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1 16:55:45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例1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333

考试科目名称:

教育综合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产婆术

2.虚拟教育

3.学校教育制度

4.教育方针

5.教师专业发展

6.学习的高原现象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

2.简述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

3.简述法国的《费里法案》。

4.简述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改造经验。

三、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1.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例2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2、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4、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及审题方法会影响化学、物理等的学习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这种学习迁移叫( )。

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

5、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

B.研究者

C.建设者

D.开发者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当缩小学校之问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学校( )。

A.跨越发展

B.优先发展

C.均衡发展

D.差异发展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8、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 )。

A.备教案

B.备教材

C.备学生

D.备教法

9、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暗示教学法

B.发现教学法

C.探究一研讨法

D.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是( )。

A.主体性评价观

B.专业性评价观

C.发展性评价观

D.生成性评价观 11、 智力超常儿童指的是智商在( )以上的儿童。

A.110

B.120

C.150

D.140

12、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用简单粗暴、讽刺挖苦的做法来处理问题就违反了( )原则。

A.知行统一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正面教育.积极疏导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3、 下列特点不属于发散思维的是(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4、 戴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验时获得的分数为什么与上一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内容?(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5、 ( )是衡量个体道德修养水平的外在标志,它在品德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感情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A.教书育人

B.师德为先

  C.尊重规律

D.为人师表

17、 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是( )。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18、 课程标准是( )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19、 有位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自由联想策略

20、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21、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A.学习动

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22、 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

A.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

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23、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是(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起伏

24、 在本行政区实施有效的教育法规,属于(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行政章程

25、 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6、 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7、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8、 班级管理中制定的班干部轮换制度属于( )管理模式。

A.常规

B.平行

C.民主

D.目标

29、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30、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级管理。

A.三

B.四

C.一

D.二 31、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A.外化

B.内化

C.行为

D.从众

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33、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34、 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35、 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 )。

A.生活老师

B.任课老师

C.班主任

D.学校管理干部

36、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37、 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型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38、 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3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B.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

C.使学生更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

D.对传统教育课程的改革

40、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A.望梅止渴

B.

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1、 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 )

42、 所谓需要的满足是指绝对的满足,一般说来,低级需要只有充分满足后,较高的需要才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才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 )

43、 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

44、 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收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45、 慎独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指的是教师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剖析。( )

46、 教师尊重家长,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

4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

48、 《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公办学校校内可以适当设置民办校或民办班。( )

49、 创造性思维就是力求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 )

50、 在文艺创作和科学发明中出现的“灵感”属于思维类型中的直觉思维。( )

51、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并完全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这反映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思想。( )

52、 个体道德认知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完全对应。( )

53、 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 )

54、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55、“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气质。(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6、 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应用要求。

57、 简述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

[:请记住我站域名/] 58、 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59、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60、 简述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

6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的共同点。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题12分。第63题11分,第64题12分,共35分)

6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某班,甲同学受父母离异的影响,由一个自觉学习的好孩子变得上课容易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乙同学因教师的公开辱骂而厌恶上课、经常逃学玩游戏。甲乙两同学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甲、乙同学的学习成绩下降分别是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

(3)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如何满足甲、乙的需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63、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片段并回答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说的话,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话。(学生七嘴八舌地读)

师:谁愿意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朗读?(生读小壁虎说的话)

  师:读得很流利,但似乎少了一点儿什么味道。什么叫“行吗?”

生(依次回答):“行吗?”就是“好不好”“好吗”“可以吗”……

师:对了,这说明小壁虎讲话时怎么样?

生(依次回答):和气,小心翼翼,谨慎,礼貌……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小壁虎讲话时很有礼貌的?

生:小鱼比小壁虎大。小壁虎叫她小鱼姐姐;老黄牛年纪大,小壁虎就称他伯伯;燕子比妈妈小.小壁虎就称她燕子阿姨。

生:小壁虎走了之后都跟他们一一告别,说:“再见,再见。”

生:小壁虎每次说话都用“您”很有礼貌。

生:小壁虎每次借尾巴都要问别人“行吗?”

