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有机化工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4-04 00:24:58

有机化工论文

有机化工论文例1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通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建立的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它以产品从构思、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对产品系统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3]。CDIO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改革方案,出版了大量的教学改革资料,并且在2005年由汕头大学引进我国并在汕头大学开始实施,之后国内多所高校积极开展CDIO模式改革,积累了很多在我国进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探索的宝贵经验。贵州是资源大省,但贵州“五张名片”中,烟、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均为有待进一步开发应用的重要资源。近年,贵州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贵州理工学院正是应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设立的一所高校。基于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积极进行CDIO工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希望能通过CDIO模式为贵州制药工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大批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1.2翻转课堂的发展及特点

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最早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课堂教学[4]。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的演讲将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推广,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5]。这种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的地方可记录下来,待到课堂教学时与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这种方式使学生从以前的知识灌输式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提出问题并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者。教师则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2《有机化学》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意义

有机化学课程在制药工程专业中具有基石的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创新型制药类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真正实现制药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然而,当前很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课时量的不足,普遍存在对于很多应该熟练掌握的知识掌握不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课程时不知道该课程的重要性,也缺乏任课教师的准确引导,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机化学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而忽视对它的学习;同时,很多高年级的同学都深刻感受到由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薄弱导致后续的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非常困难,尤其是药物的结构、相应的构效关系、合成路线等成为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严重问题,学生往往很难真正理解从而导致他们只能死记硬背,这样便又加剧了学生对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厌倦情绪,从而出现学习的恶性循环,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用人单位在招聘到高校应届毕业生后,普遍感到当前多数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不够,即使是大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用人单位仍然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岗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上现象的出现,与当前高校忽视对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效果的考查有着紧密的联系。CDIO工程教育模式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主要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实验教学则旨在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是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是后续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有机化学》及其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采用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以翻转课堂式的教学,通过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能够牢固地掌握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加轻松自如,继而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具备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3研究内容

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做中学”的理念,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1)以项目为导向,引入翻转课堂学习环节,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根据CDIO理念,教师需要摈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而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与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和体验,在研究思路下有目标、有计划地展开学习。教师在有机化学的第一堂课就尽可能通过制药工业的一些最新进展,药物的发展历史以及新药开发的过程,与民生紧密相连的药品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例如,在环烷烃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并记录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回到课堂上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某一个知识点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讲述、答疑、作业等,而授课教师则认真指导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顺序的安排等方面引导学生把好关。学生讲完相关知识点后,任课教师进行仔细全面的点评,总结经验与不足。课后安排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并写出各种小论文,加深学习印象。作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导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把研究性创新性实验融入常规的实验教学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多数是对前人探索研究过程的简单再现,这虽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CDIO理念倡导“做中学”,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的传统模式。基于CDIO模式的有机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局面,多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在内容上尽可能反映最新的教学、实验研究成果,拓宽实验内容和深度,并赋予现代化的特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在复杂环境中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利用实验诱导学生深入地去思考,使学生从多层面受到感染、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又能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谓一箭双雕。因此,在常规的实验教学中改革以往的授课模式,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拟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提出药品试剂和仪器设备计划、实施实验方案,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受到较充分的小型科学研究技能和智能训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类似于教师一次科研活动的全部过程,它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教师的任务是设计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成为充满活力的知识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多地保持着引导、组织、提高、咨询和支持的态度。

(3)将绿色化学和化学安全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绿色化学已经从最初的减排、降污、增加积极效益等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上升到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度。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将从事药物制造、药品质量检验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崇高职业,因此,绿色化学与制药二者在总体目标上具有天然的契合点。通过CDIO理念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中充分体现、贯彻绿色化学的理念、目标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树立全面的绿色化学的意识。此外,安全意识教育是培养工科学生工程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工科化学实验教学是课题理论通向生产实践的桥梁,是工科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良好途径。但是化学实验事故隐患多,容易造成实验事故,而且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实验教学安全顺利进行,在化学实验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工科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4)倡导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有机化学的翻转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不但处于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处于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过程。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后,可以采用前后对比,新旧联系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5)以专业涉及知识点为核心,科学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数量大、结构复杂、反应式多,需结合专业特色认真挑选授课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翻转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是将书本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授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轻松的进入有机化学学科领域,从而使学生用“有机思维”来思考问题,是有机化学教学的关键问题。教师应在CDIO理念下,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明确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有机化学》的哪些内容。哪些知识需要精讲,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把繁杂的内容总结成一颗树状,教会学生如何建立主干,让学生自己去茂盛枝叶,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6)构建科学合理的有机化学课程多元化成绩评价体系。根据有机化学课程特点,结合CDIO培养理念及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解决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考完即忘的问题,更好的督促学生平时的认真学习,可考虑适当减轻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比重,增加平时实验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外实践等方面的比重,建立多元化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使成绩的评定更加合理,从而推动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不仅能科学、公正、准确地评定学生的成绩,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机化工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034-02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异同点。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包括思想和政治两部分内容。思想问题的产生既有政治方面因素,也涉及经济、生产、文化、生活等诸多因素,正确地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调动职工积极性,这是属于企业思想工作的范畴。企业政治工作主要是指企业党、团、工会建设,其主要作用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在企业三个文明建设中起到政治核心和组织保证作用。两者合一就形成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则是以形成最佳的管理机制为目的,以人的管理为主体,以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企业管理理论。它主要包括讲求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和塑造企业形象等方面。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的经营宗旨、发展战略和企业精神为职工群众所接受,成为广大职工的创业理想、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达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管理目标。企业文化强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主要不在物质金钱,而在全体职工共同的目标感、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由此,不难看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共同点的。首先,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的工作对象――企业职工。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而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是思维模式和观念。其次,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的目标――优化

