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4 16:23:26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例1

2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设置计算机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刺激其不断学习、探索。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的计算机教育逐渐向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不断发展,拥有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每位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标志。考虑到计算机教育是一门更多的包含实践性内容的科目,因此学好的关键点就是能否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起爱好。因为很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初衷大都是因为用计算机玩游戏或者上网,加之很多学生只是在初期接触过计算机而并没有激发出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使得计算机的多元化智能理论实践应用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综合来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学生的心理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切实重视好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对于认知的需求认识,让学生迸发出对于计算机教育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要重视好学生认知因素的重要性,用外部的手段和方法来减轻学生自身的内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且要切实根据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学习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2设计、开发计算机教学案例

计算机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上进行的课堂内容设计。这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整体目标的规划下,将多元智能化理论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当中,尝试利用典型案例争取将学生引入到需要的事件和场景当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集体讨论形成进一步探究、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元智能化理论案例教学法是综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会随着实际教学实例的开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分析,进而研究出适合不同学生特色的案例。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进行过程中,要分阶段的制定每个任务,同时要融入学生的行为品行以及审美使之完成教学目标。但同时要保证教学案例的实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以及特长,还要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制定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活动兴趣,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一步步实现计算机学习的任务。

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带到现代的计算机教学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在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推广,引导学生不仅仅要停留在完成计算机的学习上,还要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3.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变教学的主导者向着引导者角色过渡。使得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探究知识,然后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例2

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心智性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的核心并不在于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实践能力。人类智能至少可以区分为八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人类不仅具有彼此相对独立的八项智能,而且智能组合是千差万别的,如同三元色可以组合五颜六色一样,人类各项智能的组合使得个体的智能结构千差万别。笔者认为,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社会职业类型的多样性和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教师应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学生的智能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强势智能,设法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培养以强势智能为核心,其他智能均衡发展的具有健全智能结构的应用型、实践型高职人才,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效率,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下介绍笔者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心得。

一、与财务管理课程目标相关的多元智能结构

财务管理是高职院校财经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涉及经济、会计、管理、统计、金融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背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公司理财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作为高职财经会计类课程中最具综合性特征的核心课程,笔者认为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在课程目标的设定及教学实践中应坚持多元化,构建学生与财务管理能力相关的多元智能结构,达到综合性的课程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能力结构完善的财务管理人才。

自我认知与自然观察智能体现为:作为企业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财务管理者应具备耐心、细心、理智、团队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情感特质,这些情感特质的培养要体现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财务管理岗位对语言文字智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外财务沟通方面,具体为通过财务报告、各种财务公告、投融资协议等形式与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交易,实现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是锻炼学生使用规范的财务语言进行财务分析、财务总结并提出书面报告的能力。财务管理岗位对数学逻辑智能的要求是各种财务模型的分析应用,包括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资品的财务估价、现金流量分析、预算制定等,该项智能关系财务管理者的分析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是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人际关系智能体现为公司的财务管理者协调内外部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内体现为财务制度沟通和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的传播。

二、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设计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活动,教师应首先更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智能结构差异,设计多种多样的、构建学生均衡智力结构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弱化,相反,这一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精心备课,更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等角色。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是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高职财务管理的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以下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多元智能培养下的财务管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多元性

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课程目标的多元性。根据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笔者为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了多元课程目标,包括态度情感目标和财务智能目标两大类。态度情感目标联系着自我认知、自然观察及人际关系三大智能结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智能禀赋差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着力开发态度情感智能,并将智能开发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相联系,形成财务管理岗位特有的态度情感因素目标。例如,笔者设法让学生明白,财务管理意义上的沟通能力关键应注重诚信、独立、信息的标准化等。

财务智能目标联系着语言文字智能与数学逻辑智能。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注重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的财务管理语言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简练、流畅、概念准确。例如,在文字表达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制订规范的财务计划,包括编制简单实用的全面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责任报告等。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包括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的使用、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及财务决策。当然,财务智能目标关键在于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方面,笔者设计了财务管理沙盘训练法,在培养学生财务管理全局观和决策力方面卓有成效(多元智能结构与财务管理课程综合培养目标联结如表1)。

