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8 11:39:51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例1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1-0082-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1.22

一、旅游产权的定义

根据《物权法》的界定,旅游产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旅游资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其客体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旅游实物资产,即所有人拥有占有权和使用权的有形资产,主要包括为宾馆、酒店,相关配套设施以及其他各类旅游实物产品等。二是旅游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的没有实物形态,但具有价值且可以转让的旅游资产,主要包括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权、经营权、使用权,旅游企业的特许经营权、知识产权等。三是旅游金融资产①,指企业所有的代表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如旅游资产的股权、债权等[1]。

二、产权交易的主要方式

产权交易是指产权的有偿转让,是一定的产权主体对作为商品的产权客体的买卖活动。其主要的交易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协议转让,这是当前产权交易最普遍的交易方式,是产权交易双方通过磋商确定交易内容和价格,完成产权交易过程。二是招标,是指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就某一资产由多个潜在买方竞标,由最符合出让方要求的竞标者获得资产的交易方式。三是拍卖,是指多个潜在买方对资产进行公开竞价,最终由出价最高者获得资产的交易方式[2]。四是并购,是指企业购买另外一家或多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权的交易方式。

三、旅游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

产权交易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多层次融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旅游收入以每年超过13%的增速快速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伴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项目投资及产权交易也日趋活跃,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专业的旅游产权交易平台,这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旅游度假胜地和省级经济特区,拥有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和国家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旅游产业一直是推动海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海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金融体系日益健全。旅游业作为海南省优势和支柱产业,投融资需求旺盛,旅游产权交易活跃,使海南在旅游产权交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9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大力支持海南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及金融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在此背景下,海南省提出设立部级、专业化的旅游产权交易中心,作为我国旅游资源产权交易的主要平台,既有利于完善我国产权交易体系,填补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空白,又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旅游产权交易市场主要有以下功能:

1.信息聚集功能

旅游产权交易一般存在地域限制,供求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旅游产权交易市场建立了一个信息的渠道,为交易者提供了固定沟通联络场所。同时旅游产权交易中心通过信息的收集与,撮合交易者成交,从而降低了交易者搜集信息发生的机会成本,提高了产权交易的效率。

2.价值发现功能

根据经济学原理,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价格歧视,是商品成交价格偏离均衡价格,产生福利效益。旅游产权交易中心将大量的旅游资产交易信息公开后,则会形成价格规范,产权出让方与受让方就会对交易价格做出合理的预期,使旅游资产的成交价格不断趋于市场价格。

3.规范交易功能

旅游产权交易市场会对交易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制定规范的流程,保证交易行为的公开、公正、公平,从而能够促进公平竞争,杜绝暗箱操作和寻租行为,避免资产流失[1]。

4.融资功能

旅游产权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功能是其最重要功能。在市场上,出让方通过出售产权获得资金,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受让方可以为资金找到合适投资途径和对象,优化资产结构[3]。

四、开发性金融支持旅游产权交易的主要模式

旅游产权市场的繁荣离不开金融的引导和支持。我国产权交易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但目前旅游产权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有效的配置金融资源,在融资功能上存在着市场规模小、融资总量少、融资结构单一、金融机构介入意愿不强等问题,这就需要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市场进行培育和孵化。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政策性、引导性的信贷支持,解决“金融市场失灵”,促进旅游产权交易市场不断成熟[4]。从开发性金融的特点来看,国家开发银行能够为旅游产权交易提供规划、投资、信贷、咨询、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支持模式,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规划先行,支持旅游景点协调发展

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要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实现科学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就必须要做好规划。一是要对旅游景区整体建设方案进行科学规划,在建设前期就要明确景区的定位,突出景区主体,实现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二是对景区配套实施要与景区发展相适应,在景区建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供水、供电、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各个环节,使配套设施能够满足和保障景区的正常运行;三是要对建设周期和融资方案进行超前安排,从而能够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景区建设,有效地缓解盲目发展和资金压力。

国家开发银行是以“规划先行”为核心竞争力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强调将金融服务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在多年的开发性金融实践中,国家开发银行形成了完善的规划服务体系,既包括行内外丰富的专家和平台等智力资源,还包括规划专项费、规划贷款等金融资源。尤其是开发银行特有的金融产品――系统性融资规划,能够帮助景区开发企业打通融资瓶颈,科学安排资金,最大程度满足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近年来,开发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先后支持了乐东龙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海岸”三亚海棠湾等海南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并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通过推动规划实施,有力推进了景区项目开发,实现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长期贷款,保障旅游项目建设现金流

旅游产权交易一般都会涉及旅游固定资产的转让,旅游景点景区开发权或经营权的转让以及旅游文化知识产权的转让,交易额度巨大,需要动用大量的资金来完成交易,需要旅游产权买方筹集大量资金。另外,产权交易完成后大多会形成后续投资,即旅游产权受让方获取旅游资产后,对旅游资产进行改造、开发或与企业现有资产进行重组,从而实现旅游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创造新的现金流,这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

国家开发银行是我国中长期融资领域的主力银行,在项目融资、固定资产投资融资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开发银行的中长期贷款适用于旅游资产收购、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多个领域。另外,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能够有效平衡流动性波动对项目建设的冲击和影响,为产权交易方建设提供稳定的大额资金来源。

(三)并购贷款,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但我国旅游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旅游企业良莠不齐,缺乏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企业间的并购是旅游产权交易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旅游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旅游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多发生在小企业间,涉及的金额较小,主要原因是并购资金的来源问题制约了大规模的并购。

国家开发银行在支持企业并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2009年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后,国家开发银行即发放了国内首笔并购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的并购贷款能够为企业提供大额、稳定的信贷资金,有力支持并购方受让旅游企业股权、收购旅游资产,促进旅游行业整合和旅游产业升级。同时,国家开发银行能够为并购方提供并购顾问服务,对并购项目的风险及收益进行全面的评估,为企业制定并购方案和企业整合方案,推动并购交易的最终实现。国家开发银行能够通过与旅游产权交易中心合作,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由旅游产权交易中心向国家开发银行推荐并购企业、并购对象等相关信息,国家开发银行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评审并发放并购贷款,在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同时促进实现交易中心、并购企业、国家开发银行三方的合作共赢,加快旅游资源整合的步伐。

(四)资产证券化,拓展旅游产权交易融资渠道

资产证券化是产权市场重要的融资手段,是指融资者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在未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重组或结构安排等设计,转换成为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5]。旅游资产证券化实质是旅游企业的旅游资源转变为金融资产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流动性强。旅游资产一旦通过资本运作成为能够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金融产品,对资金的吸引力将大幅提升,金融市场上的任何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产权受让方,同时被证券化的旅游资产具有稳定的预期收入作为支撑,定价也易于投资者接受,这都提升了旅游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资产灵活组合。和传统旅游产权交易只能以某一个特定资产的产权为交易标的不同,资产证券化可以对多种旅游产品产权进行组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三是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可以使企业在不增加负债率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融资,且募集的资金可以用来作为项目的资本金,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借款能力[6]。

国家开发银行是我国最早试点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金融机构之一。2005年12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第一期资产支持证券是我国境内正式推出的首笔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国家开发银行对旅游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对于旅游资产债权,如酒店、饭店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可以以贷款收益权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二是对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旅游资产,如景区的门票收入、酒店的租金等,以其未来收益为基础进行资产证券化。

(五)直接投资,引导社会资金进入

直接投资是指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投资方受让旅游产权的行为。国家开发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直接参与旅游产权交易,一是直接投资旅游资产股权,成为资产所有者。具体来看,国家开发银行能够通过与旅游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合作,从项目池中筛选符合投资条件的旅游项目或企业,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对旅游项目或企业进行投资。二是通过专项基金。如设立“旅游产权发展母基金”,通过为旅游产业私募股权基金提供资金,间接投资旅游企业的非上市股权[7]。由于国家开发银行的介入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起到示范效应和资金导向作用,从而吸引其他社会资金积极跟进,逐步形成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发展模式[8]。

参考文献:

[1]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国旅游产权交易中心研究报告[R].2011.

