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网上学习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5-05 10:05:03

网上学习总结

网上学习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11-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给当前的教育教学事业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可以被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学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特点和教学策略作了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特点

1.内容丰富化

网络环境给教学带来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和资源,互联网、校园网和各种视频、音频中的资料都可以实施作为学习的材料。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中的资源作用,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中的资源自主学习,通过浏览、下载、打印等方式自主学习,并将在学习中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中提出来,实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网络环境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学习个性化

网络中的资源多种多样,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的眼耳口多种器官带来了冲击,因此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形成了学习的个性化。当学生接触到英语学习材料之后,可以根据资料的难易程度和兴趣爱好选择网络中的学习资源和形式,实现自主学习,而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推荐适合的材料、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依然存在。

3.形式开放化

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开放化的学习。目前的大学校园里,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上图书馆、广播台、有线电视等网络资源已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开放化的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软件来进行英语自主学习,为课程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如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对话交流等)实现学习资源的互动、心得共享、主题探讨等,具有较强的协作性,体现了一种开放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结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特点,网络为英语学习营造了一种信息量大、选择性强、时间空间不受限制的学习平台,对于促进英语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英语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网络环境这一平台呢,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呢?

1.立足教材内容,利用网络环境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师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合作小组进行预习,利用小组成员的监督作用,实现好任务分工与合作,促进预习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网站网页、PPT等网络平台将预习内容和要求发放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讨论课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资料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搜寻查找、筛选分类、分析整理、总结等,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并针对文章结构、内容就行学习和了解,需要讨论的话题展开讨论,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能力。最后,当学生将自主预习成果提交到公共邮箱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享讨论预习成果和展开评价。

2.多媒体设备促进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结合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特点,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PPT、屏幕投影、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其次,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单词和短语用法之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强化单词和语法的学习,并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讨论结果。

3.多媒体课件助推课后练习题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内容讲解完成之后的课后练习题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提高练习效率。为了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直接将课后练习题目发放在公共的邮箱或者其他网络平台中,并上传相应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提针对在完成课后练习题目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和向教师请教,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提高了。

4.网络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总结

总结归纳能力作为自主学习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非常重要,而对其的培养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学习完一个单元或者某一个主题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组成小组的学生们针对一个与单元相关的讨论题目进行讨论,以小作文或者论文的作业形式上交,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并附上学习心得,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在共同讨论、分析、加工、整理、总结中和自我反思、整理、归类、总结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了。此外,通过网络平台的共享功能,小组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中的成果都可以被所有学生看到,也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强化了自主学习效果。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平台和网络软件平台的作用,创设一个信息量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和可交互的学习环境,进而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丽.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2008(03)

网上学习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88-01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道德认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品德课教学空泛说教,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三环九步教学法”能构建精彩课堂,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更有实效。

“三环九步教学法”是我县课改实验探索总结的快乐课堂教学模式,“三环九步”即三大环节九个步骤。其结构是:开心预习―知道(带着资源进课堂),质疑(带着问题进课堂),规划(带着目标进课堂);第二环节:快乐展示―尝试(学生独学、自主尝试),讨论对学群学、合作探究),感悟(心有所感、学有所悟);第三环节:轻松过关―总结(梳理归纳、系统总结),反思(自我诊断、自我矫正)、拓展(理解深化、巩固升华)。

下面,浅谈我在《不要在网上迷路》一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开心预习

【教学回放】

教学《不要在网上迷路》一课,我以教材第58页开篇语引出课题并板书,开始本节课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看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或困惑?其次,根据自学和课前收集信息小组交流,学习小组长收集汇总小组预习情况;再次,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小组预习情况。学生初步了解了上网的便利和危害,但有了“小学生该不该上网”和“上网要不要遵守规则”的争执,同时想知道该怎么上网。

【课后反思】

学生对已了解或搜集的资源进行链接,架起认知桥梁,实现常识反馈,为新课学习扫清障碍,完成了“知道”一步。在自学和交流中,就产生小学生该不该上网和上网要不要遵守规则的争执,引发学生强烈的质疑欲,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激发智慧的火花,这样,能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最佳心理状态,确保课堂的磁场感,这就是“质疑”。面对课堂学习,学生最想对争执疑问有个说法,最想知道该怎么上网,让学生带着期

望和目的进入下一环节学习,实现学习“规划”。

开心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思索学习方法,完成旧知进入、新知初探,生成和质疑问题,对课本内容有大致了解,使学生有准备地面对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二、快乐展示

【教学回放】

在“开心预习”环节,学生有了疑问、争执和困惑,教师顺势引领学生进入“快乐展示”环节。首先,小组讨论,要求每位学生发言陈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其次,各组向全班汇报“小学生该不该上网”讨论结果,达成“不要去网吧上网,应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上网”的共识;接着,全班分成正反两方就“上网要不要遵守规则”展开激烈的辩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次,教师点拨,学生通过倾听他人发言和教师点拨,对问题有所领悟和收获。

【课后反思】

让学生先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这就是“尝试”。学生合作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及发表自己的观点,又通过接受别人的观点来增进自己的思考,确保更清楚地表达思想,精确概念,不断地帮助自己建立新的联系,这就是“讨论”。师生在共同互动的状态下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巧用素材、创设情境、适时引领、适当点拨,让学生心有所感学有所悟即“感悟”。

快乐展示,让自主参与、大胆探索、积极讨论、合作交流预习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通过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因分享而快乐。

