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1 16:56:46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例1

我再一次阅读《学记》,愉快之情油然而生:“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想起多年以前自己刚刚跻身于语文教师的行列中时,也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工作中的重头戏,写作是很伤广大师生脑筋的艰辛劳动。所以,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推广的大背景下,也不甘示弱进行了作文教学的创新与实验研究。可是,匪夷所思的是并未如愿以偿地使写作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相反望文生畏的心理像感冒一样在班级里发作和传播。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反思和探索,把札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才有了生机和活力。现在就用《学记》中的几句话总结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失与得。

一、教学误区

1.“或失则多”

贪多务得,刚性作文篇数多,弹性练笔少。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固执地认为老师必须多布置作文让学生写,功到自然成。因此,盲目追求作文篇数,想要靠数量取胜。每学期布置作文篇数将近三十篇。作文数量远远超过了《大纲》(课程标准的前身)的要求;却忽视了诸如观察日记、读书心得、生活体验随笔等富有弹性的练笔环节。

2.“或失则寡”

平时积累少。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初一的作文中写妈妈雪天送自己上学或接自己放学,到初三还在用这个写作素材,如此这般黔驴技穷,令人尴尬。而有些学生头脑中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语言表达能力,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也有的同学从初一开始抄袭作文直到初三。作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寻根究底,那就是生活体验少,素材积累少,词汇库存少。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无异于揠苗助长。

3.“或失则易”

轻视作文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我通常是这样做的:课文教学,计划清晰,教案翔实。上课,我会使出浑身解数,很怕遗漏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点。而作文教学,通常是在周四或者周五时把作文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双休日完成,周一上交。如果适逢小长假就多布置几篇作文。若非公开课抑或面临中考,作文指导课能省就省了。批阅学生作文是很卖力气的,写得好的作文,老师有眉批有旁批有总评;差一点的略批;字迹潦草语句欠通顺者则一“阅”字了得。这种重视课文教学而轻视作文指导的做法,我当时并未介意,以为这是很正常和普遍的现象,没有意识到作文指导课给学生带来的正能量。

4.“或失则止”

避重就轻,目光短浅。作文指导,费力多,收效慢,事倍功半,老师放任自己,没有迎难而上,认真教好每一节作文指导课;写作文,伤神耗时,似乎得不偿失。一部分学生感觉到考试时作文分数不相上下,就认为无需在作文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气力。因此,并未引起学生的重视,或背几篇现成的作文,或者写几段空话套话敷衍了事。老师发现这样的问题,处理不当或未加以处理。当学生发现自己作文成绩落差的时候,奋起直追就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了。写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原本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姿态和良好的视角,可是适得其反。

二、札记实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经过几年的摸索,自己又把札记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方走出曾经的教学误区,渐渐沐浴到作文指导的春风。

课文和作文是一对孪生姊妹,联系紧密。札记就是二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平坦的途径。

1.札记形式灵活,适合练笔

关于札记的概念,清代王筠说:“或学而有得,或思而有得,辄札记之。”查找过资料,这样概括更加全面: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读书札记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心得式、评论式、存疑式、减缩式。教师利用这些灵活的札记形式,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师布置的刚性作文与学生的练笔结合起来,既能双赢,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

2.札记使用方便,便于积累

胡适关于他的札记,他是这么说的:我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用作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我自己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学习中的心得和体会,都可以自由的札记之;阅读或交流时,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发现的好词好句抄录下来,熟记于心,丰富语言积累。学生有了“思想草稿”和丰富的语言这些写文章的根本,也能妙笔生花。

3.札记操作简单,利于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札记的优势在于它不难掌握,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灵活使用,写的文字多也好,少也好,能写就好。我们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培养着写作热情和兴趣。杨胜利老师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4.札记记录见闻和感受,更容易坚持长久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贵在坚持。札记因为形式灵活,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诸多特性,因此更容易坚持长久。叶圣陶老先生说:“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要引他到最高尚、最完备、最能永久、最有精神的地位。”札记所起的就是引导作用,引导他们写,坚持写,写到永久,达到最有精神的地位。

在我个人的教学中,有计划的作文训练和学生札记活动相结合,一学期学生的写作在四万字以上,一年下来,假期包括在内,大概将近十万字。其中有摘录的“文笔精华”,有课文仿写,有读书心得,也有言简意赅的置疑,还有俨然大家姿态的评论,更有生活中的见闻录。这些林林总总的笔记中,有现实版的孔乙己、范进、小公务员;有属于自己的《麦琪的礼物》《过节和观灯》《在梦的远方》;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们也有《乡愁》《秋思》《沙与沫》。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与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先贤在谆谆告诫我们:“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这就是我记录“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的理由。合上《学记》感慨良深。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例2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改革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训练形式上应变命题作文为主为“定量”“定向”结合,写生活札记。

“象牙宝塔”本指文艺家超脱社会现实的艺术天地,“十字街头”即指现实生活。这是两个带有比喻意义的概念。我这里借用来指中学作文教学的两种境界:前者指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后者指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由重形式转为重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强调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们走出“象牙宝塔”,奔向“十字街头”。

