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5:07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例1

高中数学具有综合性强、知识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是比较大的,仅仅采用“你听我说”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对改善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应用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1 新课程理念含义及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通过设置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原有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型,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实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提出,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使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2 当前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仍然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教材大纲的固定步骤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失去了学习兴趣。

2.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繁多,系统性较强,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从简到难的逐步完成学习,才能打好基础,熟练掌握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是按照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走,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课堂笔记,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没有进行拓展性的训练,学习范围仅仅局限于教材与课堂,所接触、掌握的数学知识面较窄,数学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2.3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

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高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简化学习过程,减少无用、繁琐的学习环节,既能帮助学生节约大量学习时间,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部分学生虽然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但是却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分类,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分不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主次逻辑关系,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对解题技巧掌握不足,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只能通过大量演算找出问题答案,花费的时间较差。

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3.1课前自主预习

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能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并针对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做上标记,在学习时思路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学习目标也会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蚨懒⒆灾鞯耐瓿裳习,通过布置下节课程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使学生在正式教学之前进行提前阅读,并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预习结果发表自身观点,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3.2课堂交流合作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学生在自主预习之后,针对同一个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此时便需要通过课堂交流,交换学生之间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预习完新课程之后,将自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及困惑提出来,与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换意见和看法,并通过讨论进行总结,老师在班内进行巡视指导,最后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内进行共享,最后由老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总结。

3.3课后总结反思

通过课后总结反思,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对于深刻、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同时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在总结反思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拓展性训练,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数学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4 结束语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持续推进背景下,高中数学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交流合作、课后总结反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例2

(排名不分先后) 执笔:林小苹

总课题特邀语文等专家组

苏立康、崔峦、陈金明、伊道恩、张定远、钱梦龙、顾之川、孟素琴、吴立岗、许汉、周励群(排名不分先后)

立项背景

1984年,香港爱国实业家周忠继先生开始潜心研究纵横汉字输入编码(简称纵横码)。十几年来,他一直与技术研发专家们共同商议软件更新换代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探讨项目持续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并秉承“益民利众”的理念,使纵横码服务于多元化的应用群体(如幼儿、少数民族、聋哑残障人士等),积累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

2004年下半年,广东省潮州市昌黎路小学、绵德幼儿园率先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开始称纵横输入法教学实验),并取得可喜的成效。2006年7月28日,来自广东、广西、河南、贵州的百余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或校长参加了教学实验师资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前,接受了来自四个省、市、自治区共63所学校的课题申报。2007年5月起,第二期《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接受了来自广东、广西、河南、江苏、福建等十几个省的共58项子课题的申报… …一项凝聚着学术专家们研究理念和千百位教学实验教师探索热情的公益协助研究项目,正在神州大地百余所中小学开展。

项目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将纵横码的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汉语言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人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索,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学习技能,促进人的潜能发展,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具体可感的实验过程,比较典型的案例,分析详实的数据,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整体研究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探索,归纳了十项特点,特别是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以150多个项目学校的实验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作为实践支持,初步得出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能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智力发展和创造潜能”的结论。

2008年3月,在总课题组广州活动现场,中央电教馆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领导,亲临实验现场调研,一个新的机遇使实验迈上了新的台阶,实验被列入国家课题BCA060016重点研究项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牵头,总课题组与九个省市电教馆合作,在约180所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教学校中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此期国家课题与总课题实验研究同步进行,成果共享。

总课题组成立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组建于2005年。总课题组现有专家十五位,其中既有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又有认知心理学专家梁宁建教授,有计算机信息编码专家钱培德、杨季文教授,还有信息技术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学前教育、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专家。富有时代责任感和热情的专家研究团队,共同的理念和相互之间的默契,使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研究这项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持续发展。

课题立项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香港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排名不分先后)专家组成总课题组的一项利国利民利教的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

第一期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纵横汉字输入法教学实验(4省63校);第二期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研究(13省158校);第三期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17省303校);第四期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北京实验点学校延申、天津特别方案、特教特别方案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的研究、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阶段课题研究双轨并进同步发展。第一,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再次合作,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可继续成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单位。第二,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而立项的公益群体协作研究重点课题,项目名称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单位,也可申报。

从未开展实验而有兴趣的单位和个人,都可提出申请,递交申报表。申报表将公布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资源库,申报截止时间2010年9月30日。

第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特别合作项目,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快乐纵横数字体验”。

多轨并进,滚动发展,成果共享,奉献时代,造福未来。

研究宗旨

优秀语言能力与语文信息素养,是新型人才素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将汉语言学科与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原理有机融合的创新学习方式。

