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生态设计思想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6 10:49:50

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例1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以往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多数设计者为了自身利益,以浪费素材或是只重视装潢效果等方面为条件,造成阻碍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重视生态化思想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室内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1)浪费素材现象严重。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为了追求时尚、高档等效果。大量使用一些稀少材质的材料进行装修,造成了稀缺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有部分室内设计,尤其是商场、酒店等建筑,它们对装修的更新时间要求快些,因此导致一些不能再循环使用或是可回收的材料成为建筑垃圾,不仅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也对国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据相关数据显示,建设类所浪费的材料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比例占三分之一左右。另外,在设计观念上,过分注重局部的设计,缺乏整体思维,也将导致需要对建筑进行翻新,造成材料的浪费。

(2)某些材料的使用威胁人们健康。目前很多室内装饰的材料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增加了含有大量危害人们健康的物质,虽然部分有害物质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消散,但是也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另外有的材料甚至还散发出有刺激性的气味,不仅影响室内空气质量,而且威胁人们的健康。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建筑类的材料还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和有害物质的产品。例如吸入大量装修材料中的甲醛物质,会导致人们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疾病。

(3)室内设计与自然相结合较少。目前的室内环境中很少看见有专门种植绿色植物的场所,也就是说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将室内环境的绿化考虑进去。而且很多装修原料是不锈钢、玻璃等材质的,运用大量的人工照明来烘托出特有的色彩和环境,将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隔离。

三、室内环境设计生态化的思想内涵

1、生态化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生态化的设计就是按照自然、节约等方面的思想,设计出既能持续发展,又能符合整体性的思想,达到人与物之间的和谐。其设计的特点首先是在保证人们健康和需求的前提下,达到节约、环保的利益最大化作用。这是因为室内环境是人们长期居住的地方,需要给人创造出一种舒适、愉悦的环境,因此保证人们健康是前提。在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后,就要尽可能利用高科技技术水平,或是采用可再生资源进行设计装修,例如利用设计的技术水平,根据不同地区对冷暖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程度的保暖措施。其次是达到室内环境与大自然的充分融合,这就需要做到尽量减少对大自然带来的伤害在设计时多采用绿色技术。因为如果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不仅违背生态化的理念,也将有可能会遭受大自然对人们的惩罚,另外采用绿色技术会让人们更加贴近和感受大自然。最后是整体性的构思。设计是一个整体,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不仅需要思考如何进行设计、设计完了如何进行装修,而且需要思考装修时选取的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质量是否有保证以及装修完的后续工作等方面。

2、室内环境设计生态化思想内涵的具体表现

针对生态化实际的定义和特点,提出了以下关于室内环境设计生态化思想内涵的具体表现。

(1)尽可能多的使用可循环材料或是能源。可循环的材料既不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太阳能技术在家用的热水器中的运用,就大大减少了家用用电量,也节省了国家能源。在设计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利用室内的自身条件,大多数是利用室内的通风和采光等条件来提高室内居住的舒适感,例如随着每天太阳光线的位置不同,设计可以自动调整的挡光板,这样就可以利用自然采光的作用,减少用电量。

(2)生态审美观念。很多建筑物尤其是在古代的室内设计中,随处可见很多的艺术作品,有雕刻、陶瓷以及剪纸等,让室内环境体现出一种人文气息。还有的建筑物,会在其表面涂上油漆或是水彩画等艺术品,在增加室内生态化审美的技术上,也减少了建筑物的损害或腐蚀程度。另外,在室内进行绿化也是生态审美观念的表现之一。比如在室内种植绿色植物,一方面可以增加居住地绿化的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吸收部分室内的有害物质,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起到一定的效果,同时也能让人们有更多机会感受绿色、感受自然。

(3)环保的理念。这是要求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在充分考虑影响建筑的成本、装修等因素后,采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害的材料进行装修,这样就算需要拆除,其材料的可分解性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能提高材料的使用价值。还有一些设计师,采用环保的材料,故意还原物体的本来面目,营造一种怀旧的气氛。另外,目前我国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中,虽然有很多的材料还没有完全达到环保的要求,但也在逐渐在根据环保理念在发展,比如生产的无害涂料、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壁纸等物体就是很好的证明。

(4)维护人们健康的思想。虽然目前很多材料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有害物质,但是为了人们健康着想,要避免生产和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尽量采用没有刺激性和发射性材料,这也是体现生态化室内环境设计的理念。

(5)注重舒适感。现阶段由于空气质量越来越不好,环境也越来越差,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而生态化的室内环境设计也是在遵守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根据人们需求的改变,对室内空间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等方面舒适感的要求。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室内环境设计存在浪费素材现象严重,某些材料的使用威胁人们健康的问题,结合了生态化设计的定义和特点,认为室内环境设计生态化的思想内涵具体表现在尽可能多的使用可循环材料或是能源、生态审美观念、环保的理念、维护人们健康的思想以及注重舒适感五个方面。

参考文献:

