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模板(10篇)

时间:2022-09-27 19:49:24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例1

--瑞士教育家裴斯洛齐

2.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道德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

3.教育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快乐和幸福。”

4.如果孩子的双手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快乐什么也不去创造的话,那么你给他们现成的供快乐和享受之用的东西越多,他们对生动而又美好的东西就越是漠不关心。”

--苏霍姆林斯基

5.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这样表述的:“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7.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感官。看得见听得见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流下印象的东西无疑就是情景。

--夸美纽斯

8.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9.最精湛的教育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

10.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

--俄国文学家

11.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

--亚里士多德

名家名言给我在教学上的启示总结为一点就是:让品德教学成为学生道德生活的过程。

拓新一:建构性道德教育

建构性道德教育是一种从生活到生活的教育,它强调一切已形成的精神成果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状态中被全程体验、领悟,从而使学习者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找寻事物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实现创造。实质是强调道德教育向生活的回归。

回归生活的品德教育目标是综合的、回归生活的品德教育内容是有机整合的、回归生活的品德教育模式是体验创生的,回归生活的品德教育评价是发展性的。这是一种情境化的、个性化的、思想性的个性美的游戏性的,探究性教学

拓新二:品德教学目标的重构

一条主线三条主轴四个层面

生活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自然

儿童与社会

健康安全的生活

愉快积极的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拓新三:品德教学内容的整合

主题板块一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主题板块二

引导儿童学 习与 老师同学交往、学习体验和欣赏自然的美,获得生活的积极体验,形成愉快开朗的个性品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敢于应对挑战的勇气。

主题板块三

进一步扩大儿童的交往范围,强化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激发他们从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开始,学习怎样爱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遵守社会规范,学习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主题板块四

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动手、动脑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方法、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从引导儿童学习怎样认识和照顾自己,到学习怎样与别人交往,再到学习怎样爱长辈、爱同学、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从形成基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到学会创造性的学习生活,从引导儿童对基本生存方式的认识到对精神世界的找寻都是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的

拓新四:体验-创造-生成教学模式的构建

体验-创造-生成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在把思想品德、社会、劳动等等分科整合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一综合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活动生成性教学模式。它是针对当前品德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它强化要回归品德教学的自然状态。它强调教师要弱化“教”创造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活动;柔化“教”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感性的教、纯真的教;点化的“教”即点拨;隐化“教”达到教无痕的境界,活化“教”、美化“教”

拓新五:体验-创造-生成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包括:内化与建构相结合的原则、情理相结合的的原则、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显意识与潜意识相结合的原则,主体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拓新六:体验-创造-生成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性要素二

自主体验的层次性

--经历学习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存在。

2.让学生的肢体与思维活动同时发生。

--感受学习

1.感悟常常是一种无言的意会。

2.感悟也以错误为教材。

3.感悟也以宽恕为催化剂。

--享受学习

1.获得学习上的高峰体验。

2.学会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给与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善于感受学生学习的感受。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或是听区里的研究课也好,在评课时常感觉到课堂上老师也在努力的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但实效性并不明显。感觉活动虽多但学生只在一个层面上体验,缺乏深层次的引导。这个困扰我很长一段时间的问题在阅读《小学品德 教学拓新》时终于受到了启发。在这里愿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例2

庄稼、草木的种子,在春天,播在泥土里;xx第一小学师生、家长励志修身的种子,则是播种在修身学堂,扎根在心灵里。

一、宽敞明亮的场地

在一小的校园里,有一间宽敞而明亮的多功能电教室。踏进电教室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醒目的牌匾,上面写着——修身学堂。

学堂内有三百多张桌椅,为大型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地保障。先进的教学平台、音响、钢琴等配置,便于播放课件、视频、音乐等,为活动的设计增添了几分幽雅,使活动更具感染力。修身学堂一边的墙壁摆放着书柜,仿佛时刻提醒着学堂里的学员——以书为镜,可修身,更能立德。

这就是xx第一小学师生、家长们常聚集一起分享教育感悟、激发生活热情、帮助净化心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场所。

二、精心策划的活动

修身立德的方式很多,xx第一小学精心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修身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提升,以实践促成长,其中主要的有引导读书、主题分享会和社会实践。