三、轻松过关

【教学回放】

教师设问“我们应当怎样上网呢?”进入下一环节学习。首先,“该怎样上网、上网应遵守哪些规则”?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并发言;随即阅读教材“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然后制定“上网班级公约”。其次,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过去是否上网,上网时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通过学习,自己今后应该怎样上网,全班交流分享。再次,教师播放展示“网络陷阱”、“网络危害”的案例,通过“漫游通信世界”游戏总结“遵守规则,科学健康上网,就不会在网上迷路。

网上学习总结例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层面和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2016年4月19日,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强调了发挥好互联网作用的重要性。

 

2016年年初,党中央提出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以下简称“两学一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方案中指出“要发挥媒体作用,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手机报、电视栏目、微信易信和远程教育平台等,开发制作形象直观、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可见,各级党组织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助推“两学一做”扎实有效开展好。

 

互联网的运用对开展“两学一做”具有极大的优势,我们应该遵循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等原则,积极建立“互联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新模式。鉴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的从事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运用互联网开展“两学一做”的优势

 

(一)互联网让“两学一做”更便捷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学习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党建网站、微信、QQ等平台上传“两学一做”学习资源,让广大党员随时随地、动动手指就能轻松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理论、新思想,信息获取更加及时,为积极践行“两学一做”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二)互联网让“两学一做”更高效

 

将互联网和“两学一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即时互动,让党能够及时了解党员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让党员能够畅谈学习心得和建言献策。另外,利用互联网,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覆盖面,让“两学一做”在全党范围内迅速得到普及,甚至流动党员也可不受地域的局限性通过网上支部参与学习。

 

(三)互联网让“两学一做”更有力

 

利用网络平台实时上传党支部学习情况、学习教育成果、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树立标杆典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所有党员同志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号召大家向优秀党员看齐,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党性修养,争做一名合格党员,不断扩大“两学一做”的影响力。

 

三、运用互联网实施“两学一做”的原则

 

(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关于党内学习教育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传统工作方式,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三会一课制、民主生活会等。传承好的做法、强化传统优势是“两学一做”的有效保障。同时,也要讲究创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两学一做”,以满足当今时代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实现传统方式与网络形式的协同发展。

 

(二)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调在全体党员中推进,范围广,层级多。根据中央组织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36万个。但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有自己固有的特点和基本行事方法,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和具体工作需要,注意突出重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两学一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虚拟性是互联网的特性之一,能够有效解决学习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但是,虚拟的“两学一做”不能代替现实的“两学一做”,不然会使得广大党员丧失对党的澎湃情感,弱化对党的信仰。因此,打造“互联网+两学一做”,要将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相结合,虚拟的“两学一做”侧重于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和舆论引导,现实的“两学一做”侧重于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有效运用互联网推进“两学一做”的对策

 

(一)增强互联网意识

 

如今,互联网已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工作、生活和交流习惯。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正面迎接新知识、新技术的到来与挑战,不断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紧跟时代节奏,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主动运用互联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党始终走在前列。

 

(二)开拓移动互联

 

目前,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媒介,只要开通移动数据或连接wifi,就能实现信息接收和互动交流,打破了传统课堂和计算机网络学习的空间限制,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教育的灵活性。所以,各级党组织应注重手机网络层面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手机联动的方式搭建网站、微博、QQ、微信等学习阵地,打造“指尖上的‘两学一做’”,完善“互联网+两学一做”模式,为党员们“时时开展学习、处处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三)创新学习形式

 

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超大容量、图文并茂、覆盖面广等优势,开展个性化、多样化学习。例如,可以利用网上聊天室,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网上教学、专题讲座、在线答疑;可以建立网上学习教程,重点解读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等内容;可以针对近期支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可以将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编辑成测试题,进行网上“两学一做”每日一测,检查广大党员的学用水平。这样,既可以增强“两学一做”的吸引力,又可以提高党员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网络引导

 

互联网为广大党员信息交换、观点沟通、自由表达、实践参与提供了新平台。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的开放性,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集聚效应,产生较大的舆论影响力。所以,各级党组织在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时,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党员培养网络自律意识,强调管好自己的“麦克风”;另一方面通过让先进在各类网络平台上积极发声,带动广大党员学好、用好互联网。

 

网上学习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97-02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促进了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创新。随着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积极地开展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技术的变革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理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前广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混合式教学就是倡导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索式学习,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主导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网络化教学则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各种交互工具、认知工具,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可互为补充。混合式教学就是把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重新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合理分配和安排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内容、时间和活动等,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和交互空间。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大的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

Moodle平台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软件。Moodle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功能的动态模块化管理,各种功能都是通过模块组合来实现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地选择和组合模块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支持多种教学模式。Moodle平台功能强大、简洁易用,深受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喜爱,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或虚拟学习环境。

利用Moodle平台可以有效地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有效地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协作互动。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可归纳如下:

1.分析教学环境和条件

混合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环境要求除了有上课用的教室外,还需求有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经过分析笔者所在学校目前的教学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要求。一是学校网络已经普及,上网方便;二是具有功能强大、可用于网络教学管理的Moodle平台;三是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满足开展网络教学的人员素质要求;四是学校设有服务教学的技术部门,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技术培训,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2.设定教学目标,准备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分析课程的知识结构、各知识点的类型,划分教学单元,以目标导向为指导,先设定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然后再细化出各教学单元的分目标。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结构,明确哪些知识适用于课堂讲授,哪些知识适用于网络学习,然后准备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

