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辅导员劳动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7 15:56:19

辅导员劳动教育

辅导员劳动教育例1

就目前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来看,有论及“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冲突”认为辅导员的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严重错位,存在所承担义务与应享受之权利严重失衡的现象,导致辅导员现实尴尬的地位。在辅导员制度方面,有人进行了“高等学校辅导员制度研究”,认为必须“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增强辅导员的服务意识,建立科学理论指导体系,在发展完善中逐渐调整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等等。”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有人针对辅导员现实生存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思考。尤其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辅导员面临的困境更严峻,遭遇了更大的挑战:大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客观上导致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增加;大学生群体发生变化;高等学校的教育体制不断推陈出新;高校一次性就业率的压力增大。而辅导员队伍本身存在先天不足,“总体素质不高;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待遇偏低,思想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等等”。所以,一些学者认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不只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变化。所谓“质”的变化,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系列的变化。也就是说,大众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包含了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不能只顾量的增长而不顾“质”的变化,否则将由于“无法解决增长所引起的问题”而陷于两难境地。地方高校面临大众化教育趋势,自然会思考“质”的转换问题。辅导员专业化问题就是其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产生分工与协作中的基本要求。而长期以来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德育工作者(其中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培养总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因此,辅导员专业化问题是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必然性的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特殊性

1.辅导员的职责及其教育劳动具有特殊性

辅导员是学校任命或委派并负责组织、教育、管理学生班级的主任教师。组织、管理班级是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的教育劳动与辅导员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但又是有区别的。班级的组织、管理是班务工作,组织管理班级具有教育性,但不是直接的教育活动或教育过程本身。教育或直接的教育过程是文化、心理过程,是师生精神交往的过程,是辅导员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辅导员教育劳动主要的、内在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因此,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劳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所有教师包括辅导员教师和非辅导员教师的职责,但辅导员作为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他的角色地位决定了他的工作有着与非辅导员教师教学工作不同的特殊性,即除了负责组织、管理班级工作外,还必须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他是学校中主要进行德育工作的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更好地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是辅导员;更多、更好地关心学生精神生活、精神发展的也是辅导员。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类型的教师。

2.辅导员专业化是特殊类型的教师专业化

辅导员是特殊类型的教师。辅导员专业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专业化,或者说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特殊方面。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与内容,与非辅导员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与内容有共同的方面,同时又有其特殊的方面。共同的要求与内容包括:任教学科的专业化,教育知识、教育能力的专业化,含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等理论修养与教育艺术等,以及对辅导员道德的要求。关于任教学科的专业化,是所有辅导员都应当为之努力以求实现的目标,辅导员也不例外。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除传授与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外,还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其精神素养的提升,这是对每个教师专业化的共同要求,当然也是对辅导员的要求。对辅导员来说,学科教学更应当成为自己实施班级教育的一种方式,一种操作系统,但我们要探索的不是辅导员专业化中那些与一般任课教师专业化相同的方面,而是要探讨不同于一般教师专业化的那些特殊的方面。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应然性

1.不断接受专业引领

职前教师教育要加强《辅导员工作》等课程的教学,给予这类课程与学科教学法同样的重视,使他们具有较系统的辅导员工作理论与一定的技能基础,并激发师范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之情与研究志趣。职后教师,需不断接受新的专业引领,尤其在成长的关键期、高原期,专业引领是提升专业智慧、获得新突破、保持持续发展力的催化剂。辅导员专业培训应作为辅导员继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2.有效开展同伴互助

在学习型辅导员组织中开展同伴互助,是促进辅导员专业成长的校本方式。学校应设立辅导员专业学习组织,让辅导员共享个体经验教训、互助解决问题、催生工作智慧。实践证明,从身边他人的教育实践中学习灵动的智慧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在学习型组织中进行案例研讨是富有活力和效力,深受辅导员欢迎的。学校尤其应以“蓝青工程”等方式引导新辅导员制定专业成长计划,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尽早进入提升期。

3.坚持辅导员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辅导员劳动教育例2

二、目标任务:

1、结合学校的种植课题,以体验教育为途径,我劳动,我快乐!通过种植,通过劳动培养全体少先队员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2、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处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全面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

3、积极改革创新,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增强少先队组织对广大少年儿童的影响力、凝聚力。

4、结合各种纪念日、节假日开展丰富多采、寓教于乐的少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诚实守信、节约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以此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5、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创设积极向上、乐学善思的校园文化氛围。持之以恒,加强鼓乐队训练。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

