思实践还使教师的活动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成分,在反思批判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同时反思先进的知识、观念、经验和技能并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它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形成新的实践行为和实践智慧,获取教育智慧的有效手段。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总结、概括和提炼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反思需要回顾,但更需要思考,既要在回顾中思考,又要在思考中回顾,停留于回顾的反思是无价值的反思。教师对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对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引发反思,可以发现不足,捕捉“精彩瞬间”,会使教学实践日臻完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使师生沟通更有效,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对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能更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更有效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这就都要求教师具有对新动态的敏锐感受和迅速判别,适时把握教育时机,选取适当方式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实践反思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经验,用于指导教学,而且反思过程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反思是教师自己与自己“对话”,是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真正沟通教师“倡导理论”与“运用理论”的桥梁。因此,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反思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教育叙事:增长教育智慧

教育叙事主要是对事件展开描述、解释,让故事弥散出深层的教育意蕴。[2]即教师用具体的、描述的方式对自己教育生活整个过程作尽可能“客观”的具有一定故事情节及具体人和事的叙述。教育叙事能帮助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情境和经验作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从而切实改善自己的教学生活。同时,它也是对教师的情感意识的最有效、最深度的唤醒,使教师树立起教育者的自信和自尊,使教育理论避免了面对教学实践的空泛和无奈,使教师更加敏感地面对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技艺、实践智慧走向睿智。

教育叙事不是单纯的叙事过程,它既是一种研究方式,更是教师动用并形成自已独特的叙事思维的过程。叙事的主要目的是以教师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个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3]。因此,从教师这个视角来看,叙事不仅仅是教师讲述具体事件的过程,而且也是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通过教育叙事,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自我成长的轨迹和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过程,进而为能够更好地实行专业发展的自控和调节奠定基础。”[4]教育叙事是对具体鲜活的事件进行直接的描述,涉及对事件的开端、进展和结束等诸多环节重组,借助具体的事件以及具体的叙事过程而实现思维活动的具体化。叙事并非简单地按照事件的进程而展开再现式的说明,还会受到情境的钳制,介入叙述者的主观意图、情感、立场,诱发叙事思维的情境性。它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释自己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遇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从中发展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追述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故事,在讲述中不断进行自我剖析与自我角色定位。在叙事的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思维结构得到不断改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其教育智慧的增长。

三、合作共享:升华教育智慧

教师在动态的、生成的教育教学活动情境中,会不断地面对许多问题和困惑,他们希望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有效途径,希望在专家和同伴互助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活动。通过合作发挥教师群体智慧,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取长补短,互帮互学,互惠互利,形成整体合力,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合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另一种是教师与研究机构专业人员合作。

合作共享的核心是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教师之间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交往与互动达成互助与合作,分享经验,促进共同的专业成长。在合作中教师将彼此的信息和经验进行交流和共享,从而扩大和丰富彼此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在经验交流中原有的静态经验被激活、被分享,从而不断地扩展和升值。教师一起就教学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提出各种看法和观点,进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甚至尖锐对立,在这种不同意见的申辩论争中,彼此之间才能启迪智慧、扩大理解,扩展和优化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丰富彼此的思想,促使个人的实践智慧不断得到变更、丰富和扩张。

合作共享的最基本形式是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相互协作。教师需要专业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专业研究人员需要与教师共同研究,形成研究共同体。通过双方智慧的交流、碰撞,升华各自的智慧境界,形成两者间的互促,共同获得发展。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进行坦诚合作、平等对话、教研相长,使研究成为一种民主开放的过程,促使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理性智慧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实践智慧的融合。专业研究人员通过与教师的合作,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其理论和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深化;对教师而言则直接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专业研究人员在合作中发现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智慧之光和尚未系统化的闪光点,并经过其相应的理论滋养和系统整合完善,使那些转瞬即逝的教育智慧不断地得到强化,形成教师个人系统化的、常识性的教育行为。

在合作共享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也变成了一种研究方式,尊重、理解、沟通成了维系合作的重要纽带;无论是彼此,都需要“学会静下心来,抱着关切的心态聆听彼此”,“学会敞开心扉,向他人倾诉深埋的心结”,“学会把眼光投向他人,关怀那些平凡生命的脉动”;有的只是一群志同道合者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在一起开展的合作,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成果分享:分享信息、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思想、分享智慧。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洞悉复杂局势、把握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校本教研的意义与价值,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努力探索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机制和途径,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课堂内外论文:深入融通,提升课堂内外阅读的整体效益

[摘 要]目前,很多教师对内外融通、强化课外阅读在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事实上,脱离教材文本的课外阅读,就失去应有的方向,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比型、扩展型和专题型等课外阅读课型,让学生深入文本,和作者对话,全面把握文本内涵,建构自己的阅读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整体效益

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与大量的积累。因此,促进课堂内外的融通与连接,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出路。但很多教师对此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就是推荐几本书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阅读即可。事实上,这种脱离教材文本的课外阅读,就如同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失去应有的方向,其阅读的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对比型:整合联系,深入强化异同辨析

在课堂教学中拓展课外阅读,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深入感知教材文本。教材文本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在主题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总会和其他相类似的文本构建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只有在阅读教学中促发学生的真实思考,强化学生的对比体悟,才能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整体构建。

如,教学《夜莺的歌声》时,教师为学生拓展补充了《鸡毛信》这篇文章,并紧扣它们的交融点,先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主人公有哪些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尝试运用列表、列提纲等方式加以归纳;然后,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海娃受了伤,而小夜莺却能安然无恙呢?这样引发学生对两这个人物不同结局的深层次思考,深入感知两个主人公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表现出浓烈的爱国情怀,对人物形象形成整体感知。

试想,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仅仅局限在教材单一的文本世界中,那学生对小夜莺言行的感知与理解,就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正是与《鸡毛信》的整合对比阅读,促进学生探寻两者之间共同特性,不断提升他们的感知能力,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融通,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二、扩展型:由点及面,积极推荐课文原著

有人曾经说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主题体系,都有一本完整的书。很多节选型文本之所以入选教材,除了节选片段彰显出鲜明的写作特色与浓郁的人文情怀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这些节选的片段是教师引领学生走向一本完整的书的一个重要支点与平台。因此,除了关注教材节选的课文之外,教师还应该将学生的关注点从选文引向整本书,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感知萧红童年的快乐与自由外,还紧扣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从课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叙事诗和风土画”的特点,但为什么要说是“凄婉的歌谣呢”?随后,教师相机补充了萧红坎坷不幸的生活经历,并借助这一疑问向学生介绍《呼兰河传》一书,让学生进行阅读,感受其“凄婉的歌谣”这个核心主题。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关注点局限在一篇课文之中,而是抓住课文与整本书的内在关联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与深入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值得强调的是,教师推荐、拓展课外阅读文本的标准和原则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紧扣文体特征,进行同类型的文本阅读;可以根据文本作者,进行同风格主题的阅读……

三、专题型:围绕主题,自主构建阅读体系

所谓专题性阅读,就是紧扣教材文本所展现的主题,引领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尝试不同的路径,展开的与教材文本主题相关的系统化阅读。事实上,课外阅读的范畴非常广泛,并不仅仅是对书本的阅读,还应该包括杂志、网络等多个角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紧扣课文主题,引领学生进行同质主题的信息搜索,构建相关的体系。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教师引领学生收集信息:通过互联网收集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对当下世界的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产生一定的了解;通过对相关单位地走访与考察,了解我们的山水、空气等环境质量的现状……

如此众多而繁杂的资料,不仅仅作为辅助性资料对深入解读课文形成了铺垫性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尝试对信息进行深入地分析、归纳与提炼,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绝不能仅依靠教材中的文本。正所谓“课内得法,课外得益”,我们要加强课堂内外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责编 韦 雄)

课堂内外论文: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融入学生课堂内外的研究

摘要:为创业带动就业,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课内课程中融入创业项目设计,包括创业教育基础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课外注重对学生社团和特色项目的引领。但这些项目相互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堂内外;高职学生

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根据园艺技术专业的特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因此在课程开设中,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保障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时间,无外乎课内与课外,课内的时间往往是固定的,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而课外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以实际的项目引导他们去从事一些创业项目。

园艺技术专业通过几年尝试,开设课程包括课内以创业教育基础平台课程、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主,课外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社团活动和特色项目的整体策划,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筹备、策划、实施、安排、扫尾工作,这些课程与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在课程间学生的接触面由面到线,再到点。

一、创业教育基础平台课程

园艺技术创业教育基础平台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平台课程的一部分,属于公共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1周)、创业教育(1周)、SYB创业讲座,这三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平台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激发他们内心创业意识,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

创业教育平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的通识教育,拓宽学生对于创业、专业的知识面,接受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

