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2 11:42:03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例1

蜿蜒曲折的河流在大自然中流淌,陡峭的河岸和平缓的河岸交替出现在人们眼前,河堤的石头、游鱼清晰可见,转弯处的河水几乎静止不动,树木和草丛的倒影重叠映在水面上。这是以前自然真实的景象,现在这种美景正在逐步消失,所以,保护我们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软性的”或“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成为新的口号和时尚。越来越多地发现:河底已不再全用混凝土铺装,河流的走向一改过去僵硬笔直的形态,既有宽的地方,也有窄的地方,水中有小岛,河水有很小的自然落差,还有浅滩和深潭;河岸的防护和加固,以生物固坡代替工程固坡,使“人工河流”又重新成为自然中的河流。

2 引入历史文化背景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景观只有一个具有排涝与休闲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故此,城市河流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其具有的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等各项生态功能,还要考虑到景观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融合,使拼合景观与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城市的风格、市民的风格结合起来,或彰显大气,或突出细腻,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使人们在享受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

3 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河流在各种环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例如,在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水的流量和流速都不一样;在城市中流过的河流与流经郊区田野地带的河流,烘托的氛围也迥然不同。在景观方面,注意水、绿树与城市景观的相辅相成,如倒影、夜景等;在河流的自然形态方面,注意河道轮廓、流态、瀑布、河湾、深潭、蜿蜒程度、沼泽大小、湿地分布等。

4 河流断面设计向自然河流断面靠拢

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不同的河道断面形式。较为常见有复式、梯形、矩形、双层等。

4.1 矩形断面 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河道,地方基础冲刷严重,一般用混凝土做基础,投资小、整体性能好、抗冲刷能力强。由于比较节省土地,该形式多为城市河流采用。缺点是不易做景观,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基本上不具备亲水的特征,且对游人尤其是儿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4.2 梯形断面 占地较少,结构简单实用,是中小河道常用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在坡上种植绿树和青草,少在河道两岸保护(或管理)范围用地,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缺点是不具备亲水特点,不利于水生植物生存。

4.3 复式断面 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在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可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不同利用的功能。该类型由于功能广泛,故在城市河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5 天然无污染材料(木材、石料)的大量应用

护坡及挡墙内材料(包括碱化集料)会水化反应、炭化反应及各种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会在水中发生反应,并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灰色、生硬、没有活性的混凝土墙体中,身心健康也会遭到伤害。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好去处,城市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采用混凝土作施工材料还会带来潜在的威胁,使雨水无法渗入地下,便通过侧沟猛然间冲入小河,小河的河水暴涨,最后汇集到更大的河流中,酿成一场大洪灾。所以,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铺装材料,使来自地表和斜坡处的积水尽可能渗入地下。

6 功能多样性

现在的河流的景观设计已经和河两岸的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造就了许多行洪排涝之外的功能,如:环水公园、水上舞台、卵石步道、季节树木、四季花卉、休闲广场、健身设施、林荫小径、露天茶座、临水长廊、游船码头、嬉水乐园、灯光喷泉、亲水岸线、涉水台阶等。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例2

1、前言

在城市的生态系统中,河流的河道分布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景观当中河道是最活跃的要素,生物群落最丰富,但也是生态适应性也最为脆弱的区域,还是自然地域与居民活动的共同区域。城市河流既要具备防洪、排洪的基本功能,还需具备调节区域性小气候以及形成滨河与水面景观的功能,可以为当地居为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的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

2、分析我国城市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

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遵循河流自身的自然属性及自然规律,通过河道整治工作,使河道的自然属性及本质属性得到还原,并实现城市河道须具备的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的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河流自身特性。这是城市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河流自身的水力学特性、水流特性、降解特性、生态流量、生物属性等河流的自然属性都是河道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若违背了此项原则的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必然会留下各种隐患,城市河道的功能也将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2防洪与生态安全。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有效解决城市的防洪排涝以及河道生态安全。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解决防洪排涝安全,水环境质量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河道整治必须将生态安全作为基础,对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进行保留或者重构,使河流水体得到自然循环或者净化,促进河道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2.3截污与治污。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将截污与治污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进行,这也是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效果的关键。由于每条河道对于污水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当河道的纳污承载力超负荷时,河道的生态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河道整治预期的目标也将无法实现。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加强控制河道沿岸污水的排放,制定系统的治理方案,保证各类污水能够在达标之后再排向河道。

2.4地域适应性。每个地区的河道情况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河道整治工作要杜绝生搬硬套,必须根据地域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整治策略。对于城市河道来说,大部分都分布在居民区,必须注重河道的景观生态设计,使人们亲近、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得到满足,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与城市景观有效结合,创造与当地文化相符的人文环境。

2.5河道独特性。城市河道治理目标必须与城市发展相一致,但是河道景区的各个景观节点、功能分区、河道护岸风格等必须突出特色,可按照沿河地区的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特点,将河道景观分别划分为亲水景观、生态休闲、商业区域等,各功能的设计方案可按照其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河道的风格,避免简单与重复,从而导致居民出现乏味感。

3、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

3.1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形态

第一,平面形态设计。设计城市河道的平面,必须尽可能的保留城市河道本身的形态,要避免将曲径通幽的河道改变并重新设计为直线或直线的形态,首先要保留河流的原始断面形态以及河道形态的丰富性,设计时无需过分的强调河道的平行等宽及整齐。在河道的两侧可适当修筑实际作用较强的蓄水湖池,既可以用于防洪抗涝,还可用于当地居民的娱乐休闲,这是城市河道治理非常实用的一种设计思路。

