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低碳生活的目的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8 17:25:50

低碳生活的目的

低碳生活的目的例1

2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

《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资料收集法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文献法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学生带动法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④,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低碳生活的目的例2

【关键词】

低碳经济;财务管理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已经引起全球普遍关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法。在此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愈加重视,通过各类国际性会议达成了若干应对措施。而气候变化引起的会计问题也开始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尤其在西方会计学界,“碳会计”已经成为当前环境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前沿。国内,关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引进、介绍国外碳会计的发展,关于低碳经济条件下会计和财务方面的研究也较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绿色会计的研究,如吴丽健(2012)、徐亮(2014)等,主要介绍了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实施的必要性以及需采取的措施,但实际上是绿色会计冠以低碳经济之名,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深入研究;②低碳经济下企业低碳财务管理、低碳会计的研究,如瞿凤云(2013)、鞠成晓、肖文锋(2014)等,主要介绍了低碳经济对现代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要求,低碳会计的基本理论、实施意义、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措施,但大多流于表面的探讨,分析不够深入,且针对性不强,提出的对策也较粗浅。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关于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成果较少,且不够深入,没有对低碳经济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进行详细梳理,提出的对策也较空洞。基于此,笔者探讨低碳经济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具体影响,并基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这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较大影响。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政治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政治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多次召开气候大会,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努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之一,我国也积极响应全球号召,采取多种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正是这种政治导向使得大多数企业积极投入到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中。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文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文化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只考虑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因素,而发展低碳经济使得企业必须重视环境因素,实行可持续发展。②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节能减排的最终承担者和落实者实际上是各个企业,这就使得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需要引入碳排放、节能减排等指标数据进行业绩评价。③影响企业的投资方向。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政府将会鼓励企业向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流入,加大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的支持,因此企业的投资方向将会有所转变。

(二)法律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低碳经济的有序推行,其中“碳关税”是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为切实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制定的法律有《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以及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这些法律环境的变化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如下影响:1.影响企业的税收筹划。碳税的开征会增加出口企业的税负,降低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企业需重新考虑如何获得较大的税收优惠。2.增加资源使用成本和碳排放成本。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可使用的原材料将会减少,使用成本将会增加,若碳排放超标,碳税和罚款的双重压力将会使排放成本显著增加。3.影响企业的资本投资和现金流。企业会倾向于往节能环保产业靠拢,而现有设备的更新升级和低碳设备的购买也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向。

(三)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低碳经济条件下,“碳金融”应运而生,泛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金融环境的变化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资金投入倾向于低碳项目,传统项目的筹融资难度将会加大,风险增高;其次,碳交易市场的迅速发展将会丰富企业的筹融资方式和投资方式;另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组合也会因为低碳经济的到来而有所调整;最后,企业的资金营运范围、利润分配激励方式等也需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社会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人们在实际购买中,更青睐于低碳环保产品。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内在促进作用。首先,低碳消费的价值观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必须作出改变,适应低碳大趋势;其次,企业要想取得较高的销售收入,就必须关注消费者的低碳需求,调整产品策略;另外,因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运输等过程中须控制好能耗和碳排放,这可能会增加产品总成本,须考虑如何降本增效;最后,企业在经营中须树立节能环保的品牌形象,重视对环境的贡献。

二、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对对策

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巨大,机遇和风险并存,只有迎合经济市场的需求,趋利避害,积极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自主创新和调整,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总的来说,就是要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低碳财务管理。

(一)树立低碳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理念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只有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树立低碳观念,才能科学有效地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和行为,实现低碳发展的财务目标。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管理者和财务人员低碳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建立企业的低碳文化,提高他们的低碳管理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其决策时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企业应树立低碳风险观念、低碳税务筹划理念和低碳财务预算观念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低碳财务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过程中关注企业的低碳发展动向。

(二)完善低碳财务管理制度基于低碳经济环境的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工作更加复杂,因而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以为低碳财务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由局部的、分散的管理向集中的管理模式转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还能促进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保证企业低碳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应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来提升低碳管理的可靠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使财务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从而更好地整合企业的生产资源、生产环节和管理目标,达到低碳管理的目的。另外,应建立健全企业的低碳财务管理预算制度,重点关注收入、费用、现金流等指标,综合考虑低碳发展可能引起的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动,制定详细的成本费用预算计划,严格执行,控制支出,以保证低碳项目资金的供应和合理使用。最后,还应建立灵活的低碳激励制度,实现员工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的统一,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关注生态环境因素。