师:对,小壁虎每次说话都很和气,都是用商量的口气跟人借尾巴的,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谁能够用很有礼貌的语气试着朗读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说的话呢?(生读)

师:读得有点味道了,朗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教师指导朗读)

师:请大家用有礼貌的语气再读一读。(学生品读小壁虎说的话)

师: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回家后再读给爸爸妈妈听,注意读出礼貌的语气……

(1)教师在该教学片段中贯穿了哪些教学原则?(要求写出三条原则)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例3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5(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6.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目内方育。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外国三方面。

 

12.简述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要点速记: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3.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理论三方面。

 

14.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要点速记: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

 

15.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要点速记:提速(国民素质)个性创两全。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17.简述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 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要点速记:个人经验,打破界限。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18.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要点速记:学生、社会、学科。

 

19.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1)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0.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要点速记:语(语言智力)数(逻辑—数学智力)体(身体—动觉智力)音(音乐智力)美(视觉—空间智力),一人(人际智力)两自(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2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要点速记:两独一发。

 

22.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要点速记:开醋(促进)放盐(研究)。

 

23.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要点速记:学习过人。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2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要点速记: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25.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

要点速记:双基 +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要点速记: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

 

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要点速记:一动机四知识。

2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点速记:备上作业来辅导,学生成绩差不了。

 

29.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要点速记:三备三计划。

 

30.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要点速记: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31简述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中。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32.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要点速记:主(主动性)抓(抓重点、难点、关键)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

 

33.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要点速记: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

 

3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要点速记:依自身,依内容,依目标,依学生,依媒体。

 

35.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6(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37(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要点速记: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3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9简述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要点速记:两准一敏才持久。

 

40.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41.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要点速记: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要点速记: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43简述如何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复习的。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要点速记: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

 

4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要点速记:环境 + 个性 + 课程。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要点速记:储数量、训方法、多练习、勤思考。

 

4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5.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点速记:阶(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性)缘(原型)

 

46.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

(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4)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47.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要点速记:材料意义 + 新旧知识 + 心向。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8(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49(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50(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51.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要点速记:创情境、控水平、用反馈、指归因。

 

5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要点速记:马(马斯洛需要层次)里(立志教育)奥班(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委(韦纳归因)。

 

53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①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②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③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方法。

要点速记: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

 

5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要点速记:需要、人类、时间、特点。

 

55.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 ~ 2 岁)。

(2)前运算阶段(2 ~ 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7 ~ 11 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 ~ 16 岁)。

要点速记:感前具形。

 

56.简述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57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2)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58.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要点速记: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59.简述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人的认知特点。

(1)他们对事物的直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加容易受周围其他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3)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语言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4)他们的社会敏感性强,善于社交。

 

60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1)婴儿期(0 ~ 1.5 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 3 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 ~ 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 6 ~ 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 30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 ~ 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61简述强迫症的概念及其治疗方法。

(1)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强迫症的治疗

①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只会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正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

②“暴露与阻止反应”。例如,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

 

62.简述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它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心理辅导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6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64.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65.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要点速记:服榜样、约奖励、价辨析。

 

66.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

(2)权威阶段(5 ~ 8 岁)。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

 

6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10 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 ~ 20 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 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要点速记:三水平、六阶段

 

68.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要点速记: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69.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要点速记: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70.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

(1)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2)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71.简述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72.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点速记:生(研究学生)目标,导(领导核心)关系。

 

73.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74.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75.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76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77.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8.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79.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8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例4

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小学文化知识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对小学德育教育等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于小学生普遍具有思维发育还不完善的特点,所以,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良好个性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是相关教育工作都应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1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小学德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而优秀的教师团队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为小学生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指点和引导。但是,目前很多小学都存在德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部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管,并没有派遣专业的德育教育工作者,从而对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2小学德育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目前,还有很多老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及让小学生对一些德育教育内容进行背诵,大大增加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枯燥感和乏味感,再加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极大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缺乏创新性,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参与兴趣,也使得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逐渐变的形式化,难以真正发挥德育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良好个性以及正确观念的培养作用。1.3家庭环境方面的不足。家庭环境是小学生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而家长在小学生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所以,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孩子逐渐成为了家中的宝贝,长辈不仅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很多家长都选择了无视甚至毫无理由的庇护,这些都会对小学生良好个性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产生影响。

