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4:09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例1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有效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将这些知识积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毕竟语文是一种文学和语言相互交合的综合体,它的掌握是需要经常说话和写作进行锻炼的。一般初中语文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形式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如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工作重点。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多元化教学的特点

为了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我们在开展多元化教学时,应该注重教育侧重点的多元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实现学习方法的多元化。但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结合语文的实际学科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多元化教学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多元化教育的内容多变,形式丰富。文学和语言的学归都是较为沉闷的,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对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这样才能应付各种沉重的硬试和笔试。但过于单一形式的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丰富多变的方法将过于单一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多元化教育的范围更加广阔,毕竟多元化教学不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过于单一,它的方法都是灵活多变的,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进行学习。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只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局面,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能够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他们还会积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需要教授的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此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最后,多元化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能够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毕竟在多种学习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对不同事物也会从更多的角度思考。

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模式开展的具体方法

1.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力出发制订多元化的学习目标

对于语文学习,过去我们总是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反而忽略了学生自身想象力和思维的拓展能力。这其实都是不对的,任何语言和文学的学习都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字的写作和语言的运用。所以相关中学教师在进行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角度出发制订多元化教育学习目标。比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写议论文的时候就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点,合理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写出自己的特色。

2.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

我们要知道,任何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对该项课程学习的热情,那么就算教师再怎么努力,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大。因此,在开展多元化教育中,教师必须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比如在进行一些游记文笔写作教导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学生出游体验。在出游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将出游过程中可以写作的诸多细节给学生进行一一阐述,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保证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当然,多元化教学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因此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思想碰撞,从而汲取不同的经验,最终保证他们的共同进步,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拨,可以运用直观点拨、情景点拨、联想想象点拨等方法,使他们跳出自己的眼界范围,纵向思考,并学会融会贯通。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例2

二、讨论交流式

教育不是灌输,应是相互交流。教育学家们认为,恰当的讨论与交流能让学生克服自我表达时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并能训练学生清晰的思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西方国家,课堂讨论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授课形式,课堂讨论的时间甚至占全天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事实上,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许多创作理念问题、技术取向的问题都会在讨论交流中产生和明晰起来。学生在倾听、质疑、交流、讨论中能够不断丰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不但理论课如此,技法课也是如此。当然,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预先设定好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讨论主题,合理地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例如,在水彩画基础课程中,有些同学受到一些当代艺术的影响,热衷于表现水色肌理,而忽视对形态的把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可以将它设定为一个讨论话题,通过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适时地给予点拨与纠正。这样不但对学生的美术观念进行了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会了表达和研究,学会了正确看待他人观点,学会了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还学会了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发展自己的独立评判能力。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例3

二、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注重能力的培养,采取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以“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论证总结”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通过讨论,培养了学员逻辑推理、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团体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讲解DNA复制的时候可以联系电视中常见的亲子鉴定;讲解蛋白质消化吸收的时候针对中医中“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是否科学展开适当的讨论;而在讲解核苷酸代谢时候,结合市面上见到的各种核酸营养品及口服液的广告进行讨论。学员通过讨论,全面理解代谢途径在体内的变化过程,并对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有一个较深刻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讨论式教学法实质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分析讨论教学,讨论式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员的组织和引导,这就对教员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例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多民族融合,多文化渗透,多元文化社会格局形成,跨文化就医的需求愈发明显,“以人为中心”的多元文化护理应运而生。美国护理学博士德勒恩•莱宁格率先提出跨文化护理理论,该理论要求护士具备多元文化护理知识及技能,具备向多元文化的人群提供多元文化护理的能力。但现阶段我国护士多元文化护理知识不能满足患者多元文化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1],临床对具备多元文化知识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开设多元文化护理课程势在必行。现对护理教育中开设多元文化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讨,以提高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质量。

1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的涵义及现状

1.1多元文化护理的涵义

多元文化护理又称跨文化护理,是由美国护理学博士德勒恩•莱宁格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指对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民族进行探讨并分析,重点研究其照料方式、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人民的信念和价值观,并运用这些知识为不同民族的人民进行共性和各异的护理[2]。

1.2多元文化教育的涵义

沈六先生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应包含各种教育理念,提倡个体理想均等,教育机会均等,鼓励学生珍惜不同文化特质,强调跨文化间的合作[3]。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应对教育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包括教学策略、训导措施、教室氛围、教材内容、测验与评价方式等,消除种族与性别歧视,使所有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4]。综上所述,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提倡所有个体教育机会均等,接受和欣赏文化差异,强调民族自尊和尊重文化差异。帮助学生发展其跨文化能力,培养其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1.3国内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现状