Moodle平台能够支持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数字化资源,为适应网络化、移动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资源应以微课件、微视频为主,每一个教学资源讲解某一单元知识或案例。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和准备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简单的知识点以文本资源为主,复杂的知识点则应增加教师讲解的音视频资源。学习资源的呈现要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创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活动

在Moodle平台上创建网络课程,并把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上,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组织和呈现学习资源,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系统讲解课程知识,解答学生疑惑,布置学习任务,同时,在Moodle平台上为当前教学阶段添加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如测验、作业、讨论区、问卷调查、教程、互动评价等),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在课下通过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开展网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通过Moodle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以及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集中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每一教学阶段完成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规划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完成作业和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在Moodle平台上,可以通过设置测验、作业、投票、互动评价等活动,多样化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最后,利用期末统一考试,检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方面,综合应用个人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科学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学习评价更为科学、全面,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

在整个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以改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Moodle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的报表功能,查看或导出课程日志、课程活动、活动进度等学生的学习记录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成绩报表,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讨论区、调查问卷、投票等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总结和反思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同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生课堂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反思和改进课程教学。

结语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够为师生提供多种交互渠道,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教师面对面的辅导,也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学习、讨论、向教师提问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文献:

网上学习总结例5

记得老师在开学时和大家说得最多的是:每个人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专攻一个方向。我的期望,也是大家的想法,我们还是要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努力的学,可以说大家都是在拼命的学习,只有喊吃不饱的,没有人说已经吃包了。可以看出大家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非常端正的。

网络营销大概可以包括网络营销基础、网络调研、网络广告、seo与sem、整合营销等,后面我们还要学快速建站,按照我的想法网络营销可以分为三大类:seo和sem、网络广告、整合营销。这三大类只要掌握其中的一类,我们对找工作就不用发愁了。

网上学习总结例6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课程网站;教学思维;学习思维

Key words: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course website;teaching thinking;learning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89-03

1 需要构建新的课程网站评价模式

当前对课程网站的设计方法、技术应用、平台搭建、资源建设、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这些主要是从教育者或网站建设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没有将课程网站做为一种特殊的网络传媒形式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课程网站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学习者是课程网站的两大应用主体,两大主体的思维方式不同也导致了他们对待课程网站的方式不同。教育者是课程网站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教学思维的不同,影响了课程网站的呈现形式;学习者是课程网站的使用者,学习思维的不同,影响了学习者对课程网站的认同程度。因此有必要从网络媒体的双主体因素的角度对影响课程网站应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出新的课程网站系统应用因素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课程网站构建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构建出新的评价体系。

2 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评价层次结构

从教育者的教育思维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行为影响因素有建设目标、网站搭建、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监控五个方面。其中建设目标主要分析的是网络传媒的传播特性,网站搭建分析的是网站的技术特性,其余是教育特性的分析。从学习者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影响因素有学习选择、学习评价、学习工具、学习方式四个方面,其中学习选择是从传播特性和技术特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余的主要是从学习特性进行分析。由于课程网站做为网络传媒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在从教育者的教育思维和学习者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均要考虑网络传媒的传播特性、网站的技术特性和教育特性(学习特性)。这三种特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每个因素下面又各有影响因素,各种因素不仅受到传播特性、技术特性和教育特性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因素与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其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属性的问题。如果我们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能够从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中总结为5个维度、107个因素指标,并由此可建立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以及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的思维树模型(如图2所示)。

3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3.1 建立判断矩阵 为了比较定量化,应用1-9表度法(见表1),通过逐对两两比较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生成判断矩阵,表2为B1判断矩阵。

3.2 各层因素的权重计算 根据判断矩阵给出的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值,计算每个指标在其所在判断矩阵中的权重。以判断矩阵B1为例,计算C1~C5的权重,即可判断出准则层中的传播、技术和教学对于目标层—“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的权重。具体计算步骤为:

①将判断矩阵A—B中的元素按行相乘,即Mi=■aij,i=1,2,…n

可算出MC1=0.125,MC2=0.125,MC3=1,MC4=8,MC5=8

②计算权重,即Wi=■,i=1,2,…n

可算出WBC1=0.123,WBC2=0.123,WBC3=0.187,WBC4=0.283,WBC5=0.283

将判断矩阵B1中的权重向量WB1=[WBC1,WBC2,WBC3,WBC4,WCB5]T填入表2中,得到五个准则指标的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排序,如表2所示。

3.3 进行一致性检验 得到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后,需要对其有效性进行一致性检验,确保该判断矩阵的有效性,进而科学地反映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B1矩阵为例,具体检验步骤为:

①将判断矩阵与其对应权重向量相乘。如计算AW。

②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i=1,2,…n。

③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选定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其中CI=■;RI见表3中的对应值。

④计算一致性指标比率:CR=■。

通常当CR=0时为完全满意的一致性;当CR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AW=1 1 1/2 1/2 1/21 1 1/2 1/2 1/22 2 1 1/2 1/22 2 2 1 12 2 2 1 10.1230.1230.1870.2830.283=0.6230.6230.9631.4341.434

λmax=5.077,CI=0.019,CR=0.017

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评价体系A~C层次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4~5所示。

