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集体备课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7 12:08:44

集体备课总结

集体备课总结例1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每一次集体备课的质量,我们组经过集体研究,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定活动时间和地点。

    把集体备课时间固定在每周六上午。一到这个时间,全组教师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准时到达多媒体教室参加集体研讨活动。

    2、定中心发言人。

    每次集体备课,我们都指定主备教师为中心发言人,负责主持会议,汇总大家的意见,阐述自己的备课心得。每次活动临结束时,再定出下一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提早准备。

    三、活动的大体程序。

    首先,由中心发言人对下周要教学的内容进行阐述,说说这一单元的重、难点,分析学生情况、讲述教学思路及课件的设计。然后,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对其教案进行补充、修改。最后,经过充分讨论后,形成最佳的教学模式。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1、教师:

    (1)节省了时间,减轻英语教师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为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空间,把原来需要备整本教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一两个单位上来,致使每一课时都成为一节展示课、精品课。

    (2)通过集体备课的研讨,实现了“以人为本、各尽其才、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全体备课组教师在交流中、切磋中、争论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学生:

    通过全体英语教师一年的共同努力,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效果显著。

    由于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经过集体备课组教师充分研讨中产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情感方面的培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经过一学年的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集体备课总结例2

要想走出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误区,必须从初中历史教师观念抓起,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明白集体备课应是初中历史教师个体思维的相互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初中历史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通过二次备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二、 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备课的实效性

1.制定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可以按“自备——研讨——整理——验收——个——总结”六个环节进行。

(1)自备。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而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只有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才有交流时的侃侃而谈,这就需要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应明确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根据课改理念思考重点环节的设计方案,当然,这种方案的设计不一定是十分详细的,可以是突破难点的方法,可以是处理某环节的策略,可以是作业题的设计等。个人自备重在对教材的理解,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挖掘。

(2)研讨。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重头戏”应放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上,应该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中可以设主讲人,负责陈述上课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及注意点等。但是这种交流中没有谁是权威,也没有谁是听众,大家是平等的参与者。在中心发言人陈述后,大家要能畅所欲言,展示出个人自备时收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为教学设计出谋划策,特别是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要勇于争辩、讨论。这样通过商讨,聚集集体智慧,最后形成最佳教学思路。

(3)共案。在集体交流后,要指定人进行整理,并打印成教案。整理工作可以由初中历史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记录,所设计的共案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出集体讨论时得出的多种解决方案,供老师选择。在共案的右面和后面要留有空白,以便老师作个性化添补和总结。

(4)验收。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确实提高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经过整理打印成的教案,应交教研组长把关验收,合格后方可打印发放给每位教师。

(5)个案。整理好的初中历史课教案并不可以直接使用于课堂教学,因为这种共案毕竟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不具有特殊性。事实上,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用统一的教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位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在形成个案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创新、实用、个性。

(6)总结。总结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要在课后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再总结,可以不断丰富对教学实践的认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对一节课的总结,不必要求老师面面俱到,可以就上述内容中的一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严把督查关。为了能把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抓到实处,学校相关处室一方面要安排专人在研讨时间到各组检查,研讨情况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研组的考核。另一方面要结合领导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的教学实效性。

集体备课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05-02

一、课题概述

1.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但由于我校教师担任的学科较多,工作量大,缺乏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教材、教法,因而备课这个很重要的环节常被忽略。在检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甚至抄教案,课堂教学随意性大。长此以往,课堂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

2.课题的界定与表述。本课题属于一种集体备课方式研究。它的价值取向在于追求教师教学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独立精备:即备课教师在集体研修,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执笔写出详细的教学预设过程,形成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

资源共享:即其他代课教师人手一份精备的教案,共享集体备课之成果。

本课题是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具体备课流程为“集体说课――独立精备――个性修改――教后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研究目标。①构建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从而探索出通过集体备课,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积累集体备课教学经验,提升教师备课能力,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研究内容。①“独立精备,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模式有效性的研究。②研究和完善“独立精备,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流程。③集体备课制度的规范化建设。④形成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于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

