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模板(10篇)

时间:2024-04-03 14:48:15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例1

县住建局(地震局)要按照市地震局制定的年度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方案要求,明确监测重点,拓展监测范围和手段,加密观测频率,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和前兆变化。按照“一县一前兆台”要求,年内新增2处宏观观测点,并引导、鼓励每个镇、村建1-2处宏观观测点,稳定和壮大“三网一员”队伍,构建县域宏观观测网,切实做好前兆信息捕捉和宏观异常研判工作。

二、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一)及时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各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尽快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并负责指导所辖学校、医院、生命线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全面完成地震应急预案修订,简化流程,细化职责,规范地震突发事件应对程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县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决策指挥、力量调配、物资保障、社会动员、技术支撑等准备保障工作。

(二)制定应急准备工作专项方案。县住建局(地震局)负责制定《县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专项方案》,经县政府审定后报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镇及太白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霸王河工业园管委会、发改局、民政局、卫生局、教体局、供销商务局、财政局、公安局、交通局、国土局、文广局、水利局、工信局、安监局、粮食局、县供电分公司、消防大队、武警县中队、电信县分公司、移动县分公司、联通县分公司等县级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制定符合实际、行业特点的应急准备工作专项方案,落实各重点环节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报县住建局(地震局)备案。同时,各镇要指导所辖行政村制定应急准备工作专项方案,并报各镇备案。

(三)全面加强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县人武部、武警县中队、公安局、住建局(地震局)要加强对驻部队、民兵预备役、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及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现场工作队、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县卫生局、安监局、工信局等部门要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安全生产等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培训。各镇要做好各自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志愿者队伍的人员组织、物资装备、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四)切实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县发改局要做好应急物资统筹调配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调配机制,县财政局要安排必要的应急救灾资金,县民政局要做好救灾物资(救灾帐篷、棉被、衣物、食品等)储备,县卫生局要做好医疗物资储备,县粮食局要做好粮油储备;各镇要按照实际需求建设规模适度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并储备一定的救灾急需物资。

(五)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县住建局(地震局)负责指导,县教体局负责组织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定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普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以及地震应急基本知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交通、卫生、水利、燃气等重点行业要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各镇、县民政局要在农村和社区组织开展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演练,实现地震演练常态化、全覆盖。

(六)着力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县住建局要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一并规划、统筹布局,并逐步向社区、学校、医院、农村等人口密集场所覆盖。年内完成县城张载文化广场国家三类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县民政局负责做好社区内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各镇完成一处以上面积不小于2000㎡的城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已规划的应急避难场所和各类小型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功能,确保应急所需。

三、落实抗震设防要求

(一)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县住建局(地震局)要严把建设工程抗震设计、施工建设关,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和管理。学校、医院、商场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设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并严格落实抗震设防措施。县域内公路、桥梁、水库、电力、通信、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建设工程项目选址报批时或工程设计前,未在县住建局(地震局)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和备案,县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不得进行项目审批。

(二)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交通、工信、文广、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提升设施抢修保通能力。县国土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水利、交通、工信、安监等部门要做好水库、堤坝、桥梁、道路、隧道、矿山等重大基础设施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及次生灾害源的地震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并制定计划措施逐步整改,全面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将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情况及时报县地震局备案。

(三)加强农村抗震能力建设。各镇及县住建局、卫生局、教体局要加快推进地震高风险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对城镇、社区及农村危旧房屋、医院、中小学校校舍等重点部位进行一次抗震性能及安全隐患排查,对抗震性能达不到要求的进行抗震性能加固和改造。县国土局、住建局、民政局、扶贫办及各镇要加大移民搬迁、危房改造、重点镇建设等涉农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落实力度,着力提高农村抗震防灾能力。

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例2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和《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协同行动、专群结合。

1.5组织机构

1.5.1组织领导

《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1.5.2领导机构

根据市政府和市地震局的要求,成立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隶属于区应急委,平时负责区内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协调,震时自动转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1.5.3办事机构

设立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区地震办,作为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日常办事机构。

1.5.4工作机构

区有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镇是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担负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部署的日常相关工作,并在区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区地震应急预案要求承担相应的应对、处置工作。

1.5.5专家机构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平时为区域防震减灾提供政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发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时,参与区抗震救灾指挥工作。

2预防和预警机制

2.1信息监测与报告

2.1.1信息监测

建立区防震减灾测报网络体系。各街道、镇和重要监控目标单位应指定专人作为联络员,平时配合区地震办收集、传递、分析本区域地震活动和前兆信息;震时及时向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本社区震情、灾情、民情及应急处理情况。

通过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理中心的震情实时监测系统,与市地震应急处理中心联网,快速、及时掌握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震情,为区震情分析、震灾处置提供基础材料。

2.1.2信息报告

一旦发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活动和前兆信息,有关单位和社区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立即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将有关信息报告区应急联动中心(110)、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接到报警信息后,应马上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分析判断是有感地震还是破坏性地震,及时提出应急处置意见,并按照相关规定,迅速向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区应急办报告。

2.2预警预防行动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区应急办的指令,随时进入警备状态。

2.3预警级别及

2.3.1预警级别

按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参照市有关规定,本区地震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2.3.2预警信息

根据地震信息有关规定,需要通过区应急委报送市应急委,由市政府地震相关预警信息。

3应急响应

3.1应急响应

3.1.1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分级

参照本市规定,本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按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处置要求分为四级: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

3.1.2响应等级

对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本区建立四个响应级别,即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和Ⅰ级(特别严重),应对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

3.1.3响应程序

对应急响应级别,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区应急办指令,分别启动区有感地震应急预案、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街道、镇的应急预案分预案。

3.2指挥和协调

3.2.1本区域发生一般、较大的地震突发公共事件

指挥机构: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中心(由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自动转为)。

区有感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主要成员部门分工:(略)

3.2.2本区域发生重大、特大的地震突发公共事件

指挥机构: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

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主要成员部门分工:(略)

3.3应急处置

3.3.1一般、较大的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由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中心按区有感地震应急预案处置。

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程序(略)

3.3.2重大和特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由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按区重、特大地震应急预案处置。

区重、特大地震应急处置程序(略)

3.4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以及可能引发的一般次生灾害,由负责应急物资供应的有关部门提供抗震救灾人员必须的头盔、应急灯、常用的救援工具及安全防护用品;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放射性物质以及火灾等严重次生灾害,则由消防队、民防特种救援队等专业应急队伍,使用专用设备实施抢险救灾,以避免应急人员不必要伤害。

