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12-17 15:09:52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例1

[中图分类号] B845.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61-1

当前,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人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作为劳动能力差、疾病发生率高的 群体,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制约。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已经不再是社会与家庭的主角,会有一定的寂寞感与空虚感,对于居住环境也有更高的要求,如人性化、温馨等,这正是促进老龄化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1老年人居住环境分析

环境主要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生存的空间,或者是对该群生物体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切是事物的总和。所谓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人类来说,居住环境主要是指室内条件或者居住区周围的景观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及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由此使得其生活质量难以实现质的提高。老年人的工作及生活压力虽然有所减轻,但正是由于压力减小而难以融入社会,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并逐渐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隐患,难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主要是指其居住区域的环境设施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如老年人使用的家用设施,或者室外活动的公共设施等,总的来说,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核心是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及设施。当前,就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调查研究发现,居住楼层在2楼以上的占99%,与老年人共同居住的住户仅占10%,大多是年轻的三口之家,家庭设施中不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家具占95%,社区周围设施能够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的仅占5%。上述这些数据都是对老年人居住不利的因素,要想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就必须采取更科学的设计方法,保证居住环境更加适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

2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设计策略

2.1居住空间设计

2.1.1客厅环境

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在室内呆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对于室内的环境设计要求也比较高,如休息、聊天、看电视、喝茶等大都需要在室内进行。对于室内的设计,首先要保证采光充足,室内外通风,户外环境优美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家具及用品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习惯进行摆放,尽量保持安逸、自由,以满足老年人的喜好。

2.1.2卧室环境

老年人的卧室应当具备床头柜、衣柜、床等基本家具,以满足基本需求,卧室面积应当适宜,并设计大小合适的窗户,以供通风及采光使用,也可以避免封闭感。卧室中的家具选择要注意尺寸适宜,并尽量避免棱角尖锐的家具设施,以免造成老年人磕伤,家具的选择应尽量保持色调沉稳,以符合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此外,还应当在卧室内设计电话系统,床头设计紧急呼救按钮,以保证老年人出现事故后能够及时被发现,并进行有效抢救,其余电器开关的设计则要尽量靠近床头,以减少老年人走动,方便使用。

2.1.3卫生间环境

卫生间是老年人经常进入的空间之一,不仅要保证必须的设施设计,还应当人性化设计符合老年人需要的设施,如安全扶手与老年人的身高适宜,保持通风采光,安置休息或洗澡用的凳子,地面放置防滑垫,设置紧急呼叫器等,以将安全设施做到位。此外,卫生间内还应当设计电灯及明显的操作开关,以方便老年人使用,对于室内的上下楼梯也应当设置防滑垫,以避免滑倒事件的发生。

2.2公共空间设计

2.2.1户外运动环境

老年人由于年龄限制,其机体免疫力下降,需要勤加锻炼,而工作压力小、生活无忧等因素的影响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活动时间,由此对于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设施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应当保留足够的面积,以保证老年人能够根据自身活动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表演、打球、跳舞等,同时保证活动空间的周围具有良好的空气及光线,并在运动场地周围设置休息设施,如长廊、座椅、亭子等,以方便其他老年人观看或者休息。

2.2.2公共走道环境

公共走道环境主要是指老年人进出房间、乘坐电梯等空间环境,这不仅是老年人的交通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密切的交往空间,可以增进各个住户之间的交流,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建立更多的和睦关系。对于公共走道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如开辟专门乘坐轮椅的走道,并保证走道通畅,同时保证充足的采光,以使老年人在上下楼梯时能够保持视线清晰,避免发生危险。对于宽敞的公共走道,还可以设置休息座椅及连续的扶手,以供体力不支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行走使用。

2.2.3娱乐环境

对于老年人来说,没有工作的烦扰,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娱乐活动,以排遣孤独和寂寞,因此,对于老年人娱乐环境的设计应当人性化、实用化、丰富化。首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联谊厅,开展集体活动,如节日庆典、交友聚餐、大型游戏等,联谊厅要配置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并遵循简单、智能的原则,以促进各位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获得更多的朋友。其次是阅读室,对于学历较高的老年人来说,阅读室的设置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同时还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文化娱乐,与其他老年人讨论古今更是惬意无比。老年人与当前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书籍的选择也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如历史政治、生活实用、医疗保健、经济法律等。

3结束语

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于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设计,力求达到人性化、实用化和智能化,以为老年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场所,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高丽君.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现实与理想"--以天津市老年人为例[J]. 知识经济. 2011(23).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例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老年人对居住的要求越来越讲究,对环境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户外休闲环境的好坏决定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目前国内的老年公寓景观设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人退休以后对生活品质的要求。

老年人居住环境现状分析

国内目前对老年公寓的开发方兴未艾,真正的机构还没有脱离传统的福利院,仍然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对于环境空间设计,老年公寓社区绿化较少,空间功能划分不合理,无障碍环境设计不够完善等。由于人体的衰老体内的各个器官也都在老化,使得老年人感知能力退化,神经系统退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退化,退休后孤单、寂寞等等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此老年人需要一个能让他们感觉环境舒适且安静,能很好的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能满足不同需求的锻炼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老年人把他们居住的公寓社区环境看做自己的物质家园,又看作精神家园 ,因此老年公寓景观设计规划应该满足不同阶段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新型老年居住环境规划思路

1.新型老年人居住环境选址分析

老年人居住环境选址上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规划,老年人居住环境需选在具有山地、丘陵、水域或者是辽阔的田野的地方,这样的选址会使得老年公寓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使老年人心情舒畅,适合老年人颐养天年。公寓周边道路应畅通,交通方便方便老人亲朋好友来探访。公寓规模易大不易小,老年人需要安静,但更害怕孤独,大规模的老年社区,居住的人口多,可以满足老年人排解寂寞孤独的需求。公寓也不易选在太过于偏僻的地方,不能为了清静而把老人与社会隔离开来,更不能盲目的把公寓建在偏僻荒凉的地方这样对老年的身心不利。

