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社交媒体的优势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1 16:55:40

社交媒体的优势

社交媒体的优势例1

20世纪末“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崛起,打破了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并改变了传者和受者的地位,受众开始选择新社交媒介,形成一种新的阅读习惯,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权利的平等。在网络等各种新兴媒体的直接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形势,尤其是报纸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社交媒体,也有人称其为社会化媒体或社会性媒体,它是指一种网站和技术,即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论、探讨和相互沟通。社交媒体就是海量网民自发提供,提取并创造新闻信息,进而进行传播的过程。

随着新媒介的发展,媒介用户形成新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选择,西方媒介仅仅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介。

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存在最基本的三大作用。

第一,传播效应显而易见,利用社交媒体扩大覆盖面提升传播力。社交媒体的优势之一是其拥有庞大的、精准的用户,之二是用户间深度互动所带来的新闻传播面和覆盖面。这种接力式的传播正是西方报纸所欠缺的。利用社交媒体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将社交媒体的用户和互动引向传统媒体,扩大西方报纸的收看率。例如,近年来国,外政府首脑竞选时,都纷纷大力加强社交媒体的应用,以此来扩大宣传范围等,这一现象就形象的体现了这一点。

第二,形成及时强有力的反馈机制,利用社交媒体建立与用户对话沟通渠道。传统媒介由于技术原因的限制,无法形成和读者之间的即时反馈和互动渠道,因而和大多数读者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虽然部分报纸建立了读者来信等反馈机制,却无法保证反馈的及时。社交媒体的优势就是在形成反馈渠道的同时,能够保C渠道的畅通,以及反馈信息在渠道中流通的即时性,从而有效的实现新闻传播所要实现的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第三,利用社交媒体及其理念改造西方报纸。面对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冲击,西方报纸虽然已经处于衰落的被动地位,但也不得不面对挑战,从被动观望到调整观念、思维和战略,通过积极利用社交媒体来改造西方报纸,以此来弥补如今报纸行在新闻时效性方面落后的不足。

在运用方面,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此报纸媒体出面使用社交媒体,一种是报社记者或编辑出面使用社交媒体。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仍然处于不完善阶段,存在许多规则和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

首先,在报纸媒体使用的情况下,毫无疑问,此社交媒体的一切观点以及立场都代表此报社的观点及立场。所以,报社中负责此社交媒体的人员应该对每一条消息的都要做到谨言慎行,尤其是对没有亲自证实的消息的,并且所发表的意见需与报社保持一致。在这方面,只要保持社交媒体和报社本身在各方面的一致就可以了。

其次,是报社记者或编辑使用社交媒体,其中存在三个需要解决并尚未被西方报业彻底 解决的问题。

一是记者或编辑室代表完全代表个人,还是代表报社立场。他们要使用社交媒体,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个人身份与职业身份的平衡要突出提出来的,无论其代表谁,所的信息都要保证准确无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然后才谈到立场问题。而从这方面说,最规范的做法就是开两个账号:工作账号和私人账号。

二是公共利益和媒体利益的平衡。媒体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发言需要更加注重语言是否合乎媒体规范。当记者发掘到的信息无法在所在媒体单位进行报道,但可以选择个人的社交媒体进行刊播,且从公共利益来看,信息具有信息价值且是手中所关注的内容时,记者应该服从公共利益的驱使。

三是言论自由和言论责任的平衡。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社交媒体更具有言论自由,因为其没有类似于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制度,信息无需被审核。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一旦的内容触犯到了法律,仍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西方报业媒体的措施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社交媒体本身,想方设法,对这个信息的载体进行约束和规范,主要是从技术上进行革新。另一方是对社交媒体用户进行的规范,主要就是进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的设定,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在对西方报纸如何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分析后,我国报纸行业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势吸收,以此来应对“第四媒体”崛起的大环境下的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国内报纸应该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加强传统报社新闻发行机制和社交媒体的融合。

参考文献:

社交媒体的优势例2

如今,社交媒体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网络交往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了,他们更多的是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的获取和消费。

一、社交媒体与营销的相关概念

随着web2.0系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社交媒体产生了更多的基于网络的应用,互联网和移动平台实现了组织与个人的联系互动,给社交媒体的营销提供了前提条件。全球最著名的百科全书网站维基百科(Wikipedia)上这样定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人们用来创作、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媒体最显著的不同是,让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和编辑能力,自行集结成某种阅听社交。社交媒体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目前,国内流行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包括,以微型博客形式出现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微信”;与Facebook类似的中文SNS网站“人人网”;具有博客功能的个性个人主页“QQ空间”;以书影音起家的,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事物的社区网站“豆瓣网”等。[1]

下面我们谈一下市场营销,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市场营销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欲望而实现的交换。

二、社交媒体营销出现及其发展

在我国,手机已成为人们访问社交媒体的主要设备。社交媒体应注意手机终端的使用满意度,及时搜集用户反馈、做好相应功能的完善、不断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才可以将社交媒体进行良好的推广。网民搜索数据以及搜索引擎营销,虽然它有精准性的优点,但是也有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和信息传递滞后等缺点。因为已经进行过一次相关产品的搜索,所以消费者很有可能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消费,此时推荐对于他们来说价值相对较小。另外,随着手机购物APP的兴起,手机购物的便捷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购物,不仅是随时性的还具有专门性。

如今传统的网络购物向利用社交媒体购物转变。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的适应,手机网上购物渐渐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除了主流的营销型网站之外,社交媒体的营销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如微信、微博、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营销方式各不相同。我们来着重分析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营销体系,并不断创造营销奇迹的微信营销。[2]

三、社交媒体营销应用――以微信为例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研发出来的一款语音产品,支持语音短信、图片、视频、文字等,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群聊,实现了语音通讯。如今,微信比较火爆,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于是社交媒体的营销无不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3]

