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绿色设计特征模板(10篇)

时间:2023-12-07 10:09:38

绿色设计特征

绿色设计特征例1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after for these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building development from architectural concept, 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 criterion and our country, the relevant ideas and method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for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hoping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the same industry.

Keywords: energy-saving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绿色建筑的特征

1.1.1生态性

生态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及使用中需要遵守相关的生态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情况,及当地的气候特征等相关条件,最大化的运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缩减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损耗,选择使用环保性原料,有效的使用自然资源,所排放的原料没有任何的伤害性,同时还能够继续使用。

1.1.2安全舒适性

在挑选建筑物方位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附近没有发生洪水灾害、泥石流及含氮土壤的不良影响的地方,建筑所在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建筑所使用的原料和装修材料要保证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形成任何的危害性,与此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工程作业中应当重视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

1.1.3先进性

先进性的绿色建筑指的是把绿色和只能有效的结合在一体,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化。绿色智能化是技术的综合,其基本体系包含了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当前我们国家的一些城市的公共建筑当中逐渐实现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掌控技术对建筑损耗和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质量开展远程监测掌控,同时优化系统运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上的浪费。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当下整个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加,绿色建筑也慢慢的变成开发商、设计师的追求目标。虽然现在看来,绿色建筑所取得的生态效果和对社会环境带来的好处是很大的,但是由于我们之前 绿色建筑上投入了很多,短期内无法回收成本,这就造成了一些投资者失去了之前的积极性。加上由于我们缺乏绿色建筑高科技,一些人觉得只要有先进、智能、高成本就可以称得上是绿色建筑,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一套科学适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3.绿色建筑的设计

3.1绿色建筑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

建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必然要跟当地周围的环境有效的统一起来,为此,绿色建筑的地址选择上一定要展现人文绿色和生态绿色的完美结合,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一些特征,最大限度的运用自然采光、通风等避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能源上的浪费;再者需要搜集、查找当地居民的一些资料,从居民建筑所要服务的对象上入手,找出一套完全适合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的建筑模式,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3.2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人类的生存中能源是最根本性的东西,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从能源危机发生之后,能源节约、资源的再次利用成为全球都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能源上的损耗和资源浪费情况也在不断的加重,尤其在建筑能源损耗上更是非常严重。据统计,建筑能耗总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量的46.7%,因此引导设计师树立生态节能的理念,合理节省和利用能源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的节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2.1体型设计

绿色建筑的体型设计需要兼顾到当地的气候、太阳辐射力度、建筑物的朝向、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及局部风环境等,同时要权衡建筑的热量得失情况,最后优化组合。通常情况下,建筑体型系统越大,外表面积就会越大,室内热量会比较容易散发出去,建筑平面形式对控制建筑体形系数、降低建筑能耗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在满足总体规划和建筑使用功能及建筑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应选择合理的建筑平面,使其平面更加规整,减少不必要的凹凸变化。

3.2.2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和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实现,例如通过真空玻璃技术或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复合保温和外墙自保温等形式提高外墙面的热工性能;采用新型的屋面保温材料和利用种植屋面来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外遮阳对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有显著的效果,遮阳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太阳辐射强度随地点、日期、时间变化的特点选择最佳方案,调整遮阳的效果。另外,地面的热工性能对室内气温也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建筑楼地面构造设计,不但可以提高舒适度,还有利于建筑的节能。窗墙面积比也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其设定要兼顾保温隔热及采光等方面。

3.2.3绿色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是在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性能源,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很小的,为此就成为绿色建筑能源最好的选择,科学使用这些能源不仅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可以在建筑中对环境减少不良影响,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譬如,当下我国通常会使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充分利用这种绿色能源的结果。通过实现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来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3.2.4绿色建材的选用

以往建筑材料是资源损耗度非常高、对生态环境污染非常大的行业,那样根本无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针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直接影响着 “绿色”的程度。提升绿色建筑,真正的切实到现实中去就要大力度的推进建材生产和建材产品的绿色化程度。我们国家在1999年召开的首届全国绿色建材发展与运用研讨会上提出的绿色建材理念,即选用有关清洁生产科技,尽量不使用天然性的资源和能源,使用那些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这样就能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继续回收利用,有助于环境的保护。

