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9 20:17:03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1

二、影响城市家具色彩设计的因素

影响一个城市色彩景观的设计是多种的,尤其是在城市的特质和可操作性上具有明显的标准,这是形成城市色彩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城市家具的色彩设计代表了对于城市精神文化的全面解读。色彩能够左右我们的情绪,这就使得我们需要了解人对色彩的共有的心理感知特性,才能可以更好地运用色彩语言对城市家具进行适宜的色彩设计。因此,在设计城市的色彩的同时,要根据城市色彩的整体性来了解当地城市家具的需求。影响城市家具色彩设计的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人们对于某个要素的设计往往具有更好的把握,但是在整体的色彩感觉上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指导。这就间接造成了城市布局的不协调性,尤其是并没有根据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上的需求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城市家具色彩设计应该从整体上处理好人、环境和色彩的关系,才能使城市家具色彩成为城市色彩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城市的整体色彩增加亮色。要处理好城市的总体色彩,要树立整体的观念,处理好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结合城市规划以及设计所处的色彩环境统一规划,从而实现城市整体的色彩,建造良好的城市。

2.城市的地域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造成的城市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尤其是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气候等多种原因,使得不同地区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如果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使当地的城市环境具有更多的共性,只能使得每个城市并不能显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对城市家具色彩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结合。对于城市色彩环境的建设,要突出当地的地域性特征,尤其是当地的文化气息,这不仅能够使城市的色彩建设具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弘扬中华的民族文化,从而展示独特的民族气息,如果每个城市的家具设计是采用同一条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人们就容易忽视对于此城市的留恋。

3.城市的民族性特征

民族是在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的社会集团,体现了一个文化上的共同的心里素质。然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对于色彩文化的喜好也有不同。比如西北的民族服饰就凸显了当地的地域特征,由于受到日照强度的影响,西北民族的服饰色彩多以民都和纯度高的搭配凡事,但是由于都设计在一个繁复、细密的组合方式里,色彩的过渡、跳跃性混合产生了区域特殊的色彩协调感。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保持民族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城市的家具色彩设计上也要体现世界色彩的文化发展,才能够展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黑格尔说,“美的艺术用意在于引起情感。”色彩本身没有情感,但人们在生活中通过自然界季节的交替、经验的积累逐渐对不同颜色的刺激赋予了相应的感情,形成了对于色彩的要求。传统历史文化随着历史的潮流而发生不同的变动,而色彩的设计原则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我们要遵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历程,从而在城市家具的历史脉络中现实文化色彩带来的魅力,并使得该城市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色彩系统。因此,研究城市家具的色彩设计同样需要在追求景观多样性的前提喜爱体现具有代表地域特色的城市色彩。

三、加强城市家具的色彩设计方法

1.加强城市家具的主题色彩

城市家具的色彩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特征进行适当的划分,尤其是针对设计对象的功能特点而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在城市家具设计的区域范围内感染主题色彩带来的分为。比如在儿童的活动区域可以设置平和安静的色彩氛围和热烈奔放的色彩分为,才能使设计对象的每个部分都嗯呢刚刚呈现出一定的氛围,这种采用主题色彩的对比方式进行协调,能够突出某些具体的城市家具特点。如攀枝花市体育场的周边环境要求达到活泼、大方、积极向上的气氛,则可以对周边城市公共设施多运用鲜艳明快的色彩,而在儿童活动区域,则可以将其活动设施的色彩设计的更活泼,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从而更好的吸引儿童,而儿童提供一个活泼轻松的娱乐环境。

2.加强城市家具的区域色彩

城市的区域性是划分城市区域的最好标准,这就要求在色彩的设计上要根据区域的属性进行合理的搭配。比如,在色彩的使用上要根据区域的面积进行合理的分配,采用多种搭配方式,以防止多种区域都是同一色的状况。在不同的文化、历史等背景下,橙色给人光明、快乐、华丽、冲动等心灵启迪,在寒冷地区,那里的居民总是希望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因此许多高纬度的地区都喜欢橙色的视觉景观。这就要求在重点的区域建设也要用色彩进行重点的标准,才能够是大众能够对于某个地方的记忆。同时在各种不同区域的实用功能上,也要对于该地区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变化,才能够使人们更好的分辨自己所在的区域。城市家具的色彩设计是城市色彩的重要组成,是体现了城市特色的代表,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标志的象征,城市色彩的设计原则应该服从于城市设计规划中所提出的原则与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城市特色的色彩文化。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整个城市的定位、定性可以说是决定城市整体色彩基调定位的政策环境因素。

3.根据色彩的运用方式的不同进行设计

色彩三要素的性质对于城市家具的设计颜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改变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调都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设计中同一色彩或色调可以形成一致,同一色系且相近的色调可以形成相关,不同色系但互补的色彩可以形成和谐的对比效果。这就需要根据城市的环境色彩,在配色的过程中要实现色彩不同的运用凡是,从而能够增加城市的多样性。尤其是再涉及到建筑所处的位置、面积和功能的情况下,要根据此城市家具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和整体的意义进行合理的搭配色彩,从而能够运用色彩的特点为人们合理的规划。

4.结合城市家具的类型进行色彩设计

城市的性质指出了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依据,因此在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中,对于城市功能区域的划分、重点景观的确认等都有着指导意义。结合城市不同的区域的功能从而能够分辨出城市家具的不同类型,然而城市家具的类型划分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而体现了不同的设计特征,护栏、垃圾箱以及环境标志等等都具有不同的功能,这就需要结合城市家具的类型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某个城市的环境标志是信息的识别过程,要从科学的理念进行设计,这就需要采用整体大方的形象进行合理的评价标准。通常而言在色彩的控制上要避免和字体颜色的混淆,要根据标识的属性进行色彩设计,从而强调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征,使得人们能够一眼就能够辨别出来。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2

什么是城市色彩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地,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同时,由于色彩产生于光折射,各种物体原色,会根据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城市色彩还可分为单体原色与视觉效果色。同样黄色建筑,是临海而建,还是背山而立,是独立存在,还是夹缝中插建,其色彩效果是大不同的。

因此,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存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但根据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失范的现状,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与自然色的协调问题。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要重视色彩规划设计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色彩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几年前,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英国也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里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此后自杀的人就没有了。城市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陈爱和:《给城市着上健康美丽的色彩》《人民日报》2002、04、05)。