潜心探索研究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更加有效地将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和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快乐学习、主动探索精神,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促进其潜能的发展,培育“高素质、高品格、高智慧”的信息时代数字化创新人才是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的研究宗旨。

研究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逐步总结并形成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普遍规律和实践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者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快乐学习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意志和品质。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并揭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纵横汉字输入法在幼儿认知活动中的应用),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其他学习群体潜能全面发展的特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与开发基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教与学的工具平台,协作开发具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特色、可共享互通的软件资源。为实验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样例。

本码特点

民族性特点;创新性特点;承传性特点;简易性特点;通用性特点;快捷性特点;高效性的特点;自主性特点;人文性特点;发展性特点。

操作定义

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培训与学习,能够改变对这一实验课题的表面认识,以科学的信息化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教与学优化设计理论等指导整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教师和学生能够领会和表述课题项目的定位、发展、宗旨、目标;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纵横码本码的特点。

教师和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纵横码的基本原理、规则,进行计算机上的汉字输入,并运用这种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的创新性学习。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子课题的选题假设,课题研究的设计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与研究,能够根据选题设计的实验目标,选用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开展能够体现在愉快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特点的学习活动。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分段目标

1.实验起步阶段――学习强化技能阶段

完成对基本原理、常用规则及常用功能(笔形、单字、词组、简码)的掌握,实行计算机上机操作。

看打――文本输入。

选打――词语游戏。

想打――看图写话、看图作文、读后随笔。

2.研究初步阶段――促进能力发展阶段

课题实验研究与课程结合,进入常态教与学,根据总课题目标、子目标进入研究过程,探索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观察与调查相结合、定向与机遇相结合”等研究,探索纵横数字化学习如何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各子题可进行结合实验目标的微观研究,例如:

看打──眼、脑、手协同并用的快速阅读。

选打──寓学于乐的游戏式词汇快速积累。

想打──看图作文读写结合促进思维流畅。

3.研究发展阶段――探索研究学习模式阶段

进一步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个案与整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科学实验方法,结合本单位实验的过程,研究具有本单位特点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模式和可供借鉴参考的范例。

4.研究反馈阶段――评估反馈总结阶段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通过抽取与组织实验样本、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根据国家课题和总课题组的结题评审方案自行评审,并配合结题总结工作。

管理原则

课题实验科学性原则。

课题实验真实性原则。

课题实验实效性原则。

成果归属全体所有原则。

成果应用既独立又共享原则。

课题评估择优奖励原则。

选题指南

1.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教学实验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潜能发展的理论与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和潜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不同学习群体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实验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

… …

2.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语文技能的提升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幼儿汉语字词积累发展语言能力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学习者内隐学习能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及提高效率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促进小(中)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或扩大阅读量的研究。

… …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法、调研法为辅)。实验法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要有实验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案例。要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行动研究法要注意五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选用什么研究方法,以什么方法为主,什么方法为辅,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和所选选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本阶段要求进入常态教学、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形式。实验班应与常规班级一致,欢迎全校性开展。

提倡比较分析实验研究方法,可通过前测、中测与后测,进行纵向的前后比较;通过以下几种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实效性比较分析。

观察与调查相结合。

定向与机遇相结合。

个案与整体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子课题组织

建议每申报单位以单位行政领导、信息技术教师、语文教师组成子课题管理小组开展实验研究。子课题每半年(6月30日前)递交一次中期实验研究报告,每一年(12月30日前)递交一次年度实验研究报告。中期实验研究报告主要由各省组织初步评审,总课题组秘书处抽查。年度实验研究报告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专家评审,两年为一期总结评估以综合评估方案进行评审。

对积极有效组织子题进行课题实验各省市组织机构,总课题组按原来模式给予奖励和支持。

申报方案

基本信息准确完整。

实验对象清晰明确。

实验比较同质均等。

条件基础扬长避短。

提出假设研究问题。

变量关系基本确立。

方法灵活内容充实。

预期效果突出有效。

奖励机制

经过申报并获批准的实验学校的实验情况、参加总课题组征集组织的活动成绩和实验报告评估成绩,均可作为申报奖励的资格与材料。

奖励项目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组织管理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校长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先行探索研究示范点校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学习能手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研究成果奖。

评奖以两年为一个周期。

预期成果

组织举办“优秀实验设计与课例”和“优秀课件学习软件”、 “创新学习”大奖赛或活动测试。

出版发表科研论文。

出版科研学术论著。

总结优秀成功案例。

发展纵横信息教学化学习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在线写作及评阅作文系统。

成果应用原则

子课题相对独立。

著作权限自主。

成果资源共享。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例3

[关键词] ERP;实验教学;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047-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24[本刊网址] http://省略

总书记多次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创新。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鼓励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教育方法。

