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网上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5:01

网上教学论文

网上教学论文例1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网上教学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所谓网上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的知识。当然它还包括教学资源调度,教学计划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由于网上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上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及其特点,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1.基于局域网上的教学模式

1.1多媒体教学网的教学模式

⑴教学模式的流程

多媒体教学网上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基于教室里的多媒体局域网,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许多相同之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对学生进行授课,在这个教学模式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把准备的多媒体CAI课件放入服务器,以便上课调用,这些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信息处理系统是对教、学信息的处理。使教学双方随时能得到反馈的信息。

⑵教学模式的特点

①支持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动画、文字)语音(音乐等)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学生机为教学实例。

②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方式,使有创造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为出色。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③有利于大班教学

传统的大班教学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课,这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学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学成了事实。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大班的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

随着教学班规模的增大,了解学生个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的在这里都可做得更好。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教师再也不需要扩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强手势及脸部表情,或者如何书写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得清,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再不需忧虑传统的大班教学的烦脑,可专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

④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I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的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可能来自其他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自己的工作总结,甚至是学生的习作等)。在提出某个课件的需求时,即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最后在计算机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课件精品。这些MCAI的精品放在网络上,供师生们共享。

⑤提供科学的教学测量手段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课堂教学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定,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供教师教学决策作为依据。例如,学习过程的测试,包括课堂上实时反馈的学生信息,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反应和回答问题的用时等。以及使用网上标准题库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对学生建构性、创造性学习的测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2基于VOD教学模式

⑴教学模式流程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预先把选好视频教学节目或学习材料放入视频教学节目服务器,学生自主地利用VOD在视频点播系统中进行学习。其中VOD起着辅助教师的教,或起着辅助学生学的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加工者。桌面上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或鼠标器自由地点播自己想收看的教学节目,点播操作即时响应,图像画面清晰流畅,而且学生可以随意地控制教学节目的播放过程。

⑵教学模式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又可分为T模式和L模式。T模式的特点:利用VOD辅助教师的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首先把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材料编制成程序教学材料。然后设计IMCAI的课件(智能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VOD中预先存入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与VOD会话模拟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作业练习、实验模拟、考查等,使VOD的教学得以实现。

VOD教学光盘的研制成功与否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采用特定的智能算法或模型,其次要注意已有知识,教学专家和系统的推理功能,在学生模型、教师模型及教学策略模型的建立,使得教学系统更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体现出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L模式的特点:利用VOD辅助学生的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自行编制或从市场上各种的VOD学习光盘中选择出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光盘。在选择时应注意:

①VOD学习的内容应符合学习目标;

②VOD软件应具有良好的导航机构;

③VOD内容应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④VOD内容不应使学生产生认知超载;

2.基于Internet教学模式

2.1教学模式的流程

基于Internet教学模式,它包括教师、学生、课件(CAI、CAL、ICAI、IMCAI等课件),Internet和WWW技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把课件文档,挂在WEB服务器上,网络上的学生经过注册登记,就可在自己工作站上访问教师的WEB站点。教师和学生通常不在同一地点,学生也不一定在同一个教室,他们也不一定在规定时间内上课。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学生通过Internet不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而且可以随时阅读、浏览世界各地图书馆的资料和信息;学生除了听课还可以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发言。开展课室讨论等。

2.2Internet教学模式的种种

⑴个别学习模式

个别学习者可以通过WWW查询和阅读在线数据库中的信息;调用在网络上教学软件,由教学软件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E-mail或InternetPhone向教师提问,还可以在网上BBS站(电子公告)上提出疑问,征求解答。这种模式的特点可以24小时进行,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的内容或向教师请教,从问题的不同时间、角度来学习,这正是建构主义提倡的随机访问学习方法。有助于学习者掌握非良构领域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缺点缺乏实时的交互性。

⑵ONETOONE学习模式

远距离教学中的一对一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和学生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在师生一对一的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进行实时的多媒体交互。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对课程的具体指导,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成效。

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学习属于协同型学习,即两个学生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网络共用写字板、画笔或某些应用程序(课件注释系统)相互交流讨论,协同学习。通过种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总结和自述,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

⑶ONETOMAMY学习模式

在一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一位教师同时向多个学生授课,除独立操作外,学生只能和教师进行交互或者通过教师的控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这种模式的交互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观看屏幕上远地教师的授课,而是在学生决定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得以实现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⑷MANYTOMANY学习模式

在多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事实上除实现一对多的模式中教师和多个学生之间的交互外,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互。学生可通过同步对话模式(SynchronousDialog)进行同步对话,展开更加广泛的学习合作,学生的网上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合理运用以上四种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最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关键是网上教学的管理。

2.3Internet教学模式的特点

①教师必须具有网上教学能力。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教学双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学生学习更自主,而且具有网上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④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媒体,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

⑤教育的投入小,效益大。

3.网上教学的实践

3.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的性能

目前在广州地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网有:TopSchool、WinSchool、Top97等。但是普遍缺乏在这些多媒体教学网上运行的课件,尤其能与学生计算机课本配套的课件就更少。为此,我们在广州市教委的资助下,联合研制和开发了一套多媒体教学网上使用的CAI课件,它配合了广州市中小学计算机的教材。一套四个,其中有"键盘认识"、"快快乐乐学打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识字大王"。几年来实践证明这套MCAI课件能在各种多媒体教学网上运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对媒体教学网的使用效率。

3.2充分利用远程教学网发展继续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课室、宿舍等)难以满足需要,社会上报考成人本科函授教育越来越多,把现有的函授教学模式改用网上教学,已经成为现实。让广大的函授学员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提高自己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挖潜发展,进一步体现个人价值。

近年来,我系的函授教育开始试行网上教学,即函授学员除了到本校来面授、考试外,还利用我系的远程教育网进行网上学习。

目前我系远程教学网提供了几十门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并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学生可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交谈,进行网上答疑、讨论、上交作业等。这些都很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对个别的残疾学生来说,网上教学更显优越性。

3.3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搞好学历教育

校园网络是学校教与学的纽带,搞好学历教育,学生可以从校园网上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也能及时地自己的信息,并实现网上交流、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而大大丰富和充实课余生活。教师的备课可从校园网中获得更多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方便地,有选择地比较教学信息资源,然后通过校园网向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的做法是:

⑴教师要建立自己的教学主页;

⑵在教学主页要有自己任教课程的多媒体教材(电子版);

⑶配合教学进度,定期更新讨论主题及BBS材料;

⑷每周定时与网上的学生进行实时交谈、辅导、答疑;

⑸利用自己的邮箱(E-mail)收缴学生作业及收集学生对教学意见或建议;

⑹建立课程成绩管理系统;

⑺建立任教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素材数据库;

⑻教学主页必须具有良好的导航机构,并提供学生访问相关的Wed站点。

网上教学论文例2

这是第二个话题

我将魏占峰的文章《真实的交际》贴到了网上,大家又开始了讨论

读孤求败:干脆不要作文了,岂不痛快!

