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3-21 07:50:06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例1

二、参加调查的人员:

跟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说,他们觉得还挺有意义的,于是,他们一起帮我调查。

三、我们的实验:

爸爸妈妈,负责到落塘河去提取水质;弟弟妹妹,简单一点,提取自来水;哥哥姐姐提取一点矿泉水和纯净水,我嘛,就负责测试了。弟弟妹妹先拿来了自来水,我拿出PH检测卡,测试开始了:我把自来水放入纸杯,再放入PH测试卡,没过了多久,杯中的水已经变成了淡淡的绿色,我们知道了,原来自来水是弱碱性的水啊!但是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喝呢?后来,爸爸告诉我自来水有许许多多的细菌,所以不能喝,就算要喝也要把水烧开了,把细菌烧死了,才能喝;现在哥哥姐姐拿来了矿泉水和纯净水,为了更加明确,我们又换了纸杯。现在我们把两样不同的水水,分别倒在两个杯子里,过了1分钟左右,两杯水都又变成了淡淡的绿色,矿泉水和纯净水也是弱碱性的,但是纯净水和矿泉水里基本上没有细菌,但是最好还是烧开了再喝;前三样测的水质都是一样的,那河水又会是什么样呢?爸爸妈妈急急忙忙地跑了回来,我们连忙把水倒入杯子里,放入PH测试卡,这次和以前的不一样了。水质慢慢地变成了黄色的水。“呀,河水是碱性的啊!”爸爸妈妈不可思议地说:“现在的河水,水质怎么已经变地这么差了呀!想我们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带我来这儿,那时候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呀,看着水里的小鱼儿游来游去,别提有多快活了!

四、分析水被污染的原因:

现在,从河水身上我们再也看不见爸爸妈妈那个时候,清澈见底,一点点的杂质都没有的河水了。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污染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水的。我冷静地想了想为什么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而环境却越来越差呢?我沉思了好久,觉得现在的环境,现在的水变成这样罪魁祸首是我们,是人类!我想了一些因为我们图方便而给大自然带去危害的事件:

1、当我们走在河边,手里拿着垃圾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图一个方便,就随手把垃圾扔进了小河,就再也不会去关它,任它在河中漂浮,做漂浮垃圾。

2、现在,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污水也越来越多,一些工厂就把工业废水排放在河里。

3、工业废水排放在河里,有好多的小区居民把生活废水也排放在小河里,唉,这对小河的污染该有多大啊?!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例2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特指定本预案。

1.1.2工作原则

1.1.2.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市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1.2.2全面覆盖。对区域范围的污染源、水系河流、城镇居民点、水源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特殊生态保护区,以及大气、水体、固废、危废、噪声、辐射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1.1.2.3突出重点。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1.1.2.4公众参与。建立环境新闻机制,确定新闻发言人;建立环境公示、听证机制,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建立举报制度,健全“12369”投诉系统,确保公民的环保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权。

1.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四川省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理》

《成都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1.4适用范围。

凡属我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1.1.4.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1.1.4.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

1.1.4.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1.1.4.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1.4.5其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2.1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我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市人民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全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市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应急防治、物资保障、信息宣传、治安、督查等五个工作组。各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防治组: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污染源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监督指导、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根据突发环境事故发展形势和预防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全市策略和措施的建议。

物资保障组:由市经贸局牵头,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和调度保证供应;负责应急设施的建设和应急设备的采购。

信息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收集分析突发环境事故的有关信息,报道应急工作动态。

治安工作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及时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区域的隔离封锁、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交通管制、保障运输;协助污染现场处置等。

督查工作组:由市委、市政府目督办牵头,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应急措施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纠正,对违法违纪和渎职行为进行处理等。

1.2.2环境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

成立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家咨询小组,由聘请的水、气、固废、生态等方面的专家组

成。负责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准备和处理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承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安排的其它技术工作。

1.3预测、预警

1.3.1监测与信息收集

市环境监测

、环境监察部门为环境监督与信息收集机构,承担所辖区内水、大气、危险废物的日常监测,收集本行政区域内外和境内外对本行政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其它突发环境事故信息。

1.3.2报送制度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市环保局应当按照职责范围,做好本辖区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市人民政府和成都市环保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信息。

1.3.2.1在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市环保局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报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省环保局报告,并同时报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3.2.2一般(ⅳ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应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报市应急办。

1.3.2.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应当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报告市应急办和成都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1.3.2.4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在依照本条前两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向省环保局报告

1.3.3报告方式与类型

1.3.3.1通常有口头报告、电话、传真报告、电子邮件报告、书面报告等。

1.3.3.2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送报。

1.3.3.3核与辐射事故的信息报告在按照本办法规定报告的同时,还须按照有关核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报告。

1.3.4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建立健全全市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网络进行维护,逐步实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1.3.5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标准

1.3.5.1特别重大环境事故(ⅰ级)

(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污染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事故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8)造成跨界的环境污染事故。

1.3.5.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ⅱ级)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

1.3.5.3较大污染事故(ⅲ级)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3.5.4一般环境污染事故(ⅳ级)

(1)造成3人以下死亡、中毒(重伤)1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4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

1.4.1基本响应程序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应急处置指挥部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内的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6)波及其他区(市)县的,要及时相互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处置的同时,应急处置指挥部要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早向市相关应急指挥部和市应急办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