(一)在读书活动中明理励志

读书,以书为镜。哲学可以使人明智,历史可以使人知兴替,读修身养性的书,如同与圣贤交谈。在教师群体中,学校开展为老师们送书、举行好书共赏等活动。建立了教师读书交流的制度,每次校本培训前,都要请两位老师进行好书推荐,有意识地为老师们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环境。为激发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学校邀请了中国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以及被称为中山“活字典”的作家——刘居上老师为孩子们开办阅读讲座。并结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以书会友”、书签制作、亲子经典诗歌诵读比赛等专题活动。更让人欣慰的是还有十六位热心的家长主动来到修身学堂,给孩子们当起了客座教师。

书香溢满修身学堂,飘向家庭,飘向社区,一小人在书籍的海洋里贪婪地汲取营养,在阅读中明理、长智。

(二)在主题活动中提升感悟

一年来,为给一小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创设更多感悟的机会,学校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在修身学堂开展了三十八场主题活动,引导一小人在活动中提升感悟,开展自我公民道德教育。

中山教师进修学院高科院长主讲的《信仰与责任》,让老师们明确了时代赋与的重任;市教研室梁剑玲教师主讲的《生活的智慧》,让老师们懂得智慧的生活就是活在当下;中医院王志明医生主讲的《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们懂得了在职业疾病方面的预防;观看《教师礼仪》,让老师们深刻感受教师职业的美;故事《塞翁失马》、《上帝咬过苹果》让教师懂得了幸福因分享而更美;观看学校年度优秀教师获奖感言的视频,分享了获奖教师的自豪感与幸福感……

《如何培养孩子爱读书的情感》、《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四(3)班的刘琦妈妈为新生家长们分享孩子成长的感悟,省百分妈妈协会的叶文芳主任为亲子义工家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爱”的分享会……修身学堂成了家长们学习、分享育儿方法的圣地。

文明公约DIY比赛、文明歌谣我来唱(创)、亲子共享文明花,电影——《孩子不笨》,视频分享——《开学第一课》……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一小人把个人的“小美”上升到道德、行为、集体层面的“大美”,在充满着和谐美的一小校园里快乐成长。

(三)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幸福

生活因分享而更精彩,情谊因互助而更动人。通过修身学堂的系列活动,一小人更懂得珍惜,更乐于助人。校园修身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学校还把修身学堂的活动延伸到校外、社区,甚至是网络……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例3

各各位评委,各位亲爱的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湖北俊莹商贸财务余雨,很高兴站在这里。最近,公司组织我们全体员工开展了鲁花公司孙孟全董事长的《明道多德》一书的学习,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汲取了很多有价值的营养,也认识到了自己以往做人做事中的很多不足。下面就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感悟。

孙董事长在本书开始阶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要成为一名成功者,必须把握两点:一是技能方法;二是道德规律。技能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做事,道德规律告诉我们怎么样做人,本书也就是围绕这个"做人做事"展开的,结合我自身而言,我是做财务工作的,我感悟最深的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成功的指南针"和"正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规律"这两章。

先谈一下我的第一个感悟,《易经》上讲"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财务工作者必须具备小心谨慎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这个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在财务工作中如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就必须做到"其小无内",达到"精微"的程度。大家都知道,财务工作嘛,就是和钱和商品打交道,这样一来正确的价值观就很重要了,一个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利己为私"的人肯定是做不好财务工作的,这样的人一旦涉足财务工作,很可能贪污腐败,做出有损于公司和集体的事情来,所以说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首先要做到"利人为公",做到"德近乎于道",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其次才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运用,真真正正的"以德取得".

我再来谈第二个感悟,就是"正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规律",作为企业也好,个人也罢,首先要把把握不变的东西,作为鲁花公司,"产业报国,先爱天下,利人为公,以德取得"这个核心价值观是立业之本,发展之基,这个是不能变的,作为我个人而言,我没有这么高的理想,也没有这么高的目标,但是我也得有我自己的核心的东西,自己做人的根本,财务工作的底线,这个红线是不能碰的,是不能变的,公司的财务制度是不能变的,我必须把把握好,有必要时甚至要做到六亲不认,因为这是我工作的根本,这个根要是丢了,我还拿什么来好好的工作呢?在这里借这个机会呢我也想把这个道理告诉我的同事们,希望大家理解并支持我的工作。既然有不变,那么肯定就有变,说实话,财务工作可以变的东西很少,因为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系统工作,老子讲"不知常,妄作凶"就是说倘若不能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胡改乱变,就会凶祸不断,必然走向失败,如果要说变,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思路的变与创新,作为我们这样的商贸企业,财务和销售是最重要的两个部门,财务为销售把关,并且为销售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在把把握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尽量的为销售人员多服务、服好务,毕竟他们成天在外面和无数的客户打交道,非常辛苦。我们平时要多和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对于我们财务工作有什么想法和建议,看我们能否做点创新,做点改变,给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便利,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在市场上冲锋陷阵,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收入水平自然也就提升了,正所谓"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这也是本书所倡导的"爱心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例4

