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2 10:46:57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例1

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在行业市场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方针,抓住有用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要综合与全面分析好每一项信息,以此为基础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方针。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统计管理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换句话来讲,就是统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一、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也从计划经济上实现了转型,开始向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着。且在发展中,企业一直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想要掌握好企业的运行状况,就必须要从企业内部中的财务管理部门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在此影响下,企业统计工作就成为了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企业来说,统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管理会计作为信息服务系统,可以直接为相关的管理部门提供出需要的信息。这样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收集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增多。另外,在企业中,想要获取有实用价值的统计信息,就要依靠行业的主管部门或是信息产业部门中的统计人员来收集的。这也正好反映出了统计管理工作的意义与内涵。所以说,将企业统计管理与管理会计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出统计工作的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给两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就要求统计管理工作必须要及时进行调整,尽可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职能变化的需求。且对于统计职能的转变来说,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先将报告型统计向着经营管理型的统计方向转变。其次是要及时进行市场调查,全面预测分析型的转变。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要不断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强企业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在企业中会计管理主要是以企业经济实力与未来发展方向为基础,对自身的经营方向与实施方案进行编制与预算。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做好成本的核算管理与相关的经营业绩等。所以说在企业中渗透管理会计可以满足企业总体管理服务需求,于其自身来说,又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职能趋同。在职能上来讲,随着统计职能的不断发展,与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日益趋同。而从其结构发展上来看,统计管理与管理会计都是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在实际中,统计管理与管理会计之间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大多来源于会计和统计资料。在企业中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不断深化财务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所以说又受到了会计与统计工作质量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发展中,统计工作的改革必须要综合管理会计的需求,扩大信息的交换与处理能力,同时还要顾好兼容能力,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对统计职能进行转变还可以解放统计人员,开阔统计人员的视野。这样对于统计人员来说也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解决企业中的问题。并建立出有效的未来发展方针,活化统计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发展。

2.目标相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统计管理工作与管理会计工作从工作的对象上来看是基本相同的。同样是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价值运动,二者可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说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与管理会计工作的目标是相同的。

3.侧重点相同。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与管理会计工作的侧重点都是针对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并向企业中的相关责任人提供需要的预算决策与信息资源等。其主要的工作目标是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所服务的。其作用则主要是不仅限于对过去的分析,还要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和规划与预测,同时还要控制好现阶段的各项工作。通过将未来作用的时效性放在首要位置上,对过于以及现在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控制未来的发展。从企业统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本质上来讲,其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中所需要的信息。其中不仅包括了定性的资料,还包括了定量的资料。

三、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发展的空间

在企业中管理会计涉及到了众多方面,且所使用的数据也来源于统计数据。所以说,通过将统计管理与管理会计融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相应的也对企业中的统计员工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中,统计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在工作中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与知识量。此外还要求统计人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学习新知识与技能,开阔自己的视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将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与管理会计工作融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且要通过将两个进行融合还可以为统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所以对于统计管理工作来说,必需要结合相关资料,全面分析信息资源,掌握合理的统计方法,促进企业的经营。

参考文献:

[1]戴元钦.试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浙江省永嘉化工厂为例[J].当代经济,2011,(23):42-43.

[2]刘志远.曹阳.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上海市个体经济情况的调查[J].财经研究,2011,(02):87-89.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例2

[论文摘 要]战略管理会计是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本文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目标及特点阐述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论述。

一、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

1981年, 英国学者西蒙斯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之说。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及相关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是一种外向型和具有长远意义的管理系统。它站在战略的角度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层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地审视、分析企业的经营现状, 持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把握各种潜在机会, 回避可能的风险,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依据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以市场为导向, 从长远利益出发, 全方位地制定动态的战略战术,才可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成本浪费现象, 时时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及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 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2)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3)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5)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6)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其理论和实践仍处于起步和探讨阶段。目前,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

1.战略规划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搜集信息, 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方案, 供高层管理者选择, 协助其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三个层次。

2.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的分析, 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为管理者提供了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投资规模、市场调研、合理的研究开发策略等途径来降低战略成本。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长远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在经营决策方面应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是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种计划的货币数量表现。预算起到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制定当期计划。

5.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6.风险管理。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风险,风险越大,报酬越高,但当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市场风险无处不在,它既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其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

7.战略性业绩评价。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能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行为。它应包括财务绩效衡量与非财务绩效衡量(如顾客、内部管理和长期绩效)。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链法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更注重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将企业置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中,研究企业与市场竞争者的关系位置。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基本方法加以保证。这些基本方法主要有:(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2)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3)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4)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指从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它主要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部分,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例3

[论文摘 要]战略管理会计是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本文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目标及特点阐述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论述。

一、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

1981年, 英国学者西蒙斯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之说。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及相关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是一种外向型和具有长远意义的管理系统。它站在战略的角度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层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地审视、分析企业的经营现状, 持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把握各种潜在机会, 回避可能的风险,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依据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以市场为导向, 从长远利益出发, 全方位地制定动态的战略战术,才可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成本浪费现象, 时时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及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 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2)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3)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5)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6)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其理论和实践仍处于起步和探讨阶段。目前,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

1.战略规划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搜集信息, 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方案, 供高层管理者选择, 协助其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三个层次。

2.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的分析, 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为管理者提供了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投资规模、市场调研、合理的研究开发策略等途径来降低战略成本。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长远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在经营决策方面应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是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种计划的货币数量表现。预算起到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制定当期计划。

5.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6.风险管理。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风险,风险越大,报酬越高,但当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市场风险无处不在,它既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其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

7.战略性业绩评价。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能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行为。它应包括财务绩效衡量与非财务绩效衡量(如顾客、内部管理和长期绩效)。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链法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更注重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将企业置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中,研究企业与市场竞争者的关系位置。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基本方法加以保证。这些基本方法主要有:(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2)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3)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4)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指从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它主要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部分,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例4