1、继续完善少先队工作的各项制度,使学校少先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整理和完善各种档案。

2、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调整大、中、小队委员,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分工和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协调、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每月一次队干部会议,以提高他们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

3、加强少先队礼仪建设。充分利用升旗,队会时间以大、中、小队会的形式进行礼仪教育。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每月一次主题中队活动,各中队每周一次队会,开好每学期一次的大队活动。各类活动要做到有主题、有准备、有过程、有记载。唱好《国歌》《队歌》,规范队礼,坚持要求队干部佩带队标志,队员每日佩带红领巾。

4、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1)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2)成立"校文明礼仪检查小组",每天不定时到各中队检查少先队员的文明礼仪情况。(3)继续选拔和培训校鼓号队成员,完善鼓号队,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此外,引导队员进行各类实践活动,提高队员的交往、操作等能力。

辅导员劳动教育例3

国内学者廖致伶(2005、柏乔阳(2006)庄淑婷(2006)分析表明情绪劳动对员工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且极有可能影响到组织口标及绩效的达成;胡君辰、杨林锋(2009通过量表调查法对情绪劳动进行研究分析显示情绪劳动在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情绪耗竭;李新霞(2008给予情绪劳动特性的定义是分别为与顾客、雇主、组织、员工相关联的四方面,同时也与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互相呼应。

由上述研究综述可知,国内外多名学者在Hochschild等著名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分析,使其对情绪劳动的研究成果更为精准和广泛,研究对象也逐渐由服务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转移到高情绪劳动的教师群体中。

(二)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现状

周立华(2008)认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班级为基础单位,而高校辅导员则是其直接领导者、管理者,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贺武华(2003经研究表明辅导员不仅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政治思想教育实施指导者,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宋伟伟(2014)在探讨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对其学生工作管理的方法后,提出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应建议;王祥、文辉(2007)等人认为辅导员应深人了解学生日常热衷关注的事物,并适当采用关注学生微信朋友圈、与学生微博互动等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利于开展自身的学生管理工作。

由此可见学生管理工作复杂多样,且工作量大。而高校辅导员不仅要负责帮助学生日常事务的处理和完成,还包括奖贷助勤等一系列琐碎繁杂的工作。基于高负荷的工作,辅导员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劳动,并不时地影响着自身的学习工作,对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 高校辅导员相关工作情绪劳动的研究现状

辅导员劳动教育例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招生量的不断扩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大,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改革本身又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必然要求处于学生工作一线政工干部——辅导员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管理能力、思想观念等必须跟上新形势,定位新要求,取得新成效。因此,制定辅导员学习、培养计划,落实政策待遇,稳定队伍,正确定位辅导员“导”的角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正确定位高校辅导员“导”的角色,要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自80年代中期以来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时的被动工作模式,从而制约和影响了在这个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诚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育的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和提高上。

(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公民意识、求实精神和批判精神,他们思想活跃,精神文化需求旺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就业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复杂化。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也容易受西方文化、观念的冲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三)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采用正面灌输教育为主,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往往也在思想意识方面采用“堵”的教育方式,禁止学生接触,处于封闭状态,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文化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及学分制的推行,一切都处于开放状态,单一的思想很难将学生的头脑束缚住,正面教育效果明显降低。因此,传统的教育方法、管理手段需要更新。如何紧紧地把握时代的命脉,面对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基本状况分析。

(一)环境不良,机制不活。当前,高校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担当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教导者,学生学习生活管理者三重角色。这种三合一的角色使他们具有特定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但这种三合一角色并不会自发发生作用,它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气氛、组织管理体制,以及自身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但目前却缺乏这样一个环境和体制。目前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年限少、职称(职务)低,使得他们工资低、住房及生活条件较差;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投入使他们又无暇去开发经济,这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没有创新的机制,当前存在的机制对辅导员的导向在于“无事就是功,有事功全无”,就是说,只要学生不出乱子,就是做好了工作;反之,出了乱子,即使你辛辛苦苦,很有创新也是白干。因此,建立一种全新的机制,对于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主导性差。由于导向的失误,辅导员整天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自觉不自觉地放松政治理论的学习,掌握从事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的理论知识不够,导致了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用科学的理论引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政治思想问题不能给予很好地回答。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形势下,面对学生对新知识、新科技强烈的学习愿望,由于自身对新知识、新科技学习的不够,缺乏有力的引导,使辅导员在学习工作中的影响力、说服力、凝聚力受到了削弱。有的辅导员对关心学生政治思想进步问题重视不够,工作中一味强调“寓教于乐”,形式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但细品起来,活动品位不高,层次不够,尤其是活动的政治教育功能不强。最终导致有些辅导员不能给学生把大道理讲实、小道理讲正、深道理讲透、歪道理讲倒,使得工作主导性差,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政治上的领路人。