[2]谢大鸣,吴振先.论产权交易制度改革与旅游产业的发展[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3]郭国庆,吴剑锋.论产权市场的功能、管理和法制化建设[J].当代经济管理,2005(4).

[4]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开发性金融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林炜.浅议旅游产业的资产证券化[J].经济论坛,2004(19).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例2

(1)非金融企业阿里集团因电商场景开展金融服务,并抢占多类场景资源,打开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想象空间。集团最初因电子商务场景需求先后涉足互联网征信、第三方支付以及小贷业务,如今已发展成立庞大的互联网金融集团——蚂蚁金服。除传统电子商务场景外,集团目前还全力打造农村电商、跨境贸易、文化娱乐、大健康四大场景,并依托支付、云计算和物流三大基础设施撬动外部场景的资源。阿里已经实现对多场景的控制,掌握核心数据资源,这为公司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例3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39-03

一、涞涞易地区经济社会概况分析

(一)区位优良,交通便利

涞涞易地区处于河北省中北部、保定市西部的太行山区,临近首都北京的边缘地带,范围包括涞水县、易县、涞源县所辖的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约6 640km2,在行政区划上共划分为59个乡(镇)、996个行政村,包括人口119.3万,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0′—115°48′,北纬39°02′—39°57′。规划区与周边的13个县(市、区)地域相接,其中东邻保定市的涿州市、高碑店市、定兴县、徐水县,南邻顺平县、唐县,西为保定市阜平县和山西省灵丘县,北邻张家口市的蔚县、涿鹿县和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目前三县之间有G108、G112、G207以及S332、S232、S241等主要公路相通,张石、荣乌、张涿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规划在涞涞易三县境内有15个出入口。

(二)山地广阔,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地处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山区面积广大,占总面积的90%以上,平原面积仅为全区面积的9.6%。北部、西部部分地区为太行山、恒山、燕山三山交汇地带,地形地貌种类多样,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达2 144米,位于涞源县北部的犁华尖,最低海拔50米,位于易县东南部,相对高差高达2 111米。山区多天然次生林,部分山体有大面积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海拔2 000米以上有广阔的亚高山草甸,生态环境优越。区内有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漕河、清水河、遒澜河、唐河等8条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经全区,其中7条河流发源于本区境内。

(三)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

据统计,涞涞易地区拥有国家A级景区7个,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5处,虽然面积仅占保定市的30%,但AAAA级以上景区已达到保定市的62.5%;拥有AAA级景区2个,占保定市AAA级景区的15.4%。另外,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处,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

(四)资源垄断性强,影响力大

涞涞易地区拥有野三坡、清西陵、白石山三大高品位旅游资源。其中,野三坡、白石山均为中国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清西陵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河北省世界级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相当于秦皇岛、承德、唐山3市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数的总和。白石山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并且是北方出现云雾频率最高的山岳之一,也是北方少有的富水地带。拒马河是河北省内唯一一条长年不断的河流。位于涞源县和蔚县交界的空中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空中草原,已被确定为华北地区的标准夷平面。涞源县拥有宜人的避暑气候,自古以来被称为“凉城”,是距京津和省会最近、人体感觉最为舒适的最佳避暑度假地。

(五)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涞涞易三县历史文脉深远,涞水县和易县均已被评为千年古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占保定市的25.5%;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占保定市的21.6%;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占保定市的12%,其中阁院寺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好的土木建筑;易县易水砚制作技艺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送别、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以及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役等均为在此地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六)特种资源齐全,开发基础良好

第一,已在三县境内探明多处温泉地热、矿泉资源富集地段;第二,区内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是京郊的“天然氧仓”;第三,区内山水相依、湿地连绵,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科研与观赏价值巨大;第四,区内山高峡峻、河长湾多,具备开展漂流、滑索等水上及空中运动的天然优势;第五,区内部分地段地域开阔,具备发展高尔夫与小型飞机的良好条件。

二、战略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涞水县、易县、涞源县是环京津贫困带上的贫困县,同时又是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重点县。涞涞易三县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京津两市的产业梯度差异较大,区域合作基础相对较差。

(一)旅游产品龙头带动作用亟待增强

涞涞易地区曾为太行山区最先发展旅游的地区之一,其中野三坡百里峡曾经是河南云台山开发初期的学习对象。但目前涞水县全县的旅游综合收入不及云台山景区的一半。同时,涞源县和易县虽然拥有白石山、清西陵等世界级的资源和旅游景区,但是由于景区之间各自为战,景区规模小,辐射范围小,造成景区经济效益较差,难以在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取得竞争优势。因此,涞涞易地区有必要对区内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树立龙头品牌,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旅游体系。

(二)旅游资源亟待整合

首先,涞涞易三县虽然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但是已开发部分规模小、分布散,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无法对游客构成强大的吸引力。其次,区内文化底蕴深厚,开发价值较大,但缺乏实物依托与支撑。再次,部分旅游资源散乱分布于居民聚集区、深山沟谷内,不便于资源的开发与对外展示,规模化、精细化建设难度较大。以上因素决定,涞涞易三县亟待进行旅游资源与地域文化的整体性战略开发。

(三)旅游产品急需创新

近年来,涞涞易三县的旅游开发建设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建设项目,因此,涞涞易三县与周边的北京市、山西省、张家口市、廊坊市相比,旅游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随着短假期的增多、居民休闲需求的增长以及自驾车保有量的持续加大,京津游客的周末溢出效应将更加明显。因此,涞涞易要以主要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区内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实现区域旅游的差异化发展,构建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四)旅游业发展进入板块竞争时代

区域旅游合作是涞涞易摆脱京津屏蔽效应、赢得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首先,涞涞易三县一直以来均处于京津两大都市的屏蔽之下,存在较为严重的RSI(即旅游资源(resource)、游客规模(scale)和经济效益(income))错位现象:旅游资源品位高,但由于旅游产品单一、精品化程度低、管理落后,品牌知名度不高,游客规模不大,旅游经济效益较低。五台山、崇礼滑雪基地等景区也形成涞涞易旅游市场份额的持续挤压。随着旅游市场中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旅游新业态不断地涌现,餐饮、娱乐、度假、休闲等已经成为现代复合型旅游发展模式的重要构成内容,旅游业也由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的“点、线竞争”时代逐渐发展到以旅游目的地为代表的“板块竞争”时代。因此,涞涞易地区只有主动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率先实现区内的旅游一体化,才能更为有效地与京津扩大对接的范围,加快对接速度,优化对接深度,放大与京津的同城效应,密切参与京津冀合作,更好地满足京津市场的消费需求,推进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三、战略合作的可行性研究

(一)景观特色鲜明

涞涞易三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均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景观与文化特色十分鲜明。涞源以山岳避暑度假资源为主,易县以历史文化与山水资源为主,涞水以峡谷水系及民俗资源为主,有利于同类资源的聚集、串联、整合和一体化开发。三县拥有多项不可替代、不可复制、不可移动的高品位垄断资源。同时,由于三县生态环境十分良好,能够为推进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复合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优越的基础条件保障,因此三县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形成对未来旅游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二)交通瓶颈即将打破

在未来几年内,制约涞涞易地区旅游发展的诸多交通瓶颈将会打破,使区内外交通连接更加便捷。首先,张石、张涿、荣乌高速将在2013年前全线修通,对内建立涞源、易县和涞水三县之间高速通道,实现区内交通通达度的大幅提升,对外打造沟通东西交通的枢纽地位,缩短本区与周边省市的空间距离,与京、津、保、石、张、大、呼等大中型城市建立3小时之内的便捷交通,实现客源市场向更大范围扩张。其次,区内将建设易水湖-狼牙山的旅游专线公路,拉近重要景区之间的时间距离,进一步优化景区之间的旅游线路连接。再次,北京的917路公交车已实现直通野三坡,更多通往本区的公共交通线路即将开通,极大提升首都居民赴本区旅游的便捷度,有利于客流量的大幅提升。最后,高铁的发展将使保定到北京、石家庄、武汉、广州的时间缩短到目前的一半,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建设也将强化本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中远距离市场的空中联系,有利于中远市场客源的大幅增加。

