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生态茶园的特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8 16:59:35

生态茶园的特点

生态茶园的特点例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01503

1 生态旅游茶庄园的概述

1.1 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依托于多功能农业的生态体验旅游可实现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及体验旅游的整合,是乡村综合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2]。

1.2 茶庄园的定义

茶庄园一般指参考国外葡萄酒庄园的经营模式发展起来的茶庄园。茶庄园概念区别于经常听说的茶庄和茶园,茶庄又称茶店,一般指茶的销售场所;茶园则是茶的生产场所[3]。

1.3 安溪冠和茶庄园的开发建设

在文化方面,安溪冠和茶庄园具备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内涵与个性品牌特征;在茶叶生产加工方面,茶庄园应严把质量关,始终将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在旅游观光方面,茶庄园应主打绿色生态茶文化旅游,使游客既可以领略景色优美的茶山风光,又可以参观并亲身体验茶叶的采摘、加工过程,还可以到茶庄园中修建的茶博物馆、茶史馆等地更进一步地了解传统茶文化[4]。安溪冠和茶庄园致力于打造成为环境优良、文化优雅、景观优美、服务优质,集体验生态休闲、乡土文化休闲、安养休闲、茶园养生、生产观光、加工销售、品茗商贸等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多元化的生态旅游茶庄园。

2 安溪冠和茶庄园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2.1 项目背景概括

项目位于安溪县,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晋江源头,森林覆盖率近70%。安溪名人辈出,其民俗文化极为丰富,经济发展较快,是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经济发展十佳县。

2.2 案例分析

2.2.1 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

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首次提出了打造“世界第一个普洱茶庄园”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思路。茶庄园处于景迈山,景迈山位于澜沧江柳玉普洱茶的核心产区。

2.2.2 天福茶文化开发

天福观光茶园地处漳浦旧镇的漳诏高速公路天福服务区,是台湾茶商李瑞河在大陆投资的项目,分为服务区、石雕园、观光茶园三大部分。对于茶文化、精神层面的挖掘令人印象深刻。

2.3 设计说明

2.3.1 设计主题

其设计主题为茶韵-以茶会友,打造纯生态茶叶基地景观,展现安溪茶都风采。

2.3.2 功能定位

茶文化观赏体验的生态旅游庄园、安溪茶文化的展示平台、安溪人文景观的新旅游点、满足茶叶基地生产功能。

2.4 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

规划结合基地的地势特点,从“茶阵”过渡到“茶丘”,再上升到“茶田”,最后发展到“茶峰”,层层递进,就像我们的茶业不断“和谐”进步向上的精神,最后达到“冠军”茶业的愿景(图1)。

庄园根据项目的资源类型、空间组合分布,结合区域交通、地质地貌、未来发展趋势,打造 “五区”(图2)的旅游空间格局,文化区、爬山区、旅游区、生产(营销、科研)区、种植区。

规划分布的“茶文化广场”、“临水品茶广场”、“铁观音广场”仿佛“皇冠的顶球”,在规划区这个“皇冠”上“和谐”安放着,呈现冠和茶业茶庄园有区域分布。预示着从冠和“铁观音”的品质开始,企业发展将朝着“顶级茶业”出发。

2.4.1 茶文化广场

茶文化广场(图3)位于庄园的主入口处,是集展示、信息、集散、交通、购物、休憩、泊车于一体的展示茶庄园的窗口。本区设计以体现生态为核心,在满足集散、交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景观细节来展现自然生态的园区氛围。通过茶壶雕塑、文化墙观赏茶阵、LOGO景石与大面积木平台、花树池的周围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让游人在进入庄园的同时,仿佛融入到茶文化的大自然之中。

2.4.2 临水品茶广场

庄园内部临水品茶广场,主要规划设计有木栈道、木平台、景观亭、茶丘、茶业广场、木屋等,在水畔边品茗休闲,感受闲情逸致、闲云野鹤般的恬淡。临水品茗平台利用了临水的优势,人的本性是具有亲水性的,在水畔边享受片刻宁静、在丛林中享受“氧吧”围绕、在木屋内品茗观景、在平台上释然游憩享受特色的茶文化、茶意境、茶景观。

2.4.3 铁观音文化广场

该广场位于庄园的北部,在设计上深入的融合铁观音文化,是集休闲、游乐、科普、观光等于一体的娱乐区域。该区域内具有较大特色的茶田木坐凳镶嵌于茶田中,是很好的休息和观景的地方;同时还设计了树阵、地雕、广场、水景、景墙等景观小品,使得该区域内的景观更加具有趣味性、可观赏性、游览性、丰富性、新颖性。

2.4.4 冠和企业广场

冠和企业广场(图4)位于庄园的中心处,是集综合接待、慢养休闲、餐饮娱乐、特色住宿等于一体的中和接待中心。区域内原有建筑有科研楼、文化会所、加工厂、品茗楼等。在原有现状的提前下,在设计上进行景观的改造和提升、在功能上进行强化丰富,将茶文化深入到区域内的角落。作为一个综合接待以及娱乐休闲的地方,在景观的设计和营造上更应该凸显主题,使得设计主题和理念更加融合于其中。

2.5 交通组织设计

庄园内交通组织有序,使得车和行人都能到达庄园内的各个部分。规划以车行道与外界相连,实现可通达性;以游步道(包括登山步道和次干道)连接各景区和主要景点,增加游览者的观赏乐趣和体验的愉悦感,使之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出入口附近设置相应的集散广场、停车场,并与外界道路合理衔接。交通组织设计结合景观设计,尽量做到步移景异,丰富游人的视觉景观,增加游览的乐趣。

2.6 生态设计与环境保护

现代园林生态设计的方法包含有清洁能源的利用与节能、有效的资源利用、结合地方主义的设计、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环境,这四大类设计方法中又包含有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和详细设计手法[5]。

在规划设计上秉承低碳生活理念,从多方面体现环保理念。在设计上运用“二线七点[6]”式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所谓“二线”是指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景观格局设计和以植物生态学为基础的植物造景设计两条线索,而“七点”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结合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物候学、气候学、地学、园林学等七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最终将“二线―七点”融合而构成。)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山体等自然环境,对于资源高度利用、对于污染做到分类化、无害化、资源化。

2.6.1 水体环境

水质应该执行GB3838-2002I类标准,景区内各溪流和水池等应予以严格保护和治理,以保护水质,任何生产、生活污水应严格按排水规划统一组织处理排放,不得对景区河道及其他水体造成污染。

2.6.2 垃圾、废弃物管理

各景点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分类放在指定地点,再运送到地方垃圾压缩中转站进行处理,严格执行捡垃圾日、清运日,并协调各旅游责任单位进行环境卫生治理。

3 结语

近年来,生态旅游大发展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和产品其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体验也越来越丰富。安溪冠和茶庄园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抓住了当今旅游发展的潮流和机遇,在满足生产销售、旅游观光、游憩体验等的基础上,遵循了生态、低碳、以人为本、经济、环保的原则,打造成为品茗、观光、体验、商贸等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多元化的生态旅游茶庄园。

生态旅游庄园规划设计因其理念的特殊性,在设计中不同于普通的庄园景观设计,其规划理念和方法等都必须紧扣生态性这个中心。因此在设计中应该考虑整体性,尽可能的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协调各方面的敏感矛盾,同时注重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等的融入。在这些基础上也应注重庄园设计自身的个性设计,增加吸引力。在考虑效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它的生态效应,做到可持续发展,做到真正的生态旅游庄园。

参考文献:

[1]韩学伟.生态旅游庄园开发与策划探析[J].景观・农村旅游,2011(33).

[2]郑辽吉.园乡村生态体验旅游开发研究――以丹东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樊 凡.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保护中政府支持的研究――以普洱市景迈村、临沧市冰岛村为例[D].合肥:安徽农业科学,2015(6).

[4]刘圆圆.茶庄园旅游正在悄然成风[N].人民政协报,2014-04-11.

[5]李娟娟.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4).

[6]尹 航.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探讨[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7.