(一)微信营销的优势

1.客户数量大,营销成本低。由于手机用户数量庞大,在微信推出后仅仅14个月的时间里,其用户就突破了2亿。客户数量之大展现了微信的发展前途和利用微信进行营销的一种优势。微信在任何时候都不收费,所以用它来和用户沟通的成本就比较低。

2.营销定位准,营销方式多。微信营销可以对某一客户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消息推送,也可以针对某一地域和某一点进行消息推送。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二维码、朋友圈等微信功能都能成为新的营销方式。缩短与用户的距离,使营销活动变得更加多样,于是营销活动的展开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3.营销方式人性化,客户群体真实。微信公众用户每天只能群发一次消息,一次最多8条。因此用户不会受到干扰,提高了用户体验。其他社交媒体的粉丝中存在着太多的所谓不是真正的粉丝,并不能够真正地为你带来几个客户,然而微信不同,微信用户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3]

(二)微信I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安全方面。在微信营销中,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信息安全、交易商品安全以及支付安全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营销效果。若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难以留住原有的微信用户,更别说吸引微信用户。建立微信用户安全保障机制势在必行,微信营销想要走得更远,首先应当保证安全性,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保护微信用户的个人信息;其次,还应当对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商城经营者进行监管,保证微信用户购买商品的质量。

2.微信营销策略方面。微信营销出现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对待微信营销的态度也不是很一致。一部分持观望态度,还有一部分持冒进态度,由于面对新兴的营销模式,一时间没有制定好微信营销策略,也没有规划本自身的产品是否适合做微信营销,也没有对微信群体进行调查,盲目跟进,最终造成忠诚顾客的流失。我们应当抱着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微信营销,也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微信营销策略。现在微信营销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持观望态度的可以对成功案例进行研究,时代的发展伴随着自身的快速发展,若不想被淘汰,就要抓紧机遇,抓住微信营销。[4]

3.微信平台推广方面。腾讯公司对微信平台推广的问题表现在:首先,微信只是为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微信自身没有对它的功能进行大量宣传,管理和宣传却在企业自身。其次,微信只能搜索公众账号,让微信用户自行发现或企业自行进行推广。质量与信任是企业的根基。一个企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就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只有坚持质量优先,才能创造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让目标群体对其信任,再展开微信的品牌营销。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口碑将会决定企业微信营销的成功与否。[5]

四、结语

从微信营销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反映出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帮助达到企业品牌不同的营销目标。同时,大数据技术和新兴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都将对企业社会化营销起到推动作用,并提升营销的有效性,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交媒体在营销中得到充分利用。

(作者单位为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张海红(1991―),男,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参考文献

[1] 侯佳.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

[2] 郑思远.微信营销模式分析[D].吉林大学,2016.

[3] 王珏.浅谈对微信营销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2014(04):172-173.

社交媒体的优势例3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21-01

1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优势

1.1 新媒体互动性强,传统媒体多被动性

新媒体传播形态多样,论坛、微博、微信等形式,调动了用户的主动性,对于网络的信息可以及时反馈,这为新媒体积聚人气提供了场所。而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多以平而媒体、电视频道等形态进行单向传播,用户只能被动接受,一点对多点的形式,反馈慢,小及时。相对而言,新媒体则是多点对多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通过电脑、手机终端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媒体大众能够民主化传播具有推动意义。

1.2 新媒体传播形式多样化,传统媒体传播形式

单一

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报道中,新媒体在策划上既包含了传统媒体纸媒体的文字专题,又包含了电视媒体的视频自播,同时还附有用户交流的论坛,可谓是全方位立体式轰炸。而传统媒体各自为政,形式上单一,远远不如新媒体有吸引力。

1.3 新媒体“娱乐性”重,传统媒体更具权威

传统媒体多年在媒体传播上称霸,使受众形成了对于传统媒体的忠诚和信任。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的审核手续、审批制度也较为严格与完善,这使得传统媒体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其内容上的权威至今无可取代。而在我国,新媒体的发展还小是很完善,“娱乐化”较重给受众的印象是信任度不够的问题。

1.4 新媒体发展时间较短,传统媒体更具资源优势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战争中,新媒体略微领先,但是传统媒体的发展后劲也不容小觑,因为传统媒体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在信息供应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传统媒体运作更加成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更加完善,具备强大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些都是新媒体发展需要的面临挑战。多年来,传统媒体的团体意识已经逐渐形成,彼此之间的合作作早已形成了固有的操作模式,而新媒体就显得较为单一。

2 新媒体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1 带来传播形式的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去了新的挑战,它一改传统传播形态,现在形成了由点及面的多种传播形态,新媒体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由单向变成了双向,并且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新媒体的受众群与传统媒体的被动接受信息有所不同,已经可以借助平台主动地获取或者信息,普通民众从被动新闻接受者变为可以随时可以新闻,能够共享新闻第一手资料。面对突发事件,民众可以与官方传媒一样,第一时间消息,并且民众可能比媒体更快,让民众具有新闻的能力,也能增强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另外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能够有效改变官方媒体中对于新闻事件的束缚,也就是不再是把关人,新媒体让每一个移动终端能成为信息的地,能够利用多方资源丰富内容,并且借助偶发、碎片式的信息,将其按照线性的规律组织起来,形成更加立体的传播形势。

2.2 新媒体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同时为现代公共关系带去了大变化,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更新发展,当前的交际软件层出不穷,比如从最初的博客,到后来的微博、微信,以及各种社交通讯软件,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去巨大变化。人们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平板电脑、手机中与朋友畅所欲言,还可以运用手机软件买东西,非常方便生活,比起日常见面,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终端交流。这就是新媒体带给人们的社会公共关系的变化,同时也有很多人指出,这种发展会让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让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这也是新媒体发展对人们产生的双向公共关系。改变着人们的社会交往模式。