西哲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大地上。今天,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荷兰等国家,这句话已部分变成现实。他们的乡村如此,他们的城市同样如此。尽管他们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其普通建筑质量绝不比我们高,但其城市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而这,便与其城市环境色调规划控制直接相关:人们行走在这些城市街道上,感受不到杂乱无章的刺眼色彩,更没有巨幅广告拼命骚扰视线。简洁和谐的色彩,给人们以悦目的感觉,这本身便构成他们优雅文明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以不断美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其二、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久,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这之中,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便是城市的传统色彩。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欧洲城市,如果仅看其教堂,似乎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看民居色调,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人们却会一眼辨析出来;即便其外墙涂料是新的,但其色彩却是历史的。因此,如果一座城市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则等于将历史割断,暴露出一副苍白面孔。这正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仅从外观上,人们无论如何得不出北京与巴黎一样历史悠久的结论;车行在苏州大街上,人们绝对感受不到江南名城或中国水城的特色。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要象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其城市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

其三、城市色彩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城市色彩早就存在,但城市色彩设计规划却是一个现代课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在于传统城市是在文化封闭状态中、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情况下发育生长起来的。城市建筑色彩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局限很大。人们不可能单单为了色彩而采用某种昂贵材料。因此,多数城市的色彩,或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或红或灰的砖瓦;或是由廉价易得材料决定的,如或黄或白的涂料。何况,对于生活其中的人们,也不知道其它民族或地区的建筑会有另类颜色。在这种被动选择中,尽管审美规律潜在地起着作用,却未必体现人类的文明自觉。而现代城市建设则不同了,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更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已可随心所欲地控制建筑及其它城市设施、设备的色彩了;而现代传媒及便捷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壁障,人们可以彼此仿学,甚至形成所谓建筑时髦趋势。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获得色彩自由的人们,如何控制其城市色彩,赶不赶时髦,便成为一个文明素养问题了。今天,想给一座城市或城市新区披上各色豪华外衣,并不困难,只要有钱就行;但要让新城区形成和谐、雅致的色调,却十分地不容易,它需要城市领导、建筑师及业主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好比改革开放,我们告别服装蓝灰时代之后,如何选择衣服款式才体现出人的文化品味是一个道理。新贵夫人尽管浑身绫罗绸缎珠光宝气,却总给人一种没文化的感觉;女大学生们,尽管一身素雅,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一位著名画家从美国归来,感叹大上海变土了。许多人不解。其实,正像城里人看乡下人穿红袄绿裤是“土”一样,我们被涂上五颜六色、色彩混乱地一塌糊涂的城市,怎能说不是一种“土”呢?因此,正如一位美国建设师所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是什么。一座城市的色彩,的确在时时刻刻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准。

其四、城市色彩也是矫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重要手段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在城市色彩上;城市色彩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也不在色彩本身:关键是城市建筑规划失范。由于对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质料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控制,许多超大体量、超高层楼座到处拔地而起,伪古典风格与现代、后现代风格建筑并肩而立,这都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弥补的破坏。譬如,从北京西站步行到长安街,扑面而来的巨无霸建筑,挟带着各类怪异色彩并肩而立,压迫着的人们视觉,甚至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这种因建筑规划失控而产生的后遗症,显然不是靠城市色彩设计可以解决的。但从换一个角度讲,正因为今天我们已难以从体量、高度、风格上统一现有建筑了,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制定色彩规划,使某些杂乱无章的建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色彩方面获得某种统一性。心理学试验测定,在视觉两大构成因素“形”与“色”之中,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因此,从城市色彩角度寻找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改变某些可能改变的城市色彩,规范新建筑的色彩,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补因城市规划失控所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的。这也是我所谓亡羊补牢的意思所在。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那么,如何规划设计城市的色彩呢?这里,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

提及城市色彩,很多人会产生错觉,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就是红黄蓝绿紫,城市色彩,就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城市。实际上,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色彩美,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或搭配的比例不协调,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譬如绿色,作为植物生命的体现,它永远是城市中最美的色彩,无论建筑物色彩怎样混乱,只要被绿色植被遮掩,就会化丑为美。但如果整座城市被涂上绿色,却可能使人产生阴森、恐怖的联想,这是色彩心理学规律使然。譬如大红大绿是色彩运用中的大忌,但“万绿丛中一点红”,却是美的图画。再譬如,“五色令人目盲”,色彩杂乱容易产生视觉污染;但如果色彩过于单调,呆板,同样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正像绘画中色彩运用没有一定之规一样,城市色彩运用也没有刻板章法。这里,我只能阐述几条基本原则:

1、突出城市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青岛新修的滨海步行道,用黄褐色原木架构,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使其溶于海滨景色之中,便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青岛香港路和东海路人行道上,保留了许多天然礁石,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明智之举。青岛老城在规划时,所有通向海的道路都敞开着,既向自然借景,又将海的色彩融入城市,而东部新区,许多通海的道路被堵死了,城市便缺少了一块最美的色彩,这是令人遗憾的。

西方先哲说,最美的猴子对人类来说也是丑的,人总是以人为第一审美对象。因此,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而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头上是飘动的彩旗;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人行道旁,还矗立着灯箱广告;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几乎被淹没了。这只能令人感叹,我们太不懂得尊重和突出人的美了。

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法兰克福的旧城在二战中被严重破坏,现存某些古建筑周边便注意这种协调,譬如用米黄色做外墙涂料,形成一个色彩小环境。据说,北京皇城根一带的旧城保护,已开始注意这一点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否则,皇城被淹没在更加金碧辉煌的玻璃幕墙建筑群中,北京的历史文脉就彻底被葬送了。

3、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像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绝大损害。米兰作为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置换的。相对说来,欧洲一些旅游小城,其建筑色彩都比较艳丽,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而欧洲的大城市,其建筑色彩都比较淡雅,追求一种宁静的感觉,避免色彩火爆而形成“噪声”。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譬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来:居住区不应出现广告,便是实施城区功能色彩区分的重要手段。与此同理,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像立交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其混凝土本色既显出力量感,又接近自然色,没必要弄巧成拙地进行粉刷。像高层的办公写字楼,则不宜用轻浮的色彩,而像街头电话亭、候车亭等临时性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相对明快的色彩。只要我们能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便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混乱及平庸问题。