3.5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采取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应在社区建立紧急避难场所,各街道、镇应急领导小组事先要向群众交待应急疏散撤离方式、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紧急情况下组织、指挥群众安全撤离灾区;区公安部门应制定应急安全保卫措施,及时维护灾区现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区民政部门应建立救济物资供应站,及时向受灾群众提供救济物品;区卫生部门应组织医疗应急救护队,及时向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

3.6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根据抗震救灾的需要,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报请区应急委同意后,可动员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社区内个人参加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参与抗震救灾。

3.7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按照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规定》要求,由区地震办会同区民政局负责进行地震灾害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有关部门予以帮助。

3.8新闻报道

根据国家和市有关地震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规定,对现场新闻媒体活动实施管理、协调和指导。

3.9应急结束

地震应急现场危险状态消除和得到控制,由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请示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同意后,宣布解除或调整应急相应等级。区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完成,由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报请区应急委同意、必要时请示市应急委后,方可宣布解除、调整应急相应等级或终结报告,终止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4后期处置

4.1善后工作

4.1.1实施经济救助

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后,区财政局和区民政局要迅速采取措施,组织实施经济救助。

4.1.2安抚、清理及防疫

区民政局要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济款物的接受、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并做好灾民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及时处理和焚化遇难者尸体。区卫生部门应立即派遣医救防疫队进驻灾区,抢救输送伤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区市容部门应立即组织实施污染物收集、灾区现场清理等工作。

4.1.3补偿、褒奖及抚恤

区劳动保障局、区民政局要制定地震灾害事故赔偿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等级标准,按法定程序进行赔偿。对因参与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而伤亡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褒奖及抚恤。

4.1.4组织恢复重建

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要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对受灾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资源评估后,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并迅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组织恢复、重建。

4.2社会救助

4.2.1组织社会救助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性救济救助制度,积极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济救助。

4.2.2明确救助程序

明确政府救济、司法救济的程序、方案;组织协调社会、个人或境外机构社会救助程序和要求,并明确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监督与管理等事项;有条件的,还可明确社会心理上援助的单位和方案。

4.2.3规范捐赠管理

全区救灾捐赠活动实行归口管理,由区民政局根据受灾情况和实际工作需求,统一组织实施灾时应急动员捐赠行为,必要时可建立专项救灾捐赠基金,用于抗震救灾。

4.2.4经常性捐赠与应急捐赠

将经常性捐赠与灾时应急动员捐赠有机结合,广泛动员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公益型社会团体和组织开展互助救济活动;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有关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做好吸纳国际援助的各项工作。

4.3灾情调查和总结

区地震办会同区民政局应迅速开展地震灾情的调查分析、检测,提交震害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综合评估总结报告,及时报送区委、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由市有关部门作出最终评估。

5保障措施

5.1队伍保障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和重建以及地震科普队伍的建设与投入,建立一支与区防震减灾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地震人员队伍。

区公安、消防、驻区武警、医疗救护、民防、建委和社区保安等抢险救灾队伍是发生重大、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主要救援力量,承担本区的抗震救灾任务。必要时可由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向驻区部队求援。

5.2财物保障

资金、物资是保证地震应急工作的物质基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应当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财政预算中预留相应资金用于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与救援、灾后恢复重建以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在本区统一的救灾物资存储、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中,确保抗震救灾所需的救灾器材和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供应。通过建立应急生产启动机制,实现救灾物资动态储备。积极开拓与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和兄弟区县的物资调剂供应渠道。

区经委负责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其中本区医疗单位的药品储存、供应由区卫生局负责。

区民政局负责设立灾民安全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

发生重大、特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时,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可依法向社会统筹、征用救灾所需的各类装备、物资等资源。

5.3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必须保证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展。震灾发生后,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要及时对灾情现场实施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和可能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

区建交委负责救灾交通设施的抢修和修复。

5.4通讯与信息保障系统

依托和利用政务网和公众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体系。

通过区府800兆集群通信网实施与市应急联动中心、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和区应急办的应急指挥通讯保障。

通过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中心信息平台(待建)与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实行震情信息、专家决策、应急处理指令的双向视频音频传递。

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整合全区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必要时,可以紧急调用或征用其他部门和社会通信设施。区信息委负责组织协调全区信息、通信管理资源与技术支撑。

5.5建设工程质量保障

区地震办负责本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工作;区规划局负责将防震减灾的要求融入区建筑总体设计规划中,并把好建设工程立项前的抗震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工作。应依法加强区域内在建或改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坚决杜绝质量低劣的建设工程,切实保障各类建筑物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5.6社会稳定的保障

社会稳定是保障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区公安分局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灾害事故现场的警戒,应确保社会稳定,遏制灾区犯罪率的上升。开展群防联防,积极发挥街道、镇、社区保安在维护区治安和社会稳定中的协助作用。

5.7医疗救护保障

区卫生局负责震时医疗应急及救护的实施。全区各医院应做好应急医救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受伤人员的及时抢救和治疗。发生重灾时,应立即组织医疗急救队开赴受灾现场实施抢救工作,并向灾民提供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帮助。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灾区的消毒与疫情的监控工作,应加强饮水和食品的卫生管理,及时控制和隔离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6宣传、培训和演习

6.1宣传教育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是地震灾害中非工程预防的重要措施。要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区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和学校科普教学计划;要向全区公布有关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简本、报警电话,广泛宣传地震应急法律法规,使单位和个人明确在防震减灾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大力普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等科普常识,增强市民防范意识,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6.2培训

加强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领导成员、地震应急管理人员和抗震救灾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抗震救灾技术装备的建设和先进救援器材的配备,提高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和快速抢险救灾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6.3演习

适时开展抗震救灾训练、演习,增强救灾队伍的实战技能、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不断完善、充实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例3

中图分类号:P315.9;D632.5 文献标识码:A

1我市地质构造基本概况

安顺位于东经105度13分至106度34分,北纬25度21分至26度38分。影响安顺的主要断层有南东向乐平断层(安顺轿子山至平坝乐平)、上田坝断层(安顺至平坝天龙)、平坝断层(安顺市双堡至平坝白云一线)和北东向火烘断层(镇宁沙子至紫云四大寨),受贵定6.0级潜在震区和普安-晴隆5.5级潜在震源区影响较大,区域内的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断裂上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环境。

2我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现状分析

2.1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

我市正式出台了《安顺市地震应急预案》。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初步形成以市、县(区)两级政府预案为核心,相关部门、企业预案为补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2.2地震监测台站的维护

