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7 17:26:10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例1

[6]吴信才,白玉琪,郭玲玲.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现状及展望[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4).

[7]林锋.基于DotNet和WebGIS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例2

智慧旅游是指应用计算机、云计算、物联网等最新技术形式,在网络移动终端的作用下,实现对各种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消费者需求的综合感知,从而让人们更为全面的了解到旅游资讯,为人们的旅游出行提供有效支持,增强人们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技术层面。技术层面的智慧旅游主要是借助各种现代化信息科技,比如云计算、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构建起来的一种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第二,应用层面。应用层面的智慧旅游主要是旅游行业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不断挖掘出来的旅游元素,是对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体现,并结合实际构建起来的旅游服务市场营销体系。第三,游客层面。游客层面的智慧旅游主要是通过通讯技术来帮助人们更为便利的购买旅游产品、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等。

二、智慧旅游管理与智能推荐技术

(一)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

智慧旅游管理是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结合游客需要,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智能旅游的有效管理实现需要充分应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智能技术来建立一种一体化的旅游服务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的建立为人们的旅游提供更多信息的支持。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的基础上来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借助相应的软件对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和旅游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通过分析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第二,通过移动智能设备的应用在旅游的过程中实现游客之间的实时沟通,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在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的应用下能够结合游客的需要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路线以及旅游一体化服务。第三,在传统旅游服务的基础上实现旅游行业的信息化改革。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的构建可以结合传统旅游管理特点,将游客的需要和技术有机结合,打造完善的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

(二)智能推荐技术在智慧旅游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推荐技术最早被应用在互联网企业,也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研究重点。智能推荐系统实现需要应用个性化的推荐技术,本质是通过记录用户的喜好、行为、习惯等,主动为客户进行的服务和产品推荐。基于智慧旅游的智能推荐技术主要是指针对所记录的旅游用户旅游需要、兴趣、喜好等对其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游客旅游的个性化推荐。虽然智能推荐技术在单一旅游产品的推荐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智慧旅游管理路线推荐上是无法直接应用的。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智能推荐技术下的协同过滤技术只能在广泛群众基础的支持下应用,然后实际的游客路线规划是很难广泛获取评价信息的。由此可见,智能推荐技术在旅游路线的推荐上应用比单一的旅游产品推荐要复杂。基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在智能推荐技术应用的时候可以加强对蚁群算法的应用。通过蚁群算法有效筛选和组合图论景点,从而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搜索功能的推荐模型系统,实现智能旅游系统和游客的有效关联。智能旅游系统结合用户的要求来检索相应的旅游数据库,向游客提供信息交互平台。游客在自动化平台上能够进行自助化的旅游规划,并为游客的旅游提供有效信息的支持,帮助游客做出正确的旅游选择。同时,蚁群算法在智能旅游系统找到呢应用能够在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旅游路线的科学规划,微游客的旅游提供意见参考。在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下,智能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也将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除了蚁群算法之外,有关学者还研究出了基于垂直搜索引擎技术的旅游线路评价推荐模型系统、基于TSP模型的旅游线路设计、基于最短路线的旅游路线规划算法、基于推荐系统的旅游路线推荐方法等。这些重要研究成果为智能旅游规划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例3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088-02

2009年11月,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1年国家旅游局邵琪伟提出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目前,旅游产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为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建设智慧旅游的背景下智慧景区孕育而生。对于什么样的景区是真正的智慧景区,急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014年是中国智慧旅游年,各地的智慧景区正在建设中。而分析和建立严谨、可靠的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使旅游景区的决策层能够很好地把握智慧景区的发展水平,具体实施部门也可以通过该指标体系对建设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以便找出不足之处及时纠正,游客则可以通过该指标体系熟悉智慧景区的内容和正确使用智慧旅游的方式,增强景区智慧旅游的体验度和满意度,从而确保智慧景区快速、健康建设发展。

一、智慧景区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国外相关文献的搜素和研究,发现国外并无“智慧景区”这一专业术语,也未发现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是国外学者关于景区数字化的研究以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业的现象和实践要早于国内。如Buhalis和Laws从营销的视角探讨了景区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Buhalis 则提出了信息技术在旅游景区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观点。

虽然国内学者在景区信息化的研究方面晚于国外,但是国内学者关于智慧景区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葛军莲等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对智慧景区的建设进行了探讨;邵振峰等分别阐述视频巡航技术和物联网对于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的研究;邓贤峰等从景区管理、游客体验、旅游产品三个方面提出了智慧旅游建设的评价体系;党安荣等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思考设计了智慧景区建造的全面架构。上述研究中,对于智慧景区研究大都集中于景区的智慧化建设,即智慧景区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而对智慧景区建设的评价体系研究甚少,因此需要加强此内容研究。

二、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景区“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智慧景区的硬件、软件和服务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其目的在于准确地衡量和反映智慧景区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促进景区实现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管理的目标。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通讯网络、景区综合管理、电子门票和电子门禁、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游客服务和互动体验、智慧景区建设规划和旅游故事及游戏软件、创新项目8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体系。

1.通讯网络。能够实现景区有效通讯的公用电话网、无线通讯网和无线宽带网。

(1)公用电话网。应建有供游客使用的公用电话,部署有电话报警点,电话旁公示景区救援电话、咨询电话、投诉电话。游客可拨打报警点电话向接处警系统的值班人员求助。(2)无线通讯网。全部地方能接收移动电话信号,方便游客通讯。(3)无线宽带网。无线宽带网基本覆盖景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

2.景区综合管理。智慧景区可进行多方面的智慧化管理。

(1)视频监控。最大化的扩大景区视频监控覆盖范围。(2)游客流量监控。可对入口和出口人流计数管理,对游客总量实时统计,通过游客滞留热点地区统计与监控,掌握游客流量超限预警。(3)景观资源管理。智慧景区能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监测或监控;能对景区内的各类遗产资源、文物资源、建筑景观、博物馆收藏等景观资源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进行信息化与数字化监测、监控、记录、记载、保护、保存、修缮和维护等,从而便于景观建筑文物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面向公众展示。(4)财务管理。应使用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对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进行财务管理。(5)办公自动化。可以进行流程管理、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公文流转审批管理工作,能动态展示财务结算管理公告、新闻、通知等。(6)经营资源管理。可以对商业资源部署、商铺经营、经营监管、合同管理、物业规范等方面进行管理。(7)应急广播。广播在景区中的合理布放,如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可立刻转换为紧急广播。(8)应急处置响应系统。建设旅游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系统,能够根据应急处理预案对旅游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和协调救援服务,能够利用现代通讯和呼叫系统实现对旅游咨询和投诉事件的及时受理。(9)指挥调度中心。能实现人员、车辆指挥调度和监控终端控制;能进行应急指挥,以有效地对应急资源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能畅通迅捷地获取区、市等各方面的旅游综合信息;能迅速有效地将有关的旅游信息进行。