4、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色彩包括所有城市色的构成因素: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等。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一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城市或特大城市。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欧洲旅游小城,像茵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的建筑色彩鲜亮,原因也在这里:小城外面环绕的往往就是大片绿色的河流山林,或者是冬天的皑皑白雪,这样,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会失去生机,所以,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总之,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青岛老城的色彩便是典范。所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其中只有“红瓦”是人工色,其余全是自然色。这些自然色并非青岛独有,而是所有沿海城市共同拥有的自然财富。为什么青岛却能将这些自然色“贪为己有”呢?就在于青岛旧城的规划中,巧妙地借用、利用了青岛的自然色,实现了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在没有或缺少自然色的大城市或城市新区中,如果又没有特定传统色的话,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然后,分功能区、分建筑结构,围绕主色调搭配色彩。一般情况下,大面积建筑立面色彩应靠近主色调,留下色彩变化空间,给建筑细部(窗户、门庭、招牌等)以渲染变化的机会。特别是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应用统一色彩,使之溶于城市色彩整体构成中;体量小但结构雷同的建筑群落(譬如公寓建筑),则应通过对凉台、门窗色彩的变化设计,使整组建筑产生视觉的生动感、节奏感或韵律感。城市中的新建筑,必须照应周边建筑已形成的色彩环境,如果原有建筑色彩非常不和谐,则应使用能中和色彩冲突或形成过度色的建筑色彩,而绝不能标新立异,再别出新彩,乱上添乱。但无论城市色彩主调如何,硬化地面都必须接近自然色,接近石板、石砖的色彩,避免大面积使用彩色地砖使城市色彩结构失重,破坏色彩的和谐统一。

当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应反对的倾向

基于以上原则,我认为目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必须反对、制止如下三种倾向:

1、反对城市色彩商业性倾向

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这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度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地置放到城市建筑的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挂上花花绿绿广告,将整个城市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怪艳无序。特别是商店门头简陋的灯箱广告,形状不一、怪色突起,既破坏了原有建筑的色彩,又造成了严重的噪色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印象,使行人浮躁莫名,神晕目眩。因此,应立法逐步限制广告色彩,商店门头应提倡艺术招牌为主,取代灯箱店招。

2、反对城市色彩话语霸权倾向

由于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霸权。一些有权势的单位或企业,纷纷在所属建筑色彩上大做文章。他们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而是从显势露贵心理出发,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色彩来装饰建筑外表。于是,一些金色玻璃幕墙建筑会昂然屹立在灰调建筑群中;一些绿色琉璃瓦装饰建筑,也跻身在银色高楼之中。更有的房地产商,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地屹立在城市中心。由于这些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们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便特别严重,必须尽早立法加以干预。

3、反对城市色彩追赶时髦倾向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3

关键词:城市色彩设计日本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的重要文明成果之一。城市色彩设计是将现代色彩学原理运用到城市规划中而产生的一门新的色彩规划研究学科。“城市色彩”(Urbancolour)一语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对它的重视和研究是基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色彩混乱而展开的。①日本的城市化是在1869年明治维新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发展成为强国之一。笔者有幸到日本做为期一年的艺术设计考察,对日本各城市的色彩有强烈的印象,并期望能对中国的城市色彩设计有所启示。

一、知错就改的东京

没有一个城市在形成的初期,就有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整体规划。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规划而不得不多次调整的漫长进程。现在日本或西方的不少城市的特色感,特别是在色彩上,多是经过研究并细致调整后的结果。巴黎是较早开始城市色彩规划的城市,80年代更是将色彩规划作为政府条例颁布,其旧城严格限制现代建筑,即使是必建的新建筑也尽量在色彩、体量和式样上与旧建筑统一,走进巴黎旧城会有置身中世纪的感觉。

东京在60年代为迎接奥运会的举办,到处大兴土木,在建筑上大量使用饱和色甚至是极色。不少人面对艳丽的建筑立面或玻璃幕墙,五颜六色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和广告,感到特别刺眼而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鲜艳的外墙颜色又很快褪色,城市因此变得污秽不堪。为此,不少人对东京的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部门提出了严厉批评,迫使日本官方在70年代初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上的偏差,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做出了整顿城市色彩混乱的决定,并委托都市色彩研究中心完成了《东京色彩调研报告》,后来该报告成为了东京城市色彩规划的蓝本。现在,有人提出了按奥运五色粉刷城市的“五彩北京”设想。笔者认为,这种为奥运会造气氛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做法一定要科学,东京就是前车之鉴。

二、留住历史的奈良

任何一座成功进行色彩设计的城市,必定要尊重自然地理环境赋予它的基本颜色,城市建筑的色彩设计尽量要与之和谐并适当进行对比。一座被蓝色海洋包围的城市,自然要区别于内陆城市的色彩。同时,任何一个有一定历史的城市,必定有一些历史文化积淀。

在日本的奈良,还有京都,建筑上因为承传了中国唐文化的特色,基本照搬了唐代的黄色琉璃大屋顶加红墙的土木建筑形制。今天的这两座城市,还完好地保存着拥有中国高僧鉴真像的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建筑。这些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建筑基本保持原样,至今还掩映在青翠的林木中间,显得特别的古意盎然,周围的新建筑也没有破坏这两座有着深厚唐文化色彩的城市,这是日本人自觉地对其精心呵护下的奇迹。在“二战”后期,美国实施对东京等城市的大轰炸中,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为这两座城市的完好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向盟军指挥官建议: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绝对不能炸,因为日本的古建筑不仅仅属于日本,也属于全人类,因此,这两座城市才幸免于难。

每座城市,因历史和风情的不同而对颜色偏爱有所不同,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城市色彩。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北欧的厚重和温暖等,这是不同城市的居民千百年来民族审美的结晶。这些城市的现代化扩展显然应该尊重其色彩传统,以延续其历史文脉。但是国内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虽然有的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少有民族特色的街道、古镇因为旧城改造而丢掉了历史的颜色,即便有一两处古迹留存,也基本不成群落。

三、严格执法的大阪

日本并不是最早为城市色彩进行规划或立法的城市。意大利的都灵市,早在19世纪就注重城市的色彩规划,这一做法得到欧美很多国家的效仿。从实践层面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出台的措施就越细致,执法也越严格,今天人们能够领略到欧美各具特色的城市色彩,有赖于这些法规和严格的执法。