企业的精神环境。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培育人、激励人为主线,营造一个团结、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和企业氛围。

认真把握其实质与内涵,又可看出两者是有区别的。首先两者的区别是基本性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具体事件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政治性、阶级性和是非性,而企业文化具有文化性、共享性、适应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是指它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在我国当前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点,就是要以人为本,对广大员工进行四个基本理论教育,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牢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思想政治工作的阶级性,是指它总是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涉及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走什么道路的大是大非问题,这就是它的是非性。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文化性较强,任务在于形成有利于生产和经营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思维方式、职业行业规范、舆论、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所有这些,都是企业全体员工可以共享的。另外,两者的范畴不同。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它属于经济文化范畴,是一门新兴的企业管理科学。第三,手段不同。企业文化注重感情因素,主要通过文化手段,创造文化氛围,来影响人的思想,制约人的行为,形成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第四,外延不同。企业文化的外延要超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区别与联系,决定了他们的工作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上的保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会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地发展,同样,企业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改进、补充之功能,企业文化建设能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结合实际建立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机制,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第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而企业文化则是新出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去,而且要做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第一,吸取外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经验时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根本手段。由于地域和各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企业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对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第二,吸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时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大力宣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并且把这些精神内容与我们企业的职业道德、职工守则等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制度上的约束,使职工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做到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职工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也就会具有中国先进文化的特点。第三,解决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时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意识转化为相应行为的过程,而是职工思想碰撞、观念调整的过程,这就要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与有效促进。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来讲,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职工思维模式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守旧”、“封闭”的现象,而且存在着一种“排外心理”――拒绝接受新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让职工突然来一个“脑筋急转弯”,去完全地接受“企业文化”,职工是很难接受的。而且,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机构改革、制度改革等原因,难免会给职工的利益带来一定的影响,使职工的思想存在着一些顾虑和疑虑,这就需要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上的保证。

第二、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先,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在国有企业,一些党组织中的同志经常抱怨人们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一些从事行政和业务的同志,不同程度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过时了。但是,人们渐渐地发现,对于金钱、物质的要求,是永远满足不了的。一些私企也认识到物质刺激不是唯一有效的管理手段,他们虽然不谈思想政治工作,却开始搞企业文化建设。当政治思想下作适应时代特征和要求时,就可以形成具有这个时代特点的一种中国式的、经过创新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国企业文化:所以,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文化传播的手段实现党的政治目标,让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体化格局,让企业文化的具体形式成为开展思想政治下作的有力手段和有效形式,让思想政治工作在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得到加强和改进。

第三、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从实践来看,目前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就必须极大地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满足员工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要和思想引导需求,而企业文化在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企业文化内容的这种广阔性和灵活性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上来,既可以弥补思想政治工作的单薄,又能满足思想政治工作传播主导意识、转化社会矛盾、规范员工行为的政治目标的要求。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不仅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要更新改进,而且还要充分认识到在企业开展的深入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以企业文化为载体。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承载社会主流意识、发挥政治功能的重要载体。

第四、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某些局限性。例如:在做人的观念转变工作时,往往着眼于个人的实际思想问题较多,从个人的思想着手,而对整体要求不够;在判断观念是非标准时,从固定原则和政治标准考虑得多,一味地按框框、本本办事,而对社会进步和时代精神考虑不够;在思想教育内容上,一般的政治理论教育较多,经常性的、紧密结合具体经济工作需要的内容少。而企业文化建设则引导职工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认识经营管理工作,其内容和范围更广泛,可以说,企业文化涵盖了职工思想、职工行为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这一层意思上说,企业文化范围的广泛性为思想政治工作拓展了工作的空间,扩大了工作领域,使其覆盖面更大。所以,要通过加强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开阔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扩展思想政治工作范围。