3.电子门票和电子门禁。景区能提供多种形式的门票,特别是通过电子门票网络建设,实现远程查询门票、计算机终端自助售票和电子支付,电子门禁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门票。

(1)门票形式。门票采用纸质(印有条码或二维码)、手机短信(彩信)或无线射频卡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2)电子门票网络。能实现售票、验票信息联网。(3)远程查询。售票、验票的信息可以远程查询。(4)自助售票。能通过计算机终端售票。(5)门票识别。配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或立式电子门禁,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6)电子支付。通过手机支付或者网上金融支付方式实现电子票购买。

4.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景区通过开发门户网站,为游客提供网站信息的浏览、咨询、购买和售后等电子商务功能。

(1)门户网站。景区建有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门户网站,且上线正常运营。(2)门户网站的功能。功能包括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服务、交通导航,建有官方微博并有链接,可提供多种语言服务和下载服务。(3)电子商务。能够实现景区门票、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网上预订、支付和交易。

5.虚拟景区和旅游。虚拟景区旅游的比例高,展示效果好,智能加载图像清晰,能够实现漫游方式、多媒体嵌入各种形式的旅游记载,分享虚拟旅游。

(1)虚拟景区的比例。建成的数字虚拟景区占游客真实游览全部景区面积的70%以上。(2)虚拟景区平台。建成的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平台能在互联网、景区门户网站上应用,也能在景区触摸屏导览机上和移动智能终端手机上应用。(3)虚拟景区的展示。觉展示效果良好。(4)漫游方式。虚拟旅游的漫游方式多样。(5)多媒体嵌入。能提供基于图形图像混杂技术的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三维空间嵌入功能,系统使用无须安装新浏览器插件。(6)虚拟旅游分享。能够在漫游过程中方便地将游览内容分享链接或转发微博。(7)智能加载图像。提供多分辨率图像分级加载功能,根据窗口大小智能加载不同分辨率图像。

6.游客服务和互动体验。游客能够实现自助导游,旅游资讯广泛,建立游客互动及投诉联动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和多媒体展示。

(1)自助导游。建立在无线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自助导游系统。(2)旅游资讯。旅游资讯方法、形式和内容多样。(3)游客互动及投诉联动服务平台。景区内设有触摸屏多媒体终端机,可实现查询旅游相关信息、下载软件、打印路条信息、在线留言投诉以及触摸屏上的虚拟旅游。(4)呼叫中心。应能与12301旅游热线平台对接,可实现旅游产品查询、景点介绍、票务预订服务、旅游资讯查询和旅游交通线路查询。(5)多媒体展示。景区内建有智慧旅游多媒体体验中心,180度、270度、360度环幕虚拟漫游景区,三维、四维动感环幕立体影院等,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科技手法让游客对旅游有全新的认识;建有采用VR虚拟仿真技术的设备,使游客享受虚拟驾驶、虚拟飞翔、虚拟漂流等体验;建有多点触摸互动内投球和多点触摸互动桌面,游客可以多人多点随意点击触摸球面或屏幕上的地理位置,进行虚拟旅游和浏览全国旅游信息等。

7.智慧景区规划。智慧景区应有详尽专业的智慧景区建设规划,通过编写与旅游景区有关的旅游故事、游戏软件形成商业化运作。

8.创新项目。景区运用各种创新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景观质量和服务游客的综合满意度等。

结语

作为推进智慧景区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分析和建立智慧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技术的日新月异,评价指标体系也需不断更新和完善,以确保智慧景区更加“智慧”。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S].国发〔2009〕41号,2009-12-01.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例4

一、关于智慧旅游理论现状研究

2011 年7 月15 日,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正式提出, 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 走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 争取用10 年时间, 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 提出我国旅游业已被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 “智慧旅游”势不可挡。

1.基本概念及内涵。

“智慧旅游”是伴随“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产生, 其概念最早在2009 年5 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我国, “智慧旅游”的实践在各大中城市已经开始, 但理论研究一直身处实践之后。

张凌云提出了CAA三层次智慧旅游构架体系,其所依赖的四大核心技术是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盛海斌以旅游业的时展为背景,研究了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他认为,“智慧旅游”应该是一个比较系统、有序并且充分服务于国家战略、体现市场发展的,而且以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为契机,并且与现代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相结合,平衡政府、企业、游客三者之间的产业链关系,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重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唐洪广研究了智慧旅游与信息化关系,他认为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的结论。他还认为智慧旅游应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基础设施三个层次。马勇、陈慧英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的四大核心价值:科技创新价值、产业支撑价值、经济贡献价值、社会拉动价值。

2.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

刘军林对智慧旅游的框架体系的研究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姚国章探析了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指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表现形式,其建设框架包括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法规与标准化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部分。朱珠、张欣探讨了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问题,认为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可以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消费导引、远程资源预定、自导航、自导游、电子门票、服务信息即时推送等多种智慧旅游服务;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资源管理、游客量控制、车辆调度、远程监控、自动收费等多种智慧经营管理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环境监测、交通管理、资源调度、应急处理等多种政务管理服务。同时他们对该体系的具体构建目标进行了研究,该体系架构主要涉及了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三个部分。

二、关于智慧旅游实践探索现状研究

在国内, “智慧旅游”的实践发展快于理论研究,各地已经纷纷开始规划“智慧旅游”建设方案, 并在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运营机制上开始了摸索性实践。

1、试点城市智慧旅游研究

试点城市的智慧旅游研究开启于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 接着南京、苏州、洛阳、杭州都相继开展智慧旅游建设。