第二,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改善河道的流水情况,必须有效的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由于河道当中凹凸不平的浅滩及深潭,使自然弯曲的河道形态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也是大自然为生物打造的最适合它们生存的天然生态环境,所以河道整治设计时自然弯曲的河道原始形态必须尽量保留。

第三,变死水为活水。河道整治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城市当中所有河道水系统的连续贯通,使原本断续的河流能够连续在一起,变死水为活水,可以促进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构建,更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2景观生态设计之滩地改造

河道整治时,由于滩地的形态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对于滩地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着重滩地的改造设计工作。

第一,自然生态保护区。滩地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到滩地作为生物栖息场地,对处于淹没状态的河流滩地给予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尽量维持河流的原生生物群体,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亲水公园。针对河流滩地宽阔的特点,滩地设计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修建亲水公园,将河流滩地设计为比较开阔的空间。另外,高低起伏不平也是河流岸滩的主要特点,因此,河流岸滩的设计可以尽可能地丰富,对于草坪为主的滩地植物景观,可以融入灌木林设计,灌木林既不影响泄洪,还可以为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生态景观环境。

第三,休闲平台。河流滩地可设计为散步、休闲、垂钓的亲水休闲平台,根据河流滩地的宽阔程度,还可设计为广场,并设计座椅及雕塑等设施,再搭配适当的绿化,使河流滩地周围的景观设计更加人性化。

第四,滩地停车场。城市的发展日益加快,车辆停放问题越来越严重,可将滩地设计为停车场,缓解城市停车压力。在铺装停车场地面时,可采用透水结构,可在车位缝隙种植花草,既可以满足滩地的透水功能,还使地面得到了绿色和美观。

3.3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剖面

根据河道的自然形态,可适当设计挡水建筑,模仿瀑布的效果,形成水面落差,增强城市岸滩的景观性。挡水区域的上游可设计为水上娱乐场所,下游的急流区可设计为观赏性区域,使不同的河道形成不同的河流景色。与此同时,水面形成落差,还可使水中氧气的含量增加,对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效果显著。挡水设施的建设可应用橡胶材料等,既可以在汛期防水,对于泄洪需求也没有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整治必须因地制宜的融入景观生态设计,在保证原有河流形态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河道景观,河道设计时在满足防洪、蓄水、排涝、航运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加强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等功能,使居民感受自然河流景观美感的同时,打造园林、水城、水乡、亲水建筑等人工建筑景观为居民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周达.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理念[J].民营科技,2014(01)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例3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许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我国城市的发展却是建立在对环境的破坏之上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要改变发展模式,对城市环境进行整治与保护。而河流作为一座城市的动脉,对其进行整治应该放在城市环境治理的首要位置。以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来指导城市河道的整治工作,可以在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恢复目标的同时,为城市打造出一道靓丽的沿河风景线。

一、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由于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的目标不仅仅是恢复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保障河水的清洁干净,更是为了构建出一个适合人居的沿河空间,让城市居民享受到河畔风光带来的惬意。因此,在进行河道整治时,通常会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对河道以及河道旁的滩地、堤岸等地点进行景观生态设计,从而达到整治目的。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道的防洪保安原则

河道的防洪保安是进行景观生态设计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根本。从古至今,我国就有许多城市建立在河流旁,河流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但同时也对城市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在汛期来临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那么将十分容易影响到城市内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堤岸的稳定性,景观设计应该不影响到河道的安全性能。

(二)河道的自然生态原则

在当今城市工业发展的影响下,有许多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了难以恢复的地步。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正常,保证河道的生态性。对于存在着自然蜿蜒曲折现象的河道以及深浅不一的河床,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进行大幅度的改动,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而在此基础之上,河道两旁的自然群落应该尽可能丰富,满足多种动植物的栖息要求,让河道两旁的环境能够达到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目标。

(三)河道的休闲亲水原则

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茶余饭后,于河道旁欣赏河畔景色,流连于河水之上的美景,成为了许多人的共同追求。因此,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满足河道的安全性与生态性只能够让河道治理具有了基本骨架,在充分考虑到河道的观赏价值之后,才能够让河道治理变得有血有肉,让河畔美景成为城市中最为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河道景观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河畔,还存在于河流之上,通过在河流之上进行景观设计的方法,可以让河道景色更加迷人。

(四)河道的历史文化原则

如果说安全性、生态性以及美观性等让河道的治理具有了骨架与血肉的话,那么历史文化就能够让河道的治理具有灵魂。自古以来,河流就养育了无数的城市人,河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仅仅是排放生活污水的通道或者观赏河畔景色的媒介,更是许多城市的象征。特别是在一些依河而建的城市中,河流更是成为了城市居民心中的图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进行河道的景观生态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许多河道所共有的安全、生态、美观特点,更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在河道中以及河道两旁突出文化特色,让人们在看到河畔景色的第一眼,就能够发现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特点。

二、城市河道治理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上文所提到的几点原则的基础上,可进行城市河道景观生态的设计,并根据设计内容实施具体的治理措施。在本文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国南方某滨河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主要以河道、滩地以及堤岸三个部分为主体进行设计。

