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5 16:33:05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例1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2017年6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为了使我们城市更加靓丽,为了我们工作生活更加幸福、环境更加美好,东宁检验检疫局现向全局干部职工发起倡议!

一、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宣传者

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宣传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向身边人宣传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行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二、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

我们倡导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活动,特提出如下倡议:

1.养成离开办公室、会议室和寝室及其他公共场所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等关闭用电设备的良好习惯;

2.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建议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办公楼3楼(含)以下尽量步行上下楼梯。

3.在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环境采用自然光,尽量不开灯;

4.开展节水行动,做到随手关水,不浪费水资源。

5.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讯”,节约打印、复印用纸,倡导双面用纸,减少纸质文件印发;

6.树立资源循环利用意识,争取做到“一物多用”,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如纸巾、纸杯等)的使用;

7.严格管理公务用车,努力践行“135”绿色出行方式;

8.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9.执行公共机构空调及电热设备使用规定,尽量利用自然通风,执行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的设置标准;

10.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旧报纸、塑料瓶、废旧电池及电子废弃物等,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三、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

广大干部职工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活动中来,将节能减排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评先评优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升油、每一张纸的点滴小事做起,自觉做践行节能降耗的楷模。牢固树立责任、环保、节约、担当和发展意识,树立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的良好习惯,实现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简约、绿色、文明的方式转变。

低碳生活倡议书2017【2】

广大市民朋友:

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改善生活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2017年12月,兰州市基于低碳工作和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2017年1月,兰州市获批成为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为我们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低碳城市试点的建设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也和我们每个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我们的城市更加靓丽,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兰州市的环境更加美好,特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提出以下倡议:

一、全民积极参与,追求低碳生活

希望每个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从个人做起:倡导绿色消费,餐饮点餐适量化,遏制食品浪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节气、垃圾分类等低碳生活方式;杜绝使用一次性制品,一物多用,减少垃圾产生;在全市形成自觉锻炼身体、主动健身、热爱生活和追求节能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

二、倡导绿色出行,引领绿色风尚

“没有绿色,生命就没有希望”。广大市民朋友要充分认识到“文明出行、绿色生活、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率。自觉选择“135”绿色出行方式(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积极参与“每周少开一天车”、“低碳出行”、“社区无车日”等活动,让绿色出行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

三、低碳有你有我,共建低碳城市

“明德尚美,求真扬善”。文明是一个人道德风貌、素质修养的集中体现。广大市民朋友要积极追求文明新风尚,走路时做到“六个无”,即:无纸片、无饮料瓶、无烟头、无痰迹、无破坏绿地和无闯红灯行为,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低碳城市的建设在于你我共同的努力。

市民朋友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立即行动,积极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号召家人、亲戚、朋友广泛参与、积极行动,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倡导低碳节能生活,让“兰州蓝”常驻。

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绿色在延续,我们来行动!

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2017年6月

低碳生活倡议书2017【3】

亲爱的家长朋友:

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是改变生活细节,养成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呵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以下是一点小小建议:

1.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2.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3.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4.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5.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6.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7.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8.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9.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开车出门购物要有购物计划,尽可能一次购足。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例2

1.牢树低碳生活理念,做低碳生活先行者。牢固树立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将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贯穿到每一位职工家属、每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中去;每一位职工、家属,都要终身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带头推广低碳生活行为,增强低碳生活自觉性,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2.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有为者。改变传统的消费陋习和消费模式,戒除“便利消费”,摒弃“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努力推进人与资源环境、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每一位职工、家属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天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克油、一张纸”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低碳一族”,做低碳生活的有为者。

3.应用低碳生活技巧,做低碳生活创新者。自觉学习运用生活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使用并开发有效的节电、节油、节气、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方法,积极探寻和总结低碳生活小窍门,征集应用低碳生活金点子,不断开创低碳生活“共同创造、共同创新”的新局面;把低碳生活与建设和谐绿色矿区、安全美好家园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矿区职工、家属低碳生活能力和水平,做低碳生活的创新者。

4.遵守低碳生活条律,做低碳生活守护者。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绿色增长、科学发展等各项有关低碳生活的法律法规,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倡议书》,明确政策导向和行为规范,自觉把它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生活准则,推进我们的生活自律;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生活习俗,优化低碳生活环境,做到非低碳生活不能为、不可为,做低碳生活的守护者。

低碳生活已经走进我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为“和谐绿色矿区、安全美好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

低碳生活,你我做起,低碳绿色生活倡议书

“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倡议书

公益宣传行动倡议书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例3

两会期问,江苏省工商联向大会递交的一份提案,呼吁政府要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是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综合住区减碳、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减碳和生产、施工过程减碳等三项,每年可减少的碳排放量约为14亿吨左右,节约的费用达到7000亿,甚至近万亿元。

江苏省工商联认为,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强力支撑,建议对符合绿色低碳指标的新建住宅小区,实施税收、规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促使房地产企业也必将更加重视项目的品质,主动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其次,要加强管理。建议政府有关管理机构要对建筑设计方案在施工图完成后通过详细的模拟计算,对建筑本身、能源转换及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这三项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评估,通过节能评估后开发商才能获取开工许可证,准予施工建设。

江苏省政协委员袁亚非认为,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平台是当务之急。为此,江苏省政协委员建议建立江苏省碳交易制度和碳金融。建议由江苏省委、省政府挂帅,成立低碳经济研究机构,开发低碳交易机制研究,以建立市场机制为目标,尽快完成江苏省的碳交易制度建设。同时通过地方性法律法规,将“碳排放权”构建成一种抽象的、可分割的、可交易的法律权利。江苏省政协委员还建议江苏省碳交易所同时引进基于项目的交易和基于配额交易这两种交易类型,建立基于清洁发展机制和基于配额的交易所运行机制,以启动本地区的碳交易需求。

