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模板(10篇)

时间:2024-03-12 16:21:02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例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3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高中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让英语成绩显著提高,就必须要坚持长期积累学习的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量变和质变,只有事物的发展量变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_到质的飞跃,英语学习也是这样。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要循序渐进,慢慢积累,长期坚持下来才能取得理想的英语学习效果。作为高中英语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的重视英语积累学习,认识到在英语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也要让学生坚持积累的原则,教授学生正确的积累学习方法,让积累学习贯穿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除了让学生养成注意积累学习的良好习惯之外,还要让学生将课文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积累学习和应用相辅相成。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

英语知识比较零碎,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慢慢的积累,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化零为整。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重视英语积累,这就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或者边学边忘记。在高中阶段,要想学好英语课程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without grammar,lots of things can't be expressed;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expressed.”众所周知,词汇和语法知识是高中英语的基础,如果连最基础的词汇和语法都不能掌握,那么又如何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呢。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理解或者加大学习的难度。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课程,就必须要引导学生重视英语的积累学习,只有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断积累,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学的更多更好。

二、在英语学习中应如何积累

(一)词汇积累是学习英语的关键

如果说高中英语是一辆火车,那么英语词汇就是这辆火车中最基础的零件,要想正确的组装出火车,就必须积累英语词汇。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很难学,特别是背单词,花费很多时间来记忆单词,常常是今天背过,明天就忘记,学习效率很低。所以在词汇的积累中最重要的就是减少遗忘,克服忘得快这个大难题。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循环记忆的方法来进行词汇的积累。一个单词学生背一遍可能记不住,但是背十遍肯定能记住,今天背的单词可能明天会忘记,但是明天后天再重复背几遍应该就会减少遗忘。所以老师在让学生积累英语单词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多次循环反复,减少遗忘,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的。

另外,学生在积累单词的过程中还要重视时间规划,英语单词零散琐碎,如果学生拿出大量时间来专门记忆单词可能效果并不太理想,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比较低。所以在积累单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抽出比较零散琐碎的时间,每次抽空记忆5至10个单词,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而且也不会浪费时间,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例如,让学生在课间时间每天记忆几个单词,然后经常让他们重复记忆,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他们对单词的印象,让他们记忆的更牢固。通过反复循环积累词汇,学好英语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的英语知识中更加轻松,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重视阅读理解题型,积累阅读技巧

高中阶段的英语中比重最大的就是阅读题,为了学好高中英语,取得理想的英语成绩就必须要重视阅读题型,积累阅读技巧。首先,要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所有的文章都是有一个个人单词组成的,单词是文章的细胞,如果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很多单词都不认识,那么这篇文章的意义学生肯定也不会很理解。所以要想让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就必须让学生积累单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将常见的文章中的词汇或者一些重点难点词汇积累下来,经常翻看,这样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收获。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有了庞大的词汇量做支撑,学生在做英语阅读题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英语阅读理解题请有很多阅读技巧,例如在做题时学生要先看一下问题,带着问题再去阅读文章,这样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要找的目标,能够节省时间,加快做题速度。做题时学生要,先找准文章的中心主题,文章的中心句大多都在首段或者尾段。然后再大体理解一下每一段落的中心思想,基本也是在段落第一句话中。通过合理有效地划分,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确定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大体在哪个范围,帮助学生快速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另外,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不要一直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可以根据整个句子的具体含义和语境来大体理解一下文章的意思就可以,同时还应该合理的划分做题时间。

(三)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高中英语作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也是个难点,有很多同学不喜欢写作文,因为他们没有东西可写;而有的学生作文词汇匮乏,内容僵硬,很难得到高分。对于这些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作文成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阅读一些英文的报纸杂志等课外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写作素材。除此之外,高中英语作文的类型主要只有几种,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背诵一些作文模板,或者背一些作文中常见的高级词汇和常用句子,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例2

运用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活动,总要在已有的语文积累中进行搜索,提取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进行组配和加工,以求顺利、有效、快速地输入或输出语言文字信息。因此,语文积累的“储存库”内部以及它和外界的“通道”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存取秩序和工作机制。梳理,目的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语言材料和其他语文因素的积累中理出有规律的线索,形成便于提取和吸纳、易于激活和联接的秩序,强化语文积累“储存库”与输入输出的反应机制。我们看到,有的人表达不但准确生动,而且连贯流畅、应对敏捷,因为他们语言“储存”丰富,需要运用的时候,总能找到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而且因为具有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所以反应敏捷,总能迅速筛选出恰当的语句,流畅自如地述说。我们也会看到,有的人常常语无伦次,不能自如地传情达意;因为他们语言“存量”不足,说话时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和合适的表达方式,而且因为语言机制滞塞不畅,所以反应迟钝,说话往往是结结巴巴,支离破碎,结果则常常是辞不达意。这里说的两种人语言表达能力存在强弱差别的主要原因恐怕就在“储存库”与语言反应机制上。 语文的积累、梳理不但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范围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还有心理调适、精神陶冶的作用,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道出了饱读诗书之人的切身体验。所以我们说,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熟读乃至背诵二三百篇优秀诗文,那他就可能获得较好的语文功底、语言文学鉴赏能力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而且他不管走到那里,心中始终会惦记着祖国和她的语言文化。因此,在积累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相关的、伴随的成果――语言文化心理机制的建设。