1.4.2协调指挥的分类

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业工作组,完成现场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治安警戒、人员疏散安置、安全防护、社会动员、物资经费保障、应急通信、信息综合、新闻报道、涉外处置、损失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

1.4.3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

(2)启动市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指令;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指派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应急指挥工作;

(4)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

(5)组织事故发生区域人员的疏散或转移;

(6)组织现场警戒和道路、水域等交通管制;

(7)组织对伤员的急救;

(8)组织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9)组织应急救援通信、物资征调及其运输等保障工作;

(10)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处置行动;

(11)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及恢复重建工作等。

1.5信息和新闻报道

1.5.1信息通报

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情况,市环保局通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必要时由市人民政府向当地驻军通报,并及时向毗邻、可能波及或已经波及的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环保行政部门通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

1.5.2新闻报道

应急响应期间,与突发公共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的信息由市委宣传部统一。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广大市民宣传突发公共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消除疑虑和恐慌心理,稳定人心,大力宣传突发公共事故救援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1.5.3应急结束

应急小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污染影响,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失,警报解除。

1.5.4后期评估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结束后,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将评估报告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环保行政部门。

1.6保障措施

根据污染事故的级别,确立相应的保障。

1.6.1技术保障

1.6.1.1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全市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开展污染源现状、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建立专家应急预案库,做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预测、预警、决策提供依据。

1.6.1.2应急专业队伍的建设

市环保行政部门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专业技术队伍,由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专家等专业人员组成。应急队伍根据突发污染事故种类和出动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并配置相应装备;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业队伍的培训、考核、使用制度,定期开展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练和考核。

1.6.1.3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

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科学研究,加强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全市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技术水平。

1.6.2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涉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所有机构及人员通讯录,保障有关机构及人员通信畅通。

1.6.3物资保障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本地环保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应急工作需要,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物资储备库,保证应急所需技术装备(器材)等物资的第一时间供应。

1.6.4经费保障

市人民政府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准备适量的应急资金,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资金使用制度,保证经费的有效使用。

1.6.5专家保障

按照“属地保障”的原则,由各部门分专业建立专家档案,确立联系方式方法,保证专家成员能及时到达事发地点。

1.6.6医疗保障

由各部门或主管业务部门,与有关医疗机构共同制定医疗保障计划。

1.6.7协同保障

由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牵头,各部门派员参加,主要与有关部门建立咨询、参与、配合等关系,确保各种行动的畅通。

1.6.8社会动员保障

新闻媒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应急工作新闻报道,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全市人民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自我防护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和非政府组织自觉配合和参与政府的应急工作,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7附则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例3

“(环境污染)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彻底改变。”2月9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新闻会上表示。

而一位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公报中未公布的分行业普查数据更加“触目惊心”。

COD暴涨之谜

COD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水体的污染程度。2007年度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当年的COD总排放量为1381.8万吨。在本次普查中,将农业等排放源纳入调查范围后,COD出现了暴涨:按照新口径统计的2007年COD排放量陡然跃升至3028.96万吨,增长幅度超过100%。

“依照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研究,全国地表水COD的环境容量为740万吨,按照十一五规划COD五年减排10%的速度,要真正还清江河,还需要经过难以想象的漫长等待。”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运用数学公式计算,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减排速度,普查公报统计的COD排放量至少需要72年才能到正常的环境容量。

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并未直接回应“触目惊心”之说。他对水污染的现状也仅描述为“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

1月19日,水利部了《200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下称《水资源公报》)。公报披露,2008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58亿吨。

“这一数字又创造了历史高度,意味着更严重的污染和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发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参与公报编撰工作的专家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为536.8亿吨,而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显示,当年因水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共造成经济损失超过5200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

自2006年以来,松花江、淮河、黄河、珠江、长江……中国重要干流水域均爆发过水污染危机,虽然环保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污措施,但全国人大环资委坚持认为,“全国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

污染的水源也正在增多。《水资源公报》显示,水利部当年对约15万公里的河流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不适合饮用的水占总评价河长的38.8%,其中基本丧失功能性的劣V类水占20.6%;监测评价湖泊44个,不适合饮用的水占总评价湖泊面积的55.8%,其中劣Ⅴ类水的面积占23.3%。

污染源转移

“中国的水污染正在经历一个转移的过程。”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协会(IAIA)主席Richard Fuggle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中国大量迫于行政和舆论压力而关停的污染企业并未倒闭,而是由此前的沿海地区沿江河向上游欠发达地区转移,“这不是所谓的二次污染,而是直接造成源头污染。”

在水污染事件频发的同时,污染也正从的焦点区域向视线的转移。

2007年5月,沉默了数年的太湖蓝藻爆发。

在舆论和民生等多重压力下,无锡市当年一举关闭775家化工企业,随后,太湖周边的苏州、常州等城市也开始陆续关停化工企业。

2008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环境影响评价法实地检查时发现:蓝藻事件后,太湖流域被查处的苏南污染企业有向苏北和其他地区转移的现象。

蓝藻事件不久,江苏省政府就出台了加快“南北挂钩、合作共建”的指示,苏北五市开始大量承接苏南地区的转移产业。

江苏省苏北办和江苏省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仅2008年上半年,苏北地区新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1152个,项目总投资765.1亿元,而在项目转移的名单中,亦有不少化工、印染、金属电镀等行业。