体验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ERP综合实验》课程,通过ERP沙盘模拟与ERP仿真企业运营的实践教学操作,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全面掌握专业技能,通过学习,具备出色的动手和就业能力。本文就体验式教学方法在《ERP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对体验式教学以及ERP课程在各高校的开展有所裨益。

一、体验式教学基本内容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基于“情景”和“体验”两个核心理念,糅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思想而提出来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含有“情境创设”和“体验思考”两层意义。因此,我们提倡体验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主张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而是更关注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掌握技能和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知道、能行动,而且要求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使学习者通过反思与体验式过程获得成长性的发展。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应,传统的“填鸭式”式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而体验式教学模式体现了“做中学”与“思考中学”的结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1.乐学。由于体验式教学设计的活动节奏明快,大胆创新,学习环境可以涵盖音乐、色彩、动感以及视觉效果,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学习环境下,将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将被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是学习者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并将之内化为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进而落实到工作和学习中。

2.乐行。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置身于各种虚拟的或真实的情景之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扮演情景中的角色,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实际运作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乐思。在体验式教学中,反思是学习的关键。学习者既可以反思内容,也可以反思过程;既可以反思主体(自己或老师的行为),也可以反思客体(学习的对象及其方法)。学员可以学会怎么做、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进行反思,最后整理、抽象、概括并提炼升华成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和价值观。

二、体验式教学实例

为了探讨体验式教学,我们曾经在创业模拟与实践、ERP供应链、ERP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中尝试体验式教学。在创业模拟课程与实践课程中,按照公司运营要求选择角色,并设置企业模拟运营环境,依照数据规则指导操作,根据经营结果、完成质量评定优劣。体现了职场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2006年,江西财经大学组建了面向全校经管类专业的经济管理与创业模拟实验中心,开设了ERP系列课程与创业模拟与实践课程,在全校范围内连续几年组织了ERP沙盘比赛和创业大赛,在2009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总决赛精英奖,在10年参加的第二届创业大赛进入全国十五强,获总决赛三等奖。目前,我校已将《ERP综合实验》课程纳入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为24学时,在修完前期ERP相关模块课程后进入课程学习,体验沙盘对抗,讲授ERP软件综合运用。整个教学过程由制定规则、分配角色、设置环境、现场指导、成绩评定五个环节组成。

(一)制定规则

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战演练的方式,体验深奥复杂的职业技巧。因此,规则的制定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求参与者必须遵循教学内容制定的实战演练规则。比如,要求每个团队来自不同的专业,每个角色要求相关专业的学生担任,ERP用户权限必须与岗位和设计的工作流程对应等等。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规则,我们在开学初将规则以背景资料的形式在网上公布,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开设讨论区,由教师对学生疑问进行解释。

(二)分配角色

参与课程学习的人员按照学生性别、职务、专业和能力均衡的原则,将学生按每组6―8人分为实力大体相当的团队,每个团队就是沙盘对抗和ERP经营中的模拟公司管理团队,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参与模拟竞争。一般来说,在一个模拟公司中,可以设置总经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销售总监、生产总监、产品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七个角色,每位团队成员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1―2个角色,一定时间后,再进行角色轮换。

(三)设置环境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为参与者设计一个特定的体验环境。体验环境首先要满足公平、公正、公开的体验原则,同时,要能更好地贴近现实,以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效果。本课程采取的方法是所有企业都是初创企业,每个企业的初始资金相同,在同一个市场中,生产同一类产品等等。同时,为学生提供模拟操作的各种表格和文字资料,包括企业运营过程记录表、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市场预测表等等。

(四)现场指导

体验式教学开始后,教师要掌握好体验进度,观察体验效果,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本课程的沙盘对抗部分根据年度任务清单展开。首先,团队本着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制定、调整企业战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年度计划,编制生产经营计划书;根据生产经营计划配置内部资源,编制资源计划,同时,依据市场竞争规则和生产经营计划书,制订营销方案,进行银行贷款、应付账款贴现、市场开发、广告投入、人员招聘,同时根据经营计划,制定产能计划,进行厂房购置、生产线购置、工人招聘、原料采购、资质认证、投入生产、产品报价;交付订单、支付各项税费、编制各类报表等。沙盘对抗完成后,将沙盘对抗的模拟企业运营数据在ERP中进行企业行为模拟。在汇总完整个公司期末经营业绩之后,教师对各公司经营中的成败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指导性的改进意见,并针对本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与讲解,按照逐层递进的课程安排,指导学生进行重要知识内容的学习。

(五)成绩评定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在体验教学结束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本课程成绩评定分为团队经营成绩和学生课程成绩两部分。团队经营成绩根据整个团队的经营情况来判定,判定依据包括市场情况、财务情况、成长情况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根据企业运营数据,经过一定的计算后获得。学生课程成绩主要是依据其在团队的表现及经营分析报告的质量。

