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9 12:25:46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例1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技术,或录音机,或电视,或多媒体、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形象、生动、逼真的展示出来,创设出更具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使整个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新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在教学中适当适时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向学生介绍课本外,身边的内容,很轻易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中,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来。“视思明,听思聪”。多媒体教学集视听于一体,使教师的讲解如虎添翼,学生学的如鱼得水,使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实现了愉快教学和成功教学的和谐统一。

二、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过去老师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备课本的课堂,这种教学容量有限,教师如果想在课堂上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是很难的事情。因为仅仅凭教师口授,学生的思维很难跟得上,另外,由于常受到时间限制,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很有限的。自从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英语课堂之后,这种现象得到大大的改观,教师能利用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补充大量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内容,用这些内容来充分进行分析,理解课本知识。通过阅读学习,让学生选择最佳题目。我运用多媒体并将课文制成课件,用鼠标点击放大于屏幕上,以帮助理解课文。

三、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避免只注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例2

一、开展媒介素养系统化教育

综合素养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媒体时代,高校育人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在媒介传播手段多元化、信息复杂化、学生自主学习途径便捷化的时代,课程设置以及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是一种必然。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开设媒介教育课程

当前,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度信息化、资源密集化的群体,在接触媒介、宣传媒介方面拥有诸多便利条件。而新媒体在引导学生的德育观,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社会化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利用媒介的目的、对媒介知识的判断、对网络媒介的选择等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媒介素养结构也存在明显缺陷。如何正确引导他们的媒介认知,提高媒介素养水平,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他们在“网络传媒和传统媒体交错的新媒体环境已经成为定局,学校要想使大学生在这样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充分获得传媒知识、发展个人应用各种媒介的能力,就必须将媒介素养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系统教育。”[1]从目前我国高校媒介素养课程的设置来看,存在起步晚,地区差异大,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少等问题。在学校设置系统化的媒介素养课程,对全体学生进行媒介知识的通识性教育,引导学生的媒介知识认知和媒介批判能力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合媒介素养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网络热点,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媒介理念和媒介思维的渗透。媒介素养课程的设置应从系统培养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价值评估能力出发,结合当地现有教育资源实际和学生专业方向,开展媒介素养的系统化教育,围绕媒介素养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我,提升媒介素养能力。

(二)拓展媒介教育阵地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媒介已经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利用网络学习、购物、交友已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常态。在课堂集中教育以外,还应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高校在媒介素养课程设置方面还要考虑大学生的网络媒介使用习惯和现状,条件具备的地区,课堂教育的阵地可适当向网络自我教育转移。要“考虑到在虚拟社会中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2]。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应结合学生的网络使用能力,适当引导,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甄别有用价值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的教育除了课堂,更多的还在于实践。高校应积极开拓各类实践平台,整合校园媒介资源,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积极探索与当地电视台、新闻传播中心、日报等机构通力合作的有效模式,最大水平地挖掘社会媒介资源为学生所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媒介实践平台。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动以及媒介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其中,激发大学生媒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如辩论赛活动中可设置有关媒介知识的辩题,举办微视频大赛,暑期社会实践中设立相关主题等。同时,各高校还应该结合所在城市媒体资源实际和本校专业设置实际,充分发挥新闻传媒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引导一批喜爱新媒体的学生,在校园媒体实际运营中,为他们提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机会和条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走近新媒体、认识新媒体,了解媒介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校园媒体实践提升媒介素养。

二、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师资是关键。强调,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是校园主流文化传播的营造者和监管者,也是利用新媒体传播思政信息的急先锋。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受到重大冲击,这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党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媒介素养师资队伍,还将关系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

(一)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理解新党章和报告精神,以意识形态工作为重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科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引领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政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外,还要学习相关的传播学知识和新媒体技术和知识,“借助新媒体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传播理念,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提高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3]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在学生活动开展、党员发展、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牢牢把握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引导学生正确传播和使用信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高校教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守意识形态理论阵地,引导学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媒介素养参与的道德水平。