试点城市基本以智慧旅游为背景,纷纷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卞俊、梅亮、吴林立、丁柏林对镇江的餐饮做了研究,认为需要网络和手机终端相结合,促进信息的传播。刘加凤在对常州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中指出,平台由硬件基础层、系统支持层、数据库层、中间件、应用层、表现层、用户层等六层架构和规范标准体系、系统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等三个体系组成。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和旅游目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旅游的智慧性。

2、南京智慧旅游发展

金卫东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提到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二是推出了“南京游客助手”手机客户端。利用智能手机的最新功能,整合集成了南京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旅游资讯。三是开发了新型游客体验终端,该终端与我局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实现实时互动,第一时间播报旅游相关资讯、查询相关信息,为那些暂时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游客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对于南京智慧旅游的研究,邓贤峰、张晓海提出南京智慧旅游建设主要实现三大核心目标:一是为各类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二是为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三是促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打造薪型旅游文化产品,放大资源效益,建成南京旅游文化云。同时他们认为,南京智慧旅游是各种信息激活、服务于政府公众的全新旅游形态。南京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主要分为前端的应用体系和后端的支撑体系两大层次,并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

三、针对智慧旅游研究现状总体评述

笔者认为,智慧旅游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旅游畅行,试点建设的好坏关系着旅游城市的舒适度。 投资多,、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必须在考虑地方现实经济基础上, 加快信息化建设, 提高旅游智能化水平。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家对其定义、研究对象、体系、评价标准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基本认同是智慧旅游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是旅游产业的一个变革,围绕政府、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智能化进行改革。

在研究文献中,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群体,那就是旅游者,智慧旅游的大规模建设和推广旅游者功不可没,所以我们开发智慧旅游,要面向整个社会公众。前面提到的智慧旅游建设特点也决定了其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发展工程, 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普及智慧旅游,提高全社会对于智慧旅游的认识, 激发人们对于智慧旅游应用的兴趣, 最终为旅游者创造更好地旅游体验。政府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更要在进行建设时吸取广大社会群众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智慧旅游的建设者、体验者和评判者。

参考文献: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例5

一、引言

智慧旅游由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的概念延伸而来。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规划,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在旅游行业的拓展。旅游业与物联网、互联网及空间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旅游业历经旅游信息化、旅游数字化、旅游智能化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过程。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开创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我国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通过信息化引发旅游发展战略、运营方式和产业格局全面变革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国家旅游局同年提出我国将争取用10 年左右时间,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2年,建立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4年确定旅游宣传主题“美丽中国之旅・智慧旅游年”;为保障智慧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在2015年1月份《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强化队伍建设,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专业培训和智慧旅游交流活动,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劲旅智库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约达5402.9亿元,较2014年3670亿元同比增长47.2%。在线旅游市场和智慧旅游发展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了机遇。探索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管理OPEC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研究重点。

二、智慧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Pauline J. Sheldon(1997)在其《旅游信息技术》一书,全面介绍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技术。 Hannes Werthner等(1999)在《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一种挑战性的关系》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业的产生的挑战和影响。Hung J C(2011)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智慧旅游框架,并提出了应用云计算为游客的终端设备提供旅游咨询服务。Giacomo Del Chiappa等(2016)分析了智慧景区中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共享和转化过程。Xia Wang等(2016)运用FCEM-AHP和IPA方法从旅游者角度测量了智慧旅游吸引力。国外对旅游智能系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包括旅游目的地智能推荐、基于社会视角的智能旅游系统运用。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本文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输入“智慧旅游”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梳理相关文献,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包括智慧旅游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的讨论(张凌云等,2012;姚国章,2012),智慧旅游系统和模式构建研究 (姚国章,2012;高天明,2012)、区域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 (王清荣等,2014)涉旅企业和旅游服务的“智慧化”研究 (张凌云,2012)、智慧旅游评价和市场影响分析 (韩玲华等,2014)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研究(高燕等,2015)等相关方面。

三、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旅游局《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职高专1068所,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其中,旅游相关专业研究生共招生1736人;本科教育共招生5.3万人;高职高专共招生11.08万人;中职招生12.30万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人才已经初步形成了阶梯式培养结构。纵观2015年旅游业发展,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测算,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3%,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随着旅游发展进入“高速时代”,旅游类人才需求紧缺,世界旅游理事会调查显示,如果政府和相关企业不采取行动,旅游行业中将有1400万份工作面临风险。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类院校逐步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工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伴随智慧旅游时代到来,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仍显滞后。如何创新智慧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智慧旅游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旅游管理基础课程中,仍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实训较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智慧旅游相关课程未能引入,酒店管理软件、旅行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在一些高等院校还未引进或充分利用。另外,智慧旅游实践教学环节需加强,需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实践实训需加强与智慧型企业、智慧景区的对接,“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智慧旅游实操技能,切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新要求

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更注重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之中,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应运而生,智慧旅游成为发展趋势,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更加智能化,智慧旅游需要智慧型旅游人才支撑,智慧旅游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旅游信息化技能,如图1。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是培养智慧旅游人才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要求。

(一)跨学科知识培养

一方面,旅游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具有跨学科研究特征,旅游管理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旅游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市场营销等相关交叉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养生旅游、情感旅游、研学旅游、探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互联网旅游等“旅游+”衍生的旅游新业态需要旅游管理类人才掌握跨学科知识;智慧旅游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旅游各要素之中,影响着游客旅游体验,旅游管理类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旅游相关理论,还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加强旅游管理类人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应具备以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数字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运用能力,借助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和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主动感知、甄选旅游相关信息,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智慧旅游人才还需要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树立“时刻营销”和“智慧营销”理念,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开展高效智慧营销,提高客源市场规模。