1.3.1我国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的时间较短1995年,随着我国首届“多元文化护理透视”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多元文化护理”也被正式引入我国。在国际形势影响下,我国护理教育工作者也将多元文化融入护理课程中,进行了多元文化护理课程的开发研究[5-6],如开展护理专业英语与多元文化护理相结合的教学[7]。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该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8],仍有很多地方亟待改进。1.3.2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国际多元文化护理研究影响下,我国护理教育工作者将多元文化及多元文化教育列入护理教育课程中,但目前尚无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的具体措施及策略[9]。20世纪90年代,虽在部分高校的护理学院开设了多元文化护理课程,但大量的医学专科学校尚未开设,接受这方面教育的护士仍较少[10],开设了多元文化护理课程的大多数院校也只是在护理学导论课程里加入了一节多元文化护理内容,未能达到让护生系统学习多元文化护理的目的。据户丽艳[11]关于护理人员多元文化认知现状调查显示,584名护理人员中只有39.0%的护理人员在校期间学过多元文化护理知识,护理人员对多元文化认识不足与学校教育较少涉及这方面教育有关。1.3.3国内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形式以短期培训或者课程改革为主国内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多以短期培训或者课程改革为主[12]。以短期培训为主的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多围绕英语培训、礼仪及沟通培训、技能培训。但是,有报道显示,大约有90%的特需护士未接受过多元文化护理系统理论知识培训[13]。以课程改革为主的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多在原有的护理课程中加入一些多元文化护理课程,如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14]。但是这些课程较单一,没有融入本地区特有的文化,同时未设置实践内容。此外,有学者以护理英语及双语教学作为开展跨文化教育的依托[15]。如此单一的语言教育及课程教育都不能满足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的需求,因此构建综合性的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模式势在必行。1.3.4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师资短缺,教学方法单一我国护理教育师资短缺,甚至有临床医生承担护理教学的现象[16],兼具多元文化知识背景的护理教育者更加匮乏。在美国,护理师资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兼具多年临床护理和教育经验[17-18]。我国护理师资队伍结构、学历远不及美国,此外我国护理教学方法单一,仍以“文化知识灌输”教学为主,忽视学生潜能的激发。护理师资短缺和教学方法陈旧限制了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2护理教育增设多元文化护理课程

2.1增设社会人文课程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在1966年就开设了多元文化护理课程,护理专业50%的课程用于讲授社会心理学、社会伦理学等方面的内容,非常重视文化在护理中的作用[19]。国内大多数院校只是在护理学导论或者人际沟通课程中涉及少量多元文化护理内容,未能达到让护生系统学习多元文化护理的目的。鉴于此,我国护理教育有必要增设与护理学相关的社会人文课程,如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心理学、护理法律法规等课程,将人文知识与护理学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2增设语言学习课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表达、传递、储存、延续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20]。语言是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沟通的主要方式,也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加强语言学习,培养学生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减少因为理解误差而产生的误会,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能使学生从其他文化角度去理解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丰富学生的生活内涵。除了课堂语言教学,学校还应该提供各种让学生练习语言的机会,如开办英语角和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

2.3编写多元文化护理教材

经调查发现,国内有关多元文化护理的教科书仅有两本,它们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供涉外护理专业使用的《多元文化与护理》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元文化护理(护理专业用书)》。这两本教材主要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既没有中国各民族文化差异内容,也没有实际的护理案例分析。教材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没有教材,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为使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的相关知识,编写多元文化护理教材是当务之急。多元文化护理教材中应包含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多元文化护理案例,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多元文化护理服务意识。

2.4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授课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除此以外,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选修课或者自学的形式,使学生得到更多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让学生自动搜集有关多元文化护理的信息并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强化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目的。

2.5将全体护生作为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对象

大多数院校只将护理本科生及以上学历的护生作为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的对象,尚无法满足社会对具有多元文化知识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也应该重视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让中职护生也能接受不同文化的陶冶,正确认识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差异,正确判断其他文化与自己文化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处理不同文化的护理行为模式。

2.6完善考核体系

护理院校可以通过理论考核(知识点考试、多元文化知识评估量表、学习报告)、实践考核(模拟操作考试、护理技能考核)、他方评价(患者、医院及专家评价)等方式来考核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逐步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知识与技能。

2.7改革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丰富护理教学内容,打破“以文化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元文化护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促进我国护理事业良性发展。2.7.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0]。案例教学一般包括3个阶段:第一,教师事先准备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学生讨论决策,整合决策,并把问题解决方案与现实进行比较。2.7.2PBL教学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PBL教学流程包括:(1)学生分组;(2)教师准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3)合作学习:学生针对问题搜寻相关知识信息;(4)得出结论:小组内合作、讨论得出初步结论;(5)教师评价;(6)成果共享:共享学习资料和讨论结果。2.7.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就是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行为活动或心理体验,以此达到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目的[21]。角色扮演教学流程包括[22]:(1)分配角色和任务;(2)制订旁观者任务,如负责观察、记录、评价等;(3)情境流程设计;(4)角色扮演;(5)讨论与评估;(6)强化练习(互换角色);(7)总结和概括。2.7.4影视赏析影视赏析是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鉴赏和分析。Abrums与Leppa[22]建议在文化教育课程中采用阅读、电影欣赏等手段,提高学生对自身及其他文化、情感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文化差异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赏析。通过对影片的音乐、画面、人物、剧情的赏析,可以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各种不同文化的价值取向、内涵等的差别,引导学生养成处理不同文化问题的得当护理行为模式。2.7.5国际交流,实地考察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密切合作[23],只有将多元文化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结合,才能促进护理学科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可以尽量为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提供实践场所,例如去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及宗教文化圣地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灿烂的多元文化带来的心灵震撼与思想冲击,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国际交流、专题讲座,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甚至走出国门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所在。此外还采取远程教育等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国的社会文化,使学生了解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正确判断其他文化与自己文化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影响。综上所述,在全球国际化的今天,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应与国际接轨,缩短与西方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的差距,积极开发多元文化护理课程,拓宽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水平,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多元文化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幼清,张莉萍,姚蔓玲,等.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多元文化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03-606.

