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管理与沟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09 08:36:45

管理与沟通论文

管理与沟通论文例1

中国有句俗话:一言能使人笑,一言也能使人跳。这就极其形象地说明:沟通既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日益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也为了更好地掌握沟通这门艺术,也为更好地发挥同学们的管理才能,都有必要掌握管理沟通技能和技巧。

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海曼(Haimann)对沟通的定义是:“传递思想,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过程。”这暗含着沟通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就是为了活动的启动、协调、反馈及中间流程的纠正等目的而互相交换思想和看法。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正如巴纳德指出的:“当然,对现代高层管理者而言,一个最重要的限制,也是最为突出的严重困难就是写作或会谈能力的缺乏,不能将复杂情况用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这些情况只有这些管理者有所了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Drucker)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和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为重要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对所有管理阶层工作的功效都是很关键的。计划和实施的成功程度与沟通技能直接相关。

一、沟通的概念和模式

《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韦氐大词典》解释,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通,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拉氐韦尔(HaroldLasswell)解释: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著名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管理者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综合各种沟通的定义把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沟通的基本模式是:谁向谁说了什么而产生了效果。根据这个模式,有三个沟通要素被认为会对信息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沟通者(communicator),内容(content),接受者(receiver)。

对任何沟通效果而言,信息发送者都是很关键的。沟通的信息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源的可信赖性、意图和属性都很重要。“研究的证据表明,对沟通的反应常受到以下暗示的重要影响:沟通者和意图,专业水平和可信赖性”。但到了接受者能区分信息和来源的时候,信息来源可能就要失去它的重要性了。但如果不能作出这种区别,沟通者就变得非常关键。

影响沟通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内容可以用两种方法构筑出来。第一,利用情感诉求:“从总体看来,现有的证据表明,当听众中的情感强度上升了,对沟通者所提建议的接受程度并不一定相应地上升。对任何类型的劝说性沟通而言,这种关系更可能是曲线形的。当情感强度从零增至一个中等程度时,接受性也增加;但是情感强度再增强至更高水平时,接受性反而会下降。”这就表明情感强度在高与低的两头时都可能有钝化的作用。中等情感强度是最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对某信息应施用多少程度的情感诉说还要靠主观判断。第二,沟通可构筑在理性诉求的基础之上。有一个研究报告给出以下建议:“在劝说型的沟通中,对非人格化的主题给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论据,通常明确地给出结论比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更为有效,特别是听众一开始不同意评论者的主张的时候更应如此。”“从长远来看,给出双方面论据相对于只给出单方面论据更有效。如果听众一开始就同意评论者的主张,而后来又不会处于反面宣传之中,那么提供双方面的论据就没有只提供单方面论据有效。”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断:一个令人信服的单方面观点沟通,能使人们转向期望的方向,至少可以是暂时的,直至他们听到问题的另一方面。然而,双方面的沟通效果都是持久的。它为听众提供了消除或不理睬负面看法而保留正面看法的基础。“一个可能的假设表明,在开始时给出主要论据收到的效果最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时对沟通的兴趣很小。”在开始时兴趣就很高的情况下,其他的因素如接受者的个性和倾向,及沟通者、消息的内容等,对表达更为重要。这些因素的相关组合可构成特定情况下的最佳表达。

接受者是沟通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个人的个性及他所处的群体都很重要,个性可从总体智力(generalintelligence)和需求倾向(needdisposition)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正确推理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易受影响,这种沟通主要依赖于印象的逻辑论证。第二,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很好的批判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少受到影响。具有很强自尊心的个人更倾向于自己思考,而不会放任自己过分地受外界影响。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也会对沟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当这种沟通违背这个群体的文化惯例时,表现尤为强烈。一个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所属群体的观点和态度,特别是在他很珍惜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这一身份时。研究表明:“在一个群体中最珍视其成员身份的人,他们的观点最不易受那些违反原则的沟通的影响。”这就表明对一个群体的归附程度和这个群体文化准则的内部化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文化对沟通者的沟通中的接受者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沟通的内涵和途径

从沟通的定义中,可以得出沟通的内涵:传递、理解、符号载体等。传递: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如果信息和想法没有被传递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即说话者没有听众或写作者没有读者都不能构成沟通。因此,哲学问题“树林中一棵树倒了,但却无人听到,它是否发出了声响?”在沟通的背景下,答案是否定的。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如果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用日语写的,这封信我也确实收到了,但我对日语一窍不通,那么不经过翻译就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故沟通是意思上的传递与理解。完美的沟通如果存在的话,应是经过传递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符号载体:一个观念或一项信息并不能象有形物品一样由发送者传送给接受者。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语言、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符号。传送者首先要把信息“翻译”成符号,而接受者则进行相反的“翻译过程”。由于每个人“信息-符号储存系统”不相同,对同一个符号(例如语言词汇)常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如“定额”这样一个词汇,对不同的管理层有着不同的含义。高层管理者常常把它理解为需要,而下层管理者则把它理解为操纵和控制,并由此产生不满。问题在于,许多管理人员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不同成员“信息-符号储存系统”的差异,自认为自己的词汇、动作等符号能被对方还原成自己欲表达的信息,但这往往是不确的,而且导致了不少沟通问题。良好沟通不是双方达成协议而是双方理解协议本身,要想达成协议必需有良好的沟通,但良好沟通并不意味着能达成协;理解我的观点但并不代表接受我的观点;只有接受我的观点才能达成协议;要想双方达成协议必需有多种条件,如沟通良好与否、双方根本利益是否一致、价值观念是否类同等。又如在谈判过程中如果双方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即使沟通过程中不存在误解,谈判双方沟通技巧十分娴熟,往往也不能达成协议,即使沟通双方每个人都充分理解了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沟通的实际运作可通过多种途径。口头沟通可能是运用最广泛的方式。文字沟通(包括书面和屏幕形式)及音频/视频沟通(包括远程通讯)在现代社会中是同等重要的沟通途径。然而,沟通不仅仅是上述几种方法,在人们面对面地交流时,眨一下眼睛,用手指轻轻地弹一下等都是同样重要的沟通方法。在某些公开场合,携带旗帜或其他标志物都有一定的含义。有时,一个人的衣着和身体姿势也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有时非语言沟通比其他沟通方法更为重要。