严文:实在不敢苟同孤独求败“干脆”之语:为什么不要作文?课程设置本身,目的是培育学生的作文能力(现在叫写作),而且,作文本身绝不仅仅是作文啊。如果作文本身的目的太单一,真的要考虑您说的。不过,作文的综合培育功能谈强大了。我们创设交际环境的目的,并不是要“取消”,而是完善作文教学。您说对么?

独孤求败:严兄,别拿大概念唬人,请解释一下:

1、什么是作文能力?你自己搞清楚了吗?

2、作文的综合培育功能太强大了能理性解释一下吗?

这个提法那些外行可以,内行人却看不懂了。

小樱子:不要作文,多么不负责任的说法。对你这种人真是没话说,还想当斑竹?你凭哪一点啊!

严老师,我支持你!

严文:我绝不敢拿大概念吓人。读一读课程标准,行吧?什么是作文能力?用书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生活经历体验以及相关收获的能力。我是这样想。

至于综合培育功能,我指的是作文教学中,我们决不仅仅教作文,还教做人、创造、生活......不能一语说尽。

独孤求败:严兄适才言语失敬处请海涵:

1、就兄所说能力其实人人都会。用书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生活经历体验以及相关收获的能力。 我觉得重要的是想法、观点、生活经历、体验等这些东西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靠作文这种形式来得到验证。作文仅仅是把内容写出来而已。重要的是头脑里的东西,而不是书面上的文字。头脑里有了,还愁写不出来吗?

2、至于综合培育功能,我指的是作文教学中,我们决不仅仅教作文,还教做人、创造、生活......不能一语说尽。 严兄,您所说的教的内容早就超出了作文的范畴了。所以严格来讲,这个说法站不住脚。一个站不住脚的推断怎能有说服力。

当然我现在也拿不出真理,这需要我们继续争论下去,希望能够争出个好东东来。 顺便回复楼上的樱子:多学着点,别光耍嘴皮子,拿出点理论来先。

小樱子:唉,被你晕死。

来点理论,要不我还怎么混阿 。

作文是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有效途径。这不是我说的啊,是人家心理学家阿尼列昂捷夫说过的。人家认为啊,作文是动机支配活动,体现了学生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需要。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就要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的训练方法。 被你累死啦。歇会阿。

严文:小樱子老师:理论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赞同您的观点。动机——目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写作的动机源于发表的欲望。为什么发表?交流、交际。就像咱们现在谈论相关的话题。目的:表白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实现要实现的目的——在各自的教学中,研究中,为自己找到支撑一样。儿童写作,同样是这样的道理呀。不过,他们跟咱们不太一样。我们是不是认真研究一下儿童为什么写作? 别晕。如果那里没说明白,请指出。好吗?

独孤求败:哇塞:少来了,搞那些东西有啥用。

作文是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有效途径。什么乱七八糟的。干脆说实践是从动机从向目的的有效途径岂不更好。

樱子,别拿自己不懂的东西来充数。再学点吧啊。

回严兄:请“孤独”兄谈一谈,什么学科可以做到?

答复:

1、什么学科都涉及到。

2、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就语文这一科(其实严格来讲,在中国语文本来就不是一门学科,因为他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该具备的条件。)研究一下作文的目的任务究竟是什么?从这一点上来讲,还就得孤立地讨论一下真的啊。我是不太懂,可是我认真学习啊!说说我怎么教作文的吧 。

1、激发作文兴趣。有时我和学生聊天,玩游戏,不要求什么。信马由缰。

2、慢慢引导进入角色。学生根据所玩,所聊,展开讨论,设计故事,然后写写。

严老师说学生为什么写作文?我也不知道哦,那我们为什么吃饭呢?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您说是吗?

樱子,我赞同你上面的路子,不过您能回答一下: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练习写作等等这样的目的是什么?

存在就是合理是一句唯心的废话,没有什么说服力。

严文:作文本身是学习和运用一种语文工具,它是手段,是促成人发展、使人能够更好工作学习生活的工具手段。它本身的目的,就是怎么样在需要是能够好好地用它。

独孤求败:严兄,也许是俺笨,看不懂耶,能讲讲否? 另:

1、能不能从人的心理出发想一想:为什么要作文?

2、能不能讲讲作文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体起到什么作用? (俺认为,能够与实践紧密联系或者说描述实践的理论才是理论的至高境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嘛。)

严文:好吧 。从心理上谈,人们写作是为了满促交际的需求。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与人的交际总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讲: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开它(写作)(承担主要的传播文化任务的人除外,这里指的是一般人)。当无法用口语交际的时候,人们就会用到写作这个手段。 下面试着谈一谈写作对人成长的作用。写作对人成长的作用在作文以外。作文源于生活,生活对人的成长自不必说。这里想说的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必然要对生活进行回顾、反思、重新整理、升华认识,并在写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批判;加深相关的体验;在写的过程中,自己的许多方面得到锤炼。这就是对人成长的作用。(我这里谈的只是“写作”,而非写作教学)成人如此,中小学生也如此。 以上,请教独孤兄。

读孤求败:回复严兄:

好吧 ,从心理上谈,人们写作是为了满促交际(应该是交流吧)的需求,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与人的交际总是非常必要(是的,但这些交际必须用写作来实现吗?)的。应该讲: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开写作(孔子一生述而不作),(承担主要的、传播文化任务的人除外,---[能否举例说明]这里指的是一般人).当无法用口语交际的时候,人们就会用到写作这个手段.(哈哈,岂不又成了可有可无的事)…… 1、赞同严兄以上观点。但在下认为,人的成长途径多得很,人更多的成长经验来源于实践及心理活动而非写作,写作虽说有这方面的作用,但不可过于夸大。