研究、探索、建立江苏省的碳排放统计和计算方法。江苏可以依托地方的科研优势,集中专家、学者,以科研攻关的方式,研究、探索、建立江苏省的碳排放统计和计算方法。

江苏省政协委员卫道兴则提议建立“低碳城市”。他说,“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目前,国内有20多个城市已经在着手规划低碳生态城市空间或卫星城,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到低碳生态城和低碳城市空间建设实践中。

卫道兴建议,江苏应着手对市内大型公共建筑进行普查,试点先行,构建公共建筑单位与节能技术公司的交流平台,有重点地推进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研究参与碳交易的模式与途径,并结合旧城区出新和老小区环境整治,推动既有住宅的节能改造工作。营造低碳城市空间,将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率先打造成为“节能环保示范市”。

今年的两会上,不少委员都围绕“低碳”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江苏省政协委员、太仓科技创业园董事长曹一清也专门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加快落实正在部署的低碳城市、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试点工作,尽快探索总结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进行全省推广。

“发展低碳经济是势在必行的。”曹一清认为,江苏是工业大省、能源消费大省,虽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制定低碳产业规划、设立试点“低碳城市”等,但还要继续推进,抢抓先机。曹一清建议,尽快制订出结合江苏实际情况的减排路线图和低碳产业发展战略图;尽快制订扶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批租优先政策,进行产业导向等,还要推行“低碳”生活方式,而转变观点要从政府做起,要重新考量“亮化工程”,提倡“必要亮度”与重点景观亮化,反对“盲目亮化”、“政绩亮化”。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则建议,在上述已经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情况,选择生态环境较好、污染排放较小的部分城市作为试点“低碳城市”,选择生态建设较好的工业园区,升级打造成“低碳经济示范区”,选择石化、冶金、建筑、交通、电力等重点行业中的重点企业培育“低碳经济示范企业”。

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国际热点,全球新趋势,并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行动。据报道:英国提出到2050年建成“低碳经济社会”。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正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德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0年赶超传统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美国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投入巨资研发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发电厂的环保技术。2008年6月5日,以“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第37个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在首个倡议进行碳减排的国家――新西兰举行。结合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国内各主要媒体在这期间着力宣传介绍席卷全球的低碳经济,以提高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一场低碳经济争夺战,悄然在全球打响。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例4

为开好这次会议,市政府精心筹备,晓明市长亲自牵头协调,洪水市长靠前指挥,分管市领导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做得很充分、很到位。刚才,市低碳办总结汇报了2015年工作情况,洪水市长就2016年重点工作作了部署,5家单位汇报了低碳示范项目推进计划,7个辖市区和市10个重点部门递交了责任状,会议开出了新动力,开出了好效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咬定生态不放松”,在坚守与创新中探索低碳发展的“镇江道路”,2014年底视察时评价“卓有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继续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全国作出更大贡献”。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和谆谆嘱托,让全市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2015年,我们按照“强基础、抓示范、明路径、争政策、造氛围、优考核”的工作思路,以“三个率先”为目标,以“四碳”创新为关键,以“九大行动”为抓手,扎实抓好规划引领、目标约束、行动减碳、平台支撑、机制保障等各个环节,拿出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单,低碳城市“镇江模式”走在全国前列、走上国际舞台,极大地提升了镇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事实再次证明,一切在于干!新的一年,只要我们按照今天的会议部署迅速有力地干,按照既定的推进计划扎实高效地干,按照递交的目标责任状创新务实地干,就一定能干出低碳城市建设的更多精彩。下面,我从工作推进的角度,讲四点意见:

一、全局性的大事必须放在战略位置来推进

低碳城市建设是涉及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和实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以科学理念和系统思维来认识、谋划和推进。

1.要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出发,认识低碳城市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每一个发展理念都指向现实的发展问题,其中对“绿色发展”,作了反复强调。1月5日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再次作出深刻阐释,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绿色发展之要义,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这些重要观点突出强调绿色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要从增创特色优势出发,谋划低碳城市建设。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打“生态牌”“绿色牌”,省委、省政府近期将召开的第一个全局性重要会议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大会。镇江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区、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更要立足“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众望所归、民心所向,优势所依、潜力所在”,更高层次谋划低碳城市建设,优化顶层设计和战略路径,推动绿色成为镇江发展的鲜明底色,推动“生态领先”成为镇江最重要的特色竞争力。

3.要从抓实“六个年”出发,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六个年”的部署,每个年都与低碳城市建设相关联。比如“创新转型提速年”中的产业中高端发展,“产业项目突破年”中的提高项目质量和园区集聚功能,“生态镇江提升年”中的加快工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强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改革开放深化年”中的完善生态云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四碳”创新,“民生保障强化年”中的重点民生项目包含了低碳项目,“治理体系完善年”中突出环境保护等三个重点加强地方立法,等等。全市各级要把低碳城市建设作为“硬抓手”来把握,作为“硬指标”来落实,作为“硬任务”来推进,努力干成“六个年”中最出彩的一项工作。

二、奋进性的目标需要全力作为去实现

2012年11月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伊始,市委、市政府就确立了“2020年在全国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总目标,这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了整整10年,充分体现了“奋进”的要求。目标鼓舞人,实现非易事。全市各级要自觉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去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目标变成现实。

1.细化“目标表”。统筹好当前和长远,在排定2016年任务基础上,结合细化完善“十三五”规划,结合市委全会提出的“力争率先创成全国低碳示范城市”目标,围绕2020年这一节点倒排序时,逐年明确阶段性目标,统筹谋划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具体任务,科学制定碳排放阙值、单位能耗、能源结构、空气质量、绿化水平等年度指标,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示范性强、带动面广、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确保低碳城市建设稳扎稳打、有力有效、久久为功,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2.织密“责任网”。责任状就是军令状。7个辖市区以及市各重点部门要按照“往下落一个层次”的要求,进一步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位,确保说了算、定了干、干则成。坚持“项目化推进、清单式落实”,对低碳“九大行动”、低碳建设示范工程等任务,要把责任落实放在首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的责任网络,确保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每个目标能落地、能兑现。

