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4-03-02 17:00:56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例1

为推动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广东、广西经济一体化,探索我国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2011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达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广西经济发展打开新的篇章。桂林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延伸区,更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旅游胜地,肩负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任,最好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旅游,打造全新的、智慧的旅游模式,推动珠江-西江旅游经济发展。

一、智慧旅游的界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王辉、金涛等人(2012)定义:智慧旅游,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等信通过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借助智能终端设备,获取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让人们能够据此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等效果。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海量的旅游信息集中起来,通过云服务终端,为游客、管理者等提供旅游相关服务。因此,智慧旅游模式可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即云计算中心;旅游信息服务端、使用端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网络。

国家旅游局将“智慧旅游”写入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并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部署。自2010年起,北京、南京、苏州等城市率先掀起了“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浪潮,开始建设“智慧旅游”项目。旅游产业信息化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使旅游产业与信息产化高度融合,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优秀旅游城市加入到发展智慧旅游建设的队伍中。

(二)打造桂林智慧旅游城市

2013年8月,桂林市入选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根据《“智慧桂林”总体规划》要求,桂林市以智慧旅游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打造城市旅游智慧化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桂林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桂林打造成广西首座智慧旅游城市,从而提高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核心竞争力。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据《广西统计年鉴2011-2015》统计(表1),2010年至2014年间,桂林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旅游收入有较大增长。

据桂林市假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庆黄金周,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87万人次,同比增长11.56%,实现旅游收入17.03亿元,同比增长15.69%。要想打造桂林旅游专属名片,首先要将“智慧旅游”摆在核心地位。这不仅要求将旅游在数量上进行提升,更要求在质量上突破成效,借助物联网与信息化平台,推进旅游智能化建设。

本文首先建立“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对桂林智慧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桂林旅游智慧化程度,打造新型智慧旅游城市。

二、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

(一)智慧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于传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丛艳国、冯志坚(2004)深圳塘朗山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对郊野公园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制订了由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区位特征3个方面组成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资源的整治与开发提出建议。王丽(2014)从旅游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建立了硬竞争力、软竞争力2个方面组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

关于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张凌云(2012)提出了建立在资源配置层、数据采集层、业务应用层、客户感知层四层模型之上的智慧旅游评价体系。刘利宁(2013)从智慧旅游硬件支撑指标体系、智慧旅游综合应用系统指标体系、智慧旅游应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三个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涵盖面广的智慧旅游评价体系。王恩旭(2014)构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硬件支撑、环境支撑五个方面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

本文主要对张凌云及刘利宁提出的评价指标进行整合,提出从资源配置、旅游服务、客户感知三个方面入手,细分为七个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以下智慧旅游评价指标模型(表2)。

(二)指标解读与桂林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根据智慧旅游指标体系,对桂林智慧旅游现状分析如下。

1.旅游资源数字化:2014年为“桂林智慧旅游年”,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结合旅游业发展方向及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建立了旅游公共信息平台、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系列举措。通过传感器及通信技术,实现城市及景区全方位监测,具体的,全市旅游景区“天眼”系统全面启动,通过“天眼”,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景区的人流、车流,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导游服务;为了推M景区智能化建设,发起了“壹旅游”项目,并于广西首个“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桂林王城・独秀峰景区进行四维航拍;对桂林象鼻山、阳朔西街等10个知名景区景点全面覆盖4G网络,并在中山路、两江四湖景区等区域铺设了超过1万个WIFI设备点,供游客免费试用。据统计,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来自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旅游预订量占近80%,相比去年黄金周,手机客户端的预订人数增长数倍。

2.旅游交通智能化:桂林交通部门对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及设备进行升级,应用GPS、LBS等导航地图技术,对桂林市区及各大景点路段进行智能化监控,对车辆行驶信息进行追踪,为车辆提供导航服务,提供自驾安全保障;完善了智能公交系统,推出桂林移动掌上公交应用,全国无线城市用户,可通过无线城市客户端使用掌上公交业务查询桂林市公交车运行情况,获取市内公交到达各景区路线、实时位置,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推进城际交通一体化,随着衡柳高铁和贵广高铁相继建成,桂林实现“一城九站”格局,拥有桂林站、桂林西站、桂林北站等9个火车站,不少旅游景点与高铁车站直接衔接,并形成南宁、贵阳、广州、长沙等省会城市三小时城市圈。

3.旅游酒店智慧化:桂林已吸引了喜来登、香格里拉、维也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入驻,以及Club Med、乐满地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度假世界,集养生、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为不同旅客带来不同的居住体验。 除连锁品牌精品酒店外,桂林民宿业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高,阳朔的酒店及民居旅馆网上预订功能基本实现全覆盖,一批个性化民居旅馆和特色精品酒店通过网络营销形成稳定客户群,为中国民宿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万达更是以240亿元投建桂林万达城,结合商业地产和旅游文化产业,涵盖了购物中心、主题公园、度假酒店等多元化项目,带动桂林旅游与文化、商业产业相融合,打造智慧桂林旅游新模式。