一是继续加强对观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机房及周边观测环境的检查力度并不断扩大保护范围的检查,确保观测设备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的督促学习;三是加大对台站周边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

2.3地震的预报速报

对全市九个县(区)的地震灾情速报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目前共288名,其中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4个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的地震灾情速报员设到每一个村,其余县(区)设到防震减灾管理部门。

2.4地震应急救援指挥

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文件 “关于做好近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作出安排部署,结合安顺实际,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2.5地震应急救援保障

(1)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加强应急救援通讯设备、运输车辆、地震应急物资储备等应急救援设施的登记管理工作。(2)加大应急设施采购力度,陆续购置无线通信设备、救援工具、应急帐篷等小型应急救援设备。(3)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顺市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通知》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县(区)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及时制定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规划方案,设立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标识牌并逐步配套完善使用功能,制定应急避难场所日常和紧急使用管理办法。(4)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对依托安顺市消防支队组建的安顺市地震紧急救援队和依托安顺学院师生组建的安顺市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通过防震减灾演练,进一步锤炼业务素质,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完善地震灾害救援人员及志愿者基本信息备案制度,建立安顺市应急救援队伍专家信息库。

2.6地震的培训与演练

在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期间,分别组织了不同程度的应急演练,通过不断的实战演练,锤炼了一支意志坚强、协调有序、救援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

3我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思考与对策

3.1抓好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

制定好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可以临危不乱,最大可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地震应急预案结合当地实际,及时更新问责,并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市、县、乡政府部门必须牵头制定当地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备案;二是已经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的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传达和学习贯彻,同时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三是各地地震应急预案必须根据实际的需要不定时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上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备案。

3.2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平台建设

一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专业技能的学习;二是建立地震灾情速报体系;三是争取建立自己的台网中心。至少再建设2个地震监测台站,根据3个台站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地震三要素,更利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开展。

3.3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健全

一是加强地震应急通信系统建设,争取配备便携式卫星电话等先进的通信装备,保证应急通讯信息的及时传输,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平台软件、硬件的配备,按照应急实战特点和要求,建立完善指挥通信、应急协同、决策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应急平台体系,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的综合协调功能;三要强化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建立地震应急系统基础数据库,逐步实现各个职能部门信息平台与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对接,实现基础数据信息共享。

3.4地震应急救援保证体系建设

(1)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建设。落实地震应急储备专项资金,完善储备管理制度.有效整合现有应急资源,统筹规划应急所需物资;(2)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设。组建一支“ 一队多用、 一专多能”的市级灾害紧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灾装备;(3)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地震公共事件的信息、决策咨询、专业救援、心理辅导、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4)加强地震应急难场所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适应社会公众应急避难需求,并挂牌标注提醒市民;(5)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建立志愿者队伍,为专业救援力量做补充,争取与我市共青团、红十字会联合成立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例4

各公路分局:

根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及XX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现将市公路局制定的《处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望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做到思想认识、组织机构、工作责任、检查监督到位,努力做好公路抗震防毁工作,确保公路安全与畅通。

二OO五年七月十二日

主题词:安全 地震 应急预案 印发 通知

抄送:省公路管理局,市人民政府,市地震局,本局领导、

工程科、机材科、办公室、安保科。

市公路局 办公室

2005年7月13日印发

市公路局关于处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为了在我市公路遭受破坏性地震时,使各有关部门高效而有序地开展抗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根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务院第172号令)及《龙岩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及公路抗震防毁原则为指导,依托现有的战备资源和民兵组织,做到资源共享,不断加强资源与人员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在紧急状态下,服从上级的指示和要求,确保XX市境内G319线、G205线、S103线等入闽通道和通往闽南沿海地区主要通道及辐射通往各市县主要公路的安全畅通。

二、组织机构

成立XX市公路局交通战备、抗震抢险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在紧急和突发灾情状态下公路部门的各项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指挥中心总指挥为局长XXX,副总指挥为副局长XXX、XXX和总工程师XXX,成员由各公路分局局长组成。下设交通战备、抗震抢险办公室,该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在市局工程科,成员由局各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指挥、协调、督促局属各单位的各项战备和抢险救灾任务,审定各项具体应急方案和措施。公路交通战备、抗震抢险保障分队人员名单另附。

三、组织保障

(一)物资保障。市局物资总库设在XX区XX,设有专用战备物资仓库,存储一定数量的贝雷钢桥等战备物资、抢险救灾物资、公路抗震防毁物资,由专门仓库人员管理。抗震抢险办应随时掌握战备和抢险物资的储备数量并保持完好状况,同时根据需要增加储备数量和各类物资的保管、更新。

(二)运输保障。以我局现有的运输力量为依据,必要时,可依据紧急状态法,通过市交战办调用交通运输保障队伍(由市运输总公司组建)的运输力量。

(三)通讯保障。利用现有的电话、手机、计算机互连网络和其他公用通讯设施。在公用通讯设施遭到破坏时,通过市交战办调用交通通讯保障队伍(由市移动通讯局组建)或防汛抗旱指挥部专用通讯线路实施通讯保障。并准备备用摩托车、小车形成联系网络,确保紧急状态下公路抢险信息的上传下达。

四、组织实施

(一)公路抗震抢险保障分队平时应处于战备和待命状态,加强对公路线上重要部位(主要线路、大桥、隧道等)的维修养护和日常值班巡查,及时将重要部位的当前状况信息报送局抗震抢险办公室,以便能及时、准确做好预测和决策,遇突发情况能果断实施有效的应急抢险措施。

(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公路分局要迅速了解公路震情、灾情,确定应急抢险工作规模,并即向局抗震抢险指挥部报告,由指挥部 汇总向市府办、市地震局报告,并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市局抗震抢险指挥部 按照本预案及时落实组织、物资、人员、车辆等项工作的调度,负责部署、指挥、协调所辖区域公路的抗震应急抢险工作,并随时向上级报告组织落实情况。

(三)抗震抢险保障分队一旦接到上级下达抢险救灾命令,应立即组织赶赴震区现场,全力以赴投入应急抢险救灾工作。震区现场抢险指挥由现场最高级别党政领导担任,现场指挥根据地震级别、破坏程度采取架设贝雷钢桥、迂回、绕道行驶、抢修恢复等应急方案组织实施。并现场成立公路抢险组、物资供应组、伤员救护组、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生产恢复组等相应的工作机构,按照国道—重点省道—重点县道的优先次序,采取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确保抗震抢险工作有序进行,尽快修复被毁公路、桥梁、隧道、涵洞恢复公路畅通。必要时还必须在主要路口设置醒目的指示标志或派专人值勤、疏导交通,尽力将地震破坏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序。