3.用好“指挥棒”。目标能否完成到位、责任能否履行到位,考核是重要的指挥棒。市低碳办要牵头建立强有力的督查跟进、调度协调和考核奖惩机制,联合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跟踪了解情况,督查建设进度,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严格兑现奖惩,对因主观原因没有完成目标的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追究,以此倒逼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地。

三、探索性的举措一定要抓在实处创经验

试点工作的一大特征,就是探索性开创性很强,没有现成模式可照着套,没有现成经验可拿着用,没有现成路子可跟着走。在低碳城市建设上,我们必须勇于先行先试、善于创新探索,深入推进低碳试点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为全国发展探路”中形成更多镇江特色和镇江经验。重点深化“三大创新”:

1.深化“四碳”创新。在已有基础上,以“生态云”为核心,更大力度抓好资源整合,着力提升数据分析比对、综合研判和实践转化能力;以碳排放达峰路径探索、碳评估导向效能提升、碳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碳资产管理成效增强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碳转型、项目碳评估、区域碳考核、企业碳管理,进一步打造我市低碳建设的突出亮点和优势品牌。要针对我市产业结构偏重、化石能源消耗占比较高的现状,发挥“四碳”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引领推动作用,一方面,对照国家考核和碳配额发放时间表,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做精生态农业,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集约度,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夯实低碳试点的产业根基。另一方面,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统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园区循环化改造、大气污染防治、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增加森林碳汇等重点任务,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能源体系,确保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下降双控”的目标。

2.深化制度创新。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更多从体制机制上深处着力。一是全面落实并刚性执行主体功能区制度,以此为“龙头”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和城镇体系,推动全市各级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理念,有效遏制无序开发、重复分散、浪费资源等问题,加快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二是坚持以市场化机制推进低碳建设,包括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设立低碳发展基金、发展低碳“互联网+”、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等,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争取各类支持来实现,以低碳发展保护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三是积极稳妥探索低碳发展地方立法,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碳排放管理,通过立法引领和执法规范双管齐下,更好地保障低碳城市建设在法治化轨道上行稳致远。

3.深化模式创新。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找准抓手,深入落实低碳“九大行动”,创新项目化推进的方式方法,尤其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等行动,必须扎扎实实抓到位,确保成果可观可感、可评可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更加注重典型引路,在全力打造生态新城重大亮点,加快推进“零碳岛”、官塘低碳新城等示范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技术应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慧城市建设等,积极谋划推进一批碳减排潜力大、投资强度高、带动效益好的典型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放大示范效应、促进整体提升。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拓展中美气候峰会、联合国巴黎气候峰会成果,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领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创造性地吸收借鉴国外的好做法、好经验,因地制宜转化成低碳建设的新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抓“三大创新”,一定要把出发点放在“有用”上、落脚点放在“实效”上,真正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中充分发挥“低碳效益”,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地促进“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促进更高水平生态领先特色发展。

四、系统性的工作务必协调联动同心干

低碳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全市各个层级、各个条线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形成联动,构建“一条心抓推进、一盘棋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例5

低碳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家于新春在2009年底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主要是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和“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理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化学学科,中学化学教育还承担着加强环保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与环保的意识。目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将“低碳理念”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中学生学习化学后低碳意识是否增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对中学师生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给中学化学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化学新教材的改编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形式

本次调查以粤北地区8所城乡中学九年级、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2所省、市重点中学,2所区重点中学和4所普通乡镇中学,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以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为主,个别交谈采访为辅。现场调查向中学领导和教师发放问卷41份,全部回收;向九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向高一、高二的学生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网络调查回收中学领导和教师问卷64份,学生问卷121份。此调查在不记名的方式下由师生独立完成,不对调查对象作任何提示,只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回答,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内容与结果

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1、表2。

3.调查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高达93.9%的学生表示对“低碳生活”这一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低碳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23.0%的初中学生是通过化学课堂了解低碳生活,而高中学生只占11.9%,说明化学课堂上的低碳生活教育还相当缺乏。仅有66.4%的中学生对提倡“低碳生活”的做法表示会积极响应,随大流和与我无关态度的学生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学生认为考试更重要的观念有关。91.5%的学生表示学习化学对低碳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有关“碳足迹”、“碳汇”等具体的低碳知识却不了解。只有9.2%的学生表示不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低碳问题,觉得学不学习化学,对践行低碳生活没有影响。有12.9%的高中生表示化学知识对解决家庭低碳生活没有帮助,而初中生只占4.3%,66.9%的学生表示,只有当试卷上出现了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时,老师才会对“低碳”知识进行讲解,这种现象在高中更为明显。84.1%的学生表示化学教学中一般不会主动讨论低碳,只有谈及环境保护时老师才会讨论,还有16.2%的学生认为从没有讨论,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对低碳生活的讨论次数越来越少。当问及“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辩论赛”等对低碳生活的影响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践行低碳生活。91.6%的学生表示对有关低碳生活的新闻越来越关心,说明低碳环保教育成效初步显现。

从表2可知,购买衣服时首选化纤的只有10.7%,说明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比较享受生活。选购食品和用品包装时首选简易包装的只占22.1%,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外表,具体到自己践行低碳生活时缺乏行动。还有13.8%的学生从没使用过淘米水等近天然清洁剂;主动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也只占50.9%;从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的只占14.6%;循环利用处理派发传单的只占37.7%;每次都能随手关灯、电脑、水龙头等的只占46.4%;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只占53.4%;在生活中重复使用塑料袋等再生资源的也只占59.3%,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今的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具体践行还远远不够,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低碳环保生活知识,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如何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3.2中学化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3可知,所有的化学教师都对低碳生活等环保政策表示赞同,同时认为化学教学与践行低碳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掌握化学知识对实际践行低碳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这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65.4%的教师认为低碳生活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这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只有6.6%的教师表示没有好好把握有关环保活动进行低碳教育。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都会结合如节能降耗、微型实验、循环利用等进行低碳教育。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的形式方面,高中教师多采取辩论赛、模拟实验、课外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而初中教师选择模拟实验的高达75.0%。有33.3%的高中教师认为有关“低碳生活”试题与教材的知识匹配不合理,说明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与教材的结合还有差距。只有44.9%的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适合,而71.4%的高中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太少,这为教育部门改编新教材提供了参考。还有不少老教师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平时极少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学生很难真正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4.几点建议