4.旅游管理智慧化:为了实现旅游管理规范化,完善管理体系,设立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专门负责桂林智慧旅游工作的管理、组织与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各项目的顺利开展,整合全市旅游行政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公共服务等公共资源,并与政府、旅行社合作开发线上导游服务平台;为提高桂林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统计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旅游统计数据质量,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培养数据智能化处理人才,掌握旅游数据进行统筹;并对景点娱乐项目、票务部门进行规范,防止行业间恶意竞争,促进桂林旅游行业平稳有序的发展。

5.旅游信息智慧化: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桂林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和桂林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能终端体系,在全市推广运用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各大景点均在互联网上设立了门户网站,并及时有效信息,便于游客了解景点实时动态,并推出“桂林旅游”微信平台和“桂林随身游”APP,加快推动了旅游线上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等服务。

6.旅游购物智慧化:桂林旅游发展改革委积极与阿里、携程等国内知名电商缔结战略合作关系,推出网上订票等服务,在景区内也可直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餐饮、住宿等消费的支付。尤其是桂林旅游与阿里旅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阿里旅行强大的线上平台和品牌影响力,建立“淘宝网桂林旅游官方旗舰店”、“码上游”等桂林旅游应用系统,构建先游玩后付款的信用旅游体系,开创全新的旅游模式,并成为与阿里旅行开展“未来景区”城市战略合作的首个国内城市,将为桂林所有景区提供信用游、扫码支付、地图导览等“未来景区”全线产品,助推桂林“智慧旅游”升级。

7.景区体验个性化:在第五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桂林市旅游局在旅博会展厅内设桂林智慧旅游馆,全面展示桂林旅游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态势,到场市民及游客亲身体验各种智慧旅游项目。为了使更多游客拥有线上体验,在桂林火车站设置了“桂林旅游高铁服务站”,游客可在站内体验“网上游桂林”:通过运用先进的3D虚拟旅游展示、智能旅游终端等技术手段,提供吃、喝、玩、乐及风景名胜等实时、互动旅游资讯。并积极引导、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馆类旅游企业与携程网等知名旅游网站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推出各类应季旅游、主题旅游和自助旅游产品,安排个性化旅程。

三、桂林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打造桂林智慧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资源配置:桂林作为世界旅游胜地,流动人口多,相对陈旧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难以承受人口扩张和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城市及景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较低,尤其市区通往阳朔的桂阳公路正在紧张施工阶段,造成交通拥堵,给市民游客带来极大不便。加上信息化水平的落后,新兴技术仍在探索与试行阶段,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低,存在大量移动盲区,影响智慧城市进程。

2.旅游服务:由于信息技术水平有限,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运用领域仅限于个别先进企业,尤其在管理、医疗等部门间,试点少,普及率低,不能运用智慧设施与旅游相结合。除此之外,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大多由各部门自行建立,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因此,对于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政府也无法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指挥各部门协作。

3.客户感知:虽然在现在的旅游活动中,线上交易已成为主流,但是,对于选择团队游的游客来说,旅游线路仍以低端观光游为主,无法满足每个游客的需要,用户体验较差;而对于选择自由行的游客来说,线上旅游信息、商品、服务过度泛滥,没有健全的体系约束,整体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

四、桂林智慧旅游对策与建议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的建成将惠及政府、企业、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等多个主体,针对桂林旅游发展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合作机制:桂林旅游局应加强与城市实施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信息设备资金投入,升级基础设施系统,增加信息设施覆盖率,增强城市精准化运行管理;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导桂林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智慧旅游的专项技术研发,鼓励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开展智慧旅游服务革新;为景区提供智能服务、数据能力、营销平台等整体方案,实现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借助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便利,加强与周边城市互联互动,实现跨省交通一卡通;旅游部门要与信息技术研发机构以及当地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智慧旅游体验基地,开展智慧旅游课题研究,进行智慧旅游技术研发,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推广智慧旅游理念。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例2

一、关于智慧旅游理论现状研究

2011 年7 月15 日,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正式提出, 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 走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 争取用10 年时间, 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 提出我国旅游业已被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 “智慧旅游”势不可挡。

1.基本概念及内涵。

“智慧旅游”是伴随“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产生, 其概念最早在2009 年5 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我国, “智慧旅游”的实践在各大中城市已经开始, 但理论研究一直身处实践之后。

张凌云提出了CAA三层次智慧旅游构架体系,其所依赖的四大核心技术是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盛海斌以旅游业的时展为背景,研究了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他认为,“智慧旅游”应该是一个比较系统、有序并且充分服务于国家战略、体现市场发展的,而且以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为契机,并且与现代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相结合,平衡政府、企业、游客三者之间的产业链关系,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重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唐洪广研究了智慧旅游与信息化关系,他认为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的结论。他还认为智慧旅游应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基础设施三个层次。马勇、陈慧英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的四大核心价值:科技创新价值、产业支撑价值、经济贡献价值、社会拉动价值。

2.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

刘军林对智慧旅游的框架体系的研究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姚国章探析了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指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表现形式,其建设框架包括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法规与标准化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部分。朱珠、张欣探讨了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问题,认为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可以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消费导引、远程资源预定、自导航、自导游、电子门票、服务信息即时推送等多种智慧旅游服务;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资源管理、游客量控制、车辆调度、远程监控、自动收费等多种智慧经营管理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环境监测、交通管理、资源调度、应急处理等多种政务管理服务。同时他们对该体系的具体构建目标进行了研究,该体系架构主要涉及了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三个部分。