[2]张彩虹,曹和安.护理教育应对多元文化护理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4(21):1884-1885.

[3]洪泉湖.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观点论公民养成[J].公民训育学报,1999(8):167-179.

[4]喻丽华.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实施之调查研究[J].南师学报,2003,37(1):66-67.

[5]张立颖,李亚洁,谭剑,等.多元文化护理与沟通艺术选修课开设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7(31):2897-2899.

[6]颜晓星.高职护理专业多元文化校本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19-21.

[7]陈凤凤.护理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54-155.

[8]刘月霞.跨文化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1988,13(2):114-115.

[9]赵晓云,王斌全,刘美丽.多元文化护理渊源及发展[J].护理研究,2007(6):1691.

[10]朴玉粉,吴金燕,王志稳,等.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度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11):25-28.

[11]户丽艳.临床护理人员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2]李娜,杨淑芳.护理本科教育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2):444-446.

[13]彭幼清,钱培芬,江萍.上海特许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J].护理杂志,2012,24(4):35.

[14]李新辉,贺伟,杨京楠,等.对新疆6所医学院校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134-136.

[15]李鸿艳.以护理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为依托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7(31):2903-2904.

[16]张晓莉,彭幼清,俞海平,等.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33-135.

[17]蒋小平.护理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7(5):23l-233.

[18]孟凡丽.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13-14.

[19]陈建平.护理教育中多元文化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09(7):80-81.

[20]魏风云.多元文化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1(2):1-2.

[21]高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效果评价[D].长沙:中南大学,2011.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例5

多元化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教学思维的多元化。首先,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要点,可以从多个方面系统地进行内容拓展教学。初中语文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就为多元化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来源。初中语文不同于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以及如何写,而初中语文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在不断的文学熏陶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等。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勇于突破,要能够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递优良的语文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其次,教学思维的多元化是指教师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各种能力。教师通过教学思维的多元化,能够改善很多学生的单行思维方式,单行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更加多元化、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的社会更加需要思维多元化的人才,只有具有多元化思维的人才,才能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1、保护好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成长阶段,他们对很多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学习成效,因此,教师需要最大限度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千万不能打击他们,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观点,转换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因为这样是无法取得学生认可的。只有认真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直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才能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让学生可以有发现美的眼睛,对语文产生深刻的感悟。2、利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这门学科中,有大量的知识可以供学生讨论,适当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多元化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多元化教学方法非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对语文产生学习热情。对于讨论题目的设置,应该遵循多元化的原则,不需要将内容集中在课本上,各类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焦点,在讨论时,要注意协调好小组之间的能力,避免出现小组水平悬殊过大的情况。实际上,初中学生对于辩论的要求并不高,不一定非要分出胜负,只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这场辩论赛就是成功的,因此,在讨论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重视辩论结果的归纳和总结,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例6

我国初步的多元化外语教学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1.指导思想多元化。从宏观上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微观上讲,外语教学应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2.教学目标多元化。如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描述的培养目标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除了总体目标外,还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具体的培养目标下面还有许多子目标。

外语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外语课程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外语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使它们有机地、和谐地融为一体。同时,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办学模式和教学阶段多元化

1.办学模式的多元化。我国的外语教学已经走出了单纯的国有官办的办学模式,基本形成了国家办学、集体办学、社会办学、个人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元体制。

2.教学阶段多元化。我国的外语教学,条件较好的从幼儿园开始实施,在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普遍开设外语课,有的还开设第二外语。而每一教学阶段内又往往包括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

三、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1.教材编写指思想的多元化。外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呈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多元化特点。

2.外语教材多元化。为适应各地区、各类学校不同起点及不同程度的外语教学的要求,形成了不同系列的教材,这些教材有中外合作编写的,也有语言教学专家、教师和教科书编辑共同编写的,外语教材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和立体化。

3.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是由“一纲多本”决定的。“一纲”是国家对某一阶段、某一层次的外语教学的统一要求,是保证外语教学的整体质量的重要举措。“多本”意味着在多种教学思想指导下编写出的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内容千差万别的教材。

4.课程设置多元化。课程设置贯彻语言能力培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重、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并重、语言素质与人文素质提高并重的原则。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因培养个性化复合人才的需要设计了很多课程模块,因而课程设置也有区别。