3.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备课现状的调查,分析教师备课存在问题,以了解备课改革的必要性,确立研究计划,把握研究方向。②行动研究法:开展集体备课实践研究,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形成良性的集体备课具体流程。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本阶段为课题前期准备,主要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确定实验教师及备课组负责人,调查分析教师备课的现状,收集有关集体备课的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本阶段为期一年,主要进行实验操作,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立足课题,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反思交流等形式,探寻合理、科学的集体备课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3.发展深化阶段。本阶段为发展深化阶段,主要对实验阶段的所有情况进行认真反思、总结,不断完善集体备课的具体模式和相关制度,使课题实验走向成熟化。

4.总结阶段。本阶段为全面总结阶段。主要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对课题进行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教学反思、教学论文集,形成课题总结报告。

四、课题的探索

1.健全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通过座谈与问卷调查,对备课现状进行调研,确定了课题研究总体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为了提高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组织教师搜集和学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上有关集体备课的资料,使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与好处,从内心接受并认同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3.专业引领,强化课题研究。为了加强教师专业成长的力度,学校安排教学骨干、教学能手作课题示范课,观摩课,以达到导向、引领作用。

4.建立相关制度,构建规范、成熟的制度化备课。在课题研究初级阶段,我们通过多次研究、讨论,制定了《课题组成员研究职责》《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教学反思交流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5.落实责任,加强过程管理。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成立了备课组,确定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组长,明确了各实验教师的分工。

6.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了激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学校先后开展了优秀教案展评、反思交流、课堂教学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五、主要成果

1.增强了教师对集体备课价值的认可,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进一步体会到:①通过集体备课,大家充分交流、沟通,既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又有利于教师站在高起点上发展。②通过集体备课,大家可以从多角度分析,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有利于群策群力寻求有效教学策略,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了学校的教研氛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构建了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①集体说课:各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由备课组长组织进行集体研讨,探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通过研讨,取长补短,最终达成一致,确定出最优教学思路。②独立精备:主备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结果,认真写出详细的预设过程,形成一份凝聚着一份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③个性修改:其他教师在拿到复印好的精备教案后,结合自己面对的学情,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个性特色的特色教案,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④教后反思:教学结束后,执教者要根据教学实际,总结得失,认真撰写教后札记,并与同级教师进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

3.形成了集体备课有效管理机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逐步完善了《课题组成员研究职责》《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教学反思交流制度》《集体备课激励制度》等相关制度,使“独立精备,资源共享”备课模式管理不断规范化。

4.教师与学生得到了发展与提升。①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集体备课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鉴于课题研究的有效性,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为此,我们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学习主动、积极,学习能力有了质的提升。②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使教师在互助合作中,克服了“单兵作战”的思维方式,达到了资源共享,增强了教师的教改意识与创新意识,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打破了教师在业务上自我封闭的状态,激活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5.形成了《集体备课反思集》《优秀论文集》。

集体备课总结例4

集体备课是教科研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为摆脱独立备课中教师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必要方法。我们从倾听教师抱怨、破解集体备课形式化的尴尬出发,进行问卷调查,征求合理化建议,寻求改进措施,确定了“创新集体备课形式,丰富集体备课内容,规范集体备课流程,加强集体备课督导评价”的工作思路,确保集体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构建协作式教研文化。为此,我们实施了“双线四式”集体备课教研模式,即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备课线和“解析、评说、前瞻、反思”四种集体备课模式。

1.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备课线

级部备课组长根据教学需要,随时随地备课,做到三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导学案、统一达标题。

教研组集体备课线: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确定教研内容并组织活动,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时间为半天,由课程部统一调整课程表,每学科每周有半天时间无课),陆续开展“解析、评说、前瞻、反思”四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也可以针对阶段性检测进行质量分析,针对小课题研究进行总结交流,针对金点子成功案例进行学习,还可以针对课时(单元)知识树进行构建和展示……要求同学科教师和包学科领导全员到位,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发言,人人有贡献。