二、关于智慧旅游实践探索现状研究

在国内, “智慧旅游”的实践发展快于理论研究,各地已经纷纷开始规划“智慧旅游”建设方案, 并在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运营机制上开始了摸索性实践。

1、试点城市智慧旅游研究

试点城市的智慧旅游研究开启于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 接着南京、苏州、洛阳、杭州都相继开展智慧旅游建设。

试点城市基本以智慧旅游为背景,纷纷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卞俊、梅亮、吴林立、丁柏林对镇江的餐饮做了研究,认为需要网络和手机终端相结合,促进信息的传播。刘加凤在对常州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中指出,平台由硬件基础层、系统支持层、数据库层、中间件、应用层、表现层、用户层等六层架构和规范标准体系、系统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等三个体系组成。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和旅游目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旅游的智慧性。

2、南京智慧旅游发展

金卫东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提到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二是推出了“南京游客助手”手机客户端。利用智能手机的最新功能,整合集成了南京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旅游资讯。三是开发了新型游客体验终端,该终端与我局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实现实时互动,第一时间播报旅游相关资讯、查询相关信息,为那些暂时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游客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对于南京智慧旅游的研究,邓贤峰、张晓海提出南京智慧旅游建设主要实现三大核心目标:一是为各类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二是为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三是促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打造薪型旅游文化产品,放大资源效益,建成南京旅游文化云。同时他们认为,南京智慧旅游是各种信息激活、服务于政府公众的全新旅游形态。南京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主要分为前端的应用体系和后端的支撑体系两大层次,并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

三、针对智慧旅游研究现状总体评述

笔者认为,智慧旅游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旅游畅行,试点建设的好坏关系着旅游城市的舒适度。 投资多,、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必须在考虑地方现实经济基础上, 加快信息化建设, 提高旅游智能化水平。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家对其定义、研究对象、体系、评价标准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基本认同是智慧旅游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是旅游产业的一个变革,围绕政府、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智能化进行改革。

在研究文献中,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群体,那就是旅游者,智慧旅游的大规模建设和推广旅游者功不可没,所以我们开发智慧旅游,要面向整个社会公众。前面提到的智慧旅游建设特点也决定了其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发展工程, 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普及智慧旅游,提高全社会对于智慧旅游的认识, 激发人们对于智慧旅游应用的兴趣, 最终为旅游者创造更好地旅游体验。政府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更要在进行建设时吸取广大社会群众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智慧旅游的建设者、体验者和评判者。

参考文献: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例3

智慧旅游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使旅游信息和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为政府、企业、公众等对象提供高满意度服务的旅游新模式。其本质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旅游服务中的应用,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贯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全过程,提升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各旅游环节的附加值,进而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一、桂林市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一)旅游信息化水平提升快

桂林旅游信息化发展较早,2000年就已被列入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利用这一契机,桂林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逐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截止2013年桂林市信息消费总额就已达134亿元,据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还会逐步提升。桂林在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分别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进行合作,签署了“无线城市”建设战略协议,重点推动智慧旅游、智慧酒店、智慧交通、智慧景区、安防监控等工程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率。这些重点智慧工程的建设,推进了桂林旅游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二)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2011年,桂林被确定为部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验区。这为桂林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资金基础和政策组织基础。通过对实验区的建立,桂林市进一步推进智慧旅游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并对其工作做出了规范和整理。近三年,桂林市完成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旅游预警系统、视频资源共享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无线网络覆盖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建成旅游12301呼叫中心,并成功推出桂林随身游手机APP,桂林旅游微博平台和微信平台,发行桂林旅游卡。

(三)智慧景区建设稳健推进,智慧优势日益凸显

智慧景区是指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自然资源,地理事物,旅游者行为,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感知,从而增强游客体。桂林作为广西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积极推进智慧景区景点等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其中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天眼”工程荣获“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目前桂林市3A级以上景区景点基本覆盖电子视频监控点,主要对景区的车流、人流实时监控,核实游客投诉和反应问题,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导游服务。2015年,穿山景区、鉴山寺、世外桃源、西山石窟景区等先后加入“驴迹导游”项目,与广州骇特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智慧景区,这使桂林市智慧景区的建设逐渐凸显。智慧景区的建设推进了桂林旅游业加速迈入“智慧旅游时代”。

(四)在线旅游预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桂林在线旅游预订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2014年春节期间,来桂林旅游的游客中,通过手机和网站的旅游预订量大约占80%,手机客户端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倍。目前80%的旅行社都在网上开了网店,为在线旅游预订市场提供了有利载体。2014年桂林与阿里巴巴达成协议,开展移动互联网旅游业务的合作,整合景区景点及酒店的整体营销,推行景区门票、旅游交通、游客食宿电子化。2014年五一期间,在淘宝网推出“桂林旅游官网旗舰店”。目前,桂林市在整合旅游资源和提升电子商务服务品质的同时,利用微信、微博开展旅游营销,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