2.新型老年人居住环境功能布局分析

对于功能布局,跟据老年人人日常的行为活动和心理规划为健身锻炼空间、社会交往空间、娱乐休闲空间。首先健身锻炼是老年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该空间应该优先设计,健身运动场所包括运动区和休息区,运动区一般应该有良好的通风和日照,休息区分布在运动区的周围,供老人存放物品和休息,除了建设专业的运动健身场所外,还可在林间等等空旷的区域设计一些独立的小空间,供老年人打太极、练武术、跳绳等等。散步和慢跑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锻炼方式,还可以结合公寓社区临近的山体和自然景观开辟一些林间跑步道作为老年人的步行道。另外老年人除了要每天锻炼身体还要经常与其他人交流,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老年人经常容易孤独,因此社会交往空间的设计也尤为重要,社会交往空间分为老年人交流空间和家庭成员交流空间,老年人交流空间不宜太大,容纳四到六人为宜,要求夏季阴凉,冬季阳光充足,空间需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会被外界干扰,可以使老年人有一定的安全感,尽情的聊天、学习交流。对于家庭成员交流空间,由于不少老人要带着小孩游玩,这个空间需结合老年人活动空间和儿童活动空间的特点,多放置一些适合儿童玩耍的安全设施,色彩明快,并适当的配置老年人锻炼的设施,在周围设置适量的高低不同的座椅供老人小孩休息,视野需开阔,方便老人照看小孩。娱乐休闲活动也是老年人的一大乐趣,结合老年人的兴趣设置一些娱乐区域,丰富老年人的生活,由于退休老年人无事可做,渐渐地会失去自己的存在感,园艺种植区让老年人能到应有的体力锻炼的同时,还可以拥有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自豪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也满足老年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小块园地设置在居住公寓社区附近,便于老年人管理照料;大型或集中的园艺种植物区可增设温室和果园,并可结合自然景观区较远处布置。种植地块应有足够的日照和充足的水源,以及较平坦的地面。垂钓是老人较喜欢的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活动。老年公寓可根据条件设置湖面、池塘等垂钓空间,可以独立布置或结合自然景观区和园艺区布置,临近主要道路,四周需利用绿色植物围合成半封闭环境。垂钓平台,保护措施,上下台阶是垂钓场所设计的重点,设置一些必要的护栏,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垂钓区的设置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养鸟能避免老年孤独,如果公寓内有条件可以设置小型的养鸟赏鸟空间,周边设置观赏椅,远离居住用房,采用植物围合的方式避免被鸟声干扰,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花园、自然景观区。这个区域主要满足老年人散步、观赏、接触自然、独处等的需要。花园和自然景观区两个一般分开布置,花园一般以赏花为主,设在室内日常活动能观赏到的地方,内可设一些建筑小品供作息和观赏;自然景观区可以在公寓稍远处设置,供老人寻幽养静和独处,内部设一些让老年人舒适的作息空间和活动空间,让老年人在欣赏自然地同时进行一些健身运动。下棋、打牌空间可设在建筑出入口附近,一些亭廊等园林建筑和林荫下休息空间。弹琴、唱戏空间需要远离公寓居住区,避免干扰其他人休息等等。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规划一些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的空间,重要的是让老人生活的健康快乐安心。

3.新型老年人居住环境绿化配置分析

绿化配置是老年公寓户外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加大社区内的绿化面积,发挥绿化的隔音吸音作用。在一些相似的环境中,通过种植不同的植物,设置不同的景观小品,来帮助记忆力衰退的老年人来辨别方向,防止老年人迷路。在造景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视点偏低、色彩的辨识能力和光适应能力下降,视野上须具有通透性,不要让绿化成为其视觉障碍。临街种植一定的树群,可以起到屏障作用,而且减少街道对住宅的影响,也使得老年人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保障,精神上老年人喜欢福寿绵绵、长长久久,绿化配置主要以东方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竹、松、梅为主,使其包含有一定的诗情画意、富有传统文化气息,满足老年人的恋旧心理。也可通过一些主题景观小品和植物增添生机,种植一些多果的植物,吸引各种鸟类,可以营造出欢乐的气氛,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来搭配植物,使其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的季相特征,使社区景观具有一定的意境美,让老年人在户外休息时具有积极美好的精神层面的感受。

4.新型老年人居住环境交通道路分析

交通道路是老年人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步行道的设计尤为重要,首先尺度上不少于1.5米,确保步行者和轮椅都能够并排通过,路面需保持清洁干净,并使用防滑防反射的材质,防止地面路滑。距离较远的场所之间的步行道,可以采用打散的处理方式。在适当的距离设置一些特色植物景观或有趣味性的小空间,使得行走路线被很自然地分成为若干段,弱化了其实际距离,而且有效的转移了老年人的精力,弱化行走时产生的疲惫感,使老人的行走更加愉悦。另外以缓坡路代替阶梯,可以减少老年人的危险系数,设计时既要考虑交通的便捷与安全,注意人车分流以便于老年人在公寓社区内自由活动,避免老人行动不便而与车发生碰撞,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小区内应设无障碍环形步道,老年人可以在其中锻炼身体,自由行走。在人行道、台阶、残疾人坡道等主要的交通道路处路面的铺装要有色彩材质、图案、触感上具有变化,便于老年人识别。路面铺装可采用富有造园艺术趣味的造型水泥和青石板铺装等材料,与整个社区的居住氛围相符和。小路应蜿蜒曲折富有变化,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增加老年人在行走时的趣味性。

结语

老年公寓是介于 “家”与“养老院”之间的一种具有养老、疗养、度假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结合为一体的养老场所。因此老年公寓的景观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居住生活的行为规律和身心特点,从选址、绿化、道路、功能划分等方面为老年人塑造一种具有人文气息的氛围,让老年公寓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乐园。让老年人对晚年生活充满激情。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西蒙兹认为“我们规划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尤其是老年公寓景观的设计更要以老年人的体验为主,满足老年人的社交和心理需求,让他们能够放心自由愉悦的享受户外环境。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例3