口头沟通: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沟通方式。它是一种高度个人化地交流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方式。口头沟通与文字沟通相比,为沟通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平等交换意见的可能性。人们通过沟通信息的内容培育相互之间的理解。但它也有局限性。一是语义,不同的词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二是语音,语调使意思变得复杂,不利于意思的传递。意思会因人的态度、意愿和感知而被偷换。人们推知的意思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据估计,在口头沟通中最终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的内容不超过原来信息的20%.在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对同样的语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在同企业内部,由于文化认同不一,也会产生语言沟通的很大偏差。

文字沟通:在缺乏面对面的接触或远程通讯设施的情况下,这种沟通方式是传递信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在面对很多人传递同一信息而且还需有一个永久存档时,这种方法尤其有用。沟通者可以精确地表达他所想传递的信息,并有机会在给接受者发送之前充分地准备、组织这则信息。文字沟通的其他问题有:不能得到即时的反馈,有关的部门没有机会对该信息进行讨论。现代通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从个人化和说服力的角度来看,这种沟通的效果是有限的。企业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对文字含义的不同理解。在一个有数千名职员的大型企业中,文字沟通可能是最方便的沟通途径。但必须运用文化进行理解整合。

音频/视频/通讯沟通:通过高度发达、高效的通讯/音频/视频辅助设施来使沟通变得更为有效,这种现象近年来日益增多。视觉感知是影响思想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工具。人们更易于理解并保留视觉印象而不是文字印象。由于人脑保留视觉形象的时间比保留语音文字的时间长,所以,现代通讯技术可作为一个极好的工具用来支持和强化其他形式的沟通。正在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例子,它能为增强沟通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在一个语境下,理解信息传播者的真实含义。

三、沟通的风格

管理与沟通论文例2

二、现代企业加强沟通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中,沟通是指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传递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达成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共识。卓越的思想只有传递给他人并获得理解,达成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共识才有意义。变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新时期,市场瞬息万变,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对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这就要求加快企业沟通的速度,实现企业沟通管道的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人员结构变化较大。同时,现代企业员工日益呈现出知识化和年轻化的特征,现代企业员工更多地追求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

三、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理论

(一)沟通的功能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实现控制、激励和协调作用是沟通的主要功能。控制是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权利等级、行为规范以及正式指导方针,企业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实现现代企业的控制作用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企业必须加强沟通,实现企业方针政策对员工的有效传递,并实现企业员工抱怨和不满对企业管理层的及时反馈,为企业提供适时调整的依据,确保真正实现控制作用。激励是指企业要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改进措施,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有赖于持续高效的及时沟通。协调是指在企业管理上实现企业行动的一致性。企业协调的基础和方式是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协调。企业的协调要求企业行动一致,企业行动一致有赖于思想统一,企业思想的统一需要充分发挥沟通的功能。另外,沟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情绪表达。沟通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情绪表达机制,有利于企业员工及时释放在工作中的挫败情绪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信心。因此,高效的沟通有利于控制和激励企业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促进企业员工的发展。

(二)沟通的要素

完整的沟通过程由三个必要的因素组成:一是要有信息的发送者,即信息源,二是要有信息的媒介物,即信息通道,三是要有信息的接受者。只有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三者实现合理匹配才能形成高效的沟通。在完整的沟通过程中,信息源的作用和地位举足轻重,信息源决定了信息和信息通道的选择。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表达的逻辑性与技巧性,受信息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技能的影响较大。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也深受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等的影响。

(三)沟通的方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方向性沟通。企业管理者或领导将工作目标、注意事项分配告知下属属于自上而下的沟通。员工将工作情况、意见和建议汇报给上级属于自下而上的沟通。在企业同等级员工之间存在的横向沟通属于水平方向的沟通。二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要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正式沟通渠道,突出领导地位,以实现对信息精度和速度的保障,采用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实现各方的相互交叉。非正式沟通是指信息传递与交流不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内,而是借助于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和信息传播。三是文字沟通和口头沟通。文字沟通是通过各种书面文字形式实现的沟通,比较严肃和直接,具有较快的信息传送制度,但反馈效果较差。而口头沟通相对耗时耗力,但是具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效果。

四、沟通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组成,企业的正常运转有赖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企业各部门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对各部门的差异性进行协调,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求同存异,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于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实现对各部门之间差异的迎合,促进各部门对企业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从而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依据,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实现高效的企业运转,加强对企业部门的管理。

(二)沟通理论在企业文化整合中的有效应用

文化整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良好的文化整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然而,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企业要求企业员工实现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整合,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这就需要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使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形成共识,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三)沟通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决策的效果有赖于信息的反馈。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反馈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决策要准确快速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准确的企业决策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信息,迅速的企业决策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有赖于沟通管道的通畅,沟通管道的科学选择决定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要加强对沟通通道的建设,实现沟通通道有效的信息过滤。在企业决策中,充分的沟通有利于准确快速地把握信息,增强企业对信息的理解,有利于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另外,企业决策过程中的沟通能有效反馈相关意见,实现对企业决策失误和偏差的有效纠正。

管理与沟通论文例3

沟通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取得效益迈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沟通不良几乎是企业存在的通病,尤其是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层多面广,人力资源观念落后,目标激励机制不全,重人治轻法治行为等因素长期存在,导致内部沟通越来越困难。既无法使管理层之间达成共同目标提高工作绩效,也无法使全体员工凝聚力量参与市场竞争。文章概述了国内、国外各个阶段各个流派的企业沟通管理理论,分析了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理念的总趋势。

1 国外研究

1.1 古典组织管理沟通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由以家庭式生产为基础的亲属关系沟通,逐步向工厂规模生产的业务关系沟通转变。工厂雇主对雇佣的控制监督,雇佣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层次差异,使得组织中内部沟通管理愈加复杂。

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极大地影响到现代企业的管理。这种理论,是上级对下级单向的层层控制与命令,工人只管接受指令而不考虑指令的对错,更不会向老板反馈。这种人际沟通方式是被动的,仅局限于传达指令和传递信息。

