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4-02-04 14:51:43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例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把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作为资源节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抓好粮食生产,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有效节约粮食,抑制不合理需求。从减少和杜绝粮食损失浪费入手,从公务活动、机关和学校做起,动员全社会力量,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粮食生产和养殖业节约。重点抓好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畜禽饲养等环节的节约。大力推广种子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加大病虫草鼠害防治力度,推广适时机械收获等先进实用技术,减少生产损失。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积极开发利用秸秆等非粮食物资源。改进畜禽饲养方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饲料转化率。

(二)认真做好粮食储存和保管工作。加强储粮基础设施建

设和维修改造,配备科学储粮设备,改善储粮条件,减少损失

浪费,提高粮食储存质量。加快成品粮储存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通过推广机械通风、科学保水、低剂量低氧低温和绿色储存等先进储粮技术,减缓粮食品质下降速度,避免库存粮食发生霉变。进一步提升全州粮食仓储管理能力,加强和改进储备粮管理,走“绿色储粮”、“生态储粮”之路,执行好储备粮规范化管理和定期轮换制度,减少粮食入库、出库、倒库、清库等环节的遗洒损失,避免抛、漏、撒现象发生和质量劣变,加强科学储粮技术与管理手段有机结合,提升储备粮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实施项目,积极向农户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对农户进行科学储粮技术指导,提高农户防治病虫鼠害技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装具、新技术,改善农户储粮条件,降低储粮损耗。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逐步提升我州节粮用粮的整体水平。

(三)努力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对粮食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最大程度利用好粮食资源,千方百计提高原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培养和扶持上规模、有带动能力的粮油加工企业。面粉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禁止滥用添加剂,保证人民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积极做好粮食运输节约。加快推进粮食储运“四散化”(散装、散运、散卸、散储)进程,加强散粮运输中转、接收、发放设施、检验检测及粮食信息体系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与全省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相连接,高效、顺畅的跨地区粮食物流通道,减少运输环节,缩短运输周期,提高粮食运输效率,减少粮食运输环节的损失浪费。

(五)大力推进餐饮业节约。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鼓励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尝试为顾客提供营养配餐服务。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和餐饮业连锁经营。加强餐饮业信息化建没,减少粮食和食品采购、储运、加工环节的浪费。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积极推进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六)切实抓好食堂节约。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强化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积极推广餐饮服务外包,加强粮食、副食品和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及加工管理,防止腐烂变质。要根据卫生可口、营养健康、经济适量的原则烹饪制作食品,改进供餐、用餐方式,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对于剩余食品要进行回收处理。要加强就餐管理,在餐厅摆放提示牌或张贴宣传画,提醒用餐人员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同时在餐厅安排监督人员,对造成浪费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七)行政机关带头节约粮食。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要把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

的重要内容,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和会议用餐,公务接待一般不安排宴请,尽量在机关食堂或定点饭店按规定标准安排就餐,尽量减少陪餐人数,提倡自助餐,一律不准超标准安排用餐,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要加强会议用餐管理,努力压减会议,控制与会人数,提倡开短会,尽量不安排会议用餐。制定和完善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定点用餐制度,提倡采取自助餐形式。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组织领导,州政府决定成立州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发改委,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协调领导工作,指导各地区、各单位抓好粮食生产、储存、加工、运输、消费以及公务接待活动、行政机关、学校等领域的节约粮食工作。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例2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粮食从生产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就达700亿斤以上。可以说,损失浪费已成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户储粮方面,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由于储存设施条件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比例在8%左右,粮食损失浪费在400亿斤以上。

运输方面,我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跨省散粮运输比例约为2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

仓库保管方面,全国粮食企业约有2400亿斤仓容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储运环节损失损耗150亿斤以上。

餐桌消费方面,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精、细、白,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粮食损失150亿斤以上。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

这位负责人介绍,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来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每年进口的谷物和大豆在1000亿斤以上,而每年又白白地损失浪费上千亿斤粮食。如此对比令人痛心。粮食损失浪费如不坚决遏制,将不仅加剧国内粮食供需矛盾,也与全球资源供需形势格格不入。

节粮减损、反对浪费,须建立长效机制,全面实施“粮安工程”

近年来,为加强流通环节的节粮管理,有效减少损失浪费,国家粮食局正在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修复“危仓老库”,减少粮食在储存环节的损失浪费,促进节粮惜粮。

国家粮食局负责人表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不仅有利于减轻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压力,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利于全球粮食供求改善。