(三)三县合作基础良好

从2009年涞涞易三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看,涞水全年接待游客202万人次,完成门票收入4 580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5亿元;易县接待游客211万人次,实现综合效益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53%;涞源县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2.6亿元。相比之下,旅游收入差距不大,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当,有利提升区域旅游路合作的积极性,实现互利共赢。

(四)区位有利于市场对接

首先,涞水、易县、涞源三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地域相邻,境内有公路、铁路相互连接,有利于区域间彼此联合、展开旅游合作,也利于加强涞涞易三县与京津两市、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省会其他城市之间的旅游联系。其次,三县处于太行山东麓,民俗相近、文化相融、社会经济交往密切,为旅游合作奠定了社会和文化基础。再次,三县毗邻首都,位于京津石三大都市的1小时经济圈内,是京津冀都市圈、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能力和居民出游率较高,十分有利于本区旅游业的发展。

(五)政府引导扶持力度空前加大,旅游战略提升机遇绝佳

近年来,国家、河北省及保定市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京津冀之间的协商对话机制、协作交流机制和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正在形成并不断优化,为涞涞易三县旅游区域合作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发展动力,有助于旅游业产业地位的大幅提升;三县也已通过门票互惠、联合申报、线路串联等多种方式逐步推进旅游区域合作的进程,积极构建区域性的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

四、涞涞易地区旅游发展策略

(一)变被动辐射为主动对接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于涞涞易三县的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紧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以“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品牌创建、旅游要素补足、服务质量提升”为核心,着力强化政策与资金的引导与支撑,优化管理体制,形成示范效应,吸引产业聚集,变“被动辐射”为“主动对接”,推进产业与区域合作,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以涞涞易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撬动产业经济联动发展。

(二)塑造核心吸引力

要按照“高品位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整合资源,以“二次创业”的精神进一步提升龙头景区的品位,打造以高品位旅游资源为核心吸引力,狠抓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精品景区建设,增强涞涞易三县在旅游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建设集生态旅游、避暑度假、商务休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环京津休闲旅游的龙头产品、国内知名的山地旅游度假区和热点旅游目的地。

(三)确定区域合作重点

涞涞易三县主要在旅游项目开发、景区建设、区际交通优化、信息网络构建、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完善、人才吸引、管理体制理顺、政策出台、标准建立、服务提升、招商引资、宣传促销、生态环保、富民增收以及产业延伸等诸多方面开展战略性合作,发挥优势,补足短板。

(四)共同确立发展目标

通过旅游综合性战略开发,引导涞涞易三县联合培育重点旅游产品和品牌旅游线路,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提升休闲度假功能,增进区域与产业协作,提升旅游整体实力,并以涞水县为突破口,强化与京津的市场化对接,提升涞涞易旅游对中远距离市场的吸引力,优化河北省乃至环渤海地区的旅游经济格局。

(五)共同打造经典线路

全力推进涞涞易三县的旅游一体化开发建设,逐步消除区域间的政策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和服务障碍,着力建设北太行经典旅游线,实现三县旅游网站与管理系统相互链接、信息互通。

(六)统一推进旅游减贫

涞涞易三县要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推进乡村旅游向乡村度假发展。结合农村新民居建设,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农家旅馆、乡村酒店、休闲农庄、采摘农园、观光农园及景观村镇,完善基础与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创新活动形式,提升乡村减贫带动力。

参考文献:

[1]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河北省旅游局.关于京郊休闲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R].

[3] 李佳,钟林生,成升魁.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156-162.

[4]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3).

[5] 中共河北省委.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河北日报,2010-11-18.

Study on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Lai Lai Yi tourism on region

WANG Ran,XU Ning,ZHANG Li-yun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例4

[关键词] 低碳经济;经济类专业;教学

[作者简介] 丘兆逸,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贸易与环境,广西 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2-0096-0003

一、引 言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根据斯特恩报告,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上升到目前的480PPM,导致全球温度上升了0.5℃以上。若现在不进行积极干预,到21世纪末,温度可能上升2~3℃,导致的全球经济损失将占GDP的0~3%;综合其他因素,温度甚至可能上升5~6℃,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将可能导致GDP下降5%~10%。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IEA,2008),中国2007年由消费化石燃料而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减排压力陡增。同时,中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国家,根据王金南等(2006)的估计,中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年GDP的3%~6%。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于2002年专门成立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制领导小组,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国家评估及其支撑性研究,2007年开始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减少碳排放的双赢。

发展低碳经济,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的经济类专业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为此教育部于2010年3月了《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支持、鼓励高校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包括低碳经济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技术专业的设置上,如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的影响等,就低碳经济对经济类专业教学的影响研究比较少。而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对经济类专业教学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的结构安排为,先介绍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其次分析低碳经济对经济类专业教学的影响,然后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经济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最后是相关措施。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而被广泛接受的低碳经济定义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即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创新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推动各种能源技术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一高两低(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

1.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

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很多国家都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走出危机、抢占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宣布实施“绿色能源新政”。具体包括,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全美统一电网,并进行智能化管理;为推广混合动力汽车,每台给予补贴7000美元;为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准备在五年内累计投入1500亿建设资金。在英国,发展低碳经济更是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08年,该国颁布实施《气候变化法案》,是世界上首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同时还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碳预算。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是世界第五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印度政府制定刺激性财政政策,例如税收补贴、软贷款等,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能源有效利用。

2.国内低碳经济发展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政府重视低碳经济发展。2007年9月8日召开的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在发表讲话时就提出要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底,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发展多元清洁能源的目标,为此要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在我国新增的4万亿刺激经济投资计划中,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工程等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投资合计达5800亿元。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低碳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风电设备制造及其配套零部件专业化产业链。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市场的30%,位居全球首位;全球前25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我国企业占了8家。

三、低碳经济对经济类专业教学的影响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通过创造新的经济活动,催生新的经济类专业;另一方面,对原有经济活动施加影响,需要对原有的经济类专业教学进行调整。

(一)低碳经济催生新的经济类专业

低碳经济催生新的经济类专业主要包括:碳排放交易、碳金融、企业碳管理咨询、节能管理,其中重点是前两者。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约(JI)和排放交易,这催生了配额型和项目型碳排放交易市场。其中,配额型交易是指因总量控制下而生产的减排单位交易,如“欧盟排放配额”;项目型交易是指因实施减排项目而产生的减排单位交易,如清洁发展机制导致的“排放减量权证”、联合履约机制导致的“排放减量单位”。碳排放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约的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货币等而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这样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冲减其减排责任,从而实现减排的目标。2009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达到144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可能超过石油交易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据统计,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累计批准的CDM项目为2685个,折合造林面积大约为100万公顷,所产生的碳汇为3637万吨,交易金额为3.63亿~4.84亿美元(按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每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价格为3~4美元价格计算),约占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份额的20%,是全球最大的CDM交易国家。2008年,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区试点二氧化碳交易市场。次年8月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完成国内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天平汽车保险以27.76万元的金额,购得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中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以抵消其2004年至2008年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需要高级的经济管理人才,为此需要开设与碳交易和碳金融相关的新专业,以满足低碳经济的人才市场需求。而目前国内高校几乎没有开设此类专业。

(二)低碳经济对现有的经济类专业教学的影响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对原有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对原有的经济类专业生产影响。本文主要以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例,说明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把二氧化碳排放内生化,即要考虑产品的碳足迹。碳足迹主要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而碳标签就是在产品标签上把其碳足迹标示出来,以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的碳信息,便于其进行低碳消费选择。以商店出售的炸鸡腿为例,其碳标签把从养鸡、加工、配送到上架、包装回收或垃圾处理等的每个环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明确标示出来。目前,法国、日本等国的部分商场规定,禁止没有碳足迹认证的商品进入。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已要求其采购供应商必须实施碳足迹验证,贴上碳标签。我国是沃尔玛的主要采购来源地,碳足迹的实施,要求国内承担减排责任,否则将拿不到订单。2010年10月,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獐子岛虾夷扇贝成为我国第一个碳标识认证食品。