高职教育的改革要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作用,每个专业均有自身的特色,现代园艺产业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产业,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创业的低成本性和可行性,在五年的毕业反馈中,我们发现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工作之后的3~5年中,进行自主创业。由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我们将创业教育的模块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在改革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在适应时代要求,改革教学的内容。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主导方向。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花艺环境设计与施工、植物栽培与养护、绿地的综合养护管理等工作,核心技能是小型绿地的设计与施工技能、花卉苗木的生产管理、绿地综合养护管理。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核心技能要求,我们在不同的核心课程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领会项目策划、市场调研、项目运行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成本核算与项目定位,通过这些项目的教与学,与企业的不断沟通与交流,为达到这些技能的掌握,确定了基本的教学项目和目标要求。

以上这些项目的设置整合在各专业课程中进行,可以较好地启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为今后的创业打下理论基础。

三、创业教育融入实践课程教学

园艺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校内实训基地的技能演练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技能的要求,尤其是园艺行业中最前沿的先进工艺流程、先进技术装备等方面的知识,而创业者所需要的实践经验远远高于普通打工者,要将创业的理念完整地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的教学是将创业理念利用企业的经验加以证明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企业的各类活动,如企业品牌推广、短期打工、班级分小组活动等。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花卉栽培实训环节、专业实践环节、花坛花境设计与施工技能训练等实践环节,如在花卉栽培实训环节,我们将全班学生安排在企业进行为期2―3周的实践,学生分小组设在不同的部门,要求学生熟悉本部门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主要产品、面向的客户及其他要素,回校后分小组汇报实习的内容及心得,同时邀请1~2个组,对各组的汇报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完成后就是一份较好的企业运行模式,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氛围,因此,通过与不同企业的接触,为后期的学生创业积累了一份很好的创业资料。

四、创业教育融入选修课程

选修模块就创业教育的整体性而面向的是部分学生,有兴趣的学生才会去选择,因此教师的授课人数是实现真正的小班化的一个途径。通过调研,我们为今后有志于从事苗圃管理的同学开设了《苗圃管理》过程,为有志于从事园林施工的同学选择开设《工程预决算》、《工程材料》,为有志于从事淘宝的同学选择开设《园艺商务》。

如在《苗圃管理》课程中,除了单纯的理论课时外,要让学生真实的参与到苗圃的管理中,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材料管理等一系列的综合因素,校外的实训只有在毕业综合实习时,才有可能实现,而我们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将基地按功能或区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与老师的沟通、管辖区域的全方位管理,小组人数不宜太多,3~4人为宜,学生需要全程参与基地的植物日常养护、材料的管理、采购与销售的成本、利润的核算、尤其是基地内的植物常态管理,需要学生具有创业过程中的较强的责任心。因此本环节的设置,就是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提供前期创业的心态储备。

五、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的课外活动

在充分利用课内引导学生进行创业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让学生的各类活动与创业、专业相结合。如大学生挑战杯的创新创业计划,就是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现代企业管理、策划的训练。同时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还充分利用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域优势,利用大学生创意集市,为学生前提的创业积累一定的实战经验。大学生创意集市是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免费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摊位,旨在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园艺技术利用创立的花艺创作协会,以会长负责制,由专业老师全程技术指导,负责该摊位的运行与管理,实施几年来,通过这个创意集市的管理与运行,每届的会长均在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同时也反馈,创意集市的锻炼为他们的创业打下很好的基础。

课外创业教育的引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轻松的创业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和心理情感。而这种心理的培养,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创业教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需要课内外结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创业教育引导,让有兴趣的同学在校期间充分接受创业教育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在不同的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创业梦想,最终实现创业的理想。

课堂内外论文:聚焦课堂内外,“减负增效”并行

“减负”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作业量过多、负担过重而实施的以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减负”不能“减效”,“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能得到全面发展。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做到“减负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浅见。

一、充分的课前预习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课前预习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它是我们语文学习“减负增效”的前提。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使学习更具目的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并不需花很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分析,只须通过问题提问,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作重点精解,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某一知识点的结构、用法及需要注意到的地方。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省力省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做好课前的充分预习呢?首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明确预习的要求,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通常预习的步骤是先扫除课文中的生字障碍,将课文读通读顺。其次,搜集与文章有关的资料,接着对文章中的不解之处做上记号,最后将自己已经读懂的地方做一小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如在学习《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了自学,并搜集了海伦.凯勒的相关资料,还有一些学生拜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课堂上学生对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体会深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根本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才是“减负增效”的根本。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应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如教学《二泉映月》这篇文章时,我采用了音乐导入的方式。一曲享誉世界的名曲《二泉映月》,直接将学生深深吸引,伴随着音乐带给学生的感受,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不用太多的语言去描述,不用太多的话语去表达,一切都水到渠成。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导语设计的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原则。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其次,教学过程设计精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动手中、在探究中学习。教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灵活地采取小组学习、同桌学习、大组辩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要使课堂更有效,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的规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完美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结晶与升华,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

三、精练的课后巩固是“减负增效”的保障

“减负增效”在作业上的体现并不是简单的少留作业。作业是“减负”的一方面,同时也是“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

首先,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以“兴趣”为核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可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如布置学生修改习作,可以设计成趣味游戏题,让学生成为“小医生”,给“病人”写诊断书,开处方,动手术等。

其次,语文作业设计要形式多样。要尽量少布置抄写类机械重复的枯燥作业 ,多布置些有新意,能切实提要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作业。如学了《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神奇的克隆》后,可布置学生收集火星与克隆的有关资料,以开展“科学小驿站”的活动来检查学生作业的情况;学了《三顾茅庐》后,可让学生阅读《水浒传》,这远比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更有吸引力,巩固效果更佳。生活就是一本学习语文的活的教科书,也是一份最有灵性的作业。将语文作业从作业本移至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验证,在生活中提高,在生活中进步。在口语交际课后,将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说一说,学习与人交往;在学会修改错别字后,带领学生走上街头争做“文字小卫士”;在学了《水》之后,走进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的生产流程,感受水的来之不易,从而加强对节约水资源的教育。这些作业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培养了观察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总之,减负不是纯粹减量,精神愉悦才是真正的减负,才是减负增效的最佳途径和有力保障。

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减负”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减负”必须从自身做起。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与探求。让我们的孩子轻松愉悦地去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

课堂内外论文:聚焦学生需求 联结课堂内外

〔关键词〕生涯教育;中学;师生互动;职业体验

在越来越重视就业,重视生活质量的今天,人们除了需要找到安稳的工作之外,开始关注工作本身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从中获得快乐和幸福。早期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对于个体后期取得成功和获得幸福至关重要,因此,生涯教育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实施。对于高中生面临着“7选3”“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等生涯问题,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主动或被动地产生了各种生涯需求,如自我探索、环境适应、生涯规划和生涯选择等,这些亟待解决的需求促使我校大力开展和探索生涯教育。必修课“我的未来不是梦――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被纳入我校高一教学计划,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尝试,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校生涯教育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积极进行学情调研、课前调查,课程设计尽量满足学生需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注重师生良性互动。课堂内外相互联结,生涯理论与职业体验有机结合。

一、课前调研是基础

当你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窘境:精心设计的活动学生无动于衷;课堂意外随时会搞得你束手无措……这系列的问题都在引导我们把教学目光聚焦到学生身上。然而作为科任老师,你是否对学生了然于胸呢?你又是否在课前认真做过学情调研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才有可能让这门课程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让学生全心接受。

每学期开课初,我都会组织学生做学情调研,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表和各单元主题课程开课前的小调查。

例如:在开学初,各班下发“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调查表”,全面了解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这门课的了解情况以及存在哪些困惑和急需教师解答的问题,为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如表1。

此外,在每一单元主题课开课前,根据相应主题的需要,进行问卷调查。例如,在教授“职业的探索”这一章节时,我会设计“职业大探索调查单”,了解学生内在真实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分享,如下页表2所示。

二、课程建设是核心

我们将专业规划课程主要落实在必修课“我的未来不是梦――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发与实施教学团队上。高一分两个学期,以必修课的形式全员修习完成。课程整体构建如表3所示。此外,我校在高二年级开设了“自我探索之旅”的校本选修课程教学实践,旨在以心理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三、师生互动是关键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职业生涯课与心理课有很多相似之处,更注重师生互动。课堂上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活动、主题演讲、心理游戏等。通过师生、生生以及和教学资源的互动,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例如,课前五分钟主题演讲是生涯课程的一大特色。在第一堂课上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按照自己的兴趣寻找、搜集优秀的职场人物。各组选派一位代表在每节课前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生涯人物演讲。

课堂讨论主要包括分组讨论,集体讨论。大家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探讨,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自己,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能力和修养。