表1 财务管理综合课程目标与多元智能结构

(二)教学内容整合化

根据系统性原理,一个人要想获得对某一工作领域深度的了解,就势必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的范围。因此,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首先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化、系统化、项目化的整合。传统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是按学科划分的,课程内容不但背离实际的工作过程,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达不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在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超越学科的限制,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笔者通过多年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对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将整体课程内容分为7大项目、28个子项目和5大实训项目。所有的大项目、子项目和实训项目都针对具体的多元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系统化、整合化的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化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体来说,教师必须强化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准备的要求较高,但在教学过程中,则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比较高。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要求教师课前根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精心收集及编写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设计实践训练项目。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能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分析判断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实现多元智能均衡发展的要求。对于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笔者的经验是,首先,必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甚至个别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老师以观察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并尽可能少参与。老师的主要职责是观察、总结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并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帮助和引导。最后要让学生自主总结,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和实践分析报告,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点的碰撞辩论。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活动要求作多元教学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完全相同的智能,个人可能有较高的某种智能,却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的学习类型及智能各具特色,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化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在财务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与财务管理能力相联系的智能结构的发展同样是不均衡的,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当然不能单一化。对于教学评价,笔者的经验是,采取“一高一低”的教学评价原则。所谓“一高一低”,就是对同一学生采取两个评价标准,即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应该发展一项强势智能,对其强势智能采取较高的评价标准,对于其他智能采取较低的评价标准。例如,有的学生语言表达特别强,对其数学运算能力等其他方面可以采取较低的评价标准,但是,即使较低的评价标准,也要求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能力,这样才符合智能结构均衡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财经金融系培养的毕业生在公司经营实践领域充分发挥了财务管理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郑博真.多元智能统整课程与教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56.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例3

中图分类号:F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31-02

物流基础是中职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对学生尽快了解物流专业,从以应试为目的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方向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专业课开启了中职生成功的新大门

中职教育的学生都是刚刚初中毕业,年龄在15~18之间,他们活力四射,处于人生中学习最旺盛的阶段,也是人生中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从整体来说,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不扎实导致他们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并且缺乏学习自信心。按照多元智能评价理论,基础教育侧重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为了全面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如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在中职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提倡采用任务引领的情境化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课注重在职业能力的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的提升,为学生提供了与基础教育迥异的契机,通过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重树自信心,使他们能身心健康、积极乐观地面对职业世界的纷繁变迁。

2 《物流基础》教学适合采用大案例教学法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根据个体已有的经验和现存的文本和理念,由个体主动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发生联系,从而建构属于个体自我的知识结构的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任何学习基础的学习者都能够感受新知识构建的成功感。为此,职业教学应以行动为导向,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选择案例教学法是物流专业课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往往是在各课时选择不同企业案例,通常是新课前使用一个小案例导入或者在知识点教学中插入案例进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案例字数过少,会造成背景介绍不清,产生不真实感,案例问题只描述商业活动的一个点,让学生没有办法真正从成功案例中得到完整商业活动的知识构建,失去案例教学意义;案例字数多于五百字往往会出现阅读困难,难以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够听懂,但是会产生听故事的感觉,容易产生纯听众心态,同样无法融入案例中去吸取有用的知识。

大案例教学法是指在一门专业课程中,选择一家企业作为案例背景资料,通过分析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及市场竞争中遇到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对应课程相关知识学习的方法。通过背景企业,构建知识体系的“面”,然后通过分案例,分析其中重要的“点”,提高教学效果。

《物流基础》是物流专业学生的最先接触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大案例构建课程学习背景,在对大案例中具体问题的解析和模拟体验中,一步步深入了解职业、企业和行业动向。在教师的引入下,通过一点点的体验,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将生活情境中的知识点逐步“收入”职业情境中,实现学生新知识体系的建构。

