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发展低碳经济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1 05:35:53

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例1

在2009年12月6日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变暖引发的种种问题再一次呼唤“低碳生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低碳” 的含义呢?现在正大力发展的低碳经济对居民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问题,我于湖南省常德市进行了一次低碳经济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活动。

湖南省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峡——洞庭湖、南岳衡山——张家界黄金旅游走廊的纽带与中枢。 常德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有名的“非金属矿产之乡”。

一、调查背景

(一)调查地点

湖南省常德市

(二)调查时间

2011年3月1日—4月1日

(三)调查方式

通过街上随机派发、上访企业单位、E-mail等方式派送调查问卷。

(四)调查对象

调查显示,受访者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文化程度水平多在高中及以上,以在校大学生和企事业单位人士为主。

(五)调查内容

主要涉及人们对低碳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于低碳的关注程度,低碳生活的方式及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看法和政府作为的评价。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低碳知识调查

大家都在讨论低碳经济,但“低碳”中的“碳”究竟是指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仅有半数的人选择了“二氧化碳”,说明还有一部分人对“低碳”的了解还很不够;关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自然社会及人类社会的影响,有40%的人选择了不清楚,20%的人“知道一点,但觉得实际上不会太严重”,说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温室气体带来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如图1所示,在受访者中,有七成的人是从互联网上了解到“低碳经济”一词的,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所占比例最少的是户外公益广告和学校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图1

(二)低碳关注调查

在受访者中,有80%的人对全球变暖表示出了很高的关注度,说明这已成为一个普遍受到重视的话题;有30%的人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生活的影响不是很大,同时有20%的人表示其影响很大,导致了生活质量的降低,然而更多的人选择了“不清楚”,说明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至于如何补偿日常生活的碳排放方面,有70%的人选择了“愿意植树,不愿付费”,20%的人选择“两种方式都可以”,还有5%的人表示“都不愿意”,如图2所示,这说明有一些人的“低碳”还仅仅停留在思想和口号上,不愿意为低碳做出实际行动或是支付更高的成本。

图2

(三)低碳生活方式调查

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低碳还处于开始阶段,但大部分人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支持,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均表示低碳会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等,说明大家对于低碳的前景还是比较期待的;90%的人对于低碳生活持支持态度;85%的人表示他们愿意从身边做起,为低碳生活作出贡献,但只有15%的人做到了“积极选用景区节能减排设备,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说明人们在身体力行实现低碳生活时,其自觉性还有待提高。

在节能产品方面,有60%的人表示他们选购过节能产品,在节能环保产品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只有5%的人选择了首先考虑购买节能环保产品,这说明在大力发展环保节能产品的过程中,其相对较高的成本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降低其成本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企业推行低碳技术增加的生产成本应该由谁来承担呢?如图3所示,有45%的人选择了“政府”,20%的人认为是“企业政府共同承担”,认为由企业消费者政府共同承担的人占到15%,仅有5%的人选择由消费者承担,说明大家普遍认为由于推行低碳产品而增加的成本不应该由消费者承担,企业和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图3

(四)低碳经济调查

低碳经济日益被提上议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势在必行,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受访者表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的,而认为有必要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和“我国资源利用率低”,分别占到了75%和80%;而在认为“没必要”的人中,65%的人认为其原因是“低碳经济需要先进技术及低碳能源,成本太高”,说明技术和成本仍然是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一大瓶颈。

如图4所示,关于低碳经济的实施,有70%的人认为是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为关键,认为是公众低碳意识和行动的占到65%,同时还有60%的人选择了“政府公众政策引导”,这说明大部分人都意识到要实施低碳经济,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和大家共同的努力。

图4

(五)被调查者对于政府作为的评价

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实现低碳生活方式,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和“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持有此两种观点的人均占到了65%,同时还有60%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的推广和监督力度”,这说明公众对于政府在促进低碳生活方式方面的期望还是很高的;对于当前政府部门采取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效果,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有效果,20%的人表示“说不好”,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但同时还需要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调查的结尾,有85%的人表示他们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保持较高增长有信心,而表示“非常有信心”的人占到10%,这说明大部分人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三、调查结果显示的问题

在调查中及其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对于低碳知识的了解,互联网起了主要的作用,而政府部门、学校等机构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二)全球变暖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关注,然而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其影响“不清楚”,同时大家也不愿为低碳生活付出太高的成本。

(三)低碳生活方式得到了人们普遍的支持和关注, 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用电,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令人关注的一点是,选购节能产品的人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节能产品的价格比一般产品要高,人们不愿意付更多的费用购买节能产品。

企业推行低碳技术增加的生产成本,受访者普遍认为应该由企业消费者政府共同承担,忽略了消费者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

(四)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先进技术及低碳能源,成本过高,技术和成本仍然是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一大瓶颈。

四、提出的建议

(一)政府和学校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能通过更广泛的渠道获得低碳相关信息,从而能更好地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各相关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节能产品的技术改革和创新,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节能产品对于一般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虽然发展低碳经济,企业和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消费者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消费者应加强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四)要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还需要尽快解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与能源效率低的矛盾,改变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中重型化的趋势一致的现状,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推广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群众观念特别是消费习惯的改变。