心理游戏“价值拍卖”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和澄清自我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目标搜索”则让学生学会树立目标意识,懂得分清主次。

四、职业体验是根本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专业认知、生涯决策与管理等,如果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展开学习,学生往往对枯燥空洞的理论产生厌倦情绪,这样的学习只会是一种形式,毫无实效可言。我一般会将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后职业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利用寒暑假亲身进入该行业进行近距离的职业体验是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带领部分学生采访警察与银行理财师,学生们通过近距离的接触,颠覆了之前对该职业的印象,加深了对生涯规划的理解。带领学生参观影视设备公司,采访企业掌门人。学生们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有初步的了解,更亲自动手逐一体验各个影视设备,收获颇丰。

五、翻转课堂是延伸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展开理论学习,又可以开展实践教学。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如何将课堂上理论与学生实际相联系,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个人生涯规划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命题。结合课堂内容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将课堂激起的思维火花变成课后的思考,将理论认识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信念,让课堂理论再次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例如,课前先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对该单元内容进行预热和了解。在“自我认识”单元,讲到“性格与职业”时,设计了微课“性格新发现,人生新起点――认识MBTI”。

课后再以创意作业或职业体验的形式进行生涯拓展。例如,将学生分组,课后选定感兴趣的职业人物进行生涯人物采访,并制作微视频。

我校的生涯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课堂教学并未发展成熟,还需不断地发展、革新。今后,我会不断地学习,接触更多前沿理论与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生涯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杭州,310012)

课堂内外论文:大学英语课堂内外互动方式探究

【摘要】互动教学在英语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互动实施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所讲只是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浪潮中,“互动”一次的含义也在逐渐扩展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内互动以外,还包括了利用现代高科技教育技术进行的课堂内外的多模态多角度的互动。本文重点探讨不同的互动方式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所要达到的互动效果。

【关键词】互动方式 课堂内 课堂外

一、传统的课堂内互动

在英语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内互动模式包括回答问题、分组讨互动论、角色扮演,开展游戏等。教师在课堂中所设置的问题应与当堂课所讲内容紧密结合,难易程度应适用于超过80%的学生。在分组讨论这一模式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应运能力和教学任务难易程度来分组,既可以根据优势互补原则,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角色扮演及开展游戏这两种互动方式趣味性很强,角色扮演也是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沟通,对学生的自身素质要求比较高,面对特色各异的学生,在实施类似的互动活动时应给与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话题和角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互助合作。游戏是最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唤起学习兴趣的互动方式。游戏的妙用会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是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节奏的把握,以免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放出去而收不回来”的局面。

二、课堂外的互动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动和发展,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已经开始普及,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外互动就充分利用了这些技术手段,如微课、慕课、数字网络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QQ等等。课堂外的活动对硬件和软件都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是校园网络的覆盖,其次是教师和学生都应有能够充分实施这些互动方式的硬件设备,如手机,电脑等等。这些互动方式也要求教师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能适时的给出相应的帮助。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教师在线探讨相关知识。

在讨论英语课堂互动方式时,我们必须根据三本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理论结合实际,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以笔者目前所教学生为例,这些学生普遍基础薄弱,思想浮躁,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和吃苦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症下药,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互动模式。具体应注意事项如下:

1.内外互动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公共英语课往往安排两学年四学期的课,每周 2-3 次课左右,总学时约在 300 节课以上,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基本上均由一位教师独立承担,由于学制较长,课时较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和 厌倦心理。因此,灵活的将课堂内互动与课堂外互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首要任务。课堂内,任课教师要采取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安排丰富的教学内容,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喜欢上英语课,对英语课堂充满期待和兴趣。课堂外,教师要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供一个所有学生都能实现的交流互动平台,耐心的引导学生,一一解答疑难问题。

2.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就是使每位学生有被尊重感,有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因受到认可和尊重而得到发展,这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产生创新思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自由感、优越感。学生可自行根据自己的时间去安排学习活动,选择学习内容,探索思维方法。这种民主化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理念的具体体现。笔者目前所带学生一个教学班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对于英语课来说,人数确实过多,实施互动尤为困难。现实情况难以改变,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设置上下功夫,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平均分配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应实力相当。而无论基础强弱,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角度是不同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开拓思维,取长补短,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也为整个课堂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提问时,也不会出现毫无反应的尴尬局面,这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设置符合学生水平和心理的互动模式。笔者目前所带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学习英语,厌倦甚至反感情绪。因此,互动环节的主题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有鲜明的时代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而且,互动活动所涉及的主题要应用到的语言知识和词汇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这样,学生才有信心和能力对此话题进行讨论探究并投入其中。此外,教师所设计的互动环节必须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且互动环节需具有循序渐进、操作性强的特征;一方面,教师易于把握整个课堂节奏;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教师的意图,并按教师的要求一步步进行互动环节的每个步骤,以达到互动的效果和目的。

课堂内外论文:师生互动应该贯穿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内外

摘 要: 作者通过多年实践,深知师生互动不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更明白这种互动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能让学生从更多角度、更多方面了解学习语文,并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学习。文章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缺少互动的原因开始分析,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谈谈想法,以期在语文课改中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师生互动 弊端 农村语文 课堂内外教学

一、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对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高效的语文课堂,归根结底需要师生之间有良好互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关注教材内容的传授,适当增添个人见解,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之又少。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笔者认为良好、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面对新课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总是在新旧两种教学观念之间徘徊,缺乏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教改方向的先进教学思想,总是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教,学生越学得没劲;越教,教师越觉得累。在农村,语文教师只有义无反顾地走出传统教育的樊篱,打造开放、自主、互动的语文教学课堂,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新课改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影响才能得以体现。在农村中学,如何实现师生真正互动,应当是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研究的课题。

二、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教育理念陈旧

当前,在教师岗位上,许多人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念头,学生不想学,教师没有积极性教,得过且过的思想逐渐左右语文教学,教师很难在语文课堂上成功地进行角色互换。面对新课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们总是在新旧两种教学观念之间徘徊,无法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2.教学方法不当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当前,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深入教材,吃透教材,没有考虑因材施教,只是照本宣科将参考书念完为止,各个环节了无生趣,甚至严重脱节,没有依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不同的学情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师单纯为互动而互动或不敢互动都会让语文课堂失色。

3.学生个体差异

一部分学生中学与小学知识衔接断层,并随着教学的深入,日益感觉力不从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其次,父母的疏忽或过度溺爱等,造成了孩子文化学业的荒废。再次,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兴趣的缺失,精力不能集中,开小差、搞小动作成为家常便饭。因此,学生懒于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自然在课堂上很难达到教师希望看到的效果。

4.教学设备陈旧

教学设备陈旧是制约课堂互动的很大一个因素,部分教师不懂现代的一些教学手段,语文课堂只是一味的文字呈现,教学设备和教学水准相对低下,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没有了热情。

5.家庭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农村,学生家长思想意识、文化素质、教育观念都相对较弱。在我任教的学校有很多学生为留守儿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挫折和烦恼无法倾诉、无人疏导,影响语文学习兴趣,造成在课堂上很难认真听讲,更不要说参与语文课堂,与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

三、师生互动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内外的贯穿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想法已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因此,语文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师生互动贯穿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内,让更多的学生能说、会说、敢说,进而能做、能参与、能互动,让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师爱生就没有生尊师。因此,教师要耐心、细心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论现阶段学生语文成绩是优还是劣,都要持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喜爱,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深入学生之中,像朋友一样平等交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学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适时关心,时时爱护、包容、理解、鼓励与期待,在课堂中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初中年龄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烈等。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语言和情境交融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学形式的变换,将传授知识与娱乐性竞赛有机结合,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地、愉快地、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1)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是互动的保证。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实际等。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课堂互动;精心设计,巧妙穿插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情境,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的语文兴趣自然会提高。

(2)让学生自学探究,学会学习是互动的方向。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操作、交流,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自学探究的过程。但自学不是放任自由,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和结果。在语文课堂上,笔者经常尝试放手学生自己学习,通过开展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通常学生对文章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有独到的见解,为了这些见解,他们会争论得面红耳赤。每当看到此情此景,我心里反而是“偷着乐”。

(3)让学生展示交流,体验快乐是互动的延伸。

在教学中,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以讨论、辩论、演讲、即兴发言、口头作文等方式让学生展示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进行这样的发言:“我还想为××补充”“我认为”……上课时,用带有启发、诱导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出示问题,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活起来,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4)重视课内朗读时间。

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缺乏课外朗读语文的自觉性,势必要求学生能在学校花时间将所学的内容掌握。具体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晨读这一宝贵时间段,督促学生进行巩固朗读。还可通过在班级中挑选几位优秀的“小老师”,代为进行晨读课的领读和管理。一方面减轻了教师负担,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

