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堂提质增效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1 16:55:42

课堂提质增效

课堂提质增效例1

面对教师教学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实质性、突破性提高的实际,在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乳山市创新思路,借助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四仿四改”进行“摩课”,通过“三步试教”进行“磨课”,在促拉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一、“四仿四改”摩课,推动课堂由“无效”向“高效”转变

“四仿”,就是组织教师从四个方面对优质课例资源进行“模仿”。(1)组织教师观看优质课、公开课实录视频,进行教学环节或精彩教学片段模仿;(2)利用集体教研日,组织教师研讨优秀学案,进行优秀教学设计模仿;(3)组织教师开展结对互动听课点评活动,进行优质教学环节模仿;(4)组织教师结合外出培训学习收获,进行主要成功经验模仿。“四仿”,主要面向课堂驾驭能力较低的弱势教师或一般教师,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加以模仿,基本采取“拿来主义”,使课堂能够初步进入到规范状态之中,以推进课堂由“无效”向“有效”转变。

“四改”,是对“四仿”的改进升级,就是由教师对自己所模仿的相关课例进行创新性改进,并通过教研组内的说课、听评课等方式,进行点评交流,实现优上加优。“四改”主要面向优秀教师及发展潜力较大的教师,其要求是能够对模仿内容进行优化提升,融进自己的教学优势,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特色,并能够对其他教师产生指导和启迪作用,以推进课堂由“有效”向“高效”转变。

“四仿四改”实质上就是通过“摩课”活动,促使教师在“模仿+反思”的过程中,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此,他们重抓了“摩课反思”环节,要求教师将所模仿的优质课例与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对比反思,找准自己的差距,剖析差距存在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反思环节的强化,使“摩课”活动摆脱了单纯模仿的弊端,让教师在“模仿”中体会了优质课例、优秀经验的思路、意图,了解了课堂设计的依据,从而为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启迪了思路,提供了借鉴。

二、“三步试教”磨课,推动课堂由“粗糙”向“精致”转变

高效课堂的打造,是一个不断“磨砺”的过程。为促使教师打磨出更多的“精品课”,使之走向常态,搭建起了“三步试教”磨课这一载体,让课堂在不断的“磨砺”与“建构”中由“粗糙”走向了“精致”。

第一步,对比试教,发现问题。主要采取“同课同构”方式,一方面通过实堂检验教师对集体备课所确立的课堂教学方案的落实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授课教师观摩其他教师的“模仿”与“改进”情况,反思自己的课堂,在比较中剖析问题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落实整改措施。

第二步,探究试教,处理败笔。主要采取跟踪听评“异课同构”课的方式,重点查看其课堂问题的整改情况及重新“建构”的能力,以督导教师矫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把握优秀课例所展现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等,促使教师形成基本的教学规范。

课堂提质增效例2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体现,再好的教改设想也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完善。要想达到课堂高效,必须让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活学”,必须让教师研究学情,以学定教。在高效课堂开展过程中,我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调研、主题班会、小组对话、个别谈心等形式,让教师走近学生、牵手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家庭环境、思想动态等方面全面了解,全方位观察,多角度考虑,多层次把握。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心理素质,明确教育的对策:明思路、正态度、帮方法、补漏洞,设计教法,指导学法,把握教学的“序”与“度”,做到因材施教。

二、研究学法,以法导学

教会学生学习是最成功的教法。我们以学生认知为基础,以问题设计为先导,以问题解决为突破,抓住“活、创、联”三个字设计教学,充分发挥导学案作为“路线图、方向盘”的作用。在小组探究、交流展示等环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活动形式、思维特点和解题方法,通过适时启导、科学诱导、相机引导、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利用“一课三单”来大胆质疑、勇于求疑、积极探疑、乐于解疑,总结、掌握、提炼适合自身的学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搭建舞台,拓展思维

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声、互动,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撞始发灵光。学生在群学、对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思维碰撞、智慧激荡达到知识互补、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灌输所无法达到的。因此,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将讲台让给学生,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展示欲,让学生撸起袖子,甩开膀子,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演讲辩论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知识生成的平台、思维创新的舞台、个性张扬的展台,在对学、群学中,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大胆地质疑,愉快地展示,先心动,后行动,再激动,表现原生态的学习状态。让课堂充满思维碰撞的火花、同伴互助的温馨、智慧分享的喜悦,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悟理”,在积极思考中“懂法”,在拓展训练中“长技”,践行“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课堂理念,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方式。