3 沃尔玛案例适合《物流基础》教学

沃尔玛公司作为一个成功奇迹,也许是近50年来最伟大例子,山姆・沃尔顿,一个普通人创业的巨大成功,对年轻的中职生有强大的吸引力。他和他的妻子拿出节省下的6000美元,又向亲戚们借了点钱创业,开了家小店,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从小县城开始的生意扩展到全球,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成为财富世界企业五百强排行榜中No.1,而且自2002年登上财富排行榜首之后,一直保持在世界财富榜前三名。

作为沃尔玛历史上的第四任CEO,迈克.杜克,从2009年2月上任以来,已经交出了令人赞叹的成绩单:2010财年,沃尔玛收入升至4050亿美元,连续20年蝉联全球最大零售企业桂冠,同时向股东支付超过45亿美元的年度股息;而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中,沃尔玛以4218.9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位居榜首,再次摘取了全球第一的桂冠;2012年沃尔玛业绩再次增长,达到4469.5亿美元,排名全球500强第二位。这位沃尔玛现任CEO正是一位从事物流行业二十多年的专业人士,他的成功正好成为激励物流专业学生学习热情的榜样。

作为零售业的老大,沃尔玛公司在物流管理、采购供应链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方面的领先正是它成功的秘诀之一。选择它作为《物流基础》教学的大案例进行剖析,就是一个剖析世界最强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过程,既能体现最新物流理论又能找到具体操作步骤分解素材。对教师来说,可以方便的寻找到丰富的教学资料,编制适合各章节的分案例。对学生来说,同样方便查找资料,引发探究学习;同时,它就在我们身边,在厦门市它已经有六间门店,其中SM店营业额在全中国区分店排名中名列前茅,学生日常可以方便进店观察,建立感性认识;此外,我校与沃尔玛公司建立了长期实习合作关系,对每届学生安排的为期一个月的沃尔玛顶岗实习更给同学们提供实践和深入了解该企业的平台。

4 沃尔玛大案例与《物流基础》教学设计

根据《物流基础》课程的知识框架,结合沃尔玛大案例背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多采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或实践教学等行为导向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主要章节及对应细分案例背景、主要知识点及主要教学活动如表1所示。

5 结语

总之,沃尔玛案例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有很多契合点,结合大案例背景,真实性强;采用讨论法、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以行为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活动体验,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获取,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专业技能、开发多种智能,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例4

To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otherland

Xie Wenxu

【Abstract】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condition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fate of the motherland teaching practice,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et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nvestigation experience.

【Key words】Social practice activity; Teaching case

1 指导思想

多元智能理论是设计本课的的理论支撑。利用多元智能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多元智能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社会人才的的方向。在教学中任何教给学生的内容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参与得以实践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力图挖掘的是学生的全部潜能,更需要教师的多元指导作用,作为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在提高的过程。所以是双赢的实践活动。

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工作者不但需要走出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阴影,还要把教学目的设计用在学生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上。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让智能在实践活动中闪光。为此,设计此次既有思想内容又有语言,人际交往,自然观察,逻辑思维和行为能力智能和融为一体的社会实践的尝试。以调查居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内容为活动方式,完成本课设计。

案例背景。本案例属于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第一项目“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的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培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激发学生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案例设计:

(1)设计思路:初三政治以国情教育为主,依据教材第十课第一项目的内容“共同理想共同使命”为出发点。党的十三提出宏伟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1981-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21世纪中叶入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富裕,基本买现现代化。如今本世纪末已过,小康水平是否在我国已实现了?小康的标准是什么?近来国家也在十分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要想搞到第一手材料就需要我们亲自去调查,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另外,了解国情发展,关心祖国命运也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初三学生融人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和人际交往的技能。完成此项调查需要多元理论的支撑,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一自然观察者智能等。

(2)案例设计。1)调查小康水平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其比重越低说明富裕程度越高。各层次的指标是。贫困型——食品消费高于59%;温饱型——50~59%:小康型——40~49%;发达型——40%;富裕型——20%。2)调查要求:每人至少调查五户居民,并做好纪录。设计调在表。参考样本如下:

户主 年龄 职业 工资总收入 食品消费支出 食品消费比重

写调查报告(含调查体会200至300字)。二周之内完成,并记录平时实践分数。(本次活动必须独立完成),3)根据学生上交的个体调查结果,师生进行年级汇总工作。统计表如下:

被调查

人数 贫困户

人数 比重 温饱

人数 比重 小康型

人数 比重 发达型

人数 比重 富裕型

人数 比重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例5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引发了人们对人类智能本质和过程学习的新思考。经过广大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不断摸索与实践,该理论已日趋成熟与完善。政治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成功的实施多元化学习理论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课程评价多元化

思想政治课程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枯燥乏味。这无疑会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降低。再加之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政治无用论”的思想在一些学习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纯属“被逼无奈”。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现状也是司空见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走出“学科困境”呢?笔者认为,只有加强课程评价多元化的探索,才能使思想政治课程新焕生机与活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多元化学习评价的构建,是一个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过程,这既是对学生思想政治课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考核,又是对学生思想政治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积累、应用和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多元化学习评价的构建,能通过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学生建立自信、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多元化学习评价的构建,不仅是评价方法的多元,而且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和评价主体的多元,这有助于中学政治教师不断研究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有利于对政治新课程教学和改革情况以及实施效果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和评估。

二、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多元化

在基础教育领域,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发了中小学教育者的极大兴趣,掀起了学习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热潮,如创建多元智能学校、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堂教学等,也引起了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智能解决问题,努力发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方法,已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政治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乐观对待,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得到教师的激励和引导,有机会发展每一项智能;在确立政治学科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尽可能地顾及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培养,努力开展愉快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富有个性特点的、全面的发展;伴随着政治课堂活动,使学生的运动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得到同程度的发展。这样就不会使学生认为自己是一无是处的,增强学生自信。有了自信之后学生就会努力的发展自己,做到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政治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三、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案例多元化

案例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重要途径。除了教材提供的案例外,教师还应拓宽案例收集渠道,给学生认知带来全新感受。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撷取最新的时事新闻来拓展教学是公认的最有效且最必要的教学模式。由于新闻报道本身具有时效快、影响广、共享程度高等特点。所以,基于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课堂教学容易使教学双方形成认知上的共鸣。放眼当前社会,我们可以发现能够援引进课堂的时事资源非常丰富,在奥运火炬的传递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爱国主义”这一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特质;在汶川地震中,我们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领导核心的坚强力量;在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贬值的影响中,我们感受到“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一辩证法观点的现实意义,而国家新近推行的“禁塑令”则更是我国奉行“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佐证。最终目的就是使理论融于实践。并最终回归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性”,将生活中的点滴案例汇聚到政治教学中来,让高中的政治课堂真正变得鲜活和高效。

总之,新时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站在时代前沿,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摆脱“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加强“教”与“学”模式的多元化研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机会,倡导多元化评价,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堂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例6

 

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广告人才的培养上即包括了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包括了智能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高职教育的先导实训教学要兼顾技术与智能型两方面人才的培养,相对于技术型实训,辽宁广告职业学院提出了智能实训教学模式,对于非技术型的广告人才培养上,培养受过系统培养的智能型毕业生,使其具有较强适应性、再塑性,能在更高层次上为社会服务,从而更被社会所乐于接受的应用人才。智能实训有其区别于技术型实训的特点,在广告专业教学中它即自成一体的同时也在技术实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智能实训与广告教学

智能实训是辽宁广告职业学院高凯征教授所提出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训方式,包括基础智能实训与专业智能实训两大部分。

基础智能实训是从每名学生最基本的能力着手进行人才培养,包含说、写、策、作、行五大基础能力,为学生从高中应试教学到高职专业教学搭建起一个过渡的桥梁。从敢说到会说、从会写到会表达、从思维无方向感到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从基本的行为准则到基本礼仪的掌握,都为高职教育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专业智能实训则更多的体现的智能实训的针对性,是专业知识系统与智能实训系统的综合,在广告专业教学中,专业智能实训将知识系统单元化,形成实训课题,对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能力培养,使知识能力化,真正达到智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广告教学不仅仅是认知型的教育,而是认知到实践过程的教育。

