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生态县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7 07:13:17

生态县建设

生态县建设例1

很高兴参加*创建国家生态县攻坚动员大会,在此,我代表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建设生态县的目的和本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全县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目前,包括安徽省在内,全国已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包括*县在内,全国有5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建设工作。其中,有11个县(市、区)已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市、区),629个乡镇已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许多开展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改善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部分地区已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践证明,生态省(市、县)建设是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可谓“白云深处仙境,桃花源里人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富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先后获得了部级生态示范区、安徽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等称号,为创建国家生态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2004年建成部级生态示范区的同时,*县就瞄准了新的目标,及时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与2005年全面启动实施,生态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安徽省前列。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隆重的攻坚动员大会,书记、县长亲自作了很好的动员,明确提出要力争到2010年底将*建成国家生态县,这充分显示了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构建生态*、和谐*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对*生态县建设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生态县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这些都为生态县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国家生态县创建的基本条件,生态县要有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工作是生态村建设。因此,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希望*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通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好农村生产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生态县建设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县建设的核心。当前,*在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1152”工程过程中,要把严格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升级,防止污染严重企业向农村转移。要大力实施清洁生产,积极推进循环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国家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希望*通过实现降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的“硬约束”,优化县域经济的发展,并率先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为其他县做出表率。

第三,生态县建设要在突出当地特色上下功夫。各地情况不同,生态县建设的内涵、模式、特点也不相同。*在生态县建设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在发展中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生态县建设涉及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建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总体推进。优先解决重大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乡镇的作用,将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环境保护部门要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勇挑重担,主动协调,搞好服务。21写作秘书网

生态县建设例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为目标,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大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二、年主要目标

(一)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削减10%、6%、2%、4%。

(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省控重点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质,市控重点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得到全面保护,中心城区非法排污口得到彻底清理。大气污染防治实现重大突破,城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优良天数,天空呈现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景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无乱采滥挖现象,已破坏的山体基本得到修复。土壤环境得到初步治理,环境安全防范体系基本建立,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大部分建制镇驻地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农村社区在完成改造的同时配套建成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四)生态文化日益繁荣。生态文化研究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初步形成。

(五)生态体制不断健全。县、乡镇(街道、开发区)、村(社区)三级生态建设体系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生态补偿、财税金融扶持、科技与人才创新等机制日益完善,乡镇环保、环卫机构健全,配齐环保执法、环卫管理和保洁人员,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三、任务分工

(一)发展生态经济,最大限度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

1、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格局。完善城市功能定位,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牵头责任单位:县规划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国土资源局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突出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服务业,打造建设服务业强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坚决淘汰电力、钢铁、焦化、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的落后产能,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能力扩张和重复建设,禁止限期淘汰的落后装备擅自扩容改造和异地转移。

责任单位:县经信局

把产业基础好、企业实力强的肥料、机械、食品、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

牵头责任单位:县发改局,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

加快实施农业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切碎还田面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牵头责任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农机局

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清洁生产,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现节能由工业节能向交通、公共机构、建筑、农业农村、商业与民用在内的社会节能延伸。

牵头责任单位:县节能办,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

加强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严格控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从严控制燃煤火电机组新增规模。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执行重点行业最严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着力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和农村污染减排。

牵头责任单位:县畜牧局,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重点推进食品、蔬菜、机械、建材、木业、化工等产业的环保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逐步实现工业废弃物全面循环利用。

牵头责任单位:县节能办,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环保局

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视种植业和养殖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牵头责任单位:县供销社,责任单位:县节能办

5、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天然气、地热能、沼气等清洁能源。

牵头责任单位:县发改局,责任单位:县节能办、县经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

推行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控制燃煤火电机组新增规模,实行非电煤炭消费新、改、扩建项目煤炭等量替代,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牵头责任单位:县发改局,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环保局

6、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深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强化矿产资源集约和综合利用,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走“绿色矿业”之路。

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减少结构性耗水;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农业节约用水、工业废水回收再利用和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

责任单位:县水利局

在建筑领域逐步推行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

牵头责任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规划局、县房产和住房保障局、县环保局

(二)改善生态环境

1、加强森林系统和园林绿化建设。加强山区水源涵养林区、丘陵水土保持经济林区、平原农田防护林区建设,强化会宝岭等水库生态保护。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加强山地生态保护区和水系生态保护带、环城环路环界防护林带生态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促进生物多样化,打造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共建的森林体系和绿色屏障。

牵头责任单位:县林业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局

加快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加强城市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等绿地的管理和监督考核。

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2、加强水污染整治和水生态系统综合保护。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巩固提高流域治污成果。提升城区河流水质,加快城乡水域环境综合整治步伐。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

实施企业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化工、印染、造纸等高耗水行业的污染控制,最大限度实现冷却水、中水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依法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严格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进行各项开发建设活动。全面整治入河排污口,禁止未经处理的非达标企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湖库。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发改局

实施水系造林工程,在水库汇水区建立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保护水质安全,改善周边生态。

牵头责任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环保局

健全河道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管理制度,防止垃圾污染水域。

牵头责任单位:县城管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深入实施东泇河河道综合保护工程,加大疏浚、截污、引水、生物治理力度,开展退耕还湿、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和沿河景观建设工程,积极整治县内河网水系,构建县域湿地生态网络体系。

牵头责任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环保局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机制,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农村社区推广应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偏远、分散、管线暂不能到达的农村推广实施分散型生态治污模式。

牵头责任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3、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实行部门联动,突出抓好扬尘污染控制。

牵头责任单位:县城管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公安局

执行最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升钢铁、焦化、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水平。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积极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实施环保检验与标志管理,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

牵头责任单位:县公安局,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加强工业异味和餐饮油烟污染控制。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4、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建设城乡垃圾收集和处理处置设施,形成“一县一场、一镇一站”,建立城乡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模式。

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严格实行化学品风险评估和监管,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安监局、县爱卫办

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

责任单位:县爱卫办

5、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以会宝岭水库为重点,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定期开展水质全分析,开展水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生态修复示范,加强环境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预警体系和应急体系,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