[7]郑 琦.福建省茶庄园规划设计探讨与实证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8]韩学伟.生态旅游庄园开发与策划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3):20614~20616.

[9]邓招余.浅谈生态旅游庄园规划设计――以安溪冠和茶庄园生态旅游规划设计为例[J].低碳世界,2016(23):246~247.

[10]宋 妮.长江三角洲地区休闲农庄的发展和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11]马 彪.基于芳香产业特色下的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生态茶园的特点例2

关键词:

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多出现在茶种植、加工、销售所在地,或观光茶园,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和展示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目前对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如周小苹等在《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一文中对四川牛辗坪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创设提出了独特见解[1];曾涛等在《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景观、项目设置要以地方茶文化为根源,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景观[2];王慧等在《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着重研究了观光茶园在功能设计与艺术精神上如何达到完美契合的问题[3];李琛在《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从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提炼出茶园文化景观的艺术表现特征[4];邵琦在《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应该考虑文化属性、自然属性、景观形式展示、科学的施工过程、综合管理规范等五个方面[5]。此外,学者在茶馆室内装修上也有一定研究,如王奉慧在《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观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茶景园林实体要素在室内装修中所占的比例,总结了各景观要素在环境营造中的作用,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6];杨巍在《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一文提出景观设计及景观布置在茶馆氛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7]。另外,唐黎标的《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也阐述了山、石、水等景观元素在表现茶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8]。从相关文献的研究可知,园林景观、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在观光茶园及茶馆室内装修中已经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景观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茶文化园景观设计,采用何种设计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该文尝试在分析目前茶文化园景观现状的前提下,提出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

1茶文化的内涵及茶文化园景观的价值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在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物质内涵,是指茶的种植、培育、采摘、烤制、销售等具有技术含量的科学技术内容;其精神内涵,是指茶的品种、品尝、礼仪、民俗以及有关饮茶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人文科学内容[9]。文化价值。茶文化园景观是以茶文化为主题而设计的景观建筑小品,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既是对茶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部分难忘历史的再现,如茶马古道动感雕塑园、陆羽亭等。以景观的形式展示中国茶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帮助游客记忆,同时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游客的参与、互动性,让大家在娱乐中学习茶文化知识,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部分茶文化主题的景观有再创历史文化的作用,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形成了茶文化演出的“印象”派效应,必将为人们所铭记。经济价值。观光茶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茶叶盈利和宣传推广方式,它通过氛围的营造、体验性活动的开展、特色旅游项目的设置,为茶园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中茶园氛围的营造、旅游项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茶文化园景观来实现的。如自然型的茶田迷宫、茶田画等,人文型的动感雕塑、文化长廊、文化景墙、特色瞭望塔等,为园区招揽了更多的游客,活跃了园区的氛围。旅游价值。茶文化园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自然型的观光茶田清新静谧、绿影叠叠,置身其中仿若隔世仙境,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佳境。人文型的实景演出高潮迭起,绚丽的舞台灯光为观众呈现了一席绝佳的视觉盛宴;创意景观小品、造型独特的建筑景观、别具匠心的茶文化体验互动活动,为茶园和旅游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充分发挥了茶文化园景观的旅游价值。

2茶文化园景观现状及设计原则

2.1茶文化园景观现状

我国现有的茶文化园景观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成功的茶文化园景观案例不多,普遍存在趋同化与雷同化现象,属于“CTRL+C”+“CTRL+V”或微改动版“CTRL+C”+“CTRL+V”。究其原因,大体可归纳为4点:设计初期没有进行详细的项目地块及所在区域设计元素考察,设计成为无根的浮萍;设计开展时没有明确整体形象的定位与塑造,缺乏主题创意与文化特色[10];设计方与委托方地位不对等,基本属于设计方按照委托方想法把效果图表现出来,物质功能性与文化艺术精神无法契合;施工方专业性较低,大部分情况是小包头+大小工的组合,对施工细节及材料不重视[11]。

2.2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广义的“地”,包括项目地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象气候、地的主人等,对“地”研究得越透彻,设计成果越有特色。天人合一原则。新创造出的景观需与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从空间布局、虚实对比、形势把握、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反复用心推敲。以人为本原则。茶文化园景观的建设最终是供人使用,因此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掌握使用人群的行为规律,以此设计真正为人所用的景观。创新原则。立足当地茶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对景观的设计进行创新,使其特色化[12]。

3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以茶文化为主题,围绕茶文化内涵展开景观的创作。基于此,提出的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亦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以茶种植、茶烤制、茶销售、茶器皿为切入点;精神层面,以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切入点。

3.1以茶种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田自身就是一座生态自然的艺术品,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改变茶田的布局方式,或方、或圆、或异形等几何形状布置,形成不同形状的茶田景观,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功效.

3.2以茶烤制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制茶的加工工具为原型,通过抽象、美学、设计等技术知识的运用,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如将绿茶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晒茶筛子,设计为茶园瞭望塔的形式,既体现当地茶文化特色又使得设计有根可循;或将筛子作为休憩亭的顶部遮阴物,阳光透过竹条之间形成斑驳的倒影,增添了静态亭廊的动感;仿造炒茶炉灶的造型,通过将其内部挖空,放入射灯的方法,设计另类景观地灯等。

3.3以茶销售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享誉国内外的茶马古道是茶贸易的独特方式,所形成的“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贸易通道。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可以通过雕塑设计再现古代“茶马古道”上商人运茶、卖茶的场景,或通过仿造古代“茶马古道”景象,进行实景复原,让游客亲身体验古代“马帮”艰辛的贸易之路。

3.4以茶器皿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南方饮茶颇为讲究,相比北方的大碗喝茶,更多了一份情趣和享受。仅饮茶需要的器具就分为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及其他的煮水器、茶壶、盖碗等,彰显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不少的素材,如以茶壶作为喷水景观、以阵列式的茶碗作为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以茶勺作为雕塑原型进行抽象等,设计师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形成特色景观。

3.5以茶艺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艺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从茶艺表演的全过程中取材进行雕塑设计,同时,茶艺师的服装配饰等物件,可以通过放大尺度方法设计为景观小品。

3.6以茶诗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也留下了许多咏茶、品茗、斗茶、采茶的诗、词、歌、赋、成语、歇后语等宝贵财富,如《一字至七字诗•茶》《茶赋》《七碗茶歌》等。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可从这些非物质文化中寻求灵感,形成设计元素,传承中国茶文化精髓,如茶歌赋互动长廊、主题茶楼等景观建筑。

3.7以茶境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与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吃茶去”“茶禅一味”“和敬清寂”“自在精舍”等,已经成为禅茶文化的经典话语。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与品味。通过营造宁静祥和的禅景来打造特色景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光茶园所推崇。禅境的营造要深刻领悟佛学的精髓,它似有似无、或静或动,朴实无华、宁静高远,言简意赅又发人深思。置身其中,可以平和心境,感悟人生。

3.8以茶传说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以地方茶文化相关传说、历史名人雅士,作为景观设计的依据。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便是根据武夷山茶叶救助赶考秀才,秀才高中后重返武夷山道谢这一历史传说编排而成,该实景演出已成为赴武夷山旅游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年收入上亿元。此外,人们也设计了很多实体景观建筑,以纪念“茶人”,如湖北天门市为了纪念茶圣陆羽,建设了陆羽亭、文学泉、涵碧堂等景观建筑小品。每每置身亭间,抚亭浥泉,品茗饮茶,令人流连陶醉,感叹中国茶文化之博大精深。

4结论

茶文化园景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景致独特、情趣高雅的视觉盛宴,同时它也是实现茶园休闲观光价值的主要载体,是改变传统茶园单一农产品生产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深入挖掘茶文化相关知识,系统地总结了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8种方法,分别是以茶种植、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基本进行设计,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王泽发 刘金燕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小苹,杨海军.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J].安徽农学通报,2011(13):153-154.

[2]曾涛,周凡.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7):39-41.

[3]王慧,肖斌,张云鹏,等.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4):205-208.

[4]李琛.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邵琦.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福建茶叶,2016(5):144-145.