(一)河道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对河道部分的设计主要指的是河流区域的设计,也就是对河床以及河流水质的改善。在一般情况下,对河床进行设计最为重要的就是保证河流的自然特性,对于存在着蜿蜒曲折的河段,应该保持其特性,尽量不做较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针对于河流的具体情况,进行淤泥的清除,让河流的泄洪能力能够得到恢复。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在河流之上建立水上公园,为人们提供水上休闲、划船、游泳等娱乐活动服务。另外,对于河床滩涂高低深浅不一致的现象,通常并不进行很大的干预,而是在原有河床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保持河道生态的多样性。同时,要对河道中出现了堵塞的区域进行及时的疏通,让河水真正变为流动的“活水”,恢复河流的生命活力。

(二)滩地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在河道系统中,滩地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在进行设计时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滩地类型特殊对待。一般将河道中的滩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年被少量河水淹没的低滩地,另一类是只在汛期才被河水淹没的高滩地。对于低滩地,可以将保持滩涂中的原有生态类型作为设计基础,对滩地上的生物群落进行保护,与周围的河道环境共同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对于高滩地,一般可以考虑在上面建立亲水设施,或者修建滨河公园,营造出更加优美的河道环境。滩地上可以栽植一些湿生草本以及对泄洪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低矮灌木,丰富河道的生态,起到点缀河道景色,美化滩涂外观的作用。另外,在用地较为紧张的城市中,高滩地也可以经过适当的改造,将其修建成为停车场、观景台等功能性的设施,只是在构建河道的生态环境上将会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堤岸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对堤岸的景观设计是构建风景秀美的河道最主要的一部分,通常需要根据河道的走向、河道所处的区域以及城市的特点来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堤岸景观设计应重点考虑城市防洪与景观生态的协调,解决生硬的防洪挡墙与河道生态景观之间的矛盾,如老城区内受到区域限制设置直立式挡土墙处,可在堤顶种植攀缘类植物,形成垂直绿化景观。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斜坡式堤岸,根据不同坡度大小进行景观设计,坡度较陡时,可在坡上种植生态草坪、撒播野花等,即可软化护坡,又美化环境。坡度较缓的情况,则更有利于生态景观设计,可随坡就势,营造自然地形,并结合地形设置功能区域,如活动广场、运动场、停车场、健身区、游戏区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治理是当今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设。而通过景观生态设计来指导城市河道的治理,可以让城市河道具备安全性、生态性、美观性以及文化性等特点,让城市河道景观真正成为象征城市的重要标志。随着未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河道的景观生态效果将会营造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石泉. 花都新街河河道综合整治及景观营造中生态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例4

Abstract: Please elaborate on the problem of subject about city river landscape system, and advanc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working method to follow when building river landscape. To make it possible for exploiting and developing its uniquestyle of ecolog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esthetic value andrecreational value, based on simple function of city pollution discharge, navigation and controlling flood and draining flooded fields.Keyword: waterfront landscape, city riverway, landscape plann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大自然孕育了河流,河流又哺育了城市,孕育着城市的灵气、蕴藏着城市的历史。河道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自古以来,城市的兴起与繁华就是这样与河流有着鱼水相依的不解之缘。但是,城市的发展也会给河流生态系统的维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中的水系景观愈来愈少,使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河道综合的整治和景观的营建,不仅能改善城市面貌,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2、存在问题

2.1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发展, 用、排水量大幅度增加, 导致河道水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原有完整的城市水系变得支离破碎,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滨水景观被任意掩盖、填埋,使活水失去了“ 生命”, 同时也割裂了城市的生态链。

2.2河岸处理呆板, 亲水性差、特色不明显

出于防洪的需要,一些河道加深河槽、构筑堤坝、筑堰改道, 工程化的措施改变了河床形态和水文规律。一些河岸驳坎设计呆板, 以直立式为主, 既弱化了亲水性,也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2.3景观连续性、系统性不强

沿河地区分段、分地块开发,使沿河的景观整治实施也各自为政,缺乏延续性;单一河道景观整治影响面小,与整体城市景观体系的系统性差。在视线走廊上经常有滨水不见水的情况。沿河景观设计与整体规划脱节。

2.4场所功能混合性不强,活力不足

大部分的河道景观仅局限于河道驳坎的设计、沿岸绿地的建设,滨水区与城市主流空间交流不够,滨水建筑与滨水开放空间不够协调, 缺乏统一、整体的规范和引导。整个滨水地区的景观缺乏内在的联系,忽略了城市整体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滨水地带只具规模, 不聚人气。

3、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的设计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要使景观营建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作为我们设计时的原则方针。

3.1 系统和区域原则

河流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变化,所以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营建时,首先应该对河流的汇水范围,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是第一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控制水土流失、调配水资源的使用,对重大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环境评价、协调城市岸线和土地使用,特别是要控制城市用地对河道的侵占、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要做好污水截流和市政设施配套等。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是河道景观设计营建的保障。

3.2 多目标兼顾原则

城市河道整理不单纯是解决一个防洪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及性与亲水性,增加娱乐机会,提高滨河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仅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轻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重则对城市生态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 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河道景观设计必须能够为此提供多样性的结构、功能组合,满足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要求。

3.3 生态设计原则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生态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和城市互动的可持续发展。

3.4 自然美学原则

保持自然线性,强调植物造景,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鼓励平易质朴,反对铺张奢华,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3.5 安全保护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安全性非常重要。安全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河道排洪、防洪对城市和周边居民的影响;二、考虑游人近水、亲水等活动的安全性。在设计中可考虑对驳岸采用不同的形式或是自然缓坡、设置护栏、植物围墙等安全措施。