(二)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媒介理论学习

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学习传播学和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意识到媒介对于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揭示新媒体的工作机制和传播特点,提高对网络媒介信息的敏感度和辨识批判能力”。[4]牢牢掌握网络传播主导权,严守理论阵地,遵守媒介使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责任和道德自律,提升个人网络道德修养,以实际行动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媒介自我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切实履行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主体力量,应增强自我综合素养,掌握学习多种必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自觉抵御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蚀。

三、发挥校园媒体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网络校园、智慧校园的大力推进和建设,校园媒体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趋势。校园学报、新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网站、海报、横幅等校园媒体承担了宣传介绍校园文化、满足师生需求、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使命,课堂教育的补充,也是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媒体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校园媒体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媒介实践以及节目制作、新闻编写、媒体应用等活动,为学生创造直观感受媒介的条件,激发他们认识和研究媒体的兴趣,增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效。

(一)选拔高素养的校园媒体学生队伍

校园媒体的受众主体和实践主体是大学生,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媒介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校园媒体的受欢迎度。大学生校园媒体参与者更能贴合实际,洞悉大学生的媒介需求,建立有效信息的采集和传播渠道,增强上下沟通的能力。校园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信息的筛选者。高校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拔培养一支从事校园媒体管理和运作的高水平学生队伍,构建高效的校园媒体运作机制。在具体媒体操作中应紧密围绕学校主要工作,取长补短,优化资源配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宣传效果。

(二)发挥校园媒体的导向作用

与一般的社会媒体相比校园媒体具有互动性、贴近性的特点,其实践性和体验性在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促进大学生的媒介认知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校园媒体在人员操作、新闻内容传播等方面都反映着大学生的媒介认知水平。文化的多元和信息的泛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校园媒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媒体学生办的理念,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高雅文化传播、正能量传递、有效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过滤不良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弘扬高雅文化,引导他们自觉抵制低俗文化。校园媒体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阵地,要积极发挥校园媒体的教育认知作用,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媒体,发挥他们在新闻采集,新闻热点探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校园文化的热爱。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学会自动过滤和筛选信息,构建校园品牌文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塑造人文精神。

四、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应充分了解媒介素养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媒介运用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加强大学生媒介道德教育

增强大学生媒介信息、媒介知识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当今社会,网络、手机等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学生学习交友的第二阵地。在网络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网络暴力、网络谎言、网络诈骗等现象层出不穷。对高校而言,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还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的大学生沉溺游戏而不可自拔;有的大学生陷入网络贷款而不能完成学业;还有的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而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甚至还有的大学生因缺乏媒介批判能力盲目加入网络暴力,性格扭曲。高校教育中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媒介使用的现状,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修养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积极传播的理念

传播理念和传播技巧的创新,提升大学生媒介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嗅觉敏锐性,是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必然。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大学生作为好奇心和学习模仿能力都很强的特殊群体,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但同时由于媒介素养的匮乏,也面临着信息言论不当和传播失当的不足。因此,大学生既要提高主动学习媒介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开阔视野,同时还要提高信息鉴别的警惕性和敏锐性,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获取和传播相关内容,自觉维护网络环境。高校要不断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媒介实践平台。大学生应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技术,丰富自我知识体系,加强自我教育。高校教育中应增强互动性和批判性,引导学生参加媒介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传播意识,增强信息互动,提升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交融。

五、完善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体系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2016年12月9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强化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针对新媒体时代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多元化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要革新传统的说教模式,转换教学思路,从满足和适当引导学生的目的出发,通过分析大学生所关注的新媒体中的热点问题,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探究他们的心理需求,提升媒介素养。同时,要借助具体的新媒体热点事件,强化大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发挥新媒体技术便捷、信息含量大、案例鲜活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入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大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和自我教育水平。

(二)发挥媒介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例3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是物理教学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它们之间的整合绝非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以课程为出发点,让多媒体技术服务于课程,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优化整合。课程整合将多媒体技术看作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回顾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发式的转变。

二、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

1.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内容的整合

要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加强与学科的交叉渗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改造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让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他们只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能成放大像及缩小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不能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凸透镜成像,课件中演示出凸透镜的几个关键点(F与2F点),当用鼠标拖动“物体”(蜡烛)移动时,所成的像跟着移动变化,所成的像的大小、倒立情况、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在电脑上一目了然。学生通过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与电脑动画演示的效果结合起来能很快总结出成像规律,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知识点,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