3、以下观点望与兄商榷:

在下认为:当前很多人之所以对写作如此热忱,并且付出很多精力但又没有改变当前学生作文的现状,乃是中国两千年写作史所造成并且遗留下来的不正确的因素作怪。 解释:

中国两千年写作史乃指中国文化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纵向综合研究,这是小的一个推测论断,尚未研究证实。

严文:谢独孤兄。您的思路很是开,我想,这对我们研究作文教学有好处的。我们在教着语文,做着这件事,我们就该尽力研究它,努力开掘它的教育功能。当然,没边地夸大是不好的。我们有时候好像夸大了“作文”的作用,实际,是从作文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活动甚至游戏综合在一起思考的。过去,我们往往孤立地研究学科教学,这样对教育的发展不好。因此,新课程提倡整合,提倡综合性学习。我想,我们是不是要从“综合”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作文? (在辩论中,我好像找到了感觉)

网上教学论文例3

这是第二个话题

我将魏占峰的文章《真实的交际》贴到了网上,大家又开始了讨论

读孤求败:干脆不要作文了,岂不痛快!

严文:实在不敢苟同孤独求败“干脆”之语:为什么不要作文?课程设置本身,目的是培育学生的作文能力(现在叫写作),而且,作文本身绝不仅仅是作文啊。如果作文本身的目的太单一,真的要考虑您说的。不过,作文的综合培育功能谈强大了。我们创设交际环境的目的,并不是要“取消”,而是完善作文教学。您说对么?

独孤求败:严兄,别拿大概念唬人,请解释一下:

1、什么是作文能力?你自己搞清楚了吗?

2、作文的综合培育功能太强大了能理性解释一下吗?

这个提法那些外行可以,内行人却看不懂了。

小樱子:不要作文,多么不负责任的说法。对你这种人真是没话说,还想当斑竹?你凭哪一点啊!

严老师,我支持你!

严文:我绝不敢拿大概念吓人。读一读课程标准,行吧?什么是作文能力?用书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生活经历体验以及相关收获的能力。我是这样想。

至于综合培育功能,我指的是作文教学中,我们决不仅仅教作文,还教做人、创造、生活......不能一语说尽。

独孤求败:严兄适才言语失敬处请海涵:

1、就兄所说能力其实人人都会。用书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生活经历体验以及相关收获的能力。 我觉得重要的是想法、观点、生活经历、体验等这些东西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靠作文这种形式来得到验证。作文仅仅是把内容写出来而已。重要的是头脑里的东西,而不是书面上的文字。头脑里有了,还愁写不出来吗?

2、至于综合培育功能,我指的是作文教学中,我们决不仅仅教作文,还教做人、创造、生活......不能一语说尽。 严兄,您所说的教的内容早就超出了作文的范畴了。所以严格来讲,这个说法站不住脚。一个站不住脚的推断怎能有说服力。

当然我现[:请记住我站域名/]在也拿不出真理,这需要我们继续争论下去,希望能够争出个好东东来。 顺便回复楼上的樱子:多学着点,别光耍嘴皮子,拿出点理论来先。

小樱子:唉,被你晕死。

来点理论,要不我还怎么混阿 。

作文是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有效途径。这不是我说的啊,是人家心理学家阿尼列昂捷夫说过的。人家认为啊,作文是动机支配活动,体现了学生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需要。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就要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的训练方法。 被你累死啦。歇会阿。

严文:小樱子老师:理论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赞同您的观点。动机——目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写作的动机源于发表的欲望。为什么发表?交流、交际。就像咱们现在谈论相关的话题。目的:表白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实现要实现的目的——在各自的教学中,研究中,为自己找到支撑一样。儿童写作,同样是这样的道理呀。不过,他们跟咱们不太一样。我们是不是认真研究一下儿童为什么写作? 别晕。如果那里没说明白,请指出。好吗?

独孤求败:哇塞:少来了,搞那些东西有啥用。

作文是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有效途径。什么乱七八糟的。干脆说实践是从动机从向目的的有效途径岂不更好。

樱子,别拿自己不懂的东西来充数。再学点吧啊。

回严兄:请“孤独”兄谈一谈,什么学科可以做到?

答复:

1、什么学科都涉及到。

2、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就语文这一科(其实严格来讲,在中国语文本来就不是一门学科,因为他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该具备的条件。)研究一下作文的目的任务究竟是什么?从这一点上来讲,还就得孤立地讨论一下真的啊。我是不太懂,可是我认真学习啊!说说我怎么教作文的吧 。

1、激发作文兴趣。有时我和学生聊天,玩游戏,不要求什么。信马由缰。

2、慢慢引导进入角色。学生根据所玩,所聊,展开讨论,设计故事,然后写写。

严老师说学生为什么写作文?我也不知道哦,那我们为什么吃饭呢?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您说是吗?

樱子,我赞同你上面的路子,不过您能回答一下: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练习写作等等这样的目的是什么?

存在就是合理是一句唯心的废话,没有什么说服力。

严文:作文本身是学习和运用一种语文工具,它是手段,是促成人发展、使人能够更好工作学习生活的工具手段。它本身的目的,就是怎么样在需要是能够好好地用它。

独孤求败:严兄,也许是俺笨,看不懂耶,能讲讲否? 另:

1、能不能从人的心理出发想一想:为什么要作文?