牵头责任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公路局、县卫生局、县会宝岭水库管理处

深入排查整治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存在的问题,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台账和信息档案,完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严格落实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在人口聚居区和饮用水、食品安全保障区坚决禁止新上高风险项目。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建立土壤污染环境监管制度,制定全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土壤监测及预警体系。开展受污染土壤环境修复。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控,开展河流重金属污染调查和治理。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安监局、县水利局

加快推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工作,增强城乡防御地震灾害能力。

责任单位:县地震局

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和气象、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生物等灾害安全防控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生态安全监控预警体系,强化对高风险源、污染企业聚集区和地震次生灾害易发区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周边气象、水文、地质、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等灾害易发区的预警监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行生态安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牵头责任单位:县政府应急办,责任单位:县安监局、县经信局、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

加强应急能力和队伍建设,提高生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水平。

牵头责任单位:县政府应急办,责任单位:县安监局、县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林业局

6、保护重要区域生态功能。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科学划定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合理确定受保护范围。严格项目审批,严守“生态红线”。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发改局

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牵头责任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7、加快国土绿化和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水系绿化、荒山绿化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构建绿色屏障。

牵头责任单位:县林业局,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加强对水土流失、矿区地面塌陷、破损山体、湿地等生态受损区域的治理修复,恢复区域自然生态功能。

牵头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县水利局

(三)繁荣生态文化,强化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推出一批生态文明研究成果和文化作品。

牵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社科联、县文广新局

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纳入干部教育培训。

牵头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人社局

把生态文明作为公益性宣传重点,为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牵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广播电视台

2、倡导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更多地选择非机动车、公共交通出行。

牵头责任单位:县节能办,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农业局、县交通运输局

积极引导绿色消费,提倡健康节约的饮食文化,抵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逐步取消使用一次性日用品,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社会新风尚。

牵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经信局、县工商局

3、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生态县、生态乡镇(街道、开发区)建设工作,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教体局、县民政局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牵头责任单位:县农工办

(四)健全法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加大经济和刑事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案件。

牵头责任单位:县公安局,责任单位:县监察局、县环保局

加强基层环保、环卫队伍建设,充实执法力量、保障执法经费、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能力。

牵头责任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城管局、县环保局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奖代补”制度。完善跨界河流水质目标考核与补偿办法,实行水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补偿。

牵头责任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

四、保障措施

生态县建设例3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09—2020年)》《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和丽江市的相关文件精神,按照《玉龙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11-2020)》,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自信,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高度重视,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为成员的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环保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立若干专业工作组,具体组织实施;各责任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建立工作联席会议、情况反馈、进展督查、工作考核制度,根据各部门和乡镇职能职责,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建设总目标分解为具体年度目标,对相关责任单位强化检查,严格进行年度考核。加大资金投入:把生态县建设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由县财政安排专门经费;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1∕3投入生态县建设;抓好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由污染主体承担污染源治理资金;落实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和产业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充分调动非公经济组织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生态县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干部培训和轮训等机会,举办环保和生态建设讲座;举办企事业环保培训班;深入宣传生态环保法规,大力普及人与自然,地球村,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绿色产业、食品,绿色生活、工作、生产方式,绿色消费等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总体目标:到2020年,通过狠抓生态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形成安全的生态格局;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形成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形成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通过宣传教育,形成俭约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通过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优美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达到部级生态县建设考核标准,建成经济高效、环境优美、自然生态与社会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生态县。近期目标(2011—2015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60%的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生态效益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生态公益林和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有效遏制局部地区生态恶化趋势,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地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镇、绿色社区、生态村,创建黄山、拉市、白沙、石鼓4个省级生态乡镇,创建5个市级生态村,改善人居环境;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中期目标(2016—2020年):80%以上的乡镇达到生态乡镇建设要求,生态县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基本实现,通过国家验收;形成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抓好生态乡镇创建,城镇环境治理,拉市海、玉龙雪山、老君山综合保护,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突出玉龙县在长江上游保护中的重要生态屏障和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位,有效保护好占全县总面积1∕3的国家和省禁止开发区域和天然林、公益林区域。

生态县建设例4

一、生态建设工作情况

(一)生态建设工作情况。2002年建立机制,编制规划,启动创建工作;2005年通过部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完成初级阶段创建目标;2010年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完成达标阶段创建目标;2011年,县委提出2015年力争建成部级生态县。到目前为止,10个乡镇已建成8个省级生态镇,9个市级生态镇,321个市级生态村,337个县级生态村,申报部级生态镇9个。

二、取得主要成效

(一)牢固树立了注重科学发展的决策意识。2002年3月,我县第十次党代会审时度势实施战略调整,确立了打造“生态旅游县”奋斗目标,吹响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号角,从此走上了由自然发展向理性发展跨越的新征程。经过“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主题大讨论,在全县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文成最显著的特征、最重要的优势、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更是立县之本”的共识,社会各界对生态县战略极其支持和拥护。党中央、省委、省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省战略方针后,县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成、和谐文成、魅力文成”三大战略任务,把生态县建设列入每年重要工作责任制,摆在最突出的位置抓。

(二)生态文明和环境价值广泛为公众所接受。生存环境要靠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县建设需要人人参与。全县各乡镇每年统一部署开展环境洁净周和6.5环境宣传周大行动,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组织村民代表参观典型生态村等,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县里对乡镇每月组织一次环境保洁明查暗访,以奖代补下达工作经费,每两月监测一次出境水质,年终进行绩效考评,凭质量兑现生态补偿,由此,村村制订环境行为公约,户户实行“卫生三包”,人人自觉投身绿色家园创建,有力促进了村居环境面貌的改善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文明走进乡村,走进千家万户,过去,人们习惯于比穿着比经济,现在,最时兴的是比整洁比空气,争创“绿色家庭”,争做环保志愿者,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和荣耀。

(二)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05年以来,环保投入累计达4.5亿元,每年环保投入指数(投入占CDP比重)达2%以上,先后完成一批河段水质整治工程,累计整治河道126公里;相继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并投入正常营运;各乡镇污水处理厂也相继投入建设,力争在2015年前建成;建成无动力和微动力污水处理277套,72.1%行政村拥有污水处理设施。共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33座,村级垃圾收集点249个,配备了277辆垃圾收集车、25辆转运车,形成 “户三包、村收集、乡(镇)转运、县统一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开展了农村简陋厕所综合整治,共拆除简陋厕所3000多个,新建生态公厕189座。