(三)渗透力弱。反思一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我们不难看到,现实生活中不少专职辅导员,每天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可细细想起来,真正花在“导”的本职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婆婆多,哪个部门都能指挥辅导员、频繁的文体比赛、各种检查评比、阶段性工作,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去抓去管,而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没有认认真真地研究,更谈不上用新知识、新科技培养学生成才。比如说,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一直沿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即抓干部,让其发挥带头作用;关注犯过错误的学生,千万别让他们再捅漏子。而对于占多数的中间学生,辅导员或是放心、而无暇很少过问了,这些学生因此感到失落和压抑,最终极易造成这样一个结果:某个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没有一位老师主动地、单独地找他谈谈心,对于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加以疏导。因此,尽管我们做了不少辛苦的工作,但在心理上与青年学生似乎总是处在一种游离状态,难以渗透、难以走进学生心理。

三.如何正确定位辅导员“导”的角色。

结合前面两个问题,我们认为:在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正确定位辅导员“导”的角色,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的“生活保姆”,更重要的是“人生导师”、“人生引路人”、“心灵的窗口”,学生工作严格说就是高校德育工作。辅导员应充分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好这项工作,自身的提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俗话说,打铁自身先要硬,要真正发挥辅导员“导”的作用,除了外部条件的支撑外,加强自身的学习则成为一个决定性因素。首先,我们应该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自觉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政治上的领路人。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平时要多看有关书籍、多听有关专题报告、多接触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不断结合,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最终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医生。最后,要适应网络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加强对新知识、新科技的学习,扩大知识面,要加强培养三种新的能力素质。即:(1)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一专多能的能力,即辅导员既要成为思想教育的专才,又要成为“多面手”的通才。(3)掌握现代电子传媒手段,即辅导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英语。

(二)学校应从多方面正确定位辅导员的角色意识,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灵活的工作机制。

首先,学校必须坚持准入机制。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在辅导员招聘上严格把关,保证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学校应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解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年限少、职称(职务)低,使得他们工资低、住房及生活条件较差;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投入使他们又无暇去开发与经济有关的事情,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高校领导应多方努力,尽可能提高辅导员生活条件,帮助他们改善工作环境。同时还应根据动态平衡的原则,建立相应实际的辅导员流动政策,根据他们的工作实绩、个人特点和专长,通过正常的制度和途径,做好专职辅导员的换岗分流工作,可以根据辅导员自身特点转到教学、产业、开发、科研等岗位上。第三要建立公平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氛围。因此,高校辅导员管理者应密切关注高校利益整合、心理整合,诸如职称、职务的公开,奖优罚劣的实施,必须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同时要注意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平衡;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注重辅导员内部的公平;注重校际间同层次辅导员职称职务等的平衡。最后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选拔推荐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以后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创造性地做好高校学生工作。

(三)工作重心前移,提高学生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辅导员应转移工作重心,重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即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自我塑造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观念的判断评价能力与选择能力,它相当于人体的免疫功能;二是价值观念的内化能力,它好比人体的造血功能。有了免疫功能,才能正确判断是非,并从中选择对自身成比例有备的价值观念。而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人生的信念,并将其作为人生道路上的航行定位。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的因素的干扰,这有社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青年自身的可塑性强自我塑造能力差的缘故。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停留在一般的道德知识的灌输上,而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塑造能力的提高上来。

总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校要切实加强辅导员“导”的角色定位,创造各种条件,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四、以“工作、学习、研究”为基本要素,实施绩效评估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员工的工作绩效是指他们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在一般的管理逻辑中,首先是设定工作总目标,其次将总目标分解为量化的业绩指标,即绩效,最后按照绩效设计薪酬分配方案。我们将辅导员岗位的绩效按照工作、学习、研究三个常规的分类技术进行划分,分别予以阐述:

工作绩效评估。高校应切实加强对辅导员的考核和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工作要求的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完善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规模和考评制度,绩效的指标可以从学生投诉率、考试及格率、责任事故率、考研率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设定。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职定级密切挂钩。要通过实施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机制,有效规范和督促辅导员的言行和工作责任心,激发辅导员的岗位意识和责任。

