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脑市场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8 22:07:30

电脑市场论文

电脑市场论文例1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含义

信息不对称是指参与交易各方所拥有、可影响交易的信息不同;该现象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于1963年首次提出来的;通俗地讲,信息不对称即知识分立在不同的大脑[1]。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你知道的信息,我不一定知道;另外我知道的信息,你也不一定知道;还有,你我知道的信息都不太多,但是我比你知道的稍微多点。

(二)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

据调查,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交易者的知识是有限的。交易者有限的知识是只对其所拥有的资源熟悉,而对其他资源由于没有拥有和了解而不为所知。

第二,获取信息是花费成本的。要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如发现价格,获取交易信息,发现对手都是需要成本的,这就构成了获取信息的障碍。

第三,信息的优势方的刻意隐藏。在交易中拥有越多的信息对自己越有好处。因此,信息的优势方为李利益最大化会刻意隐藏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从而使信息弱势方难以获取正确的信息。

二、 次品市场的发生与逆向选择

在次品市场上,质量信息的获取对交易双方是不对称的,卖者掌握的信息多而买者掌握的少,因而交易活动的参与者就可以利用信息优势从事质量欺诈,引发交易的安全问题,因而在次品市场会演变逆向选择的问题。

(一)逆向选择:二手电子产品市场

经济学里的逆向选择,指交易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的现象[2]。如果逆向选择在市场经济中长期的存在,那么必然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整体下降,因为优质商品都被次品赶跑了。

本文以二手电子产品市场为例进行分析。假设我想把刚刚买了一个月的笔记本电脑卖出,尽管刚买,但我还得大幅度的降价才可以卖出这个电脑,我们从阿克洛夫的解释得出。一台新的电脑从市场上售出再进入二手市场后之所以会掉价,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信息不对称。

(二)次品问题与逆向选择理论

1、买卖双方有相同的偏好,只有两类卖主。我们假设卖者只卖两种二手电脑,因此每种电脑的概论为二分之一,这两种电脑的类型分别为β=1000(低质量)或者β=3000(高质量)。V(β)=U(β)=0,买卖双方对二手电脑的整体评价和它的真实质量是相等的,基于假设,买卖双方对二手电脑还有相同的偏好。假如买卖双方协商好的价格为P,则卖者购买二手电脑的效用为P-β,买者的效用=β-P。

我们假设买者不知道二手电脑的确切价格时,但是买者知道二手电脑的质量,因此进入科技市场的二手电脑的均衡价格P=1000(低质量)或P=3000(高质量),买者也知道。如果这两类电脑同时进入科技市场,二手电脑的平均价格Eβ=2000,买者能给出的最高价格为2000。在这个价格的基础上,比2000高的价格的二手电脑不会出售的,低于2000的二手电脑将继续留在市场出售。但是在有相同偏好的情况下,买者也知道自己低价格买不到高质量的电脑,愿意出售电脑的卖者一定是把低质量的电脑卖给买者。因此Eβ=2000不是均衡价格,P=1000才是均衡价格。

2、买卖双方偏好相同,但卖主的类型连续分布。在(1)中,我们假设电脑的质量是概率分布,只有高质量和低质量两种类型。在这个例中,考虑的是二手电脑在高质量和低质量中连续分布的情况。如果密度函数为f(β)=1/(3000-1000)=1/2000,β是在[1000,3000]区间上均匀分布,Eβ=2000,在市场比较公开的情况下,买者愿意支付给卖者的价格是2000。在这种情况下,卖者愿意把β≤2000的二手电脑出售,那么退出市场的二手电脑都将是β>2000。所造成的结果是,买者所能支付的价格会下降,而卖者在科技市场上所提高的二手电脑质量也会下降。

3、相对于卖者来说买者对二手电脑评价比较高,卖者提供的二手电脑没有买者的评价高,交易带来的净剩余为(b-1)β,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决定这个净剩余的分配,我们首先假定买者的人数多于卖者,从而卖者占有全部剩余[3]。由上可以得出,卖者的供给曲线为β(P)=500+P/2,买者的需求曲线为P(β)=b。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分别为:P=1000b/(2-b),(b

根据上面公式,我们假设b=1时,我们可以得出(2)所描述的情况。b>l时,所得出的平均价格和平均质量都大于(2)中的结论,换一句话说,关于b的平均价格和平均质量函数是增的或者是非递减的。当b=1.2,Eβ=1500,科技市场上所有β>1500的二手电脑都将退出市场,所有β≤1500的二手电脑都进行交易。

三、 解决逆向选择的机制:信号传递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价格充当双重角色是市场失灵的根源所在,它既决定了买方和卖方在供需上的均衡,同时也决定了卖方的产品质量。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在价格模型的基础上传递质量的信号。

(一)使质量信号为价格的模型。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消费者对商品的信息了解不全面,一部分人知道其信息,一部分人不知道其信息。知道信息的人通过对不知道信息的人发出正的外在性,可以迫使垄断者改进产品质量。

(二)使质量承诺为质量的信号。质量承诺是指将买者在以后使用产品所遇到的,卖者都会提供维修或赔偿费用,而这将会信号进行传递下去。这种情况会产生信号传递成本,如果发生在高质量产品经营者的维修或赔偿费用,经常发生的话会使产品经营者负担不起,可能会造成在高质量和低质量之间的混同均衡。

(三)广告作为质量的信号。现在广告业的蓬勃发展,无处不在,广告可以作为质量的信号传递给消费者。厂商通过诱导广告左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而理性的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做出最优的选择。

四、 总结

本文以信息不对称作为切入点,在对产品市场的探讨中,因信息不对称现象所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造成逆向选择现象,使市场演变成非正常态。在微观经济领域,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分布,引发的市场不完备现象,使我们对现实世界中企业与消费者带来的机会与问题极为关注[4]。以阿克洛夫模型作为依据,指出二手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在信息不对称时的需求,并分析出低质量旧电脑的需求是否与之重合,从而造成次品旧电脑把优质旧电脑逐出市场。本文介绍的几种信号传递能够有效的解决“私人信息”成为公共信息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晓屏,陆韶文.信息不对称下销售者信号传递的策略选择.企业经济,2000年第3期.

电脑市场论文例2

[关键词]

电脑艺术设计 岗位 职业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艺术设计院校和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在全国遍地开花。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也越来越多。表面上看,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进程远远滞后于人才需求,高等技术型人才在人才数量上与社会需求的比率还是比较悬殊的。因而,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电脑艺术设计创意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电脑艺术设计、制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电脑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

电脑艺术设计的方向很广,有影视动漫、环境艺术、工业造型、还有平面设计等,我院定位的是平面设计方向。据调查显示,平面设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有:广告公司、包装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师、各类媒体网站美工等。

通过对目前从事电脑艺术设计的人员调查统计,结合行业规则,作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要胜任上述职业岗位应具备如下职业能力。

1、知识能力

必须掌握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及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平面、三维效果图、网页等电脑设计与制作能力;具有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综合运用电脑图形图像软件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实践能力

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时准确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积极主动地解决所在岗位的难题。

3、社会能力

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我推荐和择业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项目配合、组织管理能力、协调配合能力,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与他人合作。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具备较好的创作思维与创作素质。

二、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现状。

1、学习内容偏多,对设计作品缺乏创造性表现

在对开设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和相关公司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课堂教学的安排和现有教学体制存在许多不足,学生课堂内容偏多,长期以来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务实性。学生作业只重电脑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追求对电脑软件的操作,而忽视对设计理念的表现;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多借鉴原有的案例,而缺少对新项目的思考与创新。

2、知识结构单一,设计作品没有很好的与市场接轨

高职院校在办学水平和能力上条件限制,延用了传统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教学体系培养下的学生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适应性不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环境和市场的需要。而适应市场需求的岗位职业能力,恰恰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最需要的。所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加剧,企业对人才实用技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问题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轻设计理念及原理,一味强调电脑制作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限制以及国家对不同教育层次的资金投入差别,高职院校的师资和相关条件的投入明显不足。高职人才培养评估与考核将是否有实践操作经验,双师资格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标准。目前从事高职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有一些是计算机教师,他们电脑操作技术熟练,但缺少艺术素养和设计表现能力。因而教学中,忽视设计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过分强调电脑操作。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电脑操作实践,轻设计理念的现状,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手绘能力。学生在学习或工作时,只重电脑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设计缺少灵魂,作品苍白无力。