2引导中职学生悟出职业道德真谛的途径

2.1课程开悟

职业道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依托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系统讲授,让学生把握职业道德的意义及体系。因此,要专门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增加教学课时,真正夯实学生的职业道德基础。同时,要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推行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培养其职业道德情感;推行情景教学,通过职业环境模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推行角色扮演教学,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场景设置、角色扮演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悟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实践体悟

经常组织开展参观访问、义务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有组织、有计划地让中职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谛,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重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道德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行为选择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最终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观念。特别是在顶岗实习阶段,要切实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团结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办法和措施,明确分工和职责,让每位学生在实习中都能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

2.3阅读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职业道德的真谛。现在市面上励志类的书籍特别多,有很多故事既简短又意味深长,很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阅读励志类文章,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同时还经常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感悟,共同成长。

2.4反思省悟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方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思考自己对他人职业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在从事此工作时会怎么做。通过反思,使学生不断内化职业道德,提高道德品质。

2.5惩戒顿悟

抓住关键时间,找准关节点,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这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成长中,往往一些很小的事情也会影响甚至改变其一生。对于学生成长中关键时刻的一次批评或一次惩罚会矫正其人生坐标。所以,抓住这些关键时间、关节点对中职生进行惩戒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有的人不主张进行惩戒,实际上只要把握好度,惩戒会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手段。

2.6环境引悟

一个人的行为是其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要根据学校历史与定位,突出特色,加强基础性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发展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

2.7心理导悟

心理咨询与指导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寓德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是众多学校德育成功的经验之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有益途径来对待,把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统一于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例5

1.学生的幸福观趋于多样化和现实化,我们在学生中进行的随机访问就反映了这一问题

在问到小学生“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时,有的学生回答是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有的学生回答是有知心朋友;有的学生回答是自由自在;有的学生回答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的经济实力等。总的来看,大多数小学生把个人幸福与家庭幸福紧密结合了起来,同时他们也知道要好好学习,能够把幸福与追求美好的道德理想结合起来,自觉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中的弱者大多持有一种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家长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幸福观也发生了一些偏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抬头倾向。

2.小学生的幸福感偏低

访问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给予他们过多的溺爱,使得孩子逐渐弱化了对幸福的感受。另外,现在中国的许多孩子普遍生活在学业的重压之下,尽管减负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事实上却是越减越重。从孩子跨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心理上就负载了沉重的压力,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单一的、封闭的,是枯燥乏味的,心情自然就十分压抑,往往就是这些情绪极易引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疲惫和倦怠感。

二、教育者应及时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并提升幸福感

学生的幸福感来自于他与外部世界建立起来的亲切、友善的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分享幸福、感悟幸福,学会回馈幸福。

1.体验成功,感受幸福

对于小学生而言,成功是一次发言后得到了掌声,一次作业本上得到了小红星,一次比赛后得到了奖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幸福的存在。一是搭建舞台,如,“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可组织“校园吉尼斯”“校园才艺PK”等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保护,成功的幸福感也就随之降临。二是全面评价,通过开展个性化的评比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体验合作,分享幸福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性课堂中更能体验到学习乐趣,体验到自我的价值,获得幸福。一是创设丰富的合作情境。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以合作为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团队精神。二是加强必要的合作指导。合作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与目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如,班级举行手抄报比赛,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后,教师要指导每个小组安排好组员的工作任务,搜集资料、编辑、美术、抄写,每一项工作都要人专门负责。当一项合作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畅谈合作后的体会,在彼此的交流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幸福感。