3.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最上层)的相对权重。这一权重的计算采用从上而下的方法,逐层合成。如C1的总排序值为0.5×0.123=0.0615同理可计算出C~E层所有因素的的总排序值,因篇幅所限不一一罗列。根据各因素的总排序值选出各层最主要因素的分布情况(如表6所示)。

4 结果分析

4.1 从结果可以看出,利用层次分析法能得到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因素的量化值,可以从整体上对课程网站的建设进行直观的评价。在课程网站建设前可根据各影响因素进行选择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改进,使课程网站更符合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求,让教育者更好地利用课程网站进行教学。

4.2 由表6结合图2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的思维树模型,在C层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选择,其次是学习评价,然后才是教学内容、教学监控、教学分析分析等因素。在D层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有网站使用目的、学习检测、教学资源、教育者能力、学习者控制等因素。在E层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有强制学习、信息教育能力、测试反馈、教学内容控制、自制资源、资源扩展、内容质量、教学模式选择、检测手段、反馈工具等因素。因此在进行课程网站建设时要多从以上所列出这些因素出发进行设计和改进。

4.3 从各层最主要因素统计情况来看,教学思维产生的影响的因素总数比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的因素总数稍高,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的因素名次比较靠前,因此从总体上看两种思维产生的影响基本持平,说明影响课程网站的传播应用、技术选择、内容表达等方面是教育者的教育思维与学习者的学习思维相互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董肇君,系统工程与运筹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孙宏才、田平、王莲芬,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网上学习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64-04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昆山市某职业院校,分布于一、二、三年级中三个专业共计7个班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计发放问卷213份,经数据质量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及数据缺失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95.3%,其中男生94人(46.3%),女生109人(53.7%),男女生人数比为0.86∶1。

(二)研究方法

调查时让学生匿名作答,答卷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当场发放、当场回收,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信息搜集成效。所有问卷信息经过审查与核实后输入电脑,保证问卷分析质量。因此,此次调查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现实情况。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3.0。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203份问卷中,学生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33人,占调查总数的16.3%;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170人,占调查总数的83.7%。

1.中专学生、高职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4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9人。中专学生90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9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1人。经卡方检验,高职学生课余时间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数比率显著高于中专学生(X2检验:X2=3.859,P=0.049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0人,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65人。二年级学生85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12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73人。三年级学生33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只有1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32人。经卡方检验,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具有显著的差异性(X2检验:X2=7.829,P=0.020

3.男生、女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男生94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13人,课余时间主要花费在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方面的81人。女生109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0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9人。经卡方检验,男、女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差异性不显著(X2检验:X2=0.462,P=0.497>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能否自主学习文化知识受学生的性别影响不大(见表3)。

(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针对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四个调查选项分别是0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调查的203份问卷中,每天自主学习0小时的37人,占调查总数的18.2%,每天自主学习1小时的114人,占调查总数的56.2%,每天自主学习2小时的39人,占调查总数的19.2%,每天自主学习3小时的13人,占调查总数的6.4%。结论是,每人每天课余平均自主学习时间是1.14小时。

1.中专学生、高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26小时。中专学生90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0.99小时。t检验后,高职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显著高于中专学生(t检验:t=-2.447,P=0.015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07小时。二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12小时。三年级学生33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36小时。通过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F检验:F=1.722,P=0.181>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受学生所在年级影响不大(见表5)。

3.男生、女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男生94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06小时。女生109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20小时。通过t检验,男生、女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t检验:t=-1.252,P=0.212>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受学生的性别影响不大(见表6)。

(三)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针对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四个调查选项分别是0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调查的203份问卷中,每天课余上网时间0小时的32人,占调查总数的15.8%;每天课余上网时间2小时的67人,占调查总数的33.0%;每天课余上网时间4小时的74人,占调查总数的36.5%;每天课余上网时间6小时的30人,占调查总数的14.8%。最后计算结果,每人每天课余平均上网时间约为3.01小时。

1.中专学生和高职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78小时。中专学生90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29小时。通过t检验,高职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显著低于中专学生(t检验:t=2.002,P=0.047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87小时。二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13小时。三年级学生33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03小时。通过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课余上网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F检验:F=0.413,P=0.662>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上网时间差异受学生所在年级影响不大(见表8)。

3.男生、女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男生94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26小时。女生109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79小时。通过t检验,男生、女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不具有显著差异性(t检验:t=1.815,P=0.071>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上网时间差异受学生性别影响不大(见表9)。

(四)学生晚自修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203人中,住校学生63人,晚自修时间能认真学习的10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15.9%;趴在课桌上睡觉的23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36.5%;同学之间聊天的5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7.9%;看小说杂志的25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39.7%。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梳理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分配调查结果可知:(1)职校学生目前厌学心理普遍严重。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人数比率很低,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者看电视看小说等。相比较,中专学生比高职学生厌学情绪高,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厌学情绪高。(2)职校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很短。职校学生每人每天课余平均自主学习时间只有1.14小时。高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要明显比中专学生多。(3)职校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较多。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为3.01小时。中专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要明显比高职学生多。(4)只有少部分住校学生晚自修时间能认真学习。大部分同学晚自修时间是在睡觉、聊天或看小说杂志等。