一、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品格

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教师要敢于破除“封闭式”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去陶冶健康的情感;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象牙宝塔”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充满“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走进大自然的学生则不然,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苹果林,冬天的鹅毛雪,无一不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时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契机。可让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可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可让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九曲连廊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可让学生观察桃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二、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量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例3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改革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训练形式上应变命题作文为主为“定量”“定向”结合,写生活札记。

“象牙宝塔”本指文艺家超脱社会现实的艺术天地,“十字街头”即指现实生活。这是两个带有比喻意义的概念。我这里借用来指中学作文教学的两种境界:前者指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后者指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由重形式转为重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强调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们走出“象牙宝塔”,奔向“十字街头”。

一、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品格

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教师要敢于破除“封闭式”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去陶冶健康的情感;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象牙宝塔”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充满“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走进大自然的学生则不然,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苹果林,冬天的鹅毛雪,无一不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时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契机。可让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可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可让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九曲连廊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可让学生观察桃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二、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量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例4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63-01

目前,护理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增长和更新加速,我们需要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个人素质的护理人才。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要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1]。深入学习《护理札记》,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护理札记》在护理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护理札记》的发展史及简介

《护理札记》的作者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她是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一生培训护士1000多人,她的《护理札记》、《医院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手册。《护理札记》分十四个章节[2]:

第一章 通风以及一些应注意的事项

第二章 房子的健康条件

第三章 精细的安排

第四章 噪音

第五章 变化

第六章 饮食

第七章 什么样的食物

第八章 床和被褥

第九章 光线

第十章 房间和墙壁的清洁

第十一章 个人卫生

第十二章 不停地谈论希望和建议

第十三章 对病人的观察

第十四章 结论

本书的用意不在于让护士们把它作为思考的规则,照此去从事所有护理工作,也不是告诉护士该如何护理的指南。在当时是想给那些从事照顾他人的妇女一些提示,教她们怎样做才能够使人不生病或者是使人从疾病中康复。人们认识到,这些知识非常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它不同于专业的医疗知识。

2 深入学习《护理札记》的重要性

不断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为护理职业和劳动力市场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护理人才,然而,随着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要求护士更加专业,更加完美,符合患者的要求。在接受护理教育之初,学生首次接受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各护理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护理教育之前,可把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作为入门课程,将《护理札记》列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让其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前景,学习南丁格尔精神,反思自己对未来职业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从而,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学习《护理札记》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的信念:

据调查,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只有36.89%,大部分学生是父母逼迫或劝导而来的,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只是被动学习的,有些学生根本不想学习,部分学生认为现在在学校仅仅是为了应付父母,将来不会做护士。因为,学生有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对此现象,作为学校在教学中应当加强专业兴趣的培训,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的信念,激发学生对护理科学的兴趣,增强护生对护理学科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情感,造就一批优秀的护理人才[3]。通过学习《护理札记》,以鲜明的例子,结合临床实际,激发护士的积极性。

2.2 通过《护理札记》,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过硬的操作技能,但是,刚进入临床的护士,甚至是高年资护士,在遇到问题是,往往会束手无策,难以巧妙迅速的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护理扎记》中,南丁格尔以通俗简单的文字,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实际鲜明的生活实例,留给了我们。对病室环境,饮食,音乐疗法,尤其是病情的细微观察,写的非常切合实际,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及临床工作,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优化护理工作。

2.3 学习《护理札记》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

护理质量和护士素质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的优劣,只有具有高尚道德感和良好素质的护士,才能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重视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和病痛,竭尽全力为病人服务。通过对南丁格尔的了解,学习她的品质与精神,不管面对怎样的病人,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误解,指责,委屈时,能保持冷静,乐观沉稳,包容理解,认真听取病人的意见,树立崇高美好的自身形象。护士在病人面前的语言、仪表、行为会影响到患者在院治疗的心理环境,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诸多,培养出来的护士,知识面狭窄,缺乏心理素质、修养及人文学科的知识,难以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因疾病折磨而致形态丑陋、失去理智或情感变态的病人面前,护士可以带着爱护、关怀、同情、体贴,不厌其烦的护理、治疗,使病人感到亲切、平静、安全[4]。像南丁格尔一样,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成为战士们心中的女神。

3 如何开展《护理札记》的学习活动

《护理札记》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医学院校的图书馆一般都收藏了此书,数量仅两本左右,但是往往无人问津,笔者认为大力开展《护理札记》的学习活动很有必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护理专业学生在入校领取课本时,可以每人分发一本《护理札记》,要求必读。(2)把《护理札记》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第一节课,由专门的老师进行1-2个课时的点读与讲解。(3)各医学院校,医院可鼓励护士读《护理札记》,举办读书报告会,征文,演讲等。

4 小结

简言之,《护理札记》是护理学界的宝贵财富,是护理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积极开展《护理札记》的学习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优秀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从而推动护理事业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例5

老舍的11通信札,蔡元培帮留学生筹措学费的书信,还有巴金、郭沫若、茅盾、臧克家的手稿,梁启超、胡适、林语堂、陶行知的手札,厚厚一沓老一辈文学家亲笔所写的个人小传。

