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桥梁施工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4 00:51:16

桥梁施工论文

桥梁施工论文例1

在传统的教材中,教材建设与国家现行桥梁建设实践相脱节,理论知识多,工程实际案例少,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比较离散,没有按照职业角色来设置课程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的桥梁施工技术,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块,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偏离,学生在学习了全部学习内容之后,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不知道该怎样把学校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要求快速对接,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授课计划安排不够合理

传统的授课安排是在一个学期内将本门课程讲完,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多,要想在一个学期内将各种桥型的施工技术全部讲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教师要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又要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接受全部的学习内容,结果显示,效果甚微。由于知识点密集,课时有限,老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只能讲授基本桥型的施工技术,只能对各种施工方法进行概念性介绍,对新型桥梁结构施工技术介绍较少,特别是复杂的施工工艺,学生很难理解桥梁施工的详细情况。(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单边式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脱离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采用教多学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企业调研,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教学文件[1]。为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针对岗位任职要求,邀请企业专家与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开发课程标准。通过反复论证与修改,按照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总结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结合在建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工作任务和相关理论知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工作岗位的任务分析,结合行业标准、规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二)根据岗位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课程围绕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建设部批准的市政行业《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设计了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跨结构施工、桥面系施工和涵洞施工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个工作任务,将知识点嵌入工作任务,分两个学期讲解。在教学中本着知识面“精、新、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际的高度融合,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高职特点,编写特色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材建设。教学团队成员与企业专家一起通过研讨论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学内容的变化,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平衡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比重,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新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四个学习情境、十个工作任务划分的,每个工作任务按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计划单、决策单、实施单、检查单、评价单的顺序编写。在任务单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对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在资讯单中给出该任务的资讯问题,并给予资讯引导;在信息单中给出与任务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资讯、信息引导以及对任务的理解,填写计划单、实施单,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填写检查单、评价单。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实例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整体性[4]。在编写特色教材的同时,还编写了与之配套的能力训练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自我测试。教学团队人员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节假日、暑假去企业录制相关施工视频,制作课件,准备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相关文献供学生查阅,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课程网站建设以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按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组织实施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学习情境中的桩基础施工任务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了充分的教学资源,如特色教材、课件、施工视频、桥梁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图纸等。在资讯阶段,教师布置桥梁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钻孔及浇筑水下混凝土工作的内容,将学生分组,布置工作任务,并给每组同学分发施工图纸、活页教材等资讯材料。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资讯材料,明确工作任务,学习信息单及技术规范,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重点难点统一讲解,对于复杂的施工工艺,为了加快学生对施工过程的理解,发挥课件、施工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对工程施工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掌握桩基础施工的基本内容之后,进入计划阶段,根据所给施工图纸,编写给定桥梁的桩基础施工交底方案,然后讨论编写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交底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进入决策阶段,方案论证结束之后,进入实施阶段,编写交底方案,最后小组自查,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实际的工程案例,模拟了真实工作任务,使教学更接近实际,有效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而且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五)专兼教师结合,提升团队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充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安排中,学校聘请部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授课,给予相应补助,兼职教师讲授时能够将理论更贴近实际,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对于在校教师,为确保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团队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一是团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暑假、节假日定期去龙建路桥等企业实践锻炼,锻炼期间,不但可以在企业对课程进行调研,录制相应的施工视频,获取真实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掌握新的施工工艺、新技术,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二是积极参与说课比赛、微课比赛等教学能力大赛,参加科研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教学能力培训,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三是做好新老教师结对子工作,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要做好新教师的帮扶工作,互相帮助,提高专业技能。

桥梁施工论文例2

在我国,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的时间仅有半个世纪,但是,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随着预应力设计、计算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施工工艺的逐步成熟,今天,预应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的各种结构中。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公路桥梁施工的实践,就预应力梁(板)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常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

(1)预应力钢筋或金属螺旋管生锈。主要是材料堆放不符合要求造成的。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原因,预应力钢筋和金属螺旋管一次进场的数量都较多,如果工程进度滞后,它们在现场堆放的时间就会很长,一旦受潮,很容易生锈,从而影响工程质量。预应力钢筋应放置在离开地面清洁、干燥的环境中,并应覆盖防水帆布。而金属螺旋管应搭棚堆放,并离开地面至少40cm。

(2)张拉前梁(板)底板跨中附近出现横、竖向裂缝。主要是由制梁台座在灌注混凝土时或之后出现了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有些施工单位不重视制梁台座的地基处理,或在灌注混凝土前没对制梁台座进行预压,很容易出现不可挽救的质量问题。重庆高速公路某大桥为14*30米T型梁桥,因制梁台座在T梁灌注前未进行预压,结果前期灌注的4片T梁在拆模后全部在梁底跨中附近出现裂缝,直接导致这4片T梁全部报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后经测量,此4个制梁台座最大沉降达8cm。所以,如果梁(板)是在预制场预制,制梁台座地基应用砂包做预压处理;如果是在钢管支架上预制或现浇,应清除支架地基的浮土,大致整平、夯实,并做好排水工作,钢管架立柱下应放置枕木或条石。最后,钢管架还要做预压处理。

(3)张拉后空心板端部截面的顶、底板出现竖向微裂缝。主要是由于空心板端部横向配筋较弱引起的。江西泰赣高速公路一座大桥为7×16M后张预应力空心板梁,此桥上部用跨上预制横移的方法施工,空心板在张拉后发现端部截面的顶、底板在中间附近出现竖向微裂缝,长度达20cm、宽达1mm。经检查混凝土强度及钢筋强度均达标,预应力张拉力控制良好,施工顺序恰当,而且此种情况在其他工程项目也较为常见。后来加强了空心板端部1m范围内的横向钢筋后,此种情况消失。

(4)张拉时工作夹片与钢绞线互相刮损。主要原因是工作夹片与限位板型号不配套。当千斤顶拉出钢绞线时,工作夹片跟着后退,退到后面的限位板后夹片找开,钢绞线被顺利拉出,当限位板的限位值相对夹片偏小时,工作夹片张开的量不够,工作夹片于是与钢绞线互相刮损,这种情况会磨损工作夹片的刻丝,导致钢绞线滑丝,出现质量事故。

(5)张拉时锚下混凝土因局部受压被压裂。这种现象在各个项目中都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锚下混凝土不密实或锚下混凝土配筋不足。预应力梁(板)的腹板一般比较薄,而锚固区的钢筋又很密,如果混凝土中碎石粒径偏大或者振捣不好,很容易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的情况。所以,除了要控制好碎石级配外,还要严格控制碎石的最大粒径。同时,在振捣锚固区的混凝土时,可以换成小一型号的振捣棒振捣或加长底(侧)模振捣器的震动时间。另外,设计人员在锚下一般只设计了螺旋形配筋或钢筋的其中一种,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应同时采用两种钢筋,能圈套的提高锚下混凝土的局部承压能力。

