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老年人生活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8 16:45:15

老年人生活护理

老年人生活护理例1

2005年3月,我社区门诊以专家知识讲座、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开设护理门诊、免费做护理咨询、板报宣传等方式就有关医疗卫生知识、家庭护理、病因分析、预防、保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宣教,对社区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为在护理门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对辖区内7个居委会中的1 000名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区内7个居委会中共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3 873人,此次调查了其中的1 000名,占25.8%。

1.2 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制作统一的调查表,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规律、体育锻炼、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人际交流、兴趣爱好和生活本人及伴侣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等情况。调查前对居委会中参与调查的有关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随后进行调查并记录。

1.3 数据处理

所有现场调查资料应用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1 000人,其中男420人,女580人,男、女比例为4.2∶5.8。文化程度:大专以上76人,占7.6%;高中及中专139人,占13.9%;初中238人,占23.8%;小学501人,占10%;文盲46人,占4.6%。退休前的职业、干部职工员158人,占15.8%;教师872 ,占8.7%;医务人员52人,占5.2%;工人437人,占43.7%;无固定职业者266人,占26.6%。

2.2 健康状况

躯体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状态。躯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功能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方式及质量的主要原因[1]。其中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0.0%~81.6%,结果显示所患疾病按系统划分,前5位依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占32.8%;泌尿、内分泌系统疾病,占15.4%;消化系统疾病,占13.9%;神经系统疾病,占13.3%;呼吸系统疾病,占5.2%。患1种疾病24.2%,患2种疾病29.8%,患3种以上疾病的25.5%。54.2%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15.6%有听力障碍。由此可见,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是老年人易发的主要疾病,日常生活功能是评价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最重要的因素[2]。调查结果显示,无功能障碍者59.6%,生活能力轻度减退者27.6%,中度减退者10.3%,重度减退者2.5%。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约35.9%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23.3%有抑郁倾向,34.9%有孤独感,12.8%对生活不满意。

2.3 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

对“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身心健康,提高期望寿命及生活质量”的知晓率分别是47.8%和72.5%,随着文化程度增加其知晓率也增加。老年人获得这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咨询、电话、广播、报刊等。有85.7%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希望今后能获得更多有关此方面的知识。

2.4 生活习惯

坚持每天早睡早起,且每天睡眠保持在7~8 h的老年人占76.4%,23.6%的老年人没有固定的睡眠时间,17.3%老年人因打牌、看电视有经常熬夜的习惯,35.7%老年人有经常吸烟的习惯,且其中31%有经常饮烈性酒的习惯。在饮食习惯方面,54.2%的老年人喜荤少素,21.7%的老年人口味偏咸,55.1%的老年人口味偏甜,71.9%爱吃水果(表1)。

2.5 自我保健

调查表明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比较差。41.6%的老年人不会或难以自我排除精神压力,经常为家庭琐事而烦恼,或因疾病产生顾虑,思想压力大;32.8%的老年人不能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且锻炼时间保持1 h以上;60.4%的老年人没有经常读书、看报、下棋等开动思维锻炼;51.1%的老年人避而不谈性生活,仅有32.2%的老年人拥有正常的性生活。

2.6 人际交往

调查显示,仅有38.6%的老年人经常参加朋友、邻居等熟人的聚会,且结识一些新朋友,仅有23.7%的老年人保持同其他年龄段的人接触。

3 护理干预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对“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及“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知晓率分别为48.7%和82.5%。且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由于缺乏此方面知识,许多老年人都存在着不良生活习惯,自我保健意识也比较差,例如:不会自我排除精神压力,缺乏有益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而感到生活孤独,而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并积极为此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见运用健康教育对老年人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有着重要意义,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3.1 开展护理门诊的护理咨询