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到在建筑外形上的简单,不存有大量的装饰性构件;建筑空间内要合理运用隔断,这样就能够避免再次装修的时候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及资源上的浪费;与此同时争取运用低能耗和对环境形成影响力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当下我们国家使用工业废渣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水泥,具有强度高、耐久性优异、环境负荷低等特征,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泥料的使用数量。运用废橡胶制作的橡胶混凝土目前也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建材,不仅仅能够起到很好的减震降噪、隔热隔声效果,还具有良好的延性与韧性。国内外绿色建材品种还有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纸面石膏板、GRC条板、复合轻质板3E板、硅钙秸秆轻体墙板、喷涂聚脲弹性体、纸蜂窝石膏板隔断墙等,这些在今后的建筑建材中可以灵活的使用。

3.3绿色建筑的节水及水资源循环再利用设计

在绿色建筑中水资源节约问题上,日常用水的节约是很大的一个方面,应该提倡人们使用节水型器皿。在适应的空间之内经过对有关技术经济的对比,有效的把雨水和污水进行收集处理,然后再次利用。设置中水和下水处理系统,把处理之后的中水和下水用来当做景观绿化用水和冲洗道路汽车等。我们当下绿色建筑评定的标准是要求办公楼、商场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

4.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目前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它的出现与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完全吻合,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经过不断的探究,完善政府在建筑节能上的职能,增加建筑节能理念的宣传和学习,我国的绿色建筑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广泛的发展空间。

绿色设计特征例2

1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1.1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环境因素在规划设计时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保证人们生活空间的健康、舒适、降耗,在建筑拆除时,把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点。同时绿色建筑又是一种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在建筑的交付使用期内,可以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1.2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第一,节能降耗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能源或可再生资源,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降低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的应用,防止污染。第二,绿色环保特征。工程施工从开始设计时,就要考虑使用无污染、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竣工后和使用后的拆除,要本着保护周围环境的原则,在本质上真正做好环保。第三,舒适安全特征。绿色环保设计所强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建筑内部设计的安全性,遵循设计特征和科学合理的秩序,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环保性和人性化。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共生性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本着相互间相互共存的原则,绿色建筑在生态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调整生态系统平衡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达到相互依存,共同发展。(2)反馈性原则。在企业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时,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把社会和人们对绿色建筑需求信息及时反馈,通过向社会作好传承和倡导,使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绿色建筑,喜欢绿色建筑,也让绿色建筑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占领广阔的市场。(3)整体性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必须把握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原则,在细节上要符合绿色建筑的整体要求,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相互依赖互相共存。(4)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平衡关系,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促进,才是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的规律。本着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满足人类与生物共同利益的情况下,为自然资源长足发展提供需要和保障。

3 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3.1 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第一,绿色建筑设计前,设计师要全面认真的进行思考,把绿色建筑的节能和环保的特性,进行初步设计;第二,定稿后,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采纳用户的反馈意见,分析对绿色建筑施工设计所提要求,呈现出人性化设计;第三,做论证,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整体优化,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服从政策,解决阶段性出现的各类问题。

3.2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

(1)自然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开发,借助大自然的各方面进行考虑。(2)成本计算。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不单只考虑工程本身的费用成本。(3)回收利用。通过考虑和满足人们的要求,关注人们的舒适度,以及运用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4)方案不同。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结合方案的最佳优点,用最好的方式方法,力求在设计方案时,突出特点完善设计。(5)给群众设计,活动场所。考虑群众生活生产的各方面需要。

3.3 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同时应用于绿色建筑中。计算机的应用使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退出时展的舞台,改变原来建筑设计师先提方案,再由木工或其他系统的工程师提出设计的方法,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与专业人员沟通,计算机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间存在的隔阂,各专业间的信息,都利用电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方案,增大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人造成的绿色建筑投资的增加值。

4 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4.1 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建筑工程。所以,必须选择良好的、适合的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情况,气候、地貌、地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致的能耗和污染。在不同地区绿色建筑设计有不同的效能。

4.2 尊重基地环境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力求与周围各项环境保持统一和谐,创造人类安全健康的使用空间,高效使用能源和环保材料,提高绿色建筑最大应用性,是建筑达到经济、实用、便利、安全的最基本保障,建筑设计同时又是人文、地理、生态学科的复杂工程,具有自身特性,所涉及领域和学科繁多。

4.3 重视整体设计

绿色建筑注重的是在整体设计中是否存在问题,因为设计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本身的预算、性能和成本付出。在设计时要与经济、文化、气候、环境有机地结合,做到综合分析,整体规划,合理设计。要根据当地实地情况,结合需要进行设计,避免因盲目随众而出现问题。