二、积累与梳理的内容

(1)语言材料.我们的学生至少要掌握能满足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的足够的词语,如果要求再高一点,则希望能掌握尽可能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包含现代汉语的普通词语和一些必要的专门词语和“熟语”,还有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要通过诵读积累一些精彩的篇章。另外,许多学生还喜欢积累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不少名言警句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也常常有助于增强表达的力量。这些语言材料是供随时“提取”和组配运用的。要积累的语言材料应该是文化含金量高,具有语言典范性和强大的精神渗透力。对于日常学习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平时在阅读、背诵和与人交流中,可以随机获得许多语言材料,而这些积累起来的材料往往是散乱的。通过适当途径的梳理,这些材料有可能形成某种联系和条理,从而增强在“储存器”中的“活性”。

(2)语文知识。这里的“语文知识”是指语文学科的知识,涉及到语音和文字、词语意义、词句篇章结构规律和根据情境组织语言恰当地表达的规律,言语作品的体裁格式,等等。

(3)学习方法。平日的学习中,逐步掌握了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方法,例如,批注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等等,天长日久积累了一批学习方法。经过分析归类的梳理,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可以有所提升,学习方法的运用水平可以有所提高,这样才可以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4)相关知识和素材。这里所谓的“相关知识”,是和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附带的知识。这一些不属于本学科专门的知识,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即便十分精通语文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可还是不能顺利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

三、积累与梳理的方法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例3

关键词:语文教学;积累;运用;模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80-0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阐述"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通过多年的思索和实践,我认为可以用两个词语来概括:一是"积累",二是"运用"。

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中,以儿童为主的私塾主要教授蒙学,以成人为主的私塾主要教授经学。一个接受了一、两年童蒙教育的儿童,所能记诵的诗文篇目,远远多于一个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两种教学效果的对比,不得不令我们的语文教师深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我想,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对"积累"教学的力度不够。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更多的注重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剖析,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记诵。我们在观摩课堂教学时,可能会发现,有的教师,只给学生很少的阅读时间,就匆匆忙忙地催促着学生,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讨论来,讨论去。教师更是"恨不能人人举手,个个发言,学生稍微慢了点,教师就急了,生怕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或赶鸭子上架,或揠苗助长"①,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可能连文本都没看清楚,又怎么可能讨论出个子丑寅卯来呢?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又记住了什么呢?

积累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层面,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积累是运用的基础

1.1语文知识的积累。我们要想盖一所房子,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砖,学生积累的知识就是盖房子的砖。语文知识的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1字词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有如下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不可缺失。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通常将字词教学分为三个步骤:①课前预习。学生利用工具书给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注音,解释。②课上检查。请学生领读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解释本课词语;请学生交流在朗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词语(不含课后列出的)。③课后巩固。学生将本课的字词在语文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地抄写三遍(重点字带注音),解释一遍。通过这三个步骤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识记本课的字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积累。

1.1.2诗文的积累。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中,古诗文和现代美文,许多都是名家名篇,都值得学生们记诵。

1.1.3常识积累。作家作品、文体知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这类常识性的语文知识,是我们学习语文,阅读文章,解决问题的必备的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随听随记,随学随记。课后归纳中,我要求学生分类整理,使这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1.2学习方法的积累。叶圣陶老先生有言 "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语文教学虽教无定法,但依然有规律可循。 概括法、归纳法、解题法以及圈点批注法等都是学习语文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方法。

1.2.1概括法。在语文学习中,概括法是我们使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

1.2.2归纳法。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文言中一词多义的归纳。"之"字是我们常见的一个文言词语,它的用法通常有三类: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代词(代人;代物;代事)和动词(去;往;到)。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归纳各种类型的知识,并训练学生进行归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掌握归纳知识的方法。

1.2.3解题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各种阅读题型都有一定的答题方法和步骤,语文教师要善于总结,并及时的点拨学生。比如,我们在做阅读题时,常见的一种题型是:说说某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种题型的解答分两步:结构作用和内容作用。结构作用需要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也就不同。句子在文首,作用多为领起下文;句子在文中,作用多为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和开启下文;句子在文末,作用多为收束全文、点明主题。内容作用则需要结合具体的语段内容进行概括。