(二)建议

1.注重培养校园职业情境,营造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加强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本次调查发现,7.9%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专业理论课,56.2%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专业实践操作课,11.3%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语数外等公共文化课,24.6%的学生则对任何课程都不感兴趣。所以,要营造校园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等,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专业实践训练。对于学习热情不太高的中专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更要调动其专业技能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其次,专业教师要有企业实践经历,因为只有进入企业实践并经历真正的企业岗位锻炼,才能掌握贴近企业实际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给学生传授有用的动手操作技能。唯此,才能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减少其上网频率,缩短其沉溺网络时间。[1]与普高学生相比,职校生没有升学压力,机动时间较多。因此,学校可组织学生多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本次调查发现,81.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18.7%的学生则对此持无所谓态度。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客观上也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课余上网的时间和次数。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周三开展的“广场周周演”活动,还有“女子管乐团”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参与度都极高,节目质量也很高,深受学生喜欢。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第一,积极开展各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使学生有事可做,技能训练取得的成就感能够冲淡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课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压力。[2]第二,实行“替代学分”、“过程学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替代学分”是指用技能成绩来替论课考试不及格的成绩。如数学考试不及格,可用电工、数控等专业技能学分来弥补。“过程学分”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拿到学分。[3]如在实训课上加工出了一件合格的机械零件产品,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只要总学分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就能按时毕业。“替代学分”、“过程学分”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这些对于考试没信心而对待动手技能操作却积极性很高的学生来说,真正是因材施教的可取路径。

另外,增强住校生晚自修管理,配备适当的值班教师,既能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也能维持良好的晚自修纪律。

参考文献:

[1]林鹏,杨传斌.疏堵结合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2]张宏,涂玮,郝玲,陆英.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本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网上学习总结例8

一、设计基础课程网络平台部分课程设计

设计基础课程是设计专业学生的一年级基础课程。课程着重解决学生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它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所以要完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是不可能的,但是网络平台作为学生预习与复习的平台将是比较好的辅助手段。因此,从辅助教学手段的角度对设计基础课程网络平台部分进行课程设计。

(一)建立整体课程的任务安排

1.读懂大纲

分清各教学内容的类别、各知识点概念的陈述、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衔接的关系。在课程设计方面能够上下互相承接。根据大纲要求,建立起课程框架,合理安排好线上、线下的课程学习及作业完成时间。

2.利用WEBQUEST建立网络探究平台

首先是总体课程任务的规划,方便学生对课程有总体的把握。内容有课程大纲、每节课的教学任务、知识点、重难点的分布。列举学生在整个课程里面要完成的各个教学任务,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建立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学习方法的教程及论坛发帖的教程,给出超链接,要求学生自学简单的教程并初步学会使用方法。

3.确立课程任务概念

在课堂的第一节课,将课程的安排、要求及网络使用方法,用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其后的学习中需要领取任务进行预习与复习。

(二)建立整体课程的过程安排

1.利用WEBQUEST网络探究平台建立

建立网络平台课程的过程要注意合理性,时刻注意应以线下的基础课程为主,把过程定位于课前预习作业与课后作业过程两大部分。根据大纲的要求分阶段设定过程任务,而且对过程描述必须非常详细,步骤设定要具有逻辑性,每步都有专门的网络课件与视频教程的超链接对应,方便学生进行学习。

对教学过程进行分类,如描述性任务、探究性任务、总结性任务,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起学习逻辑系统和掌握设计思维能力。

2.课堂过程与网络课程要进行联系,网络课程是课堂课程的铺垫

网络教程可适度取代课堂教师讲授PPT课件的方法,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要点的讲述,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目标。在确保学生能按要求完成网络教程的同时,将网络教程的过程步骤打印下来供没有电脑的学生学习。从一开始就必须使学生养成课前领取学习任务过程进行预习,课堂有目的地完成作业,课后领取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3.设定过程的同时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任务的过程在设定初始有一个原始标准,教师在结合大纲的情况下,要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进度,不利条件的克服情况,如缺乏网络条件、作业量过大等问题。激励学生在不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优点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整体学习进度要在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过程的任务,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能有充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三)建立课程资料库

建立网上网下的课程资料库,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过程和进度进行学习。课程资源库的建立比较耗时并需大量相关资料,需要教师把握方向,发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补充,才能建立起资料详尽的课程资源库,而相关的课程资源库所包含的内容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课件资料库,学生能按顺序自学;

2.历届学生作业资料库,可将优秀作业及常见问题作业分别作资料库,方便检索;

3.优秀教材的示范作业资料库及大师鉴赏资料库;

4.教师示范作业视频资料库,教学过程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技法的原理和步骤,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分析资料库,出示相关的作品要求学生进行评析,教师加以评价,形成教学互动;

6.延伸课程资料库。通过网络问卷或线下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建立起相关的课程任务,学生对课程了解之后加入探究性研究,丰富相关的教学资源,也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7.学生资源搜索分类练习库,为了培养学生的资源搜索能力,对之后的设计课程起铺垫作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源还可以丰富以上各个资料库,使其能持续发展。

(四)建立网上学生作业上交制度与评析制度

根据档案袋的管理办法制定每个学生的作业上传管理方法。利用论坛,按照课程和班级划分区域,进行集中管理;每个学生按照“课程—班级—学号—姓名”的规则建立作业、上传帖子,作业全部上传到属于自己的帖子里面。作业上传以照片拍摄的方式辅以文字说明,照片上传需要加上学生的姓名水印,以防盗用。每个学生从第一次作业到最后一次作业,以及作业过程的集中展示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每次作业上交后完成评析,及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答疑。学生能在教师的评析中看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使学生即时地在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弄清教师的评价标准,确立研究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建立学生的作业总结库