马克斯·韦伯发展了泰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罗理论,提出了官僚制。他强调,组织中的每个人各有分工,责任明确,按章办事,消除个体情绪和个人感情。也就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合法化,命令是一种职责,接受命令也是一种职责,成员之间的沟通,是下级对上级基于组织制度的绝对服从。

1.2 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队和私有工厂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厂涌入,使得劳资之间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沟通问题进一步突出。同时,军方、厂方和工会的接触日益频繁,客观上要求和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

在此之前的1924年,梅奥主持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到了改善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尊重员工情感社会需要,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研究结论。1938年巴纳德提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沟通,鼓励和协调员工按照共同的目标一致行动。

1.3 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主要国家的产业调整,大量劳动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7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各国经济参与到国际化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力因素特别是新型管理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渐落后以至被淘汰,人力资源理论应运而生。

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强调组织中的个体成长、发展和潜力开发,逐步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的发展需要,沟通实际上是个体在组织中获得较高层次的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阿吉里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他主张改革组织,以满足不同阶段下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目标行动的统一。麦格雷的x-y理论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使员工通过组织目标的整体实现而达成个人目标的实现,即我们后来所谓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上述理论,都要通过管理沟通手段来实现。

2 国内研究

多年以来,国内在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即企业的效率来源于严格的管理 ,严格就是最大的爱护,必须加强对员工业绩的严密考核,所以管理沟通工作似乎不必要。第二种理论则认识到人更是社会人,是需要尊重的,而激励则是对员工的最好奖赏,所以管理沟通工作局限于物质和精神激励。第三种理论则超过了前两种理论,认为人是文化人,管理之道即在于以情度理,特别强调企业内部的沟通。在第三种理论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企业典范,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和倡导的企业管理的风向标,更是国有企业在实施改革中确保稳定和推进发展的良药。

很多公司深刻认识到,管好人才能做好事,以人为本才能服务社会。通过理清并解决内部存在的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体系陈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借鉴和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重视沟通,加强协作,提出“以制度和文化为驱动力”的战略型发展理念。

管理与沟通论文例4

(2)对于工程项目沟通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从项目启动、实施和计划以及收尾四个阶段进行详细系统地分析,并且着重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目标的沟通管理。

(3)针对工程项目沟通管理整个过程及其沟通方法进行分析,从工程项目整个过程沟通管理并且提炼相关沟通工作要素。达到了为项目经理在此项目沟通界面内提供决策参考的目的,最终大大提升了工程项目沟通管理效率。

(4)构建工程项目沟通管理的评价以及沟通决策模型。模糊沟通评价模型的研究成果针对工程项目沟通的实际工作有十分大的指导意义并且其和传统的工程项目沟通网络计划及系统化安排的方法互相补充。

当然,如果要真正组建和研究完整的工程项目沟通管理理论体系需要我们的非常大的工作量,由于作者水平及课题研究的深度所限制,日前还是存在一些还没有解决的工程项目沟通问题,需要我们更深一步来研究:

(l)工程项目整个过程的沟通管理研究层次还是更加需要具体地、深入地细化。本文仅从工程项目启动、工程项目计划和工程项目实施以及工程项目收尾四个阶段进行研究,所以层次及内容上还是相对粗浅及不够全面。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层次地系统研究。

(2)工程项目团队沟通管理的内容本文仅局限于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这些内容,还有其他工程项目沟通管理内容值得我们来研究。例如怎样培训项目团队精神,并且实现团队各个部门有效的沟通及信任,团队人员的定期培训及研讨。

管理与沟通论文例5

一、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大科学工程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集多方智慧共同建造的项目,通常每个工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十几项或几十项之多。[1]而大科学工程档案是在大科学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历史记录。大科学工程档案是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国家重要的科技资源,也是工程科学决策、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维修改造、维权举证和审计监察等的真实依据。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FAST工程)作为大科学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建设周期自2010年3月至2016年9月。工程总投资11.1589亿元。FAST工程的档案管理是对从工程立项、设计到施工、建成及后期维护的全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的管理。[2]具体而言,由于FAST工程预研期14年,立项、开工到建成周期预计需要8年,运行维护30-50年左右。如此长的建设周期,意味着形成文件记录的时间越长,产生的档案越多,其档案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类型复杂,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

与一般的工程档案相比,大科学工程档案的类型更为复杂。按照《中国科学院大科学工程项目档案建档规范》(ZKY/B002-8-2006)要求,大科学工程项目档案分为七个一级类目:综合管理文件、大科学装置研制建造文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文件、竣工图、竣工验收文件、监理文件、声像电子文件。综合管理文件、竣工验收文件与传统文书档案相近,大科学装置研制建造文件包括传统档案中的科研档案和工艺设备档案两种类型,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文件、竣工图、监理文件对应传统的基建档案,声像电子文件对应声像档案的管理。由于财务档案单独验收,所以在以下档案类型中不包含财务档案。如图1所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科学工程档案不仅类型非常复杂,而且在这些门类中又包含众多的合同类型。例如,研制建造文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文件中就包含众多外包、外购和外协合同。以FAST工程为例,目前已签订的各种类型合同共470余项,涉及的合作单位共300余家。可以说,复杂的档案类型,众多的合同类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难度。大科学工程中的合同类型如图2所示。

(二)大科学工程科研性和工程性共存的特点,对档案管理提出较高要求

大科学工程申请最重要的特点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其本身就包含科研性和工程性两大特点。科研性决定了工程进展中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试验,通过研究试验获得优化的技术设计,确定合理的工程基准,满足总体技术方案的需求。[3]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档案,例如技术方案的选择试验、特殊材料、器件的选型试验、加工工艺试验、初样样机试验、批量加工的正样样机试验等,这些档案也是大科学工程档案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程性有质量、进度、经费和效益要求,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标。所形成的档案包含大科学工程的分总体、系统、分系统及多个专业技术领域且相互关联,这些都对档案管理中的档案验收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流程较为烦琐