附件:(一)公路抗震抢险工作领导机构。

(二)公路抗震抢险保障分队人员名单。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例5

一、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在感情上坚决认同核心,在行动上坚定紧跟核心,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确保中央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把管党治党责任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注重抓平时、抓小事、抓经常性教育,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局党组坚持集体领导制度,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决策前充分讨论,决策后坚决贯彻。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加强对分管部门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严格管理干部和关心爱护干部结合起来,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按照防震减灾工作确定的目标、思路和任务,真抓实干,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正廉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以修身律己,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清廉的形象,担负起xx振兴发展的历史重任。

二、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筑牢思想根基

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结合我局《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各个阶段的工作要求,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党组成员,注重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学习、带头上党课、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解决问题、带头服务基层。深入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自觉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维护党章,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分管部门党员上党课“学习毛丰美,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学党章,做合格共产党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居住地社区活动,两次到泉水社区,实地了解情况,将群众反应的问题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学习贯彻xx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把推动会议精神落实作为我局当前的主要工作。通过中心组的十三个专题集中学习,撰写发言提纲,查摆不足,促进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按照中央提出的“整改落实巡视反馈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深刻汲取辽宁拉票贿选案沉痛教训的批示,局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同步查找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及时整改。

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提升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一)震害防御管理工作得到增强

2014年中国地震局与xx市人民政府签署创建xx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协议。2015,市政府办公厅印发《xx市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协议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创建工作责任和完成的目标任务,用三至五年左右时间,打造xx防震减灾示范城市样板,提升xx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1.xx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建设取得新成绩。市财政每年投资50万元用于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2016年,xx市第二十一中学、庄河七中、金普新区金润小学等7所学校获批建设。目前,xx市地震局与xx市教育局共同创建辽宁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共20所,市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50所。数量和质量位于全省前列。

2.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再出新成果。2016年,我市万科海港城和澳南明秀庄园两个社区申报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截至目前,我市甘井子区周水子街道亿达社区、保税区大窑湾街道格林小镇社区等6个社区获得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称号。

3.实施地震重大项目夯实防震减灾基础。2015年安排资金2980万元,启动xx市中西沙甘主城区典型建筑物震害预测项目,2016年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561万。该项目是全国地震系统首次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创新和突破。中国地震局拟把该项目打造成全国样板工程,在全国进行推广。

4.依法行政做好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全年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联合市法制办,邀请市政协委员重点检查石化基地和国家重点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落实工作。

5.加强抗震设防绩效考核,落实国务院关于涉及公共安全事项强制性评估规定。组织全市各区市县、先导区项目审批监管部门业务骨干60余人进行抗震设防监管绩效考核和抗震设防要求落实业务培训。

6.做好抗震设防行政审批工作。截至12月10日全年抗震设防审批6件,一般建设工程备案25件。

(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修订 地震应急能力不断增强

1.健全防震减灾组织体系,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完成我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核查确认工作,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文件。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继续开展。共备案地震应急预案57份,各区市县应急预案修订率100%,制作《xx市地震应急预案汇编》。完成《xx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已以xx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

2.积极参与我市地震灾害预评估调研工作。因我市部分地区今年被列入国家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协同中国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相关专家赴庄河开展地震灾害预评估调研。此项调研有利于推动完善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3.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检查我市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并对我市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4.开展校园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全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市地震局、中山区政府、市防灾协会联合在白云小学举办防灾减灾应急综合演练。

5.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xx市核心城区2013—2020年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项目》完稿等待专家评审。

6. 开展地震专业紧急救援队建设,填补我市空白。启动《xx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装备配置(一期)项目》,即将完成训练设施的建设工作。

7.做好地震应急产品研发推广工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我局“研发地震应急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获得xx市直机关2015年度“最佳服务成果”奖。完成了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联合开展的地震应急包行业标准课题项目。

8.组织xx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首届地震应急管理专项培训班,邀请中国地震系统高级专家将讲解国内外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与危机处置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市县应急办系统、地震系统的应急管理人员100余人参加培训,推进我市地震应急管理和危机处置工作体系建设。

举办“xx市地震应急桌面演练”,来自我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41个部门人员参加了演练。演练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为主体,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情况下,指挥部和各成员单位实施启动地震响应、展开应急抢险救援行动、处置特殊险情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行动。

(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度得到加强 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

与xx新商报、xx晚报、半岛晨报合作,利用报纸开设专版,常年宣传防震减灾知识。2016年在xx市区内建立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30个。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五进”(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百姓家)活动。在第30届全国中心城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上,我市创新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做法受到中国地震局的表扬和与会代表的称赞。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明确党的纪律要求,严格把握政策红线,做到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存戒惧。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定,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自觉接受监督。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出台,是我们党对执政纪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对照《准则》和《条例》,反思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对分管处室的党风和廉政建设工作,承担起监督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 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严格要求分管部门的领导和同志。本人没有到单位或企业报销属于自己支付的费用,无奢侈浪费等行为或现象。项目建设严格履行招投标手续,按照财政要求,让项目在阳光下运作,采购日常设备及用品采取网上询价比对办法,局党组定期向干部职工报告建设项目进展和资金运行情况,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例6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我乡4个村都建立了防震减灾宣传专栏,我们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及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和自救意识。全乡印发防震避险宣传资料1000余份,并及时上报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避险演练、地质灾害巡查等信息。

三、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组织国土、民政等部门对全乡3个村的7处地质灾害点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已向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群众发放了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监测,一有险情立即上报。

四、完善制度,加强应急预案体系XX。制定了《XX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XX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XX,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严格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例7

一、2021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上半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切实做好防震减灾管理工作

我中心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参加省厅、州局组织召开的相关例会和紧急会议等,同时加强越西县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及时上报各相关工作信息。

2、认真做好监测预报

(1)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我中心对我县的地震宏观监测点,每周定期报告宏观观监测点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2)在地震监测运行方面,我中心积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检查保护工作,建立台站每月1次的例行巡查制度,并做好相应记录,主动发现台站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省、州地震监测技术中心备案。配合做好地震监测仪器维修维护,保障监测数据连续率在95%以上。

(3)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地震监测和震情跟踪工作,严格24小时震情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节假日和重大社会活动期间也严格做好地震监视和震情值班工作。