学习绩效评估。在传统的管理实践中,辅导员要获得学习和进修,是作为个人发展的主观需求,要本人主动提出申请,然后在时间、经费以及工作年限约定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协调后,才可能获得一次机会——这有点像福利分房。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变福利分房为货币分房呢?从岗位性质出发,学习应该是辅导员工作任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在管理上变“你要学”为“要你学”,而在辅导员主观上变“可以学”为“必须学”。确立了这个思想后,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出勤率将成为绩效指标,阶段性的学历和非学历进修将成为绩效指标,学习费用也将从福利费用变为生产资本投入。

研究绩效评估。从辅导员工作现状的观察、分析来判断,如今在工作中往往有“重事务,轻总结;重实践,轻研究”的倾向,因此要以研究绩效评估作为政策杠杆,进行协调和平衡。研究绩效的评估,也要从简单的追求数量转向质、量平衡。因此,在对年度率、课题承接率进行统计和评估的同时,要区别对待不同刊物的等级和课题立项的等级,设置不同的权数;要关注研究对工作实践的推动,一方面要鼓励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方法,另一方面要鼓励经验的传播和推广,总结出经验的要奖励,推广经验的要奖励,自觉学习和运用经验的也要奖励。

五、以“基础、平衡、发展”为基础板块,设计薪酬分配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薪酬分配具有补偿职能、激励职能、调节职能和效益职能。

补偿职能——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必须得到补偿,才能得以恢复,劳动才能继续。员工提供劳动得到薪酬,通过薪酬取得消费资料,从而保证了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补偿的原则是多劳动多补偿,少劳动少补偿,不劳动不补偿。

激励职能——员工的薪酬以劳动质量与数量来计付,员工要多得薪酬就必须提供量多质优的劳动,体现出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调节职能——薪酬的调节职能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合理调整两个方面。在客观上,不同地区、部门、企业、职业、岗位之间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劳动难度以及收入都存在着差别,而人们总乐意到综合待遇高的岗位上就业,于是薪酬的指挥棒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它使得人力资源的配置和调整能符合宏观的整体利益。

效益职能——薪酬的投入是资本金投入的特定形式,是活劳动(通过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货币表现。薪酬就是必要劳动,员工不仅创造必要劳动价值,也创造剩余劳动价值。因此薪酬在形式上增值,产生了效益。

基于薪酬上述的基本职能,就可以设计和理解以下的薪酬分配方案了:

1.基础性薪酬。这部分相当于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由于辅导员岗位工作性质比较重要,任务比较繁重,需要较强的风险精神,所以需要用特殊的岗位津贴来发挥调节职能,使优秀的员工乐于从事该职业。作为基础性薪酬,其分配要素为员工的职级、职称、学历、工龄、岗龄等。员工只要阶段考核合格,就可以获得。

2.平衡性薪酬。辅导员岗位本质上是一个“一员多岗”,在具体安排中工作量大小是不等的,有时偏差还较大。平衡性薪酬正是发挥了补偿职能和激励职能,鼓励辅导员多劳多得。所以平衡性薪酬的分配方法是,把辅导员岗位分解为主岗和副岗,每多兼一个副岗,就多获得一笔平衡性薪酬,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前提仍旧是考核合格。

3.发展性薪酬。这是整个分配方案中最有创见性的部分。发展性薪酬主要指向进修、科研,如果一名辅导员岗龄和工作业绩达到一定的指标,他就拥有某种进修的机会——如学历深造、参加培训班、外校调研等,费用按一定比例从发展性薪酬中支付。如果他达到了进修预设目标并且在工作中产生效益,他就获得一个信用等级分,追加到他的下一次进修申请中去;同样在科研中,如果一名辅导员成功地完成了前一次科研任务,他就可以获得一个信用等级分,申报下一项课题。这种分配方案对青年辅导员发展的推动作用特别大,因为在常规薪酬分配中,青年辅导员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而发展性薪酬一方面专款专用,另一方面额度要远大于普通的薪酬额度,对青年辅导员来说可以通过超常规的资源,来取得超常规的发展。

三部分薪酬的分配没有固定的比例,对一名辅导员来说,由于年龄、学历、能力结构的不同,甚至发展需求的不同,可以自己选择和调整获取的比例。例如,老教师由于在职称、工龄等方面有优势,可以从基础性薪酬方面得到实惠;中青年辅导员年富力强,可以从平衡性薪酬中获得回报;青年辅导员发展是第一位的,可以通过牺牲消费性薪酬获得资源性薪酬,从发展性薪酬中获得利益。这样,通过薪酬的再分配,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再分配。

