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节约能源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2-29 14:52:54

节约能源重要性

节约能源重要性例1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将资源节约摆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总部也提出了军队资源节约工作要走在全社会前列的要求。审计部门作为监督的主要力量,必须在资源节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军队开展资源节约审计的实践背景

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必须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把节约资源能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不仅是对国家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军队加大资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避免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的指示。

军队审计部门在完成传统审计任务的情况下,如何拓展审计职能,提升审计水平,是军队审计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把关注点放到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上,把资源节约工作贯彻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去,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军营,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学筹划资源节约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节约工作的指标要求和相关制度规定、评价标准为依据,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抓好资源节约审计和其他审计的结合。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军队开展资源节约审计还是一项全新的业务,涉及的范围、触动的人员十分广泛,政策性很强,难点也较多且不易把握。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资源节约审计还缺乏明确的立法授权、资源节约审计受制于现行审计体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审计模式缺乏实践检验、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尚有差距、审计基础建设还不健全等都成了当前资源节约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克服诸多矛盾和困难,尤其要对制约这项工作开展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清楚,以便排除阻力、创造条件,为顺利推行资源节约审计奠定基础。

二、军队开展资源节约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这一基本国策的落实。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进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即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尽量多利用、少排放。资源节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全社会都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也应积极响应号召,多利用,少排放,减少污染,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轻整个社会的环境压力。资源节约审计通过审计监督活动可以促进各单位各部门重视资源节约工作,采取各项措施实施减量化的目标,进而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有利于促进广大官兵资源节约观念的形成。开展资源节约审计,通过行政问责制的引入强化军政主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广大官兵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宣传推广资源节约的基本知识,提高官兵对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合理消费,在公用设施、公务活动、住房、汽车及日常消费中,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压缩行政性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成为军营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生活消费方式。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官兵的自觉行为,形成促进资源节约的良好氛围。资源节约审计凭借其自身独特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可以通过提出审计建议、公告审计结果、宣传典型案例等一系列手段,大力宣传资源节约观念思想、推广资源节约做法,强化广大官兵的资源节约观念,促进节约型军营建设的广泛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三是有利于促进后勤保障效率和军费使用效益的提高。军队作为武装集团,虽然并不从事物质生产,但仍然要讲求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用最小的成本来达到既定的目标。如何将军队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绝不是仅仅靠拍脑袋就可以决策的,资源配置的决策首先要建立在成本意识上,其次是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资源配置系统,紧紧围绕机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合理分配结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把节约财力与军事训练结合起来,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军队各项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审计通过对重点能耗部门和经济决策部门的审计,对部队各项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流程进行审视,提出改进的方案和建议,促进这些部门进行科学决策,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和军费的使用效益。

节约能源重要性例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13

College Students' Resource-saving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source-saving Society

LI He, ZOU Shixia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Extensive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to bring our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large number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restricting China's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source conservation, resource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to build educational content system resource conservation education Students must be clear, the purpose, content and form resource conservation education is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basic knowled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servation awareness and become builders of a resource-saving society.

Key words resource saving; education; way

1 高校开展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节约文化

我国节约思想源远流长,底蕴丰厚,进入现代社会,节约教育应该同社会发展同步,根据社会要求来教授节约内容,选用切合实际的教育手段和方式。研究资源节约教育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的节约文化,丰富新时期节约文化的内容,形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下的新的节约理论体系,为我国节约美德宝库增添一笔新的财富。

1.2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的内容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思想意识多元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和要求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要相应地变化,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今,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破坏,亟需人们提高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对大学生进行资源节约教育时不我待,大学生的资源节约素质已成为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节约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会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1.3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培养接班人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未来的各类优秀人才大多将从他们中间产生,由于他们得到长期培养,知识结构学识水平都要高于普通民众,他们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会更强,如果他们都有了较强的资源节约观念,他们就会以身作则并影响一批人参与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的建设当中去。

2 当前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的现状

2.1 当前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取得的成绩

根据教育部简报《厉行勤俭节约,学校在行动》专辑所述,当前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及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取得的成绩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资源节约主题活动方面。很多学校相继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资源节约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学习专栏、专题征文和演讲系列活动。二是资源节约制度机制方面。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建立完善节能考核奖惩制度,把节能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生活、教学工作,实现节能工作的制度化、长效化。三是资源节约教育创新方面。一些知名大学向师生发放《节能宣传册》、《低碳生活读本》学习材料,邀请专家学者做节能报告,深入推动节能活动。

2.2 当前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资源节约教育的地位没有得到提升。由于教育部未将提高全体学生的资源节约素质列入培养目标之中,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资源节约教育还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二是资源节约教育的内容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没有完整的资源节约教育的内容体系,使得学生接受资源节约知识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很难形成资源节约意识。三是没有将资源节约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教育之中。除了相关学科的课堂之外,其他学科的教育中几乎没有提及资源节约教育的内容。四是师资力量匮乏。我国高校中从事资源环境教育的师资力量十分欠缺,除了相关专业的任课老师,其他老师自身对资源节约知识的驾驭能力都有所欠缺。

3 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的体系构建

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开展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已成为必然。资源节约教育涉及的内容广泛、对象众多、方法灵活,是一个庞杂的系统。

3.1 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的目标,就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宣传资源环境形势,普及资源节约知识,提高资源节约意识,使大学生具备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理解资源危机、关心能源问题,树立正确的节约意识、形成节约行为和节约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促成可持续发展,实现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3.2 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的基本内容

资源节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改变现在资源节约教育内容上零散、单一的现状,重点是构建资源节约教育的内容体系,重视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一是要进行资源国情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正确认识问题,通过系统而深入的资源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认识到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从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①

二是能源教育。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对资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教育可以使人们真正理解能源危机和能源问题,在高校进行能源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关心能源问题、提高节能意识、增长能源知识。能源教育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1)能源概念;(2)能源知识;(3)能源技术;(4)能源与人、环境的关系;(5)节能行为。②

三是资源节约政策及法规教育。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资源节约政策和法规,对大学生进行资源节约政策法规教育,一方面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和法规导向,使资源节约活动在依法有理有据的前提下进行;另一方面让大学生明白浪费行为的严重危害,使自身行为得到政策法规的约束。

四是节约行为养成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具有节约意识、节约习惯和节约能力的人是高素养的人,让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得到传承。节约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节约经验、节约知识、节约观念,从节约行为和表象到节约的概念、理念、理论和原理,③树立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更做到以节约为荣。

3.3 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的形式

在对大学生进行资源节约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课堂教育是重要的途径,学校首先要需要明确资源节约教育的必要性,在课程计划和课程设置中确保资源节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资源节约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在传统课程讲授得同时,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资源节约理论知识能联系实际。

