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网上教学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1-24 09:15:31

网上教学总结

网上教学总结例1

这学期是我来到职校任教的第一学期,虽然之前有2年的教学经验,也去过企业实操学习,但是重新站上讲台,也相隔有一年多了。现在总结和回忆起来,刚开学有段时间,也确实是焦虑过,担心自己教得不好。但是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上好每一节课。于是,我就在每一节每一节课中,慢慢熟悉和习惯这边的教学习惯。荣幸的是,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们都很热心,很热情地解答和帮助我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是感动。 

二、重视课堂,活跃教学

在这学期中,一开始,我担任了四门课程,有电商基础课,商贸班的网店运营课,电商班的网上开店课,还有美育课。每周14节,课不多,对比我之前的工作强度,这个教学量让我有十分充裕的时间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特别是电商专业班,高一级的电商基础课,和高三级的网上开店实务,我都花了很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反思和积极调整合适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能学有所成。

三、 承担任务, 兢兢业业

这学期,我还很荣幸地进入了电子商务竞赛小组,协同邓洁莹、卢嘉玲等老师一起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所以,在整个竞赛辅导过程中,我很认真向老师们请教学习,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熟悉竞赛的相关内容,并积极协助辅导,最后,经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取得了佛山市三等奖的好成绩。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重大的突破,更大地提高了我们队带竞赛的热情和积极性。我认真踏实,勤勤恳恳,努力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为部门争光。

网上教学总结例2

[作者简介]李继红,吉首大学医学院主治医师。湖南吉首416000

[中图分类号]0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192-03

在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减少理论课讲授的时间,使在病房里接触病人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个医学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作出正确的诊断。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手段。对于医学生来说,在存在部分病人对教学不配合及某些季节相关疾病与见习内容脱节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技术要比其他教学方式显得更有效,因为下载相关资料是很快的。网络课程教学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自由学习,比单纯的课堂说教更能提供活跃的学习经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提高临床技能Ⅲ,而且,少部分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学习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对一些可以接受的概念、知识的获取显示出信心,提高了临床诊断推理的决断能力。

我们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等资料的分析,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

一、对象

吉首大学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2名,男生62人,女生40人。

二、方法

1 教学方法。(1)在线学习。学生打开电脑登陆后,教师在教师机上对风湿性心脏病简单介绍,然后电脑屏幕上出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对患者作出“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2)在线答疑。学生在电脑上直接进行在线答疑,学生提交问题和知识点,教师进行解答,答案展示给学生。(3)在线考试。教师按教学目的出题组卷,通过网络系统传给每位学生,待学生考试结束后,再将答题文件传回教师机中。(4)病案总结。要求学生对他们所诊断的病人的病情写一份分析式的病案总结,电脑将把在线答疑、在线考试的信息和病案总结储存在数据库中,并进行修改和分级评定。

2 教学效果评价。(1)完成教学后,在学生中发放问卷,对教学的质量和使用感受进行调查。(2)在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中进行匿名问卷调查。(3)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进行考试,查阅试卷中相关内容的答题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结果

1 病案总结的等级评定的结果。在已经完成的102份病案总结中,94名学生正确地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进行了详细、正确的分析;8名学生不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中提供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结果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分析诊断。

2 在线考试成绩、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成绩见表1。

3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四、讨论

1 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2006级临床专业中102名学生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课程,他们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对教学有积极意义。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很容易掌握这个模板系统的操作,易激发兴趣,简单,有效,实用,直接,还增加了书本外的知识。而且在线答疑,回答明确,学生认为这个模板系统帮助他们学习了风湿性心脏病,重点掌握了相关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多媒体网络课程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表现方式多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很快理解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安排学生在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课程后到病房里直接见习病人(3名学生因为某种原因缺课,之后在网络上补上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模块的教学课程),学生们都认为自己能很轻松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病人的诊断上。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进入网络系统自由学习,或者复习,再理解。学生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媒体网络的教学课程是有必要的,比其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上的说教和家庭作业的设计等教学方法效果要好。

2 多媒体网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在已经完成的102份病案总结中,可以看出,92.16%的学生临床思维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能够正确地对风湿性心脏病进行诊断。在线考试成绩、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成绩中答题正确率高,问卷调查也显示这种教学方式对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有帮助。