参考文献

[1] 王奕.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辅导员劳动教育例5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99-02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做好党的助手,始终牢记“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神圣使命。身为一名为青年学生服务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更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着力提高服务青年学生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深对“全党应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认识,更要不断学习、强化服务技能,不断提高服务青年学生的能力,为党为国家做好青年学生工作。

一、强化政治理想信念和职业理想信念

辅导员,作为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者和接受者,需要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并强化职业理想信念,从而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能力。

辅导员是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者,强化政治理想信念是辅导员为高校学生提供政治理想信念教育服务的前提保证。长期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国务院即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作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其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辅导员自身的理想信念必须正确坚定,这样辅导员才能履行其教育职能,使学生在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下不断成长,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教育引导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信仰共产主义,使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作为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接受者,辅导员也需要不断强化政治理想信念,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从而坚定地以党的科学理论思想来指导学生思想工作,也能够不断提高在理想信仰方面为学生服务的能力。

同时,要不断强化职业理想信念,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是广大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辅导员是为党培养接班人、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提供建设者的岗位,这样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做到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甘于奉献,服务祖国,以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忘我的职业精神、崇高的品德情操去教育学生,用自己的青春谱写教育的篇章。只有明确了这一人生奋斗目标,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才能把对自己的崇高理想追求落实到日常的言行举止和工作实践中去,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强化为学生服务的能力。

二、加强对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

广大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一直在学习并掌握着最前沿知识的社会群体,而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更为丰富的理论及业务知识,更好地为青年学生服务。

首先,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始终做到“坚定信念跟党走”,并要做好党的助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工作职责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通过不断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知识的认识,加强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的领会,从而更好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知识为纲领,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和执政规律,以认清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而更加明确辅导员的神圣使命,增强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责任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去立德树人,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通过学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广大青年学生服务。

其次,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从事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不能放松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应以“学高为师”鞭策自己,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及科研立项课题研究,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辅导等教学科研任务。这样,我们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真正达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效果,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最后,不断向其他同事虚心请教,汲取好的工作方法及思路。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始终心存谦虚好学之念,不断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学习。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及兄弟院系,请教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在学习的同时,将彼此的宝贵经验进行共享,在交流中不断加强彼此学习,共同进步,从而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三、通过互动实践强化服务技能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有效互动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辅导员与学生均以主体身份出现,以平等、尊重为原则,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递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主体间关系为联系作用方式的实践活动。”[1]师生的有效互动包括有教学实践互动、德育劳动实践互动及社会实践互动等。

首先,辅导员可以多参与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思想道德修养”等教学实践任务。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近距离与学生进行有效地彼此互动,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学生工作的前沿动态。同时,教学实践也能够达到教师用以严谨求实的教风、脚踏实地的作风去教育人、感染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递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技能、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之目的。

其次,带领学生进行德育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以黑龙江省某高校为例,该校师生的清雪劳动是学校德育实践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的具体体现,在这一项实践工作中,不仅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得以实现,辅导员自身服务青年的实践能力也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该校师生始终秉承着“以雪为令,雪停路净”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广大师生贯彻学校“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践行我校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在清雪工作中,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劳动热情高涨,对德育实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同时,共同的劳动也加深了师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教师在实践中也会发现新问题并不断找到解决各种实践问题的方法,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打下基础。

最后,带领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校外其他单位的管理及实践经验。很多高校在每年的寒暑假都会组织广大辅导员及专职教师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奔赴全国各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以某高校“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为例,该校某辅导员带领十余名学生深入乡村小学进行支教活动。在这一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仅使当地的留守儿童得到了“德、智、体”各方面的教育,同时,在具体的操作中,广大师生充分接触小学教学过程,不断吸收新知识,获得新经验,从而达到高校学子学习生产实践经验和服务社会的目的,辅导员的服务学生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巩固。作为带队的辅导员教师面对的不再是已经步入高校的青年学生,而是面对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服务这些小学生不同于为青年学生服务,要求教师要更具耐心、更具亲和力。在完成了这一次支教实践后,辅导员获得了大量在校期间不可能获得的执教经验,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辅导员不仅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时也肩负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职责,这就意味着我们会经常性的与学生进行互动,获取进行学生日常管理能力及应对学生应急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树德立人的辅导员,多参与学生实践活动及劳动,会更进一步地拉近老师和青年学生的距离,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切实做到“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同时,在共同实践中,一方面,师生的互动及共同实践也会促使我们发现学生中的好思想、好建议,从而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另一方面,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不仅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成长,同时辅导员本身对实践的理解和服务意识也在彼此互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我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从而为向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打下基础。