2、能不能讲讲作文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体起到什么作用? (俺认为,能够与实践紧密联系或者说描述实践的理论才是理论的至高境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嘛。)

严文:好吧 。从心理上谈,人们写作是为了满促交际的需求。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与人的交际总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讲: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开它(写作)(承担主要的传播文化任务的人除外,这里指的是一般人)。当无法用口语交际的时候,人们就会用到写作这个手段。 下面试着谈一谈写作对人成长的作用。写作对人成长的作用在作文以外。作文源于生活,生活对人的成长自不必说。这里想说的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必然要对生活进行回顾、反思、重新整理、升华认识,并在写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批判;加深相关的体验;在写的过程中,自己的许多方面得到锤炼。这就是对人成长的作用。(我这里谈的只是“写作”,而非写作教学)成人如此,中小学生也如此。 以上,请教独孤兄。

读孤求败:回复严兄:

好吧 ,从心理上谈,人们写作是为了满促交际(应该是交流吧)的需求,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与人的交际总是非常必要(是的,但这些交际必须用写作来实现吗?)的。应该讲: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开写作(孔子一生述而不作),(承担主要的、传播文化任务的人除外,---[能否举例说明]这里指的是一般人).当无法用口语交际的时候,人们就会用到写作这个手段.(哈哈,岂不又成了可有可无的事)…… 1、赞同严兄以上观点。但在下认为,人的成长途径多得很,人更多的成长经验来源于实践及心理活动而非写作,写作虽说有这方面的作用,但不可过于夸大。

3、以下观点望与兄商榷:

在下认为:当前很多人之所以对写作如此热忱,并且付出很多精力但又没有改变当前学生作文的现状,乃是中国两千年写作史所造成并且遗留下来的不正确的因素作怪。 解释:

中国两千年写作史乃指中国文化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纵向综合研究,这是小的一个推测论断,尚未研究证实。

严文:谢独孤兄。您的思路很是开,我想,这对我们研究作文教学有好处的。我们在教着语文,做着这件事,我们就该尽力研究它,努力开掘它的 教育功能。当然,没边地夸大是不好的。我们有时候好像夸大了“作文”的作用,实际,是从作文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活动甚至游戏综合在一起思考的。过去,我们往往孤立地研究学科教学,这样对教育的发展不好。因此,新课程提倡整合,提倡综合性学习。我想,我们是不是要从“综合”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作文? (在辩论中,我好像找到了感觉)

网上教学论文例4

二、丰富网上学习资源

网上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不仅是网上学习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指标,还是学员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学习“自由”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尽可能提供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一)形式多样化

除了要尽可能为学员提供足够的、能满足各种基础学员的学习资源外,还要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同时还要注意,尽管网上学习可以为学员很多自由,既有时间上的自由,也有空间上的自由,但是,这样的学习也要有个时间限度,时间过长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一般而言,学员的在线学习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因此,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时间长度,包括在线自测的题量一般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为了让学员轻松愉快的学习,要尽可能从形式多做些变化。例如,成人本科的公共英语《开放英语Ⅱ一1》,中央电大已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多设置一些栏目:课后跟踪辅导、听力训练、视频教学、PI课件、在线交流、自检自测、模拟考场,等等。

(二)注重过程监控

网上教学论文例5

随着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人文课堂教学效果显得愈发重要。人文课程的改革依赖教学内容的更新,师生间信息的流畅互动,而工科人文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却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图探讨人文课堂向互联网延伸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期转变传统人文课堂的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并通过几种论坛教学模式的比较,探究网络时代教学论坛的最优化模式。

一、高校人文课堂向互联网拓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高校人文课程长期以来存在教学效果无法保证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人文类课程是通过大量信息材料论证观点。因此,必须追踪最新案例,跟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获取前沿信息。使课堂由教师单向掌握知识、输出知识的传统模式,向网络时代群体共享教师引导的信息模式转变。其二,学生对人文类课程兴趣不高,是由人文课程本身的普遍性和易识性造成。如今人文教师已无法仅凭自身研究领域获得的理论成果,获得具有网络背景的大学生的认同了。但这并不代表传统教学方式行将消失,相反,教师作为的真实价值和本质意义由此彰显。教师既是知识而且是学科思维系统和方式的传递者,又是人文精神和通识教育的传播者。但是,受互联网的影响,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人文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亟需改进。于是本文意在探讨网络化人文课堂教学拓展的崭新模式:即建立以课程为中心的网络平台,借助新媒体,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延展为全网络教学模式。所以,人文课程的延伸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可行的渠道。