生态设计思想例2

一个地区的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是当地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充分与当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系统融合后,总结提炼出的智慧精华。因此对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设计思想的提炼必须建立在对当地气候、地形地貌和政治因素的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1)气候因素;驮娘江流域地处北纬23°11'--24°44'。该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1889小时,全年降雨量为1113~1713ml。与传统中原建筑相对强势的人地观念不同,为了因应当地气候高温和多雨两大特点,驮娘江流域的传统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借力打力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追求生产、生活的便利。(2)地形因素;驮娘江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与桂西丘陵地区交界处,自然高差较大。流域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少数冲积平原沿河道分布。流域内最高峰为广南县珠街镇的大麦地山,海拔2035m,海拔最低的河谷低地位于田林县境内,海拔200m左右。在此基础上,驮娘江流域先民发展出了因地制宜、灵活布局的建筑设计思想。(3)社会人文因素;进入东晋十六国时代之后,驮娘江流域逐渐在政治上边缘化,先后从属于南宁州、黔中道等州、道级行政单位,且远离州、道的行政中心。政治边缘化趋势对于驮娘江流域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政治边缘化导致驮娘江流域日益疏远于孔孟文化圈,发展出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系;另一方面,中央王朝对驮娘江流域的控制力不足也导致以土匪、山寨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的崛起和发展,从而恶化了区域的治安环境。独特的历史文化使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呈现出与中原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聚落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出了独特的将军事防御功能和生产生活功能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另一方面,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衍生出了与中原礼制和儒道释三位一体的崇拜文化所不同的山神崇拜文化和少数民族村寨文化。这种区别在驮娘江流域传统聚落中独特的风雨桥、鼓楼和神树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二、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生态技术研究

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和相对闭塞、贫困的社会环境对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具体包括:建材问题、节能问题、温控问题、防御问题、通风问题和防潮问题。为了在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指导下系统解决上述问题,驮娘江流域先民开创出了一整套集空间布局、结构设计、建材选择于一体的生态技术。(1)空间布局与选址在聚落选址问题上,驮娘江流域传统的聚落一般以密集的建筑群落方式布局于局部区域最高峰的山腰或山顶。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山体的高度优势提高建筑群落的军事防御能力,并避开山脚的潮湿气团;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山群遮蔽部分阳光,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2)建材选择驮娘江流域的森林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木本植物56种。其中,适用于建筑材料的树木主要有桦、黄杉、松、柏、麻竹、慈竹、灰金竹等10余种。如此丰富的林木资源奠定了木材在驮娘江流域居民的传统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驮娘江流域长期远离封建王朝的统治核心地区,处在较为封闭的发展环境中,该地区与中原的商业交流并不发达。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使这一地区耕地匮乏,农耕经济落后。长期的封闭与贫穷使该地区在建材的选择上也呈现出一种倚天靠地的倾向。这种倾向导致在驮娘江流域出现大量全木结构传统建筑,而砖石结构和含有铁构件的建筑则凤毛麟角。(3)结构设计为了有效隔绝山体的潮气和遮蔽强烈的日光,驮娘江流域山地传统建筑往往采用三层吊脚楼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三层建筑结构,驮娘江流域山地传统建筑的首层结构高度一般不超过1.5m,主要作为畜养禽畜的场地。二层结构是供居民活动的建筑空间,为了取得较好的通风隔热效果,一般层高在3.5~4m之间。三层结构是建筑物的顶层空间,为了取得较好的排水效果,往往采用坡屋顶结构。该层是建筑物直接承受阳光照射的部分,为三层结构中温度最高、湿度最低的部分,一般用于储藏和晾晒粮食,层高往往设计为1.5m~2m。(4)施工技术由于该地区长期以来经济落后,气候炎热多雨,驮娘江流域的先民开发出了一整套成本低廉,劳动强度低的生态施工技术。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普遍采用条石堆砌的高度在0.5m以内的平台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并不向下修建深基础。该种基础结构一方面降低了基础施工的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起到了隔绝地下潮气的作用。不过该种基础结构的承载力较低,并不适合修建大体量上部结构。因此,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普遍采用了层高在三层以内的全木结构吊脚楼,大幅降低了上部结构的重量。为了降低上部结构的重量和建造成本,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物普遍采用榫卯连接,实现了建筑物全结构的无铁化。

三、结语

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是驮娘江流域先民在长达数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智慧结晶。它所体现出的设计思想和生态技术是在系统考量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条件之后升华出来的传统文化精华。系统研究和发掘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和生态技术对于指导桂西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发掘和传承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世强 单位: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振复.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3.

生态设计思想例3

首先,设计人员应该做到让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达到和谐,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对当地环境进行综合的考察,比如地域环境以及河流植被等。设计人员应该以当地的地形、地貌为基础,如果建筑地貌十分复杂,无法不对其进行改造,但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后果,有些植被可能改造之后,无法再生长,及时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也需要加以设计,确保影响最小。其次,尽量对现有的植被不要进行处理,从古至今,植被都是城市建筑必要的点缀物,但是大多数建筑设计人员或者建筑开发商,一般都会选择先清理植被后再种植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所起到的效果就是事倍功半,不仅前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期所栽种的植被也不容易存活,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这样使得建筑更会充分野趣。

1.2结合水文特征

溪流、河道、湖泊等环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建筑环境设计应很好的结合水文特征,尽量减少对环境原有自然排水的干扰,努力达到节约用水、控制径、补充地下水促进水循环并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的目的。结合水文特征的基地设计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改变遇水即填的简单设计方法;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进行直接渗透和贮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1.3保护土壤资源