二、桂林市智慧旅游发展动力分析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移动通讯、宽带网络、虚拟现实、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微型化,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桂林市高度重视现代新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创新运用,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投入30亿元来建设并完善桂林市信息服务和通信基础设施。2013年全市90%的居民住宅区有光线宽带,宽带用户规模已超过79万户,其中90%的家庭用户具备了20兆以上的宽带连接能力,建成WIFI热点超过1万个,2015年计划建设和补充智能WIFI热点3000多个,并预计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城市光纤化使其总出口宽带达300G,这为桂林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载体。

(二)经济基础支撑

桂林位于广西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居广西前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12月,万达集团在桂林投资240亿元建设文化旅游城项目,为桂林智慧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2014年桂林全市生产总值达1786.65亿元,增长8%,旅游收入420.30亿元,同比增长20.6%。截止2014年,桂林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811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431元,都居广西的第二位。桂林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其智慧旅游的推进起支撑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载体,桂林市旅游资源丰富,桂林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多样,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奇峰异洞,水资源丰富,形成了桂林独特的山石溶洞和水文化资源。截止到2013年8月,桂林拥有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26个,3A级景区13个,独秀峰・王城景区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新增4A级景区3家。桂林旅游景点多样,而且旅游资源分布相对聚集。桂林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及相对聚集,为其发展智慧旅游奠定了基础。

(四)旅游市场需求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电脑、手机、ipad等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在线旅游成为生机勃发的市场。图2为2008-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交易情况,分析得出,近几年国内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发展良好并且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达2772.9亿元,增长速率达27.1%。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发展空间大,增长速度快。截至2014年12月,在线预订过旅游产品的网民数量达2.22亿,同比增长22.7%,其中手机预订用户1.34亿。目前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5.57亿,随着手机上网应用的普遍性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在线旅游预订便捷性的日益凸显,游客对在线旅游预订市场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这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3年桂林市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信息消费额达93亿元。信息消费额的不断增长,可以看出游客对信息需求不断提升。图3为近7年桂林市游客接待量情况,接待游客总数从2008年的1626.9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3871.16万人次,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26%。游客对旅游信息的需求为桂林市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载体,而游客接待总量的不断上升,直接为桂林市智慧旅游的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

桂林处于广西的东北部,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联系沿海和内陆的重要城市。交通条件便利,其中两江国际机场是桂林疏通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枢纽,有30多家航空公司,通航国际国内50多个城市,为国内外游客到桂林旅游带来了便利。湘桂高速和贵广高速的建设,为桂林市交通带来便利,拓宽了桂林的旅游市场范围。2013年12月,高铁在桂林市正式运营,缩短了游客花在交通上的时间,这为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其中广州,深圳、珠海、长沙、衡阳、等城市将被列入桂林周末休闲的行列。随着桂林高铁的完全开通,新的交通优势将会把上海、杭州、武汉、南昌、厦门等城市也会被纳入桂林市区域旅游格局。高铁的运输会带来大量的旅游者,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有助于桂林成为国际旅游集散地,为桂林市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交通条件。

(六)政策优势及政府的参与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例4

1、前言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林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的快速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伴随着智慧林业的出现,传统林业也开始逐步转向了管理、服务以及感知等为一体的新模式。而在智慧林业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正是结合物联网及智慧林业的相关理论概述,针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同类的实践提供借鉴。

2、物联网及智慧林业相关概述

2.1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GPS系统、RFID系统、红外感应器以及激光扫描器等设备,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类物品连接到一起并接入到互联网之中,继而以此为基础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处理以及反馈,从而达到智能化管理、监测以及识别的目的。下图展示了物联网系统的主要构成,主要包括传感器系统、中间件系统以及应用系统等三个重要部分。

图1 物联网技术的主要构成

2.2智慧林业概述

目前,传统林业正在向着数字林业、智慧林业快速转变,而物联网技术则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智慧林业,主要是指将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兴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林业开发之中,从而达到快捷高效以及智能管控的目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林业若要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智慧林业是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打造智慧林业,才能不断提升我国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智慧林业也使得我国在林业资源管理、绿色林业发展以及构建生态系统等方面能够和谐共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最大效益。

3、当前物联网技术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林业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广阔性,而且在时间上也保持着很长的周期性,正是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林业和其他的生产实践有着很大的区别。以林业资源监测为例,不仅需要较大的外业工作,而且任务量非常繁重,更有甚者,在管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林业数据,种种都使得工作人员在处理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当然也比较难以保证精准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其中,必定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从而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林业管理和监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随时获取到林业中野生动植物、森林等相关的数据信息,使得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林业的动态,也正是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林业发展更快地从传统林业转变成为智慧林业,使得林业发展实现了很大的跨越。

4、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中的具体应用

4.1实现对林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在林业管理中,林业资源的涉及面是最为广泛的,林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对特定区域的特定对象进行智能管理。比如,可以在具有代表性的树木根部设置传感器,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水分以及养分等指标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确定树木的生长环境。此外,林业管理人员还可以在林区设置摄像机等安防监控设备,以达到对林区环境随时监控的目的,一旦出现树木生长超过临界值,或者盗伐林木的不法分子进入时可以随时向有关部门报警,以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2实现对森林病虫害和火灾的预防