几个月前,《济南日报》曾以“十一通老信札牵出老舍文学轶事”为题,详细报道了济南一位收藏家用三年多时间购藏老舍先生11通信札的消息。这些信分别是老舍写给郑振铎、叶圣陶、赵太侔和张梅林的,记录了老舍先生访美期间为国内筹措捐款、指导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的情况。这位收藏家就是徐国卫。当时记者和徐国卫还一同赴京拜访求教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舒乙对这批信件的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亲自将这些年代久远、字迹漫漶的书信一一译出。不久前,舒乙还专门著文发表在最新一期《文史资料》选辑,指出:“这段历史是老舍生平中的一段空白,记载较少,资料也贫乏,因此不论是对老舍先生生平的研究,还是对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这个组织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在文末,舒乙还特别表示:“这些书信原件均出自山东济南的收藏家徐国卫之手……应对徐国卫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纪念92周年之际,一位收藏家展示了一通他收藏的的推动者之一蔡元培的信札。信是蔡元培写给时任湖南省公署秘书长兼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易培基的。蔡元培称当时中国公费留学欧美的留学生名额有30余个,其中徐悲鸿留学法国。一个名叫孙世灏的湖南学生留学比利时的国立美术学校,擅长中国画,成绩很好,但其学费已耗尽,难以继续求学,请易培基帮忙筹措学费,以使其完成学业。这封信的收藏者同样是徐国卫。他表示,在纪念日之际,其主要推动者之一的亲笔信札能落户济南,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聚雅斋,记者还看到一幅3米有余的长卷,是1963年10月中国文联在北京西山举办第十期文艺节读书会闭幕后,著名诗人苏金伞所作的一首长诗,巧妙地将38位与会的文学家名字全部嵌入。同时还配有38人的合影。一首诗一张照片,生动有趣地记载了文艺界的一段佳话。

采访中,徐国卫向记者捧出厚厚一沓上世纪50年代前后,老一辈文学家亲笔所写的个人小传,包括生辰籍贯、学养著作及创作经历等内容,有近百件。翻阅这些自传,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李广田、张恨水、胡风、王了一、焦菊隐、马少波、魏巍、丁聪、马烽、孙犁、徐悲鸿、石鲁、李可染、倪贻德、王式廓、周而复、赵树理、陈登科、上官云珠……这些文艺前辈的字迹风格万千,一一读来令人感慨良多。

徐国卫的收藏里还包括黄永玉的《蜜泪》散文手稿、巴金《随想录》序言手稿、臧克家诗文手稿、郭沫若书信手稿、茅盾手稿等等,以及一些早期国家领导人的签名。同时还有作家签名本数千册。“在深夜里捧着这些手稿静心阅读,就好像是在和这些作家握手,有一种心与心在交流的感觉”。

与文艺家相比,更为少见的是民国以来各界名流手札信稿,如梁启超、胡适、林语堂、陶行知等,甚至包括历史上的负面人物如周作人、、吴静恒等。

历时数年,跑遍全国,耗尽心力大海捞针;手札虽小,却蕴含着文学、艺术、历史、社会等多方面价值;进入“无纸”时代,手札的意义更为凸显。

徐国卫的手札收藏最早要追溯到12年前。在一次收藏徐悲鸿画作的时候,他在南京意外发现了徐悲鸿十几通信件,就一并买了下来。从那时起,徐国卫开始涉足手札收藏,但在数量上真正“发力”是在近五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及时关注各地拍卖会的信息,每天上网关注相关动态,他称自己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有时偶然获知一点信息,也要尽可能顺藤摸瓜,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手札,亦称信札、书札、尺牍、书简、手简、尺翰等,唐之前存留下来的大多被称作“帖”,是珍贵的书法精品。今年故宫博物院为80周年院庆展出的镇院之宝《平复帖》就是西晋陆机问候患病朋友的书信,这9行84字的草书,乃我国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和名人手札。目前市场上的手札作者主要集中于历史和少量当代地位已经被肯定的名人,如政要、学者、作家等。

手札虽小、不事张扬,却蕴含着文学、艺术、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徐国卫介绍,首先,手札多为时人的书信、日记,由于其本身特性,往往能够记录下书者当时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当时最真实的历史事件甚至某些不为人知、未为历史所录的理事情形。手札有效地弥补了正史的空白,为历史提供了真实可信的佐证和资料。可以说,一纸手札就是一段历史档案,反映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人际关系,家事、国事、私事、大事、小事无所不至,可以补史,可以证史,研究价值颇高。徐国卫说:“比如我收藏的老舍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关于‘艺术与生活’的一份讲话手稿,公开发表的讲话很简单,但手稿却十分全面,通过这份手稿我们可以更为详细地了解老舍当时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认识。”

其次,手札由于其独特的表现及存在的形式,内中的艺术价值应该为更多人所肯定。手札为时人手书所成,虽不一定都是在书法创作上深有造诣的大家,但其所表现出来的风貌气质则个个不同、各具风采。尤以当时名流书法技艺与风格最为随意、自然流露,虽信手为之,却体现出了作者的真实性情与功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手札作品既是资料性的,又是观赏性的,多重价值兼而有之。