(一)企业间管理与供应链关系研究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间管理至关重要。Lewis(1995)深入研究认为,良好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可以使市场交易成本减少一倍;比传统关系中的设计周期时间缩减20%~75%;以及为客户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根据Fisher(1997)及Ross(1988)的研究,供应链具有以下两个显著功能:(1)交流。即在供应链管理中从顾客角度将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有用信息、POS信息(thepointofsale;销售时点信息)以及订货信息加以有效收集,并使之在供应商以及销售商等的整个供应链环节达成共享。(2)通过供应链环节迅速地将财物从某一伙伴转移到下一个伙伴,并且采用的是一种低成本的活动。为了更快、更好地响应新的需求与挑战,企业间相互协作、构建共赢的企业间管理模式,即企业间关系的协调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供应链成本管理为例,当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具有一种良好的关系模式时,面对新的成本机遇与挑战,企业间就会同心协力,不仅关注自身成本,还会顾及渠道共享者的成本降低问题,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而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共赢。

(二)企业间关系研究有关企业间关系的认识,在管理会计理论界讨论得不多。从相关学科的文献中,可以看到以下观点:(1)组织间关系是指供应链中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赵晓煜等,2005)。(2)组织间合作伙伴关系是指供应链上组织间对未来的承诺、双方信息的共享和风险收益的共享方面存在的一种持续的关系(Ellram,Hendricks,2005)等。这些观点将企业间关系集中于供应链管理,是目前比较有代表的观点。企业间管理是对基于协议的合作协调关系的管理;企业间管理中的这种关系与一般意义上的协议关系不完全相同。一般意义上的协议关系具有非常明确的权利义务约定,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和要约承诺关系。而组织间合作关系是在不降低质量、不降低顾客价值的前提下,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总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关系的一贯性、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顾客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与提高而形成的,其根本目标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决不仅仅依靠协议来维持,在实践中,这种合作关系更多地要求相互之间的信任而不是确定的法律关系(孙宝文等,2004)。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间管理已经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全球范围的竞争不断加剧,跨国公司开始转向全球化公司,企业不再作为单个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而是作为供应链或网络参与竞争,供应链中买方与供应商的关系也开始从关联交易向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发展。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间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利益冲突关系,构建供应链申的合作性目标有助于获得良好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给供应链中的客户和供应商都能带来利益。企业间管理提高了企业间信息的透明度、服务水平、客户满意度,以及增强了生产的柔性和缩减了企业的生产周期。为了获得各自的最佳利益,企业间管理通过企业间关系的优化,在供应链之间增强协作的管理基础,如与供应商建立信任和互惠互利基础上的长期合作关系等。正如有的学者所述:生产制造外包和部分生产职能的分离,促使最初在企业内部组织的活动转化为企业间市场化的交易,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产生了一种介于纵向一体化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状态。其特点是,具有中等的资产专用性、低交易不确定性、双方频繁的交易,但同时双方都保留了相当的灵活性和效率(刘东,2002)。

通过企业间管理集成内外关系,创建战略合作伙伴,进而构建协调、合作、互利的长期关系,是增进供应链节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的战略选择,企业间关系涉及经济、文化、情感、心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在管理会计活动中。这些企业需要相互合作、共同交易、保持稳定的联系。从组织层面上看,这种企业间关系呈现多维性、多层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为了促进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优化,必须通过企业间管理,增强顾客导向型、利益整体性、跨组织协作,以及成本收益与风险报酬的权衡,并将其管理范围扩展至整条供应链活动之中。

二、企业间管理与价值链管理会计

企业间关系的管理,就是要将销售额的扩大与薄弱环节的改善,以及资产的有效利用等纳入到更广泛的视野中去加以探讨。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考察,若企业间的各种手续相对简单、统一,则据此开展的交易活动就容易达成,相应的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削减。如果能够将来自顾客的信息及时地传递给相关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就能迅速地针对各种需求采用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一)供应链管理使企业经营战略转向战略经营供应链管理(SCM)是企业间管理的典型体现,从零部件的调配到生产、销售、物流。并最终让渡给消费者为止,使这一完整的供应链上的各家企业围绕经营的业务流加强协作,是获得整体共赢的一种管理活动。供应链管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供应链成员整体双赢关系为中心的整体导向模式;一种是为完成主体企业目标而实施相关管理的模式,即主体企业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基于供应角度就经营活动各环节的改善为研究内容的,但近年来,通过广泛征询顾客意见,尽可能早地在前期阶段改良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并将其提供给顾客,受到人们关注。对此,有必要构建反映顾客信息的需求链(DC)。然而,仅仅有适宜的需求链也是不充分的,必须将SC(供应链)与DC有机结合。即必须构建广义上的供应链(综合供求情况的供应链)。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事先预测未来的经营环境,并据此制定长期发展计划,其结果是传统的经营战略开始转向战略经营。在战略经营中,迅速地应对适时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灵活地寻求解决对策,并从长期的战略视角加以谋划,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内在要求。

(二)以战略经营为导向的价值链管理会计 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需要在战略经营的环境下构建自身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未来管理会计的最大特色也正在于此。由于环境预测存在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所以,欲使应对环境的会计具有雷达式的一

切均适用的功能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看货订样式的个别开发将是一种趋势。战略经营的管理会计,其用语及内涵尚未定论,但其萌芽很早就在战略成本管理中显现。如Shank和Govindarajml早在1993年出版的《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以实现竞争优势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手段或方法,并提出了价值链分析的思想,归纳和揭示了这种价值链分析与传统管理会计的不同点,见表1。

尽管对基于战略经营的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难以作出准确的推断,但根据所预见的环境变化,新的管理会计概念将会表现为如图1所示的情况。