四、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1.教学要求多元化。我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因此我们的外语教学要求必须实事求是,以尽量符合各地的实际状况。故我们的外语提出了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和高级阶段的教学要求,而每一阶段又分别提出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种,以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转变把外语考试看做是外语教学的终点,把考试通过率作为外语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依据的错误观念,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把知识考核变成能力培养和综合人文素质提高的手段。除了考试分数外,语言技能、交际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成为评价的标准。

3.考核办法的多元化。测试和评估的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习阶段而有所不同。从题型上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从形式上看,既有口试又有笔试;从手段上看,既有传统的考核办法,又有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增加的机上考试(包括电脑和语言实验设备)、电话考试等;从考试空间看,既有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考试,又有远距离的间接考试;论文、口头表述、讨论、答辩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办法。

五、教师和教育对象的多元化

1.教师队伍来源的多样化。现在的外语教师的培养不再是师范院校的一统天下,综合性大学可以开办师范学院,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社会人士经过考试也可以参加到教师队伍中来。此外,外语教师的国际化非常明显,不少学校都有多名外籍教师从事外语教学工作。

2.教学对象的多元化。一个全民学习外语的热潮早已兴起,目前的外语教学对象既有全日制的学历教育,也有业余的学历教育,还有遍地开花的各类外语培训等。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

1.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同的外语教学方法既各具特色,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的,又相互作用,呈现出多元化和互补性的特点。国外的翻译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和认知法、自觉对比法以及最新的外语教学法如全身反应教学法、语言经验教学法、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自然教学法、整体语言教学法、认知交际法、人文主义教学法等都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方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外语教学方法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已探索创造出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外语教学法,如“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结构·情景·交际法”、“情景·结构·规则·交际法”以及“拼读入门,阅读主导”、“听说引路,优先发展听说能力”等教学模式,还有张思中外语学习法、沉默法、暗示法、自然教学法、机械反应法、顾问辅导法、信息认知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六步听写法、四步连读法、简笔画情景教学法、结构情景交际教学法、复习介绍操作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法、释放教学法、密集式全浸入教学法、交际法、折中法等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外语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还表现在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学习法、探究——研讨法、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吸取营养形成新的教学方法方面。此外还有诸如程序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探究——研究教学法、归纳思维教学法、小组协同教学法、个别规定教学法、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创造教育的教学方法等等,这些国内外的教学方法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任务型教学、项目型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已经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

(1)教学方法理论基础的多元化。语言学对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英语语言学的诸多流派与分支也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法的各种流派。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交际理论、认知理论、信息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中介语理论、错误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构成了现代各外语教学法的直接理论基础。同时,各相关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也对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教学方法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教学法的优化组合。

(2)确定教学方法的原则多元化。采取哪种外语教学法,是由环境、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等因素构成的多元结构决定的。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外语水平、教育需要、社会需要和外语教学理论水平,特别是对学习的主体——学生及其所处学习阶段要予以充分的考虑。外语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外语教学的普遍性,又要考虑我国外语教学的特殊性。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有其历史性,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的合理性。多种外语教学法在借鉴和创新中发展和完善。没有万能的教学法,也没有永远不变的教学法,继承和创新是外语教学法研究的永恒主题。我们应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不同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流派,重视继承,更重视创新。

(3)外语教学方法特点的多元化。教学的适应性、教学的整体性、教学的发展性、教学的情意性和教学的双边性是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的鲜明而又突出的特点。

(4)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特点的多元性。1)借鉴与创新相结合;2)教学方法的研究、改革与心理学的研究相结合;3)教学方法的研究、改革与课程、教材的研究、改革相结合;4)教学法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相结合。

(5)外语教学渠道的多元化。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极大地拓展了外语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2.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现阶段我国的外语教学手段既有传统型的,又必须不断推进外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如利用网上下载材料、自制课件、国内外教学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广播、电视、电话等共同构筑多元化的外语教学手段。

综观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我国外语教学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综合、互补和开放的特点,一个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参考文献

[1]Asher,J.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M].3rd edition.Las Gatos,CA:Sky Oaks Productions,1988.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陈晓燕.关于交际法和传统法结合并用的几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4]李庭芗.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流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J].中小学外语,2000(11).

[6]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3).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例7

多元文化教育作为西方社会民权运动的产物,以反映多元文化、要求文化平等、倡导相互包容、体现民主平等为主要特征。从产生之日起,多元文化教育便为人们所接受和倡导,并被视为解决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途径,更被当作处理民族国家教育的处方。

从广义上来看,多元文化教育可以被定义为一场运动,为不同的文化、种族或宗教背景的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多元文化教育并无统一的定义,不同的文化群体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莱文森(Levinson)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混乱的概念”,不同的思想家赋予其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但并没有厘清多元文化教育本身的概念。每位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多元文化教育,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人来说,它的概念就变得有些复杂和混乱。鉴于此,有必要探究思想家们对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内涵与方法的认识。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内涵