第五、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两层皮”现象。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它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是“泛政治”的东西,比较空洞,办不了“实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而引不起职工的足够重视。企业文化作为管理文化,它与企业的经营有着密切关系,它渗透到企业管理和企业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同时,它与企业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密不可分,但又不是泛泛地讲政治道理,而是通过企业的经营行为来反映其经营理念,从其产品、职工的综合素质来反映企业文化的内涵。

有机化工论文例3

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的生产以及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做好思想政治支持。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我国的开放以及贸易发展也不断加深,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内容等已经被不能满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做好创新改革工作。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因此需要找到合适国有企业发展道路促进企业进步。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意义

将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能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共赢,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动力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中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并逐步发展成熟,而且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文化思想也日渐多元化,这使得国有企业思想政治会面对更多新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没有找到最佳的切合点,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僵硬的现象[1],与生产管理更加紧密结合,促进生产的高效进行。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道路。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创新,提高其实效性,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国有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与企业成长相联系,提高其重要性。

此外,二者的有机结合也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转变工作方式。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传统企业的优势内容,并且有着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成活,国有企业可以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现状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普遍的形式主义内容,空喊口号,不干实事,应付上下级[2]。这种形式主义对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是极为不利的,还造成了严重的人财物浪费,不利于党群关系以及干群关系的建立,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利于领导干部的成长。形式主义的内容与方法严重阻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不利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作用有两种比较极端的认识,有的认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是无所不能的,只要这两者做好的,别的事情都可以很容易被解决,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3],把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颠倒了。还有一种认识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绩视而不见,只注重经济以及业务工作,是形而上学的错误。

当前,很多企业文化中都没有企业精神,或是简单的提两条“团结”、“奋进”之类的空话,看不出企业的个性特点,这种空喊口号的企业精神无法激励员工,还容易将管理层的慵懒、肤浅暴露出来。之所以没有企业精神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不够了解,对企业良好发展的信心不足。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营造良好的环境

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转变职工的理念,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积极宣传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营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教育,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效结合。

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大胆,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主要受到外在环境影响,只有与环境相融合,才能够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以及价值[4]。企业管理者应提高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的重视,找到二者结合的最佳切合点,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强化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性

要促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就应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积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完善党支部的工作制度,使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提高党组织的能力。在党组织的建设中,应将企业管理的方法等融入其中,使党组织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指出其中的问题。强化党组织的学习意识,加强党风教育,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对于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

(三)实现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就是将人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完成既定的任务。国有企业已经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应用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结合中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国有企业的发展管理需要,促进企业员工的潜力,促进国有企业实现良好的发展。人本管理中,作为突出的形式就是以人为本,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出吸引人、留住人的,并且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人为本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并且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强化管理考核机制

企业的主要工作是经营管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要把握好企业的中心工作,完善灵活的工作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明确企业的目标与任务,制定科学的管理内容。制定全面的、针对性的工作机制,结合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将国有企业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到企业的生产中,使二者有机结合。

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加强考核管理,使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能够落到实处。根据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优势,加强考核工作,完善考核制度,对工作目标、任务等制定出严格的制度[5],同时做好监督工作,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与建设。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国有企业目前正处于改革的重要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应找到合适的工作方式解决新问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国有企业整体实力以及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文勇.浅谈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有机结合[J].东方企业文化,2014,09:74.

[2]陈光辉.浅论如何实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J].世纪桥,2013,05:41+46.

有机化工论文例4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管理模式,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根本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活动,适合本企业发展战略的群体意识,带有浓厚的企业管理色彩。但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又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等,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物质力量,有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有机结合

1.在目标上殊途同归,做到中心突出,相得益彰。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工作对象也是一样的,因此,在目前经营和管理中,要注重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灵活方法融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有活力,更注重实效。作为企业,当前要把树立维护两个利益的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工作。

2.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做到相辅相助,整体推进。在内容上,主要是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把好方向,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精神层的建设,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二是要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动力,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行为层的建设,规范职工行为,提高职工素质。三是要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优势,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物质层的建设,为打造品牌创造条件。

3.在工作运行中互相促进,确保同步推进,落到实处。在工作运行中,主要是通过目标激励、领导带动、典型引导、载体互动等举措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为教育员工,激励员工,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主题实践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可以通过制定企业的发展的目标和规划,把广大员工的思想意志统一到加快企业发展中来。

二、工作重点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中的工作重点主要有四个:

1.强化企业管理。我们一定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2.强化人本管理。在一切资源中,我们要明确人是最宝贵的资源。