在进行建筑环境的基地处理时,要发挥表层土壤资源的作用,表层土壤是经过漫长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适于生命生存的表层土,是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载体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在自然状态下,经历100-400年的植被覆盖才得以形成1cm厚的表层土,建筑环境建设中的挖填土方、整平、铺装、建筑和径流侵蚀都会破坏或改变宝贵的表层土,因此,在这些过程之前应将填挖区和建筑铺装的表土剥离、贮存、在建筑建成后再清除建筑垃圾、回填优质表土,以利于地段生态环境的维护。

1.4生态建筑的能量利用

我国的建筑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电能和热能、电能是市政线路供电,热能是采暖所需的暖气和做饭所需的煤气,天然气或石油液化气,电力来自水利或者火力,核能发电,而火力发电暖气和煤气供应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煤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就我国的能源贮藏结构而言,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致可采年限分别为320年、16年、50年形势非常严峻。并且这些能量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粉尘悬浮物严重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在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应当重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从可再生能源多想办法。目前应用于生态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其中以太阳能的利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

1.5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的原理与方法

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修建房屋时,就知道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北方民居多设火墙、火坑、墙内设回环盘绕的烟道饮烟的烟道通过火坑然后通过空心火墙流至排烟口,把饮食余热做为采暖热源二次利用且利用得很充分。这一绿色思想及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在能源危机的今天,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窑洞这一传统民居形式,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利用黄土所特有的保温隔热性能,冬暖夏凉,是传统节能节地建筑的典范。

生态设计思想例4

(一)室内与室外分界面的节能

通常情况下,室内与室外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必须通过围合室内环境的分界面,即外墙、外门窗完成,所以此分界面就成为室内环境节能的主要载体。室内环境的节能,其实就是在满足室内环境热舒适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减慢室内外分界面热传递速度等手段,在夏季阻止室外热量进入室内,在冬季阻止室内热量传向室外,从而减少耗费空调和供暖的能量。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室内外分界面的节能措施有所不同。

1.北方酒店四季分明的北方,室内的热环境容易受室外气候的影响,室内外分界面的节能主要以保温,隔热为主。

(1)外墙节能目前我国的墙体保温主要有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三种形式。外墙外保温是指由保温层、保护层和固体材料所构成的保温结构安装在外墙外表面的保温做法;外墙内保温的保温层置于外墙的室内一侧,与外保温正好相反;夹心保温则是将墙体分为承重和保护部分,中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做成空气间层,或内填无机保温材料。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的做法有明显的缺陷,相比之下,外墙外保温具有热工性能高、保温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投资低、主体结构寿命长等优点,成为我国主要的墙体保温和节能的形式。

(2)外门与外窗节能外门窗可以满足人们通风、釆光、日照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影响建筑美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建筑保温、隔热、隔声的薄弱环节。透明的外门窗是沟通室内外视觉环境的桥梁,应该具有均勾、自然的光线和开阔的视野。在冬季,应该尽可能多地接受温暖的日照,把太阳的辖射热量从室外引入室内,同时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夜晚要尽量防止热量从室内流向室外。窗户还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隔声性、抗风压性,开启时能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性能。

2.南方酒店在四季温差不大,全年气温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南方地区,室内外分界面的节能主要以提高空气对流和遮阳为主。例如在海南及东南亚区域的很多度假酒店,客房的阳台移门多釆用较大开启面积的移门,公共区域大面积使用可全部开启的折叠移门,以增大室内外的空气流通面积,让流动的风带走室内的热量,减少使用空调制冷所产生的能耗。

(二)室内环境的设备节能

酒店室内设备运行所消耗的能量是酒店建筑中最主要的能量消耗。这里主要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两方面来进行说明。

1.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热泵是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转移冷量和热量的设备。地源热泵通常是指能转移地下土壤中热量或者冷量到所需要的地方,通常都是用做空调制冷或者釆暖用。地源热泵还利用了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冬季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部,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内部,只是冬夏两季工作的温度范围不同而已。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系统,实现节能减排的功能,通过风机盘管,以13°C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间供冷,以35°C以上热风的形式向室内供暖。酒店室内环境设计中生态思想的融入策略支林徐霞摘要:当前社会大力提倡环保意识,公众也崇尚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酒店室内设计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我国在酒店室内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还是一个不完善的新课题,目前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我国酒店室内环境设计中生态思想的融入策略。

2.照明系统酒店室内照明系统的节能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使用高效能节能灯具和高效能节能电器,推广使用高效能的节能灯泡,冰箱等选用符合绿色节能标准的产品;设计合理的照明功率,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使用要求设计适宜的灯具数量和灯具装机功率,对于体现档次或烘托气氛的大型组合吊灯,所用的灯泡除了应该选用节能灯泡之外,还应该将灯泡进行分组,以便根据空间的不同使用情况,选择开启不同数量的灯泡,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最后一点就是设计合理的照明控制。室内设计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开关控制多个灯具甚至整个方面的所有灯具的现象,造成某种使用模式下的过度照明,如会议室,可能有多个照明模式,召开普通会议时,所有灯具开启,使用投影仪演示;需要记录时,仅开启供记录使用的基本照明灯具;使用投影仪但不需要记录时,关闭所有灯具。所以设计师应对空间的照明模式进行多种可能的组合设想,根据不同使用模式进行灯具组合和线路布置,每一种模式都有独立的开关进行控制。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功能,有效地控制照明用电,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气氛。