对于森林资源来说,病虫害和火灾可谓是两大危害,国家林业部门也一直都比较重视,但是面对着庞大的森林面积,如果不能够借助于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单靠人工观察监测,其工作量也是难以估计的。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传感系统,可以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自动监测,实现动态跟踪的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基于森林环境中的温湿度等客观数据,以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等,这样也能够有效防范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此外,在森林防火方面,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观测点,通过传感器实现对不同林区区域环境的干燥度、温度、风力等关键气候的监测等,通过相关的数据可以为有效防火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4.3实现对野生动植物的有效保护

在智慧林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还能够有效实现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作用。通常是通过在林业的重点区域设置相关的传感器,对动植物进行监测和管理,从而有效实现动植物的可持续开发。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在珍贵的野生动物身上或者其所处的活动区域中设置相应的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能够掌握该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以更好地监测与定位,当然,如果野生动物发生意外,也便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理,林业管理人员也可以在珍贵植物身上设置相应的电子标签,以对其年龄、种类、生长状态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等。可见,基于物联网技术还能够有效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现代化。

5、结束语

总之,物联网技术作为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门科技,在很多领域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林业亦是如此。笔者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未来与智慧林业的进一步深入融合,必定能够有效推进我国林业发展的现代化,继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乌日根,简帅. 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信息采集与处理中的应用[J]. 信息化建设,2016,05:309.

[2]陈光. 物联网在林业发展中的探析[J]. 计算机与网络,2015,10:60-61.

[3]糜艳丽,刘明红. 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J]. 北京农业,2015,15:18.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例5

据了解,为了应对地震、泥石流、火灾、台风和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NEC开发了综合防灾应急系统,目前已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林业局红花尔基林场部署了森林火灾监控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樟子松天然林。此外,在养老领域,NEC推出了智慧养老概念,并已在北京昌平区汇晨老年公寓部署的智慧养老系统启动。据介绍,老年公寓管理系统采用了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增值服务。

而在绿色节能方面,NEC的智能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也得到了应用,该方案基于国际标准IEEE1888,将不同规格的设备通信转换成相同规格的通信方式,达到统一监控的效果,其监控对象包括办公楼宇的空调、照明等能耗设备,通过云上的综合管理,部署一套智能楼宇能源管理系统可对3000个能源节点进行同时管理,降低建筑能耗。除此之外,涉及农业的智慧大棚、教育的“睿课堂”、下一代网络技术SDN等也都在此次展览中登台。

可以看出,NEC此次应用案例的展出,与其在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一直坚持的“统筹规划、绿色环保、协同开发”的建设理念相符合。首先,考虑到各个城市发展现状不一,NEC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架构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人文社会体系和经济产业规划,包括新兴智慧产业的选择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体系相互融合的建设方案,然后再分步实施。

其次,NEC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和睦相处,必须注重绿色环保。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例6

③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Z],2013

④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Z],2010

参考文献:

[1]李正风.关于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6)

[2]方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2)

[3]何洁,邓心安.对我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共性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4,(3)

[4]丁恒龙.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07,(6)

[5]韩霞.加快推进我国科技体制创新的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2)

[6]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

[7]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

[8]黄涛.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J].科技导报,2012,(2)

[9]毛光烈.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与制度创新--从相关案例分析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2,(11)

[10]张叶.我国智能交通存在的问题[N],中国智能交通网,2012-08-23

[11]佚名.核心技术依赖进口 智能交通发展受制约[N], 中国安防展览网,2013-04-11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例7

[3]张凌云,金卫东等.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2): 3-5.

[4]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1): 97-100.

[5]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0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http:// cnnic. cn/gywm/shzr/shzrdt/201301/t20130115_38518.htm,2015-02-03.

[6]《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xwzx/gnsz/gdxw/201507/23/t20150723_6022843_1.shtml.

[7]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13-16.

[8]乔海燕.关于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 27-29.

[9]刘莉.论手机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17) :119-120.

[10]吕兴洋,殷敏.旅游手机网络营销初探[J].旅游学刊,2009,(8): 77-81.

[11]巫宁.手机媒体在旅游目的地的应用[J].人物,2007,(5): 30-31.

Research of Tourism APP Marketing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isdom Tourism

TANG Jing; ZHOU Bingqin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例8

2009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2年,大连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在2014年“美丽中国”十佳智慧旅游城市评选中,大连市仅在北京之后,成为十佳智慧旅游城市第二位。大连森林动物园作为大连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在建设“智慧动物园”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科技信息,提升科技竞争优势、创新旅游管理平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体验需求。

二、智慧旅游的起源和概念

(一)智慧旅游的起源

智慧旅游的兴起来源于“智慧地球”的提出,以及后来在中国不断实践的“智慧城市”项目。2008年,IBM公司总裁彭明盛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他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此后IBM相继推出了各种智慧方案,包括将“智慧地球”从理念到落地的“智慧城市”策略。旅游业是“智慧城市”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旅游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11年7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依托

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诸如电脑、智能手机、触摸屏等,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通过改善旅游服务、创新旅游管理、提升旅游资源利用、增强旅游体验,在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增强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同时,也为公众、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旅游资讯信息的平台。

得益于信息全球化,旅游业和信息产业融合速度大大提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和普及,都为智慧旅游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旅游者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增加,获取信息能力的增强,都为智慧旅游提供了强大市场,也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动力依托。