(三)智慧旅游素质和智慧服务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智慧旅游服务素质,培养能够适应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旅游网站等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智慧人才。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散客化趋势日益凸显,旅游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40亿人次国内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都是游客最爱的旅行方式。这要求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在利用公共资源信息和旅游数据库进行“线上”、“ 线下”服务时应树立智慧旅游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四)智慧旅游管理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要求旅游管理类人才提高智慧旅游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智慧旅游行业及相关智慧旅游企业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旅游相关行业信息技术,如酒店在线预定管理、旅行社管理软件、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流量监控等,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取旅游信息数据,完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监管系统、旅游投诉管理系统,综合协调分析旅游信息,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五、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文创新性构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智慧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旅游教学方法培养智慧旅游类人才。O――(Objective cultivation)目标导向培养。改革教学与市场脱节现状,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P――(Professional cultivation)人才专业性培养。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E――(Entrepreneu

rship and Innovation)创业和创新性培养。注重智慧旅背景下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C――(Social Communication)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加强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对接,“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注重引入智慧旅游教学方法提高智慧旅游教学效果。高校应加强智慧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双师结构”,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六、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本文基于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提升路径,包括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方法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

(一)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

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与市场供应错位现状,树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结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智慧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新要求,校企对接,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素质、实训实践操作技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旅游智能导览系统、旅游在线预定与营销、智慧旅游办公系统等智慧旅游信息技术的掌握,培养能够快速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即优化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技能课、学科选修课程等模块,一方面,增设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如景区管理课程融入智慧景区管理内容,旅游市场营销引入数字化新媒体营销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增加智慧景区打造、智慧旅游交通规划、智慧开发管理等智慧旅游建设内容;另外,拓宽原有课程体系,增设旅游电子商务、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

(三)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

智慧旅游注重旅游业的创新性和科技化,智慧旅游要求智慧旅游人才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高校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创新大赛和创业大赛,通过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等智慧旅游环节加大智慧人才创新性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主动适应智慧旅游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提高创新综合能力。

(四)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提高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优化实训教学时间安排,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中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实训室建设,高校可通过多样化渠道争取经费建设集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管理与服务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智慧旅游实训室,利用云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 “线上”、“线下”模拟操作,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技能;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依托院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与智慧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共建智慧旅游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校企签订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五)智慧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智慧师资队伍做保障,“互联网+”、“旅游+”背景下,需要打造一批支撑智慧旅游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旅游管理类教师要掌握智慧旅游理论知识,并将智慧旅游理念、智慧旅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实施智慧旅游教学。其次,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熟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型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营销可由具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师担任;再次,聘请智慧旅游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智慧旅游“双师结构”;最后,高校应加强对智慧型师资队伍培训,通过国培及省培项目、访学、选派旅游专业教师到智慧旅游企业学习等渠道打造智慧型、复合型教师,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师资支撑力。

(六)智慧旅游教学方法

智慧旅游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移动互联网、慕课、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引入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导向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互动式教学。另外,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开展教学,增加讨论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认真剖析怎样将智慧旅游服务和管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Pauline J. Sheldon. 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M].CBA International,1997.

[2]Hannes Werthner,Stefan Kle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a challenging relationship [M].New York,1999.

[3]Hung J C.The smartCtravel system:utilising cloud services to aid traveller with personalised requir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and Grid Services,2012,8(03).

[4]Giacomo Del Chiappa,Rodolfo Baggio.Knowledge transfer in smart tourism destinations: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a network structure[J].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2016,4(03).

[5]Xia Wang, Xiang Li,Feng Zhen,JinHe Zhang. How smart is your tourist attraction?:Measuring tourist preferences of smart tourism attractions via a FCEM-AHP and IPA approach[J].Tourism Management,2016(54).

[6]张凌云,黎j,刘敏.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7]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8]高天明.热旅游,冷思考:智慧旅游之我见[J].旅游学刊,2012(09).

[9]王清荣,秦胜忠.智慧旅游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社会科学家,2014(05).

[10]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02).

[11]韩玲华,姚国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例6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其发展得到了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不断融合,推动了旅游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发展,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智慧旅游。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智慧旅游建设与发展日渐重视,并不断进行着战略性的规划和思考。2011年1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局长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我国旅游业要争取花费10年功夫初步完成“智慧旅游”建设。2014年,我国以“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为旅游宣传主题。2016年9月,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智慧旅游:成为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随着旅游在线服务、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网上营销等手段的迅速使用,“智慧旅游”在未来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衍生和载体,其智慧化程度对于景区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系统化、低碳化、对优化景区业务流程以及提高游客满意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游客是旅游市场的灵魂,游客对智慧景区的体验感知与满意度评价是反映景区管理及运营状况的一项关键指标。本研究通过构建智慧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调研游客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感知与满意度评价,以期了解景区在智慧化建设中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策略,这将对加强景区服务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国内外智慧景区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大部分文献对智慧景区的研究主要依托于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背景之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智慧景区系统的构架研究,游客与旅游地关系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Giffinger R (2007)[1]指出智慧城市的完整性应围绕环境、生活和人等领域来构建展开。Andrea Caragliu (2009)[2]提出一个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以及交通运输业有必要与现代通信(ICT)间协调共同发展,只有对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才能有效的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ason Chung (2012)[3]以日月潭风景区为例,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不同部门的出行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拥堵问题。Kothari(2012)[4]提出智慧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通过对数据的不断收集和处理,能有效分析市场变化情况。一个旅游组织对信息的利用能力往往决定了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此外,Gretzel(2011)[5]和Owaied(2011)[6]研究了智能化在旅游业中的应用。Gianpaolo DAmico(2013)[7]通过对游客旅游体验的研究分析,提出一个智慧旅游总体框架:底层互动装置帮助游客创建行程、设置位置信息以及出行喜好,顶层移动应用程序收集用户数据并进行处理,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建议。