(6)张拉时预应力筋出现断。这种现象原因很多,第一,预应力强度指标等不符合要求;其次,施工时实际张拉力超出设计张拉力许多;另外,预应力管道渗入了水泥浆。预应力筋出现断丝情况,应首先对预应力盘进行检验,看预应力筋是否质量合格。如果预应力筋质量合格,则应校验千斤顶和油表,检查实际张拉力是否超出设计张拉力。有些施工队伍习惯或根据实际情况要在灌注混凝土前将预应力筋穿进预应力金属管,而金属管在灌注主梁混凝土时有可能会渗进水泥浆,凝固的水泥浆会对张拉预应力筋生产影响。当千斤顶一次张拉多根预应力钢筋时,预应力钢筋会出现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断丝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先在预应力管道内穿入橡胶棒后再灌注混凝土。预应力管道的接头一定要用胶布缠密实,而且在浇注混凝土时,振捣棒注意不要直接接触预应力管道,以免把它戳穿。为防万一,在梁(板)混凝土灌注完毕,终凝之前,将预应力筋或橡胶棒前后拉动,防止渗进去的水泥浆凝固成块。

(7)张拉实际伸长值超出理论计算范围。如果发现预应力钢筋实际伸长值超出理论计算值6%以上,应首先重新校验张拉千斤顶和压力表。如果张拉千斤顶和压力表都正常,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理论计算时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ES取值不准,导致理论计算伸长值偏小或偏大(一般是偏小),所以如果实验条件许可,ES值都应该通过试验取得;计算预应力钢筋理论伸长时预应力筋的长度L没有加上锚垫板至工具夹片的前端的距离,导致理论伸长值偏小;计算预应力钢筋理论伸长值时,计算张拉最大控制应力采用设计值,但实测伸长值时却是在预应力筋在超张拉应力(1.03QK或1.05QK)的情况下量测,这就导致理论伸长值相对实测值偏小。

(8)灌浆时孔道堵塞。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在浇注混凝土时,水泥浆渗进管道,凝固后堵塞孔道;二是灌注水泥浆水灰比不当,水泥用量过多;三是灌注水泥浆搅拌后放置时间过长;四是灌浆时中途出现停顿。

(9)灌浆后梁(板)底板预应力管道位置出现裂缝。有混凝土保护层过薄或灌浆时压力过大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水泥浆中膨胀剂用量过大,水泥浆凝固后膨胀将混凝土干用胀裂。所以预应力管道应严格按照设计图中预应力筋的曲线坐标用定位筋牢牢固定;空心板梁的芯模应使用可靠有效的措施固定,防止芯模上浮或下沉;压灌水泥浆中膨胀剂的用量一定要通过试验确定,具体试验方法可以参考《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2、处治方法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但问题真的出现时,只要不影响外观和使用安全,可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或弥补这些缺陷。

(1)预应力钢筋允许有轻微的浮锈,但如果有肉眼可见的麻坑,预应力钢筋应作废。金属螺旋管生锈,如果除锈后其有效厚度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金属管应作废。

(2)张拉前底板跨中附近出现横、竖向裂缝,如果缝宽超过0.2㎜,应报废重新制作。

(3)张拉后空心板端部截面的顶、底板出现的竖向微裂缝一般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因为端部截面还要进行封端,所以只要裂缝宽度不超过0.4㎜,对裂缝进行修补后即可继续使用。

(4)张拉过程中如果发现锚座下混凝土开裂,应立即停止张拉,并放松已经张拉的预应力钢筋,凿除锚下混凝土;如果是配筋不够的原因,还要增加配筋。然后,用高强混凝土、环氧树脂或两者的混合物(强度不低于梁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修补,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张拉灌浆。

(5)每块板中不允许有一根钢绞线断裂,每根钢绞线束中断丝不得超过两丝,张拉时如果预应力钢筋断丝数量超过以上规定时,原则上要更换,当不能更换时,可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如提高其他束的应力值等。

(6)灌浆时应尽量避免孔道堵塞,如果发生堵塞应从另一端灌水,观测梁体两侧的色泽与水印,判定堵塞部位,然后在梁体一侧钻孔清除堵塞处钢纹线上的混凝土或水泥浆,并认真填补钻孔(可用高强混凝土地、环氧树脂或两者的混合物填补),最后再进行孔道的正常压浆。