三、智慧旅游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与国内情况一样,国外也并没有“智慧旅游”这一专业术语。但早在10几年前,国外旅游行业即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2001年,欧盟将建立消费者友好的个性移动旅游服务项目作为旅游发展的目标。基于3G网络通信系统的基础,伦敦率先推出面向游客的智能导游系统。2005年,美国Steamboat 滑雪场为游客提供了RFID定位装置反馈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游客动态,并根据游客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滑雪路线,为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韩国也针对自助游客群体推出“I Tour Seoul”智慧旅游系统,并提供手机租赁服务。游客通过登录固定的网络或者是手机网站,即可获取相关的旅游信息,并可进行网上预约及网上购物,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订制私人旅游路线,最大化利用旅游时间。

在国内, “智慧旅游”被写入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当中,同时国家旅游局确定江苏省镇江市为我国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并对“智慧旅游城市”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2010年伊始,北京、武汉、福州、厦门、成都等城市也相继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战略。大连于2009年正式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并成为国家首批、东北三省唯一的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城市。大连市旅游局通过“大连智慧旅游网”面向公众及时旅游动态,2015年国庆期间,大连智慧旅游网通过与去哪儿网、携程网等主要旅游网站合作,旅游企业信息,访问量达200多万人次,将近2014年同期访问量的3倍。智慧旅游推出的电子票业务覆盖大连市30多家主要景区,国庆期间销售电子票近4万张,将近2014年同期销售量的2倍。智慧旅游的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游客在景区现场咨询,节省现金购票的排队等待时间,和减轻景区售票窗口的压力。

四、大连森林动物园智慧动物园建立研究

现代动物园是城市中重要的旅游景区,承担着四大社会功能:野生动物移地保护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随着动物园行业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同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势在必行。

(一)大连森林动物园简介

大连森林动物园坐落于大连市南部海滨白云山风景区内,占地面积约7.2平方公里。负责景区内200余种、3000多头(只)动物的饲养展示、科学研究、保护教育和园区内绿地、风景林及其它公共设施的养护管理。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2001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国家、省、市各级部门认定为科普教育基地。

(二)大连森林动物园建立智慧动物园的保障对策

1、完善技术平台搭建

智慧景区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向游客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信息, 引导游客制订个性化游览计划。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利用发达的通讯网络,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并获取相关的景区信息和周边配套设施信息,并用手机完成全部电子化消费方式。新时代的游客的旅游模式已经改变,智慧景区应打造完善的信息系统,通过智慧管理、智慧营销和智慧服务等手段,全程协助游客实现游览计划,并起到导引、导览、导游的伴侣作用,为游客提供不同于从前的智慧旅游体验。

2、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

人才是智慧景区建设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智慧景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露瑶等,2014)。在智慧景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以优厚的条件吸引具备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强对景区内全体员工的在岗培训,使之能熟练掌握智慧旅游系统的操作和服务流程,胜任智慧旅游服务工作,从而提升服务水准,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建立智慧动物园的过程中,会增加新的工作内容,产生新的工作岗位。针对新的工作和新的岗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岗位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程。强化园区制度管理理念,提高园区制度管理水平,明确人员岗位职责,方能促进良好的工作秩序的建立,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标准。只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才能保证企业有序发展,保证智慧动物园得以顺利实施。

五、大连森林动物园建立智慧动物园的具体措施

(一)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化

黄超,李云鹏(2011)认为智慧景区建设的发展,要站在旅游者的视角来审视,要把旅游者作为智慧旅游的终点。林若飞(2013)也指出目前智慧旅游的中心任务是利用智慧旅游资源为游客服务。

1、园区基础服务设施

笪忠敏等(2015)通过对300名黄山旅游者调查问卷显示,95%的旅游者认为智慧景区应该为旅游者提供更周到的基础服务,解决旅游者衣食住行各方面问题。景区的基础服务涵盖票务、餐饮、停车、购物、卫生等五个方面。

动物园应具备一套智慧化票务系统,应用此系统,能满足游客一切的票务活动,并保证服务质量。要为游客在动物园内的餐饮活动、购物活动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重视游客感受度,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以此体现餐饮服务功能、购物服务功能的宗旨。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对园区的停车服务功要求更为提高,除要求园区具备大容量停车场,能满足节假日期间停车需求外,更要求景区拥有智慧化停车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为游客便捷化停车提供服务。园区的卫生好坏直接影响游客对景区的印象,若要保证景区内24小时卫生清洁,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完备的园区卫生状况定时监测系统。

2、园区自主导览系统

动物园自助导览系统包括自助标识指示功能、电子地图功能、电子解说功能、动植物信息自助查询等服务功能。动物园内自助标识指示功能,除了要做到标识的清晰化和人性化,更具有动物园特色,将动物、植物及动物栖息地环境巧妙地融入导视系统内,让游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动物园内的电子地图,要具备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可以方便低年龄段儿童使用。在满足所有游客自助查询的同时,又可增强青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动物园内环境嘈杂,游客以青少年儿童为主,电子解说功能更适合于室内场馆展出需求,同样要求具备其易于操作,内容可理解性强,内置多国语言,能够为游客详细介绍动物习性,并将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理念传递给游客。动物园内集中展出动物、植物,简单的动物、植物说明牌不能满足游客的知识需求,将动、植物二维码印在说明牌上,对该物种感兴趣的游客可以通过扫码,直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3、园区信息服务系统