2.四种集体备课模式

学期初或教学某一单元、章节之前开展“解析式”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把握课标、熟悉全书内容的前提下,分别担任各单元(章节)或某一课时的主备人,结合学情和教情,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练习、达标测试等方面进行介绍,提出困惑,共同研究举措。其他人可针对主备人的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议,组长做好总结性发言。

月初开展“评说式”集体备课。教师互相审核学案,全体教师从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内容是否适量适度,环节是否科学合理,格式是否清晰美观,能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兴趣等方面对每份学案进行评论。完毕后,设计人再对学案进行修改完善。

听课活动之前开展“前瞻式”集体备课。教师在听课之前,围绕活动主题和听课内容交流研讨,各抒己见,探索最佳教学策略与方法,进一步明确听课任务,把听评课过程作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有利时机,同课异构,努力实现听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目标。

每周开展“反思式”集体备课。按照“主题+漫谈”的方式,引导教师总结经验,勤于反思,共同改进。各教研组根据教学实际,以“头脑风暴”、“教学沙龙”等形式,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攻关。教研组长安排专人随时填好《集体教研活动记录表》。

二、学科教研日,变消极对待为积极参与

为改变教研活动例行公事、被动应付的现状,学校开展每周交替“学科教研日”活动,将教研工作常规化,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讲课、听课、评课等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具体策略是:周一为语文教研日,周二为数学教研日,周三为英语教研日,周四为理化教研日,周五为政史地生教研日(艺体信技组根据工作需要随机安排教研活动)。示范课、研究课、展示课、名师讲堂等活动都安排在本学科的教研日。

“学科教研日”活动让“天天听评课,周周搞教研,科科齐改进”成为现实,形成了“授课前集体备课,讲课中集体参与,授课后集体评价,总结中集体改进”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打造了自主互助学习型高效课堂。各教研组坚持“众讲齐评有中心,深思解惑共提升”的思路,及时排查不足,梳理教学问题,探索措施方法,总结研究经验,进一步落实了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实现了整体教学水平的再提升。

三、“前伸后延”式网络教研,变互动难为真教研

为真正解决“互动难”、“假教研”问题,引导教师你评我论、集思广益、勤于反思、积极改进、共同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在校园网上创建了“教研在线”栏目,深入开展“前伸后延”式网络教研与常态化教研活动整合研究,搭建教研平台,使一线教师、分管领导随时交流研讨,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前伸”是指前瞻性集体备课,可以是完整的单元解读、教案或学案,也可以是教学建议或困惑。“后延”是指教学反思、听课体会、教后反思等,弘扬“真讲了,才反思;真反思,才改进;真想听,才前瞻;真听了,才评论”的“四真”教研风气,引导教师真正参与到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五课”活动中去,把教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四、人人有课题,变安于现状为行动研究

问题就是课题,方法便是成果。教师要结合学校教科研工作重点和本学科特点和现状,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将问题分解,化大为小,深入探索影响学生“认知线、情感线”和“学习动力”的因素;并经过实践、完善、提升和再实践、再完善、再提升的过程,才能揭示出内在发展规律,从而提炼出真正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教研组长根据学校的主课题,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3,5个互相关联的子课题,再根据所选子课题,针对教学中的细节性问题用心设计课题,供本组教师选择,形成系统的课题研究体系,研究时间一般为一学期。开学初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期间进行实践和深入探索,积累和丰富过程性材料。学期末撰写富含经验性和成果性的课题研究报告,为撰写高质量的论必要的准备。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要坚持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五、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

为教研工作保驾护航

学校注重教研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定期修订《教研组、备课组管理评价细则》、《教科研评价标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集体教研制度》、《研究课、公开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培训学习制度》等,不断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共同搭建广泛交流、深入实践、展现个性的研究平台,营造积极协作的研究氛围。