节粮减损、反对浪费,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全国粮食系统将着力推进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实施“粮安工程”,继续扩大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实施范围,推广新型储粮装具,适应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需求,推进粮油加工业节粮减损行动,在粮食流通各环节全程推广节粮减损新设施和新技术,开展流通环节损失浪费情况调查,出台节粮减损具体措施,制定节粮减损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有效减少流通环节粮食损失。

二是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面向全社会的节粮减损专项行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通过编辑出版爱粮节粮科普读物、举办爱粮节粮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倡导节约文明、绿色低碳的生产、流通与消费方式和营养健康新理念,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的节粮减损机制。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例3

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把节约粮食、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等精神作为食堂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部分员工存在食物浪费和员工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加强食堂管理,把落实餐饮节约的各项措施贯穿食堂管理的各个环节。领导干部带头践行文明、健康、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和落实“文明餐桌”行动,防止“舌尖上的浪费”,不剩饭、不剩菜,养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好习惯,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带动更多人形成节俭节约的新风尚。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推进工作落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爱惜粮食教育和宣传,在员工中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作为重点,向全体员工发出倡议书,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勤俭节约品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通过电子屏、公告栏、橱窗等多种途径开展节粮教育宣传,在食堂张贴温馨提示语,以及发放倡议书等活动,营造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浓厚氛围,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做起,引导员工从小形成节约粮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员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勤俭节约习惯。开展“光盘”行动和“文明餐桌”行动,教育员工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形成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浓厚氛围。要通过研学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开展劳动体验教育,让员工深刻体验劳动艰辛和食物来之不易。利用每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及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增强爱惜粮食的自觉性。

(三)加强食堂管理。完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工作制度及措施。加强对用餐人数的分析和预估,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做餐、配餐。及时对剩余饭菜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菜品,调整食品份量,提高菜品口味,提供小份食品,减少浪费现象。定期泔水量等食品浪费信息,食堂要全面建立监督员工作制度,抓好节约粮食、制止浪费的工作落实。

(四)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以党员干部主体的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强化对食品浪费现象的监督。要积极主动发挥领导小组监督作用,带头规范自己的行为,履行节约责任。

(五)强化责任落实。食堂管理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健全相关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等,强化制度落实和责任追究。

四、实施步骤

(一)学习部署阶段

1.认真学习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省委、市委、区委有关工作部署,结合教育实际,制订工作方案。

2.发出倡议书,制订工作实施方案。

(二)宣传发动阶段

1.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大意义,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方案并抓好落实,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浪费问题,使本单位成为全社会节俭的榜样。

3.加强食堂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把落实餐饮节约的各项措施贯穿食堂管理的各个环节。

(三)自查自纠阶段

高标准严要求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制度、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使“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组织开展互查、抽查、联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处整改,对问题突出的人员提出通报批评。

(四)巩固提升阶段(长期坚持)

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和成果,树立典型,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单位开展评选节约标兵、节约卫士等,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新风尚.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例4

2011年是历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通过分析后发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水利灌溉是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粮食稳产或者增产,就需要严格按照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深入落实当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倡导节水灌溉,落实节水增粮行动,从而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这样才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及人们的切身利益。

一、节水增粮行动的概述

节水增粮行动是为了保障我国粮食的安全,保证水资源安全的一项行动,通过该项行动的正确落实与实施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为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对粮食作物的产量引起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从而提高粮食作物的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的稳产。但是由于我国水资源极度短缺,这对粮食作物的稳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干旱地区,这一影响更为严重。由此看来,为了提高粮食作物的稳产与增长,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水的问题。当前,国家根据这一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一措施并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地区在进行农田灌溉的过程中依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而有些地区则长期处于水资源短缺现状当中,这也就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目前,为了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节约水资源,我国提出了各种节水技术与节水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粮食作物的稳产与增产,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节水灌溉措施的有效实施,给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节水增粮行动实施的具体措施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保证农作物的生产有利于解决国民最基本的问题,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水资源是农作物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我国水资源极度短缺,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节水灌溉的措施对农田进行灌溉,从而保证粮食的稳产与增产。根据总结,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1、统一国民的思想观念