4 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的具体途径

4.1 资源节约教育进教材

很多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注重节约意识的培养,而国外很多学校已经把节约教育明确列入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并且在学生的教材中融入节约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开展节约教育过程中有益的经验,对我国的资源节约观教育加以完善。所以,我们也应将资源节约教育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课堂教学的范围,把资源节约教育相关的基础性知识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同时要在公共政治课本中形成独立的章节。

4.2 适当增加相应的资源节约观教育的选修课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问题的产生乃至解决往往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和生活方式等领域,而政治公共课也无法将资源节约教育的相关内容讲授得更具体更深入,所以除了高校常规课程之外,开设专门的资源节约观教育相关选修课程也十分必要。在高等教育中开设资源节约观教育的选修课,可以面对全体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资源节约观教育课程。

4.3 建立节约资源的常规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资源节约观教育的重要保证,用制度约束来增强学生的资源节约观念。首先是对水电能源进行严格的配比。学校应分类制定场所设备设施的节水节电管理规定,对公共场地的水电实行严格控制。其次是对书本及办公用品进行重复利用。学校应对办公用品的采购实行控制定量,提倡重复使用、彻底使用,对旧教材、图书学校也可以进行统一的回收再利用。再次是学校应该为资源节约建设确立责任人。小的方面,在教学楼和宿舍楼都可以请楼管或者宿管对用水用电情况单独关注;大的方面,学校领导要对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承担更多的责任。

4.4 开展丰富多彩的资源节约实践活动

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应该与各类的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实地考察以及案例分析,使学生直面资源节约问题,将课堂所学的原理、基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巩固加深。例如,在每年的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等各种环境保护日开展宣传活动,与资源节约教育的教学内容及实验、野外考察相结合;在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大学生自发地组建资源节约教育协会或社团,以社团为核心在高校内外辐射展开资源节约教育实践活动。

总之,提高大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大学生资源节约教育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在我国大学发展和实施资源节约教育,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该对资源节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在新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总结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注释

节约能源重要性例3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念。

1、确立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在各个领域增长方式和全面节约管理。在组织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中心位置。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的相应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强化节约资源工作的强制约束力。要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制定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予以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尽快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转换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要尽快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农业体系,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从战略上构建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3、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一、铜产量的二分之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总产量的15%―20%,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如果其中的废玻璃、废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垃圾处理量,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加强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发展。

4、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为此,应当选择如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一是应当讲究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费。二是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在饮食结构上不宜不加区分地普遍提倡以动物型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并重。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对集中的居住方式,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别墅、花园等。

6、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约资源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7、重视信息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交换平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系统之上。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获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资源的整合、再生资源的相互转移开发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在今天市场中介体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应协助建立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资源节约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就是提高经济资源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为了衡量和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实践,有必要建立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循环特征、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的联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指标体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理入手,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为:良好的政策相关性、可测定性和可比较性、易于分析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

9、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节约能源重要性例4

2加强资源节约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与全国平均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重要资源的单位消耗水平较高,加工利用率较低。加强资源节约,大有潜力可挖。各地、各部门要把资源节约工作作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全省“十一五”资源节约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总体思路

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促进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企业为主、公众参与的资源节约格局;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政策激励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形成促进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和监管体系;坚持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生产、建设、消费、流通各领域加强资源节约工作,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工程;坚持自主创新和资源节约相互促进,以自主创新促进资源节约,以资源节约激励自主创新。

6重点领域。根据我省实际。以及促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四项工作。

三、加强资源节约利用的重点工作

7强化能源的节约利用。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管和服务。实现能源的高效和梯级利用。

明确工作目标、分步实施计划及相关保证措施。大力推进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根据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抓紧制定 省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

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推进高耗能发电机组发电计划转让调剂工作。严格高能耗行业的准入规范。近期要集中抓好100家高耗能企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改造,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和指导,力求取得明显效果。

大力推行节能省地型住宅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推动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积极推行中小套型、功能良好的住宅建设,控制高耗能商品房开发。适时开展既有建筑特别是大中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推广使用清洁燃料。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和落后农业机械。大力发展绿色公交,制定使用清洁能源的环保节能公交车辆更新实施方案。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车用乙醇汽油试点省份,稳步推进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农机装备结构优化调整,开发和推广节能农业机械化技术。有计划地开展大中型拖拉机更新换旧试点。

扩大节能产品认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加强空调、冰箱等产品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室内温度最低(高)规范。科学管理运营乡村照明设施,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中大力推广使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

争取在 湖区建成12个风力发电场。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城乡推广使用太阳能。合理开发水电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风电前期工作。提高水电开发利用水平,兼顾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维护和生态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开发小水电。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广使用省柴节煤灶,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能,大力推进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8强化矿产资源的节约利用。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激励、项目突破、市场运作、上下联动、有序管理”方针。严格限制原矿输出,逐步减少初级产品输出,延长产业链、开发终端高附加值产品上下功夫, 年,铜、钨、稀土、盐、多晶硅、有机硅、陶瓷等方面形成一批特色产业,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铜资源的节约利用。重点围绕电子行业用铜、家用电器行业用铜、电力电气行业用铜、交通运输行业用铜、建筑行业用铜等五个方向延伸产业链。把 建成在全国有突出竞争优势、世界有重要影响的铜产业基地。

控制钨精矿生产总量和钨冶炼产品能力的基础上,钨资源的节约利用。以 、 为中心。重点发展亚微、超细硬质合金,高冲击韧性、高耐磨性硬质合金采掘工具,硬质合金涂层加工工具,硬质合金硬面材料,钨及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废料综合回收及低品位复杂矿源冶炼技术等六大系列产品,把 建成全国重要的钨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

把工作重心从矿山开采、分离冶炼向深度加工产品开发转移,稀土资源的节约利用。调控混合单一稀土矿产品总量和分离冶炼生产能力。重点发展稀土永磁资料、稀土发光资料、稀土储氢材料、中重稀土合金、稀土新资料等五条产业链,把 建成全国性的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以清江盆地的樟树市和新干县为重点,盐资源的节约利用。依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会昌盆地的会昌县为补充,重点发展制盐工业、两碱工业、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四大系列产品,把 建成产业布局集中、企业协作配套、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维护良好的盐产业基地。

继续大力推进陶瓷行业、水泥行业、多晶硅光伏产业、有机硅产业的资源节约、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

9强化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正确处置保证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审批土地,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做到管好地、造好地、用好地。

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省下达的考核指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维护制度。基本农田要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各类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后,其补充耕地面积与质量不得低于已占用的面积数量与质量。深化土地征管改革,推进土地复垦,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做到依法用地、集约用地、科学用地。

少占农用地,开发未利用地。尽量不占用耕地。多用荒山荒地。国家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行严格控制,鼓励各地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遵守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发挥好后备资源丰富的优势,尽量选择未利用地进行非农建设。

坚持“有保有压、从严从紧、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原则,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管理。严格农用地转用指令性计划管理。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确保被征地农民当前生活水平不降低、久远生计有保障的前提下,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确保国家和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需用地。切实执行省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协商会议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供应后开发利用各环节的监督检查。