智慧动物园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动物园要利用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博等平台,园区整体信息及相关信息情况,包括园区内实时游客数量、园区内餐饮、购物、停车等辅助信息,以及景区当日天气、周边交通状况等,让游客在入园之前,就可以获得对园区及周边的整体了解,可以合理安排出行。还要给游客提供可以反馈意见、投诉,或随时游览感想、感受的信息共享平台。

4、园区通讯网络建立

动物园内通讯网络是智慧动物园运营模式的基础,分为无线通讯功能、无线宽带功能(WLAN )。无线通讯功能能够保证游客接收移动电话信号,线路通畅,移动通信方便,卫星定位服务精准而有效。无线宽带功能(WLAN)能够保证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覆盖整个园区的WiFi热点是旅游者能够体验智慧动物园各项功能的前提保证。

5、园区公共安全保障

动物园内的安全保障包括常规安全功能和应急安全功能。常规安全功能包括视频监控网络。全面覆盖景区的视频监控可以保障景区正常运营、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旅游旺季,对特殊地段实时监控,可以实现人多拥挤时引流、分流。

应急安全功能要求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动物园性质特殊,园区内饲养多种野生动物,有别于普通景区,因此必须制定完备的紧急疏散措施并建立应急救援系统,随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园区内设置电话报警点和公示救援电话,可以保证旅游者遇险时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此外,能够覆盖整个园区的广播,突遇紧急情况时,可消息。

(二)基于内部管理的智慧化

1、内部管理智慧化

智慧动物园要求变传统的旅游管理方式为现代管理方式,从传统的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实时管理转变,由被动处理变主动掌握游客信息和园区信息转变。智慧动物园将与旅游、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共享旅游信息数据,提高预警能力,保障旅游安全。及时处理旅欧投诉,提高游客满意度。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分析游客信息,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鼓励和支持园区经营场所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园区整体发展。

2、旅游营销智慧化

智慧动物园凭借旅游实时情监控和专业数据分析,深挖旅游热点,针对旅游者喜好,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推动园区营销手段不断创新。筛选宣传效果明显、可以长期合作的营销渠道,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特性,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园区的营销活动,通过积累资源,形成并完善自媒体营销平台。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例9

1引言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热门建设方向之一,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的构建,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到位、更高效的生活服务,从而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把握基础设施、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三方面,而市政设施的智慧化,与我们园林景观行业息息相关。

2重要内容的定义

2.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建设智慧城市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进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2智慧社区

管理和服务智能化较高的社区被称为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三个主要特点为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建设智慧社区有利于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创建和谐社会。

2.3园林景观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者进一步的筑山、叠石、理水、栽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景观在一般意义上来讲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也就是视觉效果。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建筑师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

2.4智慧公园

在现代公园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而智慧公园是拥有公园纸芯,实现能源清洁化、景观互动化、设施共享化、养管自动化、控制一体化、环境感知化、工程生态化的公益性户外公共空间。在传统公园的基础上,实现智慧化的升级改造,使公园管理更高效、能源环境更生态、游览体验更美好、生活方式更健康。

3智慧社区的建设进展

3.1国外智慧公社区展情况

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方向,构建智慧城市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在荷兰赫尔蒙德的Brandevoort区设计了一个愿景为“全球最智慧街区”的项目,它并没有预先设定固定的开发计划,而是采用灵活的框架,根据每位业主的实际需求进行开发建设,在适应人口增长密度的同时,考虑到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变迁。项目围绕中央公园打造了一个混合住宅社区,并在四周设置了商业空间和自然保护区,中央公园将成为街区活跃的社交中心,所有业主在这里能体验丰富的文化活动。城市发展区和自然保护区均被视为生产空间,融合生活工作和娱乐休闲,所有入驻的企业将立足创新社区,鼓励业主采用公共能源发电和土地种植资源共有计划,打造全新的地方经济。位于荷兰海牙中央创新区的CID测试区基于社会技术城市的概念,将海牙中央火车站和两个附近车站的三角区域作为基础设施枢纽,打造成一个绿化和能源都能自给自足的双层区域,同时提供住房、办公、城市交通和公园般的公共空间。这个超级枢纽包含能源大教堂、城市桥梁、冬季花园及初创企业的共同工作空间,为其中生活的人们提供地热能源,净化的饮用水,供给冬季的食物,灌溉区域内植被,将释放的养分用于种植农作物。挖掘建筑和景观的全新关系,从而相互提升成果使用水平,景观不仅仅是建筑的配套,更是为食品、能源、水、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积极的生产环境,从而自我消化吸收循环再生,改善人居环境,旨在推行和创造一个可持续和独特的生活理念。从国外智慧社区的发展来看,从城市规划层面,已将智慧及能源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利用建筑与景观将能源循环再利用,园林景观已经不单是建筑的附属,而是与建筑一道进阶为一种可持续性的生产力,其经济价值值得我们挖掘、学习。