(三)从事低碳财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财务管理活动来实现的,而低碳财务管理活动包括低碳筹资、低碳投资、低碳运营和低碳分配四个方面。1.低碳筹资企业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低碳技术和设备,而且低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的时间也较长,这就决定了企业的低碳融资不仅需求较大,而且资金使用周期较长。因此,要想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企业需要做好完善的低碳筹资计划,多开发低碳环保项目。在筹资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扶持政策和法律保护,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把握发展先机。2.低碳投资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除考虑常规影响因素外还需着重考虑低碳经济因素、低碳政策因素、能源市场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进行低碳项目投资时,企业可以从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生产以及整体低碳项目施行等方面做好发展低碳经济的全面项目规划。因低碳项目投资投入大、时间长,企业在进行低碳投资决策时,应考虑投资的财务风险,估计可能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全面评估投资项目的盈利性;但是,也应持发展的眼光,避免忽略那些短期效益不明显但长期效益显著的投资项目。另外,除项目投资外,企业还可进行碳金融产品投资,抢占碳金融市场。同时,企业自身也可参与国际以及国内碳市场进行的碳排放权交易。3.低碳运营低碳运营就是要保证低碳项目所需资金的合理调配,保证资金的流转顺畅,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因环境问题所发生的资金支出。因此,企业应做好全面的低碳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时刻掌握一定时期内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保证资金供应充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尤其要加强低碳成本的控制,降低因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所带来的资金支出的增加幅度。对低碳成本的控制应贯彻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供应的全过程,充分考虑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要避免发生诸如违反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受到处罚,因环保形象差销售额减少等情况,降低企业环境成本。4.低碳分配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在进行分配时除了要考虑国家、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更应该考虑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企业应按低碳收益的多少以投资比例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但是必须要考虑到后续低碳经营所需资金的储备,还要看哪种分配方式能够更加促进投资者在低碳项目上的投资。因此在分配时,需要处理好积累和分配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积累来抵抗低碳项目发展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在股利分配时,企业可以相对优先支付低碳项目的股份,从而给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促使投资者更加积极地支持企业在低碳方面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丽健.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2,(32):238.

[2]徐亮.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5):150-151.

[3]瞿凤云.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思考[J].管理观察,2013,(17):131-132.

低碳生活的目的例3

作者简介:宋兴怡(1989-),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苏天照(1976-),男,山西稷山人,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山西太原03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太原市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127-02

低碳生活理念正逐渐被各国所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的重要方向。[1]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未来政治和经济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低碳经济、牢固树立和提升低碳经济意识、坚定倡导和推行低碳经济,成为推动低碳生活的主力军,并发挥榜样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大的人群,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创建人类美好的未来是十分必要、重要和紧迫的事情。[2]

一、当前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决定了其在低碳生活推行中的主力军角色

当代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极富创新精神,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是新兴理念的倡导者;同时,大学生思想认识趋于理性,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感,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3]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大学生逐渐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社会影响日趋深刻,是推进低碳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是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一支潜力巨大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有责任树立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投身于宣传和促进低碳生活的伟大事业之中,引领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文明风尚,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有力推动者。

2.大学生对低碳认知不足决定了加强低碳教育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意识应该成为当代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更应该首先了解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低碳生活进程的推进及目标的实现。伴随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大学生,更需要加强低碳意识,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人才保证。[4]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低碳概念认识模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3,5]大学生对低碳经济方式持怀疑态度,对低碳生活对自身正常生活的影响方面并不持乐观的想法,这表明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模式在总体上缺乏清晰、全面的认识,对低碳经济的本质认识还有待提高。大学生认为政府公共政策和执行与公众态度和行为是实施低碳经济中最关键的两种力量,认为低碳是政府、环保主义者应做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忽略了个人在低碳生活推行中的主体作用。低碳环保理念的群众基础还比较薄弱,并未深入人心,表明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不仅要提高低碳环保理念宣传的广度,而且要加大认识的深度。大学生虽然普遍表示支持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并愿意为低碳环保做出贡献,但大学生低碳行为的实践程度较低,大学校园里还存在一些与低碳生活不相符的习惯和现象,如随地扔垃圾、长明灯、长流水、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食堂中学生饭菜浪费等。加强低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3.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并推行的,它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效能、低消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6]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当前社会各项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低碳经济旨在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它是在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低碳生活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重要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低碳经济不仅会带来社会生产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也将带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低碳生活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逐渐成为未来生活方式的主流。实践表明,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趋势。

4.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为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创造了制度环境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态度一向积极,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经济、科技的综合措施。2007年9月,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3月,中科院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2009年12月,国务院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并明确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0%~45%。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这些都为低碳生活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法规政策和制度保证。

二、大学生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具体实践

目前,大学生在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已有一定的实践,在国外,高校师生共同利用科学知识和人类智慧,创建绿色校园,维护生态世界。如今,美国大学中掀起了一股环保潮流,“绿色环保”概念已经成为美国各大学的头号主题,大学里到处都可以听到“3R”的说法,即削减碳排放(Reduce)、物品再利用(Reuse)、废品回收再利用(Recycle)。2007年6月,284位美国大学校长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要将大学校园建成“碳中和”地区,这284所大学基本涵盖了全美所有名校,并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哈佛大学在学生入校前就开始“绿色教育”。在国内,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百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通过行为艺术表演等方式,倡导市民参与低碳生活,河南大学成立了关于可持续发展及环保方面的沙龙,大学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低碳环保宣传活动,通过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知识宣传等活动将低碳环保理念传播给社会大众。另外,全国高校中,大学生环保协会或者相关志愿者协会在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实践中做出了有效的尝试。所有这些国内外实践,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有效开展低碳生活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经验基础。

三、大学生有效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具体策略

1.提高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对低碳生活的认知程度及低碳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社会低碳意识的高低,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影响到整个社会低碳理念的普及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实施。低碳环保生活的推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大学生的低碳教育中。因此,要不断优化大学生低碳生活整体环境和氛围,相关部门应联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合力保障低碳生活的推进和落实。大众传媒要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功能,不断优化舆论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信息,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低碳生活理念,并引导大学生从身边具体事情做起,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高校应开设相关课程,将低碳理念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低碳知识的兴趣,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机制,寻求社会力量对大学生给予有效支持。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生活观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只有具备良好的低碳生活知识基础,培养积极的低碳生活方式,才能为大学生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根本前提条件。