前言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1、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现状

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适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建筑凹凸有致,部分架空,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

(2)在人口老年化问题出现之前,我国的许多城镇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建立了一些救济性、福利性的养老院。如今我们已经处在老年化社会之中,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的改变,社会养老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院已经不仅仅是供孤寡老人使用,许多子女不方便照顾的老人也将家安在了那里。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成为今后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之地。

(3)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决不是孤立设置的,它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老人之间的相互照应和交流。最近几年,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不断的提高老年人获得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正在选择“自助而助”的政策,既制定一种鼓励和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国家政策,使老年人既是社会发展的行动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反映了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和尊重,鼓励老人自立自强。因此,老人理想的“伊甸园”,实际上就是具有社区服务格外医疗设施支持的准家居环境,是真正的“老年人之家”。但是在我国,目前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是设计成宾馆式独立的形式,就是设备质量环境太差,走向极端,不能普遍为大部分老人使用。

2、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据研究表明,老年人需求的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这包括:

(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70岁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显著的。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2)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大多尚有工作能力,聚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3)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

(4)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静的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6)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重的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8)求偶的需求: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

3、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探索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紧凑,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外界的环境及室内的环境也应高度宁静。而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不应看上去像在社会福利机构。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充分考虑:

(1)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2)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在老年社区,首先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交通组织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感和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中心等;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私密、隐蔽、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的安静场所。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或残疾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室外环境的卫生性。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例4

在当今社会,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渗透生活、改变生活。当下我国老龄化问题严峻,亟需设计参与解决一系列问题。除了对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基本功能性设计以外,设计还应体现出对于老年人情感的关怀。

一、“乡愁”语境之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意义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首次在正式的文件中用文学修辞对城镇化建设提出要求。“现代的‘乡愁’概念来自于情感和理性的疏离。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所谓‘乡愁’已经不仅仅是空间距离造成的思乡病,而是代表了一种在浩大的城市化浪潮中,乡土世界全面失守,那些从乡土世界流浪出来的人们注定无法安置自我情感的悲剧体验。”①这个定义虽有些悲剧色彩,但是反映了问题所在。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等明显的发展趋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结构,使老龄化问题异常严峻。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②面对这一趋势,老年人如何在其生存空间中安享晚年,是社会问题,也是设计师应思考的问题。室内设计师与景观设计师应发挥聪明才智,从大的环境规划到小的细节装修,探索出一套适应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居住环境。

城市化进程使乡村文明渐渐失去植根土地的特征,城市文明的忽然而至使得老年人的“乡愁”情结浓郁,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享受生活的记忆与乐趣,缓解与年轻人的隔阂,这些因素促使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设计应该探索适应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设计方案,使老年人在满足其“乡愁”情结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因此,用充满人性化的设计为老年人打造“乡愁”的解决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二、室内居住空间中的“乡愁”主题设计

(一)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六何分析法”

“六何分析法”是指在室内装修设计中用6个英文单词: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m(谁)、When(何时)、Where(在哪儿)、How(怎么做)来促使设计师发问,并关注细节设计。这6个追问可以使设计师触摸到设计的本质,找到设计的规律。其中What指的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特点,以及设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如老年人卫浴的设计,应该考虑怎样达成便捷、省力,以满足老年人在尺度和造型方面特殊的要求。

Why指的是在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时候,应仔细分析安全问题,即为什么这么做,从而避免老年人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危险。一句话:用优良的设计规避问题的发生。Whom是指设计所要针对的对象,在本文中主要指老年人。老年人也应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如有“乡愁”情结浓郁的,也有生活在城市里没有“乡愁”的,他们的生理状况、潜在需求都会有所不同。When指的是时间因素,如地区采光时段等时间因素对老年人的影响、老年人的作息规律等。Where指的是整体环境设计,以“乡愁”为主题的空间设计和功能区的划分是一个整体布局,要具有前瞻性和规划性。How主要是设计的分析和实现,通过对“六何分析法”的运用,将“乡愁”元素加入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中。

(二)无障碍设计的达成与“乡愁”的渗透

无障碍设计是对老年人家居设计的整体要求,也是针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年龄特点提出的统筹安排,“无障碍设计的宗旨是对物质环境和设施建造前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因伤残或正常活动能力不足的人群的使用需求,营造一个充满关怀且平等的现代生活环境。”③无障碍设计主要偏重人体工程学与老年人设计数据的调控,如造型尺度的适宜性、辅助功能的方便性,以及安全保护措施等,其中又以厨房和卫生间的空间设计最为重要。如何在这些功能化的设计中加入“乡愁”的元素,需要设计师充分发挥智慧。如厨房是老年人制作饮食的地方,而饮食便是“乡愁”的一个载体,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辅助室内设计,既能满足老年人饮食的生理需求,也能唤起其内心的稳定安乐,这些设计应贯穿整个室内环境之中。

(三)非物质化的室内“乡愁”载体构建

室内软装的布置是表达“乡愁”的重要方式。在家居装饰上应该尊重老年人意见,如果是隔代同住,老年人的卧室需要特别设计;根据老年人的“乡愁” 记忆,墙壁装饰和陈设品的布置可以突出“乡愁”的主题,如一张老年人童年时的照片、一个老年人年轻时用过的工具、一个记录过去重要经历的物件等。另外,需要注意装饰中整体色彩的运用,老年人的视力水平下降,在色彩运用上既要注意突出色彩,又要使色彩布局不会破坏整体氛围而导致“乡愁”的消解。

另一方面要注意对于老年人精神休闲方式的尊重。老年人有着充足的时间,如何健康并有意义地度过这些时光显得特别重要,一种是精神休闲,一种是娱乐方式。笔者曾见过一个农村老人,有神佛的信仰,到都市生活后,儿子为他设置了一个小型念佛空间,使老人得到了精神归属感。从本质上看这也属于“乡愁”的范畴,在娱乐方式上,音乐、书法、戏曲等都是寄托“乡愁”的载体,需要在室内装修中合理设置空间。