三、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体验式教学有其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但是,由于体验式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场景、教学手段上,要求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更广的知识面。从近几年的体验式教学效果看,我们认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过程的监控。体验式教学一般有多个团队同时运作,要求教师有非常敏感的判断能力和现场控制能力,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对规则不清楚的部分及时讲解。对此,在课程开始之前,由任课老师进行课程内容的体验,比学生先行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教学。同时,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本轮教学过程的经验与教训。

(二)课程内容的衔接。本门课程总共为24学时,虽然ERP基本模块作为先修课程已提前完成,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仍然紧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与其他课程内容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衔接,在实验项目设计上必须非常紧凑、高效,这样,要求本课程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参与,同时要注意课时分配的问题。

(三)课程环境的建设。由于该课程为多个专业的必修课,开课时间集中,所以对实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式教学使用的软件都能在网络上运行;这样在任何一台连入校园网的计算机上都可以参与课程;由于大规模学生参与课程学习,要求服务器具有稳定性高、计算能力强,同时服务器端软件有大规模并发处理能力,满足大规模上课的需要。

(四)教学师资的配备。由于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懂理论,更要懂实践,因此体验式教学应由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承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体验式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通过模拟初创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并通过ERP模拟企业的行为,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并学会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并树立全局观念,建立以整体利益为导向的组织,迅速地掌握整个企业的运营规律,养成先计划,后实施的方法。同时通过经营,了解企业创业发展过程的艰辛;通过ERP行为模拟,全局地掌握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一种岗位技能训练,更是一种创业训练,更好地实现“毕业即创业”、“零培训上岗”。

参考文献:

[1].发展教育要以促进公平为重点[N].人民日报,201099.

[2]李世碧.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

[3]李玉春,石丽媛.体验式学习:高职教学方式的创新[J].美中教育评论,2005(2).

[4]蓝强.对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9).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例4

关键词: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作为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让我们数学教师深刻认识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它形成于学生亲身经历的、主动参与的,并在其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思想,获得情感体验的数学活动之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增强,还有数学思想的积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一、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

活动是一个过程,既是实践过程又是思维过程,还有情感认知过程。学生在教师的课堂特设活动中,经历独立思考、反思质疑、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富有个性特点的感受体会领悟,形成经验。这份经验或许是活动当时感悟的经验,或许是是活动后反思总结的经验,既可能是自己摸索出的,也可以是受别人启发而获得的。重要的是这些经验必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逐步转化与建构而被自己消化与吸收形成自己的认知与领悟,唯有如此的活动经验才是真正的学生自己的活动经验。活动经验的形成必须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包括学生行为参与、思维参与以及情感参与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经过自我探索、参考模仿、他人指点启迪等而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内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而获得数学学习的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活动体验,积累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参考借鉴的实践经验、学习经验、思维经验、思考经验,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领悟。

二、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意义的认识

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过程,是教师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思考、猜测、推理、反思等“做数学”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从数学思维角度进行思考,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具有个人特征的感性认识、情感体验形成数学意识,并将这种学习经验应用到后续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此外在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数学思考的过程,经历独立思考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其中学生除了获得演绎推理的经验还能获得合情推理的经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情猜想,获得依据已知条件预测可能的结果或根据给定结果推测问题成因的学习经验,是数学创新意识的开始,是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途径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思维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经验理解,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借鉴反思而构建自己对数学的认知与理解,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数学再创造的过程。

(一)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获得数学的积累

比如,在认识“中心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转一转等实践操作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获取认知经验。再如学习“三视图”时,让学生自制学具、亲自观察,用相机照一照或用笔描描不同侧面的轮廓,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不同角度的平面图形,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在数学思维层面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精确的计算以及严密演绎推理经验固然重要,但数学的思维中的合情推理经验更值得我们关注,它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质疑验证、归纳概括等过程。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我们可以采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逆命题真假的判断来推倒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教学过程如下:教师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相关知识,接下来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什么,由此引发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猜想与探究,同时能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各性质定理逆命题的真假,教师通过原逆命题这种对比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在思维上能很容易的区分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方法的不同,把握两者各自的作用。接下来学生通过猜想归纳、合情推理能力等数学活动,经验与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丰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在总结反思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次数学活动结束时的总结反思环节对数学基本活动的积累非常重要,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学会学习,收获经验。学生的反思总结要有对知识认知的反思总结,将知识进行对比、系统化归纳、联系性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收获知识学习经验。又要有对过程方法的回忆归纳,让学生感悟学习过程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感悟不同方法的运用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而积累学习经验。还要有对数学思想的思考领悟,收获数学学习的精髓,让学生终身受益。更要包含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反思体会,让数学的学习上升到做人的高度,通过反思敢于克服困难,建立信心的心理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情感、意志品行方面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学生的总结反思既要有口头的更要有书面的,学会书面梳理自己的反思总结能更好地让自己收获活动经验。