3.体验挫折,感悟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要让这种经验迁移到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一是在体育运动中克服困难、磨炼意志。每学年学校召开的春季趣味运动会和冬季三项运动会,就是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运动的魅力,在汗水中磨炼坚强的意志,在付出中享受回报的快乐。二是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艰辛、感悟幸福。暑假里开展手拉手夏令营活动,让城市孩子来到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村孩子一同吃住、一同学习、一同劳动,感受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条件的差异,感受农村孩子的艰苦与淳朴,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领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生活,关爱他人。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例6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很爱耍脾气,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发火。为此,他的父亲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每次发脾气时,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枚钉子。小男孩答应了。有一天,小男孩很高兴的告诉父亲说,他现在钉得钉子越来越少了。他父亲没有说话,却把他带到篱笆前,把钉子一枚枚拔掉。在一排排密密麻麻、深深浅浅的小窟窿前,父亲语重心长的说:“虽然我们把钉子拔掉了,但篱笆上的这些小窟窿将永远留在了上面。就像你每次发脾气,即使事后向别人道歉,但它所带来的创伤仍会永久的印在他人的心中。”

面对孩子的坏习惯,这位父亲没有直面批评,而是选择了一个有趣而又浅显易懂的活动,让小男孩亲自去经历,让他在活动过程中自己去寻求答案。我想,小男孩一定会牢记这段经历,铭记这个教训。这个动人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警示,这就是要用爱的甘泉去浇灌孩子稚嫩的心灵,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学生,使其体味呵护,享受爱意;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其在过程中学会体验,从而感悟体味到深刻的要义;不要总是严厉的责备和训斥孩子,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一样。

一、关注道德教育

我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为辉煌的历史文明而自豪,在为悠远的道德传统而欣喜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学校中,诸如乱涂乱画、乱倒饭菜、污损图书等现象

造成道德教育置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在社会环境上,各种社会问题、各种消极甚至腐朽的思想容易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在教育方法上,片面强调“说教”和“训练”,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和内化;在教育形式上,我们的许多教育活动还存在着摆样子之类的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在培养目标上,主观的提高了社会规范的要求,忽视了学生自身道德发展的规律和需求。总之,传统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发展和中小学生成长的实际,显然难以奏效。

二、关注道德感悟

道德教育的内涵在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铸造人们的道德人格,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其目的在于在整个社会范围形成普遍的、完善的道德人格。如何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郭思乐说“道德教育需要依靠人的感悟。我们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在读书中去感悟人间的美丽,成为他们的德行的基础和内核。在生本教育中很少限制、很少说教,就只是引导他们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儿童们从中自己感悟了,这就成为他们头脑中最稳定的精神财富。很显然,这样产生的感悟,会滋养他们的心田,成为他们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坚实基础。” 可以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感悟帮助他们实现道德内化。

学校教师是学校道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而,必须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然而,道德教育过程不是单向传递思想道德规范的过程,而是教育者与学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双向活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接受某一思想道德教育以前,已接受了社会、家庭成员的某种影响,积累了一些道德经验,因而学生具有能动的、积极的反作用,能改造外在的教育影响。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内心潜在的道德资源,积极进行有意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他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如果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教育影响和学生自身的思想状况相一致,就容易引起学生感悟与共鸣,从而,认同与接纳相应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反之就会产生漠不关心的心理或逆反的心理,就会对教育采取排斥和拒绝的态度,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榜样激励感悟

发挥教师道德情感的感染力,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又一途径。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这职业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道德形成的重要影响源,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过程中,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的中学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以身立教”的奉献精神,言行一致的表率行为去感化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教师道德行为的感染,对学生实现道德内化起了一定的促进的作用,也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人格是人的内心信念、精神境界和意志品德的外部形象,是通过人的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范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正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健康人格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基本道德教育,把一定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即所谓的道德内化。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感悟,让学生把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

参考文献:

[1]钱昭平.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从基础道德的养成抓起[J].无锡文明网

[2]朱少华.促进道德内化,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江都市丁沟中学

[3]沈娅梅.主体性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例7

2引导中职学生悟出职业道德真谛的途径

2.1课程开悟

职业道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依托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系统讲授,让学生把握职业道德的意义及体系。因此,要专门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增加教学课时,真正夯实学生的职业道德基础。同时,要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推行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培养其职业道德情感;推行情景教学,通过职业环境模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推行角色扮演教学,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场景设置、角色扮演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悟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实践体悟