2.3 新媒体消解着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

第一,新媒体让原来的报纸、广播地位开始动摇,传统媒体的受众向互联网转变;第二,新媒体的发展让行业之间的相互交融更加明显,并且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边界逐渐消融。随着新媒体领域的不断扩展,媒介传播的态势出现了多种形式,比如图像、视频、音频于一体,新媒体的优势,比如更加具有实时性,更加灵活,交互性更强,更加个性,都对传统媒体带去了冲击。传统媒体在不断寻找处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摸索新媒体领域的发展,走向新媒体道路。比如现在很多电视节目中十分重视与群众的互动,让人们可以通过微信二维码的扫描参与问答互动等,或者通过微博来进行互动都是很好的例子。传统媒体中出版行业也进行了移动阅读、听书等探索。可见各个行业之间的合作都在不断加深。

2.4 推动网络舆论监督及民主政治的发展

新媒体的出现有效地推动了民主监督与民主政治的实现,当前,我们通过新媒体看到网络舆论、网络反腐力度空前增大,体现出了人文关怀,并且民众参与到政治活动中的比例逐步增大。新媒体的发展体现出更高的自发性和质疑性。比如大家熟知的于2007年发生的华南虎事件,就是由网民的质疑开始的,网民首先质疑了照片的真实性,包括时间、画面等,最终让事情水落石出,这是事件性问责的案例。还有非事件性问责的事件,比如在2009年出现的周永耕时间,让人们对局长开会所佩戴的手表,抽的烟进行了调查,最后真相大白,用社会舆论将贪官拉下了马。这些事件都离不开新媒体环境的功劳,还大大刺激了民众自由发表看法,以及参政议政的热情。

2.5 促进终端设备软件更新步伐加快

有关数据调查显示,人们的手机、个人电脑的一些关键部件,比如CPU、内存、屏幕、摄像头等主要部件的性能平均每年就会翻一倍。新媒体的发展让软件开发者更加重视软件性能的开发,并且更新速度更快,软件性能的提升也促进了硬件的开发和发展。早在去年还很盛行的双核智能手机现在已经升级为了四核或双四核,处理器的更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同时手机和个人电脑的内存带宽也也从32字节节节攀升,现在已经达到了128字节,手机摄像头的像素更是直逼相机,现在已经达到了1200万像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终端设备软件的更新发展之快。

3 结论

总之,在当前这样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认真分析网络媒介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看清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前景,不断解决问题壮大力量,才能有效促进新媒体的进步,分享新媒体发展对社会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汪E.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价值观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

社交媒体的优势例4

关键词:

高校;传播内容;校园文化;社交媒体;对策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建设已初见成效,社交媒体给校园文化传播带来了强大推动力。新媒体具有“平民参与,自发传播、分享和互动,即时性,海量信息,操作简单,虚虚实实、真假末辩、良莠不齐的特征。”[1]新媒体的这些特征导致社交媒体传播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传播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使传播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高校要积极进行社交媒体传播建设,一方面规范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广泛推行媒介素养教育,趋利避害,让校园文化传播不断融入新媒体环境,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传播内容的社交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内容表层化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内容是整个传播过程的最核心部分,其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特定的校园文化内容传送给学生,让他们注意、理解、接受,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将直接影响传播效果。[2]目前,传播内容表层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往往属于表层文化,例如自然人文的景观、校园建筑、教学设备,校园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不仅易于传播,也往往受到传播者的青睐,传播效果也好。而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如高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往往难于传播,这种深层文化的心理穿透力较弱,它需要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地长期传播积累,方能体现效果。因此这往往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短板,是传播的难点,但是深层文化是一所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真正精神内核,恰恰是需要传播的重点。其次,由于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自身的特点,其、交流的传播内容往往十分简短,它呈现的是简洁的“快文化”,因此在有限的文字或其它符号的表达范围内,传播者很难表达出较为深层的涵义,这是信息传播的表层化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传播内容同质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高校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速度、拓展了校园文化传播的内容,社交媒体上的校园文化信息实现了随时随地更新。新闻传播方式也丰富多彩,有简讯,有深度分析,视听兼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齐全,[3]可以让高校师生有选择地接收任何方面的校园文化信息,同时不会对不同社交媒体报道的同一校园资讯有过于重复的感觉,但在目前实际传播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稿多用、缺乏深度、不能根据社交媒体特点用稿等问题。传播内容的选择往往过于单一,经常反复推送个别类型的信息,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也不经修改就将相同的稿件,传播内容的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传播效果。

(三)传播内容碎片化校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应是分散的,要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传播要有系统,要明确传播目的,只有这样传播者才能依据传播目的规划传播内容。同时,在高校发展的不同时期,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也不应相同,例如学校起步初期,传播内容应着重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信息,保证学校生源及初期发展;而当学校进入成熟期时,校园文化传播则应重视校园精神文化信息的积累和沉淀。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交媒体传播带来信息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很难整合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目前很多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往往不成系统,管理者没有近期及长期规划,盲目地进行传播,造成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不同媒介的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相互之间没有配合,内容也零星分散,这种不成整体随意性地传播往往无法达到传播目的。

二、社交媒体传播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虽然高校的社交媒体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仍受到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存在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阻碍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影响了传播效果。

(一)传播内容受多元文化冲击多元文化冲击是影响高校传播校园文化内容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和交融,网络文化逐渐渗透,我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校校园里,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多元文化冲击造成的价值观冲突中,学生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校园社交媒体传播的主要工作成员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具有探索精神且积极向上的特点,很容易接纳外来的思想,但分析批判能力不强,当遇到传统文化中的问题和矛盾时,容易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产生片面的看法。此时,如果学校对社交媒体传播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校园社交媒体传播过程的管制,社交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很可能会出现与核心价值观背离的信息。此外,当今非主流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应有的效果。随着互联网进入校园的每个角落,网上很多低俗文化意识形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校园媒体传播的高雅文化并不感兴趣。没有受众就会迫使校园文化社交媒体试图以各种娱乐的夸张的庸俗的形式来展现文化,以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进一步使学生的价值观陷入了追逐现实利益的误区。