徐国卫说,现在随着很多民间史料浮出水面,很多专业研究者都开始注重手记、手稿和信札。这些手札更能反映作者真实的一面,包括创作时的思想认识状态等等,价值非常。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随着计算机应用逐渐普及和大众化,社会正在进入无纸化状态,亲笔书信越来越少,真正意义上的纸上书写正被年轻人抛弃。在这种情形下,名人手札更显得弥足珍贵。2005年,由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发起了一项“抢救民间家书”的活动,费孝通、季羡林等数十位文化名人向海内外华夏子孙发出倡议:留住家书,捐献家书,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添砖加瓦。这也反映了国家有关部门对手札保存与整理、收藏等工作的重

视与支持。

中国手札收藏,自古即有。当代的手札拍卖起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近两年,手札开始成为艺术品投资领域新的热点,拍卖连创佳绩,各方参与度也连番增高。

2002年9月,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全国民间藏书家联展”中,有6封朱自清的亲笔信,其中包括朱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文学系主任时诚邀古文字学收藏家陈梦家先生赴昆明任教的信。朱自清后人闻讯,当场表示愿重金收购。人们可以透过这些发黄的纸张感受历史的真实,探寻名人的思绪脉络,触摸到先哲的心灵律动。

2003年年初,著名影视演员张铁林在上海一场拍卖会上,以22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得赵之谦的《国朝汉学师承续记》39通手札,这一举动客观上对手札收藏做了宣传。

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四通,以111.1万元成交;2005年11月,黄宾虹致帅铭初信札在北京荣宝斋秋拍会上亮相,并最终以55万元成交;同年6月,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记录了徐悲鸿与王少陵一段友谊的信札,以高出估价近一倍的56.1万元高价成交;而同年进行的嘉泰秋季拍卖会上,郁达夫致王映霞的8通手札再以37.4万元高价成交。

与这些历史名流相比,另一些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其手札亦可凭其具体内容与文字,在历史地位、文物价值与书法艺术层面上获得独特的价值,而被收藏者和专家所认同。

徐国卫介绍,国内手札收藏虽然日渐火热,但人们对手札的价值认识并不充分,根据国外的经验,我们的手札收藏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外的手札收藏成为一个完整系统已有百年历史,一些画家的手稿,比如达・芬奇的设计图纸,甚至比画还要贵。在国外收藏市场上,名人书信、手稿早已是极其热门与抢手的一大收藏门类,是“天文数字的价格”。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关于原子弹的信,1987年在纽约索斯比拍卖会上拍出了22万美元;丘吉尔的7封情书,1994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7.68万英镑;肖邦给阿尔贝尔伯爵的信,在纽约索斯比拍卖会上拍出了19万美元;而记录了哥伦布描写发现美洲大陆的信,更是于1991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44万美元的高价。

作为一名涉足收藏20多年的藏家,徐国卫珍藏的近代各类手札,不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在国内名列前茅。

2005年4月,徐国卫向北大图书馆捐赠碑拓180种300幅,所有碑拓均为原拓,且均为北大图书馆所缺品种。为此,北大时任校长许智宏亲自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徐国卫捐赠石刻拓本选编》写序。2006年,徐国卫将所藏的60多件汉碑拓片,无偿提供给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部两汉碑刻全集《汉碑全集》;不久前,该出版社又以聚雅斋藏品为主,计划出版《魏碑全集》。2008年,徐国卫策划出版了《岳祥书美术全集》七卷本,在社会上反响很大。二十年间,他策划出版图书40余种,为宣传家乡的文化,做出一定的贡献,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声誉。他的“聚雅斋”已成为山东从事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例6

以早期现代英国札记书为切入点,郝田虎在这本著作中探究的是十七世纪书籍史的两大问题。一个是作者权利意识状况和早期现代“写作”的含义,一个是英国“文学经典”的形成。两个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书籍史中占据核心地位。在英美学界,书籍史肇端于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1964),至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蔚然成风,目前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更早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法国年鉴学派(由Lucien Febvre和Marc Bloch开创)。但年鉴学派的主要目的是摸清跨度很长的历史趋势,是长时段(longue durée)社会史的一部分,而在文学研究领域中书籍史的学者则尽量让自己的研究有微观层面的效力,能为文学阐释服务。

十七世纪英国的札记书层峦迭嶂,构成了一个地势十分复杂的文化版图,作者对这个版图进行了全面勘探,又深入《缪斯的花园》的肌理,显示了十分强大的研究能力。郝田虎在著作中对自己的“手稿刑侦”工作的方法和路数描写细致,展现了许多使用数据库检索查询札记书中各类片段的出处,辨认手迹以确定札记书手稿年代和风格的细节,让同侪钦羡,也给晚辈作了示范。