(4)积极配合省厅、州局做好地震灾害(预警)项目的安装验收和运行维护工作。

(5)按照地震专用仪器管理行业规范加强对各类仪器的管理和支援。全年未发生地震专用仪器设备不按规定停测等违规行为。

3、关于地震应急工作

(1)今年上半年按照省、州应急委员会的要求,我中心依据《凉山州地震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制定了《越西县防震减灾应急指挥部应急预案》。

(2)强化“三网一员”的建设和管理。对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积极参加区减灾组织的灾情数据管理培训会,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3)积极与县教育局协调,组织全县师生开展地震演练工作,增强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4、切实抓好法规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契机,在县商业步行街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共发送各类宣传资料800余份,受教群众2 千余人。

(二)主要采取的措施

1、不断完善预案体系建设

我县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预案体系。以《凉山州地震应急预案》为统领,编制了《越西县地震应急预案》。今年,继续完善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专项预案建设,特别是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的编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指导和备案工作,并形成工作常态。

2、依规开展应急工作检查,常态化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根据省州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结合防震减灾年度目标任务专项督查。对各乡镇应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应急工作基本情况、应急装备配置情况、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灾情速报系统情况等。

常态化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每季度组织一次地震现场工作队演练,并扩大到全县地震系统范围,采取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提升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应急桌面演练系统,开展全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地震应急桌面演练;指导学校、乡镇、村、社区等单位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1)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采取开展演练等多种形式活动,提升志愿者队伍对应急救援专业知识的掌握。

(2)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收看国家局、省局演练、讲座,参加省地震局应急培训等方式,拓展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视野。通过组织现场工作对演练,进一步熟悉预案,强化流程操作,提升应对工作的实践能力。

(三)特色、创新、经验性做法

1、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成效显著。

精心制定防震减灾宣传计划,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突出抓好防震减灾知识“七进”活动。在“5·12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等时间节点,组织大型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和物品、等方式进行专题宣传;投入四万元经费制作一批防震减灾宣传挂图、宣传用品,在机关、学校、社区、乡村等地发放。定期编印《防震减灾工作简报》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标全年目标任务的差距

从目前情况看,我中心能够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眼人民群众安全需求,把防震减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能够严格按照省、州上级部署要求,积极落实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任务,成效较为明显。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视性不够、相关预案不完善,县财政对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以及相关成员单位在“防、抗、救”各环节工作不够积极、措施不够扎实、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1、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尚不健全,有的工作连续性不够,力量相对较弱。机构常设性、办公经常性、步调一致性不够,资金、技术、人员投入保障不够。

2、防震减灾机构设置弱,人员配备与当前工作不匹配。基层地震工作机构的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乡镇防震减灾工作人员还兼任很多其他的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存在工作开展力不从心的情况,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给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3、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不大,群众法律知识、防灾减灾自救常识不够。

三、2021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围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工作思路

1、提升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作用。加强监测站点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地震监测台(站)正常运行。完善地震预测信息会商制度,探索震情信息数字化建设。

2、增强综合抗震能力。做好抗震防灾规划成果应用。把好抗震设防关,严格按照抗震要求设计施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纳入农村新社区建设内容。

3、强化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组织地震应急救援培训、宣传,举办应急处置报告会、知识讲座,提升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水平。积极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延展到企业,加强企业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二)具体计划、措施

1、切实加强震情监视及震情跟踪。

强化震情跟踪措施,努力把握我县地震活动趋势,树立“震情如敌情”的观念,进一步完善震情跟踪制度,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加强“三网一员”建设,逐步扩大村级联络员队伍,及时调查核实各类宏微观异常现象,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

2、继续抓好抗震设防备案审查工作。

认真落实省、州、县相关文件要求,真正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监督县内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坚持一般工业和民用建设工程防震减灾局备案审查制度。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例8

2013年是新修订的《省防震减灾条例》贯彻实施的关键之年,全市地震系统上下认真学习领会条例精神,研究部署防震减灾工作,着力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难题。

(一)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一是印发了《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省防震减灾条例>的通知》、《关于开展<省防震减灾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条例学习贯彻进行部署,组织开展了条例的宣贯培训班和“学条例、履职责、强效能”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全员参训、以赛代训等活动的开展,让全市地震工作者熟悉条款、了解规定,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条例。二是向社会各界宣传条例。在《法制报》上刊登“依法防震减灾,共建平安”宣传我市防震减灾法制建设;省防震减灾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期间,利用电视台影视频道观众收看多、覆盖面广的特点,连续3天在黄金时段播放滚动字幕,提高条例在群众中的认知度,在市政府大楼门前摆放宣传展板,向机关工作人员宣传条例,让机关工作人员了解、关心防震减灾工作,从而更好地支持防震减灾。

(二)推进条例的贯彻实施。一是出台防震减灾指导性文件。在认真学习领会条例精神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我市防震减灾实际进行调研,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工作举措,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依法行政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是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将防震减灾行政权力项目进行再清理,保留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定》、《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审定》、《改建、扩建工程对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的项目审批》和《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开采地下水和注水审批》四个项目,制定了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再造方案,缩短了行政许可时间,保证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三)推进目标任务的落实。一是强化目标分解。召开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扩大)会议,市领导与各市(区)分管副市长签订了2013年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主要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二是健全跟踪机制。完善日常工作及时备案、目标任务季度汇报、重点工作进行点评等工作机制,建立了市(区)地震局长每季例会制度,回顾总结工作落实情况,提出下季度工作的主要举措。三是加强目标督查。8月以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对2013年度防震减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对各市(区)防震减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9月组织召开了全市防震减灾目标任务推进会,总结、点评各市(区)重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推动各项工作转型升级,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今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美好的大局,立足现有基础,加大科技和经费投入,提振工作效能,全力推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转型升级。

(一)地震监测研判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注重震情监视。始终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制定了《市2013年度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工作方案》,强化春节、国庆、十时段震情跟踪监测,全年共监测M1.0级以上地震119个。二是组织震情会商。按照月、季、年中、年度和临时震情会商规定,组织震情会商13次,编发《震情通报》13期,组织编写的《市2013年震情趋势研究报告》获全省第二名。三是指导市(区)台站的建设。主动服务姜堰强震台、苏姜堰10井数字化改造、泰兴测震、强震台和靖江形变台的建设,从与省地震局沟通联系到台站的规划建设,多次上门指导、跟踪服务。四是进一步做好群测群防工作。明确了乡镇分管防震减灾工作的负责人,明确了乡镇(街道)兼职从事防震减灾的工作人员,共跟踪处置非地震异常现象4起,新增宏观测报点2个。