3 教学规范化。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资料,演示规范化的临床操作方法,可以减少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较好地贯彻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我们把考试用的标本或模型数字化后上网,利用数据库技术组卷,把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的标本合二为一,可以使整个教学规范化,形式和内容更加统一。

4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不足。8名学生完成风湿性心脏病媒体网络模型的教学课程后,书写病案总结不合格,包括格式不规范、医学术语错误、临床思维无逻辑及诊断错误。考虑原因:部分学生操作模板系统中键盘数码不熟练,有些同学知识掌握不完全。所以我们让学生可以选择把他们的总结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同时要求学生尽早进行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型课程的学习,而且通过网络系统反复学习,以保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充足的时间进入病房,直接把学习到的信息应用到病人诊断分析中。

网上教学总结例3

优质的培训内容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远程网络培训过程中,为了确保培训内容的质量和切合本地教师的实际需求,我们首先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了解中小学教师和班主任最需要什么,再确定相关培训专题。在授课教师方面,我们着重于当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授课教师以本地的名特优教师和富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优秀班主任以及精通教学的专家为主,外聘专家为辅。然后组织讲师团成员学习研讨国家、省市有关教师培训的最新政策和文件精神,并且组织他们深入一线学校调研、访谈,结合培训内容形成专题教案。最后经过试讲试听,确定优秀的专题为课程内容。如在“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专题研修”专题中,确定了67名本地的名师和骨干教师为“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和“新课程教学评价”讲师团成员,采用课件录制软件,共录制了116个讲座与互动专题,传到宁海教师教育网,供全县教师在线学习。班主任培训中,先后有“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探究”等9个专题被选中,录制成网络专题视频,上传到宁海教师教育网,供参训班主任“点菜”。这种对课程内容的精益求精,有效保障了远程网络培训的质量。

二、过程管理精细化

科学的管理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远程网络培训中学校众多、教师涉及面广且分散的特点,我们在开展远程网络培训的过程中实施了环环相扣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层层要求、层层推进,确保培训实效。首先,我们建立了层次分明、职责到人的管理体系: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办公室―班级管理员―校本培训学校―培训导师―参训教师。其次,我们还专门印发了《宁海县中小学教师网上学习记录表》,规定了网上学习的起止时间、研修的内容、讲课教师和学校审核意见。学员要把每天的学习情况详细记录在表上,并写上体会和总结,交给学校审核属实后,上交给县师资培训中心进行复核存档。再次,我们将收获大又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体会总结,传到网上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最后,对班级管理员、辅导教师和各位学员提出了严格的培训学习要求。一是要求班级管理员要做到“三个保证”,即保证每天上网一次,保证每天记录一次,保证每星期小结一次。二是要求辅导教师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每天上网查看学员的学习进度,坚持每天完成当天的辅导任务,坚持每周汇报总结。三是要求参训学员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每天观看视频课程,必须完成每个课程的作业,必须反思总结学以致用。

三、网络研修校本化

为了通过远程网络培训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岗位职责的履行能力,在组织参训教师进行网络学习的同时,我们还要求各位参训教师把网络研修与校本实践相结合,做好行动研究。(1)制订行动研究方案。第一是发现问题,通过远程培训,发现自己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求每个学员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第二是确定主题,在组员提出的问题中,通过讨论筛选出1~2个问题作为行动研究主题。第三是解决策略,根据研究主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步骤和措施。(2)方案实施。每位学员根据行动方案进行实践,记录实践过程。(3)总结反思。每位学员通过对行动过程的回顾与分析,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或经验,写出行动研究总结。通过行动研究,提升参训教师理论与实际转化水平,提高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

四、终结考核规范化

参照省市教师培训工程的标准和要求,结合远程网络培训的特点,每项培训结束之后,我们都实行了规范的考核。首先,设计比较科学规范的培训考核方案,包括培训考核细则和培训考核量化表;然后实行分项考核。考核评分标准按照《考核方案》执行,具体内容包括网上学习出勤、有效学习时间、课程作业质量、互动交流评价、培训反思总结等。辅导教师负责对参训教师作业的评定,班级管理员负责对参训教师有效学习时间的统计。同时,对参训教师的学习效果还采取多元主体的考核方式,包括学校评价、教师互评、教师自评及学生评价相结合。一门培训课程的考核过程如下:一个学期后学员完成网上作业,由讲课教师进行网上批改;然后学员进行网上自我评价,并申请结业,所在学校对学员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最后由县师资培训中心考核后同意结业、核发学分。

五、培训服务人文化

网上教学总结例4

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对实现教学目标并达到教育目的,尤其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3].