2.可以直观展现抽象的物理知识

物理课程涉及较多抽象的概念,如分子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电流的形成、平抛运动等。常规的教学中运用挂图、幻灯片、模型等静态教具,缺乏准确的感性效果。而多媒体技术不仅可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色彩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可以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从而把文字材料获得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

三、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

1.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

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作为教师“教”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作为学生“学”的工具。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化资源库,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

这就要求老师紧跟时代的步伐,跟踪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掌握上网技巧、网上查找和下载资源的方法,学习各种常用的制作课件的软件,例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利用整合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对物理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2.坚持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活动的整合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活动,也必须与传统教学活动相结合,不要为了用多媒体技术而用多媒体技术,更不能用多媒体技术替代学生某些感性活动的经验与思维过程,因为多媒体技术的世界终究是虚拟的。例如:在初中物理“电功”一节的教学中,探究电功跟哪些因素有关,我花大力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无误差地得出了电功跟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正比关系,非常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也十分容易地掌握了知识。但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这是电脑做出来的,想要什么结果就做什么结果。”是呀,这是一个完全可以动手做的实验,实际中不可能有如此精确的数据关系,只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获得定性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根据实验数据去分析、去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所以,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具体情况而定。

3.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实践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例4

在实施国家教育新政、减负增效工程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笔者的点滴体会归结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设计好课堂导入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前提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教师应精心设计授课的开头,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有听头、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1.歌曲导入。运用多媒体设计大家熟悉的歌曲作开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到《有朋自远方来》时,我在课件上插入《朋友》这首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后练习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设计教材课后练习,使学生带着疑问听课,积极性就提高,待讲课结束时,再让学生回答刚上课时提出的这一问题。例如:在讲到“学习新天地”时,我设计课后练习“比起小学学习,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有哪些?”这使学生带着疑问听课,积极性就提高,课堂效果很好。

3.课本插图导入。运用多媒体设计课本插图,可激发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例如:在讲到《生命只有一次》时,我在课件上插入课本插图“漫天沙尘”,让学生感受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自觉保护环境。

4.观看录像、电影片段导入。运用多媒体设计录像、电影片段,激起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抵制不良诱惑》时,我给学生观看有关“”组织毒害人民的录像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的危害,从而在行动上远离。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不明确,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做辅助,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人不能选择父母》这一课时,学生对“怎样孝敬我们的父母”这一重点问题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议论。我没有及时给予评价,而是先利用多媒体投影和自制的Flash漫画:

1.调查反馈:看看你对父母的关爱程度如何?

2.案例分析:给母亲洗脚。并提问:给父母洗脚跟招聘有联系吗?如果让你选择为父母做一件事,你会选择什么呢?

3.漫画两则:“妈,我们为你献歌一首……”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并提问:这两则漫画反映了什么?……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很快明白了孝敬父母不仅从了解父母、关爱父母开始,而且要有行动,“言行一致”;更要有是非观念,不能盲目愚孝。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例如新课标下,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交流”“感悟”“探究”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运用多媒体设计好课堂结尾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精心设计恰到好处、耐人寻味的结尾,使学生体验到思想品德课“言虽尽意无穷”的魅力,对所讲授的知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促使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结尾方式:

1.教学反思式。在新课终结时,运用多媒体设计教学反思环节,对教学目标中的思想内容、知识要点、能力要求,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浓缩,梳理知识,强调重点、难点,帮助理解和强化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这种结尾让学生自己进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抵制不良诱惑》时,我运用多媒体设计教学反思环节:一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是在这节科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三是你打算怎样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日常学习生活?

2.首尾呼应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往往采用歌曲导入。那么在授课的结尾,运用多媒体设计歌曲结尾,这样首尾呼应,在答疑点题中使学生豁然天朗,留下深刻的认识。这种结尾提问点题善始善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谐自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验自己的学习成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到《磨砺坚强意志》时,我的课件前后分别插入《男儿当自强》《真心英雄》这两首歌,让学生感受到从小培养自强品质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绘图列表式。图表是一种直观教学形式,具有简明、清晰的特点。依据授课的内容,通过图表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形象化、条理化,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加深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结合图表特点进行结尾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总结新学知识,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做情绪的主人》时,我运用多媒体设计表格结尾:

通过这一图表演示,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比较,利于归类,易于记忆,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在学有所获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例5

采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可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加深理解知识。教师要利用幻灯片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看图,展开联想、再现情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从而理解其中的道理。如:《改革开放普新篇》采用幻灯片展示深圳高楼林立图,学生脑海中就建立了深圳城市的繁荣景象,教师再从一个边陲小镇怎样崛起为一个经济特区进行描述,学生就能感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认识到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伟大。录音机是每个班的必备品,利用录音范读课文、讲故事,能向学生提供生动的形象语言,烘托气氛,把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总之,教学关键处,利用媒体,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教学内容就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使教学重点形象鲜明地浮现于学生脑海之中,抓住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认真听课,使思想品德课学文明理达到实效。

二、电教媒体,加大信息,加深理解

多媒体计算机将课前输入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显示出来,既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的画面的演示,达到形象化、具体化目的,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完整、具体的事物现象,从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利用多媒体进行政治课教学,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而且速度快,学生接受也快,课堂容量也更大。利用配套光盘,学生随堂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能及时、准确、真实地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它能增加“反馈――矫正”次数,在课内组织学生多做练习,缩短“课后练习,考试检查,下一轮教学调查”的检测周期,及时检测学生、改进教学。电教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种反馈方式,比起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考试等,电教媒体所能获得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会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真实。教师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分析和总结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补救,提高教学质量,这样自然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发学生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政治教学中,一方面受读物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是简单地接受读物内容,而是自觉地参与对读物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合理的想象,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的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能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真正改变了传统的单向、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靠的是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学习的主动性、个性思维受到严重压抑,再加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因此往往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而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互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层面上,从视觉、听觉中感悟知识,让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内化知识。现在,本校每个班级教室中都有了多媒体硬件,教师不是这套设备的唯一使用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是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主人,在学生查找资料或社会实践活动等反馈中,教师大可放权,让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上台演示。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G210-4;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9-0-02

一、教学目标与内涵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的发展与协作呈一体化的趋势,信息环境高度开放,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传媒行业作为宣传与舆论的重地,与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融合型新闻人才,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需求,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融媒体环境仍有很多问题,媒体环境污染、诚信问题,媒介垄断、外国媒体肆意捏造事实,信息侵犯,谣言四起,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环境与格局之下,如何在提高新闻理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新闻媒介素养,“软”与“硬”两种实力共同进步,培养高素质的融合型新闻人才成为现阶段高校新闻思政教育的主要要求。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的专业必修课,通过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融媒体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立具有“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实践途径

(一)教学内容

在新闻学概论中因其理论的特殊性与案例的丰富性,更新较快且常与时政内容相结合,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使用恰当的方式寻找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知识的传授”与“价值的引导”,拓展爱国主义、人文情怀、创新意识,激发新闻学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力。

1.新闻学与新闻事业发展史

新闻活动是人们应对外界变化,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媒介形态的不断更新,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都是与人类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密不可分的。通过对新闻事业发展中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我國新闻事业的灿烂与我国的技术和文明对整个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一份贡献。“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早一个世纪;造纸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明创造,早于后期古登堡发明轮转印刷机,为世界文字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动力支持;中国特色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重要支撑,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2.新闻的特点

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媒介,却弱化了“核实功能”,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性,大量不实信息、谣言通过融媒体平台散布开来,这与新闻本身的特点——真实,是背道而驰的。在教学中,从经典的“华南虎”事件、“纸包子”事件讲到2019年“部分字词改读音”等事件,强调其关键性,从这些虚假新闻中学习基础的新闻知识,树立正确的新闻生产原则,坚持真实性导向,反复核实信息源,对所发信息负责,对所传信息负责,对受众负责,客观如实地反映现实所发生的情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诚信待人待物,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坚持理想信念,共创和谐的生活。