三、城市规划与景观中的“乡愁”主题设计

(一)大空间与小空间中的“乡愁”设计

这里所说的大空间指的是整个城市(镇)尤其是新兴城市的规划布局,能够让人们看到、了解、记住、回味“乡愁”,通过具有顶层设计性质的规划,注入“乡愁”的内涵;小空间指的是小区的建设与建筑风格的确立,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以建筑、房屋设计的视觉感留住“乡愁”。

在大空间的布置规划中,首先是整个城市功能区的划分,除了基本的商业区、居住区、教育区、高新区、绿化区等之外,应该独辟一块安放“乡愁”记忆的地方。如在城市的规划中可以把古村落或老建筑的实景进行复原,或者直接把建筑构件整体挪移,在城市中安放一个具有历史价值、民俗价值、乡村文明的“城中村”。这个“城中村”既是乡村文明的保存,又能让老年人有地方凭吊、守望“乡愁”;或者在水系的规划上把过去曾有的小河注入城镇,让小河变成城市的脉络,“小河潺潺,杨柳依依”,从而缓解钢筋水泥森林对老年人的压抑。

小空间的设计是指在老年人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内,通过小区与基本的建筑风格,让老年人看到“乡愁”。在小区建设之初不管是其风格、户型设计,甚至小区的命名,都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想法,如“西班牙小镇”的名字无法照顾到老年人的“乡愁”情结;再者,地方民居可以在城镇化的建设中保留民居的风貌,在不影响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和而不同”。这些元素的运用都可以让老年人重拾记忆,留住“乡愁”。

(二)以城市标志物突出“乡愁”

城市的标志物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标志,在标志物中加入“乡愁”的基本元素,既能破解“千城一面”的困境,也能体现乡村文明建设。有谚语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讲的就是“乡愁”的差异性,在城镇化建设中把这些差异性载体化,就是留住“乡愁”最好的办法。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如在景观小品中设置垂钓空间,在水系中加入鹅鸭戏水的内容;在广场的设计中加入“农场”的景物,使之接地气;在城市雕塑中,可以以乡村名人、道德模范为主题,既能够让同乡人追慕祖先,也是一种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上,建立乡村谱系文化博物馆等。这些都是“乡愁”载体的建设,具有实践操作性,而且能够在城市规划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结语

本文从室内居住空间与室外环境设计两方面规划了老年人“乡愁”关怀的居住环境设计。当人步入老年,身体与心态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其居住环境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功能,更应关注精神上的需求。基于“乡愁”语意的设计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并使乡土情结不会因为城镇化进程等环境的变化而遗失。

(注:本文为驻马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课题成果,课题名称:“河南省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建设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11808)

注释:

①张帅.“乡愁中国”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自觉[J].民俗研究,2014(2):156.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例5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较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相应养老设施的建设并不完善,由此可见,创造符合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环境至关重要。下面本文就结合日本养老居住环境的设计经验,对我国如何进行老年居住环境设计进行分析论述。

一 养老居住环境设计要点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养老居住环境在建筑模式上基本上可以分为合居型老年公寓、成套老年公寓以及带有护理医疗机构的老年住宅。尽管这种新型的养老住宅模式给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是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居住环境选址不够合理,并没有将其纳入到城市的具体规划当中、新兴老年公寓价格相对较高,普通老年人承受不起开支、居住环境中活动空间较小,设计较为单调等,这些都当前养老居住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把握好设计的要点。

第一,在功能上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养老居住环境设计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老年人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设计出步行和轮椅行进的空间,室内的地面设计需要相对平坦,不能够存在高差。卫生间需要设有扶手,防滑地板。室内需要设有报警系统和通信系统,便于老人和社区的服务人员联系。

第二,在居住环境上,一定要确保足够的绿化空间。绿化空间较大,能够产生较好的通风效果,这样能够提升老年人的免疫力,创造宜居的空间环境。为了更好的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需求,可以设计供老年人休憩的亭子,湖泊,假山等景观,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

第三,在空间色彩上,要符合老年人的视觉享受。建筑物的空间结构要灵活多变,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颜色上要追求和谐统一,在对居室进行配色时一定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效应。多数的老年人偏爱安静,因此颜色的搭配需要选择具有较强稳定感的色系。

二 养老居住环境设计措施分析

上文中简要分析了在养老居住环境设计时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下面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案例对设计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日本的养老设施发展起步较早,当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在养老居住环境的设计方面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我国在设计养老居住环境的时候可以借鉴日本的优点。

日本在进行养老居住环境的设计时,十分注重对辅助空间的设计,其中集成式布置和回游动线串联是其设计的两个核心。日本的养老设施设计时,通常会将大量的辅助空间集中布置在临近公共活动场所的位置,并且通过一条连续的回游动线将浴室、卫生间、储藏间和护理站串联在一起,这样既能够提升服务的效率,又能够确保老年人的方便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而我国在设计的时候,对于辅助空间的关注较少,设计者往往为了增加住房率,压缩非居住建筑面积,这使得辅助空间成为首要被压缩的面积。这种缺乏科学的设计将会给老年人的居住带来不便。在今后的设计中,需要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借鉴日本的经验,实现优化设计。

日本养老居住环境设计中,对于动线的设计也十分突出。可以说,完善的动线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养老设施的服务效率,还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空间环境。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空间布局当中,动线设计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老年人来讲,回游动线能够满足其在室内散步的需求,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讲,又能够加强各个设施平面功能的联系,缩短了工作的距离,对于建筑物来讲,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建筑物的采光条件,为老年人提供了较好的居住景观。

在我国设计的时候,为了满足日照的需要,往往采用廊式的楼栋布局模式,这样就不能够形成回游动线,也会给建筑物的空间品质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设计时,可以借鉴日本这一设计形式,在满足老年人日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