2现阶段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例5

A.学习动机

B.学业动机

C.成功期待

D.成就需要

2、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 )。

A.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和直接经验的真切感受

B.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C.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D.促进学生认知和整体性发展,并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

3、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叫(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5、( )指出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A.奥苏伯尔

B.卡特尔

C.霍兰德

D.斯普兰格

6、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主要是( )。

A.职前与职后结合

B.课内与课后结合

C.热情与兴趣结合

D.工作与休闲结合

7、盖老师总是建议学生们在看课本和课外读物时,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并相应作出标记.以便于日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特征。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是( )。

A.独自言语

B.内部言语

C.书面言语

D.对话言语

9、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0、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11、 不管光线明与暗,我们都认为红旗是红色,这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2、 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

②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

③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

④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 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4、 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 )。

A.政治与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

1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转变旧[:请记住我站域名/]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6、 “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化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17、 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18、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

19、 《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教学中应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0、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审议机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教育部

22、 作为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并且是人格核心的是( )。

A.情绪

B.心境

C.思维方式

D.性格

23、 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 )批准。

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

24、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25、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26、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 )来进行划分的。

A.课程功能的角度

B.教育阶段的作用

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27、 遵守教育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守法的主体,二是( )。

A.守法的形式

B.守法的组织

C.守法的文本

D.守法的内容

28、 适应学生智力水平差异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是( )。

A.跳级或留级

B.分校

C.班内分组

D.同质分班

29、 儿童刚学习鸟字时,鸟与乌等形近字常混淆,这是由于这时期儿童的观察品质缺乏( )。

A.精确性

B.顺序性

C.目的性

D.敏捷性

30、 短时记忆的容量( )。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2个组块 31、 张啸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他分析近期由于喜欢上班内一名女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不够努力。这种归因属于( )。

A.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归因

B.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C.稳定,可控制的外归因

D.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32、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33、 态度三元论不包括(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34、 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教师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下列描述符合高级新手水平阶段特点的是( )。

A.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B.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

C.以直觉的方式立即做出反应

  D.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

35、 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6、 我国新课程改革不倡导的教学观念是( )。

A.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

B.教学过程的封闭与专制

C.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

D.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37、 “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 )。

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的全面性

C.观察的准确性

D.观察的创新性

38、 儿童多动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是( )。

A.4~6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39、 ( )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传授道德社会性知识、传递道德价值、培养品德实践力为首要和核心目标的正规课程。

A.学科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德育隐性课程

D.德育显性课程

40、 学生解出一道难题,感到无比兴奋、内心充满轻松愉快的体验,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1、 以认知协调、情感相容及行动一致为特征的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称为人际吸引。( )

42、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

43、 素质教育一定要大量运用讨论法。( )

4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收者和吸收者,这是新

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45、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

46、 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为准备律。( )

47、 设置榜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 )

48、狭义的教育学科主要指师范和教育院校在师范院校进行教师教育中所开设的公共教育课。( )

49、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其在任何社会阶段及历史时期都是统一一致的。( )

50、 演绎式教学策略的模式,演示实例归纳推理实验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

51、 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

52、设置榜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 )

53、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在10岁之前属于他律阶段。( )

54、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 )

55、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有自己的特殊性。(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6、 简述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

57、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5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59、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60、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61、 你是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的?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题12分。第63题11分,第64题12分,共35分)

62、 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求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有哪些人抄袭之类的事,都要他暗中“监视”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老师“无事不晓”。同学们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渐渐被同学们疏远了,他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而自从发现小明是老师的“眼线”之后,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此案例进行分析。(12分)

6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甲同学在小学低年级时学业成绩优良,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还在数字竞赛中得过奖,进入六年级后,在第一次摸底测验中,他的成绩很不理想,班级排名在30几名,回家又受到父母的责骂。使他很有挫败感。他很想取得成绩,但又认为自己做不到,甚至连他最感兴趣的数学考试也出现不及格现象。有一次,老师还用鲜红的水笔在他的试卷上批注“-T--迹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不认真,拖欠作业,对考试成绩也抱无所谓的态度。