桥梁施工论文例3

摘要介绍桥梁施工中现浇盖粱的支架选用、主要施工注意事项、计算要点及改进措施。关键词简支桥梁现浇盖板支架1概述盖梁,也称帽梁,一般设于墩柱顶部,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中的下部结构主要受力构件。墩柱顶盖梁,如采用现浇施工,其施工质量,不仅受控于混凝土配合比、浇灌方法,且与采用的支架紧密相关。只有选择了坚实的支架,使模板牢固、可靠,拼缝严密、接口顺直,能抵抗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操作人员能安全地进行各种施工作业,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杜绝模板漏浆、胀模等质量通病,杜绝模板支撑倒塌等安全事故。墩柱顶盖梁现浇施工的支架型式,主要有自落地支架式、抱箍挑架式和埋设托架式等。自落地支架,即在盖梁下部的地面上立支柱,搭成落地满堂支架,然后在支架上铺设模板,如图10抱箍挑架式,即在盖梁下的墩柱上套钢板箍,拧紧套箍的拼接螺栓,然后利用套箍搭设支架并铺设模板,如图3。埋设托架式,即墩柱上预留水平孔,待墩柱混凝土拆模并有一定的强度后,向预留孔中穿人钢锭,然后利用钢锭两端悬臂部分搭设支架并铺设模板,如图2。2各种支架的计算要点支架设计时,计算承受的荷载包括:模板自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重量、施工人员和运输工具重量、倾倒和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及支架自重等。2.1纵横粱的设计计算各种支架中,模板下、支架顶的纵横梁的设计计算大同小异,一般可将之当作简支梁计算。设计计算时,先初选构件类型(如方木、槽钢或工字钢等),再根据最大弯矩或最大剪力的数据,选择构件型号及截面,验算构件的挠度、弯曲强度和抗剪强度。2.2自落地支柱的计算自落地支柱可当作两端简支的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先初选构件类型(如钢管、型钢或门式架等),再根据最大轴力的数据,按计算值选择构件型号及截面,最后验算抗压稳定性和水平联系杆的竖向间距(即水平联系杆的道数),并按构造要求设计扫地杆、剪刀撑、抛撑和缆风绳等。如盖梁离地面高度较大,所在地区基本风力较大,则应考虑风荷载,并核算选择抛撑和缆风绳。2.3抱箍的计算抱箍所能承受的荷载可由抱箍与墩柱之问的摩擦力平衡,其摩擦系数μ由墩柱面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而定,一般可取为μ=0.3—0.5。设计时应选择拧紧螺栓的数量,并验算其抗剪强度,同时应验算抱箍钢板的局部抗剪强度和抗挤压强度。2.4托架钢锭的计算预埋托架的设计,除选择计算纵横梁外,还应对埋设的钢锭的规格和截面积进行计算,核实其最大弯、剪力和支座处挠度。支架型式的选用,应结合现场设备及施工条件与盖梁的高度,还应保证现浇盖梁的施工质量和操作安全。3支架型式的选用条件支架型式的选用,应结合现场设备及施工条件与盖梁的高度,还应考虑经济成本尽量能就地取材,并应保证现浇盖梁的施工质量和操作安全。各种支架的适用情况和注意事项见表1。自落地支柱可采用钢管、型钢或门式架等,根据施工设备状况及荷载经计算选用;无论采用何种支架,施工时都应按计算挠度值设预拱度,并应搭设足够宽度的操作面(一般每边不小于1m)和周边护栏(高度不小于1,2m);各种支架的护栏边,都应满挂密目安全网,以防止高空坠落。4各型支架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4.1各支架优缺点①自落地支架式结构简单,但在荷载作用下支架变形较大,耗用材料数量较多,文明施工管理工作量较大。②采用抱箍挑架式,在盖梁施工中下部仍可通行,不占地面工作面,便于管理,但抱箍挑梁中钢箍与墩柱之间的摩擦系数的取值难以掌握,依墩柱表面的平整度或粗糙度而异,施工时易发生抱箍滑脱事故,支架能承受的荷载不高。③埋设托架式虽然下部可通行,不占用地面工作面,易于文明施工管理,能承受荷载较大,支架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小,但在埋设钢锭和施工受载时,墩柱混凝土需具备一定强度,施工后在墩柱中留下小孔,影响墩柱外观,施工后宜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塞小孑L及墩柱表面处理工作。4.2各种支架的改进为提高自落地支架的承受荷载,而减少变形或沉降,可利用万能杆件拼装成桁式支架。桁式支架可设计为满堂式,也可设计为柱梁式。对于在河岸上现浇盖梁,如土质条件较差,做适当压实处理并经采取措施后,也可采用自落地支架。如在地面上先铺木板或槽钢,或浇筑混凝土地板,以增大地基受压面积。对于水上现浇盖梁,由于桩基、系梁及墩柱施工时,已搭设了水上操作平台,因此可利用在该操作平台上直接搭满堂支架。但必须验算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和沉降量,慎重采用。一般简支梁桥中,在桩基与墩柱间都设计有水+‘平系梁,因而在水上与土质条件差的地面上,如盖梁与系梁的高差不大,可利用系梁作为受力底座,在系梁面上搭设落地支架。但系梁的强度必须经过计,必要时加大系梁截面或加配钢筋。在使用抱箍挑架式时,为预防施工荷载过大造成钢板箍滑脱,宜采用高强度螺栓和双螺母拧紧抱箍,也可以采用两层抱箍互相支撑的方法,或在抱箍底部预埋钢筋,以加强支撑。但预埋的钢筋在使用后应割,做好墩柱外观处理。如施工荷载不大,可在墩柱中埋设型钢,利用埋设的型钢搭设支托架。另外在埋设托架中,经钢锭。对于埋设托架式,也可将埋设钢锭与工字钢改为埋设牛腿,再在牛腿上搭设支架并铺设模板.5结束语在上海市政工程多年的施工实施中,各类型支架按实地情况经常选用,无论在保证工程质量及支架的设置经验上,虽获益匪浅,但当支架选定后,对一些重点的处理尤应重视。如自落式支架落于地面上的地基整平、夯实、扩大承力面,落于构筑物上对构筑物的核实补强;抱箍、托架式施工完毕后对墩柱外观的处理等。

桥梁施工论文例4

第二、桥梁施工实践性强,但桥梁施工课程知识体系主要围绕着实际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方法、流程、设备使用等方面展开。因此,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实习的学生而言往往觉得形象模糊、概念空洞。

第三、桥梁施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桥梁施工涉及到桥梁类型、施工方法、设备、材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知识点繁杂众多,且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及关联性不强,使得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掌握难度加大。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特点,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对课堂教学方法及实践性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逆序三“W”教学法

三“W”教学法是一般目标教学的传统方法,所谓三“W”即what、where、why。针对某一知识元素,首先介绍概念,即wha,t在清楚概念基础上再介绍它的应用,即where;最后讲解该知识元素的应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即why。三“W”教学法具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等特点,易于教学实施和学生的掌握,但如果多次重复应用也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结合桥梁施工知识特点,在传统三“W”教学法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三“W”的教学次序(见图1),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加深知识元素记忆的目的。以下介绍两种逆序三“W”教学法的案例。

图1逆序三“W”教学法示意图

以桥梁施工临时设备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知识点为例。普通方法为首先介绍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然后介绍哪些施工设备需要满足这些条件,最后讲解为什么要满足这些条件。针对这一知识点,将三“W”的次序调整为why、what、where,即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大型桥梁的施工事故,配合多媒体图片播放,同时,特别强调事故原因、损失情况及事故处理。当学生兴趣激发起来后,再回过头来介绍造成事故根本原因的设备强度、刚度、稳定性概念及应用等问题。

以前支点施工挂篮知识点为例,教学实践中将三“W”的次序调整为where、why、what。首先回顾三角挂篮、梁式挂篮等普通梁桥悬臂施工挂篮结构形式、作用原理等,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为斜拉桥设计挂篮,以此引出前支点施工挂篮知识点的适用条件(where)。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由于不清楚前支点施工挂篮概念,往往会错误的选择三角挂篮、梁式挂篮等。通过故意引导学生“犯错”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知答案的热情,然后解释为什么(why)普通挂篮不合理、斜拉桥结构特点,最后提出前支点施工挂篮结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条件(what)。通过对于三“W”的次序调整及灵活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顺序教学法的僵化呆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学习热情。使得在每个知识点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都有思考、理解和探知的环节,进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情景教学模式实践

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形成自由宽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下论文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让学生在探索式学习中,激起求知欲望,敢于质疑,训练思维内力及实践技能。根据桥梁施工课程实践性及参与性强的特点,结合工程实践选取典型案例,设置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分组式或集中式两种形式。所谓分组形式即先由教师介绍知识元素及相关工程背景,然后将学生分组并扮演相应角色,进而展开自由的分析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讲评。而集中情景形式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角色的双方,由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考及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正确结论。以下为情景教学模式下的两个教学案例。