经常组织开展参观访问、义务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有组织、有计划地让中职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谛,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重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道德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行为选择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最终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观念。特别是在顶岗实习阶段,要切实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团结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办法和措施,明确分工和职责,让每位学生在实习中都能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

2.3阅读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职业道德的真谛。现在市面上励志类的书籍特别多,有很多故事既简短又意味深长,很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阅读励志类文章,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同时还经常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感悟,共同成长。

2.4反思省悟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方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思考自己对他人职业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在从事此工作时会怎么做。通过反思,使学生不断内化职业道德,提高道德品质。

2.5惩戒顿悟

抓住关键时间,找准关节点,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这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成长中,往往一些很小的事情也会影响甚至改变其一生。对于学生成长中关键时刻的一次批评或一次惩罚会矫正其人生坐标。所以,抓住这些关键时间、关节点对中职生进行惩戒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有的人不主张进行惩戒,实际上只要把握好度,惩戒会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手段。

2.6环境引悟

一个人的行为是其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要根据学校历史与定位,突出特色,加强基础性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发展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

2.7心理导悟

心理咨询与指导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寓德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是众多学校德育成功的经验之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有益途径来对待,把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统一于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例8

本人认为美是可观、可闻、可触、可味、可悟、可人的意象或物象,可获得心身的享受。即“六可”说。

“可”在《庄子・天运》里解析为“适合”,“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可”为适合、适宜、适应、适可、适中、适当等。故选择了《庄子》中的解析。

二、美之吾读

(一)“可观”者为适视也,为视觉享受观,谛视也。――《说文》。

《国语・周语下》:“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

1.景色之美可观

中国长城,乃中华民族之魂、之脉、之根,是一部边疆史,也是一部文化史。长城的建筑气势磅礴,具有磅礴之美;长城蜿蜒曲折,富有曲线之美。

中国敦煌石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是集建筑美学、彩塑美学、壁画美学为一体的古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以其古、秀、精、雅为美学特征,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雨惊诗梦留蕉叶”,是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是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摹,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故称为“自然美”的经典之作。

皇家园林北京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明清24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故宫四平八稳,主要具有“对称美”,是皇权文化的典型。

2.艺术之美可观

(1)欧洲艺术之美。法国巴黎卢浮宫的胜利女神,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永恒的微笑、古希腊大理石雕像维纳斯等。

维纳斯就象一粒珍珠一样,从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她的体态显得那么娇柔无力,没有经过非美的过程,生来就完美无缺。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维纳斯是不生不灭的,富有“永恒美”,可观。

胜利女神像虽然已经头手残缺,但从保存完好的躯干中,仍能感悟到女神英勇、飘逸的气势。两支张开的翅膀和轻盈飞扬的衣裙,让人感到女神在空中腾飞,有着一种强烈的运动感。丰满躯体在薄衫下透露出力量和健康,表现了胜利和与之而来的喜悦。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定格为永恒的微笑。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可见她的美学效果之精确。

(2)中国古今名书画之美。《洛神赋图》顾恺,《步辇图》阎立本,《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墨梅图卷》王冕,《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柳荫沐牛图》吴冠中。

称为“才绝、画绝、痴绝”的顾恺,《洛神赋图》卷画曹植从京城回东藩路经洛水时遇洛神宓妃的爱情故事,格调缠绵,情节浪漫。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

《步辇图》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的情形,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富有动态美及和谐美。

3.体态之美可观。古四大美人: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

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古代四大美女的楚楚动人,绝代美丽展现在您的眼前!

4.奇石之美可观。灵璧石的厚重、太湖石的空灵、大化石的悠远、黄蜡石的皇气,从地域分有长江石、黄河石、雨花石、长岛球石、新疆额河石等。

大化石石肤温润如脂,富有光泽,层理变化有序,色韵自然,纹理清晰、花草美妙而具有韵味,令人有温馨向往之感。其质透亮、包浆厚实是该石的又一大特点。

丹霞山中的阳元石及阴元石,乃上天之作也。韶关丹霞山阳元山位于锦江之西、玉女峰旁,高28米,直径7米,酷似男性的硕大生殖器,孤峰顶立,仰天高耸,直傲苍穹,似要向玉女宣示男根的壮伟。韶关丹霞山阴元石,位于锦江之东,长老峰下,遮遮掩掩,藏在幽谷深处,高十多米,阔四米多,形状酷似待字闺中的少女。