(5)合理安排家庭作业、组织多样的课外活动。

合理的家庭作业设置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适量性。作业量过多时可能招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其次,趣味性。机械的文字抄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再次,要分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位学生都能自主完成,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要有激励性。当学生完成作业后,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显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课外的听、说,读写练习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开展看短片电影,书法、朗诵比赛等多种课内外活动,举行各种类型的语文晚会和语文角,如元旦晚会,指导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进行猜谜语、绕口令等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此外,还可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刊出或表扬,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互动教学

不同的学生个体在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互动教学的开展应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开展。教师在课后要走进学困生群体,沟通了解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点所在,不感兴趣的原因,进而慢慢地引导他们从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语文的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地读一些课外读物,不能为了考试而读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健康读物,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读更有意思。让学生试着做、学着写一些读书感受,形成“书群”。自己参与其中,也能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下来,与学生一起交流。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慢慢会发现课外与语文老师的互动学生多了,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多了,参与课堂的学生也多了。

4.适时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创新教学环境

通过适当引用投影仪、电脑等电教设备,可有效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加大课堂容量。与此同时,还能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感受,使单调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见其形,听其音,明其意。其次,可利用学科交融多方式、多渠道地激发师生之间互动。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如:上台默写古诗词,唱山歌作为惩罚;不要描述诗词意境,而是画出意境;游戏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放下心防,从不敢互动到试着互动,最终实现自然互动。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学设备欠缺的现状下,教师可有意识地增加学生与生活、自然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会走进生活,学会亲近自然,这本身就是学生从课本到自然形成很好的互动。农村自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朴实的农村自有朴实的教学形式。因此,我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与生活,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等,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多姿多彩,利用语文学习环境与资源,丰富语文积累。

5.增加家长在语话活动中的参与度

家长的重视也是提高孩子语文学习质量、激发兴趣的重要动力,借课外之余,可动员有时间的家长也参与到一些语文活动中,如通过开展亲子阅读、鼓励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学习环境,让他们了解语文教学,认识到其重要性,进而影响孩子的兴趣,让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发现,就会找到各自的定位和坐标,改变农村语文教学的落后现状,终有一天能实现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能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让语文教学更具魅力。

课堂内外论文:让情感流淌在数学课堂内外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传输知识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了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大家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内的教学出谋划策,却忽略了课堂以外的内容对教学的影响。数学是一门在日产生活中运用广泛,理论应用在实际中的表现最为明显的学科。小学是奠定孩子数学思维的基础阶段,我们应多去收集一些生活素材,把课堂以外的知识融入课堂中来,把教学中侧重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上,完善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外作业

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大家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内的教学出谋划策,却忽略了课堂以外的内容对教学的影响。殊不知在课堂外的事物对学生的学习也占有很大部分的内容。下面就课堂内外的教育结合来完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加强情感交流,铸就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放下长者的威严,让学生在心里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要做到对每个学生用心去接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认可每个学生,绝不能根据成绩的差别产生喜欢与反感的情绪,这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都清楚,不是每个孩子,每个学生都擅长学习,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一些关爱,鼓励他们在课堂中发言,无论对与错都要用热切的目光、可亲的笑容面对。在课堂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增加一些亲子互动。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部分,父母的一些教育方法、行为举止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可以找几位在校园里表现好、一般、不是太理想的学生及家长聚集在一块,目的不为称赞与批评某位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让家长们互相借鉴教育孩子的方法心得,教师多提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耐心的疏导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把学生当做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纽带,家长、教师成为一个家庭教学与校园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2013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定华曾指出: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由此可见,课外教育将逐渐适应未来教育的体制,辅助课堂内教学,更加全面的帮助校园教育,培养高素质学生。

二、 学会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思维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施用于实际操作。这一教学观念应从基础开始,小学阶段的是孩子思维比较敏锐的时期,应抓住这一点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不要等到高年段之后再去锻炼、培养。比如在《方程的意义》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天平和砝码,列出一组方程式让学生自行去找出未知数:

(1) x+45=110(g)(2) 5+x>30(g)

(3) 400÷x=80(g)(4) 90-x=25(g)

(5) 4x=280(g)(6) 315-x

操作前,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验证一个方;操作过程中教师点拨和引导学生做出未知数的不同的解,并列出可行的解;一组操作完成后,互换方程进行轮流解题或者让学生自行列出可以完成的方程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找出方程式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点,得出方程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容,借助学校的教学资源,敢于尝试新教法,选择一些这样的实际操作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释放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展现知识运用思维的教学环境,学会授之以渔。

三、 布置个性作业,改善课外的教学效率

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分层作业。学生的教育收到家庭、社会、先天禀赋等诸多的影响,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进行分成设计,令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如在小学乘除法简便计算教学中,笔者布置了四个层次的作业:

一般:(1) 7.2×15+7.2×5

(2) (50+25)÷5

中等:(1) 6.7×98+6.7×2

(2) 200÷9.9

优秀:(1) 5.3×4.7+5.3×4.3-5.3

(2) 84÷1.9+84÷8.1+8.1

等学生完成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点评,不足之处指导其改进,好的地方对其称赞,引导健康的学习心理。

2. 注重课外实践,布置趣味作业。家庭作业不一定非要繁琐的、重复性的计算。要利用小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到知识。比如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作业中布置类似以下内容的作业:在家长的陪同下,用12跟火柴,先测量长度(如5厘米)摆出一个长方形,如何摆出面积最大的,最大面积为多少?这样的作业,少了乏味,多了一些乐趣避免学生长时间做作业没有游戏时间的烦恼,并且给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减少了负担,增多了父母辅助教学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也不会为孩子学业太重而埋怨。

多变的、创造性的课外作业在教学实施中要本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考虑班级学生的个性和共同因素,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及时分析评价学生的作业,让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完善个性化作业,提高课外教学效率。

可以说,小学是一个很敏感的教学阶段,如果我们疏忽大意,会促成学生今后学习的不良影响。作为施教者,我们应全方位的弥补教学中给学生产生的心理负担,尽量避免这些教学弊端。整合身边的教学资源,掌握更多的素质教育方法,把教学情感融入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绽放光彩。

课堂内外论文:巧设数学生活情境沟通数学课堂内外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一)谈话导入

1. 师:谁有过煮米饭的经历?(能帮父母分担家务,真是懂事的孩子)老师昨天中午回家匆忙煮了一锅米饭,你猜结果怎么了?

预设情况:a. 水多了,稀饭;b. 水少了,夹生饭;c. 水刚刚好,煮出来的是香喷喷的米饭。

师:大家好像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老师昨天煮的米饭确实是一锅香喷喷的米饭。

2. 请看老师昨天煮的米饭,大米和水的质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生答)

求大米的质量是水的几分之几和水的质量是大米的几倍,分别怎样列式?

师:其实生活中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特别多。

(二)引入新知

1. 出示杨利伟登上太空的情境

师:这是一幅什么画面?这幅画面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个国人的心中,当杨利伟叔叔登上太空,向人们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国国旗的时候,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骄傲和自豪)

2. 出示杨利伟登上月球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都是15厘米,宽都是10厘米。国旗上有没有像刚才那样的相除关系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

求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分别怎样列式?

3. 师:刚才我们举的两个事例都是两个数量的相除关系,在生活中,你遇见过像这样的例子吗?(多指几名学生答,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如某班有女生20人,男生23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4. 师:除了两个长度、两个人数、两个只数等同类量的两个量可以用相除关系进行比较,有没有不同类的量也可以用相除关系进行比较?谁来举个例子并说出算式和结果。(生答,师板书,如汽车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 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在数学中,两个数相除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的是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10,仔细看老师的写法。15是什么?10是什么?谁在前?谁在后?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用比怎么说?(师板书)其他几个呢?(生回答后齐读这几个比)

6. 通过读,你有什么体会?(比是有顺序的)

7. 师:刚才我们是把怎样的关系改写成了比的形式?(相除关系)同桌互相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比?指名汇报。

师板书比的意义,并揭示课题。(两个数的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这就是比的意义)

问:比的意义里哪个词很重要?(相除)两个数相加、相减或相乘关系可以用比表示吗?

二、自主学习,理解新知

(一)深化理解

1. 自学比的相关知识,完成答题卡,再让学生结合10÷15到前面汇报自学成果: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比的写法。师板书并小结,强调比的写法,比号是从除号中分离出来的,上下两圆点要对齐,写在两数的中间;比还可写成分数形式,横线上的是比的前项,横线下的是比的后项,读的时候仍然读作几比几。

2. 学生独立求出黑板上各比的比值并汇报结果。想一想:比值可以是哪些数?(分数、小数或整数,总之是一个数)

3. 结合黑板上的例子思考,两个同类量的比值表示的是什么?(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值表示的还是倍数关系吗?得到的是什么?(产生新量)

4. 长和宽的比能说是15吗?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同桌讨论汇报(比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不能用一个数表示;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或整数表示。)

(二)沟通联系

1. 师:观察求比值的过程(如:20÷23=20∶23=)谈谈自己的体会。(比、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

2. 老师见过比的后项是0的情况?我们用游戏来见证一下。(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比三局决定胜负,其他同学当裁判记比分。)

师:刚才比的后项不是出现了有0的情况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汇报,师出示乒乓球比赛中国队与日本队的比分4∶0,理解比分的含义并小结: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三、总结全课,深化提升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既然除法、和分数都可以表示相除的关系,那人们为什么还会创造比呢?