在讲授扩大基础基坑开挖验收知识点时,相关内容包括基坑验收内容、检测手段、质量标准、施工单位需提交的资料及相关单位等。该知识点信息量大、内容繁杂,采用一般教学方法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分组式情景教学模式时,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分别扮演参建单位的建设、施工、监理、设计、质检单位代表,虚拟召开某桥扩大基础的基坑验收会。按照真实会议流程,由扮演监理的学生主持会议,有扮演施工方代表的学生介绍坑验收内容、检测手段及需提交的资料,而其他人根据该学生汇报情况及质量标准进行讨论评判,最终得出验收结论。由于所扮演的角色很可能是自己未来的职业或相关行业,可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生的介绍、讨论中,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联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集中式情景模式将教材知识要点投射到实际工程背景中,形成施工案例,在师生共同思辨气氛中得到最终结论。在讲授采用冷却水管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知识点时,要让学生明白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产生原理及冷却水管的作用机理。采用集中式情景模式时,教师以施工方作为自身角色向学生提问:“为节约建设成本,是否可采用PVC管材作为冷却水管?”让学生从监理及设计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集中式情景模式中,师生关系由传统的教与学关系转变为可以平等对话的施工与监理角色关系,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

制作精良、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是桥梁施工课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机具设备、施工方法及材料等形成清晰直观的感性认识。对流程复杂、概念抽象的施工方法、施工设备的工作过程等,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加以展示,如钻孔灌装桩的施工流程、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等。施工动画的类型主要包括:简单的flash图形动画以及大型3D动画。图形动画具有制作简单、生动直观、概念清楚等特点,一般播放时长3~5分钟;大型3D动画一般制作精美、效果震憾,多为具体桥梁的施工建设全过程,时间为10~20分钟,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剪辑播放或集中播放形式来控制播放时间。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及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恰当结合是确保桥梁施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媒体教学方法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发展,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清晰、易于接受等特点,但如果使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产生所谓的信息化“填鸭式”教学效果。因此在桥梁施工课程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相结合,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恰当的配合板书和简单图形,避免形成“报告式”教学模式。

第二、多媒体教学方法适度运用,控制好信息传递的量及速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理解认识信息,并及时地回应反馈信息。

第三、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在满足课件内容的结构性及系统性要求同时,需注重课件设计如幻灯片平面布局、图文比例、颜色搭配等问题,确保信息的传递及接受过程中线路畅通,避免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视觉及心理疲劳。

二、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索

桥梁施工课程是与工程实践贴合得最为紧密的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基本施工技术理论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未来职业角色所面临的组织协调能力等。但仅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有人认为读了一学期的桥梁施工,还不如在工地呆一星期学的东西多,这样的看法虽然片面,却也发人深省。桥梁施工课程合理引入教学实践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施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模式及质量控制措施,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施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且便于管理。考虑到课程安排、工程环境及学生个人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集中组织学生大规模的参观实习难以实施,而且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必须转变传统工地实习的组织形式,结合学校现有条件,探索灵活多样、便于实施的课程教学实践途径。

第一、充分利用学校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地缘优势,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参与内业资料整理、测量等相关工作。

第二、以本校本科生导师制度及班主任制度为平台,引导学生参加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科研项目如施工控制、桥梁检测等。

桥梁施工论文例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朝着山区地区不断地深入,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由于桥梁纵坡大,平面半径比较小,再加上桥墩处于地形陡峭的位置,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常常会发生堕落、被落石击打等安全事故,同时在加上山区的交通设备不完善,一些大型建筑设备没有办法开展工作,导致一些工作不得不由人工操作完成,这就会增加施工人员的劳动量,导致他们因为工作量巨大而发生各种安全事故。虽然我国也加大了对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但是每年发生的山区桥梁施工安全事故的案例在逐年的上升。

1.2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造成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首先施工单位的违章操作,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根据以往的安全事故分析,95%的安全事故发生并不是因为施工技术的原因,而是因为施工单位的违规操作,比如施工单位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事故管理制度、没有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违章施工、违章操作结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桥梁施工设计的不合理。桥梁施工设计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与前提,如果设计方案不合理,那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施工技术都很难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再次是施工人员没有对山区地形等进行准确的勘察,导致对山区的地形地貌没有全面的了解,最终导致桥梁的主体结构设计等发生错误;最后是施工单位没有投入足够的安全生产资金,导致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或者机械设备等

2导致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基于山区的险峻地形,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树立严格的安全责任意识,其主要表现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带安全帽、系安全带;施工现场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保护设备,比如没有针对高空作业的安全网和防坠网;没有定期对施工现场以及相关设备进行检查与检修,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存在;没有制定相应的紧急事故处理预案,导致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不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救治。

2.2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山区桥梁施工中,施工单位缺乏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实处。首先施工单位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不到位,施工设备经常出现“带病上岗”的现象,对于一些细小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的清理,导致发生较大的人身安全事故发生;其次对施工操作没有做出明确的规范措施,比如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上一个施工还没有经过验收就开始下一工序的操作,影响了桥梁施工的质量;最后没有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人。

2.3自然环境的影响

山区的自然环境比较复杂,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的地质灾害,比如山体滑坡、山洪等,因此需要施工单位要及时根据气候变化做出快速、准确的应对措施,但是施工单位对此问题重视的程度不够,结果导致往往在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才采取临时措施,其结果必然会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同时再加上施工单位没有与当地居民搞好关系,导致当地居民偷盗建筑器材事件经常发生,最终导致了群殴事件,影响施工进度。

3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3.1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施工给施工人员造成的工作强度要远远高于平原地区的桥梁施工,因为山区的地形复杂,一些大型设备很难进入施工,因此一些部位的施工不得不要求施工人员手工操作完善,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首先要施工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根据施工人员的心理特点,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山区施工的强度都比较大,因此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确定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合理的分配工作任务,避免施工人员出现疲劳操作;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

3.2加强对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首先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与保养。机械设备是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高效、安全的机械设备不仅可以提高施工进度、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降低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率,但是由于机械设备的自身性能、结构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要求我们在使用机械设备时一定要定期对其进行检修与保养,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充分的发挥功率,坚决杜绝机械设备出现“带病上岗”的现象,因为一些细微的毛病没有及时被发现或者处理掉,就会造成更大的故障,最终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其次要及时地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都具有使用寿命,一旦超过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就会造成施工效率受到影响,严重的话可以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机械设备达到其使用寿命后要及时更换,对于没有达到使用寿命但是只要结构性能已经发生严重损坏的也要坚决予以淘汰;最后要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制度。特种设备与安全事故有着密切的联系,特种设备发生故障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对于特种设备要执行严格的检测制度,保证设备在取得相关部门的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3管理的安全性控制

管理的安全性控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法律手段。国家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制度,约束山区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二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安全管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国家政府部门通过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促使建筑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比如国家为了避免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建立了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三是文化手段。文化手段就是建筑企业通过树立安全管理的企业文化,熏陶与感染职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四是科技手段。施工单位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通过提高技术,降低施工人员的手工操作,通过技术提高可以解决施工工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从而提高政府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效地控制建设过程中发生损害的可能性。