4.1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建议

当今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让低碳环保教育形同虚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在高考和中考等重要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重视低碳环保教育。建议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使低碳教育内容更明确和系统化,开发出更多更好有低碳特色的化学教材。建议建立新的低碳教育考核评比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同时加强教师低碳环保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自身具有科学的低碳生活理念。加强低碳教育先进教师的培养,推广低碳教育先进典范的经验和做法,使低碳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必须营造浓厚的校园低碳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低碳教育活动,开展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意识;组织学生举行低碳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4.2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建议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例6

S-W-O(PEST)-T(PEST)分析是指对SWOT(S指优势,W指劣势,O指机会,T指威胁)分析中作为宏观环境的机会(O)和威胁(T)分别进行PEST(P指政治,E指经济,S指社会,T指技术)分析,通过优势(S)提出了低碳经济在全球变化下中国发展的潜力,通过劣势分析了阻碍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并对机遇和挑战分别从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1.1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S)

1.1.1内蒙古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丰富截至2009年,内蒙古占全国煤炭储量的百分比如图1。由图1可知,随着内蒙古逐年的开采量的增加,内蒙古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储量的百分比自2007年开始下降。内蒙古煤炭资源优势突出,煤质好,煤种全,便于使用世界先进技术开采并进行深加工,内蒙古在实施煤基洁净燃料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我国能源特点是缺油少气,内蒙古发展煤基洁净燃料替代石油,从煤炭中提取合成气体、液体、氢将是未来能源的发展目标之一,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提高其他能源替代率,因此,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发展煤低碳经济前景广阔。

1.1.2内蒙古可再生能源丰富内蒙古风能、太阳能及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据统计,截至2009年,内蒙古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到1.5×108kW[2],风机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20×104kW,均列全国首位。2009年,内蒙古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3200h,平均每平方米的辐射总量为4800~6400MJ,居我国第二位[3]。全区秸秆资源年均1800×104t以上,仅利用58%,其余浪费;年均人畜粪便可收集总量4516×104t,仅利用60%[4]。由此可见,内蒙古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潜力巨大。

1.1.3碳汇资源储量巨大内蒙古碳汇资源丰富,据统计,内蒙古拥有13.2亿亩天然草原,固碳能力近1.32×108t,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6×108t;近3.55亿亩森林[5],碳汇效益远大于草原;约5.6亿亩可开垦的荒漠土地,进行植被开垦能实现的碳汇约12×108t。丰富的碳汇资源将有助于把内蒙古发展成为碳汇基地。1.1.4内蒙古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民俗、古迹是内蒙古独特的旅游胜景,拥有部级4A级景区33家。内蒙古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为内蒙古转方式、调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W)

1.2.1碳经济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的消费观念是和低碳观念相悖的,如自动化、机械化、一次性商品的使用,消耗了大量能源,并且远离了健康。奢侈浪费的消费观念渗透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在这种形势下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1.2.2短期内难以摆脱对能源的依赖内蒙古过度依赖煤炭资源,节能减排压力较大。2009年全国各省市单位GDP能耗见图2。图2说明2009年内蒙古万元GDP能耗占全国第五位,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的消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在内蒙古呼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原字号”产业多,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偏重。

1.2.3内蒙古低碳技术落后内蒙古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少,清洁发展技术落后。大量高耗能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建筑不能轻易废弃,短期内很难改造。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有限,整体技术水平落后。财政资金难以承受先进科技的引进。

1.2.4尚未建立完善的低碳经济体制内蒙古尚未制定完善的低碳经济统一管理、运营和决策机制。

1.3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O)将外部环境中对内蒙古有利的方面进行PEST分析,为低碳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1.3.1政治环境的机遇(OP)世界低碳经济政治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2009年召开的世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新契机。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国内低碳经济政治环境。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总理提出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十二五”规划,国家发改委研究提出了“十二五”发展低碳经济等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并将单位GDP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全国人大已批准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国家能源局已草拟新能源发展规划,资源税改革促进了新能源的加速发展。内蒙古低碳经济政治环境。2009年内蒙古成立了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

1.3.2经济环境方面的机遇(OE)内蒙古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能源拉动,内蒙古1990~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见图3,说明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后,第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产业优势在于可以带动第二产业附属产业,如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以现有的第三产业为基础,着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为低碳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3社会环境方面的机遇(OS)现今人们对政府出台的政策认知度不断提高,并且内蒙古的传统文化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合,为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良好的法治环境。从1992年至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条约。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高峰会”上,155个国家共同签订了世界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律约束:《框架公约》[6]。我国也制定了环境和能源方面的法律。宪法中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做了明确规定。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有:《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7]等。良好的教育环境。内蒙古拥有许多高校,各高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校风校纪,为宣传低碳经济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企业环境。一些“三高”企业的危机意识逐渐加深,相应采取了一系列降低碳排量措施。2008年全国各省市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对比见图4,内蒙古投入量居全国前列。一些企业研发生产节能环保产品,开展循环经济,为社会倡导低碳经济起了助推作用。

1.3.4技术形势方面的机遇(OT)内蒙古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储备,并受到国家在政策上和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内蒙古各大工业园区为内蒙古成为低碳技术研发基地提供便利条件,“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一切低碳技术成就和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将成为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强有力的优势。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已向发展中国家关于低碳技术的转让做出了部分让步和承诺,并且美国政府也已经与中国签订了清洁能源技术合作的相关协议[8]。