3.提高领导素质。领导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没有企业领导创造和倡导企业文化,就不会有领导要身体力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4.提高职工素质。要端正职工的劳动态度,使其认识到劳动是自己的权利,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劳动是精神和道德的体现。要重视知识和创新,尊重科学和技术,使职工把精力放在钻研业务、提高劳动技能上。

三、努力方向

1.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共同推动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上。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好的文化对企业经营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不好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围绕增强以企业的市场应变力、创新力为核心的整体素质,努力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动职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为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有机化工论文例5

大量事实表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引领企业平稳前进的导航仪。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谋求企业生存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还是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渠道,展示思想政治工作新作为的需要。实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和增强企业凝聚力。

一、为实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创造有利条件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

任何制度的推行,必须宣传教育先行,只有宣传工作做好了,职工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才有利于制度的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也不例外,必须在结合前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关系的宣传。在培训教育方面,要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计划地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形象树立、心理学等各方面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结合。

(二)创新思路,找准结合点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大胆创新,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是它所存在的环境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只有融入的它所处在的环境中,才能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意义,脱离了现实的环境而存在,只会让它成为空中楼阁、名存实亡,那是很危险的。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企业文化建设与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惟余力地研究和探讨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最佳的结合点,共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三)明确职责与分工

虽然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生产经营服务,但到具体的工作开展是就必须要明确牵头人,防止具体实施过程出现扯皮和方向的偏差,更要避免出理走回头路甚至打回原形的局面。例如,进行新员工入职的培训,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都应该把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统筹策划,结合实施。可由党政领导牵头,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编制培训计划、选择培训老师、组织培训效果评估。政工部门进行配合,负责培训课件的评审,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加插到企业文化建设课件内容;参与培训反馈调查,收集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或意见。这样既有利于提升员工工作效能和调动员工积极性,亦有利于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四)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

从目前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状况来看,党政两个方面具备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在逐步增加,但仍远不足够。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现代企业;而缺少高素质的企业党组织领导人才,企业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权就难以落实,最终甚至有可能影响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因此,目前最迫切的是加大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培养和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让思想政治工作者到企业各个管理岗位上多锻炼。只有这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这样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效果将会更明显。

二、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一)借助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生产的融合

企业的目标、精神、理念、使命和宗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即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发展为出发点。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更接近于企业经营生产。具体的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感到只有企业的价值实现,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

(二)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有利于提高思

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企业文化的价值首先在于它能够使全体员工得到价值认同和统一,由此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并成为全体员工的物质意识,就会转化成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无尽资源。因此,我们要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凝炼和培育,把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变成企业的具体目标和行为规范;通过文化的辐射和渗透作用,把党的理想、信念铭刻在每个员工的头脑里,融化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塑造企业,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员工,使思想政治工作变“无形”为“有形”,扎实有效深入人心,为企业经营生产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三)借助企业文化,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随着企业的发展进步,员工不再把企业看作单纯谋生的劳动场所,而是需要企业具有多功能性。不仅要提供舒适的劳动环境,还要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企业文化建设倡导的企业精神、构筑的发展目标,使员工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不仅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而且在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中,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平台,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实现创新发展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

(四)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

全体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对全体员工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的过程。广大员工变以往教育中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自觉实践。当他们感悟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正确可行时,就会自觉地团结在企业周围,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因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强化;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共同价值取向的培育、提炼、升华,要靠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保证;企业文化的发展进步,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推动促进。

(一)建设企业文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文化作为“舶来品”强调自我实现,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是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容易诱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如果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教育,其副作用不可低估。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员工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员工,坚决摒弃低级趣味、腐朽庸俗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建设企业文化,要突出社会主义党建特色

企业党组织在科学理论武装员工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干部管理中为企业培育造就了一大批骨干和精英,在企业管理中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发挥其党建优势,这是坚持党对企业政治领导的基础,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三)建设企业文化,要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在一定意义上是企业经营者的文化,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代表着企业的追求和发展方向,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作为员工队伍中的先进分子,理所当然、责无旁贷要当先锋、做表率。只有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共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总之,只要我们处理好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并将其有机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就一定能找出更多的、富有时代感、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呈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有机化工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及作用

保险监管文化,一般是指保险监管机构在保险监管工作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全体监管干部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行为准则及传统习惯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全体监管干部把个人目标和理想,统一到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内聚力,使全体监管干部团结一心谋监管、求发展;增强全体监管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维护保险监管机构的声誉。

思想政治工作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保险监管机构正确的工作方向,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保监会党委决策部署的落实密切结合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实际和监管实践,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保险业发展要求的监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保险监管“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作用,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通过上述对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监管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及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到,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不同的工作系统,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两者的工作对象、方向、目的等基本相近, 但工作手段、内容和载体等又有所不同。