二、高校人文课堂拓展的几种网络教学模式比较

网络论坛:高校人文课堂网络化延伸的师生互动模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它是对课堂内容信息资源的扩充、增添、置换和更新,对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更具颠覆性意义。笔者参与了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2012年年会。会上南开大学大学语文课程负责人介绍了该课程近年来的课堂延伸式网络论坛教学模式。他们的主要思路和措施如下。[1]1.网络论坛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各类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以及练习题,使学生有了课外自学的空间和自我训练的依据。2.为打破课堂考试的空泛无效性,网络论坛建立大学生语文水平指标体系与题库建设,以及一套课外自学系统和随机测评体系。编制了两千多道测试题。3.推进网络化交互式教学模式改革。从2004年起,南开大学陆续建立了大学语文精品课程“4A网络教学平台”、大学语文教学论坛。他们依托网络环境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分化,确立了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网络课堂为重要辅导手段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学论坛的使用,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交流和写作训练的场域及教育实践基地。南开大学网络教学论坛主要设立板块有:(1)网络自修:网络教学平台提供30分值的选择题,全面覆盖教材,促进学生自学;(2)网络写作:教学论坛设立10分值的学生原创写作板块,通过经验值的控制,激励学生撰写各类文体的帖子;(3)网络互动:建立教学讨论板块,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点和资源共建,将指出教学失误或补充有效材料的帖子列为精品,并折算到考试成绩中;(4)网络杂志:教师在此发表自己的论文和创作,定期制作电子杂志供同学评议。同时展示学生的精品帖子;(5)名家课堂:邀请校内外各学科专家录制授课视频供学生观看。网络论坛有内部公开性和规范性,在教学管理上更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工科高校人文课程亟需建立完备的网络教学论坛,囿于工科院校教学论坛推进缓慢,加之建论坛需要人力、经费,所以私人网页中的博客、QQ就成为一种便捷式适合推广,成本低、效果尚佳的论坛替代模式。博客和QQ教学论坛———网络教学论坛的便捷化延伸为了尽快实现人文课堂的延伸,许多工科院校的教师曾经尝试过用博客和QQ取代论坛的先行做法。博客[2],通常是一种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内容是以文字为主结合了图像、网站的链接及读者互动式留言或评论。笔者在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语文课上,曾开辟了博客教学论坛:“李老师大学语文论坛”[3]。教师将该博客的用户名和密码告知参与课程的学生,师生共同发表文章。将新媒体的全民性、个人性和即效性运用到课堂延伸环节。在博客分类处还标明课程班级的名称:如“2012年某学期大学语文选修课班”“十三院汉语课小班”等。学生进入博客发文需标明班号和姓名。教师在文下写评论或点赞。对点赞或评论的同学予加分奖励。另外,教师可以在博客通知,将教学资源上传给学生。这种小型的网络论坛,有其师生分享性,情感贴近性和文字品评性等优点,通过发表机制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品评。尽管这个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博客写作,链接师生博客互动,但因版面限制还未扩及到全体学生的共同操作的水平。另外,笔者于2015年还建立了人文课程公共QQ群。QQ群[4]是一种基于即时通信(IM)软件。由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共享文件等多种功能。是一种为青年喜闻乐见的密切交流空间。教师的课堂教学延伸到与QQ群衔接,是传统教学和时尚互动空间的联盟。这个交流平台比起博客更具随意交流和对话性特点,师生关于教学的讨论灵活高效,但由于QQ空间是年轻人的生活交流模式,课堂组织易流于松散,距离感的打破,教师身份的传统意义逐渐瓦解,加之网络的随意性和学生环境的宽松性,使交流欠缺严谨的组织管理。但随着课程的完结,该QQ号便失去作用。网络教学论坛则长期存在。新媒体中微信的功能特点及作为教学平台的有效性分析新媒体的迅速创新迎来了由腾讯开发的手机微信时代。微信[5]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微信可加好友、聊天和在朋友圈文字、语音、图片等精彩内容内容。微信也是现代教学的补充形式,它对上面所谈网络教学平台空间形成有力的覆盖及冲击。现在微信所拥有的使用人数、使用时空渐居所有新媒体之首。而手机已成为当代人流的主要媒介。微信摆脱了以电脑为必备条件的其他网络平台的限制,将手机的交际性和互联网生活的虚拟性结合,体现网络时代远程生活模式的方向。特别是微信低廉的网资消费,显现出相对短信、电话和电脑网络收费的优越性。这样价廉高效的新媒体首先占据了广大校园学生群体,课堂上手机越来越作为强势媒介与传统教学媒介争夺着话语权。随着获取信息的公开化和互通性,人文课程的教师必须利用微信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但微信平台既涵盖其它教学空间的优点,相较其它论坛空间又有明显的不足,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微信平台通过手机进行沟通交流的,手机中包含有教师个人的权益和隐私,50人以上的班级容易干扰教师的个人生活,人数过多也不便加老师为微信好友。其二,微信平台尽管可以利用聊天群作为人文课堂的延伸,将网上的信息输送给学生。而它所提供的文件往往属于社会性时事和一般案例,对那些具有一定深度的图书资料,它的下载空间十分有限,无法下载专业书籍或案例。其三,尽管微信通过朋友圈阅读名家文章比较便捷,但大多数文章尚未经过严格筛选和确认,不适合作为教学的入选文章。其四,微信中的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以及自媒体(如荔枝FM等)、公众号的加入,都可以促进师生交流,但是,由于微信的载体较小,只可以作为教学中的辅助措施,不能当作主要的教学平台使用。其五,微信主要以传递信息方便迅速价廉为特点,但除了载体的便携性外,其功能与QQ、论坛、博客差别不大。微信全方位覆盖生活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利用它作为一种教学平台还有限制和不足。另外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的存在,使得QQ和微信的交流方式存在限制,教师的权威性不容忽视。

三、高校人文课堂拓展的网络论坛教学模式选择的初步结论

综观高校人文课堂拓展的几种网络论坛教学模式,可以初步得出以下选择性结论:网络论坛教学模式更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它有博客的文章和点评,没有QQ交流的频繁干扰,又适合论文和试题库建设进行答题操作。教学论坛还可以以BBS论坛形式,发帖、上传论文以延伸阅读,进行话题讨论或教学辅导。当然,微信和QQ的单聊空间便于教师同学生的思想交流和心理辅导,便于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这在笔者实践中已经做过成功尝试。通过以上各类网络论坛和新媒体的分析,我们得出,BBS或其他课堂拓展式教学论坛是比较适当的人文课程网络教学延伸模式,也是现阶段可以基本满足课堂拓展需要的完备性手段及模式。它可以和其它新媒体和网络空间论坛一起,弥补人文课堂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资源和形式上的不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文课堂教学的紧迫要求,使得课堂教学向实用性、研究性、互动性发展,满足人文课程人性化、信息化的学科要求,将工科高等院校的人文课程所应有的通识性、感染性、分享性特点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作者:李亦文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参见百度搜索“南开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南开大学文学院Copyright@2005-2007),zypt.wh-pu.edu.cn/2007-2008/%CE%C4%D1%A7/nankai/0103.html,2015年6月5日查阅。

[2]参见百度百科“博客”,baike.baidu.com/link?url=duy2eX5KKpuO84VLZb-2ou5uPLEc6GhHsegiwWyes9X4TrZU6QpHL2ZCPtuQEeGRJYqhqamEt5S8yvdAcJSXQFLIK798PZAPHrNvJ4mxft3,2015年6月5日查阅。

网上教学论文例6

(一)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工作新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要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任务观、方法观和质量观,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这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这一切都表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在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整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开拓大学生思想工作新局面,已经成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分析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大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个性发挥、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了条件。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首先,网络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冲击;其次,网络使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再次,网络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性异化;最后,网络有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

(三)分析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形成等深层次的东西,甚至会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极易使一些大学生在心态上出现偏差。

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校园网络文化机制建设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实施科学、有效地网络文化管理还缺少依据。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络平台目前还处于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亟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期间还是存在技术困难和理念差异的问题,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一些高校的网络文化队伍不稳定,大部分为兼职,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这些都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方式策略的研究

(一)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证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网上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足以评价大学生网络思想现状,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同时进行大量的资料汇集,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研讨分析,鉴于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就具有创新的意义,这将涉及到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虚拟空问的表现方式,通过网络的传媒优势实现正确的导向,把网络营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以网络的互动性来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注重教育引导策略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校园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体网络平台。要以校园网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寓教育于服务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照搬到网上。把课堂延伸到网上。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多媒体技术等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独特优势,注重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建、团建和社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自主开发、自我管理、有效辐射,加强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多年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习惯于强制性的控制,可这种方式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以教育引导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科学意识形态的教育,自觉抵制消极网络舆论的误导。同时,在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把网络的优势化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突出创新性,提高实效性,使网络成为哺育大学生茁壮成长的新空间。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管理队伍,保证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就地或异地上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队伍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培训、服务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资源建设技术保障的关键。学校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舆论策略方法的探索