1.4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面临的威胁(压力)(T)

1.4.1政治环境方面的威胁(TP)目前我国能源价格受政府管制,政府增加补贴相当于降低能源价格。2007年非OECD国家能源补贴情况见图5,中国能源价格补贴居世界前列。近几年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过程中,低能源价格导致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过度,并加剧了企业对高耗能设备的投资。研究表明,我国的能源需求对价格的短期弹性为-0.015,对价格的长期弹性为-0.122[9]。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说明能源价格对能源需求影响较小,低价格不但不能降低能耗,反而使得政府的财政支出大大增加。因此政府对能源价格的补贴对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威胁[10]。

1.4.2经济环境方面的威胁(TE)我国第二产业占较大比重,从而对调整产业结构、企业转型阻力较大,在实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没有政策机制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进行设备投资、技术改进创新、成本管理和管理机制改进等方面的激励和补助。企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如果仅凭市场运作将无法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1)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高成本的制约无法靠市场解决,仍然缺乏政府在价格、税收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2)节能减排项目由于初期投入大、回收期较长导致融资相当困难;(3)尽管我国已制定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对部分产品的采购和认证作出了规定,但仍然存在认证标准不统一、财政激励不足等问题,导致节能产品销售受阻[11];(4)仅靠企业的力量无法解决公共基础设施的改造和规划,需要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1.4.3社会环境方面的威胁(TS)(1)在法制方面,我国环境法制体制不够成熟,没有对某些行业如用电管理、石油节约、建筑节能等方面颁布具体的法律细分,对于某些行业的特殊性考虑不够周全。(2)在低碳教育方面,对大中学生小低碳教育重视程度不高,课堂、课本、课外活动的低碳意识不深刻,学校资源浪费现象严重。(3)“三高”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较多,发展低碳技术、改进设备和管理机制创新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加剧了就业的不稳定性。(4)生态环境受到一系列威胁,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涨,南北极动物生命受到威胁;全球能源危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野生动植物濒临灭亡,对大自然的稳定性的破坏。

1.4.4技术形势方面的威胁(TT)由发达国家制定技术标准所形成的地位优势对我国地位造成威胁,我国新能源、节能等技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技术引进上仍存在要价过高问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技术转让存在障碍。首先,技术投资强度不足,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较小。其次,外资企业研发投资不断加大。第三,企业研发投资总体费用和强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第四,企业技术创新较侧重短期经济效益,在低碳技术方面专利较少。最后,技术引进后的学习研究能力不足[12]。

2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模型矩阵

根据以上对内蒙古微观层面的优劣势的分析和宏观层面的机遇和威胁的PEST分析,分别尝试性的做出了情境决策,为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策略研究提出了可行性的策略建议。建立了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SW-O(PEST)-T(PEST)决策模型矩阵,见表1。

3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基于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宏观形势和微观条件的分析,为今后内蒙古能更成功、更高效的发展低碳经济,以下尝试性的分别对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和居民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3.1对政府的建议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靠政策的推动,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着内蒙古未来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目前,政府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以下对政府部门提出几点建议:(1)在技术研发、碳汇投资、基础投资等方面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2)内蒙古应在碳汇资源丰富优的势基础上,发展碳汇产业,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重点碳汇基地。(3)加强新能源资金和政策的扶持。(4)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和储备。(5)着重发展内蒙古碳交易市场。(6)在各规划中充分考虑低碳经济,构建工业企业低碳产业集群,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7)完善有关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并强制性实施,确立能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8)内蒙古应主要加强在碳交易方面的国际合作。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例7

 

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过了大自然可吸收量的两倍,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在未来数十年内仍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实现低碳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已经得到全球各国的认可。

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行动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以抑制全球变暖。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也就是说,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0.28℃。

2005年在英国苏格兰鹰谷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上,气候变化成为G8峰会的核心议题。此后,在2007年德国海利根达姆G8峰会和2008年意大利拉奎拉G8峰会上,气候变化问题都成为核心议题。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7日在哥本哈根拉开帷幕,本次会议就2012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事宜做出安排。

2010年11月5日,负责气候变化问题的秘书长高级咨询小组向潘基文秘书长提交了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按照2009年12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以前温室效应,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然而,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做出的减排承诺与科学家提出的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二、日本低碳革命的发起与进展

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能源也非常有限。这迫使日本极为重视新能源开发,日本正在把低碳政策作为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致力于推行低碳社会。低碳革命政策的推出,并非日本政府的权宜之计,它早已建立在对相关问题深入研究基础之上。作为2008年八国峰会的主席国,日本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建设低碳社会。

日本是最早推行太阳能政策的国家。1974年日本执行了“阳光计划”,把太阳能、地热、煤炭、氢能源等四个领域作为石油替代能源的重点进行开发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2004年4月,日本环境省设立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共同研究日本2050年低碳社会发展的情景和路线图。

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在政府报告书《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提出,为了克服地球变暖等全球性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目标,需要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三方面的建设。[1]

2008年6月9日,日本时任首相福田康夫发表了题为《向“低碳社会·日本”努力》的演讲,被称为“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福田表示,日本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使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0%至80%。[2]日本政府在6月29日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这份计划阐述了在未来3年至5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等多项有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内容。另外,日本政府选定了以横滨为首的六个城市作为“环境模范城市”。这六个城市因为有效地采取措施以防止温室效应而被授予此项殊荣。这一行动的出发点在于建立低碳社会,转变以城市为单位的生活方式、改善城市功能以及交通系统等。

2009年4月,日本环境省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其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来发展日本的低碳经济。

总之,在日本政府的主导下,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更新以及对外合作,日本的低碳社会计划正稳步推进。