(二)震害综合防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今年来对主城区41个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实施了行政许可(其中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17个),靖江市依法对69个建设工程进行备案(其中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4个),姜堰市对56个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进行了审核,(其中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8个)。二是活断层探测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活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项目工作小组,组织开展了项目的招投标,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北京震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中标,并分别与我市签订了该项目的技术服务合同和监理合同,中标单位认真履行合同,组织人员编制项目的实施方案和监理规划,实施方案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邓起东院士等八位专家的评审,近期将按照实施方案进场施工。三是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建设。指导靖江市城西等7个社区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确保7个社区创建成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开展对已创建成功的11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回头看活动,确保巩固创建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推进全市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应急演练工作。先后与教育、卫生、住建、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等部门联合发文,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进行动员布置,全年共指导232所学校、93家医院、3个通信、3家供电、6个供水、11个供气部门的编制地震应急预案并进行备案管理。制定印发了市乡镇(街道)地震应急演练方案,指导靖江、姜堰、兴化、海陵、高港等地区的5个镇街开展了地震应急桌面示范演练,检验了预案可操作性,提高了部门协同应急能力,推进了地震应急工作在乡镇的开展。二是组织开展地震基础数据的收集录入工作。以市政府办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好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了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布置会,多次上门收集整理,共整理表格40多套,输入和整理数据条目2601条,数据约12000多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基础数据收集录入上报。三是地震应急视频系统建成。认真做好了项目的论证、设计、招标、施工、调试等工作,实现了我市与省局及兄弟市信息互联互通、应急数据共享、同步视频传输,为增强我市应急指挥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四是开展地震应急处置与反思。受扬州4.9级地震发生波及后,我市及时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处置预案,第一时间震情、调查受灾情况、派出现场工作组赶赴灾区援助,通报震情信息,释疑解惑,消除了市民的恐慌,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召开了全市地震应急工作研讨会,研究和落实切合我市实际的应急措施,强化部门责任。承办了第五届省苏北地震应急协作联动区联席会议,认真开展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切实推动全市地震应急快速响应工作有序开展。

(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加强宣传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各市(区)委宣传部、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集中收看,进一步明确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重点,制定印发了《全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意见》和“防震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开展宣传工作的通知,认真部署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借助媒介优势普及知识。在《法制报》登载宣传防震减灾工作的文章;争取“12345”行风热线上线机会,宣传地震知识,认真解答市民疑问;在影视频道常年普及防震避震知识。同时利用互联网传播快、覆盖广的特点,在门户网地震局网站上动态信息141条、震情信息133条。三是扎实开展“六进”活动。“512防灾减灾日”,在海陵区政府广场举行“防灾减灾日”广场宣传活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深入城南街道沁莲社区开展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发放资料、播放科普专题片。组织人员赴高港、兴化中小校开展专题讲座,取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组织大型宣传活动20多场,直接受众十多万人。

三、狠抓地震系统队伍建设,防震减灾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石。一年来,我局积极加强人才招引,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奋发有为、充满活力、风清气正的地震工作队伍,有力推动了防震减灾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党组书记与党组成员签订的2013年度“一岗双责”责任书,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防震减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积极配合做好组织、编制、审计部门做好了“三责联审”驻点审查工作。二是切实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及时调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制定2013年度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把预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市地震局党风廉政建设暨职务预防犯罪工作责任分解表,将责任层层分解、明确到人。组织开展风险点排查、观看廉政电教片等活动,将职务预防犯罪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三是认真抓好民主监督。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述职述廉,接受群众民主评议;组织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主动征求社会各界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强化监督。

(二)主题教育不断深化。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十精神。组织全局人员全程收看十盛况,聆听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所作的报告,召开十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会,专题学习十报告。二是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局领导多次赴挂钩的海陵育才社区、兴化黄界村慰问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促进社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慰问金发放、工作经费支持,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三是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开展“支部晋位、党员争先”、“党员义工服务”等活动,党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抓住全市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局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开展“勤廉履诺强效能”大讨论活动,全局同志认真对照标准,查问题找差距,深刻反思工作不足,积极撰文建言献策,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有力提振了工作效能,有效推动了我局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学习培训优化创新。一是走出去开展学习调研。组织各市(区)地震局长和市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赴丹阳市、连云港市地震局学习,拓宽视野,学习经验,推动工作的开展;二是业务培训。邀请市政府办李恺副主任对全局干部和各市(区)地震局部分人员进行公文写作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局人员公文写作能力;邀请省局监测中心、测震台网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地震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地震观测分析知识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三是沉下心进行课题研究。“市防震减灾工作发展体系研究”课题作为地级市唯一代表在全国防震减灾政策研究成果交流与研讨会上交流发言,《市地震局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2007-2013)》获省地震局2013年度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地震谣传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在《大众社会科学》发表。

2013年工作打算:

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将围绕“党的十精神”的学习贯彻,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防震减灾十二五重点项目”的有序实施为主要抓手,不断加强地震监测、震灾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两个推进”。一是推进“12322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接轨,实时接受群众防震减灾知识咨询,适时提供地震震情信息,实现地震信息网络管理、数据传输、信息服务与共享、政务信息传递与等。二是推进“数字化深井综合地震监测台阵”建设。重点做好2000米超深井前期论证,推进十二五重点项目的落实,形成区域地震前兆和测震观测台阵,实现对及周边地区地震异常变化的有效监控,提高地震活动监控和地震速报能力。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例9

街道民政办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在区民政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协调本系统的防震减灾工作和平时应急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应急救灾救济办公室,负责处理领导小组防震减灾的日常工作,指导本系统各单位制定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协调、检查、督促应急预案的准备落实情况等。

进入地震应急期,街道民政办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区民政系统的地震应急工作,并在区民政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震区灾民应急救助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7个应急工作组,各组按区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部署共同开展工作。

(一)街道民政办抗震救灾指挥部:

总指挥:街道办事处主任

副总指挥:街道办事处分管民政副主任

成员:有关科室人员、社区主任。主要职责: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各项抢险救灾命令、指示、通知等;确定重点救灾地点、范围,部署指挥抗震救灾专业队伍,实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统计灾害损失,及时上报灾情;组织协调各类灾民生活必需品调配供应;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组织和指导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发放救灾款物,保证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二)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街道民政办办公室。

主任:民政办主任

副主任:街道各部门相关人员

主要职责:传达落实指挥部的命令和决策,组织协调各社区的救灾工作;及时收集汇总、上报灾情及抢险救灾、复核情况;审核地震新闻宣传内容;负责指挥部各类文件的起草、印发、存档各种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负责震情公布。组织召开新闻会;负责承办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和对外接待工作。