二、绿色装饰材料的重要作用

酒店室内装饰选用绿色装饰材料的理念正在变成一种行业共识,绿色装饰材料具有更长的耐久性,所以能够保证室内装饰工程的质量。同时,绿色装饰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比一般的材料要低。从材料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绿色装饰材料具有节约资源、能源和保障室内环境等作用。对于建筑室内环境来讲,装饰材料的选择是室内空气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因为绿色装饰材料可以减少有害物质,防噪音和防辐射。绿色装饰材料的选择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装修材料中的人造板、涂料、家具、壁纸、地毯等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不要选择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的材料,也不要选择氟利昂为发泡剂的保温材料;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天然的不需要进行再加工的材料,最小程度地使用油漆涂料等覆盖层或大量的装饰;积极利用可循环资源,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垃圾掩埋的压力,节省自然资源,比如砖石、木料、板材、玻璃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用项目当地出产的材料,避免长途运输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避免使用产生放射性污染和释放有害物质的材料,以保证装修工人和入住者的健康,减少环境中的粉尘和污染物。

三、精神生态与酒店室内设计

无论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或是室内设计领域,自然生态已经是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将现代生态学扩展到精神层面的提法似乎还鲜为人知。酒店设计师如何才能通过自己的作品达到这种和谐,为客人提供高层次的入住体验。我个人认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在酒店设计中打造精神生态。

(一)色彩的把握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具有很强的调节性,由于色彩可以引起联想、启发想象力及象征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色彩的设计来调节和改善人与室内环境的关系,消除不良刺激,让人们具有安全感,提高入住舒适感。酒店室内设计过程中,总体上来说色彩的选择要配合设计主题,具体到各个空间来说,公共空间的色彩选择应该优雅大气,但不可过于沉闷,比如会客空间,通过墙面的几幅水墨画,给空间带来几分轻松和文化气息;对于中餐厅这样的中式空间,多采用中国民族元素中国红来体现民族特色;而客房的色彩应该有助于营造一个宁静、温馨的环境,所以多选用温和的中性色,配合布料等纺织类材料,给人以温暖、私密的感受,同时也会搭配一些色彩鲜艳的家具,给空间增添些许趣味。

(二)空间感营造

空间感是人对空间的感知。空间感取决于人们共同的心理规律,也取决于一些个人因素,如空间体验、空间承受力。对于不同的空间形态,人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和空间评价尺度,其中往往交织着复杂的成分。设计师处理的是物理空间,关注的却是客人的心理空间,即客人在物理空间中的心理感受。酒店室内设计中,为了使人产生一些理想的心理空间,设计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和方法。

(三)形态感的合理运用

形态在环境感知中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多种多样的。直线单纯而明确,给人以简洁、规则的感觉,但直线条过多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感到缺乏人情味。曲线及曲面给人的感觉是流畅舒展、富有弹性和活力,会给空间带来流动性和明显的方向性,曲面的吊顶使空间显得更高,同时把人的视线引向屋脊。具有民族符号特征的造型的应用,给人以地域文化的指向性及民族归宿感。

生态设计思想例5

Abstract: The urban development is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on and symbiotic, transformation and adaptation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urban planning has incorporated zoology into the core system, this concept will help build a more reasonable and sustainable new urban pattern.Key words: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主要是通过控制城市土地使用及其空间变化来间接地对城市社会发展施加特定的影响,而生态学关于城市规划理论核心、本体部分、土地的利用及工作方法则利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拓展。

一、城市规划制度生态转型的要点要实现城市规划制度的生态转型,促进传统工业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变,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应注意以下要点:

(一)整体思维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通过竞争追求个体发展是其主题,这也是传统工业城市发展的普遍现象。而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系统,而是以一定区域为依托的、与其它城市、乡村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存在着复杂生态联系的空间、经济、社会、自然综合体;在地域空间上每个城市是与其它城市及广大农业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存在有机联系的城乡复合体;并且区域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关系趋于整体化,不再是一种竞争和从属的关系,而是一种协作共生关系,共同形成区域共生统一体。因此,加强区域意识和整体思维是城市规划生态转型的重要前提,只有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个体自身的发展,并且兼顾区域和全球的发展的城市规划才是真正的生态型的城市规划。因此,生态型的城市规划应强调通过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合作,建立全球生态平衡,来保护地球上各种生命体的生活环境及其生存发展,并有效避免“生态殖民”,这要求全球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共管生物圈,以实现“生态无国界”。(二)理论创新一方面,自然生态原理向现行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展示了独特的视角,它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新的思维。它可以通过改变城市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对抗性关系,将经济增长置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来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另一方面,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具有自然生态属性。因此,需要积极引入生态学的理论知识,来加强城市规划基础理论的生态性,促使传统城市规划原理从经济理性走向生态理性,促使运用生态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认识城市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并重新审视城市和自然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城市规划制度生态转型的有效手段,也是构建具有高生态效率城市系统的理论支持。(三)制度建设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它的生态转型必须和社会制度的生态变革紧密结合起来,包含规划编制技术体系的生态完善,如规划技术规范的革新,以及法律体系的生态完善等;而绩效考核制度的生态变革更显必要,如通过绿色GDP核算过程与结果的数据分析,建立一系列与绿色GDP相关联的指标,纳入到决策者的绩效考核中,能够促进城市系统发展的生态转型。这些指标可以是:万元GDP的能源消耗,万元GDP的水资源消耗,万元GDP的土地资源消耗,万元GDP的废水、COD、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等等。通过绿色GDP核算将自然资源耗减、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加以货币化,把环境质量的恶化问题与地方决策者的政绩挂起钩来,在检验社会生产力发展得失的同时,检验自然生产力的消长,督促决策者从根本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制约的现状,改变地方决策者片面追求GDP增长,不注重生态效率的现象,从而大大促进城市规划制度的生态转型。