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但是没有具体涉及到城市的色彩;1968年《新城市规划法》开始涉及到城市景观的管理。与此同时,针对各自城市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70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上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型建筑与传统景观的矛盾,以及城市色彩污染严重的现象,1981年日本建设部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并编制《城市设计导则》规范建筑活动。2004年,日本又通过了《景观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城市的建筑色彩及环境。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91-01

城市建筑色彩就是建筑及附属建筑设施的外观色彩,其为城市色彩的主要构成部分。我国对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研究比较少,造成色彩的泛滥使用,甚至形成色彩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整体色彩造成不良影响,破坏城市整体协调性。想要更进一步的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管理工作。

一、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实施原则

(一)整体设计原则

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认清城市建设为一整体的事实,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并不单单是要求建筑具有美好的色彩,而是要与建筑周围的环境能够融为一体,保证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城市建筑色彩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于城市建设整体设计原则上进行规划管理,对实现城市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是一个整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法则、秩序和建设需求,建筑色彩的确定必须要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因此,无论是建筑色彩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还是政府部门都必须要严格遵守整体设计原则,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影响后期整体发展。。

(二)地域特点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建设的逐渐深入,更多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出现相互模仿的现象,城市建筑趋向共同化,不具备自己城市的特点。而真正能够被人们所记住和喜爱的城市,都是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城市。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遵循地域特点原则,将地方性特色化内容融入到色彩中,充分体现出城市建设具有的特色性,这样才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与当地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进行结合,将城市建设的更具有特色。

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实施具体策略

(一)城市建筑色彩具体调研

在规划设计前需要对城市建筑色彩现状进行调研,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规模、城市建设现状以及民意调查五个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查阅地志资料等来了解当地气候环境,并结合实际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通过采访当地长久居民和查阅当地历史文献等来了解历史文化资料和传统风俗等,以此作为色彩选择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城市建筑色彩建设现状的调查,包括人工色彩:如建筑色彩、雕塑色彩、路桥色彩等;自然色彩:如植被、水系、山峦等。最后,还需要对当地居民意见进行调查,对各建筑色彩的应用进行调节。在进行建筑色彩现状调查时,可以通过照相机等设备直接对建筑进行记录,时间最好是天气晴朗的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之间,保证建筑色彩所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少,为提升色彩规划设计提供更多支持。

(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

在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明确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需要。在对市场建筑色彩规划方向定位时,结合历史文化的原因主要是保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前后一致,避免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将建筑色彩与历史文化相融合,正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需要。例如延安为红色革命历史城市,在确定建筑色彩时应该选择庄重、严肃的色彩,给人以稳重庄严的感觉。同时,还需要密切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来对建筑色彩进行定位。发展才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保证建筑色彩具有浓重历史文化气息的同时,还需要加入更多的新时代元素,保证新旧文化的融合,使城市在保证整体发展情况下持续发展。

(三)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方案预定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5

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在我国各大城市已悄然兴起,但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色彩即城市街道色彩设计规划还滞后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将城市街道设施色彩与环境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规划,体现出街道色彩功能在城市环境中的积极作用,是当下艺术设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艺术工作者应当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包括城市路面、行人道和建筑物界面、广场路面、街道设施、绿化物点缀等,都是城市公共环境色彩设计的元素。在城市色彩规划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城市路面与周边环境的色彩搭配和视觉美感,忽视道路色彩与民用建筑、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的功能性作用。其实,街道色彩设计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提升人文社会的重要精神品质,是不断地繁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科学的色彩理论发展观,更是我们设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色彩科学至上的精神张力。

笔者根据对国外一些主要城市的信息资料的收集,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武汉、株洲、郑州、南京等10余个城市街道(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进行调查,发现将城市街道进行系列的色彩规划设计还没有普及开来,在市政规划建设上更没有引起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设计必将走向我们的生活空间。积极开展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设计的研究,提高色彩规划在市政建设上的审美意识,以科学的发展观重视城市街道的色彩规划设计,以严谨的设计思想和可持续性原则将城市街道色彩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设计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笔者的审美思想来谈一谈街道色彩的设计原则。

一、城市街道色彩设计规划原则

将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进行包装设计,是色彩科学的应用价值理论学说的发展,它张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思想,体现了对人和环境的尊重。它针对人居环境中城市路面大街小巷两边的街角、行人道和建筑物界面、广场路面、街道设施、绿化点缀等视觉元素进行一系列的艺术表达。如何将城市街道设施色彩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设计创意,如何将街道环境色彩进行系统的设计包装,体现出色彩规划在市政建设上的功能作用,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创意设计、包装美化、功能作用,无外乎就是与时俱进地对街道进行创新、创意的审美表达。街道色彩设计应以人为本,以自然和谐的审美理念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色彩科学理论观作指导。

1.突出应用的功能原则

城市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首先应该坚持应用原则,灵活地把脉城市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对这些街道界面的地理位置、光线强弱、色彩背景、冷暖效果、肌理对比、明度对比等基本情况要充分调查研究,并了解不同城市人们的审美取向。同时,要因地制宜地依据物体的造型特点、材料类别随形赋彩,将材料科学在吸收与反射的过程中的折射光和物体表面的光学原理运用在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之中。因为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色彩变化会增强城市街道的审美层次和视觉美感来达到应用性的功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现在,这句话已基本变成现实。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但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

2.强调色彩的地域原则

城市建筑色彩已逐渐在我国各大城市悄然兴起,但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规划还滞后于我们的现代生活节奏和发展的步伐,还没有被政府官员、专业人士所重视和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文化艺术的封闭,加上生产力相对落后和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的限制所造成的。多数城市的街道界面色彩,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水泥灰色、白色或灰白色的砖瓦,都是由廉价易得的材料替代的。今天,城市建筑艺术和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不仅要规划好建筑色彩,还要根据所在城市街道的色彩个性展开设计,创造出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街道环境色彩。

3.规划色彩的有序原则

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应该按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既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便于街道界面的环境管理,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和设计应当纳入到城市规划的程序中。尤其是区域性的规划设计,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与建筑风格应该呈现出对比而又统一、对称中体现均衡有序的原则,应当在街道界面的色彩规划设计中加以论证。在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规划设计中,色彩设计应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没有色彩设计的文件方案是不完整的文件方案,不能施工。在日本和韩国,新建的小区都有成套的色彩组合方案供选择使用。而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制度,多数地区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改变,城市街道色彩就很难按照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管理。

