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水资源利用模板(10篇)

时间:2022-11-28 19:11:40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例1

上蔡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6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07亿m3,人均水资源量约463m3,全县现有耕地165.6万亩,水资源量平均5835m3/hm2,分别占全国人均、公顷均的19%、15%。水资源十分贫乏,且时空分布不均。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目前水资源利用率低,一般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左右,井灌区亦仅为0.7左右,大部分仍沿用落后的灌溉方式和灌溉技术,灌溉定额较大。工业用水浪费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40%,个别工业的万元工业产值用水达1000m3,这些指标与先进用水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二)水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据统计,全县约有50%的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致使许多河流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部分地区地下水亦受到污染。水污染不仅直接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三)地下水过量超采,已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缺乏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同时还带来了地面沉降,危机建筑物安全等问题。

(四)水利工程老化,效益发挥较差

上蔡县大多水利工程老化,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不高,加之管理不善,现在病险较多,大多不能进行多年调节。我县机井中,约有35%的机井出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且有相当一部分机井已经报废。

2.5水资源管理薄弱

水资源管理薄弱,各部门分散管水,各自为政,使水资源不能有效地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利用,造成各地区、各部门之间争水严重,导致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后果严重,给今后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一)强化节水措施,建立节水型工农业生产体系

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是对水资源缺乏严格科学的管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1.农业节水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目前有效利用率仅为0.5,节水潜力巨大:

(1)因地制宜的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喷、滴灌技术可使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达到75%~90%。

(2)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制定合理的灌溉定额。在缺水地区及干旱年份,可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生长阶段,采取只浇关键水的灌溉技术等。

(3)强化渠道及机井垄沟防渗措施,井灌区要大力推广管道输水技术。

(4)建立适水种植的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水资源条件,适当调整农业结构及作物布局,适水种植。对缺少灌溉条件的区段,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

2.工业节水。

(1)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工业布局,使城市发展规模及工业布局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协调一致,建设节水型城市。

(2)实行计划供水、超指标加价收费等必要的经济与行政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促使工业企业节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3)制定合理的工业用水定额,调整水资源费和工业用水水价,发挥价值规律在节水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

一要根据水资源功能分区,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目标,努力实现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二是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污染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三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排污收费制度,用经济、行政手段,促使企业加大治污力度,减少污水排放量;四要集中力量加强对重点供水水源的保护。

(三)合理开采地下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

水资源利用例2

辽宁本溪市境内有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环境,据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显示,市域内平均每年的地表水径流量在35亿m3左右,而可供市内居民应用的水资源总量达到30亿m3左右。丰富的水资源为区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便利,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开采力度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表现出较多的矛盾之处[1]。基于此当前加强区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意义。

1水文水资源监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

水文水资源监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够更好的掌握水资源动态变化状况,从而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指导,保证水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从整体来看,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够起到以下三点积极作用:1)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水资源监测结果,能够从中了解到区域水资源的自净化能力,了解到区域内对水资源的需求,然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做出合理的调配,避免局部区域对水资源需求过大,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情况发生,促进区域产业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2)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避免洪水灾害。通过加强区域内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区域内水量、水位的变化,及时针对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3)提升对水资源的保护效果。区域内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污染程度超过水资源自净化能力等,这些都将影响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开采应用,而在严密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形成对水资源的良好保护效果[2]。

2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从辽宁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上仍旧显得较为不足,以致开发利用表现出较多的矛盾之处,不仅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也十分不利,辽宁本溪市可供开采水资源情况如表1所示。

2.1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缺水

地域性缺水是辽宁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西部区域是该市主要经济发展建设的主要区域,聚集较多的人口和产业,但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却相对较少(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西部区域每年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在330mm左右,东部区域每年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在448mm左右),在此种情况下辽宁本溪市西部区域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呈现出地域性缺水情况,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阻碍[3]。

2.2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存在缺陷

当前辽宁本溪市在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上仍旧显得较为不足,整个开发利用体系表现出较多的缺陷。从具体来看,首先市域内水利工程主要以水库、塘坝为主,并以此为农业灌溉提供所需水资源,但许多水利设施都显得较为老旧,在引水灌溉的过程中造成较多的水资源浪费,影响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其次,缺乏节水方面的宣传,市域内居民普遍节水意识不强,对水资源的应用表现出较高的随意性,造成日常生活用水量普遍较高;最后,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但是在具体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却缺乏对管理权限、管理职责的落实,以致在对水量管理、水污染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进而影响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4]。

2.3水污染情况严重

在城市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市内工业数量、畜禽养殖点与日增多,城市居民数量呈现大幅增加,相应的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在此过程中不仅加剧对水资源的开采应用,同时各种废水的大量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程度。水库蓄水、区域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呈现出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应用造成较大的阻碍。

3本溪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措施

从辽宁本溪市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目前已经呈现出过度开发利用的情况,尤其是在本溪市西部区域,地下水位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较为明显,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区域水资源短缺现象将更加的明显。为此,当前应高度重视区域内水文水资源监测,并结合监测数据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以此来达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

3.1完善水文监测内容,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水文水资源监测方面出现较多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得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开展变得更加高效、全面。在此种情况下,辽宁本溪市内各水文站应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引入更多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从而实现对区域范围内地下水位、地表径流量、年降水量的实时监测和记录,为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料,坚持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作为基本原则,制定对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5]。如:从本溪市水资源开发应用监测结果可知,在对太子河、浑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相对不足,而在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面对此种情况应适当转变水资源开采渠道,适当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加大对太子河、浑河水资源的应用,以维持水资源开采应用平衡,构建良好的水生态循环。

3.2利用水文监测数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现代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已基本实现数据信息化,各水文站在监测过程中收集到较多的数据信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这些数据信息的自动分析和挖掘,以统计表格或折现图的形式将一些潜在的规律表现出来,以此能够对水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提供较大的帮助,对提升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产生较大的帮助。如:通过监测到的水文水资源数据,采用按需配置水资源的措施,以形成对居民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的约束和管理,从而达到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6]。例如在面对工业用水方面,可根据国内同类性企业用水情况、该企业既往用水数据等,对企业用水量做出限定,超出部分将收取较高的费用,以此将促进该企业降低水资源利用量。以同样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对居民用水、灌溉用水的合理分配,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平衡性,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