二、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应符合的原则城市生态建筑设计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局部环境,比如健康舒适的温度、湿度、良好的通风环境、清洁的空气、合理的光环境和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用途的开敞空间等,又要保护好外部的客观大环境----自然环境,也就是要对自然环境索取的能量和物质要少,而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小。归结城市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以环境为本

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在能源和物质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的思想,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包括节约土地等。

(二)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减少城市中产生的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的排放,将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并入城市生态建筑设计中,同时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三)将自然融入城市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四)强调整体效果

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三、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表现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包括:水资源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源规划、交通规划和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生态产业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远景规划则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全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态的进程。(一)城市基质、廊道和斑块

城市区别于其他的关键在于其主体为各种类型、体量的建筑体,交通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城市中高度的通达性,这些建筑和硬质地面街区构成城市中的硬质本底或基质。城市中的廊道,主要是人工廊道,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骨架,通常是城市中物质、能量、信息及生态多样性集中地区,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增加廊道绿化率,可以形成城市完整的绿化网络。城市中的斑块主要是散布其中的公园、公共绿化地、休闲广场及建筑周围绿化等,共同构成城市的绿化系统,同时能够调节局部地区的微气候,减少环境污染。(二)城市功能区划分和布局

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从空间结构产生,以满足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三大基础功能为目的,并与周围的空间格局相联系,形成规划区合理的空间格局,实现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规划区可持续能力的增强。城市空间规划首先应满足功能需求,为居民提供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各种类型的本底、廊道、斑块组成的人文和自然氛围,共同构成城市功能区,在生态理论指导下,根据各功能区所需条件、居民的心理生理要求等,合理安排功能布局,比如居民区附近应安排相应的学校、商场等以满足人们的配套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及物流、能流的高效流通,同时展现一定的城市文脉及满足人们对艺术与美的追求。(三)城市绿地系统

生态设计思想例6

此种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使学生自然的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融会在一起;教师动态组织教学,实施弹性教学方案,通过恰当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习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因此我通过认真学习专家的讲座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并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列举一个完整的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教学案例。

【案例信息】

案例题目: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人民版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授课教师: 李安碧(贵州省晴隆县中营职中,中学一级)

教材分析:这个知识点只是九年级第一课第二框之中的内容,但我认为,要上好这个知识点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才会出现许多意外的惊喜。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七、八年级和九年级一部分的知识能力,要上好这个知识点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探究,展示自己知识与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认识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成果,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它们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相互共进的。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和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课堂生成资源、教材资源、课内外资源等,从而构建动态生成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

课时:1课时

教学方式: 活动体验、案例讨论、情景分析、情感激发。

学法:在情景中感受、在体验中认同、在合作探究中交流中提升。

教学重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怎样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

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景引入

师:课件展示图片:中国的长城、日本的富士山、美国的篮球、巴西的足球、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老师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们认为世界文化有什么体现方式?

生:(一部分)世界各国的语言不同

生:(一部分)世界各国的节日、饮食、节日、服饰、不同

生:(一部分)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家庭文化不同

生:(一部分)还有世界各国的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和代表性人物

生:(一个)世界各国有优秀的、灿烂的文化,但也有庸俗的、腐朽的文化。

生:(一个)反映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

生:(绝大多数)世界各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真好!这些图片反映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而且这些文化具有多样性。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各国的代表性文化图片,认识和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不同体现方式,从而知道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活动二:师生互动

师:课件展示:在我们所学的知识中,哪些来自外国的文明成果?

师:这一学习内容,我们将以小品的形式展示,下面我先请主持人登场,大家欢迎,掌声有请!(全班响起了掌声)

主持人:同学们,老师把这个活动交给我(班长)和学习委员来主持,我们感到很荣幸,首先,我们请数学代表先登场,大家欢迎!(全班响起了掌声)

数学代表:在我这科中的有阿拉伯数字、勾股定理、韦达定理与二次函数、笛卡尔坐标等。

主持人:数学代表答得真好!接着我们请出物理科代表,大家欢迎!(全班又响起了掌声)

物理科代表:在我这科中,有欧姆定律和牛顿定律

主持人:不错!下面,我们有请化学科代表.。(掌声响起)

化学科代表:在我这科中有质量守恒定律。

主持人:很好!我们请外语科代表(掌声响起)

外语科代表:还有我们现在学习的英语课本。

主持人:对!我们请语文科代表登场(掌声响起)

语文科代表:在我这科中有我们学习的外国作品。

主持人:答得漂亮!我们有请科技发明代表登场(全班响起了掌声)

科技发明代表:在我这方面,如供给我们学习照明的电灯泡;国与国、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电报、电话等。(这时,有一个学生的手机突然叫起,教室里有些不和谐的声音)

主持人:(把目光投向老师,沉默不语)

师(没有批评学生,请主持人回座位,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到的“千里眼、顺风耳”,你们知道手机属于哪方面?