(二)“可闻”者为适听也,为听觉享受

《国语・周语下》:“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

1.世界名曲:莫扎特“交响曲”。贝多芬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2.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等。还有《昭君怨》《渔舟唱晚》等。

以上这些古今中外的世界名曲均为可听之美。

(三)“可触”者为触觉享受

“可触”有可摸、可动、可感之意。可对水的掬揉、对山的抚摸、对玉的把玩,对人体的接触等均能获得无穷的享受。

1.对水的掬揉,体会水的美学意蕴

水有如下美学意蕴:一永恒与短暂的生态美。水凝结了永恒与短暂、亘古与瞬息的生命哲学。二忧怨与愁绵的生态美。水倾诉着忧忧愁思、绵亘不绝的生命往事。“水”有苦之韵味,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三岁月与匆匆的生态美。水性柔和,同时,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而人生易老,壮志难酬,不尽的伤感。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滚滚流水仿佛消逝的青春岁月,极易使人与时间流逝。四离情与别绪的生态美。水亦为许多诗人对友人寄以怀缅之意。因是水乡泽国,所以古人喜欢临水送别,滔滔流动的江水,恰似连绵起伏的别情相思,无穷无极,流水遂成为文学意象中的离别主题。五诗情与画意的生态美。水谱写着一幅幅彩色的画卷。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角,没有水便没有了灵性,没有了活力,更没有了生命力。于是有水的画面就更加唯美,有水的意境就更加深邃与深远。

2.对山的抚摸,感悟山的美学文化

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山的宗教美学

一山与佛教。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九华山、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

中国的五岳名山更是山山有寺,处处有庙。这些建在名山之中的寺庙,金碧辉煌,气宇轩昂,更衬托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莫测。寺庙使山人格化,山使寺庙神秘化。

二山与道教。道教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返朴归真”、“去奢去泰”。道教信仰“玉皇大帝”,信奉“神仙”,是多神教,相传玉皇大帝就曾在香严山学道修行,所以道教也同佛教一样,与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同样也有四大道教名山,分别是武当山、崂山、青城山、三清山。

(2)山的神话美学

有山的地方人们依山而居,依赖山而繁衍、生息,于是人们便将山神化、美化、人格化、赋予山无穷无尽的美丽的神话传说,给予山优美动听的名字。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因为两山峰之间有一巨石,远眺,神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深情地遥望着滚滚长江,等待着丈夫的归来。武夷山上的“玉女峰”,人们也传说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在这里等待出征的丈夫归来。

(3)山的祭祀美学

祭祀作为一种宗教活动,是人们对上天、对本宗教崇拜的神和图腾进行祭拜的一种仪式。

中国古代的历代帝王称帝以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泰山封禅,这是皇帝在太平年代登泰山昭告上天以感谢上天赐福于民。千百年来人们对泰山顶礼膜拜,从而形成独特的以山为祭祀主要场所的一种宗教风习,泰山以其雄奇险峻和历代帝王不断封禅形成独特的泰山宗教文化,从而使泰山成为中国五岳之首。

3.对玉的把玩。

把玩玉已成时尚。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亦称五美。以德立身,将玉之文化发扬光大,心境与行为的结合,是玉之神魂,是人之根本。治玉者,以器载道。器与道的犀通,成就自然之美与礼仪之美,也成就了华夏民族绵延数千年,底蕴深厚生生不息的玉石文化。古人寄情于玉,以玉传递真情与祝福。将情与器结合,寓意吉祥福瑞,以玉之温浸润德行。人养玉,玉滋人。

4.对人的接触,如握手、拥抱、亲吻、亲热等,均可产生一种不可言状的感觉,这就是触觉美,当然它们都是一种礼仪、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表现。

(四)“可味”者为味觉享受可味有可口、可品之意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菜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药文化等足与你在舌尖上得到享受。“味”还包括可品、可嚼,品后、嚼后才能意味深长、隽永无穷。

(五)可悟,悟,觉也。――《说文》

悟是理解、明白,觉醒、醒悟,领悟、参悟、感悟、大彻大悟。

可悟是由感性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升华为理性的一种状态,从而达到“可悟”的思维过程。或者说由理式状态回到感性状态再升华到理式状态的过程。