本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方式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原则,学校从课堂教学、培训学习、项目研究、教研成果四方面,每学期对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地量化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评选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等,努力做到教科研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总结、有评价、有反馈,善始善终。

集体备课总结例5

一、前言

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是让教研组内的全体教师就体育教学中的某一教材或者是某些具体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让每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及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交流,以刺激教师的固有思维在与其他人的各种不同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新鲜的元素和更多的灵感,最终提升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继而使个人和整个教研组的体育教学水平能够更加的高效。

二、集体备课的误区

1.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

第一个是教师将集体备课单纯的看成是多个人一起现场备课,集体备课应该是建立在教师事先独立备课的基础之上的,只注重集体的讨论而忽视个人的独立思考,这样的集体备课是“取巧”的集体备课。

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集体备课形式是由教研组长指定一个教师为主备人,然后大家根据这位教师的教案来展开讨论,这是一种只针对某一个人的集体备课,其他人由于缺少了独立备课这一基础部分,所以从集体讨论中所获得的体会是远不及主备人的,这是一种低效的集体备课。

2.集体备课形式大于内容

一些教研组在进行集体备课的时候,出谋划策与参与程度最深的总是特定的、个别的教师,其他的教师仅仅是出席一下走个过场,处于一种“参与”的状态,这样的集体备课可谓是“形式大于内容”。

3.集体备课缺乏反思

在上一次的集体备课完成之后,下一次的集体备课的内容又是另外一项教学内容,在两次集体备课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这样的缺乏连续性的集体备课使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疑问以及获得的体会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与交流,因此也就很难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相应的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创设平台,提升备课实效

1.解说与讨论

其实施步骤如下:教研组长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先指定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让每个教师事先进行独立备课,在进行集体备课的时候再让每个教师对自己的备课内容进行概述式的解说,教研组长将每个教师所备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教师的备课不可能完全相同也不可能完全不同)后随即组织全体教师就每一类型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例如 :在进行“接力跑”教学内容备课的时候,甲教师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先讲解接力棒的传接方式,然后将学生分成四组在直道上进行尝试练习,待初步熟练之后进行完整的4*100米接力赛跑。

乙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是首先通过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图片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然后对学生进行“如何传递接力棒”的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筛选出“上挑式”与“下压式”两个最正确的答案,就学生的答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与示范,最后将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在直道上进行“传接棒”的练习。

丙教师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开始就让学生拿起接力棒进行4*100米接力赛跑,然后根据学生在接力赛跑过程之中所出现的得与失与学生一起进行接力跑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在形成统一意见之后再一次进行4*100米接力赛跑。

在全体教师对这三种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之后,这三位教师在保留各自设计内容的主要框架的基础之上又各自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的细节部分做了一些修改与完善,整装齐备之后静待下一环节的进行。

2.实践与观摩

根据上次集体备课中形成的教案,教研组长在下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设置了“擂台”,即让这三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分别开设一堂研讨课,并组织组内其他教师进行听课。

三位教师分别根据各自的教案上了一堂研讨课,在研讨课中出现了许多备课中未曾考虑到的情况。例如在甲教师开设的研讨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的练习密度过低;乙教师开设的研讨课效果较好,课堂组织有序,对于教学重难点的达成与突破也比较理想,唯一不足的是没有设计完整的4*100米接力,学生普遍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丙教师开设的研讨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也非常高涨,但是在课堂组织上比较凌乱,场面有点失控,无效教学时间过多,以至于在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时间上略微有些不足。

3.反思与总结

观摩完三位教师所开设的研讨课之后,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就研讨课中所出现的种种情况来展开思考与总结。

首先是由三位上课的教师对各自的授课进行简要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重点部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指出这一节课中自己认为最为满意的部分;第二是指出自己最不满意的部分;第三是说出自己在授课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超越教案本身的想法。