发展低碳经济例2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71-01

1 浙江的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耗

1.1 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与发展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等因素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浪潮加速发展。自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浙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统计,2004年浙江GDP为112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出为816亿元,占总产出的7.3 %;第二产业的产出为6045亿元,占总产出的53.7%;第三产业的产出为4382亿元,占总产出的比重为39%。总的来说,当前浙江经济正从初级发展阶段向现展阶段转变,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面对2009年年末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展望2010年浙江经济的发展,笔者深深感到当今的浙江发展处在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的交叉点。调整经济结构,防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转移,加快经济发展浙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政策调整得分趋向。

1.2 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浙江省虽然经济发达,但是资源十分匮乏,95%以上的能源消耗需要从外省引进。2008年共从外省调入煤10874万吨,进口煤2087万吨,进口和调入原油2297万吨,调入天然气17.7亿立方米。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加快,全省能源消耗随之增长,能源供需缺口扩大,浙江经济发展的压力也日渐突出。

1.3 浙江省的能源消费结构

近年来全省能源品种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其中,煤炭占61.5%。而电力和天然气占9.1%,只占能源消耗初始结构中的很小比例。虽然在能源终端消费中,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下降,电力、热力、天然气等消费比重进一步上升。但是煤炭仍然是浙江省发展经济的主要消耗资源。煤炭的大量运用加上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使得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必须提高清洁、优质能源在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对于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建议

2.1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加快改造传统的产业,培育具有广大前景的新型产业。浙江省的传统产业仍然是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为主,高污染、低利用率的特点导致许多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限制。此外,浙江省的农业发展出现之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土地的总体利用效率,推行农业的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浙江省农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发展低碳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研究制订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低碳发展规划。坚持以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产业进行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逐步改变浙江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风能、太阳能以及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生物质能,发展循环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确保浙江省的低碳经济发展处在全国前列。

2.2 加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力度

浙江省人均GDP已达到6000美元以上,是中国创业、创新的最活跃的省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使得生产要素结构和政策机制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必须加快创新的战略转移。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研发节能清洁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土地农业的合理利用等一系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低碳发展中,首先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新兴的低碳经济,其次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研发,提高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力,再次我们个人也应该树立节能减排的环境意识,为发展低碳,保护城市环境贡献个人力量。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必要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成熟性的共性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例3

低碳经济的提出可以使中国的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进,对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建一个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体系。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

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力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式,尽最大努力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化工能源的消耗,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低碳经济就是以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代替排碳量较大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以达到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目的,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2.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1 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到位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低碳环保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但是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认识不到位,衡量一个企业是否采用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看这个企业的整个环节是否达到了减排、低碳的标准,而不能片面的评价低碳经济的概念。

2.2 低碳技术的发展落后

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技术,低碳技术作为一种指导性的指标,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低碳技术还不成熟,发展也比较滞后,缺乏创新能力,国际先进的技术难以引进,我国缺乏有效的政府激励制度,低碳技术的成果也难以推广,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我国的低碳运行制度的实施管理也比较落后,不同的低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设备和信息标准达不到不统一,非标化相当普遍,人才的障碍也可以归纳为技术障碍的范畴。

2.3 发展资金的不足

低碳经济是以新能源代替旧能源,而开发新能源所需要的成本比较高,对于我国的发展国情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实现低碳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受到现实因素的牵制,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2.4 基础实施的障碍

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低碳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较大的改观,和我们提出的低碳要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相比,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则差距会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低碳经济的进程。

3.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探析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全球的减排目标,而且可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能源问题和经济危机充斥着中国实行低碳经济,为它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因此,我们应该趁这个契机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点,而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正是最合适的选择,我国已经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谈论的焦点问题,发达国家以这个形势为发展契机,形成了新的发展理念,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以使自身在产业竞争和技术革命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我国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热潮,也正在积极地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号召,推进节能减排的前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社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低碳节能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它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对碳能源的使用进而减少碳的排放量,不断发展绿色能源,优化能源的结构,实现能源的长期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因为我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各项体制还不够健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情,还处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时期,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形势所趋。

结合中国的国情,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量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其次,资源短缺问题也不断加剧,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再次,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特别是与能源利用相关的问题,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现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改善环境,创建一个能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需要行政、法律的手段给予支持,达到行政、法律和经济三者的平衡。发展低碳经济不只是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需要在转型和转变中培育和创新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语

低碳经济是中国解决能源与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良好出路,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我国离低碳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形势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发展低碳经济例4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环境的持续恶化,空气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国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提倡绿色、低碳和环保。绿色经济的现实形态与形象概括即为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与迫切要求。本文针对绿色经济下如何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同时制定部分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指的是从最大限度上降低石油、煤炭等消耗碳类资源的经济,其本质特征为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能耗,核心是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尽量减少碳类气体的排放,以绿色经济为根本,缓解气候变暖,并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与清洁发展。因此,国家经济部门应积极提倡企业采用绿色能源技术,形成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一、提高低碳经济认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在绿色经济环境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健康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首先,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通过大力宣传,树立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的新概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生活的紧迫性、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观念深入人心,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自觉参与行动。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将低碳经济发展与推进低碳生活放在日程议事上来,制定一套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一些硬性指标来约束公民,促使他们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并将其纳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与发展目标。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在广大公民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让他们支持政府提出的绿色经济理念,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近年来,气候经常出现异常现象,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加强对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的经济发展体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无碳技术、低碳技术、绿色生产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扶持,提升重视程度,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绿色经济为主导,全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和高度重视先进低碳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运用和推广,从而形成一套绿色经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以此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另外,在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工作十分重要,所以,国家经济部门应与科研部门和环保部门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绿色能源技术,保证低碳经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三、加强绿色制度创新,形成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在绿色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促使低碳经济能够快速而平稳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制度,使其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主要包括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制、绿色管理体制、绿色能源技术和绿色科技体制、绿色心态体制、节能减排体制、节能环境产生发展体制以及绿色产业结构体制等,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能源技术、清洁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另外,当这一套体制机制制定完毕之后,在执行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其中各级政府部门需起到较好的调控、监督、管理和执行等作用,保证各项绿色制度的有效实施与落实。