出示:一种什锦糖是由水果糖、奶糖、软糖混合制成的,水果糖质量∶奶糖质量∶软糖质量的比是5∶3∶2

从这个比可以知道什么?(生答)

师:用除法和分数能一下子将三种材料之间的倍数关系表示出来吗?(不能)

是呀,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组成连比,不仅两两之间的倍数关系很明确,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都一目了然,威力真大,小小的比看来蕴藏着更丰富的内容,后面我们将继续研究。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思考者、探索者、发现者!

课堂内外论文:高效课堂必须以课堂内外和师生皆高效为前提

摘 要: 当今教育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受到极大挑战,全国上下都在推行新型教育模式,高效课堂应运而生。何为高效,怎样高效,成为必须探讨的课题。作者觉得高效应该是课堂内外,师生之间相互提升、相互磨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关键词: 传统教育 和谐课堂 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何为高效,顾名思义,即在短时间内达到效率最优化。即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一言堂,转而实行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模式,在短短的45分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高效获取知识并得到提升。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如果学生不配合,则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是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高效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抓好备课环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质量高低。就同一教师来说在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普遍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聚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收集资料,一遍遍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地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没有止境,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难以完全使人满意。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备课的艰苦性。

二、师生平等对话,构建和谐课堂

新课改下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合作探究式的自主学习。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并乐于亲近,则其教育教学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反之,学生对老师产生厌烦情绪,就会对其所授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富有激情,增强语言魅力

首先学生需要有激情的教师为他们上课。其次教学过程是刺激和反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可以概括三个方面:一是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教师;二是严谨、执著、勇于追求学问的教师;三是责任心强,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师。再次,生动、幽默、精练的语言,饱含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无形的力量。比如,在讲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时候,我就以当地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莽山曾经是婀娜多姿、长发飘飘的,但在八十年代后,莽山削发为尼了,从而使得下游洪涝严重,猴王寨再无猴,华南虎也不复存在了。在嘴唇的一张一合之间,一堂富含激情的地理课,让学生有酣畅淋漓之感,效果非常好。而生硬古板甚至照本宣科的方式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感情投入的讲课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的。

四、切合学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改下,教学模式要求灵活多样化,如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等等。然而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情境教学,学生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轻松愉快高效并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以问题方式呈献给学生的,因此,研究创设情境就是研究呈现知识和探索问题的方法,一是课题呈现的奇妙性。二是知识引入的惊诧性。三是悬念设置的费解性。四是场景设计的高潮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营造教学的高潮场面和氛围。学生的学习心理只有在情绪高潮情况下,心理准备才能达到充分完善,智力水平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一般情况下教学一节课应该有三个高潮。即出示教学目标的激越设置环节,新授课过程中的强化新知识要点环节,巩固练习中的技能形成及迁移环节。平平淡淡、没有高潮的课,不是好课。

五、与现实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时候可以结合县城实际教学。历史时期的宜章县城,基本是沿着玉溪河布局的,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县城就沿着107国道发展了,而今随京珠高速和省道发发展,宜章县城又在往东西两边扩展。当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时,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效率也肯定会随之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重而道远,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发掘,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的学识与才能,增强个人魅力与专业素养,使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而富有吸引力。

总之,高效课堂必须是课堂内外皆高效,老师学生皆高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传统教育教学的老路,才能让教育真正解放。

课堂内外论文:师生内外兼修营造优雅语文课堂氛围

[摘 要] 语文课堂在追求高效的同时,也应当注重教学的优雅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内外兼修,共同提高自身修养气质,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展现优雅文学气质,学生在学习中展现优雅学习行为,营造出更加优雅的语文课堂氛围,使教师教得更加得体,学生学得更加深入,实现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师生关系;优雅气质;内外兼修;课堂氛围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作为用语言艺术来感化人的语文课堂,营造优雅的氛围对学生素质提高尤为重要。

一、提升教师自身优雅文学气质

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也需要优雅的文学气质。教师的优雅源自文化的沉淀,优雅的教师会运用富有个性的文学语言,通过专业知识的厚积,使自己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一)加深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

优雅是从骨子里透出的一种气质,这不是名利所能包装出来的。教师只有在平时博览群书,加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教师只有努力增加文化积淀,才能在教学中秀外慧中。

(二)提升语文教师语言表达和汉字书写能力

语文课堂是展现优美语言的主阵地,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空间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掌握、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探究,语文教师还应自觉追求用语言去吸引、感染和塑造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力求准确清晰,有逻辑性;生动活泼,有形象感;抑扬顿挫,有节奏美。

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播者,语文教师在平时应当提高自己汉字书写的水平。一手漂亮的“板书”,会让人赏心悦目,这是一种美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展现良好的优雅气质也是非常有益的补充。

(三)语文教师要善于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新起点。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中可以看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及引发的思考形成书面总结。教师及时自我反思,能防止某些失误的再次出现,并根据课堂上反映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从而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打造优雅课堂加分。

二、调动课外因素提升学生优雅气质

课堂教学是学生优雅气质培养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途径,调动课外因素是必要的补充。只有实现内外兼修,这种优雅气质才能真正养成。

(一)鼓励学生课外博览群书,提升修养

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素质与思想涵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最直接收获可以是优美词句与名言警句,可以是为人处事的哲理思想,也可以是写作上的技巧等。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与同学交流,相互学习切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修养的提升。内在的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发于中而形于外”,优雅的气质才能在课堂上展现。

(二)鼓励学生语言交流和写作中恰当引用古典诗文,提升品位

古典诗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与人交往中,适时恰当地引用古诗名言,能彰显出独到的文学内涵;写文章时能恰如其分地引用古典诗文,可以让诗句中的意境和文章表达的感情相互渗透,使文章富有韵律美、意蕴深远,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妙用古诗文,可以让学生的语言和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优雅气质。

三、合力打造语文优雅气质课堂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优雅气质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作用下积极主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发现者、引导者、激励者。教师的课堂优雅表现为:

1.教师的举止要文雅得体。一个人气质与涵养往往从这个人姿态中表露出来。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特别注意自己行为举止,做到自然、大方、得体,具体表现为:

一是用眼睛与学生心灵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目光表达思想。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显得平易近人;不死盯一人或东张西望,不能显得咄咄逼人或心不在焉。

二是说话时要有好的站姿。好站姿给学生特别有精气神的感觉,是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也是对学生的重视。

三是交流手势要得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手势,带动学生情绪,渲染教学气氛。切记避免以手指人、敲击讲台或其他过分动作。

四是教师要面带微笑。微笑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师生是合作者、朋友,教师不能以呆板表情示人,避免让学生产生敬畏而不利于师生间开展良好的课堂交流。

2.教师的语言要文雅优美。语文教师应利用文本的语言美、节奏美和情感美特点,用语言的音乐美给学生带来听觉的享受,用文章的意境美、意象美给学生创造心灵的愉悦,用文章的形式美给学生视觉的冲击,用文章的情感美感染学生的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课堂展现的是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积极有深度的思考,传递文章的情感。只有语文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才会更为优雅,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教师的心态要冷静平和。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有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传递,更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用平常心去对待课堂中发生的状况,绝不能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通过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来表现出语文教师儒雅风度。

(二)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优雅气质

优雅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融洽的、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优雅。

1.运用多变手段展示学生的优雅。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有更多的热情。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文学作品体裁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方式方法,展现作品的魅力。或兴趣教学法,或引导教学法,或激励教学法,或课堂演绎法,或情景再现法,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大胆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课堂才会思维活跃,思想火花才会灿烂。

2.提升学生能力展示学生的优雅。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和必须实现的目标。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各种思维不断碰撞、不断擦出火花的过程。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的交流,真正实现“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提升,才能使学生从容面对问题和困难,彰显出优雅风度。

3.营造氛围让学生都有成就感。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多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及时肯定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正面回应,激发他们产生学好语文的“正能量”。学生在课堂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就能实现知识积累和优雅气质的迁移。这种成就感对学生的成长有百益而无害。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位学生都在教师的优雅引导下,积极地投身于学习的热潮中,在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修养,才能形成优雅课堂氛围。