(一)相融性。

从工作对象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监管干部积极性为目的。保险监管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出发,突出监管干部的自我激励。思想政治工作着力于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培育合格的优秀的保险监管干部队伍。

从工作方向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意识形态。保险监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分支,必然受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的保险监管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能更好地保证保险监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从工作方法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的一些方法,通过多元化的工作途径对保险监管文化的宣传、养成和持续改进也几乎完全适用。

从工作环境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特定的、既确定又变化的监管机关内外部环境中进行的。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分析各种因素,根据各自特点,找准工作基点,确定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以求同步取得成效。

(二)相异性。

从工作手段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主要通过文化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监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实现思想观念的同化,提高监管干部的综合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侧重于正面灌输、系统教育,主要通过政治手段,提高监管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着重解决监管干部的思想政治问题。

从工作内容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包括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层面,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主要反映在思想意识方面。保险监管文化全方位地影响监管干部的综合素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侧重作用于监管干部的思想,通过解决思想问题对监管干部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较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更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

从工作途径上看,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主要通过文化环境、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对监管干部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和调节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更多地强调思想、政治等精神因素,通过方针政策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等,提高监管干部的思想道德,激励监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保险监管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可以有效指导和促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为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引领航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效载体,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可充实丰富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思想、新领域和新方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配合和支持, 保险监管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同样,没有保险监管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一个坚实的基撑;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关系,对于形成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工论文例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在社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大力发展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党建工作作为国有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能够有效促进员工积极完成生产任务,可以正确引导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保障企业能够稳步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社会主义的制度、思想和价值观,而企业文化自然是植根于社会主义的文化。因此,如何把握煤矿企业中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内在统一和相辅相成,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实践检验。

一、国有煤矿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的开展没有有效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现有煤矿企业中,对利益的追求使得一些煤矿领导单单抓住生产经营活动,投放大量资金和精力,只关注效益,忽略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党建工作的开展往往是随便了事。相应地,对于选的党组织成员并没有进行严格培养和考察,只凭业务水平择优录取,因而政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并不理想。

(二)党建工作并没有切实联系企业文化建设

目前,很多煤矿企业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密切联系,忽略了党建工作对于企业文化的作用,甚至把党建工作当做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小部分,从而导致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毫无关联,不能发挥党建工作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力量,还把党建工作的地位置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下,党建工作的埋没致使企业文化缺乏动力来源和目标导向,进而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停滞不前。

(三)明确的党建目标没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

若使煤矿企业的企业文化得以创新,明确的党建目标是前提,因为党建工作能够积极带动企业文化建设,是力量之源。我国现有煤矿企业中不少企业没有明确的党建目标,其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相当滞后。

二、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带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新形势下的国有煤矿企业正在经历转型发展的进程,毫无疑问国有煤矿企业代表着我国煤矿行业的领军者,必须勇于实践,不能局限于头脑的想法,而应加快思想解放,企业发展更应该具备现代化标准。国有煤矿企业加快转型进程,在安全生产及经营规划方面积极创新改革,使得产量和售价能够与煤质达到平衡合理,摆正关系,获得综合效益。群众路线也应当在国有煤矿企业中得到切实体现,落实党的决策,实事求是,党员干部要关注基层职工的生活情况,为其分忧解难。

(二)优化党建工作机制

国有煤矿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形成自身的党建工作特色,努力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应该加强党建工作的监督,完善考评机制,使考评结果关联企业职工的薪金福利等,这些都是国有煤矿企业需要加强管理机制创新的地方。国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应该与企业党建文化目标相协调,共同促成整个企业的发展

目标。

(三)落实工会的工作职能

国有煤矿企业如想科学开展党建工作,应该步步落实工会的工作职能。因而国有煤矿企业应当继续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机制,保障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坚持职代会的周期性召开。企业的党组织应当经常对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明确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为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树立热爱工作、关心企业的观念。企业党组织应当主动积极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职工能够更顺利地生产经营,形成煤矿企业的和谐生产氛围。

(四)做好干部的作风建设

煤矿行业的发展形势愈加严峻,国有煤矿企业更应当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这关乎到整个企业的思想政治的中坚力量。国有煤矿企业应当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摆正思想路线,积极为职工培训教育,全面规范干部的日常作风。国有煤矿企业要完善监督审查和考评细则,企业纪委要加大巡查力度,并在职工生活中加大宣传力度等。

三、结语

国有煤矿企业务必提升企业自身思想认知,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加强党员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并切实落实到煤矿企业的职工生活中去,与企业文化有机的结合,才能在企业中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整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有机化工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13-03