其次有其他观摩的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部分由以下几点:第一点是这节课中最值得我借鉴与学习的部分;第二点是这节课中最值得我吸取教训的部分;第三点是就某一具体教学部分说出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后,由教研组长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三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反思总结等三部分内容为参考,与全体教师共同挑选出其中的最为优质的教学设计,经过合理整合之后形成一个集全体教师教学智慧在内的最优教学设计,保存在集体备课文件夹内,以供全体教师学习和研究。

四、结论

这种方式的集体备课,有效避免了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弊端,通过这些实践,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还是授课水平或是评课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 提高体育课有效性的策略. 考试周刊 ,2012, (13)

[2] 刘海涛. 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如何做中学体育教研组长. 新课程(上) , 2012, (01)

[3] 陈德校, 佘开云, 王文广, 曾菊林. 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 2012, (03)

集体备课总结例6

一、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集体备课之前,备课组长要监督全组成员,提前研读教材、研究课标,明确集体备课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备课组长要组织好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提出备课要求,全体教师都要认真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备课提纲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学法(还应包含单元检测和课时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中心发言人要修改备课提纲,备课要充分体现“五统一”:学思想,统一“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力”(智力、能力)“双育”(育人、育才)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4.撰写教案

教师要以集体讨论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为基础,撰写教案。在坚持“五统一”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备课。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体备课时,总结出在实施集体备课提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的“三个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性,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准确的信息,无法及时矫正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超前性原则

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就要统一安排好各课时的主备教师,以便于教师提前收集资料,钻研课标,研读教材,要在集体备课前一周组织本组教师讨论备课提纲,让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撰写教案,分析学情。

3.完整性原则

下发备课任务时,要考虑到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备课内容的完整性。一般根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内容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多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靠听中心发言人说课,讨论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认真研究教材,教师在讨论的时候才能各抒己见。因此,个人钻研是前提,集体讨论是手段,达成共识是目的。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认真总结大家的发言,及时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集体备课总结例7

一、问题的提出

一是2019年秋季我市各学科将实施2017版新课标,2019级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部使用2017版新教材,面对新课标、新教材,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吃透新课标、新教材,以确保新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是我市各高中学校都已经在校内推行了集体备课制度,但校内集体备课实施的情况不容乐观,发展不够平衡。

三是教师教学水平不均衡。一方面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均衡,尤其是我市近几年来不断增加年轻教师,他们对教材、教法和对学生的了解都十分有限,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教师水平不均衡,个别学科悬殊较大。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决定在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开展大集体备课工作,通过建立市、县、校教研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好优质学校、学科教研基地、优秀教师、学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师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通过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概念的界定

天水市普通高中学校大集体备课,是利用全市优质学校、高中优秀教师的资源,由“2018年天水市高中新课程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牵头,各学科年级备课组组长具体组织,学科指导组成员全员参与”,开展的跨校分工备课、集中(网络或实地)合作研讨,共建、共享研究成果的备课方式。

其特点在于——各学科教研基地轮流承担备课任务,每月一次集体大备课活动,每次精备一个单元。

其优势在于——跨县区、跨学校,博采众长,实现市、县、校三级联动。

其目的在于——提高备课质量,促进全市各学校共同发展。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

1.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及考试命题建议。

2.结合新版教材,逐条学习、解读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进行单元备课,提高老师们整体分析和把握教材、教法的能力,落实学科育人功能。

3.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指向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四、过程设计

1.成立各年级学科大集体备课组,依托学科教研基地开展工作。学科大集体备课组由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各年级学科组长、普通高中学科指导组成员以及市县学科教研员共同构成(具体名单详见《天水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高中学科教研实验基地和高中学科教学指导组成员名单的通知》)。

2.教研基地学科组长和市学科教研员,担任学科备课组组长,在大集体备课活动中进行活动策划,牵头组织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质量评价。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组建“高中各学科年级大集体备课教学QQ群”,按单元内容分配备课任务,将具体工作分配到学科指导组成员所在学校的备课组,由所在学校备课组成员负责组织精备(见附件1)。