3.3加强水资源污染程度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各地区水资源都面临着污染程度加重的现象。从辽宁本溪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遭受较为严重的污染,水生态环境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间接降低区域内可用水资源量,同时也对区域内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面对本溪市水资源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还需针对污染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时针对区域内乱排乱放做出处理,从而保证具备良好的水资源环境。而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常表现出后知后觉的情况,往往当流域水体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时,才着手调查造成污染的来源,由此在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效率较为低下。基于此当前应当利用先进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技术,在监测区域内水量、水位的同时,对市域内各主要污水排放点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不达标水质的排放,对相应工厂、污水处理企业做出惩处,并要求其做出整改,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水体污染。此外,考虑到农业生产中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较容易给水资源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还需积极联合农业部门,号召区域农业生产降低对农药、化肥的应用,改用物理防虫、生物防虫等方式[7]。

3.4利用水文监测数据,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水资源利用例3

水资源: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及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其动态水量河川经流量,一般称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储存量是 历史 时期积累形成的动态水量都比较小,主要靠地表水和降水入渗补给。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思路。乌拉泊水库清淤工程、乌拉泊水库清理搬迁工程、乌拉泊水库清淤质利用及生态恢复建设工程正是顺应了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的和谐统一。

1.水资源保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乌鲁木齐市水源保护区管理条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拟定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预案。

1.1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陆续出台了《水法》、《取水许可证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制定出各地水域纳污能量核定,提出限制排污总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保护协调机制,在完成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及时将监测结果通报各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各地区水源地名录。Www.133229.cOm

1.2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

按照中央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明确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具体模式和有效途径。把创建节水型 企业 、单位和社区活动作为落实节水型社会各项活动。

1.3制定突发事件预案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的预案。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对有序,处置得当,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1.4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

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减少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害,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乌拉泊水库清淤质利用及生态恢复建设工程正是利用乌拉泊水库清淤工程中清理出的清淤质对1573.5亩戈壁沙坑平均覆土约1米厚,选择防风性强、深根性、抗遡性强、耐旱适宜在项目区生长的乡土树种进行生态建设恢复。一方面即减少外运清淤质费用,另一方面对水库上游戈壁沙坑通过生态建设,可以防风保土,改善水库生态环境状况,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界面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项目符合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国策以及支持科技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先行的思路不谋而合。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不仅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而且是保证社会 经济 与环境可持续 发展 的重要条件。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针对现存在的水问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1不断完善和创新治水理论,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指导治水。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 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强调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中央水利工作的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我们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治水思路,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坚持人与 自然 的和谐共处。在防洪体系建设中,重视人与水的和谐,构建人水和谐社会。既要治水又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水资源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出路。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要改变对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 现代 化,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

2.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法规体系。

要贯彻落实《水法》,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出台“水资源管理条例”“节水管理条例”“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要加强水资源基础工作。不断完善水资源战略规划,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搞好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使城市建设和发展真正做到量水而行。

2.3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水法》强调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贯彻落实《水法》,用足、用好现有的法规与规范性文件。根据《水法》,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2.4创新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的运行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依靠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要实行以用人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定额用水和计划用水,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在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同时,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建设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5加大水利投入,支持环保工程。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继续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的重点,力争用于水利建设的比重有所提高。稳定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扩大基金筹集范围。

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市场化、行业监管法制化得城市水务的运行机制。调整经济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政府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国债资金、 企业 资本和私人资本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

结束语

水资源利用例4

水资源: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及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其动态水量河川经流量,一般称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储存量是 历史 时期积累形成的动态水量都比较小,主要靠地表水和降水入渗补给。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思路。乌拉泊水库清淤工程、乌拉泊水库清理搬迁工程、乌拉泊水库清淤质利用及生态恢复建设工程正是顺应了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的和谐统一。

1.水资源保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乌鲁木齐市水源保护区管理条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拟定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预案。

1.1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陆续出台了《水法》、《取水许可证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制定出各地水域纳污能量核定,提出限制排污总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保护协调机制,在完成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及时将监测结果通报各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各地区水源地名录。

1.2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

按照中央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明确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具体模式和有效途径。把创建节水型 企业 、单位和社区活动作为落实节水型社会各项活动。

1.3制定突发事件预案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的预案。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对有序,处置得当,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1.4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

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减少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害,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乌拉泊水库清淤质利用及生态恢复建设工程正是利用乌拉泊水库清淤工程中清理出的清淤质对1573.5亩戈壁沙坑平均覆土约1米厚,选择防风性强、深根性、抗遡性强、耐旱适宜在项目区生长的乡土树种进行生态建设恢复。一方面即减少外运清淤质费用,另一方面对水库上游戈壁沙坑通过生态建设,可以防风保土,改善水库生态环境状况,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界面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项目符合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国策以及支持科技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先行的思路不谋而合。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不仅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而且是保证社会 经济 与环境可持续 发展 的重要条件。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针对现存在的水问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1不断完善和创新治水理论,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指导治水。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 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强调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中央水利工作的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我们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治水思路,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坚持人与 自然 的和谐共处。在防洪体系建设中,重视人与水的和谐,构建人水和谐社会。既要治水又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水资源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出路。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要改变对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 现代 化,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

2.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法规体系。

要贯彻落实《水法》,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出台“水资源管理条例”“节水管理条例”“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要加强水资源基础工作。不断完善水资源战略规划,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搞好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使城市建设和发展真正做到量水而行。

2.3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水法》强调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贯彻落实《水法》,用足、用好现有的法规与规范性文件。根据《水法》,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2.4创新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的运行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依靠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要实行以用人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定额用水和计划用水,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在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同时,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建设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5加大水利投入,支持环保工程。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继续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的重点,力争用于水利建设的比重有所提高。稳定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扩大基金筹集范围。

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市场化、行业监管法制化得城市水务的运行机制。调整经济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政府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国债资金、 企业 资本和私人资本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

结束语

水资源利用例5

2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法制建设

在进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快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法制化进程。提高政府和水利部门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使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能够有法可依,使创新制度的执行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需要提高社会参与度,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之下,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水资源管理朝着市场经济方向发展。广泛的社会参与可以使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得到更加全面的落实,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使水资源管理成为全民的责任。