以“智慧景区”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201011―2016831期间的文章,共有149篇。其中2010年6篇、2011年12篇、2012年15篇、2013年25篇、2014年32篇、2015年35篇、2016年24篇(截止到2016年8月31日)。总结发现大部分的文献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的:①智慧景区概念的界定。例如李洪鹏等(2011) [8]提出智慧景区是将无处不在的网络、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建立情报网络,增强人类的感知、控制和管理能力,实现更精准的景区智能化管理,促进资源利用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更有效的保护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此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②智慧景区建设的方法以及措施。例如章小平等(2010)[9] 认为智慧景区是一个创新的管理系统,景区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更普遍的互操作性和更科学的可视化管理,可以对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进行感知。③智慧景区旅游体系构建的整体框架的构建研究,比如党安荣(2011)[10]从平台、系统和保障三个方面构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总体框架;④智慧景区在管理以及服务中对GPS、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研究。例如邓贵平(2011)[11]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消息传递机制等技术, 设计并实现了视频巡航功能系统,满足了智慧景区建设和管理对视频监控的需要,并将此技术应用于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中;⑤智慧景区安全防范系统的构建,左齐等(2011)[12]以都江堰为例研究了智慧景区的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智慧景区的概念、管理服务以及景区建设框架等方面,对智慧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从研究方法上看,定性分析、描述性分析占多数,在定量分析以及数理分析上都需要加强;从研究视角来看,大多数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对景区的建设服务以及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很少有学者系统的从游客体验视角对景区智慧化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二、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智慧景区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为实现景区智慧管理、营销以及服务的目的,对景区的资源、服务等软硬件因素进行综合考评后,形成的一个智能系统,该系统能对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和水平进行准确的衡量。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结合智慧景^建设的特点,认为景区智慧化的建设应遵循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由于每个景区资源环境以及发展现状的特殊性,与其相适应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中山陵智慧景区发展的进度和水平以及实地调查和访谈情况,并结合《北京智慧景区建设规范(试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指南》、《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原则》、《旅游景区服务指南》、《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等,将能够描述智慧景区功能的各项指标列出,对指标进行整理,最终确定了中山陵景区智慧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从游客体验视角出发,从运营管理系统和游客服务系统两个维度,最终选出7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构建了中山陵景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表1所示)。表1中山陵景区智慧化服务水平评估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运营管理系统景区智能管理系统视频监控、游客流量监控、景观资源管理、应急广播、应急处理响应系统、指挥调度中心景区智能交通系统景区路况播报、用车安全调控、车载自动风景导游系统、GPS导航景区资源保护系统旅游资源电子监控、生态环境电子监控游客服务系统游览系统游客互动及投诉联动服务平台、自助导游、旅游资讯、呼叫中心、多媒体展示票务系统电子门票网络、远程查询、自助售票、门票识别、在线预订、在线支付资讯系统门户网站、虚拟景区平台、虚拟景区展示、多媒体嵌入、虚拟旅游分享、智能加载图像通信系统公用电话网、无线通讯网、无线宽带网三、中山陵智慧景区建设调查与评价

(一)研究对象选取

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智慧旅游发展计划,2012年10月南京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近年来南京市在全面推进智慧旅游的平台建设上走在了前列,比如门户网站的建立,将“旅游综合信息”和“手机终端”合并在一起的“南京游客助手”等信息化产品的开发等。景区在建设中通过借鉴智慧景区已有的先进经验,融合了现代技术,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外加免门票政策等,使游客逐年稳步上升,其经营管理和智慧景区建设状况在全国诸多智慧景区试点单位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问卷设计与发放

问卷调查通过两种途径展开。一方面是实地调研,分别于2015年10月及2016年1月两次赴中山陵景区开展实地问卷调察,发放问卷120份;另一方面是网络调查,依托携程网、驴妈妈网平台,针对性的对网上预订中山陵景区信息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两种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93%。问卷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确定样本的人口学特征;第二部分测量旅游者对中山陵景区智慧景区各项评价指标的期望值;第三部分测量旅游者对中山陵景区智慧化建设的满意度。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5分赋值法,将每一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划分为1―5共5个等级。对问卷的满意度数值和期望值计算Cronbach's α系数,其信度为0853,说明本研究问卷数据可靠性较高。

(三) 样本统计

四、结论和讨论

本文通过对智慧景区建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构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实地调研中山陵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对其进行评价,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

一是国外智慧景区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智慧景区系统的构架研究,游客与旅游地关系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国内智慧景区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概念、管理服务以及景区建设框架等方面,以游客体验为视角,对智慧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

二是本文选取中山陵为例,对其进行实地调研,构建其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这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总体而言,中山陵景区可以从景区智能管理系统、景区智能交通系统、景区资源保护系统、游览系统、票务系统、资讯系统、通信系统7个方面进行景区智慧化的建设。按照游客满意度和期望值的打分情况,景区资源保护系统、资讯系统、景区智能管理系统、景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最为重要,其他依次橛卫老低场⑼ㄐ畔低澈推蔽裣低场K淙恢猩搅昃扒已经成为南京建设智慧旅游的重点景区,但是在景区智慧化方面尚处于一般水平。其中,“视频监控”、“虚拟景区平台”、“门户网站”、“自助导游”、“旅游资讯分布”、“生态环境电子监测”、“景区用车电子安全调控”、“游客流量监控”、“应急处理系统”等方面是景区打造智慧景区建设的优势所在。景区应该尽力维护其发展和现有的优势,以保障景区资源合理利用以及避免游客随便破坏等情况。但是可以在保证少资金的情况下进行更好地提升开发,避免资金浪费阻碍了其他高期望值的指标的发展。

三是智慧景区标准化的建设要求景区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发展,参考其他景区成熟经验,而不能闭门造车孤立建设,防止景区建设缺乏人性化、标准化、智慧化。根据调查分析,对中山陵景区智慧化建设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例7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旅游已经融入国民的常态化生活,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2013)。

然而,旅游购物却依然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购物收入在旅游创汇中所占比例仍旧在20%左右的水平低位徘徊(见表1),远低于国际公认的40%―60%的发达水平。旅游购物被看做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成熟以及旅游业发展深度和广度标志[1,2],对我国旅游商品市场进行科学、理性的事件解析与对策研究,似已成为攸关旅游业发展的大问题[3],为适应全球化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转轨要求,作为我国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的旅游购物发展迫在眉睫,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4]。

新时期,智慧旅游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如何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治愈旅游购物中的多年沉疴,对改善目的地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旅游购物(Tourism Shopping)

学界关于旅游购物的概念曾有不同的见解,争议焦点在于对购物中“物”的界定。目前,把旅游?物中的“物”界定为实物形态的旅游商品在学界已经约定俗成,并被政府采纳[5]。据此,本文采纳石美玉对旅游购物的定义:旅游购物是指旅游者为了旅游或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各种实物商品的经济文化行为,它不仅包括专门的购物旅游行为,还应包括旅游中一切与购物相关的行为总和。但不包括任何一类游客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的购物活动,即为了转卖而进行的购物行为[6]。