1.3生活经验的积累。积累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它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它也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我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我们对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对各种情感的体验,都是一种积累。在这样的积累中,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既学会了观察,又生发了感悟。既审视了生活,又剖析了自我。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历练,一种提升。它极大地拓展着学生认知世界的视角。

2.运用是积累的最终目的

积累和运用是相辅相成的,积累是运用的基础和手段,运用是积累的目标和结果。有了积累才能运用。积累的知识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到巩固和深化。

(一)模仿的运用。(二)创新的运用。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粗浅尝试和深刻体会。总之,我觉得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我们用怎样的方式实施教学,我们都要首先认识到"积累"和"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进而把握并处理好这两个层面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同类题型的归纳,将知识的积累和迁移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探索并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例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23-01

语文学习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集合体,它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仅依靠课内的学结,更需要从课外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有价值的语文素材。学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制胜法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以说,平时语文知识积累的厚度就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度。

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多数学生可能会不适应,学习可能会感到吃力,那么初一语文知识该如何积累,如何提升语文水平呢?

一 语言的积累需进行

语言积累,不仅指对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也包括词语的积累,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近几年积累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一定的比例,包括单独的古诗文背诵,也有成语运用考查,同时也有句子的仿写。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加以重视。进行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极好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之一。背诵优美的诗文,是学生积累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背会《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名篇和段落,做到默写时不增、不删、不错字词、不用错标点符号。

当然在日常的阅读中,对课外一些常见的诗文名句也要注意积累和摘抄。需要指出的是,对名句的积累学习,要能够理解其意思,并准确得体地符合语境的运用。摘抄、做读书笔记是积累语言知识的方法。在初一阶段开学之初,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等。

二 阅读的积累需加强

在课内阅读中要注重情感渲染,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使学生对其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阅读中产生了兴趣,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林语堂在《论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做出的文章亦有味。”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各科学习,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让他们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

三 文言文的积累需重视

对于在小学阶段很少涉及文言文阅读的初一学生来说,文言文积累较为欠缺,因此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积累是一项很重要的文学积累工作。课内文言文一般是一些经典文章,因此要注重文本的解读,包括其中的虚词、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翻译;同时在讲解课内文言文的同时,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迁移。课外应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如一些勤学苦读篇中的《程门立雪》《颜回好学》,盛德遗范篇中的《唐太宗罢朝》《不计人过》等,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四 生活的积累需增加

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根源于现实生活,文章才真能写通,写来才真有意义。”为了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教师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增加学生生活的色调,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记下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段,持之以恒,养成积极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如在讲解莫怀戚的《散步》时,我会让学生知道作家们的写作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然后让学生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写下亲情中温暖感动的瞬间。又如在《绿色蝈蝈》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从习性、外貌、食性等方面来描写叙述这类文章中,同时让学生课下认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并试着以这种方式进行叙述。重视生活的积累,不仅是学习语文本身的需要,更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因为这些积累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

总之,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多体验、多积累,学生的积累丰厚了便会文思泉涌,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荀子.劝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例5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也充分表明积累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小学语文而言更是如此,没有了语言积累,语文教学就无从谈起。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学习既是语文教学的底线,同时也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桥梁之一。

一、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的重要性

词语积累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它不仅是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文化素养形成和提高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能力未开发完全、词语相对匮乏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词语积累能够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同时也关系到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再加上低年级正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阶段,词语积累也就成为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所以单元主题教学中的词语积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日常的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词语积累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最终能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会正确的积累方法

词语积累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因此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学会正确的积累方法,如摘记、背诵和感悟等。摘记是词语积累的常用方法之一,既是一个熟悉词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加强记忆、储备词语的过程;背诵是将优秀诗文进行汲取、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感悟是在书本和生活之上对词语进行领悟的过程,同时感悟更是对词语记忆、积累之后的升华,最终实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积累的现状

纵观小学语文学习,不难看出,部分学生随着年级越往上,语文能力却出现匮乏的现象,尤其是在阅读、习作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缺乏一定的积累而造成的。而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积累的现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接下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低段积累并未受到重视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在小学低年级进行词语积累无疑是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没有必要进行词语的积累,低年段应该将重点放在识字上,不应该在词语积累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到了高年级才是真正积累的时候。因此,在这些老师的语文课堂之中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放在了识字、写字之上。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教学思想,导致很多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就没有形成良好的词语积累习惯,以至于到了高年级在语言表达和日记习作等环节中出现词语匮乏的现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积累还未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同时也小学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一大缺憾。