(三)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水源保护为第一责任,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依托生态优势,强化政策引导,狠抓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按照种养殖循环少“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山珍食品、兔肉松加工、有机茶叶、水果、花卉苗木、绿色稻米、高山蔬菜等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在生态旅游建设方面,积极培育旅游主导产业,不断加大投入,鼓励生态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在生态工业发展方面,坚持严把环保准入门槛,坚决取缔各类非法生产窝点,拒绝了100多亿元污染较重和不宜在水源地落户的工业投资项目。同时,狠抓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生产技改和清洁生产审核。全县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共赢的目标。

(四)生态文化建设成果显著。围绕生态县建设规划,着力构建山水文化、刘基文化、华侨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五大特色文化体系,举办了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节、全国森林旅游节等,通过举办活动,广邀专家学者、知名才俊前来文成,探究文成科学发展方略,畅谈生态保护大计,这为生态文成建设源源不断提供了先进的理论知识,也不断地增加了新的思路、新的动力、新的举措。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创建乡镇整体水平要提高。虽然创建示范点也不少,如玉壶镇东溪、西坑镇下垟、梧溪、峃口镇平和等,但部级生态县创建要求高,创建亮点、精品村的要求也更高,上述的创建点仅能作为建制镇的一部分,整体上还是要看城镇的创建水平,所以不但要加大精品村、亮点建设力度,还要提高城镇的整体创建水平。

(二)生态创建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缺口是存在的问题之一,我县财政财力有限,配套资金的总量也非常有限,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近年来我县生态创建力度逐渐加大,经费的投入也在加大,但生态创建的力度与创建经费投入的力度不成正比,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创建示范点建设上,资金缺口太大。

(三)项目进度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特别是污水处理处理设施建设和相关乡镇的垃圾填埋场建设,乡镇纳是基本上纳入十二五规划中,有的乡镇已经启动但进度缓慢,有的仍未启动,尤其是建设资金仍然是严重的制约因素。

四、意见和建议

生态县建设例5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制。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县建设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建立了环境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了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成立了乡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乡政府与各村(居)、单位签订了《乡环境目标责任书》,将责任层层落实到村(居)、各单位,落实了我乡环境卫生的“监、管、控、查”等措施和工作经费,以确保我乡生态县建设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宣传造势,强化环保能力建设。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明确生态县建设是当今时展的潮流,符合客观实际,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乡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宣传车、标语、横幅、专栏等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提高了我乡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生态县建设的积极性。

(二)、精心安排,落实措施。

针对我镇目前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我乡农业工业环境进行了整治,加强了生态县重点工程建设,巩固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美化了人居环境。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新农村示范建设工程。农村用户垃圾圈建设,在全乡建成垃圾填埋场,7个村建成户用垃圾收集点100个,已投入资金26万元。

(2)绿色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3225亩,荒山造林220亩,总投资85万元。

二、取得的效果:

生态县建设例6

 

第一、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落实责任主体

 

肥西县政府下发《关于印发肥西县三河镇等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按照《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的7个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为:在河流取水的,取水点起上游5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为一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为二级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河道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 米内的陆域为准保护区。在湖泊、水库取水的,以取水点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的水域陆域为一级保护区(水库坝下除外);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水域和正常畜水线以上200米内的陆域,以及从流入湖泊、水库的河流的入口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为二级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河道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为准保护区。2010年以来完成了保护区规定界桩、标志牌设立,制定了配套保护制度与措施,使饮用水保护工作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第二、河道定期开展巡查,及时清除隐患

 

肥西县政府精心组织,迅速行动,成立了塘西河、派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水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对桃花镇、桃花工业园涉及派河流域水环境问题逐一开展整治。主要做法是:1、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对流域划分网格,县建设局、环保局,桃花工业园、桃花镇抽调人员,成立6个排查组,对每段管道,每个窨井盖、每个小区、每个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不放过每一个窨井,不漏掉每一个排水口,并明确专人做好排查记录,写好排查日志,建立排查档案。 2、制定措施,全面整改。桃花工业园、桃花镇对排查复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跟踪督办,“办结一处,验收一处,销号一处”,直至发现问题得到全面整改。通过水环境排查整改,肥西县桃花镇、桃花工业园辖区涉及派河流域排污单位、小区、企业基本完成污水接管,并进入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第三、开展断面监测巡查,争取掌握主动

 

肥西县县环境监测站每月定期对全县地表水、饮用水源进行监测,主要监测河、渠富营养化程度,酸碱度等指标,并据此判定水质级别和变化动态,如出现异常,及时查明根源,并采取措施整治解决。有关监测结果均及时定期上报县政府。县环保局对自来水厂确保居民用水安全等做了严格要求,实行以月调度,监控自来水厂水质质量,确保全县人民饮上放心安全优质的自来水。

 

第四、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加大治理投入

 

肥西县在省市范围率先建成了三河、紫蓬两座乡镇污水处理厂。三河污水处理厂总投资4000多万元,日处理能力5000吨;紫蓬污水处理厂总投资3000多万元,日处理能力5000吨;筹建县城中派污水处理厂,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120亩,日处理能力20万吨,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概念性规划、项目建议书、可研等前期工作。同时,2013年按照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启动了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为彻底根治乡镇污水污染乡村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求企业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外排水达标排放并进入市政雨污管网。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畜禽养殖业基本做到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处理做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境。肥西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直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在“强行入轨、超高对接”的发展形势下,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不少问题:1、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近年来肥西县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水环境质量也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多而变差。2、产业结构趋于重型化,排放控制压力大增。根据肥西县的产业发展规划,以汽车、家电、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发展迅速,产业链低端,结构性污染严重。3、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不配套,污水处理设施不足。肥西县老城区合流制管段较多,新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不足,造成污水收集率低。部分县城污水处理厂没有预留备用地,远期难以扩建。现有污水处理厂规模不能满足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需求。4、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现代农业和农村工业发展以及农民生活的改善会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加剧。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带来河流水环境污染加重。当前肥西县正处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应下大力气抓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水文章,实现肥西县山青、水秀、城美。