节水增粮行动是一项责任重大的系统工作,由于该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因此我们必须要统一国民思想,将节水增粮行动当做一项重要工作项目来实施,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落实该项工作,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2、结合实际编制合理的实施方案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该联合起来,通过粮食作物的生产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其建设目标机方式,了解其投资的标准等。中央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总体目标和总体任务组织专家对省里的实施方案进行技术审查,提出指导意见。地方要按照中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精心选择项目区,将任务目标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准备工作充分,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管理水平好的地方作为项目区。在项目选择和资金安排上要突出重点,做到项目区集中连片,整乡整县推进,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形成规模效益。同时,要做好“节水增粮行动”与有关支农资金项目的衔接工作,合理布局各部门之间的项目区,尽可能做到集中连片建设,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益。

3、统筹整合资金,确保“节水增粮行动”投入足额落实到位。 “节水增粮行动”能不能完成建设目标,关键在投入。中央按照“适当调整存量资金,主要依靠增量投入”的原则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四省区也要切实承担地方的投入责任,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和土地出让收益增加投入,依靠各级财政和农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资金投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建成精品工程。中央要建立投入挂钩机制,依据各地投入落实情况进行奖罚。“节水增粮行动”实际上也是一个涉农资金整合的平台,要依托这个平台,把各个项目的资金整合起来共同干这件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规划设计,集中安排资金,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

4、建设管护并重,确保“节水增粮行动”效益长期发挥。要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监督人员,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狠抓措施落实,确保“节水增粮行动”按期高质量完成。要加强工程运行管理,节水灌溉搞了多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就是因为运行管护不到位导致工程不能长期发挥效益。从“节水增粮行动”一开始就要吸取这些教训,及早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护机制,落实好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作用,加强服务和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成效和群众长期受益。

5、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节水增粮行动”透明高效廉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中央非常关心,社会十分关注,一定要把它做成精品工程,更要作成廉正工程。在设备采购、招投标等环节上,要公开透明、遵纪守法。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要实行“飞行检查”制度,随机组织抽检。要发挥财政部驻四省区专员办和审计部门的力量,开展专项检查和审计。要建立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监督。要加强绩效考评,严格奖惩通报制度。

三、结束语

节水增粮行动是我国政府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项目,通过对农田采取节水灌溉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满足人均用水,还可以保证粮食作物的稳产与增产,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例5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12-02

1.引言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求得生存的最起码条件,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甚至是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博弈重要筹码以及发起战争的主要导火线。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更显尤为关键,历届中央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始终作为国家首要任务来抓。然而,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大举推进,农村青壮力劳动力大幅向城市转移,当前种粮主要劳动力妇女、儿童和老人,无论是自身体力还是农业科技素质、农业机械操作能力都不能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根本扛不起种粮这面大旗。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依然在高基数上增长,对粮食需求逐年增多,而我国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人多地少地瘦矛盾日益加剧。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有效供给将成为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以及研究的重要课题。

种粮大户一般是指将绝大多数农户的土地流转到手中,作为商品粮基地,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户或经营组织。种粮大户的特点是经济势力强、农业科技素质高、懂管理、擅经营,有利于粮食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能够大幅减少粮食生产成本、有效增加种粮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还可以增加农村就业岗位,能有效解决土地被流转这部分农民和其他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着实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目前,种粮大户数量多少不仅作为评估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程度的关键指标,而且已成为衡量―个地方当前粮食生产水平的首要因子,积极培育种粮大户,确保粮食规模化种植已成为粮食主抓部门的特等大事。

2.楚雄市种粮大户现状

楚雄市位于云南省滇中腹地,素有“滇中粮仓”之美誉,常年种植粮食作物57万亩左右,年生产粮食约2亿千克,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肩负着滇中地区粮食生产任务。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培育粮食种植大户,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相应扶持。但由于自然、社会、政策措施等综合因素,种粮大户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前景令人堪陇。

2.1数量少、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

2015年,全市共有种粮面积达到200亩以上的大户仅有3户,总承包面积共计约2500亩,占全市现有总耕地面积35.7万亩的0.7%,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为油菜和水稻两种作物,单种作物连片集中种植面积不超过400亩,总产油菜吨、产水稻吨,单产水平低于当地农户种植水平,3户种粮大户对全市粮食生产中贡献率十分低。

2.2土地流转面较窄,涉及农户数量有限

3户大户所承包土地都位于城市周边15公里范围内,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耕地等级相对较高,而其它离城市较远的粮食主产区没有种粮大户落脚,承包地才个涉及2乡镇,其余13个乡镇处于空白,总户数1100多户,每户流转面积一般都不超过5亩。