2.搭建校园文化平台,构建和谐低碳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隐性感染作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报等校内大众传媒,进行直观形象的低碳宣传与普及,推广低碳生活理念,也可以举办与低碳相关的讲座、活动,营造良好的低碳环保氛围,规范大学生日常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绿色和谐校园。学生社团是最活跃的学生自治组织,目前,我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约2700多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7]在推广低碳生活、倡导大学生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环保社团作用,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融入到低碳生活的氛围之中,利用一些节日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开展相关活动,把低碳环保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3.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引领低碳消费新风尚

消费作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其以低碳为导向的共生型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消费的主体之一,其健康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体系的形成,不仅对自身的成才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其消费行为对社会大众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影响力。[8]目前,大学生消费存在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及享乐主义倾向,[9]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简单、简约和简朴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驰。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与建设低碳社会关系密切,要树立绿色低碳生活观念,倡导以节约为荣、反对浪费、拒绝奢侈的生活理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在低碳社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学校应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帮助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合理引导,对大学生消费取向进行正面的引导和疏导,提升大学生低碳消费的自觉性,规范大学生消费行为,使大学生消费行为变成一种合理行为。[10]

4.身体力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长远战略,需要长期培育,形成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要积极践行低碳生活,起好带头作用,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投身于低碳生活的伟大实践,把低碳生活理念贯穿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号召、带动其他大学生投身低碳生活的宣传和实践中,提倡、施行并向社会大众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倡导健康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高凤香.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低碳经济教育略论[J].价值工程,2011,(2),228-229.

[2]余敏.应让大学生了解的低碳经济[J].今日国土,2010,(11):42-45.

[3]王梦琦,孟璐.大学生低碳意识和低碳消费教育的调查与建议[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4]单芳.试论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142.

[5]董青.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状况调研——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27-129.

[6]陈楚荣.珠海邀请专家研究低碳经济:欲申报国家低碳经济区[N].广东科技,2008-06-03.

[7]何道邦.中国高校环保社团现状[EB/OL].省略/art.aspx?

art_id=1805&art_title.

[8]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

低碳生活的目的例4

二、概念辨析及理论解读

1.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的是摈弃传统增长模式,采用先进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里的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是指一种减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环保生活方式。单个人对能源的消费行为及其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可用“碳足迹”来计量,即个人的“碳耗用量”。人们对自然界的碳耗影响是可以通过碳补偿(又称碳中和)来弥补的,也就是说,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再自己亲身参与或者通过第三方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低碳旅游”的概念是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报告“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率先提出的。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到了当前最根本的问题,即如何逐步转变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的低碳生活方式。目前学术界对低碳旅游概念还没有形成共识。刘啸认为低碳旅游是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黄文胜认为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宏观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即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低碳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侯文亮等认为低碳旅游是建立在满足旅游者旅游经历为前提的,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多样化方式和人性化制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由此可见,目前大多数学者提出的低碳旅游概念,仅局限于“碳足迹”视野下的认识,强调在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和碳排放,是一种对低碳经济被动的响应方式。全面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不仅包括降低碳足迹,还应包括通过碳补偿来弥补所产生的碳足迹。也就是说,低碳旅游概念的内涵应该增加“碳补偿”的内容。综上所述,所谓低碳旅游,就是指一种以降低“碳”量为基础的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既要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降低“碳足迹”,又要通过旅游的“碳补偿”来弥补所释放的“碳”。

2.理论解读

低碳旅游以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当前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模式,是一种基于生态文明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可控的行动方式。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审美的旅游消费需求;既要满足当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需要,又要为后代提供同样的机会。低碳旅游具有多层面的内涵,一是倡导对旅游发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这是基于旅游业所依赖的整体发展环境的考虑,是一种对维系旅游生态环境持续性的责任;二是主张通过发挥旅游业的生态产业优势,替代其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是一种人类与环境友好共存的责任;三是通过碳补偿为下一展旅游提供公平的机会,即在满足当代人在旅游活动中所需的基本碳排放权利的同时,通过碳补偿拓展减排空间,是一种为确保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它将低碳经济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是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式,即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具体实践方式和新的发展方向。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发展选择

1.旅游业的低碳替代效应和功能

2009年1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认为,旅游业日益显示出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战略性产业的特征,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这是我国旅游业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份重要文件,表明我国已把发展低碳旅游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作为实践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作为响应节能减排国际承诺的具体行动,纳入国家战略并提供了产业政策支持。在国家大力倡导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下,我国低碳经济正引导着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我国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低碳经济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与优化,鼓励发展具有低碳优势的产业。旅游业本身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低碳产业中的优势产业,旅游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02,仅为工业的1/11,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候排放负有5%的责任。通过发挥旅游的环境优化功能和生态替代型产业优势,形成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低碳补偿,探索产业之间的碳汇机制,可以实现旅游在低碳经济既要节能减排又要发展的双重目标。旅游是典型的窗 口行业,既可以借助旅游窗口推动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旅游者通过亲身体验低碳生活,更加理解低碳的重要性,有助于在全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又可以借助旅游窗口向世界展示我国的低碳行动和低碳成效,树立一个履行承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此外,旅游也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缓解产业转型带来的劳动力转型压力。