目前,我国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不仅在色彩方面,而且城市色彩规划工作还很滞后。笔者认为,急需做的便是制定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设计的比例、尺度、材料、质地、个性风格等方面的统一,使某些杂乱无章的街道在规划设计下获得色调的统一性,使城市街道色彩呈现出有序的张力。

4.自然色彩的和谐原则

为提高环境艺术质量,必须重视环境色彩的研究,才能避免街道环境设计中色彩混乱、单调、贫乏、大同小异等现象。而杂乱无章地运用各种艳丽的色彩装饰街道也是过分的“色彩污染”,在街道环境色彩中应以和谐的色彩理论进行规划,切忌五色杂陈到处泛滥,产生不和谐的视觉刺激。

5.传统色彩的历史原则

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的积淀,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为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格,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显示城市历史的真实和厚重性。而如何把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与新建筑协调起来,在新建筑里体现传统文脉呢?这就需要城市设计时在色彩方面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遵循历史审美原则,也要考虑现代的综合环境。如果城市的原有风貌已被破坏,那么在仅存的文物古迹周边,也要将其色调保持一致。例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其旧城在二战中被严重破坏,在后来的城市规划中,便将现存的古建筑及其周边建筑用色调来融合,譬如用米黄色做外墙涂料,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色彩小环境。

二、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与环境因素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核心,是要把整体统一、材料表现、装饰美化设计三要素始终放在第一位,它是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核心要素。这里的要素包括形体、线条、色彩、肌理,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要求色彩在先,在造型变化中增强色彩效果,在差异中增加对比,实现对立统一。如果只有造型而没有色彩,那样的街道是没有审美价值的。同样,街道的色彩设计零乱没有章法,会使人产生视觉污染,如果只有统一没有变化那同样会使人产生呆板的感觉。城市街道色彩设计并非将城市街道涂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也不是彼此模仿,争赶时髦,而是以色彩审美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出整体统一的风格。如采用高纯度的色彩会有较强的刺激,容易给人们的生理、心理造成损害。20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的银座商业街霓虹灯招牌、广告牌充斥着辖区内的大街小巷,使人眼花缭乱,许多市民头晕目眩、心情烦躁,他们纷纷投诉,对杂乱的城市建筑色彩所造成的干扰表示强烈不满,后经城市色彩专家重新设计色彩,终于统一有序。

1.整体统一因素

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设计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应立法逐步限制广告色彩,强化城市街道的对比要素,使对比要素在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设施色彩的设计对比和街道美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城市街道色彩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统一协调,坚持整体规划风格统一有序。城市街道界面环境色彩的规划设计是一种系统的规划设计,首先应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其他边上的辅助色,包括街道的街角点缀物及人行道花格子构造等的主要色调,以及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协调统一有序的设计要素。

2.肌理对比因素

材料质地肌理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城市的街道色彩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权。不少建筑在色彩上大做文章,但是材料的质地肌理表现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其实,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不是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进行外表装饰,而主要是在质地肌理方面做文章。城市街道界面的环境色彩设计要特别注重材料质地肌理的运用。由于新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不断发展,为城市街道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也为城市色彩设计提供了各类可能。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城市特色是时代科技与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城市街道色彩设计中,应综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去增强材料质地肌理美感,用色彩的肌理视觉语言区别不同的街道功能,增强材料质地肌理的审美效果,引导城市街道色彩体现出时代性和现代感。

肌理材料的各种质地在花坛、树木、树叶的造型中可以转换成形态要素和形式语言。因此在街道色彩设计中,可以丰富街道界面形象的审美表现。很多时候再现和机械地模仿都是以审美表现为目的,以视觉属性上的超越、抽取物象实现从自然样式到艺术美的形式构成转化。在街道环境色彩设计创作中,运用各种特殊材料的肌理效果,达到了模仿并超越物体表面斑驳肌理规定性的效果,使街道界面呈现出斑斑驳驳的肌理美感。这种斑驳的肌理美感在城市街道环境设施色彩设计上,生动地表现了肌理的式样和变化。这种方法丰富了建筑艺术表现形式和肌理材料的表现特征。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6

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 “文化遗产保护不利”、 “违章拆建” 、“建筑、环境复制” “材料色彩使用混乱”“等现代 “城市病”,城市管理部门没有相关成熟的立法规范与数据库,为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以及建设中建立数字色彩体系、色彩数据库以及规范的使用,规范与确定数字色彩体系以及未来在城市推广、应用数字色彩数据库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立法规范以及基于地方性色谱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

一、城市色彩规划概念

城市是人类的居住地,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所有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由城市的自然、人工色构成了城市色彩。全球化、数字化时代,居住者对城市历史、人文的视觉环境需求提升,基于中国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中的系列问题,通过对城市色彩规划的重置,改善“品牌”城市形象与构建城市个性魅力,使城市建筑规划与建设秩序化、系统化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城市管理的必要手段。

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研究的必要性

城市建设中的色彩规划引起人们的关注,色彩乱用现象引起的视觉污染导致城市个性衰退,代表性建筑色彩的传承、系统、秩序、立法规范与管理的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三、数字建筑色彩数据库

建立城市数字色彩数据库,对城市建筑数字色彩的规划与重置管理,能够塑造城市的个性魅力,改善城市的形象,科学、合理地确定秦皇岛城市色彩的基调、韵律与数字色彩范围、域度的提取,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未来的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是高楼大厦的竞争,而是空气、水、食品安全与视觉特色的竞争。数字色彩数据库的建立与立法规范,有利于提取城市特色,增添城市景观艺术魅力,弥补因城市规划失控而破坏的城市面貌,营造宜居的城市空间环境。

四、以用户为中心的易识别与可视性

城市的色彩规划与色彩数据库的建立为城市的形象“易识别”、“可视性”原则以及个性化的整体城市形象的建立提供了原则与基础。基于视觉要素的城市市民情感使城市发展功能的细化与城市管理的日益复杂化。为了提高城市色彩的有效管理与效率,对中国城市数字色谱提取、系统归纳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7