三、基于价值创新的供应链管理会计

在管理会计的分支领域,涉及企业间管理研究的成果还很少,为了促进企业间管理的有序运行,必须围绕价值创新,加快供应链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一)从价值链转向供应链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超越国界、超越时间的全球规模的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欲在这种重量级的大竞争中获胜,维持竞争优势,传统的思维观念已经无法适用,转换价值观不可或缺。基于价值创新的竞争战略正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其代表人物是哈佛商学院的迈克・波特教授。波特教授继1980年出版了《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之后,1985年出版了《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1990年又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波特认为竞争优势取决于其与竞争对手在价值链上的差异,价值链管理的优劣决定着不同企业的竞争优势。书中,作者将“公司以产品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提供相关服务为目的而实施的公司内部环节或作业”定义为价值作业。然而,由于各家企业构成自身基础的经济状态不尽相同,因此基于个别企业的价值作业的实施方法,即面向历史、战略与战术的实施方法与作业也会有所差异。一旦涉及这类价值作业的成本,如“对企业提供货物的买家愿意支付货款的差额”就是佣金。为了获得这些佣金而实施的价值作业,可以划分为以下基本类型(如图1):(1)主要作业,指调配物流作业、制造作业、销售物流作业、销售与市场营销作业、顾客服务作业等;(2)支援作业,即物资调配作业、技术开发作业、人事与劳务作业、普通的管理作业等。

尽管存在各种不同的作业,但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仍需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链来加以实施,而并非对这些价值作业作个别独立的执行。根据这种链锁的关系或方法能够带来以下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potter,1985):(1)成本优势。总成本在市场的平均水平以下,企业能够获得相对的成本优势。(2)差异化优势。经营部门提供的产品与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相比,因为质量高而风险小,若性能优越,顾客的感知就占据了上位。波特虽然也提出价值链不能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在企业之间也应当得到扩张,但从价值链管理到供应链管理(SCM)的推进,其创造者应该说是物流界人士。

物流是随着企业后勤的优化;扩大协作的产物,随着同类、协作的物流的外包而出现合作的后勤及第三方后勤(3),使得两家公司使用同一个物流机构来共同运输,这样,对两家公司而言,物流机构输送的情况是一种共同运输。进一步讲,在合作运输中,大的厂家根据交换运输和运输等形式使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进一步得到协同。此外,介入物主与运送企业之外的第三方作为专职的物流行业开始出现,这种3PL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在营销界,作为交易手段的QR(迅速应对)和ECR(高效消费者相应)等信息工具得到广泛应用。QR及ECR主要是在消费者方便购买的店铺里加大商品的陈列,并具有快速补充库存的机制(即仓储式商店)。

为了促进这种企业间的合作,使两者更紧密的结合,新的链式系统诞生了。即从供应商到生产商,再到消费者(顾客)都成为了广义上的交易对象,供应链自此产生。作为供应链,其不仅使供应商与生产者等环节之间产生多重关系,也使生产者与销售商产生联系,而其中心则在销售环节,这种合作可以称为生产与销售联盟。由这种生产与销售联盟而具象征性的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若干独立的企业为了相互的利益实施战略联盟;(2)与每一个企业的部分最佳相比,更重视协作企业全体的整体最佳;(3)除了最终消费者,以公司外部顾客及公司内部顾客在内的顾客导向为最优先。

值得注意的是,由价值链转向供应链,并非是对价值链的否定,实际情况表明,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从单纯的价值链管理转向围绕供应链的价值链管理,即是价值链与供应链的结合。图2揭示了价值链与供应链的关系。

图2表明,片面强调供应链而忽视价值链,就会出现供应链环节中大企业欺负小企业,企业之间相互猜疑等问题,这表现在坐标轴的II。第I象限是一个纳什均衡,能够实现双赢。当然其中也需要协调,如,是以供应链为主还是以价值链为主,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是不完全相同的。第Ⅳ象限是分权化的产物。但随着供应链的发展,IT技术的应用,这种分权化如果继续注重部门自身的利益,则将难以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难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第Ⅲ象限的情况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不作讨论。由此笔者认为,由价值链转向供应链,应当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面对国际化竞争,企业在强化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必须积极应用价值链管理的思想。这已被一些国际化的大公司所证实,如福特汽车公司,要求其原有的两家轮胎供应商(一家生产钢圈,一家生产轮胎橡胶),在符合福特公司价值链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加强相互协作,即最终提供给福特公司的轮胎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汽车轮子。(2)为了使伙伴企业之间效益与效率最大化,必须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整体利益的最佳化,而这些措施之一是由部分经营最佳向整体经营最佳转变;其二是各链节中企业通过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实现成本与收益的一体化,减少磨擦。

(二)供应链管理会计的方法创新衡量一门学科的形成有若干种方法,一种是具有相关的理论基础,一种是开发应用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工具。供应链管理会计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则必须在管理会计工具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供应链分析在企业间管理中的应用。支持上述供应链管理的工具之一在供应链管理会计中称为供应链分析。在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的《管理会计声明》(SMA)4X中指出,为了使基于SCM的低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以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应开发应用以下3种方法lIMA,1996,4X,V11:(1)内部成本分析。其决定基于内部价值创造环节的收益性源泉及相对的成本水平。(2)内部差异化分析。调查基于内部价值创造环节差异化的源泉(包含成本)。(3)垂直的关联分析。为了达到提供给顾客的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调查外部供应商以及顾客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成本。

内部成本分析与内部差异分析是以企业内的,VCM为对象

的,垂直的关联分析是以企业间的SCM为分析对象的,垂直的关联分析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其是基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通环节上的各家企业开展的关联性分析,采用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获得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以及以分部为单位的各家企业的具体情况[IMA,1996,4X,VII]。促进这种垂直分析方法发展的是组织间的成本管理,Cooper与Slagmulder于1999年出版的《产业集群企业的供应链扩展》(Supply Chain Development br the Lean Enterprise)一书,以日本的9家企业案例为背景,将成本企画、全面成本管理、改善的成本计算等管理会计工具从企业内部应用扩展到企业间的应用(Cooper&Slagmulder,1999)。