以供地定额管理为手段落实招商选资政策,提高工业用地集约水平。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逐步提高土地准入门槛,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引导企业调整现有用地规划,鼓励零技改用地和厂房加层。新建工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原则上达到每亩50万元以上,并逐步提高规范,除少数具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和工艺外,提倡建设多层厂房,最低容积率要达到05以上,建筑密度不得低于30%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不得逾越项目用地总面积的7%

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节约利用农村土地。依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凡占用农用地的必需依法料理审批手续。严格实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村住宅向多层公寓过渡,加快“空心村”改造步伐。加快农村宅基地的整理与改造。大力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村总体规划,提高乡村土地利用强度。依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利用乡村空间,集约配置乡村用地。合理规划乡村分区功能,加强对乡村存量建设用地的结构性调整,加大对乡村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保证经济适用房建设必需用地,充分挖掘存量用地的利用潜力。

严格控制粘土砖生产企业取土范围和规模,继续加强对粘土砖生产用地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广新型墙体资料。严禁占用耕地建窑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严禁向新建、改建、扩建实心粘土砖生产项目供地,限制向空心粘土制品生产项目供地。

10强化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突出抓好工业节水、农业节水、乡村节水、防止水质性缺水等工作。

重点加强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工业节水。加强对高耗水行业和用水大户的用水管理。推进工业生产中水回用及污水再生利用,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进步和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鼓励建设节水型工业企业。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农业节水。继续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效控制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广维护性耕作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大力推广节水养畜的新工艺、新设备,减少养殖用水耗量。

严格实施乡村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全面推进乡村节水工作。积极推动城镇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乡村节水。以创建节水型乡村为目标。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重点在景观用水、园林绿化、道路冲刷、车辆清洗等四个方面推广使用中水。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深化乡村供水和污水处置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行阶梯水价。 年,乡村供水管网平均漏失率控制在15%以下。

建立以水资源为纽带的生态功能维护区。逐步推广乡村雨污分流,防止水质性缺水。严禁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水系中上游布局造纸、危险化学品、电镀等高污染产业项目。实现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置,有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和减少废水排放,防治水污染。抓紧制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

11积极推动原材料节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要原材料实行定额管理。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资料强度,延长资料使用寿命。

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规范和资料消耗核算制度,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以石化、纺织、建材、机械、冶金、电力、建筑等行业为重点。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出率。

坚持森林采伐量小于生长量,推进木材节约代用。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加强木材需求管理,大力发展木竹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减少使用一次性木制资料,推进以竹代木工程。加快完成农村柴灶改造,减少木材和秸秆直接燃烧量。

限制过度包装,节约产品包装资料。提倡科学包装方式。推广使用可降解、易回收、低成本的包装资料。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使用力度。 年,全省水泥散装率达到50%

12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各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重点推进冶金、电力、医药、石化、造纸、建材、轻纺等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和余热余压的开发利用,推进废物综合利用。以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回收利用率为目标。重点提高有色金属矿山共伴生资源回收率,促进煤矿瓦斯、煤矸石、粉煤灰、煤泥、矿井排放水以及其它煤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形成一批地域性、品种化的废弃物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基地。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旧手机、废旧包装物等各种废旧资源。

积极推广“猪沼果”猪沼茶”猪沼菜”生态养殖循环利用技术、生态水产养殖、生态茶园和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等新模式。扩大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推广节肥、节药技术,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资节约。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加快沼气综合利用。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鼓励并推广农膜回收利用。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3掌握五个重点环节。从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物发生、再生资源发生、消费等五个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资源开采环节。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

努力降低消耗,资源消耗环节。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筑)轻工、纺织、农业等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废物发生环节。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乡村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

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再生资源发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不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垃圾处置资源化。

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消费环节。大力建议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

14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促进清洁生产。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示范企业和工业园区。

对重污染企业实行强制审核,促进清洁生产。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污染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减少废物的发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证。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

促进内部物料循环,引导企业发展内部循环经济。支持和引导企业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最终处置量,鼓励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进行重复利用或二次开发利用。

支持、鼓励园区引进以核心企业“废料”为原材料的项目,用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和建设工业园区。积极推进园区集中建设循环供热、供水、供汽系统。大力推动产业链延伸和耦合。通过企业中间副产品、能源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形成完整的循环工业系统。

五、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支持和保障体系

15强化规划引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各有关部门要加快编制全省节能规划、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节水灌溉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维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对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有利于提高附加值、有利于延伸产业链的项目鼓励发展,对卖原材料、资源粗放利用的项目要严格调控。

16健全促进节约资源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制定废旧家电回收处置管理方法。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主要耗能行业能耗准入规范、节能设计规范、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范,以及主要工业耗能设备和产品的能效规范;认真落实国家新的土地使用规范,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规范。抓紧研究制定我省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位能耗限额。研究制定重要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依法加强行业监管。

17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逐步建立能够体现资源稀缺水平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尽快制定和逐步提高乡村污水处置费征收标准,设区市全面开征污水处置费。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鼓励生产使用中水。完善农业水费计收方法,推广节水灌溉。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分时电价,逐步扩大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执行范围。对高能耗行业中的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

18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资源的政策激励机制和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国家鼓励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和扶持政策。研究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弥补机制,提高重要矿产资源省内加工增值率,实现资源有序开发和永续利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矿产资源保证水平。省、市、县财政要结合自身财力、整合专项资金,支持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建设、示范试点、技术推广、政策引导、宣传培训等工作。

19建立完善资源节约的监督管理和统计监测制度。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对矿山尾矿中资源品位严重超标的要采取强制回收措施。切实开展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节能、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等专项检查。研究建立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核算制度,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和完善能源、矿产、水资源以及节能、节水统计工作。

20加强资源节约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大科技投入。重点组织开发应用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节水及污水处置回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各类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的集成技术等。积极推进技术研发效果的产业化,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资料推广应用力度,政府机构要带头和引导全社会推销资源节约型产品。

六、加强对资源节约工作的组织领导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资源节约的政府责任。并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省政府成立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省发改委为牵头单位,省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安排、组织、协调、考核全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范围,根据本意见明确的工作重点,积极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加强协同和配合。各地要建立由发改委牵头的组织机构,依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工作。

节约能源重要性例5

一、进一步提高对资源节约的认识,增强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志在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必然要求。”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指出了我国当前存在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严重问题,提出要“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机制”和“五个统筹”的一切,号召全党全国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分析我们所面临的资源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从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资源节约的重要意义。