辅导员劳动教育例6

二、高职辅导员工作压力的现状

高职辅导员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和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敬业度、精神状态、行为准则、思想品德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其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高职辅导员工作压力的情况有利于及时掌握他们的情感、态度和行为,避免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提高教学效率。根据笔者分析,高职辅导员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源质量不高

高校扩招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职院校的招生门槛不断下降,导致生源质量不高。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质量逐渐呈现出两低现象,即学生的思想素质低、文化知识水平低,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我约束能力差等情况比较普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高职辅导员即使在学生身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增加了高职辅导员的心理挫败感和心理压力。

(二)工作时间长、强度高

为了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往往要求辅导员24小时住校,清晨早起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避免学生逃?n,晚上安排学生就寝后才能休息,其工作时间远远超出了8个小时。而且高职辅导员除了要进行日常课程教学外,还要参与到班级管理、学生安全卫生、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遇到集体活动时还要组织学生参加,课余时间要与任课老师和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高职辅导员工作时间长、强度高,工作内容繁杂,班级内部大大小小事物都得经过他们处理,这些工作压力都是其他任课老师无法体会的。

(三)岗位职责同回报不成正比

高职辅导员除了要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压力外,还得满足家长的嘱托,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读,高职辅导员就成了学生教育工作和安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学生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就会找到辅导员,而且学校也会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和批评。面对越发频繁的校园安全事故,高职辅导员压力大增,其既要为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买单,还要承担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舆论压力。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比较多,这类学生大多被溺爱,娇生惯养,自我约束能力差,导致高职辅导员在工作时束手束脚、提心吊胆,生怕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从工作回报上来看,高职辅导员是所有教职工中付出最多的,但是其薪酬待遇水平和其他任课老师相差无几,而且其工作大多不被学生和家长理解,容易使辅导员产生心理不平衡,导致情感透支,难以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高职辅导员工作压力与人格维度的关系及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仅与劳动者从事的工作内容有关,而且与劳动者个人特点也存在关系。从大五人格理论来看,人的性格主要分为外倾性(好交际、爱娱乐、感情丰富、乐观、活跃)、神经质(焦虑、压抑、冲动、不安全)、开放性(想象力、创新、智慧、自主)、随和性(信任、谦虚、热心、利他)和尽责性(胜任工作、公平、公正、尽职),外倾性、开放性、随和性和尽责性与劳动者工作压力成反比,神经质或工作内容与外倾性、开放性、随和性相悖,则会增加劳动者的工作压力。针对高职辅导员来讲,其工作压力与人格维度的关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功能

高职辅导员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水平高,而且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他们比普通人更向往民主、和谐、公平的工作氛围,所以,组织功能是引起高职辅导员工作压力的首要因素。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组织功能,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还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奖罚分明的管理原则,关心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在不违背学校规定的情况下实行民主管理。

(二)职业发展

辅导员劳动教育例7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职业教育的概述

1.职业教育的含义。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主要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中教育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高等教育主要是职业院校和大学的教育,本文主要讲述职业院校。2.当下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现状。第一,我国职业学校教育比较薄弱,这与当前经济的发展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很不相适应。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是劳动密集型和高科技知识密集型并存,既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技术人员,也需要高级技术人才。而且,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的今天,社会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培训高级技术人才,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第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教育不清晰,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常常失去方向,感到迷茫,觉得大学无聊,不知道自己该学习什么、怎么学习等,虚度光阴,并没有学习到真正的技能,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自己的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3.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对学生职业教育的影响。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增加和高职院校的大规模发展,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的繁琐,压力也日益增大,队伍的替代性也迅速的加快。在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中,辅导员是学校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辅导员管理队伍,才能促进学生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校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的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稳健的辅导员队伍。在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要从几个发面着手,第一,增加工作难度,从简单化向复杂化发展,杜绝人员偷懒现象;第二,转变工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提高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成辅导员和学生“师友”关系的形成;第三,在和学生的交流上,改变单一传统性,达到多样性,例如;微信、微博等;第四,在工作成效上,实现成果与过程并重。2.改变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单一化,建立全面化模式。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问题上,首先我们要改变职业教育课程的单一性,高职院校成立时间较短,在教育课程的设计上比较欠缺不合理,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全面的职业课程模式,包括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其次,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性的,不能概而论之,学校要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进行合理的评价,分析、设计出对不同学生的职业教育。3.学生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生是职业教育的对象,只有学生做好了,职业教育才能发展的好。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大一阶段抓基础,促进习惯的养成,课下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二阶段钻研专业知识,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大三阶段实践检验,及时调整状态,分析解决问题,大三学生面临实习阶段,在社会与学校是不同的,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指导学生适当的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在实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