(一)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

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以大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一方面,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大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大学生建、大学生管、大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注重人性化服务。

在解答学生网上问题时,要坚持问题解答的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回复语言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回复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及时送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学校来讲,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不仅赢得学生对学校的满意,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爱校意识,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注意BBS论坛讨论主题的设置

信息海量是网络媒体一个突出特征,在BBS中哪些是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BBS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客观需要。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网络论坛中的议题设置主要表现在设立讨论主题,围绕国际国内校园内外发生的和同学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设立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是BBS的常见做法。同时,由于同学的专业、兴趣、经历各不相同,所关注的话题也差异极大,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多元化和分散性。BBS的舆沦应及时准备论坛管理预案,选择一些诸如个人发展、学术讨论等贴近现实、贴近同学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同学。用积极的话题来左右舆论的走向,减少其他言论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三)真诚面对网络舆论

以真诚面对取代置之不理,在行为层面以舆论的舆论引导来取代盲目的封杀,在监管方式的角度上提高了BBS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提高BBS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完善BBS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还需要校方在态度层面上以真诚面对,具体反映在BBS上和获取信息的行为上,对于反映学校的工作失误的言论,如属实要向学生解释并实施具体的行动;对于反映非学校工作失误但对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如属实业要向学生做以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同学们的支持,经过努力高校BBS也能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

网上教学论文例7

《中学语文教育大纲》强调“最能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尺度是作文”,写作是现代社会进行沟通、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当下的传统作文教学却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有部分学者提出作文教学要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改而追求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远程教学。而笔者却认为采用教学并重的方式——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才是更适合的选择,因为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能够关注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远程作文教学之间的互补性,并且能够充分吸收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其核心在于既要让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又要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笔者在研究探讨写作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教学的优势,提出建立教学、训练、作文、修改、讲评的教学网络平台的设想。

一、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理念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一般情况下,常说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概念上是指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①

而笔者所论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入新的作文教学观念和理论,教师由作文教学的主体转变为作文教学或者说写作课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成为写作课的主动建构者和探索者。二是本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校园网,建立网络作文教学平台,融合传统作文教学与现代远程作文教学的优势,同时规避二者的劣势,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有别于传统课堂作文与网络远程作文教学,因为它更关注到二者之间的互补性,进而充分吸收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所论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1.它是一种以网络作文教学平台为辅导和补充的作文教学形式。

2.作文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方式和模式,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作用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它是基于校内网的校内作文教学沟通平台。

二、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优势

网络作文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大型教育网站的改善,局域网和校园网的建成,教师能够更高效、便捷地获取他们所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进一步设想,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材料,则可以网上搜索,利用互联网找到相关的信息,这样通过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展示,便可以提供给学生直观的图片、文字、声音或者视频材料,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充分利用平台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所阐述的网络作文教学平台也可以提供多边互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搭建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多向交互,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媒体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师师之间。传统作文课堂中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面对面的,而在本平台中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多了一个媒介,师生通过作文教学平台对本次所学习的写作的话题、体裁或者结构进行讨论,分别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疑问。在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的交流中,学生更可以畅所欲言。

网络作文教学平台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多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它调动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韦志成先生认为,作文教学的第一条规律,便是“主体发表律”。写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观念是客观事物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反映,再形成文字,就是文章。这个过程经历了“物—意—文”的双重转化。从信息论来看,这个过程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又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作文教学,若不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势必会遭遇“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无奈和尴尬。②而网络作文教学平台恰恰给了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去激发、提高自身对于写作的兴趣,从此将“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

三、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设计

在细致探索作文教学理论与写作心理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的东风,以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参考,笔者提出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设想。整个作文教学平台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不再赘述,软件系统包括网络作文资源管理系统、网络作文课程开发系统、网络作文教学支持系统、网络作文教学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

(一)网络作文教学管理系统

网络作文教学管理系统为整个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一系列的管理服务,通过注册成为本平台的会员,而且注册实行实名制,便于将教师、学生与管理员区分开来,既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又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按部就班地建立自己的作文成长记录袋(文件夹),如此一来,教师与学生各自在平台中的权限与作用便清晰定格。教师管理模块与学生管理模块的内容设置如下:

1.教师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学习管理:一对一辅导、分组合作讨论、总机远程控制、管理公告栏信息。

作文管理:查看学生作文、删除无用作文、批阅修改作文、统计分析结果。

资源管理:管理作文资源、审核提交的资源、合格资源、检索作文资源。

课程管理:制订作文教学计划、设计作文课程、可用课程、实施优秀课程。

用户管理:添加校内学生、删除无用用户信息、设置访问权限、修改访问密码。

2.学生管理模块主要功能。

我的课程:查看在线课程、选择可用课程。

我的选材:在线作文选材、存取相关资源。

我的构思:在线暴风构思、在线论坛辩论。

我的表达:在线作文表达、在线发表作文。

我的评改:在线修改自己或同学作文、在线参与优秀作文投票。

我的作文:作文存储园地、作文成长记录袋。

我的收藏:佳作、美文欣赏、好书收藏推荐。

(二)网络作文教学支持系统

这是本平台的系统软件,用来提供网络作文教学服务,它根据写作的规律和学生写作心理,利用各种计算机前沿软件并将之有机集成,以此来保证网络作文教学平台的顺利运行。

选材系统:依据教师课堂的引导设置,在平台上运用搜索工具和检索工具,为作文课程提供即时写作素材。

构思系统:开设论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的平台。

表达系统:学生针对某一作文话题或者其他学生的作文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质疑,提供一个像微博一样的交互方式,可以由教师作答,也可以由学生探讨回答。

评改系统:支持网上评改,学生自改、互改、教师辅导修改相结合。争取达到学而生写、学生评、学生改的效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交互系统:支持师生、师师、生生讨论交流辩论的各种工具。