将学生的作业与总结分开管理,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管理。学生的总结贴包含自我评价问卷以及课程心得总结,方便后学者在此区域从师兄、师姐的学习经验中对课程有总体印象,根据经验调整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六)建立外部资源链接库

1.外国优秀网站链接

2.国内优秀论坛资源链接及介绍

3.建立学生主动交流资源

二、设计基础教学实践应用的成效与总结

(一)实践应用成效

1.网络平台使用实录

全部课程共有8天,分别对每天的课程进行一定的记录。

课程的第一天,对学生拥有网络的情况做初步统计与了解,要求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拥有电脑人数15人,占全班人数35人的42.9%,学校有网络中心的网络环境。使用网络情况,IP登陆及注册人数10人。

课程第二天课,要求学生熟悉网络环境并上传作业,制定学习计划。学生注册并使用网络平台人数有所增加,达到25人,占总人数的71%。课堂了解未能上网学习的学生,原因是:(1)没有个人电脑;(2)没有网络环境。具体解决方法是将网络课件与部分图片打印输出,将网络课程教案制定成教材,提供给学生,解决学生缺乏网络环境的问题;要求学生间相互帮助,利用网络上传作业。

课程第三天,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点评,评析作业的闪光点及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课题相关资源搜集,并上传作业。辅导学生熟悉网络环境并专门教导作业上传方法。学生开始上手,并尝试使用网络资源,留言提问。教学开始有互动。

课程第四天,针对学生的进度问题建立对应教程,要求学生进行对应学习,并运用网络资源做自主性课题研究,目的是使学生深刻了解课程的要求及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网上收集到的回帖数字仅为8贴,占学生学习人数的23%。调查其原因,学生对其中的学习指引导向不够清楚,未能及时完成学习,这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还需注意,要简单实用,指引性明显,学生才能及时完成教学安排。

课程第五天,学生补全作业,并在课堂学习中看到网络学习的好处,课堂练习中学生皆进入学习状态并开始享受学习过程,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并乐于向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有部分同学仍向教师提问:“是否能这样做”?在教师肯定之后,教师出示示范作品并加以引导,帮助其肯定自己。后教师在网络平台详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因为学生在独立完成时未能知晓其他同学的过程,教师在网络平台出示过程后,学生反映较佳,在教师的评语指引下,学生能够轻易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和方向。

课程第六天,学生开始适应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网络平台,提够阅读书籍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并相互了解书籍的优劣,得以相互交流互动。学生开始有自主学习的苗头,能对自己作品做一个记录和分析,并确立研究方向。

课程第七天,要求学生继续上传作业,教师进行评析。完成情况良好。

课程第八天,课程总结,要求学生完成课程的总结及问卷调查,全部上传到网络平台。这给后学者提供参考资料和学习建议,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安排。总结全部安排放在统一的目录下方便查阅,并建立学生作业网上展厅,展示学生的作品。

2.学生反馈意见

设计调查问卷,针对网络平台课程的实践:如提出:(1)你感觉通过网上学习对你的学习有没有帮助;较之不用网络的学习呢?(2)参与网上学习给你带来的好处、弊端在哪里?(3)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不足之处、需要改正的地方?(4)教师用什么方法能让你更容易掌握要点和方法?(5)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之后是怎样解决的?(6)对师弟、师妹等学习课程的建议和心得。

学生对问题1的回答35人中有30人做出“有一定帮助或有积极性帮助”的回答,5人回答“帮助不大”。对问题2的回答主要有以下方面:

优点:

(1)可以借鉴、欣赏更多优秀的作品。便于开拓思维和眼界;(2)网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节省时间;(3)通过网上学习能够和同学们更好地沟通,互相学习,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4)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能增进关系的融洽。

缺点:

(1)不够生动和网络硬件的不完全普及;(2)第一次接触的同学较多,感觉完成程序相对复杂,课时紧张,上传作业的程序增加了作业工作量;(3)容易分心,沉迷网络。

对问题3—4集中听取学生对教师课堂表现的意见,收集情况如下:

(1)学生认为教师课堂讲解针对性不够强,过于深奥及复杂化,需要简单化或能举例说明问题;(2)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的材料、范画不足;(3)课堂进行集中讲授需要更多的指引与作业评价。

对问题5—6的设定主要是要了解学生有没有使用网络来解决问题,以及整个课程的心得如何。情况如下:

(1)有5个同学是直接回答使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问题,大部分同学回答是直接请教老师解决问题,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两者结合解决;(2)对师弟、师妹的建议主要涉及课程本身问题居多,有部分同学会建议师弟、师妹提前接触电脑常识。

结语

教师必须要明确思路,在解决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以网络课程作为良好的教学手段进行补充。锻炼授课能力,简化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师生沟通渠道,这些都是教学手段外的能力。通过网络课程的方法编写一定的调查问卷能更迅速促进课程的建设、放大教师的缺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1.可行性判断

经过一次的教学经验,从整体的课程建设到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堂学习气氛到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大部分学生觉得网上学习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程实验阶段,能有大部分学生觉得网上课程对其有用,这对教师有很好的鼓舞作用。学生的作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课堂学习气氛高涨、学习积极性高,除了网络资源起到一定作用,正确领悟大纲要求和课程内容也有一定作用。