3.新闻事业的功能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是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是一切功能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新闻事业还具有宣传、舆论引导与监督、赢得利润、提供娱乐等作用。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尽享世界各地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青年群体过分崇拜西方与外媒,不假思索地完全认同外媒的观点,却排斥我国媒体的宣传报道,例如香港的暴动事件,参与的大部分都是青年人。分析这些报道和事件的具体做法,帮助学生区分传播与宣传,识别外媒报道中的不良意图,理解西方的宣传概念已经“污名化”,换用一些其他的形式代替宣传,莫要无端拒绝我国的宣传报道形式。另外,外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偏颇与不实,特别是涉及少数民族和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他们运用“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等方法,传播了大量对我国产生负面影响的报道。如何帮助学生合理辨析报道中的不实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跟风,不盲从,如何引导利用对外宣传,表达我国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做一名合格的、理性的中国大学生也成为教学中的重点。

同时,举例分析不同时期我国优秀的宣传报道作品,在作品中,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所做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了道路,带来了希望,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勇敢、勤劳及智慧,应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自信、自豪。

4.新闻的受众

融媒体时代,受众具有普遍性,作为未来新闻从业者的学生,要关注到新闻受众地位的变化,这就需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PBL模式(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积极引入前沿理论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例如,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把关人”到“守门人”到“寻路人”,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跟受众地位的变化有没有关系,同融媒体发展关系是什么,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在关注地位变化的同时,考虑到时代背景的改变给受众地位带来的影响,辩证地分析问题,创新性地解释与回答。而作为普通的受众一员,要根据变化作出适时的反应,勇于接触新事物,学习新事物。

5.媒介融合的发展与趋势

媒介融合的概念是近期新闻研究关注的重点,在最新一版由李良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的《新闻学概论》教材中,直接把“中央厨房”式的管理模式单独成章,其重要性可想而知。2014年8月,媒介融合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势不可挡,传统媒体的转型势在必行。媒介融合在西方推行较早,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但是推进媒介融合要立足于中国现实情况,解决中国问题,不能生搬硬套,需结合中国实际。

在教学中,选取了两次的讲话节选进行讲解和分析,一则是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风险和应对方法。通过认识这些风险,大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我国的风险,更要培养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风险意识,问题意识与批判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好学生。

第二则是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更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多次强调了融媒的重要性,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维护网络安全,在网络空间里凝聚共识,传递正能量,用好媒介,做好媒介融合,最终建立“四全媒体”。作为有专业理想的学生,更是要从专业的角度解读的讲话,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因为媒介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不能脱离政治去谈媒介融合,这是不切实际的,结合我国的媒介融合的目标,在了解世界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的同时,深切地为我国媒介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媒介观,逐渐提升自身的新媒介素养。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

1.结合网络智媒新技术,开启多元教学模式

融媒环境下,新媒体与其App的不断开发,新平台和新技术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生动形象的有效传达成为关键。新闻学概论的课程内容理论内容居多,枯燥无味,但胜在时政案例颇多,且含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例如,我国的宣传有多种方式,很多县村在宣传国家政策时常用标语、条幅,还有一些地区为了反腐倡廉专门建立了警示基地,但这些地区通常距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展现,也可通过3D和VR技术,大大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也缓解了教学资源的紧张,拓展教学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課堂后,对于难理解的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现场答疑,既解答了问题,又寓教于乐,拉近了师生距离,培养学生健全的交往观。还可利用空余时间录制微课,将思政知识点蕴含其中,放入固定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点拨,加固知识点,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

对于教学效果的验收,在课程进行中,采用全新的测试模式,设置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结合的题目形成问卷,每题分数、总分、答案固定,采取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学生可自行检测,查缺补漏;教师也可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分数,观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益于知识的主动吸收与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主题的不同,可选择主题辩论赛、现场采访模拟、新闻播报与点评等多种形式的课堂与课外活动。增设热门话题的“新闻会”,学生自主演绎与研讨,争取覆盖每一位学生,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与活跃度,理性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中的矛盾问题,洞察社会形态,观察社会冷暖,提高社会自知力和社会的责任感。

3.关注个性化成长,定制个性化课程

全新的融媒体时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对待课堂的态度均有所变化。传统的课堂在既定的框架下授课,单一的教材、内容、形式,学生虽共同完成了课堂内容,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接受程度与需求。在教学中可以多构建板块兴趣模式,通过网络或者学习兴趣小组呈现,学生可以因人而异地选择学习,增加群体课程之外的个性化教学活动,教师进行个性化的点拨。