[6]王奉慧.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区景观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3):143-145.

[7]杨巍.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福建茶叶,2007(1):42-43.

[8]唐黎标.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J].广东茶叶,2004(3):16-17.

[9]康乃.中国茶文化趣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73-183.

生态茶园的特点例3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忽略了生态建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完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发展方向,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达成的共识。人们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这对于社会向生态文明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所以生态化设计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而最能体现这一设计的就是风景园林设计。它能体现在都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茶作为有着文化内涵的植物,与人在长期的磨合中,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摘茶,加工和泡制品尝都体现着生态意义和文化内涵。所以将茶文化与现代生态学结合在一起,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之中,找出有推广价值的设计方式,利于我们对生态景观设计贡献力量。

1茶文化与园林艺术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古代人民在茶的栽培加工和茶文化的传播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唐代就已经有对茶的栽培、加工和饮品技术进行全面总结的书——《茶经》,它的作者就是陆羽。而茶除了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需要品,还是文人墨客的咏诵对象,用来寄托他们的性格情怀和鸿鹄志向。流传下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茶”分别代表了普通人民和高雅之士对于茶的看法,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升华。唐寅创作的《煎茶图》成为我国茶文化与绘画结合的宝贵作品;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将喝茶的感受描绘的栩栩如生,直到今天都是茶诗中的上上品。茶文化还涉及到各类的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等等,它还结合宗教、哲学、经济、旅游,涉及文理工很多方面。佛教中把茶作为清净的化身,所以僧人们饮茶,寺庙附近种茶。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影响着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唐宋以来,我国的茶文化向外传播,在其他国家也形成了它们自己的特色茶文化,如日本的“茶道”和英国的“午后茶”都有着本国特色却又和中国的茶文化密不可分。所以,茶在国外就是中国的象征。很多外国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描写茶,将茶与中国联系起来,如英国诗人巴伦称茶是“中国的泪水”,极具浪漫色彩。由此可以看出,茶树作为园林植物,不仅外形属性可行有着观赏价值,更多的是它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我国的园林在发展过程中与茶也有着分不开的密切关系。茶是饮用植物,但也是观赏植物,在园林设计选用植物时也是常用植物之一。周武王时代就将茶作为贡品送给王室,种植在园林中观赏,并且栽种繁殖。我国的名茶很多也与著名的园林景点分不开。比如十大历史名茶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黄山毛峰等等都是各个地区风景名胜景点所产。所以,茶树不仅是商业产品,也是观赏植物,是风景经典不可缺少的植被。茶树和其茶制品以及茶文化都是各地重要的风景园林资源。乌龙茶的生产地武夷山是著名的风景旅游景点,风景区内到处都是茶树,而且在茶树周围的亭台楼阁上都是名家名篇的诗词歌赋,且大多与茶有关。这说明茶文化与园林设计关系紧密。张家界中也有以茶园为风景区的地方。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有专门的茶园展示,用造型不同的茶树为衬托,加上茶文化和茶工艺的穿插,展现了茶树作为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以及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大家熟知的西湖龙井就在西湖园林之中,它虽然是极为名贵的茶,是作为一种经济植物,但是景区内茶树随处可见,已经成为常见的观赏植物了。还有市区很多行道树和公园旁的绿化都有茶树的绿篱作为边界,既美观又好培育。

2茶树作为园林植物的特点

茶树作为园林植物的特点有以下三点:第一,茶树的种类丰富、形态多样。茶树一般指的是山茶属中的五个种,即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秃房茶和茶。而茶种有可再向下分成三个变种。茶种是栽培种,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的形态各不相同,高矮的差异也很大,可以二十米以上的高大乔木也可以是不足一米的灌木。而且树叶形状,颜色每个种类都差别很大,淡绿色到紫绿色之间任意过渡,因为人工培育可以用杂交等方式改编品种使得叶子颜色发生改变。叶子表面的隆起也有不同,有的是平滑的,有的是微微隆起。茶树的叶片寿命一般能达到一个月,而且茶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得到,并且可以保持。茶经常和宗教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专门培育的佛手种,树形张开,叶片很大下垂生长,似佛的大手。这些都是通过后天培育而成,并且让他可以带着这些特征继续传下去。其他园林植物并没有茶树这样的特性,所以茶树在园林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茶树是秋冬季开花植物,并且花期很长。茶花属假总状花序,两性花,萼片近似圆形,绿色或偏褐色。花冠白色,由五到九片花瓣组成,呈椭圆形。花的大小与它的品种有关,一般在5cm到2cm之间。茶树的花芽六月分化,到九月中旬开放,能一直开到十二月中旬,花期长达三个月,这是其它植物花期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它开花的跨度大,基本概括了整个秋季和冬季,其它花很少在冬天开放。所以它作为园林植物可以补充冬天花少的情况。而且茶树的果实成熟期长,所以可以花果共同生长,这种在其它植物中又是不常见的。这些也给了茶树很多寓意,让它的文化价值更大了。第三,是茶树的再生能力极强,可以随意造型不用担心恢复不了。茶树的枝条上有很多不定芽,这让茶树有很明显的再生优势。树枝上的不定芽能快速萌发,从而塑造形状不同的树冠。经常修剪可以让茶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修剪的树冠可以有弧形,,马鞍形等形态,所以作为园林植物,茶树完全满足修剪造型的能力,可以根据设计师的需要自行修剪。

3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茶叶生态学原理的探究

茶叶生态学讲究的是和谐共生的茶精神,这和一般的生态学是有区别的,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茶叶生态学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构建和谐社会。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上,茶叶生态学原理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需要坚持推广。要因地制宜。园林设计最开始的依据就是建园林的地址,要根据具体的地域、地势、土壤特点进行设计,要多方面考量和权衡,无论是自然景观设计还是建筑景观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应当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要重视园林选址地的生态和气候,依靠科学技术设计出有发展潜力的景观园林。可用于景观园林设计的植物种类繁多,除了要考虑本地的生态之外,还要考虑选择的植物之间能否搭配在一起适应当地生态和气候。所以在设计中,要根据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植物,若是道路两旁绿化或建筑景观园林设计要考虑风速和污染等等条件。茶叶生态原理的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的基础。

4结语

茶文化和它的生态理念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指导具有深远影响。将茶叶生态学运用在园林设计上是有重要意义和理论基础的。通过对茶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对比以及茶树在园林设计上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出茶和园林分不开,他们需要共同发展,才能使设计者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所以还需要研究者们继续研究,不断完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余文权,张翠香.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中国茶叶,2009,10:10-13.

[2]戴金电,高俊杰.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J].福建茶叶,2009,03:16-18.

[3]周理飞.生态茶园标准化技术要素[J].中国茶叶,2010,03:23.

生态茶园的特点例4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完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发展方向,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达成的共识。人们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这对于社会向生态文明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所以生态化设计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而最能体现这一设计的就是风景园林设计。它能体现在都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茶作为有着文化内涵的植物,与人在长期的磨合中,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摘茶,加工和泡制品尝都体现着生态意义和文化内涵。所以将茶文化与现代生态学结合在一起,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之中,找出有推广价值的设计方式,利于我们对生态景观设计贡献力量。

