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旅游经济的发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9 16:21:56

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经济的发展例1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现状

我国旅游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角色,也由曾经的带有强烈行政色彩和高度资源依赖型的社会文化事业,一跃已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越发成为各地发展第三产业重要着力点。

之前,中国大陆的旅游业产业经济规模十分有限,市场经济下现代企业制度远远未见踪影,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更是无从谈起。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确立以后,随着老百姓收入的普遍增加和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各地的旅游业经济总量不断蓬勃壮大,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经济门类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和地位持续提升。到目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总体上看,我国的旅游企业和政府旅游管理行政部门的行为都在不断趋于科学和市场化,从而极大地释放了旅游产业自身的活力。

二、我国旅游产业的机遇

从产业组织角度来看,我国的旅游产业依然存在着亟待规范和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集中在旅游产业内部的自身结构上。首先,我国的旅游产业市场集中度是相对较低的;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的供给与市场需求往往难以同步匹配;整个旅游市场的企业构成中存在“偏小、零散、弱小”的现象,旅游企业迫于生存压力,盲目地为了抢占市场,经常以模仿竞争对手的优质产品辅以价格战作为利器进行竞争,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旅游产业市场总体规模和经济总量攀升,但行业的利润率却不断压缩,对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因其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旅游资源大国,可惜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悄然成为了世界旅游大国之一,然而做大还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在大的同时变强。世界旅游组织曾经报告指出,中国大陆约在年前后跻身世界最大的入境旅游接待国、全球第四大出境客源国。@对我国旅游业全局和战略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把握的机遇。

国家层面的动向,引发了各级地方政府强烈的热情,纷纷在各地对旅游业战略进行因地制宜的定位,旅游业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继续提升。实现既定的目标,其核心在于抓好中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强势推动其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由满足基本需求向深化服务内涵转变,同时要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并重,切实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总之,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旅游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旅游经济像其他部门经济一样,正在积极参与着所有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由于旅游活动是一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社会经济活动,与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所以它的运行必然会对旅游目的地经济产生各种社会经济效应。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旅游活动的社会经济效应状况及其特点,有助于更合理地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战略并进行旅游发展规划,进而促进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资源禀赋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大致处于波特产业竞争理论所描绘的由第一阶段向第二、三阶段过度时期,且随着时间推移,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影响作用的发挥也越依赖于旅游专业知识、人才与旅游相关的高科技等高级旅游要素和专门要素。因此建立旅游要素的提升和发展机制,推进旅游业向更高阶段演进,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

资源禀赋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禀赋条件,结合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系统性比较,重点关注了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影响相对重要性的变化。

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资源禀赋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影响作用,无论总量层面作用还是质量层面影响作用,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降。相比较而言,劳动力禀赋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总量和质量层面的影响作用则处于显著上升时期。当然,这里对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整体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或者说旅游产业人力资本状况影响作用进行考察的时候则发现,其表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影响作用有升有降。

四、总结

旅游经济的发展例2

一、平乐古镇旅游发展现状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所辖邛崃市境内,距成都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自公元前 150 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至今已经有2000 多年历史。平乐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 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古镇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达85%。。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占地面积宽、民俗活动多种多样,成都于2009年启动“天府古镇”整体品牌打造计划,平乐是国务院六部委2004年2月命名的全国重点镇和四川省命名的十大古镇之一,也是成都市30个重点镇之一,邛崃市2000年实施的“一山一城一镇”中的“一镇”。2008年至2011年,平乐古镇的游客增长量始终保持在20%以上,在2014年的五一小长假平乐古镇游客量也达到了37.6万人次。

平乐镇现辖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2万人(其中集镇区1.2万人)。耕地面积22305亩,农民人均耕地0.69亩。2005年全镇GDP就达到了5.6亿元,财政收入94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

二、旅游业发展对古镇的经济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

平乐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丰厚灿烂,独特而集中。这些都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考古和旅游。在古镇旅游开发前平乐古镇的居民多以务农为生,部分居民以经营茶馆、商铺为生,但客源不多收入也不高。这些都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13年中秋小长假古镇吸金近两千万。