2、学生水平良莠不齐

词语积累本身就能够帮助学生良好的表达,但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毕竟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词语、句子、文章都相对有限,基本上都需要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有些学生对好词好句缺乏正确的认识,将一些比较普通的词语误作为好句好词,如有些学生认为有“好像”、“仿佛”等的就是好句子,“有的……有的……有的”就是好段落。结果当他们需要用到这些词语、段落时往往无法派上用场。很多时候学生自身水平的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词语的积累,他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了积累的“量”,而忽视了积累的“质”,以至于做了很多无用、额外的工作,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重视课内忽视课外

有部分教师对词语积累缺乏正确的认识,片面的认为低年级学生词语的积累,只需要将书本的课本内容背会即可,这也使得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背诵本身是积累词语的一种途径,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盲目进行背诵,而不对学生背诵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厌恶情绪的产生。再加上小学低年级中学生所学教材中的课文数量较少,阅读量偏少的情况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学生而言是不利的,如果这时再没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进行辅助,那么对于学生词语积累而言无疑是无益的。

4、积累量多运用困难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中很多学生在积累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积累量,但是这些词语本身是死的内容,学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到实处,更无法将这些消极词汇转变成积极词汇。同时学生的词语量够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加强,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他们对于词语的理解往往也停留在表面,对于词语深层次的意义无法理解,更别提良好的运用了。

三、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的策略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中的现状,接下来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以教师引导为本,积累有法可依

1.1在理解中积累

对于词语的积累必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特点等决定了他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加形象化的方法,以辅助他们进行词语的积累。如《日月潭》一课中,碧绿、群山环绕、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朦胧、隐隐约约等词都是本节课的重要词汇,用换词法理解这些词语,以看图的形式将这些词语与实际生活中的日月潭进行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积累语言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日月潭风光秀丽的一面。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在理解之上进行运用,这样能够形成有效的词语运用经验。

1.2在摘录中积累

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有很多词语是可以进行归类的,即有的课文中词语属于同一类的词语或短语,将他们进行归类,如描写神态的词语、声音的词语、颜色的词语、心理的词语等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够便于学生进行积累。如《蜜蜂引路》一课中,“常常”和“往常”两个词语之间的意思相近,教师在授课之中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换词法进行比较来感悟这两个的区别,从而最终达到积累两个同类词语的目的。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课本内容之中有很多类似的词语,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比较、品位,最终将这些积累的词语能够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1.3在表达中积累

表达是按照自己的语言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表述的过程,它也是对语言运用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要求较高的一种,因其要求学生要先对知识进行预先吸收、储备词语,然后才能将这些词语进行运用和表达。如《找春天》一课中,“遮、触、嫩、躲、探、羞、鹊”等词都是本课的重点词语,因此学生不仅要会认、会读这些词语,同时还要能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一定的动作表现出“遮、躲、羞”等词语。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从而从找春天的过程中能够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

2、以学生实践为本,积累有法可用

2.1在阅读中创设运用机会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生活经验有限,但是在他们眼中生活确实丰富多样的,这就给他们的词语积累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就需要广大教师去慧眼识珠,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去积累。而阅读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小学生对于课外书的喜爱程度非常高,但是他们对于课外读物的重点却放在了看图画等上,既没有用心读,更谈不上积累。如《画家和牧童》一课中主要涉及的词语有“商、价钱、购、抹、决”等,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提高学生的素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等句式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还可以让他们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加入其中,在阅读中创设出更多适宜学生学习和运用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词语积累运用能力。

2.2在日记习作中鼓励运用

日记习作是小学语文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写日记时会将平时积累的精彩的词语放在日记习作之中,这样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日常积累的情况,同时学生也能够把自己所想、所看、所听的事物进行充分的表达。如《阿德的梦》一课中,“段、屏幕、污染、销售、预定、系好”等词语的积累,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练笔,描写自己的梦,恰当的运用文中的优美词语。这时教师再给予适时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词语运用的兴趣,同时也是对他们日常学习中词语积累的一种肯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低年级单元主题教学词语积累体现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诵读、阅读、习作等过程之中,既激活了学生自身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将更多的新鲜词语融入到自身,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最终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钱燕萍;;坚持词语积累 开启智慧之门[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2]赵晓岚;;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词语积累教学效果[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例6

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有很大区别。

语文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的确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但语言积累绝不只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

理解、感悟、鉴赏是积累的基本条件。没有理解、感悟、鉴赏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切断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势必会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而人为地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四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如调色板上的颜料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理解中往往有感悟,有鉴赏,也有记忆;记忆中又会有新的理解、感悟、鉴赏。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而不是一次完成。要真正比较好地实现以上这些目标,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次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强学生记忆的效果。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