1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网络教学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相互关联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通过全方位的感官接受信息.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背景、知识结构等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自由探索,并且可以因人而异地以最佳学习方式和自身的特点学习,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形成了自行控制的学习系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构建创新性学习模式

网络教学是以超文本等技术支持的非线性学习过程,而不是以线性的从易到难或从前到后的组织方式,蕴含着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等特征,突破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模式,有助于构建学生创新性学习模式.

3提高信息加工的深度和效率

丰富的教学资源、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实时的学习测试和教学反馈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享受到的.处于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都是学生可以参考和学习的内容,如此大容量的信息是传统的课本或者多媒体CAI课件难以比拟的.以多媒体超文本组织的学习资源分担了学生的部分认知活动,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级思维活动上,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创造性地应用.

4创建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网络化

在网络辅助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信息的唯一组织者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或者可称为具有较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学伴.网络环境中提供的同步和异步的交互机制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一般需求,特别是当他们试图将听课或自学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学问时,容易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建立真正及时的联系,网络上每个信息都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4].

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中,网络教学平台在校园网上运行了三年多,受到广大学生和相关专业教师的好评.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经常浏览网络平台,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其中78%的学生用网络平台进行课下复习,40%的学生用于习题解答时的参考.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辅助课件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并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加强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网络教学强调了教学的个性化和交互性,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自学平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书写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完烃后引导学生对链烃与环烃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比较烃的饱和性与不饱和性、共轭与非共轭、链共轭与环共轭、环共轭与芳香性能,从分子势能的高低、体系的离域性及苯分子的圆形结构等方面去认识、归纳和总结.从学生总结的书面作业可以看到,学生不仅对纵向规律进行总结,甚至可以对横向规律进行思考和归纳,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网络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新要求

网络环境是一个充分体现个性的学习环境,是以“学”为中心.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推广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是一个发展趋势.网络教学的潜在优势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开拓的创新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5-8].

1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网上教学总结例5

2.网页风格设计。在网页布局及风格设计方面,常出现页面风格不统一、页面风格与内容不协调等的问题。比如某些作品的多个页面之间在风格、模式和色彩上差异较大,影响了网站的整体风格。这是由于学生对形式与内容的协调把握不足,不能在内容不同时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3.网页元素的编排。网页元素的编排,主要是框架、表格、文字、图片、动画等内容在单个网页内的排版。学生作品在网页元素的编排方面的问题主要有:(1)文字的处理。网页中使用的字体太多,造成页面混乱;字体、字号过于单一,标题或重点不突出;行距过大或过小等。(2)图片的处理。图片过度拉伸造成显示模糊;图片过大造成页面加载速度缓慢;并排显示的图片尺寸不统一等。(3)网页布局。页面宽度过大,在一屏内无法显示,造成浏览困难;页面内容多而杂,各部分跨度太大,整体可读性不好,重点内容不突出等。

4.网页色彩搭配。网页的色彩搭配应该均衡、协调,使人感觉舒适、美观,又不至于视觉疲劳。学生在网页色彩搭配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网页色彩过于单一,无吸引力;色彩过于花哨,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相似,造成阅读困难等。

5.交互性设计。用户浏览网页是一个人与网页信息交互的过程,交互性好的网页应该功能实用、操作便捷。学生在交互性设计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网页无标题;导航栏不全,引导性不佳;链接层次过深,造成连续浏览不便捷等。

6.网站文件结构。网站文件结构是指储存在硬盘上的目录结构,虽然不会影响到网页的功能和外观,但是良好的目录结构能够提高网页设计和后续维护工作的效率。学生设计的网页作品往往忽视网页文件结构的合理性,存在着网页命名随意无规则,不同层次的网页文件存放在同级目录,图片文件随意存放等问题。综合上述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创造能力及设计思维上相对较弱,实际上通过操作实践,学生基本都能完全掌握网页设计软件操作,比如插入文字和图片、设置字体和颜色、插入超链接等,但却在需要整合运用这些操作时出现了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心智技能缺乏的表现,因此培养心智技能是提高学生网页设计能力的关键。