2009年7月,江苏省徐州市唐店镇政府公布全镇上半年纳税企业20强名单,其中11家是化工企业,纳税额也超过半数。而在唐店镇政府统计的《唐店镇企业名录》中,该镇辖区共有56家企业,其中26家属于化工企业。

“太湖孕育了‘苏南模式’,也间接催生了苏北经济。”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蔡启恒对《财经国家周刊》说,在太湖蓝藻爆发后,“苏南模式”中的一些污染企业开始向苏北转移,这在繁荣了苏北经济的同时,也开始造成新的污染。

2009年2月20日,大量承接了苏南转移化工企业的江苏盐城全面停水,约20万市民生活受到影响,停水原因即为一家位于盐城上游的化工企业偷排污水、造成水污染所致。

“几乎苏北的每个县市都设立了专门的化工园区吸引产业转移的化工企业,而这些工业园区只是简单的圈地招商,基本没有科学规划,更谈不上环保治理。”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任洪强说,从全国的范围来看,重度污染企业指向中西部的搬迁路线图已经非常明晰。

上游危局

2008年,广东省政协进行了珠江上游水质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珠江上游的24个在建转移工业园区中,没有一家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这直接意味着在转移污染。

“2009年,西江接纳的污水超过30亿吨,比10年前增加了两倍。”一位参与珠江调查的水污染项目经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由于滥采河沙、严重排污等问题影响水质,西江水质的咸度一度接近800毫克/升,超出国家标准3倍。

“从宏观上看,长江的水污染也在发生变化。”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水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叶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虽然国家对排污出台了严格的审批控制,但一些地区阳奉阴违,污染企业西迁加剧了长江上游的污染。

地下水报警

“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地表水被污染,有些地区的地下水也污染得很严重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环保部的监测数据则显示:2005年,全国接近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进入2006年,这一污染数据接近2/3。

“在我国平原地区,试图寻找一块未被污染的地下水源已经相当困难。”赵章元表示,环科院在京津唐等地区的地下水中已经检测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高达百余种,而有些地区的深层地下水也检测出多种污染物。

“现在的状况不能说是改善,只能说是没到最坏的局面。”马军说,污染在逐步得到控制,但整体的污染仍然不容乐观。

“与地表水污染相比,地下水污染几乎没有治理的可能,因为污染物一旦进入合水层,治理的难度和费用非常巨大。”中国工程院院士、环保部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刘鸿亮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地下水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内,无光照、缺氧、流动缓慢、水交替周期长,一旦受到污染,污染物、水和介质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很复杂,彻底清除污染源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例4

中图分类号:Q95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以那蒙江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为例,探讨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机制及对策,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机制,提高应急监测的能力和水平,是为科学处置水污染事件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持的关键。

1流域概况

那蒙江是广西沿海独流入海河流茅岭江的一级支流,位于茅岭江上游,发源于南宁市邕宁区大塘镇团洞村,在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圩江口村汇入茅岭江干流,流域涉及南宁市邕宁区和钦州市钦北区,河长42.6Km,流域面积393Km2,河网密度0.2 Km/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458亿m3。流域内建有小型水利工程16座,总控制面积8.67 Km2,总库容771.5万m3;电灌站11处,总装机容量340千瓦;水轮泵站5处,总装机5台,小型电站1座,总装机容量165千瓦,这些水利工程,对于合理利用那蒙江水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污染事件概述

2007年2月20日钦州市茅岭江支流那蒙江发生水污染事件,造成下游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水厂停止供水,影响到沿江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安全。调查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水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那蒙江上游南宁市邕宁区一制糖企业废水氧化塘溃坝所致。由于那蒙江河段闸坝较多,大量污水滞留在各闸坝河段上,水体发黑、发臭。由于科学的应急监测,收集了准确的水污染信息,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并要求污染企业进行停止生产整顿,控制了污染源,那蒙镇水厂改建了取水口,未造成人畜伤亡的发生,使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3 应急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旦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责任部门之间大多是各自开展应对工作,单兵作战的现状,未有形成协调统一的应急监测管理机构,对水污染事件只是简单的调查报告,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能力也不强等。概括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3.1 缺乏及时、准确的水污染信息报告系统

对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而言,事件报告的及时与准确是能否及时实施应急处理措施的关键,而实施应急处理措施是依靠应急调查监测来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反馈不及时、信息不全、准确程度低或漏报等。就近年来广西沿海辖区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反馈信息情况看,大多数均为群众举报,这样容易错过了处置的最佳时机,同时还可能造成水污染事件的进一步恶化蔓延,因此,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系统,是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主要内容。

3.2 现场应急监测能力不强

目前,对于地市一级的水污染的现场应急监测一般只侧重于常规项目,如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氰化物等项目,也相应只配备了常规的现场监测仪器,对于一些有机毒物元素还缺乏现场快速测定仪,大多数项目还是需要采样回固定实验室去完成,或送上级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水质监测仪器设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有些监测的水质指标也没有得到检出,这样容易失去监测污染物的最佳时机,也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及时报出,贻误了对水污染事件处置的决策时机,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