二是物料配置会计(Throughput accounting)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物料配置会计是有关存货资产成本的核算会计。以往,存货资产的源头价值是依据销售来予以实现的,在销售时点要尽量维护对原材料耗用部分价值的回收,然而,基于物料配置会计的存货资产评价额是在不涉及销售的期间,对这种原材料费用(Dugdahand Jones,1998)加以维护(回收)。这种基于物料配置会计的存货资产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对传统路径方法的完全改变。传统的成本计算采用的是成本的聚集特征这一思路。在成本的聚集性条件下,对于半成品成本以及产品成本的计算,围绕产品的加工进程,对增加在产品生产中的原材料费用采用直接劳务费及制造费用的方式回收。然而,在物料配置会计条件下,对半成品及产品仅给予相当于直接材料费的价值。即,物料配置会计在制造成本中仅将直接材料费算入产品成本,其他成本素均构成期间成本。

根据SNA4HH,所谓物料效率就是“从系统整体(产品或者服务)的销售额中产生出的货币增值”(IMA,1999)。对此,在物料成本会计中,如表2所示,从销售额中扣除直接材料费及其他变动费(在直接成本计算模式中仅扣除直接材料)求得物料效率带来的增加值,然后再由此扣除“业务费用”就求得了净收益。详见表2。

由表2可见,物料配置会计作为一种新的直接成本会计方法与完全成本会计方法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将直接劳务费作为变动费而不加以处理。对此,直接劳务费中的人工费与折旧费等作为业务费用,从新的直接成本中一并加以扣除,并由此计算出净收益。物料配置会计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在这种新的直接成本会计方法下,效率增加值越是增加,货币收入就会变大,从而达到企业价值创造的目的。这样的增加值,不仅适用于广个企业的价值链,在更广阔的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中也能够得到扩展。这种物料配置会计方法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促进了供应链管理会计的发展。在物料配置会计中,可以发现以下特点:(1)企业的目的不是只关注收益而是将创造货币作为其根本所在,据此能够达成投资额(包含库存)的抑制和业务费用降低的效果。因此,与现金流量经营及流量会计具有相同的理念。(2)相对于从销售额中扣除直接材料费用以求得边际利润或者贡献毛益而言,固定费用是采用一笔扣除的方式。因此,其仅是直接成本计算或者贡献毛益计算的一种类型。(3)库存因为仅由直接材料构成,库存的增大并不会使物料成本增加额增大,这一点在将固定费用分配给库存的全部成本计算过程中,由于存在依据库存的增加来增加收益的情况,因而涉嫌盈余管理而备受批评。

若进一步展示净收益的计算过程,可以通过以下物料配置会计的利润表来加以说明,如表3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物料配置会计下,对比直接成本计算及全部成本计算,最初的产品成本被偏少计算了。因此,即使企业增加了与需求不相关的生产量,基于物料配置会计的存货资产被过多了的情况也相对较小。即,物料配置会计为了使短期经营利润增加,对于难以作出销售预测而增加生产量的相关部门,不对其实施激励,这一机制对于提高管理会计的有效性是有用的。这一思想应用于供应链的企业间管理也是极具创新价值的。

三是制约理论(Theory ofConstraints,TOC)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制约理论的基本理论是Goldratt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其开发的系统的管理哲学中,提出的“制约决定系统的业绩,任何系统都包含少数的制约因素”。制约理论重点从三个方面考察组织的业绩:完工效益、存货和营业费用。完工效益是组织通过销售来赚钱的速率。从经营方面看,完工效益是销售收入与材料、动力等单位水准变动成本之间的差异。直接人工主要被看作是固定性单位水准费用,因而通常不包含在上述定义中。按照这种理解,完工效益与贡献毛益有关。存货是组织在将原材料转化成完工效益的过程中投入的全部货币。营业费用的定义则是组织在将存货转化成完工效益的过程中投入的所有货币。以上述三种业绩计量指标为基础,管理的目标可以表述为提高完工效益、存货数量最小化以及降低营业费用。

制约理论与物料配置会计是密切相关的。依据SMA4HH,所谓制约理论(TOC),是重视约束组织业绩的起制约作用的概念,为了实施TOC,必须开发制约会计(CA)以提高会计报告技术。CA具有以下三个特征(IMA,1999):(1)明确把握制约的作用;(2)物料成本增加值的结果作为特定的影响因素;(3)业务费用所波及的影响,通过物料配置会计来反映其增加值。

任何组织的业绩都受到各种制约条件的限制。按照制约理论(TOC),组织要改进业绩,必须了解其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在短期内利用这些制约条件,而从长远看,则应找到克服这些制约条件的方法。这里的制约,就是要分析限制物料成本增加值的因素,充分了解妨碍系统目的实现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的阶段实施情况。如可能受到诸如行动制约、能力制约、市场制约、后勤保障制约等各种状况,并据此找出企业的瓶颈口。企业间的瓶颈如果得到了改善,ScM整体的物料成本增加值就可能变大。制约理论是一种替代的、或互补性的方法。在原则上,TOC可以和JIT(适时制)制造方法联合使用,因为JIF制造环境同样存在各种制约。不仅如此,TOC方法除了能保护本期销售额外,还能通过提高质量、减少反应时间以及降低经营成本等手段,努力提高未来的销售额。

在企业竞争与合作的时代,个别企业的局部最优化得到了体现,然而在企业协作的时代必须重视企业间整体的最优化。这一点需要在供应链中发现企业的瓶颈并致力于共同改善,通过协作使企业整体的最优化得以实现。为了实现改善组织经营业绩的目标,制约理论(TOC)通常采用以下五个步骤:了解组织面临的约束条件;利用集成制约条件;让其他所有方面都遵从第二步所作的决策;改善集成制约条件;重复上述过程。

(三)供应链管理会计的理论创新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制约理论(TOC)与供应链管理会计的结合将向新的方向深化,如何