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印发《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档发[2006]2号)和《中国科学院大科学工程项目档案建档规范》(ZKY/B002-8-2006),明确规定了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内容和验收标准。笔者根据FAST工程实际情况归纳了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大科学工程档案从课题下达、在综合档案室立项登记到档案验收移交,将经历诸多环节和过程,期间涉及的单位和个人众多、收集和管理难度大、验收任务重,给档案管理的各环节、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在整个验收过程中,除了单位工程的验收和检查外,还有整个工程档案的预验收和国家验收,其档案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二、基于沟通理论的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策略的提出

在以往的目管理中,常用的沟通方式为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书面沟通主要包括会议、公函、合同、任务书、工作联系单、设计变更通知单以及工程变更洽商记录等;口头沟通主要是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这些沟通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沟通效率也不高。为了解决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中的上述问题,笔者借鉴了沟通理论中的其他沟通方式,以便更灵活、更有效地达到沟通的目的,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做好有效沟通,首先要了解沟通理论。沟通理论始于19世纪末,《大英百科全书》关于沟通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共同的符号系统交换彼此的想法,交流情感。《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沟通的定义是:“使两方能通连”。笔者理解,沟通是一个过程,通过一套双方均可以理解的有效体系,将需要的信息尽可能不失真地从信息发起者传递给信息接收者,并将反馈反方向传递。在需要的情况下,重复这个过程。对于沟通方式的分类,按沟通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组织内部正式沟通有五种沟通形态:链型沟通、Y型沟通、轮型沟通、环型沟通和网型沟通;按沟通的方向来看,可以划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按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关系来看,可划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按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否需要第三者加入,可划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按信息沟通时所采用的媒介,可划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从大科学工程的现状和问题可以看出,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沟通管理的需要。如何利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来提高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效率,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

三、基于沟通理论的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路径

在大科学工程档案中,基建档案和科研档案占总量的六成以上,故本文以这两种档案类型为重点详述沟通策略。

(一)基建档案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对于基建档案来说,传统的沟通方式有电话、短信、E-mail、微信、会议、工作联系单等。结合大科学工程的特点,FAST工程进行了一些创新。笔者根据基建档案管理的流程,梳理工程各个阶段档案沟通的方式、对象和内容,具体如下:

1.工程立项阶段:与依托单位负责人开展上行沟通,明确基建项目负责人,设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越早介入工程管理,基建档案的质量就越有保障。

2.开工准备阶段:(1)与城建档案馆、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消防、环保、人防等部门开展上行沟通,明确档案移交相关标准;(2)与项目管理公司、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开展平行沟通,明确档案移交的标准;(3)召开档案交底会议,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分包单位进行下行沟通,明确档案收集、整理、组卷、验收的要求,确定各合作单位资料员。前期的有效沟通,可以避免很多管理过程中的“弯路”,使施工单位的档案工作有章可循,监理单位、业主单位、项目管理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才能有的放矢。

3.工程建设阶段:(1)与项目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开展上行沟通,加强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异地建设的项目,更应提前与当地主管部门沟通,这对于档案验收而言非常重要;(2)与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平行沟通,协助甲方进行档案管理;(3)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开展下行沟通,检查档案进度、质量和完整性;(4)在项目执行中期,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管理部等单位进行下行沟通,联合商讨该基建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并将协商确定后的归档范围作为档案验收的依据;(5)对于现场的施工单位,进行档案月度考核(包括业主考核和施工单位互评)。通过网型沟通的方式,将考核结果在监理会议上通报;(6)由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⒉畈黄耄通过间接沟通、网型沟通,制定《FAST工程立卷作业指导书》来达到档案管理上的统一。通过以上沟通方式,明确了FAST工程基建档案的收集工作要求、归档范围、档案验收工作要求,促进了档案业务指导和评估检查的有效开展,确保了档案质量。

4.工程验收阶段:(1)与城建档案馆、项目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开展上行沟通;(2)与项目管理公司开展平行沟通,协助甲方进行验收;(3)与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等开展下行沟通,检查档案完整、准确、系统性,根据档案验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落实。按照基建工作的流程,FAST工程基建档案采用了多种沟通方式,极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并且顺利通过多个基建项目的验收,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二)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与基建档案的沟通对象不同,科研档案的沟通对象为首席科学家、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系统负责人、分系统负责人等。

1.对于科研档案,传统的沟通方式有电话、短信、E-mail、微信、会议等。FAST工程根据实际需要,引入了其他沟通方式:首先,结合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制定《FAST工程文件管理细则》《FAST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质量内审、质量外审的方式进行直接沟通和双向沟通,查找问题并进行闭环控制,以便进一步规范科研档案工作。[4]

2.建立兼职档案员制度,各系统设置兼职档案员岗位,建立逐级沟通的档案网络。由兼职档案员协助档案主管收集各类科研档案,包括系统内部档案,外协、外购和外包产品的档案等。并通过月度会议进行网型沟通,协助各兼职档案员工作,进而加大档案收集力度,确保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准确有效,提高工程档案的“含金量”。

3.通过开展直接沟通和链型沟通,强化工程档案工作融入工程管理,加强合同管理和过程管理,建立约束机制,提升档案质量。例如,在执行完毕的合同支付尾款前,合同联系人须向档案主管提交合同内的成果,成果齐全后档案主管签字,财务主管才会支付相应的合同尾款。外购产品到货后,科研人员需提交《外购产品检验记录表》,并将产品的随机资料一并交给档案主管签字,财务主管再根据签字支付相应的产品费用等。

4.在科研项目结题前,通过网型沟通,档案主管会同各系统兼职档案员一起讨论该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并按照归档范围收集该项目的所有档案,进而确保科研档案的归档率,提高了沟通效率。综上所述,在科研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多种沟通方式,明确了各课题负责人及科研人员的归档职责,提供了科研档案工作开展的路径,确保了科研档案的同步性,为大科学工程档案验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文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青年人才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管理与沟通论文例6

管理沟通课程是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心理学、商务礼仪、语言学等等。此外,管理沟通又具有很显著的实践性与实用性特征,其内容组织内部沟通、组织外部沟通、谈判、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变革中的沟通、冲突管理中的沟通等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管理沟通课程在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人员已日渐成为社会的抢手人才。正因为如此,高校纷纷开设该课程,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但在教授管理沟通知识时,很多青年任课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刻板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很少采用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摸索,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改革当前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现教学互动