2、 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调查显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学生自身对专业的学习不够深入,不够认真。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专业基础较弱,感觉到学习跟不上步伐,自信不足,转而投入到游戏、社团或是其他活动中,把学习放在了次要位置,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

(2)、院校与市场的衔接交流不够。目前绝大多数的专业尤其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品牌策划等行业兴起后开设的,可谓是针对市场设专业,其发展前景是可观的。然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却与市场衔接不够,缺少交流,不能更多地将学生置于市场中去锻炼,不能充分地给予学生调动创新思维和开阔创新视野的条件,因此学生的创作就成了闭门造车,没有取其精华,显得不是很成熟,因而没有市场竞争力,市场需求更无从谈起。

四、 提高职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德国魏玛市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的影响全球的设计理念:“设计=艺术+技术”的完美结合,那么要求高职教师配备上需考虑到艺术和技术两方面,所以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最新的艺术设计理念和电脑操作能力,还要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理念,能够把两个方面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才可以自由地引导学生表现创意,而不会受制于技术。建设一支师德良好、具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且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保证。

2、 产学研结合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可能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明确该课程的设置目的。将市场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中,本专业是一个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在教学中以实际项目带动教学,让学生面对市实际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来解决问题。

高职院校可寻求与设计公司和企业的联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同时,通过校企联合进行设计专业产学研的结合,建立设计、制作与安装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样可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整合更多的优势资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感悟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松江 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教论坛,2010.5

电脑市场论文例3

目前,我国将电脑艺术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呢?他们的就业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因此我借鉴许多前辈的优秀经验和观点阐述了我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趋向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训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设计的流程和制作工艺。而我们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希望。因此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专业必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落实,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又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设计作品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无论从排版到字体设计还是到图形图像处理上,都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电脑艺术设计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技法上,还从设计师的初步定稿到对整体设计的控制、印刷制版以及和客户的沟通,都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繁复的制作工作。电脑艺术设计给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使得广告设计、报纸设计、杂志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更具有多元性。走在喧嚣的都市,放眼过去都是色彩斑斓的各种海报和形色各异的各类广告,比如服饰、小商品、房地产、招生、饮料、计算机、电影海报等等,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海报,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某一特定商业活动进行商业推销的制胜法宝。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有好的销售,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到处进行广告宣传,为了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将广告贴到人口流动比较大,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制作精美而又有创意的画面成为各大商家首选。过去,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总是被嘲笑,老外戏称咱们中国的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现在,由于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我们产品包装外观的设计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包装内在质量也得到空前的提高,减少了由于不美观外包装和包装质量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基本上改变了“一类产品,二类包装。三类价格”的旧貌。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并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后,便以其独特的语言给平面设计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平面广告的创造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三、电脑艺术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已普及到亿万家庭,网络广告逐渐成为网络上的热点,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广告主都对其充满冀望。网络广告作为所有网站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而网站的点击率和浏览人群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依据。因此网站要吸引多的浏览人群和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个精美的网站,于是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网站的建设和设计制作。

当前,我国还基本处于广告设计人员与网页制作人员相脱节的状态,即广告设计人员不懂制作网页的知识,网页制作人员欠缺广告专业知识,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好符合其需要。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正好可以把握好这样一个契机。

四、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已经运用了较长的时间。建筑学上许多的传统理论通过电脑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随着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能通过高度复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和创作。

每个建筑方案在设计以及宣传等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一种是建筑设计图及效果图。另一种是实体模型,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到细节表现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且制作成本高,不易流动展示。效果图则可以很好克服以上缺点。而运用电脑技术制作的效果图则更胜一筹。因此,电脑建筑效果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建筑设计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很多房地产商的广告中更是随处可见。 论文 qiqi8.cn 毕业论文

五、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设计软件的操作就可以作设计。许多设计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更是明文列出须应聘人员有几年的美术功底。会操作哪几个电脑设计软件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产生了就业的误导。

其次,从课堂教学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教学只停留在老师课堂教,学生课下做练习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基本都是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软件课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要。这使得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是学生学习只寄托在课堂,只停留在课本的实例制作,课后不愿去学习新的知识,缺乏尝试精神,这使得学生学与用和市场完全脱节,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好商业化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

因此,中国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一线设计师等,建立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并要求学习的教师参与其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上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电脑软件课,同时也需要导入一些商业案例进行教学和研究,引入商业项目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将来要做的工作,并且让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和设计公司实习,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电脑市场论文例4

电脑的诞生为美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段。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新艺术创意理念与综合丰富的表现语言手段,创新与开拓了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产业更广阔的前景。电脑美术设计是数字化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这几年网络技术等数字产业的不断发展,艺术数字化已成为视觉传达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形成了对此专业更广泛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空间。广告等平面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此类人才供求关系的紧张以及人才专业水平的“低端化”。作为高职类院校,培养的就是以技术为主要能力的高级蓝领技术人才,对于艺术类专业,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针对市场需求、针对专业特性制定正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定位。因此,对于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定位的认知与实践就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我国整体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尚处于探索阶级,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有待发展与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而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定位关系到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职业定位、顺应市场的就业导向以及专业的建设发展等重要问题。下面,本人仅就高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如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及其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与大学的定位不同

近年来,我国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整个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行业背景和市场的就业空间,也使我国的数字化设计艺术教育迅速崛起。它主要分两种形式,即大学的电脑平面设计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电脑美术设计教育。这两种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本质的区别和不同的教学定位:大学培养是研究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则是以培养实用型、掌握熟练的技能与技术的人才为目标。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比如:在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更注重艺术理论、史论、艺术史、设计史,设计美术等纯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掌握,当然也要学艺术表现和懂技术。而高职教育则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对理论内容只是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法则并使艺术理论体系的专业理论变成易掌握和接受的实际技能。大学的设计要求十分全面而严格,理论和技术非常深入,如:电脑美术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其印刷课程、印刷发展史、印刷机械原理等多种知识理论都要掌握;而高职教育是具体掌握其印刷前台的控制与操作技术即可。另外,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与其它设计品种的生产一样,都有明确的商业行为成份,因此其课程设置的教学定位也要考虑到成本与利润的因素。

在就业方向的定位上,大学毕业生更多的是在公司承担原创设计师或设计监理、艺术管理等角色;而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才,则多为具体考虑技能的学习和解决一些基本的技术问题,即技术“蓝领”。他们是处于工作流程“前台”的“熟练手”、“快”,无须接受二次培训就能对图形与图像进行熟练的“移花接木”、修改与修复等,对原创意与原手绘画稿能快捷地转译成电脑制作。与原创设计师相比,他们更熟悉相关软件的使用和技术设备的品牌、性能以及维修与保养等。这在许多大小数码设计与影视创意公司都是分工明确并各行其责的。在整个行业的人才结构与比例现状中,以技术技能为专长的人才仍占各公司多数职位。因此,高职电脑美术设计的就业口径,实际上要宽于大学人才的就业口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占多数岗位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使用还不能达到某些行业的“人才高消费”。与大学教育相比,高职电脑美术设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仍是为广告业、报业、印刷业、影视媒体、电子媒体、自由艺术家、企业技术管理层和政府文秘机构等输送实用型人才最为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主渠道之一。

二、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定位

⒈高职类艺术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目前市场上,在需要电脑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企业中,绝大多数设计公司、工作室在人才的内涵认识与专业工作的理念上,与早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调整――既懂电脑美术软件技术又具备美术与设计造型能力的技术人才,才是首选的。在近一两年内,有此类人才需求的企业招聘中,将是否接触过绘画、油画、雕塑和其他相关艺术基础设计课程,是否具备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及创意表达表现基础的要求放在招聘此类工作人员的首位,而不再是单纯的只看其电脑操作技术如何。因此,既有电脑美术专业技能,又有广泛的人文艺术素质并勇于挑战兼具创业精神的技术人才,才是高职内艺术院校电脑美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向与目标。