最简单的例子是新词语的积累。比较简单原始的办法是拼读、抄写。不管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对将词语抄写几遍这样重复机械的学习任务大多比较反感。但是聪明的老师就因为采取创造性地教给学生简便的识字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词语教学的兴趣和效率。比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这样的儿歌编写法不仅让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理解性重组培养了想象力,增强了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将新学词语连词成句这样的练习,也同样既能使学生在正确运用中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感悟,又能让学生在有趣的片段练习中培养想象和联想思维,锻炼写作能力。

二、积累不是简单的硬性灌输,而是在有效的情境对话中激发内驱力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习得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常常是与一个人已有信息相悖的,或是已有信息的替代,或是已有信息的提炼;转换——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外推、内插或变换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评价——检查自己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如概括是否恰当,外推是否合适,运演是否正确,如此等等。

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完形一顿悟说”也认为,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长期记忆系统中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这种完形倾向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格式塔“完形一顿悟说”强调模拟场景,讲师引导,学员顿悟,而不是死记硬背,拼命练习。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学习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

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交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沟通方式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每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实际上都是一个新的情境,老师的作用就在于能不能将这新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结合起来,创设更富有激励作用的情境对话,让学生习得新信息,实现新完形。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应该设法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来实现对新知识的顿悟或者习得,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这样积累才具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当然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因特网技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可以搜寻大量的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利用音频视频资料帮助他们识记文本。要充分地意识到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对他们的所喜所恶因势利导。比如在教学《诗经·蒹葭》时,为了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我抓住学生普遍喜欢唱歌的特点,在课堂上反复播放这首诗的古音唱曲。浅吟低唱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诗经重章叠句的音韵美,更是在师生同唱的情境中喜欢上这些本来佶屈聱牙的远古诗歌,并产生学习的兴趣、背诵的热情和吟唱的冲动。再比如对于《诗经·蒹葭》中“伊人”形象的理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伊人”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老师就建议大家把《蒹葭》中的“伊人”和初一已经学过的屠格涅夫散文《蔚蓝的王国》中的那个“她”进行比较。在老师创设的讨论环境中,在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面前,学生对“伊人”形象的理解顿时宽广了许多。有同学说“那是追寻者心目中的理想”,有同学说“她和伊人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它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孜孜以寻”。

三、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导向、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眼力

教师经常会碰到家长咨询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孩子爱读书?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书和杂志?怎样才能让孩子的阅读很快发挥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语文需要积累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共识。家长认识到积累的功效固然重要,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积累,却还是要着眼于每个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孩子,还给学生,让孩子在导向指引、自主选择下培养阅读的兴趣,体悟日积月累的功效,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甄选优劣、价值判断的眼力。

有时候,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对积累的理解都有失狭窄,过于功利:或非文学书籍不读,或读了书就要摘抄,或以自己的好恶左右孩子的阅读兴趣,或误以为积累就是阅读中外名著。其实,语文积累途径很多,语文积累的内容更是无所不包。

语文积累不仅包括语言层面,还包括文化层面、生活层面。看文学作品是积累,摘抄好词好句是积累,上因特网,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参加活动,出门旅游,与人交谈……一切有言语交际的场合、一切与语言文化有关的生活方式也都是积累。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一定要有强烈的“大语文”意识,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如果孩子喜欢军事,就鼓励他广泛阅读军事类书籍,接触与军事有关的事物,参加与军事沾边的活动。随着孩子积累的深入,老师和家长可以在孩子军事爱好的基础上慢慢引导,逐渐打开孩子的视野,由军事拓展到历史、社会、文化,这样孩子的知识面加宽了,阅读量增加了,语文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千万不要孩子喜欢军事,却菲要让他读《红楼梦》,以为只有读《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发挥语文积累的功效,其结果往往是孩子阅读兴趣全无,拿起书本就如受罪,甚至让孩子厌恶书本,惧怕语文。

语文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一个感悟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一定不能带着立竿见影的功利之心。那种逢看书就要摘抄好词好句,逢旅游就要写作文的机械做法,往往会使孩子感觉阅读也是负担、旅游也有压力,其结果是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语文更是敬而远之。所以,我们要以一种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来对待语文积累,要在语文积累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文化精神,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

四、积累既要注重知识的扩充。又要加强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和方法、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得到语言的积累,还要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意识,提高他们语言积累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等。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读书、积累。