3对监督体系和考核制度进行创新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建立全新的监督体系和考核制度,全面、科学、系统地对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有效激励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和节水工作的开展。创新的监督体系需要对水资源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监督,通过不同的监督形式,对不同领域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水资源管理成果和管理的决策者进行考核,通过制度创新对水资源环境代价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决策者的政绩加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需要对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制度实施起到十分关键的激励作用。

水资源利用例6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004-02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人类,更不会有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因此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面对水资源危机的问题,目前就是要从源头上杜绝水资源浪费,保护水资源不要受到人为的污染,依法治水,依法用水,把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是实现水资源有效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以东北地区为例水资源的现状分析

东北地区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很多,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东北地区总的水资源在存诸量在全国还说还是相对较为丰富的。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人口资源和工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也引发了一系列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利用不合理等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1 水资源分布不均,影响地区发展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资源存在,又是我国著名的农粮和老工业发展基地。有人类的地方,发展越快的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就越大,因此,尽管东北地区跟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还是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分布也不均匀,人口较为密集,工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水资源还是比较紧张的。尤其是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时,对生活生产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的。

据2010年东北辽宁全省的水资源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到,辽宁省水资源的总量为341.8亿立方米,人均820立方米,占全国32个省市中排名的第22位,从这些数据上来看,可以得出东北地区的水资源情况也即将面临着一定的危机。而依赖水资源存在的人类和地区社会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1.2 保护水资源意识模糊,人为造成水资源浪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给东北地区的水资源带来了一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有的地区国灰降雨量过大,会造成洪涝灾害,而有的地区水资源极其缺乏,这使东北地区的水资源管理中既然解决冒雨洪水带来的袭击,又要应对干旱时期人们的生活生产用水。

另外,人们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淡漠,日常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不节约用水,一些公用设施水资源管理不到位,细水长流等等现象,还有一些水资源地区,不但没有严格控制用水数量,还盲目大力发展一些用水量较大的工业经济项目,农业生产中的大水漫灌等传统浇水模式等等,都在人为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1.3 工农业用水污染较大,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除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用水外,水资源的重要流向,还是在工农业发展方面。地区工农业越发达,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就会越多。农田生产中大量的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工业生产中大量污水、废水的排放,使得大量的河流受到严重的水污染,并且超出了容水总量的范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阻止,造成了人们日常饮用水的缺乏,对地区内居民的生存和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

威肋。

1.4 过度开采地下水紊乱,没有依法治水

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大量过度的不合理开采水资源,目前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极带下降,对水资源的正常循环带来一定的影响。没有按照我国水资源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去执行,加快了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减少,地下水质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也是依法用水最失败的地方。

2 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发展的源泉,节约用水,分层次分类别用水,有效的保护水资源,维持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科学管理,抓好居民生活用水

过度的挖掘和浪费,使地下水资源和优质水资源越来越少,除了要保证工农业用水外,首先要满足的是居民的生活用水。地域和水资源分布的不同,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生活水平和生产发展的首要条件。为了使人们有着充足的水资源,满足生活用水,结合现实情况,就要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制度体系,综合规划好水资源的利与用保护。通过开源节流,综合利用的方法,全面节用水。如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开,公共用水单位和设施加大监督力度,合理利用水资源等等。

2.2 优化生存环境,保护水资源

众所周知,水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支撑,水资源的品质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质量。在全球天气变暖,沙漠化日益严重起来的时候,优化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水资源已经日益受到社会各届的关注。

首先要在社会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思想,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像每年水日举办的一些图片展,宣传片展示等形式的节水宣传活动,可以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到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水资源的情况,倡导更多的民众来从自己做起保护水资源,这也是水资源保护的最根本的途径。

2.3 科学用水,杜绝水资源人为污染

通过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水资源存在的重要意义,生活中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在工农业生产中,尽量将污水排放与人们的生活用水错开,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制度和措施。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加强污水的处理,从根本上,做到保护水资源和利用的综合治理,坚决杜绝人为的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质量。

2.4 依法管水,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就是管水的重要依据。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配套的水法管理制度,强调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使水的利用和开发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因此,要想进一步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必须依照法律制度办事。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工作,如南水北调工程等,提出了一些构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水资源危机依然是需要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节约用学,发展节水型的工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把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杜绝在源头上,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 结语

我国东北地区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人口众多,农业也较为发达。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缺少的问题。要利用法律监管,制度约束,合理开发和利用,才是水资源持续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赵继芳.浅谈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12(36):68-70.

[2]姚震寰.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环境问题探讨[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1,21(9):17-18.

[3]翁伯琦,郑祥洲.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肥力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2(25):112-115.

[4]张凤梅.水资源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探讨

[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71(28):129-132.

水资源利用例7

水资源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且必须具备可以更新补充、可供永续利用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年降水总量为61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1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1998年我国总用水量5435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4.3%,林牧渔用水占5.0%,农村生活用水占5.3%。各流域片用水情况是:松辽河片用水量624亿立方米,农业占72.4%;海河片用水量424亿立方米,农业占72.5%;黄河片用水量395亿立方米,农业占77.9%;淮河片用水量567亿立方米,农业占72.2%;长江片用水量1663亿立方米,农业占58.5%;珠江片用水量837亿立方米,农业占65.0%;东南诸河片用水量308亿立方米,农业占65.3%;西南诸河片用水量82亿立方米,农业占78.9%;内陆河片用水量536亿立方米,农业占94.6%。1998年,各流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是:海河片和黄河片的利用程度最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别为61.8%和73.7%,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分别为70.2%和44.5%;其次是内陆河片、淮河片和松辽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别为34.2%、34.9%和16.6%,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分别为26.9%、24.7%和15.4%;珠江片、长江片、东南诸河片和西南诸河片的利用程度低,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别为14.0%、12.1%、9.9%和1.3%,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分别为6.6%、6.3%、5.6%和0.9%。松辽河片中的辽河流域利用程度较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39.8%,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33.5%。

2.2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据初步分析,全国平均渠系利用系数0.4—0.6,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0.6—0.7,灌溉水利用用系数0.5左右。从表1-2-1可以看出,全国水资源利用情况是:渠系综合水利用系数为0.40-0.6,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60-0.7,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0.5。华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较高的地区,其各灌区利用系数存在较大差异。衡量水资源高效利用指标,不能仅仅考虑水资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3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