 

1 落实责任制度,确保巢湖水质

 

为进一步健全肥西县水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根据《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应在全县范围内的河流和饮用水源地实行“河长”管理责任制。“河长制”实行属地管理、辖区负责的工作机制。列入国控、省控的派河、丰乐河以及入湖河流杭埠河(由市级进行考核),河长由县长担任,副县长、环保局长担任河长助理,流经乡镇(园区)的书记、乡镇长担任段长。县内其他主要河流(干渠),河长由乡镇书记担任、副河长由乡镇长、人大主席担任,村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段长。其它与主要河道相关的水库、饮用水源地责任人由所属乡镇书记担任。明确职责,实行责任追究。

 

2 实施全面监控,做好水污染治理

 

要不断加强水污染监督的软、硬件实施建设,在主要河流断面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天候对水质进行监控,采用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强保护主动权。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项目,完成全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并本着因地制宜、一企一策措施,切实做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全县水环境稳定趋好。同时,突出做好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示范工程。

 

3 规划养殖区域,消除农业面污染

 

为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防止和遏制畜禽养殖污染恶化的趋势,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要求,调整优化全县畜禽养殖业生产布局,确保畜牧业生态环境安全。肥西县制定了肥西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定方案,即在肥西县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大类。禁养区不得兴办新的养殖项目,已有养殖场限期迁移和关停,限养区不得扩大生产,并按要求搞好综合环境治理,确保达标排放,可养区可适度发展,养殖三区划定,为解决养殖污染打下基础。

 

4 严查污染隐患,加大非法排污管控

 

为防止水污染事件发生,县环保局要加大水环境监察力度,工业企业违法排放废水,做到防患于未然。尤其对涉水企业、规模养殖业以及城乡生活污水排放,细致严查排污隐患,依法查处打击违法行为,把问题解决在初始期,确保水环境安全。要不断健全农村水环境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农村

 

水环境管理队伍的执法能力。目前,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仅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分管部门的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无法实现对大量而分散的村庄的有效管理,因此,农村水环境保护管理应该在现行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分管部门齐抓共管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行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垂直管理制度,即在各乡镇建立乡镇环保所,作为县环保局的派出单位,其建制为副科级。乡镇环保所和原有乡镇所属的水利站、林业站、畜牧站、渔业站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农村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生态县建设例7

一年来,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发展战略,按照年初计划,扎实开展生态县建设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生态县建设的年度工作任务。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态乡镇创建有了良好的开端。今年我县已有尖山、九和、方前、大盘、新渥等5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预验收,这是我县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的一大成效,也是我县历史上省级生态乡镇创建零的突破。省级生态乡镇预验收组充分肯定了我县的创建工作,认为我县生态创建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到位、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较大。此外,今年我县还有5个乡镇开展市级创建、2个乡镇开展县级创建。到目前为止,5个开展市级创建的乡镇已完成材料申报,其中大盘镇已通过验收。

二是生态项目建设有了新的突破。今年我县把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生态项目建设的重点,全县共确定了34个重点项目,目前已有27项基本完成,1项中止实施(冷水镇垃圾中转站),另外如垃圾中转站、尖山垃圾填埋场等项目还在实施之[找材料到文秘站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中。其中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立无动力厌氧处理、湿地处理、阿科曼技术处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多种污水处理模式和20个污水处理示范点。此项工作也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和肯定,义乌、武义等县市也多次来我县参观学习。应该说,我县方前镇前王村的养殖场污水资源化处理、九和乡的污水湿地处理、新渥镇宅口村的阿科曼技术处理、尖山镇的污水集中处理工作都很有特色,有关乡镇花了很大力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是职能部门工作配合得力。第三次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结束后,县水务局马上着手饮用水源建设的研究,出台了有关的政策及验收办法。县农业局积极做好方前镇前王养殖场污水资源化处理项目的指导工作。县卫生局为了做好农村卫生改厕工作,局领导亲自带队下村落实,局里还专门确定了两名技术人员到有关村蹲点,指导卫生改厕工作的实施。县建设局编制了全县垃圾处理专项规划,配合有关乡镇做好垃圾中转站、填埋场建设的选址和业务指导等有关工作。县生态办加强了生态县建设工作督查,坚持每月督查2次,督查结果在简报和县政府公开栏公开。县财政局千方百计做好生态项目资金筹集拨付工作,基本及时到位。县民政、国土、经贸、旅游、林业、教育等部门也都能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公墓、采石场绿化和绿色单位创建等工作。

四是生态宣传有了新的载体。各大媒体集中了一段时间,开辟专栏进行生态宣传。《今日磐安》、县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加大了生态县建设宣传密度。县妇联和环保局、各乡镇联合开展了生态建设系列宣传活动,生态行、组建巾帼环保队、环境大整治等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团县委、县环保局联合举办了“保护母亲河、建设生态县”系列主题活动,全县20__多名青少年在城区及全县各乡镇开展洁净母亲河、监护母亲河、建设母亲河等活动。县生态办和县委宣传部联合设立了生态县建设宣传栏。县环保局编制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法律法规及政策选编》小册子,并分发到各乡镇。

总之,我感到我县的生态县建设工作,从来没有象今年这样重视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曾经多次亲自参加会议,领导小组的规格也很高;从来没有象今年这样安排实施过这么多的项目,我们总共安排了33个项目;也从来没有象今年这样实实在在地投入资金过,除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外,我们用于兑现补助奖励政策的资金达到270多万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级生态乡镇的创建乡镇在思想认识上还欠到位,对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应付现象。二是少数项目进展缓慢。如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填埋场整改,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还停留在土建基础阶段。三是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台风过后,各大溪流中到处是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各乡镇却视而不见,没有采取相应措施。11月上旬,省里要来我县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希望各乡镇一定要对溪流和集镇的环境卫生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开展大清理行动,彻底改变面貌。

二、明年生态县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在这里,先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及早部署明年生态县建设工作?这是因为,20__年是生态县建设的关键一年,又逢换届之年,县里计划要在换届之前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预验收。由于生态县项目建设任