积累是一个可做纵向考察的立体化工程,摸清其内在规律,对于帮助学生高效积累非常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点滴积累中自我发现积累的快乐,收获积累的好处,从而在态度和意识上重视积累,积极参与与积累有关的活动。其次,鼓励学生在日常积累中养成梳理、思考的习惯。比如。引导学生进行目标明确、主题集中的积累活动,有方向地对自己的信息库展开分类和分组,从而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再比如说,对于名篇佳作的阅读,不要简单使用摘抄法,不妨从泛泛而读到简单勾画,再到闲言碎语点评,再到札记积累、日记积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

对于积累的方法,教师更应该做深入研究。比如有老师借鉴英语单词的学习方法,提出一种“星火式”词语积累法,即利用音形义的相同或相近,进行星火式发散,将相关字词因某种相同之处而串联在一起,比较、辨析,从而达到记忆的准确性和辨误性目的。还有老师鼓励学生借助电子手段采用“分类法”积累名篇佳作,或以时代分类,或以地域分类,或以作者分类,或以作品内容分类等等。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例7

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材料”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语言材料”的积累包括语文知识、语言表象、思想观念、文史常识、名家名篇、表达方法等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言积累呢?其实人们终生都在学习语言,都在积累语言材料,只是这种学习与积累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说到这里,人们会问:既然如此,学校为什么还要开设语文课呢?

原因有两个:第一,尽管人终生都在学习语言,但这种学习是发展不平衡的;在人的一生中,有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机,中学就是这样的一个时机。第二,如果把这种自发的学习变为自觉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发展的速度就会加快。

我们每天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参加活动、与人交谈……都在不断地接触新的语言材料,一切言语交际的场合都可以成为学习语言的环境。这种学习与积累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其内容是无定的,方式也是非常灵活的。与此相比,课文学习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其内容也是事先限定的。表面看来,语文课本的天地似乎比较狭窄。

事实上,日常言语交际虽然随人、随地、随情景而变化,但都离不开本人所处的环境,受到更深一层意义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课文学习虽然受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内容却不受时空的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古今中外,宏观微观,可以尽收眼底。它好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一个我们无法亲身经历的世界。从这一点来说,语文课本的天地又是无比广阔的。

另一方面,课文的语言水平又是我们日常的言语交际所无法比拟的。“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语文课本是专家学者们精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范例,是提高我们语言水平的最佳营养品。因此,必须重视课文学习(包括与课文水平相当的课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改革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目前有些教师对语言积累的理解过于片面,视野不宽,针对性不强。如何真正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还需要做许多工作。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些视点:

一是从课程结构上把握语言积累。人们都在强调积累重要,但究竟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呢?我们不能局限在语言层面,还应考虑文化积累、生活积累。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否则“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受到重视,“语文”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就会被忽略。一旦视野被蒙蔽,在语言积累方面,则要么只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似乎只要记住一些好词、好句,语文积累就大功告成;要么只强调语言典范的积累,似乎只要多记诵名家名篇,就水到渠成:至于语言规律的积累,因为怕别人说是在作繁琐分析,就不敢涉猎。

二是科学地把握语言积累的内涵。首先,语言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当前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需注意纠正以下倾向:

1.忽视语言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语言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身受益。但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理解感悟为前提的,“悟”得越多,记诵的效果也会越好。

2.缺乏一种真正的教学对话。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和沟通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例8

一、语文积累要开放观念

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反映的语文课程结构来看,语文积累体现了语文内涵的拓展。语文学了语言积累,还有文化和生活的积累。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民族文化、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因此,这就决定了语文积累必须在“大语文”的背景下进行。只有这样,语文积累才能赋予它可持续的生命力。

1、语文积累应赋予时代的人文气息。我们在强调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的同时,还应该善于鼓励批判和创新。更重要的是还要善于引入鲜活的、具有时代色彩的主流文化。尤其在现在的教育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语文积累更应赋予它时代的气息,掺入时代的元素。在对待名家名篇上我们要求学生不过分依赖,不盲目推崇。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科学的文化精神、多元的文化观念的形成。另外,在语文积累中,我们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让语文学习植根于现实生活中,把现实生活的积累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

2、语文积累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语文积累的过程其实应该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寻找文化精神、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走出狭窄的语文视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大舞台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各种富有文化内涵的,题材、风格丰富多样的文章,都不失为学生所积累。

二、语文积累要开放空间

语文积累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老话题,但确实又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乍一看似乎什么都清楚,而具体实施起来却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我们面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跳出原有的“小语文”的习惯思维,为语文学习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1、在语言的习得中积累。语文积累不是对语言的博闻强记,也不是语文知识的机械累加,而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简言之,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积累。所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积累,就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加强语言实践,在运用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语文能力。“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就形象地描述了语言积累由“习得”到“运用”这一最高境界。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有几处典型的排比句式,教学中就可引导学生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对语言规律认识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仿写、创作。