(1)分析甲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原因。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例6

课程代码:0045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管理研究者普遍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管理活动 B.教育管理矛盾

C.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D.教育管理过程

2.提出“目标管理”的人是美国学者

A.亨利·法约尔 B.彼德·德鲁克

C.弗里德里克·泰勒 D.马克斯·韦伯

3.我国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加强党的领导 B.全面实施校长负责制

C.全面推进教师参与 D.深入开展家校合作

4.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发展条件与可能性,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作出的有关教育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和对策,称为

A.教育发展战略 B.教育发展规划

C.教育发展计划 D.教育发展预测

5.教育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包括实体要件和

A.规范要件 B.精神要件

C.程序要件 D.组织要件

6.教育经费的构成包括教育事业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支出和

A.教育人员经费 B.教育公用经费

C.教育保障经费 D.教育基本建设费

7.根据参与评价的主体构成,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B.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C.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

8.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校长任用制度主要是

A.委任制 B.考任制

C.选举制 D.招聘制

9.我国培养教师的主要基地是

A.综合大学 B.科研机构

C.师范院校 D.高职院校

10.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学生干部

11.学校的基层教学研究组织是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德育处 D.教研组

12.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应地,德育内容管理的改革就要追求

A.规范化 B.科学化

C.序列化 D.形象化

13.学校体育工作管理除了具有学校管理共性以外,还具有阶段性与

A.强制性 B.保健性

C.诊断性 D.普及性

14.对学校物质财富的计划组织、使用保管的活动,称为

A.学校物质管理 B.学校条件管理

C.学校设备管理 D.学校财产管理

15.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批判性、突变性和

A.传统性 B.跳跃性

C.稳定性 D.超越性

16.在人的发展中起奠基作用的是

A.学校管理 B.家庭管理

C.社区管理 D.政府管理

17.办学特色形成的决定因素是

A.校长 B.教师

C.政府 D.校风

18.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美国的中小学实行的是

A.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学区教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校管委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学在官府 D.学在乡野

20.近百年来,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学习外国的思想;二是

A.总结本国的经验 B.提炼传统的精华

C.预测未来的趋势 D.调查现实的情况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教育管理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______。

22.教育质量管理包括全员管理、______和全局管理。

23.教育管理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以______为中心。

24.合理地实行校长负责制要努力创设三个方面的条件:人员素质条件、______和法规保障条件。

25.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包括岗位职务培训、继续教育培训、______和成熟校长研修等四个互相联系、上下衔接的培训层次。

26.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______。

27.学生管理具有整体性、循序性、______和主体性。

28.教学工作质量检查分析的标准应包括工作质量标准、教学效果标准和______。

29.学校占用或使用以货币计量的国家经济资源,称为______。

30.办学特色具有人文性、主体性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教育管理过程

32.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

33.教育评价

34.教育督导

35.教育信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教育管理不同于一般社会管理的特殊性。

37.简述教育管理目标的作用。

38.简述中小学教育规划的内容。

39.简述教育评价的原则。

40.简述近年来各国改善和健全教师人事组织管理体制的主要措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1题7分,42题8分,共15分)

41.试述教育行政机关设置和改革的原则。

42.试述德育管理的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43.案例:

A市的“教育管理质量年”活动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例7

1、中国历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_________撰写的《 》。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_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_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___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______活动和_______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一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 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__、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________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________。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_________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________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________的需要和___________的需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B A D A A D D B D D 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5、教会 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 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 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

18、小组 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B A D D C A B D A B C C

六、填空题

36、比较 抽象与概括

37、需要 面部表情

38、分配 自动化

39、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40、尊重 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例8