作者:李芳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四中学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例5

《新课程下高中生元学习能力形成研究》是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A级课题,课题组成员,通过两年的调查问卷,对比实验,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教学工作实验,对在教、学、研等相关专业设计时应注意事项加以总结,提出了一套有利于学生元学习能力形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研究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现状和课题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探讨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第三部分,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第四部分,研究结论。本文就第三部分“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进行总结和汇报。以便更好地推进化学新课堂的改革。

一、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

本研究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以现代学习策略、元认知为理论生长点,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可操作的元认知优化训练方案:激发兴趣;规范和形成常规学习习惯;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科思维和方法;通过自我提问法、目标激励法、时间管理法、自我评价法、阶段总结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二、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平行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高中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因变量是学生化学成绩、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兴趣态度的改变。通过实验考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模式:(1)单组前后测设计G:01―X―02;(2)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实验。

三、实验目的

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可操作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方案,并考查此训练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成绩和元学习能力各维度的影响”,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四、实验假设

1.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五、实验材料

1.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2007年3月第三版。本研究将元学习能力的训练渗透到该册书的教学中。

2.问卷调查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的元学习能力问卷。该问卷是依据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周勇编制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借鉴王会丽等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有关量表,又经深入了解高一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归纳编制而成。经小范围预测后,对问卷初稿又做了进一步修改,最终形成该问卷。该问卷共50道测题,测量学生在学习中的元学习能力高低,共有三个方面八个维度,包括学习活动前的准备性和计划性,学习活动中的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以及学习活动后的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其中,准备性,如学习之前准备好学习用具,创设好学习环境,调节好情绪与精神;计划性,如学习之前做好计划,对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去学以及学习时间安排等进行计划;意识性,如上课时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些内容,可能以何种方式讲这内容等;方法性重在一般方法、预习、上课理解、复习、课后练习五个亚维度所采取具体的方法,如预习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听讲时重在弄清老师讲课的思路,应采取理解记忆的方法,及时复习等;执行性的表现,如上课克服开小差的现象,坚持在完成学习后做其他事;反馈性侧重对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补救性要求学生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学习采取补救性措施;总结性意指学生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如总结自己或借鉴别人和书本上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断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该量表的评分办法采取六分制:完全不符合表示l,基本不符合表示2,有点不符合表示3,有点符合表示4,基本符合表示5,完全符合表示6。某学生在某维度所有试题的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在该纬度的得分。施测所得的一致性系数a=0.97。试题分布见表4-1。

3.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见附录1)该问卷由杨育玲的《物理学习兴趣、态度调查表》改编而成,能反映学生对学化学习的兴趣程度。该问卷采取5分制评分办法,评分标准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说不清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l分。所有试题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得分。分数越高表示兴趣越高。

4.实验前后的化学测试题2套(前测和后测各1套)(见附录2、3)。玉林市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和期考题。两套试卷都重视双基、突出重点,注重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考核,与生活联系紧密,有较强区分度,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水平。

六、实验对象的确定和无关变量的控制

本研究以博白县中学高一年级两个自然教学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0班学生作为实验组,11班学生作为控制组。这两个班学生都是按中考成绩高低三个层次随机抽取分班,所以两个学生总体情况比较均等,平均成绩相近。以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作为划分依据,将成绩为84、100分之间者划分为优等生,将成绩在60、84分之间者划分为中等生;将成绩在60分以下者划分为学困生。被试构成情况见表4-2。

实验班和控制班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人数相近,可以认为学生基础基本相同。

两个班在学生人数、性别比例以及前测成绩等方面都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由同一教师任课,在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的授课总时数、课外作业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且都要参加不定期的小测验、两次相同的月考,两次阶段性(考试期中段考试和期末考试)。使两个班学生这个变量具有初始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的程序

1.前测。以高一新生入学后摸底考试成绩为前测成绩(分班时按成绩由高到低循环排列,各班无显著差异),同时进行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化学元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前测)。

2.通过观察、谈访、问卷调查明确高一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和新教材使用状况,利用新教材特点设计学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可行性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对照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是自发形成的。实验组按元学习能力训练的原则和方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进行。实验时间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为期一学年。

3.后测。包括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调查问卷;学生化学学业成绩;化学学习兴趣水平测验题。

用对实验结果(调查问卷和前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和处理。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年实验,笔者分阶段对实验对象进行化学元学习能力水平、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进行检测。