从专业上讲,我国目前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多属于“半路出家”和“临时抱佛脚”,真正从事专业电脑美术设计或数字设计的专才,恐怕还为数不多。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以文印为主的广告企业,都是学会几招软件就开始“设计”制作了,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以及社会对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误解。现有的电脑美术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两极分化严重,培养的人才多以软件操作技术人员与纯研究人员为主,“复合型”人才比例过小,人才结构不平衡。

高职类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技术与创意兼具的全面人才,既掌握扎实的美术造型基础,又熟练操作相关电脑美术设计软件。要让学生以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为主要艺术创意形式,使其能够符合在企业、设计与科研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多媒体艺术设计、公共设计以及设计管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针对市场现有的具体行业而言,笔者概括了以下几个培养方向――网络媒体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等。

⒉目前高职类艺术院校在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增设了有关电脑美术设计的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3dsmax等,制作有关的平面或三维设计效果图。但是,电脑提供的只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或者说电脑只是在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新的设计工具而已,因此一般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软件的掌握使用熟练程度,缺乏在教学中对创意的挖掘,对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开发和引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如果该课程的教师没有以相对专业为教学中心,准确给学生定位学习的方向,就更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误解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目前,几乎全国相关艺术院校或有艺术类专业的综合院校都开设了以电脑为平台的教学与设计训练的专业课程教学,但是根据各院校的毕业生专业素质,暴露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前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仍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很专业化和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一些电脑美术专业的教学中,平面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就是以Photoshop和CorelDraw两个平面软件为主,然后再塞进一些其他软件;室内外设计专业等的课程,就讲CAD、3DMAX等软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只是把一些“共享资源”内容拼凑在一起,就搞出了所谓的“作品”,根本没有任何艺术的创意与艺术的表现。这就导致学生也只会猎取他人的图片、表现手段,甚至模仿他人的风格,没有认真集合并掌握构图、色彩、造型等设计理论基础而创意自己的全新作品。

电脑市场论文例5

随着个人电脑技术的成熟,更多的厂商进入这一市场,个人电脑制造商的竞争日渐激烈,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品种大幅度增加,导致市场需求难以准确预测。然而当代个人电脑的可复制性比较强,仅靠核心技术难以在电脑行业稳定市场,因此本文认为加大广告费用的投入是电脑生产商获得市场份额比较重要的一步。然而,令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个人电脑的质量问题,就是前期广告投入再大,如果产品质量存在问题,那么也会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售后服务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更何况电脑本身就是被消费者用来操作的,在使用时间长的情况下,出问题是经常性的,所以一家电脑生产商的售后服务如果做得好的话,那么就更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一、博弈论模型的建立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直接相互作用的时候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问题。它是续“边际分析革命”、“凯恩斯革命”后,引发的又一场深刻的经济学革命。作为一种关于决策和策略的理论,目前博弈论在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军事战略等许多学科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前在个人电脑厂商中,惠普与戴尔是比较领先的电脑生产商,现在我们就以惠普与戴尔作为两家寡头厂商为例,进行博弈模型的建立,分别记为厂商1与厂商2。假设市场上使用商用个人电脑的用户总数为N,且在每个时期每个用户只购买一单位的个人电脑。β为消费者对产品不满意的概率。产品的单位生产利润(即产品价格减去其单位生产成本)为m。假定在最初的博弈阶段(即产品初次销售前),这两家厂商通过他们各自的广告支出占领市场,即每家厂商对市场的占有份额与其所花费的广告支出成正比。而在以后的博弈阶段(即产品初次销售后),因为厂商再想通过扩大广告支出开拓新市场的代价要大大超过其保持已有消费者的成本,而且效果又不是很理想,因此在以后的博弈阶段,假设厂商的广告支出都维持原有水平不变,厂商转而通过选择是否提供售后服务来进行竞争。分析博弈的要素,其局中人有两个,即惠普与戴尔;在初始博弈阶段每个厂商的策略是选择广告支出Ai,其策略空间为[0,+∞)。在后续博弈阶段每个厂商的策略是选择是否提供售后服务,其策略空间为{提供,不提供},支付是厂商的利润永平πi。

在初始博弈阶段,每个厂商选择其广告支出Ai,第i个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在后续博弈阶段,电脑售出后消费者出于各种原因会对产品有不满意的地方,厂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为了厂商的利益,是否需要设立售后服务部门,对投诉的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赫兹曼的退出――投诉理论,当消费者不满意时有两种反馈机制:退出和投诉。退出是指消费者不再购买该厂商的电脑,假定在博弈的任何阶段,所有的消费者都停留在市场上,即消费者的人数不变,那么从该厂商退出的这部分消费者将会购买另一家厂商的电脑,而成为另一家厂商的客户;投诉则意味着消费者把对电脑的不满意之处反馈给厂商。设P为不满意消费者中决定投诉的比例,并且假定投诉的消费者在获得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后都会满意,从而以后会继续够买该家厂商的电脑。对后续阶段博弈过程的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种情况,惠普和戴尔都不提供售后服务。尽管对产品不满意会使一部分消费者在两个厂商之间流动,但由于两厂商策略选择的对称性,两家厂商占有的市场份额都不会发生改变,即r1=r2=1/2,从而他们的支付也不变,π1=π2=N・m/4。

第二种情况,惠普提供售后服务,其提供售后服务的总成本为c1,戴尔则不提供售后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惠普的不满意客户中会有一部分[所占比例为β(1-P)],即对惠普的电脑不满意又不投诉的客户成为戴尔的客户;而戴尔的不满意客户将全部成为惠普的客户。双方对市场的占有份额将发生改变,而这也必然影响到厂商的利润。此时,双方的市场份额及其利润计算如下:

假定在是否提供售后服务这个问题上,只要厂商提供售后服务的最终结果对厂商的支付总体不产生负面影响(即利润的增加至少为零),那么厂商都将选择提供售后服务。因此,根据上面的支付矩阵,可得如下结果:

二、模型所得结果的意义

第一种结果表明:当两家电脑厂商为提供售后服务所花费的成本都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之内时,从短期来看,两家厂商出于个人理性,都选择提供售后服务。但是这样对他们的集体利益并不是最优的,因为若两家厂商都不提供售后服务的话则他们的利润总和会更大。这种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也正是我们常说的“囚徒困境”的情况。但是,换个角度考虑“囚徒困境”是否就一定是一种“困境”呢?如果我们从更深的角度去考虑,答案将恰恰相反。因为对于整个社会经济,从长远来看,厂商是非常希望客户投诉并对其提供售后服务,这种为消费者利益着想的措施不仅能留住不满意的客户,甚至能激发其他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刺激了消费需求,也就能因此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客户投诉说明电脑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反馈给厂商就为厂商拓宽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厂商的技术进步了,整个社会经济才能得到根本性的发展。

第二和第三种结果表明:其中一家电脑厂商为提供售后服务所付出的成本处于一个较小范围之内,而另一家电脑厂商的成本则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这种情况下较小成本厂商的占优策略是提供售后服务,而较大成本厂商的占优策略为不提供售后服务。这也就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智猪博弈”,较大成本厂商将获得更大的利润;不提供售后服务却能得到更大的利润,而较小成本厂商只有提供售后服务才能得到更大的利润。但是较大成本厂商是否真的就是“智猪”呢?答案并非如此。从长远来看,该家厂商不提供售后服务,消费者即使投诉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该厂商的客户自然就会越来越少。并且由于厂商得不到电脑售后的信息反馈,从而不利于厂商完善电脑设计和提高电脑质量,最终将会妨碍厂商的技术发展。这两方面不利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厂商在市场竞争中落败。对于这种厂商,不能只计较短期的利益得失,应当设法找出提供售后服务成本过大的原因所在,并且设法使其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电脑市场论文例6