与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及方法体系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是贡献毛益会计的形成。供应链管理(SCM)的基本目标是尽早发觉顾客需求,按顾客的愿望迅速组织生产,并及时加以提供。因此,围绕顾客需求开发产品,并据此决定产品的生产方式,进行材料购买、生产,再到顾客购买,这一过程实现的速度就变得尤为重要。“速度经营”成为这一时代的一个新的概念,而要使这一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指标形式,必须分析这一完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因此制约理论(TOC)就变得十分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会计中,依据该理论构建的会计称之为“贡献毛益会计”。在贡献毛益会计中,收益一般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收益=(销售额-直接材料费)-业务费用=贡献毛益-业务费用

一般情况下,在销售额中扣除的除了直接材料费外,还包含其他费用。业务费用由直接材料费以外的材料费、人工费、车间经费等构成,是不分配给产品的期间费用。将SC作为整体把握的SCM,销售额是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金额,业务费用是由供应链成员的整个公司的经费等构成的,这里涉及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拟采用以主体企业为中心的SCM模式,销售额及业务费用属于个别公司。有关直接材料,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因未销售而留存的库存部分被转入到直接材料总账。且从销售额中扣除的直接材料费,相当于每一产品单位的直接材料费乘以销售量来求得。因此,即使生产了不销售的产品,若单位直接材料费不发生变动,销售额上也肯定会变成负的直接材料费金额。

以上虽说是贡献毛益会计的收益计算方式,但制约理论(TOC)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收益计算方式达到贡献毛益扩大、业务费用下降、总投资减少的效果。基于TOC的认识是:贡献毛益是通过销售能够获得的资金额,业务费用则是为了改变贡献毛益而使用的在库资金,总投资是为了能够改变贡献毛益而应用的资金。在上述计算公式中,由于人工费用和车间经费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发生的费用必然会增加费用总额。贡献毛益会计将产品生产消耗的费用总额作为成本递延,仅将对应于销售的部分作为期间费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与一般的处理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产生收益,将适销对路的产品尽快反映给生产部门,就能够减少库存,缩短从企画到生产开始的时间,节约业务费用,同时,对材料等要素按需在短期内适时购入,如适时制(JIT)采购等,上述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对企业而言十分必要,这也是SCM需要达到的目标。即贡献毛益会计、TOC等是供应链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

二是制约理论(TOC)的创新。尽管TOC具有扩大贡献毛益、降低业务费用、减少投资额等功效,但其作用的发挥要借助于供应链管理会计的核算手段来体现。在TOC这三个目标中,贡献毛益的扩大尤为重要,如何缓和、消除瓶颈,促使其扩大成为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在全球经济进入微利时代的今天,不断增加销售额的愿望将不切实际,对此,通过将整个SC纳入考虑范围,降低业务费用、以及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并据此来获得收益,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将制约理论(TOC)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会计,不仅重视贡献毛益的扩大,同时对业务费用降低与投资额的控制也纳入到管理会计的考察范围,这一战略将具有积极的创新价值。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例5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会计职能的重心也发生了改变。以前企业会计的职能具体表现在反映及监督,当代企业会计的职能趋向于管理及服务。所以说,如何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有机结合,推动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关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具有关联性,同时存在差异性。在会计学科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只有依照财务会计的信息才能实行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工作的是否到位,严重影响财务会计的质量,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密切联系。在现代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重要部分,但这个部门之间有所差异。首先,会计人员的工作要点不同。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馈财务信息,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对于财务会计人员务必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财务会计操作水平,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依照会计制度来实行财务核算;而管理会计要求具有丰富的会计管理水平,达到管理会计的工作要求,熟悉统计学和信息技术学。其次,信息质量特点不同。在财务核算中,必须依据会计规范来进行财务核算,力求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务必按照正常的秩序来展开会计工作,确保信息的高质量。在管理会计中,对于信息的处理工作具有灵活性,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不大,可以对信息进行选择、调整以及加工,最后将信息传输给企业管理者。

二、企业预算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管理方式滞后

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有一定的要求。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不仅要求企业收集大量的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研究。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财务会计人员处理的信息量不多,仅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财务会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目前,仍然有些企业的会计处理系统滞后,仅仅对财务信息进行浅层处理,往往忽视了企业总体价值的每项环节信息。这就要求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深层次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二)难以发现隐性成本企业的显性

成本包含财务会计的记录、核算以及分析。财务核算工程十分繁忙,在财务核算中难免会存在疏漏,由于工作失误导致额外消耗的资源属于企业的隐性成本。还有,业务部分与财务部门数据核对存在差距,这两者之间的差额也是企业的隐性成本。在财务核算中,难以发现企业的隐性成本。但是,管理会计可以弥补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找到企业的隐性成本及风险,并且对隐性成本进行控制。所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三)缺乏健全的会计制度

在过去的会计管理方式中,企业设置成两个不同的部门,即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发现这两个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信息呈现独立闭塞的状态。在财务会计给会计管理提供相关企业财务数据过程中,难以发现信息是否重复的问题。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来源相同,一旦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进行界限分明,容易导致信息出现重复交叉的状况,使得核算效率低下,不利于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工作。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对策

(一)更新会计思想意识

先进的会计思想理念是保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融合的基础。因此,企业要深刻认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重要性,将会计职能不能只停留在经济业务方面,充分意识到管理职能的必要性,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整合。这就要求企业学习科学的会计思想理念,全面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明确这两者结合的目标,从而正常有序地开展会计工作,改善会计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会计制度

制度是所有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预算管理来说,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将会无法有效结合。因此,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首先,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分工,给予会计工作人员相应的权限,结合企业的发展要求,来选出优秀、科学、合理的决策信息。其次,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企业预算管理人员应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严格监督,保证监督的全面性。通过对这两个部分进行监督,可以保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例如:针对企业的合同管理方面,财会人员要通过合同管理制度,来对订单、货物以及货款的回笼进行计算,及时反馈合同的执行状况,追踪逾期未回的资金等,进而降低费用回收的风险,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