2.3补助措施单一、扶持资金明显不足

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对3户大户的扶持主要是物资方面:一是市农技中心将所有种植大户承包地纳入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区,油菜作物60%以上肥料由农业部门补贴,水稻作物种子、化肥、农药全部由项目经费支付,在水稻育秧等环节补贴2-5万元;二种粮大户农机购置时作为享受相应的国补、省补的重点对象,种植和收割期间由市农机推广站负责协调全市闲置农机参与作业;三是市农技中心每户种粮大户配备1员技术指导专家,进行跟踪服务;四是承包土地立为水稻种植繁种区,水稻按种子收购价进行回收。综合以上补贴,种植大户每亩实际享受扶持补助约500元左右,距实际承包种粮差价300元以上。

2.4经营状况不善、亏损十分严重

种粮过程中均未实现标准化生产,全市当前主推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油菜规范化种植、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先进农业科学没有真正应用到粮食生产过程中。据测产,油菜平均每亩单产约180千克/亩,每亩低于当地农户种植的40千克;水稻每亩单产450千克,低于当地农户种植平均630千克180千克。2015年,3户种粮大户均没有实现预期效果,不同程度出现亏损,最低亏损达50余万元,最高超过100万元。

3.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3.1粮食价格较低、生产成本过大

当前,由于国家制定的粮食保护价过低,2015年水稻保护价仅为3.1元/千克,难以刺激种粮的积极性,特别是具有一定经济势力的企业和个人大多不愿意从事粮食生产投资,加之粮食生产周期长、不可预测因素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紧缺和农用物资始终高价位运转,造成粮食种植成本大幅增高。据测算,楚雄当地每亩水稻生产成本超过1200元,产值1800元;玉米每亩生产成本达到600元、产值1000元;小麦每亩生产成本250元,产值400元,若作为承包地扣除每亩1500元租金,基本每亩每年亏损近800元。

3.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气候频发,粮食难以实现高产、稳产

楚雄市处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势不平、水利基础条件差、交通欠发达,信息闭塞,多年持续干旱,降雨严重不足,并且分布时空不均匀,夏、秋两季降水达80%以上,导致冬、春季干旱,小春作物产量过低、大春作物前期保苗水无法保证。除此之外,冰雹、大风、暴雨、降雪、低温霜冻等天气较频繁,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每年因灾造成减产不低于15%。

3.3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投入过多

粮食生产过程中,无论是油菜还是水稻,除实现机耕机耙外,播种、施肥、灌溉、收割和凉晒主要还是靠传统的人工劳作,特别是水稻育秧、除草环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大型先进实用的农机没有投入到生产中,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对粮食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农机瓦力小、效率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活还得靠高昂的人力,从而导致粮食种植成本大幅攀升,同时由于生产战线拉得过长,粮食作物往往错过最佳农时节令,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

3.4政策扶持导向错位,种粮大户享受优惠条件打折

2015年政策主要是农用生产物资的补贴,而对种粮大户自身建设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帮助,比如没有对种粮大户进行种粮技术培训,很少带领到外地参观学习,本地大户与外地区大户交流种植、管理、经营经验的机会较少,提供农业信息量明显不足。以此同时,国家明确规定谁种粮谁享受种粮补贴,而3户大户均没有享受种粮农民补贴,补贴金全部兑付给当地农户,一程度上也减少了大户的种粮收入。

3.5种粮大户生产经验欠缺、经营管理不当

3户种粮大户均为个体私营老板,除其中l户外,其余2户长期从事非农业行业经营,不熟悉粮食生产工作,没有掌握一定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在种植过程中管理粗放、用工不合理、生产成本估计不足,应对自然灾害方法措施不当,粮食市行清分析不透彻。

4.对策与建议

4.1统筹规划、创新机制,大力培育种粮大户

当前楚雄市种粮大户数量和规模与现实粮食生产需要极不相对称,地方政府应创造性地发展种粮大户,要将种粮大户作为农业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科学规划大户发展区域、确定发展户数、制定大户标准,循序渐进、逐年扩大,争取通过3-5年时间,培育承包面积不低于300亩-2000亩的种粮大户100户以上,粮食主产区50%以上粮食由种粮大户种植和经营;每年市财政要拿出60%以上的农业生产投资资金来发展种粮大户,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一批有能力、懂技术、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种粮大户服务办”,专门从事种粮大户服务工作,要将培育和服务种粮大户作为考核部门和个人的硬性指标,甚至作为干部提拔、工作调动的重要依据。