石美玉在论述中进一步确认,旅游购物行为发生的空间范围包括客源地、目的地以及二者之间的转移空间。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考察,游客在客源地和空间转移过程中的购物行为不能增加目的地财富总量,因而有别于游客在目的地的购物行为对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如何改善和促进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购物行为。

在现代旅游六要素中,购物需求弹性较高,游客的购物动机随时可能被激发;购物具无限性特征,旅游购物收入因此成为目的地旅游创收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旅游购物由于对目的地的非破坏性,也日益受到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和国家政府的重视[7]。

(二)智慧旅游(Smart Tourism)

在国内,“智慧旅游”这一概念在2010年被首次提出,由于政府大力倡导、业界高度认可而迅猛发展,成为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2011 年7 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 年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界定,学界还未取得统一认识。张凌云教授从产业总体运行的角度分析,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8]。较多的研究文献采用了张凌云教授的观点[9]。

智慧旅游的本质是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

在技术层面上,学界都认同“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计算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服务平台。它作为旅游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形态,不但将给传统的旅游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直接的影响[10]。

二、我国旅游购物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

在国内,旅游购物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在业界不断爆出围绕旅游购物的各类潜规则和种种冲突的同时,旅游商品销售收入水平长期低位徘徊。

政府和业界先后采取了不少政策和措施。如《旅游法》专门针对旅游购物做出具体规定以规范市场、旅行社和目的地企业利用各种机会鼓励旅游购物。但迄今旅游商品销售收入低水平踟蹰不前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这从表1的统计数据也能得到证明。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旅游购物给予长期关注,研究集中在旅游商品、旅游购物行为、旅游购物市场、旅游购物产业等四个方面,但尚缺少细化研究。

(二)存在问题

学界对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曾有广泛研究,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旅游商品

已有的研究关注焦点为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它们是旅游购物的主要对象,属狭义旅游商品的范畴。设计不能表现目的地文化特质而缺乏个性、品种单调且相互雷同、质低价高无法激起购买欲望是旅游商品的主要问题。由于这些原因,旅游商品难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2.销售环节

营销低效率、销售环境粗糙且缺乏设计、销售人员不能提供高品质的销售服务、购物缺乏体验、游客对旅游商品性价比做出准确判断能力缺失或不足、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障等,是已有研究中被广泛提及的旅游商品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3.监督管理

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销售单位以及旅行社等都曾尝试对旅游购物加以规范,使其能够在公平前提下满足游客需求,为其提供体验。由于自身利益所限,这样的行业监督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基于此,政府采取了设立定点商店、强化执法、重视投诉、加大惩罚等措施。然而,由于违法违规成本低,维权周期长、难度大且成本高等原因,相关的监督管理作用有限,旅游购物健康发展难以得到制度性保障。

上述种种问题导致游客在旅游购物中可能遭遇不公平对待。旅游购物市场的无序、失序,导致旅游者对这一市场的信任度大大下降,阻碍了旅游购物的迅速发展。

(二)原因分析

作为目的地旅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购物问题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旅游业发展。综观以往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基本都是针对上述旅游购物中的种种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如通过比赛等途径获取最佳旅游商品创意、强化商品的文化特色、改进生产提高商品质量、合理定价以保证旅游商品交易公平;注重营销、美化购物环境、提高销售人员素质以改善旅游购物体验;强化旅游执法,消除各类回扣,改进旅游购物投诉制度以保障购物市场的正常秩序等等。毋庸置疑,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保护了旅游商品供求双方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地旅游业整体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旅游购物长期低水平徘徊,说明还存在过去没能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阻碍目的地旅游购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游客准确把握旅游商品性价比能力不足或缺失以及高维权成本,这是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被普遍忽视的问题。

地方性或“地方特色”是旅游商品最本质的特征,它源于一种地域的差异化,是旅游者居住地与目的地之间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对比,是促使旅游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基本动力。旅游商品正是源于这样的“差异化”而对游客产生吸引;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化”导致游客可能产生对旅游商品的认知判断困难,旅游者有限的认知能力与旅游商品“地方特色”的无限性之间就可能存在矛盾冲突。

当游客对旅游商品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存在缺陷时,他们可能会受到旅行社、导游、商店等旅游商品销售单位和中介的单独或联合误导甚至欺骗,并因此作出不恰当的消费行?椤=酉吕吹奈?权无论成功与否,失败的旅游购物体验已经产生。本为寻求愉悦体验的旅游活动因旅游购物而产生了不愉快的经历;即使维权成功,游客得到某种补偿,被破坏的旅游体验由于超过时效已成不愉快的回忆。研究结果显示,高达95%的游客有了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后,会在以后的旅游中选择不再购物、减少购物或者更加谨慎购物。

综上所述,要促进我国旅游购物全面发展,在坚持提高商品性价比、改善购物过程体验、规范完善售后服务等前提下,搭建某种可靠的、具有足够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公众服务平台,及时高效地为游客提供所需服务以助其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通过平台将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和组织的业务时刻置于公众,尤其是潜在消费者的有效监督范围内,以对其形成足够的震慑,应是解决上诉针对游客准确把握旅游商品性价比能力不足或缺失,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维权的最佳途径,智慧旅游则是搭建这样的公众平台的应景之物。

三、基于智慧平台发展旅游购物的新思路

智慧旅游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游客”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智慧旅游为其提供各种与旅游相关信息,借助智慧旅游创造的有利条件,有助于克服我国旅游购物领域内过去长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旅游购物突破。

(一)政府:利用智慧平台促进旅游购物健康发展

智慧旅游具有多利益主体的价值供给特征,鉴于旅游商品供给双方在利益上的对立,建立有利于发展旅游购物的智慧平台应由政府主导。事实上政府主导是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

1.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权威旅游购物信息

实践中,政府在建设智慧旅游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智慧平台促进目的地旅游购物发展,在智慧系统中嵌入旅游购物子系统,在实现对目的地旅游购物实施监督管理功能的同时,面向旅游商品供求双方提供公益性服务。