可悟的过程其实正是接受美学(印象美学)到理解美学再到运用美学最后到创作美学的过程。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例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11-02收稿日期:2016-08-18

课题项目:此论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历奇’体验式训练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QT15023)。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党的“十”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使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不尽如人意。

1学习内容死板,脱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学习内容死板,脱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问题,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局限在校园内、课堂上,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几乎是封闭的教育,与此同时还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以及情感体验,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情感教育,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者比比皆是,甚至德育课堂及德育活动被学生们称之为“填场子”。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将德育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创新德育手段满足学生在实践中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2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

思想品德教育偏重理论学习,不自觉地将德育变成了一种知识的灌输,常常突出和强调教育者目标的达成,强调要将学生培育成自己期望的模样。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成为教育的客体。

受访者谈到课堂上老师的灌输,不能激发不起听课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产生厌烦情绪。现在还有很多的德育实践课都和学生的考勤、学分挂钩,太具有强制性,导致所谓的“填场子”经常出现,学生甚至会觉得这项教育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没有在德育过程中获得。

3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德育教学中,常常是老师从头讲到尾,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对行为规范的掌握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达不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受时代的变迁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的意识形态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一些非主流的文化观、价值观正在侵蚀着学生的头脑,而课堂学习内容死板,脱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历奇”体验式训练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应用“历奇”教育通过经历体验而带出有意义的教育,包括知识的获取、新理念的建立,是在合作、互动、互助的氛围中,以自主参与、经历体验为基础,在分享中生成、在探究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模式、教学新方法。

(1)“历奇”体验式训练在做中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指导,重视基础性研究,加强应用性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总结。

通过受训者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信、顽强、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改进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运用“历奇”特有的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历奇”体验式训练的所有项目以体能活动为导向,引发出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投入。“历奇”体验式训练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以体验与提升为基础的培训,以各种方式模拟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通过受训者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自信、顽强、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老师的引导、总结与分享,打破了传统的德育学习内容死板、脱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问题。在课后的调查中,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历奇”体验式的训练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历奇”体验式训练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回归学生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适用于进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历奇”体验式训练注重以人为本,实行分组活动。特别注重学员的成长规律,在建立学习者内在动机的基础上,让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谈到学生需要情感教学,“历奇”体验式的教学首先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让他们体验到另外一种快乐。

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资源,时刻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新鲜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历奇活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力图使每一名学生竭尽全力为团队争取荣誉,在课程设计过程当中,通过训练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历奇”体验式训练可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意义 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使其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魅力、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信任,这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访谈中大多同学这样分享到,人活着就要做品行兼备的人;就要做勇于挑战超越的人,乐观向上,心有多远,生活就有多精彩。

在课程的设计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改进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运用“历奇”特有的理念在实践中去感受、去体验,使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培养学生乐于奉献、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使人生价值得以升华,通过训练使受训者的内心拥有善良、稳定、坚强、清醒等行为系统。

“历奇”体验式训练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使教育人性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历奇”体验式训练的显著特点是体验和感悟,即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哲理,运用体验式的教育方法,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生的某种实践,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把它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就是一堂思想教育的实践课,对受训的学生有很强的说服力。“历奇”体验式训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其并非一种简单的游戏,而是体验下的感悟、震撼下的理念,这也是体验式教育模式区别于其他教育模式的最根本特征,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易于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发现道理。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真正的道德意识。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例10

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实效性差,是目前我国部分中学道德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2005年以来,在陕西师范大学刘惊铎教授等有关学者的指导下,我校致力于构建融合道德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为一体的生态体验德育模式,探索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生态体验是把外求与内需有机耦合、内外交融的道德教育形态,它在保留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之内核的基础上,在内外交融的形态下由体验者进行内外全息感悟,恢复了道德的自觉性和共生性。生态体验包含有自然生态体验、类生态体验和内生态体验。自然生态体验是体验者在自然之境中的体验,它侧重于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领悟;类生态体验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内生态体验是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和领悟。把心灵所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是三重生态体验的最高境界。

一、自然生态体验——润物无声

我校注重研究人与环境的对应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校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发挥作用,让校园的墙壁也能说话,体现环境育人的理念,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学校西门长廊修建有文化墙,内容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涵盖爱国、修身、立志、进德、处世等内容,突出了基本道德观念的教育。