首先,搞好资源节约工作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迫切要求。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防在首位”的方针,围绕工业强市,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约原材料、节约矿产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三废排放支持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实现利润79.6亿元,实现利税171亿元,分别增长45.1%和28.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源消耗达到0.8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5.98%,节约能源87.7万吨标准煤,重点考核的23项单耗指标,稳定降低率达到70%;推广散装水泥500万吨;重点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5.06%;万元产值取水量15.07立方米,同比降低37.83%,实现节约价值10.2亿元。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99%。环保产品形成五大门类。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我市涌现出了济钢、炼油、山水等一大批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企业,在推进我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资源、能源消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能耗比先进水平高40%;我国每创造一美元GDP的能耗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能耗偏高是造成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突破**工业,发展省会经济,对开展资源节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搞好资源节约工作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当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形势严峻。主要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远远高于环境承载能力。做为传统老工业城市,我市工业生产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造成三废排放量巨大,**年全市年产生固体废物716万吨,排放废气近1000亿标准立方米,废水5000万吨,一些危害性较大的工业废渣缺乏有效利用,大量的废气废水利用率亟待进一步提高,环境压力巨大。从我们的发展规划看,冶金、化工、电力等产业的发展也将相应的增加工业三废的产生量,预计2010年固体废物产生量可达到900万吨以上。要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实现本世纪前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解决因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利用率低等因素造成的资源短缺,浪费严重,生态破坏加剧的状况。

第三、搞好资源节约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我们政治研究制定**市2010年怀疑发展纲要,实施“65111”工程,即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年均增长24%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00家,其中过10企业100家,过百元企业达到10家;年实现利税过亿元企业100家;创建100个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创建100个省级以上科技研发中心。工业布局集中建设“一带三区”,即:东部产业带、西部工业区、黄河以北工业区和二环路以内工业区。2010年全市工业用地面积达到170平方公里以上。重点实施钢铁、汽车、石化化纤、电子信息四大产业链。创造条件培育机械装备、食品医药两大产业群。到2010年,四大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6%以上。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大局看,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必须要有坚实的资源保障基础,而目前资源的瓶颈约束却越来越明显。去年,我国石油进口已经达到1.23亿吨,国内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从我市当前情况看,煤电油运水的形势不容乐观,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消耗煤炭1230多万吨,而我市煤炭产量为444万吨,仅为用量的三分之一;石油、铁矿石等基本依靠外购;生产电力74.5亿千瓦时,仅为全市用电量的56%。土地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长远发展情况看,我市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后备资源极度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73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我市的煤矿按照现在的开采规模,30年后多数矿井将因资源枯竭而报废。如果不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继续以现在的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实施“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将需要煤炭2500万吨以上,石油800万吨,电力300多亿千瓦时,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瓶颈制约。

分析我市的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形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宣传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宣传资源节约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推进先进经验,全民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破解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二、广泛发动,全面落实,切实提高宣传效果

今年我市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全民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根据国家、省市节能宣传周的部署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动员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学校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节能、节水、节地、节约原材料、节约矿产资源等“五节”为重点,大力开展群众性节约创建活动,创建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学校,形成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和节约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宣传先进企业、个人在节约资源方面的典型经验,曝光和处罚严重浪费资源的行为,形成强大的节能宣传声势,使节能宣传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真正取得提高节能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的效果,达到提高用能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全民自觉节约资源的意识。

一是搞好工业企业的节能宣传,推动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能源占全市的70%以上,是能源、资源的消费的主体,也是节约资源的工作重点。广大企业要发挥自己在修辞学方面的优势,通过张贴资源节约条幅、印发企业资源知识的宣传单、在职工中开展“我为节约资源献计献策”活动和资源节约知识竞赛,对员工进行资源节约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的培训,开展创建节约型车间、班组活动等,提高广大企业职工的节约意识和节水意识。

二是要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广泛宣传,推行政府带头节能。**是省会城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比较多,他们在电力、水资源消耗方面占有较大比重。搞好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节能工作,不仅能够减少消耗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机关节能,带动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机关事业单位的资源节约宣传应当通过机关宣传栏、座谈会、形势报告会、节约手册等方式,宣传我国及我市面临的能源形势和环境状况,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做到随手关灯关水,夏季空调温度设置在27—28度,减少空调、电脑、复印机等办公用设备的待机时间,鼓励大家开展无纸化办公,减少使用一次性文具,纸张正反面使用等。

三是向广大学生开展节约资源宣传,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和社会的节约。要在中小学、大专院校开展“以人为本,节约资源”的主题宣传,使广大学生了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观念,自觉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影响父母等家庭成员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爱惜粮食。

节约能源重要性例6

(一)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人类的经济生活总是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发现、开采、开发和利用,自工业革命以来,依托能源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则通过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和占有,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煤炭、钢铁、铜消费第一大国和石油、电力消费第二大国,能源消费已占世界总量的13.6%。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资源需求还将持续增加,资源储备将越来越少,能源资源战略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核心战略之一。

(二)资源承载能力制约着经济发展。地球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能力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统计资料表明,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15%的发达国家,在2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近50%的化石资源。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世界正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资源消耗增长过快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促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强劲增长,石油和矿产品价格连创新高。我国煤、电、油、运瓶颈制约也再度出现,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铁矿石、石油、铜、氧化铝等进口大幅度增长,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扬,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据测算,如果单位产值能耗不变,今后20年GDP实现翻两番,一次能源消耗将从13亿吨增加到52亿吨,这必将难得到保障。

二、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深刻认识资源节约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有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警戒线0.8亩以下;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3%。据预测,我国煤炭探明可利用储量近2000亿吨,如果按照年产25亿吨原煤的速度推算还可以供应80年;石油剩余可采量为23亿吨,仅可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23年。从德阳的情况看,全市人均耕地仅0.9亩左右,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左右,人均林地面积0.64亩,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结构升级加剧能源资源消耗。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结构性变化十分明显。一是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2004年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产业,其加速发展已成为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二是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住、行”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资源消费强度增加。三是我国进入城市化提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一个多百分点,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1400万—1500万人到城镇。据测算,城镇人口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3.5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

(三)粗放生产和过度消费导致浪费巨大。一方面,我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能源和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浪费严重、利用率低。2003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耗占世界的9.2%,而创造的GDP不到世界总量的4%,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追求奢侈、挥霍浪费的现象大量存在。一是追求奢侈消费在一些城市中正成为时尚,盲目攀比、举债高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多。部分厂商也瞄准青年群体好奇、攀比心理和新富阶层显示奢华、品位炫耀心态,不断翻新花样,诱导过度消费,导致了快买、快扔的消费行为,产品的设计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资源消耗量大幅增加。二是管理松懈造成极大的浪费。在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三个方面的浪费数量,每年约达600亿立方米;粮食从生产到消费每年浪费达几百亿斤,在一些宾馆、餐厅、学生食堂,很多饭菜没吃几口就被倒掉;电能浪费也十分严重,专家估算,如果下班后不关显示器、打印机,全国每年浪费电就将多达12亿千瓦时。三是政府机构也成为资源消耗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资源掠夺性开采为特征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无论从政治理念还是从经济可能性来讲,都不可能按照这种模式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由此,只有对传统生产模式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才能共建新的国家比较优势。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既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关系到我国前途命运和公众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