针对游客准确把握旅游商品性价比能力不足或缺失的问题,政府及其认可的行业管理部门应利用智慧旅游泛在化特征,向游客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及时向游客推送有关目的地旅游商品种类、品质以及价格标准等权威信息,为游客提供购物参考,以利于其能够做出正确的购买决定。

2.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改善购物监管工作

智慧旅游出现之前,游客作为单独个体难以形成合力,在旅游购物中处于弱势,利益受损后缺乏有效途径警示后来者,因而无法对旅游购物中的违法违规形成足够的震慑。缺乏游客参与的旅游购物监管是难以奏效的。智慧旅游的多方参与性特征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应该在智慧旅游系统中建设有游客参与的旅游购物监管平台,让游客成为旅游购物的监管主体,使他们的购物过程同时成为监管过程。通过智慧平台将游客的购物监督及评价信息即时向公众,供后来者参考。只有这样,先期游客旅游购物体验的质量才会真正成为影响旅游商品销售方及中介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游客的参与有利于形成最有效的监督。

充分利用发展智慧旅游的优势解决旅游购物中的弊病,需要政府在建设智慧旅游中做好顶层设计,给予旅游购物足够重视,立足实践需要开发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应用系统。考察我国现已建成或在建的智慧旅游系统,流量监控、交通引导、危机处理等是政府想着力借助智慧旅游解决的主要问题,缺乏专门针对旅游购物的通道和平台,对旅游购物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销售部门:依靠智慧旅游平台实现商品销售升级换代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商品销售部门只有完成自身智慧化,参与到目的地智慧旅游系统,才能充分享有智慧旅游平台带来的新机遇,实现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变革管理、创新业态、提升服务甚至催生周边业务等目标,最终成为智慧旅游的受益者。

1.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减少旅游商品销售的冗余环节

传统旅游购物除供求双方外,还常涉及旅行社和导游等第三方中介。在旅游商品供求信息通道不畅旅游商品销售服务不到位的时代,第三方服务促进了旅游购物的发展,但游客购物成本也因此增加。当中介和销售方为不合理利益联合时,误导、欺诈甚至强制消费等问题就可能出现,游客利益受到侵犯,严重影响目的地旅游购物的发展。

新时期,依靠智慧旅游平台带来的便利,旅游商品销售的中介地位和作用被大大弱化,旅游商品供求双方可借助智慧旅游平台直接完成交易,中间环节减少,交易成本降低,进而实现旅游商品销售供求双赢。

2.依托智慧旅游平台,改善游客购物体验

传统的旅游购物体验实际是对终端旅游商品、购物环境以及服务人员提供的即时服务体验。为了改善旅游购物体验,卖场多在销售过程中融入游客参与的内容,例如DIY陶器、彩绘等部分体量小,工艺简单的旅游商品,或是将旅游商品生产线置于卖场,如丝绸、竹编等工艺品。由于多数旅游商品生产周期较长、所占空间较大,将其生产过程纳入旅游购物体验延伸范围难度很大。

在实践层面,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借助虚拟技术,开发专门的智慧终端应用,将旅游商品的原材料获取、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内容立体再现,借此克服时空限制,游客因此能得到延伸体验,这有益于进一步改善游客购物体验。

(三)游客:凭借智慧旅游实现愉快购物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例8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智慧旅游的蓬勃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旅游行业中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智慧旅游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相关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一些概念与理论问题未能得到统一等,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试探性的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看,智慧旅游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高效的服务。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的将社会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实现了二者的共享并依靠系统的管理,显著的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满足了现阶段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狭义上来看,智慧旅游指的是一系列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中进行充分的应用,进而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优质、优美的旅游体验,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旅游管理有效性,优化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最终达到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智慧旅游与传统的旅游信息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传统旅游信息化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然后将旅游资源共享于平台,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旅游,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旅游信息化简单的说就是将一系列旅游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处理,转换成文字、数字、图形、声音与视频文件等,让游客能够直观的了解相关旅游信息,总的来说,传统旅游信息化过于片面的追求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缺乏对于市场、社会的了解。智慧旅游虽然利用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处理并转换为文字、数字、图形、声音与视频文件等,但是充分与社会资源结合,显著的提升了旅游行业的影响力,也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智慧旅游的关键在于对市场的了解,立足于市场,再行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智能旅游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中空间定位技术、RFID技术、SOA技术、云计算技术、Saa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普及应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依靠这些技术的支撑,构成了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框架。

二、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的构成

智慧旅游的核心体现在旅游中应用的一系列技术均为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依靠这些高新技术实现了旅游行业的信息化与数字化,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更为优良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需要立足于游客,游客的满意程度才是评价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核心标准。其次,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日常管理与运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较为统一的平台实现了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智能旅游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确定用户移动客户端的具体地点,然后为用户提供当前位置相关的一系列信息服务,包括签到、游戏、搜索、信息推送以及周边餐饮、加油站、KTV、酒店等信息。

智慧旅游在景点、景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识别、监测与定位三个方面,智能识别的主要功能在于检票、导航等方面,智能监测则是掌握旅客的一系列动态,智能定位则是确定旅客的实时位置,然后为游客提供当前位置的信息推送服务等。

三、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的支撑体系

智慧旅游主要由三个基本模块组成,即人才体系、旅游行业行政法规政策体系与智能虚拟技术体系。目前,我国诸多城市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虽然起到了较为可观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智慧旅游建设缺乏目的性、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规划不足以致出现重复等情况,也有部分城市未能理解智慧旅游的真正意义,仍然沿用传统旅游信息化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未能全面落实智慧旅游。

(一)人才支撑体系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移为人才的竞争。智慧旅游在现阶段而言,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因此,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需要立足于庞大的人才支撑体系,加大旅游行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旅游行业人才能够充分适应现阶段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旅游企业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管理质量,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值得一提的是,高等院校也需要加强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以便为社会输入大量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行业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支撑体系

旅游行业需要对国家统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政策体系进行规划,然后充分发挥内部管理的职能,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构建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其次还需要不断加强支撑体系的建设工作,以提升智慧旅游的技术指标为根本,完善支撑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形成较为统一、较为有效的支撑体系,保证智慧旅游的良好建设。