富林温德(Fullinwider)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起源和制度化给出了如下解释: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运动是伴随着三次教育运动的交汇而产生的。其中一个是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非裔美籍学生融入学校的运动。在融合时期,废除了种族歧视之后非裔学生的表现一般比美国本土学生差,于是出现了关于多数与少数学生之间是否应实施有差异的教育的各种观点。根据富林温德的研究,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表现较差的学生仅仅是能力不足,且学校没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生设立不同的标准;其他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学校和教师需要认识到差异,并且学习如何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另一个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贡献产生于文化同化和文化多元主义之间冲突的时期。富林温德认为,最后一个作出贡献的运动源于一种思想,即少数族裔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与其不同的语言和阶层背景有关。这场运动最终使旨在提高少数族裔学生学业水平的双语教育纳入教育议题。富林温德指出,这三股支流交汇成一场运动,即多元文化教育运动,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有了明确的定义,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制度化。

20世纪80年代, 霍林斯(Hollins)讨论了关于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问题。他提出,因为学习理论引领课程发展、教学和教师教育,所以,多元文化教育自身也需要使其延续的学习理论。根据霍林斯的观点,这一理论必须说明学习不受文化影响,并提供基于文化与学习关系的一般准则。在这一时期,高尼克(Gollnick)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提出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五大目标:一是彰显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与价值;二是促进人权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尊重个体之间的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三是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选择的机会;四是促进全人类的社会正义和所有人的机会平等;五是促进不同种族间权力分配的均等。班克斯(Banks)考察了多元文化教育历史发展与进化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始于对少数人群历史的关注,思想家把种族内容纳入课程,主要关注少数族裔的历史与文化;第二个阶段,关注少数族裔学生的需要,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教育;随着对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解的加强,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种族群体,女性群体和残障群体也要求在课程和学校中被平等对待;第四个阶段主要关注基于种族、阶层和性别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正如佩恩(Payne)和韦尔什(Welsh)所言,多元文化教育已经从教育领域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多元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只关注教育实践和所有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途径,而且是一个旨在为全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方法。

里奥斯(Rios)和斯坦顿(Stanton)分析了涅托(Nieto)和伯德(Bode)提出的多元文化教育七大特征。第一,多元文化教育是反种族主义的方法,它关注种族主义以及种族歧视问题,不是为了控诉他人,而是为了消除社会偏见。第二,多元文化教育被认为是在课程中如同阅读和写作一样的元素,因为它是基础教育。第三,作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对所有学生一样重要。第四,多元文化教育是动态的,它依据多元文化社会结构的动态性,评估并修订教育资料和教育项目。第五,多元文化教育是普遍的,认识到这些原则的学校在课程的每个层面都需要多元文化教育,并在具体层面上体现多元文化特征。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不是一个单独的项目。第六,多元文化教育以社会公正为导向。第七,多元文化教育倡导批判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鼓励学习者去了解、交流并克服社会困难和不公平。涅托和伯德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方法包括这七个特征,他们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基础教育,在每个层面都体现了社会的多元成分,为促进社会的公平作出了贡献。他们强调把多元文化教育作为课程基础的重要性。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方法

在课程中,多元文化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在美国以不同方式出现,反映不同的目的。班克斯认为,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了把种族方面的内容整合到课程中,产生了四种方法。第一,贡献法。它要求把少数族裔的英雄人物添加到课程中,同时在课程结构中保留主流的课程价值和目标。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其仅仅有助于讲授少数族裔群体的文化事件和英雄,不利于审视消除种族主义、贫穷和压迫的社会问题及其方式。此外,它还限制了文化学习。例如,庆祝一些少数族裔重要人物(如马丁・路德・金)的生日,或是举办非裔美国人历史周活动。这种方法不能使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中的文化多样性及其对社会的意义。第二,添加法。即添加一个章节、一本书或是增加一门课程,不改变课程的目标和结构。班克斯认为,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少数族裔群体的文化内容通过主流作者添加在课程中,这无助于重构课程,因为学习的主题是以主流为中心的标准决定的。因此,它不利于学生从文化群体的不同视角去观察世界。第三,转化法。这种方法不同于前两种,它促进学生从不同的文化群体立场去理解社会观念、问题和斗争。例如,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这个方法给学生提供了盎格鲁爱国者、非裔美国人、英国人、印度人等不同视角的看法,帮助他们理解整个历史事件。根据班克斯的观点,学习这些主题不是强调不同群体如何为美国主流社会和文化作出贡献,而是强调美国的大众文化和社会是如何从不同种族、文化和宗教群体的交流与贡献中产生的。第四,决策制定和社会行动法。这个方法是前一种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包含前一种方法的所有方面,促进和鼓励学生在学习一个概念或问题时,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例如,在解决如何在学校中克服偏见的问题时,学生被要求在收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价值观、知识、信念,去假设可能的行动,并决定做什么、如何做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因此,这个方法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并且给他们一种政治效能感和社会责任感。