课堂内外论文:课堂内外话“危防”

每周在珠海海事局港口处的政务大厅,都会定期开讲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港口办事处负责船舶危化品监管的海事人员,利用当天工作外的闲暇时间集中起来,打开投影仪,讲解精心准备的PPT,与同事一起对危防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港口海事处辖区的危化品种类众多,数量占珠海辖区的64%,港口海事处通过实行网上申报、审批和电子签证,与珠海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签订信息交换战略协议,共享危险品船舶信息,加强载运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监管。

危防精品课堂

每一堂课都会由主讲人精心准备一个课堂主题。港口海事处总共六个人的危险品监管团队,再加上主管危险品的港口海事处副处长,轮流为其他组员进行“讲课”。近期“课堂”的主题,则是开箱检查难题、国际危险品监管规则。

“这个课堂的开展,对于内部人员危险品检查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及外部人员危险品管理技能水平的宣传和培训,都有着很大的促进。”港口海事处副处长周竹军对本刊记者说道,危险品精品课堂是去年“五精海事处”建设下开设起来的课堂,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坐在一起,把平时每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汇集起来进行探讨,通过小组成员的头脑风暴,把危险品的检查管理做得更规范。

而与辖区海事危险品管理业务有关的相对人涉及面较广,有装箱企业人员、、船舶、船员等,港口海事处的危险品精品课堂通常也会吸纳他们参加交流、讨论。精品课堂也是在港口办事政务大厅抽空来进行,所以其时来政务大厅办事的相对人,也常常会参与进入讨论之中。

据周竹军介绍,在危险品精品课堂上,主要讨论一些辖区内危险品监管风险较大的问题,其可能会造成重大伤害和严重损失,并给企业人员带来较大事故责任。比如混合芳烃的管理,“任何一种危险品,其装船都是要符合一定条件的,比如说硫酸、二甲苯、醋酸等化学品。”而混合芳烃作为一种混合物,因为组合物质的不同,而造成船舶单航次货品性质不固定,但这又是高栏港港口常见的货物。

港口海事处对混合芳烃的管理首先是审批环节,据介绍,危险品进入港口,船舶、码头都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从业人员、申报人员、船员都要掌握货品的相关知识,包括性质防护和后期处理。混合芳烃成为危险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所以港口海事处危防小组专门开展一次相关课堂,讨论对其如何进行审批监管。在课堂上,港口海事处海事人员提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为了申报方便,直接把混合芳烃申报为汽油,使得船舶装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港口海事处随后与珠海海事局危防处进行合作,规范了混合芳烃审批监管流程制度。

对于危险品现场检查的重点,以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如油船、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等,港口海事处危防小组成员在精品课堂上一起讨论,使得检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盲点逐渐得到发现和规范,对于提升海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提升辖区的监管水平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功夫更在课外

港口海事处辖区的高栏港现有危险品码头13座,年进出口危险品船舶将近4000艘次,危险品种类有120多种,年吞吐量达2900万吨。港口海事处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和电子签证,加强载运危险品船舶的现场监督检查。

同时,港口海事处分别与珠海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签订信息交换战略协议,共享货主、货品、承运人、托运人、收货人等信息。确保对危险品的前端治理和源头管理,查处瞒报、漏报行为,确保危化品船舶的安全管理无事故。

据港口海事处船舶监督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危险品的监管业务,主要是危险品申报网上审批和船舶防污作业的审批,此外,即是现场检查。“目前港口海事处比较有特点的业务是开箱检查,主要是为了防止谎报、瞒报和错报。”

确定目标箱有四个途径开箱检查之前,港口海事处工作人员一般掌握的辖区危险品货主信息和船舶动态系统申报信息进行筛选。通过现场检查,主要看货品包装是否正确、是否出现泄漏和破损、是否妥善系固、是否正确标记等。与高栏港检验检疫签订危险品进出口的监管协议,双方定期通报危险品进出口贸易的信息。此外,通过、码头等各方面,提前获悉集装箱装载的货物信息。

对于危险品的开箱检查主要是为了查处谎报、瞒报,以及完成2%的开箱检查率。“看危险品的包装是否符合国检要求,包件是否出现渗漏,标志标牌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核查申报货物的情况。”

鉴于去年天津危险品爆炸事故的教训,同样作为危险品集散地的珠海港,加强对危险品监管的频率和力度更是必不可少。

对于船舶集装箱的管理,一是集装箱船的系固问题,“去年寒潮大风期间,在其他辖区,也有发生集装箱因为没有系固而坠海的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安全事故。”因此,港口海事处最近也在开展船载集装箱系固和积载隔离的专项行动。“船载集装箱的正确积载隔离,合适的安全系固,事关船舶的航行作业安全,以及海上事故的应急处理。”

另一方面,辖区内载运危险品集装箱的标牌和箱内货物包装标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现场的检查发现,进口的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标牌张贴不规范或缺失问题,以及包装标志不全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上述问题通过港口海事处近期的专项检查,得到逐渐发现并予以纠正,集装箱载运船舶的安全监管也日益规范。

“由于高栏港的海流状况比较复杂,航道泥沙回淤比较严重,产生的浅点也很多,所以船舶出现搁浅隐患很大,在船舶应急方面有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周竹军说道,在2010年时,有一艘五万吨级的台籍油船在辖区进港的时候搁浅,如果触碰到礁石出现油料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周竹军在当天晚上八九点左右接到应急事故处理的电话,“首先是要评估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是探讨如何采取措施让船舶脱浅,最主要的办法是让船舶进行减载,然后等待潮水上涨而脱浅。另外也考虑了多种备选方案,比如找其他船来进行过驳。”同时,通过调派海事船对水域进行监控,以防船舶上的油品出现泄漏。所幸的是,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搁浅船舶到半夜涨潮最高之时最终浮了起来,顺利地消除了险情。

供油船的监管也是港口海事处的工作重点之一,按规定,船上用油的闪点一定要高于60度,这样发生船舶爆炸事故的概率才会变小。因此对于供油船的油料,闪点要在60度以上。其次,供油船还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排放尾气的含硫量需要控制在4%以内。

然而,目前对于供油船的管理的法规非常多,涉及到港口的多个管理部门。港口海事处辖区每年至少有一万吨的供油管理。但是因为法规和实际上脱节,规划的审批速度与企业的市场需要不符合。导致实际上很多船舶并没有取得相关资质,增加了海事处对其管理的风险。周竹军说道,“对于供油船的监管问题,我们也在精品课堂上进行讨论,并写成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期能够进一步规范供油船的资质管理。”

课堂内外论文:有度利用传统文化 丰富语文课堂内外

摘 要:撞击传统文化,用流行语解读历史遗址里的独特灵魂。“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唐诗宋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媲美的;古典精华的渊源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精辟的名言,更能了解迁客骚人与志士仁人的多彩人生。通过如此浩瀚的材料,学生把睿智的思想,用敏锐的目光,剔出一幕幕动人心弦的故事,久久回荡在创意作文的篇章里;渐渐开启学生心扉,神思飞扬。

关键词: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名人轶事;古时读物

一、利用名人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走廊里悬挂着许多名人画像,有国内外的伟人、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等。各班班主任定期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这些名人画像,并讲解这些名人的发明成果和光辉业绩,观后写出感想。利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画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我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智慧换来的,从而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努力学习,掌握真本领,将来做一名有用的、合格的接班人。

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我们皆应引以发扬光大。作为现代的小学生,要继承天下为公的传统美德,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只要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对学校有利的事,就要主动去做,并努力做好。要有强烈的正义感,对坏人坏事要敢于斗争,培养见义勇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向任长霞同志那样,抵制邪恶,宏扬正义。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观念,向雷锋学习,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同学,有高度的自觉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树立全局思想和整体观念,识大体顾大局,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主动认识并改正,互敬互让,为宏扬民族精神做出自己的努力。

有国才有家,爱国才能爱家,有过去才有现在,让我们记住过去,展望未来,努力学习,掌握真本领,将来把我们的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二、利用生理卫生课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导致学生生理发育较早,加之受社会的影响,黄色网站、游戏厅、歌厅、舞厅等这些不健康娱乐场所的影响,使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性知识易产生好奇,朦胧的认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师,除教育学生不要到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外,还要通过生理卫生课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和适当的青春期性教育。使学生掌握心理发展规律。懂一些心理自我调节的知识和方法。教育学生两性的具体差异,使他们知道生殖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打破性问题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色彩,消除害羞心理。知道自己成长的奥秘,从而正确面对异性,树立自我保护观念、战胜性冲动,从而使自己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所以我们每位教师,特别是生理卫生教师,更应肩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教育好学生,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为创建文明校园做出贡献。