3.2国内智慧公园发展情况

目前,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等部委的号召,我国许多城市在智慧城市管理模式、运营模式、业务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开展了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北京的海淀公园为例,它是百度与海淀区共同建设的全球首个AI科技主题公园。园区内有为跑步爱好者提供的智能步道,游客无须佩戴任何硬件设备,在步道运动后即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获得运动数据,累计运动时长、累计运动里程等。园区内还设置有智能语音亭,搭载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以自然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获得你想知道的任何信息,例如查天气、查路况、点歌甚至是生活服务等。公园内最大的亮点要数未来空间,搭载最前沿的AI技术,面向公众开放,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让游客体会到未来生活的乐趣,比如AI猜拳手、AR情绪魔术师等,其中还有针对儿童和老年人设计的有通过踩踏琴键可以发生发光的钢琴步道,和用AR教太极拳的太极大师,真正做到以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为载体,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家科研成果有机结合,为全民健身、健心提供服务。海淀公园是在现有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智慧化的改造,那么位于海淀区稻香湖路的龙湖G-PARK科技公园可以说是国内智慧公园样板区一样的存在。整个公园以白色调为主,呈现出现代极简的风格,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营造出遗世独立的美感。整个公园除了传统的游览休憩功能之外,搭载先进的AI技术,使游客能在其中尽情地互动,体验未来科技的乐趣。贯穿全园的智能跑道设有三处打卡杆,游客刷脸后,除了能实时看到自己的运动数据外,还能通过跑步累计能量币,进而体验园区内各种好玩的科技设施,例如经过踩踏可将身体动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跳跳泉,通过感应装置用手就能弹出动听乐曲的互动琴弦,可以模拟爬坡场景增加阻力的互动骑行装置,边走路边给植物灌溉的互动雾森装置,利用太阳能和蓄电池可给坐面加温和给手机充电的智能座椅,还有共享健身盒子、共享会议室、数字水帘等可以提供游客趣味感和幸福感的互动装置。从提出智慧城市实施发展的这十多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勇于实践,智慧公园是我国智慧城市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但不难从现在的各种实施项目中看出,其理论方法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并没有形成系统性、前瞻性、规范性的指导,在城市的上位规划中,没有统筹性的落实到每一个地块的报审报批指标当中,还在摸索阶段的我们将智慧停留在设施的趣味性、互动性与便捷性上,仅仅从休闲、康体、科普及生活服务中下手,在生态及能源利用方面浅尝即止。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日益渐显,如何运用智慧化技术,对我们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做出长足的贡献,实现园林景观的生态性、经济性将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未来的园林景观需要从生态性乃至更高层级的经济层面上,得以体现其价值。

4智慧公园的生态性及经济性

4.1生态性

智慧社区的生态性可以从海绵城市和小气候两方面着手。现行的园林景观项目在海绵城市方面做得更多的是渗、滞、排,以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的瞬时压力,而在蓄、净、用方面,也是因场地条件的限制,实施的较为艰难。而如何从园林景观和市政公建层面上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使我们宝贵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在汇集雨水的初期要经过弃流系统,这个数据是通过往年的各项指标综合计算出的一个固定弃流时段,而随着每年气候环境的变化甚至是降雨频率的变化,每一场雨的初期水质是不同的,通过气候水文感应装置,结合强大的云计算,针对每一场雨调节弃流时间,使更多的雨水得以储存,并根据水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水质处理,达到回用的目的,能更好地缓解城市雨季内涝,旱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中心普遍存在热岛效应强、周边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等城市环境问题。在社区建设中如何成条状空气流通通道,为地块内输送水汽、缓解地块的热岛效应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可在项目设计初期,模拟地块内小气候,将上风口打开,通过地形与绿植人工构建场地自然通风廊道,保障疾风区的安全隐患的同时,达到与清新气流远程输送与交换的目的。在输送水汽方面,在场地南侧可设置水景、旱喷等,通过改善下垫面的热涵养属性,促进空气的水平及垂直对流,加速污染物扩散,改善局部微气候的舒适度。同时在场地内设置微气候品质感知设备,通过传感器探头实时监测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强、降雨、太阳辐射等指标,通过环境物联网,对敷设的高压喷雾系统进行控制,运用雾喷的水汽对地块内小气候环境实施智慧调控,可在盛夏时节起到降温的作业,在天气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辅助除尘作业,改善温度湿度、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指标。

4.2经济性

智慧林业发展现状例10

[6] 徐静, 陈秀万.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20(7):12-15.

[7] 彭英, 施小飞, 徐可. 物联网助欧洲打造智慧城市 [J]. 通信企业管理, 2014,15(3):21-26.

[8] 郝斌, 俞珊, 吴昀桥.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关联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8(6):5-8.

[9] 仇保兴. 智慧城市的管理之道 [J]. 清华管理评论, 2014,8(3):1-4.

[10] 邓庆林. 电信运营商无线城市平台体系研究 [J]. 电信技术, 2013,50(1):33-36.

[11] 陈文钦, 林晓嵘.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原则 [J]. 管理观察, 2013,25(36):38-41.

[12] 骆飞. 光网络撑起无线城市未来 [J]. 管理观察.2013,25(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