桥梁施工论文例6

前言

随着我国交通量日益增加,单车重量也不断增大。为了适应道路运输载重量不断发展的要求,人们发现桥梁的混凝土开裂、剥落、衰变及钢筋的锈蚀(管道灌浆不饱满普遍存在)对桥梁的损害问题非常严重,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护或改建,现实使人们开始重视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技术途径有两个,一是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匀质性、抗冻性,从而提高混凝土抵抗碳化和冷冻侵袭的能力;另外一种是提高既有桥梁耐久性的有效途径即对缺陷桥梁进行加固改造,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工程概况

某桥为一斜腿刚架钢筋混凝土桥,1973年建成,通车至今已30多年。全桥在横桥向由六个刚架片组成,刚架片之间通过桥面连续以及横隔板连接,每个刚架片在拱脚和跨中铰接,形成三铰斜腿刚架桥。边跨梁一端直接搁置在桥台上,另一端搁置在中跨主梁端部的牛腿上。主桥计算跨径21.65M。全桥长26M,桥面净宽7M。设计荷载汽一26,拖一100。由于种种原因,桥梁结构出现了一些病害,主要有斜腿主筋、箍筋出现锈蚀,铁锈膨胀引起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等。

二、桥粱加固的基本方法与原则

1、加固原则

加固设计以原桥为基础,在不改变原桥结构型式的前提下,对原桥主要受力构件进行加固,加固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重点:

1、下部结构具有足够的潜力。

2、加固后必须要达到能通过重吨的单车的要求。

3、因为下部是航道,所以在跨中腹板和斜腿加固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有净空,不得使下部空间削减过多。

4、对各开裂构件的表面进行修补,保证构件表面光滑而连续。

5、在补强的同时,应注意加固物本身自重对原桥的影响。

6、加固后保持桥梁的整体美观。

2、加固方法

根据目前该桥的交通情况,通过加固,将原桥设计荷载提高为能通过单车重车吨加固设计、加固施工完成后,还要对该桥进行静力荷载试验,以检测桥梁加固工程是否合格,确保其安全性。加固盖梁和桥墩,待桥墩压浆完毕,桥梁整体稳定后再进行封闭盖粱与桥墩裂缝,盖梁底部出现裂缝的部位作环氧硅,增加盖梁截面积,盖梁侧面粘贴钢板桥墩外侧先纵向粘贴碳纤维片,再环向粘贴碳纤维片将裂缝部位封住。

桥梁加固一般是通过对构件的补强和结构性能的改善来恢复或提高现有桥梁的承载能力,以延长使用年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的要求。其改造的主要技术途径有加强薄弱构件、增加辅助构件、改变结构体系、减轻恒载、加固墩台及基础等。

三、加固理论计算

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桥身在加固前各个部分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分布特征,找到最不利截面,为加固方案提供详细的理论依据,特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该桥梁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1、计算模型采用数据

主跨、边跨型梁截面基本尺:T梁全高;H=800MM,上翼缘宽:B1=1250MM,翼缘高度:T=220MM;T梁下宽:B=250MM。

斜腿支点附近矩形截面基本尺寸:截面高度:H=500MM,截面宽度:B=250MM,材料特性:C30混凝土强性模量:E=3.0*10MPA;混凝土泊松比:V=0.1667。钢材泊松比:V=0.3。

2、有限元模型建立

全桥横向共由六榻梁组成,各棍梁的形态结构均一致,因此,先对单榻梁以及斜腿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到主梁结构复杂,斜腿截面沿纵桥向变化,为了能更真实的反映结构的空间特性,采用8节点的solid45空间实体单元进行模拟共划分节点6868个单元,4202个离散;如图1所示:

3、支承条件

由于加固将改变整个桥梁的支承条件,即将中跨跨中的铰接改回原设计方案中的固接,同时,将斜腿趾部的铰接改为固接,这会导致整个刚架片的应力重分布,而后的加固正是针对应力重分布后的结构进行处理的,因此,在有限元模拟加固前的结构应力分布时,各截面尺寸虽然按照加固前计算,但支承条件,在中跨跨中和斜腿趾部按照固接计算,而其他部位按铰接算。

四、加固措施

1、封缝处理

先用钢丝刷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碴及松散物,确定需要封闭的范围,用气压0.2MPA的压缩空气清除缝内浮尘,用工业丙酮将裂缝刷洗干净。沿清理好的缝涂一层环氧树脂胶留出埋设灌浆底座的位置,待胶干后用树脂胶埋设灌浆底座。灌浆材料选用一灌浆材料,在干燥或潮湿环境下固化具有收缩性小、强度高、韧性好、可灌性好等特点,浆液配比均有说明。

施工顺序先将配制好的浆液吸人软管,装好注浆器,逐孔灌浆,如单孔不足可取下灌浆器补充后再继续灌注,灌后及时堵死灌浆孔。灌浆完毕待树脂初凝后凿除灌桨底座,并用环氧树脂胶封缝.

2、盖梁加固

盖梁侧面粘贴的钢板应预先设计尺寸裁出备用,在盖梁侧面放出粘钢位置大样用切割机沿边线切割砼深1CM,然后用钢钎凿毛,剔出带槽,在剔好的槽内按设计锚固间距钻孔,空乓机吹净孔内粉尘后用配好的环氧树脂在孔内植人螺栓。根据盖梁预埋螺栓情况确定钢带钻孔位置,用角磨机对钥板猫合面除锈并打出横纹猫结前用丙酮对钢板猫结面及硷表面进行擦拭,以去除灰尘及油渍。硅表面用毛刷涂一道环氧胶液,钢板翁结面涂抹配好的环氧砂浆,砂浆涂抹宜中厚外薄,均匀一致,然后对准孔位粘合到硅表面。钢板粘好后立即紧固螺母,交替间隔紧固,同时不断轻敲钢板使砂浆扩散,排出气泡,使钥板平整,浆体饱满密实。粘完钢板30H后,用小锤轻敲钢板表面,判断密实程度如钢板猫结面小于此应剥下重粘。钢板猫结合格后应及时刷防锈漆。钢板的环氧砂浆固化后,支立模板在盖梁底部浇筑环氧砂浆。

环氧硷应浇筑密实,与原硅结为一体。

3、桥墩加固处理

设计要求桥墩侧面裂缝封缝后先在侧面纵向粘贴两层碳纤维片,再环向粘贴两层碳纤维片。碳纤维片与其他加固方法相比具有高强、耐腐蚀、不增加构件自重、便于施工等特点。加固前对加固桥面进行交通控制,尽可能对加固构件卸荷对加固底面的硅表层出现的剥落、空鼓、腐蚀等部位应先凿除,用角磨机、砂纸等除去硷表面的浮浆、油污,构件表面打磨平整,转角处打成圆弧状。硅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将底层树脂均匀刷于硷表面,待固化后以指触干燥为准,再将构件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胶填平。浸润胶调好后均匀涂于待粘贴部位,将裁好的碳纤维片粘于构件上用滚筒反复滚压去除气泡,将浸润胶充分浸透碳纤维片,待碳纤维片表面指触干燥后可进行下一层的粘贴。在最后一层碳纤维片表面均匀涂抹浸润胶。碳纤维片端部用横向碳纤维片固定。碳纤维片与硷的粘结质量可用手压碳纤维片表面的方法检查,总有效面积不应小于95%,当空鼓面积小于10000MM2时,可用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修补,当空鼓面积大于10000MM2时应将空鼓部位的碳纤维片切除重新搭接等量的碳纤维片,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加固后的碳纤维片表面应涂一层水泥漆进行保护。