十七世纪实际上有两个《缪斯的花园》,都是札记书,前者出版于一六年,后者―即这本著作的考察对象―原计划在一六五五年左右出版,但实际上从未付梓。这个情况的原因尚不明确,研究者能考证的信息是其编撰者为埃文斯。十七世纪还有许多其它的札记书,作者在书中也罗列了部分,比如《英语妙语和语言集锦》(1655)和《英国的帕纳塞斯山》(1600),后者收集了十七世纪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诗歌,建立了一个早期现代诗人的新经典。英国第一本可以确定日期的印本书《哲人语录》恰巧也是一本札记书。

札记书中对所收集诗句和散文片段归属的标志并没有严格的规范。上面提到的一六五五年的《英语妙语和语言集锦》虽然是一本印本书,但收藏于不列颠博物馆的复本以手写的形式提供了其中几乎所有段落的归属,不过一六年出版的《观景楼或缪斯的花园》就没有一一注明来源,只在序言中列出了所引用的诗人。后来的那部《缪斯的花园》因为没有正式出版,所以只有手制的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目录,书中给出了引文的出处和作者,但有时会出错。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几次非常有趣的纠错经历。有一次,一条标明出自《新生》的引文引起了作者的注意,《新生》到底指的是那部作品不明确,以往的研究者认为是一部拉丁文著作《生命的圆周》的英译,但作者核对的时候,发现这个论断并不正确,只好另辟蹊径重新寻找。最后,作者在常规手段用尽之后,抱着一线希望查看了一本标题中有 “新生”字样的悼亡诗,万幸在其中找到了《缪斯的花园》所收录的那条引文,这场追踪才得以尘埃落定。作者是幸运的,但运气只会光顾最机智最坚韧的手稿研究者。

作者认为札记书的编撰过程刻有早期现代版权观念印痕,有助于我们解释十七世纪诗歌中时而出现的挪用前人或他人诗句的情况。当时的文人并没有鲜明的版权观念,也不认为借用语言称得上“剽窃”,也就是说,十七世纪对于作者与笔下文字的关系的观念与后世不同,现代版权观念只是根芽初露。《缪斯的花园》札记书中有一句话,被几个权威数据库认定是出自邓顿的《环球旅行》,然而据郝田虎的考证,实际出处是欧文・费尔萨姆的《决心》。这个发现表明邓顿在《环球旅行》中有重复使用《决心》中片段的现象,不过这个现象对邓顿和当时的读者来说,不构成侵权。从更长的时段来讲,费尔萨姆书中的有些句子本来就引用了更古老的作品,所以借取别人精彩的文字不为特例,也不违背人伦或触犯法律。现代版权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格外崎岖的历程,西方学者的研究已然蔚为大观,中国学者完全可以深入了解并作出自己的贡献。郝田虎开辟的话题和研究路径,以后他和其他学者都可以使之延续。

至于英国文学经典的形成,作者是这样来解释的。埃文斯共引用了不少于三百五十六部作品,其中将近一百部是由或可能是由莫斯利出版的,莫斯利作品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比例是虚构作品,可分为戏剧、传奇和诗歌。按照马里诺的评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还是屈居神学之下,但莫斯利有意识地提倡虚构作品,排斥布道文,对提高“文学”的地位是有好处的。他选取的作品中多有用英语创作的戏剧和传奇,奠定了英国本土写作传统的基础。虽然十六、十七世纪的英国已经有很多原创戏剧,但罗曼司(传奇)多从法文翻译过来,正如长篇和短篇小说多从意大利、西班牙语引进,英语传奇的崛起打破了这种现状,也提高了传奇这个叙事体裁在英国文学史中的地位。不过埃文斯基本忽略了女性诗人,说明诗歌经典的构建无法避免性别政治,同时也流露出明显的保王倾向。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例7

一、佛教寺院的教育系统

佛教寺院的教育系统由机构教育和个人教育两个部分构成。在佛教寺院内具有教育职能的机构包括寺院的综合性机构——朝克沁(大经堂)和专业性机构——札仓。

佛教寺院无论规模大小都设有寺院的综合性机构——朝克沁,而且朝克沁是蒙古地区任何一座佛教寺院在兴建之初首先要建造和设置的部分。朝克沁作为一个综合性机构,除了承担佛教寺院的宗教、行政、经济等各项事务外,它还具有教育方面的职能。首先,每座佛教寺院在朝克沁对新入寺的出家学徒进行注册登记,以确定新学徒的归属关系,一经登记注册,该学徒便成为佛教寺院的正式教徒。其次,对于新学徒实施基础知识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蒙古文和藏文的字母、读音和书写知识,佛教常用经文的唱诵规则,佛教寺院的日常活动内容,佛教徒在佛教寺院的行为规范,佛教寺院的常规宗教活动的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朝克沁的教学工作由通晓佛教理论知识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有一定资历、拥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相应学术职位的喇嘛承担,朝克沁的普通喇嘛不能承担对新学徒的教学任务。学徒在朝克沁的学习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有的学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朝克沁所教学的各项基础知识,有的学徒则会耗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在朝克沁的学习。完成朝克沁的学习,初步熟悉佛教寺院的宗教事务,对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教规形成一定的认识,并有意愿继续学习深造的学徒将根据各自的意愿被分流到佛教寺院的专业教学机构——札仓,开始系统地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参与札仓所开展的专业性宗教活动;也有的学徒选择到其他佛教寺院继续学习深造,学成之后返回本寺;没有继续学习和深造意愿或条件的学徒将会留在朝克沁做普通诵经喇嘛,兼职从事寺院殿堂内外的勤杂事务。