三、着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保持德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一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工作措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导,城乡互动,提升集约发展的综合节约效应。一是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在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等各项工作中,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编制“十一五”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提出发展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突出特色,走集约化城市建设之路。针对德阳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市区到广汉、什邡、绵竹都在半个小时以内的优势,我们提出了建设“一中心三片区”组团大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整合片区城市资源,优化功能配置,形成功能分工合理、空间相对独立、基础设施连线成片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三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互动共荣、集约发展。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和政策措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力争到2013年,在平坝县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节约能源重要性例7

引言

当前,随着节约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力争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园林,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用地,从而用最小的资源和资金投入获得园林建设的最大效益,促进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美化城市,促进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资源和用地问题紧张,由此节约能源和土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园林就是顺应我国国情的重要选择。本文就是对节约型园林建设进行分析,提出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的对策。

1 当前我国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的问题

1.1 园林绿地建设趋于奢侈化设计

当前,我国园林绿地建设设计过于奢华,园林绿地建设难以充分体现节约型设计理念,过于追求洋设计,园林设计过于刻意和做作,破坏了园林建设的初衷,使园林难以充分发挥绿化和生态的作用,而是用一些奢华的灯光和假的植物进行造景,这就大大降低了园林绿地建设的有效性,并难以与园林绿地建设的效果进行媲美,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与园林建设的节约型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就要对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进行实践,从而发挥园林建设的作用。

1.2 园林绿地建设生态理念发挥不足

除了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过于奢侈之外,园林绿地建设的生态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园林建设中绿地面积和植物造景过于稀少,一些绿地草坪面积过大,而乔木和灌木等植物较少,因此视角效果和园林效益形成反差,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而且浪费了土地资源,未能充分发挥生态和节约的理念,导致园林建设的效果不高。

1.3 园林绿地建设对当地地形地貌考虑不周

在园林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园林土地节约成为建立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元素,当前,我国园林建设过程中对园林建设当地的地形地貌缺乏细致的研究,由此造成了大量土地的浪费。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造景的效果,园林建设时会人为的进行堆山,这就使得园林依托的环境进行了整改,破坏了先天的地形和土地资源禀赋,使土地丧失了养分,由此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这种人为造景的做法直接违背了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的理念,因此,要针对园林建设的实际进行土地的使用和规划。

1.4 园林绿地建设植物搭配不合理

在我国园林绿地建设过程中,绿地植物搭配不合理,由此导致园林绿地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对植物的属性和生长规律以及植物的养护不一,因此导致植物栽植后的搭配效果较差,园林景观的效果有待改善。园林绿地建设中植物是造景的最重要元素,植物的配合和配置效果直接关系到园林建设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水平。由此,需要加大园林绿地建设的有效性,合理配置植物资源,防止植物利用的不合理,使植物切实融入到园林建设的实践中去。

2 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对策

2.1 节水建设

在园林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秉承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节水规划建设是节约型园林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节水的效果,就要充分利用自然水源,要进行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把雨水收集充分利用到城市园林系统中去,使自然水源能够充分参与园林绿地的浇灌和绿地的养护,并且可以补充地下水缺失的现状。对待园林绿地,要进行自然雨水的收集和存蓄,从而保证水源的充裕,节约水资源,从而使园林绿化得以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节约型建设理念。除此之外,要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防止园林绿地污水对园林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园林建设的生态作用。同时,要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新技术,从而使园林用水大大节约,要培育节水抗旱性植物,从而使水资源的利用得以节约,从而践行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的理念。

2.2 节地建设

在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实施过程中,要践行节地建设的理念,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的使用,从而使园林建设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用。具体来说,要增加园林绿地面积,减少大广场及道路的建设,要建立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格局,从而使园林格局能够科学合理,充分为园林建设增加艺术效果。要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要减少人力和资金要素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合理配置植物资源,绿化一切可以绿化的用地,使绿化面积大大增加,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园林绿化的覆盖率,提升人们居住的质量,发挥园林建设的节约和生态型理念。除此以外,要引进多样的生物物种,从而可以调节土壤,使土壤的利用效率提高,最大限度的保持土地和土壤的原生态性,避免过多的改造工程对园林建设的消极作用。要积极采用植物种植进行土壤的改造,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生态恶化的现状。

2.3 节能建设

构建节约型园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园林节能绿地建设,节能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风能和太阳能,从而使能源的消耗降低,实现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的清洁和安全,使园林的建设效果提升。要充分利用太阳能解决园林的照明,充分降低当前能源的消耗,使能源得以节约和可持续运用。对园林的废物要进行综合分类和整理,要充分利用树叶和修剪的草沫,使这些园林垃圾得以转化为生物肥料,净化环境的同时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并且可以节约能源和材料的耗费,充分提高园林建设的效用和效益,发挥园林建设的生态性和可持续。

3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绿地节约规划设计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城市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城市园林充分发挥功用性和经济性,使城市园林得以可持续发展,进而可以为我国城市建设充分贡献力量。因此,在园林节约型绿地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并充分遵从科学和合理的理念,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和资源,为城市建设提供天然支持,从而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建设,充分发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冯玲.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的思考[J].浙江建筑,2012(8).

[2] 王东.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2013(4).

节约能源重要性例8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规划《纲要》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两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把节能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转变。

"**"节能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确保实现。从目前工作进展情况看,实现"**"节能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在一些地方节能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突出。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节能目标将难以实现。在有效发挥经济和行政手段推进节能的同时,运用法律手段实现依法节能,是当前节能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进一步突出了节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了法律调整范围,健全了管理制度,完善了激励机制,明确了节能管理和监督主体,强化了有关各方的法律责任,增强了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节能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深入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是当前节能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对于实现"**"节能目标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节约能源法》顺利施行。

二、抓紧完善《节约能源法》配套法规和标准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要求,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法规和标准。积极做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抓紧研究制(修)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修订)、《节能监察管理办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办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节能表彰奖励办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修订)等配套法律规范,并加快建立和完善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制度。各地区要抓紧对原有的地方性节能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原来没有制定实施条例(办法)的地方,要根据实际需要抓紧制定地方性节能法规。进一步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制定《2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制定煤炭、石油、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以及电力变压器、高效节能电机等产品能效标准。今年启动12个用能产品能效标准、8个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4个重点耗能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标准的制(修)定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强制性地方标准,应按程序报经国务院批准。