3.6 文化保护的原则

自然景观整治与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保护利用相结合,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恢复和提高景观活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4、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对每个设计项目都很重要的,是指导整个设计过程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整个项目实施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设计项目多有各自不同的设计背景、文化环境、现状区域环境,所以应该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但是一些带有模式性的设计营建方法,在实际中具有指导意义,仅供设计时借鉴参考。

4.1 河道平面的处理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一般以为拓宽断面、截弯取直、两岸修筑高堤,就能解决防洪的问题。事实上是从流域范围看,与防洪补益不大,相反却是大大的损害河道景观的美学价值。对于河道的平面布局应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系统,这样才能实现多目标的统一。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例5

1 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呈现的问题

第一,制度建设不完善。我国部分城市管水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规范的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于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管理工作、排污工作与处理工作没有章法,因此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相关的政策措施。第二,信息管理工作落后。由于系统与信息管理工作是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技术支撑,然而部分城市信息管理工作落后,难以及时地掌握好水污染的动态,这些是造成我国河道污染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并没有建立起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机制,相应的取水、排水、监管渠道建设等都十分落后,因此必须要加强现代信息化建设。第三,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厂区的处理能力依然难以满足河道污水排放的数量需求,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行状况。部分企业、社区居民的生活污水依然存在直接排入城区河道的现象,而城市造水功能区难以控制好达标的状况,城市河道所能承载的水污染能力逐渐下降。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城市污水排放量的控制工作,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与处理工作。

2 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措施思考

第一,加强河道科学发展规划建设工作。我们要做到河道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目标,只有水环境生态得到了我们良好的保护,水资源才能够继续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相应的水资源开发系统、节水系统等城市配套措施,加强河道规划编制工作,工作人员要明确河道规划建设目标与根本任务。第二,构建完善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由于城市的河道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也是防洪工作的重要通道,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防洪与防污两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强城市河道建设工作的管理力度,要及时进行水系统排污排障,建设堤坝;其次,要加强对河道的水资源治理,要求企业排污口设置相关的档案管理内容,定期对其检查,对难以达标的企业加强管理力度,对一些私自排污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并责令企业停止排污的行为。第三,修复河道生态环境。要想修复好城区的河道生态,就必须要构建起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开发河道水资源必须要坚持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原则,始终保持水环境中有保持生息修养的空间,让水中的生物生存空间不受影响。并且,我们修复水生态需要与治理入河的污染物相结合,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企业对污水的排放量,政府要加大治理河道环境的投资,不断开辟出新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城区水资源所承受的工业废水的压力,净化生态环境。

3 我国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例6

河道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在实现防洪泄洪功能的基础上,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展示城市独特风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城市河道的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河道污染,生态破坏等。本文以大连花园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流整治工程为例,提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

花园口经济开发区位于黄海之滨,为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中“丹大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水网密集,境内九条河流穿境入海,此外还有大量湿地、水产养殖区及灌溉渠等,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一、城市河道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水质有污染:沿河工厂和居民污水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致使水体污染,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2、片面强调河道的防洪泄洪功能:河道防洪规划设计忽略了河流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河道设计成一个缺乏自净能力的封闭系统,与周边环境割裂,成为孤立的个体。

3、驳岸设计硬质化:驳岸设计多采用硬质护坡,从表面上看,仿佛一劳永逸,坚不可摧,但实际却损害了河道原有的土壤植被,破坏了动植物生存的条件,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4、土壤碱化严重,植物生长不良:三河入海口段土壤碱化严重,地下水位较高,导致植物长势不良。

5、单独强调每条河流的景观和功能:设计包含三条河流,每条河流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考虑,没有从城市整体格局出发,应作为一个大的河流总系统进行规划,每条河流为其下一层面的子系统,这样更有利于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综合价值。

二、城市河道规划设计策略

1、宏观规划层面,首先从整体格局出发,形成“环”的概念:《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花园口水系资源丰富的优势,塑造以内湾、岸线、河流为支撑的水系景观,为打造“花园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规划的三条河流位于经济区的中心,其中老龙头河和圣水河均为南北流向,小马河为圣水河的支流,为东西转南北流向,在小马河支流的东向延伸段(老龙头和圣水河之间)长度不足一公里,且此段落湿地、鱼塘虾塘众多,本次规划提出将此段落湿地连通,这样三条河流实现贯通,形成环城水系,将大大提高城区的生态效果,并在滨河绿带设置环城运动环线和供动植物迁徙的生命廊道,从整体格局层面优化了城市山水框架,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亮点。

2、尊重河道原始形态:根据河道天然地形,在满足行洪基础上,随弯就势布置驳岸线形,设计中尽量保留蜿蜒曲折岸线,增加洪峰通过的时间,减少对下游的威胁,与生态理念相呼应。

3、尊重场地肌理,体现历史文脉:三河从北向南依次流经农业片区、城市工业片区和居住片区,设计中尊重流经区域特点,设计各具特色的景观方案,老龙头河中游现存一处日本桥,为历史文物,但已不满足行洪要求,构思将木桥板和桥墩挖掘出来,成为新桥体中的一部分,保留对场地的回忆,同时也可以作为新桥景观的一部分。