在创新经济学看来,人类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200多年历史进程,可以简洁地概括为由水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和信息技术这5种主导技术所驱动。这些主导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性和对市场乃至产业格局的颠覆,新的主导技术经由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从而增大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主导技术的颠覆力度并非取决于技术性能,而是取决于新技术的扩散范围和扩散速度。纵观计算市场的发展,主流计算设备的形态经历了从主机、小型机到PC机,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过程。如果仅从性能上看,的确一拨不如一拨,但产品形态的每一次变化都促成了计算技术在更大范围的扩散。

回到个人计算这个主题。个人计算的历史发端于英特尔4004微处理器。1969年,日本计算机器公司找到当时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存储器的英特尔公司,希望英特尔为其新一代计算器Busicom 141-FP设计12块芯片。最终,英特尔在1971年仅用4块芯片就解决了问题,即4004微处理器+用于程序存储的只读存储器(ROM)+用于数据缓存的动态随机存储器(RAM)+用于I/O控制的移位寄存器。

这一解决方案的意义在于通过微处理器不仅大大简化了硬件,同时也通过嵌入不同的软件增强了硬件平台的灵活性,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全球首款微处理器,4004微处理器让整个IT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天地,而不仅仅是个人计算。

到了1972年,位于硅谷的施乐PARC实验室了全球首台个人电脑Alto。汇集了鼠标、图形用户界面、网络、所见即所得技术、面向对象语言等诸多原创技术的Alto电脑对后来的苹果乃至PC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形之下,1981年IBM推出的PC,其最有价值的原始创新已非技术,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即基于开放标准的规模化生产。这种水平划分的商业模式不仅成就了PC产业的辉煌,而且成全了微软、英特尔以及众多零部件和整机厂商。

从用户角度看,PC是第一个通用的个人计算平台。通用计算平台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支持足够多的应用,二是售价尽可能低。PC因为具备这两个特点而迅速普及,而苹果电脑则始终属于非主流。

1982年,康柏了首款便携式电脑PortableⅠ。重达12.7千克的PortableⅠ笨拙地把个人计算带入移动领域。

此后,一些厂商相继在个人移动计算领域进行了探索,较为有名的有:苹果于1993年了名为“牛顿”的全球首款手持计算设备,国家半导体公司2001年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平板电脑WebPAD,微软于2002年分别智能手机系统平台Windows Mobile 2002 for Smartphone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Tablet PC。

正是因为这些探索,才让很多人在对苹果的iPhone和iPad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抱有敬意的同时,对其技术的原创性不屑一顾。退一步说,即便是这些探索具备了iPhone或iPad所有的产品特点,依旧不会成功,因为那时还没有宽带移动通信。

苹果的创新更多体现在整合上,它将多项技术、3G、云计算、应用商店整合成一个生态系统,将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提升到生态系统的竞争。从用户角度看,乔布斯对用户体验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iPhone和iPad硬件的垂直整合,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一般而论,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提高知识复杂度的过程。为了有助于理解个人计算系统从PC的水平划分走向移动时代的垂直划分,笔者曾于去年在《马氏定律》一文中谈到:企业发展之道在于不断地将复杂性封装在其产品或服务中,并且通过接口的开放与外部互联互通,前者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后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

洞察个人计算未来的发展,只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量:在用户需求上,将从移动计算上升到无处不在的计算,即普适计算;那时,作为主导技术的信息技术扩散范围已经最大化,接下来只是在计算密度上即计算设备的多样化上作文章;二是个人计算技术的复杂性将会完全屏蔽在产品和服务中而不会打扰用户,这就是普适计算的最高阶段平静计算,也是个人计算的终极。

横看市场竞争

现如今,移动计算市场上各种计算设备层出不穷,但究竟谁能成为主流设备呢?还是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

IBM在1981年推出PC之前,Apple Ⅱ、天狼星等多种个人计算设备早已在市场上先入为主,但PC最终成为个人计算的主流,在于其具备通用计算平台的特质。继而,笔记本电脑又取而代之。事实上,笔记本电脑解决的是用户在移动之后而非移动过程中的计算需求,严格意义上说,笔记本电脑只是便携的通用计算平台。

随着用户对移动计算需求的不断增长,通用移动计算平台势必会取记本电脑成为个人计算的主流。

无论是从历史的“悠久”和产品类型的多寡看,还是从市场的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说,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远超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甚至连微软首席战略官去年3月在澳大利亚也对媒体表示,智能手机将成最个性化的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将成为便携式桌面,他不认为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平板电脑的生存空间。

为此,笔者在《通用计算:平板电脑威力所在》一文中表示,智能手机凭借用户可以自行装载多种应用而击败功能手机,但智能手机由于屏幕尺寸所限,难以满足用户对视频和图像方面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智能手机只能成为移动计算的准通用平台。从移动计算通用平台的标准看,唯有平板电脑才能胜任。平板电脑向下侵占智能手机的领地,向上掠夺笔记本电脑的市场。

平板电脑要想取记本电脑成为个人计算的主流,还必须强化其通用计算的潜在优势。如今,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在平板电脑的市场营销上,都在刻意强化平板电脑的消费市场应用,诸如无论三四岁的孩子还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拿过平板电脑就会用。

电脑市场论文例7

在商用领域,这种趋势更是明显。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降低、配置升高,性能增强正在使得商用笔记本电脑整体性能大幅提升,接近商用台式机。“而商用台式机却有一个致命的硬伤无法与笔记本电脑抗衡,商用台式机无法超越商用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从长远的前景来看,商用笔记本电脑取代商用台式机将是一种未来趋势。”三星电子笔记本电脑事业部产品总监杨光表示,商用笔记本电脑取代商用台式机的速度正在加快。而同方笔记本电脑公司产品经理袁继昕同样认为: 随着Intel迅驰四记本电脑平台Santa Rosa、宽屏进入商用应用领域、以及微软操作系统Vista的逐步普及,今年商用笔记本电脑市场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换机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用笔记本电脑的市场销售情况。“根据IDC预测,在2008年,商用笔记本电脑将实现35%的年度增长率,未来5年商用笔记本电脑的复合增长率将达23%。”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分析师巴姗姗说。

这被笔记本电脑厂商们视为一个重大利好。但是,这利好却并不能使笔记本电脑厂商之间的竞争稍微减轻,相反,2007年笔记本电脑厂商之间的竞争前所未有地激烈。一方面,是市场以超出众人预测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市场整合的速度似乎也始料未及。对于商用笔记本电脑厂商而言,如何把握机遇,尽可能地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在完善产品性能之外,充分发掘用户潜在需求,细分用户、产品和渠道市场,已经被商用笔记本电脑厂商看做致胜之道。

商用价值依旧凸显

商用笔记本电脑细分的第一步来自于与消费类笔记本电脑距离的拉开。“总体来讲,2007年下半年笔记本电脑产品不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化,而更多的会在一些产品的细节上出现变化。”巴姗姗指出: 笔记本电脑将出现进一步细分的趋势。

据巴姗姗介绍,带有多媒体解决方案的笔记本电脑会进一步畅销中国市场,此外,随着配置的逐渐提升,游戏笔记本电脑也会进一步在中国市场畅销,而时尚类的笔记本电脑也会在外观,和电池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而商用笔记本电脑方面,厂商将逐渐在解决方案、售后方面有所调整。如: 安全性解决方案、同步性解决方案。售后服务方面,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多种不同价位的售后服务。

在配置与性能方面,商用产品和消费类产品相比起来,其商用价值依旧明显。商务笔记本电脑的外观设计和颜色相对要严肃稳重一些,同时采用镁铝合金等材质保证产品的抗摔性。面向商务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将会提供更大的硬盘空间,而面向B2C消费类产品则提供更大的内存等配置。另外,在服务方面,商用笔记本电脑比消费类笔记本电脑更具灵活性,对于行业用户商务笔记本电脑可以有多种服务内容提供选择,比如1年期,3年期,或7×24等服务内容作为价格成本任意选择,提供了多样而人性化的服务。而在电池续航能力和稳定性等方面,商务笔记本电脑通常也比个人消费类笔记本电脑性能更强。