在低碳经济的约束下,促使我国发展气候友好产品。气候友好产品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产品友好产品,其可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风力发电机、光敏半导体器件、光学元件等是典型的气候友好产品。马建平、曲如晓(2009)的研究发现,我国的气候友好产品虽然规模大,但价值增值幅度小、在国际交换中处于不利位置上。此外,我国的能源结构以高碳排放的煤炭为主,出口商品的隐含碳比较高。而根据《2009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到2018年美国政府有权要求向来自包括我国在内不实施国际减排义务的国家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届时,碳关税的征收将严重损害我国的出口竞争力。因此,我国未来应大力发展气候友好产业,降低出口商品的隐含碳。

发展气候友好产品贸易,需要对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调整。一是从事国际贸易的相关人员必须了解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如产品的碳足迹计算。二是要熟悉国际贸易中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规制。比如与气候友好服务贸易相关的多变贸易协议有《服务贸易总协定》(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的第XIX章,WTO成员对于以减缓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政策有特别的条款。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经济类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经济与环境的学科交叉培养

无论是新的碳排放交易和碳金融相关专业的开设,还是对诸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传统经济类专业而言,在低碳经济背景之下都强调经济学科与环境学科的有机结合。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原来的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知识外,还要求了解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才能适应低碳经济下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新形势。这就要求,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新开设的相关经济类专业和传统的经济类专业实施经济与环境的学科交叉培养。

(二)产学研联合培养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且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又急需相关经济类人才参与。这对经济类的专业的发展带来挑战,因为相关知识、实践还没有成熟。以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为例,2004年我国政府颁布了《CDM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开始试点,运营时间不长,并且还不够规范。更突出的是,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还不完善、交易体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在这种背景之下,碳排放交易和碳金融类相关专业的建设面临很多困难,如师资力量不足、相关规制变化快。这就需要产学研联合建设相关经济类新专业和传统的经济类专业,因为低碳经济的市场界及其研究界掌握着该行业的最新发展。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例5

关键词:

低碳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策略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集约型企业。在资源的大量消耗、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经济步入国际轨道,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给国内经济带来了新的前景,还给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正确认识低碳经济,发挥低碳经济在促进社会和生态发展的积极作用,调整能源结构,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就是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使能源消耗降到最低,环境污染程度得到缓解,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存的目的。其特点包括全球性和多收益性。多收益性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相较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更具发展前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中作用突出,在发展过程中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完美融合,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因此,具有多效益性。

二、制约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因素

1.调整能源结构困难重重

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模式多数处于能源消耗阶段,且我国经济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因此,在现今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大范围的能源结构调整无法实现。例如,我国的发电企业。我国主要的发电形式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就要依靠大量的煤炭资源消耗为前提,大量的煤炭燃烧使空气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随之破坏。调整发电企业的能源结构,就要缩小以火力发电为主要形式的电力结构,增加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新型形式,然而由于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调整能源结构很难实现。

2.外贸竞争力低下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优势是产品的物美价廉,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各国在面对进口贸易时注重低碳产品的引进,提高非低碳产品的关税,短时间内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使我国渐渐失去了对外产品的竞争优势,直接导致外贸竞争力低下。

3.贸易壁垒和碳关税使优势产品无法发挥

贸易壁垒主要指引进绿色技术标准对进口产品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自身贸易[1]。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多数技术含量低,使在面临出口时无法满足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要求,使我国产品失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而碳关税的实行使我国碳超标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失去产品的价格优势。

三、发展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策略

1.调整能源结构,制定低碳标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有效办法[2]。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关的数据标准,使人们树立低碳环保意识,进一步促进人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因技术信息的泄露导致经济财产的损失。

2.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面对低碳经济这一经济发展趋势,一方面,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产品的碳含量,才能使我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凸显优势。另一方面,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国际低碳经济的标准,学习国际面对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政府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增加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我国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3.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和谈判

在对外贸易中各国贸易壁垒丛生,面对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谈判,在谈判中制定同等的标准,维护自身贸易利益,使我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减缓贸易壁垒带来的冲击力度,从而使我国产品的优势得以发挥。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这一大背景下,发展国际贸易要正确认识低碳经济,从能源结构调整的困难性、外贸环境的多样性、贸易壁垒和碳关税的多变性出发,制定符合能源结构的法律、法规,确定统一的低碳标准,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和谈判,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产品优势得以发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形成。

作者:赵芳 李吟龙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例6

碳金融市场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便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碳金融市场交易工具和交易平台的多元化也带动了其交易规模的逐年增长。从英国新能源金融公司(New Energy Finance)2009年6月的预测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碳交易市场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碳排放额度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京都会议)通过的附件I中指出,缔约方(具有强制减排任务的国家)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一种履约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CDM)。清洁发展机制的目的是协助其他国家地区实现有益于《公约》的最终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非附件I国家,在碳金融市场中主要通过CDM机制向发达国家提供经核证的碳信用产品。我国虽然是核证减排量(CERs)的最大提供者,但是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为全球碳市场提供的巨大的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低价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交易。我国碳交易市场刚刚起步,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形势下,探讨CDM下我国碳交易机制的建立、发展的对策和路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CDM与我国碳交易

(一)CDM概述

CDM的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的转让与获得,即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减排并从中获益,发达国家缔约方亦由CDM取得排放减量权证,以履行在议定书第三条下的承诺。CDM是基于项目的配额交易,其指标减排量是由具体的减排目标产生的,每个项目的完成就会有很多的信用额产生,其减排量必须经过核证。

(二)我国CDM项目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1年1月,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批准注册的全球2744个CDM项目中,5.01亿吨CO2当量的核证减排量已经获得EB的签发,签发总量为2005年的501倍。其中,我国的注册项目占全部项目的42%,共有1168个项目成功注册。其所带来的效益非常明显,减排量被核证签发的约为2.677亿吨,占东道国CDM项目累计签发总量的53%。

碳基金和金融机构推动着CDM项目交易的发展。2006年5月17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的《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为国际金融公司与首家中资银行合作开展的中国能效融资项目,接着其他中资银行也相继开展了基于CDM的项目融资业务。由财政部牵头、七部委共同运作的中国CDM基金在2007年3月正式运营;2009年7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陕西两个装机容量合计近7万千瓦的水电项目率先以独家财务顾问方式引进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取得了成功,至少为项目业主带来额外出售碳排放权的收入约每年160万欧元,走在了国内银行的前列。

(三)我国CDM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碳产品交易量虽大,但碳信用产品的交易价格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有些甚至低于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我国的CDM项目都是以由买家承担全部的风险的“双边项目”为主要方式,这种低风险方式的收益也较低,使得中国在CDM交易的议价上没有多少优势;其次我国产生的减排量交易基本上是在初级市场完成交易的,而发达国家则运用远期合约购买产品在国外进行交易,使得发达国家掌握了定价权的标准和交易市场,我国只不过充当了来料加工厂的角色。

另外,CDM机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CDM的审批标准是发达国家制定的,其审批机构大部分都在国外,所以我国CDM项目往往注册过程复杂、耗时时间长、成功率较低;二是CDM项目机制自身周期滞后和低效,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减排量损失严重和市场价值低下等后果。

二、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概况

(一)欧盟排放交易计划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碳市场,涉及欧盟27个成员国,近1.2万个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实体,还有众多的交易中心,如巴黎Bluenext碳交易市场、欧洲气候交易所(ECX)等。目前,全球总量的3/4以上的碳产品的交易量在欧洲市场中完成。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有两个特点:一是遵约、风险管理、套利和获利了结等的交易目的多样化;二是EUA现货、期货和期权等交易品种多样化,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交易品种的价值超过30亿美元。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成功运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机制使其成为全球最活跃的碳排放权衍生品交易市场。