二、心智技能阶段性理论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网页设计心智技能形成分析。根据冯忠良教授的研究,心智技能的形成是阶段性的,其过程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让主体掌握技能操作的原理;原型操作阶段通过实践让主体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为原型内化奠定基础;在主体大脑中形成内化的思维模式,使主体能够灵活运用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上述理论,结合网页设计教学的实际过程,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如图1所示。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掌握基本理论、熟练实践操作和总结设计模式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仅体现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更应该体现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甚至在每次课的教学中不断重复,才能强化巩固心智技能。在整个学期的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基本理论、熟练实践操作和总结设计模式三个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网站和网页的组成、网页设计的一般过程、HTML原理和常用设计工具。(2)网页设计工具Dreamweaver、Firewoks及Flash的操作和使用。(3)指导学生综合应用设计工具进行完整设计,总结网页设计中的经验和模式。而在某项软件操作的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三阶段原则。教师首先结合HTML语言讲解此项操作的后台原理。然后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操作,期间教师不断进行指导。最后教师总结该操作中应当注意的一些原则,以及常用的一些设计模式,可通过展示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对比讲解。

网上教学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97-02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促进了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创新。随着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积极地开展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技术的变革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理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前广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混合式教学就是倡导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索式学习,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主导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网络化教学则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各种交互工具、认知工具,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可互为补充。混合式教学就是把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重新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合理分配和安排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内容、时间和活动等,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和交互空间。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大的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

Moodle平台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软件。Moodle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功能的动态模块化管理,各种功能都是通过模块组合来实现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地选择和组合模块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支持多种教学模式。Moodle平台功能强大、简洁易用,深受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喜爱,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或虚拟学习环境。

利用Moodle平台可以有效地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有效地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协作互动。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可归纳如下:

1.分析教学环境和条件

混合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环境要求除了有上课用的教室外,还需求有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经过分析笔者所在学校目前的教学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要求。一是学校网络已经普及,上网方便;二是具有功能强大、可用于网络教学管理的Moodle平台;三是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满足开展网络教学的人员素质要求;四是学校设有服务教学的技术部门,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技术培训,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2.设定教学目标,准备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分析课程的知识结构、各知识点的类型,划分教学单元,以目标导向为指导,先设定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然后再细化出各教学单元的分目标。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结构,明确哪些知识适用于课堂讲授,哪些知识适用于网络学习,然后准备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

Moodle平台能够支持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数字化资源,为适应网络化、移动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资源应以微课件、微视频为主,每一个教学资源讲解某一单元知识或案例。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和准备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简单的知识点以文本资源为主,复杂的知识点则应增加教师讲解的音视频资源。学习资源的呈现要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创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活动

在Moodle平台上创建网络课程,并把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上,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组织和呈现学习资源,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系统讲解课程知识,解答学生疑惑,布置学习任务,同时,在Moodle平台上为当前教学阶段添加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如测验、作业、讨论区、问卷调查、教程、互动评价等),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在课下通过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开展网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通过Moodle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以及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集中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每一教学阶段完成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规划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完成作业和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在Moodle平台上,可以通过设置测验、作业、投票、互动评价等活动,多样化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最后,利用期末统一考试,检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方面,综合应用个人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科学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学习评价更为科学、全面,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

在整个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以改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Moodle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的报表功能,查看或导出课程日志、课程活动、活动进度等学生的学习记录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成绩报表,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讨论区、调查问卷、投票等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总结和反思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同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生课堂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反思和改进课程教学。

结语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够为师生提供多种交互渠道,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教师面对面的辅导,也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学习、讨论、向教师提问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文献:

网上教学总结例7

Flash网页设计是大专院校网页设计系列课程的扩展和提升阶段,以非服务器端脚本编程的Flash结构页面设计为主,包括Flash软件学习、Flas设计和Flash网页设计等几个方面。与基础性的HTML静态网页设计课程相比,Flash网页设计的教学内容整体性较强,教学边界相对清晰。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其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做简要分析。