4、原有湿地的保护保留:老龙头河和圣水河以及三河入海口有多处大片湿地,是鸟类迁徙和停留的驿站,入海口还可看见壮观的红海滩,此外还有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构思这几个段落以保护为主,不做过多修饰,保持原生态,可成为一处绝佳的户外科普基地。

5、关于污染源的治理:拆除周边临时建筑,将工厂、居民楼的污水收集起来,经水处理形成中水后,再排入河流中,成为枯水期河流的补给源,同时河边种植成片的水生植物,对水质也可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6、关于返碱的考虑:入海口和三条河流的下游段,土壤碱化严重,地下水位较高,为保证植物成活且生长良好,设计中考虑一下措施:

①选择相对耐盐碱的树种,如小叶朴、柳树、白蜡等;

②设置隔盐层,采用300厚碎石层,保证树木成活;

③在重要景观地段,设置微地形,以保障植物生长良好。

7、关于色彩的考虑:项目地处我国北方,冬季相对漫长,景观效果单调,设计中考虑到冬季的效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植物中注重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比例,大致为3:7;

②除常绿树以外,考虑采用彩干树种,如白桦(白)、红瑞木(红)、棣棠(绿)等,组团片植形式,增加冬季的景观色彩;

③在重要景观地段,采用绿化+景观小品形式,活跃氛围

8、关于桥梁的专题:经统计,三条河流现状有27座桥梁,大多为工程式桥梁,只满足通行功能,缺乏景观性,在本次设计中,构思将桥梁设为专题进行研究,外表皮进行包装美化,形成桥梁博物馆,也可给每一座桥赋予一定的主题内涵,体现文化特色。

9、关于人群的考虑:花园口经济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明阳镇,下班后或节假日容易形成空城状态,考虑在滨河景观带设置一些特色活动场地,例如户外儿童乐园、溜冰场、种植采摘园等,吸引老城区、大连市、庄河居民周末近郊游,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仅聚集人气,也可以在一点程度上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结语: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血脉,也是一个城市最美的核心,它是城市重要的景观空间和公共空间,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沉淀和文明的缩影。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持续、景观营造、植物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希望可以对类似的河道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进而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滨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例7

首先是综合生物链情况,保证采用的景观植物在该地区处于食物链中间环节中,不至于由于天敌较多或较少导致,景观建设投入成本过高或引发生物入侵现象。其次是结合当地气候特征,选择跟当地气候特征相性最佳的景观类植物,避免由于气候不适导致植物生存环境恶劣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投入。最后综合河道的水文特征,确认河道景观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堤为主,还是观赏功能为主。防风固堤为主在景观选择上就需要倾向于湿地类植物,在涵养水源、削减洪流速度的同时发挥观赏作用。

2.综合地区人文特征

综合地区人文特征主要是城市精神文明和市民精神风貌。景观选择上应当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使河道景观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生态建设,更是城市文明建设。比如:是否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方向,能否良好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关于该河道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且符合城市生态文明设计的河道景观能够极大程度的展示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其次是市民的精神风貌,主要是考虑到市民对于河道附近地区的利用方式上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观赏游玩为主,河道景观都应当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活动空间上应当充足,能够供市民娱乐休闲使用,环境上应当适宜,要求景观植物具有净化空气、沉降灰尘的功能等。

3.综合景观组合美学

河道附近的景观建设不能单纯地将植物、动物或一些土建工程类项目进行罗列、摆放,河道景观建设过程是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过程。因此其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到景观和建筑物、自然风物之间的美学特征。首先,植物景观和自然风貌和谐,不能培植一些仅看起来美观,但是却不符合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特征、地质特征的植物景观;其次,景观和建筑物的和谐,景观和建筑物都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应该相互和谐,将植物和建筑物放在同一个取景器下,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融合;最后景观和景观之间和谐,河道附近景观建设不是单一项目,而是一个整体工程,不能存在某一部分是中国特色,另一部分是西方风格,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如同穿衣打扮一样,要每一部分相互映衬。

二、河道景观规划管理方案

1.河岸线的处理

城市河道进行景观建设滞后,可以发展成为居民娱乐活动的新场所。河道附近居民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河岸线的亲水性处理就是关键所在。河岸线平面、断面形状和驳岸形式的亲水性选择,是营造良好河道景观形象的重中之重。可以充分利用河道自然形态特点,在平直流畅的部分、河岸线转弯的部分、河流的部分修建一些亲水平台,既能够为群众提供观景平台又能够营造河岸线上景观亲水性特征的景色和气氛。

2.河道断面的处理

通过对断面部分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河道断面部分一般可采取分层式、台阶式或坡地立体式建设方法,通过河道断面部分景观建设将河岸和河滩部分的景观连为一体,使其构成完整的河道景观。在河道景观建设中绿化的作用毋庸置疑,其中立体式的绿化建设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首先河岸上能够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娱乐休闲场所,而且河岸上的绿化能够为群众遮阴避阳,可以考虑采用藤本植物或是灌木类绿化,既不会占用大量空间且能够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驳岸的绿化可以采用灌木类、或高大茂密的垂直类植物,在装饰河岸线的同时能够净化河岸附近空气、美化环境。河滩附近培植一些水生植物或是浮游类植物,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可以对河道进行美化装饰,也是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河道景观的后期维护