4.4 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建造新的或改造旧建筑时,一定要与当地文化环境地域性质结合起来。在保障居民原有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更新或提升现有生活居住环境,使街道社区与建筑设计很好地融合起来,本着继承和保护原来地域景观,改造新的城市景观的原则,采用地方传统建筑工艺,对历史建筑、传统街区景观妥善保护,使绿色建筑真正发挥最大作用。

4.5 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建筑设计师要在做好室外环境的整体规划基础上,还要兼顾室内环境的,合理规划,要想保证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就需要使用对人体无害环保的建筑材料,阻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和气体的产生,避免不良空气的出现,优化各类环境使室内环境合格达标。

4.6 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提到绿色建筑就与节能环保对接,在设计中,使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是最合理的选择。第一,根据日照情况选择照明系统,在设计师结合日照强度,有针对性地使用局域控调、换气、换水系统;第二,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合理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做好二次能源的利用:第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时,要考虑对于建筑更新、保养、修缮的合理设计;第四,给竖井,层高,机房设备等设计需留有发展余地。

5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一项长远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建筑工程发展到今天的一项飞跃。与今后人们生活生产密不可分,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集人文、地理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主流建筑。绿色建筑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采用绿化与美化、历史与自然、低能与降耗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科技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具有智能控制、绿色材料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综合讲解、合理规划、排废减量无害、环境舒适健康、居住功能灵活的几大特点。

绿色设计特征例3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现实中的企业来说,讲究企业与社会综合效益的总体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下文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一系列的展望,期待环保型建筑工业的日益发展,以提升社会的环保效益,促进环境的改善。

1.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没计,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没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3.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3.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4.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4.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人,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4.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绿色建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薰浩.绿色建筑初探[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绿色设计特征例4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概念 特征 原则 设计要点

Key words: concept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featur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设计,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

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 建筑- 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2.整体性原则。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共生性原则。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4.反馈性原则。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了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3.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资的增加值。

五、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2. 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3. 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 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5.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须留有发展余地。

6. 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绿色设计特征例5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1.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2.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2.2整体性原则。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2.3共生性原则。

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2.4反馈性原则。

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3.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3.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3.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了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4.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4.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4.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4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4.5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须留有发展余地。

4.6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这一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对传统街区景观的继承和发展;2)继承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3)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4)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参与建筑设计与街区更新。

5.结束语

绿色建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废气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所以绿色建筑已经是现在建筑设计中的主流了。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设计”在现代啤酒工厂设计的应用和实践,啤酒科技,2010(10)

绿色设计特征例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人类生存于大自然当中,处于不同的环境,环境中的景观设计可以某种建筑群的一定区域为范围,实现人的感观欣赏价值并同时具备实际环境利用价值,综合性地在其商业、文化、生态价值意义上体现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将室外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理念相融合的设计思想是一种非常有效而合理的表现方法,它将各错综复杂的要素通过空间的组织概念进行表述,达到统一的效果。本文就通过概述景观设计的思想,分析室外景观设计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理念的手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设计思想中考虑的要素

(一)把握场所环境要素特征。景观设计其最初的出发点是要立足于场所地域的特定特征,概括出场所整体的优势特征,通过对场所优势特征的深化和挖掘,开发出因地制宜的、与周围环境整体相联的景观设计,只有最大化地挖掘出场所的特征优势,才能形成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整体景观设计。

(二)体现公共空间要素的功效性。功效性其意是人们在这一公共空间所展现出的实际需求的性能,这一功效性并不体现于公共空间的有偿的、功能的服务,而是突出体现在人们精神层次的舒适度的需求之上,开放的公共空间可以让足够多的人们驻足、停留,在开放空间的环境里能够容纳人们的各种精神文化交流活动。

二、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在无形中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压力,人们渴望看到绿色的光影。于是,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就成为了新的设计思想,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将室外的奇花异草、喷泉瀑布等引入室内的视野,渴望通过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景观相融的设计方式实现统一,用绿色制造室内环境的园林景观。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已不再局限于以往人们简单化地摆两盆花、种几棵草,不再是人们的简单生活兴趣,而升华成了生存质量的个性化需求,现代的人们已经更多地关注无污染、无异味的环保绿色材料,纷纷选用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进行家装,室内环境设计师们也面临着新的设计理念的转型,思考用艺术化、人性化的室外景观设计引入室内环境设计中来。

三、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总体风格特点

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室内设计的幸福感得以提升,用绿色、舒适的简约时尚的风格设计,成为了现代室内设计理念的主流风格。其具体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同一性与变幻性。在室外景观融合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都是立足于自然,在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的源泉。同时,在向大自然索要创作的灵感、智慧的力量的时候,设计师们也要从多维的角度去发现、去挖掘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用变幻的设计、迥异的风格来创作出室内环境设计的创意性空间。