在细分的另一方面,商用笔记本电脑和消费类笔记本电脑的局部融合,同样是一种新现象。联想大客户业务产品营销经理张震指出,在笔记本电脑的高端领域,商用产品除了注重安全、便携等特性外,同样也提出了外观时尚等需要; 而消费类产品同样对安全和移动娱乐表示了关注。但这并不能掩盖商用笔记本电脑在新环境下展现出来的新特性。“商用笔记本电脑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强大功能与便携性相结合、强大的外延设备和延展功能是新发展阶段下的新特点。”在惠普中国信息产品集团商用笔记本电脑产品经理李吉吉看来,为用户提供集成产品、服务、合作伙伴等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凸显了商用产品和消费类产品的区别。

李吉吉列举了惠普商用笔记本电脑的实践。在产品层面,针对不同市场用户的需求定制不同人性化设计的产品; 配套服务层面,推出360度服务体系,包括7项个性增值服务,全方位满足整体解决方案服务需求; 合作伙伴层面,在研发每项新技术的初始阶段,都很注重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培育市场。

随着安全问题日益为企业用户所重视,安全性已经成为商用笔记本电脑本年度的一大卖点。同方商用笔记本电脑基于同方TST安全技术平台基础之上,同方S200、X310A、K410等商用产品都支持这一安全战略平台; 方正S280N 1.8Kg的重量在具备便携性能的同时,采用镁铝合金外壳提高笔记本电脑的抗压防震能力,随机提供的方正ABS安全系统为用户提供移动办公的安全性。而三星笔记本电脑Q45具有一个硬盘密码保护功能,可防止笔记本电脑被盗之后机密文件泄漏,以前用拆卸硬盘盗取密码的伎俩在硬盘密码保护功能之下将完全崩溃。

个性化定制营造新需求

与消费类笔记本电脑差异化的拉开,为商用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有率的扩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联想商用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比去年提高了30%,尽管这其中有商用笔记本电脑基数较低的因素,但这也直观地反映了商用笔记本电脑在未来的市场潜力。”张震说。

在产品的整体差异化之外,还有哪些方面能拉动商用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厂商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按需定制。按需定制作为台式PC曾经的致胜法宝,也正在被逐步深入运用到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制造中去。张震指出,从2006年开始,联想的商用笔记本电脑产品就日益体现出个性化的特性,而个性化同样也越来越为用户所接受。“比如高端产品用于已经开始提出了时尚娱乐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关的产品与之相吻合。”张震表示,联想昭阳系列已经针对行业客户提供了按需定制服务。

这同样是惠普等其他厂商的做法。“中国整体PC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呈需求细分,需求个性化发展,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区域市场。PC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空间。比如中小企业市场对速度的要求比较高。无论是产品的更新速度还是服务的反应速度,中小企业用户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惠普所提出的‘个性化’理念,就是希望能够根据用户的特点,从产品设计、服务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李吉吉说。

在产品之外,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同样不可或缺。李吉吉告诉记者,解决方案和用户体验是惠普的最终目标。“惠普的组织体系和业务领域很庞大,我们能在各方面为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更丰富的附加价值,这也正是惠普的强项。”而方正笔记本电脑行业用户除了可以享受方正科技提供的“全程服务”外,还可针对自身需求提出定制服务。

细分客户市场侧重中小企业

产品和服务的细分,最终都反映在对用户的凝聚方面。在与消费类笔记本电脑产生差异化的同时,进一步细分商用笔记本电脑客户,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厂商普遍的默契。

据杨光介绍,在国内,三星把客户市场划分为三大类客户,一类是家庭中小企业渠道客户,一类是零售连锁大客户,而另一类则是行业大客户。在三星内部,三星也按照销售模式的不同区隔出三个相关部门:三星销售部、三星大客户部、三星B2B部门,从客户导向出发,对客户分类管理,并建立矩阵式管理架构。

联想从去年开始,就对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加强渗透。“在今年的Q4,联想对金融、电信和能源等大企业客户有专门的细分,通过结合客户体验和主推行业解决方案等方式,在Q4重点把握政府和教育等联想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推广商用笔记本电脑的营销。”张震说。

针对不同的细分客户,笔记本电脑厂商同样推出了不同的细分产品。以惠普为例,针对3~4级渠道扩展和中低端市场,惠普推出了6715s、HP520和6515b等机型; 针对行业主流市场,推出6710b、6510b和6520s等机型; 此外,针对行业中高端市场、超轻薄便携市场、移动工作站市场,惠普都有相应的机型。

从细分市场的推广策略看,目前厂商一方面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联想的大篷车计划,HP的TOTAL CARE计划,更多是希望企业了解通过笔记本电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而针对大型企业,厂商更多将自己的整体企业IT架构解决方案介绍给客户,如虚拟化解决方案等。

而这其中,中小企业对商用笔记本电脑的采购已经成为商用笔记本电脑对商用台式机的替代趋势中的主要力量。据IDC调查显示,目前教育行业、大型企业、和政府的采购中,台式机的比重相对还是比较高。这主要由于这些单位对电脑的应用体系、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而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对笔记本电脑的接受程度在明显提升。“IDC分析认为,2008年商用笔记本电脑将实现35%的年度增长率,未来5年商用笔记本电脑的复合增长率将达23%,而主要增长因素更多将来自中小企业市场的增长。”巴姗姗说。

“实际销售过程中,中小企业、个人用户无论是新成立需要购买电脑或更换旧电脑,大部分都是选择笔记本电脑。以前行业采购100台PC可能只带5~10台笔记本电脑,现在行业采购100台PC搭的笔记本电脑台数有时能上升到20台,从中可以看出商用笔记本电脑的增长势头。”杨光表示,由于年底采购因素,第四季度金融、电信、政府和一些大型企业采购会逐步升温。但从长远看,未来中小企业市场采购依然是商用笔记本电脑市场重要的推动因素。“针对中小企业的商用笔记本电脑采购,我们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团队来负责营销推广。”张震说。

渠道下沉,开辟蓝海

商用笔记本电脑渠道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对行业和企业客户的细分,其在区域市场发展中的变化也不可小视。伴随着PC市场渠道普遍下沉的潮流,商用笔记本电脑也开始跳出核心大城市,向三、四级市场开辟蓝海。“SMB和二、三线城市在未来会成为商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力,这基本上也是包括同方在内所有笔记本电脑厂商关注的重点。”袁继昕说。

对于联想、方正等本土化厂商而言,他们在渠道建设方面起步很早,基本已经拥有一张覆盖全国范围的更加高效的渠道网络。以方正为例,方正科技目前已经拥有包括34家区域机构、1000多家商和5000余家终端店面,覆盖全国330余个地级地区。强大的本地化架构非常有助于方正科技在一线城市进行推广,广泛的渠道架构也将覆盖到更广阔的二、三级城市和SMB市场。“一线城市的大企业非常集中,容易进行重点突破。二、三线城市则需要依靠合作伙伴来覆盖。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正在扩大。”方正移动产品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而联想方面,张震表示,联想商用笔记本电脑渠道遍布一线城市到五级城市,在各级区域市场,联想与商紧密合作来满足客户需求,联想甚至有专门的人员在各个区域负责政府和教育领域。

就洋品牌而言,三星商用笔记本电脑在国内市场的覆盖面主要局限于一、二级市场。不过,随着商用笔记本电脑一、二级市场竞争白热化,为寻找新的销售增长点,三星从去年开始就将营销渠道重心调整至三、四级市场。在今年,三星笔记本电脑推出了自己的区域市场发展计划――T3/T4计划。“三星今年直接投入了专门的费用来支持T3/T4计划的实施,目标是覆盖到全国20个省份、300多个城市。”杨光说。