三、总结

近些年来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院校学生自己也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有一定的竞争力也能促使学生发挥更大的潜能。所以在校期间,学生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学好专业知识并掌握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学校要改变职业教育单一的问题,丰富职业教育课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辅导员在对学生的指导上应该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全面性,保证为学生的职业教育做出正确合理的规划,指导学生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设计自己、修正自己,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培养更强的职业综合能力。

作者:张杳 单位: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英霞,马令珍,孙茜芸.关于山东省职业教育办学现状的调研报告[J].现代职业教育,2017,(04):14-16.

辅导员劳动教育例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秉承“崇德、敬学、强技、创新”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国、爱校,坚定专业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尽快适应职院生活,追求真理,刻苦学习,严守纪律,拓展素质,全面发展,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崭新的生活。

二、时间

2017年9月11日至12日

三、教育的形式

采取集中教育(以校区为单位)与分散教育(以系、专业、班级为单位)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形式如下:

1.讲座

2.劳动实践

3.系大会、班会

4.考试(学生工作部统一试卷,各系组织考试、评卷)

四、教育的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制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劳动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五、日程安排

(一)讲座

1.新校区

(1)秦廷书书记校训主题讲座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上午10:00——10:45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黄波

参会人:各系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2)韦国民院长德育主题讲座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上午10:45——11:3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黄波

参会人:各系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3)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一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汪荣

参会人:新校区各系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

①刘安尧作“文明行动从我做起”教育讲座;

②田燃作安全保卫制度讲解和安全知识培训;

③谢民作资助相关制度讲解;

④王洪作后勤管理制度讲解;

⑤杨波作学团组织相关制度讲解;

(4)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二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上午08:30——11: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主持:汪荣

参会人:新校区各系学生管理分管领导、学生科人员、2017级高职专业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

①米树文作高职学籍管理制度讲解;

②汪荣作高职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讲解

③李骋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系入学教育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下午14:30——17:00

形式:学生大会、班会

地点:各系自定

主持:各系自定

参会人: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劳动实践等。

2.民管校区

(1)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一

时间:2017年9月11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民管校区礼堂

主持:陶刚

参会人:水电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内容:

①米树文作高职学籍管理制度讲解;

②武华文作高职相关学生管理制度讲解

③李骋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制度教育系列讲座二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上午08:30——11:00

地点:新校区教学楼操场

地点:民管校区礼堂

主持:陶刚

参会人:水电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学生

内容:

①刘安尧作“文明行动从我做起”教育讲座;

②田燃作安全保卫制度讲解和安全知识培训;

③谢民作资助相关制度讲解;

④王洪作后勤管理制度讲解;

⑤杨波作学团组织相关制度讲解;

(3)系入学教育

时间:2017年9月12日下午14:30——17:00

形式:学生大会、班会

地点:系自定

主持:系自定

参会人:系学生科人员、2017级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新生

内容: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劳动实践等;

(二)考试

9月底学生工作部组织入学教育考试(闭卷),学生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

六、后勤保障

总务处一要购买新校区学生听讲座时所需的小凳子3500张;二要做好入学教育主席台(同为开学典礼主席台)搭建及音响保障工作。

七、要求

辅导员劳动教育例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14-02

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主要是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方面的帮助,使学生顺利地步入社会,并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开始自己的人生旅途。这对即将离开学校,或初涉社会的青年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 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的含义

职业院校职业指导,是指职业院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各种岗位对劳动者素质的具体要求以及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对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择业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结合个人的意愿、自身条件、个性特点以及现实需要,选择合适的职业或专业。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合格的劳动者,达到人与职业优化结合的目标。即职业指导是人们选择与自己的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相适应的专业和职业的过程。它的作用表现在:职业指导可以促进劳动力合理配置。一方面,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获得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增强就业能力,确定求职方向。另一方面,帮助用人单位确定用人标准,选择招聘方法,使求职者能够就业,用人单位能够获得满意的劳动力,从而达到双方合理配置;职业指导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充分就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倾向,确定就业方向。从而抓紧在校学习的时间,自觉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掌握与自己职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就业;职业指导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和引导劳动力供需双方进行自主选择,达到供需平衡。它可以使劳动就业制度从原来的僵死状态进入一种不断调整、不断达到新的供需平衡的良性循环状态,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职业指导可以起到对学生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教育学生争取做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 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我国职业院校在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缺少提供实际指导及帮助的部门,缺乏专门对人才市场需求进行调研的人员。尽管目前职业院校都设立了职业指导机构,但由于其人手少,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而且,由于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重视不够