一、艰苦的教育实践

裴斯泰洛奇自幼接近并了解贫苦农民,他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1769大学毕业后他便开始解救帮助农民的行动,购买荒地建立起模范农产“新庄”(Neuhof),可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未能成功。1775年,在“新庄”之上又开办了“贫儿之家”,收容贫苦儿童,对其进行文化知识、农艺及道德教育,由于经费的问题,七年后“贫儿之家”停办。1798年,裴斯泰洛奇受瑞士新政府委托在斯坦兹城建立一所孤儿院来收养战争遗孤,提出了著名的“3H”教育,对儿童要进行“心――脑――手”全面协调的教育,仅6个月后,因为院址他用孤儿院被迫关闭。1800年受政府朋友的邀约,裴斯泰洛奇在布格多夫城主办一所小学。继续他的教育实验,全力开展对初等教育的改革探索,“要素教育理论”、“简化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心理学化”都是在这里提出和发展的,获得巨大成功,该小学被视为欧洲近代初等学校的正是诞生。四年后校址被收回,学校停办。1805年,裴斯泰洛奇带部分老师和学生开办了伊佛东学校。较之前扩大了规模,继续采用原来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全欧赢得巨大声望,成为了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1825年伊佛东学校停办。

裴斯泰洛奇先后5次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长达数十年的教育实践,直到生命的最后。最初的尝试中,经济负担极重,但他却宁肯自己每天仅以一块黑面包充饥,也要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为了几十个小乞丐能焕然一新,他却成了老乞丐;爱妻安娜和儿子也先后病重不起,所有的一切都使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实践难以为继,可是他矢志不渝,为贫民儿童教育和国家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就裴斯泰洛奇而言,抛开他那些熠熠生辉的教育思想理论,仅是这一次次不屈不挠的教育实践经历也值得后人万世敬仰。

二、闪光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奇曾撰写过多部著作来阐释他的教育理想,总结他的教育经验,主要的教育思想理论集中在其著作《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这本书被誉为19世纪初等教育的“圣经”。葛笃德就是“讲述”裴斯泰洛奇主要教育思想的重要人物,她贤良淑德,教化村民,是一个集母亲、教师、教育改革者于一身的妇女典型,而且在笔者看来,葛笃德其实是裴斯泰洛奇心中母亲、巴贝丽、妻子和自己多个人物的一个合体形象,有着多重的优质品德。书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研究了要素教育理论,奠定了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基础。

简化教育是裴斯泰洛奇一生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就是把简化了的内容以简化的方式教给学生,这是对传统宗教教育的改革和颠覆,裴斯泰洛奇一直致力于探索最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其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人类的发展,裴斯泰洛奇所强调的遵循自然法则虽然是受到卢梭的影响,然而却又与卢梭有所不同,他主张教育不能消极的模仿自然,而是应该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对自然实施矫正和帮助。其实笔者认为裴斯泰洛奇提倡的自然法则其实是他后来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源头,而简化教育的集中具体体现就是要素教育。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奇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初等教育史上熠熠生辉的宝藏。他认为初等教育要让每个孩子在德、智、体多方面都受到教育,均衡发展。首先,体育意在发展儿身体的力量和技巧,其要素是关节的活动。其次,智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算术、测量和语言三种能力。最后,德育是其教育体系的精神核心,基本要素是爱。裴斯泰洛奇通过要素教育原理确立了小学各科的教学法。所谓的“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奇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必须符合人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二是通过直观的感官感受使模糊的感觉印象上升到清晰的概念,提出了直观性原则。根据儿童的心理能力的特点来确定发展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方法,是其教育心理学化的主要内容。

三项理论之间彼此相对独立,但却相辅相成,要素教育理论是将教学内容心理学化的的产物,循序渐进遵循自然法则的原则是对教学过程的心理学化,要素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按照直观性的原则进行。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他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将儿童的发展和儿童本身放在首位的高尚教育情怀,而且对后世的教育科学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伟大的教育情怀