一、城市公共空间色彩设计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划分,就层次结构的划分而言,可区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色彩景观”的概念是从“城市”色彩载体问题研究引申而来的,狭义的城市色彩景观就是指涉及城市生活的特定景观类型,如建筑色彩、场所色彩。其中,场所色彩所包含的街道色彩、绿化色彩等,就是城市公共空间色彩景观。

从城市公共空间色彩景观的功能与概念来看,依托公共空间为载体的色彩景观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表现为:1.组成元素的复杂性;2.色彩设计概念的历史文化性;3.涉及群体的公共性;4.色彩景观的空间感。

二、城市公共空间色彩的感知及其对色彩设计的影响

城市公共空间是居民社会交往的开放性场所,其色彩设计也必然受到人们主观感知和体验的影响。而即便在同一城市环境中,不同的人也会对公共空间色彩设计产生迥异的色彩感受。城市色彩产生过程的研究表明,城市的色彩面貌是居民对长期接触环境的集体回应和集体选择,是集体共性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国际色彩顾问协会 (IAAC)在《Color,Environment,Human Response》一书中从个体感知和体验的角度提出了“色彩体验金字塔”理论,这一多层次的“体验”过程表现为:对色彩刺激的生理反应潜在无意识集联想文化影响潮流时尚的影响个人体验。①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个体感受处于色彩体验金字塔的最上层,色彩设计需要从时间、空间因素中,以及人们对于公共空间景观体验的角度来思考,进而建立公共空间色彩设计的基础语境和平台。

(一)不同运动方式对公共空间色彩设计的影响

埃德蒙・N・培根在《城市设计》中指出,生活的目标是获取和谐感受,个体在运动经历中所感受到的空间的变换关系,就是设计的主要问题。公共空间色彩的设计应当与运动方式形成相互适应的联系。

(二)公共空间色彩景观体验的适宜距离

色彩的感知是与观测距离密切相关的,在城市物体环境中,这种视觉感知的差异尤为明显。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就用“外部空间模数”理论总结了这一规律,其中D/H比值(视距/界面高度)≤1,垂直视角 ≥45°时,可感知空间尺度范围最佳,“看清界面的细部和质感,界面围合空间内可体验到内聚感和安定感”。②综合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主要集中于建设项目开发与周边环境整治的设计范畴,包括广场、街道、公园等处的整体设计都是如此。在公共空间色彩景观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色彩观察的适宜距离,处理好“均衡场”和“强场”的关系,使人的色彩体验更为丰富也更贴近人体尺度。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

(一)城市广场的色彩设计

城市广场在《城市规划原理》等书中被定义为“基于城市功能要求而设置的,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③。就视觉角度而言,城市广场的色彩包括有围合广场的建筑、铺地、环境小品、绿化色彩等。其中,妥善地处理好着色面积最广的建筑群与广场铺地间的色彩联系,是广场整体色彩设计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广场作为人群休憩的空间,色彩设计应当考虑到受众群体来自静止视点的体验,其色彩设计指引要点主要包括:1.广场铺地色彩应与周边建筑群取得最大限度的调和。2.广场基调色应首先确定广场性质。3.广场空间色彩还应该有侧重点、有主次地处理好视觉要素间的色彩协调与层次性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主体色彩即“前景色”与其他景观色彩“背景色”形成层次化的区分,类似色彩配色法较为恰当;而缺乏明确主体的,就要将色彩设计的重心放在围合要素间的色彩协调上,可适当利用不同形式的绿化措施进行改善、整合。④

(二)商业步行街的色彩设计

商业步行街是由商业街区步行通道及两旁商店构成的一个城市线状空间,通常是城市或区域的商业中心。作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环境逐步改善及回归自然的需要,步行街的景观设置大多与街心广场、小品雕塑相结合,是现代城市街道发展的特殊形式。处理好街道侧立面建筑与色彩设计间的关系,在连续性的建筑界面围合中给予行人以丰富、连续的空间与视觉体验,总体而言,就是对高明度低彩度色、中性色或无彩度色的过渡处理。需注意三个方面:1.街道空间环境的色彩设计应符合其功能定位,根据街道空间与景观的构成完成色彩设计的协调配置。2.在街道空间节奏与序列的变换处包括转角、交叉口等处,则要合理地运用对景、框景等手段,适应节点处的色彩对比和空间的节奏变化,使冷暖或明暗上的色彩渐变更加协调、柔和。3.步行街的地面铺装与环境设施的色彩设计也要遵循整体性、整合性的基本原则。

(三)城市公园的色彩设计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中,公园被定义为用作“供公众游览、休憩……文体健身等活动……是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绿地”。其色彩设计的核心是公园的绿化色彩。⑤

城市公园的色彩设计在尊重其基础功能设定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好其自然环境资源的独特优势。

第一,绿色很自然地应当成为公园范围内的基调色,色彩设计应注意使基调色与点缀色之间互相衬托,进而使掩藏于绿色海洋中的人工构筑物得到凸显。第二,大型综合公园需要做到色彩分区,自然色彩区要注重绿化效果的营造;人工色彩区则更需要在环境总体色调的协调下,有意识地发掘自身的色调或主导色彩,可采取微差的手法来创设出公园统一和谐的意境。

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拥有着丰富多彩的物质载体。如何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的色彩设计进行引导,恰当地展示城市的历史传统与地方文化,这需要设计者在实地调研、城市色彩景观整体规划的实践中进一步地进行检验、修正,以实现城市景观建设的和谐发展。

注释:

①马库斯卡罗林・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 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56―157.

②辛艺峰.现代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方法的研究[J].建筑学报,2004(5):18―20.