三、加强重点工程、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管理

加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力度。各地区要按照《节约能源法》要求,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切实加大节能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研发与改造,形成稳定可靠的工程技术节能能力。中央财政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今年力争形成3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加强重点企业节能管理。深入推进重点耗能企业对标活动,研究制定部分重点耗能行业对标指标体系和指导手册。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服务活动,提高用能单位计量检测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行能源管理人员职业水平评价试点。做好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对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任务的企业,予以表扬和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停止核准和审批高耗能投资项目。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装置检定和能源计量数据核查。组织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培训;重点用能单位要按要求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国家和地方节能主管部门要依法对报告内容进行审查,定期《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在工业领域,要加快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结构调整和节能技术进步,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建立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坚决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严格限制外商投资"两高"项目,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投资、生产、消费和出口,采取进口促进措施鼓励国外先进节能技术、材料和设备进口,推动相关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使用。在建筑节能方面,要编制建筑节能规划,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领域节能监管,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地方建筑节能标准等。在交通运输领域,要推动实施交通节能规划,建设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引导道路、水路、航空运输企业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严格执行老旧交通运输工具的报废、更新制度,积极推广清洁燃料、石油替代燃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制定实施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强对运营车船燃料消耗检测的监督管理等。在公共机构节能方面,要制订实施节能规划和能源消耗定额,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测管理,建立能源消费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按规定进行能源审计,优先采购节能产品、设备等。

四、实施有利于节能的经济政策

各级发展改革、工业、财政、税务、质检等部门,要按照《节约能源法》有关要求,综合运用价格、财政、税收、市场准入、政府采购、信贷等经济政策,努力构建引导和推动节能的政策框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认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督促有关地方取消对高耗能企业实行电价优惠。支持推广使用节能灯、节能空调、高效电动机等节能产品。落实节能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以及对节能减排设备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政策,完善资源税,研究开征环境税,择机出台燃油税。对工业、民用能源的大宗贸易、交接开展公证计量。继续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扩大政府强制性采购节能产品范围。继续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节能方面的企业债券。

五、切实做好《节约能源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节约能源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各种违反《节约能源法》的行为,重点查处违规建设高耗能项目,违反能源统计制度,违反能效标识制度,违反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违反计量器具配备和能源计量数据使用制度,以及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等问题。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各地方节能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节能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方便群众举报。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切实强化依法监管。各级节能监察机构要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六、进一步加大《节约能源法》宣传和培训的力度

节约能源重要性例9

第一,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利于加强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及相应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其中,当务之急是通过推进改革和完善政策,加强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价格要适应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加快水、电、油、气和矿产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在资源性产品的开发、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中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促进能源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阶段性地推进用水、用地、用电等价格改革,实行有所不同的差别价格和收费方式,但对于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各个地区都必须运用价格机制调控资源供求关系,大力推动资源集约利用。

第二,抓紧制定、完善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标准和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各行各业的节能降耗,首先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标准,建立健全产品认证制度。一要完善主要耗能产品能效标准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推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管理,加快出台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及节油、节电等管理办法;研究建立节水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各行业耗水标准;抓紧研究提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主要指标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各行业设计、施工、生产中原材料消耗的技术标准和核算制度。二要加快制定、完善专门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加强规划指导作用,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大力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推进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抓好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鼓励生产和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加强城市节水工作,推进节水设施建设,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支持中水回收、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推行多层标准厂房,控制城市大广场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占地,进一步在城市禁用实心粘土砖;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促进木材节约代用,禁止过度包装。

第三,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大幅度推进各行业节能降耗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要支持并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资源技术开发的投入,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坚持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开发一批节约资源的关键技术,提高资源节约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加快资源节约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要以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为主要目标,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企业,依法淘汰高消耗、低效率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设备;推动火电、钢铁、石化、煤炭、造纸等高耗水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推广力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推广节材技术工艺。要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快淘汰立窑水泥、土炼焦、小电石、小高炉、小发电、小煤窑等影响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落后生产能力。

第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搞好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抓紧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提出重大技术和项目,加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大宗废旧资源回收处理的收费制度。抓好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和化工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开展秸秆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加强农膜、畜禽粪便等的循环利用;搞好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及废旧家电、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五,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制度。推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要全面加强宏观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突出抓好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的监督检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把资源节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和评价体系,列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国家从今年开始每年都要各地区和主要行业单位产值的能耗情况。各地区各行业和重点企业都要采取有力措施,具体落实“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降耗目标及年度分解目标,特别是确保完成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的任务。为此,各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结构性节能降耗。

(作者单位: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节约能源重要性例10

    2006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在参加执法检查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形成了一些看法。结合 学习 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此对节约节能谈几点认识。

    节约节能,不仅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关系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子孙万代的幸福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对节约节能 理论 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问题 ,就是破解能源资源约束的世纪性难题。

    一、节约节能是新的经济发展理论

    纵观人类 历史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经济的发展,是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的。已经实现了 工业 化、 现代 化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普遍经历了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它们以占世界1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60%的能源和50%的矿产资源,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都发生在这些国家。

    这样一种增长模式、发展道路、发展理论,在现当代遭到了普遍的质疑和反思。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理论,认为在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模式支配下,人类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人口激增,已经导致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恶化,人类 社会 必将遭受 自然 的报复,人类文明的发展将无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从我国的情况看,在实现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能源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最大的硬约束。“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畋而明年无兽”。 目前 这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已难以为继,根本不可能实现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必须尽快实现向节约节能型的发展转变。

    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约节能,不仅是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而且是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变革。反思工业化道路,重新认识能源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以最小成本实现能源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最小污染和能源资源的最小消耗获取最大效益,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方向。

    科学 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节约节能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一种新的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发展理论。发展不应是能源资源的高消耗和高浪费,不应是环境的巨大污染和破坏,不应是吃子孙饭、断子孙路。发展应该而且必须是可持续的,应该而且必须是节约节能环保的,应该而且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的。

    节约节能的经济发展理论,反映了人类对经济 规律 的新认识。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财富,都是自然资源经过人的劳动转化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能源至关重要。没有能源,任何转化都难以完成。而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不仅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即使可再生能源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人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不能无效率、低效益地使用能源资源。无效率、低效益就意味着浪费,意味着经济活动的不可持续,意味着人类发展可能性的丧失。一切生产生活过程都必须遵守节约原则,这是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是“铁律”。规律可以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但不可创造,更不能违背。违背经济规律,要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违背自然规律,要遭到自然的严厉报复!罗马俱乐部的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是乐观主义者。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应对各种挑战的历史过程中,实现进步和发展的。

    人们注意到,不可再生能源消费零增长的经济发展,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现实。德国1990年-2005年的15年间,经济总量增长了25%,能源总消耗却下降了5%。丹麦1980年以来,25年间经济总量增长了50%,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不含 交通 业)实现零增长,单位gdp能耗每年降低1.9%;在整个能源构成中,风力发电已经占到21%。这些国家的实践,为我们 研究 节约节能的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节约节能的经济发展理论,已经成为当代宏观经济理论研究中新的生长点和亮点。如何实现在能源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经济学理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经济学界的历史责任。