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公民广泛参与

现阶段,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与无碳经济是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要想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与公民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应以政府为主导,促使公民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培养国家绿色经济制度的实施与执行。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还是人类消费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科学转变。所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公民广泛参与,人人有责,使其成为大众化的经济发展形式。其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公民转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全民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氛围;同时,政府部门与各种社会组织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公民广泛参与低碳生活,转变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

五、结语

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应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提倡绿色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卫防.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刘亚平.从绿色经济视域探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01:86-87.

[3]王玲.问题与对策: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有关低碳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二: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摘要: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规制,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民族地区和东部、中部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分析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提升人力资本层次,增强经济发展动力、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推进低碳产业转变以及加强区域间政府合作,营造输血环境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民族地区

一、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规制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低碳经济的最新提出是在欧洲,其欧洲发达国家实施的相关政策较为完善,而我国接触低碳经济较晚,国家和政府对于低碳经济准备不足,仅知道其主题意义,并未对其具体实施制定相关的策略。国内不但在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科技的有效利用率方面,在社会体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国内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正在努力实现低碳行为,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只依靠政府的努力并不能完全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

(一)民族地区的富饶的贫困问题

国内经济贫富差距较大,然而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相关资源往往较为丰富,这导致了这部分地区不依靠先进的科技技术,而是借助于过分开发的资源进行经济的发展,这就导致了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其资源的利用率越低,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在少数民族地区占有绝大的部分,比如内蒙古大约有7016吨煤炭的储备量,而大约有2190吨的储备量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大约1685吨的煤炭储备量位于山西省。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然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却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设置不足,资源利用率较低,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大量资源的利用进行带动,因此很难实现低碳经济。同时,这些地方的主要特点就是物广人稀,其地域的跨度占有率大约为78%,其资源的占用率较高,但经济发展跟不上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国家东部地区虽然科技较为先进,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其资源覆盖率较低,因此国家政府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将东部的科学技术与西部的资源储备相结合,努力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西部资源进行科技发展是目前政府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国内产业结构的分布较为不平衡,其具有经济效益的产业大多依靠高消耗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的。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能够充分调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依靠于碳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日益消耗能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了关键性问题。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国家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逐步地调整第一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可以实现碳的排放减少情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于第二产业,其特点就是主要依靠于过度消耗的资源来进行和保持西部的经济发展势头,这样不但过度浪费了资源,增加了碳的排放量,同时经济的发展依然跟不上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据统计,2011年西部发展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大约37.1%,2010年更低,因此西部的经济结构发展十分不合理,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技术不足,创新不够

只有在先进和创新的科学技术保障下,才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够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我国资源分配极不均匀,西部地区占有绝大多数资源,然而,将东西部企业进行比较可发现,西部地区企业其自身的科技利用率和创新意识较为不足,不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并且,西部地区企业大多数过多地依靠资源的过度开采,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特点和先进的环保意识,根据统计数据,具有大规模先进科学技术的企业在西部仅仅占到3%,大约是东部先进企业的7.2%,国家科学技术的投入在西部地区较低,仅仅为东部地区的11%。因此,西部地区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科学技术较低,不能够短期内实现低碳经济。西部地区政府对企业研发能力投入和关心不足,仅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要把握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碳的排放量,增加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必须将重点放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先进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方向上。然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人民形成的固有的以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基础较为顽固,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低碳经济意识不足

虽然政府一直在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而低碳经济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认知度也较高,但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低碳经济的内涵认识不足。尤其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依靠资源的过度利用,其已经形成了要想发展经济必然得让环境资源作出一定牺牲的固有的思想,同时低碳经济的运行在短时期内会引起当地地区的经济下滑,因此在是否能够解决当地经济问题的眼前利益下,导致西部地区人们很难接受低碳经济的策略,当然,西部地区还是有不少人认可低碳经济的,但是由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人们的吃饭问题尚未解决,如何减少因资源的开发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生活负担成为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开发的最主要问题。所以,西部欠发达地区人们的低碳意识并没有形成,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好处宣传力度不足,人们还是倾向于眼前利益,以解决目前温饱问题为主要的出发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当地居民仅仅是一个新名词,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五)低碳经济制度不健全,地方政绩观阻碍低碳发展