一、利用软件的快捷键快速上手

Flash软件与基本动画设计是网页设计的基础部分。如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Flash模块作为先导课程,这一课程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软件使用层面快速上手。为实现这个目的,可以采用“快捷键学习法”。这种依靠重点快捷键快速学习的方法有助于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软件的常用与核心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的青睐。

笔者建议,在教学课件中为每一个常用的菜单与工具附上快捷键命令,以便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就可以熟悉它们。实际上,软件在快捷键设置方面也非常注重功能的集合性,有助于集中记忆。如针对帧的操作部分,F5、F6、F7三个功能键分别实现了“插入帧”“转换为关键帧”和“转换为空白关键帧”三项内容,既好记又好用。

二、Flash线性动画的设计相关性

我们知道,Flash MV一度在网络上非常流行,和Flash MV的线性播放特性相似,Flash广告已经成为时下网络广告的主流。如某知名网站首页共使用了27幅广告,其中Flash广告有18幅,占页面广告总数的66.7%。

Flash网络广告的普遍使用促进了Flash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广泛应用。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建议在软件基础学习之后安排适当的学时进行Flash广告设计学习。这一部分课程的教学还可以与广告相关课程相衔接,以进一步丰富Flash网页设计课程的内涵。

在Flash广告设计教学中,要侧重于内容密度、节奏感、视觉冲击力等与Flash软件技术直接相关的层面,其他内容,如广告语言、传播理论等可鼓励学生课外复习或自学,做到把握重点、取舍得当。

三、Flash网页设计“总分总”的教学模式

在软件基础和线性动画(Flash广告设计)的基础上,进入到课程的主体模块,即Flash网页设计。与HTML静态网页的分页面结构不同,Flash网页设计在集成设计开发环境内(Flash软件和Action脚本)实现网页内容与非线性结构的编排,模块化特性明显。为此,笔者尝试采用“基本结构设计—模块分解设计、网站整合”三步走的教学法,可概括为“总—分—总”教学流程,合理调配教学难点和重点,循序渐进,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基本结构设计

首先,从网页基本结构入手,利用按钮对时间线上各帧的控制构造网站模型,其中包含了最基本的场景转换。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针对每帧对应的画布进行深入设计,包括内容扩展和淡入、淡出动画效果的实现等。

基本结构设计涉及每帧对应的画布设计、按钮设计、元件和实例的进一步应用以及补间动画等内容,还涉及一些基础的Action脚本内容,如“stop”“gotoAndStop”“gotoAndPlay”命令以及帧标记的参数调用等,适合入门学习。在脚本程序编写的最初阶段,重点要使学生理解脚本语言代替人进行指令操作的特性,如“去哪”“做什么”等,利用这种指向性的形象思维逐渐强化学生的编程思维。一般来说,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不会将Java脚本作为重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一阶段的Action脚本学习就更加重要。

(二)具体模块学习

由于Flash网页多在屏幕的显示面内不翻屏,高度有限,这就需要使用软件功能和脚本程序创造更多的结构层次去容纳网页内容。除了场景的转换外,在每个场景之中,还要借助于不同类型的页面组件来实现额外的结构层次。

针对种类较多的页面组件,可以实施“分解教学”,即抛开网站设计的整体性,单纯提炼每个组件的设计与编程要点,使每节课都可以完成一种组件设计,实现相关功能。笔者选择的页面组件包括按钮组(菜单)、弹出框、下拉菜单、声音控制模块和预加载器等。

在设计层面,要考虑到各组件与网页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在内容层面,要合理地选择组件类型,丰富内容层次,便于用户访问,形成良好的互动性。而在Action脚本编写方面,要以典型程序、核心程序为主,逐步增加更多的样式变化。实际上,虽然组件类型不同,其背后的程序控制大多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如很多组件都会用到onEnterFrame频率控制函数。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要尽量将脚本教学系统化,将松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尽量覆盖到常用的函数、方法和命令。

(三)网站内容搭建

经过不同组件的分解学习,接着补充几种场景转换的方法,结合不同设计项目中对组件的选择,Flash网站就可以搭建起来。至此,Flash网页设计的技术性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

在技术性教学目标之外,在课程的收官阶段,要融入行业设计理念,以提高结课作业的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在HTML静态网页设计教学阶段,笔者针对结课作业挑选了“实用设计”这一特定行业分类进行教学强化,避免学生在结课阶段设计得没有针对性,学无所用。