学校的草坪上塑有我校原国文教员、人民艺术家、《 松花江上 》创作者张寒晖先生的雕像,先生的“作人不易,唯是是宗”时刻提醒着我校师生做人的道理。

二、类生态体验——和谐共生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1]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上面原本没有任何标记,后来,通过经验在上面印上了印痕,形成了观念和知识。[2] 这些观点都体现了类生态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

(一)搭建体验平台——以师为范

教师是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类生态因素。同时,生态体验教育的实施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生活的智慧,具备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悟能力,能设计出依据学生的实际与社会实际的多样性的体验活动,以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形成。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的生态体验并定期开展生态体验培训活动。

1.拓展训练——磨练意志,熔炼团队

拓展训练对人的体能要求并不高,更多的是对心理的挑战,从而使参与者从中有所启发,更确切地说拓展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它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起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作用。

2.专家培训——高位引领,触动心灵

在专家引领下,体验活动中的“遵从指令”让教师懂得宽容、融通、理解的重要性;“撕纸”让教师领悟到应该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并在多样性的分享中开启智慧、丰满自己的人格;“盒子里有什么?”让大家体验到好奇心具有方向性、动力性和双重价值;大型亲验活动“红与黑”使教师体验到获得游戏上的胜利是快乐的,超越自我的境界是愉悦的。这些亲身体验活动,让我们意识到传统德育工作中空洞的说教是乏力的,应该为我们的学生创设体验真、善、美的教育情境,注重在体验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建立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在生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悟到美好心灵与道德情操的力量,加深对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观念的理解,才能实现明道与践行的统一,才能够更好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逐渐开始运用生态体验教育理论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3.教育叙事——“传记”生活,分享感悟

在学习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全校教师结合个人的教育生活体验,将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亲历亲为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写了出来。学校多次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通过许多典型的教育叙事交流,全体教师分享了彼此在德育工作中的小故事。而这些“类生态”的体验,促使大家的“内生态”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德育理念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向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性关怀的体验式德育理念转变。

(二)构建德育场域——以生为本

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学生的成熟就是他们利用和改造环境能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要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对道德情感的心灵体验,增强对道德意志的锻炼,使社会的需要、群体的需要转化成个体的需要,让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内化为自觉的社会行为,使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跨越。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去探索、体验、感悟,从体验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共处,形成生态德性和健康人格,防止和克服道德缺陷。

为了使学生由内省走向常行,知行统一,学校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如学生社团活动、拓展训练活动、汉语风采大赛等,在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体验真、善、美的教育情境,注重在体验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不断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使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凸显出它的实效性和整体教育意义。

我校从2005年起,每年3月、4月均举办独具特色的“汉语风采大赛”。大赛分演讲(或即兴演讲)、(古)诗文诵读、广告创意、心有灵犀(或优点轰炸)、小品剧(或原创心理情景剧)表演等五个环节。以班为单位参赛,奖励各年级总分前三名并颁发各环节单项奖。大赛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挖掘潜能,展现个人汉语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体现汉语博大精深的内涵。大赛按如下流程进行:校学生会干部与教师讨论制定大赛章程 学生会发通知班级策划 确定每个环节的参赛选手(班级内部报名、竞选) 创作剧本或选好题材 排练(寻找排练场地、制作表演道具、背景音乐、安排排练时间等) 学生会干部筛选各年级主持人比赛现场(协调灯光音响、组织同学助威等) 比赛后的反思、分享。学生承担了许多以往由教师负责的工作,这种角色转变的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

三、内生态体验——完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了促成和提升面对道德情景时学生内心需要的合理性,我们开展了以小组心理辅导为主的内生态体验活动,使德育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通过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维度一体化的内生态体验,让他们亲身体验道德成长的心理历程,经历从激动新奇、轻松舒服,到感同身受、有趣思考、选择如何改变的变化。通过学生、家长和教师在团体中彼此关爱,让他们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自尊感等积极情感,发展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实现了在生态体验“理论引领”下,在“同伴互助”创造的一种学习与探索的精神氛围中,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切磋、相互砥砺和相互借鉴以及对“自我经验”的反思,有效促进了个人的道德成长和团队的道德素养提升。

德育工作是常新的课题,针对目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仍需要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从提高个体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践行生态体验德育模式,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性,体现具有道德内涵和实效的教育属性,适应学生成长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诉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陕西 西安,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