日本的养老居住设计更加注重房间的功能性,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样能够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而我国在设计时每个房间大体一样,使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变得过于单调。在今后的设计中,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对房间进行不同的设计,更好的发挥房间的功能作用。例如在进行色彩设计时,不比以白色为主色调,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偏爱进行室内空间色彩的选择。老年人在整体上偏爱明亮的暖色调,因此在墙壁和天花板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白色或者是米黄色等浅色,在地面的选择上,要比墙壁颜色略深。有些老年人则喜欢居住空间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够太封闭,希望能够看到室外的景色,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将自然的颜色引入到空间当中,满足一些老年人的需求。

颜色的搭配一定要合理,老年人在空间中选择概率最大的是起居室和卧室,因此需要将他们作为设计的重点。起居室是日常娱乐的地方,色彩可以较为明快活泼,必要时可以加入配色进行点缀。而卧室则是休息的地方,设计时一定要还原安静的本色,色调需要以柔和为主。

结束语:老年人具有较好的居住环境,是每个子女的心愿,因此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其需求。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借鉴日本养老居住环境设计的优点和经验,对我国如何进行养老居住环境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参考文献:

[1]邹本霞 浅谈城市社会养老建筑设计 新材料新装饰,2014年第9期

[2]郭君 城市新型养老建筑环境设计研究 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例6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一天当中,其活动的高峰时段一般是早上6点到10点,中午3点到4点,晚上6点到8点。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老年人平常活动区域比较固定,一般是自己比较熟悉环境,并且大多数老年人会按照自己的习惯爱好以及身体情况等选择活动区域。老年人活动内容大多是舞蹈、下棋以及武术等,在固定场所跟熟悉的朋友开展一系列交流活动。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成为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所,并且其他活动也都是围绕家庭进行开展的,比如说在有些老年人比较喜欢舞蹈,一般也是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公园或者俱乐部进行。老年以住房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体现住房对老年人的影响,因此对附近环境的设计以及居住楼房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的限制,老年人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会向往舒适安全的环境,因为这样的领域,老年人能够感受到快乐,并且能够与其他老年人和睦相处。根据老年人需求的不同,活动空间和领域也存在一定区别,而这一差别是对居住环境和空间尺度设计的重要的依据。活动领域的差异性使得个体在这样的空间中开展个人活动,不受外界影响,并且能够实现保护自己的功能。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影响老年人活动领域空间设计的决定因素,而空间尺寸设计大小随着老年人的活动方式、环境需求以及身体特点的变化不断变化。

二、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要点

1.居住空间色彩设计。老年人随着年龄和身体机能的变化,视力也会出现一定退化,比如开始出现视力模糊,并且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开始下降等,所以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应当注重色彩的明亮度,以具有辨识性的色彩为主要设计原则,居住空间色彩的设计必须根据老年人视觉能力进行设计,为老年人提供舒适明亮的居住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转角处、标高处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利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与其他活动区域形成鲜明对比,为老年活动提供指示。在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中,色彩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不同色彩的选择对人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色彩的差异也会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的感受。在居住空间色彩选择上,应当根据老年人的人生阅历确定颜色的搭配,沉着、古朴或者平和等。大多数老年人在选择色彩时比较偏爱淡雅、明亮的暖色系,经过统计暖色系也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压力,对老年人的身体有一定积极影响。2.居住空间声响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除视觉上的影响外,声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对老年人居住的环境中,尤其是卧室、卫生间等需要有比较高的密闭性,但在设计上也要保证老人声音交流的便利性。老年人比较喜欢安静的环境,安静可以缓解老人心里的压力和烦躁情绪,同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老人居住环境中噪音比较大,一般是由于大声喧哗或者音响音量比较大导致的,这就需要进行详细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噪音的产生。3.居住空间装饰设计。进入老年阶段以后,身体机能开始逐渐下降,行动和反应力也会比较迟缓,大部分老年人在进入老年阶段时在心理上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对突然使用无障碍设备出现一定抵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应当注意语言的运用,采用比较隐晦性的装饰语言,同时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循序渐进的改变周围的环境,在进行设计时以消除安全隐患为主,同时提高居住空间的审美性。装饰是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因素,比如绿植的使用能够与室内环境相结合,营造出自然的气息,达到放松的效果,提高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家具也是装饰的一部分,在配置时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高度稍微降低,并且尽量选用圆滑家具,在细节上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4.居住空间储藏设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行动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渐降低,所以储藏间的设计应当根据储藏物的内容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还需要遵循分门别类的原则,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并且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取放行为。5.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需要对整个居住空间进行综合考虑,无障碍设计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使用,实现老年人生活自理,同时还能预留出一定空间,当老人失去自理能力时,居住空间中能够为其他人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

三、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原则

步入老年阶段身体机能各方面开始逐渐下降,所以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首要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确保居住环境安全性,各种电器、家具的使用都以操作简单、易懂为主,对带有危险性的设备应当注意使用安全,及时进行检查。其次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注重舒适性原则,在心理和生理上让老年人感受到舒适和宁静,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压力。居住空间中温度、光线、色彩的变化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所以在进行设计时遵循舒适性原则。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心理就是容易焦虑,陌生环境会加重老人的孤独感,所以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遵循非陌生环境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通过环境因素唤醒曾经的环境记忆,让老人能够快速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并能够始终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这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是心理暗示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采用含蓄的形式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心理暗示不仅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所以在对老年人居住环境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环境暗示法,营造积极暗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四、结语

老年人随着年龄衰老,心理、身体等都会发生一定变化,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针对这一状况,对老年人居住空间进行优化设计,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具有特殊性,保持心情舒畅能够缓解老年人心情,自在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代洪琴 单位: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玲.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浅析[J].住宅科技,2009(02).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例7

关键词:社区养老,生活质量,社区照料,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果想营造真正意义的社区感,我们就必须认真地关注居住地点、工作地点、购物场所以及娱乐场所之间相互的时空关系。我们的城市和社区应该有良好的空间结构,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便于不同类型的人相互交流,从而通过明确和关注大家的共性,加深居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所以说,‘社区感’是‘归属感’,是‘共同的目标感’”(杰拉尔德·A·波特菲尔德,肯尼斯·B·霍尔·Jr,2003)。