职业院校长期以来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很少关注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很少。只有到了学生就业问题凸显,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招生名额与就业率挂钩后,学校才逐渐重视起来,但力度不够。为此,学校自身首先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做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或是完成任务。学校各级部门,尤其是就业指导部门应当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来。此外,学校、地区之间要及时沟通和交流,相互吸取经验,相互借鉴方法,共同促进职业生涯理论的发展,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2.专业辅导人员缺乏

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兼职辅导员大多是为了评定职称而负责学生工作的,他们缺乏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经验,而且大都兼任一年,任职三年的很少。同时,职业指导人员普遍缺乏完整、系统的培训,难以把握相关专业发展前景。他们当中,要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缺乏,要么有理论知识,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导致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够理想。

3.管理体制不规范,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就业指导部门或学生工作部门来担任,而负责就业指导的部门大都没有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相反,制订培养方案的部门又没有很好地研究就业问题,所制订的目标过于单一和统一,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对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考评机制不健全,在职业院校教师职称系列中,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职称系列,从而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职业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

三 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发挥辅导员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第一,辅导员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更强。一般来说,职业院校辅导员是在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的。来自于学生群体的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和能力,是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直接的老师。他们了解本系部开设的专业,相比负责整个学校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来说,在开展就业工作时,针对性强。他们相对稳定,从学生进校一直到学生毕业,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这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订科学的职业规划,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

第二,辅导员更容易和学生交流。辅导员一般比较年轻,年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等方面和学生比较接近。而且经常深入学生中,与学生朝夕相处,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状况可以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更多地以“朋友”的身份展开交流、沟通,从而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深处,赢得学生信任。对于学生在职业规划、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情绪波动或心理障碍,辅导员也容易凭借角色优势,本着关心和爱护的原则,利用掌握的有关资料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克服困难。

2.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应市场化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政府机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以兼职教师或客座教师的身份开展就业指导,充实学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3.职业院校学生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另一方面,要客观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评估。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

参考文献

[1]李强.职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林娜.新世纪高校辅导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探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辅导员劳动教育例10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学的一名辅导员,2006年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很有幸受学校的委派参加本期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第七期培训班的所有学员向关心和爱护全省辅导员工作的省教育厅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精心组织和认真筹备本次培训的***大学的各位领导、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5天来,教育部、**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中心**大学基地的老师们为我们精心安排了许多知名专家的讲座,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与优秀辅导员和兄弟院校同仁的交流使我认知了许多工作上的盲点,学会了许多技巧,应该说我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丰收。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念。不瞒大家说,这次来培训前我对我的工作产生一定的消极思想,日益重复的工作、无休不止的电话、千头万绪的琐事让我对辅导员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情绪,应该说是优秀辅导员高老师语重心长的提醒、**大学**处长幽默睿智的话语还有每一位专家教授对于学生工作的热忱和重视,让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准确的定位。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以心育新,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以智慧育智慧的艰苦而崇高的精神劳动。它的艰苦在于劳心、劳力、劳智慧,它的崇高在于育人、树德、铸灵魂。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份职业,我就必须时刻注意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不断地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踏踏实实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做人,这样才能让祖国放心、让领导放心、更让自己安心。

二、增长了知识,开阔了思路。能够在一次培训班上集中聆听到这么多位专家教授关于学生工作的研究成果和真知灼见,使我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教授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变化和辅导员管理理念的创新理论、**老师对于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阐述还有孙清潮书记对于大学生突发行为应急处置个案的分析让我不但明确了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坚持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同时也使我明白虽然辅导员的工作实践性很强,但必要的理论修养是必备的,实践出理论,理论再反过来指导实践,这样能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提高预见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创新。

三、认识了朋友,收获了经验。5天来,利用分组研讨和研修基地为我们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充分交流了对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感受,畅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学习到了其他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学的“课外十二学分”, **大学的所有辅导员进行系统的专职培训,还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对今后我校更好的开展工作都有很强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虽然即将话别,但我们的**才刚刚开始,相信通过已经建立起得信息渠道和交流平台,今后我们将会走的更近,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