(二)亲和性和交融性。一定区域的建筑群都是钢筋铁骨、由钢筋混凝土构造而成的框架式结构,将人围阻在方格之中无法动弹,冰冷而无情,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的生活需求而设计,没有更多的设计艺术理念,而现代的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当中,则最大空间地将室外与室内进行融合,以室外空间的不同特色景观融合进单调的室内环境设计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设计理念。

(三)沿袭性和区域性。室外景观存在于变幻的不同地域的大自然中,由于地域的不同,传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差别,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地域性和传统性的因素,用具体的、特色的、地方的想象进行室内设计,制造出社会特点和人文特点不同的设计意境,从而烘托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相融合的设计理念。

四、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创作手法

(一)直接将绿色的自然移入室内。首先是选用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作为自然的颜色为人们所钟爱,绿色以其淡雅、透明的颜色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富有生命的含义,代表着宁静、成长和希望,它通过精心的修整、培植,可以剪裁而成姿态卓绝、生动而富含气韵的艺术形象,从健康环保的意义上来看,绿色植物可以吸附灰尘、净化空气,为人们带来洁净的环境空间;从文化的蕴意而言,绿色植物体现了人们崇尚生命、崇尚自然、崇尚活力的题材特征。同时,绿色植物还可以作为一种标志化的间隔物,使室内环境空间具有层次和结构感。其次是山水之景,大自然中的流水之景通常用于室内环境设计中,流动的自然之态、灵活的节奏可以使人的心情舒缓、愉悦,使静止的室内空间充满活跃的灵动之色,从而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

(二)间接运用室外饰品及天然材料引入室内。用天然材料的自然元素引入室内,将天然材料:树质、石料等建构室内装饰,使人恍若生存在室外景观之中,平添自然韵味;绿色,在室内环境设计艺术家的眼中,它是一个灵动的色彩,设计师可以给“绿”赋予不同种类、不同感觉的视觉享受:运用黄绿色的设计,可以给人们以温暖而端庄的优雅风范;运用蓝绿或碧绿的设计,则给人们以“冷”的视觉体验;运用柠檬绿的设计,会让人们感受到时尚、潮流的时代风尚。同时,也可以将室内的合适位置用室外景观画来加以铺垫,例如铺设墙纸、壁画等,高明的设计师在进行墙纸设计时,不着眼于某款墙纸的颜色和图案,而是从整体着手,从不同的家具风格和房间的整体格局进行统筹考虑,再配以与房间相符的墙纸图案,起到室内与室外相融、生机昂然的独特效果。

综上所述,将室外景观与室内环境设计相融,是一种符合人们生存状态的需求趋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通过设计师们大胆、创意的想象,用自然的组成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组合,用变幻的景观、特色的结构创作出风格迥异的艺术设计作品,使人们在欣赏室内与室外环境变幻融合的享受过程中,减轻了生活中的压力,舒缓了人们的心情,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层次享受水平,实现了人们渴望拥抱自然、贴近自然的愿望,解决了人们在室内渴望享受室外风景的矛盾,随着室外景观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的相融,其设计功能已达到了享受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功效,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设计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楚朋.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空间设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绿色设计特征例7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58

1 植物美的概念

植物绿化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种类繁多,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声味美以及象征美等美学意义。

1.1 形态美

植物绿化具有形态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一致的,但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对于美的观点不尽相同。纵观古今中外的园林景观发展历史,东西方美的概念有较大差异,西方多以整形规则的为美,东方多以自然形态为美。西方植物绿化多以对称式的种植,如对植、列植,或者修剪的灌木、模纹为主,体现规则美(图1)。东方植物绿化则因借地形,反应出自然群落、层次,以及流畅、弯曲起伏的界和林冠线。有的以花叶形态迷人,有的以枝干的姿势取胜,或相互之间搭配,不同植物各具风采,千姿百态(图2)。

1.2 色彩美

植物绿化具有色彩美。植物的色彩主要体现在花和叶上,植物花朵的颜色有的单纯明亮,有的复合多彩(图3);有的清新素雅,有的浓烈艳丽。植物花朵红色象征热情,黄色象征高贵,白色象征纯洁,蓝色象征幽静。如红色的山茶、杜鹃、紫薇、垂丝海棠;黄色的金桂、迎春、腊梅;白色的广玉兰、栀子花、含笑;蓝色的木槿、八仙花、紫荆、二月兰(图4)。植物果实也有色彩美,橙黄色的枇杷、桔、柚,红色的南天竹、枸骨、石榴、柿子等。植物的叶也有色彩美,随着季节的交替、环境不同变化而变化,常绿的香樟、桂花、棕榈,随季节变化的银杏、鸡爪槭、落羽杉、金钱松,还有异色叶的红枫、红叶李、洒金桃叶珊瑚。不同的花、叶、果实搭配起来,五彩缤纷,千娇百媚。