三、结语

融媒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任重道远,探寻新闻学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路径的意义在于,学习新闻学概论课程的学生大多是未来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着新闻宣传、引导社会舆论、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基地,更是社会教化的场所,通过专业知识的有效传达,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式引领,做到专业中育人,将专业知识与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新形势寻找多元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专业课内容的热爱,进而达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例7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它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的改变和转归。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病理课授课方式为病理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兴趣很高,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数大约为5.64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约4.2亿,青少年上网的人数占到一半,高等学校学生几乎人人都会上网。其中90.5%的大学生获得信息都来源于互联网。为此,本文就新媒体技术与病理课程教学的结合进行了探索。

一、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课程的教学对象和课程设计

1.教学对象

本次选择的教学对象为普专护理8、9、10、11班的学生。其中8、9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班级,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采用新媒体技术;10、11班的学生作为试点班级,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采用病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2.课程设计

设计探索性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到独立完成实验,最后撰写论文。不仅保证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上课之前老师通过新媒体技术平台向学生提供授课讲义,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并发放相关的学习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由拓展知识点,只要学生需要的知识,在课堂上可以很便捷地利用网络找到相关资源,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最后是课后提升阶段,在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课外练习题,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并利用微信公众号从各高校的精品资源课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二、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课程的教学结果

1.学生总结

授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认为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有的病变特点特别抽象,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在网上查到很多病理图片、视频等资源,这样使相关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新媒体技术能引导学生将病理学理论与临床疾病对应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教学成绩

本学期病理课程结束后,授课老师对病理课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进行分析。从试卷成绩来看,实验班级的平均分为66.85分,对照班级的平均分为65.06分,经t检验两组平均成绩有统计学差异(P

表1对照班级和实验班级病理学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比较组别n成绩P对照组12165.06 实验组12166.85P

三、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课程的教学讨论

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改变教学方法,随时控制教学进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课教学的探索,我们有如下发现: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例8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方法分析

2.1塑造历史角色、深化情感体验

初中历史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难以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教学与学习相脱节,初中历史教授的主要内容是世界历史和古代历史,相对而言离学生成长的时间较远,这就容易造成学习脱节和理解脱节。而造成脱节的根本原因就是互动性和参与感太弱,尽管历史知识距我们较远,但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缩小距离,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整个历史教学可以更加生动的展现给每一个学生,而通过塑造一系列历史角色,也能够在深化情感体验的同时,学习和丰富历史知识。

2.2构建多元互动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厌恶和反感。而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健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一味输出教学观点,并不关注学生接受程度,也不在意学生反馈结果,整个课堂教学模式极不合理、极不规范。而通过多媒体这一教学形式,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形象化和直接化等一系列特点,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到具体的历史氛围,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深层次的爱好,从而产生教学与学习的有效融合。

2.3真实再现历史变化,优化教学过程

历史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总结,内容较为生疏,而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实再现历史事实,通过历史事实的具体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大多停留在口头表达阶段,无论表述多清楚,但形象和具体化程度都远远不够。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发展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及时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例9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我们知道,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而且它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例如,在高二哲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统一性”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视图功能,如用同一根绳子吊在气球两边的两个人都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之中这样一个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之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矛盾统一性和相互依存的道理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题,到认识社会、解决社会这个“大社会”的问题,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度增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量,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如在纸币发行量的教学中,分别播放1994年消费者抢购商品和1997年市场上商品堆积的画面,使通货膨胀和市场疲软这个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更加形象化,简单化。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

长期以来,许多人包括我们的一部分学生总认为思想政治就是说教,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也是“马列老太太”这是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言传口授,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可信度低。学生对思想政治的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往往是“背”字当头,思维方式总是处在一个平面上。而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后,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实现了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例如,过去我们在讲授有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提供的许多材料和数字千真万确,论证也很有力,但学生总有三分怀疑。而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切入一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变化的图表数据、98抗洪抢险、反腐倡廉大动作等一系列人和事的视频材料后,学生的怀疑就大大减少了,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提高了。