广告教学离不开智能实训教学,广告制作类专业多属于技术型人才,通过智能实训所培养出的这类人才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化的存在,还具有更多的创造与创新意识,而广告策划、经营类专业的智能型人才通过智能实训,使知识能力化,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2.智能实训的教学特色

智能实训所特有的主训、自训、助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及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智能实训方法,为广告教学的各项实训课题的展开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解决在不同知识系统在转化为能力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

2.1主训、自训、助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主、自、助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智能实训的基本教学模式,主训、自训、助训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进行课时安排形成一个完成的教学环节,即一个实训课题,而多个实训课题在相应的知识系统的统筹下成为能力形成的完整体系。主训是能力知识要点的讲授与能力的示范性演示的过程,助训是让学生在助训教师的指导下实践相应知识能力点的过程,自训则是学生按照所学到的能力要点自觉训练的过程,体现了能力的形成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在广告教学中,如广告文案教学,从主训教学中的知识系统流程化,到助训自训学生的创作实践,都有相对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师点评,使学生能够在每一个主、助、自的教学循环中获得能力,并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完整的专业能力。。

2.2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智能实训方法

智能实训的特点决定着智能实训教学的完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手段的参与,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智能实训方法为更好的实现智能实训效果提供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是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及能力特点的要求来选择的。演示是智能实训的重要教学手段,把知识要点融入到演示中,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能力的效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再加入教师的讲解,使得学生对知识能力的理解速度大幅度的提高,也为自训、助训的展开打好的基础。讨论的应用则是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提高能力,讨论即可是学生间的讨论,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讨论,讨论要有相应的课题,有能力形成的针对性,教师在讨论的过程要注意引导,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点评、反馈则是能力形成的效果反馈,点评要从知识能力要点出发,反馈则是实训效果的检验,同时也点评要点确定的依据。。通过多种实训方法的运用,使智能实训的课堂丰富多彩,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节奏。

2.3情境式教学方式与案例教学的深入

智能实训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离不开情境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的情境可以是完全虚拟化的也可以是实境化的,在教学实践中实境化教学的达到是十分困难的,而完全的虚拟化也不利于智能实训的开展与学生能力的形成,因此将虚拟化与实境化结合的情境教学成为智能实训的重要教学方式。广告学院建立了广告策划实训室、基础实训室等情境化实训教学场所,并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的设立不同的情境设置要求展开实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的深入则是情境式教学的拓展,在智能实训中知识的传授不仅是抽象化的概念,也是经验的吸取,其实现的过程就是案例教学,从知识点的小案例,到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大案例,都要与知识能力的形成相结合,优秀的案例更可具有演示性或参与性,把学生带入案例情境中展开教学,也可通过讨论的方式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与能力要点,案例教学的深入拓宽了案例使用的价值,让案例不仅是一种铺陈和展示,更是一种实训能力的完成过程的展示,如广告策划教学中将策划案与策划案的实施过程结合,不再使其孤立的使用等,这些都使智能实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智能实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有一部分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以赛代训的竞赛式的教学模式,它对智能实训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智能实训主、自、助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合一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进一步的教学方式的开展还需要更多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探索。

3.智能实训与校外实训的结合

校外实训教学是以短期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与社会实践的接触了解社会,运用在校内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来检验其水平与社会人才需求间的差距。

学生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校外实训是智能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能力、掌握能力、验证能力的重要过程。在校外实训教学中真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境化的教学空间,而不同的校外实训课题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选择的机会。校外实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实训教师与学生走出校园,让社会专业人士走近学生,从而拓展了教学空间。在广告专业教学中校外实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校外实训教学的学生,能于能力的掌握更加的牢固与深入,也使得学生们在毕业前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智能实训与校外实训的结合,使学生的智能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被多方面的训练与开发,而校内智能实训也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深入与完善,对实训课题进行了更有市场针对性的调整,使智能实训所培养出的人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智能实训的教学开展每一步都与能力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因此,智能实训教学对于广告专业教学来说是新颖而卓有成效的,为广告智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良好的教学途径。目前,智能实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而通过几年教学实践其对人才培养的促进是有目共睹的,坚持和发扬智能实训优势是今后作为广告专业相关教师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例7