(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美国虽然没有核准《京都议定书》,但于2003年建立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它是全球第一个由企业发起的、以温室气体减排为目标和贸易内容的专业市场平台,其交易品种丰富,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荷兰、加拿大、中国等地区都设有该交易场所,如中石油及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共同组建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TCX)。其中,CCX2008年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是0.69亿吨和3.09亿美元,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三)印度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真正的碳交易所在印度。CDM生效之初印度采用双边开发,从2005年起其双边改为单边碳策略,通过储存注册成功的CDM项目所签发的CER来控制市场的波动及降低减排成本。由于金融机构、企业和民间组织的大力参与,印度碳交易市场的成交量稳定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其前景

(一)碳交易现状

中国虽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被《京都议定书》纳入到强制减排计划,一直通过CDM参与全球的碳交易市场活动。我国的实体经济企业为世界碳交易市场创造了众多减排额,大部分是CERs。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我国也在大力发展碳交易市场,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为主的多家环境交易所,但是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统一的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来约束碳交易行为,而且碳交易产品比较单一,交易量也比较小。

(二)碳交易前景

具有强制减排任务的国家2008~2012年的减排义务在《京都议定书》中有详细的规定。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有关数据,我国碳交易前景非常诱人。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的报告,只有2009年第一季度CER的输出量超过了需求量,而在2008年年底到2009年五个连续季度中的其余的四个季度均为需求量大于输出量(见下表)。这四个季度的供求缺口表明,我国CDM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计,发达国家2012年要完成的50亿吨温室气体减排中一半要以CDM的形式出现。彭博新能源金融预测,只有CERs的预测供应量在《京都议定书》的有效期内是12.92亿吨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2012年的充足供应量,而截至2011年1月只有约5.01亿吨被签发,产生的巨大缺口也会给我国CDM项目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

虽然现在还没有2012年以后的相关强制减排的法规出台,但是不可否认,碳交易的发展前景依然很乐观。据世界银行碳基金预测,如果2050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550ppm,全球碳市场的需求将达到2008年的10倍,约为500亿吨,这说明碳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即便CDM在2012后发生改变,依据我国碳信用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达国家强制减排的需要,也会有类似CDM的机制依据这种需要而产生。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CDM下的碳交易对策

我国必须在低碳经济战略中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从而使我国的碳交易市场逐渐成熟起来,交易平台、工具、产品融入国际市场,形成自己的市场定价机制和价格理论,从而能够参与世界的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制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低碳时代的国际碳交易竞争。

(一)加强对CDM项目的引导

1.加强CDM的宣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对CDM进行广泛宣传,让企业转变传统观念,认识CDM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组织专门机构总结我国CDM项目注册过程中的问题,让企业了解CDM如何运作,给我国CDM项目的开发提供借鉴。

CDM的人才应该是金融、环境、能源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处于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初期,应该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使之熟悉国家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和法规、CDM的开发和运作过程等。

2.提供专业的CDM咨询服务

CDM项目下的碳减排是一种虚拟产品,开发程序和交易规则都比较复杂,只有专业的机构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应该大力发展中介机构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来帮助企业。另外,政府作为CDM项目的倡导者,应该为清洁发展机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倡导金融机构为CDM项目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给碳交易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加强碳交易的制度构建

政府需要把发展碳金融切实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内,积极引导各级市场规范有序地发展,达到合理配置环境资源的目标。我国碳交易尚处于试点阶段,排放权交易的审批和制度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应完善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的各层级法律、法规,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的运行,奠定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基础。

(三)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场

一是中国的环境交易所应加强与先进国家或地区同行的交流合作,将我国从国际碳市场及其形成的价值链中的低端角色释放出来,加大我国在国际碳市场交易的活动力度,逐步掌握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主动权,最终将我国碳市场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交易平台。

二是处于市场的起步阶段碳排放减排系统应主要围绕基于项目的CDM和资源减排VER展开产品供应市场。政府应鼓励企业展开自愿减排并在资金、技术和碳税方面给予优惠。在有效的激励下,推动碳减排的理念和行动有机结合。

(四)创新碳交易产品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碳金融市场,我国碳金融产品比较单一,多以基础产品出现,缺乏衍生产品的创新。因此,我国应大力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国情的多种碳产品,如碳债券、碳基金理财产品、以CERs为质押的贷款、碳交易保险及碳期权、期货等的碳产品,以丰富碳产品市场,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五)以CDM为契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国货币的崛起,通常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计价和结算绑定权紧密联系。目前,欧元在国际碳产品的结算中占据主要地位,美元和日元是仅次于欧元的结算货币,这些国家为使本国货币成为未来碳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都在积极构建与碳交易相关的货币体系。

在新一轮能源经济发展中,我国应以碳交易发展为契机,努力向国际碳交易市场看齐,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使人民币国际化并在结算中获得一席之地,最终使人民币成为新的“碳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周宏春.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启示[J].科技与经济,2009(12).

[2]王遥.碳金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熊焰.低碳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例7

二十世纪,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因此,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途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此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位观念的深刻变革。其本质是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实施区域清洁发展,核心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

一、文献综述

关于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研究,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参与。齐晔等[1](2008)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估算了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量,得出通过出口贸易,我国为国外排放了大量的碳的结论。许广月,宋德勇]2](2010)利用我国198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长期内,出口贸易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许广月[3](2010)利用我国省域的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长期稳定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转变出口贸易方式提供了依据。刘翠霞(2012)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山东省碳排放、能源消费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除了能源消费需求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也是导致山东省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的重要因素。杨娟(2012)分析了低碳经济下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为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

些政策建议。贺建军(2012)分析了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认为碳标签将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发展低碳经济将改变现今的贸易格局。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低碳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分析下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遇到的挑战。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8667.亿美元,世界排名从第32位上升到第1位,成为世界第大贸易国与第大出口国。与此同时,我国“奖出限入”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面临着低碳经济的挑战。

(二)中国对外贸易受到的挑战。低碳经济由于占据了保护世界环境的道德制高点,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挥舞的工具,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来说,不利的影响有两点:

第一,碳关税的征收将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1)》分析预测,美、法、英、日等提出的碳关税方案一旦全部实施,将给我国金属冶炼及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4大能源密集型产业生产部门带来严重的打击。第二,产品的低碳标准将使我国出口产品更加困难。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有效的低碳经济生产,不少企业仍然停留在高污染高排放的水平,因此产品含碳量般较高,而其他国家一旦提高进口时对碳标准的要求,我们很多的产品可能就无法再像以前一样成功出口到这些国家。这对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大难题。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

在国际上倡导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地应对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新困局呢?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国家应该积极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加大服务贸易的比重。同时,企业自身应当在国家的引导下,自主实现企业的升级改造。

第一,国家应进一步通过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国家以资金为导向,通过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注入。第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第四,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一方面应把低碳生产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

方面,企业应适当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品的精益化生产。

(二)培育碳交易市场,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竞争。我国应当加强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制定碳交易的政策法规,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启动国内碳交易市场,争取碳交易的定价权。所谓碳交易,就是指碳排放交易,最早是由英国提出这设想,即在量化了各个国家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建立个体系,买卖碳排放量配额,企业减少碳排量,其减排指标可在国际市场出售,其他企业则可以买进碳排放量配额。

(三)培育全民低碳意识,创新低碳贸易文化。由于环境与资源的公共物品性,产权的不清晰,人们肆无忌惮地滥用资源、任意污染环境,这给资源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导致大量的增长是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截然相反的。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例8

中图分类号:F595.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0961(2006)05-0021-04

收稿日期:2006-08-01

作者简介:孙晓谦(195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俄罗斯经济问题研究。众所周知,俄罗斯东部地区与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双方旅游合作不仅具有区位条件优越、民族文化相近等便利条件,在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品互补方面也具有优势。