运用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服务态度,并运用充满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指导,循序渐进,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人产生信任感。对其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方式给予纠正,对老人的日常起居、生活饮食习惯给予指导,传授科学实用的护理操作和技巧,指导适当的体育锻炼,说明药物服用方法及其副作用,配伍禁忌,怎样观察药效,从而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并书写健康教育处方,老年病人回家按处方实施经常提醒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 建立健康档案

对来护理门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及有无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体育锻炼否,有何娱乐爱好、是否读书看报,是否认识自己的病情、自感健康状况等,定期随访并跟踪记录,及时了解每个老人的现存不良生活方式及改善情况,以便根据其现状和疾病采取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

3.3 制作健康教育资料

目前我们已收集健康教育资料达120余种,为适应各文化阶层老人,我们制作的健康教育资料内容通俗易懂、简短明了,便于老年人阅读和掌握。

3.4 组织讲座

针对老年多发病,分类、分期从周一到周五分别安排妇科和骨科,心血管、脑血管、胃肠道疾病、糖尿病专题讲座。专门将相同疾病的老年人组织起来进行专题讲座,同时让病人之间有交流沟通的机会,并让治疗护理比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进而为改善病人不良生活习惯创造有利条件。

3.5 取得多方合作

因为老人是生活在家庭、社区中,故要取得家属、亲友、邻居的配合,平时多关心老人,监督其加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鼓励其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美满和睦的生活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原爱中,陈玉梅,吕春燕,等. 格尔木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 高原医学杂志,2000,10(1):55-57 .

老年人生活护理例2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生活护理例3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生活护理例4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49-02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老年人生活护理例5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老年人口持续增长的高峰阶段,我国在人口老龄化方面,严重程度逐渐增加,这也增加了养老需求,由于家庭规模不断减少,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作用。同时因社会保障以及经济实力等限制,机构养老模式仍存在不完善现象,所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为现阶段老龄化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1]。社区居家养老指的是社区通过利用正式社会服务系统或非正式社会服务系统对精神和身体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实行援支持和服务,此种养老模式不仅包含了家庭和机构两种养老模式各自优点,同时有效避免了那两种养老模式的缺点,属于新型养老模式,详情如下。

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现状

1.1 国外现状

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同时还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体制。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PACE全方位养老服务项目就是通过多科合作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英国重视人本精神,通过多种形成的养老服务以及完善的监督体系,开展个案管理式养老服务,同时采取分级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这些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有重要借鉴作用,同时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更好的开展、体系更加的完善提供经验支持。

1.2 国内现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养老模式历经20多年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上海、大连、广州、宁波等多个城市分别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点,且取得良好效果。尽管我国在新型养老模式建设方面有一定成绩,但因制度、资源等因素影响,制约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老年人对养老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距离[2]。

2 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2.1 健康状况

有研究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状况有直接的联系,在老年人群中通常存在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出现行动、肾功能、视力等方面的障碍,对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伴随老年人疾病情况和疾病种类的加重和增多,使得其健康状况处于下滑状态,这也会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度,加重经济负担,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3]。

2.2 经济状况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容易受到经济状况影响。有研究指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比月收入不足1000月的老年人高。据相关调查显示,生活质量与财务满意度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经济状况越好,其社会经济形象越佳,这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4]。

2.3 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作为一种生活因素,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同时对疾病发生有延缓作用,另外还可以使老化程度得以减缓。有国外学者指出,身体活动与自我效能、自我价值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进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4 文化程度

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则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越高,两者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高,其健康观念则更加积极,对精神生活质量较为重视,可以使自己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节,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生活质量比较高。

2.5 社会支持

据国外报道指出,生活满意度与社交网络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对于老年人而言,社会网络的建立与保持可使其负性情绪减轻,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国内报道中,社区支持变量影响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社区对老年人养老支持存在一定限制[5]。