再如,每个语文园地安排的“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诗词、俗语、名言警句,旨在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这些语言,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充分地读,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积累之目的。

2、在生活的实践中积累。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它所涉及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日常生活、政治事件等,所以这就注定了语文积累的综合性和多元化。

教材中有很多处安排了资料袋、宽带网,还有一学期两次的综合性学习,这都是学生进行生活和文化积累的好渠道,尤其是综合性学习,如四年级开展的“走进田园”活动,学生通过对家乡田园风光的观察,了解到不同季节里庄稼、瓜果蔬菜的生长情况;通过对当地人生活变化的调查,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脉搏等。这些信息的了解和取得是无法在狭窄的课堂上所能完成的,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去感受,才能形成生活积累。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把语文的学习当成一种生活的探讨,把生活的积累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实现课内外沟通,才能让语文焕发活力。

三、语文积累要开放评价

目前语文积累出现的随意和任意拔高的现象,其实完全取决于语文评价。因为评价就是一种导向,在一些老师的心中也往往形成这样的认识: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所以要使语文积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改革我们的语文评价。

比如,在平时的语文试卷上经常会出现诸如把成语补充完整的题目,如:

天( )行空;( )入( )口;盲人摸( );饮( )止渴。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积累动物成语的题目,答案是唯一的。如果这些成语在学生现阶段已出现过,那么这样的题目出现无可厚非。可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如“饮( )止渴”这样的词语对于学生来说太难了。为什么?因为平时学生没有接触。所以像这样的考查究竟要评价学生什么,单单看谁课外知识丰富吗?如果仅仅以这样的思想来评价学生,势必会出现教师任意拔高、课外知识积累泛滥、学生学得苦不堪言的局面。所以像这道题我们不妨改成:

请你写出带有动物的成语4个:( )( )( )( )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例9

词语积累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它不仅是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文化素养形成和提高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能力未开发完全、词语相对匮乏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词语积累能够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同时也关系到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再加上低年级正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阶段,词语积累也就成为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所以单元主题教学中的词语积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日常的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词语积累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最终能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会正确的积累方法

词语积累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因此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学会正确的积累方法,如摘记、背诵和感悟等。摘记是词语积累的常用方法之一,既是一个熟悉词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加强记忆、储备词语的过程;背诵是将优秀诗文进行汲取、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感悟是在书本和生活之上对词语进行领悟的过程,同时感悟更是对词语记忆、积累之后的升华,最终实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积累的现状

纵观小学语文学习,不难看出,部分学生随着年级越往上,语文能力却出现匮乏的现象,尤其是在阅读、习作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缺乏一定的积累而造成的。而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积累的现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接下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低段积累并未受到重视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在小学低年级进行词语积累无疑是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没有必要进行词语的积累,低年段应该将重点放在识字上,不应该在词语积累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到了高年级才是真正积累的时候。因此,在这些老师的语文课堂之中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放在了识字、写字之上。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教学思想,导致很多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就没有形成良好的词语积累习惯,以至于到了高年级在语言表达和日记习作等环节中出现词语匮乏的现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积累还未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同时也小学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一大缺憾。

2、学生水平良莠不齐

词语积累本身就能够帮助学生良好的表达,但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毕竟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词语、句子、文章都相对有限,基本上都需要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有些学生对好词好句缺乏正确的认识,将一些比较普通的词语误作为好句好词,如有些学生认为有“好像”、“仿佛”等的就是好句子,“有的……有的……有的”就是好段落。结果当他们需要用到这些词语、段落时往往无法派上用场。很多时候学生自身水平的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词语的积累,他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了积累的“量”,而忽视了积累的“质”,以至于做了很多无用、额外的工作,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重视课内忽视课外

有部分教师对词语积累缺乏正确的认识,片面的认为低年级学生词语的积累,只需要将书本的课本内容背会即可,这也使得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背诵本身是积累词语的一种途径,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盲目进行背诵,而不对学生背诵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厌恶情绪的产生。再加上小学低年级中学生所学教材中的课文数量较少,阅读量偏少的情况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学生而言是不利的,如果这时再没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进行辅助,那么对于学生词语积累而言无疑是无益的。

4、积累量多运用困难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中很多学生在积累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积累量,但是这些词语本身是死的内容,学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到实处,更无法将这些消极词汇转变成积极词汇。同时学生的词语量够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加强,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他们对于词语的理解往往也停留在表面,对于词语深层次的意义无法理解,更别提良好的运用了。

三、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的策略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单元主题教学中词语积累中的现状,接下来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以教师引导为本,积累有法可依