1茶文化与园林艺术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古代人民在茶的栽培加工和茶文化的传播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唐代就已经有对茶的栽培、加工和饮品技术进行全面总结的书——《茶经》,它的作者就是陆羽。而茶除了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需要品,还是文人墨客的咏诵对象,用来寄托他们的性格情怀和鸿鹄志向。流传下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茶”分别代表了普通人民和高雅之士对于茶的看法,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升华。唐寅创作的《煎茶图》成为我国茶文化与绘画结合的宝贵作品;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将喝茶的感受描绘的栩栩如生,直到今天都是茶诗中的上上品。茶文化还涉及到各类的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等等,它还结合宗教、哲学、经济、旅游,涉及文理工很多方面。佛教中把茶作为清净的化身,所以僧人们饮茶,寺庙附近种茶。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影响着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唐宋以来,我国的茶文化向外传播,在其他国家也形成了它们自己的特色茶文化,如日本的“茶道”和英国的“午后茶”都有着本国特色却又和中国的茶文化密不可分。所以,茶在国外就是中国的象征。很多外国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描写茶,将茶与中国联系起来,如英国诗人巴伦称茶是“中国的泪水”,极具浪漫色彩。由此可以看出,茶树作为园林植物,不仅外形属性可行有着观赏价值,更多的是它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我国的园林在发展过程中与茶也有着分不开的密切关系。茶是饮用植物,但也是观赏植物,在园林设计选用植物时也是常用植物之一。周武王时代就将茶作为贡品送给王室,种植在园林中观赏,并且栽种繁殖。我国的名茶很多也与著名的园林景点分不开。比如十大历史名茶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黄山毛峰等等都是各个地区风景名胜景点所产。所以,茶树不仅是商业产品,也是观赏植物,是风景经典不可缺少的植被。茶树和其茶制品以及茶文化都是各地重要的风景园林资源。乌龙茶的生产地武夷山是著名的风景旅游景点,风景区内到处都是茶树,而且在茶树周围的亭台楼阁上都是名家名篇的诗词歌赋,且大多与茶有关。这说明茶文化与园林设计关系紧密。张家界中也有以茶园为风景区的地方。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有专门的茶园展示,用造型不同的茶树为衬托,加上茶文化和茶工艺的穿插,展现了茶树作为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以及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大家熟知的西湖龙井就在西湖园林之中,它虽然是极为名贵的茶,是作为一种经济植物,但是景区内茶树随处可见,已经成为常见的观赏植物了。还有市区很多行道树和公园旁的绿化都有茶树的绿篱作为边界,既美观又好培育。

2茶树作为园林植物的特点

茶树作为园林植物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第一,茶树的种类丰富、形态多样。茶树一般指的是山茶属中的五个种,即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秃房茶和茶。而茶种有可再向下分成三个变种。茶种是栽培种,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的形态各不相同,高矮的差异也很大,可以二十米以上的高大乔木也可以是不足一米的灌木。而且树叶形状,颜色每个种类都差别很大,淡绿色到紫绿色之间任意过渡,因为人工培育可以用杂交等方式改编品种使得叶子颜色发生改变。叶子表面的隆起也有不同,有的是平滑的,有的是微微隆起。茶树的叶片寿命一般能达到一个月,而且茶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得到,并且可以保持。茶经常和宗教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专门培育的佛手种,树形张开,叶片很大下垂生长,似佛的大手。这些都是通过后天培育而成,并且让他可以带着这些特征继续传下去。其他园林植物并没有茶树这样的特性,所以茶树在园林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茶树是秋冬季开花植物,并且花期很长。茶花属假总状花序,两性花,萼片近似圆形,绿色或偏褐色。花冠白色,由五到九片花瓣组成,呈椭圆形。花的大小与它的品种有关,一般在5cm到2cm之间。茶树的花芽六月分化,到九月中旬开放,能一直开到十二月中旬,花期长达三个月,这是其它植物花期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它开花的跨度大,基本概括了整个秋季和冬季,其它花很少在冬天开放。所以它作为园林植物可以补充冬天花少的情况。而且茶树的果实成熟期长,所以可以花果共同生长,这种在其它植物中又是不常见的。这些也给了茶树很多寓意,让它的文化价值更大了。第三,是茶树的再生能力极强,可以随意造型不用担心恢复不了。茶树的枝条上有很多不定芽,这让茶树有很明显的再生优势。树枝上的不定芽能快速萌发,从而塑造形状不同的树冠。经常修剪可以让茶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修剪的树冠可以有弧形,,马鞍形等形态,所以作为园林植物,茶树完全满足修剪造型的能力,可以根据设计师的需要自行修剪。

3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茶叶生态学原理的探究

茶叶生态学讲究的是和谐共生的茶精神,这和一般的生态学是有区别的,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茶叶生态学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构建和谐社会。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上,茶叶生态学原理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需要坚持推广。要因地制宜。园林设计最开始的依据就是建园林的地址,要根据具体的地域、地势、土壤特点进行设计,要多方面考量和权衡,无论是自然景观设计还是建筑景观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应当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要重视园林选址地的生态和气候,依靠科学技术设计出有发展潜力的景观园林。可用于景观园林设计的植物种类繁多,除了要考虑本地的生态之外,还要考虑选择的植物之间能否搭配在一起适应当地生态和气候。所以在设计中,要根据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植物,若是道路两旁绿化或建筑景观园林设计要考虑风速和污染等等条件。茶叶生态原理的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的基础。

4结语

茶文化和它的生态理念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指导具有深远影响。将茶叶生态学运用在园林设计上是有重要意义和理论基础的。通过对茶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对比以及茶树在园林设计上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出茶和园林分不开,他们需要共同发展,才能使设计者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所以还需要研究者们继续研究,不断完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余文权,张翠香.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中国茶叶,2009,10:10-13.

[2]戴金电,高俊杰.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J].福建茶叶,2009,03:16-18.

生态茶园的特点例5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38

茶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我国作为茶树的原产地,向来以品种多、范围广著称。近年来,随着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被人们所知,茶叶市场越来越紧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茶树因存在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被广为栽培。

1 有效利用茶树特异资源

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而特异茶树资源,是依据茶树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特指除基本型以外的、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茶树种质资源。优良的特异茶树种质是遗传技术研究和创新品种方面的物质基础。

多样性的茶树种质影响着茶树某些特殊的芽叶形态在茶叶新产品中的开发利用,比如,芽叶形态特异的茶树资源――浙江省的安吉白叶茶 1号、福建省的白鸡冠和白芽奇兰,就运用于新产品开发中,目前已经上市销售。由于这些茶叶在形态特征上与常见茶叶不同,而且其氨基酸含量特别高,茶叶滋味鲜爽,受到刚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一些观赏性状强的茶树资源具有形态多样、繁殖能力强、易造型、花期长等特性,因而在盆栽盆景、庭院造景、绿地建设道和路绿化等方面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成为绿化园林的一部分。

2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20世纪 6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一项地理学研究技术。茶园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近几年,社会经济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日益变化,共同影响着茶叶的生产,使得茶叶在复杂的环境中风险性和变异性不断增加。再加上复杂的茶叶种植系统包含土壤、植被、茶树品种等诸多要素,每日都会产生的大量数据,其中也包含空间数据。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管理系统与方法进行处理,就会因为局限性而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我国茶场开始引进GIS系统,有效利用GIS所特有的空间信息管理与处理加工功能进行信息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 推广生态茶园模式

3.1 茶树栽种方面

生态茶园主要是在一片茶园上通过人力措施进行组合的生态系统,不仅栽种茶树,还要套种林木、绿肥、农作物、土壤微生物、茶园病虫害及其天敌等生物群落,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使得茶园就像一个小型的“自然界”。在这个生态系统内,茶树的生长可以与茶园生态环境形成和谐统一。

在生态茶园的整体规划上,可以概括为“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几个字。具体而言,就是有效利用土地,“山顶戴帽”就是将防护林种植在茶园顶部;“山腰系带”就是在茶园道路两侧及周围种植隔离带;“山脚穿鞋”即就是将果树或其他林木种植在茶园底部。

在垂直配置上,茶园可以形成“乔一灌”2层结构,上层种乔木,下层种茶树,也可以形成“乔―灌―草”3层结构,上层种乔木,下层种茶树,地面种植豆科矮杆作物或绿肥。值得注意的是,生态茶园中应该“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段、坡位的具体情况来统筹兼顾茶树和伴生林木、农作物效益。

3.2 管理技术方面

管理土壤,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灌溉、水土保持等几个方面,这是茶树栽培技术的中心环节。栽植前,为了提高蓄水能力,应做好深翻改土、增加孔隙、熟化土壤等准备工作。定植后,则要依据茶园杂草的生长情况,有选择地在茶季间隙期“浅耕除草”。比如,在茶树“封行”后,要适当减少浅耕除草,而在茶“封园”后,要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深耕。