吉布森(Gibson)区分并分析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不同方法:一是多元文化教育被用于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二是教育学生理解文化的概念、价值差异,并且获得个人不同的权利;三是保持且扩大文化的多元性;四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培养成功且有能力的人。随后,吉布森讨论了第五种方法,并认为前四种方法把文化的概念局限于种族定义中,这样依然会造成无意识的偏见。吉布森认为,即使一个种族群体所有成员都共享一种文化,不同的成员也有可能会拥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因此,在少数种族群体和由少数种族组成的整个社会里有差异也有相似。简单地说,吉布森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观点使所有学生认识到多元社会文化是由多种亚文化组成的,并使他们在整个社会的各种亚文化中发挥作用。

斯里特(Sleeter)和格兰特(Grant)也概括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不同方法。第一,通过英语、读写能力、欧美历史价值等项目的强化课程,讲授特殊和不同文化,旨在使非主流群体学生接受主流文化。这种方法认为非主流群体学生能力不足,需要被同化,以使其获得成功。第二,不同于上述方法,人类关系方法承认非主流群体文化,尊重他们的不同价值和经验。这个方法通过在学校和社会范围内提高对非主流群体文化的包容度,从而促进有效的沟通和认可。该方法还强调不同文化群体对社会的贡献。然而,这种单一群体的研究方法仅仅关注单一的文化群体以及表明其身份的共同历史和文化特征。这个方法在选修课中仅提供了注重单一文化的专门课程,因此,它不可能涉及所有学生。在多元文化教育的方法中,在注重多样性、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以各种角度探讨了传统的学术概念。在这种方法中,值得注意的是课程结构、评估与开发过程向所有想参与进来的群体成员开放。第三,多元文化社会公平教育方法。这个方法不仅包括认识和尊重差异的原则,而且包括促进文化多样性、社会变革与公平。在这个方法中,教育实践注重以公平为导向的主题,如种族歧视和压迫。人们认为学生需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民主方式参与社会讨论的能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分类,莱文森通过三个不同团体(政治哲学家和教育哲学家、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家、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的工作,考察了多元文化教育的问题,并说明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不同视角。简单来说,对第一种团体内不同的哲学家而言,多元文化教育是对少数群体要求保护他们群体文化的回应;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价值观,提高他们对善的认识,以此来帮助学生增强自治精神;通过强调宽容、尊重、思想开放、公民理性、公民平等等价值观,来培养优秀的公民。第二个团体强调多元文化教育以促进社会转型和重构,以消除种族主义、社会偏见和歧视,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三个团体利用多元文化教育提高少数群体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自己,提高学生在全球经济中的工作能力,使他们能融入多元文化世界之中。

莱文森基于不同学者的不同理论和实践视角,区分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不同方法。迪隆(Dhillon)和霍尔斯特德(Halstead)则从不同方面概括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各种问题。他们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包括政治的、社会的、道德的、文化的、宗教的等广泛的教育问题。第一,迪隆和霍尔斯特德从三个层次审视了文化的概念:文化是用来描述一个群体基本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文化指一个群体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行为方式,文化表示一个群体所重视的活动或成就。第二,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讨论,主要关注国家角色、不同文化群体的权力关系及其对多文化教育发展的启示。第三,关注少数群体,通过教育把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传承给下一代的权利。第四,关注对儿童教育做出基本决定的权利。例如,父母能够拥有在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中教育孩子的权利,孩子有不受父母约束自由选择学习不同文化的权利,国家应承担起保护这些权利的角色。简单来说,迪隆和霍尔斯特德通过审视文化、力量、权利、多元主义等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概念,分析说明了有关教育中文化差异和文化角色的问题。

以多元文化教育的自由观为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政治及教育哲学家如何定义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如何解释教育方法。迪隆和霍尔斯特德声称,多元文化教育的自由观来自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张力。他们认为,过多关注文化相似性会造成文化压迫与文化缺失感,而过多关注差异性则会引起偏见、分离与社会排斥。然而,多元文化教育的自由观建立在自由与平等的基本价值观之上。按照这两个价值观,多元文化教育强调两条原则:“尊重文化差异”“所有生活在多元社会的儿童对教育平等的需求”。第一条原则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的文化价值及其信仰,如、文化认同感、语言多样性等。第二条原则强调文化差异。生活在多元社会,学习者应该养成宽容、尊重、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为了帮助学习者培养这些信念和价值观,多元文化教育的自由观体现了学习者的文化多样性,强调如何与他人一起生活和互动,鼓励他们参与到他人的文化活动中,批判性地分析现有的生活观念,激励学习者培养自己对于“善”的理解,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人们如何在民主多元社会中平等而又自由地生活。

但是,一般而言,多元文化教育的自由观却受到了其他方法拥护者的批判。左派反对者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自由观缺乏对社会中权力结构的关注,因此不能理解文化压迫、种族主义、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反对者称教育最需要做的是在主流文化中为学习者提供高层次的读写训练,以便能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而这是多元文化教育不能保证的。尽管如此,多元文化教育的自由观在总体上还是尊重文化多样性,反对任何文化凌驾其他文化之上,尊重个人对良好生活方式的理解。