3.3 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

目前,水资源的管理还存在着“多龙管水”现象,不利于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水污染事件的处置涉及到企业管理、河道管理、水利工程调度管理、水量及水质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卫生监督管理和渔业管理等多个部门,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很多部门对污染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和调查,如污染源的调查、河道水质水量调查和应急供水调查等,这些工作目前还是由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去完成,环保部门专业人员调查污染源、水利部门对水利工程水量调度、水文部门对河道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等等,这是由部门的职能和行业优势所决定的。由于部门之间平时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对水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未形成合力,导致调查监测收集信息不及时,决策信息不足,造成重复浪费。不利于对水污染事件的及时处置,这就需要上一层面的来组织协调,因此,平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部门间的统一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由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协调一致的应急队伍,发生水污染事件时,形成有机的整体,这样就增强了应急监测能力,提高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工作效率。

4应急监测对策

4.1 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

建立和完善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机制,加强中小流域水资源的监督管理,强调责任意识、监管到位,建立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管理的协调机制,尤其对河流水源保护区、保留区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水功能区的保护和监督,切实执行水功能区管理制度,根据水功能区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促进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有利于流域水资源的保护管理,掌握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主动权,增强对水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

4.2 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水污染信息报告传递系统。

建立水污染信息报告传递系统,则是实现动态监测资料运用于防污管理、指挥调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将动态监测、监视等各种手段收集的信息资料,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应急监测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与实践演习,提高应急综合能力,组建专业应急监测队伍。在强化对应急监测系统硬件设备、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使在流域发生水污染事件时,根据水污染事件污染物可能扩散范围,能够及时布置自动监测仪器,通过自动监测系统和信息传递系统,及时将水质水量信息传递到应急监测指挥部,提高水污染信息收集速度,为减少因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提供技术保障。

4.3 建立基于应急预案的流域综合数据库

综合数据库包括流域水文气象特征数据、供用水、水利工程、水环境数据等,通过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查询流域水利工程分布、入河排污口位置及分布、危险源分布、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位置及供用水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配置等。及时调查到水污染事件信息是处置水污染事件的关键一步,是做好水污染事件布点调查及应急监测的基础。因此,在应急预案的平台上建立流域综合数据库,实现流域数据化管理,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和信息采集现代化水平。

4.4 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预报系统

预警预报系统主要着眼于对事件的预防跟踪、紧急通报和应急监测,以便于对可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作出预报。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地理信息系统,掌握重点排污企业、重点敏感水域、重要河段的污染事件隐患情况;建立祥细的流域水资源状况档案,对可能造成突发性事件的污染源及时跟踪,提高应急反应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智能化水平提供保障。

6结语

防范水污染事件的发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需要广泛的宣传,建立事件隐患防范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强调职责到位、管理到位;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加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能力建设和机制、制度建设,包括职能部门之间和相邻行政区域之间协调机制、管理指挥机制、应急监测机制、现场快速处置机制、预测预警机制、信息处理传递机制等,同时,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形成长效机制,为科学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广西水资源公报》,2004年,2006年,2007年;

2、《广西钦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钦州市水利局,广西水文水资源钦州分局2008年;

3、《钦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钦州市水利局,广西沿海水环境监测中心,2002年;

4、崔伟中,刘晨 . 松花江和沱江等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反思.水资源保护,2006.1 ;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例5

公报显示,2009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08年增加了近2亿吨。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11.66亿吨,第二产业废污水排放量27.55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2.84亿吨,分别占总量的27.7%、65.5%和6.8%。

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廖义伟日前指出,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对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黄河流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黄河水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黄河流域水质持续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黄河流域废污水入河量仍持续维持在42亿吨左右,黄河水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在此形势下,2011年4月8日,流域管理部门启动了黄河流域历史上首次全面系统的入河排污口核查工作。

入河排污口核查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部门共同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一项举措,对于“纳污红线”的划定和有效管理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首次入河排污口全面核查工作近日启动,黄河流域也成为在全国率先启动入河排污口全面核查的一个流域。

日前,记者就入河排污口全面核查有关情况和问题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司毅铭进行了专访。

记者:本次全流域的核查旨在解决哪些问题?其意义何在?

司毅铭:对于水资源保护而言,在全流域开展入河排污口核查,是一项“摸家底”工作。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流域有关水污染状况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入河排污口情况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全流域开展入河排污口核查,主要目的是解决水资源保护职能实施尤其是“纳污红线”管理的基础支撑问题。在现阶段,水功能区管理是水资源保护的核心职能,而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则是水功能区管理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如果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入河排污口情况,水功能区的管理将是无的放矢,就无法取得实效。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又是该项制度的核心内涵――“三条红线”之一。因此,入河排污口核查还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全面核查,其意义在于全面准确掌握流域入河排污口基本情况,有利于正确研判流域水污染形势,科学制订流域水资源保护规范和规划,有利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有利于提高流域水资源保护水行政执法整体水平,及时、准确、快速应对处置各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流域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记者:本次核查有哪些法律和政策依据?

司毅铭:2002年新《水法》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提出了三项新的基本管理制度,即水功能区划、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其中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是三项制度的基础和关键。为此,2004年11月水利部以部长令颁布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3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除日常监督检查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确定每年统一普查时间和频次,依法向各级政府报告。由此可见,入河排污口普查是国家赋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记者:本次核查与以往开展的入河排污口调查有何关系?不同之处在哪里?特点是什么?