1.1在理解中积累

对于词语的积累必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特点等决定了他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加形象化的方法,以辅助他们进行词语的积累。如《日月潭》一课中,碧绿、群山环绕、名胜古迹、风光秀丽、朦胧、隐隐约约等词都是本节课的重要词汇,用换词法理解这些词语,以看图的形式将这些词语与实际生活中的日月潭进行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积累语言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日月潭风光秀丽的一面。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在理解之上进行运用,这样能够形成有效的词语运用经验。

1.2在摘录中积累

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有很多词语是可以进行归类的,即有的课文中词语属于同一类的词语或短语,将他们进行归类,如描写神态的词语、声音的词语、颜色的词语、心理的词语等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够便于学生进行积累。如《蜜蜂引路》一课中,“常常”和“往常”两个词语之间的意思相近,教师在授课之中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换词法进行比较来感悟这两个的区别,从而最终达到积累两个同类词语的目的。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课本内容之中有很多类似的词语,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比较、品位,最终将这些积累的词语能够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1.3在表达中积累

表达是按照自己的语言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表述的过程,它也是对语言运用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要求较高的一种,因其要求学生要先对知识进行预先吸收、储备词语,然后才能将这些词语进行运用和表达。如《找春天》一课中,“遮、触、嫩、躲、探、羞、鹊”等词都是本课的重点词语,因此学生不仅要会认、会读这些词语,同时还要能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一定的动作表现出“遮、躲、羞”等词语。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从而从找春天的过程中能够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

2、以学生实践为本,积累有法可用

2.1在阅读中创设运用机会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生活经验有限,但是在他们眼中生活确实丰富多样的,这就给他们的词语积累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就需要广大教师去慧眼识珠,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去积累。而阅读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小学生对于课外书的喜爱程度非常高,但是他们对于课外读物的重点却放在了看图画等上,既没有用心读,更谈不上积累。如《画家和牧童》一课中主要涉及的词语有“商、价钱、购、抹、决”等,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提高学生的素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等句式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还可以让他们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加入其中,在阅读中创设出更多适宜学生学习和运用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词语积累运用能力。

2.2在日记习作中鼓励运用

高中语文常识积累例10

语文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相统一的。不管是口头上的说,或是笔头上的写,实际上都是对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调动,根据一定的规律组织而形成的。之所欲有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该用哪些词汇,用什么样的句子进行表达,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素材、导致内容空洞。尽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会反复的向我们传授学习的方法,我们也能够铭记在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依旧不能到处所以然,最为根本就是在于缺少日常的积累学习。有人说,语文是海洋,是森林,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和森林中》正因为如此,学生可能会在这片森林和海洋中迷失方向,丧失语文学习能力。所以,作为语文科目学习的基础来说,就在于不断的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素材。应该说,积累是一点一点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语文学习是多方面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素养的积累、语感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更是学习方法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审美兴趣、道德情操等各个方面的积累的过程,因此积累性的学习对于高中语文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高中语文积累性学习的内容

语言积累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必要基础。

(2)语言规律。通过听、读并且理解语言,通过说、写表达思想感受,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学生了解语言规律,是在长期模仿学习、语言实践中通过反复多次的感性接触进行的。

(3)语言典范。如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篇章等。语言典范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积累语言典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高中语文积累性学习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积累“原材料”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美丽的词汇、动听的词句、恢弘的篇幅等等,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积累的“原材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对象,积累的素材。

(二)学习方法的积累

(1)背诵法。背诵能够慢慢的积累知识、而且还可以丰富语言材料。语文积累性的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这并不是说要我们死记硬背,在阅读的时候进行准确并且能够感知透彻的去理解,才能抓住感知的重点和理解的要点,如果不懂课文的话不能背诵课文。

(2)摘抄记录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从电视、报纸、书刊等多种多媒体途径中获取新的知识并且进行积累。

(3)记录生活。“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在这个形形色色的社会当中,并且每天都脱离不开生活,每天都在与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物打交道,而其中很多新鲜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我们可以记录的素材,这样长期以往,有助于我们在进行表达时有情可发,有话可说。例如,生活中我们必需的一些东西,如一个社会上很热门的电影,一本书等等。当然,生活是很宽泛的,我们只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收获很多。

另外,很多别人的思想都是具有非常好的,这些也需要我们留心,因为我们不可能事事都能得到一手的东西,通过别人的经验来补充自己是很有效且简便快捷的方法。

(四)通过作文的书写积累语言

尽管我们可能摘记了很多优美的词句,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文的方式来检验积累的语言。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都愿意犯堆砌词句的毛病,这就使得语言失去了具有的作用,也使得很多同学对语言的运用和积累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多锻炼写作来学会正确的运用词句,明确哪些词句可以保留,哪些词句需要删除,哪些词句应该替换等等,进而不能的提升语言积累的乐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