三、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

日本政府建设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

(一)实现碳的最低排放

力争将碳的排放量控制在自然环境可吸收的范围以内。这就要求人类必须认识到地球是有限的,人们要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废的思想,要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生产性等方式使碳的排放量达到最小化。

(二)感受富足、实现简朴的生活方式

要求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从过去通过大量消费来寻求生活富足的社会中挣脱出来。同时,生产者也要结合消费者的意向,进行自我改革。

(三)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森林、海洋等自然环境资源,使其可以再生温室效应,推动“自然协调型技术”的使用,确保与大自然接触的场所和机会。

四、城市与农村低碳革命的开展措施

(一)大中城市

1.建设便于居住、繁华的都市

2.修整道路以利于自行车安全出行

3.灵活运用单体移动物

4.根据都市规模和既有的基础建设设施,修整铁道、公交等公共交通网络

5.提高集团住宅率,缩小工作单位与住房的距离

6.积极利用尚未开发的能源,如污水污泥。有效利用包括热量输送管在内的排热能源

7.确保绿地和水边等风行通道,缓解热岛效应

8.减少室外的照明灯、广告灯

9.整顿防水设备,防止暴雨带来的都市淹没

(二)小城市

1.以铁道站为中心,在周边建设商业设施等,保护城市周边的绿地、农用地

2.发挥公交车的公共交通机能,根据实际需求,运行不同尺寸的公交车

3.城市周边有农用地,努力实现自给自足

4.关于中层建筑物,有效利用国产材料,提高木造建筑和木材、铁骨混合型建筑

5.保护大自然固有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保障城市的防水、防灾能力

(三)农村

1.整顿并保护森林,确保二氧化碳的吸收源

2.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激活第一次产业

3.出行方面,机动车利用率仍比较高,力图使机动车通过马达或生物燃料行驶

4.民房、其他建筑物采用木造

5.将当地的废弃物、稻草、间伐材料等未利用的资源作物作为能源和产品的供应原料

6.在当地相关人员的帮助下,将当地的生物质能在全国推广利用

7.由于通信系统逐步发达,即使住在物产丰富的农村也可以就业。另外,还可以享受到

医疗服务、教育

8.通过整顿和保护森林资源,进一步发挥其公益性机能,有利于防止山区灾害

五、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及进展

2008年,由日本内阁进行的一次舆论调查显示,高达90.1%的日本受访民众表示国家应该努力实现“低碳社会”。可见,日本社会的每个国民,都具备了节能与环境保护的意识。重视每一位国民的作用,让国民理解减排的意义、重要性、做法和可能伴随的负担,从而采取实际行动。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

2003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推动力温室效应,减少高碳能源消耗,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目前,世界各国均已认识到,人类只有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以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行动正逐步推广。

(二)主要推进措施

1.发展创新技术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指出,日本必须全力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这个世界上还不存在,不会产生温室效应气体的革新技术”。[3]日本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官学”一体化,确保日本在全球环境和能源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2.进行制度革新

日本政府积极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自1991年以来,先后颁布了《环境基本法》、《新能源法》、《能源合理利用法》等多项法律法规。此外,还推行了“碳足迹”标示制度、特别折旧制度、补助金制度等,力图以富有特色的经济政策加以引导。

3.加强国际合作

为尽早实现低碳社会,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能源署、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等国际与区域组织平台,通过承办G8环境峰会,开展多边与双边的磋商与合作,促进与相关国家的技术合作和经验分享。2010年6月,中日两国签署了《中国沈阳市--日本川崎市环境友好型城市合作备忘录》,这无疑将推动两国城市间在实现地毯社会转型方面加大交流和合作,进而为两国其他城市树立低碳社会建设的典范。

(三)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日本的经济形势也受到一定的冲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主要表现为股市暴跌、出口锐减、消费低迷、失业攀升、生产下降、日元升值等方面。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巨大的财政投资。因此,日本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之中。此外,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产生了冲突。例如,新日本制铁公司社长宗冈正二就表示,过高的减排目标将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他对此表示“很难理解”、“无法接受”。[4]日本经济产业省次官望月晴文也表示:“我们必须认识到,日本选择的是一条对国民和经济都非常险峻的道路”。[5]

六、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发展低碳经济是现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能源和环境领域均有值得期待的新市场,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日本正重点推进能源和环境技术的研发。建设和发展低碳社会是日本的一次新的经济增长机会,因为应对地球变暖将创造新的需求以及新的就业机会温室效应,与此同时还会产生新的收入。日本有许多能源和环境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不少技术的研发动向都值得关注。例如综合利用太阳能和隔热材料、利用发电时产生的废热等技术。这些都是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优势。

日本的低碳革命与我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建设本质相同,因此对我国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我国尚未有任何正式的有关低碳发展的相关法规,当前低碳发展经济学属于非常前沿的课题,其理论体系和具体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但是,这门学科必定会为经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要建立起一个低碳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必须停靠政府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把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相结合。

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是,社会大众是进行低碳革命的重要主体,政府部门应该促进并增强国民意识。日本构建低碳社会发动了全社会的力量,涉及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因此,要发动群众认真学习低碳的真正涵义,理解低碳背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为了我们的子孙大力创建低碳社会,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邵冰.日本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北方经济[J],2010(7).