司毅铭:在此之前,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曾于1998年、2001年、2005年先后开展了3次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普查,流域各省(区)根据工作需要也对部分重要入河排污口进行了调查,但这些成果涉及范围有局限,系列也较短,难以系统全面地反映全流域的实际情况。但上述几次普查工作为本次核查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此次核查与以往的普查和调查在工作性质、技术路线、基本目的等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调查的范围、排污口(污染源与污染物)类型的涵盖、组织形式以及经费支撑等。

相对以往的入河排污口普查或调查,本次核查有这样几个特点:1.流域全覆盖。范围包括黄河干流和所有支流。2.类型全包括。包括所有入河排污口、支流口、农灌退水口等。3.内容有新增。主要增加了潜在污染源调查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调查统计。所谓潜在污染源是指尚未纳入监测、监管范畴而可能对河流(水功能区)水质构成影响或威胁的污染源(如未设入河排污口的废污水库、池,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成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策源地等类似情况)。4.新的组织形式。流域机构和流域各省(区)水利部门同步行动,这在以往还不曾有过。5.新的经费渠道。经费来源包括中央级水资源费项目经费和地方水资源费配套资金。

记者:从专业层面看,本次核查技术要求、具体步骤和时间要求是什么?

司毅铭:本次核查在监测因子及分析方法、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浓度评价、入河排污口现状评价、支流口水质现状评价、水功能区纳污状况分析等方面均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执行标准。

按照计划安排,本次核查主要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包括制订工作大纲、编制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培训等;第二阶段为核查阶段,包括排污口与排污单位基本情况调查、黄河干支流水质现状调查、经济社会状况调查、排污口水质调查、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调查,编写分报告,绘制入河排污口与潜在污染源电子地图;第三阶段为分报告验收阶段,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验收各承担单位的核查成果;第四阶段为流域汇总,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成果汇总,编制成果总报告,并对总报告进行专家咨询;第五阶段为总报告及相关成果验收,由水利部组织流域总成果验收。

本次核查以中央级水资源费项目专项经费下达为起点,时限1年左右。

记者:社会公众能在哪些层面参与和支持这次核查?

司毅铭:在本次核查工作中,社会公众的参与与支持主要来自设置排污口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本次核查同时还是一次流域机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一方面,流域机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核查向被调查单位进一步宣传国家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水利部门开展排污口调查的法定职责和相关规定,以及被调查单位的义务;另一方面,被调查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调查信息。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例6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重在防范、常备不懈,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及处置,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事故分级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

(一)一般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故。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乡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二)较大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故。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三)重大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主要河流、水库水域大面积污染,或乡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四)特别重大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县城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县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

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环境保护局、县卫生局、县公安局、消防大队、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经济贸易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气象局、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广播电视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威信供电公司、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县环境保护局,由县环境保护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指挥部职责。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指挥长或指挥长委托副指挥长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组织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及处置;组织全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演练,监督检查各成员单位的应急准备工作。

(三)成员单位职责。

1.县政府办公室:承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报告;请示指挥长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此场;协调各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向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处置进展情况;落实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事故抢险救援处置的指示和批示。

2.县环境保护局: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工作;拟制全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现场环境监测方案;按权限负责事故现场污染级别确定;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险物的消除;依法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进行调查处置。

3.县卫生局:负责组织紧急输送受伤(中毒)人员并做好院前急救;组织医疗机构实施医疗救护;做好防护指导,组织实施卫生防疫工作。

4.县公安局:负责拟制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措施;受理社会报警信息;必要时组织应急救通管制,对重要目标、危险区域实施治安警戒;参与事故调查处理;依法处置违法排污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相关人员。

5.消防大队:负责事故现场抢险和其它应急救援任务。

6.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助县环境保护局搞好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工作;监督检查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参与事故现场的调查处理和抢险救援工作。

7.县经济贸易局:协调企业开展污染源治理工作,减少或消除污染危害;协助相关事故的调查及善后处理;依法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

8.县交通局:负责制订交通处置的应急措施;必要时负责运送伤员、被疏散人员和救援物资,转送危险物品。

9.县民政局:根据事故危害和受损程度,组织救灾救济、安抚灾民;参与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10.县气象局:负责制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气象服务措施;及时提供有关气象数据。

11.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协助现场检查,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疏散和安全防范工作。

12.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制订应急物资保障措施,组织抢险器材和物资的调配。

13.县广播电视局:负责事故全过程的新闻报道和相关新闻报道的审核工作。

14.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事故现场土地污染级别的鉴定和土地受污染区域的划定工作。

15.县林业局:负责事故现场林业污染级别的鉴定和林业受污染区域的划定工作;对生态敏感区发生的生态破坏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16.县财政局:负责组织筹措救灾所需经费,监管救灾资金,参与救灾资金的安排和物资调配工作。

17.威信供电公司:负责环境污染区域的电力调控。

18.县水务局:负责事故现场水域污染级别的鉴定工作。

19.县农业局:负责事故现场农作物及畜、禽养殖场污染级别鉴定及处置工作。

20.各乡镇人民政府:参与指挥辖区内所发生的一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预警及措施