1.植物的养护

首先河道景观的植物绿化不能影响到正常的蓄洪功能,对河滩地附近绿化要求树冠高度不能超过20m,不能高堤岸0.3m左右。其次,为了迎接河道的汛期水量,需要在汛期对绿化进行修剪工作。另外,河道附近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差变化明显,要注意好景观绿化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止工作,定期进行除虫作业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虫媒疾病的传播。

2.其他设施维护

绿化和其他建筑类景观都是河道景观建设中的一体化工程,对于绿化工程可以依靠专业人士定期进行养护工作,但是其他建筑类景观和设施的维护则需要号召附近居民一起进行,使群众一起参与其中,才能实现长久有效的维护工作。

3.保持河道生态生物多样性

保护接近原始的河流状态时景观河道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后期维护工作也需要对其有所侧重。首先,定期检查河道立体工程材料的状态,及时更换出现问题材料,保证不会有过量的水下渗,避免河道下层的地质条件被流水侵蚀。其次,对河道附近生物种类、数量进行定期统计,一旦发现有生物数量变化幅度不合理,及时请有关专家进行原因调查,同时制定出治理方案。

作者:王秀丽 单位: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例8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河道的功能

(1)防洪排涝功能。河道的自然形态及两岸的湿地具有减缓洪水行进速度的功能,从而减轻河道下游洪峰的强度和形成。河道的行洪排涝作用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对位于城市内河道或河段的最基本要求。

(2)灌溉供水功能。河流具有一定的蓄水、滞水作用,是城市居民与其他生物维持生存,以及城市环境得以存在的必要因素。从河道引水灌溉农田、供给工业和市民生活用水,因此,良好的河道水环境是保障水资源持续供应的基础。

(3)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的功能。河道具有调节局域小气候的作用。由于城市河流有较大的水面蒸发,河流水的高热容性、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性,可以增加临近区域的空气湿度,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城市河道的周边绿化可以吸附灰尘、汽车尾气等毒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带状的绿化还可以消解嘈杂的城市噪音以降低噪音污染。

(4)景观功能。城市河道是一个城市的绿色生命带。美丽的滨水景观可得几乎由直线条方块体构成的城市不再机械,水面转化了固体边界,水体潜藏着无限神秘,水流充满了勃勃生机。无论奔腾咆哮的大河,或是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几乎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水域都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流动的水体和稳固的岸堤构成了河流景观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5)休闲娱乐功能。城市河道不仅带给人们安谧性、运动性、持续性和舒适性的美学享受和精神体验,同时还具有休闲、娱乐功能。河流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的娱乐活动可以分为两类:①直接利用水的娱乐活动,如划船、滑水、游泳、渔猎和漂流等;②沿河岸进行的休闲活动,如露宿、野餐、远足休闲和摄影等。

(6)生态功能。自然状态下的河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边坡植被可截留部分污染物;生态河岸可有效降低岸边土壤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作为景观生态学中的线性要素,河道的异质性决定其河流廊道的身份,供野生动物栖息,尤其是输送矿物养分满足生物迁徙需求,具有其他廊道类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河床的透水性可以保证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减弱河道的水文变化。

2城市河道整治的原则

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应充分遵循河流本身的自然规律和自然属性,使得通过河道整治的相关工作,还原河道的本质属性和自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河道的各项功能。因此,在城市河道的整治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

(1)遵循河流本身特性的原则。这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与本质性规律性所在。在整治的过程中,河流自身的水流特性、水力学特性、生态流量、降解特性、生物属性等自然属性是整治工作的依据和落脚点。

(2)防洪安全与生态安全并重的原则。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需要同步解决防洪排涝问题和河道生态安全问题。河道整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防洪排涝安全,更重要是为了供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和水环境的质量安全。

(3)地域适应性原则。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地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要求在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的整治措施。

(4)河道独特性原则。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整体目标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然而其河道景区内的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建筑小品、河道护岸风格等应各具特色。

(5)截污治污同步原则。城市河道整合整治的同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截污治污工作,这也是保证河道整治成效的关键环节。

3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工程技术

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工程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成效的基础与关键,其工程技术体系已逐渐发展与完善。具体的工程技术内容包括生态护坡技术、水质综合修复与净化技术、河道景观设计3大块,这3个方面协调发挥作用,缺一不可。

3. 1生态护坡技术

对于标准“梯形”浆砌石断面或混凝土断面对河道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合理解决防洪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各类河道岸坡生态护坡技术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解决河道整治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态护坡技术是基于水土保持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利用植物及植物与工程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边坡上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通过生态工程的自我支撑、自我组织与自我修复等功能,实现边坡的抗冲蚀、抗滑动和生态恢复,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坡面植物生存环境、提高坡面动物和微生物栖息地的质量、营造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和改善人居环境等目的。

发展到今天,生态护坡技术的体系已日臻完善,根据土质条件可分为土质生态边坡防护和岩质边坡防护,岩质边坡防护的关键是创造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生态护坡必须考虑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植被的选择与周围大环境相协调一致,并考虑植被的生态性、形态性、地域性,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且抗逆性强,生长迅速、自繁殖能力强、适应粗放管理,维护工作量小。当前国内外采用的各种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技术、多自然型技术等。

3. 2水质综合修复与净化技术

城市河道水质修复与净化需要从3个方面做好工作。①系统的截污、治污,确保排放到河道的水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同时,需要做好河床的清淤工作,使得整治后的“初始河道”归位于清洁的状态。否则,就算是其他工作做得再好,对于河道水质的治理也无济于事。②确保城市河道所需要的基本生态流量、流速等特性与性质参数,使得河道保持一定的自净能力。③通过对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水质净化技术,包括土壤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人工浮岛技术等的综合运用,保持城市河道水质,且实现稳步提高的理想效果。