2.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系统响应模式

低碳旅游是将低碳经济理念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可以用一种响应模式来描述。笔者在汪宇明教授提出的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建立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系统响应模式(见图1)。与汪宇明教授建立的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相比,该模式的不同点在于把低碳技术、低碳机制、低碳生活方式等低碳经济三个要素的作用放在整个旅游系统中,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体验环境和旅游消费方式等方面。通过旅游系统对低碳经济三大促进因素的吸收、过滤、整合,在旅游生产方式、旅游消费方式、旅游营销方式等方面进行旅游低碳化的渗透转化,最终实现低碳旅游。具体就是通过低碳经济中节能减排技术、低碳机制运用、低碳生活方式对旅游系统的整体作用,引导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非政府组织等旅游各相关利益者,从旅游生产方式、旅游消费方式、旅游营销方式等三个方面,采取减低旅游“碳足迹”和促进旅游“碳补偿”等旅游低碳化方式,实现旅游对低碳经济的响应。

四、低碳旅游的实现途径

1.政府的责任

对政府而言,应将旅游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纳入旅游发展规划中。要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情况,做好旅游气候灾害防御规划和低碳旅游发展规划。针对热点或过度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编制具体的低碳旅游实施规划,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调节,确保目的地的旅游容量控制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阈值以内,切实加强旅游目的地环境优化管理。大力推动低碳旅游政策的制定,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旅游业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建立健全旅游碳汇机制,合理构建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评估指标,有效评估旅游目的地的碳汇能力;充分借鉴国际低碳旅游指标考核、管理标准及控污节能减排技术,结合我国国情组建低碳旅游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研发基地,重点研究新能源利用、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起草低碳旅游行业标准。政府应推动带薪休假的贯彻实施,带薪休假机动灵活,能变“集中休假”为“分散休假”,对黄金周旅游高峰进行有效分流,使交通、旅游、购物等资源得到均衡而充分的利用,从而缓解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的能源消耗压力。通过建立低碳旅游行业标准,制定低碳旅游发展政策,引导和支持旅游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推行低碳旅游生产方式,营造低碳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发挥旅游业的低碳综合效应,探索并推广利用碳汇资本的旅游融资模式。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水平,建立完善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特别是推动电子旅游服务的运行。注重发挥旅游业具有的教育推广优势,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消费场所广泛构建低碳旅游产品,开展低碳旅游宣传和低碳旅游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旅游的关注和认识,形成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2.旅游企业的责任

旅游企业要树立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引入碳汇机制的低碳旅游理念,通过低碳技术装备和服务方式转型,培育一批负责任的低碳旅游企业。

(1)旅游景区及交通。景区能源工程要多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更新能源技术,多使用各种新型环保材料;景区环卫工程建设要尽可能使用循环污水处理装置,设立生态厕所和生态垃圾桶;景区咨询工程要设立低碳旅游电子设施,提供低碳旅游咨询和低碳饮食资讯,景区导游在讲解时把低碳知识同景观进行融合、宣传推广,力保树立一个悦目且符合环保与低碳消费观念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交通方面,引导和鼓励游客选择徒步、自行车、公共汽车、铁路等相对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鼓励旅游者以共乘方式、步行或使用自行车的方式。有条件的景区要设立专门的自行车道和自行车租赁站。如九寨沟旅游景区实行有效的交通管制,采用电动车定点定时运送客人,将因运输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

(2)旅游酒店。进一步推广以节能为中心的“绿色饭店”经营模式,减少资源能源使用量和污染物产生量。景点规划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建筑节能减排,采用新型节能设备和建筑材料,在节能潜力较大的空调、电梯、照明、厨具等设备选择上优先考虑低碳技术产品。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游客使用再生物品或者尽可能地反复使用物品,特别是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变床单、被单“一天一洗”为“一客一洗”,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废弃物要分类收集,便于无害化。此外,要把低碳旅游纳入酒店管理之中,比如为饭店入住客人提高完善的低碳客房、低碳餐饮等信息;或者仿效杭州市推行的“低碳积分计划”,即客人在住宿期间的各种“减碳”行为都将获赠相应积分来兑换或抵消酒店消费,以此来鼓励客人参与低碳消费,提高积极性同时起到对低碳旅行的宣传推广作用。

(3)旅行社。旅行社要把推广低碳旅游消费作为自身的一项责任,在建立的销售咨询服务网站中要为游客提供低碳旅游产品说明,激发旅游者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购买欲望,引导低碳旅游消费。在组织游客的具体旅行中,引导游客开展低碳旅游消费,如选择绿色饭店或低碳旅行路线。此外还要培养和提供低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导游人员。目前旅行社对“低碳旅游产品”研发还处于尝试阶段,这是一个项新课题,值得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3.旅游者的责任

低碳生活的目的例5

一、低碳社会的内涵

低碳社会是低碳排放为主要特性的社会,是指能够产生低碳排放的社会。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创建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培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文明的低碳文化理念,形成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橄榄形”公平社会是低碳社会。所谓社会结构向“橄榄形”的公平社会过度,就是考虑到在一个生存方式两极化的社会里,是不利于解决属于共同性面对的问题,反而会激化“生存排放”与“奢侈排放”的矛盾。像丹麦、瑞典等西方福利型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越公平,越容易造就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结构越合理,越能把低碳价值观深入推广下去。如在哥本哈根,政府大力修建自行车道,限制豪华型轿车的车道,这样的政策能执行下去,就是因为社会结构属于中等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形”社会。同样,在日本,电动车及小排量车越来越受欢迎,也是由庞大的中低阶层的力量所决定的。对于低碳社会是否能带来“橄榄形”公平社会的产生,我们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过度性,因此,我们不同意将形成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橄榄形”公平社会看做是对低碳社会的很好的概括,进一步地我们认为倒可以尝试性地设想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橄榄形”公平社会作为低碳社会的一种形式。从公平与否,可以将低碳社会划分为不公平型低碳社会和公平型低碳社会。从社会选择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主动型低碳社会和被动型低碳社会,主动型低碳社会是指对低碳社会的选择是一种自然、主动地社会选择的,而被动型低碳社会则是在国际社会外部压力下被迫、被动性地社会选择的。从历史时间来划分,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的低碳社会和现代的、当代的、未来的低碳社会。