在具体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通常是依照会计理论展开工作,会计理论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基础。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会计职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通过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可以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增值方式得到普遍的运用,该方式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创造了融合条件。企业通过应用增值方式,使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这两者服务的对象更加明确,并且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在会计理论中,现金流动会计法广泛运用于企业预算管理中。通过采取现金流动会计法,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中,有科学的方法可循,使得企业的业绩评级与投资决策能够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整合。同时,通过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来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信息技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管理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共享,有效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为政的问题突出。由于该问题,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共享,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非常不利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信息交流创造了便利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步伐。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可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信息化网络会计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会计效率,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而且还可以统一协调管理各个部门,实现企业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四、总结

在企业预算管理中,通过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要想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充分意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整合的重要性,采取一定的融合对策,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伟宸.“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分析[J].西部财会,2016.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例6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企业管理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服务的,都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析、计算和评价,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事实依据,这样有助于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发展目标的良好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由传统会计演变而来的,它们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存在,它们构成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整体效果,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运用的原始资料大致是相同的,管理会计所用的数据资料是从财务会计的数据资料中得到的。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都是对企业内部资金运动的管理,对企业资金进行记录、考核、评价和控制,促进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更好的进行企业经济项目的抉择,更合理的运用企业资源和资金,为企业未来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最明显的区别有四种。其一,两者依据规范不同。会计准则对管理会计的要求没有那么的严格,它可以根据管理人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处理,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的制约。在处理管理会计工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计算形式进行记录,报表的格式、时间和类型没有严格要求。财务会计则必须遵循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计算、记录,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工作。企业必须根据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分类计算,必须按照实际企业生产、销售、支出和收入进行记录和计算,也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定期记录发生的业务、发送财务报表,让管理人员可以准确无误的了解企业整体情况。相比之下,财务会计要严格执行准则的规定,计算更加规范,结构更加严谨。其二,两者侧重点不同。管理会计根据企业过去的分析进行评价、控制,并预测、抉择企业的未来发展,所服务的人群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而财务会计则更注重过去的状态,财务会计是对企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反映和监督,并向企业内外部的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会计信息。其三,两者信息质量特征不同。由于需要预测和决策的关系,管理会计可以运用灵活和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记录和计算。管理会计只需遵循企业成本效益原则来开展工作,再根据企业需要提供定性或者定量的信息记录,比如,货币计量信息记录和非货币计量信息的记录。这样管理部门的效益相关信息可以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财务会计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要以货币为计量数据,并按照会计信息规范处理相关数据,最后运用财务报表和附注等作为媒介传达企业过去的经营信息和数据,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要及时、准确、真实、可靠,并且遵循严格的要求。其四,两者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同。管理会计人员要在分析企业过去的基础上预测和决策企业未来,既要具有扎实的财务处理能力,也要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运用统计学、信息经济学和运筹学等进行财务处理工作,还要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拥用较强的综合处理、分析财务问题的能力。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只需熟练操作处理程序,并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相关工作,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懂规范,熟悉财务软件,工作细致专心。

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优势

(一)可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利用的是相同的资源,如果单一的运用一种财务管理系统,得到的信息可能过于繁琐或是遗漏重要信息,让管理者很难找到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资料,无法及时评价企业运行结果或者给企业带来损失。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结合可以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进行良好的分类整合,也让企业各部门人员可以及时的了解企业相关信息,可以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

(二)可以及时计量和评价企业经营工作

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是记录以前和过去的经营活动,也是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正确的企业信息。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工作是为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观察并重点记录企业内部需求,让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全面掌握和了解企业发展过程,并且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结合,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并进行准确计量,最后找到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相应解决。

(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各个部门不断增加,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密不可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结合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如果只运用一种会计系统,那么,有跨级信息时,难以解决相应问题,很难全面处理问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良好结合,可以适应企业内部强大的人力资源规模,让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可以及时找到相应的信息内容,有助于更好的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四)可以良好的结合数据与方法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主要是处理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变现出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数据需要进行专业的分析与判断,这样数据的真正作用才能被的发挥出来。但是,数据信息的分析工作主要是管理会计部门的工作,对企业成本进行准确计算,并预测各项工作的需求,最终做出抉择。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管理方式与数据处理系统良好结合,会更好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并且提高企业整体运行的效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措施

(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是记录、计量、统计和确认企业经济的工作,但这只是简单的财务会计职能,完全没有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结合。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制度,把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行准确设定,这样可以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既可以为企业经营项目的获得提供全面可靠的会计信息,也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企业财务管理要采取渐进式融合策略

事物的发展和融合要经过一定时间和阶段才能完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结合也是要循序渐进的。企业要统一计划出合理的会计体系、人才管理方式和数据处理系统等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良好融合,要根据企业各个方面的运作情况,对于混合结构的企业来说,要将财务管理与预算决算会计分开进行,并且建立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再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财务会计人员既要具备会计技能,也要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互交融,简单的会计技能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进程。企业要重视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力,让会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全方位运行状况进行良好分析,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良好结合,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

(四)从基础数据的采集来保证两者的有效结合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例7

(二)二者的区别。首先,内容不同。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管理会计负责企业的预算,是对资金的操纵、计划、和评价,用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财务会计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表格上,一份表格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方面,另一份表格包含费用、收入及利润等方面。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是对资金流向的把控。其次,服务对象不同。企业管理会计为企业高层人员提供最有效、确切、真实的管理信息,对企业经营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管理会计实际上是属于内部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侧重于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有专门的方法和格式,侧重于向外界提供企业基本财务信息,所以财务会计属于外部会计。