(二)传播内容受传播者个人素质的约束传播者在社交媒体传播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新媒体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文化信息传播的质量。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者主要包括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管理者是否具备优秀的新媒体战略眼光,是否重视对社交媒体传播的经费、技术投入以及教师所具备的新媒体修养,对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至关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作为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的主要力量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限制了校园文化的传播效果。

三、完善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内容的对策

解决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遇到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完善传播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加强传播队伍建设以及整合校园社交媒体传播资源等方式提高传播效力,进而使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更加畅通,效果更加显著。

(一)完善校园文化的传播内容首先,在传播中应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努力从多个视角全方位宣传报道学校的物质文化,着重传达学校所具有的深厚、广博的文化气息,例如通过学校的园林绿化、教学楼及名人雕塑等设施的介绍,提升学生对学校的了解程度和归属感。同时,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同质化问题,要根据不同的社交媒体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文化信息进行传播,不断丰富其内涵。其次,在传播中应强调制度文化的意义。在传播制度文化过程中,应着重传递给受众学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及群体行为规范及其教育意义。再次,在传播中应注重精神文化的弘扬。一所高校其文化核心在于精神,高校在发展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本身所具有的结构和特点,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塑造独特的、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关怀精神,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积极乐观的氛围,在思想上、行为上和道德上与本校的精神文化相契合,提高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度。要深挖精神文化的内涵,避免传播内容表层化,通过对于深度精神文化的传播,逐渐积累形成校园文化底蕴。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交媒体传播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系统化,即制定统一的指导思想及清晰的传播脉络,让传播的内容自成系统,不同的社交媒体传播作为其系统的一个分支,统筹规划,这样可以避免网络信息碎片化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二)丰富校园文化的传播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的传播形式,对于让更多受传者理解和认同校园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创新传播形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新传播文化的表现形式。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快节奏的媒体形式,长篇累牍只会让用户反感,高校的学生往往浏览信息喜欢简洁的文字,有趣的图片则会吸引他们的眼球,使他们产生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要改变传统的严肃的表达形式,使信息表达更加活泼更易于受传者接受。社交媒体可以融合多媒体的表现方式,传播者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例如通过生动的微信、微博语言及歌曲推送等新的尝试,把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第二,创新传播的符号形式。通过加入一些新的符号形式,用其补充、替代文字符号,使传播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简单易懂,调动受传者接受信息的积极性。例如,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中可以插入声音符号、图像符号等等,把这些符号加入到所要传达的内容中,多样的表情符号,校园文化的传播便不再那么无趣乏味,情感表达也更加丰富,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加强社交媒体传播队伍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者要充分发挥社交媒体自身优势和媒介环境优势,加强社交媒体传播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社交媒体传播人才的同时提高校园传播者的新媒体素养,才能营造一个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的社交媒体传播队伍主要包括管理者、教师及学生骨干。一是管理者要做好“把关人”,要把握本校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理论水平,重视对新媒体传播的投入;二是教师树立正确的传播观,把握舆论的正确方向,作践行社交媒体传播观的楷模,引导学生思想和行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三是要加大对学生骨干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新媒体素养,发挥引导作用。

(四)整合校园社交媒体传播资源当前很多高校的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由不同部门管理,校内各媒体都有独立的班子和通讯员队伍,各自采写稿件。这种现状不仅常发生新闻简单、重复、撞车等现象,而且还极大浪费了校园媒体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4]因此高校可由宣传部统管,成立全媒体中心,将电视台、广播台、新媒体、记者团、校报编辑部等整合旗下,优化信息结构,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校园文化传播的效率,增强学校对社交媒体传播平台的控制力从而实现传播的系统优化,形成校园文化全媒体传播。

参考文献:

[1]孙岳.新媒体能为我们带来什么[J].中国科技信息,2011,(06):131—132.

[2]殷莺菁.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

社交媒体的优势例5

经常听到招聘人员在喊“现在招人越来越难,招优秀的人才更是难上加难。”调查显示,只有18%有工作经验的人在积极找工作,而剩下82%与职位相关的候选人,安于现在的工作状态,并不会在网站申请职位。这部分沉默的候选人,恰恰是招聘人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挖掘的目标招聘对象。另外,对于中高端人才来讲,他们经验丰富,选择空间大,人脉也宽,往往不需要积极寻找机会。因此,招聘的难点是,如何发现那些沉默的候选人,以及如何联系到那些中高端人才。社交媒体的优势就在于,通过人际关系形成的由点到面的关系网,各种信息可以快速地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和扩散。这无与伦比的扩散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社交网络中,使其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这一丰富的资源,对于招聘人员来说,其作用不可小觑。

1.社交媒体招聘趋势

国外Linkedin,Facebook,Twitter还是国内的微博,微信,各种社交媒体平台都在蓬勃发展。他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已经不可抵挡地进入了社交媒体时代。在这一新的形势下,社交媒体招聘也成为大势所趋。在国外,社交媒体招聘已经成为日常招聘模式。据社交媒体招聘网站JobVite报告显示,2012年,有大约92%的美国公司都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招聘,通过社交媒体成功招聘到员工的企业占73%。

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形势,企业又快又好地招到所需人才,是摆在每一个招聘人员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下,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打破旧的观念,寻求新的方式,方能发挥社交媒体平台巨大的能量。

2.社交媒体招聘的特征与优势

2.1社交媒体招聘的特征

社交媒体招聘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但在实施社交媒体招聘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有效的流程。建立完善的社交媒体招聘体系必须对社交媒体招聘的特征有清晰的认知:

2.1.1社交媒体招聘具有全员性。社交网络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随着QQ、微博以及智能手机的风靡,使得社会网络全民性成为可能。企业在公开的社交网络上招聘信息,企业的创始人、管理层、员工、关注者都可以转发、推荐,通过共同参与,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人群会得到招聘信息,招聘信息范围之广使社会化招聘具有全员参与的特性。

2.1.2能准确分类,使信息在不同群体间良性传播。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具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特征的人往往不自觉间形成自己的交际圈。我们在各种社交网络上可以看到很多由于职业特征形成的人际交往群,这部分人关注的信息大体相同。通过招聘信息的,一类招聘信息自然会吸引对此有兴趣的应聘者,应聘者通过关注和转发招聘信息,也会吸引其他具有相同职业兴趣的一批人。这就形成了一种快速高效的信息分类,从而使招聘信息的传播更加具有针对性。

2.1.3社交媒体招聘不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社交媒体招聘可以说是一个一石二鸟的过程,其同时可以是一种营销,企业可以在社交网络上以一种有趣和可亲的姿态聚拢人气,宣传企业的文化,树立产品的品牌和企业的良好形象。

2.2社交媒体招聘的优势

社交媒体平台比传统网络招聘有着显著优势,具体比较见下表:

3.社交媒体招聘策略

究竟该采用何种招募人才的社交媒体策略,应视该公司的品牌资产而定。例如,具备强力品牌资产的公司,应确保社交媒体能突显公司品牌的某些要素。公司可针对特定群体进行沟通,让他们从产生兴趣,提升到采取行动。至于品牌较弱的公司,则需要先提高公司知名度,例如先到求职网站及社交网路注册,让公司成为使用者社群中讨论的一个话题。

很多社交媒体,特别是求职类的网站,可以让公司以专长、资格或地区等为条件,筛选出相关的候选人群体。藉由搜寻某个职务所需的变数,公司可以很有效率地筛滤掉不合资格的候选人。即便是未主动求职的合格候选人,公司也可透过这个方式与他们接触。随着求职网站的会员越来越多,即使是基层职缺的工作,也可经由线上管道进行招募。重要的是,公司应了解每个目标群体最常使用哪个求职网站。

想要熟悉这类新的招募模式,公司可能需要建立内部招募团队,充分了解网路社群。这个任务相当艰巨,因为很多公司都缺乏有经验的人才。公司不应忽视内部员工,透过他们,公司往往可以接触到潜在的人选。他们可能认识具备公司职缺所需资格,并符合公司文化的人。因此,员工往往是很好的推荐管道。

这种“同事对同事”的招募,常能刺激应征者采取行动(例如投递履历表)。网络乘数效应代表的是,公司员工可能认识成百上千个潜在员工。当网络招募团队从社交媒体平台筛选出大批应征者,即可向认识其中一些应征者的员工征询意见,再针对这些应征者设计招募活动。

一旦潜在应征者对公司产生兴趣,公司即可透过网络科技,例如线上过滤工具、模拟面谈,甚至建置一个能整合公司所有招募活动的入口网站,加速处理应征程序。这类人口网站应透过搜寻引擎最佳比技术、企业博客,及传统线上广告等工具,提高能见度,以及被连结的机率。

同样地,当应征者变成公司新进人员时,他们一样能从线上训练、技术论坛,及内部网络等社交媒体技术获益,和原本的员工连结。

4.社交媒体招聘的注意事项

对想要学习运用社交媒体,以及强化社交媒体能力的公司来说,以下是从我们从实务经验中归纳的一些建议:

4.1确保社交媒体策略符合整体事业和人力资源策略

不论是线上简介视频或其它工具,都应该与人资、品牌及公司整体品牌的目标维持一致。否则,公司品牌很快就会蒙上污点,网络上也会开始快速散播对公司不利的批评。

4.2获取高层主管的支持

高层主管若积极推动网络工具,甚至亲身成为使用者,网络工具将发挥强大威力。麦当劳德国公司人力资源主管,每个月会在博客发表二至三篇文章,谈雇主品牌,也提升公司在这方面的公信力。

4.3厘清职责

公司必须明确指派谁负责社交媒体任务及预算,谁负责评量进展。

4.4订定政策,规范网络行为

为了降低风险,尤其是关于员工恶意贴文,或泄漏机密资讯的网络行为,管理层必须订定新的企业政策,以规范网络沟通行为。波士顿顾问公司的调查统计指出,29%的受访公司缺乏社交媒体政策,风险自然相对提高。

4.5设法深入了解不同管道及其使用者的差异

有些求职网站的搜寻引擎,模仿传统报纸的分类广告,单向沟通;有些网站则纳入互动机制,但设定不同程度的保密限制。另外,使用者对公司回应时间及其它项目的期待,也因人而异。公司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设计互动机制,但也不能无限制扩充,以致无法接触所有选定的群体。

社交媒体可以让公司密切追踪新方案的成效,再决定是否全面实行。例如,公司在一个社交媒体刊登征才广告,可计算浏览者人数与点击率,以及阅读网友的评语等。即时回馈可让公司迅速调整做法,并收集自己公司与竞争者活动的资料。统一管理,并采取渐进式做法,公司将逐渐熟悉许多新管道与工具,并订定符合事业需要的征才策略。面对变动飞快的网络时代,公司必须加快网络沟通的脚步,建立起强而有力的雇主品牌。

5.结束语

总之,社交媒体招聘已经是招聘领域发展的新趋势,相比于传统招聘来讲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在短时期内只能作为原有招聘模式的辅助形式,但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毋庸置疑。随着社交媒体招聘重要性地不断提升,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招聘模式。人力资源工作者应该积极谋划,勇于探索,建立社交媒体招聘更多更好的方式,从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史宗玮(Clara Shih)著、张小伟译.社交网络时代:SNS引发商务与社会变革.(第2版)