五、从教师自身而言,利用多媒体便于延伸教师的基本技能

教师队伍中不乏多才多艺者,但每个人的风格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要是一个好的组织者,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现“全能”。用录像代替口头描述可以更好地调动情感,引起共鸣。心理学实验也证实,外界80%以上的信息通过眼睛进入人脑。如果用板书突出重点,重要部分用明线条、不同色彩、不同字体标示出来,就显得醒目,就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激发学生兴趣。

正因为多媒体有诸多优势,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电化教学,普及多媒体运用。但是,理想的教学媒体并不等于最佳教学效果,教学中媒体的组合是否恰当,媒体与教师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必须遵循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媒体演示一般要经历预先演示——心理准备——展示媒体——指导观察——提示要点——反馈调控等阶段。在此程序运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全面规划,认真准备。教师对媒体的演示程序要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并进行认真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媒体之前,要帮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即演示之前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观察的心理状态。

第二,适时展示,恰到好处。

第三,“演”、“讲”结合,指导观察。在进行媒体演示时,是教师不停地讲解代替学生观察,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在媒体演示教学中的不同点。因此,“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例10

一、课题研究

在公共关系课程的小组合作课题中,我们选取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危机公关”作为研究的主题,目的是通过调查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政府危机公关的处理方式,当前的突发事件,以及媒体与公众在整个事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从而研究在突发事件中政府的危机公关策略以及从中体现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缺点,最终从政府应当如何与媒体、公众交流的角度探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

首先,我们通过搜集大量的资料,从中抽取了有关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公关中的作用,并以温州动车事件作为此次研究的典型突发事件。其次,在了解了相关背景资料之后,我们制作了针对高校应届大学生的一份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是从个人信息、从个人角度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核心要素,以及从个人的角度看政府如何处理与媒体和大众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提问。最后,通过对温州动车事件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具体体现,选取了以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为核心的新闻会,和以总理为核心的新闻会,作为体现当前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足和亮点的具体案例,并对此进行可分析,从而得出我们的结论。

二、分析总结

针对调查结果,我浏览了大量国内国外的资料,试图从繁多的建议和研究中寻找最佳的问题解决途径,以下是我对问题的分析和总结的最佳解决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搜集以及对温州动车事件这一突发事件的研究,我们目前主要需要解决的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有新闻发言人的选择和发言技巧的培养、新时代下政府公信力的加强、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管理策略。旨在通过完善政府公共危机下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协调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关系,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

首先,我认为,新时代下的中国处于经济发展上升的阶段,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投入的不平衡,以及与各个国家的交流加强,文化冲击加大,不但增加了导致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因素增加,更加增添了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难度,所以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要与时俱进,然而,在新闻发言人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是新闻发言人这一要素,由于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通过提供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来实现官民互动,以达到实现充分交流的目的。

其次,在调查结果中,我们了解到目前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还缺乏公信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网民近5 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即时化、多样化、便捷化、国际化。在几乎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事件当事人、目击者、受害者及其家属、利益冲突方、民间组织等等,都是天然的民间发言人。而民间表达的意愿在网络平台上持续爆发,更是让不少新闻发言人措手不及。由此看来,新闻发言人背后的团队应当给予新闻发言人足够的信息支撑,最终给公众更翔实的信息。此外,新闻发言人不应只讲官话,只是盲目维护政府形象,并不是掩盖政府处理事件的不足,而是要积极的赢取社会公众的信任,以坦诚的态度积极的处理已经发生的事件,尽力挽回损失,取得遇难家属的原谅。

最后,是政府应当如何在危机事件中进行媒体管理。在危机发生之前,政府应当加强对影响危机产生的因素的监控和预警,利用媒体进行日常监督,尽可能地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在温州动车事件的案例中,其实是由于铁道部疏于对动车的日常监护和管理,才间接地导致这种事件的发生;在危机发生中,政府应当争取舆论主动权,及时地通过媒体向公众最新消息,通过媒体权威的信息,同时媒体吸纳公众的意见;在危机发生后,要积极的和媒体配合,公开事件处理的过程,重获公众的信任。

三、学习心得

在公共关系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问题解决能力,我认为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而且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理论,并通过课题研究将理论结合实际,使得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这一课程的精髓。我在其中学习到了团队合作的策略、分析问题的思路、文献收集的方法、课程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技巧和应用SPSS技术分析的方法等等,同时团队合作中,我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课题完成后,我们都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精神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