由于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刚刚起步,没有什么经验可循,同时国家仅仅是倡导低碳经济,并没有形成固定的重要的法律法规条文,而是仅仅是在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对于企业和公民约束力不强,其本身的相关制度建设并不完整;同时,政府对于当地企业的发展监督不合理,没有具体的对于企业相关规定,仅仅是考察企业是否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主要标准,其标准考核制度有待加强。再就是政府对于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能耗的效率监督不够完善,在经济为主要导向和标准的市场背景下,低碳行为显得十分脆弱。比如政府惩罚企业污染环境的措施对于企业的资源消耗来说较少,这引起了企业宁愿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惩罚而不愿意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碳的排放,这使得政府对企业制定的相关政策达不到预期的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效果。而国内政府更加倾向于自身的业绩突出,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地方政府有时候过度看中其GDP的增长与否,根据经济的是否增长来判断企业的好坏和政府的工作业绩,这种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有效的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方式

(一)结合自然资源优劣势,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低碳经济的主要核心问题是通过合理地调整产业的结构,使资源分配均匀化,借助科技的优势,努力开发能源的替代品,进而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我国主要的能源大多都分布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东部经济发达和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其资源的储备较低,因此目前的重点应该放在借助东部先进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基础,努力提高西部的资源有效利用率,使东西部的经济和低碳行为得到全面地发展。我国应当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众所周知,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尤其新疆地区的太阳能较为丰富,国家应当注重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减少相关能源的使用量,进而减少碳的排放。在我国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比如云南、四川等地,由于处于板块运动间隙,因此含有丰富的地热能源,如果将地热能源利用好,就可以降低煤炭能源的过多使用,降低碳的排放量。同时,西藏、新疆地区的风能储备较为丰富,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力资源丰富,国家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充分利用风能进行发电,进而减缓依靠烧炭发电的传统发电方式,减少炭的使用率,提高风能的利用率,在保持国家发电量的同时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云南、西藏地区丰富的水能也可以进行开发,如果国家能充分利用这些外在的自然资源,将这些太阳能、地热资源、风能、水能转换成我们熟知的热能、电能,为我们所用,就可以节省日常的烧炭量,进而减少相关能源的开采和浪费,实现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样能保证经济的发展下降低碳的排放量,实现低碳经济。然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虽然所具备的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经济基础较差,相关设施和制度不完善,如果一味地追求能源的开发,有可能短时间内造成西部地区资源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加大弘扬低碳经济优势和进行相关新能源开发的同时,应当增加对西部地区资源分配的关注,要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分清哪些资源可以开发,哪些资源不能够开发,充分运用闲置资源来弥补传统资源的开采,建立一套完善的低碳经济指标,进而使低碳经济在西部地区有条不紊地发展。

(二)提升人力资本层次,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在提升相关的基础设施之时,必须注重其相关人员结构的调整,注意提升其相关人员的个人层次。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在相关高层次人员的带领下,逐步将原来粗放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的发展模式,只有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相关水平和思想觉悟,才能够带领西部地区更好地发展。所以,国家或地方政府必须致力于相关人才的吸引和保留,为了更好地实施低碳经济而培养合适的相关人才。政府必须为专业相关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进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将人才的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低碳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后盾和人才资源。政府必须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而奖励的标准就是按照人才对相关地区所作出的贡献程度,这样才能够培养一部分水平较高的人才,才能够激发人才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热情。企业也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人员的整体水平,让员工意识到低碳经济的优点,使员工和企业共同关注低碳经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必须注重人才的建设问题,努力改善相关人才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家庭安置,奖励制度,从而能够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来到西部,为当地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推进低碳产业转变

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是在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碳的排放量,政府要依据资源的分配问题,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将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与经济较为发达但资源少的地区加强联系合作,统筹资源和科技的共同发展,努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将原来经济的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资源的节约型发展。西部地区资源较为丰富但经济基础较差,相关设施并不完善,产业结构紊乱,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政府应当努力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舍弃那些资源浪费并且经济效益低下的生产方式,依据自身的能源优势努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在保持自身的经济发展节奏的同时降低资源的浪费和碳的排放,实现低碳经济。具体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必须形成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意识,以低碳经济来引导经济的发展;第二,提高低碳经济的影响力和个人品牌的相互融合,加强品牌效应。政府努力调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和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之间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策略机制,加大高碳行业的治理力度,减少其营业利润,使之逐渐淘汰,进而增加低碳行业的所占比例,使之调整为以低碳行业为经济主导地位的低碳经济体系,促进低碳经济的稳步发展。(四)加强区域间政府合作,营造输血环境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是经济科技较为薄弱,而东部地区科技先进但是资源较为薄弱,这种背景下要想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必须努力增强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交流,将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科学技术的优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的损耗,保护环境。政府应当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对于西部来说,提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东部先进的科学技术,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西部的建设和资源的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东部地区,要将西部地区的有效资源分配到东部,再结合东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整体开发。政府要使东西部整体融合在一起,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建立自己独特的共荣区域,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规制,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民族地区和东部、中部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分析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提升人力资本层次,增强经济发展动力、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推进低碳产业转变以及加强区域间政府合作,营造输血环境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例5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低碳技术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new energy resources;low-carb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014-02

0 引言

当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随着全球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人们对因能源使用消耗引起的环境及其原因的认识不断深入,除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危害被认识到以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也被人们所认识。在这种形势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能源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和方式以及价值观的转变,建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