与低碳社会的概括相联系的还有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等。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对于这里的低碳经济的概括,我们认为没有注意到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而温室气体的排放的气体却不只是二氧化碳。再有低碳经济相对于低碳社会,就其范围和概括性而言,都没有低碳社会更能反应现在的低碳趋势。对于低碳生活,有一种观点认为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对这种观点我基本上赞成,但是,不同意其将低碳生活不作为一种能力的观点不认同,实际上可以将低碳生活看作是低碳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有助于低碳社会的普及与大众性地建设,但是对于概括低碳的状况与趋势而言,不如低碳社会更有概括性和准确性。

二、国情决定的中国式低碳社会

低碳生活的目的例6

一、企业低碳财务管理的实质

低碳经济即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更多地注重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上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低碳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财务目标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管理者合理的评估各项风险,以及基于现代信息平台对于财务指标进行有效地分析处理;要求将资源的有限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的效益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保护性(使环境不受破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其目的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低碳”一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要体现为“资源节约”、“效率提升”、“环保”、“社会责任”和“可持续”。1.资源节约体现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浪费;2.效率提升体现于企业加速财务信息化建设,网络与IT技术运用;3.环保与社会责任体现于企业非单纯盈利组织,而是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呈现,强调对客户、环境、社会的贡献;4.可持续体现于企业将相关利益者(股东、员工、社区等)的共同利益作为管理和追求的目标,注重长期长远发展思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低碳财务管理成了一个企业发展是否顺利的重要指标之一,低碳化的财务管理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得十分效率且能耗低,使得企业的利润得到了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让企业变得更加环保,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变革的内容

(一)遵循低碳财务管理文化与理念

1.树立低碳持续发展理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低碳财务管理知识,时刻保持着低碳理念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财务决策时,自觉将低碳可持续理念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制定生产经营和环境友好发展的管理决策。2.树立节约环保理念。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以节约环保为工作指导思想,对经营活动中的资源耗用、碳排放进行合理规划,对各个部门进行合理的低碳预算;对环境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或损失进行确定、计量与披露,以便各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对企业环境保护贡献的了解和监督,督促企业的环保落实。3.加强低碳财务风险观念。低碳方式与环境问题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如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环境风险等,所以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加强低碳财务风险观念,培养可靠的财务风险预测能力,能够善于合理预测低碳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降低企业的低碳财务风险成本。

(二)制定综合效益提升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始点和结束点,是创建企业财务管理执行体系的基础,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低碳经济时代下,企业应该以营造良好的财务关系,追求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共同最大化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营造良好的财务关系包括:营造企业与所有者、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与被投资者、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税务机关、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社区、企业与社会团体、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生态环境以及周边社区等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均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尤其要注重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友好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统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共享与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服务体系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应该向远程集中管理转变,实现财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信息化财务决策管理体系,实现低碳财务管理。1.打造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会计信息实时共享。在共享平台上能够查询集团内成员的所有财务会计信息,包括业务项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表等等。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代替手工收集会计信息工作,一方面将财务人员从简单重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进行财务分析与决策等管理工作,直接降低了人工成本,间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信息传输点对点,端对端,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实时性,提升了时间效率,为财务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2.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网络系统,实现母公司对各子(分)公司的远程财务集中管理。系统中应当具备远程查询、远程处理、远程监控以及远程审计等功能,并且在系统中加入环境管理模块,专用于处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事务。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做出最正确的财务决策。3.无纸化管理。通过财务管理网络和共享平台,财务信息网络共享传递、管理流程电子审批,会计档案网络存档,实现财务无纸化管理,节约了纸张、档案存储用地和人力等资源,减少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四)构建低碳式财务管理作业链

1.选择低碳投资行为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首先要转变投资方向,偏向于环境保护项目、低碳项目或是技术项目,此类项目正是政府重点支持的对象,未来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并且企业还可以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其次,绿色投资不可避免会增加企业短期运营管理成本,进行投资项目考核时,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和资金投入成本以外,还应当将环境保护费用成本、碳排放费用成本等内部化,作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重点估量的因素,需对投资方案展开风险测评。2.采用绿色融资方式低碳经济下,融资活动的重心应该向低碳、环保方面转移。低碳经济下的企业需要扩宽筹资范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筹措环境保护资本。企业可以自身特有新技术或专利为标的,开发低碳活动和环境保护项目并对低碳经济进行宣传,进行低碳活动和环境保护专用资金的融资,并将所筹集资金成立低碳以及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低碳项目;同时充分利用低碳经济法律保护与扶持政策,有效争取金融机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向低碳方向发展。二是引进低碳性物质资本和无形资本。目前,我国企业的生产装置设备、工艺技术以及工艺流程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达不到生产低碳产品的要求。因此,企业可以在融资过程当中,引入低碳生产设备、低碳技术和新的工艺流程,淘汰落后的高能耗生产设备以及不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与流程,生产低碳产品。三是吸纳低碳关键人才和低碳知识资本等智力资本。低碳经济时代下,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企业财富创造的核心要素已从物质资本逐渐变为人才资本和知识资本,拥有了关键人才、掌握了先进知识与技术资本,企业才能不断进行创新,在市场经济中稳居上风。我国财务管理发展缺乏掌握低碳知识与技术的关键人才,融资过程中可以侧重低碳知识与低碳人才,进行企业低碳财务管理的建设,促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发展。3.实行精细化低碳运营营运活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从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产品运输交付直至销售商品收回资金的整个过程。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需始终保持着低碳环保理念,对经营流程实施低碳改造,进行绿色营运,减少因环境污染问题而引起的额外支出,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落实。一是在材料管理上,控制住产品的外包装数量,尽可能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浪费;二是生产过程中,采购低碳环保材料,使用节能环保材料,运用低碳生产设备,采用低碳技术和工艺流程,生产低碳产品,减少生产环节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产品运输过程中,优化运输线路,减少产品在道路上货物运输的次数,采用节能、轻污染运输工具配送;四是产品销售时,对购买低碳产品的客户给与一定的优惠,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4.实施低碳分配政策低碳经济下,企业在利益分配时,可以采取按资分配与低碳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润分配。在按资分配的前提下,企业优先对参与低碳项目的相关利益者分配利润,同时给与低碳利益相关者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现金股利、股票分红的比例等,鼓励投资者更多的参与低碳项目,支持企业的低碳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向