在管理沟通教学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管理沟通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学习管理沟通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管理沟通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青年任课教师可根据特定知识点,随机向学生提问,并与学生共同开展深层次讨论,以在思想碰撞中升华认识。如对小道消息的利弊分析、 白岩松于2011年5月在广西大学成功演讲的技巧研究、听与倾听的差异探讨等等。由于影响现实生活中的沟通效果的要素比较复杂,而且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在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现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作为课程组织者和沟通引导者的任课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看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沟通中学会沟通、学会分享知识,且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全面系统理性客观的看待围绕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而开展的沟通中的各类问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促进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为转变因传统的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而带来的内容单一、课堂枯燥无味和知识单薄的状况,任课教师可参考学校电子阅览室里丰富的网络课件,并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来精心设计制作一批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在课堂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青年任课教师可在每章节内容里播放大量相关的幻灯片、视频及图片,这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视听疲劳、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导入多媒体课件,通过幻灯、图片、声音、文字、数据、表格等形式,可以让抽象化解为具体、让课堂洋溢着生动有趣的气息。此外,还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了解认识媒介文化,培养学生快速、有效地利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期刊、网络视频等多种大众传播媒介来合理鉴别有关信息且有效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国内外关于“管理沟通”的最新、最前沿性的理论研究进展情况和热门话题,从而可大力增强学生解决现实中的管理沟通问题的能力。如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管理沟通相关网站,如沟通网(省略)、中国营销传播网(省略)、价值中国网(省略)等。

三、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具有代表性的沟通案例,引导师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了解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青年任课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根据特定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整体状况,在讲授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穿插各种具备时效性的管理沟通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会用管理沟通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沟通技能,最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交流进行概括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根据教学计划与安排的进度,可提前让学生结合每章节的导入案例和课程内容,自行查找类似案例。例如,青年任课教师在讲授企业最为常见的管理行为之一,即组织沟通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搜集一个的能够彰显企业文化特色的组织沟通风格的典型例子,例如前通用CEO杰克・韦尔奇的“无边界理念”沟通。在课堂上,学生们就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了解到任何组织的沟通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并且深深地受到组织文化类型的影响,无论采取何种沟通媒介和沟通渠道都须与企业的物质文化发展相适应。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案例,可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使学生们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也为学生们步入社会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三)先系统讲授知识再举出案例以巩固知识点。在平常生活或学习中,青年任课教师随时留意搜集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相关联的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讲完一些理论知识之后,如管理沟通的过程、影响管理沟通的因素、演讲等,再慎重举出与此内容紧贴的案例,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四、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管理沟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有理论知识还不够,学生还得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去,为此,青年任课教师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沟通活动模拟,以让学生当场将所学到的管理沟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人际沟通技能并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组织的外部沟通”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挑选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来模拟开展新闻会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并从中安排两名学生分别担任主持人和发言人,及数几名学生来担任记者角色。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如演讲比赛、企业面试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将教学内容的理论加以运用的意识,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总之,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之中,青年任课教师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不断创新、紧密结合管理实践,调整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水平,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红.管理沟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管理与沟通论文例7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个体,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都使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不同的个体对事物不同的认识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行为和结果,正是因为如此,才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形态。但是,任何的个体都是以社会以及一定的关系为存在的前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达到使员工为企业的利益而努力同时又能够满足员工社会需求的目的,就要求员工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协作、互通有无,而实现这些效果,沟通是必要手段。所以在成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是自然而然的、是必需的、无所不在的一种社会行为。 

一、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情感的过程,也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沟通是信息的交换和意义的传达,最高目的是凭借反馈的手段达到彼此了解与意义分享的境界。而有效的沟通,则是指在恰当的时候以及场合用得体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并能被信息的接收者正确的理解和执行。 

沟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含义更加具有针对性,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只做到沟通是不够的,我们所说的沟通必须是有效的沟通。美国著名学者奈斯比特说过:“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共同上。”而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协调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所以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到处存在着沟通,无论是决策的调研和论证还是计划的制定、人事的管理、工作的坐直和协调都离不开沟通。总之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是利用综合手段使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得到有意义的信息,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与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发展前提下的个人发展。 

二、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目的 

沟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手段,是企业中管理艺术的精髓,企业是有许多不同的成员组成的整体,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员工之间需要密切的配合和合作,只有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员工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和行为时,才能促进团队意识的形成,增强企业目标的导向性,所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沟通是为了实现企业行为的协调统一,通过彼此信息的交流,实现高效率管理,促使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沟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的沟通相当于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一座桥梁,只有做好二者之间的沟通工作,才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沟通有利于管理者自我价值的实现 

企业中的领导层与管理层主要负责计划、组织、决策、指导、控制和激励,而普通员工则分为几个工作群体进行工作的具体操作,这些群体的个人又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在领导层、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沟通就相当于瓶颈部分,只要做好这一部分工作,就能在正确的决策和努力的工作的前提下实现管理体系的畅通,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良好的共同也是实现自己职能与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

2、沟通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制定 

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功,首先要具备的自身素质是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合理的评价,从而制定出与目标相夫并且科学的管理策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可以了解企业内部员工的需求以及工作状态,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激励员工,提高管理效率。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与资料,借之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组织运转的合理指挥以及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有效的沟通如鼓励员工进行跨部门的探讨和思考,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有利于管理者吸取更多的可行性建议采取更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3、沟通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减小人力资源管理压力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企业中不在单单追求物质待遇而是同时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体现与能否直接更多参与企业的管理,使精神上感觉得到自身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当企业需要为适应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时,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得到更多信息的同时也能是员工树立一种普通员工是企业中坚力量的意识,既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又增加了员工的信心和积极向,是企业更加具有凝聚力。 

4、沟通有利于改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企业中的员工除了面对工作压力之外还要面对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压力,将工作外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也在所难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在稳定员工情绪方面做出工作,而沟通可以解除员工内心的紧张等情绪,使其心情舒畅,同时与管理层形成良好关系,同时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意见出现分歧时,是缺乏沟通导致的,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四、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的沟通态度 

管理者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尊重员工,可能导致员工产生自卑、抵触和失去信心等心理,所以在沟通中应遵守尊重性原则做到以诚相待。 