四、静态网页的有效补充

如果分析“静态网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看到,在基于HTML网页设计之外,只要立足于本地,与服务器没有数据交互的网页设计都可以统称为“静态网页”。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设计专业中的Flash网页设计课程也基本上以静态网页为主。

在Web2.0时代,交互性的社交网络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使每个独立域名的网站不再是用户交互的首选。在这种形势下,静态网页设计要“扬长避短”,不拘泥于本身用户交互行为的弱点,以设计为主,反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参与网络互动之余,尽量发挥自身设计优势,具备独立完成内容展示型网站的能力。

经过相关调整,Flash网页设计课程具备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层次,直至课程结尾处,着眼于设计之“道”的有目的训练,使整个网页设计课程体系具备了从基础知识到综合设计提升的完备性,并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实现了课程的自身价值,为该课程的序列化、标准化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

网上教学总结例8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初中地理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86-02

有人把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总结为:①用户思维;②简约思维;③极致思维;④迭代思维;⑤流量思维;⑥社会化思维;⑦大数据思维;⑧平台思维;⑨跨界思维。其实这些思维都不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和实质。互联网思维的实质应是随着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互联网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人们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正是借助互联网对信息处理速度的加快,诞生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业民主化和用户至上等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与传统产业模式结合就会带来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最终获得新的发展活力。这就是在“大众创业、万众新”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互联网+”的思维理念。这一理念对我们的教育行业和传统课堂教学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将围绕这一理念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产生的新变化进行总结。

一、地理课程教学理念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的理念进行创新

我国2013版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在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术上尽可能支持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更体现在传统课堂教学理念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的理念进行创新。根据企鹅智库2015年5月5日发表的《互联网+红利时代――九大传统行业在线经济转型报告》的调查显示(图1)超过一半的人对传统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为一般,城市不满意的比例总体大于40%,而且城市满意度比农村满意度低。那么传统教育的痛点主要是什么呢?根据同样的调查显示(图2)传统教育行业排在第二位的痛点是课程枯燥、互动少,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比例都超过了30%。这反映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尤其是不能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路径,为他们打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这也表明传统课堂教学还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所以缺少互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就根本不存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念。我们不妨借助互联网“用户至上”的理念进行思考。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知识储备状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设计出让学生“尖叫”的课堂学习情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唤起学生互动的热情,产生个性化的学习体念。所以借助互联网用户至上的理念,像厂商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能牢牢抓住消费者那样,课堂上教师如能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为重点,这样的课堂或课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每位学生。

二、“互联网+”推动地理课程内容的开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互联网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人们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借助互联网信息处理速度变化的核心思维,可以更有效地构建开放式初中地理课堂。比如在对人教社2013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盘点2013年中国的自然灾害,通过图片、视听等多媒体资料带领学生回顾梳理他们所了解或亲身经历的各种灾害,最终整理出如图所示的2013中国自然灾害盘点图。借助盘点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和时空分布特征时就可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突破课本教学素材的局限性,充分利用来源于“生活世界”和学生自身经历及学习活动本身的丰富素材,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同时将不同时空的灾害整理成盘点图,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和感知空间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我们知道:“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所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处理速度变化的核心思维,可有效地实现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教学形态的开放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互联网+”助力地理课程教学时空的拓展延伸

教学时空的开放性是地理课程开放性表现之一。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就是要求地理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校内的时间,学习空间也应得到进一步拓宽、延伸。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信息的传播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所以将互联网技术跟教育结合就能实现教学时空的拓展延伸。比如在学习2013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因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加之普遍存在的空间概念(包括空间位置、空间距离、空间关系)的感悟能力差、“心里图像”与实际图像差异较大的问题,学生会难于理解我国地理区域差异大这一特点,也就影响了他们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学习和掌握。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利用互联网即时交互的技术条件,发挥它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等聊天工具能将全国乃至世界的人迅速汇聚的媒介功能。首先由教师或学校层面组建有关“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群组(包括QQ、微信、微博、论坛等),并由教师或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然后来自不同区域的同学通过聊天交流、晒照片、写微博等方式介绍本区域自然景观、饮食文化、气候变化、农牧特产等与学习有关的内容,方便其他区域的同学获得更直观深刻的体验,减少“心理图像”与实际图像差异。最后由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整理得出我国不同区域特征差异大的基本特点,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界线和范围大小、自然环境特征等知识点,从而为学生进行区域地理的学习开好头。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师不仅能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地理数据培养学生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而且能借助在线教育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授课,甚至未来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IT技术的变革,加上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改变,学校和教育机构有望推出智能化学习系统。总之,互联网技术+地理课程教育将使地理教学的时空无限拓展延伸。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正不断创造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同样,将互联网的思维理念、技术优势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相结合,必然会带来初中地理教学的许多新变化。以上几点就是笔者根据一线教学感受做出的总结,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网上教学总结例9