应该牢固树立区域旅游资源相融的战略思想和“共同开发,共同管理,互动双赢”的理念,将黑龙江两岸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评估区域特征,共同建设名牌旅游景区和拓展多样化旅游路线,打造一个“无障碍"、“无界限"旅游圈,以促进两国旅游经济的联合与发展,在资源互补、客源互动的基础上,达到市场双赢的目的。

一、打造“无障碍"、“无界限"旅游圈

中俄共建区域性名牌旅游景区,打造“无障碍"、“无界限"旅游圈,旅游资源是先决条件,因为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

说到旅游资源,它大抵具有多样性、古老性、奇特性和丰厚性四个特征。其多样性指的是旅游资源的种类、地域、风光和气候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多种功能,如江河湖海瀑泉的不同类型;花鸟鱼虫的不同种类;海滨、山地、高原和高纬度地区不同的气候等。古老性是说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特性,如古典建筑和历史遗址等。奇特性是指某一个旅游胜地独到和特有的旅游资源,如中国的万里长城、法国的卢浮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等等。丰厚性也就是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总和,如山水生物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等。因此,无论是哪个国家,或是哪个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旅游资源方面都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中俄共建区域性旅游名牌景区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实现双方的资源互补。

中俄两国都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俄罗斯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大多集中在欧洲部分的中央旅游区和西北旅游区。因此,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下诺夫哥罗德、喀山和叶卡捷琳堡这些城市就成了中心旅游区。目前,在俄罗斯四大旅游带所囊括的十个旅游区中,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很多,特别是在俄远东地区,由于旅游业刚刚起步,还没有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名胜。但是,俄远东地区休闲旅游资源确十分丰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可以发展包括生态游、极限运动、狩猎、医疗保健、商务和科学探险等几十种旅游项目。符拉迪沃斯托克《金角报》称,该地区具备充分的条件,可以成为俄罗斯的旅游胜地“麦加”。因此,远东各地政府都特别关注旅游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滨海边疆区。据《符拉迪沃斯托克报》报道:滨海边疆区积聚了200多种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其中至少有50种可以用于发展旅游业,如陡峭的悬崖、深邃的洞穴、飞奔而下的瀑布以及神秘的乌苏里原始森林。除此之外,这里还居住着乌德盖人、纳乃人等土著民族,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文化、神秘的宗教仪式和典礼。如果这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么这将成为一道让不少人垂涎三尺的“旅游大餐”。

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山水相连的黑龙江省是一个生态资源大省。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冰雪等四大生态旅游资源,冰雪风光、火山地貌、湿地观光、边境风光、狩猎和漂流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使其具备了打造成四季均可观光的旅游基地的条件。但是,黑龙江两岸既缺少像三亚、北戴河、黄山、九寨沟和漓江那样的自然名胜景区,也缺少北京“大观园”和“锦绣中华”、深圳的“世界之窗”和“中华民俗村”那样即具规模、又有知名度的人文景观,因此,以口岸为依托,将口岸、界江和界湖风光,民族风情、原始森林和湿地等地形、地貌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加以整体优化组合,沿中俄边界线,尤其是有对等口岸的交通便利的地方,或是在中俄互市贸易区的基础上(黑河、绥芬河、东宁)建立几个或十几个独具特色的名牌旅游景区或旅游度假区,并将其开发成一个最具发展前景的旅游基地,这是大有可为的。

最近几年,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俄各旅游公司都在积极开拓新的旅游路线,以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来俄罗斯旅游。俄罗斯“无国界世界”免签旅游协会执行主任亚尔采娃说,俄旅游业还将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在俄欧洲部分,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一传统的旅游路线外,今后将开通包括特维尔州、雅罗斯拉夫尔、科斯特罗马、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等莫斯科附近旅游景点的“金环旅游”和伏尔加河游河旅游;南部的北高加索地区将开发新的沿海旅游等;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的贝加尔湖和堪察加半岛等地开发生态旅游,吸引不同层次的中国游客享受不同的旅游服务。这对两国共同开发区域性名牌旅游景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时机。

二、形成跨国经贸旅游特区

在黑龙江两岸共建中俄名牌旅游景区可行性分析[DM)][BW)]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的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江界2300公里)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20个对应城镇,并共建有黑河、绥芬河和东宁等几个中俄互市贸易区。在中俄互市贸易区两国公民无需护照签证,持简便手续就可直接进入,并可以在经济合作区内自由贸易、旅游和娱乐。因此,在互市贸易区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性名牌旅游景区,应该是最理想的选择。

位于中俄边境线上的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互市贸易区就是集国际贸易、民间贸易、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商贸旅游区,是中俄两国政府共同协商建立的边境跨国商贸区。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截止2003年底接待中外游客360万人次。其中,中外客商70万人次,交易额达20亿元。与俄方贸工综合体对接后将形成跨国经贸旅游特区的格局[1]。

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中俄两国惟一的一对距离最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的口岸对应城市,1991年,在大黑河岛上黑河率先开通了边境线上第一个边民互市贸易市场。风光秀丽的大黑河岛上从此集散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每天都要接待数以千计的俄罗斯游人和客商,形成了游、购、娱为一体,以冰雪游乐、狩猎垂钓、漂流探险、避暑疗养、生态环境、民俗风情、边境跨国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到这里即可以赏北国风光,又可以出国旅游。经由黑河到俄罗斯,还可以横贯欧亚大陆,东达白令海,西抵波罗的海,北到北极极地,南至黑海之滨。

东宁是与俄罗斯陆路相接,铁路相通,水陆联运的国家一级陆路口岸。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中、俄、朝三国交汇点。它南与吉林省珲春毗邻,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十月区接壤,边境线长179公里,其中水界99公里、陆界80公里,从这里到十月区的中心波克罗夫卡村只有3.5公里,距乌苏里斯克仅64公里,距符拉迪沃斯托克不过164公里,距日本海直线距离50多公里。历史上这里曾是中、俄、朝、日等国客商云集的地方。目前仍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30多个州区、秘鲁、日本、韩国、意大利、港澳等国家和地区保持着经济贸易关系。东宁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城,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二战结束地、渤海国古城、渤海古墓群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迹为发展旅游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今,已开通了多条赴俄旅游线路。

口岸城市绥芬河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对俄贸易口岸,是滨绥铁路与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联结点,距俄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21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230公里,是通向东北亚出海贸易的大通道,也是连接俄罗斯及东北亚市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和闻名遐迩的新兴国际商贸城,还是中、俄、日、朝、韩多国民间贸易的一个重要窗口。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于绥芬河市公路口岸,横跨中俄边界线,占地面积4.53平方公里(中方1.53平方公里、俄方3平方公里)。目前,波格拉尼奇内―绥芬河边境经贸综合体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这是一个包括商品交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旅游、仓储、高科技园区等多种功能的经贸综合体。

目前,这些城市已经不仅将自己定位于边贸中心,而且还是地区旅游中心,也将成为东北亚的商贸旅游中心。这些地方也越来越受到欧洲、东南亚各国和我国南方游客的青睐。因此,在互市贸易区的基础上共同建立区域性旅游名牌景区,实际上是要吸引内地的游客到这里旅游,并通过这里走向对方国土,走向对方的腹地,使这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方过境中转旅游区”。

三、带动相邻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

自1988年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与对岸俄罗斯的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率先开通了“一日游”以来,由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达成了特别的边境旅游协议,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借此踏上了对方的国土。黑龙江省的俄罗斯游客占全省国外游客近八成以上,居人数首位,而且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其中观光旅游的游客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边境旅游也使俄方受益匪浅。中国方向的旅游业务在俄罗斯东部地区一直占领先地位。据俄罗斯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前往中国旅游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居民为11.4万人次[2];而经滨海边疆区前往中国的俄罗斯游客就有77万之众[3]。进入俄罗斯远东联邦区的中国游客,有七成也是经过滨海边疆区入境的,据统计,2005年,前往滨海边疆区的中国游客超过11.7万人。