    二、节约节能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增长必须节约,节约才能增长。增长与节约不是对立的,节约本身就是一种增长。当然,节约是增长基础上的节约,不是要停止经济增长搞节约。我们追求的是增长与节约相统一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节能目标,按年经济增长率7.5%测算,2010年当年就可以节约6.2亿吨标准煤,这些节约量可以多创造6.3万亿元的gdp(按2005年价格 计算 ),同时,节约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省了我们治理污染的成本。这是一笔双倍的财富,是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节能降耗的任务相当艰巨。首先,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在工业内部结构中,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过高。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其中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加工及炼焦、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占到了工业总能耗的69%。由于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小 企业 多,技术水平不高,增加了能源消耗。2005年,我国具有炼铁、炼钢生产能力的钢铁企业共871家,平均每家企业粗钢产量约40万吨,18家产能500万吨以上的企业,产量仅占全国粗钢产量的46%。而2004年,日本4家钢铁企业的产量就占其粗钢产量的73%,俄罗斯5家企业产量占79%,韩国2家企业产量占82%。其次,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不可再生能源在生产和消费总量中分别占92.1%和92.7%,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比例偏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很大,风能可供利用的装机容量约10亿千瓦(目前只开发了0.13%);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间在2200小时以上;每年可用于能源使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1.5亿吨标准煤;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2亿吨标准煤;油料植物和能源作物潜在种植面积可满足年产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

    节约节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反过来说,只有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节能目标的实现。节约节能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技术进步是有机统一的。据有关部门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可以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如果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就可以降低1.3个百分点。

    三、节约节能是一种新的社会文明

    节约节能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也是一种新的 哲学 。从“三高一低”(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走向“三低一高”(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道路,进入节约节能的发展阶段,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节俭的优良传统。“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先哲古训,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信守和称道。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节约节能,具有新的 时代 内涵。

    节约节能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明,不是要人们安贫乐道,紧衣缩食,固守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活方式,而是要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富裕、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这样的新生活,当然不是上天恩赐的,也不是别人赠送的,而是在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国人民自己创造的。

    节约节能是文明的社会生活方式。节约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理应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许多浪费是由不好的习惯造成的,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改变生产生活习惯,将会节约大量的能源资源。我们大家都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建筑在大白天也是门窗紧闭,密不透光,灯火通明,空气污浊。全国有多少这样的建筑在浪费着我们宝贵的能源资源?计算下来肯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有资料反映,改变生活习惯,如用盆接水洗菜,一次就可节省几十升水;如果夏季将室内空调温度设定在26℃,仅北京市就可节省至少4亿千瓦时电量,削减50万千瓦以上电力装机规模,节省1.8亿元电费。

    节约节能是一种文明的价值观念。以节约节能为荣,以浪费能源资源为耻,理应成为新时代的社会公德和价值观念。有限的能源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不是某个个人、某个团体、某个地方所能够独享的私有财富。不能因为有钱,就任意挥霍浪费能源资源。放任浪费,就是侵害别人和大家的利益。节约节能是社会美德,是国家 法律 应当关注的公共利益,也是关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大道。

    节约节能是一种新的哲学。这种哲学告诉我们,节约节能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活动方式;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社会存在。这种哲学改变了自近代以来普遍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自身关系的观念和认识。在这种哲学看来,世界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人的需要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人的主体性不是无限度的,而是有限度的。这种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和谐相处的关系,要求人类必须科学、理性地认识和满足自身的需要,倡导一种文明、节用、适度、合理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它主张,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同时也是对人自身的否定和戕害;今天对能源资源的浪费,就是对明天发展可能性的剥夺,就是对明天人类生存条件的剥夺。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任何企业,乃至某个个体的生产、生活行为,都会对他人、对环境、对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 影响 。发达国家积聚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过多地消耗了全球的能源资源,并且仍是全球能源资源的主要消耗国,理应承担起与此相适应的责任,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我国的发展不仅必须走自己的路,而且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

    四、节约节能是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gdp年均增长率达9.6%,人均gdp年均增长11%。到2006年,gdp达20.94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超过1.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人均gdp为1714美元,居世界第110位(2005年)。与此同时,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16%,能源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比经合组织国家平均高20个百分点以上,比美国高30个百分点左右。总的说,我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能源问题,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少有的。今后也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全社会的节约节能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化解能源硬约束的挑战。

    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在能源资源严重紧缺的条件下取得的。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近年来能源消费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煤炭产量达21.9亿吨,比2000年翻了一番,仍不能满足需要。

    与此同时,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2003年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2004年我国gdp约占全世界的4.4%,而煤炭消费占35%以上,原油消费占7.8%(按当年汇率计算)。近年来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按2000年价格计算,2002年-2004年分别为1.30、1.36、1.43吨标准煤/万元,2005年与2004年持平,2006年上半年同比上升0.8%。“十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年均为1.04,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

    历史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都出现过人均消耗4吨标准煤的发展阶段。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人均能源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本不可能以每年消耗50多亿吨标准煤的代价来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不仅能源资源条件无法承受,而且所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也是我们无法承受的。这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历史和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实现节约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将节能确立为必须完成的约束性目标。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完成这一目标的艰巨性。五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0%,意味着万元gdp能耗由“十五”时期末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十一五”时期末的0.98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和统计口径);按照“十一五”期间每年经济增长7.5%的预期目标测算,年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7;即使经济增长实际达到10%,年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要保持在0.5左右。

    因此,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目标,必须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必须把节约节能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通过经济政策、法律制度、技术创新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决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五、节约节能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市场 经济 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但宏观调控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经济 发展 的实践反复证明,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的结合,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政府的职责就是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 问题 ,按照经济 规律 进行宏观调控。在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公共产品提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完全靠市场是行不通的。市场很难全面反映节约节能的真正价值,很难反映经济 社会 发展的长远目标,在世界上能源资源也从来不是完全靠市场配置的。节约节能、环保是一种社会共同利益、公共要求,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公共事业。据世界银行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 研究 ,市场力量在挖掘节能潜力方面的直接贡献率仅20%左右。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表明,节约节能与环境保护一样,要由政府来主导和解决。

    节约型社会不是依靠市场力量 自然 形成的,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政府主导、 法律 强制和社会参与共同形成的。节约节能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社会的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问题,是宏观调控的任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推进节能工作,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激励节约节能,逐步提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行为的成本,支持节能产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这些都是政府的节能管理职责。

    政府机构要带头节能。政府机构本身就是耗能大户。有资料反映,2003年,全国各级政府机构能源消费量达6335万吨标准煤,其中电力911亿千瓦时,超过全国8亿农民全年881亿千瓦时的生活用电量;政府机构能源费用开支高达1240亿元。据北京市有关机构调查, 目前 政府机构和公共设施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普通住宅的10-20倍。政府机构作为节约节能工作的领导者、倡议者,更应该成为先行者,成为全国的节约典范和节能榜样。政府机构要大力加强自身的节约节能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其能耗情况和节能措施,从办公楼设计、建设改造、管理制度、日常运行、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和习惯等方面入手,建设节约型政府。一个不节能的政府是不可能领导人民建成节约型社会的。