1.3 声味美

植物绿化具有声味美。植物发出的天籁清音,使观赏者在观其形、色的同时兼获听觉享受,令植物美更富有感染力。园林设计经常借鉴风声、雨声,形成经典的万壑松风、竹箫声声、雨打芭蕉抑或残荷听雨(图5)。气味美是植物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多数植物的花朵都具有令人陶醉的芳香,部分植物木质本身也能散发沁人心脾的幽香,如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图6)。

1.4 象征美

植物绿化具有象征美。中国传统文化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彩色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将其人格化,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图7),象征人的高洁情操;“松竹梅”被称之为岁寒三友,松――苍劲古雅、不畏严寒,竹――坚配松柏、劲凌霜雪,梅――不畏、虚心奉献。梅、兰、竹、菊具有“清华其外,不趋炎热”精神,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图8)。兰花超尘绝俗,傲雪凌霜,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远迹只留香”。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和桂花在一起,常象征着“玉堂春富贵”。

2 植物的功能

植物绿化不仅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还能够围合空间,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体和土壤,并具有一定的食用、药用价值,能够带来物质经济效益。

2.1 美化环境

植物绿化具有美化环境功能。植物绿化通过芳草如茵、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的植物景观,能够给环境带来勃勃生机,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植物绿化能够以形态、色彩、质地、芳香等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休憩休假、遮阴降温场所(图9)。同时植物以特有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给人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图10)。

2.2 围合空间

植物绿化具有围合空间功能。在园林景观中,植物绿化不仅具有四季不同的植物美,还能与建筑、小品、地形和水体等元素配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利用植物绿化在垂直面上进行构建或分隔空间(图11),利用植物材料的质地、疏密来形成空间的虚实,利用植物色彩、形态、规格来赋予空间的特征。不仅如此,通过植物的对比与变化、分隔与引导、渗透与沟通,加强空间的联系,进行景观空间属性的界定(图12)。

2.3 调节气候

植物绿化具有调节气候功能。植物绿化能够净化空气,能够增加氧气含量,植物绿化吸收有毒气体,吸收烟灰粉尘,改善空气质量。植物绿化能够调节气温、湿度和气流,缓解“热岛”效应。植物绿化还能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产生负离子,提供健康疗养环境。

2.4 其他功能

植物绿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植物绿化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体和土壤,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绿化能够有效防护生态,降低噪声、避震减灾和防止污染;植物绿化还具有食用、药用价值,大量种植苗圃果园能够带来物质经济效益和旅游观赏效益。

3 植物绿化的设计原则

3.1 美学性原则

植物绿化首先需要遵循美学性原则。植物绿化不同于硬质景观,具有持续变化的特征,通过不同植物种类的搭配,运用对称、重复、对比、韵律、渐变等配置手法,利用其形态、色彩和声味等特点,通过富于变化的层次搭配,采用疏密有间的布局形式,配合不同材质的设计元素,布局合理满足功能,遵循美学性原则营造出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观。

3.2 地域性原则

植物绿化需遵循地域性原则。不同的地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性质的不同,都有适合地域生长的植物。植物绿化设计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体现地方特色。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将不符合地域生长条件的植物大量引用,既浪费资源,还容易破坏生态系统。

3.3 经济性原则

植物绿化需遵循经济性原则。植物绿化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果,违背自然发展的规律,为了出效果、出政绩,采用大树和名贵树种,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植物绿化应该注重植物的生长周期,尽量少移植壮年的树木,少种不耐寒不耐踩踏的草坪,不能枯木逢春,这些树木成活率较低,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3.4 可持续原则

植物绿化还需遵循可持续原则。植物绿化的疏密程度会影响景观效果和绿地功能的发挥,在设计时要给植物生长预留足够的空间,其成熟大小是植物配置过程中进行空间效果布局设计的主要依据。同时依据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注意其在长时间内的形态变化,还要注意当时效果与经济性,注意近远期效果的相结合,在种类选用上要将速生和慢生相结合。