我国地表水灌区每公顷次灌水量1200-1500m3,最高达2258,地下水灌区达900-1050m3,高出适宜水量的1-2倍,西北地区每年灌水定额可达16537m3/hm2,是全国的1.4倍。

另外,我国农业水资源污染也非常严重。椐统计,1998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共593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9%,生活污水占31%。这些污水排放污染了水质。椐1998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全国109700公里河长进行评价的结果,Ⅰ类水河长占5.4%,Ⅱ类水河长占24.4%,Ⅲ类水河长占33.0%,Ⅳ类水河长占13.7%,Ⅴ类水河长占6.6%,超Ⅴ类水河长占16.9%。

(5)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

尽管农业水资源“农转非”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民的水权如何得到保证,节水农业投资如何合理分配等。

3、节水农业现状

3.1节水农业发展概况

节水农业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用水利与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即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节水农业的核心是节水灌溉。

由于我国水资源及其有限,扩大灌溉面积的水量必须立足于现有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农业用水量始终保持在3500~3900亿m3,我国水的利用率和效率均有提高。

3.2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节水农业认识上存有误区,认为节水农业就是节水灌溉农业,节水技术是灌区的专利。

3.3.2节水技术总体水平低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农业节水技术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以节水灌溉为例,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等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喷灌和微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仅占有效面积灌溉面积的4.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节水灌溉设备品种和质量还不能满足节水灌溉的发展需要。3.3.3没有形成高效的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机制。

(3)管理。现行水管机构节水功能缺损,不适应市场经济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需要,灌溉管理系统缺乏效率。我们从仅从重水利轻灌溉,水利与灌溉分家现实就可以窥视一二。其原因出现在管理归属上,兴修各种水利工程归水利部管,农田水利归水利部管,水利部与农业部又分属不同的部,而灌溉技术与农业密不可分,部门分割影响了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

3.3节水农业发展态势

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3.3.2投资力度加大,为节水农业发展增添的活力

3.3.3适宜国情的节水技术,为节水农业的发展扫平了道路

多年来,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各地广大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节水技术,并对节水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推广,效益显著。3.3.4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推动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到2015年,使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亿亩,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的60%以上,年节水700亿立方米,以满足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保证率对水量的需求。到2030年,井灌区80%以上实现喷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自流灌区60%以上的骨干渠道实现防渗、水稻全部采用控制灌溉,通过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使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65%,每年可节水1000多亿立方米。

第二章农业水资源供求预测

西北地区目前耕地灌溉率为39.1%,从土地资源看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比较大,但该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而且水土资源部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但如果解决水资源问题,或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尚可扩大部分灌溉面积。华北地区耕灌溉率较高,1997年全区平均为44.6%,通过节水及调水,具有进一步发的耕地条件。在我国现有灌溉耕地中,水田占31.7%。水田灌溉用水量较大,但亩产量较高,且我国粮食需求中稻米需求较大,因此水田需水较多,但其种植面积应保持一定比例。

3、农业需水预测

水资源需求受人口增长有与经济发展驱动,同时还受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市场、水工程条件和水管理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市场条件下需水增长将受到水价的抑制。

3.1、农业水资源的历史变动趋势

农业用水比例下降,总量趋稳。农业用水比重,1949年为97.1%,1980年为88.2%,19993年为78.0%,到1997年下降到75.3%。农业用水增长地区差异大。北方农业用水的增幅大于南方。

1980年北方地区农业用水占全国农业用水总量的51.3%,1997年上升到52.5%,这与北方土地资源丰富及灌溉面积扩展规模大于南方有关。

3.2、2005-2030农业需水

农业需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业用水。农田灌溉需水又包括水浇地和水田,灌溉需水预测采用灌溉定额预测方法,灌溉定额预测要考虑灌溉保证率水平,本次预测采用中等干旱年份灌溉定额。灌溉需水预测见表2-3-1。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相对充足,但灌溉供水需要资金投入,且在局部地区灌溉供水的水源也受城市和工业的挤占,因而其灌溉需水增长受到抑制。1997年全国林牧渔业用水量为321亿立方米。考虑林牧渔业用水后,我国农业总需水量,1997年全国为4300亿立方米,农业需水高峰预计在2010年出现,其需水量约4350亿立方米。表2-3-12005?2030年农业灌溉定额与需水量

4、农业水资源供需态势

农业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主要取决于水资源总量的增长和其它竞争性用途(如工业和生态环境用水等)的增长状况。表2-4-12005?2030年农业水资源供需态势

5、农业节水潜力

它主要包括节水的轮作制度、节水灌溉制度与管理制度、节水高产品种、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化控技术等。

第三章农业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

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世界性课题,无论是富水国家还是缺水国家,都十分重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下面从开源、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化学节水和管理节水等方面综合介绍国际经验,以利于我们借鉴,提国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管道输水,大大地减少了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并有效地避免水质恶化。

劣质水利用劣质水包括工业、生活废污水、地下咸水等。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水资源危机逐渐显露,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国均把利用劣质水开发利用作为弥补淡水资源短缺一个途径。美国目前已建成3400余处污水再利用工程,全国50个州中有45个采用了污水灌溉。印度自80年代开始,每年用于农田灌溉污水占城市污水量的50%以上。以色列污水利用率已达70%,其中1/3用于灌溉,约占总灌溉水量的1/5。ARO的水土研究所的资料表明,目前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微咸水用于农业灌溉的分别为2亿m3和1亿m3,计划到2010年,工业废水利用量将达到5.4亿m3,60%生活污水也将用于灌溉,而淡水用于灌溉的量从11亿m3下降到5.0亿m3,即农业灌溉用水的一半左右将由经处理工业废水和其他劣质水来满足。

如以色列采取各种方法综合利用水资源,包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污水利用和微咸水利用。1.2工程节水

改进地面灌水在发展喷、微灌同时,各国重视对常规灌水方法的改进与发展,并研制出绳索控制灌溉、波涌灌、地面浸润灌溉、负压差灌溉、土壤网溉、集水灌溉、皿灌、水平地灌、膜上灌、抗旱坐水种、水稻浅湿赶循环交替间断灌水方法和水稻节水控制灌溉等许多新方法、新技术。