五、结束语

总之,公路桥梁加固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公路桥梁施工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用途最广的一门科学技术。然而加固施工工艺相对较复杂,要求桥梁加固工程取长补短,不仅延长了原桥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增强了原桥的承载能力。因此,加速我国旧桥加固或改造技术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及时地为现代交通运输服务,而且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桥梁施工论文例7

不同形式的桥梁工程,其软土地基的软硬程度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受到了土质和工程性质的影响。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对于工程笔不要严格按照于软土的定义施工,对于构造物的荷载对地基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不同程度的沉陷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的验算处理,并参照工程性质的具体标准,实施针对性的处置方式,尤其是做好现场的地质勘查与鉴别,避免工程质量遭到破坏。

1砂(砾)垫层处理技术

砂(砾)垫层主要常用作软土层厚度小,排水功能良好,砂砾资源优良、工程进度松缓的情况下。通常砂(砾)垫层的厚度在12~24cm,而主要理论根据是提升排水面,主要针对软土地基在构造物荷载作用下加快排水固结凝结过程,以增强软土层的强度,达到稳定性标准。在砂砾垫层施工的材料选择方面,主要是结合洁净中、粗砂,含泥量低于5%,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出5cm以下的天然级配砂砾排水固结效果显著,需在施工过程做好洒水压实工作,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砂砾表层的检查,表层湿润时则可采取施工处理。

2抛石挤淤处理技术

由于软土层厚度较大,且处于流动状态,这就给排水带来了难度,在修建涵洞地基处理工程中主要结合抛石挤淤法。挤淤施工材料主要包括了难风化的石料,片石尺寸在30cm以上的。抛投过程中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通常为延桥涵中轴线,自中间往两边,促使淤泥往向两旁挤出。在片石挤淤固定的情况下设置一层砂砾反滤层,并做好相应的施工处理工作。抛石挤淤法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动作快捷。在施工时需尽量保证施工地点能够满足材料使用的需要,并结合正确的顺序完成施工,这样能够避免因抛石厚度失衡而造成工程质量降低,若从成本和料源考虑也可运用钢渣代替片石挤淤。

3粉喷桩加固处理技术

(1)在粉喷桩施工前期需要做好材料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技术资料而言,需具备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比试验报告,粉喷桩设计桩位图等相关资料。

(2)保证施工场地的整洁、无异常物质。遇到场地低洼时需做好回填粘性土;遇到施工场难以达到机械行使的需要时,需要增加砂土或碎石垫层。

(3)粉喷桩使用到的水泥性能应该达到工程设计的标准,并且配备相关的产品合格证,以及施工现场的检验合格才可使用。禁止运用受潮、结块变质的加固料。

(4)准备必要的施工准备,并做好组装与维护工作。

(5)粉喷桩的施工工艺制定需要参照配比和施工参数相互符合的,试桩通常为5根,这样能够确找出钻进和搅拌速度,以及喷气压力、喷粉量等等。

4井点降水处理技术

4.1井点降水处理技术特征

对于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区域,常常会对排水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阻碍,这时就需要积极采取井点降水法,这种方式常常具有很好的性价比。遇到降水深度过大,土质质量差的情况时,需要对井点降水法比集水坑法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评比,尤其是在降水,工期、资金等指标做好对比工作。井点降水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桥涵多,工期短时需要增加井点设备,投资金额也增多。

4.2实例分析

本次研究的某公路工程公路,其第二合同段地质为湿陷性黄土,且地下水位较高,地面到达980~160cm则有地下水。在地质面积里设置了8座小桥涵,而一道3m涵洞因为在设计早期,地质勘查问题使得桥涵基础埋深达到了地面3m以下,因此难以制定软基处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将软基处理措施划定为属于换填软弱土,且适当增加片石砼。参照具体工程的施工环境与工期长短,使用了环形布置的单层轻型井点设备,单级离心泵则属于主要的抽水设备,结合基坑地面实施开挖线,长度为1.5m;并设置了适当的集水总管,总长在45m;总管主要是由无缝钢管组成,用直径为10cm;井点管主要由无缝钢管构成,数量共24根,长为6m,直径为4cm,井点管的间距控制在3m,在地面的埋深度在5m;对井点管下端的1.5m面积内,参照梅花形态布置滤孔,直径为1.5cm。包裹着铜丝细滤网,细滤网包裹着塑料纱布粗滤网,用铁丝绑扎粗滤网外部,最后用粗麻环绕起来;离心泵、射流器、循环水箱构成了一个抽水机。

井点降水法施工工艺流程包括了:施工准备--安装井点系统--抽水--挖基--基础施工--井点系统去除环节。

施工准备分地表清理、施工放线、设备检查等,而井点设备是检点。安装井点降水设备需把井点沟槽挖出后设置总管,并且结合井点管边冲孔布置井点管,并灌填干净粗砂形成一道滤层;利用弯头把总管、各井点管组合起来再布置抽水设备。水电接通时需进行试抽、检查,以保证设备使用性能的正常。抽水需顺利进行,并对附近的地面变化进行观察,发生变化时需要对抽水量调整。通常出水按先大后小,先浊后清情况进行。遇到施工附近存在建筑物,可布置回灌井点避免沉降。抽水时需要试挖基坑一点,划定水位下降情况。在水位低于施工水位时对抽水马力调整,尽早做好挖基工作。基础施工需尽早完成,并针对性的回填,接着讲井点系统拆掉,对总管和井点管进行清理。结合实际的工程施工结构看,笔者总结出了若工程施工时期划定的妥当,且周围的施工环境,及施工设备都能够准备好,运用井点降水法对构造物软基挖进行处理常常会起到重要的效果,不仅能够达到工期和效益双赢的局面,还能保证基础施工达到理想的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桥梁施工论文例8