三、教师用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

我们每位教师大多都是由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过来的人,又从事多年的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经历过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的过程,把这种方法传授给学生,是学生学好文化课的根本保证。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使学生会学,要使学生学好文化课,必须掌握好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做好课前预习,学生能否学好,吃透教师的一节课,课前预习是关键,根据课程表和教师要讲的内容,学生自己课前先看教师要讲的内容,有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当老师讲到时注意听、仔细琢磨,直到吃透为止。第二环节,学生上课时必须注意听讲,但有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搞小动作、溜号,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降。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感,关爱这部分学生,当他们不注意听讲时及时采取方法和措施,提醒他们注意听讲,使他们听懂、听会,这样才有整体的学习效果,班级整体成绩才能提高。第三个环节,做好课后复习、巩固。当然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我想还是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是错误的,掌握基础知识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但切记题山题海,没有目的的做题。练习题要典型,少而精,达到复习提高的目的,最终使学生形成能力,所说的能力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达到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是学好文化课的关键。

四、利用古时儿童启蒙读物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古时读物对学生进行教育,背诵百家姓、千字文等古时儿童启蒙文学作品,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应该发扬光大,应该让学生知道一些这方面的文学知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开展这项活动,让同学把上述内容流畅地背诵下来,并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受益匪浅。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通过学习,学生在家更加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听父母的话,有些家长来校反映:“我的孩子照以前懂事多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告诉我们学习要做到眼要看、口要读、心要记。有些学生由原来的“不会学习”变成了“学会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由差生变成尖子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学生在家,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校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更加文明礼貌,为学校提出的“创建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晨必舆,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学生的卫生习惯更加加强了,更加自觉,原来少数个别学生的头发和指甲老师不强调就不剪,现在变成了自觉的事了。做到不卫生的食品不吃。学生身体健,学习好,知识广,礼节懂,奋自强。学生通过背诵 “百家姓”、“三字经”,知识面更广,有父母教育子女方面的,有历史方面的,有自然方面的知识等等。例如“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是宋代人梁灏82岁勤奋读书,考中状元。苏老泉27岁开始读书,最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毅力,勤奋学习,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愿望一定能够实现,古人都做到这一点,我们现代人怎么做?特别是我们现代小学生怎么做?更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让学生以他们这种精神为榜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为今后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说的是北齐祖莹8岁就能勤奋读书,唐李泌7岁能作诗赋。我想并不是他们是天才,主要是勤奋的结果,教育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增强学习的勇气和决心。

“千字文”知识面广,就有关德育方面的,例如:“罔谈彼短,靡恃已长”,告诉我们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夸自己的长处,自吹自擂。“德建名立,形端表正”,德行建立了,名声就自然树立起来,气质端正了外表自然就会端正。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学生在人背后不要议论人、讲究人,说别人的短处,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做人,做个好人,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多认识了字,学到了许多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知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应大力发扬光大。

总之,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校本资源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肯学习、知识全面、扎实、有理想的合格人才。

课堂内外论文:关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摘 要】“学以致用是带有根本性的教学思想,是素质教育观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更是再次强调“课堂教学的目的该在于运用”。本文重在探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途径和策略。从创设学习情境、优化教材结构、传授科学方法、强调实践活动四个方面,选取生动典型的优秀教师课堂实例,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锤炼和延伸,课外的学习和运用又会使课内的学习得以升华,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学以致用 创设情境 教材结构 科学方法 综合实践

众所周知,学以致用思想是人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学以致用原则在世界各国教育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推广。在我国教育史上,学以致用教学思想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所主张。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认为,学习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近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新课标体现了对社会生活所蕴含的学科教育价值的关注,对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视。因此,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运用相结合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

作为当代教育者,我们必须要为学生拓宽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知识的空间,努力创设各类学以致用的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学用结合,使学生产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尝试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有意或无意中使知识得到综合运用。

一 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以致用

教学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应时时刻刻保持对教学的敏感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激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运用。

1.紧扣特点,想象创作

新课改强调要把“学语言,练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课可以凭借气氛和音乐,也可以凭借想象,使学生的倾听技能、观察技能、访谈技能和语言的组织交际技能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培养,更可以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泉城》一课时,感受作者行文时准确的用词、丰富的联想、形象的比方、清晰的条理四大特点后,在教学的尾声,创设情境,出示四个泉名:柳絮泉、白龙泉、金线泉、豆芽泉。请孩子来猜一猜、说一说这些泉可能是怎么得名的,并引导学生从形和声两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准确的词语写写这些泉的特点,进而告诉孩子:“来自课文的词语可以运用,语言学习就是为了用的!”

2.以生为本,换位体验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控制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运用动机,才能使所学知识变为学生需要的、想要的知识,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老师带领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端、泼、拿、灌”“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随后,又设计了送祝福的语言实践活动,问几位学生:“你的水去哪儿了?”学生们不断说出“我泼在小姑娘的身上了,我祝愿她……”“我泼在小伙儿身上了,我想让他……”“我撒在老师身上了,我祝愿您……”学生们纯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如此学生活动起来,边学边用,换位体验,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二 优化教材结构,感受学以致用

许多名师之所以能收获课堂上的成功,在于他们总能抓住课文的矛盾冲突、细节描写、写作特色等进行优化重组。或以简驭繁,或删繁就简,用提纲挈领的问题进行引导,轻而易举就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人物形象,揣摩到了表达方式,掌握好了学习方法。

1.抓关键字词剪裁教材

课文《钱学森》在唐老师的演绎下格外精彩。她告知学生“言为心声”,紧抓人物语言这一教学主线体会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和浓浓爱国情。更从课文中巧妙地梳理出一串数字:15天、5年、5个师。精心雕琢,合理剪裁,引出课文隐含的另一条主线:执着强国梦――赤诚爱国心――坎坷回国路。双线并进,独具匠心。课堂上,学生宛如一个个“小钱学森”在战斗着,他们品读着、体验着、诉说着、运用着,切身感受着钱学森的爱国心。

2.扣写作特色取舍教材

敢舍敢取的好例子要数杨老师教的《黄果树瀑布》。她大胆舍弃“与庐山瀑布比较”以及“描绘银雨洒金街美景”的段落,先取原题《黄果树听瀑》中“听”字作为学文主线,让孩子在她的课堂上,跟着作者移步换景,跟着作者从“由远及近听”到最后的“凝神谛听”,大胆联想,真切感受联想的五个层次:有美感、有联结、有想象、有比较、有创造。

确实,有时为了能突破难点,让孩子真正在语文课堂上学有所得,能够学以致用,我们大可从容取舍,精心剪枝。

三 传授科学方法,指导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当然重在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习得后,就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笔者认为教师的教授方法,如点面结合法、迁移运用法、举一反三法、前后勾连法、概括法、比较法,必须牢牢地根植于课堂。下面我就比较法和前后勾连法两个例子来谈谈如何带领学生习得进而运用。

1.比较法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一切的。”学会比较,能弄清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比较找出异同,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运用。

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老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斟酌字词。文中“玉带”“绒帽”用得贴切、恰当,改为“带子”“帽子”呢?让孩子们品读、比较,关注“玉”,感受云雾形美如玉,色润如玉;关注“绒”,感受云雾的蓬松、柔软、舒服。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定能清晰懂得,一字之差带给读者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课堂内外论文:链接课堂内外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探讨

摘 要:从合理导入,努力激发兴趣;遵循规律,准确投放材料;尊重特点,鼓励树立自信;见缝插针,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内外;动手能力;幼儿园;美术教学;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潜能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是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合理导入,努力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早就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保障,对于生命刚刚起步的学生而言就毫无动力可言。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其关注力吸引到学习过程中来。美术学科自身所包含的色彩、形态等元素,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但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过于平淡,就会减弱孩子的认知兴趣,致使整个美术活动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有精心策划开头部分,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心境,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一次“房子大观”的美术专题活动中,要求孩子借助自己的创意进行房子的创新设计。教师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森林大会上,小动物们要举行房子设计大赛。你们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们会怎样设计房子呢?”随后,教师将其他“小动物”设计的房子展示出来,引导孩子进行欣赏。这样一来,孩子的自主参与意识也积极调动起来,整节课体现出了较强的动手欲望和创新意识,设计出来的房子种类繁多、创意十足。

二、遵循规律,准确投放材料

动手摆弄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更是促进其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为他们投放适切的可操作性材料,借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了这些合适的投放材料,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选择,从而更好地进行美术动手实践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在原有的能力上进行实践、操作,最终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美术手工制作“节日贺卡”的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彩纸、图案纹饰、小刀、胶水等适合孩子使用的必备材料。孩子们在了解相关要求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材料,通过自主化地剪裁、修整、组合等,制作出一张张精致的卡片。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选择相对复杂的材料与工具,而相对较弱的孩子,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享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尊重特点,鼓励树立自信