1.3农艺节水

二是利用田内集水,即通过收集周围平地或集水区的水分来稳定作物产量。

1.4化学节水

制订合理的节水农业发展政策,是节水的关键。

1节水农业投资政策

1.1节水农业投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对农业水利投资非常重视。3年来,全国共投入节水灌溉资金250亿元,其中,利用节水灌溉的贴息贷款53亿元,各级财政投入73亿元,群众自筹124亿元,大大地促进了节水农业推广,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8450万亩。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1533万公顷,其中喷灌、滴灌和微喷灌面积146.7万公顷,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20万公顷,渠道防渗面积866.7万公顷,推广水稻节水灌溉和坐水种等非工程节水面积1333万公顷。

(4)忽视节水农业效益的外部性。

2、节水科技政策

2.1节水农业技术系统

节水农业的概念有多种说法,但我们认为节水农业最基本的内涵是应用节水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灌溉水和降水,高效指提高水资源的“有效性”和“转化效率”。节水农业技术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四个子系统组成。

1)工程节水子系统。包括:(1)输水工程--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2)集水工程--梯田、水窖、坑塘、水库等;(3)灌水工程--常规节灌(如小畦灌、细流沟灌、隔沟灌、膜上灌、间隙灌、浅湿晒等)和现代喷微灌等措施。

2)生物节水子系统。理论上讲,生物节水技术的“水分转化效率”功能具有无限性,对节水农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农艺节水子系统。4)管理节水子系统。包括水资源优化调度、灌溉自动化控制、节水灌溉制度、节水种植制度、价格杠杆、农户参与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应以上述四个子系统为基础进行优化集成,节水灌溉农业和节水旱作农业并举。消除“节水农业=节水灌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喷滴灌”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应全面推进节水农业。节水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农业同属节水农业范畴,二者不可偏废,节水灌溉农业不应排斥农艺、生物和管理节水措施,节水旱作农业也不应排斥工程节水措施。

2.2节水农业技术存在的问题

节水技术水平尚处于低层次水平

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节水技术选择缺乏科学性

节水技术与增效相脱离

用水效率低下

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偏重于单位水资源所获得的效益。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但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导致宝贵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如我国的农业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灌溉方式,水的利用效率很低,水的有效利用率仅在40%左右,现有灌溉用水量超过作物合理灌溉用水0.5至1.5倍以上,椐有关资料分析,美国1990年用水效率为10.3美元/m3,1989年日本为32.4美元/m3,我国1995年用水效率为10.7元/m3,我国1995年的用水效率只有美国的1990年1/8,日本1989年的1/25(汇率按1995年1.32美元计算),说明我国节水潜力很大。

2.3节水农业科技政策

(2)建立节水技术选择论证制度。(3)科学地制定节水高效农业标准。

3节水农业水价政策

3.1农业水资源市场特征及交易原则

3.1.1、农业水资源市场

建立和完善农业水资源市场是非常必要的。3.1.2农业水资源市场特征

主要表现在:首先,农业水资源市场的垄断性与广阔性,这就决定了农业水资源市场不可能放开,不完全的市场,培育水资源市场只能是在政府调节下的有步骤地进行;其次,农业水资源市场的双重性,水资源具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双重性,因而农业水资源市场也具有双重性;第三,农业水资源市场失效性,主要表现在节水效益的外部性及其农业水资源的保护方面;第四,农业水资源市场交易所有权恒定性,农业水资源市场中水资源所有权是不变的。

3.1.3农业水资源市场交易原则

由于农业水资源市场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水资源市场交易原则具有特殊性。3.2农业水资源市场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水资源国内水资源市场发挥作用,对水资源市场进行培育是十分必要的。农业水资源市场的培育,其关键是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调解器。3.3农业水价政策

(4)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确保地表水、地下水及降水联调机制顺利实施。如对于河水灌区,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充分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适当提高地表水资源价格,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比价足以刺激地下水资源开发为限,对于地下水资源溃乏而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可以适当提高地下水资源价格,确保地表水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

4、21世纪节水农业管理战略

4.1、水资源管理一体化

如区域水量与水质管理的协调统一,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协调统一、水资源管、供、用和治理协调、水资源利用和湿地保护统一,水资源地表与地下水—降雨联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森林保护相统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等等。

流域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包括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和开发利用,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具体而言,流域水管理机构给各地区和各部门分配地表水,要以这些地区和部门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为前提。地区和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包括利用当地地表径流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各种措施。

4.2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适当开展水资源贸易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向国际、国内市场要水资源,并且适当开展水资源贸易,是解决21世纪水资源的重大方略之一。

对于国内市场,主要是通过水资源的市场调解实现水资源的合理的调配。研究结果表明,水价与水资源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Q=Q(P/P),式中,Q2为调整后的用水量;Q1为调整前的用水量;P1为原水价;P2调整后的水资源价格;E水资源价格弹性系数。由此可见,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资源合理调配的关键。

4.3、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1)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4以水权为中心,建立节水交换激励机制

所谓的水权,指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水资源配置过程,实质上就是水资源“水权”的重新分配过程。水权在调节水资源供需和水资源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权是水资源管理的中心,研究建立水权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的交换机制,通过市场的交换,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分配,是21世纪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水资源只是农业持续发展众多因素中重要因素之一,农业用水向城市生活和工业转移没有根本影响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优质种子、化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其中农业节水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水资源“农转非”挤占了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农业水资源资产,他迫使农业生产走高效用水之路,因而促进了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其最终结果是水资源资产增殖。

针对水资源“农转非”问题,必须采取“以益补农”的战略,即,水资源“农转非”受益者采取经济补偿的政策,补偿农业水资源水权转移额外投入或经济损失,如根据水资源“农转非”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提高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等价格,所积累的资金用来投资节水农业或对水资源转移者给予补偿。

水资源利用例8

柳州市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地势高低、起伏对降水影响很大,水资源补给分布不均。各年降水量年际分配不均,遇枯水年份,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引起供用水紧张。如逢2003~2004年枯水年份,柳江河接近历史最枯水位,部份小河断流,地下水资源枯竭。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降水主要集中的汛期,大部分集中在主汛期5~8月。主汛期结束后,汛后降水明显偏少。