三、结语

用一个定义来概括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同学者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各不相同。多元文化教育源于为社会每个成员争取平等和公正的运动。在美国,传统上认为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独立宣言》,但它明显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的民权运动,进而发展成为一场以更加公正为导向的运动。在早期,多元文化教育通常关注少数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机会。随后,多元文化教育的范围逐渐从种族扩大到一个更广泛的范围,包括妇女、残障人群体及不同社会阶层。对多元文化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分析表明,多元文化教育方法的关注点已经从单一群体文化视角转变为更广泛的领域,即整个社会被视为一个由各种亚文化组成的或者是多元统一的整体。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例8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1、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概念

多元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初中语文学科包含的内容较多,同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单纯的读和写,在教学内容上已经有了拓展。另外,初中语文包含的知识面较为宽广,比较侧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

2、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多元化教学是一种多元思维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多元化思维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制定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必要的语文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因而,制定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要注重将语文教学中可能涉及到的要素都考虑其中。例如,在理解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分析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让学生理解课文。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从多元化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写作题目,让学生养成多元化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三、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1、保护学生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对学习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来保护学生们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提高成绩、巩固语文能力。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保护学生们高涨的学习情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聆听学生的思维和观点。现阶段的部分语文教师,总是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并没有与学生开展广泛的交流,将自己的思维凌驾于学生的思维之上,未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日后,只有聆听学生的声音,才能更好的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便于开展各种教学工作。第二,在写作等课程中,应脱离课堂的束缚。如果条件允许,可带领学生前往周边山林去写作,帮助学生增强个人的体验,使其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更好的感悟,以此来写出更好的作品,提高写作能力。

2、分组组织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例9

现代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更多要求,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在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能力,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通过不同教育模式的实施满足教育教学要求。由于目前多元化教学模式并不完善,再加上教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多元化教学实际效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真正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现状

1.教学重心不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不高。

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这个主体,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不能忽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这个关键点。现如今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强化,教师更多地充当教学中心。如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往往忽略学生对教师授课的真实感受,以及不同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差异性,一味地串讲,不断灌输古诗文的中心思想,导致学生在对一些基本词语都难以理解的情况下强行领悟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严重阻碍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导致学生实际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影响多元化教学正常开展。

2.课堂讨论不完善,学生互动参与缺乏。

论是互动交流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有效的讨论对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语文教学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因此更不能忽视课堂讨论这一重要环节。多元化教学对学生互动讨论有更高要求,要求学生在讨论中总结知识、发散思维。然而实际情况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制度并不完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并不充分。如一些正常的互动小组讨论没有考虑到普遍性,普遍现象是一个小组讨论只有一两个人在发表意见,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讨论中,这样的现象使得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考和学习,大部分学生一味接受别人的意见,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这种没有针对性的讨论对多元化教学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3.教学方式不合理,学生课堂效率低下。

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的学习效率决定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因而一定要把握住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然而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够到位,导致一些不合理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学生发展。如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一些游戏活动,甚至开放性教育方法。游戏活动中一旦忽略教学需求的中心思想,那么游戏互动就会失去价值,可是一旦游戏失去趣味性,则易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游戏互动。正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导致一些游戏互动失去教学价值,多元化教学的开展受到影响。

二、提高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方法

1.确定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计划的目的性。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不能忽视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只有不偏离这个关键点,正常教育教学才能有效开展。那么进行多元化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在教学计划中改变以往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多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以学生的需求和反应制订教学计划,让教学计划更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不同教学手段不断强化学生对课堂的认同感,让学生更多地在课堂上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多元化教学发展。

2.改善课堂互动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活跃度。

课堂互动的有效进行是多元化教学的一个关键点,传统课堂互动一般是老师提问或者学生主动提问,进行多元化教学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提问这个环节进行创新,采用新的提问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并体现出课文中心思想。如《皇帝的新装》这一节课教学时,传统方式是教师授课,然后提问学生为何皇帝没有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穿衣服。假如这节课让学生上,学生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这节课在比较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生通过相互之间思维的碰撞得到本节课要表达的意思,从而真正掌握这篇课文的关键点。

3.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多元化。

单一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发展,由于长期形成的单一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因此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多元化教学方法要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日常语文教学时可以将课堂搬出教室,通过一些文化古迹参观进行语文教学,在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同时增长学生见识。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辩论赛形式进行知识碰撞,通过激烈的辩论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这种激烈的交锋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多元化教学实施。因此改变教学模式就是促进语文教学多元化。

4.合理利用科技教学,强化教育教学实用性。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例10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手段确保人类不同群体间关系的协调,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对于世界人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体系中,使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趋势和方向。面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较为落后的现状,音乐教育的发展要求我国音乐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探索研究、加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以确保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对此,本文主要针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现代世界音乐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必然趋势,给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已成为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核心趋势和关键理念,并在世界各个国家音乐教育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推广。但就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的现状来看,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普通高等院校中的研究和实践尚较为少见,许多院校和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体制及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严重阻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推广的进程十分缓慢。

二、影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因素

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核心方向,受到了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及广大院校的高度重视,并不断扩大倡导力度、深化实施推广。但针对我国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现状来分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并未得到充分实施,各项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迫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这就需要必须明确造成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滞后的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历史因素