(一)预警级别。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二)预警。

县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实地了解情况后,逐级报请省应急办同意,蓝色预警。黄色预警由市人民政府,橙色预警由省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和省应急办,红色预警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人民政府。

(三)预警内容。

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事故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机关等。预警信息后,需要变更预警内容的,应当及时变更公告。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和另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采取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五、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程序。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分级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能或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属一般环境事件,由乡镇人民政府启动乡级应急预案,同时向县环保局报告。

属较大环境事件,由县人民政府启动县级应急预案,同时向市环保局报告。

属特别重大或重大环境事件,除启动县、乡两级应急预案外,应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二)信息报送与处理。

1.报告时限和程序。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县环保局报告。属较大级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乡镇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

2.应急报告方式与内容。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报告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利影响。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与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其中,辐射事件的报告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六、处置程序

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以下处置专业组。

(一)污染源控制组。

负责控制污染源,同时督促发生事故的单位或个人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危害,接受调查处理。该组由县环境保护局牵头,成员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威信供电公司、消防大队等单位人员组成。

(二)抢险救援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该组由县公安局牵头,成员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卫生局、县经济贸易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消防大队等单位人员组成。该组可根据事故现场所需的救援情况,必要时可请示动用武警、民兵等参加抢险救援。

(三)安全警戒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工作。该组由县公安局牵头,成员由县交警大队、武警中队等单位人员组成。

(四)安全疏散组。

负责事故现场周围人员及物资的疏散和转移工作。该组由县公安局牵头,成员县交通局、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交警大队、发生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组成。

(五)经费、物资保障组。

负责事故现场受灾人员及抢险救援人员所需经费、物资等各项保障工作。该组由县民政局牵头,成员由县财政局、县经济贸易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

(六)环境监测组。

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监测,确定污染级别,划分污染区域,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订环境修复方案和组织实施工作。该组由县环境保护局牵头,成员由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气象局、威信供电公司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

(七)专家咨询组。

负责分析、掌握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情况,为现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该组由县环境保护局牵头,成员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

七、附则

(一)数量表述。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预案管理与更新。

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承担应急监测日常准备和管理工作,逐步完善本应急预案。

1.各乡镇人民政府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负责督促对辖区内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产生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编制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报县应急指挥部备案。

2.本预案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修订完善。

(三)奖励与责任追究。

1.奖励。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挽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3)对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意见、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责任追究。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拒绝承担事故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本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故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8)有其他对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例7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小学生关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

现在,我们科最最的环境越来越差了,空气质量差,河水到处都是垃圾,化工厂排放污水到河里,还有严重的白色污染。因而导致了城市环境恶化。

实地调查

我和几个同学去了在化工厂的旁边排放污水的河上。在路上,我们看见许多的鱼儿、虾儿欢快地游着,许许多多的蝌蚪在成群结队地找食物。可是,到了化工厂的旁边,一条鱼也没有,偶尔看见一两条死鱼死虾,在这片污水中飘荡,我们采了点儿污水,买了8条金鱼,拿回家做实验,我把金鱼平均装入一至四号实验杯中,观察情况,把一至四号杯分别倒入00、20300、400克污水,再倒满水。一号:第一天晚上,表现良好,第二天早上,鱼儿有点儿不爱动了,第二天中午,鱼儿不吃东西了,第二天晚上,鱼儿呈快死的状态。二号:第一条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都不动了,第二天中午,快死了,临近晚上时,死了一条,晚上,又死了一条。三号:第一天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一条死亡,第二天中午,全死。四号:第一天晚上,鱼儿焦躁不安,第二天早上,全死。

调查分析

因为化工厂里有许多化学物品,有时不小心排入污水,导至鱼大量死亡。

经过这次实验,我提出了以下几多建议。

(1)政府要教育市民不能扔东西到河里,要扔进垃圾桶。

(2)要教育化工厂的人不能随意放置化学物品,以免化学物品流进河里。

(3)市民自觉保护环境,热爱环境,让不热爱环境的人进入教育所,不但要罚钱,还要让他认识到扔垃圾的危害。

人们一定要爱护环境,让简阳重新美丽起来吧!

小学生关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近一个星期来,我们有组织地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做调查,报告如下:

一,河水污染。

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人们只顾着怎样节省原材料的消耗,而对于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害的物质并没有引起重视,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流污染情况严重。我们在调查中就看到好几家工厂,把深绿色的、浓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处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随手将剩菜剩饭、家庭垃圾都装进塑料袋往河里倒,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已经遍体鳞伤,成了一条垃圾河。

二,空气污染。

我镇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蓝天,企业燃用汽油、柴油,产生的废气及烟尘也弥散在空中。同时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人们燃烧使用的煤,液化气等,能源消耗量增加,产生的废气也成比例增长。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污量加大。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大气污染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例8

“朱比利光荣”轮为总吨位30000吨的韩国籍散装货轮。汽船相互保险协会(百慕大)有限公司系该船舶的保险人,为担保此次事故的赔偿责任已委托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出具200万美元的担保。