《管理学原理》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管理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管理的原理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授课对象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从而激发学生对管理学课堂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升管理学教学效果以达到教学目的。

1. 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了《智能结构》一书,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思维方式,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语言智能指的是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包括对声音和节奏的敏感性[1]。数理逻辑智能指的是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学习时通过推理来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或巧妙地处理抽象分析的能力。音乐智能指的是人敏感地感知、辨别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性;空间智能指的是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身体智能指的是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指能够有效地理解他人的感觉、信念与意向的能力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组织、协商能力、分析及团体合作等能力。自我认知智能指能对自我进行省察、区辨自我的感觉,并产生适当行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由于环境与教育的差异,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每个人都有一种或数种适合自身心理特点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关键在于开发[2]。学校教育的宗旨应是开发各种智能和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 高校管理学教学缺陷

《管理学原理》虽然是基础理论课程,但学习这门课程更重要的意义却在于实践,这也恰恰是当前教学的薄弱环节。管理学的基本原理都能看懂,但其如何与实践结合却是难点。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多都缺乏实践经验,由于条件限制,教师只能借助于部分案例和模拟教学软件给学生讲授,但这种训练无异于纸上谈兵。有些高校课程计划制订的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实践环节;有些高校虽考虑到实践环节,但却不知如何去做。另外,管理学属于专业基础课,有些理论知识点到为止,针对性不强,这使得学生看不到其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了应付考试,大多数学生认为背诵一下就能够通过考试,不必投入更大的精力,只要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3]。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又存在弊端,致使学生一贯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是每一个方面齐头并进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呈现发展的优势方面,并形成发展领域的不同的组合,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得到发展的同时,各领域在发展水平、速率上又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领域在学生整体的发展中相互支撑,协调发展,这就是学生的和谐发展。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使我们找到一条解决素质教育问题的途径,我们要转变观念,更新做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智能向学生提供一些视听案例,让他们进行相应的情景模拟练习,也就是让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情景化扮演不同的案例角色。教师对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和引导,使学生从自身的处理方式中感受管理的内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切身体会、发现思考问题并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情景模拟过程中,空间智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空间智能指的是使人感知外在和内在的图像,转变或修饰心理图像的能力,它对教学很有帮助[4]。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电影 、电视 、投影、图片等形象化的工具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案例和管理方法适当地加入一些视频,使学生在空间上和视觉上感受真实的情景,在此背景下,学生更能容易理解理论并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出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意义,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我们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身体智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用。在管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态的学习环境,例如可安排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管理理论,教师要提醒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人际交往智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们在实践中,免不了要与人交际,与团队合作,另外,对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协调事物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高校管理学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对自身认知资源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及时自省,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时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省智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多进行案例模拟,课堂上再抽查提问,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任课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当前经济管理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例如,对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的探讨,不同智能表现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逻辑一数学智能和空间智能表现的学生,会用大量数据来分析现象,而人际智能、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表现的学生,更愿意用事件或故事来表述问题等。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大胆的把教学地点放在室外,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结合人际交往智能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使学习方式多样化,如此以来,管理学课程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结语

在高校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难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实相当明显。首先,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相径庭,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迥然不同。因此,如果对这样一个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的群体进行整齐划一的教学显然是不够合理的。因此,充分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恰当对策,能避免重蹈传统管理学教学弊端的覆辙。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打开了教育的新思路,使每个学生得以因材施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若将之充分应用于高校管理学教学,那么管理学教学所面临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该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梅汝莉.多元智能教育学策略[M].上海:开明出版社,2003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例8