务重、项目建设工期长,象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工期一般要半年以上,而现在离明年乡镇班子调整仅有10个月左右时间,因此有必要及早部署明年工作。明年生态县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生态乡镇创建为载体,加快以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生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

明年生态县建设工作的八个主要目标:一是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尚湖、玉山、冷水、双溪、安文5个乡镇开展省级生态乡镇创建,争取3个以上乡镇通过省级验收。二是垃圾中转站建设。争取新建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或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三是污水处理。台口污水处理厂要在20__年完成土建基础工程和双溪口至处理厂管网埋设,全县新建10个农村污水处理示范点。四是饮用水源建设。县城完成饮用水源改建工程,30个村新开展合格饮用水源创建并争取达标。五是卫生改厕。省级创建乡镇示范村的卫生厕所比例要达到100。六是畜禽养殖场治理。主要是要完成云山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七是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重点工业污染源要达标排放,工业企业环评率达到90以上,“三同时”执行率达到90以上。八是绿色创建。新创建省级绿色家庭4个、省级绿色企业1家、省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绿色医院1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ISO14000认证的企业各1家,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所。这八个目标将分解体现在与各部门、乡镇签订的责任书中。

三、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态县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县的核心。我县的生态建设工作要始终贯穿循环经济这一理念,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首先要推行清洁生产。通过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推动环境管理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由单纯的外部监督向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转变。其次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要在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方面做文章,提高林产品、中药材等的附加值。第三要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尖山工业园区和各县级工业功能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要科学定位、严格管理、整合资源,实现区域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2、加大投入,以生态项目支撑生态县建设。生态县建设指标中,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分别达到60以上和100,而且这两个指标是生态县考核验收的必查内容。从生态县建设的要求和我县的现状对比来看,除了经济指标,我县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相关指标达标率低。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我县生态县建设的难点,也是在近几年必须继续抓好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群策群力,千方百计加大生态项目资金支持和建设力度。

20__年的生态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如下:

一是新建尚湖、玉山、双溪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这项工作由县建设局负责。在这次会议结束后,中转站建设要马上着手选址、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动工建设。

二是继续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设。这项工作由县环保局负责。要结合村庄示范整治和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在20__年内争取新建10个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点。

三是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这项工作由县建设局负责。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争取在20__年内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

四是饮用水源建设。这项工作由县水务局负责。力争明年枯水期前完成城区饮用水源改建工程,彻底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同时,要加快农村合格饮用水源建设步伐,争取30个以上村新开展合格饮用水源创建并达标。

五是卫生改厕示范村建设。这项工作由县卫生局负责。卫生改厕主要在省级创建乡镇开展,要求每个省级创建乡镇建设1个以上卫生改厕示范村,要坚决清除露天粪缸。

生态县建设例8

同志们:

这次生态县建设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生态县建设情况,落实20xx年生态县建设任务,同时重点对楠溪江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部署,等一会儿,县委葛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深化生态县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肯定一年多来生态县建设取得的成绩

从总体上看,20xx年我县生态县建设开局良好,对此,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概括起来,一年多来的生态县建设主要是五个到位:

一是安排部署到位。去年年初召开了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和生态乡镇建设工作会议,这两个会议的召开,研究部署了生态县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签定了责任书,全面启动了我县的生态乡镇、村的建设。

二是资金落实到位。去年来,我县总共安排落实资金1.2亿元,包括污染防治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公共绿化景观、生态建设项目等投入。

三是生态建设到位。编制生态规划,基本形成体系。编制完成《永嘉生态县建设规划》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基本编制完成上塘、瓯北、桥头、乌牛等乡镇的生态建设规划。生态乡镇、村建设有序展开。大若岩镇创建生态乡镇成绩显著,荣获“省级生态镇”称号。乌牛、渠口、岩头、茗岙、西岙等乡镇也正在积极开展市级生态乡镇建设,首批十一个示范生态村建设已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达到县级标准。23户家庭获得“生态户”命名,4户家庭获得“市级绿色家庭”命名,1户家庭获得“省级绿色家庭”命名。

四是宣传培训到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开办《生态永嘉》专题栏目;编发《生态县建设工作简报》;开通环保网站;发起无塑料袋村创建活动;发起“保护母亲河、扮靓楠溪江”倡议活动;组织开展清洁楠溪江沿岸垃圾活动;组织大型文艺晚会;制作全县环境污染警示录VCD;启动“千万绿色细胞”工程,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初见成效。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开展生态建设知识培训,对分管生态建设的副乡镇长以及下基层干部进行培训,为深入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五是监督管理到位。楠溪江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我县始终把楠溪江保护作为生态建设工作的重点,落实措施切实保护楠溪江环境。开工建设岩头镇下日川村、大若岩镇黄潭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置调研,加强对楠溪江沿岸公路、水库、旅游等项目建设“三同时”管理。县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配合,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切实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对桥头钮扣严管区、全县电镀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力争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明显削减。桥头钮扣行业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市环保局督查组检查后认为已经达到整治要求,等待市政府组织验收。全面改造全县电镀废水治理设施。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重点企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污染行为实行严管重罚。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绿箭一号”、“绿箭二号”和“绿箭三号”行动。

生态县建设更是得到了省、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20xx年市政府对我县生态建设工作的考核中,我县被评为先进单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还相当严重,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生态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意识的薄弱仍具有普遍性,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观念仍较落后,还没有真正把生态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二是配套机制体系有待加强。生态县建设、环境污染整治刚刚启动一年,一些实质性工作还相对滞后,在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生态建设资金缺乏保障,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和制度、生态建设效益补偿机制、生态建设资金补助政策及相关考核办法还不全面,生态县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的相关配套体系尚不健全。三是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全县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也没有一个垃圾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各地垃圾堆积无法处理。楠溪江仍为我县最大垃圾场。四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随着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建设、大发展,带来水土流失、工程弃渣、植被破坏;水库的建设和运行带来的水体自净功能下降;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日益增多;《永嘉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管理实施方案》刚刚颁布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对楠溪江水环境保护很大压力。五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工业企业“ 低、小、散”、“高能耗、重污染”现象改造步伐不快,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处于相当高的水平,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环境污染仍然严重。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稳步扎实地推进生态县建设