管理树冠,修剪是增强树势,获得茶树高产稳产的关键,也是延长茶树经济年龄的有效途。而幼龄茶树还可以通过定型修剪来加速扩大树冠,以达到提早开采的目的。除了修剪茶树之外,还要定期修剪行道树、遮荫树和防护林,使得茶园内合理的密度和遮荫度得到保持,这样可以确保茶园内的透气通风条件,为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条件。

防治病虫害,一般情况下,茶园可以通过改善透光通风条件,将病虫害滋生的场所消灭。或者可以发挥“小自然界”的优势,利用“弱肉强食”的生物食物链,将专吃茶树害虫的益虫、益鸟或有益的微生物、病毒投放在茶园中,不用施药就可以消灭茶树害虫。

综上,有效利用茶树特异资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推广生态茶园是我国茶业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必然选择。

生态茶园的特点例6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566-03

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又名阳桃、藤梨、奇异果等[1]。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植物,喜温暖、湿润、散射光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极端的高温、低温和干旱及强烈的直射光对茶树生长不利[2]。为了创造良好的茶园生态坏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不少产茶区采用林、茶间作的方法,但猕猴桃与茶间作是近年才开始的。试验通过对猕猴桃与茶间作茶园相关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的研究,以期为发展猕猴桃、茶生态园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武汉八月天地农业有限发展公司“猕猴桃-茶”立体生态栽培示范基地进行。猕猴桃采用T形小棚架结构,棚高1.8~2.0 m,栽培密度6 m×3 m(行距×株距),每公顷约560株;茶树采用双行密植栽培,大行距6 m,小行距0.3 m,丛距为0.2 m,每丛2~3株。猕猴桃树和茶树均为四年生,以附近同龄同品种的单一茶园(裸地茶园)作为对照,对照和处理的管理水平相当。

1.2 试验方法

1.2.1 小气候观测 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小气候观测,2011年春、夏、秋季择日分别在早上7∶00和中午14∶00进行。

气温、相对湿度和光照度在猕猴桃棚架下茶树近蓬面处测得,其中气温在14∶00的测定值为当天最高温,均温取7∶00和14∶00的平均值,间作茶园的光照度以裸地茶园光照度为100%进行计算。

土壤绝对含水量用烘干法[3],地温和土壤含水率在距茶树基部20 cm、土深30 cm左右处测得,中午14∶00测定,3次重复,取平均值。

1.2.2 茶叶产量和品质测定方法 茶叶产量统计单位面积的鲜叶量,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

茶叶中的氨基酸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多酚类用酒石酸铁显色法测定[4];原料为春、夏、秋各季头轮新稍一芽二叶,并按炒青加工工艺制作样品,同时分别对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5项因子进行感官评审,5项因子分别按权重0.2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猕猴桃、茶间作茶园与裸地茶园小气候因子比较

2.1.1 冬季及早春主要小气候因子及茶芽萌发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在冬季和早春猕猴桃、茶间作茶园和裸地茶园之间各小气候因子差异很小,说明猕猴桃、茶间作在冬季和早春不会对茶叶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由于猕猴桃为落叶果树,在冬季和早春处于休眠期没有猕猴桃叶片,间作茶园茶树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普通茶园一样,所以不会影响春季茶叶的生长发育。调查茶叶萌芽期和开采期,发现两种茶园茶叶的萌芽期一致,2012年的开采期都在4月1日。

2.1.2 夏、秋季小气候因子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夏、秋季猕猴桃对茶树有很好的遮阴作用,能有效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能有效降低夏、秋季茶园的气温和光照度,能使茶蓬面上的日最高气温降低2~7 ℃,日均温降低2~5 ℃;对地温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能使茶蓬面上的光照度降低25个百分点左右;猕猴桃、茶间作还能将茶蓬面上的相对湿度提高3~5个百分点,对土壤绝对含水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这对以生产绿茶为主的茶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茶树喜欢散射光,喜欢湿润的环境,其光饱和点较低,猕猴桃的遮阴有利于绿茶特别是夏、秋季绿茶品质的提升。

2.2 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1 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单位面积茶叶(鲜叶)的产量调查结果表明,与裸地园相比间作园全年茶产量提高了8.1%,特别是夏、秋季茶叶产量分别提高了12.2%和18.6%。说明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的产量有较大提升作用,猕猴桃的遮阴改善了茶树的环境条件,提高了茶树在夏秋季的光合效率。

2.2.2 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猕猴桃、茶间作能有效改善夏、秋季茶叶的主要生化成分,特别是能有效提高氨基酸的含量,降低茶多酚的含量,并能大幅度降低酚氨比,这对于以绿茶生产为主的茶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感官评审结果可知,间作园的绿茶品质明显高于裸地茶园。

3 小结与讨论

猕猴桃、茶间作能改善茶树的生态条件,提高茶蓬面上的相对湿度,特别是能降低光照度和夏秋季日最高气温,并对茶树地下根系的生长环境没有影响。但是茶树的根系大多分布在20~60 cm土层中,这与猕猴桃根系的地下分布相似[5],由于二者根系分布范围相近,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茶间作能够提高夏秋茶的产量和品质。猕猴桃属落叶果树,冬季和春季不会对棚架下茶叶的光照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在夏、秋季由于猕猴桃的遮阴,使得喜欢散射光的茶叶的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并且能有效降低茶鲜叶中的酚氨比,有利于夏、秋季绿茶品质的提高。但是猕猴桃叶片大,夏、秋季需水量大[6],关于猕猴桃与茶叶间作时,它们之间的水分竞争关系及解决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猕猴桃、茶间作虽然对茶叶单位面积的产量没有影响,但是猕猴桃会占一定的土地面积,有关猕猴桃、茶间作对整个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猕猴桃、茶间作对茶树个体发育是否有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郑晓琴,吴 霞,等.红阳猕猴桃杂交后代部分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4):82-83.

[2] 顾 霞,陈庆红,徐爱春,等. 金魁美味猕猴桃适配雄株筛选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1, 40(5):26-28.

[3] 潘根生,王正周.茶树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生态茶园的特点例7

枣庄是山东省主要产茶地区之一,茶园面积近667hm2。其茶园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东部和南部山区,海拔在100~600m的丘陵山地均有分布。枣庄市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具有适合茶树生长的生态条件,但适宜的生态条件也给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1适合生产优质茶叶的气候、地理因子

1.1适宜茶树生长的气象因子

茶树是喜光植物,对光照要求特别严,太阳光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适宜茶树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为10℃左右,最低不能低于-12℃。地温日平均需11℃左右,最低不能低于-13℃。雨水充足也是适宜茶树生长的必要条件,但过多也有不利品质的影响,一般年降水量在900mm左右比较适合。

1.2适宜茶树生长的地理因子

茶树对土壤的要求特别严格,一般要求是土层厚达1m以上并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pH值4.5~6.5为宜。茶园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 000m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以下。

2枣庄市的气候和土壤情况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

2.1日照

枣庄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一般在2 512.0~2 768.4h之间,日照时数地理分布的特点为山区丘陵多于平原洼地;全市平均无霜期在205~228d之间。从地形与无霜期看,山区、坡地无霜期比一般平地长20~25d。枣庄市大部分茶园分布于山地、丘陵,以特殊的地理条件不仅给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日照时数与无霜期的延长也延长了茶园病虫害的生活史。

2.2温度

枣庄市茶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4.5℃左右,严寒酷暑日数较少,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大多数害虫均无明显越冬现象,从而延长了病虫害在茶园的危害期。枣庄市干旱季节和雨湿季节区分明显,致使茶园病虫害也相应表现出季节性的种群数量变化和危害。由于11月至次年5月前的干旱几率较大,比较耐旱的害虫种类如茶蚜、叶螨类、茶黄蓟马等危害一般较为严重;随着气温的回升,雨湿季节的到来而危害减轻。此时,由于低温和干旱而受抑制发育滞缓的病虫害如茶毛虫、茶黑茸毒蛾等类害虫则发育加快,种群数量明显增大,危害也愈加严重。而在山区和高海拔茶园发生普遍的一些真菌病害,如茶白星病、茶园赤星病等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生危害严重;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茶云纹叶枯病等高温高湿型病害则危害加大,严重时,引起茶园成片茶叶大量枯黄和脱落,导致茶树势衰弱。