最早引入“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政府文件是英国在2003年颁布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也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岛国,其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的威胁清楚地认识以后,其能源供给开始由自给自足向依靠进口迈进。英国政府首席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在2006年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投入GDP的1%,可使将来每年的GDP避免5%-20%的损失,号召全球转向低碳经济。美国参议员于2007年7月提交的《低碳经济法案》显示,美国未来的战略选择很可能向低碳方向发展。联合国在2007年12月于巴厘岛召开气候变化大会,会议决定2009年将安排举行新的谈判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巴厘岛路线图”这一广受世人关注的气候变化图问世。“巴厘岛路线图”在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意义十分重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日本北海道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007年6月,中国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9月,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2008年1月,全球性保护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保定和上海是首批入选的2个试点城市。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承诺“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也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其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经济绿色增长,其核心是对能源技术、减排技术、产业结构制度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

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倡导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成为全球的关注点。欧美国家因为起步早、水平高低碳领域抢占了先机,登上了制高点,主要表现在大力推进“低碳革命”的发展,着力推广“低碳技术”,全面调整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在全球范围已悄然打响低碳经济的争夺战。与中国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2.1 挑战之一:我国正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能源需求和能源消费快速增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发展排放”的“高碳”化受到制约。怎样才能在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又不走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一大挑战。

2.2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中国的电力只有约20%来自水电,火电却超过77%,“高碳”稳居统治地位。计算显示,每吨煤的燃烧会伴随着4.12吨CO2气体的排放比同比石油高30%,与天然气相比要高出70%。预算显示,中国能源部门将在未来20年拨付1.8万亿美元用于电力投资。由此不可小看火电对环境的威胁。

2.3 挑战之三:我国以第二产业为经济主体,使得工业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又使得我国经济的“重碳”局面加重。资料显示,中国能源消耗在1993-2005年之间以年均5.8%的速度增长,其中约70%的能源消费来自工业生产。2005年工业能源消费的64.4来自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行业。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加大资源利用率,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4 挑战之四: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由“高碳”变为“低碳”的最大阻碍就是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缺乏科技研发能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义务,但现实情况远非如此,我国主要通过商业途径获得技术转让。据估计,以我国2006年的GDP计算,要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投入250亿美元的资金。对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额投入。

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面对自己国情,必须采取全面、系统、综合的举措。

3.1 整体规划 我国已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规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

3.2 先行试点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深圳,它是第一个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通过的部级低碳生态示范市。住建部支持在深圳优先试验国家为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制定的各项新政策和新技术标准,让各相关项目在深圳优先落户,并向全国推广经验;国家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各项政策技术标准和示范任务均由深圳负责,住房部对深圳市举行的每年一次的“光明论坛”也持支持态度,让它成为在国内外都有影响力的交流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经验、理论的平台。在条件具备的省市、地区、行业中,都应有目的的选择试点和典型,扎实推进,确保我国经济在低碳经济促进下又好又快发展。

3.3 建立机构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要建立组织机构,指导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

3.4 制定政策 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和资金配套政策,系统的产业和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等,引导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3.5 发展“低碳产业” 要不断增强我国低碳经济与技术的竞争力,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使更多的新经济增长点出现在经济转型、转变中。杭州市“低碳产业基金”是我国第一个资金规模达50亿的低碳产业,它就是政府主导的典型,它将投资方向定义为“高碳改造、低碳升级、无碳替代”。节能减排就包含在高碳改造中;对原有设备使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加以升级是低碳升级的内容;像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则包含在无碳替代中。

3.6 做好宣传工作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教育和引导大家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强环保意识,减少能源浪费,使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4 结语

著名学者何建坤强调:“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好处如下:首先,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推进国家和企业节约能源,降低能源需求量,使能源的国际依赖度降低,使我国的能源安全提高了。其次,生态环境因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受到保护,新的就业机会也因为低碳技术和设备的改造不断创造出来。最后,低碳技术是创新技术,低碳技术的采用使得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提高。新能源产业作为全球经济的制高点,使得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的引擎,其必将引起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的出现,掌握低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导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6.

[2]姬宪恒.我国经济发展可分三步走[N].中国商报,2009.12.8第二版.

[3]杨莉.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研究及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 (23):26.

[4]樊纲.低碳经济发展:中国与世界[N].解放日报,2009.12.20第8版.

发展低碳经济例6

    一、低碳经济,迫在眉睫

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大国之一,无论是考虑到整个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还是国家自身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低碳都应该迅速被提上议事日程。

2006年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中国近100年来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5到0.8度。这个报告无疑为中国应尽快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敲响了警钟。同时,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30年间下降30米;08年的春节暴风雪危及到了中国19个省;四川遭遇罕见的沙尘暴;新疆出现严重的旱灾……可见,中国在取得突破性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单纯的GDP的高速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究竟选择谁,答案是肯定的。

另外,2010年的世界银行人类发展报告指出:高收入国家一直占据着过高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比例。右图为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排名。图中,中国是唯一在排放上最接近于美国的国家,达到27亿吨,位居全球第二。居全球之首的美国却先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后又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推卸责任。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形势,都要求中国建立低碳观念,为全世界的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二、低碳经济,有效启动

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我国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徐锭明主任在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上表示,三大标志表明我们已进入低碳经济发展时代:第一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决议,第三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部署。国务院今年3月份提出的科技发展的九条意见,几乎每一条都关系到低碳经济的发展。