社交媒体的优势例6

对于众多的购房人而言,在整个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略显低迷之时,只有那些拥有优越产品品质,兼具稀缺性属性,并由知名房企开发的优质项目,才具有良好的置业前景,而媒体村无疑是这类房产品的最佳代表。

从交通出行来看,媒体村二期东临地铁5号线,西依安立路。纵贯京城南北的地铁5号线,在媒体村二期周边分布了立水桥南站和北苑路北站两个站点,从媒体村二期步行5分钟即可达到立水桥南站。而安立路堪称2008奥运盛会的形象大道,双向8车道、公园式绿化,目前已美丽呈现。且即将开通的快速公交,可直达北三环和北二环。另外,媒体村二期南接北五环、东临北苑路,便捷连通北三环、北四环、京承高速、机场高速等交通干道,可快速通达市中心、CBD、首都机场、中关村等要地。便捷的交通出行,让未来居住于媒体村二期的业主,可尽享便捷交通所带来的出行利好。

从社区环境来衡量,媒体村二期坐拥国家森林公园、景藏健康公园以及大社区内的体育休闲公园、水系主题园林和古迹主题园林等五大公园,尽享绿色宜居生活。尤其是总占地680公顷的国家森林公园,是目前亚洲永久性的城市中心生态公园,面积相当于纽约中央公园的2倍,北京朝阳公园的2.5倍。

从项目规划来分析,媒体村二期八栋建筑成围合之势,中心规划近上万平方米人文园林,营造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人文天地,不仅缔造和谐融洽的邻里环境,更铸就城市中独有的宜居生活氛围。

从户型特色来比较,媒体村二期以40~50平方米零居、70~80平方米一居和100~130平方米两居为主力户型,格局分割合理,动线设计流畅,空间尺度舒适。不少参观了媒体村二期的白领人士都表示,该项目的户型设计,无论是投资亦或自住都将是最佳的选择。

从配套上,媒体村二期共享180万平方米大社区内完善的配套设施。尤其是一路之隔的北辰购物广场绿色家园店,落成运营后将提供时尚商品和特色消费空间,成为区域配套的新亮点。同时,媒体村所在的亚奥商圈已成为继北京CBD、金融街、中关村之后的第四大商圈,区域内购物、医疗、教育休闲、餐饮等设施极为完善,媒体村坐享其成熟便利。

对此,众多业内人士表示,媒体村二期凭借交通优势、环境优势、规划优势、户型优势、配套优势等特点赢得了市场的瞩目,因而成为其持续热销的市场支撑点。

超高性价比成就热销行情

媒体村二期之所以能够实现逆市热销,与其开发企业――北辰实业的企业品牌效应也不无关系。由国内首家A+H股地产类上市公司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北辰置地分公司开发建设的媒体村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配套项目之一,奥运会期间将为中外媒体6000名注册记者提供集居住、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奥运会后将以商品房的形式回归市民居住。

不仅如此,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的媒体村,在设计和建设上严格遵循了“绿色、科技、人文”的三大奥运标准,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基础,采用先进可行的技术及绿色建材,真正使未来居住者长期受益。

社交媒体的优势例7

很多人在讲社会化媒体营销,但是我们要先搞懂什么是社会化媒体。我认为凡是具备社交属性的媒体都可以称之为社会化媒体,博客、论坛等老牌社会化媒体自不必说,而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都具备了社交属性。大家看看自己经常上的网站,是否有社交网站账号直接登录的按钮?看看这些网站的内容页,是否有社会化分享的按钮,社交网站账号是不是可以直接评论?我想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都已经不可避免的加入了社交属性,哪怕只是一个分享按钮,只要你能通过一次点击将信息分享给社交网站的好友,我就认为这个网站是社会化媒体。于是,现在所有的网络媒体几乎都可以称为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基础是关系链。

社会的构成元素是人和组织,而社会能够称之为社会的关键则是人及人、人与组织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链。现在已经是网络社会时代,那么在社会化属性日益增强的互联网中,关系链自然是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用户对于信息的信任度高,而信任度高的原因就是社交关系链。我们只有很好的利用了用户的社交关系链,才能发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优势。

社会化媒体营销一定要增大营销内容的传播动力。

既然知道了关系链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成败的关键作用,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关系链。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关系链,但是关系链的建立需要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显然,更好的手段是利用用户之间既有的关系链,在关系链的某一个点注入信息,通过关系网迅速传播。然而就像电流需要电压才能传输一样,没有传播动力的内容即使投入关系网中,也激不起一丝涟漪。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讲,最困难和最重要的就是增大营销内容的传播动力。

主体营销内容传播的启动方式多种多样。

营销内容有了传播动力,你只需要依靠自己的优势资源将内容的“石块”投入用户关系链组成的“池塘”中,涟漪便一圈连一圈甚至一圈叠一圈的迅速传播出去。而营销内容传播的启动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这要看自己的优势和能够利用的资源。可以是电视节目中的曝光,可以是网络媒体的报道,可以是微博大号的转发,可以是大量投放的广告,甚至是靠水军冲上的热门话题榜。只要能启动内容传播的程序,击中关系链中的任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传播的开端,这个开端可以是单点,但最好是多点同步启动传播,这样的叠加效应将很明显。

有了具备传播动力的内容,依托既有的社交关系链进行传播,加上社交关系链附加的高信任度,内容传递带来的营销效果只能让营销人乐得合不拢嘴了。

这篇文章理论方面的内容多一些,我知道很多读者喜欢看案例,不喜欢听理论,我平时讲课也更愿意讲案例,但是最完美的案例也绝无可能直接复制,不懂理论,套用别人案例的做法,万难成事。因为文章篇幅的问题,这篇文章我不再多讲案例,不过近期我会多分析一些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案例,以证此文观点。(文/李俊超)