二、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基础

在企业管理中会计通过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整合信息来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从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会计由于过度重视资金、资产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而忽视了经营决策者在经营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理论的完善,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内容的不断拓展,不但要涵盖传统会计的内容,还要包括脑力成本、人力成本的统计、记录、监控等内容。要想使企业会计更加完善,必须重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实际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通过收入、利润、成本等资料来体现的。财务会计的侧重点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管理会计是利用了财务会计收集的相关信息来具体的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都为了提高企业收益,维护企业利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基础数据是二者融合的根本途径。财务会计是通过收集、记录、汇总基础数据编制会计凭证、会计分录,通过运算编制财务会计的明细账、总账和财务报表。而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出来的基础信息进具体的分析,通过对比数据、计算数据进行数据差异分析,从而得到相应的结果报告。

尽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运算法则上和运算结果上是有区别的,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通过提取企业在经济经营活动中的原始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所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通过基础数据相一致进行融合。

(二)会计凭证是二者融合的有效媒介。会计凭证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采集原始数据的重要依据。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收集原始凭证完成记账凭证形成会计凭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选择、融合编制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础信息来源是二者融合的媒介。

由于现行的以货币为单位的会计准则无法在会计凭证上体现出管理会计所需要的非货币信息,因此建议在会计凭证上增加备用信息栏,体现出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其他信息。而传统会计中的普通借贷关系记录也很难为管理会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在基础的会计科目上增加统计信息代码则能更好的为管理会计服务。

(三)网络信息统计为二者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通信功能也出现会计工作中,而它们为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原始信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统计,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而网络信息通信功能则帮助了在线数据采集和实时数据传递,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对于及时性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例8

【关键词】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不同点;结合优势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关内涵

企业的财务会计也就是指资金掌控的工作者,对企业资金链的运转进行有效及时地监控管理,通过制定科学的分析方案,从而对企业的资金运营起着关键作用,并且财务会计主要的服务对象群多数是企业外部的相关投资人士和部门,为企业运营相关的投资人士进行有效地分析管理工作,帮助他们进行正确决策,也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企业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含义有所区别,管理会计主要是带着发展的眼光,根据企业现时的运营情况和主要的资金链流向,来分析出企业未来发展的潜能,为内部的管理层提出相关预测和有效控制的数据,通过促进管理水平的增强,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经营能力。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在于其工作目标的不同,企业的财务会计为企业运营相关的投资人士或者部门进行有效地分析管理工作,帮助他们进行正确决策,而管理会计主要是提供预测方案,通过数据分析统计,判断出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让企业能够有更大的自信迎接挑战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挑战,有效管理、促进发展。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还在于其工作主体的不同,管理会计主要是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运营现状,为内部的管理层提出相关预测方案,而财务会计对企业资金链的运转进行有效及时地监控管理,为大企业制定科学的分析方案,所以相对而言,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较多,可以涉及到更多的部门,流程也相应较多。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同点在于其信息的来源是相同的,作为企业及相关部门的资金管理者,从本质上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要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通过对现今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统计出资金链的流动数据,并通过数据制定总结工作。并且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本质上相同的管理对象,也就是将资金作为工作对象,财务会计统计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其流动的走向与使用效率,管理会计也必须在其基础上进行企业的有效监控与预测。

三、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与具体措施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着较多的异同点,但本质上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在为了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对服务对象进行服务的,在如今高速现代化发展的时刻,要建立提高企业在市场的良好竞争力,还是要着眼于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科学结合,进行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制定,为企业等相关部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1.科学结合、提高发展竞争力。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下,能够有着准确的发展预测是企业运转的关键环节之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科学结合就能增强企业的发展竞争水平,在注重资金链的流向控制的同时,发挥管理会计的内部分析作用,增强了企业财务的数据控制,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更好地应用预测对策。2.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通过调节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优劣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准,避免企业在竞争浪潮中被淘汰,提高管理力度,促进企业的正常运作。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科学结合能够减少企业及相关部门的运营成本,减少资金的无谓消耗,因为许多企业在会计部都有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部门,分开工作会消耗大量的劳力、资金资源,实际上这两个部门存在着许多工作交集点,只要这两个独立的部门能够科学结合,有效发挥出相应的能力,就能减少运营成本,提高使用率。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具体措施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通过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结合,发挥相应的效益的同时要建立其完善的管理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保障企业能够稳步发展的前提,通过制度的有效实行,确保相关会计人员能够遵循相应的规范制度,使得工作流程能够良好运行,通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协调合作,清晰内外部的资金数据,对企业的资本构架能够有着明确的认识,并且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测与指导。2.明确管理目标、分享统计数据。实现有效结合,就要明确相应的管理目标,通过内部的经济运营的管理和预测,调整资金的运转流向,优化发展方案。如果将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开,不仅运作劳力增加,成本也相应增大,也无法高效地进行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与平台共享,就会导致企业管理层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将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要准确控制信息流的时间,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就要根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优势,分享相关的统计数据,实行高效的管理方案。

四、结语

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对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通过提高会计的管理水准,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对资金链的良好控制。而传统的会计管理已经不符合时代化的需求,要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增强技能水平,提高公司资金运转效率,就要明白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点,明确其发展趋向,并通过良好的应用方案和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发展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任海宁.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3,04:144-145.

[2]周志红.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J].中国外资,2013,12:80.