③王京红.空间中的色彩――试论城市建筑与环境色彩的特殊性[C]./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2008:99―101.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8

关键词:城市色彩;设计原则;设计能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色彩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在“两会”发言中提到,北京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缺乏整体性原则,色彩污染随处可见,因此加强对城市色彩规划与整合己迫在眉睫。教授认为,如果一个城市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色彩体系,致使该城市与其他城市色彩趋向,那么就会给人们造成历史文化的记忆断层。这种非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令人难以接受的。问题是提给政府的,可也表明我们的建筑师在解决城市色彩的问题上办法不多,作为建筑师,我们在日常的建筑设计工作中,要遵从城市色彩的设计原则,改变城市色彩的现状。但前提是理清城市色彩的设计原则。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的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它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可分为人工装饰色彩和自然色彩两类。城市中附着于建筑物、广场路面、交通工具、标牌、广告、服饰等物上的色彩属人工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天空等展现的色彩属自然色。人工色还可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物体色,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交通工具色、行人服饰色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则构成临时色。它们充斥着人们的活动空间,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城市色彩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成功的城市色彩设计会为城市增添无穷的魅力。但是实现成功的城市色彩设计不能只凭个人感觉,还要遵循城市色彩设计的以下原则。

一、突出自然美原则

杨曾宪教授认为,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于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所以,在城市色彩的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并且尽量将自然的色彩融入到建筑之中。城市色彩的制定还要考虑到城市环境的因素。滨海城市有碧海蓝天作为城市的背景,那黑空气湿润、清新,灰尘很少,所以,在滨海城市采用一些艳丽的、现代的色彩是颇具视觉冲击力的,也是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这可以使生活在那黑的人们精神振奋、充满活力。但是,如果将这些现代的、艳丽的色彩用在内陆城市,诸如北京、西安、洛阳等地,那效果将会是截然相反的。在内陆城市,尤其是西部的城市,那里空气干燥,沙尘较多,再美丽的颜色经过沙尘的“洗礼”后也将变得暗淡,令人沮丧。

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因为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特殊的、并为本地居民所喜爱的色调。在城市色彩设计中必须考虑色彩的地方性,顺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尊重人们的色彩盲好传统,注重本地历史文脉的延续和气候特点,用色彩来体现城市的风格和文化气质。城市色彩积淀着城市历史。有些色彩是城市历史或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早城的余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阜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等。无论自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品,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欧洲城市,如果仅看其教堂,似乎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看民居色调,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人们一眼便会辨析出来。尽管一些外墙涂料是新的,但其色彩却是历史的。城市色彩一旦积淀成型,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代言着历史的进程。所以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则等于割断城市历史。这也是当代中国某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

三、服从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规划设计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要求。功能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城市的整体功能,一是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绝大损害。米兰作为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置换的。现代城市由于功能分区的不同,色彩基调也要有所不同,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加工业区的色彩一般简洁、明快;商业区的色彩一般醒目、鲜艳力求吸引眼球,刺激消费;文化区的色彩要求雅致含蓄,能够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娱乐区的色彩要求活泼、鲜明、富有朗气,能够调动乐观的情绪;居住区一般采用明亮、温暖、柔和色调,以应立人的环境需求;办公区则为了体现理智、冷静的工作比质,倾向中性或偏冷的颜色。如此服从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四、城市色彩的和谐原则

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惟有整体才是美的。”同样城市的建筑群、道路、桥梁、小品、绿地、花卉等具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城市色彩必须从整体上考虑,把这些色彩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处理好人工装饰色彩之间、人工装饰色彩与自然色彩之间、单体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对城市要确定一个统一的风格,注重主色调的选择,并在不同的功能区之间适当的辅以中间色,使城市色彩有所变化,而功能区之间的色彩也渐变过渡、协调一致。这里的和谐,是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没有差异,也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了和谐。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

从以上四种原则可以看出,目前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对城市色彩的要求考虑的是很不够的。笔者认为只有建筑师真正将城市色彩的设计原则贯穿到日常工作之中,明天的城市将会消灭色彩污染,延承城市历史,加强对城市色彩的规划与整合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曾宪,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J],城市2004.1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TU984.1:TU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3-0083-03

1 绪论

色彩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城市特色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我国对城市色彩这一课题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一状况与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以及政府目前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化影响下城市地域特色快速失去的形势之下。更应注重城市色彩这种经济手段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从而构建城市的特色化之路,实现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和谐发展。

2 城市色彩美学客观性和主观性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文明日益发展,城市处在人类空前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城市品质和审美提出更高的要求。色彩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种语言,是提升城市形象十分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许多城市以色彩美学的标准来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色彩美学所涵盖的信息量是十分广泛的。通常与当地的气候、地利条件、城市文化、心理学、材料与工艺等因素联系紧密,并且能为城市特色的建设作出建设性贡献。同时也是设计师通过客观存在的环境作出的一种主观意识的表达。

2.1 城市色彩美学的客观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城市色彩美学的客观性是以揭示其本质为中心,认为色彩美学的本源在客体,在于色彩感性物质的属性,或者是凌驾于色彩之上的外在因素,如心理学、历史文化、地域性等。同时,它也是在尊重客观存在的城市自然与人工环境前提下,科学合理运用色彩美学原理为城市色彩设计提供“软件”服务。

例如北美的墨西哥,由于所处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制,日照十分强烈,天空色成为墨西哥主要的环境色彩。这样使整个地区的色调比较单一,人们根据环境客观性,结合色彩美学原理,把建筑物的墙面、门窗设计成鲜艳的色彩,从而丰富了墨西哥的城市色彩环境(图1)。而地中海国家意大利的城市,从西西里岛的切法卢小镇到享誉世界的威尼斯,当时的建设者把当地盛产的天然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形成了以红棕、橙黄为主的丰富细腻的色彩环境(图2),从而形成了意大利城镇各自令人惊叹的景观特色。

因此,城市色彩美学的客观性,一方面是强调色彩的客观属性,另一方面强调以客观存在的场所为基础,并认为色彩之美是一种客观的精神实体。

2.2 城市色彩美学的主观性

由于每座城市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文化内涵等,在城市色彩选择上通常根据这些不同因素,作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样,城市作为客体而存在,当与色彩美学发生关联时,则是主体决定的。往往表现为设计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下,利用色彩美学理念指导城市色彩设计,使每座城市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征,并符合一定的美学标准。

城市色彩是不依赖人而存在,但城市色彩的美却依赖于人。一方面城市色彩是人思维意识的一种主观表达,另一方面人是城市色彩的审美主体,城市美与不美取决于人们如何利用色彩。

当前,人们的审美取向日新月异,对美的要求趋向多样化、品质化。为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人们通过对城市色彩的设计来美化城市。例如改造后的长沙太平街,为了再现长沙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历史风貌和保持其特有历史文化内涵。整个街区运用以白墙、灰瓦、棕桐色的窗、门、柱、栏杆等为主色调(图3),使这条古老而朴素的老街既体现了地域的文化又更具深度和内涵,从而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缓解视觉疲劳、休闲放松、净化心灵的场所。