4.2精心挑选种粮大户,适当提高培育门槛

种粮大户对全市粮食生产起着关键作用,种粮大户素质和水平决定着全市粮食生产高度,因此,应当遴选具有相当的经济势力、掌握一定种粮知识,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必须拥有相对完备的农业机械农具,热衷农业、信誉好、实干精神强,能够长期投资粮食生产的个人或企业作为培育对象。

4.3转变扶持方式、扩大服务范围

大户的收入不仅需要充足的粮食生产补贴,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只有尽可能地节约生产成本、充分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措施,才能确保粮食增产又增收。种粮大户在今后将承担起粮食生产的重任,地方各部门应整合农村土地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补贴等项目,物资上基本实现全额补贴、农机补贴要实现40%以上,地方政府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提高补贴额度;除此之外,定期对种粮大户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能力,同时挑选一批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结成对子,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跟踪服务,服务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实,具体包括粮食作物种类和品种选择、田块肥力状况调查分析,农作物施肥量把握、病虫害防治、农业经销信息提供、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等与种粮收入息息相关的具体工作。

4.4引进粮食深加工企业、搭建粮食产值提升平台

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大力引进一批粮食深加工企业,如酿酒业、食品加工业等,使在本地区粮食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最大限度提高种粮大户收入,为大户创建良好的营销环境、增收渠道,让大户真正从种粮食中受益,从而提高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4.5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种粮大户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种粮产业,在种粮大户周边地区大鼓励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合作社,保证种粮大户栽插和收割期间具有充足的农机服务力量,能按时完成栽种;农忙时节组织社会富余劳动力到大户基地就业,解决种粮大户劳动力紧张、生产节奏缓慢等突出问题。

4.6种粮大户自身应扩大经营范围

4.6.1适当调整种植制度,丰富种植模式

对于水源条件好、交通便捷,销售渠道广的地区,种粮大户可以采取大春种植粮食作物,小春适当调整种植经济作物,同时为提高复种指数可在粮食作物中套种其它瓜果、蔬菜经济作物,切实提高大户自身收入。

4.6.2粮食种植与养殖业有机结合

种粮大户粮食和秸秆较为丰富,可以适当发展畜牧业,畜禽粪便又可作为农家肥,既培肥地力又可节约化肥用量;还可以在田问发展淡水养鱼,有效减少虫害、减少水稻农药施用量,有效改善稻米品质。

4.6.3粮食种植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例6

(一)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务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节粮减损重点任务,确保取得良好成效。

(二)充分认识节粮减损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粮食关乎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去年以来,受肺炎疫情冲击,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凸显。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从中长期看,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问题不可小觑。我们务必要保持危机意识,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三)大カ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作风,是一种优秀品格。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都要主动履职,大力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在推动节粮减损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

二、加强粮食流通管理,做好节粮减损工作

(一)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支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升专业化水平,切实为种粮农户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收储、代销售服务,促进粮食提质增效,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为“优粮优储”奠定基础。鼓励开发绿色环保烘干设备,更好满足粮食干燥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收货环节粮食损失。

(二)大力实施低温绿色储粮。运用好低温、智能等储粮新技术、新设备,深入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减少储粮损耗。抢抓实施第二轮“优质粮油工程”契机,支持粮食企业建设绿色低温仓储设施,执行《低温储粮技术操作规程》地方标准,加大低温绿色储粮和信息化管理研究运用,充分发挥低温储粮效益。推广应用储粮新技术,积极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科学储粮活动,不断降低粮食收储过程中的损耗。指导帮助农民科学储粮,推广适用农户的储粮新装具,为农户提供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切实提高粮食运输效率。鼓励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粮食运输损耗。鼓励企业加强溯源体系建设、提高供应链减损保障能力,探索粮食物流新商业模式,降低损耗率。

(四)大力推动全产业链节粮减损。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倒逼和对消费的引导作用,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降低粮食在收获与餐饮消费环节的损耗浪费,推动全产业链节粮减损。

三、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依法依规管粮节粮制止浪费

(一)严格执行法规制度,推进各项制度执行。在地方粮食安全保障和储备管理立法中对节粮减损作出相应规定,积极探索制定粮食产后减损法规制度及具体工作指导意见,大力推动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全民参与社会协调推进的体系机制,统筹各类相关主体,从技术研发应用、宣传教育、标准规划、管理机制、投资引导等方面,指导粮食流通各个环节节粮减损增效工作。严格执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等制度标准,落实储粮质量安全责任制和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储存粮食数量、质量安全。