生(一部分):手机属于顺风耳

师:它属于人类的文明成果吗?

生(绝大多数):属于,而且是科技成果。

生(一个):我建议老师和学生不能带手机到教室,否则会影响上课。

师:这个同学说得对!手机只是我们现代的一种通信工具,但我们不要把它带进教室,更不能出现叫声,否则会干扰我们的教学秩序。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求自己,包括我本人。(学生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情绪已经稳定)

生态设计思想例7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和设计两个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规划是设计的前提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深入和具体体现。规划是反映战略性的长远设想和全局的安排,是领导决策和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设计的依据;设计是近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安排,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施工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体系。

一、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在1984年就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和开展城乡生态建设的观点。他认为,虽然社会、经济和自然是3个不同性质的系统,都有各自的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但它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又受其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制约。这种各系统间相互结合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称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理论的提出,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具体讲,马世骏的复合生态系统思想主要有如下几个观点:

1、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就其涉及的因素及性质而言,是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资源一人口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这4类组分的协调程度,直接关系着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反之,不可避免地将加深生态环境恶化。

2、地理上出现的地形差异,如高山、低丘、平原、洼地等。分割使用都有其局限性,如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则可扬长避短,发挥整体效益。我国长江以南的农业地貌被描绘成七山二水一分田,就形成规律来说,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国群众对此已积累出了不少的成功经验,这亦是近年来提倡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着适度的量与质的问题。适度的含义是经济有效,是否适度还要视时间、空间及措施先后的排序,即何项安排在何时?决定该措施的经济价值及有效程度,则关系到整体效益,所以“管”字,是整个技术措施的增产关键,它是技术与经验的结合运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十分强调应用生态经济学原则进行规划和管理,这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4、阶环结构的体制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优化组合或管理的作用是通过对各组分的优化组合而实现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又必须通过一定的结构来体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求建立经济的良性循环系统,建设相应的保障体系,就是要在国家、集体、个体各自独立经营之间建立起物质、信息、产品等的交换桥梁,使3个层次在调节功能上结成链环,大、中、小三环相套,在资源、生产加工、运销方面可互补、调节、攻守自如,适应国内外的供需形势变化,以便保持社会与经济系统的稳定发展。

二、指导思想

1、全局性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十分注意系统中各方面的整体要素,坚持社会、经济和环境优化的同步发展。因此,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考虑各方面的特点与关系,从“天、地、人”即政治、社会、经济、自然资源条件和人类活动各种因素的需要出发,制定、协调发展的策略,防止顾此失彼。从研究方法来看,它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林业生态工程综合体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规划设计。

2、长远性

规划设计本身要求在较长时间内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起指导作用。因此, 要用整体、综合、宏观的观点来探讨林业生态工程总体的地域差异、结构模式、总体布局和战略方向以及建设重点、措施等,正确制定出一个林业生态工程系统稳定协调发展的范围,为指导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强调大方向、大目标,反对急功近利。规划一经确定,要求一代人或几代人为之奋斗,尽量避免决策者在指导思想上的波动,减少经济工作中的损失,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3、实践性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是来自实践,经过总结、归纳,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后,用以指导实践并为领导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服务, 因此,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发展规划设计集理论、科学技术、政策法规于一体,要求人们按照这个规范去实践、去扎扎实实地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4、群众性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要靠群众去实践,是为千千万万群众造福,因而应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在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时,不能只考虑专家的建议,也不能只考虑领导的意见,还应考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只有把广大群众真正动员起来了,经过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所制定出来的发展规划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和程序

1、规划设计的任务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任务,一是制定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方案,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发展计划和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林业生态工程设计,指导林业生态工程施工,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科学性,保证林业生态工程质量,提高林业生态工程成效。从而实现扩大森林植被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林业的需求。

2、规划设计的内容

生态设计思想例8

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道家思想由天道运行的原理进行切入,提出主张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 道“ 的哲学。道的哲学旨在阐述“ 道法自然、天道运行“ 的原理和内涵从而提出一个活泼自由的世界空间。通过对“ 自然而然”的世界运行秩序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 即社会只是客观存在的客体而在社会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存在的自由性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限制和束缚。

2 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

绿色设计是指在所设计的产品使用周期中,充分考虑产品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修护性、可重复使用性等相关环境属性,并以产品相关环境属性作为衡量产品的重要准则之一。追根溯源,绿色设计所提出的相关设计要点与传统的道家思想中的“无为”与“生生不息”等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认为,可以通过持续性发展的手段实现“天人契合”。