社交媒体的优势例8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深刻改变着媒体传播的内在结构和总体格局,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如何通过新兴媒体联系群众、了解社情、凝聚人心、开展工作,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全新考验。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专门到人民网同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并强调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着力推进新兴媒体建设,打造舆论引导新平台。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开放互动功能、群际传播功能、社会动员功能等更加强大。必须加大新兴媒体的建设力度,使之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生力军。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内容建设。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融入新兴媒体的内容建设之中。深入贯彻“三贴近”原则,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的新特点,关注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针对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主动设置议题,精心策划内容,通过原创性采制、逻辑式链接、多媒体集成、全方位展现,着力改进宣传报道,努力为受众提供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做到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二是突出特色优势,注重打造品牌。根据各类新兴媒体的不同特点,以市场细分为契机,整合优势力量,准确定位,超前谋划,对媒体风格、栏目设计、宣传手段等进行全面包装和打造,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的精品报道,推出一批有特色的品牌栏目节目,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推出一批有影响的重点网站、手机报等,通过打造品牌推动新兴媒体建设向纵深发展。三是改进媒体管理,促进健康发展。坚持以管理促发展、促繁荣,本着依法、科学、有效的原则,立足我国实际,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规范和优化信息传播秩序,为加强新兴媒体建设、促进新兴媒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媒体,增创舆论引导新优势。传统媒体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在广大受众中享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但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面对功能强大、快捷高效、发展迅猛的新兴媒体的竞争,传统媒体原有的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弱化,迫切需要运用新兴媒体的理念、技术和模式来推动自身改造,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龙头,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媒体。大力实施数字报业建设、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等重点工程,积极发展手机报、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业务,对信息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形式展现,不断扩大传统媒体的传播力、辐射力。另一方面,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机制改革为支撑,充分借鉴和利用新兴媒体的运作模式,优化制度安排,增强传统媒体的发展活力。打破原有的传播格局和分工,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延伸传播链条、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传统媒体的运行结构、组织结构向多元集成、现代架构优化升级,实现传统媒体的跨越式发展。

着力推进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互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树立开放融合、竞争合作的新理念,实现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对接,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信息权威、采编正规、基础坚实的突出优势,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信息海量、即时互动、天然落地的传播优势,通过立体式采访、专业化编制、多媒体集成、多终端推出,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实现内容资源、品牌资源、人才资源等的共建共享共用。二是坚持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有机结合、发挥自身作用与借助外脑外力有机结合,把新兴媒体纳入已有的宣传格局之中,建立一体化运作机制。对重点任务进行统一研究部署,对重要选题进行统一策划宣传,真正实现舆情分析、选题策划、采编制作、信息传输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实现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整体推进。三是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抓住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有利时机,探索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建立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技术联动平台,实现信息的畅通链接,催生新的传播业态和宣传载体,进一步健全立体交叉、功能互补的舆论引导网络。

社交媒体的优势例9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65-02

近几年,社交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媒体除了其简单的交流、沟通功能之外,越来越多的商家、企业已经将社交媒体视为企业在营销中的重要工具和平台。企业、品牌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在传播上的优势并通过社交媒体来收集不同受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更好地确立自己的目标受众,进而确立自身品牌的精准营销目标和策略。本文立足于社交媒体发展的大背景,对商家、品牌如何进行精准营销进行简要剖析,同时学习与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经验,展开分析研究。

一、精准营销的兴起

精准营销已经成为当今营销的关键,如何做到精准,这是系统化流程,有的企业会通过品牌联播等营销做好相应企业营销分析,市场营销状况分析,人群定位分析,最主要的是需要充分挖掘企业产品所具有的诉求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营销。精准营销是时下非常时髦的一个营销术语,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可量化的精确的市场定位技术突破传统营销定位只能定性的局限;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等技术手段保持与顾客长期沟通等措施,建立企业的忠实受众群。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媒体,作为营销工具,将营销信息推送到潜在受众群体和市场中,使企业用最小的成本来达到利益最大化,完成企业的既定营销目标。

1.网络精准营销的兴起。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全面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转移,然而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极速发展的互联网也给我们带来了信息爆炸的问题。在互联网里,我们面临的、可获取的信息(如商品、资讯等)成指数式增长,如何在这些巨大的信息数据中快速挖掘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网络精准营销的概念应运而生。

2.网络精准营销的手段。运用个性化技术的手段(如网站站内推荐系统),帮助用户从这些网络过量的信息里面筛出他所需要的信息,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电子商务网站、媒体资讯类网站、社区都逐渐引进站内个性化推荐这种手段,进行精准营销了。

二、社交媒体营销发展格局

1.社交媒体营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社交媒体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社交媒体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突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模式,让受众有更多机会去参与双向沟通与互动,社交媒体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极大的调动了受众的参与性,使更多的普通人、平凡人成为传播者,成为信息的者,许多受众满足于传受两者角色之间的转换,参与性极强。社交媒体以其开放性、连通性和交流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仅如此,社交媒体除了沟通交流功能之外,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交媒体渐渐成为了诸多企业、商家作为自身营销手段的首要选择。

社交媒体营销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工具来进行营销、销售,维护公共关系,开拓客户服务的一种方法。近几年兴起的口碑营销、品牌营销等概都基本以社交媒体为主要载体进行营销。

社交媒体营销与传统的营销有着很大的不同,社交媒体更多的是注重受众的使用效果,目标受众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主动分享对品牌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影响与自己相关的社交媒体圈里的用户,众多企业也正是利用社交媒体这一传播优势来进行品牌的推销,形成自己的品牌口碑,达到营销的目的。