(二)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压紧压实区域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将爱粮节粮制止粮食浪费情况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

(三)完善粮油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粮油标准宣传贯彻和跟踪评价,完善粮油标准体系建设,强化以标准制修订促进节粮减损。

(四)推广节粮减损新技术新成果。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粮食储存、物流等领域节粮减损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效减损。

(五)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执法。着力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对压级压价、掺杂使假、不按合同出入库等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压紧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管和信用监管,强化监管实效,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权威性,坚决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六)搞好爱粮节粮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充分发挥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通过粮食安全主题讲座、“小手拉大手,爱粮节粮进粮库”等活动,大力宣讲粮食安全形势,普及节粮减损和营养健康知识。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例7

不过,今天谈的节约粮食有了新的意义,例如,节粮就是节约耕地。

生产粮食必须依赖土地,因此,土地从古至今都是与粮食密切相关的资源。按中国的13亿多人口,每人年均需要粮食300多公斤,对粮食的总需求量大约是每年5亿吨。而200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刚好为6亿吨(2006年为4.9亿吨)。也就是说,18.27亿亩耕地产出的粮食,刚刚能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

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人口可能增加到近14亿人。要保障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18亿亩耕地是底线,绝对不能突破。目前中国其实是依靠提高粮食单产量,用占世界lO%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了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保证18亿亩耕地这个底线。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例8

1农业生产面临的水资源现状

黑龙江省水资源总量为772亿m3,居全国第13位。人均占有水量为2086m3,亩均占有量约585m3,比全国亩均1960m3低70%,居全国第19位。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3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2492亿m3,居全国第9位。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特别松嫩平原10a有10春旱。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2.1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目前粮食产量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是粮食的稳产率、保证程度还不高。有限的水资源条件决定了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必须走节水灌溉的道路,提高粮食的水分生产率。黑龙江省拥有耕地0.133×108hm2以上,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9,不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更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黑龙江省每年销往省外的商品粮都在250×108kg以上,占全国省际商品粮净调出量的1/3。预计2015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750×108kg以上,全省灌溉面积将达到728×104m2,水田、旱田灌溉面积分别达到394.667×104m2和333.333×104m2,如果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按照目前的灌溉方式,农业需水量将达到463×108m3,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2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大,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大。农业需水与水资源的供应矛盾逐年加大,尤其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农业灌溉发展。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水田高效节水灌溉可节水20%~30%,旱田喷灌比传统灌溉可节水30%~40%,而膜下滴灌比喷灌可节水50%,节水潜力很大。

2.3建立高效农业的需要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条件相对较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可以明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粮食产量和商品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经测算,实施节水增粮工程,可增加粮食产量54.3×108kg,平均增产4927.5 kg/hm2,增加农业收益47.3亿元,平均增加效益4725元/hm2。

2.4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目前,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用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不仅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而且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同时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等。

3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根据黑龙江省多数地区是补充性灌溉,一年一季的生产模式的特点,确定运用经济、实用、有效的灌溉方式。针对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年内变化大、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且相对贫乏、地下水开发程度高、局部超采和地表水(过境水)开发程度低等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大胆探索,广筹资金,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1研制适合旱田的喷灌机型

随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在发展旱田节水灌溉上,发展以家庭农场投入为主的小型喷灌机。这类机型投入低,见效快,适合家庭农场管理和经营。农垦地区以发展大型喷灌机为主。此类机型投入高,见效快,适合规模经营,自动化程度高,有大农业的特点。应组建抗旱服务队,做到一机多井、一井多用,提高喷灌机的利用率。

3.2有效利用灌溉用水

大力推广水稻“浅、湿、晒”灌水方式,即按水稻各生育期需水情况适时灌水,避免用水无度、定额偏高的现象。采取“灌、排、蓄、滞”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调度,合理配置,达到一水多用、闲水忙用、弃水再用的目的。采取井渠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灌溉结合的方式,即在用水量较大的泡田期间,井渠并用,缓解用水高峰期的水量不足,使灌溉面积达到最大化。在灌区安装自动测量系统,应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实现合理供水和科学用水。

3.3采取综合节水措施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例9

弊端渐显

国家粮库的粮食大体上分为三种:国家储备粮、托市粮、以及贸易粮。贸易粮即粮库按实际价格收购粮食,自行销售。就托市粮收购政策而言,包括两部分: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顾名思义,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执行预案在市场价格低于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格时启动。临时收储则是“国家根据局部地区粮食供求关系调节的需要而采取的一项临时性托市收购政策”。黑龙江林甸大火中烧的粮食即为这种临时收储粮。