2.教学资源库的继续丰富

教学资源库的丰富需要发动课题组的教师,还可以建立分论点,让学生小组集体完成,深化教学资源,形成点状发散的教学资源,长久下去,教学资源库将极大丰富。

3.规范化管理

有一个系统化与规范化的方法使教学程序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参考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规定进行课程建设,这会使课程建设少走弯路,更有效率。

4.教师要不断深造

网络课程与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属于摸索性的实践行为,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如何让课程的整合作为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或将优秀的教育经验,如前辈老师的教学经验融入教学整合中。

(注:本文为校级资助课题,G2100103)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A.V.Kelly.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K.S.Brown.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网上学习总结例9

2.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理解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充分认识江门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新形势下我们推动江门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最关键的是始终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级干部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实践者和拥护者。

3.狠抓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全面了解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的位置,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寻找差距、发现不足,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仍然要靠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按照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的工作部署,抓住实体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在全市形成加快发展的热潮。

二、学习篇目

1.:《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2012年11月29日);

3.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4.刘海:《在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5.刘海:《在江门市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所作的破危难共谋发展,稳增长励志奋进主题报告》(2013年2月21日);

6.庞国梅: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三、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认真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研究和解决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学习安排

1.以自学为主学习有关篇目,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安排一次集中专题学习和一次深入的讨论。

2.各市、区委,市直副处以上单位党委(党组)中心组可参照此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具体学习方案。有关学习情况要及时报送市委宣传部。

2017党组中心组第二季度学习计划【2】 为扎实开展中心组学习,确保学习成效,根据上级的学习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我局党组中心组第二季度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章党规为主线,把理论学习同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结合起来,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二、学习内容

(一)全国两会精神专题。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握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和思路措施。

(二)系列重要讲话专题。深入学习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系列论述和讲话,领会其精神实质。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深入学习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战略部署、内容要求和推进路径。

(四)党组领导班子建设专题。深入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和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切实把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要求。

(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专题。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和党纪条规,明确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六)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握做合格党员的总体要求。

三、学习篇目

(一)中央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等学习篇目。

1.《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5年10月18日,参阅人民网);

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5年10月18日,参阅人民网);

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2016年3月28日,参阅人民网);

4.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主要精神(2016年3月,参阅人民网);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2016年2月28日,参阅人民网);

6.中共中央宣传部:《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2016年1月);

7.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2016年4月5日);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2016年4月5日);

9.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1949年3月)

10.:《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2016年1月,参阅人民网);

11.: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2016年4月,参阅人民网);

12.:《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2月19日,参阅人民网);

13.:《论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摘编》(2016年2月25日,参阅人民网);

14.:《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9日,参阅人民网);

15.:《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6日,参阅人民网);

16.李克强:《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在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2016年3月24日,参阅人民网);

17.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2016年3月5日,参阅人民网);

18.李克强:《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3月5日,参阅人民网);

19.刘云山:《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6日,参阅人民网);

20.赵乐际:《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6日,参阅人民网)。

(二)广东省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等学习篇目。

1.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2月1日,参阅南方网);

2.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2016年3月8日,参阅南方网);

3.胡春华:《在广东省委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2月24日,参阅南方网);

4.胡春华:《在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2月18日,参阅南方网);

5. 胡春华:《 广东省传达贯彻十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8日,参阅南方网);

6.朱小丹:《在全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4月5日,参阅南方网)。

(三)江门市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等学习篇目。

1. 毛荣楷:《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3月24日,参阅江门网);

2.毛荣楷:《在江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4月12日,参阅江门网);

3. 毛荣楷:《在2016年江门市第一季度经济分析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1日,参阅江门网);

4.邓伟根:《在2016年江门市第一季度经济分析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1日,参阅江门网)。

(四)恩平市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等学习篇目。

1. 李灼冰:《在恩平市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大会暨市纪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4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2.李灼冰:《贯彻江门市委书记在恩平调研时的讲话精神》(2016年3月17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3.李灼冰:《在中共恩平市委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4月6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4. 李灼冰:《在中共恩平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0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5.李灼冰:《在全市创文再出发、创卫迎复审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0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6.李灼冰:《在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5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7.薛卫东:《在恩平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3月2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8.薛卫东:《在2016年第二季度防范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暨消防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3月2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9.薛卫东:《在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5日,参阅恩平信息网)。

四、思考问题

(一)如何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把握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谋划和落实好今年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二)如何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讲话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用讲话精神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三)如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认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健全与供给侧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如何加强党组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组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如何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如何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抓好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实践,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党的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五、学习要求

(一)端正学风,做好表率。坚持带头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引领创新、科学决策能力,推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

(二)丰富内容,务求实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调研相结合,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网上学习总结例10

利用网络学习成为成人继续学习的主要方式,但网络引诱太多,容易使人偏离原来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吸引,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偏离上网学习的目标,认知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学生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甚至忘记了自己最初上网的目的。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网络能轻而易举地把有目的地寻找变成一种无目的的漫游。这种现象就是网络学习环境中常见的网络迷航。笔者对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101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大多数的网络学习者都承认有过这样的经历,出现过网络迷航现象。

一、网络迷航的成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这种本身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的特点就注定了蕴涵着迷航现象发生的可能。我们从学习者对网络的依赖性,能否进行自我控制,上网前有无明确的计划,是否焦虑,是否进行总结等方面为调查内容,选择不同专业背景的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表现为以下原因:

(一)客观原因

1. 网络推送信息太多

现在的网络都推崇推送的理念,其目的是为方便浏览者及时了解新的信息,将即时发生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推”到用户终端。但它同时是把双刃剑,在推送的同时,无休止地将非目标信息也送到了读者面前,导致学习者时时被这些计划外的信息所吸引,使自己的思维偏离原来的状态。如qq软件、飞信、邮件客户端、网页等经常弹出消息窗口。

2. 缺乏高效的搜索和筛选机制

通过搜索引擎,人们可以获取“海量信息”,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在这些“海量信息”的背后,人们面临的是如何从众多信息中快速获取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目前的主流搜索引擎对信息搜索的相关性和区分度还不能令人满意。如何辨别那些信息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如何避免在“海量信息”里迷航。这就要靠学习者自己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人们常常为了某个特定的信息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搜索,最终却不得其所,无从获知。这就需要高效的信息搜索和筛选机制来支持,目前,网络学习者经常面对的就是这种矛盾,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

(二)主观原因

1. 学习者对网络依赖太大

很多被调查者表现为对网络的依赖,无论在讨论问题或者自己查资料、写作时,都习惯于在网上找,有些甚至在自己写作时习惯于开着电脑,严重表现为对电脑、网络的依赖。因此,最好在上网时不要打开网页和具有推送等弹出信息的软件,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2. 上网前学习目标策略不明确

研究发现,上网目标越明确,则越不容易偏离主航向,网络的有效利用率越高。由于大多学习者上网目标不明确,有价值信息的获取也就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上网者的意识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使得认知活动的效率降低,同时还可能伴随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如长期陷入网络迷航模式,容易产生个体的依赖性强而自制力弱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同时网络上的各种新异刺激也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不必要的情绪起伏,这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上网前的详细计划、任务界定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迷航出现的程度。总体查询计划不明确,查询目标的描述不够精细、准确。容易打开过多的网页,在相关站点之间跳转,难以稳定,信息过滤、筛选能力较差,面对多重链接的信息结构产生困惑;我们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点击搜索,就会出现上百上千条相关的链接。我们会顺着这些链接一路走下去,直到偏离了我们原定的目标。

3. 学习者自我控制力不够

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导致信息迷航,根据问卷调查,这种迷航不仅在控制力较弱的群体中经常出现,即使是有一定控制力的成年人也容易受其影响。选择性是注意的本质特征之一,注意的转移能力是注意的必要成分。但由于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也是相对不足的。也就是说,人对信息的选择和转移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面对大量的信息,如果人的加工能力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信息,就会出现网络迷航。

4. 上网后对迷航原因不善于总结

越是善于经常总结上网经验的人越不容易出现网络迷航现象。有相当多成人学习者缺乏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素养,且不善于总结,造成迷航的现象屡屡发生。网络信息素养贫乏主要分为三个层面:首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即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信息的技能缺乏。例如,学习者缺乏相应的网络知识,对网络工具使用不熟练等。其次,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不足,比如,对所要检索和利用的信息源、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的评估能力差等。最后,缺乏对网络学习的认识、技巧和经验,不知道在网络上如何寻求帮助,也容易导致网络迷航。如果能经常对上网的技巧和策略进行总结,迷航概率将大大降低。

二、网络迷航的化解对策

(一)合理组织,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

根据认知负载理论,人的工作记忆在处理新信息容量时是有限的,当信息量过大或未经过组织时,就会超过工作记忆的处理能力,从而使学习者不可避免地出现认知困难,迷航现象便由此产生。良好的设计应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分配时间和注意力,使其能迅速找到所需资料并能快速领会。因此,在内容上应做到结构清楚、知识分类明确;在形式上做到简洁一致、自然和易于理解。一方面,让成人学习者逐步适应网络环境、提高自身技能;另一方面,目前的网络结构、资源配置方式、链接形式、检索智能化等方面也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二)善于总结,培养信息选择能力

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其信息极其丰富。学习者在运用它进行学习时,需要提高自身认识,加强对信息的处理和判断能力,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能力和导航能力。在主观上,要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被无关的信息所干扰,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在众多信息中进行选择。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经验,最终形成选择的能力。这样面对茫茫的信息海洋,学习者才能轻松地从重重信息包围圈中突围出来,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效果。

(三)自我调节,培养学习者的网络元认知能力

首先,提高网络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知,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且杂乱,所有的信息随时会被更新、组织或移位。因此,在学习开始前,学习者应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根据网络提示信息或通过与教师交流把握学习任务的性质、特点、要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时间和注意力得到合理分配。其次,提高网络学习者对认知策略的认知,网络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进行学习时应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和自身学习特点选择达到目标的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提高自身选择和运用策略的自觉性。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且具备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信息社会中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将这些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并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信息意识,注重自身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自身的认知空间,利用一切有用的信息技能和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与调解,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三、总结

网络化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而学生的信息超载和网络迷航将是学习者要面对的主要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将会更加丰富、形式会更加多样化、更新会更加频繁。学习者面对的选择将会更多,出现迷航的几率也会随之变大。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技术发展的同时完善搜索机制,完善信息分类制度,方便学习者对信息的搜索,让学习者少走弯路;二是提高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让学习者在能花较少的时间就筛选出有用信息;三是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增强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伟敏,网络学习中的“信息迷航”问题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