老年人社区环境营造之前需要了解社区中不同类型老年人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目标。在空间方面,提供能满足各种物流、人流、信息流需要的工具,尽量满足住户交流的机会。因此,社区中的老年人居住环境营造的目标是,形成一种有助于社区健康发展并且便于操作各类因素的方法。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支持可分为人类支持,器具、和家具支持和自然环境支持。其中人类支持的建立依托社区中社会关系的成熟,社区中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不仅来源于家庭,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分,社区照料服务人员对于老年人的照料成为重要的趋势。

老年人居住环境中的自然环境要素,老年人较年轻人来说更需要自然环境要素。社区环境开发中自然环境的获取在环境规划阶段就应有所控制,在国内所操行的控制性规划中对此虽然有所控制,但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操作,自然环境要素在开发商意识中虽然认为是普遍提高居住环境的一项必行要素,但往往在开发模式上缺乏有效的经营效益,所以社区中自然环境要素的获取缺乏有效的执行力。美国在关于社区自然环境要素获取上自六十年代以来有着几十年的经营,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住宅单元规划开发(简称PUD条例和条款),其中对于自然环境要素的控制相对成熟。PUD条例和条款中住户、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共同决定开放空间的自然环境要素。对于开发商来说,可经营性的开放空间除了自然环境要素的获取外,所获得的资金将作为开发商进行自然环境要素提供的补偿。这种经营性项目的开发对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开发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适用于自然环境要素的开发,而且对于服务设施开发也有一定的意义。

从老年人对社区的环境需求角度,又可以将老年人居住环境分为分为步行环境,信号和信息系统,器具的操作系统,社区服务系统和老年人居住单元。其中由于老年人对社区照料、护理和医疗服务的特殊需求,社区服务系统在老年人居住环境系统中被提出来,其建设前提是在社区居住环境中服务网络配置的成熟。

从社区的空间构成来看,道路、边缘、区域、节点、地标是其中关键的五个空间要素。如何组织这些要素创造理想的社区?设计师需要结合老年人活动特殊需求和设计师手中的工具进行有效的设计,除以上工具外还有轴线设计、层次组织、过渡性要素、控制性特征和围合感(杰拉尔德·A·波特菲尔德,肯尼斯·B·霍尔·Jr,2003)。老年人居住环境中的空间导向性和不同层次的自然环境、活动场所和社区服务网络,环境转化的过渡性要素的设计和活动场所中围合感的建立都是设计师创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工具和出发点。

基于综上所述的影响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诸多要素,需要建立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不同的老年社区进行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评价,从而对今后的老年社区规划及设计起到指导规范作用。

在进行社区老年居住环境评价中,社区环境资源配置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周边环境资源的提出要求,将形成社区老年居住环境整体控制框架。社区老年居住环境系统从系统性设计角度来说,老年居住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在系统的基础上,评价体系对社区环境资源配置和居住环境系统中的步行环境系统、信号和信息系统及服务设施系统等子系统的评价标准的建立便于形成对社区环境的整体控制。

在对社区中老年人居住环境评价之前,老年人特殊需求和活动特征的分析给环境营造提出了重要的条件要素。在社区老年居住环境建立和评价过程中,将整个居住环境系统分为步行环境系统,信号和信息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居住单元环境系统分别论述和评价。而在居住单元环境论述过程中将整个系统分为各系统要素和构成模式进行分析。在复杂环境模式下形成灵活的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中,评价项的提出和建立具有灵活性;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评价有着一定的等级性,将不同居住环境的质量区别对待。另外,为能够切实地提供老年人良好的居住环境,在评价项设定过程中考虑到环境要素的“存在”和质量评价。对于最终体现出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需对实际项目进行分项评价,从其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为适应老龄化带来的社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提供有意义的方向。所发现的问题的解决将为设计师、开发商和政府三者的共同努力提供依据,对提高老年人居住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和完善养老体系的关键二十年,老年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正在积极地展开;同时社区范围的养老有着长远的意义。对于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建设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老年人对于居住条件的满意度,对于居住环境的归属感体验,则是评价老年社区的最根本要素。国家颁布的相关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法规和规范还不完善,并对于老年人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缺乏控制。提出老年人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清楚地认识到老年人居住环境开发和改善的标准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卫、杜夏.中国高龄老人养老与生活状况的影响因素.中国人口科学,2002,Vol.6:49-55

[2] 桂世勋.中国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研究.中国人口科学·增刊(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研究专辑),2001:107-111

[3] 邬沧萍.提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科学认识. 人口研究,2002,Vol.5:

[4] 羌苑.国外老年建筑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Szu-Yu Tzeng,Ling-Fang Wang.A study on the using behavior pattern and territory in sanitary space----by the case of the elderly in three nursing homes. 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EBRA2002编委会主编.都市的文化、空间与品质. 香港:华夏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02:613-620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例8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办公楼投资1807亿元,增长3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599亿元,增长33.9%。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住宅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仅1978年-2006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6.7平方米增长到27.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8.1平方米增长到30.7平方米;二者分别增长了3.0倍和2.8倍。城乡居民生活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寿命也在逐渐延长,人们对于居住的内外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人员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来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各行各业都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创造和谐社会,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们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居住老人的要求。如何根据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地进行其居住环境和户外环境设计是我们建筑及规划设计者应该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共居型是老人养老的主要方式

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的方式有:1居家养老,包括共居型、邻居型、分开型;2是社区养老,既社区为老人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3是社会养老,有老年公寓、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其中共居型养老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养老机构数量有限服务不完善,特别是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占大多数