(三)应急工作组及主要职责

1、抢险救灾组

街道应急办公室牵头,遵照上级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组织协调街道、各社区的抢险救灾工作。要求各单位组织抢险队伍,配备一定的抢险救灾工具,及时抢救被压埋老年服务机构,协助社区进行工程抢险。

2、物资保障组

街道党政办负责救助物品的筹集、储备、管理和发放。充分利用好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中心和各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接收站点,通过接收捐赠、上级调拨、集中采购等手段,筹备好灾民基本生活必需的物资,确保震区群众得到及时的物品救助。

3、资金保障组

财政所负责紧急筹集、管理应急救助资金,协调社区做好社会捐赠救灾资金和上级下拨资金的接收、管理,在救灾救济办公室配合下做好资金的分配、下拨。

4、查灾核灾组

街道民政办负责配合区民政局对地震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情况进行勘察、核实,并及时统计上报。

5、抗震捐赠组

民政办牵头,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组织和指导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

6、巡视组

由街道综治办负责受灾辖区各单位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单位正常管理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和扩大蔓延。

7、宣传报道组

街道党政办牵头,主要负责按照规定进行应急宣传,及时向各单位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报道抗震救灾先进事迹,组织平息和澄清地震谣言。

二、平时应急准备方案

(一)加强对街道辖区单位有关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避震应急演习,排查建筑安全隐患,规划避震疏散场地及各种管线的维护,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街道财政所设立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储备金,进行专户管理,当年核销,不做结转累计,本预案启动时可以迅速启用该项资金,用于紧急采购救灾帐篷、衣被、应急食品、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救助物资,确保灾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紧急救助。

(三)尽快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站。发挥救助站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经常性社会捐助物资的接收、存放和管理以及防灾、减灾宣传等多方面作用,为我区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三、临震应急行动方案

接到区了民政局地震临震预报后,街道民政办根据地震预报的地点、震级大小,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一)街道民政办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召开指挥部成员、各组负责人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应急准备工作,确定应急措施,实施应急值班制度,对各单位防震减灾领导机构提出要求。

(二)各单位要组织人员,昼夜值班,密切监视地震动态;加强震情监视,及时核实并上报异常;随时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部门联系,收集掌握和汇报震情动态。

(三)各单位要对责任区内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气等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贮存设施进行检查,针对安全隐患采取紧急防范、防护措施。

(四)督促、检查和落实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资金、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五)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各单位都要组织做好房屋检查及危房抢修、加固等各项抗震准备工作。

(六)街道民政办赴地震灾区查核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社居委开展救灾工作。

(七)根据情况,请上级领导赴灾区察看、指导。

(八)向区民政局报告,请求上级民政部门派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四、震后应急行动方案

地震发生后由街道应急办及民政办抗震救灾指挥部配合上级政府实施抗震救灾工作。

(一)各社居委迅速向街道民政办报告震情,房屋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组织院民及员工迅速撤离住所,到室外空旷带集结。

(二)迅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救护工作,建立现场医疗救护站,搭建好手术帐篷、手术床、担架、照明等准备工作,开展自救互救。

(三)各社居委通讯、水、电维修人员要按分工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讯、供水、供电设施。

(四)根据灾区需求或区领导指示,请求区财政局下拨救灾应急款物。

(五)动态掌握灾情发展变化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区民政局报送信息。

(六)督促受灾社区管理好转移安置的灾民和落实救灾应急的各项措施。及时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处所,抢救伤病员,安抚遇难者家属,处理善后事宜;救济受灾群众和安顿无家可归者,帮助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有食、有衣、有住、有病能医,防止疫病流行;加强灾民安置点治安管理,保护国家和群众的财产,维护灾区稳定;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例10

2009年,呼市--包头--晋冀蒙交界地区被列为全区地震值得注意地区,存在发生5-6级地震的可能。面对这种形势,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我市及周边地区震情的发展,紧紧围绕震情部署和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促进了我市地震监测预报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一)坚持数据报送与震情会商制度

按照自治区地震局要求,我们对所有的手段都要进行网上报送。每周一、四报日均值,每月报送逐时值月报,确保资料的连续可靠。根据震情形势要求,增加了各种监测手段的观测次数,加大了群测群防的工作力度,加强了对宏观测报网点的管理。

在震情会商方面,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测震预报台网开展测震预报工作,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坚持周会商、月会商震情分析制度,按时提交年中、年度地震会商报告,并在年度会商报告的评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监测预报水平逐步提高。

(二)切实做好短临跟踪工作,认真做好异常的落实分析

根据自治区短临跟踪工作的精神,由我局牵头、乌兰察布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地震局、呼和浩特、宝昌、集宁、清水河、包头、东胜、百灵庙、和林格尔地震台组成晋冀蒙交界区短临跟踪组,并共同制定了呼和浩特——晋冀蒙联防协作区地震短临跟踪实施方案。在短临预报决策过程中,及时掌握地震活动图像的细微变化,发现、落实、收集和分析各类地震前兆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加强信息交流。在短临跟踪期间,实行各种异常监视责任制,宏观现象定时报送制,必要时派人到现场核实,将核实意见迅速上报自治区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10月底,由我区牵头组织召开了内蒙古中部盟市、地区短临跟踪会商会,对近个时期短临跟踪情况进行了分析会商,确定了下阶段工作任务和目标。

在短临跟踪期间,实行各种异常监视责任制,宏观现象定时报送制,必要时派人到现场核实,将核实意见迅速上报自治区地震局。一年来,我局对2009年8月18日玉泉区小黑河镇大库伦村鱼池半个月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及时的进行了调查、核实,并迅速形成报告上报自治区地震局。做到了异常一起,核实一起,决不遗漏任何一点有预报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

二、坚持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的进展

地震综合防御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今年我局按照自治区地震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综合防御工作的进程。

(一)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快速救灾反应能力

为了保证我市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我们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明确了根椐破坏性地震的不同等级采取的相应措施,增加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2009年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依椐《呼和浩特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呼和浩特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并参考其他一些地区的地震应急预案,重新修订了《呼和浩特市地震应

急预案》,各旗县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重新修订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从而将地震应急工作纳入到全区和全市应急联动反应体系中。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和自治区地震局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及加强市县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指示和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近期和长远目标以及具体实施计划。三是对地震应急设备进行了检修和相应的软件升级,从而为震后地震应急、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市政府履行地震应急指挥职能提供基本保障。