[2]严圣禾.光明日报.日本:多管齐下建设低碳社会[N],2009-12-17.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4]日本钢铁联盟会要求日本政府再次商讨减排目标.共同网[N],2009-12-21.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例8

低碳经济理论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 经济理论是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相应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的一种经济理论。简言之,低碳经济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同时获得整个经济社会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制度与机制和技术的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与此同时,低碳经济内涵还来源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预测到石化燃料将在百年以后枯竭时,世界开始将目光转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研究。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2007年3月,英国通过《气候变化法律》(草案),这项法案使英国成为第一个从法律上规定到2050年减少碳排放达到60%的国家,并建成低碳经济社会。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亦称气候法案)。奥巴马提出了向环境署拨款1 900万美元,用于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以实现在2020年把美国的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水平上减少25%,到2050年减少到85%,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欧盟也通过制定一系列计划,实施欧盟气候变化项目,推动其成员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全欧洲到2020年减少30%。日本低碳社会计划小组于2007年公布预算研究结果称,到2050年可能要减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进入低碳社会。日本内阁通过的《21世纪环境战略》,正式将低碳社会作为2050年的发展目标。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通过各项法规和激励措施,鼓励和推动节能降耗,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年又连续召开世界气候大会,谋求世界各国能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达成协议。2009年9月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联合国提出了新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框架条约》,再次强调加快低碳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同期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峰会上,要求各国继续刺激经济复苏与推进金融改革同时并举,并将继续刺激经济复苏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能源创新是深度拓展低碳经济的主流趋势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实施强势的能源新战略,欲在未来再次主导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份量决定了奥巴马的能源新战略带来的重大影响,既是美国的也是发达经济体和全球的。2009年2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提交了2010年财年预算建议,该财年始于2009年10月1日,预算支出3.6万亿美元,其中用于发展低碳经济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新能源和竭力摆脱对进口石油依赖的份量极高。奥巴马以能源新战略积极推进美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是要全力摆脱对石油进口和金融业过度依赖的经济发展模式。用1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低碳经济社会,并建成足以领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财富强国。实施策略是将美国用于石油进口的1万亿美元,转变为建造1万亿美元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和推广,并以此投入吸引几万亿美元的长期国际直接投资;伴随大规模蓬勃兴起的新兴能源产业聚集,将有可能造就一个超过20万亿美元的新能源和关联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就业岗位。

其次是要着力解决内需置换,大力促进创新出口。在本轮金融危机的洗礼下,美国拟用全球化的手段,制造新兴能源主导的最具世界价值最大化的产业。美国依靠强势的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实力,以实现美国从消费型经济向生产型经济和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根本性转型。美国的这一历史性的转型,将有可能改变国际贸易的机制和格局;将可能使以往美国从世界各国进口数万亿美元的消费品和低端产品,通过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商品市场的新格局,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经济的内需置换、贸易逆差和促进创新出口。大幅度降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和削弱石油输出国的高油价政策和丰厚利润,这是美国促进创新出口的重点。其目标是开启地中海国家新一轮的庞大太阳能发电和海水淡化发展计划,迫使中东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移。同步促使中东大量从美国进口技术先进、价格昂贵的新兴能源技术装备,从而完成世界经济力量和战略格局的重组变革。奥巴马以能源新战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集中代表了发达经济体国家集群变革全球经济布局的主流趋势。

我国立足两型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自2003年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要实施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20%作为约束指标,若此目标能够实现,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亿吨左右。主席于2007年9月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4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7月,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措施,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确定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主张以煤炭为主,竭力把能源资源节约和发展低碳能源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重申中国政府继续坚持《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同时,通过了最新的《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约(草案)》,并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新的部署,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低碳型和零碳型的绿色经济,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提升低碳技术和减缓气候变化技术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新能源和低碳能源的利用比重,力争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总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健全完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全面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行动方案;进一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全力推进国际技术转让、资金保障问题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G20匹兹堡峰会上,再次郑重承诺,中国坚决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推进低碳经济全球化进程做出最大的贡献。

节能优先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控制碳排放量的基本国策。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国能源系统效率显著提升,但比国际先进水平还低10个百分点,钢铁等高能耗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更低;而大量由电机带动的机电设备整体运行效率比发达国家约低20个百分点;我国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左右。不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单纯依靠加大能源建设力度的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能源和高碳排放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从根本上转变高碳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尚需时日,只能逐步选择走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已从近期着手强化节能效率优先的节能减排硬约束措施,并以此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之一,超前部署、超前投资,加快以低碳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源头上做好产业低碳化定位;加大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坚决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进一步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建设,坚持严格执行项目开工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和节能减排准入管理的标准和规定。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降低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最新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将在最后修改后择机出台,其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将在2020年投资3万亿元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10年风电规模将达到2 000万千瓦,到2020年,风电有望达到1亿千瓦以上,力争在甘肃、内蒙古、江苏沿海等地区建立若干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除此之外,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核电等低碳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和新材料都已纳入规划的重点内容。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成本优势,而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技术优势。新能源振兴规划的出台,除解决碳减排及气候变化的问题外,还有利于构建新兴战略产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我国探索碳交易市场与扩大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新能源技术的机电产品出口。

以政策和机制为基点探索碳交易市场模式

碳交易是正在兴起的一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模式。《京都议定书》构建了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为国际间开展碳交易奠定了基础。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碳交易就是要把一直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的气候变化和碳减排因素,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变企业传统的投入产出与支出结构。碳交易市场的存在则为企业碳资产排放权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碳交易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观企业的碳减排目标。目前建立的碳减排贸易系统是依据配额交易和项目交易的两种机制进行运作。《京都议定书》倡导基于项目的碳交易机制,并据此设计了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和排放交易(ET)。CDM是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允许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碳减排项目合作,将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用于完成其承诺的碳减排指标。到2009年3月世界上大的碳市场交易所主要是欧盟、英国、美国芝加哥和澳洲国家信托等。2008年,全球碳交易额为1 280亿美元,交易量达到5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预计到2030年碳排放交易可达6 00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品种。我国已成为第一大碳排放国家,虽然目前我国没有减排义务,但我国始终坚持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与碳交易市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贡献。2008年,我国天津等中心城市CDM项目产业的核证减排量的成交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的84%。