1.2现有的供水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随着柳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林牧渔畜业生产坚持稳定增加等,其用水需求不断的增加。虽然柳州市水资源雨量,河流水库较为丰富,由于资金筹措不足等因素,现规划供水工程的数量不多,特别是县里相当一部份村、屯、寨上的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没有得到供用水满足。可见,柳州市的供用水需求得不到满足。

1.3水污染日益严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构成严重的威胁

近几年,对融江、柳江等10条河流进行了水质监测评价。年平均或平水期柳江窑埠、鸡喇河段、龙江、九曲河、洛清江鹿寨县化肥厂以下的河段、龙江等常年有总河长10~20左右的河段超过Ⅲ水劣于Ⅴ类水标准。非汛期或汛期则更多监测段面和河长水质污染指数更为严重。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氟化物、挥发酚、溶解氮、高锰酸盐、氨氮、粪菌。社会生活、生产带来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能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1.4地下水盲目开采引发了地质问题

岩溶区塌陷主要是与地下水开采有关。柳州市在90年代初期,由于城市供水系统不完善,大多数厂矿开采使用地下水,最高峰时地下水资源供水占城市供水的三分之一,形成了几个大的开采降落漏斗。90年代中期后,城市供水系统逐步完善,多数厂矿舍弃使用地下水改用自来水,先期形成的柳钢、工程机械厂开采降落漏斗现已消失,水位恢复正常。目前存在的开采漏斗有车辆厂、锌品厂两处,较为严重的是车辆厂漏斗,漏斗面积约8km2。

1.5水资源费和供水水价长期偏低

由于受过去福利性用水政策影响,柳州市现行水资源费普遍偏低。取地表水生产0.02元/米3,生活0.03元/米3;地下水生产0.03元/米3,生活0.04元/米3,自备水供水成本大约0.35元/米3,水资源费仅占成本的8.6。全市自来水价格也处于较低水平,平均水价1.000.50(污水处理费)元。由于水资源费和供水水价偏低,全市特别是自备水这一块的用水户不能节约用水,水资源无度使用,地下水任意开采,对将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严重影响。水资源费的低廉性和水资源任意开采,进一步影响了柳州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柳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利因素

柳州市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雨量充沛,因而水系较发达,其面积达369.58km2,是柳州市总面积的1.98,主要分布在柳江、龙江、洛清江、浔江,以及中、小型水库。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45mm,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325.1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2.1亿m3。柳州市辖区经过多年水文地质勘探,经过多种方法计算出测区水资源量:补给量多年平均为2.824亿m3/a,相对枯水年份为2.007亿m3/a;可开采资源量1.803亿m3/a;储存量4.570亿m3/a。多年市辖区地下水开采量(1999年~2005年)在2.55亿~4.3亿m3/a,开发利用程度为14~24左右。

柳州市多年总水资源量丰富,开发利用程度有一定盈余的空间。这将给对柳州市用水需求提供有利条件,说明柳州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有很大潜力。

3柳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3.1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一体化管理

为实现全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政府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按照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切实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放在重要位置。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建立集中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即实行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将“多龙管水”改革为“一龙管水”,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综合协调管理,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统一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管理、节约和保护等方面,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各类水利工程的效益,解决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柳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必须开源与节流相统一

建立开源与节流的用水统一观。充分利用江河水资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可保证地下水水位,降低地质水环境问题的发生。干旱时期,利用江河调水供给来缓解水库缺水、地下水枯竭危机。规划利用柳城沙埔河水库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水质作为柳州市饮用水作后备水源。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防止滴、冒、漏。加大宣传节水、强化市民的节水意识,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特别中在用水大户、中户内开展,发展节水型工业、生活、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3.3建设污水处理厂、废水治理工程,治理水污染

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无法得到很好的治理,造成柳州市突发污染事故不断,柳州市饮用水源区供水质量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问题,(1)建设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竹鹅溪实施综合治理,废水引排至龙泉山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向下排放。目前,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完工,柳南片和竹鹅溪的排污管道已经汇集到龙泉山污水处理厂处理。(2)兴建柳州市柳北白沙污水处理工程,将柳州市柳北环岛污水截至回龙沟附近白沙污水处理工程,达标后向下排放。(3)完成糖厂废水综合治理治理工程、柳江造纸厂等4项治理工程。(4)柳锌厂环境治理搬迁,整厂从市中心区搬至阳河开发区,解决原厂区附近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及其他环境问题。(5)鹿寨建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3万吨,年削减有机污染物约3000吨,解决城区饮用水源污染问题。(6)开展鹿化废水处理综合利用改造规划,效益达到外排水循环使用。(7)河北环岛、融水、三江建设河导截污整治工程,改善周边环境,防止河岸冲刷,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8)立冲、鹿寨、融水的垃圾处理,解决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3.4确保安全供水,另建一座水厂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受各种制约,无法得到很好的治理,造成柳南水厂和柳东水厂的供水质量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问题,除治理废污水工程措施外,在新圩至河西段择合适地段另建一座水厂,以取代河西—窑埠下游城中、柳南、柳东三个自来水厂。

3.5水源林保护措施

柳江河沿岸绿化带建设,从露塘农场渡口至洛维牛蹄岩,全长59公里,两岸合长118公里,规划及造林面积236.1公顷,造林后绿化率由32.4可增高到76,种植各种绿化树木103.731万株。除此之外,还将完成珠江防林体系工程8.33万亩。这将有利于保护柳江河沿岸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3.6进行水动态监测,确保用水安全,有利于水资源管理

柳州市的地表水水动态监测的工作开展较地下水水动态监测工作全面。针对柳州市特殊地理位置及环境,已在各功能用水区设置监控断面,饮用水源区设置水质监测专用站和污染事故多发地段设置动态监测断面,以随时了解这些区段的水质变化情况。现拟建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可设置水质自动监测预警预报系统,预计投资165万元。自动监测系统的设置能使政府部门及时掌握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变化情况,确保柳州市饮用供水安全,将会为社会安定发挥无可估量的作用。为加强水资源管理,还要开展对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工作。