四、自主管理,点燃激情

课堂提质增效例3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9―0039―01

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会事半功倍。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得上步伐。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教学常规,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师劳动前移,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抓好备课、上课环节。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课后反思习惯,写好教学札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

1. 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对所有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传授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佩服你,就会喜欢上你的课,上课时也就会认真听讲。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及个别差异,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于记忆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错混的,要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数。

2. 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因此,首先,我们要放下架子,到学生中去,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从而让他们喜欢我们,也喜欢上我们的课。其次,对班里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一部分人,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3. 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应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必须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的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原因。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所以,要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教师要多用亲切的语言和他们沟通,多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多表扬学生。课下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在生活上多照顾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进而喜欢上你的课。

三、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 注重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每上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采用先自学后检查巩固的方法。课后布置合理、适量的作业,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做到认真检查督促,把作业落到实处。

2. 培养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做作业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其次,平时对各类作业严格要求,要求认真书写,规范答题。另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对那些学习较困难、有抄袭作业习惯的学生,采用多辅导、多鼓励的方法,力争使他们也能独立完成作业。

课堂提质增效例4

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当说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近期效应是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实践中能够积极从事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远期效应是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足以能够可持续的训练,进而增强体质适应建设事业的需要。这就从根本上说明我们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意义的重要了,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效呢?笔者从我们一般农村教学的实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需求提高学生的兴趣

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近乎我们每个人总会感到小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应当说是很不值问题的,因为只要上了体育课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的。但笔者以为这并不是十分真实的现象,这假象使我们诸多同仁产生了不少的误解,也直接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际效果。虽然我们的课堂上不少孩子都是满头大汗那是剧烈追赶所致,这就不得不要引起我们的诸多思考,小学生们是真正对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课程产生兴趣了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真正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感兴趣的应当建筑在对每个运动项目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当建筑在对每个运动项目的充分热恋。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感到,小学生是不大能够去做到这些的,尤其在我们的课堂上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我们调动学生的兴趣则从某些意义上讲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所在,所以,作为一般农村的体育教师要忌浮躁,努力思考相关调动孩子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积极性的诸多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坚持把小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永远看作为是学生生动活泼、愉悦身心的教育活动。在诸多的课堂以及从事某些训练活动的内容时,要么讲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要么为学生示范一个比较滑稽的动作,要么就让学生去观看一些化静为动的实际资料,比如一些动画片等。这样小学生便在自不自觉中去接受体育训练的内容,去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去刻苦而又持久的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还必须做到让小学生不对体育锻炼产生畏惧的心理,让小学生能在玩中获取体育运动的真知,让学生能在玩中获取体育运动的技能。设法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身心愉悦中度过四十分钟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所必须极力追求的目标所在。

二、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需求提高学生的体能

应当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我们的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也已开始提高了一定的地位,课时得到了满足,学校也建立了严格的督察机制,绝不允许挪用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时间去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补课,应当说这是个良好的趋向。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我们体育教师本身在自不自觉的放弃了我们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尤其在让小学生进行运动时弱化了小学生最最基本的训练要求,当然这个里面也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有不少孩子存在着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体能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提高,导致我们过多的学生的体能适应不了诸多的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我们也就放任了我们的学生。应当说学生的体能不能适应是个实际的问题,但是如果放弃提高学生的体能进而适应更为剧烈的体育运动,那便是对我们学生严重的不负责任。我们应当看到,虽然小学生的体能有着一定的不适应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我们的小学生还是能够提高体能去达成严格训练的根本目的的。所以,笔者以为我们的每个体育教师尤须做好做实我们的良心工作,正如著名的爱国主义人士宋庆龄所言过的那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提高我们诸多孩子的体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循着孩子们的体能发展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利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去把我们学生的体能逐步的提高乃是我们所必须应尽的责任。这里必须杜绝某些方面的蛮干,譬如冬季长跑、跳绳和踢毽子这些都是利于我们学生去提高体能的,但我们不能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孩子去搞垮。就拿长跑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对象确立不同的训练目标,我们也可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将目标进行提升,这样就能使得每个学生去得以逐步的适应。