2.3降水

枣庄市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左右,是山东省降雨量较充沛的地区之一。降雨量的增加给茶园内经常发生的低温高湿性病害的发生创造了合适的生存环境,同时加速了一些枝干病害的传播蔓延。

2.4土壤与地形

枣庄全市均有茶树种植,且茶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全市茶园土地大部分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其pH值也在6.0左右,茶园所处的海拔高度在100~600m,土壤通气性、透水性能良好。枣庄市的气候条件、土壤、地理条件基本符合茶树栽培和正常生长;但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也是茶园病虫害适宜的繁衍地。

3防治技术及相关对策

由于枣庄市茶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山区地貌错综复杂,为全市茶树创造了独特、优越的生长环境;但同时茶园适宜的生态条件使茶树病虫害得以大量繁衍。病虫害发生的复杂性和严重性给全市茶树业的发展带来障碍,为解决当前茶树生长存在的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茶区应发展以生态为主体、植物种群多样的立体复合生态茶园,促进茶园的生态平衡,茶林结合,因地制宜建立保护林带、茶果、茶林、茶药等茶园,进一步维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强群落之间良好的调控能力,以达到限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目的。

(2)了解茶园内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种类、危害状况,明确主要防治对象,掌握其发生规律,有的放矢,大力开展预测预报工作。

生态茶园的特点例8

一、大埔县茶园种植概况

(一)大埔县茶园概况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梅州市,粤东边陲,拥有峰峦起伏、溪河遍布的良好自然环境,被称为是“山中之山”。作为广东省的重点产茶县,它拥有21.5万公顷的山地面积,而且县内气候温暖和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于种植茶树。2016年,大埔县更是建成了西岩山万亩茶园玻璃栈道,通过旅游业招揽大量游客来到县内参观,打造以茶为主的文化休闲路线,体现大埔县茶园生态之美。近年来,县内也在种植技术方面积极采用了多种优质栽培方法,并配合生态控制理念来培育纯天然绿色茶叶,杜绝农残超标,决心成为广东省无公害茶叶生产种植的标杆县。

(二)大埔县茶园的生态系统特征与防控原理

大埔县茶园多以乌龙茶种植为主,乌龙茶树作为多年生作物植株不高且树冠相对密集、树幅宽大,拥有四季常青的显著特征。在茶园生态系统控制环境下,新植茶园可以达到5年封园效果,形成独立的、特殊的小气候环境,使整体气候变化幅度降至最低,栽植过程相对平稳。考虑到茶园属于易于受人为干扰的大型次生生态系统,所以大埔县茶园也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生态控制技术方法来提高茶树从垦地、种植、修剪、施肥、采摘和病虫防治方面的整体效率。

大埔县茶园的病虫草害生态技术主要围绕茶园内部生态系统相关因素特征而展开动态控制过程。它希望利用有效技术手段创建一个不利于病虫草害繁殖延续的生态环境提醒,同时充分发挥茶园中诸如害虫、杂草、病虫害等防治对象的因子调控作用,保证茶园生态系统的高能效、低消耗,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换言之,该县茶园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所秉承的就是自然生态系统内动植物物种丰富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所以它也被称为“茶园中的动态平衡体系”。这种体系可以对外界变化环境及内部种群波动形成较强的制约性与适应性,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希望达到一种能够为系统内所有生物环境所接受的既经济核算、又友善和谐的生态标准。同时,也按照园内茶树的生长发育阶段来实行茶树病虫草害生态优化管理[1]。

二、大埔县茶园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的技术策略

如上文所述,大埔县茶园在种植乌龙茶树时讲求生态动态控制,基于各个关键因子对茶园病虫草害群落进行分析调控,实现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完美优化。就这一原则,本文主要探讨大埔县茶园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的5点技术策略。

(一) 走农业防治基础路线

重视农艺、走农业防治基础路线也是沿袭传统,首先在选育和推广阶段就明确茶树树种优化程序,做到合理重施基肥并配合适量追肥。在大埔县茶园所采用的是叶面肥,它基于对病虫草害的分布动态理解之上,在采茶期间分批多次进行,并对茶树进行合理修剪,抑制插葱中芽叶病虫草害的频繁发生。再一方面,也要抓住茶园越冬期,做好越冬期预防工作,实现综合防治方针。在越冬期实施茶园浅耕、中耕不翻土策略,做到合理及时的除草和覆草,保护茶树安全越冬。

(二) 实施生物多样性管理

要实施茶园内部的生物多样性管理,强化茶园自我的自然调控能力,同时有效保护和巧妙利用天地资源,展开以生物为主的防治策略,全程不用化学农药来调控病虫草害的繁衍速度。具体来说,就是要为寄生性天敌昆虫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例如在茶园周围种草植树,创造茶树、害虫和天敌昆虫三位一体的生态防治通讯机制,再结合人工助迁、微生物治虫、生物农药等等结束来保护天敌昆虫,做到纯粹的生态平衡维持。

(三) 采用物理机械配合生态控制系统

物理机械配合生态控制系统是有效利用了病虫草害的生物学习性,比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生态光照灯等等来吸引和捕杀病虫害生物,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防治效果。

(四) 严控茶叶农药残留

采用健康无农药生物制剂、矿物制剂来防治产园内病虫草害,强化生态预测预报功能,并在适当时期对症下药,针对不同茶树品种实施不同药剂,同时严控用药数量及频率。还要设置农药用药安全间隔期,实现对施药方案的改进,使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接近于0。

(五) 采取茶草复合生态系统

茶草复合生态系统也是整个生态控制策略中的关键,它主要针对茶草畜3大类型生物,意图将它们有效结合,并全面推行生态控草技术。比如说,在每行茶树植株间的空白环境种植豆科牧草,进而抑制杂草的肆意滋生,同时提高茶园的有效覆盖率。该复合生态系统也能够有效降低茶园中的雨水径流速度,改善传统茶园种植中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问题。另外,以牧草养畜也能保证茶叶生产的良性循环,做到林茶结合,有效保持山地良好生态平衡环境[2]。

总结:在大埔县未来的茶园病虫草害生态控制工作还要更加注重对茶树抗性强化的研究,以及对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积极做好虫草害控制工作,并有效培育天敌资源,全面开展生物防治策略。

生态茶园的特点例9

种茶,拥有一个自己的茶园——这个想法其实我从小就有。而且,我从小对种茶有一个独特构想,可以说直到中年以后,才能够有条件实现这个梦想。

我在2004年的时候考察湖北神农架,感觉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这里没有工业,是水的源头,海拔高,空气、雨和雪都是纯净的,所以就想在这里种茶。2006年,我在神农架写作《金丝猴部落》,具体落实了茶园和养蜂场。

我之前的经历许多人知道。我是湖北大治人,早年是湖北文学院的签约作家,职业身份是地质队员。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体制内生活,怀揣2000元钱,肩背一台286电脑,毅然决然离开黄石进京,梦想成为一名像沈从文、鲁迅那样的文学大家。

我出版过《男人的蜕变》、《风中的漂泊》等书,包括引起公众关注的与人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等。有一段时间,好象名和利都有了,但是在京城客居久了,渐渐生出一种恐惧与焦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么走过去实在太可惜。我再度毅然与过去的生活方式决裂,我要探寻一条顺应内心的道路。

考察神农架之后,感觉在此特别适宜研究生态和写作。于是,神农架作为我的一个固定据点就确立了下来。我在神农架主要考察动物和植物,但是仍然有大量时间是闲着,而且如果不耕种、不养殖,对植物和动物的研究仍然会有距离感。

这时候,我向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提出包下一片茶园和一个养蜂场。神农架的茶很好,因为这里有一个特别纯净的生态环境。官门山峡谷大约有2400种植物,是中国植物聚集种类最多的地方之一。