按照《永嘉生态县建设规划》确定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永嘉生态县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实现三个阶段目标,构筑四大体系,建设八大工程。“一个总体目标”:就是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县经济结构更为合理,生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永嘉山水景观特色更为明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乡人居环境;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控制,物质和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得到继承和有效保护,现代生态文化得以弘扬,建成具有永嘉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城乡统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县人口素质、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将永嘉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氛围更为浓郁的现代化生态县。“三个阶段目标”:20xx-20xx年为全面建设阶段,生态县建设全面展开,初见成效;20xx-20xx年为基本达标阶段,全县基本达到生态县建设标准;2013-2020年为创新提高阶段,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生态永嘉。“四大体系”:建设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营造舒适和谐的城乡人居环境体系,构建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永嘉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八大工程”:生态工业建设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生态旅游建设工程,生态城镇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在推进生态县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落实生态县建设工作任务书,抓好启动点、切入点。在这里,我再强调今年要着力抓好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以重点行业污染整治为突破口,全力做好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加强环境污染整治,是建设生态县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去年10月11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部署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今年6月20日,市政府召开温州市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暨熬江流域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会议省市与各县市区签定“生态建设责任书”。我县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的精神,积极投身到整治行动中来,重点解决我县行业性污染问题,可以说这是一场攻坚战,是为建设生态县奠定坚实基础的硬仗,必须找准切入点,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抓集中整治。加强四大水系的污染整治,坚决搬迁或关闭破坏水环境的重大污染源。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继续做好全县电镀行业、桥头镇钮扣行业整治,采取疏堵结合方式,淘汰一批小规模企业,发展规模型企业,抓好基地建设,进行集中整治。对重点监管企业实行跟踪督查,督促企业落实污染整治方案,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依法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关停。二是抓动态监管。对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要盯住不放,实行挂牌督查、限期整治、动态管理。投入运行县自动化污染监控中心,对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控并与县监控中心联网,加强污染源排污情况的监控,严肃查处擅自停止污染治理设施运转、偷排污染物等不法行为。三是抓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关键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城乡污水和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实施“沿溪百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以下日川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为突破口,抓快工程实施,完成大若岩镇黄潭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沿江污水治理工程”,做好上塘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瓯北污水处理厂。实施“沿溪垃圾处理工程”,抓好大若岩等八个乡镇的《楠溪江保洁管理方案》实施与管理,有关乡镇都要按照标准做好垃圾填埋场选址和建设工作。实施《永嘉县畜禽养殖禁养区管理实施方案》,遏制畜禽养殖业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各乡镇要认真落实方案实施,在重点禁养区内禁止畜禽养殖,一般禁养区内禁止创办规模化养殖场。继续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生产有机肥,推动楠溪江流域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发展。

(二)以建设优良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一要继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工程。实施“蓝天工程”,重点控制二氧化硫、粉尘、餐饮业油烟污染,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碧水工程”,努力推进流域和内河的治理,深入开展“百里清水河道”整治,各部门和有关乡镇要加强楠溪江公路、水库建设的监管力度,逐步解决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差的问题。实施“绿色工程”,深入创建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企业等绿色工程。二要搞好生态乡镇建设。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特点、经济发展现状和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合理规划定位,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工业型、生态农业型、生态旅游型乡镇。实施“生态乡镇建设工程”,大若岩要在已通过省级生态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目标,创建渠口和茗岙市级生态乡和12个县级生态乡镇。继续开展石染等10个乡镇的生态规划编制、实施。做好上塘镇、瓯北镇、桥头镇、乌牛镇等中心城镇的环保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结合县委“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实施“百村万户创生态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改水、改厕、改坟、改殡”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启动100个村的生态建设工作,创建30个县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村;启动10个社区的创绿工作,创建5个县级绿色社区,2个市级绿色社区;启动1000户生态户建设工作,创建300户县级生态户。

(三)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契机,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发展模式。也是今后时期时期内国家创建节约型社会目标的基础。要以“资源利用最有效、污染物排放最小、对人和环境危害最低”为目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为主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的发展。一要发展生态农业。以创建省级绿色农业示范县、打造“楠溪江绿色农业园”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态农业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加强技术服务和绿色认证,切实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二要发展生态工业。要切实搞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争取更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业通过绿色认证。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和要求,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使环境管理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由外部监督向外部监督与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转变。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组建规模化、清洁化、环保型的造纸、电镀、钮扣等生产线,加快成熟先进技术的推广,扭转行业技术层次低、污染严重的局面。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现园区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三要发展生态旅游业。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根据景区的生态环境容量,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更加生态化。建立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旅游区环境达标活动,推进旅游饭店的生态化改造,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绿色开发与消费等活动。

(四)以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为载体,积极营造生态文化氛围。提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育和弘扬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高度发展,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文化。要不断深化生态县建设的内涵,培育和弘扬环境文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努力建设循环型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以创建绿色工程和创建环境教育基地为载体,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教育,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鼓励公众参与,为生态县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推进生态县建设的保障

建设生态县是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县的决定,不仅使生态县建设有了政府保证、组织保证,也使生态县建设有了法制保证,为确保建设的连续性奠定了基础。生态县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关于用活用足生态市建设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生态市建设关键在于资金投入。省政府、市政府对落实《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20xx年度责任书》,将以专项补助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以每万吨处理规模计,补助200万元,单个项目最多补助800万元。乡镇生活垃圾中转设施,建制镇补助12万元,乡补助5万元。市里,市本级已经确定了生态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治污工作成效特别突出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特别突出的县(市、区),实行专项奖励。我县将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

生态县建设例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统领,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为目标,促进传统经济与社会生态转型和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安全体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我县综合竞争力,走经济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社会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之路,把__建成经济繁荣、高度文明、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县。

二、目标任务

____年是我县生态县建设的攻坚年,总体目标是:巩固部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继续加强和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批环境优美场镇和生态村;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推进全县综合经济指标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经济效率明显提高,争取到____年底80%的指标达到生态县建设标准。具体目标:

(一)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50元。(责任单位:县农工委、发改局、农林畜牧水产局、科技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各场镇)