三、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需求提高学生的技能

做什么事情都有其技巧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小学生所进行的体育训练也应当完全可以去说,技巧也是必须要去掌握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则过多地告诉了我们:每当我们小学生掌握着训练项目的技巧后,无论是兴趣还是内容的入门总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进入角色的。但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却过多地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但最根本的还应当说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首先是我们重于了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动作的示范,其次是我们重于了学生自由甚至于自流的训练,忽视了对小学生动作要领的校正,致使小学生的训练近乎出现了诸多南辕北辙的现象,再次是我们只图体育课堂教学的轻松,未曾将学生的充分发展当作一回事儿,无忧无虑的在教学着,也就是说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变成了一块无人过问的死角。我们少有良知的人总要有这样的感觉,对得起我们的学生,又对得起我们的未来吗?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深深感到我们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辉的职业,那么我们教师则必须努力去让我们的学生个个都能享受到教育阳光的温暖。所教的学生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得到充足或者说是比较适度的阳光,再加之有着比较适宜的水土,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则完全可以获取光合作用的效果。一般说来,我所采取的办法是,重视对小学生进行示范,在示范上力求做到了集体示范与个别示范的结合,严格要求与愉悦示范的结合,长时与短时示范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课堂提质增效例5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小学和探究能力,并将语文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有效教学能够提高课堂环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通过最好的时间、精力投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學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

1.教师对课程标准存在偏差。

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段落理解能力和人文知识和语言能力。但一些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标准存在一些认识偏差,没有将语文这些综合性的特点综合,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忽视了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导致小学语文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方面进行的不够完善,课堂气氛烘托不够,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不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不能得以体现。

2.教师不能理解相关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进行理解的思想感情,学生需要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作者的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有着深刻的理解。

3.教师不够了解学生,沟通不够。

沟通是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了解的重要途径,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够使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掌握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和各项特点,使得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4.教师忽视了评价重要作用。

良好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教学评价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实际的敉学中,由于教师忽视积极的评价作用,很少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必然会影响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1_转变观念,深入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互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同时,需要教师掌握教学的目标,将语文的综合性进行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多进行一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交流是促进双方了解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多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仔细阅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对于学生的个性和性格特点,需要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注重每个学生的表现,并积极的采取课堂提问。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3.积极的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使得的鼓励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被教师肯定,为小学生树立信心,使喜欢小学语文这门课程,增加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时,需要丰富自身的评价语言,采用不同形式的语言不断的激励学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课堂有效教学,通过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进行分角色阅读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学情境。

预习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少,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为小学生布置合理的预习任务,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使小学生布置在阅读预习任务,确保朗读不会出现落字、错字、重复的情况,有利于课堂有效教学。合理的布置课堂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堂作业是对学习的一项检测和检验。

四、结束语

课堂提质增效例6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14-03

一、面临的问题

1.低质量课重复使增强学生体质面临尴尬

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低质量的体育课突出表现在,一是教材低级重复。多少年来,尽管一些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者在警示这一问题,但是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尤其是在“目标引领”下,随着新课程赋予教师选择与开发课程的权利增加,教材低级重复的现象更加严重,非常不利于增强学生体质目标的落实;二是课堂学与练严重缺失。这一点在常态体育课教学中表现最为突出。如:尽管教案中对每一项练习内容都有次数标注,但是缺乏有效落实,甚至不去落实。大家试想,体育课缺少了有效的身体练习,还是不是体育课?没有一定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怎谈增强学生体质?三是体育课堂教学缺乏整体设计。透过常态体育课教师教学行为表现,不难看出教师常态体育课教学有的就是跟着感觉走,课堂随意性太强,这种过于随意的课堂教学行为,滋生了学生随意的学习行为,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被缺乏整体设计的行为给挥霍掉了。当体育课堂教学运行在这样一种低质量重复过程中时,会使增强学生体质面临尴尬和无助。

2.矫枉过正走偏使课堂追求走向另一极端

80年代参加工作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体质论”。课堂教学教授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是熟记于心的信条。进入90年代末,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健康第一”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了学校体育、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初,在“健康第一”思想及新课程推出的一些新理念影响下,教师开始纠正“体质论”导行下的一些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如过于关注生理,过于机械的身体练习,忽视心理等。兴趣、心理与情感受到空前关注。一时间体育课上得主线不明,味道缺失,使得课堂教学追求走向另一极端。这一问题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已经逐步得到匡正,但是课改惯性留下的影响依然还存在。实质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是不要增强学生体质,而是强调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体育课发展学生体能与增强学生体质是同一道理。