(一)低碳财务管理战略体系创新

低碳生活的目的例7

从工业文明发展初期到现在,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物质需求,不断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改造,自然界也作出了相对的回应,洪涝、干旱、暴风雪等自然灾害的事实不得不让我们正视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的巨大威胁。为了适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顺应而生。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关注点,人们开始注重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了解自身消费的碳排放量。因此,基于消费者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披露产品和生产经营过程的碳会计信息是必要的。

一、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大多数企业设备比较落后,所以造成碳排放量大。鉴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也将低碳发展列入社会建设计划之中,政府开始关注低碳信息的披露,以期能约束企业碳排放活动,减少企业碳排放量。专家学者加大了对低碳信息披露的研究,以期能构建合理的碳会计信息体系帮助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活动,同时帮助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碳排放量。

我国专家学者对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一)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关于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有些学者认为只包括可计算的价值信息。简丽霞(2012)提出低碳会计信息并非环境科学意义上的指数指标,而是企业可核算、可比较和可利用的碳基价值信息。有些学者认为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应不仅考虑企业的低碳财务信息,还应包括企业低碳战略信息。朱小平、孙甲奎(2012)提出低碳会计信息主要包括能用货币计量的低碳要素信息与无法量化的低碳绩效信息。低碳要素信息主要是指低碳资产、低碳负债等。低碳绩效信息是其他非定量、非指标化的低碳会计信息,包括类似低碳发展战略、企业低碳情况说明书等。

(二)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关于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将低碳会计信息归属于环境会计的部分,构建低碳背景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计算低碳经济下的环境成本。李秋(2012)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环境会计披露模式披露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他提出企业应该单独披露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成本表、环境现金流量表。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将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与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相结合,将碳会计信息披露融入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活动之中,并有一定的延伸扩展。杨艾(2011)提出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应关注表内信息披露与表外信息披露。表内披露是将碳会计信息披露于现有传统会计报表中。表外碳会计信息披露有两种模式:一是披露于现有工具中,类似于招股说明书等;二是披露于单独编制的低碳情况说明书。

目前,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发展初期,有些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意识不强,有些企业无法披露碳会计信息。基于此,郭海方(2011)认为应采用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强制上市公司以独立报告模式披露低碳会计信息,同时建立自愿披露机制,鼓励非上市企业以补充报告模式自愿披露。

(三)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目的与低碳发展可能会存在矛盾。出于追逐利润的动机,企业可能会漠视低碳发展的要求,不愿意为减少碳排放而增加费用的支出,这时就需要发挥监管的力量。汪方军等(2011)认为应建立完善的碳会计信息鉴证审计制度,监督保障碳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郭海芳(2011)认为在低碳会计信息审计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开展内部企业低碳会计审计,以推动企业内部全面贯彻低碳会计。学者们从法律层面和社会层面研究碳排放信息的规范,以期能发挥政府、第三方以及社会公众的力量监督企业碳会计披露活动。

二、我国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对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强制规定,企业对低碳会计信息披露都是自愿行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比例还很小,而且企业多数以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的形式披露,披露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简单。碳信息披露项目(The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是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机构,从2008年开始对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2008年至2011年《碳信息披露项目中国报告2011》的分析,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相比较而言,银行类企业更愿意披露碳会计信息,重污染类高碳排放企业的披露越来越积极,但是拥有详细、全面碳数据的企业较少,并且企业的披露信息中缺乏具体的量化数据和减排指标。

基于对我国学者低碳会计信息的研究与我国企业低碳会计信息现状的分析,今后我国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明确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和标准

在披露碳会计信息的企业中,拥有详细、全面碳数据的企业较少,其披露信息中缺乏具体的量化数据和减排指标。我国缺乏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没有统一的标准量化企业的碳排放量,对排放配额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会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造成影响,从而引起信息披露的差异化。统一标准的缺乏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碳会计信息披露。学者们大多都只提到国家应当建立合理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但没有系统详细的披露体系。除此之外,学者们所设定的标准没有量化标准以支撑,造成披露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二)明确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