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丰收,粮食价格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为了稳定市场粮价,避免重蹈谷贱伤农的老路,自2004年以来,我国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并逐步建立了粮食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制度。

肩负国家粮食战略储备和平抑粮价稳定市场两项重任的中储粮系统,是最大的委托收购主体。承担托市粮收购任务,同时也享有国家专项的政策优惠。即每收购一吨“托市粮”可获得收购手续费50元、保管费86元,陈粮轮换销售手续费30元,还有差价补贴。但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一些人把这种优惠政策当成了个人牟利的工具。

随着托市收购的执行,国内整个市场价格被抬高,但是随着与国际市场价格差的扩大,进口量越来越大,国内市场免不了受到冲击而价格波动,在农产品价格波动过程中,中间的收储和加工企业库存成本大幅增加。

粮食越收越多,粮多仓少的现象就无法避免。以发生火灾的黑龙江林甸直属库为例。该库核定仓容量约为7.6万吨,但据报道,在火灾发生时,这个库的实际存放粮食已经达到15万吨。很多粮食只能露天存放在用草围成的临时粮囤中。数百个草制的粮囤集中堆放,加上大风高温的天气,造成了最后的“火烧连营”。即便没有这场大火,这些多余的粮食也难免腐烂变质的命运。

去年我国粮食的自给率约为89.4%,已经低于政府强调的95%以上的政策“红线”。 2003—2011年,国内粮食生产累计增长33%,而同期消费累计增长41%,消费增长超过供给增长,显示出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粮食供求矛盾。

在本刊记者采访中,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王蔚表示,当前应该提高粮食的收购价,让农业补贴直接转加到粮食收购价和种粮人手中,防止土地流转弃粮弃农。但王蔚同时表示,在提高粮食收购价的同时,有可能扩大进口量,粮食政策的实施需要平衡好二者。

政策走向

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等系列案件,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呼吁改革托市粮收购政策的声音也就一直不断。

现阶段中国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补贴政策工具?学术界许多人提出中国应采取直接补贴措施,理由是价格支持措施被批评为扭曲市场、效率低下,而且被WTO国际规则所约束。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几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实践表明,直接补贴的生产效应具有边际递减特征,最终将失去刺激生产的作用,转变为单纯的收入支持政策。

对此,一直进行农业政策、粮食经济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认为,粮食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一要改革政策,停止实施现行托市政策,采取不扭曲的支持政策;二要调整职能,重构粮食管理机构。他认为,今后若继续实施现行政策,将可能带来的影响是:粮食进口持续大幅增加;政府粮食调控陷入“国家收储-进口增加-国家增储”的不利局面,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粮食市场被严重歪曲,粮食市场化改革功亏一篑;突破WTO承诺的黄箱约束水平,受到国际规则的挑战。

改革的方向在于价格支持政策作为基础工具,是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和基础。但价格支持具有刚性特征,路径依赖严重,今后调整改革的路径选择与政策设计比较困难。从现行政策执行效果来看,亟待调整和完善政策设计,重构基于市场导向的种粮利益保护机制。探索实行对粮食市场扭曲较小的差价补贴、稳定价格带等,逐步替代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措施;推行种粮收入保险制度,彻底根除扭曲市场的政策因素,程国强表示。

据报道,在今年8月初,一份由国家发改委上报的重点针对粮食托市收储改革的方案未能获得国务院最终审核。在这之前,业内盛传从今年秋粮政策收购开始,国家将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大豆、油菜籽实施差价补贴措施,如果试点取得成功,该项政策将逐步推广至水稻以及具有类似特点的棉花、食糖等农产品;对于近年来市场颇为关注的玉米,官方将以东北玉米主产区作为试点,制定玉米稳定价格带制度。

节约粮食具体措施例10

实施粮食物流现代化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粮食物流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工作。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不但能够促进粮食系统部门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应该大力促进现代粮食物流的健康持续发展。

河南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在我国粮食产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能够满足自省的需求,还要向外省运输粮食,因此,河南省粮食物流需求日益增长。虽然河南省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河南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但是必须认识到仍然存在着粮食物流问题,因此需要找到相应措施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粮食物流的发展。

1 粮食物流的内涵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它包含了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