3.多学习方面交缠使课堂教学不知该干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四个学习方面,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四个学习方面应该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当多学习方面交缠在一起时,从教学目标设置到课程实施,有的教师就不知道干什么了。如在教学目标设置时,尽管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注意有所侧重,但是室外课教学有的教师则将基本的三个维度目标预设不完整。甚至有的教师机械地按照学习方面去确定体育课的类型,并且在这一思想导行下,去设计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大家知道,增强学生体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单凭一两节课实现不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曾经有人说,增强学生体质功在课外,我们不可否认课外体育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我们不能将增强学生体质游离于体育课堂教学之外,要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辉映,共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4.课课练跟风使课堂练习被弱化,导致顾此失彼

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课课练成了一种潮流和模式。体育课结合学习内容有效开展课课练是有意义的,但是也出现了课课练跟风使课堂练习被弱化,导致顾此失彼的问题。如体育课主体环节主教材学习漫不经心,课堂练习蜻蜓点水,而把大强度高密度的身体练习体现在了课课练上。这样的课堂屡见不鲜,且不说课课练组织的练习合理不合理,仅凭对主教材处理的态度,就不利于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当我们主教材学习运动负荷足够大时,课课练不见得要搞,可以省出时间把主教材学扎实。体育课堂教学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体能状况、身心特点合理地去整体设计。而简单地将发展学生体能等同于教材学习+课课练进行叠加,是一种机械地处理,对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会有影响。

5.运动负荷不持续施加形成不了有效刺激

体育课堂身体练习当合理地、持续地,实现微超量恢复时,学生体质就逐步增强了。微超量恢复是指在单元教学的时间范围内,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经过适时合理地施加运动负荷,人体各种机能活动水平相对超过原有水平的过程。身体练习形成微超量恢复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作用,持续运动负荷作用,可以在微超量恢复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微超量恢复。面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反观我们中小学常态体育课,很难看到运动负荷合理地持续施加。这是影响学生体质增强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要求体育教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科学规范有一定难度,因为超负荷的工作量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又影响了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这是一个客观原因,当我们不能改变客观的东西时,提高质量,增强效果,就要从主观上去加强,从而达到减小损失的目的。迎难而上,多付出,尽量把课堂经营好,引领学生在体育课堂身体练习中,形成一个又一个微超量恢复,从而实现学生体质增强的目标。

二、采取的对策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增强学生体质买单

学生体质下降是综合原因造成的,从体育课堂角度谈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经营者,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增强学生体质买单。当前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亟待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是:一要增强使命感。可能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推动下,增加了紧迫性。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在履行使命上是否尽责尽职,是否将自己能够完成的工作做到了位。如常态体育课是不是在应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不是在走过程等。二要认真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上好常态体育课,首先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影响工作质量和效果。良好积极的工作态度是教师师德的综合表现。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立身、立教的第一要素。做符合国家要求、人民满意、学生喜欢的教师应该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追求。其次要把课教好。教好课要从认真备课做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备好课要尊重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创新,寻求变化,从教学设计源头提高设计质量。同时还要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高效应体现在严谨教学组织,课堂不随随便便,得过且过。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做到精讲多练,把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极致。提高教学效率,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缜密设计教学活动,落实练习次数和质量,不放纵每一次练习。再者要引导学生学好。要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想学,要用匹配学生学力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习,要用挑战学生智慧提高学力和成功感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乐学。当每节体育课教学质量都提高了,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也就逐步形成了。

2.还原课堂教学真正面貌为课堂正本清源

尽管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增强学生体质”的表达词句,但是提到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增进学生健康”的问题。增强学生体质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学生健康包含体质健康,体质健康了寓意着体质也就增强了。可以说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决定的。记得课改初期一度有人担心课改会弱化“增强学生体质”的功能,此时具有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但是随着课改深入,对新课程认识有了进一步地理解与加深,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新课程内涵之后,这种担心就没必要了。因为新课程并不是不提倡增强学生体质,而是从更科学的角度,非常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那么为什么又提还原课堂教学真面貌为课堂正本清源呢?因为从现时期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整体状况来看,仍然让人有些担心,担心的不是课程的问题,而是课程执行的问题。体育课上得悠闲自在,学生积极拼搏的场面不多见了,体育课应有的味道没有那么浓了。如体育课练习次数不够,该有的强度没有上,该保证的学习时间无端的浪费等。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就无限期。所以,为体育课堂正本清源是解决增强学生体质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3.追求课堂教学多元价值积极践行核心素养