1公路路基工程和桥梁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第一,地基不匀造成地面沉降与塌陷。在公路路基工程建设中,地基的质量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地基不均匀的现象十分严重,地面发生沉降和塌陷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含水量较高的软土路基地面,由于其延伸性能较低,承重能力较差,抗剪能力不强,地面更加容易发生沉降和塌陷问题。第二,沥青路面极易发生破损。许多沥青路面在工程完工验收后,最早一年,最晚两年,路面就会出现许多较大面积的裂缝,发生破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在早期施工时,施工单位或者施工人员只是片面地强调路面的平整度,没有对路面进行有力地压实和巩固。许多施工材料在进入到施工场地之后容易面临温度较低的情况。在低压下过度碾压公路或者桥梁的路面,会导致路面的基层和路床出现基地负荷能力不足,弯沉程度过大的情况发生。在对路面的基层材料进行收缩时,就会使沥青路面因反射出现裂缝,从而过早地发生路面破损现象。第三,水泥板路面极易开裂和断板。由于许多工程的土基没有均匀性,且强度不足,加上施工人员对路基基层施工技术的忽视,极易导致由混凝土构建的水泥板路面发生开裂和断板的现象。尤其是在春秋两季,白昼与夜晚的温差值较大,混凝土受其温度影响极大,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就容易使水泥板路面在后期使用中,因翘曲应力的增大而导致板体的开裂和折断。

2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关于路基质量的控制

第一,对路基土进行控制。对路基土进行控制就是对整体路基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路基都是由自然土对其进行修筑的,当路基填筑工作完成以后,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有关的土壤测试工作和分析工作,确定路基土的物理学性质,并对其含水量以及干容量进行综合测试,方便施工单位的后续作业。当测试出来的路基土,颗粒细小,则说明其能够产生的回弹模量也较低,这种情况下拥有较高回弹模量的就是砂性土。由此可见,砂性土是一种较为良好的修路材料。在公路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土场,其中利用塑性指标较低的自然土进行路基填筑是最优的选择。第二,对路基的强度进行控制。在公路路基的施工中,路面的压实度能够反映出路基各土层的紧实程度。而弯沉值则可以对路基上部的整体厚重程度进行有效的反映。只有路基的压实度和弯沉值均达到合格的要求,整个路基的稳定性能、耐用性能以及强度性能才符合工程的标准条件。

2.2关于路面质量的控制

第一,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控制。要想控制好路面的平整度,工作人员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路面基层区别作业。针对石灰,将稳定土当做底基层进行路面平整度的控制。在该环节中,石灰土被当做底基层,其路面平整度的标准相对较低。针对水泥来说,在碎石选择上有很大的区别,并且用水泥当做底基层的路面,其平整度的控制要比前者困难许多,其标准也更高一些。选择水泥类作为稳定材料的关键在于,需要较好地把握终压时间。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控制好终压时间,那么整个路面的强度都会发生改变,影响路面的整体平整度。第二,对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控制。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碾压时,工作人员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极易使路面出现裂缝,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年限。如果温度较低,则不能对混合材料进行有效地压实。第三,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现象进行控制。在这一环节中,选用良好的路面结构设计,从结构组合方面、排水设计方面综合考虑,提高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保障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平整度,从而为整个水泥混凝土面板创造良好的基础支撑。对水泥混凝土的各项配比进行严格把控,防止因为水灰比重过大或者混合料比重过大,发生离析现象,导致路面没有充足的强度。对切缝施加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因为混凝土的收缩,而导致断板现象的发生。

2.3关于裂缝的防治工作

第一,采用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技术。结合路基路面的具体情况,利用薄层浇筑方法、循序推进方法,构建斜坡混凝土,再利用泵送技术,缩短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间隔时间。第二,对温差进行合理控制。将内外温差值控制在25℃内,拆模时合理控制内外温差的容许差值。第三,对公路路基的路面,加强养护工作。浇筑施工完成以后,工作人员等到热量完全释放,再对路面进行洒水养护,并在路面的表面盖上塑料膜和草袋,保持其湿润度。

3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预防措施

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桥梁工程中的墩台,在竖直方向上的误差不能超过其高度的0.2%,即误差值要控制在20mm以内。所以,在具体施工中,墩台每向上升高1m,工作人员就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正。如果在墩台滑升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原因,并对其进行调整和校正,其中纠正偏差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扭偏的千斤顶先提高3cm-5cm,然后再对墩台进行纠正。值得注意的是,每次调整的幅度不可过大,防止其发生明显的弯曲。对操作平台进行水平度的控制,是顺利开展滑模施工的重要环节,一旦操作平台发生倾斜,将造成墩台出现扭转困难以及滑升困难。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将操作平台上的材料摆放整齐,并保障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2对桥台以及桥墩的施工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第一,对桥台以及桥墩做好相关测量工作。工作人员要保证放线工作精确无误,桥梁以及桥墩的定位测量工作严格依照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对其进行准确地操作,不能出现任何的误差,这样才可确保桥梁的整体平面位置基本确定,保持统一水平线。第二,对桥台以及桥墩外观的平滑度、美观度进行重视和加强。在具体施工中,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振捣施工,避免因用力不均匀,而导致桥台或者桥墩外观出现质量缺陷。同时,桥台以及桥墩中每一部位的外形尺寸修建都要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3.3对标高进行合理控制

一些桥梁把摩擦桩作为桩基的基本,把标高控制当作主要的方向。还有一部分桥梁设计提出对标高以及贯入度进行双向控制。以上两种情况均要求工作人员在对标桩高进行规范设置时,必须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将误差控制在100mm以内。所以,现场的工作人员要事先对送桩标注记号,做好核对,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桩标高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

4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公路路基工程和桥梁工程在施工中,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但是这些不是不能解决的。在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方面,工作人员要对路基土的质量和强度进行控制。控制好路面的质量和平整度,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断板情况。此外,还要做好相关的裂缝防治工作。在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做好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预防措施,对桥台以及桥墩的施工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标高进行合理控制。