“惠普商用笔记本电脑将继续巩固市场,促进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高。开拓更广泛的市场,在三至五级城市进行拓展。”李吉吉表示,与消费类笔记本电脑相比,惠普在商用笔记本电脑市场有更大的增长潜力。惠普将加大对商用市场的投入,其中关键一点是执行不久前提出的“网格化”策略。“网格化”是中国惠普高层在今年6月份提出的新渠道策略。此前,惠普在中国市场采用区域布局,网格化渠道策略是其一种延伸与深化。惠普内部有一个网格化的划分标准,会根据当地经济规模、消费习惯等指标不断对“网格”做调整。

评论

将细分进行到底

有一段时期,如果你到农村去作客,主人会热情地请你吃鸡腿,而如果你到城市家庭去做客,主人会请你吃鸡爪。后来发现,原因在于当时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比农村人口提高得快,吃的东西油水太多,所以不喜欢吃鸡腿而喜欢吃鸡爪,而农村人口因为生活水平相对城市低,人们认为鸡腿是相对较好的食物。一些聪明的鸡肉供应商就把鸡腿主要供应到农村,把鸡爪主要供应给城市,农村人一般不吃的也不值钱的鸡爪在城市里也卖了个好价钱。

这就是细分市场的一个典型案例。市场细分,是按照消费者的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而接受采访的笔记本电脑厂商正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细分市场。这里蕴含的一个信号,也许就是商用笔记本电脑面临着一个进一步细分市场的高潮。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不同行业对笔记本电脑的诉求是不同的,有人看重安全,有人看重高效,也有人什么都不要,就要大容量硬盘,他们愿意为这些定制而买单;而对于笔记本电脑厂商而言,尽管笔记本电脑取代台式机的过程尚未完成,但是电脑同质化趋势已经让厂商的利润一薄再薄了,价格战更容易导致厂商利益的整体受损,从长远来看,厂商们需要寻找合适的突破口。

电脑市场论文例8

同时,也给FPC市场带来了新变化、新生机、新课题。

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终端电子产品的需求变化给FPC市场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2011年世界挠性印制电路板产值呈正增长

世界印制线路板(PCB)市场统计分析权威机构之一 Prismark公司,在2012年3月公布了对2011年世界各类PCB的产销统计结果。2011年世界PCB总产值达到554.09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5.6%。其中挠性印制电路板(FPC)产值达到92.05亿美元,占总产值的16.6%(所占比例比2010年增加了1%),FPC产值年增长率为12.4%,在五大类型PCB产值的年增加率中列居第二,仅次于HDI的年增加率(17.5%)。(见图1)

据Prismark公司预测,在五年后的2016年,世界FPC产值将增加到132.45亿美元,占PCB总产值的18.4%。在2011~2016年间,FPC产值的年均增长率(CAAGR)为7.5%(见图2),其增长幅度在五大类型PCB中排名第二,位居HDI板产值增长率之后,成为具有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快的一类PCB品种。在图2的统计、预测数据中也可看到,中国大陆是未来五年来FPC产值增长幅度较大的国家。

台湾工研院IEK的PCB市场专家江柏风近期的著文,对2012年世界FPC(台湾称“软板”)生产与市场作了如此分析和评价:“在2009年全球受到金融风暴影响,电子零部件产品呈现一片下跌的局面。在当时,全球性软板产业也下跌了9.15%,产值滑至只有54.6亿美元规模。随着全球景气的逐步复苏,软板产业在2010年也开始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并且在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的潮流带动之下,软板在电子产品中的采用比例也是节节升高。它拉升了全球软板在2010年产值成长10.62%,达到60.4亿美元的规模。在2011年初,全球预期景气将会大幅复苏,相关总体经济数据皆呈现相当乐观的景象。然而在欧洲发现到某些国家的债务高筑,以及美国举债上限的危机,市场成长开始急踩刹车,所有经济状况开始转为保守看待。2011年,也使得电子产品的采购力转为观望的态度。最后,走过2011年,全球软板产业呈现正成长,产值上升至64.3亿美元规模,年增长幅度为6.46% ,略低于2010年。”

二、终端电子产品新变化为FPC提供了更大更新的市场

2.1 在终端电子产品发生新变化中,FPC是受益者之一

在离去不久的2011年间, 世界PCB产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大起大落。许多市场专家在2012年新春来临之际对此回顾和分析,力图从中提炼出一些发展变化中的规律性东西。其中,在CPCA展览会期间召开的研讨会上,Prismark公司姜旭高报告中发表的看法使许多到会者感触深刻,大受启发。他讲到,“ PCB行业是电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端电子产品是PCB最重要的下游市场。全球电子产业发展在2011年受到天灾的严重影响,全球主要币值之间汇率变化波动甚大,也对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2011年,当全球经济几乎已处在停滞的境况下,美国率先推出了‘苹果’手机与平板电脑,这成为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热点,成为一个全新的、持久的驱动经济变化的动力。从中我们也感悟到,当今世界的人们更加追逐一个智能的、有新功能的、方便高效的、有软件做支撑的电子产品。这种‘苹果驱动效益’使得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为电子产品配套的PCB,都在差异化上更加表现突出。”

姜旭高在报告中反复强调,“全球各国、各地区的PCB制造业,由于其产品结构的不同使得其差异化更加突出,这也引起了在不同生产国家、地区的PCB销售额差异增大。我们从2011年统计数据中惊诧地看到,由于台湾、韩国PCB产品结构在近年发生的重大变化,其中IC封装基板、HDI、FPC占有高比例(共计约70%),因此它们的PCB销售额年增长率在2011年首次超过中国内地。”在报告结尾,他预言:“未来几年,PCB销售额年增长率高的国家、地区及企业是属于那些快速度发展高端技术者,是属于求得产品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变者。”

终端电子产品无论是在制造技术上还是在市场规模上,都确实在2011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在2010年~2011年的发展,不仅对PCB及基板材料制造技术具有“颠覆性”影响,而且还带来PCB市场格局的改变。这种凸显差异化的新变化来临之时,FPC在PCB各类品种中,无疑是突出的“受益者”之一。FPC市场比例,也随着世界 PCB市场格局的改变而得到提升。

2.2 FPC手机市场的变化

在2011年快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超薄型电脑)、电子书、LCD(具体到FPC,为搭载IC驱动芯片的COF等挠性基板)面板和LED(具体到FPC,为LED灯条等)等,都给FPC与FCCL市场带来了新变化、新生机、新课题。具有薄、轻、多功能为特点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终端电子产品,在单台采用FPC数量上比原有同类产品有明显的增多。

以iPhone手机为例,近两三年来,它的设计结构发生了大改变。这种变化的其中之一表现就是:PCB由原来与电池的“叠加”方式,转变为并排设置,即“PCB为电池让路”。有位台湾专家曾对此作过如此风趣的比喻:在手机壳内的“床上”,原来是基板叠在电池之上而“睡”。现在改为在同一“床上”并排而“睡”。并且“又胖又大”的电池,把身材瘦小的PCB挤得“曲身”而卧(见图3)。

由于iPhone4手机的基板设计改成为倒“L”型,它与在手机面上设置的功能部件的信号线连接,就不能像原来结构方式那样的“直上直下”,因此,这种“绕道”的信号线连接,使许多PCB设计由原来的刚性PCB改为了挠性PCB的方式。这也是它在使用FPC数量方面变多的原因之一(见图4)。

智能型手机的功能增加很多,包括触控屏、GPS、WLAN等。同时它还增加了各种特殊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陀螺仪、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这些新增的功能或传感器多是以模块形式出现,这就需要靠FPC或刚-挠性PCB来作连接。在过去的手机上,FPC或刚-挠性PCB只是在照相模块以及折叠、滑盖等折转位置上应用(见图5)。而现今的智能型手机,因为导入触控功能,对于硬件操作,传输速度与外观都需同时兼顾,就得在触控屏幕、按键、侧键、照相模块、传感器模块等位置都大量采用FPC或刚-挠性PCB的设计方案。此外,考虑到内部布局与体积,天线、电池、扬声器和听筒也需要FPC或刚-挠性PCB来连接。通过考察iPhone手机设计结构可以看到(见图6中所示的iPhone 4用FPC),刚-挠性PCB出现在了LCD、 TouchScreen与主板之间;扬声器、主按键、触控屏幕三者之间;环境光源与距离传感器之间,以此实现它们的相互信号的连接。天线、扬声器与听筒也是利用FPC接成一个模块。