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低碳经济符合国家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同时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

国务院制定的各种有关低碳经济的政策亦得到了有效地落实: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北京奥运会;中新合作的天津生态城;山东德州启用的太阳能建筑日月坛·微排大厦;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

    三、低碳产品,潜力无限

除了有形的低碳产品外,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商品也能看成一种特殊的低碳产品,也就是碳交易,从而形成排放权的交易。从产品的层面来讲,碳交易可以被开发为基本的产品,包括了贷款、基金、债券等。在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上,孔子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益三表示,下一步金融方向碳信用交易是其中的一个。作为低碳产品之一的碳交易尚且有如此大的发展潜力,那我们同样可以坚信,其他实体低碳产品亦将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

低碳产品是指具备节能、减排作用的产品。各种外界因素的强化,让低碳概念对广大群众不再陌生,甚至于潜移默化,已逐渐深入人心。消费者正在逐渐改变自己的消费理念,低碳产品的潜力不容小觑:以电动车为代表的低碳出行,从以前燃油排污严重的摩托车到现在满大街的电动车;低碳照明中,最具代表的要属闪烁在上海世博园上空的明星LED节能灯;低碳住宅方面,在对4100名网友的调查中,有81.2%受访者表示会选择购买低碳住宅。

四、商业银行,支持融资

4月10日举行的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上,包括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在内,都表示将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支持低碳企业融资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在我国,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技术的投入。因此,金融对于低碳经济的支持意义重大。各商业银行的纷纷表态,同时也是在为“蠢蠢欲动”的投资者提供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低碳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入市场,中国的低碳经济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岩,杨志.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挑战和机遇[J].科学管理研究,2010,(5).

发展低碳经济例7

[DOI]10.13939/ki.zgsc.2016.38.189

何谓低碳经济?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低碳经济就是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经济形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和制度创新、开发新能源等手段,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耗费,达到既能使经济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同时,煤炭、石油等能源发挥了巨大的重用,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经济规模的扩大,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加,带来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不断升高,造成雾霾、废气、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和气候的变化,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对生态带来严重破坏。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了我国的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因此,提高人们环保意识、转化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石化能源的耗费、控制碳排放是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当前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总体评估

对中国低碳现状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可以正确判断当前我国低碳发展的基本形势,揭示低碳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地区的低碳发展工作,为“十三五”低碳发展的研究和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约为37.5亿吨,占世界煤炭产量的47%,煤炭消费量39.65亿吨,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为64%,这个数据远远高于世界煤炭平均水平30%。在我国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电力行业消耗18.39亿吨,钢铁行业消费6.27亿吨,建材行业消耗5.25亿吨,化工行业消耗2.53亿吨。1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为2.6吨,一直以来,我国在汽车、交通、化工、能源、建材等行业都成高速发展状态,经济也是典型的高碳经济。

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初步研究显示:从2006年我国成为碳排放最大国以来,各省市、各行业和相关企业在低碳发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国家低碳发展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1)低碳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在我国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的占比为:94%、5.4%、0.06%,煤炭使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比较高,煤炭消费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释放的近2倍。我国的能源消费又主要依赖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但在减少煤炭排放技术上,各地政府节能资金投入不足,使低碳技术得不到发展,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造成大气污染、生态破坏。

(2)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过高,能源消费结构刚性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能源耗费中,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结构占比还比较低,从前面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煤炭占比过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能源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低碳排放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结构占比还比较低,在低碳发展中,应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3)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十多年前,我国就提出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化,但没有得到根本的变化,这一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欠发达地区面临经济发展和低碳发展双重目标选择时,往往选择前者。这些地区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单位GDP能耗水平居高不下。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往往在交通、化工、钢铁等高能耗产业上增加投入、加大发展;加上,城市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方式,碳排放量没有下降的趋势。

(4)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2011―2015年我国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一直上升,2015年年底增加到50.5%,第二产业下降到40.5%,不过随着经济的增长,第二产业内部高能耗产业比重大,经济增长消耗了更多的石化能源,各省能源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发展倾向,对低碳发展产生严重阻碍。

3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

自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发展的观点以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跟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低碳发展。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上一个新的潮流。我国是一个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环境保护等矛盾更为突出。通过对我国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现有的一些做法,初步提出了我国低碳发展的五条途径。

3.1 制定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

目前,各国公认为,征收碳税和开展碳交易是发展低碳经济比较有效的方法,碳税是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征的,它不同于对消费资源开征的能源税,消耗石化能源的企业单位就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低碳或零碳能源的企业不需要交税,从而鼓励整个社会节约利用,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非化石能源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以此达到减排节能。放眼国际社会,芬兰、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已经开征了碳税,这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我国首家环境权益交易所在2008年8月正式挂牌,这样碳交易、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有了平台,碳交易可以平均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的利益,提高减排效率。

3.2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各行业中,往往有最先进的技术,也有比较落后的技术。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处在主导地位,可以在投入部分财政资金外,设立低碳基金,支持低碳技术的改进,鼓励公司、企业应用低碳技术,政府支持并加强与国际上有先进技术的国家、企业合作,引进可以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又能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对一些企业进行的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技术革新等,可能降低企业效益,但有社会效益的,可以对其进行补贴,加速成长。