自信对于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在美术教育中,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内在自信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学生的内在潜能才会得到最为充分的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当孩子凭借自身的能力创作成功一幅作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看似稚嫩的作品中捕捉闪亮之处,以积极正面的鼓励语言来评价孩子的作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就像一朵花,成长过程中需要雨露的滋润。鼓励就像雨露一般,缺少了就难以生存。”而实施评价时,不能仅仅局限在对成品的评价上,还要努力关注孩子的操作过程,对他们选择的方法、呈现出来的创意进行感知,帮助孩子树立动手实践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创意画“船”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船的基本形态之后,要求学生依照自己内心的想象进行创作,但一位小朋友却一直不动。于是,教师对其进行了正面鼓励引导:“你看过船吗?你觉得它们还可能会有怎样的作用,就把它们像拍照片一样画出来。”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动起手来。而在完成作品之后,教师再次关注这个孩子的作品,对其进行了肯定性表扬,孩子的脸上笑开了花。

四、见缝插针,整合教学资源

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而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一切机遇,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及时历练。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可直接布置任务,而要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事先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进行美工制作时,有时需要将教材中相关内容沿着虚线进行裁剪。一开始,有的孩子常常因为过于着急,出现撕坏的现象。这一问题并不属于课堂教学范畴,但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引导孩子用透明胶先粘好,并提醒孩子慢一点,再慢一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限,但现实生活中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资源并不在少数。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生活实际,获取了重要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动手能力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理应承担起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职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内外的一切元素,通过创意画、手工制作等途径,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内外论文:国内外课堂教学幽默研究进展与述评

摘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课堂教学幽默一直是教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三十多年来,中国对课堂教学幽默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对其必要性的探讨、意蕴的研究、策略的研究等。然而,国内的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缺少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对比、研究内容缺乏深层次的探讨、研究类型缺乏多元综合等。本文通过对比和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课堂教学幽默研究的部分文献资料,着眼于幽默及幽默教学法的定义、使用幽默教学法的好处、幽默教学的方式、使用教学幽默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以期有所借鉴,拓宽研究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幽默;研究进展;述评

幽默教学法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以前,古巴比伦的圣人拉巴在讲课开始前会给学生讲一个笑话,学生笑过之后,拉巴才会正式开始授课。犹太法典中记载圣人拉比在课堂上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做类比和比喻。

中国古代并没有幽默一词,先秦以后有滑稽这种说法。滑稽这样一个用语是从酒器滑稽用语而来,以酒器转注吐酒终日不己来形容一个人说话能够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现在我们用的幽默一词是外来词,由林语堂自英文humor音译而来,形容行动或语言有趣或可笑,并意味深长。值得一提的是,林语堂也是幽默的首倡者,在文艺半月刊《论语》的创刊号上(1932年9月16日),他发表了《“幽默”与“妙语”的讨论》,文中提出了“《论语》发刊以提倡幽默为目标”。

一、幽默和幽默教学法的定义

Freud(弗洛伊德)[1]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幽默就是人们用幽默的语言或行为表达潜意识的欲望,或应付紧张的情绪。社会心理学家Weisenfeld认为幽默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或者是一种轻松的感觉[2]。美国心理学家Martin和Lefcourt认为幽默就是大笑和微笑,其外在的表现是个体在不同情景下展现出的使用微笑和大笑表情的频率、娱乐的素质[3]。

中国学者给教学幽默下的涵义相对较窄,并且具有褒义。王凯旋指出教学幽默就是以可笑的形式表现智慧和真理,巧妙地使用幽默的语言,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以谐趣的手段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4]。张宝臣提出教师幽默需要授课者运用机智、风趣、诙谐的语言或体态,以活跃课题气氛,愉快并且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5]。

国外关于教学幽默方法使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教学方面。由于语言学习过程的特殊性,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降低负面情绪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调控教学氛围;被广泛使用的方式是教学幽默。国内较多学者忽视了非语言幽默的探讨,比较多地探讨了语言幽默,对教学幽默的类型和形式的认识比较趋于单一。

Shade认为幽默包括欣赏、理解、识别、创造幽默和对幽默的反应五个维度,可以被识别的幽默包括语言、视觉、听觉和形象等。国内学者大多认同教学幽默可分为非言语幽默和言语幽默两种。褚丹荣[6]将教学幽默分为表情、语言、情节、板书和动作幽默。黄育云[7]使用了幽默教学的另一种分类方法:依照幽默的功能将其分为挑衅性幽默、调和性幽默、喜剧性幽默和控制性幽默。随着教学幽默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幽默加以适当的区分。少数国内学者认为非言语的幽默就是体态幽默,但除了体态幽默外,非言语幽默还可以包括视觉方面的幽默(幽默的图片)、听觉方面的幽默(幽默的音乐)等[3]。

二、使用幽默教学法的益处

Berk教授的研究显示,一些反对教学幽默法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是严肃的事情,教师不是小丑或喜剧演员,否则会降低教师的尊严和身份[2]。多数研究表明幽默教学法的益处[2,3]。Berk及Devadoss的调查均显示幽默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到课率[2]。Lundberg和Miller的研究显示幽默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提高成绩[3]。Faber和Madslesh提出,如果婉转地提出教师的要求和期望,用幽默的评价代替直接的批评,学生会更容易纠正自己的错误并接受教师的观点。学生们脸上会心的笑意,和非常享受的听课状态,是对教师所有努力最珍贵的回报,并为教师带来教学的乐趣。幽默教学法在保持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状态,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作用[1-3]。

国内多数学者和教师都赞同使用教学幽默。刘雁鹏将一位教师有没有幽默感看作是衡量其教师素质的标志[8]。胡兴松[9]认为教学幽默有着多种教学功能:消除教学疲劳、优化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知识理解、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周新桥[10]认为教学幽默可有助于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提高教学批评的实效、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教学幽默在提高记忆力、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考试成绩等方面的作用尚缺乏研究。另一方面,对教学幽默的中性甚至是负性作用的认识不足,比如幽默用得太多、使用的时机不当、甚至于讽刺挖苦学生等[9]。

三、幽默教学法的常见方式

幽默教学法可分为四种,包括图画幽默、文本幽默、语言幽默和行为幽默。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幽默教学法方式可供选择,但都来自于教师对知识的长期积累、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对各元素的创造性加工。笑话是幽默教学法最常用的方式之一。第二种是使用杂志、报纸、电影、网络媒体上的流行话语。第三种是将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用幽默的方式概括。第四,在授课结束的时候用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五,自嘲式的评论是最安全和方便的课堂幽默方式。教师可以评论的对象包括自己最近的成果、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前的教学案例等。但如果教师自嘲式的评论,或者肢体表现,或者其他言语内容,与教学主题无关,则不会被学生认为是教学幽默。

国内学者对如何提高教师的幽默素质有着较多的探索。胡兴松[9]认为可通过积累幽默素材、领会幽默时机、领会幽默实质、掌握幽默技巧、培养幽默品质等来培养教师的幽默细胞。平时注意收集幽默资料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孙改仙[11]对教师提高运用教学幽默的本领提出三点建议:(1)教学中注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2)收集富有幽默感的妙语、笑话、格言、机智之言、警句、风趣的小故事等;(3)努力培养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这些意见体现了学者和教师们的思考、经验和总结,但没有通过实证方法证明教师幽默感的变化,同时对幽默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研究不多。

四、使用幽默教学法注意事项

通过分析上述关于幽默教学具体方式,可以看出幽默教学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注意保证课堂幽默的适度和适当,回避敏感的内容。首先只有回避幽默教学素材本身的负面影响,教师才能够通过使用幽默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出现冷嘲热讽的幽默语言。第三种应特别注意内容含有尖酸刻薄、消极负面的幽默素材。教师在使用幽默语言前最好在同事或家人面前检验后再使用,以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教师认为是教学幽默,但却暗含上述问题的素材。其次,注意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幽默教学法之后,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到课率,但不一定能提高考试成绩。

国内也有学者重视运用教学幽默的时机。胡兴松[9]认为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或者心理疲劳时,及时应用教学幽默。李彩虹提出幽默不等于滑稽或幸灾乐祸,所以在使用教学幽默时注意和教材紧密结合,使学习内容深化;教学幽默所用的素材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幽默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使用不能过滥过多,过滥过多的幽默可能会淡化教学主题。强调和重视运用教学幽默的时机,有助于发挥教学幽默的正面作用。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适度的使用幽默教学法,能够给学和教双方都带来益处。但幽默教学法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深厚的教学与学术功底。国内对教学幽默的研究多关注于教学幽默的重要性和作用、什么是教学幽默、教学幽默技法这三个方面,对于教学幽默起作用的机制与理论模型,教学幽默与思维方式、性格、创造力等因素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