据统计,一台普通手机只需3到5片FPC,中档次智能手机则是采用6到8片FPC,而iPhone 4智能手机出于配备双镜头以及多种模块与薄型化需要, FPC在此机采用的整个PCB中的比重得到提高。它的FPC使用数量高达10~12片。

台湾工研院产经中心(IEK)近期对世界手机需求量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2011年世界手机出货量达到18.28亿台(见图7)。预估2012年的出货量约为19.65亿台,较2011年增长7.5%。全球手机需求仍为正增长,但趋势趋缓。未来两年内,世界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与常规手机(Basic Phone)的市场需求量呈现正成长的态势。主要需求动力来自欧美市场对于智能型手机的换机潮以及新兴市场对于中阶智能手机的需求。

按照手机各零部件划分,统计FPC使用量的结果可得到:近年在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中新增零部件传感器(一般为传感器模块)用挠性基板,是需求量增加最快的一类。手机的FPC需求量增加较大的还有搭载液晶模组的FPC。手机液晶模组也是需求FPC的手机各零部件中,使用FPC面积最大的部件(见图8)。

按照手机采用不同层数多层FPC划分,统计FPC使用量的结果可得到:近年手机用FPC更加走向多层化。采用的多层FPC的层数从3层至8层。根据调查统计,在所使用的多层FPC中以4层板的应用范畴最广(见图9)。

2.3 FPC电脑市场发生的变化

FPC早已拥有了电脑的应用市场。FPC的电脑传统市场主要是硬盘驱动的连接电缆和带状引线, 笔记本电脑的主板与液晶显示连接――刚挠结合电路、液晶显示板模块等。

近年,笔记本电脑对FPC市场需求的新提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笔记本电脑转轴有部分采用FPC来实现,二是Win7系统支持触摸屏,而触摸屏也需要FPC来连接。平板电脑的问世,也给FPC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例如iPad 2增加了前后镜头,这就意味着增加两片FPC。

2011年起多模组与薄型化的需求,使得平板电脑采用了更多的FPC。例如New iPad 采用的FPC数量竟多达15~16片(见图10)。

台湾工研院IEK调查报告认为:在Apple的iPad平板电脑(Tablet)推动下,平板电脑热潮迅速抢占全球IT市场,这使2011年市场变成了平板电脑之年。平板电脑在2011年第三、四季度延续当年第二季度的高成长(三季度与四季度产值增长率分别达到27.3%、14.3%)。预测2012年各季度的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从1千多万台突破至2千万台以上;2012年四季度的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会更有望提升至3千万台(见图11)。

台湾工研院IEK预测,2012年便携式电脑(Mobile PCs,含超级本)仍为整体电脑产业的主要增长产品。其主要原因是便携式电脑的新机种与低价产品在不断问世(见图12)。

2011年在电脑市场上发生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这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合计全球出货量在这一年开始超过个人电脑的出货量。这一变化事实,更加验证了电脑中运用“移动运算”的趋势已经来临。以Wintel为构架的电脑制造厂商面对这一产业的市场格局的巨变,正筹划着以Utrabook PC(超薄笔记本电脑)来进行市场的大反击。英特尔(Intel)亚太区技术行销服务事业群执行总监刘景慈在2012年4月的一次讲演中表示:“英特尔自2011 年起全力推动Ultrabook电脑。它是以新的处理器平台结合快速启动、智能连接、智能反应、个人身分辨识、防盗技术等,驱动整个笔记型电脑产业生态迈向更超薄、更轻盈、更行动化的境界”。 刘景慈认为当前“Ultrabook市场动能相当好”。他很赞同其它企业家的预测之言:“2012年是Ultrabook PC元年”和“2012年将会是Ultrabook开花结果的一年”。

目前世界上已经上市的Ultrabook PC生产厂商与机种,主要有宏基(Acer)的Aspire S3、华硕(ASUS) 的ZenBook UX21/UX31、戴尔(Dell) 的XPS 13、惠普(HP) 的Folio 13、联想(Lenovo) 的IdealPad U300S/U300e、 LG的Super UltraBook Z330/Z430、三星(Samsung) 的Series 5 (5系列) Ultra13、东芝(Toshiba)的Portege Z830/Z835、Satellite 的U840等机种。据统计,以第三代Intel Core处理器平台技术设计的Ultrabook Pc,在2012年则有75款产品正在设计阶段。

台湾工研院IEK近期预测,全世界Ultrabook PC在2012年的出货量将达到4700万台;2012年的出货量将突破1亿台。

三、终端电子产品的薄型化对FPC需求增长的驱动

3.1 在电脑领域

平板电脑厂家为迎合市场的需求,不断追求它的薄型化。在近一两年中,在平板电脑极薄化表现突出的实例有:于2011年9月Samsung(三星)推出的“Galaxy Tab 10.1” 平板电脑与Amazon(亚马逊)的“Kindle Fire” 平板电脑,它们的整机厚度分别达到了8.6 mm和11.4mm;ASUS(华硕)于2011年12月问世的牌号为“Eee Pad Transformer Prime” 的平板电脑,又将它的厚度降到8.3mm;在2012年2月召开的CES2012消费电子展上,日本著名厂商东芝正式了最新的一款铂金系列机身厚度仅为7.7毫米的平板电脑AT200,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目前全球最薄的平板电脑,极致的厚度就连iPad2也只能望而兴叹;苹果公司在2012年3月最新推出的New iPad尽管在极薄化上迈进一步,但只是达到了9.4 mm(见图13)。

在2012年兴起的世界Ultrabook PC市场“大反击”,主要有两大“杀手锏”,即实现它的极薄轻便和移动运算。其中,Ultrabook PC的极薄化已成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潮流。例如华硕公司(ASUS)2012问世的Ultrabook PC(牌号为Zenbook UX31),其电脑厚度只有17.5mm, 重量为1.3kg(见图14)。Ultrabook PC的薄、轻量化的发展,意味着将在这些机种中更大量地采用FPC。

3.2 在手机领域

微软公司(Microsoft),曾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手机产品,但它一直无法将它形成一个品种相对独立的新市场。这项使命最终还是落在iPhone产品上。

2010年,由史蒂夫-乔布斯领导的Apple公司推出了iPhone手机,从而推动了手机制造技术的一大变革,开启了智能手机偌大的新兴市场。这使得人们更加体会、赞赏史蒂夫-乔布斯所言:“毕加索不是说过么,‘好的艺术家只是照抄,而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在窃取伟大的灵感这方面,我们一直都是厚颜的。”iPhone智能手机问世三年后的今天,已有许多手机厂家推出了多种款式的这类手机,它们之间的激烈竞争,除了表现在功能、价格等之外,还表现在手机厚度上。

手机厚度,一直是生产厂商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在2005年间,日本手机制造厂商NEC公司打破了当时摩托罗拉公司所创造的世界上“最薄”折叠手机(牌号为“V3”)的记录,它推向市场厚度为11.9 mm的“魔鬼超薄”折叠手机(在中国大陆称 “N9”、在欧洲的牌号为“e949”),被称当年“世界最薄”的手机,从而一时获得V3手机市场的迅速扩大。2010年6月,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4型智能手机再次打破厚度10mm的底线,把它的厚度降到9.3mm。事隔一年后,三星公司(Samsung)推出的Galaxy SII型智能手机又比iPhone4手机的厚度减少了约1mm(实现8.49 mm)。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在2011年10月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了自家的超薄新旗舰Droid RAZR智能手机。其最薄7.1毫米的厚度,确实让人惊叹。然而仅仅在数十小时之后,日本富士通公司(Fujitsu)拿出了一款更薄的手机――6.9毫米的ARROWS μ F-07D。这时,有人就认为:世界手机最薄的桂冠,总是最终被日本厂商所夺得,因为制作极薄手机他们历来是强项。现在看来这个结论下得过于匆忙:事发三个月后的2012年1月,在“CES 2012”的盛会上,华为公司又展出了牌号为“Ascend P1S”智能手机,其厚度更推进到6.68mm,一举成为中国人为此而自豪的、目前世界上最薄的一款手机。