2 河南省粮食物流发展的现状

2.1 总产量

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2013年河南秋粮总产量为2478.5万吨,比上年增加26万吨,增产幅度为1.1%。加上夏粮实际产量,河南今年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713.7万吨,比上年增加75万吨,增产1.3%,实现10年连续增产,连续3年粮食总产量超过5500万吨,不仅解决了河南近1亿人口的粮食消费和大部分畜牧业生产用粮以及食品工业用粮,而且,每年还向省外输送的粮食或食品大约1500万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粮食输出大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2 粮食流通量与流向

截至2010年底,全省粮食流通量大约为2700万吨,其中省内流通量2000万吨,跨省流通量约在12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总量的8.6%。主要流向的省份和城市为:广东、福建、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广西、云南等。

2.3 粮食物流基础设施

截至2010年,河南省粮食系统具有各种粮食仓库2748个,占地面积6333万平方米,有效仓库容量3619万吨。按仓库容量划分,有34个超过10万吨的仓库,96个5-10万吨的仓库,156个2.5-5万吨的仓库,其余为2.5万吨以下。按专用设施划分,其中有铁路专用线的粮库62个,专用线总长度1000300米,有效长度51880米。

2.4 粮食运输方式

河南省内主要是散装汽车运输,跨省运输方式主要是包粮铁路运输,内河运输为辅。

3 河南省粮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现阶段河南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偏低,粮食物流成本占总流通成本的比重偏高,相比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河南省粮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粮食流通运输方式落后

目前河南省粮食物流很大程度上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运输手段,如用容量小、消耗大的敞篷卡车进行包粮运输,而现代化的集装箱和散粮运输发展比较缓慢。在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或编织袋进行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转运环节又要再次包装。整个流通环节重复一拆一包,粮食损耗大、容易混合杂质,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

3.2 粮食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河南省粮食物流企业的大多数仓储设施不能满足散粮装卸的需要,适用于散粮装卸的立筒仓,浅圆仓比较少, 大部分平房仓没有专用的散粮出仓机,无法满足装卸散粮的需要。同时,只有少数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拥有散粮汽车,只为搬运生产所需原料,其他企业和地方粮库几乎没有散粮汽车;并且河南省的散粮火车运输、内河运输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火车和汽车的散粮装卸设备几乎没有应用。

3.3 粮食流通企业规模偏小,行业服务能力较低

河南省的粮食流通企业除了几家大型企业之外,大多数县市的粮食流通企业比较零散,规模仍然偏小、设施也比较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经营行为有待规范,市场竞争力弱,不能满足当地粮食物流的需要;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服务功能和自律功能有待加强;粮食物流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利用效率低,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之间处于分裂状态,衔接和协调性差。

3.4 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粮食物流流通的过程中,由于流通环节多、受地域影响大,所以对信息的要求比较高。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企业已经将电子商务应用在粮食物流中,而河南省的粮食物流信息化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权威的粮食市场信息系统,粮油市场监测网络不健全,负责监控信息采集人员还不充足,监测和管理系统建设落后。在瞬间万变的国内和国际粮食市场,已经到了公益性粮食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刻。

3.5 粮食物流市场环境不够理想

首先,政府的监管薄弱。河南省缺乏专门的粮食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府对市场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支持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

其次,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河南省大多数粮食物流企业规模小,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为了拉到货源与其他企业恶性竞争。

4 发展河南省粮食物流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大力推广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的“四散化”运输方式。应当建造和改造散粮中转仓;根据各地粮库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散粮接卸设施,大型企业可以增加大型收发设备,而小型企业完善基本粮食运输设备即可。据估计,目前接卸粮食的成本是80元每吨,如果实施“四散化”,将节约三分之一的成本。而且“四散化”能够扩大物流中心的辐射半径,提高粮食流通的数量和速度,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加快粮食物流信息体系建设

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对粮食物流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和行业应抓紧建立粮食物流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共享,为粮食企业提供“产、储、销、运”的市场信息服务,解决目前粮食跨区流通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引导粮食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网络交易,使粮食实现无物化流动,从而节约时间和费用,提高效率。

4.3 完善粮食物流市场环境

各级政府应该对粮食物流重点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对粮食物流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和融资,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相关政府执法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形成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整合现有资源,综合考虑各企业对公共物流设施的需求,促进仓储设施、运输服务市场化,实现资源共享,消除区域分割和行业垄断。

参考文献:

[1]张月华.河南现代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1.23(3):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