(三)高新技术支撑体系

智能旅游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中空间定位技术、RFID技术、SOA技术、云计算技术、Saa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得益于这些智能虚拟技术支撑,使得智慧旅游建设得以良好的开展。退一步说,如果缺乏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作为支撑,那么智慧旅游的建设势必会成为空谈,无法彻底的落到实处。另外,现阶段智能旅游对于GIS技术、模糊识别技术、GPS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对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智慧旅游作为现阶段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向,需要得到广大同行的充分重视,以智慧城市作为引导,以高新技术作为基础,以人才体系与政策法规为主体,推动智慧旅游的更好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现状,简单阐述了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着重分析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与其中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以期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莉.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构成及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3,06

[2]杜鹏,杨蕾.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例9

一、智慧旅游背景及其标准化现状

我国最早提出“智慧旅游”理念的是江苏省镇江市,随之发展“智慧旅游”项目。在2011年,镇江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之后,许多省市都提出发展智慧旅游的战略,智慧旅游理念渐渐家喻户晓。截至2013年底,已有北京、厦门、温州等33个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以更好的推进智慧旅游在各地的发展。积极发展智慧旅游是响应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措施,是调整旅游行业的结构,适应新形势下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是在智慧旅游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也可以说是一种由智慧旅游标准组成的系统。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涵盖信息化类标准和旅游类标准。信息技术是智慧旅游的重要环节,包含的标准由GB/T 28448-2012《信息系统安全测评规范》、YD /T 2437-2012《物联W总体框架与技术要求》等。在旅游专业领域方面,国家旅游局对标准化的发展和研究都非常重视并有一定的成果,在各地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旅游信息化的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例如GB/T 26354-2010《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 021-2013《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DB46/T 207-2011《旅游信息采集管理规范》等,这些标准都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引。尽管如此,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相对滞后,智慧旅游相关的标准化工作进程缓慢,专业性的标准并不多而且运作的模式不够合理化和完善。系统基础化的标准体系建设的缺失、信息交换的滞后、运营管理模式的混乱使发展智慧旅游面临重重障碍,综上所述,建立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是发展智慧旅游不可欠缺的必要环节。

二、智慧旅游标准体系

健全战略性旅游标准体系,合理规划标准化体系布局,有效的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行业水平。在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主要是依据各地的管理方针和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执行。所以,两者需要相互配合,并从行政手段和商业形式互为补充。

在2009年出台的《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从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编制,然后根据基础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5个方面来架起结构,产业结构系统化特点十分突出。而最近出台的国标系列《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中,规范了服务业建立标准体系是从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构成,是组织服务业工作,实现服务业标准化,评价服务良好程度的重要资料。可根据遵这个规则,在通用基础标准的条件下,根据智慧旅游的特征和共性,从保障标准和提供标准这几个具体的领域构建智慧旅游的标准体系。

三、浅谈智慧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策略

建造智慧旅游标准化是依托不同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体制、结构、重点领域方面的特点开展标准化工作。

首先应注重国内外智慧旅游标准化建立的运营研究。参考和对比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从而找到发展适合的智慧旅游标准化的现实路径。通过对国外发展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关注和开拓更具领域特色的智慧旅游产业。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例10

被动式的信息堆积无法拉近与观赏者的距离,更无法满足更多的旅游需求。徐州智慧景区建设的迭代为展现效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无法迎合个体的需求。游客是整个旅游生态的主体。基于人本原理的理论,景区的管理应该充分肯定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逆激励原则,简单、迅速地了解游客体验过程中的感受。

(一)国外现状

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之后,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现状表现在4方面:

1、旅游消费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纵观世界旅游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模式经历了一个从单一观光型观光、度假型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过程。

2、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旅游产业。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政要亲自宣传本国旅游,甚至担任“旅游大使”,把旅游作为参与国际事务的平台或媒介,积极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3、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与合作并存。鉴于旅游产业的敏感性,世界各国与国际旅游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球旅游合作和发展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

4、旅游产业资本和资源的全球重组和流动性加强。亚洲市场成为迪斯尼全球战略布局的重心,已经与上海合作建设迪斯尼乐园,总投资244.8亿元,一期占地约1.5平方公里,目前是营业效果显著。

(二)国内现状

目前国内旅游行业信息化现状从以下4个方面可以描述:1、旅游需求总量稳定增长。到201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2、市场细分加剧。散客化、自助化、信息化等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绿色旅游将有大的发展。3、产业升级集约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集约化发展的步伐将会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企业创新行为将得到强化,外资继续加速进入。4、出现区域新亮点。依托制度创新、区域战略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区域旅游将出现一些新的亮点。

二、研究思路

本文按照一条主线、两组驱动、三层架构的思路来研究课题。具体地,如图1研究架构所示。

三、智慧旅游对徐州传统旅游产业的影响

(一)徐州传统旅游产品的特点

徐州当地传统旅游产品颇具有优势:1、具有相比其他地域的独特故事性。徐州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故事题材,相比周边地域的文化性都要深邃。因此,以历史故事为旅游宣传的抓手将会事半功倍。2、具有淮海经济区内的需求向心性。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其地域的领导性将会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丰富的资源。

(二)徐州当地传统旅游产品也存在劣势:

1、跨越时空的文化背景差异性。距今两千多年的文化差异,使得游客无法感同身受地阅读展示的旅游产品信息,更无法深入的感受汉文化背景下的特有故事。2、社会背景下小众文化的局限性。在如今“速食”文化当道的大环境下,包含历史沉淀的汉文化在发展和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受约束性,短时间内不能达到主流性文化的影响力。

(三)徐州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

1、智慧景区信息的全面感知与快速传达的共性与个性。对比连云港等周边地区智慧旅游的发展情况,智慧景区基本都能实现对景区环境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体验。2、互联网+旅游目的地OTO一体化的徐州区域政策引导性。互联网+旅游目的地是徐州市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是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企业参与”的整合营销新机制,将是江苏省第一个旅游OTO一体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徐州智慧景区需要建立先进的逆激励式旅游体验管理,提升徐州旅游中心的建设水平,加快徐州旅游服务业的全面提档升级。

(一)强化用户体验,进一步加快逆激励式旅游体验的升级改造

徐州智慧景区要进一步突出游客需求导向,强化交互体验,利用逆激励式管理模式,迅速得到游客反馈,让其体验到徐州旅游的多维度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