其中,人工湿地技术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具有投资小、处理效果好、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同时水生植物的搭配还能起到良好的景观效应。人工湿地技术广泛应用于景观水处理、湖泊生态修复、生活和工业、农业等污水处理。

3. 3河道景观设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水是我国永恒的主题。中国人在几百年前己经引进了水利景观的概念,追求的是自然的地理景观,以青山绿水、烟波浩森为美。而现代人除此之外,还追求有人工建筑的美,如园林、水乡、水城、亲水建筑和水的文化氛围。

河道景观设计的牵涉面较广,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主题的河道景观差别较大,但在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引人城市历史文化元素、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功能多样性以及鲜明的景观主题等方面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需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例9

2城市河滨道路景观设计理念与主题

通过对地块的现场踏勘,地方历史文化的解读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及对问题的思考分析,提出了武夷新区滨江西路景观带的设计应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具备交通与防洪功能;生态功能和休闲价值;地域山水特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挖掘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创造一个由乡土植物构成的景观基底,有城市生活气息,可听、可感、可游、可赏的景观环境。将滨江西路景观带的设计主题定义为:“水墨淡彩滨江路、纵览古今武夷魂”,即在保证崇阳溪的防洪要求上,让整条滨水景观带具有参与性和观赏性,为市民提供一个散步、散心的休闲空间。把武夷地方特色的文化融入到滨河景观中,让文化的传承和宣扬在景观元素中得以展现。

3城市河滨道路景观设计

3.1整体设计

3.1.1景观功能分区

根据地块的特征,以现状及规划桥为分界线,将整个地块分成3个区:崇阳溪大桥至南林大桥为城市生活休闲区、南林大桥至渡头大桥为古韵民俗体验区、渡头大桥至林后大桥为生态绿廊游憩区(图1)。城市生活休闲区结合周边商住区及万达等商业地块的性质,设置公共活动广场,满足附近市民跳舞、健身等户外活动,丰富周边居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在该区放置了一系列情景雕塑,为美丽的滨水景观增添情趣。古韵民俗体验区以尊重历史文化为原则,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特色,结合当地传统民俗文化,采用雕塑小品、景墙等方式再现当地历史民俗文化。生态绿廊游憩区利用现有的地形与植被,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的基本原则,在现有的生态自然景观中适当增设一些节点广场及园路,进行有限度开发利用。

3.1.2典型断面

整体断面结合道路交通系统,主要为:2.5m人行道+1.5m绿化带+7m车行道(部分含有中分带)+7m车行道+2.5m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2.5m人行道+一定宽度缓坡绿地+2.5m休闲步道(自行车道或休闲广场)+一定宽度缓坡绿地(或钢便桥或园路)+2.5m亲水步道(或滨水绿化带),通过这种多层次不同功能的交通系统与绿化带的设置,形成了丰富的道路景观。

3.1.3道路系统设计

(1)车行交通系统。滨江西路设计为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为40km/h,通过这样的车行道设计,为司乘人员创造良好的观景时间和空间,可以欣赏到滨河美景,带给他们美好的视觉享受。

(2)非机动车交通系统。靠滨河一侧,特别设计了非机动车道,并且采用红色陶瓷颗粒作为其面层铺装材料,使人感觉像是红色的彩带镶嵌在景观带上。

(3)步行系统。人行系统主要有人行道、休闲步道、自行车道、亲水步道几个部分组成,局部位置通过节点广场或台阶梯道等方式,形成了网络状步行系统,为游人驻足或漫步观景提供了便利。自行车道创造性地加入了曲钢便桥,并采用绿色2cm厚PU聚氨酯塑胶面层,自行车或人行走在上面,给人别样的感受。

3.2详细设计

3.2.1驳岸设计

驳岸是水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不仅要承担一定的防洪功能,还要满足生态功能以及人们的亲水需求。驳岸类型大体分为人工驳岸和自然驳岸,根据崇阳溪的情况,以防洪功能为前提,设计重点考虑以自然驳岸。主要采用以下处理方法如下:保护利用原有自然岸线形式,对植被良好的驳岸适当加以修整。对原有的滩涂采用抛石的方式,形成自然的卵石滩,局部位置设置卵石汀步,在常水位或较低水位时可以在卵石汀步上行走,体验亲水的乐趣。并对滩涂种植耐水湿植物,对不具备种植条件的,则通过抛石或打杉木桩排桩方式护脚,创造绿化空间,营造湿地景观,体现生态型郊区驳岸的效果。尽量避免采用直立式驳岸,对有需要采用人工构筑物处理的,则采用具有较强抗风浪、抗水击能力的荣勋生态挡墙,坡面种植水生植物等植被,既可美化环境,调节净化水质,也可保持水土流失。在驳岸边侧设置2.5m宽亲水步道,局部位置有亲水平台,既可以休闲漫步,也可以停留亲水或者驻足远眺,沐浴清新的江风。

3.2.2节点设计

(1)崇阳溪桥下广场。将崇阳溪桥下设计成一个休闲广场,给市民提供了休闲纳凉的空间,同时利用桥台背及侧边混凝土挡墙,创造性设计成浮雕景墙,把武夷山景区的风貌如大王峰、玉女峰等景点以一幅花岗岩浮雕生动展现出来。