3.7建立合理水价体系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中的主要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针对柳州市水资源、自来水水价、工程水价等偏低情况,导致用水浪费和不能合理配置。水价改革要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保护水源,防治水污染;有利于供水企业或工程的正常发展,保证水供应的动力;水价还要体现水权,建设水市场,把水资源的价值充分利用于各行业。通过逐步提高水价,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价体系,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3.8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措施

确立以流域水系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体系,建立和健全柳江河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体制,以入河排污口管理,取水许可水质管理和污染源防治为重点,按“三定”规定完善市及市辖各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保护机构对水资源保护;还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水资源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和支持决策系统,并与政府信息系统,GIS系统,防汛系统,水质监测信息系统相接,实现管理水平现代化和信息化。

3.9切实加强监督体系和措施

切实加强对饮用水的保护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三定”规定,以监督性监测为重点,全面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面源污染的监控;加强工业老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对新、改、扩建的大中型项目,要进行“三同时”把关,并坚持以新代老,污染物总量减少的原则;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或根本没有治理价值的“十五小”和“新六小”污染企业,坚决实行关、停、禁、改、转的方针;结合环境综合治理,搞好污水资源化,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

综上所述,解决柳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对策是“合理开源节流,源头防污治污,有效节约用水,实现优化配置”或者“统筹规划,监测保护水源,保护生态,以供定需,合理调配,协调人—水环境关系”,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水资源统一调度,优化配置,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力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摘要:分析了广西柳州市水资源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如何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出了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措施

水资源利用例9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水资源不足和污染形成的水源危机以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生存的地球上97.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用于灌溉。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可见可利用的水资源是多么的匮乏。因此,水资源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没有足够的可用水,越来越多的人营养不良,寿命缩短或丧失劳动力;工农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1]如何合理的利用少之甚少的的淡水资源已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一)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和地均占有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约占94%,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5.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为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可见,我国的水资源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然而,我国人口众多,按12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河川径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别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国地域辽阔,平均每公顷耕地的河川径流占有量约28320m3,为世界平均值的8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量与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以长江流域为分界线,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全国淡水资源有80.4%,人均水资源量3480 立方米,而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全国的59.2%,水资源仅占全国的l4.7%。人均水资源量747 立方米,由此可以看出南方地区是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而北方地区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均衡

在南方多水地区,水的利用率较低,如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到4%,西南地区河流不到1%。但在北方少水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如海河流域利用率达到67%,辽河流域达到68%,淮河达到73%,黄河为39%,内陆河的开发利用达32%。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北方高于南方,目前海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达83%,黄河流域为49%。水资源分布较多的地区开发利用率却低于水资源相对较少的地区,这样的开发利用是及其不均衡的。

二、 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一)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导致了水资源的稀缺

究其本质来说,正是由于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水资源的及其稀缺。地球上水的总量是一定的,而且饮用淡水的总量就更少了。随着利用率不高以及浪费水资源的情况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的缺乏问题日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

(二)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使水资源更为短缺

在自然灾害中,对水资源影响最明显的要数少雨和干旱了,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直接导致了干旱,我国大多数地区处于持续干旱的情况,使水资源越来越紧缺,以云南省为例,云南省水资源总量排全国第三、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4倍,连续三年的干旱,60年不遇。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很多河塘干涸,水井干枯,造成了600余万人饮水困难,3000万亩农田受灾。不缺水的地方突然遭旱,云南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水荒。不究其造成干旱的原因是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但可以看出干旱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是多么的严重。又是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显得日益严重。

(三) 水污染日益严重,可用的水资源少之甚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受污染的河流越来越多,威胁着人们饮水和生存环境,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的水资源污染事件,让人们感到痛心和担忧,2003年3月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的南部海岸已先后4次遭受赤潮袭击。[2]再如2012年的广西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据检测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时间正值农历龙年春节,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2012年的江苏镇江自来水污染事件,镇江市民发现自来水中带有刺激性异味,后经证实该市水源遭苯酚污染。使市民饮用水严重受到威胁。2011年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由于铬渣的随意乱倒,导致了铬渣污染事件的发生。共造成倾倒地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叉冲水库(实为小坝塘)4万立方米水体和附近箐沟3000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这一系列的水污染事件在近年来举不胜举,我们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水污染导致环境质量降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了水环境本身所具有的资源价值;二是降低了环境系统所提供的舒适,同时削弱了环境系统本身的生态服务功能。[3]

(四) 人口数量的增加,对水资源的的需求增加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虽然不低,但由于开发利用率不高,使得人均资源量很低。就人口对水资源的影响而言,每增加一个人口,就意味着减少一份资源。虽然中国的人口经过20多年生育率长期持续下降,人口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仍有一定的增长惯性,预计2050 年增加到16 亿左右。而水资源究其本质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但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人为的使水资源重复利用,达到水资源人为的再生,若水资源的这种再生速度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那么将会引起人均水资源量的再次下降。因此,人口数量的增长给水资源带来的沉重负担。

(五)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冲击

水资源和经济的关系是一对矛盾关系,一方面水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会产生一些水资源问题,如水资源的的污染,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合理,造成水资源的无故浪费等等。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要以一定的环境牺牲作为代价的,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水的消耗量增加,同时有些工厂将其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可以兼顾水资源的保护,那么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六)现行法律体系的不完备

我国现行的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这些法律法规虽然涵盖了水资源保护的大多数内容,但也都还有不够健全和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突出。以上所说的四部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具有同等的效力等级。但是从实践来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显然都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应分属不同的效力等级。其次,目前我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主要停留在水质保护层面,对水量的保护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体系的不完备,也使得在水资源保护上存在一些漏洞和空白。

三、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对策

(一)、制定相应开发利用水的法律法规,规范用水

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实质也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对于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法规目前是一个空白,以法规为保障,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规及其政策体系。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这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目前水管理体制不顺,地表水与地下水,供水与用水、排污与治污等部门和条块分割的“多龙管水”体制已严重制约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导致人为不合理的水事活动,增加地区间的水事纠纷,甚至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快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规及其政策保障体系迫在眉睫。在水资源危机日益严峻情况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资源立法并加大节水执法力度,运用法制手段严格规范、约束和治理用水行为,引导正确的用水理念,将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必要途径和有效突破。[3]