引言

在工业设计研究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相关硕士论文,本文从工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方向以及发表数量等,初步分析出2000—2012年间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与变化,从而了解每个工业设计发展阶段的新趋势,研究成果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方法与步骤

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之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分别检索论文以及会议文献题目中包含“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文献,在《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检索结果,截止到2012年7月19日,为557篇。

二、结果与分析

1.时间分布。考虑到要对现有工业设计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所以选择了较近12年(2000年—2010年)的论文,通过使用“工业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2000年没有相关优秀硕士,从2001—2003年相关硕士优秀论文属于发展起步阶段,从2004—2012年每年都会很多优秀硕士,属于迅速发展阶段,相关优秀论文增至557篇,2009年(88篇)是相关数量最高峰点。

经过推断可知,在2009年工业设计的论文达到历史最高的原因在于我国本专科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自1997年以后,随着广大群众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增加,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时,考虑到国家快速发展的需要,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当年本专科生招生数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47.4%。本专科规模的迅速扩大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研究生的扩招能够对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因此,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攀升,录取比例和入学率都在大幅提高。

2.作者分布。在检索到的工业设计方面的优秀硕士论文中,作者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学校中,可见相关院校的工业设计发展程度。如表1所示。

小结:由于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具有一定的删选性,由表1可以看出工业设计发展较快的院校,并且通过涉及最多的关键词可以看到每所院校所侧重的工业设计发展方向或者是发展程度较深的方向。

3.关键词分布。从2000年到2012年,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的期刊论文中,论文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设计教育教学、IDFORCNC(先进制造设备工业设计)、设计管理、绿色设计等。由于搜索分布时采用了关键词“工业设计”,所以这里忽略“工业设计”关键词的数量。所有论文相对较多的关键词如下:可持续发展设计(绿色)、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学 语义学)、设计管理/用户研究交互设计、CAID构思与表达、数据库、设计教育、造型语言、工设工程(材料、工艺)、汽车设计、时尚设计、服务设计、品牌PI(产品形象识别)设计、人机工程、可用性、设计史、信息视觉化、故事版/情景设计、设计心理学、体验/情感化设计、IDFORCNC。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篇:2010年,北京服装学院屈新波在《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一文中论述了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借助于“需求”将产品设计与材料联系起来。2008年,山东大学张志强在《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2}一文中论述了如何运用人机工程理论对健身器材进行分析,以及针对相关器材人机方面的具体研究。2006年,山东大学吴兰萍在《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3}一文中论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以及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以及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此外还重点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软件,例如JACK、SAMMIE、SAFEWORK等。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刘红在《简论设计项目管理》{4}一文中论述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用户需求的多样化,项目管理的组织及团队建设的内容与项目管理的执行关键,以及设计项目的生命周期。2007年,西北工业大学韩娟在《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5}一文中论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综合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对CAID用户模型进行分析,将基于用户模型构建的用户界面原型引入到界面设计过程中。

4.影响力分布。在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中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排在前6位的论文,如表2所示。

通过引用频次最多的文章中发现,关注最多的工业设计方向多为产品设计、交互界面方面。因为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的研究较早,所以时间早的被引用的几率就很高。但也充分说明这些优秀论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工业设计研究趋势

工业设计从2000—2012年这12年间,发展速度是迅猛的,这一点可以从优秀硕士论文的发表数量日趋增多看出来,并且也是在跟随着社会每一步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从简单地仅仅研究工业设计的表面内容,即“产品设计”,变成研究工业设计更加细节化的方面,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工业设计优秀硕士论文中,研究方面数量最多的依次为产品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育、ID FOR CNC以及可持续发展设计。

李北在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的会议论文《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2}中阐述,现在工业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可以看到,工业设计是一种战略资源,是国家创新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正在向着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领域发展。此外通过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工业设计信息化也成为主流。

通过对2000—2012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逐年的分析发现,发表的时间与内容和2000—2012年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发展的主题是一致的。通过对这些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工业设计在每段时间里发展的内容、重点、趋势,这与社会的需求具有着强烈的联系。

每篇论文的关键词是不变的,在以“工业设计”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硕士论文中,通过对新的一年与以往相比较新出现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洞察出工业设计每个阶段的新趋势。如表3所示工业设计研究方向从泛泛的大方向上的研究,比如“产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发展成为细分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从抽象的工业设计,变为具体的产品设计,后来人们发现工业设计离不开与社会、人的联系,所以研究方向渐渐与社会、人联系起来,最终发展成多方向的、细分的研究方向。这与现有工业设计研究人员对工业设计发展方向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2000—2012年有关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以及设计管理等成为研究的主要趋势。此外,还可以发现每年相比前几年新增的研究方向即是工业设计发展中研究趋势的新方向。例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3}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那么工业设计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在2002年第一次出现在相关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例如2002年湖南大学龚克在《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14}中阐述了有关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的相关内容。