札仓是按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和佛教寺院的各项专门活动要求而设置的专业机构。该机构一方面要根据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教规的规定和要求开展常规宗教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对札仓内部的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徒喇嘛进行严格、系统、规范的专业教育。蒙古地区佛教寺院的札仓包括却依热札仓、卓德巴札仓、堆恩科尔札仓、曼巴札仓和喇嘛日穆札仓等。各寺院所设置的札仓数互不相同,规模大的佛教寺院一般具备五部札仓,而规模较小的佛教寺院只设置一两部札仓,很多小寺庙甚至不设置札仓。佛教寺院的各札仓在每年的规定时间里从朝克沁学徒、寺院内部喇嘛私人学徒、或者从其他佛教寺院招收一定数量的、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基础的新学徒喇嘛,对他们进行规定科目的专业课程教学,以培养更多的佛教僧徒。

在佛教寺院,除了朝克沁、札仓等机构要对寺院的佛教僧徒实施基础和专业课程教育之外,佛教寺院里长期学习和研究佛教理论,获得藏传佛教格鲁派相关专业学术职称职位,熟悉佛教寺院的各项事务,具有丰富的佛教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道德,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的喇嘛们也有资格招收私人学徒,并对所收学徒实施基础和专业教育。

享有转世资格的喇嘛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体系中属于一个特殊阶层。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里的活佛、沙卜让、呼毕勒干、呼图格图等均享有转世资格。当这种喇嘛的前世圆寂之后,要及时探寻和认定他们的转世者,而且转世者普遍为幼童。身为转世者的幼童被迎请到佛教寺院之后就要在佛教寺院管理委员会选派的经师喇嘛的指导下接受规范而系统的基础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转世者完成基础教育,对佛教教义教规和佛教寺院的宗教活动形成初步认识之后,就会转入佛教寺院的札仓或者被送往其他佛教寺院的札仓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二、佛教寺院的教学

(一)教师

在佛教寺院,对于承担向学徒喇嘛讲授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任务的喇嘛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任职资格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但是,并不是任何喇嘛都能够担任教学任务。根据佛教寺院的历史记录和喇嘛个人传记中的记载,对在佛教寺院担任教学任务的喇嘛的学识水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实际要求和标准很高,即使是在朝克沁向学徒教授基础知识的喇嘛也必须具有格西以上学术职称。格西是授予在佛教寺院完成基础知识教育之后升入却依热札仓,完成该札仓所规定的五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五年和第二阶段四年的专业课程学习,顺利通过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的学术职称。在各个札仓的教学工作则必须由获得相关专业的中、高级学术职称,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资历,学识和职业道德方面被佛教寺院内部喇嘛和社会公众认可的喇嘛来承担。

(二)课程

佛教寺院面向佛教学徒的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课程,第二部分为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是为初次出家为僧的青少年学徒喇嘛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形式、时间和进度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主要是蒙古文和藏文字母、读音、书写到字、词、句的读写,同时背诵《皈依经》以及各种祈祷文等作为佛教信徒所应掌握的基本经文,同时参加佛教寺院的常规宗教活动或仪式。

佛教寺院面向喇嘛学徒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是在以学科分类而设置的各札仓进行的,而且专业课程的学科分类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义教规理论结构完全一致,所以,喇嘛学徒在札仓要系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中的某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参与所在札仓规定的宗教活动和仪式。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札仓有却依热札仓、卓德巴札仓、堆恩科尔札仓、曼巴札仓和喇嘛日穆札仓等。

却依热札仓,又称参尼德札仓,汉译为显宗学部,闻思学院。因明学、般若学、中观学、戒律论、俱舍论等是却依热札仓所规定的必修科目。进入该札仓的学徒喇嘛通过札仓经师喇嘛的讲解传授、背诵指定经文和学徒间的辩论等学习方式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系统地学习、掌握和研究该札仓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徒喇嘛学习该札仓的所有必修科目的学习,顺利通过各阶段的考试,完成结业至少需要十二三年的时间。

卓德巴札仓,又称阿格瓦札仓,汉译为密宗学部,续部学院。卓德巴札仓所传授的密法是由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四部组成。这四部既是密宗发展的四个阶段,又是修行密宗的四个次第。该札仓的学徒喇嘛通过札仓经师喇嘛的讲解传授和独立研修,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佛教世界中诸佛、菩萨、护法神、本尊等的地位、职责、功能、业绩以及各自的供养方法、修行方法、坛域的绘制和制作、灌顶仪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却依热札仓结业后转入卓德巴札仓的学徒喇嘛要完成该札仓的学业一般需要3-5年,没有经过却依热札仓教育而直接进入卓德巴札仓学习的学徒喇嘛完成该札仓的学业,通过考试结业至少需要十三年的时间。