图15给出了近三年来,世界手机制造厂商在实现薄型化方面所纷纷推出的极薄手机实例。

可以确信,在世界的手机制造厂商中这种勇夺手机极薄桂冠的搏弈今后还将继续下去。台湾一位资深市场资讯专家在今年春季间发出断言:“薄型化是手机产业一条无止境的路”。这位专家还把这一发展趋势与FPC市场规模扩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携带型电子产品在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趋势下,其内部所加注的电子零组件也越来越多。再加上为了便于携带与拿取,因此在厚度的要求上是越来越高。在电子产品厚度要求越来越薄的趋势下,其内部的印制电路板可选择的品种,则以软板为首选。这也使得软板在手机中被采用的比重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PRISMARK. Global Elect-ronics and PCB industry growth outlook. SHANGHAI, China. March,2012.

2. 祝大同.日本地震后高端覆铜板的开发重点.第十二届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 2011.9

3. 江柏风.软板满足未来电子产品趋势.2012苏州电路板研讨会论文集. 2012.5

电脑市场论文例9

曾有人预测,电脑下乡政策的出台有望拉动100亿规模的IT销售,为PC行业贡献5%左右的增量。PC厂商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个“大有可为”的市场,不同以往的新需求将驱动一场新技术的变革,从而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发现市场或者说培育市场。

农民的电脑需求

CNNIC在2009年1月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高速的网民增长率似乎暗示了农村PC市场的巨大潜力,联想、海尔、清华同方等众多国内PC厂商在乡镇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宣传,他们知道,品牌对于农村市场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号召力。

“但是,电脑下乡最大的障碍在于农民本身的知识水平不够,对电脑的认识和应用不足”,IDC高级分析师王吉平对本刊记者说道。因此,启发农民对电脑的认识和应用才是PC厂商电脑下乡的当务之急。返乡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激发了农村市场对电脑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通过电脑来了解外界、教育子女或者提高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与几年前联想、海尔甚至惠普推出的“农村电脑”不同,本次“下乡”的电脑打破了“低价格=低配置”的等式,大大刺激了农民购买电脑的积极性。但是,有些农村地区住户分散,运营商都还没有来得及渗入,这些市场该怎么开垦?

“本次电脑下乡应该针对那些经济发展较好,宽带布局相对完善的地区”,王吉平说,“渠道建设对于电脑下乡的过程至关重要”。目前,电脑下乡的渠道主要有二,一个是厂商主导,通过以往对农村市场的商业布局或者和运营商捆绑销售来开拓农村市场,比如说联想和惠普。清华同方更是把下乡电脑的广告和“体验店”做到了火车上,以使其品牌和服务随着铁路下沉到五、六级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当地政府牵头,联合PC厂商和当地运营商推动电脑下乡活动,譬如山东省信息产业厅联合海尔电脑、山东联通、微软、英特尔等山东农村信息化联盟成员,通过信息化培训拉动农村消费。

但不论电脑下乡的方式如何,运营商都是绕不过的“坎儿”,高额的宽带资费或许成为农民面对电脑踌躇不前的又一因素。按照长尾理论的观点,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非主流市场的总体份额可以和主流市场相匹敌甚至更大。作为电脑下乡链条上不可或缺的运营商们,面对农村广袤的市场,他们准备好了吗?

农村PC市场将偏离摩尔定律?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曾有过这样的言论:计算机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发展中国家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如果把这句话放在中国国内,中国的农村地区将是增长高地。那么,被英特尔视为“准则”的摩尔定律会继续在中国农村这个极端特殊的市场重演还是被这个市场的特殊性所边缘化呢?

“Wintel”是PC市场上最为普遍的应用模式,也就是说摩尔定律和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的升级是推动PC产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决定PC成本的重要因素。根据参与电脑下乡竞标的21个品牌所提供的竞标产品来看,它们基本上使用的是更具性价比的英特尔赛扬或者AMD处理器产品和DOs操作系统。这是符合农村PC市场的发展现状的。然而,随着电脑下乡的落实,农民对与电脑的了解会越来越多,其对电脑的要求必然会逐步上升。但在农村完成城市化之前,农民的平均购买力始终低于一般城市,他们需要能与城市信息化对接的更具性价比和实用性的产品。

因此,上游厂商要推出针对农村市场的产品,将不能只在速度和性能上做文章,而要以农民特殊的应用为根本,推出更具实用性的产品。可以预见,农村市场将偏离摩尔定律,以应用创新为出发点,推动PC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对于PC厂商而言,对应用进行创新、启发农民对于电脑的多重应用,将使其在农村市场的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而软件和内容提供商们则可利用操作简单、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在农村市场找到新蓝海。

在应用创新的带动下,一条包括硬件、软件、外设、内容服务、解决方案等多方面内容的产业链将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若隐若现的链条

电脑市场论文例10

达尔文进化理论解析品牌发展

作为单独的类别发展起来的品类,最终会以发展成为多样化的品类而结束,以大型机电脑为例,结果就是出现了主机、台式机、笔记本、PDA、服务器等。在这些发展中的类别内,任何一项都被赋予产生一个新品牌的可能性,例如康柏、戴尔以及Palm。

按照达尔文理论,自然本身有两种力量发生作用,其一便是从远祖逐渐转化至目前的状态。生物学家称之为“进化”。另一种就是趋异,也就是从生物系谱树上创造出新的分枝。生物学家称之为“分枝进化”。进化可以产生李子一般大小的草莓,但是并不会使草莓变成李子,分枝进化或者说“趋异”才能完成这个进程。

达尔文称第一种驱动力为“物竞天择”,或者是适者生存。单独个体之间的竞争使得各个种类优化。自然的第二种力量就是“趋异”原则。随机变化或者物种突变创造出全新的种类,然后种类之间的竞争将它们分离。

第一台便携式电脑,在1982年由康柏电脑推出,重18磅。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部轻薄型带提手的台式机,因此许多用户称之为“手提”计算机。比较一下今日的台式机与便携式电脑(现在叫作笔记本):我办公桌上的台式机共重49.5磅,我的笔记本只有4.5磅重。你再也不能在台式机上安装提手,并称之为“便携”。笔记本电脑已经从台式机“趋异”出来,而且这个进程永远不会停止。今天,笔记本电脑的类别已经进入了分类为重约6~8磅的功能全面的机型以及重约3~4磅的超轻型机型。

品牌折衷主义的灾难

达尔文认为,“自然界偏爱极端”。市场的“甜区”只不过是种幻象,将很快让路于多个甜区。所以,你希望你的品牌占据哪个区?

让我们来看看百货商店行业。沃尔玛以及Target在低端市场表现良好,而Saks第五大道,Neiman Marcus以及Nordstrom则称雄于高端市场,Sears以及JC Penney则沉寂于泛泛的市场中。

汽车品牌亦是如此。低价品牌如现代、马自达以及起亚表演抢眼,高价位品牌如雷克萨斯,梅塞德斯-奔驰以及宝马,都占据了自己的市场空间。通用以及福特的中档价位品牌的市场则慢慢地被挤垮。现代、马自达以及起亚去年在全美售出838405部汽车。

在航空领域,低价航空公司如西南航空、Airtran以及JetBlue、NetJets业绩一路高扬,高端的公务机市场亦如此。而正在泛泛的市场中苦苦挣扎的则是传统的航空公司如美国航空,美联航以及Delta等。

让我们回忆一下可口可乐C2的灾难。在碳酸饮料市场,传统的可口可乐(热量150大卡)以及健怡可口可乐(不含卡路里)都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它的中间产物C2(75大卡),早已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