定量结果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化学元学习能力前后测比较。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高中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调查问卷》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元学习能力分数均转化为百分制标准。结果统计见下表4-3和表4-4。

后测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元学习能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前后测对比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的元学习能力产生了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元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性提高。

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化学成绩前后测比较。以高一入学后第一次化学摸底考试为前测,试题经科组成员研究确定,信度和效度较高。以玉林市期末化学统考试题为后测试题,试题为专家命题,水平较高。两次考试流程正规、严格,全封闭流水账评卷,成绩客观,真实有效。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比较,实验班高出对照班约0.03分;标准差S,实验班略小于对照班;Z=0.0180.05即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学习成绩的平均分高出约16.01分,Z检验发现,Z=2.69>Z0.05=1.96,P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对比说明,结合高中新教材特点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前后测比较。

由表4-6可见,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两个班差异不明显。从总体上看,两个班的兴趣水平分都不高。在经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重新对两个班进行了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结果统计见表4-7。

从上表可看到,实验班学生经过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化学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的学生,说明根据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定性结果分析:

定量研究是围绕实验目的而设计的,数据只是反映实验结果的某些方面,本实验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本人还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变化进行定性的考查,发现实验实施后,实验班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巨大的变化。

(1)学习的自觉性加强了。通过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比实验前更喜欢学习化学,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再害怕“练习和测验”,而是把它们当作检验自己学习得失、方法正误的一种手段。自觉规划学习,自觉对学习进行归纳总结的学生人数也大大增加了。

(2)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了。通过问题清单训练,学生形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如在学习SO2化学性质时,我引导学生按物质类别,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有学生提出:既然SO2与CO2一样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很相似(如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都能与水结合形成弱酸等),那么SO2是否与CO2一样能与Na2O2反应放出O2?我立即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你问得很好,初步具备科学家的素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接着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2Na2O2+2SO2=2Na2SO3+O2。但也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SO2可能被Na2O2氧化,生成Na2SO4。两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我没有立即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让他们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通过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以证明各自观点的正确与否。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经过全班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方法和结论。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自然容易发现问题,知识与能力就在这师生动态的交往中生成。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肯定和尊重,进一步鼓励了其他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质疑,把学习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完全超出了教师的课前预设。很显然,这种超预设问题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益是巨大的、长久的,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达到的,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总之,经过训练,实验班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学生不仅能及时完成课内作业,而且每天还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辅导书,期考该班化学成绩成为高一年级最高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比控制班强了许多。

九、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成立的,即利用新课程特点结合元学习能力训练,按照元学习理论的原则、方法和策略进行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成绩,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所以,结合学科课程在高一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十、后记

元学习理论和化学新课程特点相结合既丰富现代学习理论,又发展了化学学习的方法论;有利于高中化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为主(授人以鱼)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渔)的方向转变,推动了中学化学教法和学法进行更深入、更优化的改革,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主动求知创新,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2-98,135.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8-12.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庆林,王永明.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1996(3):34.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例6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条件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一般来说,一堂高效率的课必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要高,课前所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要高。其次,每个学生在课堂的每个时间段都能紧跟老师的步伐,积极配合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自行其是。最后,一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必须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而不是满堂灌,被动配合。那么,具体如何操作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现结合平时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指导学生预习,准备实验用具,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备课等。

1.1 加强备课等准备工作

备课包括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书写教案、板书设计等几个环节。设计教学内容是指教师认真阅读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分析学情后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要认真准备课件。书写教案是指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过程书写下来,以便理清思路、加深记忆,并能随时查阅。板书设计是指根据黑板的大小,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提纲的形式书写出来,它也是本节课老师的教学思路。板书设计要突出条理性、概括性、美观性,它反映了教学过程,并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总之,通过认真备课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设计的教学案要符合班级的实际,不要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1.2 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意义重大。要尽可能利用课本上已有的实验辅助教学,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要认真准备, 课本上的分组实验要尽量开齐。

1.3 严格要求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前预警听课中的“拦路虎”,即对课文中学生不懂的地方起到预警的作用,使学生上课听这部分内容时格外用心,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预习时间一般放在每天下午放学前,或晚自习时间,也可以在一节课的课前进行。预习的方法是:阅读整堂课内容,如果遇到读不懂的地方,通过查阅教材相关内容、通过思考去尝试着解决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就用笔标出来,以便老师讲课时特别注意听讲,提高听课效率。我们平常所说的预习指的是课前预习,能做到章预习的同学比较少,能对整本书预习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