2.社交媒体的营销现状。随着社交媒体营销的出现与不断发展,并且受制于环境和发展期较短等条件的影响,其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当前我们所处的营销现状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广告主的试探性。各种各样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给予了广告主新的尝试机会,广告主们开始对社交媒体加大投资,探索新的广告形式以适应社交媒体环境,并且不断扩张自身的广告辐射范围,做到营销最大化。(2)在线模式不够成熟。对于社交媒体不断涌现的当前社会里,其也有着自身的不足,社交媒体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我们可以看到同质化的社交媒体数不胜数,大多数新的社媒往往都是效仿,并未有创新;其次,社交媒体的板块设置混乱,导致很多功能没有发挥特有的作用,板块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3)效果不佳。这对于商家来说是最致命的,也是影响较为明显的。由于传播目标的不明确,造成了传播效果达不到预期值,这要求传播者要对市场进行细化,收集正确的客户数据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到自身的潜在受众市场进行精准营销。(4)方式单一。商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营销的方式较为单一,只是一味去以营销为中心,缺乏整合意识,出现了混乱、碎片化的现象,应该集中力量将去利用有价值的社交平台,着力与受众构建稳定的往来关系,并且努力维系与受众建立起来的关系,让受众感觉到重视,培养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三、社交媒体的精准营销优势

社交媒体是一种在用户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分享、传播和获取的综合渠道。社交媒体精准营销则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用户量身打造各种营销策略,精准营销主要体现在“精准”两个字上,真正了解和分析用户的真实的行为以及真实需求,利用社交媒体来进行精准营销,其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

1.高介入度。社交媒体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媒体由传统的意识形态媒体变为了行为媒体,拉近了与消费者行为的距离,同时也增加了广告的转化率,使得受众在精准营销过程中的介入度由低到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受众切身感受了参与营销的过程,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意识。

2.受众定位清晰。便于实现精准营销,基于数据、cookies、路由器等对数据的搜集和筛选,商家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针对受众不同的喜好,生产能够满足受众喜好的产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明确不同受众的定位,进行归类整合,有助于精准营销的正确施。

3.免费分享。免费分享在社交媒体精准营销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体现,其主体大部分是用户自身,他们在使用过之后,在社交工具中主动分享用过之后感受和印象,对品牌产品加以评价,并为其他用户创造分享点,让更多的潜在用户去了解和关注,久而久之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口碑传播,而口碑传播的效果对于潜在用户的影响是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符合营销发展趋势。在这个充满营销的时代里,商家应该准确分析市场形势,制定适合市场的战略战术,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度放在第一位,改变过去只以商家自身利益为中心的观念,以4C理论为出发点,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市场,考虑消费者接触产品的便利性。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的体验效果尤为关键,社交媒体带给受众的便利性已经蔓延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商家而言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动了解受众的需求,利用社交媒体的便利性,减少受众接触产品的困难度,迎合市场的发展趋势。

四、社交媒体精准营销建议

1.受众分析(People)。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对于商家来说,对受众进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商家可以通过受众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习惯来逐渐确立品牌的目标对象,依据目标对象和媒体受众之间的黏度,决定营销推广中较为恰当的内容,澄清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受众建立联系,不间断地对受众进行科学合理分析,逐步细分、确立准确的受众群体,第一时间掌握满足受众的需求。

2.营销目标分析(Objectives)。营销目标对于每个品牌而言都各有不同,这不仅取决于品牌自身的产品属性,也和受众市场的不同有关,社交媒体平台的不同也影响了受众的品牌选择。商家在确立自身营销目标时候,应该先确立自己的受众群体,了解受众使用社交平台的特点,不同社交平台适合不同的营销目标,商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而不是面对不同市场采用同样的营销目标,那这样下去,商家定会丧失对原有市场的掌控权,后果将不堪设想,社交平台的不同意味着受众的需求就会有所差异,商家要针对不同社交平台的受众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进行营销目标的确立。

3.技术分析(Technology)。技术层面的分析重点是对社交媒体技术进行分析,要求商家不仅要注重对受众和营销目标分析,也要对所用到的社交媒体进行足够的技术分析,并不是简单的只对使用社交媒体的人进行基数统计,充分了解社交媒体的技术特点,并将自身品牌与其特点相融合,定期更新社交媒体工具,制定适合媒介技术的精准营销战略。

4.营销战略分析(Strategy)。营销战略对于一个商家品牌而言至关重要,营销是否成功取决于商家实施的战略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恰当地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精准营销,是否符合发展的趋势。当然,商家应当注意到尽管社交媒体普及面很广,但社交媒体的受众也是部分受众,商家切记不能孤注一掷,放弃了传统的市场平台;社交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当前依然是以大众媒体为主导,商家应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来进行精准营销,仔细剖析精准营销的准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恰当战略,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进行战略调整。

在当前社交媒体盛行的大背景下,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都是基于社交媒体进行拓展,而精准营销战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整个营销框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恰当利用社交媒体在传播渠道上的优势,使得营销的精准性、目的性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纵性。实现精准营销的基础是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分析的核心是要充分了解客户关键行为和态度,对受众市场进行准确分析、定位,进而创造更具关联性营销内容,对客户的行为、倾向、意图和喜好越了解,就越容易有效传递关联性信息。同时,作为品牌的传播者也应该明白,和一般的大众营销不同,精准营销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客户关系的学问,其核心不是品牌的打造,而是着力打造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沟通向客户提供中肯的建议以及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潘洪亮.数字传播时代精准传播研究初探[J].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3.

社交媒体的优势例10

社会的构成元素是人和组织,而社会能够称之为社会的关键则是人及人、人与组织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链。现在已经是网络社会时代,那么在社会化属性日益增强的互联网中,关系链自然是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用户对于信息的信任度高,而信任度高的原因就是社交关系链。我们只有很好的利用了用户的社交关系链,才能发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优势。

社会化媒体营销一定要增大营销内容的传播动力

既然知道了关系链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成败的关键作用,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关系链。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关系链,但是关系链的建立需要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显然,更好的手段是利用用户之间既有的关系链,在关系链的某一个点注入信息,通过关系网迅速传播。然而就像电流需要电压才能传输一样,没有传播动力的内容即使投入关系网中,也激不起一丝涟漪。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讲,最困难和最重要的就是增大营销内容的传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