[3]赵云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188-189.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例9

从本质上来看,企业会计系统是由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耦合而成的,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子系统,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融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已经显得迫在眉睫,它是值得企业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简述

企业管理会计一般都被称为对内报告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向进行掌握,并参考企业今后的经济活动,促进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管理会计主要涵盖成本会计、管理系统两项内容,企业在运行中只有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问题,强化对内部资金的管理,并对自身未来的发展进行综合考量,才能使管理更加有效[1]。财务会计一般都被称为对外会计报告或传统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掌握着资金,管理、监督企业财务的走向,并以政府部门或相关投资人提供的核算准则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从企业的角度看,财务会计人员是企业开展工作的核心,掌握着企业经济命脉,是企业获得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工作的侧重点、服务的对象、依据等都不同,但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且他们共享信息资源,会计方法也相互渗透,并在核算内容上有交叉。实际上,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始终存在密切联系,两者相互渗透和补充,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两者的融合获得了条件。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意义

(一)帮助企业建立战略与财务的逻辑关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不管如何强调自身组织资源、无形资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地位,企业始终要获取利润,要尽最大努力为股东创造价值增值。因此,企业成绩单中最重要的一页依旧是按照会计准则对财务表现进行衡量。企业长期战略的本质也是追求长期的健康发展以及持续不断的价值增值,所以企业在制定、执行长期战略时,务必要综合考虑战略的选择及其执行情况将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且它同时还受到财务状况的制约。只是企业的财务表现及战略通常都不会直接关联,中间存在的因果链条相当复杂,只有通过管理会计这一工具来分解战略,真正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才能明确企业战略与财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将战略转化成企业具体的目标、计划,之后再对企业财务表现形成一种反馈,最终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二)帮助企业充分发挥出会计的管理职能。企业管理实际上是管理企业的人、物、社会经济活动。在企业管理过程或活动中,会计通过反映经济事项、监督经济关系,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2]。其中,管理会计通过预算管理、责任会计、绩效评价等方法来分解任务、明确职责,以经济活动为手段,最终的落脚点是管理人。所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能使各项管理功能也得到有机的融合,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有利,能在企业效益的提高中贡献力量。

三、企业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措施

(一)细化会计基础工作,为融合提供前提条件。企业细化会计基础工作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所需原始信息目录清单;二是以财务会计科目为依据,结合管理会计的需求,分类编码原始信息目录清单,并建立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得到兼容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源;三是对会计凭证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以企业既有财务会计科目为基础,增加统计信息类别栏或代码,为企业的会计工作、管理工作做好准备,避免重复筛选;增加备用信息栏目的设置,为管理会计记录下需要的非货币信息;输入会计凭证的单界面要变成多界面,且输入会计凭证的人既可以是会计人员,也可由其他部门人员在现场直接输入;合理设置账簿的格式、类别,如企业可按照实际需求,设置两套账簿格式,即管理会计与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是其数据来源,并按照会计要求以及凭证来设置会计账簿。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管理会计账簿要按照实际所需设计相应格式,按照会计凭证生成统计代码的类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报表则分别按照相应的账簿来生成,为两者的融合提供前提条件。(二)企业建立融合体系,为融合提供确认基础。企业融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发展的一大突破,使会计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因此,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决策过程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并注重培训会计人员,提升他们的素质水平,打造一支素质高、水平高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队伍。同时,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应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管理会计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建立融合体系。随着各种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应把单一的计量模式基础转变成多元化计量,尽量与企业现金流现值、现净值、现市价等计量模式实现相互之间的配合[3]。(三)运用变动成本方法,为融合提供衔接途径。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而言,运用变动成本的方法开展日常核算工作可以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更有效。因为变动成本方法为企业的每一种产品提供了相应的变动成本资料,能为各项产品毛利率的确认提供方便。因此,企业可以它为基础,准确管理生产成本,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资料,合理且准确地分析管理会计的盈亏界限。同时,运用变成成本方法还能直接结合标准成本、弹性核算以及责任会计,使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环节都能发挥出重要意义。所以运用变动成本方法能为企业融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提供衔接途径。

四、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说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反映,那么管理会计就是对该反映职能的延伸,两者都服务于维护企业权益、提高企业效益这一根本目标。相信在企业的不断探究与实践中,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作者:马晨霞 单位:北京中瑞岳华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天津分所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例10

预算管理是有力整合企业资源、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途径。财务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进行分析总结。管理会计则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基础上,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地位

(一)财务会计的地位。企业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预测、筹划的过程,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中的财务和非财务资产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发展的活动规划,同时在企业活动中按照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对企业活动进行监控和指导。预算管理工作中对生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动方向等内容的分析和预测,需要在企业经济活动信息基础上开展,只有对企业经济活动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才能够对下一步活动内容和方向进行有效的规划和预测。预算管理工作中基础数据信息的来源和对财务信息的整理分析,都离不开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财务会计工作为企业预算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方法手段。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预算管理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二)管理会计的地位。管理会计的工作是指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通过对前期基础财会工作的分析和整理,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和预测,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帮助和支持。管理会计的工作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部分,管理会计工作的科学有效展开是企业实现战略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企业预算管理的工作有效开展,不仅包含了前期的合理规划和预测,还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财务规划进行有效的执行。管理会计工作中管理控制的部分,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整,使企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二、企业预算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型会计思想观念。在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中,会计工作就是对资金和经济工作的分配和总结,过分强调会计的基础性财务工作,而弱化了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加强财务会计好管理会计的融合,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传统的认识,建立现代化的科学会计工作理念,对财务会计基础性财务工作与管理会计分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认知和融合。企业要在对自身发展特色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会计管理工作理念和方法,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目标进行明确,强化其融合性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二)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会计工作规范合理开展的基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要在健全会计制度体系的保障下进行。一方面,企业要在对自身发展特色以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进行明确。通过有效的人员分配和管理工作,为二者的有效融合提供有力基础。另一方面,对会计工作的相关流程和制度进行严格的完善,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控。科学严谨的会计工作制度流程能够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保证,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进行质量保证。(三)强化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会计理论是指导会计人员工作的基本准则,为会计实务和预测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会计理论工作的完善和创新能够对财务人员工作质量和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作为会计理论的需求方,在开展会计工作时,要对会计理论的实效性进行重视,选取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会计理论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同时,才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理论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完善,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有效进行。(四)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在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影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信息交流和共享工作的不到位。信息交流不到位,使得不同种类的会计工作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和分歧性,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造成了制约。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进步,会计工作的信息交流有了强有效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技术创建会计工作管理平台,对会计工作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共享,既有效地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又能够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通过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增强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利用几点策略,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两者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作用,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企业经济活动科学全面的规划和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江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创新[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2(1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