2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包括合理分配老师讲课的时间、学生练习的时间、课堂提问、演板的时间。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多把时间留给学生,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传统的课堂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满堂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懈怠等不良情绪。所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努力变讲堂为学堂。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必须包括学生预习、教师的提问、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等几个基本环节。每节课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学生当主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有两种课堂时间分配模式供大家参考:(1)学生预习、讨论10分钟,课堂提问10分钟,老师讲课10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5分钟;(2)老师发学案、学生完成学案15分钟,学案提问、讲解15分钟,学生课堂练习练习1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要多学勤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和时间,以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合理分配和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按时上下课,尤其不要拖堂。老师经常拖堂会使学生不能按时休息、劳逸结合,影响下一节课的听课效果。所以,我们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

3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主要以课件的形式进入课堂,它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冲击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此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丰富优美的图片、悦耳动听的音乐、惊险刺激的场面都可以在多媒体上实现,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和信息量,完成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化学实验如产生氯气、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实验,金属钠钾铷等与水反应剧烈且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一些与爆炸有关的实验,还有一些反应较慢的实验等。让学生观看这些实验的视频,同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老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使老师能够集中精力,把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4 强化课堂管理,确保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对于普通高中来说,生源素质普遍较差、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有厌学情绪,有些学生是迫于家长压力才来到高中学习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上课说话、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乱堂现象。所以,课堂上要保证全体学生步调一致,全程、高效参与课堂学习,必须有激励、管理、监督以及约束的机制,这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容易获取学生的支持与配合,除此之外老师要经常给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如能配合家长做工作效果更好。要认真备课,把课讲得浅显易懂、妙趣横生。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严格监管、严肃批评,课下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寻找问题的症结,对屡教不改者要给予纪律处分。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要经常给程度差的学生补课,使它们能够跟得上、听得懂、学得会。

5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法好,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当然学习方法上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如建立一本错题集,将自己平时学习中经常做错的题目搜集在错题本上、加以研究,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它也是众多高考状元总结出的共同的学习方法。很多同学都存在同一道题一错再错的情况,所以建立“错题集”非常必要。还有一种学习方法,对学习程度不太好的同学,笔者认为非常有效:那就是把课本上的题全部做一遍,以做题带动看书。在做题的过程中,有一些题不会做,不要紧,书上都有答案,知识点都在书上;有的题和前面的知识有联系,需要翻看前面的书本内容。这时你看书是带着问题去看书,这可以使你看书时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精力集中,而不会漫无目的,逐渐懈怠。就这样, 每解决一道题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渐渐地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就会培养起来。有的同学喜欢在做题之前先把书看一遍,看懂以后再去做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看书时针对性不强,看了半天印象不深,兴味索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教师要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独立的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习课一般不提倡老师讲课,最好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消化当天的学习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探究的能力。

6 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和巩固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练习的形式有两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听课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练习的选择应与教材紧密结合,且突出基础、重点、紧扣课本。要注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课外作业是一个巩固课本知识的过程,它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强化。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精心设计、选择那些考查课本知识点多、有代表性、难度适中的习题,坚决杜绝习题中的“偏”、“难”、“怪”,避免重复作业。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作业,对完成作业情况不好的学生,要寻找原因,对症处理。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集体性的错误要公开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7 注重自我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效果评估、提升、剔除、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下转第129页)(上接第87页)论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总结,扬长避短。要写好课后反思、章节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的自我反思是学生不断的监督、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行为,以便学生能随时修正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方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经常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学生的反思要形成文字,要有改进的措施。老师要收上来,认真阅读、分析、总结、点评,认真批改后发给学生。

总之,只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巧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管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完成课堂和课后练习,经常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例8

1.1 一些教师素质低,业务不精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在日常接触的教师中发现,有的教师基本素质差,上课写错别字、出现知识差错;还有个别的抱着原有的文凭认为有些知识就够了。孰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不断的更新,如不加强学习,就将成为一潭"死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长流水",教师就得不断地研究、探索,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现在新课标已经颁布实施几年了,但是,大部份老师对新课标的内容和理念认识不足,更不用说实施好新课标了。

1.2 教研工作重形式,不重实效

在教研活动方面形式化的东西太多,教研计划、教研活动记录、业务学习笔记大多是应付性的东西;学校有课题,但围绕课题进行的教研活动却寥寥无几;评课也多为应付性的简单说两句,主题不明确,发言人不能完全投入,不是跑题就是不了了之,缺乏应有的争论,体现不出教研的气氛。这些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收效甚微,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产生一种厌倦心理,也制约了教研活动的开展。

1.3 普遍教法陈旧,课堂效率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校听课中经常看到有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如在教"象"时说:"大象的象,记住了吗?……"。填鸭式灌注式教学方法仍然使用,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个性被扼杀,课堂上教不会,课下搞题海战术,其结果使学生苦学厌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课堂效率低。