2、沟通中的言语繁琐 

传递大量的信息如果言语繁琐,可能导致不能很准确的表达要传递的信息,是信息的接受者产生厌烦的心理,或者不能充分理解信息的现象,所以沟通中要遵守简洁性原则,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3、沟通中立场不同 

沟通中很容易出现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不被认同的现象,这是由于不同的立场和利益驱动造成的。所以沟通中应当遵循理解性原则,信息的传达者与接收者都要善于换位思考。 

 

【参考文献】 

管理与沟通论文例8

学生管理工作中少不了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效果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在不断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提高工作技巧,讲求沟通艺术的今天,良好、有效的话语沟通至关重要。笔者作为中外学生的双重管理者身份,以个人在管理实践中所欲的具体问题,解析跟中外学生沟通中的差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更好的通过语言沟通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中外学生管理中沟通差异产生的原因

中外学生管理中,文化差异是首当其冲的原因。霍夫斯坦特表示,文化是一个群体在共享的生活环境中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群体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中外学生文化背景不同,思考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直接导致管理者在与他们沟通时会有差异。

语言是沟通的最直接和主要媒介。很多来华留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参差不一,有的甚至要从零开始,其表达和沟通能力远不及母语为中文的中国学生。作为高校管理者,其母语也为中文,即便能够运用英语或者其他语言,也只能是中介语,因此,这也是与中外学生沟通交流中产生差异的一大原因。

管理的内容有差异。对外国学生的管理侧重于日常生活的管理,更多时候是他们由于环境、语言等因素寻求管理者的帮助;而中国学生除了日常生活管理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及人生价值观的培养。这也决定了管理者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无论方式还是内容会有所不同。

二、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语言方面

语言沟通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实现师生之间的思想互动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然而,在实际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中外学生在共知信息、理解方面的差异导致管理者在沟通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式。

1.共知信息的差异。

管理工作者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主要参与者,言语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成功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共知信息,有这一点对于外国留学生尤为重要。比如,一批韩国假期短期团的留学生,其带队的学生学过四年汉语,汉语水平不错,在管理者要求她告诉团队里的其他韩国留学生要前后跟紧,不要掉队时,她就一直重复“掉队”这个词,表示不理解。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发现,在管理者与留学生沟通时,要考虑对方的语言接受水平及彼此的共知信息程度,尽量用最简单和平实的语言与他们沟通,以期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2.理解的差异。

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与中国学生几乎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但与外国学生则不然。“我们简单吃点饭”这句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但这句话后,外国学生往往会对满桌子的菜表示疑问:老师不是说简单吃点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菜。但中国学生可能会理解到,这里所谓的“简单”是指“迅速的吃一点”。理解上的差异追根溯源有语言能力上的差异及文化差异所造成,所以管理者在日常沟通中应尽量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沟通方式的差异

除语言外,沟通方式对于沟通效果的实现也起着很大作用。外国留学生,尤其是欧美学生,他们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倾向,更重视独立性和平等性,更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事实”;中国学生则注重“面子”,受到传统教育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对于一些问题,不会直接提出来而会选择采取委婉的方式甚至憋在心里。但是,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也没有好坏之分。

三、如何更好的与学生沟通

高效管理中与学生的沟通是不仅仅是停留在语言层面,而要透过语言,涉及心灵,是需要教育管理者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技巧使得沟通信息有效转化。无论其沟通对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在日常管理中,有些共同的策略。

(一)明确管理对象,注重话语逻辑。

关于管理教育的话语,著名现代伦理学家黑尔曾说过:“命令判断和道德语言虽然同属于规定性话语,但后者不是一种诉诸情感的命令,更不是直接的说服和劝告,而是有自身表达的逻辑规则。”尽管在日常管理中,与中外学生的沟通交流有着差异,但注重话语逻辑是共性要求。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管理对象,在沟通交流中需要“理”,不能简单的将规章制度道理等放置在受教育者面前,而是要分条缕析的告诉他们为什么以及怎样做。

(二)弱化命令指示,拓展沟通方式。

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倾向于以略带命令性的祈使句作为语言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语言霸权,很容易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教育者应尽量减少命令指示性语句的使用,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多以平等对话、交流探讨等方式,即遵守对话理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伯姆曾在书中讲到:对话的本质在于它关心的是真正的真理所在,它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公正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陆跃伟.文化差异视角下中亚留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9:112-114.

管理与沟通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3-0129-03

企业管理沟通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实践的全过程,是实施企业各项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是创造和提升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但在新形势下,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思路、新理论层出不穷,部分员工包括管理层原有的思维方式都因此而受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需要良好有效的沟通来解决各类冲突和问题,企业管理工作能否满意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的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企业管理沟通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

1 现代企业管理沟通所面临的问题

1.1 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员工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现阶段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1.8%,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达到了43.8%,伴随着大学扩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更是在逐年增加。可以说,当前我国企业员工普遍拥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学历。在这些企业员工中,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思路、新理论层出不穷,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跟老一辈的企业员工有了根本性的不同,使企业管理者感到应接不暇,更使管理者的管理沟通方法和手段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促使企业管理者不断研究新的、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和

方法。

1.2 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导致经营管理越来越透明

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的兴起,全球信息网络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彻底改变了人类基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接收和显示越来越便捷且透明,企业员工与外界环境交流信息,如:科技发展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和科学管理信息等越来越便捷及透明化,企业内部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迅速。同时,信息化导致管理技术日新月异。这些都对企业的管理沟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必须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沟通,集中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等智力资本为企业提供强劲的竞争力。

1.3 各类先进的沟通手段层出不穷

由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飞信、QQ等先进的沟通手段层出不穷,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沟通技能技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及固有的管理沟通方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训练,并综合运用现有的知识、管理技术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才能有效地与新时代的企业员工在思想上、行动力上接轨,利用员工所熟悉的沟通方法、手段与之有效沟通。

2 有效管理沟通的原则

2.1 重要性原则

有效的管理沟通能使企业管理者工作富有成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深刻体会管理沟通对管理活动的作用,不应该只注重管理者其他的职能而忽视沟通这一重要工作任务。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在解决矛盾时采取更多的方法手段,避免企业管理者在使用沟通解决问题时手足无措。