二、共居型老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1居住环境要有安全性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对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相对减弱,所以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是最为首要的问题。如住宅出入口应设置缓台阶或坡道,室内地面应尽量平坦,消除高差,采用防滑材料,在适当位置安装安全扶手,吊柜、低柜尺度适当减小,走廊、房间门、卫生间等尺度要适当加大,以利于轮椅和搀扶的需要等等。具体尺寸应参见《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总之任何局部的设计都要考虑老人的来往出入和使用安全。

2居住环境要有社会交往性

老年人空闲时间比较多,容易产生孤独感,为此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邻里交往场所。其空间尺度不宜过大,但要有一定的领域感,安全感,若条件允许可在户内单设老年人起居室,作为老人们交往的场所,若住宅面积有限,可将老人卧室面积设计的稍大些,使其兼具一定的起居功能,也可在院内结合绿化布置一些桌椅,老人可在这里进行聚集、聊天、观望、晒太阳等活动,应注意在安全的前提下,强化院落的开放性和邀请性,使院内老人与外界有互动的机会,避免老人形成不必要的社会隔离感。

3居住环境要有舒适性

卧室是老年人久居的房间,应保证良好的朝向和自然采光以及通风,有条件的应注意与室外的绿化结合,将卧室窗台高度降低,扩大视野,为老人创造优美的室外景观,使其获取环境的强力支持。另外,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差异,应尽量避免相互干扰,可在平面设计时,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将老人卧室,专用卫生间,专用起居室等集中布置,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也给老年人自身留有一定的自我服务的可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自立的满足。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例9

    我国自上世纪末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以达到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2010~2040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我国即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迫在眉睫。

    1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1)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从上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除了政府兴办的福利院外,陆续出现了商业化的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院、老年公寓等。这些设施提供老人的住宿、医疗、卫生、娱乐等众多生活的方便。他们从建筑模式上可分为: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各种养老设施作为新兴事物,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

    a.布局不尽合理。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列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目前存在着一些老年公寓虽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很好,但地点远离社会、远离亲友,交通不便。各级政府所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有些虽然设在社区附近,但相对来讲占地小、活动场地有限,环境较差。这也是许多老年人不愿入住的缘故。

    b.价格对老年人收入水平来说相对较高。这也是许多老人不选择这些养老设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c.空间单调、缺乏人性化设计。犹如筒子楼的设计,缺乏交往空间,老人的生活空间很小,生活面也很窄,导致了许多老人不愿入住。

    笔者在对朝阳区的不同档次的老年服务设施进行了考察,从大的环境看,他们老年公寓所处的位置都处在或邻近社区中心,但相对封闭、独立,自成一体。高墙大院、铁门紧闭,给人以与世隔离的孤僻感,整体气氛压抑。

    2国外老人居住环境的发展

    国外的老龄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老年住宅的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发展比较成熟。逐渐从对老年人单纯的生理扶助转向生理、心理的并重。现在国外老人居住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养老设施在居住模式上多样化发展,根据老人的独自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以及经济能力有多种居住模式选择: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疗养院等。同时在规模上趋向小型化、社区化,以利于住户间的相互认识和护理者的照顾。

    第二,以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为目的进行合理规划,灵活布置各种设施。

    如日本发展了混住型老年公寓。根据混住的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和混合布置三种③。这种住宅型式又可分为 横向布置型、竖向布置型和混合布置型。横向布置型是指在公寓中至少布置一层老年人住宅,通常布置在一般住宅的下面。这种布置方法使老年人住户与其它住户混住在同一栋住宅之内。竖向布置型是指在楼内某一端沿竖向至少布置一列老年住宅,使各层都有至少一户老年人住户,一般考虑布置于临近电梯的位置。这种布置方法将老年人住户分散在各层中,稍好于横向布置型,但有的老年住户所居楼层偏高。混合布置型:在公寓适当位置布置老年人住宅,使之被全包围或半包围在一般住户之间,并临近电梯。这种类型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住户与一般住户之间的混住化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避免产生“孤立化”。

    另外,本着老年服务设施支持老人在社会中的自立为目的,在规划设计中将其置于老年社区与外部结合处,将其向周围社区开放,使周边社区的人有机会利用他们,从而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或使老人设施于其它公共设施相连或接近,或者将社区的公共设施与老人居住设施穿插布置③ (如图2)。

    第三,重视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功能和细部设计。除建筑功能和指标满足老年人需要外,在细部处理上更是依照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特殊设计,如墙地面、门窗等材料及处理;家具和厨卫设施的尺度及安全设施借助轮椅等设施的便捷性;室内灯光、色彩等的运用都考虑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第四,提倡个性化服务和个性空间。社区机构既可对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老人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调整接受服务的项目。尊重老年人的个性,营造家的亲切感觉。在空间设计上为自立的生活行为提供必要的空间。

    第五,尊重家庭观念的习俗,设计适宜国情的老人住所。像日本的两代居、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组屋计划,都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改善居住环境的范例。

    3着眼于中国国情,促进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发展

    我国有着优良的尊老敬老的传统,传统的亲情观念导致的居家养老仍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然而,老年人口的基数大,政府的投资有限,旧的管理体制等导致了老年设施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促进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发展应立足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到我国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体现养老社会化、居住亲情化,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优良的综合养老环境。

    首先应树立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意识,使老年居住模式呈多样化发展。从中国老年家庭的实际出发,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可以有两种途径:第一,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和环境;第二,依据不同需要,在新开发的居住区内建设老年住宅。就设计角度而言,应切实从我国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使不同收入,不同阶层的老人家庭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租”或“买”等方式来选择理想的养老居住环境。

    a.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发展通用住宅。也就是注重住宅潜在的可变性设计,在设计和建造时就把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在使用中实现,从而满足家庭和人生年龄变化对居住环境可变性的要求。据日本估计全部考虑这些要求所增的投资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0%④。针对我国人均收人较低(老年人尤其如此),政府补贴不足,建设用地紧张,人口基数巨大,以及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等现实问题,我们应把这种通用住宅作为现在住宅设计重点,如室内空间考虑轮椅通行的需求,楼梯间考虑安装升降椅的可能性等。

    b.发展和探索新的合居型住宅。我国传统的亲情和家庭伦理观念,使多数人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父母毗邻而居。