2、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当经济落后地^的某些旅游资源足以吸引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前去访问时,这些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开支对当地来说显然是一种外来的经济注入,这些新增资金无疑将会刺激该地经济的扩大发展,从而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别。”[1]从前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平乐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但当地的古镇旅游发展起来后,游客在古镇的消费为古镇注入了新的经济来源,现在的平乐古镇在邛崃市乃至全成都范围内都算得上是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合理规划,这更是推动了平乐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

3、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该国或该地众多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配合与支持,旅游业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相关设施和设备,这就有效的刺激了建筑业,日用化工行业,农发展品生产,酒店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1]随着古镇旅游的发展,游客的住房需求,餐饮需求,娱乐需求,购物需求等要求古镇提供这些商品,随处可见餐饮店,咖啡店,客栈,纪念品店,现在的古镇不仅仅依靠农业来获得经济收入了,越来越多类型的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在古镇得到了发展。

(二)消极影响

1、引起当物价上涨

“一般情况下,由于外来者的收入水平相对比较高,或者他们有支付高价的心理准备因此在购物时,往往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所以旅游地物价上涨是个必然趋势,这势必会损害当地居民的利益。” [1]游客的增多带来物资需求的增多,小镇平时的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此外,古镇及周边优美的环境带动了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地产的兴起,加剧了房价的上涨,当地居民现在想要购买古镇的房子来扩充店面或是在古镇周围另买房屋则需要付出比之前高很多的价格,这对于一直生活在当地的居民产生巨大的压力。

2、过分依赖旅游业影响当地经济的稳定

旅游业具有脆弱性包括旅游业有明显的淡旺季,对客源地依赖性大,旅游业的相关性强,旅游业的敏感度高等方面特点。平乐古镇现在已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依赖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收入。古镇沿白沫江而建,成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降水,白沫江河岸矮,一旦下暴雨,河水很容易上涨,水流湍急,严重危及河岸两边的旅游营业。金鸡谷景点,夏季由于雨水冲刷,也较容易发生滑坡等,所以一旦有不可控的事件发生,古镇的旅游业必然受到影响。这就意味着古镇夏季的旅游收入大大减少,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稳定。

3、利益分配不均

据当地居民介绍,古镇从 00年到06年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换了三届,每一届政府的要求及承诺均不一样,因此造成居民利益无从保障,其权利得不到认可 。政府则为了打造古镇,希望从外面引资引商,与当地居民形成竞争态势 。平乐政府要求河滨居民搬迁 ,给出的条件是政府以 350元 /平方米买进 , 在新镇以 750元 /平方米的价格卖给他们新房 。居民反映,一旦他们离开这里,就没有生活来源。政府和居民的矛盾尤其强烈。居民的参与性不仅没有得到认可和支持,而且还受到严重限制。

三、建议

1、适当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平乐的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8:65:17。工业占一半以上,主要是旅游产品的生产,根据旅游业的脆弱性,古镇不能只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应借助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本区副业的发展。这样既能在旅游中获得收益,也能在农副产品方面有足够的供应,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因游客需求增多带来的供不应求而导致的物价上涨情况。

2、“注重居民利益的获取,构建公平化的旅游经营体系”[2]

“一个地区发展旅游,其目的应该是促进当地经济 、文化 、社会协调发展。当地居民是这里的主人,同样也是这里的服务者 、享用者 、受害者 、获利者,只有充分尊重他们 、重视他们,给他们真正的主人的地位,让其自己管理自己,自觉爱护 、保护这里,拥护 、支持旅游发展,才可能实现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4]而要使居民从旅游中获得合理的利益,就必须要鼓励社区居民的经营参与,实现旅游经营的公平化。第一,个体经营。平乐古镇居民参与旅游经营的主要方式如下:家庭旅馆接待、特色餐饮接待、民俗表演活动、旅游商品制作、旅游发展投资等。第二,企业经营。居民可以将资金或者土地等投资入股,建立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同时政府也要致力于打造公平和谐的旅游经营氛围,社区应借助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平台,给当地居民以社区旅游开发中的选择权和控制权,给其权力说 “不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2014年10月第七版

[2]向明. 社区旅游视角下古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四川平乐古镇为例[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0):296.