一切事物总是在运动与矛盾中发展的。在经济利益面前,目前太平街有些小酒吧等功能空间开始运营,它们在外立面上以大胆、醒目的色彩进行装饰设计。(图4)可想而知,当其超过一定的度时,必然破坏整个街区特有的风貌和整体色调。这种主观行为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关注。

3 城市色彩的规划与管理的实践及其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期,但对城市色彩的研究起步较晚,并缺乏相应的城市个性化与特色构建的色彩技术规范和理论。随着城市品质的提高,城市色彩的运用逐步在我国部分城市得到重视,意义深远。

3.1 武汉市城市色彩规划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色彩的主体结构,在城市色彩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武汉市在城市建筑色彩规划上,根据该市所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时代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点(城市空间节点)、线(城市路径)、面(城市空间界面)的控制城市建筑色彩的基本骨架。(图5)

3.1.1 点

点一大型城市景观节点(即火车站广场、武展广场、光谷广场等),点具有视觉领域中心的特性。因此,该区域的建筑色彩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具有一定的标志性。第二,主色调与辅色调必须协调一致。第三,色彩必须真实反映建筑性格特征。第四,严格控制建筑屋顶、附属物的色彩。

3.1.2 线

线一武汉城市路径特别是城市色彩界面控制带(“两江四岸”地带、金融街等),线具有连续性体验、联系、连接、装饰、抽象的控制等特性。该区内是体现城市总体形象和色彩表现的重要廊道。因此,在该区内我们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建筑色调以坚持“多样统一”的原则。其次,对该区内相对固定设施的色彩进行控制(如栏杆、公交车站、人行天桥、指示牌等)。最后,该区内的铺装色彩应选择反射系数低的材质和低明度色彩。

3.1.3 面

面一建筑围合的空间界面,不同建筑色彩控制区(风貌协调区、整体控制区、开发引导区、总体引导区、景观控制区)。面是线的集合体,它强调局部和整体、整体和整体的关系,该区内的建筑色彩选择上具有复杂性、整体性、特殊性等特征,更强调城市景观界面的宏观协调与微观层面的结合。

武汉市城市建筑色彩运用模式,主体上把握了“整体和谐、多样统一”的原则,对其他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3.2 杭州市城市色彩规划

杭州作为我国江南悠久的文化名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内涵,为杭州市色彩规划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杭州市自2006年以来,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及理论方法,开始逐步进行城市色彩的实践,形成了如下基本框架。

杭州市城市色彩规划体现了科学化、制度化的规划管理思想。强调城市主色调以反映杭州特有的文化为背景,突显杭州“浓妆淡抹总

相宜”的城市色彩之美。

4 城市色彩的规划管理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城市色彩的规划与实践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程。在实践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遵守以下制度与措施。

4.1 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法规体系

在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城市色彩设计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色彩的管理制度和法规体系,为城市色彩的发展提供保障。

4.2 研究与完善相应的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体系是对相应的城市提出的城市色彩规划框架,在此框架下对各层次色彩规划导则和设计导则的探讨是初步的,仍有待在规划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一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体系,它是从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认识城市色彩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层次主要包括城市色彩总体规划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导则一场所色彩设计一色彩管理与评价。(图8)

4.3 建立相应城市色彩评价体制

城市色彩评价体制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加清醒认识目前城市色彩的状况,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判。一般主要看城市色彩是否与城市文化、城市环境、人的审美取向等相和谐。这样有利促进和保障城市色彩设计的质量。

4.4 制定相应的城市引导和鼓励性措施

城市色彩设计是一项复杂、科学的工程。实践中不能盲目从事,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引导。同时,我们也不应完全按照套路或强制性措施办事,要菩于灵活运用,更要注重市民的参与及积极采纳市民的建议。

4.5 加强对城市色彩宣传与教育

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色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完成。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与色彩工作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艺术修养、环境意识等。

4.6 加强地理环境色彩、地域文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与讨论

城市色彩设计论文例10

21世纪,尊重自然、关爱自然和保护自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主流的共识。而且从人类的色彩接受来说,自然的原生态色彩是最能够为多数人喜爱和接受的。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湖水,苍茫的远山,缤纷的花朵,都是构成城市自然景观色彩的重要因素,也是这个城市色彩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景观设计时,与这些自然环境色彩的搭配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新的景观设计,要成为城市自然色彩的一个和谐的组成,而不能是突兀或是特立独行。特别是一些地势起伏较大的城市,还应当注意和城市天际线的搭配问题,使景观设计彰显的出该城市所特有的立体层次感。

符合审美情趣的原则

色彩本身是没有美和丑之分的,之所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关键是一个色彩搭配的问题。良好的城市景观色彩设计,能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加深对城市的良好印象。所以色彩搭配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色彩和色彩之间,要求设计者能够对色彩搭配法则进行灵活多变的应用,包含色相、明度、纯度的调和、调节和对比等。另一个是色彩和环境之间的搭配。要求设计者充分尊重城市本身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景观色彩,兼顾色彩对人们生理和心理影响,给人以和谐统一的美感,这样的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才是成功的。

城市景观色彩的过程分析

当前国际上对于城市景观色彩的设计的,多采用朗科罗确立的色彩调研方式,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准备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这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设计者自身的要求。城市景观色彩设计者,需要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综合文化知识,这两方面的知识越充足,越过硬,设计起来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另一个方面则是针对设计对象进行的准备工作。包含这个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历史和文化、现有的景观情况,当地规划部门的政策法规等,同时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包括交通工具、设计工具等等,方便自己随时随地地进行资料收集。

2.现状调查阶段

在进行完准备工作之后,就要深入到城市中来,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在朗科罗确立的调查体系中,要求以最新的地图为基础,以街道和主要建筑为主要的对象,调查的内容包含城市的规划、建材、色谱、配色等十多项的内容,可谓是十分全面。针对中国城市的实际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调查,包含了解该城市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河流、山石等自然环境特征;另一方面是人文环境的调查。

包含了解该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风俗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对资料分析完毕,提炼出色度和选择好色卡之后,要将所选定的色卡在拿到获得资料的原处,再进行一次色彩的检验,因为色彩受到气候和光线变化的影响很大,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会有着较大的差别,所以为了获得更为精确地数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次进行实验,以保证调研的精确度。

3.色彩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