    这种毗邻而居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子女和老人在就近的小区内居住,如新加坡的乐龄公寓就是在成熟社区中兴建的老人公寓以供社区老人使用。政府应当鼓励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老人住宅。可单独设置几栋,使其位于小区自然环境相对好的位置,可毗邻幼儿园设置使老年人不致被孤立。这样,老年人能和小辈住在一个小区,既互相照应方便,又相互不干扰。另外也可设置混住的住宅,即在一栋一般的住宅中,拿出几个单元来作老龄住宅,同时在住宅楼内设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并可向附近的老龄住宅提供服务。这种居住形式,可增加老年人住户与其他一般住户之间的交往。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例10

一、国内老年公寓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增长,据相关数据统计,现中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远远超过2亿,今后40年期间将以年平均3.23%的速度递增。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进程,现阶段的老年人将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据统计分析,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仍然居住在老旧楼房,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要求,如何充分的满足老年人的养老住宿需求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焦点问题。老年公寓作为老人群居符合老年人身心特征的专用住宅,具备相应配套的餐饮、清洁、保健、文娱等服务体系,其最大特征是在集居化的空间层次中,老年人仍然保有相对独立的个人空间。但是,由于我国投入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导致老年产业的起步缓慢,成为了一种较为稀缺的公共资源,而在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仍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人口的需求,其配套设施、服务体系、室内外无障碍设计等等都仍然处于低端的发展阶段。因此,在未来大力提高老年公寓中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老年公寓居住环境,是适应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满足老年人居住空间需求的重要方式。

二、老年公寓环境空间设计的需求

通过上述分析对于当前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现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那么在实际居住环境设计中设计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换句话说,老年公寓在设计中应该满足老年人的哪些需求呢?接下来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1.安全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整个居住空间中,对安全的考虑是老年人居住中首要担心的因素,因而,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要完善相应的安全设施的配置,包括智能化的室内防火设施、防盗设施、报警设施等;同时在空间的配置上要有适度的围合感,加强无障碍设计,在家具的配置上,要注意高低、软硬适宜,选材要环保轻便,减轻老年人的劳累,同时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选有带扶手的家具,可以降低摔倒的风险,给予老年人心理上的舒适感。2.认同感由于老年人渴望融入到群体和社会的特殊心理需求,因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设计供老年人与子女的交流互动空间,适当的增加老年人与社会交流空间,例如在设计供老年人面向室外的空间中,着重公共空间或者阳台空间的通透性和方便性,让老年人能看到外界的社会活动,使室内外形成一个可以对外交流互动的空间,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3.舒适感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老年人群体对于居住空间环境舒适感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所以在居住环境设计方面,既要考虑到室内外环境带来的影响,例如注意室内外空气对流,又要把握好室内空间的尺度,方便老年人在室内活动,创造相对适宜的私密空间,满足老年人对于舒适感的需求。

(二)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1.视觉需求基于老年人由于视觉生理变化引起的视力趋弱的问题,在居住环境设计中应首先改善或提高室内的照明,尤其是在厨卫空间。同时,要注意提高环境光的照度水平,例如使用明亮的颜色作为公寓墙面、天花板的贴面,来提高老年人对于颜色的辨识度,避免由于光照对眼睛产生的刺激。此外,加入一些LED辅助发光设备到过渡空间中,来增加光照对比,能使老年人能更好地适应光照环境的变化。2.听觉需求老年人的听觉通常表现为迟缓或敏感两方面,针对这种特殊情况,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居住环境中声音交互性问题,在隔音的处理上,要采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材料,例如在饰面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墙纸、隔音板等隔音效果较好的材料;在住宅房间门的处理上使用液压合页降低噪音;选用噪音较低的马桶洁具来减少冲水声的影响等等。而在室内外的交互方面,可以采用一些简单室内外交互电子设备,既适合老年人使用,又能协调室内外的交互方式。3.触觉需求因为老年人体能健康的衰退,所以在空间布局上,以简单为宜,家具靠墙摆放,以开辟出顺畅的动线;在装饰建材的选择上,采用无毒、无污染的环保建材,例如地面材料可以采用耐磨防滑的木地板、地毯等。选用吸湿气保暖的墙面和顶面材料,在墙面或家具的尖角部分,使用圆角或者软包材料;同时在细节处理上,要根据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优化,各项设施的设置应以方便老年人的使用为基本原则,例如避免在阳台、厕所等频繁的出入口处出现高差;卫生间墙面适当位置要设置方便起身的扶手;安装安全警报装置等等。

三、人性化设计在老年公寓居住环境中的应用

设计师在针对老年人居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中,要从生理特征,如老年人的运动、感知等机能;心理特征,如社会民俗、历史文化等对老年人产生的影响;行为特征,如老年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三方面作为人性化设计的依据。现阶段国内老年公寓设计对老年人的生理及其心理特征的考虑远远不够,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养老需求。因此,在人性化的设计中,要根据老年人的日常行为模式,针对不同的需求提出不同的方案,来创造出灵活、多变舒适的空间,以满足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例如过渡空间中要考虑到设计入户门时,预留出轮椅老人的活动空间,为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增设扶手等;在起居室空间中注意控制地面高差,开关位置放在适宜的高度,家具要做相应的圆角处理等;在卧室空间中确保顺畅的通行路线,地面要选用具备一定弹性的降噪材质等;在厨卫空间中要考虑到减少高柜、吊柜,方便老年人拿取物品,在选用卫生洁具、管道配件或电气设施等材料方面,要严格选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上升,老年人对老年公寓居住空间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因而,设计师在设计老年公寓的居住空间过程中,要将人性化设计作为设计中主旨,始终把老年人的需求作为设计中的重点,使人性化理念贯穿到整个设计之中,以满足老年人对于居住空间的安全、便捷、舒适性的需求,提高老年人在老年生活中的幸福感。

作者:邢志鹏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