(三)网络作文资源管理系统

作文资源包括在线的海量资源库、关于写作技巧和体例的作文知识库、存储写作素材的作文素材库、提供图片、音频、视频等的作文媒体库。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作文资源可以随时随地快速查询、浏览和存取。作文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各种作文资源。

1.作文知识库:包括“作文技法”和“作文体例”两部分。

(1)作文技法

审题技法:看清题目、搜索素材、围绕题旨。

立意技法:同类分析、对比分析、卒章显志。

语言技法:运用修辞、美化语言、贵在积累。

结构技法:开门见山、承上启下、豹尾收官。

选材技法:详略得当、多种材料、比较选材。

拟题技法:古为今用、巧设悬念、手法多样。

(2)作文体例

记叙文体例:明确六要素,分为写人、记事、抒情类记叙文。

说明文体例:讲究说明方法,分为实物、程序、事理类说明文。

议论文体例:明晰论点、论据、论证,分为解说性、证明性、思辨性议论文。

应用文体例:注意格式的准确,如日记体、书信体、新闻通讯类、报告总结类、讲演稿类等。

文学类体例:注意把握其各自特点,文学四要素即小说、散文、诗歌、喜剧。

2.作文素材库。

景:包括夏、雨、雾、风、树、叶、春、冬、秋、雪、大海、日食、月亮、流星雨、黄河、环境等。

物:器物如闹钟、服饰如汉服、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水火土石等。

人:父亲、父爱、母亲、母爱、偶像、老师、同学、朋友、雷锋、奶奶、哥哥、弟弟、姐姐等突出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生理心理、职业身份等方面。

事:国家大事、学校趣事、家庭乐事等。

情:亲情、友情、邻里情、爱国情等。

理:生活情理、传统美德、做人哲学、相处之道等。

3.作文媒体库。

包括图片、音频、视频、PPT、动画等作文媒体资源。

4.在线资源库。

存放在线资源的临时仓库。教师审核通过之后,一些优秀的素材将被分类存放到作文知识库、作文素材库、作文媒体库。

(四)网络作文课程开发系统

此开发系统主要用来辅助网上作文课程内容,支持基本的作文教学设计。它的特色是,通过网络多媒体素材的导入、抓取和制作,快速由此生成适合教学的网络作文课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优秀课程作为网络作文课程的模板,简化校内教师的工作,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鉴于目前通行的作文网站对写作的训练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应当在写作能力(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和组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能力等构成要素)上多做思考,以此设计有训练目的的综合性作文题型,形成相对于市面上的作文网站而言更加完整的作文训练体系。当然,不管这种设想实施形成的实体形式如何,每一个写作训练的单元课程设计都应该将以下因素列入考虑范围:

作文计划:作文题材、教学目的、限定时间。

作文资源:在线素材、媒体辅助、优秀例文。

作文交互: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机互动、师机互动。

作文管理:作文展台、师生互评、写作限时监控。

笔者所述的网络作文教学平台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设想模式,希望在充满趣味性、生活性的情境里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的探究结果的过程。我们应当继续探索,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作文教学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老师和学生用网络的能力参差不齐怎么办?学校的电脑硬件跟不上怎么办?这些问题都会制约网络作文教学的发展。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一定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希望有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出谋划策,共同推进作文教学的改革。“平台促互动,互动促发展”。笔者相信,如果教师和研究者们共同致力于新型网络作文平台的研究、开发,那么它必将一声惊雷天下闻。

网上教学论文例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把网络文化看作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无疑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指出要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这些所确立的教育方针符合了目前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实际,如何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有效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性质、特点、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一些高校还在建立主题教育网站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探索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工作新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要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任务观、方法观和质量观,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这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这一切都表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在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整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开拓大学生思想工作新局面,已经成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分析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大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个性发挥、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了条件。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首先,网络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冲击;其次,网络使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再次,网络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性异化;最后,网络有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

(三)分析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形成等深层次的东西,甚至会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极易使一些大学生在心态上出现偏差。

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校园网络文化机制建设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实施科学、有效地网络文化管理还缺少依据。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络平台目前还处于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亟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期间还是存在技术困难和理念差异的问题,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一些高校的网络文化队伍不稳定,大部分为兼职,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这些都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方式策略的研究

(一)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证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网上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足以评价大学生网络思想现状,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同时进行大量的资料汇集,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研讨分析,鉴于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就具有创新的意义,这将涉及到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虚拟空问的表现方式,通过网络的传媒优势实现正确的导向,把网络营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以网络的互动性来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注重教育引导策略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校园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体网络平台。要以校园网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寓教育于服务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照搬到网上。把课堂延伸到网上。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多媒体技术等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独特优势,注重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建、团建和社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自主开发、自我管理、有效辐射,加强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多年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习惯于强制性的控制,可这种方式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以教育引导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科学意识形态的教育,自觉抵制消极网络舆论的误导。同时,在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把网络的优势化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突出创新性,提高实效性,使网络成为哺育大学生茁壮成长的新空间。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管理队伍,保证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就地或异地上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队伍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培训、服务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资源建设技术保障的关键。学校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舆论策略方法的探索

(一)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

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以大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一方面,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大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大学生建、大学生管、大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注重人性化服务。

在解答学生网上问题时,要坚持问题解答的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回复语言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回复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及时送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学校来讲,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不仅赢得学生对学校的满意,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爱校意识,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注意BBS论坛讨论主题的设置

信息海量是网络媒体一个突出特征,在BBS中哪些是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BBS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客观需要。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网络论坛中的议题设置主要表现在设立讨论主题,围绕国际国内校园内外发生的和同学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设立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是BBS的常见做法。同时,由于同学的专业、兴趣、经历各不相同,所关注的话题也差异极大,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多元化和分散性。BBS的舆沦应及时准备论坛管理预案,选择一些诸如个人发展、学术讨论等贴近现实、贴近同学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同学。用积极的话题来左右舆论的走向,减少其他言论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三)真诚面对网络舆论

以真诚面对取代置之不理,在行为层面以舆论的舆论引导来取代盲目的封杀,在监管方式的角度上提高了BBS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提高BBS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完善BBS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还需要校方在态度层面上以真诚面对,具体反映在BBS上和获取信息的行为上,对于反映学校的工作失误的言论,如属实要向学生解释并实施具体的行动;对于反映非学校工作失误但对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如属实业要向学生做以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同学们的支持,经过努力高校BBS也能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