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是一个人人参与的集学习、创作于一体的过程。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项目教学法的开始阶段,主要采用独立作业的方式。项目教学法更多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一般而言,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五个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的任务设想,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实施。

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

评价考核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可分三个级别进行考核:第一级,由教师对各小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如能否共同协作,是否实现预期功能,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第二级,由各小组成员根据每个组员对本小组的贡献情况及参与意识进行互评;第三级,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如自己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是否已经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并熟练应用。最后,综合三级评定情况确定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有企业参与的项目,必要时可由企业做出最终评价。

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应尽可能将项目的完成结果应用到企业和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网页制作技术》课引入项目教学法

《网页制作技术》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操作性强、与岗位联系密切等特点。为了更好地讲授《网页制作技术》课,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形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网页制作技术》的课程目标《网页制作技术》的课程目标是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培养出能够从事网页平面设计或网站构建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网页制作技术》课本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先由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然后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上机验证教师所讲内容。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很难开发实际项目。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了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致课程结束时,几乎没有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网站。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我们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任课教师为企业开发网站的经验,让教师将所承担的网站建设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开发项目,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从而体现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网页制作技术》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协助作用。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有些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外界联系,承接小型网站建设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们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问题,促进了项目教学法的发展。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页制作技术》课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

笔者在担任《网页制作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环境,将教学过程划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一)网站项目的确定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首先,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使每一组学生的能力都比较均衡。同时,结合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将选用的项目分为两种:一种是选用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另一种是选用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其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项目的难易程度。对于首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由教师负责选取项目,讲解知识点。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典型,并且最好选择已经完成的项目,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选定具有较高难度的项目,并且最好选择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创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艰辛与乐趣。另外,应注意根据学生具体的培养方向,确立最适合的项目。

(二)网站项目计划

网站项目的计划应按照项目开发的需求加以实施。确定项目以后,让每一组学生针对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对于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可由教师充当企业的角色,由学生向教师汇报自己所进行的关于项目需求的分析及收集到的资料;对于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可由学生直接面对企业,与企业沟通,做出需求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起到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对已验收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事先对该项目内容进行定位,分析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确保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时,不会定位过高。

完成项目需求分析后,教师应根据学生所作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能力模块,并将每个能力模块细分为一系列小项目,学生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结合项目内容编写项目开发计划书。例如,根据我校《网页制作技术》课的实际情况,将首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的能力模块划分如下(见下图)。

(三)网站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学生根据项目计划书,按时按量完成相应的功能模块,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对于首次接触网页制作的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软件操作基础,就无法进行项目建设。因此,应在《网页制作技术》课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阶段讲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为第二阶段奠定基础,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撰写网站开发总结报告,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

第一阶段实施过程对应上图中的能力模块划分情况,在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教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其形成相应的具体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实际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新知识、新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通过这种双教一体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过程结合第一阶段学生具体能力的锻炼情况,根据所要建设的项目,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开发并完成设计。该阶段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各开发小组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及时恰当地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项目计划书中的各个开发环节,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的开发,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做好指导监督工作。如定期召开各项目组长会议,了解各项目组的开发进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技术引导和指导,收集各组遇到的难题,组织各组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从中探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阶段实施过程该阶段的任务是在学生完成网站建设后,撰写开发总结报告,总结本次学习、开发的收获和经验,为下一次开发做准备。阶段性总结评价也是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都要对该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总结,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巩固成果,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网站项目展示与评价