1.4 作业批改质量差,缺乏经验总结

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出,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都是由批无改,有日期无批语。作业.使学生吸收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批改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医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技能、技巧的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教师还可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批改作业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提高质量。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教学方法,但总结不出来或不总结,而只重视教,教学经验性的成型的东西特别少。一个教师课上的再好,如果不善于总结经验,不进行反思,那么它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教研部门和学校也缺乏对教师教研成果的奖励措施。

2.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那么农村小学教育教研该任何开展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2.1 抓理论学习

理论不是万能的,但要研究,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行的。学校的教育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因此学校就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使每一位老师能够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精髓和理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研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抓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鉴。为此,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的。以提高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①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课题为中心,围绕课题进行研讨。②课例教学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听课老师来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例9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

[1] [2] [3] 

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课程学习经验总结例10

针灸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始于唐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高等医学院校的建立,最初在所有中医院校开设了“针灸学”课程作为针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随着各院校专业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针灸学》也成为除针灸专业以外的中医专业的必修课。《针灸学》作为高等院校中医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专业理论课,又是一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急救,以及中西结合、高护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实践课。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达到能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实验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授。每堂实验课在介绍与该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同时,着重讲授每一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动作要领与技巧、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既掌握该实验的临床适用范围,又能熟练、灵活地应用,最终达到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我院于2003年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并在专科层次开课,逐步积累该课程建设的经验;2005年开设本科针灸推拿专业,在本科层次开课;同年开设中医专业,在专科层次开课。2005年,针灸推拿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专升本”评估中评为优秀后,学院加大了对针灸推拿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累计投入100万元建设了两间多媒体专业针灸实验室、两间专业推拿实验室和一间器械练功房,实验教学条件大大改善,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每年投入专项教学经费10万元,用于课程建设,使《针灸学》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步入正轨及快速发展时期。现就我院多年《针灸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经验进行总结归纳。

1.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及课程目标

1.1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思想

《针灸学》作为高等院校中医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专业理论课,又是一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急救,以及中西结合、高护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实践课。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针灸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达到能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1.2实践教学课程应达到的效果及目标

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实验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授。每堂实验课在介绍与该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同时,着重讲授每一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动作要领与技巧、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训练,使每一个学生既能掌握该实验的临床适用范围,又能熟练、灵活地应用,最终达到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2.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所有实验均在针灸学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在教师对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方法、技巧、注意事项进行讲授后再进行实验。实验分小组进行,每组3―4人。在老师指导下,第一步观摩老师对每项实验的操作演示;第二步学生自身实体练习,同学间互相练习,要求学生加强课后练习。所有实验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内容为所有实验项目,实验1―7由学生进行抽签考试,以百分制计分,由4位老师严格分步计分,然后汇总,记平均分;实验8、9由学生任选一项进行,由老师根据操作情况,给予记分。两个部分的考核各占50%。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4.1.1在传统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多形式、多途径、多方位地开展实践性教学,灵活应用“点穴”、“点经”、在体和离体针刺手法测定、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及合视听和CAL课件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实验针灸学的开设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1.2课堂教学改革包括重点教解、启发式讲解、问题式讲解;概念图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学。

4.1.3课堂学习讨论与引导学生互动式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强化理论理解。

4.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4.2.1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建设

4.2.2针灸学实验课教学包括各种针刺方法的实验教学,各种灸法的实验教学,慎刺实验安全的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等。

4.3探索、建立教学考核评价新体系

4.3.1以多种形式对教学总体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根据书面考试、作业、读书报告、专题讨论、实验考核(含实验报告、书面考试、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考核。

4.3.2重点考核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3正在建设由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和病案分析等形式组成的试题库。

4.3.4建立“点穴”考试的考题卡及评分要点。

5.教学效果

5.1教学综合评价

5.1.1学生到课率高,教学反馈好。《针灸学》上课到课率每次抽查均为全院最高;学生反映上课形象生动、内容教授得深入浅出;目前,《针灸学》各门课程除面向针灸推拿本、专科学生外,已向中医类专业学生开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反馈好。

5.1.2教学督导评估90分以上。三年来,教学队伍成员授课效果经院、系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评价,综合评价平均在90分以上。

5.1.3课程建设评估优良。三年来,本教学队伍历经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教育厅和卫生厅等组织的专家组的考核评估为优秀;院级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中期教学检查等中,均获优良评价。

5.2相关评价材料

5.2.1我系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做到紧密联系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谈谈对学习的看法和对老师教学的意见。从学生的意见中,分析教学中的优点,从而达到改善教学和完善教学的目的。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和喜欢学什么,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针灸学教学的满意度为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