3.3 提高消费者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

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在衣、食、住、行方面能节约能源,较少耗费的资源也不少。平常对居民加强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教育,认识我国在能源消耗上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培养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学习能源使用和生活环保的知识,知道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的途径。不要因为在学校或工作单位是集体的或国家的就不需要节约。每个居民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我们整个国家减少的碳排放量也相当可观的。

3.4 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和使用低碳能源

2014年11月我国发改委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提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在当月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我国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提高到20%左右。目前,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农村地区用的比较普遍的有太阳能热水器、小沼气等。风能、核能、天然气等能源业在研发、逐步成熟、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电动汽车也投入了使用,在低碳能源使用上前景广阔。

除以上措施外,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还有:

(1)增加陆地植被碳汇,实现生态效益和碳效益的共赢;

(2)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发挥节能减排的结构效应;

(3)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各产业产品附加值;

(4)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的低碳增长。

总之,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不应该也不能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高速的发展,降低能源消费、转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不是赶时髦,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要每个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公民都落实在行动上。

参考文献:

[1]闵惜琳,陈原,张启人.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系统思考[J].系统工程,2010,28(1):78-89.

[2]徐瑞娥.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9(66): 34-40.

[3]张晓理.低碳发展中的碳减排及政策导向[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3):53-57.

[4]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18-23.

[5]王海霞.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问题[J].研究生产力研究,2010(3):14-16.

[6]曹海霞,张复明.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3):1-6.

[7]徐玖平,李斌.发展循环经济的低碳综合集成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1-8.

[8]付加锋,刘小敏.基于情景分析法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框架与问题探索[J].资源科学,2010,32(2):205-210.

[9]何建坤,周剑,刘滨,等.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J].世界政治与经,2010(4):18-36.

[10]李育鸿.探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与可再生资源利用[J].财会研究,2010(4):72-75.

发展低碳经济例8

2实证分析

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文章共选取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荷兰、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15个在全球经济发展和能源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论文从《世界能源统计展望2011》[3]和世界银行集团网站获得数据,其中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国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和R&D经费投入强度等指标为直接获取,其余指标通过计算得出。2.1确定指标权重根据获得的数据,可以建立一个有13个指标、15个国家的多指标多评价对象的矩阵X=(xij)13′15,xij表示第j个国家的第i项指标数据。将原始矩阵X=(xij)13′15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矩阵R=(rij)13′15,rij表示xij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其中rij[01]。指标体系中,人均碳排放、能源碳排放系数、碳排放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逆指标,其余指标都为正指标。利用公式(5),先计算得出每个指标的信息熵Hi,再利用公式(6),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wi,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2.2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灰色关联系数时,需要首先确定指标矩阵的参考数列,即各项指标的最优值。根据各项指标的属性,人均碳排放、能源碳排放系数、碳排放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取最小值为最优值,其余指标取最大值为最优值。根据获得的数据,确定参考数列后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公式(7),结合上一步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第j个国家的第i个指标与第i个指标最优值的关联系数εij。最后,根据表2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公式(8),求出各个国家的灰色关联度值,即各个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从综合评价结果看来,巴西、法国和日本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三个国家,关联度分别为0.7110、0.6923、0.6714;荷兰、俄罗斯、中国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三个国家,关联度均不足0.5。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南美国家,巴西有着极高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1.41%,同时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也高达39.67%,碳生产力较高而人均碳排放较低,这是巴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第一的最主要原因,巴西主要以生物燃料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法国位居第二,在单项指标上,法国的碳生产力,高达6338.93美元/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为45.45%、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高达79.21%,都位列世界各国第一,现在,法国已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刺激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并选择可再生能源、环保汽车、核能作为低碳发展的突破口。日本排名第三,其森林覆盖率为68.53%,R&D经费投入强度为3.44%,均位居首位,同时在碳生产力、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人均GDP这3项指标上都位列第五。这和日本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日本化石资源严重短缺,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重点推进能源和环境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多年来日本一直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利用生物发电、垃圾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制作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给予厚望。根据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属性,分别对各个国家在单项指标上的排名进行统计,并列出了中国排名靠后的8个指标以及其他国家该指标的情况,如表4所示。中国是15个国家中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同时由表4中可见,中国的碳生产力低至689.48美元/吨,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43.14,均位列最后一名,而能源碳排放系数高达0.93吨/吨油当量,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46.75%,都居于15个国家之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仅为7.89%,人均GDP4283美元/人,仅高于印度,森林覆盖率22.18%,R&D经费投入强度也只占1.44%。所以,可见除了当前中国人口基数大、能源需求增长快等情况,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偏高、人均GDP偏低、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不足、森林覆盖率偏低、对低碳技术投入不足等原因,才导致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排在15个世界主要经济国家的最后一位。中国要进一步提升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必须从改变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低碳技术、树立低碳意识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例9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全球生态、经济、政治利益的整合,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同时,节能减排在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开发要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区域发展要以环境的可容量为基础。因此,根据区域实际,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区域行动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能源利用水平及能源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区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也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基于区域层面来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至关重要。

我国正处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期,受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结合区域情况,改变经济增长结构,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促进区域经济持续高效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撑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

二、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仍不理想

区域经济中仍存在一产过重、二产脆弱、三产滞后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业主导阶段,能源消耗处于上升期,碳排放强度高。高能耗的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其中,电力热力、金属、化工、采掘以及非金属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