(2)竹排广场。这一节点采用了武夷山大家所熟知喜爱的特色旅游产品———竹排漂游九曲溪作为设计元素,采用青铜制作的竹排和划竹排人物,以玉女峰为造型的花岗岩整石作为背景,雕塑下方用花坛来衬托,周边以武夷山特色的建筑材料青瓦做成屏风门洞造型,烘托这组雕塑。

(3)宋慈情景雕塑广场。通过把宋慈圆雕活灵活现展示在这个节点中,以一扇屏风作为其背景,雕塑下方通过植被衬托,体现了宋慈一生求实、求真的态度,用自己的行为和科学著作提倡求实求真的唯物主义思想,无不体现了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有着积极意义。

(4)朱熹情景雕塑广场。通过朱熹人物铜雕像展现其在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讲学的情景,以石雕书卷为背景,把南宋理学家,理学集大成者的朱子呈现在后人面前,表述了朱熹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和儒家人生处世的规范。

3.3绿化设计

植物配植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等相互间的搭配,来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打造出“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植被景观氛围。

3.3.1中分带

中分带绿化设计,通过群落式组合,使其形成了良好的防眩及景观功能,在道路的端头及调头区,采用五针松桩景,配以千层石,下层种植红叶石楠球、金森女贞球,南天竹、毛杜鹃、红花继木,形成了很好的效果;中间段落,通过香樟、造型红叶石楠、速生紫薇、海桐、金森女贞等,营造了不同的景观效果。

4.3.2侧分带

侧分带的绿化设计,主要通道乡土树种,广玉兰或者无患子作为行道树,配以苏铁、毛杜鹃、龟甲冬青等形成了整齐规整的效果。

3.3.3休闲景观带

侧分带通过有缩有放的空间组合,开阔空间通过草坪与银杏、白玉兰等孤赏树,体现了开敞之感;密植的空间,通过香樟、四季桂、落羽杉、福建山樱花、乌桕、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球、含笑球、棕竹、南天竹、八角金盘、麦冬等高中低等多层次的植物搭配,形成了“密不透风”的视觉效果。

3.3.4滨水绿化带

滨水绿化带,通过水生植物再力花、旱伞草、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等的种植,既有效地净化水体,也为微生物、鸟类等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例10

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河道景观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发挥着防汛、排涝、航运等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但往往在规划设计中只注重河道功能的设计要求,而对景观设计把握不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设计方法进行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使河道真正构成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我们当前重要思考的问题。

1 当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道景观,如何保存、修复这些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人造景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软质景观却更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3)人与文化:城市河道景观效果不仅仅是物质景观,还应当包含有人文景观,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活动又是围绕着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来开展的。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人们的这些喜好。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将成为景观设计亮点,吸引众人的眼球。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2.1设计理念

(1)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充分利用水文化特色,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要十分注重保留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的挖掘,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又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同时还要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在具体设计城市河道景观时要充分运用景观的植物群种结构,利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树种应尽量利用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2)要坚持协调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这话十分深刻。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在现代的河道景观设计中应当体现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上娱乐设施、大型喷泉、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等。因此除注重河道景观与绿化有机结合,体现水乡景观特色外,应将绿化与名人活动、历史事件、古代文化遗迹及古树名木结合好。首先要保存和恢复两岸遗留文化,重造历史风貌。其次是要谨防城市河道景观片面化,要注重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实现设计与自然有机的融合,恰如其分的“锦上添花”。

2.2设计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自然生态作为植物设计的首要元素,并同周围的人文环境充分结合,打造成一幅诗情画意的河道景观画卷。在具体设计中应当坚持以下3项原则。

2.2.1多样性的原则

自然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表现之一就是植物种类的多姿,而多种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种制约相对平衡,个体或群体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形成有序的体系。

2.2.2师法自然的原则

人工的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同时好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吸引各种生物到此栖息生长,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使景观更具自然特征和生命力。

2.2.3绿化形式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作为河道景观,沿岸应该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结合硬质景观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在游人停留部位采用造型优美、色彩醒目的植物品种,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形成“点”;选用几种较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如此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2.3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要结合河道空间的美学特点和游览者的视觉特性,充分考虑到现代条件下速度因素对景观形式、景观尺度等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河道景观成为优美、亲切、宜人且富有活力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设计河道景观绿化时要注意把握以下3个方面:

2.3.1 河道沿岸平纵面线形的把握

鉴于人们在游览河道时看到的往往是动态的风景而不是静止的画面。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已有的自然条件,顺着自然地形以避免由于修建景观而破坏沿岸的生态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曲线元素将外部景观引入河道环境、通过地形起伏条件布设富于变化的线形以区别于其他地区。

2.3.2环境色彩搭配的把握

恰当地把握河道景观与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的心理反映之间的搭配和协调至关重要。

当河道位于繁华街区时,根据两侧建筑不同的风格、可用立面设计、装饰手法,形成变化丰富的河道景观。这种变化往往会显得庞杂与凌乱,这时可以通过植物造景对道路赋予较为统一的色彩基调——绿色,在这些建筑之间起协调的作用。除此之外的河道景观色彩则不宜丰富,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对位于色彩相对单一的老城区附近的河路,由于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造成了人们休憩、绿化的空间日益缩小,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环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空间立体绿化,提高绿视率,弥补局部地区平面绿化的不足,为人们提供与水对话、宁静、趣味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