作者:孟宪文 单位: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桥梁施工论文例9

桥梁布跨桥梁基本跨径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经济性、整体协调性、施工难度等诸多因素。过大或过小的跨径对桥梁经济性与美观性均带来一定影响。管村桥(寿昌溪)大桥采用整体式断面,该桥全桥共1联:5×25m。该桥4#墩处桥梁高度小于5#桥台,结合桥位平面图分析,虽然终点处取消1孔,可减小桥梁规模,同时也能降低桥台填土高度,但考虑到降雨时寿昌溪水位暴涨暴落、流速急,为泄洪需要,不宜缩短。桥型布置本桥所处主要为乡镇村落,对景观要求相对城市桥梁要弱,因此上部结构不考虑采用工期长、施工复杂、造价高的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而采用施工方便、快捷、造价省的预制拼装结构。空心板主要适用于跨径≤16m(20m及以上跨径空心板梁存在的病害较多)的桥梁,20m及以上跨径的标准桥跨主要有小箱梁和预制T梁2种。对不同跨径小箱梁和T梁2种结构进行比选[2],从比较结果来看,各种跨径梁呈现跨径越大,造价越贵的趋势;上部结构造价25m跨径T梁较小箱梁高约12.3%,相差不大,但施工相对简单。小箱梁由于横向刚度不足等原因,近年来出现问题较多。T梁横向通过横隔板刚性连接,行车舒适、受力性能好;主梁采用现场预制,架桥机架设施工,工期短,吊装重量小,工艺成熟。寿昌溪没有通航要求,梁高不受限制,采用T梁。虽然桥梁跨越河道时,为减少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尽可能在水中少设墩柱,但本桥桥基处于岩溶区,溶洞分布位置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本桥原设计为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的超静定结构;为减小桥基这种隐蔽的、随机发生的地质问题对桥梁结构的影响,采取特殊设计,更改上部结构为结构简支、桥面连续跨径小的静定结构[3]。这样做好处是结构受力明确,能消减桩基不均匀沉降影响。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并兼顾全线桥梁的标准化设计,综合考虑确定上部结构采用25m跨径预应力砼(后张)T梁。因柱式墩经济性好,工艺成熟,施工方便,与桩基础衔接性好,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肋板台,墩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虽然该桥桥墩高度不大,最大桥墩高度为6.1m,也不存在软土层,但考虑到本桥桥址区水位随季节变化暴涨暴落,桥梁墩台易受水流冲刷;为能有效抵抗山区河流强力冲刷,增强桥墩整体受力性,本桥设置底系梁。预制板梁梁顶设10cm厚C50砼整体化调平层,调平层顶设置10cm沥青混凝土铺装。在调平层与沥青混凝土铺装之间设防水层。桩基设计该桥场地内基岩面起伏大,右幅桥桩基大多基岩埋深浅,但左幅桥桩基全~强风化层厚度大,且在中风化基岩上部有溶洞发育;若均采用端承桩,则左幅桥3#、4#墩桩长深度将超过60m,而部分桩长约15m,桩长差异很大。根据本桥地质实际,部分采用端承桩、部分采用摩擦桩。具体分3种情况:(1)按端承桩设计,遇溶洞穿过,嵌入中风化灰岩该桥左幅1#墩和右幅2#、3#、4#墩桩基穿过溶洞,防止塌孔和漏浆。溶洞区域应逐桩钻孔,确保桩端以下8m无溶洞。此类桩基中风化层上部有岩溶发育,应穿过溶洞进入下部完整基岩。左幅1#墩桩基,ZKS43A钻孔表明在高程95.1~99.7位置出现溶洞,洞高4.6m,洞跨较大,充填。该处溶洞上持力层不足,为全风化及强风化层条带状灰岩夹泥岩。该桩基穿过溶洞,嵌入中风化条带状灰岩夹泥岩。(2)按端承桩设计,嵌入中风化灰岩地质资料表明,本桥0#台及右幅1#墩和左幅2#墩桩基无溶洞穿过,且下部的中风化条带状灰岩夹泥岩埋深较浅,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桩端持力层,按端承桩设计。(3)按摩擦桩设计,桩基底端设于溶洞上方该桥左幅3#、4#墩及5#台按摩擦桩设计,溶洞的桩基洞顶上方有足够深度的全风化及强风化层条带状灰岩夹泥岩持力层,可满足承载力要求。本桥墩台桩基分别采用直径为1.5m、1.2m的摩擦桩或端承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Ra]按文献[4]中相关规定计算。本桥要求端承桩进入中风化条带状灰岩夹泥岩嵌岩深度墩台分别不少于6m、4.8m。该桥桩基最小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及入岩有效深度。

桩基础施工特点

桥梁施工论文例10

第二,平整度因路床碾压不充分而不达标。因路床不实,从而使得路面在建筑施工中的稳定性、牢固性得不到保障。路面在经历过雨水和积水的浸泡和软化后,会使得路面的稳定性降低,使得道路的非均匀性下降,从而使得整个路面平整度降低。

第三,道路桥梁的排水管道有问题:(1)管道建造所使用的材料比较差,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经过了较为频繁的碾压,出现了一定的裂缝和混凝土较为松散的情况,并且有些是因为检查井的设计以及建设不太符合规定,质量较差,使得相应的井壁与路面的连接的部位容易产生一定的渗漏;(2)相关的设施设计不尽合理,影响了路面的平整程度,排水管道、雨水井的设计不合理,使得路面并不平整。

第四,混凝土裂缝对路桥建设的影响较大。混凝土出现裂缝是路桥建设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性问题。混凝土裂缝中较大的危害在于:混凝土的裂缝能够直接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削弱,使得对于重量的承载强度降低。在外界的因素影响下,持续的外在作用会使桥梁的裂缝不断扩张、持续增大。裂缝的出现会使得桥梁的正常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更有甚者使得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安全事故。造成此种问题的,并且影响桥梁美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的原材料的使用方面并不设定较为严格的把关标准,进而因施工水平的不到位造成了裂缝的出现。

2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通病

2.1道路桥梁接缝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处理这类接缝问题,需要利用切割机在新料摊铺之前将塌陷的路面清理掉,特别要注意确保切线平整和侧壁垂直。清扫完碎料之后,进行沥青层的涂刷,然后进行新材料的作业,按照较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对于接缝部位进行处理,尤其是松铺系数的相关的适应程度。碾压纵向的接缝之间,应该要注意到先旧后新的处理方式,特别要保证接缝处的碾压充分,应该使得平衡度和紧密度都达到需要的要求。

2.2路床碾压问题的解决方案

处理路床的碾压问题,应该做好以下的实际工作:(1)认真执行路床设计规格,平衡路床的标高和横坡,确保建造的路基的平整度能够达到路床的要求的标准;(2)密切关注路床施工中的排水、截水、防水相关工作,防止因为挖填土方时导致的积水现象,从而确保因为不同的施工层伴随施工展开,从而大量排除一定的排水量;(3)针对路床相关的解构的密实性进行性能的检查,严格控制路床的压实的程度,并且在充分了解路床的最佳的含水量后进行充分且有效的碾压。在压实土碾压过程中,需要遵循着由高到低、由较慢到较快、由轻到重的原则,从而有效地确保路床碾压密实程度和平整程度。

2.3排水管道渗水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处理这类问题,需要对应做以下工作:(1)排水管道必须使用符合工程技术要求的管材,最好附带有关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证书,此外还需要进行安装前的逐一检查,对管材相关的问题以及修复做到相关性的指标的投入和确定,在确定一些管道没有修复的价值之后,应本着保证工程质量的态度终止使用;(2)认真选择接口填料,遵循相关的配比确定相应的混合成分,需要针对性选择较为合适的施工技术,并且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选择接口缝内部较为干净的,如果接口填料是水泥之类的物质,这时候需要将接口预先进行湿润,如若接口部位属于较为油性的,则需要将干燥之后的部位再进行冷底子油的涂抹,然后规范认真地遵守施工的流程完成作业;(3)确定并且不断检查砌筑的砂浆饱满且无勾缝遗漏,在进行相关的抹面以及养护的时候,如若工程期间有着一定的地下水,需要在砌筑的地方以及勾缝之间进行相应的完成工作;(4)如若管道的表面,需要进行检查井的相互连接,并且在其连接之处涂刷一层较为均匀的水泥原浆,且在座浆之后及时做好内外的抹面工作,严防排水管道发生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