网上教学论文例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总书记发表了《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把网络文化看作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无疑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指出要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这些所确立的教育方针符合了目前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实际,如何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有效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性质、特点、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一些高校还在建立主题教育网站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探索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工作新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要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任务观、方法观和质量观,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这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这一切都表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在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整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开拓大学生思想工作新局面,已经成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分析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大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个性发挥、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了条件。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首先,网络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冲击;其次,网络使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再次,网络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性异化;最后,网络有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

(三)分析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形成等深层次的东西,甚至会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极易使一些大学生在心态上出现偏差。

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校园网络文化机制建设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实施科学、有效地网络文化管理还缺少依据。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络平台目前还处于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亟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期间还是存在技术困难和理念差异的问题,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一些高校的网络文化队伍不稳定,大部分为兼职,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这些都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方式策略的研究

(一)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证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网上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足以评价大学生网络思想现状,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同时进行大量的资料汇集,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研讨分析,鉴于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就具有创新的意义,这将涉及到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虚拟空问的表现方式,通过网络的传媒优势实现正确的导向,把网络营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以网络的互动性来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注重教育引导策略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校园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体网络平台。要以校园网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寓教育于服务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照搬到网上。把课堂延伸到网上。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多媒体技术等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独特优势,注重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建、团建和社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自主开发、自我管理、有效辐射,加强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多年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习惯于强制性的控制,可这种方式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以教育引导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科学意识形态的教育,自觉抵制消极网络舆论的误导。同时,在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把网络的优势化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突出创新性,提高实效性,使网络成为哺育大学生茁壮成长的新空间。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管理队伍,保证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就地或异地上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队伍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培训、服务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资源建设技术保障的关键。学校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舆论策略方法的探索

(一)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

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以大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一方面,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大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大学生建、大学生管、大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注重人性化服务。

在解答学生网上问题时,要坚持问题解答的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回复语言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回复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及时送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学校来讲,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不仅赢得学生对学校的满意,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爱校意识,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注意BBS论坛讨论主题的设置

信息海量是网络媒体一个突出特征,在BBS中哪些是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BBS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客观需要。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网络论坛中的议题设置主要表现在设立讨论主题,围绕国际国内校园内外发生的和同学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设立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是BBS的常见做法。同时,由于同学的专业、兴趣、经历各不相同,所关注的话题也差异极大,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多元化和分散性。BBS的舆沦应及时准备论坛管理预案,选择一些诸如个人发展、学术讨论等贴近现实、贴近同学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同学。用积极的话题来左右舆论的走向,减少其他言论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三)真诚面对网络舆论

以真诚面对取代置之不理,在行为层面以舆论的舆论引导来取代盲目的封杀,在监管方式的角度上提高了BBS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提高BBS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完善BBS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还需要校方在态度层面上以真诚面对,具体反映在BBS上和获取信息的行为上,对于反映学校的工作失误的言论,如属实要向学生解释并实施具体的行动;对于反映非学校工作失误但对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如属实业要向学生做以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同学们的支持,经过努力高校BBS也能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

网上教学论文例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总书记发表了《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把网络文化看作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无疑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指出要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这些所确立的教育方针符合了目前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实际,如何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有效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性质、特点、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一些高校还在建立主题教育网站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探索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工作新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要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任务观、方法观和质量观,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这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这一切都表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在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整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开拓大学生思想工作新局面,已经成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分析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大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个性发挥、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了条件。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首先,网络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冲击;其次,网络使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再次,网络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性异化;最后,网络有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

(三)分析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形成等深层次的东西,甚至会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极易使一些大学生在心态上出现偏差。

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校园网络文化机制建设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实施科学、有效地网络文化管理还缺少依据。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络平台目前还处于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亟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期间还是存在技术困难和理念差异的问题,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一些高校的网络文化队伍不稳定,大部分为兼职,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这些都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方式策略的研究

(一)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证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网上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足以评价大学生网络思想现状,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同时进行大量的资料汇集,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研讨分析,鉴于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就具有创新的意义,这将涉及到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虚拟空问的表现方式,通过网络的传媒优势实现正确的导向,把网络营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以网络的互动性来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注重教育引导策略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校园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体网络平台。要以校园网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寓教育于服务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照搬到网上。把课堂延伸到网上。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多媒体技术等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独特优势,注重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建、团建和社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自主开发、自我管理、有效辐射,加强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多年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习惯于强制性的控制,可这种方式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以教育引导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科学意识形态的教育,自觉抵制消极网络舆论的误导。同时,在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把网络的优势化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突出创新性,提高实效性,使网络成为哺育大学生茁壮成长的新空间。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管理队伍,保证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就地或异地上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队伍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培训、服务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资源建设技术保障的关键。学校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舆论策略方法的探索

(一)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

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以大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一方面,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大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大学生建、大学生管、大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注重人性化服务。

在解答学生网上问题时,要坚持问题解答的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回复语言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回复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及时送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学校来讲,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不仅赢得学生对学校的满意,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爱校意识,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注意BBS论坛讨论主题的设置

信息海量是网络媒体一个突出特征,在BBS中哪些是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BBS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客观需要。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网络论坛中的议题设置主要表现在设立讨论主题,围绕国际国内校园内外发生的和同学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设立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是BBS的常见做法。同时,由于同学的专业、兴趣、经历各不相同,所关注的话题也差异极大,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多元化和分散性。BBS的舆沦应及时准备论坛管理预案,选择一些诸如个人发展、学术讨论等贴近现实、贴近同学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同学。用积极的话题来左右舆论的走向,减少其他言论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三)真诚面对网络舆论

以真诚面对取代置之不理,在行为层面以舆论的舆论引导来取代盲目的封杀,在监管方式的角度上提高了BBS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提高BBS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完善BBS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还需要校方在态度层面上以真诚面对,具体反映在BBS上和获取信息的行为上,对于反映学校的工作失误的言论,如属实要向学生解释并实施具体的行动;对于反映非学校工作失误但对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如属实业要向学生做以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同学们的支持,经过努力高校BBS也能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