当今时代,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中与生态密切相关的内容逐渐被演变为当代的生态自然观与思想观。它认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和融合的过程,大自然一直在生生不息的循环和更替,绿色设计应遵循传统道家哲学中的生态观念,从而使自然实现自身体系内的良性循环。从某种程度而言,绿色设计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是一致的。

3 道家思想孕育下的绿色设计理念

3.1 “无为”思想下的绿色设计理念

道家文化思想中的“无为”主要是指,通过进行“有为”的思考,并根据当时所处的时间、空间进行合理的判断,从而根据实时的需要作出决定。从设计角度而言,“无为”是指使产品具有并保持自然本性,不过分进行人为改造,使其在使用和回收过程中遵循自然固有规律,不损伤道德规范。

道家“无为”的思想观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有着充分的体现。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愈发重视,人们居住的城镇和城市区域大量被重新设计和规划。都市农业建设是新型城镇建设的新形势,设计师在建造都市农业园林式,要统筹的考虑其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此外还应秉承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使设计同自然和谐相处,鼓励和主动设计有益社区和当地生态的再生性景观。位于多德雷赫特的奥古斯都别墅是集厨房菜园、酒店和餐厅于一体的酒店,主体建筑沿用19世纪水塔,而不是一味的拆除旧建筑,以“无为”而达到“有为”。

3.2 “生生不息”―― 可持续发展

在道家的传统文化思想中,“生生不息”是指人地和谐。《周易》一书中所指的“三才之道”中,天道、人道以及地道的相辅相成,主要就是讲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互存的内容。《周易》认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从设计角度而言,其书中阴阳互生、生生不息的观念。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设计带来了新的机会和课题,新能源新技术的出现为可持续性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新能源的迅速发展,逐步代替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新能源在设计中也广泛应用。中国目前推行新城镇化建设,其中生态村设计规划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典型案例。生态村具有生态体系的功能,并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生态村的目的在于节约能源,科学开发使用自然资源,建立生态稳定的居住环境,这同道家“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观念一致。其中“生命周期”在生态村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生生不息”的观念。

3.3 “天人和一”―― 和谐有序

中国道家思想所提到的“天人合一”,推崇天人和谐、社会与人的协调以及事物的统一。将其回归至设计,设计师应充分认识到人类并不应该统治和主宰自然界,意识到万物的生存都是依托于自然环境而存在的,设计灵感、材料和生产方式应来自于自然又回归自然。“天人合一”是要保o自然与人各自的生存权利和生存方式,任何破坏自然的“人为”都会导致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是道家所反对的。1

设计师应加强社会责任感,使设计遵循自然发展之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美国的“布莱尔杂货店”学校将农业生产、校园建设和教育合为一体,学生也成为农夫,他们不仅掌握了农业生产,同时也掌握了市场营销和销售。在设计中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自然相结合,让人们生活同大自然紧密相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传统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相符。

参考文献:

生态设计思想例9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对城市的需求不再单单是简单的居住需求,慢慢的转向精神需求,这时候的传统美学精神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人们对精神的追求,在城市中公园景观小品设计同样应注重传统美学研究,合理利用传统发展现代,体现中国特色文化。

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追求心灵的体会是其审美方式,同时应强调悟性。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楚骚思想及禅宗思想四大思想往往是影响和支撑中国传统美学的主要思想。

首先,儒家美学思想,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从“仁”出发,深刻的阐释出审美与艺术的作用,他认为满足一个人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是合理的,但是人的需求又必须是与一定规范和伦理的同时存在的,因此,艺术对人的愉悦所产生的作用是必定且可以发挥出来的。正是因为儒家思想提倡重视个人的使用和需求,景观设计就应该将人们的使用和审美作为设计的考核标准之一。另外,公园中的景观设计不单单是为某个人而设计,是与一个群体共同存在的,所以在设计上不能像设计自己家中庭院一样完全区分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另外,儒家美学思想以伦理道德为导向,个体需求与社会秩序的规范必须达到统一,折射到公园景观小品设计当中,就是从居民的需求出发,风格在满足居民需要的同时,延续城市的文化特色,考虑功能分区,考虑群体的使用需求。所以说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是个体使用和群体使用相协调的发展,充分开放其整体性和协调性。

其次,道家美学思想,老子是道家美学的创始人,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极力的揭示美与善、真的矛盾,以及揭露美与丑的相对对立性和不确定性,认为一切人造的审美艺术活动都对自然的发展造成了侵害,道家认为真正美的事物不是那些世俗的追求,而是人与自然无为而治的绝对自由境界,提倡“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由境界,道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顺应自然本就是“天人合一”的体现,这反映着我国民族文化独立于世界之中的艺术特色。立足于公园中景观设计,设计师利用各种手段及设计方法,大量使用的人工材料,而忽略本身天然、美观且经济实用的材料,在道家美学上来说,是不符合景观发展的,反映出一种生态的不和谐,真正好的景观应是使用者或观景人与设计的环境能合为一体,向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方向发展,在设计中保持自然无为,在最大保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用最为天然的材料,就有如老子名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般。