在学者们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中,对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成本效益的研究很少。基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从本质上影响企业的披露行为。只有企业认为其披露收益大于成本,企业才会愿意披露低碳会计信息。虽然我国企业碳排放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仍然有多数企业不愿意披露碳会计信息。银行类企业更愿意披露碳会计信息可能是因为其本身是低碳排放量的企业。重污染类高碳排放企业披露越来越积极可能是因为其意识到社会公众更加关注高排放企业的减排行为,低碳会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不愿意披露碳会计信息的企业可能是因为短期内减排成本太高,企业碳排放量仍较大,披露风险高。依此来看,对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成本与收益的研究很有意义。

三、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

由于我国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缺乏,企业无法准确核算自身碳排放量,不明确碳会计披露的标准,打击了企业披露碳会计信息的积极性。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碳信息披露框架指引企业对碳会计信息进行披露,2005年加拿大了《气候风险披露指南》(Building a Better MD&A-Climate Change Disclosures),2006年CRDI了《气候风险披露的全球框架》(Globe Framework for Risk Disclosures)。环境会计与低碳会计有一定的关联度,我国应借鉴国外企业环境会计、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建立完善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基于学者之前的研究,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企业碳足迹披露与产品碳足迹披露相结合

由于缺乏适合的标准评价,无法保证企业低碳会计信息的质量。采用企业碳足迹披露与产品碳足迹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完整地了解企业低碳会计信息。

企业碳足迹披露可以使公众知晓企业的碳排放活动,产品碳足迹披露可以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碳排放,基于这两种不同的需求,企业应将企业碳足迹披露与产品碳足迹披露相结合。

企业可以采用类似现金流量表的形式披露企业碳足迹,计算企业碳排放与碳汇,编制企业碳流量表。碳排放相当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的流出,碳汇相当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的流入。不同于现金流量表的是,碳流量表的编制不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而是以碳单位为计量单位。

企业碳流量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企业经营活动、碳投资活动、碳筹资活动。企业经营活动记录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碳排放与碳汇。比如,产品生产机器运转所产生的碳排放、管理人员办公室照明产生的碳排放、产品工业生产中的碳固或碳中和。碳投资活动记录企业投资的各种碳汇活动,比如企业投资森林建设而增加的森林碳汇。碳筹资活动记录企业由于可能会超过其碳配额而向其他企业购买的碳排放权。

编制产品碳足迹表能清晰反映产品的碳排放。产品碳足迹表的编制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储存、流通流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计入产品的碳足迹中。

(二)确定碳核算依据,详细披露碳核算具体计量步骤

披露碳核算具体计量步骤,有利于利益相关者清晰地了解企业碳排放量,有利于企业自查自身碳排放活动以改善自身经营活动。企业应该将碳核算的具体步骤单列于报表附注中,以便于利益相关者和有关政府部门核查。确定碳核算依据,需要确定企业碳核算边界、碳核算标准、碳核算方法以及碳核算确认时间。

企业碳核算,第一步需要明确碳核算边界。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GHG Protocol)中将碳排放分成三个范围:范围一仅包括直接排放;范围二还包括用电带来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三包括所有其他间接排放。政府部门可以按照碳排放源分类列出清单,再将清单进一步划分,作出具体的界限规定,以此确定企业的碳核算边界。这个规定的界限范围可以称为碳目。凡在碳目范围内的企业活动都核算碳排放量,未列入在内的不核算。企业依据碳目表确定需要核算的类目。

企业碳核算,第二步需要选取计量方法。因为企业碳排放源较为复杂,其计量方法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按不同的碳目规定不同的计量方法。这样既考虑了企业不同活动的特性,又有一定的规范性。Thomas Wiedmann(2007)提出计算碳排放量的方式有两种:自下而上,基于流程分析;自上而下,基于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具体的碳排放量计量方法,国外还有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估、混合生命周期评价以及各项标准中的方法学等可供参考。政府部门应编制碳目计量表供企业参考,企业对应不同的碳目选择计量方法。

企业碳核算,第三步需要计算产品碳足迹。企业需要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归结到产品,并且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企业将归属于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计入到产品碳足迹中。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可以比照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中的一种方式进行分配。

企业碳核算,第四步需要确定企业碳核算的计算方法。从上游企业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中附带的碳排放量应计入原材料碳足迹。销售给下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附带的碳排放量应计入产品碳足迹。企业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企业碳排放量=产品碳足迹-原材料碳足迹+管理部门碳排放量-碳中和抵销的碳排放量

企业碳核算,第五步需要确定发生时间、计算期限。碳核算发生时间按碳排放量产生的时点确定。碳核算计算期限可以分为按次计算、按期计算。按期计算又可分为按日、月、季度、年计算。对每日连续产生碳排放量的一些管理活动,如照明活动的碳排放量可以采用按月计算。

(三)成立碳会计信息鉴证机构,开展碳信息审计业务

随着低碳商业时代全球化发展的潮流,碳交易也迅速发展,对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碳会计信息只有经过核证后才能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可靠和碳交易活动的公平。基于此,政府可以成立碳会计信息鉴证机构,核证企业碳排放量,签发CERS(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核证减排量),管理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活动与碳交易活动。在鉴证机构核证碳排放量的同时,政府还可以授权鼓励部分有条件的事务所开展碳信息审计业务。

鉴证机构管理企业碳交易活动,允许详细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企业上市出售其多余的碳排放权,而忽视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将禁止上市出售其冗余的排放权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制企业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现如今,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企业极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披露低碳会计信息成本高,而收益少。在这项政策的限制下,为了更大的碳交易收益,并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也愿意付出一定的成本规范自身的低碳会计。

【参考文献】

[1] 简丽霞.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 朱小平,孙甲奎.基于低碳经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设计[J].财务与会计,2012(8).