从区域情况来看,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几乎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该地区的煤炭、石油的大规模开采也是其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中部地区工业化是为了适应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钢铁等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中部地带的资源开发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中国生产力布局主要集中在东中部两块地区,沿海地区在加强能源、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等重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电子、家电、通信等新的工业部门和行业,在出口工业品的生产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二)能源利用效率低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结构表现为“富煤、缺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难以改变。因此,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经济发展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

由于我国各区域之间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区碳排放的差异较大。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即能源强度,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能源强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能源消费强度来看,我国不同省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能源强度排在前三位的均处于西部地区,分别是宁夏、贵州和青海;能源强度低、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则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省均处于东部地区。

(三)技术创新步伐缓慢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我国东部地区基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人才资源较有优势,而其他三个地区与东部相比创新能力较弱。重点是能源开发利用,第二产业等领域技术更新缓慢,产能落后,使得整个产业体系薄弱,加上传统落后工艺在重点行业领域比重较高,落后工艺技术的大量存在和先进技术的严重缺失,使得未来几十年内,基础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将维持高排放的特点,这也加大了减排压力,增加了低碳模式的实现成本,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四)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一系列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需要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并不完善,同时现有的立法规定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加之由于中央到地方政策执行链条过长,执行效果不易控制,因而导致执行效果不佳。

三、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第一,发展低碳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第二,促进工业低碳化,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并拉长产业链,加快构造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东部地区应侧重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新兴技术进行传统产业改造,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断降低经济发展的能耗水平,切实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电力、热力以及采掘、化工、金属冶炼、非金属制造等重工业行业要重点治理,限制高碳产业准入,积极发展低碳产业。

第三,积极发展服务业。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卓有成效地拉动国内多数欠发达地区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从不同侧面去分析,低碳经济既是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标准。通过服务业的战略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也可以从一定层面缓解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前期工业增长与排放正相关的矛盾。

第四,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二)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

第一,源头控制。推进节能减排重要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要改善能源的供应结构,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从源头上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

第二,过程控制。即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如引进先进技术、更新和改造落后生产工具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达到高效能、低排放的目的。

第三,事后控制。捕获、封存和积极利用排放的碳元素,即开发以降低大气中碳含量为根本特征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以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同时,还要大量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三)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技术引进;二是自主研发。技术研发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高效能源利用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特别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都需要很长的研发周期。因此,技术转让是目前发展低碳产业更适宜的方式。目前,国际社会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而订立了国际技术协议,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或者实施技术管制和激励,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最终目标。

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低碳技术落后的现状。

(四)制定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为保障低碳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以及技术创新上的实现,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限制高碳产业准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在能源效率上,要加强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总体规划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专项规划,完善“配额制”和“固定电价”等相关政策制度,以求改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状况,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供应。

发展低碳经济例10

目前,全球的工业化城市越来越多,发展速度非常快,全世界的能源急剧下降,全球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严重威胁了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一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全世界的心声,所以低碳的经济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保护环境,目前,许多的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不断的发展转型,并且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来占取先机,我国也出台了一些有关低碳能源的政策,十一五计划也提出了要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要倡导低碳能源,走低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主要内涵和和误区

1、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当前的一个流行词。关于“低碳”及“低碳经济”,大家对此了解的并不多。在低碳经济这个工业新浪潮来临之际,了解低碳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合理有效的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2、低碳经济的误区。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才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

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第一,就是要低碳生产,低碳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中国正处于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范围的倡导节能减排有点不切实际,应强调节能优先,在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采取一致性,倡导低排放发展。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寻求节能途径,推广节能技术。“低碳生活”在于提倡与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树立“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进而控制或者减少个人及设备的碳排量。

第二,就是低碳消费,选择购买节约建筑材料、节能节电、建造和使用成本等方面都优于大户型的小户型住房;购买与使用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尽可能地减少用车量,多用电话、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外出和休息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

第三,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根据我国的化石资源的结构特征,煤炭能为了能源的消耗主体,根据当前的统计,煤炭能源在总能源的消耗比例接近70%,比起国际水平还要高出几十个百分点,目前,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是也能勉强满足国内的基本的需求量,没有多余的可以代替煤炭的需要。所以,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消耗,在几年之内都是无法改变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对碳的处理时,尽量减少碳的排放量,快速发展天然气,不断的发展,水、电、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降低煤炭消耗的比例,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方向。

第四,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及舆论监督工作。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令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

三、低碳经济对发展中的中国的挑战

第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

第二,是“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第三,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第四,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无论如何,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工作习惯,使用新型低碳节能设备等,就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好的行动支持。

总之,低碳经济最终的发展目标,就是要通过不断的科技探索与技术创新,研发出崭新的无碳能源及其相关装备,创造无碳经济,从而彻底摆脱化石能源潜在的危机,消除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开拓人类文明新纪元。历史已经发展到新旧文明交替的临界点,惟有超前认识,超前行动,才能超前发展。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战略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出。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

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三是“锁定效应”的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称“锁定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也随各国的能源消费政策而异。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四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五是碳排放空间不大。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2006年,我国的人均用电量为2060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经合组织国家的1/4左右,不到美国的1/6。

综上所述,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