再例如,在现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库在工业设计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6年第一次出现有关数据库研究的硕士论文。例如2006年东华大学孙明华发表的《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15}。2009年山东大学郝松发表了《基于产品表象信息库的工业设计构型方法研究》{16}。

同时也发现,由于优秀硕士论文是要在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提出,受发表时间和评审的限制,虽然相对滞后,但是也能够体现出近十年间的工业设计的大体研究趋势、新的研究方向。工业设计研究趋势的发展变化受社会发展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的影响较大。

四、结束语

2000—2012年,我国优秀工业设计数量以及发表的内容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这也说明我国工业设计方面研究的水平日趋深入。但是从近几年发现,已经存在研究过(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研究课题的重复性,例如人机工程学,此间不乏相关类似课题的出现。

从2000—2012年间优秀工业设计硕士论文中,可以看到工业设计事业发展迅速,方向由单一转为多元化,并且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此外,研究趋势受社会发展的因素(技术、环境、国情、学科交融等)影响较大,比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密切,因此出现了CAID等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工业设计的研究趋势在以后会围绕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设计管理等热门话题展开。随着工业设计的深入研究,也会出现更多新的设计概念,而这些概念一定是可持续性地围绕用户的人机设计,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有更多优秀的硕士论文出现。

注释:

{1}屈新波.现代新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2}张志强.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机工程理论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吴兰萍.面向产品设计自动化的人机工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6

{4}刘红.简论设计项目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4

{5}韩娟.CAID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及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7

{6}吴瑜.人机交互设计界面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7}周睿.基于可用性的手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8}杨大年.中国民间儿童玩具再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

{9}王巍.ICAID系统的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

{10}王军锋.计算机游戏界面设计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11}熊湘晖.产品造型设计的外观质量美学评价理论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12}李北.未来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R].中国科协年会,2006

{13}我们共同的未来[R].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

{14}龚克.非物质与可持续的工业设计道路[D].湖南大学,2002

{15}孙明华.设计艺术学专业建立设计材料数据库的必要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6

有机化工论文例9

(一)员工保留的含义

员工保留指的是企业在管理员工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法,降低员工离职的情况产生,确保保留员工。总之,员工保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通过完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保留员工,健全人力资源结构。

(二)员工保留理论

对于企业员工离职而言,主要分为非自愿离职和自愿离职,自愿离职主要包含在竞争中被淘汰、人才流失和退休等,而非自愿离职则包括裁员和辞退,在员工保留有关的理论中,主要包括激励理论、离职理论和期望理论等。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理论,主要用于处理动机、行为、目标和需求间的关系。激励理论是指企业适当增加薪酬,然后在物质和精神上激励员工,保留员工、降低员工离职率;离职理论经过内容理论、过程理论和组织水平理论三个阶段,在研究离职问题时,侧重于分析影响离职的因素,进而形成了离职理论,对于影响员工离职的因素,主要包含激励薪酬和组织氛围等方面。对于期望理论,其又称为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它是行为科学和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明确指出为了鼓励员工,必须让员工意识到工作能够满足其需求。期望值是人们结合经验,判断自身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否可以达到目标主观概率,期望理论是绩效管理的理论支持,通过期望理论视角为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对员工保留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作为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制度、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的总称。狭义上讲,企业文化将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基础,全体成员自觉遵守相关道德规范,秉承价值观念和经营宗旨,企业将企业文化作为经营和发展的有利依据。餐饮连锁企业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有一定的关系,但其对员工保留具有相应的作用,企业通过开展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活动,将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管理中,然后采取相关文化手段,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企业文化对员工保留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餐饮连锁企业员工保留和企业文化现状

餐饮连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人才流失率很高,行业员工离职率在5%~10%左右,有些企业离职率超过30%,高层员工离职率最高,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工作时间长等,而且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较差,与企业期望有定差距,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员工工作时比较有激情的企业仅占16%。另外,所以在诸多因素的限制下,餐饮连锁企业出现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的现象,员工保留率偏低。当前,部分连锁企业的企业文化意识淡薄,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未能予以高度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于其他内容,没有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手段的作用,甚至有些餐饮连锁企业将国外的企业文化渗透其中,但其并不适合本企业,造成企业文化不具有特色。另外,还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不完善,更多的强调标语和口号,餐饮连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足。