[3]刘婷.成都古镇旅游开发的得与失――以平乐古镇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 (05):164-166+168

旅游经济的发展例3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

1、世界旅游经济的增长将继续快于全球经济的增长。第一,居民用于旅游消费支出的增长快于其消费总支出的增长。第二,政府用于旅游消费支出的增长快于政府总消费支出的增长。第三,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用于旅游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社会总投资额的增长速度。第四,用于旅游的净出口物品的产值的增长速度快于国际外贸净出口物品的增长速度。

2、世界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呈增加趋势,但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增长速率呈减缓趋势。这是因为其他行业应用高新技术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得更快。旅游业虽然也在不断地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但毕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3、世界旅游产业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人数呈增长趋势,但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创造的旅游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原因在于成本提高)

4、在世界旅游产业中、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旅游收支在过去十年中一直保持顺差并呈逐步增加趋势,发达国家的国际旅游收支也逐步由逆差转为顺差。

5、世界旅游产业中,各地区的国际旅游收入在过去十年中其变动趋势是、从增加量看,欧洲、北美和东亚太地区排在前列;从增长速率看,以南亚和非洲地区最快。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

2.1、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现

2.1.1经济动力型发展观。经济动力型发展现是指从经济或产业角度出发,国家和企业将旅游发展的经济功能置于首位的发展观念。经济动力型发展观指导下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一,旅游业的发展以入境国际旅游为主。第二,政府主导下的超常规发展。第三,外延型的数量扩张。其主要特点是以旅游资源的大量消耗来换取旅游业产值的数量增长,是一种外延型的数量扩张。

2.1.2双重动力型发展观。双重动力型发展现是指从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角度,既考虑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功能又考虑其社会功能的发展现念。双重动力型发展现指导下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一,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居民的消费需求推动的。第二,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在正常情况下主要通过供求、价格和竞争等机制进行,政府很少干预,只在特殊情况下,政府才采取某些限制措施,如提高旅游税收、限制居民出境旅游所携外汇数额等。第三,旅游业发展的规模较大,速度相对较低,但质量高。效益好。

2.1.3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现是指旅游的发展要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域相协调的角度出发,确保旅游发展可资利用的资源能用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不危及满足今后各代人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现下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一,政府主导下的循序渐进发展。第二,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发展。第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发展。

2.2、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2.2.1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作的长期谋划和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有:第一,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它是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主要包括旅游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数量指标、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以及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要求等;第二,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战赂目标的对策、途径和手段,即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等。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对策、途径和手段主要为:旅游产品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人才的培养以及资金的筹措等。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可分三个层次,即全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和旅游企业经济发展战略。

2.2.2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第二,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开发潜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状况是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对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有直接影响。第三,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意味着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不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不同,这对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也有影响。

总之,影响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因素除上述三个主要方面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政策、旅游市场需求与格局、周边环境利国际环境等。

三、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3.1适度超前战略。

3.1.1适度超前战略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指在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在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他产业(如民航、铁路等)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略高于回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其次,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适度超前,即在旅游资源丰富、配套设施相对完备、可进入性强、商业价值高、经济效益比较好、发展旅游比较利益显著的城市和地区超前发展,而那些暂时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地方不能盲目超前。最后,是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整个阶段的适度超前,并不排除在个别年度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的情况。

3.1.2采取适度超前战略的主要原因

第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三,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已有设施为旅游业发展适度超前奠定了基础。我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不仅非常丰富、而且很具特色,对境外游客吸引力很强。建国后,我国先后建设了一批旅游住宿设施,加上政府的主导作用,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是有保障的。第四,我国旅游客源市场广大,旅游需求旺盛,它为我国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第五,改革开放为引进外资和技术创造了条件。发展旅游业需要投人大量资金,尤其是在发展初期阶段,所需资金更多,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和地面设施建设,这对国家经济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旅游业率先和大量引进外资,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使旅游投资多元化,为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

3.1.3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效

第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二,旅游产业的地位逐步提升。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目前已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第三,旅游产业的效益稳步提高。第四,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3.2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行业,其发展也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实现人口、环境、资源、技术和制度上的协调统一。在经济发展上,既要重视数量上的增长,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资源的节约;在生态环境上,既要注重保护,更要使保护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在社会发展上,既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又要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旅游经济的发展例4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wwW.lw881.com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2000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转载),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旅游经济的发展例5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2000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转载),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旅游经济的发展例6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2000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转载),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旅游经济的发展例7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1.加大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2.促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3.发展特殊群旅游