    目前,国务院提出,逐步对政府机构和大型公共设施实行用能定额管理制度,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政府机构和大型公共设施的能源消费总量下降20%的目标。政府机构带头节能的榜样作用无可限量。

    六、节约节能是一场改革

    发展节能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改革,必然要求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变革。29年前,改革开放开启了 中国 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纪元。现在我们又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这场改革的广度、深度、难度和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但我们别无选择。

    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主要集中在调动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方面,对节约节能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是不够的。在新的形势下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必须进一步深化法律制度、行政体制、经济政策和社会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节约要从节能抓起,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发展节能型经济为突破口。没有严格的制度措施,没有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体制,就无法保证节约节能目标的实现。同时,节约节能的发展必然涉及现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涉及国家全局的利益,也涉及 企业 和个人的利益;不仅涉及宏观管理,也涉及微观运行;不仅涉及经济生活,也涉及社会生活,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我国供热体制改革进展比较缓慢,从局部看,供热按面积收费,用户没有节能的积极性,同时,改革又会 影响 一些方面的既得利益;从全局看,供热体制改革的徘徊不前,直接制约着我国节能目标的实现。

    七、节约节能是一场技术革命

    实现节能降耗,技术进步是关键。西方国家经历了1973年和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纷纷开始大力开发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我国的节能技术组织、研究、推广工作比较薄弱,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更不适应我国节能形势的需要。例如,产品用能标准制订工作滞后,国家对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缺乏有效组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很少。从结果看,我国主要产品的用能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2004年火电供电煤耗每千瓦时为379克标准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67克;大中型企业吨钢可比能耗为705千克标准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95千克;电解铝交流电耗为每吨15080千瓦时,比国际先进水平高980千瓦时;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载货汽车每吨百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倍以上;我国现有各类电动机总功率约4.2亿千瓦,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每年多消耗电能约1500亿千瓦时。

    我国的节能技术进步应首先依靠国家积极组织,带动企业和用户共同参与。节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投入主体与收益主体不一致。就像公共照明这样的产品和服务,投资建设和运行保障要靠政府等公共主体,因为受益的是过路人,是不确定的主体。因此,这种公共产品要由国家和政府来组织实施,所需资金应当通过税收手段获取。在节能技术推广领域,可以利用征收能源税、消费税的收入,组织实施节能产品研发、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信息宣传,降低节能产品技术与用能单位信息沟通的成本。

    国家还应重点支持一批量大面广的用能设备技术攻关和推广。我国锅炉、风机、水泵等产品,在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率上有很大空间。如我国有1.4亿台电机,其中70%是小电机,动力输出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15%到30%。这些产品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效率水平,技术难度并不高,关键在推广。国家和政府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例如,实行用能产品市场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制度,这个标准不仅要包括高耗能产品,还要覆盖大多数一般性用能产品,让那些不符合标准的高能耗、低效率产品逐步从市场上退出。

    同时,制订用能标准要适当超前,保持一定的时间提前量,并实行不同用户的差别政策,使生产者和使用者有时间和能力跟上,老百姓不因此而提高生活成本。当年日本公布较高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时,企业普遍反映做不到,阻力很大;但不到一年时间,本田公司就推出了符合标准的低排放汽车,其他厂商也都按期达标。可见,适当超前的标准对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是很大的。

    八、节约节能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节约节能必须依法进行,走法制化之路。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节约能源法》,是指导和规范我国节能工作的基础性法律。这部法律实施9年来,我国的能源形势、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法律已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主要是:调整范围比较窄,条文设计主要针对 工业 领域,对建筑、 交通 、民用等领域涉及较少或没有规定;一些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许多规定过于原则,倡导性条款多,惩戒性条款少,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节约能源法》修订工作,就是要通过对法律的修订,贯彻 科学 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国家节能战略,为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发展节能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节约能源法》是一部涉及整个经济社会生活,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法律。但是,想通过一部法律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集中力量解决目前面临的紧迫、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当前及今后10年到15年必须要做的、能够做到的目标、任务、制度和措施,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成为政府、企业、个人和全社会共同遵守的法律准则。一句话,要修订出一部为全社会所接受并且能够得到实际执行的法律。

    --节能应当包括所有能源的节约。节能应当包括所有能源的利用与节约,既包括可再生能源,也包括不可再生能源。节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的减少,而不是不消耗能源。因此,任何能源都应节约。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以提高能源供给,替代和节约不可再生能源。

    --节能就是追求能源的最大效益。世界能源委员会对节能有个定义: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所需要的节能,就是在能源开采、加工、转换、贮运、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利用经济、技术、法律、行政、宣传和 教育 等一切手段,消除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把握近期节能的重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该抓若干个可能实现的节能重点和目标。具体地说,有“四个重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城市、重点设施。重点行业,如建筑、交通、有色、钢铁等,占到了全国用能总量的一半以上。重点企业,指那些高耗能的企业,如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重点城市,主要是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重点设施,如政府机构办公楼、商场、宾馆、写字楼、影剧院等大型公共建筑。如果这些重点行业、企业、城市、设施能够做到节约节能,那么“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就有可能完成,也可以为今后全国的节约节能提供有益经验。以重点城市为例,这些城市应每年向全社会公布其能源报告,包括能耗情况以及为降低能耗采取的措施,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也向全社会宣传依法节能。再如重点设施,法律可以对其设计、建设和运行提出明确的强制性节能要求,新建建筑必须符合节能强制性要求,既有建筑要逐步改造,以达到节能标准。

    --节能需要有力的制度措施。制度措施涉及两方面:一是能源和节能管理体制和机制;二是法律制度和政府规章。世界上不少国家在这两方面都有较为完善的制度。而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能管理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配套法律制度和政府规章也很不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一套有力的制度,同时也必然涉及体制改革问题。

    --节能需要相应的经济政策和财税政策。节能应主要运用经济的手段来推动和支持。没有财政税收政策、信贷手段和市场导向调节,节能就失去了硬手段。目前,我国的节能财税和价格政策体系很不完备,各方面都希望加大财税政策对节能的调控力度,尽快形成以节能为导向的财税价格政策体系,明确国家鼓励节能的经济政策和具体措施,建立“谁节能、谁受益,多耗能、多付费”的节能新机制。对节能投资给予税收优惠,这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税收杠杆的作用是很大的。美国燃油税是英国的1/10(2003年),人均日油耗是英国的2.6倍。欧洲的成品油价格中近50%都是国家征收的价外税。欧洲一些国家正是通过税收政策的硬手段,抑制了能源过度消费,促进了节能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对节能产品的推广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消除节能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障碍。以照明节能为例,如果把现有的普通白炽灯全部更换成节能灯,全国一年可节电600多亿度。但由于缺乏激励政策,我国节能灯的 应用 率还不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