我国作为世界上CDM项目最大提供国,CDM市场面临重大变数。除了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的不确定预期外,我国目前的碳交易还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许多责难,一是迫使我国进入低端碳交易产业链市场。我国提供的核证碳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通过其金融机构对我国低端碳交易产品进行包装再开发成为高价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及担保产品进行交易。同时还全力吸引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发达国家的碳金融市场,进而像类似加工贸易那样赚取中国资本的“剪刀差”利润;二是推动以行业为基准的碳交易国际抵偿办法。如果全世界的钢铁、水泥等行业都制定统一的碳排放行业标准,由于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国际差异,即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行业无法生存发展,这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想以此办法把中国等发展中大国拉入强制碳减排的行列,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设置障碍;三是拟议中的“碳关税”意在拖累我国进出口增长。2009年获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正式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在目前国际贸易中并没有征收范例,但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减排税。2009年7月6日,法国媒体报道,目前法国正在酝酿开征碳税,拟在所有使用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的产品征收“能源―气候”税。美国假设中的碳关税,违反了WTO的基本原则,是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为由而推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碳关税率的高低将拖累我国对外贸易及GDP的增长,而其中高含碳产品出口降幅最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从更深层的意义上分析,美国寄希望以碳关税迫使我国放弃出口导向的策略。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取向,也是我国外贸向绿色外贸体系转型的长远目标。当前世界气候变化的政策取向,已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如果不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下取得突破,国际贸易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受到损害。我国外贸要高度关注国际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势,要从我国国情和外贸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务实发展绿色外贸的政策和措施,建议把探索碳交易模式纳入我国外贸和国际商务财会的研究范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展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碳减量的估算、核定以及碳排放源识别等方法的研究。国际上对于产生碳排放交易的基础要素能量转换过程及相互作用与影响等问题,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建议开展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建立碳交易循环能源模型、国际碳交易动态综合评估模式和外贸出口与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量化的研究,以此通过CDM排放权交易,探索适合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模式。

二是开展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外贸出口试点,在试点区建立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的进出口制度。加大研究应对国际碳关税的政策力度,努力降低碳关税可能对我国高碳行业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收益损失。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例9

去年,围绕“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工作,我市重点推进了6个方面的改革试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方面,在区、县社区等区域开展试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落实了290公顷指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了363万亩,耕地流转比重达32%,居全省第一。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成立了投融资委员会,重组了城发集团、国投集团等。行政管理体制、医药卫生体制、资源节约体制等方面也取得进展。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例10

关键词:低碳技术;碳金融;新兴产业

Key words: low-carbon technologies;carbon finance;new industries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081-02

1问题的提出

总理在2010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利用开发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及低碳能源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由此可见,以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为核心内容的低碳经济已被中央政府作为战略性的工作来开展。由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以政府政策为支撑”;另外还要注意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关心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的理论依据;演化经济理论也指出从技术、制度两个角度综合考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从而协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合理的产业调整进程。因此,本文主要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政府政策如何有效支撑”的层面进行研究,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开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障碍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我国的减排任务,但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下,我国以对全球气候变化负责任的大国姿态,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碳排放的国家对策和开展重要议题讨论研究。在政府的重视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开始启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截止到2008年12月23日,我国指定国家主管机构(Designated National Authorities,DNA)已批准我国CDM项目1596个,项目预期年减排量达1.92亿tCO2e(吨二氧化碳当量)。

根据低碳发展经济模式的特点,资源比例、工业化阶段、技术条件将成果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能源结构上,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近几年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2005年仍近70%,而全球水平不到30%。我国的油气资源相对于煤炭较少,这种资源禀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使得中国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其实我国的碳密度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由于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面临更大的困难。

其次,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同时,中国一些重点行业中落后工艺所占的比例仍然较高,落后工艺技术的大量存在和先进技术的严重缺失,使得中国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呈现高排放的特征将很难消除,会增加未来我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成本,并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减排压力和国际谈判的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对各国来说都是新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强烈的要求,要求我国大力投入低碳技术的研发。

再次,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而经历过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进入重工业加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将加快,温室气体排放也将不断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中国工业化进程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会呈现较大规模的增加;我国人口基数大,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而经济的迅速扩张常规技术使用较多,不可能大规模采用低碳技术。

3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3.1 发挥政府的投资带动作用低碳经济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显著的公益性。单靠市场机制难以解决问题,民间资本在发展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是不会贸然投资的,所以需要政府的投资带动。有必要将引入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到位结合起来,进行公共管理的再创新,以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张伟等,2009)。政府的投资领域包括低碳基础研究、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示范,等等。

3.2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按照J・A・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到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其目的是获得一种潜在的利润,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因为我国的低碳技术很少,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低碳技术,更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创新,自己研发。基于我国的国情,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有效推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方式是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一般是指由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及配置相关、与利用创新资源相关的各种机构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主要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技术创新活动参与者、它们的相互联系,以及其运作机制构成的系统。因此,政府应该建立技术创新活动各类参与者的协调机制。

3.3 构建与低碳经济相协调的金融体系通过碳金融运用和创新,改进和加强低碳经济领域的金融服务,对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实现经营安全性和盈利性。以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融资制约和监督,有助于改变“企业环境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法治意识,实现减排、改善生态的目标,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金融的运用,也是金融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可以保障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如构建完善的碳金融体系,以上作用会发挥得更显著。结合金融体系的概念以及我国的金融体系构成,本文认为碳金融体系在发挥金融管理机构和监管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应该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创业投资和其它绿色金融手段。

3.4 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相符合的政策平台政府应加强对低碳产业的引导,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加快建立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平台,从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环境政策、贸易政策和科技政策等全方位地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调整,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结合具体情况在政策强度、涉及面和时间进度上进行调整。另外,还要重视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和法律环境。重视市场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调节,推动有利于低碳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优越的市场平台对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3.5 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相符合的法律体系我国先后制定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这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也对我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放以及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政府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立法离完善的低碳经济的立法要求还有差距。当前,我国应该大力加强与低碳经济有关的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与此同时,我国还应抓紧修订《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等环境和资源领域的专门法律;同时还要抓紧制定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以及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加快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以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法律形式保障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行。

参考文献:

[1]王灿,王克.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J].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李D.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国际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