再次,楚骚美学思想,这是一个综合体,结合儒家和道家的美学思想,重视情感的表现及想象的自由,追求“惊采绝艳”的感受。反映到景观小品设计上同样有影响,由于过多的提倡简洁原生态设计便刻意去追求简洁,追求“山水园林”设计,在公园中把重点部位大力建设绿色,其他部位进行忽略,这样的设计方法会使得环境的使用受到限制,让部分的设施闲置,整个大环境会让人感觉索然无味,具体到景观设计方面会让人感觉无法从视听嗅触觉上得到体现,所以结合楚骚美学,我们应在设计上做到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在保留原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设计景观设施,从人的感官感受着手,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功能需求。

第四,禅宗美学思想,提倡内省之美,从唐朝开始,佛学禅宗美学开始深入人心,是说通过人心的直觉和顿悟解放精神,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把内心的自由自觉放在艺术与审美的最高位置。景观设计从文脉出发,重视地域文化,充分体现当地的风俗民情,直入人心,从而达到内省的目的。

总之,公园景观设计离不开美学的渗透,优秀的公园景观设计应吸取四大美学思想的精华,使设计具有功能协调的整体之美、生态自然的无为之美、设计创新的热烈之美、文脉延续的内省之美,从而让设计与传统美学价值和睦共生。

2生态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美丽而干净的世界,而真正山清水秀的地方只存在于没有人类开发过的地方。每个人都希望出门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气和充满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生活闲暇之余想要去公园中散散步、聊聊天,在繁闹的街市生活久了就会有感受大自然的冲动,所以在大部分的公园设计中,都会以“自然”作为最大主题,当中景观设计属于大环境中的局部设计,人们必然也是相当的重视,绝不能忽视。

生态设计思想例10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11―0027―02

当前,随着环境污染、自然问题等越来越凸显在人们面前,生态学不再仅仅被看作是研究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自然学科,生态学及生态主义思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生态主义思想正在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思想基础,并且已经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追求。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主义追求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反思现代文明,强调与自然融合的观念。现代文明的价值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一种经济利益价值观,对任何事物的评价和认知都是从人的欲望,特别是对人物质欲望的满足来判断其价值。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却越来越感受到环境的恶化和生存的痛苦,并且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仅是环境本身的问题,而且与人类的生活观念、思想意识密切相关。伴随着工业化和科技化的发展,人们急于从那种机械、冷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淳朴、自由的感受。环境艺术设计开始对传统工业设计思想设计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设计师们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加深,“绿色运动”逐渐兴起,设计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成为环境设计的潮流。以环境为本,强调生态意识,要求尊重自然、减少浪费和污染的模块化设计是生态自然观下现代绿色设计最常用的方法,适当利用自然中的一部分而尽量不改变它的外观,使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个整体。

2.强调整体性思维,提倡人性化设计。整体性是生态学最主要的追求,生态主义要求在关注自然的基础上重建人与环境、社会以及人自身生存的关系。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的主导下的环境设计过于强调个人片面的视觉上的满足,而忽视使用者生理和心理等其他方面的需求,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于室内环境的追求日趋“唯美”,过度地进行奢华的装饰材料的堆积,而极少考虑材料对人体自身和情绪心态的危害,导致身体和精神面临许多潜在的威胁,环境设计日益脱离其使用功能而走向极端化。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环境设计要求设计回归生活,把建筑与艺术结合起来,使人们获得审美享受的环境。

3.要求回归传统,注重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发掘。生态主义思想正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当许多外国学者面对工业文明的弊端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们却惊奇地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重视并发掘我国传统生态思想,对于中国当代环境设计的发展尤其是加强东西方环境设计的交流与沟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现代观念和生存需要出发,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并且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不仅传达出设计理念,而且也体现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生态主义正在成为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潮流中,陶瓷艺术不仅能够和自然环境相融合,而且它应和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这种艺术追求。于是,现代陶瓷艺术开始介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出重要影响。

首先,现代陶艺通过自身天然的物质属性介入到人们生活环境和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面对钢筋水泥铸成的丛林建筑和日渐恶化的生存环境,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艺术设计生态主义思潮的引导下,现代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主体介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在满足人们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突出人的自然属性,尝试以自然的建筑装饰材料,包括居室里的陶瓷摆件、陶瓷壁画等,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贴近人们的生活环境。

其次,现代陶艺不仅突出人的自然属性,同时努力满足人的情感属性和精神需求。现代陶艺艺术体现出反现代文明、反工具理性的叛逆精神,摆脱了现代工业设计中对于平衡、抽象、对称的设计思路,在强调陶瓷艺术本体材质语言的基础上,把陶艺造型装饰的整体美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结合起来,共同构筑起现代环境艺术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设计理念。现代陶艺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运用,更多体现出一种创意的美感,满足整体空间给予人们的心理感受,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再次,现代陶瓷艺术体现出回归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理念。人们常说,陶瓷具有民俗性,强调的是陶瓷艺术传达出来的中国民间传统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陶瓷艺术善于运用想象构思,以直接的、单纯的、朴素的思维来考虑造型形式、装饰形式,陶瓷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民族传统艺术的挖掘提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中国生态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出现的追求生态主义的潮流,要求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要。陶瓷艺术介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人们通过艺术与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了新时代生态主义发展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徐进.从文化视角探讨公共环境中的陶瓷艺术[J].中国陶瓷工业,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