四、有利于餐饮连锁企业员工保留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

某餐饮连锁企业为了提高员工保留率,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并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明显的增强,并将企业文化渗透于全体员工,从而使得餐饮连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企业应该确保企业的行为准则与员工行为准则保持一致,为员工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所以企业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并不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去建设企业文化,而是大力实施人才本土化管理方案,对不同方面的人才进行管理方面的指导,熟悉企业的人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此外,企业要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并设置弹性分工,为员工创造公平工作的文化环境,进行区分并且设立弹性,合理控制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通过建设健全的企业文化,从而使得餐饮连锁企业的员工保留率有明显的增多。

(二)多角度关心员工

为了确保企业文化在餐饮连锁企业员工保留中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企业文化得到有效渗透,餐饮连锁企业必须从多角度关心员工,从而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员工肯定。因此,企业应该考虑到员工在工作年限和年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为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乐于在企业工作,企业必须适当的提升员工待遇,包括社会保险、人身保险和工资等,当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所提高时,员工的工作热情高涨。同时,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三)健全激励机制

有机化工论文例10

基于实现对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持续推进的考虑,以便能够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从群众文化工作中受益,有鉴于此,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地深入于广大群众之中,深入挖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借助对大型群众文艺活动的举办,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党中央对群众精神生活的关心。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

为切实推进群众文化工作的进展,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首先应当做到对此项工作特点的精准把握。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因此可以说,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效度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唯有确保群众文化工作落实到位,方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切实保障与提升。因此可以说,群众文化的根本特性就是基层性,它是直接接触和面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是人们在职业以外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娱乐的社会性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依靠其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培养和教化人,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作为群众文化活动自身而言,因其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实现自我发展。面对这一情况,各级政府应当积极开拓工作思路,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以及群众文化工作的进展创设有利条件。

二、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

群众文化工作的践行与落实程度,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息息相关。通过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辅助,将使群众文化活动换发出勃勃生机。譬如其基层性,群众文化就是面向人民群众的文化,人民群众被组织在街道、乡村、车间、商店、学校等等这些基层、前沿的机构,群众文化工作就要面向这些机构,在这些地方开展。还有就是,群众文化工作具有鲜明的对象性,也就是说,此项工作面向的工作服务对象为广大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这一群体之中,存在着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爱好的差异、文化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等等,因此,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而言,应当在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之中,注重对最广大群众群体的覆盖性,以便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最大化参与。此外,群众文化工作还表现出显著的细微性,任何一个活动组织环节,任何一个工作要点,均会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做到精益求精,防微杜渐。

三、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策略

笔者认为,创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机制。下面我们分别进行阐述。1.进行理论创新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均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实现工作理论的创新,也就是说,要遵循马列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的指示为前提,以前述理论为根基,积极探索工作路径与工作方法的创新。同时,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不得墨守成规、患得患失,而要做到能够将时代精神融入于工作理念之中。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积极鼓励人们对群众文化的理论进行创新,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来对理论进行改进。还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理论的创新中,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理论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的实际需求。用创新的理论来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指导,能够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使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提升,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2.加大宣传力度为确保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效度,因此,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给予群众文化工作以正确的指导,以免因工作方法或者工作方式的舛误而给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以及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媒体宣传力度,将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工作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这样一来,也将使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更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同。借助有效的媒体宣传,将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力度,还可以用新的宣传手法进行宣传,组织一支精良的宣传队伍,到群众中去,在公开的场合举办文化活动,来起到宣传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广播、报刊、海报等进行宣传,还要利用互联网建设文化工作的网站,吸纳广大人民的意见,更好地创新并落实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3.创新工作机制(1)注重激励机制的创设。首先,通过施行科学的人事聘任制度,将优秀的、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群众文化人才充实到群众文化工作的一线队伍之中;其次,对在职工作人员施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考核成绩为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的人员,要帮助其查找原因,共同制定提升工作绩效的方法;最后,要创设科学的竞聘制度,以便使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工作人员能够得以通过岗位竞聘的形式脱颖而出。(2)创设市场运行机制。各级文化部门应当遵循市场运行理念实现资源优化重整,初步形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新格局,立足文化的本体,抓住市场热点,大力拓展服务领域,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演出市场、礼仪服务、艺术培训等一批新的项目,并不断完善从信息公关、创意策划、合同管理、组织实施到经济核算一整套市场运作的机制。(3)创设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各级文化部门应当注重为工作人员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供其业务提升的学习与培训契机,鼓励工作人员在职深造。通过这些方式,将有益于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提升。

四、结语

以上,我们对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及创新开展策略展开了研究。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文化工作者,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群文工作,为群众谋求更多的文化福利。

参考文献:

[1]刘国富.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6(14).

[2]安晶.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方向及其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5(02).

[3]徐晶.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J].大众文艺,2014(20).

[4]彭启文.做好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大众文艺,2016(09).

[5]邱娟.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策略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03).

[6]房超凡.浅谈新形势下乡镇文化站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