(二)、建立合理的关于水资源的水权制度

为了更好的保护水资源,国外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了多种“水权”。包括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支配权、经营权、水运权、水电权等等,法国环境法第210.1条规定“水体为全民族的共同财产。”“人人均有权遵照法律、法规及以往制定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水。[3] 目前我国水法只对水体所有制作了规定,对于水权尚未有明确的规定。我国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法律制度很容易形成政府供给资源的制度模式,而忽视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包括取水权、经营权等等)的价值。而水权也可以理解为公众所享有的清洁水健康生活的权利。是人们说应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建立相应的水权制度,不仅可以保障人们的权益,同时也可以保护水资源。

(三)、加强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明确环境责任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厂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有些工厂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造成了大幅度的水质污染,严重威胁到人们用水的安全。相关环保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在源头上杜绝污染源。此外应当加强立法对水污染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在行政责任方面,水污染事故处罚制度在处罚依据、罚款数额、对环境损害本身重视程度等方面细化,不仅如此,明确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定职责和法律责任,促使行政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执行保护水资源的法律职责。

(四)、法律法规应对一些细节问题具体化

对于一些用水量大的企业,由于其用消耗水量较大,由于目前法律尚未对其用水作出限制,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用水许可制度的基础上,对其用水量作出相应的限制,这种限制还表现为应当强制其对耗费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这些企业调高水资源的价格,由于水资源价格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成本,那么为了节约成本,这些企业就会缩减用水量,或者重复利用其已经消耗的水资源,这也是节约水资源的一种做法。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节水意识

保护水资源重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部公民的共同任务,有关环保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公民知道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培养公民水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这样对于保护水资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也有利于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和监督。(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顾德伟.水为发展服务[N].科学时报.2003-03-25.

[2]黄嵴.赤潮突基北海南岸[H].中蔼环境报,2003一04—25.

[3]北京市城市用水办公室.北京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J].节能与环保

水资源利用例10

1前言

长期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威胁人们生存的心腹之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减灾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在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后,对防洪工作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调整,即我国的防洪工作将逐步从控制洪水向体现水资源性的洪水管理转变,以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东营市,汛期洪水在造成灾害的同时,其作为资源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东营市地理位置及水资源概况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当地水资源量为5.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有70%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汇流后经河道排泄入海。唯一的地下淡水区位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积平原上,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0.6亿立方米。由于连年超采,致使地面裂缝、海水入侵。小清河以南地区地下水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形成以大王镇政府驻地、稻庄镇政府驻地、县城规划区、石村镇辛桥为中心的4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同时,黄河水是东营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近年来均引提黄河水量为55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水资源日趋减少,东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愈加突出。因此,在有效利用黄河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湾,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560毫米,受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影响,该地区降水量在区域分布及时空分布上均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量丰枯相差悬殊,连丰枯时段变化明显。从实测降雨资料可以看出,1964年年降水量达到1133毫米,为系列之最大,而1989年降水量仅为364毫米,为系列之最小值,丰枯极值比达3.1。1961—1967年是明显的丰水时段,平均降水量706毫米;而1980—2004年则是典型的枯水时段,平均降水量仅为476.6毫米,丰枯时段降水量极值比为1.5。同样,降水量年内分布更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汛期6—8月。一般年份汛期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的60%—70%,而有些年份甚至高达80%以上。尤其是7、8月份易产生洪涝灾害,而其它季节降水极少,季节性干旱时常发生。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水量4.47亿立方米,其中汛期3.08亿立方米,实际全市骨干河道建闸25座,拦蓄总量2.4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3%,每年汛期均有1.5—2.0亿立方米的洪水被弃,造成极大浪费。目前,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影响到城乡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严重制约着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推进传统的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在优化配置现有水资源的同时,不断强化洪水资源的意识,科学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大力推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3科学与综合利用洪水资源的措施与办法

3.1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提高拦蓄总量和多年调蓄能力

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增强水库、河道拦蓄总量,提高多年调蓄能力,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洪水资源利用方面,东营市具有较好的优势,河道、水库众多,分布较合理,需水能力较大。截至2008年,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共建成平原水库708座(地方558座,胜利油田150座);总设计库容9.31亿立方米(地方4.40亿立方米,油田4.91亿立方米)。但多数水库未达到设计蓄水标准。相当一部分水库地处低洼地带,或靠近河道,但具有流入水库条件。为从长远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洪水水资源,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东营市蓄水工程规划增加蓄水能力2.0亿立方米。蓄水工程本着少占地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工程措施对现有水库进行增容,1.5亿立方米。二是新建水库工程,库容2500万立方米。三是新建河道拦河闸,拦蓄库容2655万立方米。

3.2加快“水网”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加快“水网“工程建设及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在加快水库衬砌及河道拦河闸建设的同时,组织本市主要骨干河道流域”水网“工程建设的科学统一规划,总的要求是”库库相通、沟沟相连“。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组织实施,力争5—10年的时间,建成东营市“六纵六横”的水网体系,以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统一调度。

“水网”工程建设要以现有水利工程为基础,以规划工程作依托,修建引、蓄、排配套工程,构成网络体系,达到引、蓄、排自如。修建拦蓄洪水工程,增强控制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另外,要建立水库、河道风险调度机制。随着东营市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水利工程的治理,水利工程拦蓄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水库、河道多级调度变为可能。

3.3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尽快改善生态环境

在抓紧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拦蓄及“水网”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结合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改进耕作方式,大力种草、植树,增强地表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轻水库、河道淤积,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抓好支脉河、沾利河、神仙沟、广利河、溢洪河等流域水保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大搞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做到治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十一五”末东营市水土流失严重区得到基本治理,再经过5—10年的奋斗,将东营建成富而强、绿而美的新东营。

3.4加快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洪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不仅能提高洪水资源在利用管理和调度上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而且可为逐步建立洪水资源科学利用和调度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已建成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雨情自动测报系统、防潮大堤潮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墒情监测及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引黄灌区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的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水文预报、洪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应用。加快东营市大中型水利工程雨水情遥测系统建设,在主要河道流域上合理增补雨量、水情站,及时、准确、快捷、有效地收集雨情、水情等数据资料,用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处理,利用洪水预报模型对流域上的产汇流情况及河道水库的水位、流量进行预报,用洪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对大中型水利工程实施科学统一调度,并做到可靠、安全、快捷、准确,真正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3.5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完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