1.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对于多元智能理论来说,智能是它的核心理论,其中包括了多种方面,比如文字、语言、肢体、空间、自我认知、数字逻辑、人际情况等等。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智能潜力,根据不同的情况,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情况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也就体现出了每个同学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2. 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的结合

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出发得出的看法是:“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应该多元化的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社会甚至与世界的联系。”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各种举措,教育系统逐渐认可了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充分展示自我。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测量”课程的学习中,作者所带领的班级就进行了新颖有趣的“智勇大闯关”的数学教学活动。其中的规则是这样的:先将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每组指派一名同学参加趣味比赛,每位参赛选手有三次机会,机会使用完毕需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替换,每组允许替换三名,看哪一组成员可以支撑到最后即为冠军组。具体比赛内容为:所出题目是小数的加减法或者简单的小数乘除运算,最终答案分别会出现0、1、2、3、4、5、6,其中参赛者不仅要在短时间内算出答案,还要根据答案不同做出相应动作,0原地不动,1摸鼻子,2摸眼睛,3摸耳朵,4摸头顶,5摸嘴巴,6摸下巴,能及时做出正确反应的参赛队伍为胜,期间除参赛选手外,其他人员不允许发出提示信号,否则淘汰。这种趣味游戏做到了让学生基本全员参与并锻炼了大家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反应能力,让同学们在游戏中汲取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得乐趣。

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需借助于多元智能理论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各个阶段,运算都占据着主要地位。然而,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主要还是需要花费精力去学习多种运算技能,要付出时间和耐心去记忆并熟练运用各种运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1. 数理逻辑智能在数学教学中的开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寻求答案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行为,从而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四边形的教学时,作者提出了“你们想要了解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接下来又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征?”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以此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记忆深刻,还增强了学生们的数理逻辑能力。

2. 运动智能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根据科学研究以及心理学家的认证表明:“实践是认知的基本,智力的开发需要动手才能实现。对于实践活动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来说,仅仅听过将很快忘记,而亲眼见过以后就能印象深刻一些,但是真正动手做过以后就能理解并记住了。“故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需要给学生们创造实践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们真正动手做,真正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形象的认知与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身心的发展。

3.数学教学与多元智能的结合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例9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这八种智能且有着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1]造成人与人差异正是人们智能中相关的强项与弱项的差异。要使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成功的应用,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应是多元的。若让教学目标只关注学生语言与逻辑——数学智能,拥有这两种智能较弱的学生就会遭到教学上的轻视或被称作差生,从而影响其完整人格的形成,最终与实现个人心智与体魄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全人教育背道而驰。因此,从多元智能理论取向的教育目标入手,并以该目标为导向实施的教学,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全人教育。

一、多元智能理论取向的教学目标界定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2]多元智能理论追求总的教学目标是——为理解而教。加德纳“哈佛大学零方案”的协同主持人柏金斯认为,所谓“理解”是指个体可以运用信息做事情,而不是他们记得什么。[3]因此,“理解”是指要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仅仅记住所学知识。

二、多元智能理论取向的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以一定的课程内容为媒介,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紧密相连。

(一)切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定全面可行的多元智能教学目标

“全人”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看作是具有整合人格,得到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所偏失。因此,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多方面发掘人的潜能,同时要考虑其可行性,以便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学生能学有所得。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一课为例,[4]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方案一:

(1)通过看、做、比,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通过剪、拼、画等操作,体验学习的快乐。

方案二:

(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过程中,认识对称图形。

(2)探究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能力。

方案三:

(1)通过找、剪、说等,逐步认识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2)探究对称图形和现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对称的美与实用性。

(3)通过想象,适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方案一中教师提出的目标仅锁定在对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培养上,但“通过剪、拼、画,体验学习快乐”这一目标的设定过于单一,未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很可能会使这节课成为一堂“手工课”,忽视对课堂内容的真正理解。

方案二中因为目标过于片面、远大,太强调“感受美,探索美”。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很大难度,难度表现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对称美与培养处理信息能力,因此这些目标的设定欠缺可行性。