堆恩科尔札仓,汉译为时轮学部。在堆恩科尔札仓,喇嘛学员所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科目较多,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数学知识、天文知识和历算知识是该札仓面向学徒喇嘛所设置的必修主干课程,另外,佛教器乐原理、藏文和蒙古文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佛教绘画原理和技法、佛教舞蹈原理、佛教建筑的构造原理、佛教用品的制作和佛教寺院的装饰原理等也是属于该札仓面向学徒喇嘛开设的必修科目。札仓经师喇嘛向学员喇嘛讲解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徒喇嘛的操作训练。学徒喇嘛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堆恩科尔札仓所有科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操作,并顺利完成学业需要10-15年的时间。

曼巴札仓,汉译为医学学部。在曼巴札仓面向学徒喇嘛开设医学和药物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学徒喇嘛在经师喇嘛的严格、规范的讲解传授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人体生理特征和病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辨认、采集、加工制剂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实际操作。学徒喇嘛进入曼巴札仓,经过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该札仓所开设的全部课程内容,到具备独立行医的能力,并通过考试,顺利结业至少需要十年。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例8

蒙古民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之一,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造就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的婚姻习俗以它独有的特色一直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研究。本文主要就蒙古民族古老的定亲习俗略做考证。

一、以从马做定亲礼

关于此习俗在(蒙古秘史)中讲:“帖木真九岁时,他父亲也速该将引他往母舅斡勒忽访氏处索女儿与帖木真做妻。……德薛禅就引到他家里……第二日也速该问他索这女子,德薛禅说:‘岂多遍索了与呵便重,少遍索了与呵便轻。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两家相从了。也速该就留下他一个从马做定礼去了。”这里提到的也速该以从马做定礼就是十三世纪蒙古社会的婚姻习俗中以马做礼定亲的习俗。而且这种习俗在当时的蒙古社会中普遍存在,是以习惯来约束的习俗之一。这点可从文献资料或现行的民俗中找到证据。布里亚特蒙古婚俗之“骑马或聘礼”中说:“提亲是订婚前提的话,骑马是用法律来保障定亲似的。”“骑马”是指给未来新娘的舅舅送一匹马骑,这一现行的习俗就是从古代以马做定亲的习俗演变而来的。(元朝社会-生活史》一书中写道:“定婚时男方家庭要向女方家庭下聘礼,通常是以马匹为聘。”这记载更逃了步说明当时婚俗中以马做定亲礼是一种全社会公认的习俗。文学作品起源于生活,反映于生活己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中的“浩顺·乌兰娶亲”章里写道:“你送来的是马驹子,我给的却是栗色线脸宝驹……订婚的礼物。”说的也是古时以马做定亲习俗在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真实反映。赫牧民族的游牧生活中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蒙古人最可靠的伙伴之一。所以蒙古人把马当做选择其终身伴侣的定亲物是有它的象征意义的。

二、吃“不兀勒札儿”定亲

对此习俗(蒙古秘史)有这样的记载:合刺合勒只战役之前,桑昆议谋抓帖木真,与众人商议:“帖木真曾索咱女子察兀儿别乞来,如今可约日期请他吃不兀勒札儿,来时就这里拿了。”“不兀勒札儿”为羊颈喉肉;吃“不兀勒札儿”为吃定亲筵席之意。当时在蒙古人的定亲筵席上务必要进行吃羊颈喉肉,成为一种礼俗。羊颈喉肉骨头坚硬,连接牢固而不易开,所以吃羊颈喉肉做定亲是表示定婚不悔。《元史》卷一记载:“岁癸,汪罕父子谋欲害帝,乃遣使者来曰:‘向者所解姻事,今当相从,请来饮布浑察儿。”’《元史》作者批注:“布浑察儿,华言许亲酒也。”这里说的“布浑察儿”就是(蒙古秘史)中提到的“不兀勒札儿”。《元史》所写“饮布浑察儿”有误,应为“吃布浑察儿”,是吃羊颈喉肉定亲之意。蒙古族的一支察哈尔人婚俗中的姑娘宴时女方为考验新郎的机灵强壮进行一种游戏,即让新郎册开羊颈喉骨。此游戏就是古代“吃不兀勒札儿”习俗在现行婚姻习俗中的遗留和演变。

三、以哈达做定亲物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例9

蒙古民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之一,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造就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的婚姻习俗以它独有的特色一直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研究。本文主要就蒙古民族古老的定亲习俗略做考证。