事故发生后,作为管理渔业资源的政府机构,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紧急调动了中国渔政203船,委托农业部东海区渔业生态环境检测中心随船至油污现场开展监测,产生监测费用人民币5353元。之后,为评估该次溢油对渔业的影响,农业部东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调查分析后出具了《崇明“9.22”JUBILEE GLORY轮溢油污染事故对长江口渔业损失评估报告》,报告结论为此次事故造成当年渔业资源量的损失为154.177吨,渔业资源损失为人民币786.303万元,为减缓污染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的影响,通过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的恢复措施,以有效补充天然渔业资源幼体所需恢复渔业资源费用人民币728.3349万元。

涉案船舶的所有人、经营人以及保险人都是境外企业,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依据职权与上述企业就赔偿事宜进行了多次协商,但均未达成实质性结果。为此,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于2008年向上海海事法院提讼,请求判令三被告赔偿渔业资源损失人民币786.303万元,恢复渔业资源费用人民币728.3349万元,赔偿原告监测费用人民币5353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诉讼中,被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索赔的渔业资源损失和恢复渔业资源费用不合理,并指出东海区渔业生态环境检测中心出具的《评估报告》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船舶油污损害天然渔业资源赔偿纠纷案件。原告身份是政府监管部门,肇事船为外籍轮,诉讼中,原告的主体资格问题、法律的适用、损失的范围和渔业损失评估报告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等问题,均成了案件的争论焦点。

公益诉讼中渔业监管部门是否具备主体资格

被告认为,原告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原告的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裁定驳回。因为本案是油污损害引起的赔偿纠纷,其性质属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立案和受理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关系人才有资格提起民事侵权损害赔偿之诉,而原告是主管海洋与渔业的工作部门,属于行政机关,不是本案的利害关系人,应该裁定驳回原告。

法院认为,领海内资源属国家所有,各级政府负有维护国家资源不受损害的义务。《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赔偿要求。《渔业法》规定,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权。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黄渤海、东海、南海三个渔区设渔政渔港监督管理部门。本案原告为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依法有权向污染方提讼 。因此,原告的主体资格适格。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英美法外国学者专家主张,在此类公益诉讼中,原告主体资格的审查,应以污染事故所造成的损害与原告是否存在直接的、充分的利益关系为标准。而我国目前对主体资格的审查偏重其法律依据。此两种标准各有利弊,有待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检验。

国内法与国际公约的法律适用之争

本案发生在2005年,在审理过程中,双方都主张并适用民法通则作为法律的依据。但是假设本案发生在2010年,涉案船舶不是外轮,而是国轮,也许法律适用可能成为双方争议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适用国内法还是《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其索赔范围、金额和相关的举证内容都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诉讼实务中表现出两种主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适用国际公约。他们认为,《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于2009年3月9日对我国生效,该公约规定对船上或源自船舶的任何燃油造成的污染损害,事故发生时的船舶登记所有人、光船承租人、管理人和经营人都要对事故负责。我国法律规定当本国法律与本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有不同规定时,应当适用国际条约。根据上述假设的案情,涉案船舶无论是外轮还是国轮,“朱比利光荣”轮在修理过程中其泄漏的是从燃料舱漏出的燃油和污水,符合《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范围,同时事故发生在我国领海,因此引起燃油污染损害赔偿属于公约范围。况且我国目前国内法关于油污损害赔偿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国内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认为应该可以直接适用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二种观点主张使用国内法。他们认为,民法通则规定针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才参照该章相关规定进行,即只有涉外因素才能适用国际条约。所以,在不具有涉外因素的国内船舶燃油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只能适用海商法和民法相关规定。虽然在《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海洋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使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由于《海洋环境保护法》是行政法,属于公法范畴,该规定有别于民法通则和海商法该条款规定不包括我国参加的油污损害赔偿民事方面的主体责任。总之,结合本案事故发生的责任方及发生地点讲,本案都是发生在我国领海内,因此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精神,国内事故发生引起损害赔偿应该适用国内法律。公约是适用具有涉外因素或者是在国际航线上发生漏油污染损害的纠纷,因此应该适用海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理。

目前,如上假设的案件的法律适用的确存在争议。笔者个人认为,根据我国国际私法所规定的国际公约优先的原则,只要是符合国际公约规定,今后任何油污损害赔偿都应当适用《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修正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1992年议定书》。

损失评估报告作为特殊证据应经法院审查

渔业水域污染案件涉及到水产、环保和司法等部门,在实际的渔业污染事故中,现象千变万化,原因多种多样,情况纷繁复杂,渔业资源损失的评估需要由具有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质的专门机构认定。因此,在此类纠纷中,由农业部授权的专业机构出具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评估报告,就成为此类案件的一个主要证据和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

被告对本案中的《评估报告》提出异议,认为:1、评估报告中依据的漏油数量是错误的,应当根据海事局的询问笔录船舶油舱油量记录簿。2、由于对漏油数量的计算错误,认定的油膜扩散范围错误。3、油膜扩散范围内的鱼虾蟹类全部死亡的结论缺乏科学依据,不符合《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的规定。4、评估报告以其计算的渔业资源经济损失的3倍作为渔业资源损失的索赔额,违反了《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的规定。5、关于恢复天然渔业资源费用索赔,原告未提供证据证明实际发生恢复费用。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例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近一个星期来,我们有组织地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做调查,报告如下:

一,河水污染。

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人们只顾着怎样节省原材料的消耗,而对于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害的物质并没有引起重视,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流污染情况严重。我们在调查中就看到好几家工厂,把深绿色的、浓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处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随手将剩菜剩饭、家庭垃圾都装进塑料袋往河里倒,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已经遍体鳞伤,成了一条垃圾河。

二,空气污染。

我镇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蓝天,企业燃用汽油、柴油,产生的废气及烟尘也弥散在空中。同时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人们燃烧使用的煤,液化气等,能源消耗量增加,产生的废气也成比例增长。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污量加大。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大气污染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 垃圾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明显增多。一次性袋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碗筷,以及被用旧的废弃的生活用品,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需要处理。人们在使用后,只是随手往街头巷角一扔。我们走在大街上,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随处都有丢垃圾的地方。有些垃圾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使你不得不注目观看。这一些垃圾不能及时处理,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不难想象,如果突然来一阵狂风,刮起满地的垃圾,会是一副怎样的图景?

当然,还有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衷心希望有关领导充分关注污染问题,采取有利措施,还我们一个明净的家园。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

现在,我们科最最的环境越来越差了,空气质量差,河水到处都是垃圾,化工厂排放污水到河里,还有严重的白色污染。因而导致了城市环境恶化。

实地调查

我和几个同学去了在化工厂的旁边排放污水的河上。在路上,我们看见许多的鱼儿、虾儿欢快地游着,许许多多的蝌蚪在成群结队地找食物。可是,到了化工厂的旁边,一条鱼也没有,偶尔看见一两条死鱼死虾,在这片污水中飘荡,我们采了点儿污水,买了8条金鱼,拿回家做实验,我把金鱼平均装入一至四号实验杯中,观察情况,把一至四号杯分别倒入00、20300、400克污水,再倒满水。一号:第一天晚上,表现良好,第二天早上,鱼儿有点儿不爱动了,第二天中午,鱼儿不吃东西了,第二天晚上,鱼儿呈快死的状态。二号:第一条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都不动了,第二天中午,快死了,临近晚上时,死了一条,晚上,又死了一条。三号:第一天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一条死亡,第二天中午,全死。四号:第一天晚上,鱼儿焦躁不安,第二天早上,全死。

调查分析

因为化工厂里有许多化学物品,有时不小心排入污水,导至鱼大量死亡。

经过这次实验,我提出了以下几多建议。

(1)政府要教育市民不能扔东西到河里,要扔进垃圾桶。

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例10

调查原因

现在,我们科最最的环境越来越差了,空气质量差,河水到处都是垃圾,化工厂排放污水到河里,还有严重的白色污染。因而导致了城市环境恶化。

实地调查

我和几个同学去了在化工厂的旁边排放污水的河上。在路上,我们看见许多的鱼儿、虾儿欢快地游着,许许多多的蝌蚪在成群结队地找食物。可是,到了化工厂的旁边,一条鱼也没有,偶尔看见一两条死鱼死虾,在这片污水中飘荡,我们采了点儿污水,买了8条金鱼,拿回家做实验,我把金鱼平均装入一至四号实验杯中,观察情况,把一至四号杯分别倒入00、20300、400克污水,再倒满水。一号:第一天晚上,表现良好,第二天早上,鱼儿有点儿不爱动了,第二天中午,鱼儿不吃东西了,第二天晚上,鱼儿呈快死的状态。二号:第一条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都不动了,第二天中午,快死了,临近晚上时,死了一条,晚上,又死了一条。三号:第一天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一条死亡,第二天中午,全死。四号:第一天晚上,鱼儿焦躁不安,第二天早上,全死。

调查分析

因为化工厂里有许多化学物品,有时不小心排入污水,导至鱼大量死亡。

经过这次实验,我提出了以下几多建议。

(1)政府要教育市民不能扔东西到河里,要扔进垃圾桶。

(2)要教育化工厂的人不能随意放置化学物品,以免化学物品流进河里。

(3)市民自觉保护环境,热爱环境,让不热爱环境的人进入教育所,不但要罚钱,还要让他认识到扔垃圾的危害。

人们一定要爱护环境,让简阳重新美丽起来吧!

小学生关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近一个星期来,我们有组织地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做调查,报告如下:

一,河水污染。

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人们只顾着怎样节省原材料的消耗,而对于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害的物质并没有引起重视,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流污染情况严重。我们在调查中就看到好几家工厂,把深绿色的、浓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处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随手将剩菜剩饭、家庭垃圾都装进塑料袋往河里倒,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已经遍体鳞伤,成了一条垃圾河。

二,空气污染。

我镇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蓝天,企业燃用汽油、柴油,产生的废气及烟尘也弥散在空中。同时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人们燃烧使用的煤,液化气等,能源消耗量增加,产生的废气也成比例增长。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污量加大。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大气污染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 垃圾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明显增多。一次性袋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碗筷,以及被用旧的废弃的生活用品,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需要处理。人们在使用后,只是随手往街头巷角一扔。我们走在大街上,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随处都有丢垃圾的地方。有些垃圾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使你不得不注目观看。这一些垃圾不能及时处理,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不难想象,如果突然来一阵狂风,刮起满地的垃圾,会是一副怎样的图景?

当然,还有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衷心希望有关领导充分关注污染问题,采取有利措施,还我们一个明净的家园。

小学生关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