当时,官门山有保护区的一部分,那里的农民正在生态移民。保护区在此建立植物园,就索性提出用我的名字命名茶园。在神农架种茶,基于几个方面考察:一,我在此考察研究生态以及写作,特别有种植的冲动。官门山是一个植物园,生态移民后的茶园有一片是荒园,还有两片自然保护区在管理。原本这里是不允许开荒种地的。二,作为一种植物研究和写作的方式,我需要这方面的经验。我特别想推广一个生态种植理念。现在即使在大山里,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都相当普遍,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才是科学种田。

现代“陆羽”的古方制茶

种茶可以修心养性,我同时想写一本茶书。自陆羽以来,中国没有什么像样的茶书,文人都没有种茶的经验,所写皆不着调。茶文化其实早已断层。在我看来,我不想只是简单的理解茶文化,而是从实践中更深地感受真正的茶文化。

神农架应该是茶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典籍都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而解之。试想,能在这样的地方种茶,对于写作是多么有意义。我的三块茶园,两块在原始森林的包围当中,只有一块在河边,游人可以看到。我给自己确定的生态种植方向特别苛刻。比如肥料,我现在仅用了梅花鹿、山羊、短嘴金丝燕粪和菜饼。菜饼仅限用青峰村油坊的,因为这里的油菜基本是将菜籽撒在空的边角地上,所以也没农残。

第一次施肥,我用的是菜饼,用我当时的轿车拉的。请了六个农民帮忙,然后移植了一些茶树,将茶园初步补齐。第一次剪茶,也请了农民,他用机器剪的,我发现这样不行,就自己手工修剪成形,以后一直用手工修剪。

不用化肥种茶,茶芽发得慢,人家采两次,我的茶园只能采一次,而且茶芽小,也不及用化肥肥的茶芽嫩,采茶工不大乐意给采。捉虫是一个比较频繁的活儿。消灭红蜘蛛的方法比较容易,只要将它的网抚去。还有茶园除草,主要是除去遮蔽茶叶的草,其他草不除,因为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对茶园是有益处的。鹿藿是一种藤类,但它是豆科的,所以我不拔它,因为豆科植物对土壤有利。我在茶园套种了大豆,这是为了改良土壤。后来,我发现漆树科植物对茶树有抑制作用,学术上叫做他感作用。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对另一种特定植物的抑制作用。

从接手茶园开始,对于虫害的防治,我还主要采用喂鸟的方法,即在茶园投食,保持有多种鸟群在茶园活动。现在茶园主要有红腹锦鸡、角雉、噪鹛、橙翅噪鹛、画鹛、大山雀、黄腹山雀、红嘴蓝雀等鸟,它们在茶园活动,能够捉去一些虫子,鸟类在春夏都吃虫子。

茶园的周边植被逐渐改变,我种植了映山红、金银花等,将有毒的马桑、醉鱼草等植物去除。今年,还种了一些箭竹来美化茶园,去年已经种了桂花。兰茶共生,就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一片茶园,里面同时种着兰花,主要有蕙兰和春兰,蕙兰在兰花中香气优雅,幽香致远;兰香沁润茶叶,这样的茶叶古代是进贡给皇帝的。

我感觉到短嘴金丝燕粪对于茶叶的悠香之提升,相当有益。但只有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岩洞,才会有短嘴金丝燕,但是,燕洞又必须有流水,因流水有利于燕粪的冲走,这就更难得到。茶叶的采摘必须在晴两天后,在阳光下采摘,因为这样光合作用达到极致时,采摘的茶叶才最有味道。在我的茶园里,没有灌溉。因为茶园在雾里,夏天最干的时候,每天会有一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暴雨。而且土壤是白云岩基岩的土壤,符合茶的偏酸要求。

在茶香中体悟生命本义

因为手工炒茶,茶锅必须上木桕子油,我认为这不符合纯粹的原茶概念。我的炒茶合作伙伴张成龙认同我的做茶理念,所以我们合作,并致力于炒中国最好的茶。去年有一锅茶是我的斜岩茶园采的茶叶。那片茶园荒过10年,是我从葛藤、竹及其他草木下将茶园整出来的。第一锅茶是准野茶,但味道特别淡,我喝过两杯,没有卖。整理好之后,秋天采了一回,请张成龙精炒。张成龙、他的助手和我三个人,将这锅茶从晚上8点,炒到第二天凌晨4点半。

当然,种茶只是我活动的一小部分,我大量时候去拍摄动植物。我最近在写作“古清生发现森林之美”丛书,并且打算拍摄纪录片。我刚进神农架的第一天,一举起相机,金丝猴就往树的高处跳,雄猴就背向我坐在枝丫上,用屁股对着我。我的目标是认识2000种植物。在野外森林里也会感到孤独,所以我并不一直呆在神农架,也会回到城市。我想文人的心态应当是开放的,可存储都市,也可以存储村庄和森林。

生态茶园的特点例10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他们在发展园区经济方面将采取“3+X”的模式,打造5个产值上亿元的专业工业园。“3”就是茶园工业园区、长江工业园区、东港工业园区3个工业园区;“X”则是在3个工业园区内建设专业特色园区,如在茶园工业园区里分别建成美的工业园、机电工业园;在长江工业园里建设如意纺织工业园等。

在发展园区经济方面,除了工业以外他们还将建设农业特色园区。该区计划在黄桷垭老厂片区或者南山一带,规划2000亩土地,建几个农业园区,从而把农业这个支柱产业也确立起来。

据悉,他们将采取以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的方式来推进农业特色园区的建设。

“60颗星”照亮南岸

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第54届医药博览会的相继召开,在使南岸区尝到会展经济带来的甜头之时,也让他们感到有些失落。因为,目前该区所有酒店的床位数不足3000个,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最后的结果是,在南岸开会的人很多,但吃、住在南岸的人却很少。

“光开会不算什么经济。应该想办法让会展去带动消费、购物。”南岸区区长张季这样认为。

为了能将更多的客人留在南岸住宿、消费,该区计划打造“60颗星”,即建成5个五星级酒店,5个四星级酒店、5个三星级酒店,使床位数达到3万个。在2至3年内实现“60颗星”工程,建成15个较好的酒店。

据了解,目前该区已经动工建设浪高君悦酒店、希尔顿酒店、喜来登酒店3家五星级酒店。

四星级酒店已有扬子江酒店、海德大酒店等。

除了解决客人住的问题之外,他们还规划了5条各具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并将提升南滨路、南山泉水鸡等4条餐饮大道的品位和档次。以确保游客能在南岸住得舒心、买得开心、吃得爽心。

另外,该区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将推出“3510工程”,就是3个重点旅游点,5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10个内容各异的旅游项目;在城建经济方面,将加强对公益设施的建设,他们计划投入20亿元对辖区的各类学校进行改造,以及建设文广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他们计划建设总部大楼和总部一条街。目前,CBD南区正在规划建设总部一条街,除了引进企业总部之外还将吸引大的机关、大的企业和大的学校进驻。

“我们将通过发展5大经济业态来充实7大经济板块,把板块经济真正做实。以此来推动‘实力南岸、品牌南岸、绿色南岸和诚信南岸’的建设。”张季如是说。

相关链接

7大经济板块指的是:南滨风情路、南坪商务圈、茶园新城区、长江工业园、江南大学城、广阳游乐岛、南山观光带。

茶园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通过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并让领军企业影响其同类及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从而占领区域市场。”这是茶园工业园区在发展园区经济方面的一条重要思路,而今,随着广东美的集团、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服装等的入驻,这种思路正在变为现实。

2004年8月28日,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正式落户茶园新城区。他们的目标是,将重庆打造成未来西部乃至国内最大的中央空调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用3—5年的时间达到20-30亿元的产销规模,成为国际制冷行业知名企业。