2005年8月以前,中国只在中俄边境交流的框架内实行2000年2月29日签署的现行政府间团体旅游协议。2005年8月,中国游客赴俄罗斯部分地区免签旅游正式启动。2006年4月,俄罗斯旅游局在“对中国公民实行部分地区免签的基础上”,对我国公民赴俄旅游实行了全境免签政策。自此,我省失去了“边境免签”的优越条件。全国有700多家旅游公司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享有我国赴俄免签旅游受理权,这给黑龙江省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内从黑龙江省出境旅游的人数锐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适时地调整策略,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来缓解“赴俄全境免签”带给我们的压力。

近年来,俄罗斯远东各地政府致力于与我国发展双边旅游合作,并与我国多个省份签署了有关旅游合作的双边协议。2005年2月,哈巴罗夫斯克市与我国的大连市为继续发展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与辽宁省间的旅游交往进行了商务接触。2005年4月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与五大连池市为两座城市建立统一的旅游路线,以及扩大两个友好城市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进行积极的磋商,并就发展文化合作达成协议。2005年8月萨哈林州代表团对我国山东省进行了首次访问,为开展旅游合作,加强旅游交往,签署了发展旅游合作的双边协议。在积极开展中俄旅游合作的大背景下,中俄双方的城市间正积极推进区域合作。

目前,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区的100家旅游组织和公司取得了对我国免签证旅游权。也正是这些地区的居民,占前往中国旅游者的大多数。我国的旅游资源遍及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港澳台七大旅游区,而且每一个旅游区都有其闻名于世的景观和精品旅游线路,因此,我们的故宫博物院、我们的万里长城、我们的海洋沙滩、我们的民族风情、我们的火山、湿地、我们的原始森林、我们的冰雕雪塑……都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也为我国的旅游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最近几年,中国的北京―洛阳(少林寺)、北京―西安和北京―三亚等旅游线路已经成为俄罗斯游客来华旅游的经典线路,我们的海南、秦皇岛和北戴河都成了俄罗斯人旅游度假的“天堂”。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为我国的海滨阳光、沙滩所吸引,成为这里最大、最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群体,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据俄罗斯阿穆尔新闻网报道,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阿穆尔州居民最喜爱的休闲地。而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河相望的黑河市仍然是阿穆尔州居民最常光顾的旅游和休闲的地方。一年四季每天都有许多阿穆尔州居民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前往黑河市。夏季,更受欢迎的是前往中国南方旅游,以及疗养地大连、青岛、威海、秦皇岛和北戴河。在冬季,中国的热带海岛海南岛则是阿穆尔州居民的又一旅游地。

目前虽然全国有700多家旅游公司享有赴俄免签旅游权,但黑龙江省还是全国有边境旅游经营权旅行社数量最多的省份(71家)。因此,我们要把握住俄罗斯出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与南方各省,尤其是与东三省联合开发客源市场,联手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充分发挥我省对俄口岸的优势,把各自的旅游景区通过旅游交通、民航、旅行社等部门的联合,连成跨省旅游大环线,成立国内旅游联合体,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目光投向东北亚。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日本首相小泉就俄罗斯和日本免签证交流达成协议。2006年可能实现俄罗斯旅游者赴日本旅游免签的计划。俄罗斯国家旅游局联邦服务处主任弗拉基米尔・斯特尔热尔科夫斯基表示,日本的旅游者来俄罗斯旅游不仅是到莫斯科市和圣彼得堡市,而且还前往俄罗斯的其他地区进行旅游,其中包括哈巴罗夫斯克市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每年日本来到俄罗斯的旅游者数量高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达里金认为,所达成的协议将有助于吸引日本投资者前来滨海边疆区投资。而滨海边疆区能够吸引日本投资者的投资项目包括宾馆、山地滑雪基地、旅游和娱乐休闲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4]。如此一来,远东地区将成为对外国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地区。据统计,2000―2005年期间,滨海边疆区旅游公司每年接待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朝鲜、美国和加拿大等50个国家的游客14万~19.5万人次。因此,我认为,建立区域性名牌旅游景区有助于以吸引韩国人和日本人来带动整个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旅游客源市场。可以说,这是“一地开发、两岸受益,完善功能、服务全国”。因此,中俄区域性名牌旅游景区必将成为吸引东北亚及世界各地游客的国际旅游大通道。

参考文献:

[1]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EB/OL].(2006-07-16).省略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例9

中图分类号:U6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新能源运输

目前,全球三大邮轮公司已落户上海,九大船级社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互联网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航运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船舶新能源运输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制约船舶新能源运输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

(一)航运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现状

航运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段时期由于互联网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其产业融合程度较低。总体来看,航运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经历了三个阶段。

1.产业融合初级阶段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使实体经济遭遇重创,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传统船舶航运业同样遭遇危机的洗礼,传统航运业面临一次产业的优胜劣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国内的兴起,给处于产业洗礼中的航运业带来了一丝曙光。不久,航运业中兴起了一股电商热潮,出现了一批电商网页平台,诸如比如“航运在线”、“中国国际海运网”、“锦程物流网”等;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加上模式的刚刚起步,仅仅搭建了一个线上平台,而对于后端服务鲜少深度介入。在初级阶段,航运业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步履维艰。

2.产业融合进一步发展

随着2010年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产业模式已日趋成熟,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技术得以不断渗入其他行业,且取得了巨大成功;与此同时,航运业也迎来了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发展机遇。从2010年至2014年航运业的发展来看,由于货物载体的标准化、运输过程的规范化等操作优势,中国大陆地区的航运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结合点首先集中在集装箱班轮以及散货船运输领域,这是航运业与互联网产业最易整合的环节。

3.产业融合最新发展

互联网产业已然成为当前经济支柱,互联网经济不断兴起,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新一轮的产业渗入,但模式化的产业融合已不符合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为此,船舶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自主搭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电商平台,通过网站平台运营,整合相关产业服务信息,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构建航线产品营销、询价、订舱,并提供在线支付功能。同时提高线上、线下的服务意识,加强了售后服务。

航运业中的互联网电商,现在将散货船、集装箱船中比较容易标准化的产品,属于航运电商中最易整合的环节,己有相关电商平台在运行。航运业中还有很多细分市场(如其它液货船和油船,拖轮等船种)没有使用电商平台,一直以依靠人工、电话衔接船开展业务,这个市场的互联网潜力无限。

(二)航运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运营模式

当前,中国大陆航运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运营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按产业合作模式的标准可以分为三个运营模式――船东系电商运营模式、第三方电商平台运营模式、航运金融电商服务模式。

1.船东系电商运营模式

所谓船东系电商运营模式是指航运公司作为电商网站的直接维护者与服务者的运营操作模式。如中远无界、泛亚航运电商、中海――海通、中外运海运订舱网等。该类垂直电商平台背靠船公司,出售可供选择的不同船期的舱位。

2.第三方电商平台运营模式

所谓第三方电商平台运营模式是指航运公司与第三方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就产品与服务分工合作的运营操作模式。如运去哪、航运城等,以运去哪为例,其可提供在线运价查询、报价、订舱等在线撮合交易功能,以及提供物流顾问、货物追踪,运输风险预警和风险担保等一揽子平台服务;而航运城可协助客户在线完成运价、查询订舱、采购竞价、企业及行业信息查询等综合服务。

3.第三种是航运金融电商服务平台

航运日内容电商服务平台是航运业与互联网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可为交易方、物流商和融资方提供在线融资、线上交易、电子支付和线上投保等综合金融服务。这将是未来船舶新能源运输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

三种模式是不断进化升级的过程,第一种模式是航运公司自身的电子商务系统,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和电子商务技术优势,尚未培养出亲情服务的意识,仍然在不断扩张船队,企图用“大”来威慑和抢夺订单,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完全落伍。第二种模式、第三种模式是第三方交易平台用电子商务的手段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通过市场和交易使航运服务资源实现公开、透明的交易和配置,是当前航运业改革创新的重点方向之一。