方案三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较之一、二更为全面、可行。因为它的设定既有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又能突出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培养。例如,第一条通过“找、剪、说”的方式,来达到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目的。也就是说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在学生自己的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而且课时教学任务也能得以很好的实现。该方案涉及的智能较为全面,照顾到学生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发展。如,第二条涉及学生的自然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第三条涉及到学生逻辑——数学智能和空间智能等。

(二)教学目标设定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全人教育主张以学生为核心。要实现全人教育,教学目标也应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础,让学生参与对自我发展的规划,预期学习后应达到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过于远大,容易使学生感到达到目标可望而不可及,因而失去积极努力去实现的热情;目标过于窄小,其结果就会使学生陷入机械的活动中,产生枯燥和厌腻感。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通俗来说就是“跳一跳,够得着”),教学目标应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例如,关于《背影》的教学目标设计:[6]

方案一:

(1)能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2)能正确把握文章段落的划分。

这种目标设计在教学中很好操作,但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兴趣的调动和内部情感需要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智能差异,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益。

方案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会文中父亲的爱子之情。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4)尝试同学间交流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对自己的爱。

这种设计切合学生实际情感,关注到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发展,且难易适度,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去,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语言智能方面占优势的学生提供表现机会;“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为逻辑智能等方面占优势的学生提供;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可自信地实现第三、四条目标。可见,这些目标的设定能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可以实现这些目标,自然而然他们就会主动地朝着这些目标去努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师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会生成新的目标,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情况,鼓励在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5]这一课时,教师既定的目标之一是通过鉴赏巨人这一人物形象,渗透善与分享的观念,发展学生自我认识智能。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学生提问:“没经过花园主人的允许,就进入花园,孩子们难道就没有错吗?”这一问题在课堂上立刻引起讨论,也促使老师再思考,便就问题重读课文又生成一新的目标:语言智能、人际智能的发展。若这位教师仅停留在最初所定的教学目标上,对学生的提问置之不理,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以“育人”目标为导向设定多元智能教学目标

全人教育倡导以“育人”为本,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身心、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主张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关注物质世界,而且注重学习过程的愉悦、与人交往的和谐、自我良好品格的养成。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与学生的内部需要相一致。只有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内部需要时,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7]教学目标的设计主体不只是教师,应该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选择和决策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开放的、多元的。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目标。

一方面,教师要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明确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才能有的放矢地设定好教学目标。除了教师主导设定教学目标外,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深化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成为自发的学习者、思考者和创作者。

另一方面,教师应信任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除了大脑受损的人,所有的人具有所有的智能,只是每个人的优弱势智能不同而已。所以,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充分展示其智能长项的同时,将其优势领域的意志品质等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从而使其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发展。

总之,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发现学生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科学灵活地设定。一旦教学目标确定好后,教师、学生通常会专注于教学目标的内容,而相对忽视那些没有列为教学目标的内容。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在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有意识地注意目标以外有价值的学习契机和内容。在一定的时期内,全人教育及其培养目标还可能是一种理想,一种可能不会完全实现的理(下转25页)(上接14页)想,但又是一种不能放弃的理想追求。[8]设定多元智能取向的教学目标不失为实现这个理想的一种尝试,一种探索。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2004: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8.

[3] 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 (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23.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68.

[6]陈振华.如何设计好教学目标[J].基础教育课程.2006(06):24-25.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例10

该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从文字表达到内容编排,都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例如书中第十一章,作者先介绍智慧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同时期发达国家的智慧教育发展情况;然后阐释智慧教育理念的内涵,讨论智慧教育体系与传统教育体系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举例分析学校如何开展智慧教育。这样的编排能让读者迅速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全方位了解智慧教育的基本情况。此外,书中每个章节的末尾都附有与主题相关的延伸阅读案例,如会议报告、论文摘要、报刊新闻等,以帮助读者扩展阅读范围。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善于接受新理念并将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学习者。该书所阐述的新理念,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学习并不断研究的对象,其兼具科普性与实用性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提升人文情怀和理论素养,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