(二)加强近岸海域水环境监察,加大陆源污染物治理力度,减少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及农业面源污染。对县域内河流水质,实行定期监测,确保近岸海域水质稳定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县环保局、水务局、农林畜牧水产局、各有关工业企业)

(三)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到____年年底,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环保局、发改局、建设规划局、统计局)

(四)积极推进部级环境优美城镇创建工作,力争年内完成__镇部级环境优美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单位:县环保局、__镇、农林畜牧水产局、建设规划局)

(五)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全面完成我县第七批18个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责任单位:县农工委、科技局、建设规划局、环保局、各相关场镇)

(六)确保县城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2%。(责任单位:县建设规划局、城司、工促局、水务局、环保局、各工业企业)

(七)完成垃圾处理厂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每个场镇建立一个垃圾转运站,每个村庄建立一个垃圾集中转运点。具备条件的场镇,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责任单位:县城司、建设规划局、各场镇)

(八)加快普及推广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利用技术,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50%。(责任单位:农林畜牧水产局、建设规划局、科技局)

(九)逐步减少单位gdp能耗,完成市达指标任务。(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工促局、统计局)

(十)逐步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由原来的98.6立方米/万元,降至50立方米/万元(责任单位:县工促局、水务局、统计局、环保局)

(十一)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由原来的25.9%增至30%。(责任单位:县农林畜牧水产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局)

(十二)按照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由原来的22.99千克/万元gdp降至为18千克/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由原来的9.98千克/万元gdp降至6.5千克/万元gdp。(责任单位:环保局、工促局、各排污企业)

(十三)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农村卫生 条件,通过改厕,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原来的82%增至90%。(责任单位:各场镇、农工委、爱卫办、建设规划局)

三、工作重点

(一)培塑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县创建意识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将生态县建设知识和生态理念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通过开展生态知识进社区、周末卫生日、月末清洁日等活动,培育社区生态文化与企业生态文化,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识。研究制定生态文明行为提升计划,编制通俗易懂、简明生动的《__县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医院、绿色饭店和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消费理念,形成“清洁生产、文明生活、绿色消费”良好社会风尚。

2、发掘人文底蕴,充实生态文化内涵。发扬农垦创业文化,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文化,扶持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唐山花吹”,打造__特色文艺品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湿地公园建设,制定配套政策,引进项目,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活动,政府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发挥表率作用,推行政府节能措施。

3、健全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开展社区就业岗位,增加城镇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工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强化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搞好教育辅助和低保群体社会救助。倾斜财力,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二)建设宜居环境,提高城乡生态人居质量

1、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基于城区自然条件和功能定位,按照“树木环绕、建筑新颖,布局舒展、水绿融城,秩序井然、沿海新城”风貌特征,构筑绿地、水体多层次的空间组合。进一步改造水厂和供水管网等供水设施,提高生活用水质量综合合格率。完善排水设施,实现雨、污分流,增强城区排洪防涝能力。扩建集中供热设施,增加供热面积,采取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减少城区污染。改善环卫设施,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和生活垃圾转运站,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封闭清运,提高无害化处理率。加强公厕建设和管理,推进旱厕改水厕进程。积极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建筑节能工程,降低包括采暖、空调、热水、炊事、照明和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

2、以环境优美场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按照特色小城镇建设标准,三、四农场完成省级环境优美城镇规划编制工作,__镇完成部级环境优美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各农场分别建成一座生活垃圾转运站,每个村队建成一个垃圾集中转运点。积极推行地埋式污水净化池等多种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新建、改建社区安装三格式化粪池等简易污水处理装置。鼓励农村生活垃圾采取堆肥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在分类后纳入城镇集中处置系统。大力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改造工程,实现24小时供水,各农场、村队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推进场镇绿化工程,到20__年场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规定标准。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对照文明生态村指标要求,加强农村环境整治,规范村容村貌,做好村内公共设施的管护。加大太阳能路灯、吊炕、沼气池、秸秆气化炉为重点的示范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清洁示范工程”,引导农工改水、改厕、改圈、改厨,不断改善农工生活条件。到____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以上,农村户用沼气池建造1000个,推广普及太阳能利用技术,广泛实施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清洁能源,农村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三)培育生态产业,夯实生态县建设物质基础

1、以曹妃甸新区临港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曹妃甸主导产业配套项目,主动对接“曹妃甸四大产业”、“唐山市七大产业链”,发展产业链经济。立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企业使用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规模以上企业开展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加快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实现工程用水“零”排放;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减少新鲜用水量。确保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减低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加强对企业cod在线监测与管理,对超标企业实行限期治理。

2、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技术指导力度,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监控。继续大力推广稻蟹混养等农田立体种养模式,推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快绿色水稻、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依托自有品牌推广应用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实现现有生产基地向有机、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转化,搞好绿色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以标准化示范园区为载体,建设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基地。以六、八、九、十农场为重点,扶持建设无公害蔬菜园区和无公害棚菜产业示范园区,以一、三、五、九、十一农场为主,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依托湿地资源发展以农业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推进旅游休闲区开发,培植生态旅游和休闲产业。

3、加快县城生产生活服务区建设,发展生态服务业。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业,完善提高现有集贸市场功能,引进新兴商贸流通行业,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壮大。推进服务设施建设,开展 酒店星级评定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加强客运、货运市场管理,建设有形货运市场,支持大型货运联合企业建设及龙头运输企业的发展。促进现代仓储物流业建设,依托曹妃甸港口枢纽功能,扶持物流项目,构筑现代物流体系和存储配送平台。打造绿色房地产业,推行建筑节能。发展职业中介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绿色商务服务业水平。

(四)实施环保工程,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1、继续实施“蓝天”工程。鼓励使用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重点工业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推广使用型煤或低硫低灰分煤种;扩大城镇集中供热覆盖面,提高城市气化率;施工地设置硬质围挡等扬尘控制措施,扩大街道机械化清扫覆盖面;控制污染物总量,确保防治污染设施运行率达到100%。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以上二级天数达到规定要求。