3.实施集体备课

(1)初次备课。承担精备任务的各学校备课组再分配任务,由担负备课任务的教师,经过个人研究、组内研讨,形成单元备课初稿,并按时发到中心备课成员和学科教研员的邮箱里。

(2)中心备课组成员之间网上交流。由承备学校的备课组大组长(中心备课组成员)牵头,在认真研读初稿、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的前提下,组织学科教研员和中心备课组成员在“高中各学科大集体备课教学QQ群”参与研讨,围绕“单元集体备课概说”,针对每一项内容明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见附件2)。

(3)修改完善。承担初稿的校级备课组依据“高中各学科大集体备课教学QQ群”(或实地)交流中获得的意见和建议,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再按规定时间把定稿由校级备课组组长传至学科备课组长的邮箱。

(4)大集体备课。由承备学校的备课大组长(中心备课组成员)牵头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对承备学校修改完善后的初稿进行集体研讨(见附件3)。集体研讨由主备人以说课的方式向大集体备课组的成员详细介绍单元备课预案,组内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教研员要协助组织好备课活动,安排承备学校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表,并负责将本次大集体备课中的单元备课方案的定稿上传至“高中学科教学QQ群”。

(5)二次备课。各学校对大集体备课中的单元备课方案的定稿组织学习、交流和研讨,并根据本校实际作一定的修改。

(6)三次备课。教师在具体上课前,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个人的教学风格作一定的修改,以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7)实践与评价。大集体备课组对各承备学校提出的单元设计

定稿的方案进行实践、对比,并通过相关途径评选出研究最深入、设计最佳、对老师们最有启发的设计方案。

4.反思阶段

反思阶段是集体备课的总结阶段,是教师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实施下一轮集体备课的基础。它分为:总结、归档。

①总结

学校备课组组长对本校集体备课的情况进行简要小结。内容包括:准备情况、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等。上交中心备课组,由组长统一管理。

大集体备课组成员需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认真填写“高中大集体备课反馈表”(见附件4),并在活动结束后的10天内,发送至学科教研员的邮箱,由学科教研员分类、汇总。

②归档

学校集体备课组将单元教学实施教(学)案定稿(电子文档和PPT)及时上交中心备课组,由中心备课组上传至天水市教育信息网网站,以便做到资源共享。

五、保障措施

1.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依托各县区一中和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组织开展全市大集体备课活动,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全市教育教学上水平、上台阶。

集体备课总结例8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朵花,教师要拥有整个花海。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渠道的增多、信息量的扩大,中学生知识容量越来越大,思想成熟得也越来越早,思考问题越来越深,求知欲越来越难以满足,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教师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拥有足够多的水和足够大的花海,除教师个人不断学习提高外,发挥集体优势,富“水”添“花”,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集体备课便是集众人智慧,采百家之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益的好方法。它对课堂改革、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集体备课已经被好些学校和老师所认同、所接受。但近几年来,一些学校集体备课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误区,值得大家注意并改进。

一、集体备课的主要误区及成因

1.教师认识不到位,备课积极性不高。有些老师认为集体备课是学校迎合潮流的理论口号,是好大喜功之举;有些认为教无定法,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不必拘泥于同一种模式;有些依赖同组教师的教案,思考不深入,准备不充分。

2.集体讨论不深入,一言堂现象比较明显。在集体备课的讨论中,有些老师虽然对主备人的教案持有不同意见,自己有更好的想法和思路,但碍于情面,不愿当面提出来,个人的好想法只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没有很好地融入到集体的教学思路中去,也不利于最可行的教学案例的形成;有些认为集体备课事不关己,被动参与,随声附和;有些则对主备人的想法不屑一顾,自以为是,认为讨论只是走过场。

3.解决问题不彻底,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未形成。集体备课的一个目标是通过大家的智慧,形成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多数时间是停留在浅层次上、过程上、形式上,深入解决问题的备课不是很多。