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护理需求

3.1 日常生活护理需求

有学者对某省1018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照料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度最高,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卧床的老年人,对社区的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极高,如洗漱护理、进食护理、饮水护理等。也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度随年龄增长也不断升高。对于此,社区应对社会资源进行积极整合,为社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多种优质护理服务。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基于社区服务强化建设外部资源,如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室等。另外,还应不断强化照顾护理团队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化和多样化,增加社区宣传力度,使照护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使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3.2 个体化护理需求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过程中,应以服务对象特点为依据,为老年人提供个体化服务,如针对空巢老人、离退休老人、丧偶老人等,应强化心理干预,给予其心理支持,为这部分老年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使其消极情绪得以缓解。同时针对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痴呆等,应制定个体化评估方案,并形成照护计划,深入发展临终关怀护理,使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4 结语

在建设健康老龄化工作中,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实现了实效,而且保证了服务的多样化,使养老保障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同时也应通过日常生活服务以及个体化服务使老年人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王洋,王西鸽,刘宇飞,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护理需求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353-1356.

[2]胡颖辉,陈婧等.专业志愿护理服务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32):4003-4006.

老年人生活护理例6

1.1 国外现状

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同时还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体制。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PACE全方位养老服务项目就是通过多科合作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英国重视人本精神,通过多种形成的养老服务以及完善的监督体系,开展个案管理式养老服务,同时采取分级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这些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有重要借鉴作用,同时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更好的开展、体系更加的完善提供经验支持。

1.2 国内现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养老模式历经20多年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上海、大连、广州、宁波等多个城市分别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点,且取得良好效果。尽管我国在新型养老模式建设方面有一定成绩,但因制度、资源等因素影响,制约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老年人对养老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距离[2]。

2 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2.1 健康状况

有研究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状况有直接的联系,在老年人群中通常存在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出现行动、肾功能、视力等方面的障碍,对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伴随老年人疾病情况和疾病种类的加重和增多,使得其健康状况处于下滑状态,这也会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度,加重经济负担,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3]。

2.2 经济状况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容易受到经济状况影响。有研究指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比月收入不足1000月的老年人高。据相关调查显示,生活质量与财务满意度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经济状况越好,其社会经济形象越佳,这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4]。

2.3 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作为一种生活因素,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同时对疾病发生有延缓作用,另外还可以使老化程度得以减缓。有国外学者指出,身体活动与自我效能、自我价值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进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4 文化程度

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则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越高,两者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高,其健康观念则更加积极,对精神生活质量较为重视,可以使自己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节,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生活质量比较高。

2.5 社会支持

据国外报道指出,生活满意度与社交网络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对于老年人而言,社会网络的建立与保持可使其负性情绪减轻,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国内报道中,社区支持变量影响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社区对老年人养老支持存在一定限制[5]。

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护理需求

3.1 日常生活护理需求

有学者对某省1018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照料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度最高,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卧床的老年人,对社区的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极高,如洗漱护理、进食护理、饮水护理等。也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度随年龄增长也不断升高。对于此,社区应对社会资源进行积极整合,为社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多种优质护理服务。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基于社区服务强化建设外部资源,如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室等。另外,还应不断强化照顾护理团队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化和多样化,增加社区宣传力度,使照护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使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3.2 个体化护理需求

老年人生活护理例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29-02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中,这种经济体制的变化也使得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养老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老年人慢性病的滋生促使人们对老年人护理人才及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家庭访视护理对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旨在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家庭访视护理的含义