二、国家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机遇

(一)国家战略的支撑

2015年3月,国务院发文提出发展互联网+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新能源运输市场的交易迫切需要转型,面临当前“政策支持、企业创新”的发展新态势,握好互联网的应用,是新能源运输行业未来发展重中之重。

船舶航运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这是今后船舶新能源发展的趋势之一。航运电商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发展空间巨大,特别是新能源运输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产业风向标。即使在全球发达国家,也没有类似成功的航运电商平台可以借鉴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打造电子商务国际大通道;加快构建车联网、船联网”。

(二)市场发展的机遇

近几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的国际航运业遭遇寒冬,航运企业面临出口货量减少、成本上涨、运价却呈下降趋势,导致行业亏损大幅度增加。在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航运企业开始谋求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产业的壮大,给处于寒冬中的航运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这对处于行业低迷期的企业发展有好处。以国内新能源运输船舶市场的发展来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运输上下游供应链,满足多样性、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以实现企业的商业利益。通过互联网+,可以利用互联网下的大数据信息渗透到客户的每一个角落,准确把握客户的真实需求,进而快速完成撮合匹配,从而使服务更加精准。

(三)新能源运输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机遇

新能源运输行业要符合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符合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符合互联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创新的本质在于努力追求某种差异化、去中间化,以实现企业的商业利益。利用互联网+开辟新的路径去寻找企业新的价值增长点。实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和混合化,主要表现在市场营销的创新(电脑端,APP端等)和成本控制的创新(去除中间化流程)。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重新定位、分拆与组合,通过互联网平全贯通上下游,使资源匹配和整合更加高效。

三、航运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展望

(一)有利于推动航运市场的改革需要

互联网背景下的船舶新能源运输,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围绕产品的信息化、标准化,构建一个大宗干散货船运力和货源信息共享的交易平台。这是一个面向船舶新能源航运企业的B2B电商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船舶新能源船舶的运力以及货源都将在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面对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以及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一些船舶新能源运输企业开始运用第四方物流理念,将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与船舶新能源运输行业特点相融合,对电商交易理念进行创新升级,将船东、货主、港口、物流、商等融合在新一代电商交易平台中。

(二)有利于促进航运平台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长远看,船舶新能源运输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能拓展航运企业的辐射面,拓宽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电商平台的使用将为客户提供公平的报价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打破行业服务狭隘格局,刺激船舶新能源产业需求的发展。当前已有新能源船运公司运用互联网的平台,通过对现有的新能源航运资源的进行了整合,实现了船东、客户、银行等多家机构产业链的融合。

从近期看,船舶新能源运输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和,促进了船舶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互联网交易平台为其提供数据分析、运价支撑服务、在线揽货等,实现船舶新能源运输产业的盈利,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有力于协调市场各种参与者的业务需求

市场透明公开,业务全程监控,可以合理安排时间、生产进度等,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船舶新能源运输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将带来更简洁方便与线下物流更安全、易掌控的新行业生态体验。而依托互联网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航运商业模式的变革。换言之,掌握好船舶新能源运输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平台,谁就拥有航运真正的未来。各种参与者基于平台会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各种各样的新的商业机会,组成新的业务运营模式,创造性的开展社会分工协作,市场运营越来越高效、便捷。

新能源运输+互联网融合市场的前景看好,它的建立是航运业的一次生产力的解放,促使新能源运输物流行业从原先的价格、规模竞争升级到服务、跟踪和整合能力竞争,拓展了新平台经济。

能源交易发展前景例10

【关键词】互联网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英文简写为EC, e-commerce 或者 ecommerce)。总的来说,电子商务是指现实生活的商业活动都实现电子化。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过程汇总运用的技术包括:互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移动电话。

1 电子商务模块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种模式

1.1 B2B网站

B2B是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都是商家,们使用了Internet的技术或各种商务网络平台,完成商务交易的过程。

1.2 B2C也是取其谐音Business to Cunstom(B to C),也即是商家(企业)对客户的缩写

B2C是电子商务按交易对象分类中的一种,即表示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1.3 C2C即Consumer To Consumer意思是客户对客户

C2C商务平台就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卖方可以自由竞价,达成协议之后进行交易的模式。

2 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于电子商务的影响

2.1 生活方面

2.1.1 银行业务

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用户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和软件对自己的财务进行管理,现在的网银行体系已经非常健全,功能强大。电子商务用户可以使用银行移动终端办理查询账单、进行转账、接收付款等业务,免去了在营业网点的等待。

2.1.2 交易

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具有即时性,所以在股票、证券等交易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智能手机可用于接收实时新闻资讯,也可以确认订单并安全地在线进行股票交易。

2.1.3 订票

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网上预定车票、机票、入场券等已经是家常便饭,且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互联网定票可以方便核查票证的有无,同时电子商务用户能在第一时间知道票价优惠或航班取消的消息,也可以在行程突变的情况下从容的通过网络临时更改航班或车次。借助智能手机,用户可以浏览新闻、观看电影、查阅资料等。

2.1.4 购物

购物是电子商务运用最广泛的方面,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注册用户能够通过手机终端完成浏览商品、挑选、议价、成交所有的环节。传统购物模式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得到改进,现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给人们的购物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淘宝网就是典型的代表。

2.1.5 娱乐

互联网电子商务也给用户带来一系列娱乐服务。电子商务用户不仅可以从智能手机、pad上收听音乐,还可以订购、下载歌曲、电影等,并且可以在网上与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共同娱乐。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给现代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

2.2 企业方面

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服务提供手段,实现公众消费和提供服务,并保证付款方式的电子化。

2.2.1 拓展企业市场空间

企业不需要考虑商品的运输和配送的因素,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与企业间的往来,众所周知,每个企业都会有机会,互联网商务可以让每个企业都有能力成为梦想中的跨国企业。

2.2.2 减少企业采购成本

据统计,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进行采购管理,互联网上平均采购费会比线下费用降低10%-15%。可见互联网电子商务是中小型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和电子支付的最佳突破口。

2.2.3 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企业库存量

有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可通过网络交易沟通,加强了企业之间来往的联系。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在不同地区的企业可通过互联网彼此合作共同进行同一产品的开发,这样就能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其次,由于信息的延迟与不固定性,导致企业产品库存的产生,现在有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就可以使供应方与需求方能进行有效及时地沟通,这样,供应方企业就可以借助及时有效的沟通提前进行定量生产,降低产品库存避免产品积压。

2.2.4 提高顾客满意度

通过互联网来服务客户存在的优势是,信息量大,成本低, 针对性强,及时性强。中小型企业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就了解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3 旅游方面

2.3.1 整合旅游资源

现代旅游业飞速发展,各地的旅游景区正在由单一的观光型向多元化转变,这就需要景区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这样就降低了景区的边际成本,不仅提升了效益,而且实现规模效益。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将文化旅游资源分类整合,统一规划。如门票预订:可以直观的统计出游客的数量,这样就能控制景区人数在可承载范围内,这样通过预约的游客才能进入景区,对景区也是一种保护。

2.3.2 完善旅游设施

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建立起来的景区OA系统、景区生态预警系统、景区安全监控系统、ICT系统等,有了这些系统景区工作人员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就能有大幅度的提升,如有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实现景区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还可以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有效控制人流量,车流量,有效的减少景区的拥堵现象,可以对景区起到保护的作用。

2.3.3 扩大旅游市场

在我国的旅游状况是散客游、自助游的出行方式为主体。和旅游团不同,这些旅客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充分的获得景区方便快捷经济的服务,因此他们会对景区表示出极大的需求,因此互联网电子商务在加强与顾客的互动交流、提供信息、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便捷,景区旅游产品的形象得到高效的传播,这样就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增加游客选择景区的可能性。

中国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有着无限的前景并呈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将成为全球的网络。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给为我们带来更好的购物乐趣和机遇,为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为企业带来机会和利益,为现代旅游业带来大数据和资源整合,今后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杨晨光,李海霞.电子商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3.

[2]高原.中小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分析[J].网络与信息,2008(05):11-1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