2、继续实施“碧水”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搬迁污染企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完成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确保14家造纸企业cod在线监测仪在线正常运行,严肃查处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和偷排偷放企业。鼓励造纸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广清洁制浆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监察,确保我县近岸海域的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3、继续实施“宁静”工程。合理规划城区交通,积极开展创建安静小区的活动,城区道路敏感点安装禁鸣标志,不得使用高功率的音响设备进行商业促销活动,娱乐场音响声级不能高于65db(a)。建筑施工应避开正常休息时间,并在施工场边界采取砌筑临时围墙等措施进行降噪。对现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进行分片区有计划的监测,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

4、继续实施“整洁”工程。积极推进标准化生活垃圾处理厂、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住宅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站,到20__年基本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完善各场镇垃圾收集系统,逐渐形成“村收集、场镇集中、县处理”运作方式,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设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装置,集中处理全县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应达到100%。以“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处理工业固体废物,鼓励开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生态县建设的安排部署、协调督导、检查和考核工作。各农场镇、县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副职亲自抓。

(二)严格目标考核。各本文 场镇和县直创建指标承担单位要根据本地本单位承担的创建任务,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措施,细化任务,责任到人,确定完成时限,有计划、分步骤地扎实推进。要按月、按季度对所承担的建设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不断查找差距,完善措施,强力推进。年底县生态县创建领导小组将根据日常考查和年底测评结果,确认各场镇、各部门创建工作的实绩,并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对工作完成不好,影响创建大局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严把项目审批。需要核准或审批的新建项目,没有县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手续,县发展改革局不予立项或批准。在项目审批工作中,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联系,杜绝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上项目。

(四)强化企业监管。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和治污减排联合行动,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和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取缔一批私建乱建非法小污染企业,停产治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和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的企业,限期治理一批污染防治设施不能保持正常运转的企业,确保重点污染企业达标排放。

(五)多元化筹集资金。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原则,进一步加大排污费收缴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加大环境保护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县财政拿出一定建设资金,作为生态县建设专项引导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扶持贷款和财政补贴。不断拓宽生态县建设项目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六)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县创建宣传活动,引导鼓励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及时报道先进典型,曝光违法案例,实施公众参与生态县建设奖励制度,扩大公民对生态县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共创部级生态县的良好氛围。

附件:

__生态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名单

组 长: 李建新 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 李金生 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成 员: 郑永良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孙永存 县政府研究室主任

李庆玺 县环保局局长

巩金刚 县发改局局长

刘子阳 县建设规划局局长

常正顺 县农林畜牧水产局局长

张庆平 县水务局局长

刘双利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刘宝珍 县财政局局长

王之海 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

李 迅 县工促局局长

安爱国 县商务局局长

孙玉俭 县爱卫办主任

孙淑玉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张继生 县湿地管理处主任

孟晓存 __镇党委 书记

李学军 一农场党委书记

张会生 三农场党委书记

吴秋波 四农场党委书记

张秀山 五农场党委书记

侯树军 六农场党委书记

李东山 七农场党委书记

谭 剑 八农场党委书记

马万里 九农场党委书记

生态县建设例10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生态文明理念的出现是人类在认识、利用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必将促进人类社会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将为城镇发展指明新的方向。为紧跟时展步伐,顺应形势潮流,我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学习纳入干部培训计划,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的方式,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对生态文明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在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决策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与效率。

(二)找准位置,明确责任。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是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具体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不单单是一个部门或行业的责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设部门更是责无旁贷,搞好城市规划、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升市容市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总体来说,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仍然不够配套,人居环境还需逐步改善,随着城镇建设不断深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提供技术服务,推动城镇建设持续发展,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是建设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结合实际,发挥职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宏观决策,落实到城镇建设行业的具体实践中,就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城镇规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一是在城镇规划工作中把突出生态地位,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居住环境,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主要任务,努力创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与乡融合统一的“新田园城市”环境。二是将建设“新田园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积极开展住宅小区开发,切实提高县城环境质量,努力做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确保居民住得宽敞、住得方便、住得舒适。积极实施绿色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以右甸河两岸“新田园城市”中心区田园景观带建设为重点,形成道路绿化、公园广场绿化为一体的绿化格局。实施了包括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生态农业示范园、珍稀竹园等在内的绿色项目,在县城内外形成以大片的农田、绿地、自然山体的永久绿色空间,形成田园山水环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田园中的城市,山水中的城市”的整体景观形象。使园林绿化,田园风光相互渗透,体现“新田园城市”特色,做到人与自然、城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以创建和谐、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建好一片,管好一片,带动一片”的原则,广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破坏公共设施等不和谐行为,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清理卫生死角、规范经营秩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教育人们爱护城镇、管理城镇,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与城镇设施之间和谐共存,做城镇的主人,广泛树立“人民城市人民爱”的公众意识。强化市政设施管理,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和谐进步。

二、取得成效

(一)城镇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工作持续开展,城镇居民保护环境、爱护市容市貌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参与维护城镇环境的责任意识得到加强,能积极投身到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发挥能动作用。蓄意破坏公共设施、乱扔果皮纸屑、随意倾倒垃圾等现象得到一定改变,县城环境逐步改善。

(二)城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年底,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2.4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8.0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3.2%。特别是在县委、县人民政府“不求大但求精”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指导下,县城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建成区面积达6.1平方公里,人口达3.62万人,城镇绿化覆盖率达26.22%,公共绿地面积达44.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40平方米。县城主次干道达20条,道路总长达21.12公里,总面积达66.88万平方米,人均占有道路面积18.47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22平方米。先后建成了顺城广场、世纪广场、迎宾广场、体育场等一批公共活动广场。建成公厕15座。景观灯和路灯总数达3700盏。先后实施并启动了阳光、金叶、康乐、和平、兴达、紫檀水岸等10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居住小区和宝丰商贸城建设,总投资达4.33亿元,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县城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载体作用日渐显现。连续五年保持了省级“乙级卫生城市”荣誉称号,保持了城市魅力、激发了城市活力,树立了##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三、工作启示

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具体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屑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具备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精神不断进行实践和不断克服困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工作才能持续开展和稳步推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人与人和谐相处转变为自身行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措施进行规范和引导,将生态文明建设推上法制化轨道。

四、工作建议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城镇建设工作实际出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