项目完成后,应对网站项目的建设效果进行展示,并加以讲解。在讲解展示网站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结合相应的网站项目评分表,形成学生和教师对该项目各自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应结合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程度、服务程度以及所起作用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在对承接的企业的开发项目进行评价时,除上述评价角度外,还应结合企业的需求,即除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外,还要有企业评价,并以企业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五)网站项目的总结和应用

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其成果应用到相关领域,体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校在《网页制作技术》课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完成了多个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我院的网站、各系各部门的网站、思明网站等。项目完成后应总结思路、技巧并进行经验交流。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的不足;技巧总结着重总结解决开发环节中遇到的难题的方法,把握并吸收整个项目开发的精髓;经验交流主要是对学习方法、知识应用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

项目教学法的成果

《网页制作技术》课在实施项目教学法后,从本质上改变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这种改变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该门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分,而是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撰写报告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培养和提高。

实践表明,《网页制作技术》课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实施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了一门技巧,对教师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网上教学总结例10

1.1不断完善眼科学网络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载体,对构建网络学习环境非常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眼科学的研究也在持续深入,应继续完善我校眼科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在包含课程描述、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授课录像、实验指导、作业习题等内容的基础上,分享国内外眼科学网站链接,共享中外、双语经典眼科学教材,不断丰富更新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吸收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可以有选择性地搜索相关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掌握水平。

1.2丰富眼科学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目前我院已拥有手术显微镜录像系统、眼前节照相系统、眼底照相机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眼底荧光造影系统等大量先进的光影电子设备及仪器。这些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已积累大量的眼前节临床图片、眼底病病例图片、荧光造影图片、OCT检查图像、手术录像光盘以及眼部B超图像等资料,这些生动的临床一线素材为眼科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资源。为搭建国内一流的眼科学教学网络资源平台,可以将上述珍贵的视频、图片等资源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统一上传到本学科教学网站上,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检索。

1.3建立病例资源数据库

我院眼科作为山东省东部地区的眼科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既往诊疗并记录了很多典型病例和疑难病例,积累了宝贵的临床资料。通过对这些病例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在不侵犯病人隐私的前提下,详细整理和记录疾病的发病过程、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措施、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等,在不同治疗阶段都附加相应的影像学资料,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其在对疾病的分析过程中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

2眼科学网络资源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2.1基于网络平台的PBL教学模式

网络平台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使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以真菌性角膜溃疡疾病为例,首先,由教师挑选典型病例,把该患者初诊时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公布到网络平台上,并附以患者初诊时的眼前节照相图片、荧光素染色图片,让同学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学生通过对该疾病进行分析,自行在网络平台上查找所需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总结,作出自己的诊断,与授课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然后,教师找出易与该病混淆的细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溃疡、蚕食性角膜溃疡等疾病的眼前节照相图片在网络平台上与同学共享,让同学搜集资料后自行总结出以上疾病症状、体征的区别,进行鉴别诊断;最后,同学们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分享到网络上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以该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为基础,与同学总结的治疗方案相对比,分析讨论治疗计划理论与实际的差异,详细讲解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这种全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PBL教学模式,使同学们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针对具体问题自主收集所需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与授课教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同学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眼科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2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互动

2.2.1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答疑讨论

眼科学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教师日常授课、同学自学和同学间讨论,往往会发现许多无法解答的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疑问公布到网络平台上,教师在固定时间浏览同学们的提问,与同学们在线交流,排疑解惑。教师可以定期在网络平台上分享经典的手术视频,在与同学观摩视频的过程中,对每一步手术操作进行相关讲解,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手术的整个过程,使其对疾病的治疗有更加形象和直观的认识;也可以随时在网络平台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在临床中遇到的特殊病例和诊疗经验,在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同学们的知识。

2.2.2基于网络平台的师生互评

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网上评价。教师可以查看整个学习过程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相关数据统计,依据这些资料,对小组或学生个人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公布到网络平台上,以达到在协作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效果。同时,学生要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在互相激励中共同进步。

2.3基于网络平台的以临床为导向的知识考核系统

传统的笔试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考试所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单纯通过笔试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多方位的以临床为导向的考核系统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授课老师以典型临床疾病为基础,用电脑模拟患者就诊的临床场景,提供相关病史,以图片、影像学检查等资料为主体,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初步诊断、制定诊疗计划,将课本和临床相结合,全方位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