4 植物绿化的设计特点

植物绿化设计,要确定采用哪一种种植方式,规则或自然抑或是两者相结合。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基调与辅{树种,配合建筑小品和山水场地来进行园林空间的围合与渗透,通过植物绿化的韵律与节奏营造风格不同、层次多样的景观效果,最后通过对比与调和来完善整体的园林景观效果。充分使用这些设计手法,从点、线、面和时空角度来分析植物绿化设计,以实现植物绿化立体设计的景观效果。

4.1 点――单元

植物绿化设计要注重重要节点的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点状单元所处位置多为人们视线焦点,或者人流交汇,或是活动中心,因此把这些重要位置的植物绿化设计好能够带动整体的景观效果。此类节点,如入口、转角、中心等(图13、14),经常采用植物绿化搭配景观置石的形式,利用时花、球类、色叶亚乔或者竹类来围合景石,以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和谐的景观焦点。

4.2 线――廊道

植物绿化设计要注重线状廊道的设计。在解决重要节点植物绿化设计之后,需要注意的是线性廊道景观设计,比如道路景观、河道景观、防护林带等带状绿地(图15、16),这些地带不能仅是简单的重复,同样要考量植物的形态、色相、季相的变化。随着带状绿地的宽度从窄到宽,如5m、5~10m,10~20m以及20m以上等,植物层次也在不断的丰富,从简单的乔灌搭配到乔灌花草,甚至有背景树,或者绿地中间增加园路,或者堆有微地形。其间,根据功能需求,增加布置景观节点、建筑小品以及服务配套设施,以形成层次多样、功能完备的景观空间。

4.3 面――斑块

植物绿化设计中的面设计,是由点状绿地和线状绿地组成,从而形成斑块绿地。不同规模的项目由不同的节点和绿带组合,如风景区、大型公园、综合广场等斑块绿地设计(图17、18)。这类项目宜根据功能和风格进行组团分隔,如主次入口、主次道路、中心景观、组团(分区)景观、过度绿地等。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利用不同形态、色相、季相的植物绿化配合不同的建筑小品、山水场地,来营造项目所需的空间景观。

4.4 时空――四维空间

植物绿化设计跟硬质场地、建筑小品不同,还应注意到时空上的变化。植物绿化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季相变化,形成花、叶、枝干等颜色和姿态形体的变化。不同植物绿化的生长习性和规律不尽相同,有的慢有的快,从幼苗成长到成熟,其形体会发生很大变化,较大程度影响了空间效果,落叶植物在不同季节,其围合空间的属性也会随着季节而改变(图19、20)。一般说来,规则式种植需要长期持续地维护、修剪,自然式种植还要注意其生长空间,设计时其疏密不能仅注重当下的效果,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设计,要具有可持续。

5 植物绿化的应用前景

植物绿化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能够营造动态景观,通过形态、色相、季相变化来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能够承载人文历史,如诗如画,提高人们艺术审美,娱乐人的精神追求。优美如画的植物绿化景观,有着重要的生态环保功能,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2).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

绿色设计特征例8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节能和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其内容包含减少能源消耗、科学高效用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3个层面,其技术则包含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1]。绿色建筑节能的重点可总结为充分的自然通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智能化遮阳系统、改善隔热保温性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几点,以下将分析绿色建筑特征及技术。

1 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特征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基本体现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

1.2绿色建筑的特征

①绿色化。遵循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等原则;②以人为本。节能同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舒适性,保证人的健康;③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其地域条件;④整体设计。结合当地的诸多因素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2 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匾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3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绿色设计是设计方法集成和设计过程集成的集成设计,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其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和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3.1 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3.2 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3 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

3 绿色建筑技术

3.1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一个关键环节。绿色建筑节能首先应从建筑整体规划和设计着手。在建筑选址上应同时考虑节能和节地这两个因素来实现绿色建筑的营建[2]。恰当的建筑选址,充分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将影响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和空调能耗的大小。在建筑节能设计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取得建筑穿堂风效果,对于改善夏季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是不言而喻的。利用建筑布局可以优化微气候,获得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条件,这对节能有利。建筑布局应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建筑物的功能、人的行为活动特点来进行设计。同时应充分利用室外光环境、风环境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合理的建筑形态设计不仅要求体形系数小,而且需要冬季辐射得热多,且能避开寒风侵袭。

3.2 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对居住区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是改善居住区微环境、改善室内热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居住区绿化有良好的调节气温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都能吸收太阳辐射热,这就起到了调节空气温湿度的作用。绿化有遮阳防辐射作用。绿化可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室内采暖空调能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消耗大量潜热,从而降低了太阳辐射和建筑周围的热空气对建筑的热作用。