2.2 目的性原则

有效的管理沟通必须有的放矢,沟通前最好先征求企业员工的意见,使沟通的双方都清楚知道沟通的内容。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思路清晰,不向员工提供模棱两可的问题与信息,恰当地运用沟通方式、沟通语言和沟通语气,力求措辞清晰、明确。

2.3 相互尊重原则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沟通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沟通的内容、方式、方法及手段,还受沟通双方的人际关系影响。尊重员工的企业管理者能够得到员工的信任,能够让员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对企业的诉求,一旦企业管理者得不到员工的信任,那么双方的沟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4 倾听原则

当员工对企业有不满情绪时,恰恰说明了员工开始关心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同时也说明了企业内部确实已经存在着诸多需改善与解决的问题。作为合格的企业管理者,这个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并处理员工的不满。管理沟通是一个讲究“听”的艺术,通过积极的倾听可以了解员工的真正意图,可以获取员工想要传递的信息。耐心的倾听能够激发员工的倾诉欲,有利于从与员工的谈话中找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找出说服员工的关键,增加沟通的有效性。

3 现代企业有效管理沟通策略

3.1 增强沟通意识,重视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其实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即组织成员内部之间,或者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或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旨在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多种多样的信息交流过程及各组织对该过程的设计、规划、管理与实施的反省。管理沟通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同时也引起了企业管理者极度的重视。中国员工普遍沟通意愿较差,通常是开会讨论闭口不言,会后大发议论,这对企业的管理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问题,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员工的意识抓起,培养良好的沟通氛围与环境。从上至下重视沟通,管理层要积极倡导沟通;要鼓励员工发言,尊重敢于发表个人意见的员工;管理层与员工沟通时态度一定要端正,注意措词,不能把员工的意见扼杀在摇篮中。

3.2 积极提升沟通效率

我国现在很多企业机构设置繁杂,层次相对较多。很多时候通过书面或逐层开会传递的信息根本不能准确传达到最终执行员工处。因此,现阶段企业在组织机构上要实现减少层次,尽量扁平化企业组织机构。这样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沟通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模式来实现有效的沟通。如果组织机构层次无法减少,企业管理者可以默认员工适当的越级沟通,突破沟通的人为界限,使沟通的层次变少,或者尽量让任务执行者直接参与会议,使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更有效,减少管理成本。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员工的了解就会不充分,员工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要求有错误的理解,致使最终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造成企业各方面的损失。

3.3 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方式

现代企业管理沟通应该包含丰富的、多元化的沟通方式。从沟通主体上来看,可以适当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和非管理关系团体的沟通。现代企业管理沟通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存在较大障碍,信息流通不顺畅。作为企业管理者,可以经常开展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非业务管辖关系部门之间的交流,让员工充分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沟通手段也可以尽量多元化:可以采用辩论和对话等方式促进管理者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也可以积极学习并采用现代化的沟通手段,如QQ、微信、飞信、微博等,与员工思想上更贴切。

3.4 强化有效的沟通机制

目前多数企业管理沟通都是单向为主,是一种垂直管理的模式,企业管理者要逐步适应并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实现更理想的沟通效果;建立合理的管理沟通绩效考核体制,将管理者与员工的有效沟通纳入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指标,促进管理者对管理沟通的重视;建立规范的管理沟通平台,提升目标管理流程效率,让所有的员工都有接受信息、发表意见的渠道与平台,做到真正的上下同欲;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全过程沟通模式,使有效的管理沟通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从目标的制定、任务的方案,到具体的执行,再到最后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评估等全过程都要做好沟通,真正地发挥出全体企业员工的力量,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设立沟通技巧培训部门或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员工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升员工的沟通技能,增强沟通效果。

3.5 培养积极的沟通文化

企业管理沟通文化本身也是企业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使企业的管理模式更透明,让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相互理解、尊重。让员工主动、积极地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并形成意识、习惯,这是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亮点。企业管理不透明,企业就很难做到上下同欲,会带来过高的管理成本。

4 结语

企业管理沟通其实就是员工与管理者双方达成共识,化冲突与矛盾为融合,最终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必须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全局的高度出发,根据各个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特点,设计企业战略性管理沟通模式,提高企业执行力,最终为企业带来高效益。一个良好有效的管理沟通氛围与环境,会为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高速、稳定、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管理与沟通论文例10

中国有句俗话:一言能使人笑,一言也能使人跳。这就极其形象地说明:沟通既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日益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也为了更好地掌握沟通这门艺术,也为更好地发挥同学们的管理才能,都有必要掌握管理沟通技能和技巧。

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海曼(Haimann)对沟通的定义是:“传递思想,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过程。”这暗含着沟通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就是为了活动的启动、协调、反馈及中间流程的纠正等目的而互相交换思想和看法。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正如巴纳德指出的:“当然,对现代高层管理者而言,一个最重要的限制,也是最为突出的严重困难就是写作或会谈能力的缺乏,不能将复杂情况用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这些情况只有这些管理者有所了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Drucker)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和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为重要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对所有管理阶层工作的功效都是很关键的。计划和实施的成功程度与沟通技能直接相关。

一、沟通的概念和模式

《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韦氐大词典》解释,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通,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拉氐韦尔(HaroldLasswell)解释: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著名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管理者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综合各种沟通的定义把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沟通的基本模式是:谁向谁说了什么而产生了效果。根据这个模式,有三个沟通要素被认为会对信息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沟通者(communicator),内容(content),接受者(receiver)。

对任何沟通效果而言,信息发送者都是很关键的。沟通的信息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源的可信赖性、意图和属性都很重要。“研究的证据表明,对沟通的反应常受到以下暗示的重要影响:沟通者和意图,专业水平和可信赖性”。但到了接受者能区分信息和来源的时候,信息来源可能就要失去它的重要性了。但如果不能作出这种区别,沟通者就变得非常关键。