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设置教学目标建议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在体育课堂教学时,落实这一建议要注意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尽量做到多元追求,突出重点,把握核心目标。要知道体育课干什么,教什么,要把握核心的运动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如学习某一体育教材,提高学生教材的运动实践能力,不仅要提高该教材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还要发展与该教材相关的体能。如学习快速跑,既要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反应时、神经肌肉协调性,还要在尊重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如柔韧性、肌肉力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拼搏的精神。因为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快速跑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经过教师精心策划和安排,通过学生努力,不仅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发展。

4.学与练、课课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双管齐下

体育课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需要有效开展学与练和课课练来实现。学习运动技术动作,离不开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术动作,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改进反复练习。无论是学之初的尝试练习,还是学之中的改进与提高练习,要保证有重复强化的练习次数,要适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完成练习的强度与要求。如小学学习跳绳一带一,开始进行“一带一比好”,随着学生技能的提高,进行“一带一比多”。这样开展练习,既尊重了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状况,也提高了练习强度,利于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和体能发展。体育课堂学与练与课课练的处理,不要前松后紧,要张弛有度。如果前面学与练运动负荷比较大,那么后面安排课课练运动负荷就不要过大。相反,如果前面学与练运动负荷较小,那么后面安排课课练运动负荷要相对大些。也就是说,要做到学与练、课课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双管齐下。

5.搞好单元设计有效开展练习提高锻炼效果

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集合,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次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单元教学上位于课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对其重视程度不如课时教学。一线教师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有些被动,不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甚至是完成课时计划后,接受检查补充上去的,没有起到水平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就滋生了课时教学计划的随意性,人为割裂了课次、目标、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种体育学习关联性的破坏,既有害于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掌握,也有害于学生体能增强。大家试想,在一个教材单元教学中,无论单元的大小,运动负荷安排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缺少计划性,忽大忽小。过小,体能锻炼效果不明显,过大,会导致身体吃不消,影响体能发展。所以,搞好单元教学,有计划地、合理地、沿着运动技能形成的路径、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心境搞好练习设计,有效开展身体练习活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会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也会助推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体育课堂教学承载着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体育教师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责任。虽然体育课堂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上面临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应该从问题出发,不回避,找准根源,研究对策。在学校体育大好的形势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经过提高体育课质量,一定会逐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课堂提质增效例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49-01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包括教育教学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有效地改进了课堂教学手段,也非常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非常有效的将文字、图片、图形、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元素综合地融合于一体,非常形象而生动地将课堂教学内容以非常鲜活的样式展现出来,给予学生以强烈的视角冲击,给予学生以积极的思维刺激,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和启迪学生进行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大提升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大大增强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性,从而大大增强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多年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巧妙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让课堂教学内容以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非常鲜活地展现出来,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和神经刺激,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多类感官,强有力地吸引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大大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动力,大大提升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积极主动地求知欲和探究欲,并促使他们对地理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增强他们地理知识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分”这一内容时,较为巧妙地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Flash制作技术,将中国行政区划图制作成一个Flas课件,当鼠标点击某一行政区域版块图形后,该版块图形便以“慢进”的形式进行放大,并在其右侧以注释的形式,详细列出该行政区域的许多地理特征信息,而在其左侧则展现现能够代表该行政区域建筑或景观特色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和动力,同时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得到大大推升。

二、善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法经验表明,多媒体可以非常的和谐地将多种信息源综合融汇于一体,为课堂教学带来非常丰富的信息量,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对所获得的信息产生极其深刻的印记,同时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教学内容与自身的生活、乃至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紧密地关联起来,促使他们对所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分析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良好,并大大增强他们主动观察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得到不断提升,以至于促进他们地理素养的不断提升,促使他们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例如,对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与地图、三圈环流、大气的热力运动、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等地理知识,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不仅难以将课堂教学环节非常有序地向前推进,而且还非常有效地对课堂氛围进行活跃,从而难以有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然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对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这一知识点,我引入一个小能够循环播放的小动画,让地球、月亮与太阳三者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对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周期、时区、时差、晨昏线及其变化特点等知识点一览无余地尽收眼底,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善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学习质量