广东美的集团创建于1968年,1980年正式进入家电行业。多年以来,美的一直保持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0%,9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50%。经过30多年的不断调整、发展和壮大,如今美的已成为以家电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是我国目前最具规模的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而作为我国增长最快的工业制造企业之一的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于去年4月把其移动数码西部研发中心放在了茶园新城区。这家创办于1981年,在深圳和香港上市的家电制造企业,20多年来,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业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12年以年均42.65%的速度增长,由其生产的彩电、手机、电话机、个人电脑、开关插座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优势。

据了解,TCL目前的品牌价值达305.69亿元人民币。

“龙头企业往往是产业集群的基础,一个企业一旦在区域内形成优势,其同类及配套企业也往往会向该企业靠拢。”茶园新城区管委会主任马勇这样认为。

如今,重庆机电控股集团、重庆长江电工厂、重庆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劲佳印务、重庆正兴印务、重庆万凯、重庆造纸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鑫升电器厂、重邮安凯微电子有限公司、宗庆摩托车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茶园新城区。随着入驻企业的全部投产,园区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预计今年茶园新城区的产值将突破50亿元,为2007年底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元奠定基础。

2004年茶园新城区大事记

2004年2月25日,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副市长吴家农等领导参观园区,并给予高度评价。

2004年2月25日,茶园新城区代表重庆市级园区接受国土资源部等国家5部委的检查,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检查的园区。

2004年4月9日,重庆市人大、各区人大代表参观考察园区,受到高度赞扬。

2004年4月10日,茶园新城管委会、茶园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公司、重庆邮电学院、重庆重邮科股份有限公司四方签署共同开发协议。

2004年4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际瓦及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章崇任率领考察团考察茶园新城区。

2004年4月26日,副市长吴家农、TCL副总裁首席CEO万明坚博士,在茶园新城区管委会为TCL移动数码西部研发中心揭牌。

2004年4月26日,重庆邮电学院、重庆重邮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重邮安凯微电子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茶园新城区管委会举行。

2004年5月18日,重庆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开工奠基。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如成先生等人参加奠基仪式。

2004年5月22日,中国著名IT企业实达电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明德平一行在重庆市信息产业局领导陪同下考察茶园新城区。

2004年6月21日,茶园新城区管委会与华夏银行重庆分行、重庆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港建设总公司重庆分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同景集团、同景发展有限公司、重庆渝通工程总公司、重庆万凯签约。

2004年8月28日,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同时,规划用地800亩,计划在3年内投资15亿元,产销规模达到50—70亿元的重庆美的工业园在茶园新城区破土动工。

2004年9月25日。“百名专家博士点击南岸,共绘茶园新城美好明天”暨南岸茶园博士后工作站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2004年9月28日,南岸区“两会一节”签约仪式在茶园新城区隆重举行,签约项目25项,签约金额达127.8亿元。

2004年10月29日,国家开发银行负责人与区长张季正式签署国家开发银行与南岸区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向茶园新城区提供200亿元的信用合作额度,用于全区100项重点项目建设。

茶园新城区——打造重庆生态之都

把茶园新城区打造成一座“充满活力的生态园林城市”,这是南岸区对茶园的定位,也是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据介绍,随着茶园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昔日的田野村庄已经荡然无存,取代它们的是一条条宽阔的水泥道路,一座座现代化的企业,一个个往来穿梭的创业者的身影正当人们为眼前的壮丽景象而惊喜的时候,茶园新城管委会的领导们却听到了一些企业主们的抱怨:没有超市。没有文化娱乐场所,没有医院“这就告诉我们,茶园城市功能项目必须全面启动了。”茶园新城区管委会主任马勇这样说。

也就是说,茶园将从注重工业园区的开发过渡到城市功能的开发。

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新的城市来开发,那么这座“城市”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是对老城的克隆简单地延续,还是根据优势另辟蹊径?何去何从,这对城市管理者来说,不仅是一场智慧的考验,也是一次胆识的检测。

茶园新城区是我市重点发展的6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依山傍水,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天然优势,它东靠明月山,西傍南山“肺叶”,南倚樵坪山,北临长江。周围被10万多亩天然森林包裹,新城区内有10座大小不等的湖泊、水库镶嵌其中,7条河流如同一根根相互缠绕的毛细血管这些组成元素,对茶园新城区来说是得天独厚的。

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全新的发展战略呈现在人们面前,就是把茶园新城区建设成为一座最具活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与人文生态,其本质是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尤其是在城市表征上体现突出的环境景观。

著名生态学者扬科诺夫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的区域。

那么,如何才能建设好这座未来的生态园林城市呢?南岸区委书记谭栖伟认为,建设生态城市就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大绿化”的观念,合理布局绿地系统,坚持以绿为纲,通过“点、线、面、片、环、屏”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新城区生态绿地结构。“点”,就是营造以小游园、小花园、重点地段的街心花园,城区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绿地以及市民活动场所草坪为重点的“绿色景点”;“线”,就是硬化以市政道路和苦溪河高标准绿化为重点的“绿色走廊”;“面”,就是拓展以机关、工厂、学校、医院、部队、住宅小区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绿色契面”;“片”,就是构建以环城林带为重点的“绿色花环”;“屏”,就是保护以真武山、明月山、南山、樵坪山防护林为重点的“绿色屏障”。“建成城外有山、山中有林,城中有园、园中有树,从而使‘山、水、城’浑然一体。”

为此,他们除了斥资10亿多元对贯穿茶园新城区的苦溪河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外,还将建设100多个大大小小的生态公园,其中最大的一个公园面积将达2平方公里。如今,茶园新城区入口处的景观公园已经建成,而投资1000万多元建设的塔水桥公园也将于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按照重庆大学、重庆市规划设计院和法国FAI公司完成的规划,未来的茶园新城区,将是我市最具现代化特征、最具重庆地方特色、山水园林型的生态园林城市,成为重庆乃至西部的“明星城市”。

背景资料

联合国“人与生态圈(MAB)”计划对生态城市的定义:基于地球“母亲”的观念,运用人类智慧对自然和社会经济进行分析,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并使其达到最优化的人类活动环境,以诱发人类的创造精神,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以及生活质量,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工业助推茶园新城崛起

经过建设者们4年多的艰辛努力,茶园工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市特色工业园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但是,随着我市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茶园工业园区的培育壮大,茶园新城区已被确定为我市的6大城市副中心之一。这意味着,这里将从过去单纯的以建设工业园区为主转变到完善城市功能的开发、配套上来。

作为重庆老工业基地的南岸区,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全区工业门类达10多个,烟草、医药、精细化工、机械加工、塑料、电子等多个产业,这对茶园新城区发展工业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预计到2010年,茶园工业园区的工业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在已基本具备工业发展所必需的交通、能源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以工业化带动和支撑城市化是茶园新城区发展战略的必然。”茶园新城区管委会主任马勇这样认为。

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互促互动、共生共荣,是茶园新城区鲜明的特征,也是目前茶园新城区与其它园区相比,最被各界认同和肯定的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动茶园工业园区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今年初,南岸区委、区政府决定将该区的行政中心迁往茶园新城区。

“只有通过行政中心的迁建,才能推进茶园新城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只有通过推进茶园新城区的城市化进程,才能带动茶园工业园、长江工业园等的发展,形成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互促互动、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的格局。”南岸区委书记谭栖伟如是说。

在城市发展起步时,工业无疑是最好的启动器,但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三产业的作用则更为明显。精明的茶园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相继引进、启动了希尔顿休闲中心、长青湖别墅、同景国际新城、江南小区等大型、高品质的房地产项目。并决定在2007年前,建成市内有影响力的品牌高中、初中、小学各一所;引进一家大型的三甲医院以及体育健身中心等。总之,按照以人为本的观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配套相关的服务设施。目前,该区已确定将工业、物流、会展、旅游作为茶园新城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来抓。

可以预见,未来的茶园新城区,将是集工、商、贸、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和重庆最具人居环境、最具规模、最具活力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之一。

相关背景

茶园新城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是离市中心最近、区位优势最突出的一个城市副中心。规划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50万。

新城区建设的总体构想是: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和谐统一,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更高效能的工作岗位、更加和谐的人文社会。

提供高质量的数字服务

茶园开建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