旅游经济的发展例8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1.加大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转贴于

2.促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3.发展特殊群旅游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会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以城市风光和游乐项目为主,对吃、住、行的要求不高,只求开心、新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是旅游者,还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如果能在旅游的同时,还为他们设计一些先进农业生产的观光,农产品信息的交流,会更受他们的欢迎。大力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线路、项目,为他们提供耐心热情的服务,我国这样一个人数最大的群体,会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顾客群。这不但对发展旅游业,更主要的是对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意义。

旅游经济的发展例9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1.加大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2.促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

[1] [2] 

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发展特殊群旅游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会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以城市风光和游乐项目为主,对吃、住、行的要求不高,只求开心、新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是旅游者,还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如果能在旅游的同时,还为他们设计一些先进农业生产的观光,农产品信息的交流,会更受他们的欢迎。大力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线路、项目,为他们提供耐心热情的服务,我国这样一个人数最大的群体,会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顾客群。这不但对发展旅游业,更主要的是对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意义。

旅游经济的发展例10

旅游经济(Tourism Economy)是指由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者同旅游企业之间以及旅游企业同相关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相应吃、住、行、游、购、娱乐等服务,而旅游者给付一定报酬,从而形成了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旅游企业为安排好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需要同有关其他企业或部门发生经济联系。这些经济联系便构成了旅游经济的内容,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部分。

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尽管中国旅游产业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与国际旅游市场荏苒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软件上,不仅是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差距,还有营销体系、政策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通往世界旅游强国的道路上中国依然有一段路要走。现时期的中国旅游业应该着手改进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营销体系,改善环境,建立健全合理的政策体系,这都需要政府、组织、以及公民的共同努力,另外还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高级、中级、初级管理人员以及普通服务人员。

二、旅游英语对开展国际旅游的重要性

据WTO的报告称,下世纪不仅旅游业将成为最赚钱的行业, 且中国将于202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旅游的热点。据测,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接待游人的速度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 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旅游目的国,旅游人次将达到1.371亿,其次才是美国, 法国位居第三,西班牙第四、中国香港第五。从长远看,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前景十分光明,但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我国旅游业的优越地位,以为凭着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不必花太大的力气,就能保证旅游业长久的兴旺发达。但是我国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困扰我国对外旅游发展的重要难题。旅游英语发展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我国对外国际旅游的发展。

三、旅游市场国际化对人才的需要

一名合格的旅游业管理人员必须首先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必须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高等教育学历;必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开拓精神;必须善于协调和善于沟通,勤勉敬业,诚实守信。因此,要大力培养既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在旅游企业,也需要一批能从事应用技术的英语高级人才以及在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服务管理和服务经营的人才。与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比较,这类人才在知识、能力、专业面及深度上都应有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和要求方面、在技术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都需要提升,这也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之中,国内旅游、出境旅游、涉外宾馆酒店旅行社都为高级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旅游英语教育对英语高级人才需求负有时代重任。如英语导游首先要能熟练应用中外两种语言,口笔表达能力要强,口齿清晰度要好,反应速度要快,声音要亮,具有健全的职业心理素质,包括工作时做到不紧张, 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高效解决问题,正视各种挑战,对自己的缺点和失误有清晰的认识,具备一定的演讲才能和组织能力,在各种复杂的场合要有果敢的处理能力。

四、培养旅游英语产业化人才途径

(一)课程设置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力求做到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

为适应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从事旅游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既应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又必须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和现场管理、导游等技能,就业后能很快上岗并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要求。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一是课程设置要以人为本,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发展个性。课程模式的目标去向是“人格本位”,即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素质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二是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破旧的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技能形成为根本,将整个教学内容模块化。旅游英语专业课程可分为四大模块::即英语课程模块、旅游专业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素质教育模块。

(二)培养途径要实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

针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其人才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只能是产学结合。因此除了加强实训室,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外,还应根据社会岗位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进生国际旅游知识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外语过关,而且还充分了解当前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快的适合国际旅游工作。

小结 旅游英语的发展是符合国际旅游发展趋势的,只有充分培养好专业旅游英语人才,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对外旅游的发展,为我国旅游经济提供充分的动力。使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元慧. 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 2009,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