绿化可降低噪声,绿化可减轻空气污染。植物,尤其是树木有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粉尘和细菌的作用。枝叶茂密的树木对烟灰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因此,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应进行绿化设计,采用足够的绿地和水面,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尽量减少水泥地面,利用植被和水域减弱热岛效应,改善居住区热湿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绿化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大气污染、降低噪音、遮阳隔热。

3.3 节能材料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能材料从字面上来讲就是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的材料。目前普遍用于建筑的节能材料主要是保温隔热材料。而建筑绝热材料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是一种极好的节能保温材料。通过开发节能材料和材料资源的利用来实现绿色建筑的营建。一方面需要开发和利用新型节能材料。另一方面,需要推动绿色施工,发展绿色建材。绿色建材是指“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清洁生产技术是指在原料采用、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利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进行了污染控制设计,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料,生产过程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副产品尽可能回收利用,最终达到资源最合理、最有效的利用,而且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还要提高材料性能、使用高性能的材料。高性能材料,是高效率利用资源的前提。

3.4 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随着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和长期利用,总的数量不会逐渐减趋于枯竭,甚至可以不断得以补充,即不断“再生”的能量资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等。由于目前广泛应用的能量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均为非可再生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因而引发能源危机,故此,寻找替代源即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成为节能的必要手段[3]。

绿色建筑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对太阳能的利用、对地热能的利用、对污水的热利用、对废弃物处理与能源的再利用等四个方面。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且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已成为当前国际能源开发利用领域中的新热点。人们用高科技手段向太阳索取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绿色设计特征例9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全球性的的能源资源危机,绿色建筑俨然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最为时髦的话题,并且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使得绿色建筑理念更是备受青睐。然而就我国目前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情况而言,由于能源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确定绿色建筑设计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资源:为了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其中可以充分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并且采用先进的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和采暖空调,从而就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消耗,进而提高绿色建筑建设的水平,并且还能够有效地减少采暖以及空调的使用,从而还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大气。于此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对自然通风原理的分析研究,然后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风冷系统,就能够使建筑的节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4、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5、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一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6、利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0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三、绿色建筑设计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分析

新时期绿色概念与建筑设计领域的融合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行业设计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积极性对挑战的过程当中有效展开有关建筑设计绿色化发展的探索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正确分析并把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确保建筑设计行业能够不断向着绿色产业方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这一因素,未来建筑设计应当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向着“因地制宜”化方向发展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当中,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及其规范无疑发挥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设计工作人员在实施绿色建筑设计行为的过程当中应当如何体现建筑设计“绿色性”呢?最为直接与有效的方式就在于结合特殊气候环境,把握区域性经济文化特点,设计与其特殊地理位置相匹配的建筑方案。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广大的地域结构及占有面积使得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区域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举例来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常年炎热多雨,因粗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当中应当因地制宜的关注隔热与通风问题;而对于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域的我国北方内陆地区而言,考虑到该地区冬季寒冷且夏季短暂的特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当中就应当针对保温与防寒问题加以特别关注,以此种方式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的环境效益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向着“人文”化方向发展

新时期的绿色建筑决不能单单从对绿色环境的满足角度上进行理解,同时也需要追求对社会大众身心需求的充分满足与实现。在此过程当中应当确保绿色建筑设计对于能源消耗问题以及资源消耗问题的合理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抑制整个绿色环境应受到建筑作业而产生的冲击。基于以上分析,从绿色建筑设计工作者的角度上来说,合理把握绿色建筑设计尺度,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实现有关建筑平面/立面选型以及整个环境的充分融合。不仅如此,为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文”思想,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还应当借助于对地形地势的综合应用实现整个建筑功能应用的综合性、智能性与便捷性,以方便受众的使用为重要因素。

3、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向着“生态节能”化方向发展

新时期现代经济社会的优化与完善将可持续发展摆在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地位,绿色生态建筑同样应当充分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而言,这种可持续发展形式的设计不单单应当从设计结构与设计方案的确定上加以关注,同时也应当着眼于对生态节能性设计技术、材料等问题当中。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建筑应用的节能降耗,这就要求绿色建设设计工作者需要通过对建筑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以及对物质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加以特别关注。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外墙保温技术以及太阳能技术均是值得绿色建筑设计引入的。

结束语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也逐渐加剧,并且能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而为了有效地缓解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的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设计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结果,从而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绿色设计特征例10

关键词:

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现代科技

社会的发展,技术进步为社会的完善提供了更全面的经济探索空间,我国具有丰富的绿色建筑发展资源,在社会资源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的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发展与应用已经逐渐形成规模,为社会的绿色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经济发展策略,结合中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应用,分析策略的实际应用。

1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概述

1.1内涵

被动式设计与主动化设计是现代太阳能采暖设计中两种能源供应形势。从建筑设计的整体方向来看,被动式设计主要从能源供应的器材、能源供应的风向和供应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调节;主动式设计则是在内部空调系统中的调节。相比之下,被动式设计的建设领域更广,为我国现代社会的整体供应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被动式设计进行太阳能转化中,可以达到对供应资源的综合应用,提高资源的应用率,实现现代资源的整合应用,实现我国现代社会资源应用效率的提升。

1.2特征

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为社会资源的优化应用提供更完善的应用发展渠道,结合被动式设计特征,对现代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的设计进行分析,将其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可持续特征和高效率性特征。实施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可以将让太阳能的应用领域实现进一步拓展。在现有太阳能供应的基础上,实现现代资源应用的循环应用,保障太阳能资源的应用灵活性持续性,实现了现代建筑的水资源、材料资源的低损耗应用,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特征。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能够达到社会资源消耗与供应资源的循环供应,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良性资源应用循环系统。由此可见,被动式建筑资源的应用是符合本土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是社会资源供应结构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2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实现

2.1实现建筑资源应用的检测控制

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在中国本土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本土建筑的资源优势,促进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的发展。被动式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社会绿色建筑领域的质量控制,实现多方面寻求建筑资源供应领域的资源供应结构的完善。例如: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制冷功能的设计,应用被动式设计原理进行设计。从建筑设计太阳能的应用的资源供应角度进行分析,或者从太阳能光传播板的角度进行设计分析,实现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被动式设计院里的分析与应用。

2.2建筑细节完善

被动式设计在现代中国本土建筑中的应用,为本土建筑的细节完善提供了建筑的参考依据。建筑细节、城市以及建筑设计第三方面是本土设计师进行设计的重要部分,发挥被动设计在中国本土设计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建筑整体设计结构的层次性更加明确,城市建筑的设计质量和设计速率得到完善。例如被动式设计理念能够在建筑设计的整体空间制冷的主题下,通过改善建筑设计的外部设计结构,对建筑的制冷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实现现代设计结构与设计完善水平的提高。被动式实施可以从本土资源的应用领域给予资源的应用,并赋予社会发展更大的细节变动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现代建筑领域的技术应用与发展水平逐步更新。

2.3建筑设计的效率性提高

实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化发展的策略实施,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的效率性得到提高。被动式设计的实施,为现代建筑的施工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设计空间。从我国现代建设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被动设计可以将不同形态的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实际设计中,达到建设设计的施工可以合理有序的开展施工活动。例如:施工建设的整体设计遵循建筑资源绿色化应用的设计原理,从设计的实际出发,将传统的建筑设计要点与被动设计绿色资源分配的准则相互结合。而本土建筑的施工方案分析采取层次划分的策略,为现代被动式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环境。实现现代本土绿色建筑的资源应用效率得到全面性提高,为社会的优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保障我国现代本土建筑资源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2.4现代科技应用的基础

实现被动式设计策略在现代社会建筑中的应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的应用效率,并为现代建筑绿色发展提供了现代科技应用的基础。我国社会资源的应用中实施被动式的设计理念,能够实现现代资源的应用与分析结构多角度发展,而传统的设计分析主要采用单一的分析原理进行建筑设计规划,实施被动式设计分析技术,可以从建筑设计的材料、能源供应的风向以及建筑设计的角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拓展了现代建筑绿色化设计发展的相关因素,促进我国整体建筑规划水平的优化发展,为现代资源在建筑领域的综合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循环利用空间。例如:现代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中,对实际建筑设计应用的自动检测技术,智能化分析建筑空间内部分析技术,自动化制冷技术等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我国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探究发展直接体现。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上的应用,可以实现现代建筑施工资源应用效率得到全面性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设计理念支持,优化我国本土建筑绿色化发展。

3结束语

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是社会发展的能源供应渠道之一,为了实现现代社会建设中资源应用效率的全面提高,对中国本土建筑绿色被动式设计策略进行探究分析,实现现代社会资源应用效率得到创新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晔皓,王嘉亮,朱宁.中国本土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思考[J].建筑学报,2013,(7):94-99.

[2]李睿娟.绿色建筑设计运用于建筑设计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6.

[3]彭毅.我国南亚热带气候区保障性住房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