家庭访视护理简称家访,主要是为了促进和维护个人以及家庭的健康,在服务对象家中进行有目的的交往活动,家庭访视护理是开展社区护理的重要工具,家庭访视护理可以通过访视的方法,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指导等服务,由此可见,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保障老年人健康,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家庭访视护理能够有效的建立起老年人支持系统,并鼓励每个家庭充分利用各种健康资源,与此同时,家庭访视护理会为老年慢性病病人提供各种需要的保健和护理服务,从而降低老年人患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护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还会提供一定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健康知识,以此促进家庭成员的正常生长发育,家庭以及家人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家庭访视护理的有效开展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进而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访视护理现状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我国老龄化进程却在不断加快?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3.26%,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为1.1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8.87%,相比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别上升2.93与1.9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与此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年人群体属于慢性疾病高发人群,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背景下,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老人无人照顾,很多研究显示,未来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很多老年人的子女或外地打工?或因各种原因而死亡?或者远嫁他乡,种种原因致使很多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社区照顾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家庭访视护理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老年人具有相应的年龄特点,更加需要关爱与照顾,而倘若子女不在身边,则必然会使老年人生活单调寂寞,少了精神慰藉,就极其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关爱城市老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责任使命,开展积极并深入的研究在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对老人的护理水平?

但是,关于老年服务与管理,目前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实践与理论都不充分,院校中已经开展了相关的专业项目,但是在社区以及养老院中还没有有效的实践,目前对于实践领域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基本上是对于养老问题方式方法的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老年服务与家庭访视护理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国在上世纪末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与此同时,老年人中患有老年慢性疾病的占到了65%,而且心血管?肿瘤等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成逐年上升趋势,所以,针对此种状况对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救治已经迫在眉睫,同时,由于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等特殊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他们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患有慢性疾病,对护理的依赖和需求都明显增强,所以,家庭访视护理对于老年人首先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其次,由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心理上更加脆弱,对于护理需求会更加强烈,与此同时,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体检,所以,家庭访视护理可以取代一部分的住院治疗,从而满足患慢性病老人对家庭的依赖,病人在自己家中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同时体会到家庭支持,细心的照顾和情感的呵护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得到家庭支持的老人情绪会相对稳定,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高,家庭方式护理可以使病人在家中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家庭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增加家人互相陪伴和照顾的时间,同时,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老年人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总而言之,家庭访视护理可以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老年人解决疾病带来的不安情绪,同时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预防复发?缓解症状,家庭访视护理使老年慢性病病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不仅可以起到预防和救治疾病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老年人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全面提高社区人群的整体生活质量相一致?家庭访视护理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老年服务需求进行探讨?现阶段,我国在老年服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养老服务供给以及老年养老需求管理的研究上,其中对于老年养老需求的研究是重点?传统的老年需求认识是基于经济赡养的层面,注重经济的补贴给予,并不重视服务管理,而目前老年养老需求为“养?医?乐”等方面,需要生活的照料?经济的赡养?医疗以及娱乐方面的需求?家庭访视护理正是基于这一需求,强化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关注,以此促进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结语: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慢性疾病也逐渐增多,基于此,要不断完善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护理的功能,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支持和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老年人生活护理例8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83

慢性阻塞性肺炎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多发于老年人群, 患者临床症状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痰等,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因该病病程长, 病情反复, 进而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为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院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进行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与《西医内学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炎诊断标准相符[1]。按护理所用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4∶28,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74.1±2.8)岁, 病程3~24年, 平均病程(9.2±4.9)年;对照组男女比例18:22, 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4.4±4.0)岁, 病程3~26年, 平均病程(9.2±5.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按患者病情需要进行吸氧、抗感染及预防心律失常等对症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 包括:①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 介绍治疗与预防的方法, 同时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 改正不良生活方式;②心理护理:予以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 保持其良好心态, 帮助其树立治愈信心;③环境护理:保持房内卫生整洁, 通风良好, 做好保暖措施, 定期对病房消毒;④排痰护理:患者行半卧位, 帮助患者翻身, 对其拍背, 指导患者正确咳痰, 适当予以患者氨溴索治疗, 定期雾化吸入;⑤饮食护理:合理制定健康食谱, 营养均衡, 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 少食糖类;⑥运动与呼吸训练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或腹式呼吸, 待患者病情稳定, 指导其运动训练, 如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运动, 适量运动。

1. 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2]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生活质量, 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4个方面评定, 每项总分100分, 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WHOQOL-BREF各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炎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此病治疗时间长, 且需长期护理才可达到较好预后。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 可针对性对患者进行个体与整体有机统一及创造性的有效护理干预, 且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情绪功能得分比对照组高(P

综上所述, 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红.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13):2039-2040.