裴斯泰洛奇的一生都在传播着教育大爱,慈母一样的关怀儿童,严师般的教育儿童,以自我牺牲的精神与儿童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教育如何不能收到美好的反馈。相较于现下那些令人发指的教师失德现象,一个教师不但不能做到全身心的爱儿童教育儿童,甚至还要从精神到肉体多重的去伤害儿童,裴斯泰洛奇的一生不仅伟大而且高贵。重新解读裴斯泰洛奇对于当前改善教师职业倦怠感,提升教育责任感有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于现今师德重塑和师德建设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808年,德国教育家洪堡曾对派遣到伊佛东学校学习的17名教育人士说:“你们要特别注意那种使你们感觉温暖的、燃烧在裴斯泰洛齐心中的火焰,这种火焰是充满着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和爱心。裴斯泰洛齐功绩虽大,然而和他们所企望达到的高尚理想境界仍是距离极为遥远的。他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成就和这种崇高的目标及理想相比较,仍是最为次要的末节。”①洪堡的话一阵见血的说明了,对于裴斯泰洛奇我们最应当看重的是什么,是爱,对他儿童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裴斯泰洛奇的著作和理论并没有完整的系统,他也不是一位思想缜密的教育理论思想家,他在论述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重复甚至脱离中心思想,但是这都不能妨碍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因为他凭着一腔热血和一颗善良而坚忍的心,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执着的践行着他那艰难但却伟大的平民教育理想,像一只洁白而美丽的白天鹅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教育之歌。仅凭这一点,裴斯泰洛奇就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启发和警示。

参考文献:

[1] [瑞士]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裴斯泰洛 齐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例9

《学记》作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教育著作,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古代教育工作,其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是精华所在,其德育方法更是值得借鉴,我们应当吸取其优秀的思想方法以滋养我国当下的教育现状。

一、教学理念中的德育方法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其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对教学活动的合理进行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学理念中的精神原则,也对德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将德育寓于智育之中

《学记》中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其中的“道”可以理解为道理,也可看作是德育思想。主张学生应在学习中了解知识和道理,学会做人。也就是说德育和智育应自然地交汇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生成智慧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道德品质。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德育课程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德育教学效果有其内在的滞后性,教学效果一般不会像文化课程一样立竿见影,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和接受程度较低的问题。为了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在智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思想道德的渗透和提点。这样,不仅使课上的内容得以丰富,更重要的是德育思想被有效地带进了课堂,深入了学生心灵。

(二)防微杜渐“禁于未发”

《学记》中指出:“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这是说,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就容易产生抵抗情绪,不易克服了。“禁于未发”说明德育过程中应当有“危机意识”,在不良品德习惯产生以前就加以预防教育,做到德育的防微杜渐。

教育工作者要有长远眼光,制定指导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教育计划,使学生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能力,增进学生自身的道德“免疫力”,自觉与不良道德思想作斗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应当在德育中教育学生在小处着眼,“千里长提,溃于蚁穴”,防微杜渐的功夫万万不可省。

二、课堂生活中的德育方法

课堂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教育在这段时间里面发挥着最大的功效。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利用课堂生活,将德育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也受到了德育教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效果。

(一)“道而弗牵”循循善诱

关于启发引导,《学记》说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对于有些道理,教师需要适度地点拨学生,调动其学习、理解的动力,使学生主动地去探寻道理的真谛,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论语・述而》篇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启发”一词的由来,也是表达了孔子启发教学的思想。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到道理,必定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启发教学不是简单的将思想道德知识拱手奉送,也不是让教师没有原则地去迎合学生的要求,而是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进取的求知欲,让学生切身体悟到某些道理的价值。

(二)“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意在说明,如果想矫正学生的缺点,就必须得了解学生的心理,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发扬其长处,弥补其缺点。

王夫之曾说“君子之教因人而进之”,德育的因材施教,更加具有可行性,尤其对于某些思想进入误区的学生,“对症下药”地加以引导。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容易把学习成绩好坏与思想道德素质相提并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教师在善于发现学生成绩优秀的同时,不要忽略其思想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因为两者往往不是同步发展的,教师要极力促使学生知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得以协调发展。

三、课外生活中的德育方法

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课上阐述的德育思想,终究还是需要在丰富的课余时间去实践、领悟。课外时间学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因此德育方法也需要配合跟进,作出相应调整。