(二)地震应急紧急救援队的培训情况

一支功能全面的救援队应当具有合理的结构和一定的人数。不同的职能对于救援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日常培训是衡量救援队伍及队员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今年我们对3支自愿者救援队进行了培训,近100名自愿者队员参加了自治区地震应急演练。通过培训和参加地震应急演练,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了队员们对地震应急的认识和能力。

(三)“三网一员”的建设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三网一员建设的通知》(内震防[2006]237号)文件要求,我们紧密结合乡镇机构改革,重新登记并完善了地震“三网”(灾情速报网、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对全市范围内“三网”人员全部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从观测到信息上报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采取市县两级政府配套补贴的办法,落实了“三网”人员每人每月100元的交通、通讯费。全市九个旗县区都有各自的宏观点,极大的增强了我市地震宏观前兆观测网点的密度,将为我市地震预报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一系列的建设,呼市灾情速报网络基本建成,一旦呼市有重大灾情发生,地震灾情报告通过灾情速报网络,以相应的辅助手段在最快的时间内形成,各应急部门也将做出最快、最科学的应急反应。

(四)启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

实施地震工程防御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内容。去年,我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开始启动,通过采取市县两级政府配套补贴的办法,旗县区各选择10户示范户,开展民居抗震设防示范,并制定了农村民居建设抗震设防标准和宣传图册。今年,我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验收,达到了预期的示范作用。

(五)进驻审批服务大厅,规范审批行为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呼和浩特市地震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开展行政执法监管和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去年以来,抗震设防监管和审批已初见成效,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今年初,正式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呼和浩特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将抗震设防要求正式纳入行政审批制度。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呼和浩特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精神,积极配合市法制办、政务服务中心,认真清理地震局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依照“集中审批职能、集中审批事项、集中审批人员”的原则,积极筹备地震局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工作。去年底,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地震局审批办,并于今年元月8日正式进驻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行政审批工作。工作中,我们坚持“依法、公开、便民、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

科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的工作目标。通过今年的运行,截止到十一月十二日,审批窗口和行政执法检查共办理审批事项五十六项,办结五十四项,其余两项正在运行过程中,办结率为96.4%。在五十六审批事项中,两项为工业项目,两项为医院项目,二十二项为民用住宅项目,其余三十项为学校项目,为全面提高我市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为了把国家“防震减灾、抗震设防”的重大意义和法律法规让相关部门窗口单位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专门请自治区地震局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为政务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举办了“防震减灾,抗震设防”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为了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我局还利用周末时间,与驻大厅的规划、城建、发改委、土地、消防、环保等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举办联谊会,交流工作,沟通感情;我们还将国家、自治区,市政府及市地震局有关防震减灾,搞好抗震设防,造福于民的各种政策法律资料、宣传资料分别赠送各窗口单位学习和了解。通过积极宣传和沟通,各相关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对防震减灾,加强抗震设防的重大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并形成共识,大部分重大建设工程在进入规划、立项、审批过程中与地震局审批办进行及时反馈和沟通。

三、注重实效,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力度

近年来,按照中国地震局、自治区地震局的总体部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防震减灾宣传计划,工作重点放在防震减灾法制宣传上,努力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对党校、青少年、中小学生以及大中型企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利用全国科普日及地震纪念日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法规和知识。充分发挥部级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地震台)的宣传阵地的作用,组织党政机关、学校、社区等单位的人员到基地参观学习。

今年,国务院确定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切实做好首个“防灾减灾日”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全社会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几次大型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避震演练活动。一是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强化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营造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呼市电台(交通节目、连心桥节目现场直播)制作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抗震设防等专题节目。二是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在新华广场与红十字会、民政、卫生等部门联合举行“防灾减灾日”启动仪式,宣传、展示、地震救护演练。参与了新华广场全市防灾减灾及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展出展板、悬挂横幅、彩球等。参与自治区组织的防灾减灾活动宣传等。参加自治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落成仪式。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进机关”活动,创新宣传形式,增加宣传广度,制作防震减灾专题片,普及防震知识和避震常识。我们利用校园人员集中,学生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在与自治区地震局、玉泉区政府、科技局在呼市第二十六中学联合举办全校大演练、宣传活动;参与和林县职业中学防震减灾宣传、现场演练活动。通过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既让学生掌握了避震应急技能,又通过学生宣传到社会和家庭,起到了“教育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作用。四是充分利用社会、团体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我们先后与气象、

民政等部门在市气象局大会议室举办“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仪式。与呼市消防支队在内蒙古党校举行地震现场救援、救护演练、宣传。与新城区政府、科技地震局联合在幸福小区举办“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活动。在芳汀花园社区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演练活动。与赛罕区政府、红十字会深入东古楼行政村举行防灾减灾进乡村活动,发放资料、展出展板、开展农村抗震设防知识及文化宣传等。通过以上宣传活动,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扩大了宣传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宣传效应。

四、存在的问题和2012年主要工作

虽然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防震减灾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相比,全市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防震减灾指挥技术系统和地震监测系统建设亟待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仍未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资源、力量需要进一步整合;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仍较薄弱,自我防范、自救互救的能力需要提高;城市规划与城市抗震设防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避震减灾方面尚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汲取唐山、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在做好抗震救灾的同时,实现救灾资金向灾前前移;地震应急尽管近几年来下大力气抓得很紧,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局内部的应急预案、应急操作程序、现场工作方面尚有不少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做好全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为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首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2012年主要工作如下:

(一)全力做好地震监测和群测群防工作,不断提高地震分析研究水平

1.管理维护好全市现有地震台站和监测网点,加强地震台网监测和日常运行管理,确保地震监测系统正常可靠运行。大力推进地震数字化观测新参数和地震速报新技术应用。加强短临跟踪,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并严格数据报送、资料处理和震情会商制度,加强与周边地区兄弟地(市)的协作、联系,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观测数据共享。

2.群测群防工作在防震减灾,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我们要在现有地震灾情速报、宏观观测、地震知识宣传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下发展延伸,并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和指导。

(二)完善、落实地震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应急能力

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几次震例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经常检查预案的落实情况,加强培训工作,适时进行地震应急演习,针对演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在地震来临时当机立断,保证做到职责分明,准备充分,工作有序,在第一时内作出快速反应,力求将地震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三)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继续认真做好抗震设防宣传工作,强化宣传抗震设防的具体内容,强化宣传抗震设防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各级领导和全体民众对抗震设防重要性的认识,确保防震减灾、抗震设防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逐步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对未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安评的部分业主进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告知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意义,以及不进行安评工作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