影响沟通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内容可以用两种方法构筑出来。第一,利用情感诉求:“从总体看来,现有的证据表明,当听众中的情感强度上升了,对沟通者所提建议的接受程度并不一定相应地上升。对任何类型的劝说性沟通而言,这种关系更可能是曲线形的。当情感强度从零增至一个中等程度时,接受性也增加;但是情感强度再增强至更高水平时,接受性反而会下降。”这就表明情感强度在高与低的两头时都可能有钝化的作用。中等情感强度是最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对某信息应施用多少程度的情感诉说还要靠主观判断。第二,沟通可构筑在理性诉求的基础之上。有一个研究报告给出以下建议:“在劝说型的沟通中,对非人格化的主题给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论据,通常明确地给出结论比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更为有效,特别是听众一开始不同意评论者的主张的时候更应如此。”“从长远来看,给出双方面论据相对于只给出单方面论据更有效。如果听众一开始就同意评论者的主张,而后来又不会处于反面宣传之中,那么提供双方面的论据就没有只提供单方面论据有效。”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断:一个令人信服的单方面观点沟通,能使人们转向期望的方向,至少可以是暂时的,直至他们听到问题的另一方面。然而,双方面的沟通效果都是持久的。它为听众提供了消除或不理睬负面看法而保留正面看法的基础。“一个可能的假设表明,在开始时给出主要论据收到的效果最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时对沟通的兴趣很小。”在开始时兴趣就很高的情况下,其他的因素如接受者的个性和倾向,及沟通者、消息的内容等,对表达更为重要。这些因素的相关组合可构成特定情况下的最佳表达。

接受者是沟通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个人的个性及他所处的群体都很重要,个性可从总体智力(generalintelligence)和需求倾向(needdisposition)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正确推理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易受影响,这种沟通主要依赖于印象的逻辑论证。第二,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很好的批判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少受到影响。具有很强自尊心的个人更倾向于自己思考,而不会放任自己过分地受外界影响。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也会对沟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当这种沟通违背这个群体的文化惯例时,表现尤为强烈。一个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所属群体的观点和态度,特别是在他很珍惜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这一身份时。研究表明:“在一个群体中最珍视其成员身份的人,他们的观点最不易受那些违反原则的沟通的影响。”这就表明对一个群体的归附程度和这个群体文化准则的内部化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文化对沟通者的沟通中的接受者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沟通的内涵和途径

从沟通的定义中,可以得出沟通的内涵:传递、理解、符号载体等。传递: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如果信息和想法没有被传递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即说话者没有听众或写作者没有读者都不能构成沟通。因此,哲学问题“树林中一棵树倒了,但却无人听到,它是否发出了声响?”在沟通的背景下,答案是否定的。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如果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用日语写的,这封信我也确实收到了,但我对日语一窍不通,那么不经过翻译就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故沟通是意思上的传递与理解。完美的沟通如果存在的话,应是经过传递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符号载体:一个观念或一项信息并不能象有形物品一样由发送者传送给接受者。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语言、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符号。传送者首先要把信息“翻译”成符号,而接受者则进行相反的“翻译过程”。由于每个人“信息-符号储存系统”不相同,对同一个符号(例如语言词汇)常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如“定额”这样一个词汇,对不同的管理层有着不同的含义。高层管理者常常把它理解为需要,而下层管理者则把它理解为操纵和控制,并由此产生不满。问题在于,许多管理人员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不同成员“信息-符号储存系统”的差异,自认为自己的词汇、动作等符号能被对方还原成自己欲表达的信息,但这往往是不确的,而且导致了不少沟通问题。良好沟通不是双方达成协议而是双方理解协议本身,要想达成协议必需有良好的沟通,但良好沟通并不意味着能达成协;理解我的观点但并不代表接受我的观点;只有接受我的观点才能达成协议;要想双方达成协议必需有多种条件,如沟通良好与否、双方根本利益是否一致、价值观念是否类同等。又如在谈判过程中如果双方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即使沟通过程中不存在误解,谈判双方沟通技巧十分娴熟,往往也不能达成协议,即使沟通双方每个人都充分理解了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沟通的实际运作可通过多种途径。口头沟通可能是运用最广泛的方式。文字沟通(包括书面和屏幕形式)及音频/视频沟通(包括远程通讯)在现代社会中是同等重要的沟通途径。然而,沟通不仅仅是上述几种方法,在人们面对面地交流时,眨一下眼睛,用手指轻轻地弹一下等都是同样重要的沟通方法。在某些公开场合,携带旗帜或其他标志物都有一定的含义。有时,一个人的衣着和身体姿势也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有时非语言沟通比其他沟通方法更为重要。

口头沟通: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沟通方式。它是一种高度个人化地交流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方式。口头沟通与文字沟通相比,为沟通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平等交换意见的可能性。人们通过沟通信息的内容培育相互之间的理解。但它也有局限性。一是语义,不同的词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二是语音,语调使意思变得复杂,不利于意思的传递。意思会因人的态度、意愿和感知而被偷换。人们推知的意思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据估计,在口头沟通中最终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的内容不超过原来信息的20%.在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对同样的语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在同企业内部,由于文化认同不一,也会产生语言沟通的很大偏差。

文字沟通:在缺乏面对面的接触或远程通讯设施的情况下,这种沟通方式是传递信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在面对很多人传递同一信息而且还需有一个永久存档时,这种方法尤其有用。沟通者可以精确地表达他所想传递的信息,并有机会在给接受者发送之前充分地准备、组织这则信息。文字沟通的其他问题有:不能得到即时的反馈,有关的部门没有机会对该信息进行讨论。现代通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从个人化和说服力的角度来看,这种沟通的效果是有限的。企业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对文字含义的不同理解。在一个有数千名职员的大型企业中,文字沟通可能是最方便的沟通途径。但必须运用文化进行理解整合。

音频/视频/通讯沟通:通过高度发达、高效的通讯/音频/视频辅助设施来使沟通变得更为有效,这种现象近年来日益增多。视觉感知是影响思想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工具。人们更易于理解并保留视觉印象而不是文字印象。由于人脑保留视觉形象的时间比保留语音文字的时间长,所以,现代通讯技术可作为一个极好的工具用来支持和强化其他形式的沟通。正在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例子,它能为增强沟通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在一个语境下,理解信息传播者的真实含义。

三、沟通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