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多以西方音乐教学模式为核心,在结合西方音乐教学理论和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这就使得我国本土化音乐教育很容易忽视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难以形成民族化特色音乐教育文化,从而严重阻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体制内部因素

目前,造成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滞后的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音乐教育体制内部存在诸多复杂的不断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音乐教育体制内部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师重视学术研究、忽略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过于严谨、安于现状,不能与时俱进改革教学体制。

(三)师资因素

教师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核心力量,对于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推广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必须具有一批先进的师资队伍,以确保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质量水平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目前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师资源素质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教材及音响资料等因素

教材和音像资料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依据和基础性工具。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就必须要求具备丰富充足的教材和音响资料,以确保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国有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材的编写仍处于起步阶段,教材及音响资料都十分欠缺,从根本上限制着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发展。

三、我国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要求

在充分认识到影响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因素的基础上,我国现代教育教学体制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我国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必须深化认知,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

近年来,音乐文化认知训练的缺乏是我国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重大问题,使得文化交流缺乏对跨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受阻。受西方音乐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化特征严重缺失,使得音乐教育固步自封,难以对多元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和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这就使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要求必须深化对多元文化的认识,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从而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必须立足本土,建设民族音乐课程体系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化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必须在结合本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对其他音乐文化进行融合,建立起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体系。

(三)必须重视素质教育,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

在现代教学体制下,素质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理念,对于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音乐教育的必然趋势。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学生素质教育。

(四)必须兼容并蓄,学习外来优秀音乐和先进教育模式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在于通过多元文化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知识水平。目前,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教学模式和方法相对局限,更需要在保存自身特色的同时兼容并蓄,不断吸收外来优秀音乐,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四、我国多元文化教育实施的战略分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现代音乐教育的重大理念转变,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在现代教育教学体制下,我国音乐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成为了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面对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诸多阻碍,必须在充分结合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特色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的需要,大力推进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对此,本文就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体制

课程是学校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中,课程体制建设是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的重点在于通过音乐教育课程的高度融合,丰富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多元化综合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体制的建立完善需要对音乐教学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基本乐理课

基础乐理课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基础性课程,其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有效结合共同构成了音乐教育教学的乐理与试唱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乐理与试唱课程多用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选修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音乐课程教学沿用的基本以及专业音乐教育的教材教法,均相对简单,表现出了明显的肤浅化。这就需要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这些基本乐科的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在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可以将中国音乐理论的内容纳入教学中。同时,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作为理论与实践课程,应相互结合、补充,促进对学生的多重乐感的培养。

2.音乐史论课

全面综合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强调在提高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融会贯通、跨越转换等多种能力。因此,在音乐史论课程中,应重视研究、认真践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在具体实施中,普通高校可在原有的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外音乐名作鉴赏等课程中加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中外音乐名作鉴赏课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学生以视觉、听觉、感觉、心灵上全方位的震撼。

(二)不断丰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资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资源的丰富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关键作用。因此,为促进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必须不断丰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资源。

1.翻译、编写多元文化音乐教科书

教科书是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关键,能够有效提高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因此,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特点,编写切实可行的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科书势在必行。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科书的编写应在国内外权威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呈现出我国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立足点与定位,体现出教育者对课程实施的规划与设计,并根据学生接受多元文化音乐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达到该课程最佳的教学目标。同时,也需要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的支持和指导,以强化教材在教学实施中的可操作性。

2.选择正宗的音响音像资料

任何一种音乐都是在它特有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产生、存在、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在原本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学习不同的异文化音乐,以保证其音乐文化的正宗性。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要求必须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的教学手段,选择正宗性的音响音像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民族化特征突出、并未经过加工改编的音响音像资料。同时,积极引导、启发大学生充分地融入不同的社会语境,学习不同的音乐文化,并深入自然和生活,强化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体会和感悟。

3.充分应用音乐网络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音乐网络资源也逐渐深化到音乐教育中,成为了音乐课程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开拓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以适应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要求必须充分应用音乐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多地域化的交流和沟通,将网络作为关键媒介,推进学生多元文化音乐的学习。

(三)加强改革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1.理论课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提高,其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具体很强的单一性和枯燥性的特点,往往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必须改革传统理论教学方法,主要强调教学方式的低起点、大容量、多角度和多元化。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不同的、新颖的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积极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在参与协作中激发创造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学习方法确保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实施。

2.实践课教学方法

作为重要的艺术学科之一,音乐教育对于课程实践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必须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参与到多元化音乐表演中,获得更直观的音乐体会和感悟。实践体验课作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一种课程类型,并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技能、艺术实践等专门的实践性课程。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实践体验,以获得理论教学难以替代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完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其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音乐文化。这就要求必须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以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因此,加强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开设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师培训班,为任课教师进行短期进修。

参考文献

[1]蔡麟.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几点浅析[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2)

[2]吴琼.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1(24)

[3]郜锋.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思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李劲松.反思与对话——评《21世纪主潮——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J]. 艺术教育. 2008(01)

[5]舒畅.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