(一)“藏、修、息、游”的德育方法

《学记》中说:“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意思是善于教学的老师,会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努力认真,闲暇休息的时候尽情地从事课外活动。道德修养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循环发展着,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再到道德信念,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藏、修、息、游”倡导一种学习过程的循环的、持续性发展的观点,只有学习与休息配合,才能将知识内容加以消化吸收,才能达到“优游自得”的境界。目前,我国中小学过分追求高分以及升学率,学生的学习压力偏大。殊不知,高压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相反,容易出现学生无法及时内化知识内容甚至厌学的倾向。因此,劳逸结合的“藏、修、息、游”方法,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句,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学习正式的课业,课外休息的时候还得有作业。这里“时教”与“正业”、“退息”与“居学”,相当于现在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适当的课外学习是必要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以及实践学习的技能和道理,达到课内、课外要求一致的良好效果。

德育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尤为重要,也可以说德育本身就是有课内与课外两个“课堂”。教师给学生“讲道德、说仁义”,其实是在阐明行为做事的道德方法论,而作为关键的道德行为,需要学生秉承这一方法论去付诸实践,将道理化为行动,这是也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德育作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着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同时能够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对此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震.《学记》释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例10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

2、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这表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发(文秘站:)展阶段

3、学校作为法人最重要和最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A.必要的财产经费

B.依法成立

C.名称、组织和机构

D.独立承担责任

4、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美育

B.体育

C.智育

D.德育

6、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精细的动作技能与粗放的动作技能

B.连续性的动作技能与非连续性的技能

C.开放性动作技能和封闭性动作技能

D.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 )。

A.遗传的重要性

B.环境的重要性

C.改变的重要性

D.学习的重要性

8、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的( )。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9、上课过程中,突然有人推门进来,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把头转向门开的方向。这种表现是(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观察注意

10、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并不受人口因素的制约

12、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3、 对于智力的性别差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男性较之女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比较强

B.女性的抽象思维比男性更优秀一些

C.男性的智力普遍比女性高

D.男性的嗅觉普遍比女性灵敏

14、 关于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B.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可简述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C.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5、 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6、 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布鲁纳

B.罗杰斯

C.皮亚杰

D.卢梭

17、 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18、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9、 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20、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的儿童是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21、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教学的(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2、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和( )。

A.语言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B.语言道德、伦理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C.交际道德、爱岗敬业、个人生活道德

D.语言道德、为人师表、交际道德

23、 教师进修提高的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24、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5、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26、 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后的重量并没有改变时,儿童的思想已经具备了( )。

A.平衡性

B.同化性

C.顺应性

D.守恒性

27、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不包括(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接受学习

28、 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B.国家机关

C.任何组织和个人

D.学校教职员工

29、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 )。

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B.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30、 ( )是指接受、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31、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32、 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影响运动员成绩,原因在于(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指向性

33、 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34、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识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认知策略

35、 以下属于教育行政处分的是( )。

A.记过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

D.拘留

36、 小学低年级学生记忆的主要形式是( )。

A.机械记忆

B.理解记忆

C.联想记忆

D.概括记忆

37、 “孟母三迁”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践锻炼法

D.自我约束法

38、 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A.不同的学习结果

B.学习层次的高低

C.学习情境的简繁

D.学

习水平的优劣 39、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是属于缺失性需要的一种。

A.尊重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审美的需要

D.认知的需要

40、 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的发展。

A.身体和心理

B.智力

C.个性

D.社会性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1、谈话法就是启发式,讲授法就是注入式。( )

42、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道德领域”三个方面。( )

43、学习迁移就是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 )

44、 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是影响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知识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

45、 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 )

46、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对象的特殊性上。( )

47、 “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求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

48、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

49、 过度重视教育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50、 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

还所有费用,对直接负责的管理人员和其它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51、 前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

52、 统治时期的党化教育不属于教育之列。因为其目的和性质都是反动的。( )

53、 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因此,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

54、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

55、 智力差异是指智力水平的差异。(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6、 简述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57、 一名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58、 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59、 简述识记效果的影响因素。

60、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61、 简述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题12分。第63题11分,第64题12分,共35分)

6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学生杨朗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优点,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夭,杨朗很不好意思的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到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12分)

63、 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的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