[2] 孙立新.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5):1142-1144.

老年人生活护理例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7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72-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患者有进行性发展的肺功能下降,气促逐渐加重及渐进性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以控制感染、平喘、改善通气功能等对症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患者易有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产生,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名COPD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为我院2010――2013年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无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听力功能障碍,排除合并冠心病、脑卒中、严重肝肾疾病等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2±4.7)岁;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3.4±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祛痰、止咳、抗感染、平喘、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3.1心理护理老年COPD患者因反复住院,长期遭受疾病折磨,普遍有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收集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料,对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有针对性地心理调节,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同一病例经我院医生治疗成功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3.2氧疗干预氧气吸入治疗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氧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使患者积极进行氧疗。本组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控制氧浓度在25%-29%,氧流量在1.0-2.0L/min,每天氧疗15小时以上。氧疗同时给予更换湿化液,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证有效吸氧。

1.3.3饮食指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伴营养不良及体质量不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制定个性化的食谱,注意饭菜的色、香、味,增加患者的食欲。以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为主,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及蔬菜,以增加机体免疫力。避免进食生冷、过热食物,避免饮用易产气饮料。饮食采取少食多餐,防止过多热量导致的呼吸功能负荷加重。

1.4疗效标准采用自制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包括指导内容,技能动作示范方式,总体满意度三个条目。每个条目分0-2分,2分为非常满意,1分为满意,0分为不满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评价治疗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及朋友支持,生活前景5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分析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选择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均以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对照组护理前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4.1±1.3)分,护理后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5.8±2.1)分。观察组护理前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3.9±1.2)分,护理后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8.8±1.4)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3.9±1.0)分,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5.8±1.2)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呈进行性进展,一旦发展为肺功能损伤,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因呼吸困难导致活动不便,社会活动减少,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本组根据老年COPD患者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激发患者恢复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给予氧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效改善患者换气功能,缓解肺功能进一步恶化。给予营养指导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萍,魏群.呼吸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9):26-28.

老年人生活护理例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9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5.4±5.1)岁, 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3±1.2)年,合并症冠心病6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病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4.3±1.4)岁, 病程2~13年,平均病程(5.9±1.4)年,合并症冠心病5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0例,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呼吸急促及水肿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方法包括入院指导、生活指导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心理疏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及肺功能差而产生恐惧、焦虑、绝望及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进而不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及亲切的语气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患者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细致、耐心的心理疏导,同时建议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消除患者思想包袱,增强患者治愈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进一步治疗[3]。

1.2.2健康知识宣传及病房内护理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向患者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炎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采用发放知识宣传小卡片及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及预防知识的了解;向患者讲解长期氧疗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掌握训练呼吸肌方法及控制性咳嗽方法[4];定期开窗通风及清洗床单,保持病房空气清新,为患者营造温馨、整洁的住院环境,通过播放轻音乐舒缓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

1.2.3饮食干预及并发症护理嘱患者合理进食,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蛋白质,多食高热量食物,建议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尽量减少糖类的摄入,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促进排泄,保持肠道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心肺功能负担;予以喘促困难患者平喘及吸氧治疗,协助患者定期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具体内容包括焦虑及抑郁症状、社会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5]。

1.4统计学方法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社会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积极采取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抗感染及氧疗等常规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同时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意义重大。人性化护理指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指导下为患者提供创造性、个体性及整体性护理服务,其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如患者痰多不易及时排出,应及时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入院后热情介绍医院环境,使患者尽早熟悉周围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协助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发作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对长期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发生[6]。本研究得到采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张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3):174-175.

[2]王洪梅.心理护理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4):86-87.

[3]侯静淑,单守梅.人性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3,26(6):1126-11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