    一、以从马做定亲礼

    关于此习俗在(蒙古秘史)中讲:“帖木真九岁时,他父亲也速该将引他往母舅斡勒忽访氏处索女儿与帖木真做妻。……德薛禅就引到他家里……第二日也速该问他索这女子,德薛禅说:‘岂多遍索了与呵便重,少遍索了与呵便轻。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两家相从了。也速该就留下他一个从马做定礼去了。”这里提到的也速该以从马做定礼就是十三世纪蒙古社会的婚姻习俗中以马做礼定亲的习俗。而且这种习俗在当时的蒙古社会中普遍存在,是以习惯来约束的习俗之一。这点可从文献资料或现行的民俗中找到证据。布里亚特蒙古婚俗之“骑马或聘礼”中说:“提亲是订婚前提的话,骑马是用法律来保障定亲似的。”“骑马”是指给未来新娘的舅舅送一匹马骑,这一现行的习俗就是从古代以马做定亲的习俗演变而来的。(元朝社会-生活史》一书中写道:“定婚时男方家庭要向女方家庭下聘礼,通常是以马匹为聘。”这记载更逃了步说明当时婚俗中以马做定亲礼是一种全社会公认的习俗。文学作品起源于生活,反映于生活己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中的“浩顺·乌兰娶亲”章里写道:“你送来的是马驹子,我给的却是栗色线脸宝驹……订婚的礼物。”说的也是古时以马做定亲习俗在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真实反映。赫牧民族的游牧生活中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蒙古人最可靠的伙伴之一。所以蒙古人把马当做选择其终身伴侣的定亲物是有它的象征意义的。

    二、吃“不兀勒札儿”定亲

    对此习俗(蒙古秘史)有这样的记载:合刺合勒只战役之前,桑昆议谋抓帖木真,与众人商议:“帖木真曾索咱女子察兀儿别乞来,如今可约日期请他吃不兀勒札儿,来时就这里拿了。”“不兀勒札儿”为羊颈喉肉;吃“不兀勒札儿”为吃定亲筵席之意。当时在蒙古人的定亲筵席上务必要进行吃羊颈喉肉,成为一种礼俗。羊颈喉肉骨头坚硬,连接牢固而不易开,所以吃羊颈喉肉做定亲是表示定婚不悔。《元史》卷一记载:“岁癸,汪罕父子谋欲害帝,乃遣使者来曰:‘向者所解姻事,今当相从,请来饮布浑察儿。”’《元史》作者批注:“布浑察儿,华言许亲酒也。”这里说的“布浑察儿”就是(蒙古秘史)中提到的“不兀勒札儿”。《元史》所写“饮布浑察儿”有误,应为“吃布浑察儿”,是吃羊颈喉肉定亲之意。蒙古族的一支察哈尔人婚俗中的姑娘宴时女方为考验新郎的机灵强壮进行一种游戏,即让新郎册开羊颈喉骨。此游戏就是古代“吃不兀勒札儿”习俗在现行婚姻习俗中的遗留和演变。

    三、以哈达做定亲物

高中语文教学札记例10

嘉德秋拍的陈独秀手稿一卷,来自北京藏家方氏,方氏所藏近现代名家墨迹甚夥而成系列。此卷陈独秀手稿内中包括《见于左传各姓之同》、《三体石经》,是陈独秀文字学一类的著作。据何之瑜《陈独秀先生病逝始末后记》说:“遗稿之整理关于文字学、声韵学,已请魏建功教授负责整理;容署约台静农、方孝博两教授来津,参加初步工作。将遗稿中之关于文字学及声韵学如《小学识字教本》、《连语汇编》、《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等十余种,及尚未成编、零星遗稿,均分类登记,并抄录副本,以付出版。”但因叫局混乱,始终未能付梓。陈独秀出世能气动山河,被囚又能得文字间趣味,丝毫没有萎顿的气色,令世人敬佩。

更值得 提的是嘉德还有一册颇具史料价值的林语堂日记,时间跨度从1929年1月至1932年12月。林语堂时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律学院英文教授,日记中每日均有其读书写作的记录。并与鲁迅、胡适、郁达夫、徐志摩、蒋梦麟、周作人、杨杏佛等人往来,时常聚会座谈。尤为珍贵的是,日记中与鲁迅交往记载甚详,林语堂与鲁迅二人由知己至仇怨的内中隐情,也藉此日记而得到更详细的了解。目前的研究多认为,林语堂与鲁迅的决裂以1929年8月28目的“南云楼风波”标志。然而,细究《林语堂自由日记》,不难发现早在“南云楼风波”之前,林语堂与鲁迅就中国人“国民性”问题之争论已导致关系濒于破裂,林氏在日记中语及鲁迅,多有不恭之辞,僧恶怨恨之情尽倾诉在此私密日记之中。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每月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陈独秀、钱玄同、高涵、胡适、、沈尹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仁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与民主(德先生),对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北京保利秋拍有8册民国上海亚东图书馆求益书社印行的《新青年》存创刊卷至七卷全,也算难得,估价在20万左右。也是秋拍中“五四”文献的一个看点。

北京德宝古籍拍卖,一些相关文献如《钱玄同先生遗墨》,为魏建功先生整理钱玄同与自己往来的信札辑刊而成,扉页题:“先师吴兴钱玄同先生手札,弟子魏建功敬藏”,民国间印本,线装册。此外则有30年代出版的《鲁迅书简》多种,皆以较低价起拍。

北京歌德的古籍秋拍,可见胡适的信札两通,如上款为铃木先生的“小诗一章”,写的是那首著名的“刚忘了昨儿的梦,又分明看见梦中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