巧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点击有效的将诸多抽象的、不容易想象的问题以形象生动、动静结合的形式展开出来,让哪些能难以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地理现象得以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从而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渡过理解上的难关、分析上的难关和应用上的难关,同时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健康发展,促使他们对地理知识学习的自信心得到有效提升,并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学习产生强烈的热情和兴趣,增强他们地理知识学习质量,提升他们地理学素养。

例如,对于“三圈环流”这一课堂教学难点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板画、示意图和地球仪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教师常常感到难以用非常形象、直观与生动的语言来加以表述,从而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不高,学生总感觉问题非常抽象。然而,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之后,我通过创设Flas课件,将知识点非常形象、直观、鲜活的样式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非常有效地破解了对问题理解的抽象度,不仅加深学生直观记忆,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理解知识的能力,教学效果非常良好。

五、结语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多以文字、图表等抽象化的语言符号加以表现,加之平面纸质原因,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仍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那么极有可能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片死气沉沉的境地,课堂教学氛围便极有可能变得异常沉闷、乏味、枯燥,从而难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然而,多媒体技术却让高中地理课堂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课堂提质增效例8

1.1应该明确"减负"减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 放弃违反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理念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

1.2正确把握"增效"增什么。就课堂教学而言,讲"增效",不是回到原来"题海战术"的状态中,而是关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两个方面。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

1.2.1教师要教得有效。要不断反思、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教学活动是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是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不是简单地把"3+5=8"传授给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

1.2.2学生要学得有效。教师还要不断反思:学生是否有效地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是否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到自信与成功?是否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1.3"减负增效"是辩证统一的。"减负"是新课改的一项措施,"增效"是新课改的根本目的,"减负"是"增效"的前提,"增效"是"减负"的最终结果,没有做到"增效","减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减负","增效"则完全一句空谈。同样,"减负"为"增效"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增效"又为"减负"提供了动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准确把握教学中"减负增效"的几个要点

减负的关键是增效,增效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我关注了以下五个方面:

2.1研读课标,转变观念。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应当实施一种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为什么课程目标从传统的"双基"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增加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了"四基"的课程目标……带着如此多的困惑,我开始认真学习与研究,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刻地理解。

2.2读懂教材,呈现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改给教师创造了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如新教材中要求老师怎么做的内容少,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完全放手",一切跟着学生走。现在的很多课堂,上课时,学生看似热情高涨,学会了新知,可是课后反馈,问题很多。

2.3重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是整堂课的结构图、网络图。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在走进教室正式讲课前做到心中有"课",心中有"法",心中有"人",为实现"四基"的课程目标做好课前准备。

听过这样一节课:老师为了给学生讲解"对称"的概念,课下准备了大量的京剧脸谱。课堂上,老师用幻灯片给学生一一演示,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国粹"。最后,教师问学生"国粹是什么"?有的摇摇头,有的则大声地说:"国粹就是鬼脸。"

为什么学生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无言以对、毫无兴趣?根本原因就在于设计的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出发来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高效课堂既要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三个基本特征: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在自主性上,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精选作业,发展学生潜能。

"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作业少了确实"减负",但是我们还要"增效"。作业的设计应该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趣味性、生活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要把"减负增效"真正落在实处,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实现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希望"减负增效"后的数学课上能够出现:书声琅琅、问题多多、议论纷纷、鼓励阵阵的课堂景观。让我们在有效的、高质的课堂中享受教学、享受孩子、享受生命、享受幸福。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课堂能够成为孩子们一天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成为绽放生命光彩的地方。

课堂提质增效例9

关键词:

小学体育;小学教育;课堂教学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着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小学生大多年龄小,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均没有接受过正规且系统的体育锻炼,因此其在身体素质方面及意志力方面较弱。小学作为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及顽强的意志力。在很多家长看来,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忽视了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由于学生平时的锻炼机会少,大部分的锻炼机会主要集中在体育课中。因此,体育课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设置系统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磨练学生的意志。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育目的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从而大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1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课堂作为教师教授体育知识的重要场所,增强其有效性就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1.1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体育课堂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训练,因此,学生的参与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对于小学体育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对体育教学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体育课堂的主要形式为各种体育运动,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往往要求教师通过设置大量的体育活动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1.2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课堂作为教师传播教学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堂对体育教学而言,同样意义重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其课外活动往往较少。因此,体育课堂就成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唯一机会。由此可见,体育课堂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效的体育课堂往往要求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有效性,除了具有创新之外,还必须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因此,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能够促使教师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2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依然较为落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在这种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为主,体育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因此,教师难以对体育课堂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2.1体育课堂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

体育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应该有着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当时,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较为随意,没有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难成体系,导致教学不具有有效性。

2.2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落后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关乎着教学目的的实现。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对体育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很多老师只是应付性教学,特别是在课堂内容更是敷衍了事。从实践中来看,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堂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师只是单纯地领着学生做一些有效,并没有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这样就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3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通过上述对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相关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3.1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并要求教师严格地按照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学校积极参考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体系,对科学合理的部分进行吸纳借鉴,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

3.2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的重要性,积极地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就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增加科学的体育运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其身体素质。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体育游戏,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读。

4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更倾向于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它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就成为新课改深化中的重要内容,关乎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由于小学体育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课堂就成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唯一途径。因此,创建高效的课堂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由于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依然较为传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体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得小学体育课堂变成一种形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促进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镇怀.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更好地安排体育教学方法[J].体育师友,2009,1(21):215-216.

[2]张龙飞.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7,1(26):311-313.

[3]张瑞文.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促进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22):267-269.

课堂提质增效例10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记载着人类漫长的发展史。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也需要历史的积淀。唯有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初中历史的教育目标也是具有基础性的。也就是说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历史观念为核心,强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能从历史知识中得到启发。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实行“先学后导、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打造高效课堂,从而,不仅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还有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正确对待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认识到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1.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质量是生命”,无论是在应试教育时代还是素质教育时代都是一个关键点。去年省“五严”规定下,特别强调“轻负高效”的教学模式,这就是说,要改变质量增长方式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为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保证教育正常发展的重要武器。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学科的原因,初中历史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并不是出于核心的地位。历史课程的安排和教学时间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古今中外漫长的历史长河被压缩在薄薄的课本里,其内容是丰富而繁杂的。而历史的非核心地位,又造成部分学生只在课堂上看历史,课后就把历史当成“历史”了,真正接触和学习历史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上。由此可见,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让教师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也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好历史知识。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2.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需要

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是通过各种具有强制性的措施来完成的,如我们所熟悉的题海战术、熬夜战术等等。在素质观下,“减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确对待的问题,而“减负”最直接的行动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压力的减轻是建立在学习任务的减少、学生时间的缩减,实现学习时间正常化的基础之上的。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实现。对初中历史教师而言,也是如此。要在增长学生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减少课后学习的时间。

3.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是学生的导师,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职业。对教师而言,主要的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这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毕竟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的主要活动,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的教育和启发,主要是从课堂上得到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两者相依相存。为了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过程,是提升自我素质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行“先学后导”,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如讲到科技史中关机的发明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冯如的图片和资料,老师也准备一些典型的资料和问题,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猜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贡献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中国当前的飞机和航天技术?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展示。最后,教师作概括,使知识更具系统性。这样,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通过以“问题”来引领,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历史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2.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在于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掌握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充满浓厚的兴趣。要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外,还必须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初中历史教师除了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围绕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探讨。如对学习气氛活跃的班级,就可以组织辩论式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组,针对某个有争议的话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在相互辩论学习中,增长历史知识,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仅靠教材中的内容是不够的。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增加一些课外历史知识,以丰富、生动的历史材料和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时,就可以加入大文豪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历史故事,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所学历史的印象。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古迹和乡土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巩固历史课堂教学的成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其他历史教师组织部分同学成立了“春秋史学社”社团,开展了扬州古迹寻踪活动,我们从扬州最南边的瓜洲古渡沿扬州古运河到普哈丁墓再到汉墓、隋炀帝陵等,通过实地参观和感受,学生收获颇丰。

三、结束语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需要,也是在教育“新课改”背景下实现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认清课堂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针对学生实际,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