4.强调了课前准备,忽视了课后反思及归纳整理。一些学校对于集体备课,课前十分重视,过程也有督查,但忽视了课后工作。在备课的过程中,大家比较认真,也花了一些的气力,但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较为成功的做法、应该积累的经验却常常被忽视,鲜有认真系统的总结归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整理成功做法、形成完整案例者。集体备课开展了好长时间,成型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案例却很少。

5.督查监管不力,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学校的初衷是想发挥集体的才智,拧成一股绳,减轻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益。但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政策,或者对这些机制和政策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造成有令不行的局面。加之一些领导、教师对集体备课的优势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没有去认识的意识,导致了多种违背集体备课初衷的现象发生。

二、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集体备课一般采取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只有在个人深刻思考、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集体讨论才会有意义,同时只有结合了扎实的集体讨论的备课过程才称得上集体备课。如果仅仅依靠听主备人的说课的集体备课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深入思考教法、分析学生,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其“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是关键,组长要善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主备人要善于吸纳,把大家的经典发言概括起来,整理好备课提纲,形成典型思维案例。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备课是预设,是上课的基础,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上课则是生成,是以预设提纲为指导,但也决不能拘泥于提纲,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更广阔的再生成空间。集体备课之后,执教者一定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发挥自己的特长,突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千秋,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集体备课总结例9

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二、集体备课并不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

我们体会到,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大纲、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应突出创新;特别鼓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有意识合作上升到行为合作。

教师的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从意识间的合作走向了行为上的合作,从单一的知识结构形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了教师间平等、互助、合作、共进步的良好风尚,为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提供了可行的模型。

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对我们每个教师都大有益处。我们既要实行集体备课,又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我会继续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在互动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师集体备课心得体会【2】

在顺店镇教育总支和学区的精心组织下,本学期顺店镇初中七年级,小学三年级同时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时,大家都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群体中,各抒己见,从中使我学到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下面就谈谈集体备课以来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而现在,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来完成同一项任务,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集体备课总结例10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回顾我们过去的集体备课,由于观念不明确,有时甚至走了极端。2004年我和几位同事到一所学校听课,一共听了四节课,四位教师上的都是《三角形》,这四节一个样: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我们有点纳闷:为什么四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四位老师事前集体备课了。难道集体备课就应该让教学过程“如出一辙”吗?

其实,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像上述四位教师这样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能否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能否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呢?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反而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怎样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呢?以下是我校实施新课程以来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备课内容,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

许多教师经常把集体备课当成是找教案。我们实际备课时不难发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有人说:“这么优秀的作品不去采用多可惜,何苦要再去动脑,吃力不讨好呢?”其实,教师并不是不愿自己备课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显然,教师把集体备课的内容窄化为推荐或照搬名家的现成教案。当然,专家们的作品值得学习,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新课标一再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这种思想的存在说明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

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其表现有:1.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动手,允许有不同的想法,也允许有不同的评价观,只要达到乐于表达的总要求就行。2.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3.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4.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才能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从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也增多。

教学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山区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搬用教案实现不了教学目标。于是,教师们也自然达成了共识:专家、特级教师的教案只可作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研讨出来的教学方案才是最符合学生需要的。否则,新课标倡导的“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就成了空话。

二、改革备课形式,强化集体备课的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改革备课形式来引导教师们形成新的备课观念。于是,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落实三维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教师们必须先学习《课标》,深钻教材,根据本班实际确立导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再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根据需要设计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导学活动,这样才能写出一份确实可行的教案。

一学期下来,我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课标》的必要性,并且从实践中认识到,确实要“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而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集体备课是实现此愿望的有效途径。

三、确立备课制度,形成集体备课的习惯

当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之后,为了更规范化管理,我校总结制定出了以下几条制度: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教研组固定每周一次在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2.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组长就组织一次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学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各年级根据科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4.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求教师一周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

四、评价备课过程,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集体备课只是形式,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所以评价时,我们重评价过程,看看该教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能否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制度和人性有机结合,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此外,我们还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在评价中,尽量多做纵向比较,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哪怕只是点滴),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总之,不论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尝试以课前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评价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