[3] 李秋.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2(5).

[4] 杨艾.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1(7).

[5] 郭海芳.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之友,2010(12).

[6] 汪方军,朱莉欣,黄侃.低碳经济下国家碳排放信息披露系统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4).

[7] 张巧良.碳排放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差异化研究[J].当代财经,2010(4).

低碳生活的目的例8

    二、低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解析

    (一)低碳旅游目的地的内涵

    旅游目的地是指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连同其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保继刚,等,1996)[10]。低碳旅游目的地是近年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类型,目前国内对低碳旅游目的地概念、内涵的研究还不多见,仅少数学者对此进行了论述。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2010)认为,低碳旅游目的地是指以低碳型旅游城市为依托,由低碳型旅游景区组成,全面贯彻低碳旅游理念的旅游目的地[11]。事实上,就空间范围来讲,低碳旅游目的地既可以是一座城市(如上海、保定入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也可以是一个景区(如安徽黄山风景区、四川九寨沟风景区等),甚至是一个小岛(如海南低碳旅游岛)。就本质属性来看,低碳旅游目的地应该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原则,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根本要求,通过营造良好的低碳旅游社会氛围和贯彻低碳旅游理念,开展低碳旅游生产、引导低碳旅游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这是低碳旅游目的地相区别于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本质所在。低碳旅游目的地中的“低碳”是指“较低”或者“更低”的碳排放量,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确定和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12]。具体来说,低碳旅游目的地的“低碳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吸引物的低碳性。低碳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物,包括低碳旅游资源和低碳旅游产品,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源,是低碳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按照旅游竞争力“引力说”的观点,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多寡、种类、质量、分布等决定了低碳旅游目的地的现实竞争力。因此,与其他普通旅游目的地相比,低碳旅游目的地首先应该拥有较为丰富的低碳旅游吸引物,以吸引低碳旅游者到访,开展低碳旅游活动,带动目的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2.旅游设施低碳化。旅游设施,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专用设施,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物质载体,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正常运转的必要基础。旅游设施低碳化是指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应以低碳为主题,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3.生活方式及旅游消费低碳化。居民的生活方式、游客的消费观念对旅游目的地的低碳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地居民及旅游者的消费理念和行为向低碳转变将有助于实现目的地二氧化碳减排。作为低碳旅游目的地,应当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改变人们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和旅游行为,形成低碳消费习惯、低碳生活及低碳旅游氛围。4.生态环境优良。发展低碳旅游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减少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作为低碳旅游的空间载体———低碳旅游目的地,必须合理利用目的地旅游资源,保护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5.低碳政策制度完善。低碳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低碳资源、低碳设施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还需要政府制定合理完善的相关政策制度,如环境立法、支持和鼓励旅游企业低碳化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低碳人才引进和管理政策等,以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低碳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当中。低碳政策制度的完善程度不仅体现了目的地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低碳旅游目的地未来的发展潜力。6.低碳技术全面。低碳技术是指那些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益,最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先进技术,如新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技术等。低碳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各个方面,如清洁能源利用、低碳建设设施、绿色交通规划、低碳旅游产品及生态环境保护环节都需要低碳技术支撑。因此,建立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效、清洁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领域的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是低碳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低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实质

    自上世纪90年代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兴起以来,虽然国内外大量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及模型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研究,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但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取得了基本共识。国内外许多学者(Crouch&Ritchie,1999[12];Enright&Newton,2004[13];史春云、张捷、沈正平,等,2006[4];郭舒、曹宁,2004[3]等)认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主要以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s)理论和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s)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不同旅游目的地的禀赋条件,包括旅游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接待设施及旅游产品等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目的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从而促使旅游目的地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优势产业并形成竞争力。从竞争优势理论来看,低碳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目的地发展和有效利用其资源禀赋的能力,如低碳运营能力、低碳管理能力等。从这个角度看,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比较优势理论单从资源禀赋的差异分析竞争力的弱点,进一步揭示了竞争力的内涵。以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低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形成不再局限于资源特性的比较优势,而更强调管理因素在目的地竞争中的作用[6]。根据上述分析,低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资源竞争力是指与其他目的地相比,低碳旅游目的地的低碳资源禀赋条件,包括低碳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设施、低碳环境等,具有比较优势。市场竞争力是指低碳旅游目的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及低碳产出效率,可以用低碳运营状况和低碳管理水平来衡量。因此,低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实质是低碳旅游目的地拥有低碳资源禀赋条件并有效利用资源,将其转化为能持续为旅游者提供满意低碳旅游体验经历并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能力(见图2)。

    三、低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确立依据

低碳生活的目的例9

能源约束和气候变化这两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使得低碳转型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这不仅要求产业经济的低碳化,还意味着要充分发掘生活领域低碳的巨大潜力,引导社会公众加入节能减排队伍,即社会生活的低碳化。本课题组选取杭州为例,对500位市民进行调查,主要研究市民目前的低碳意识及日常行为状况,全方位分析杭州市民的低碳意识和行为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为提高杭州市民的低碳意识及改善低碳行为,构建低碳城市提出有效措施。

一、低碳城市的基础——市民的低碳意识

在全国都呼吁发展“低碳”以来,杭州市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经过大量的宣传普及与长期的积累,杭州人“熟悉”了低碳,初步接受了基本的低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低碳意识,但对低碳内涵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1.低碳认知程度

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是由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共同构成的。前者反映了人们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所了解的知识范围,而后者则是认知事物时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笔者将从低碳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两个维度对杭州市民的低碳认知程度进行剖析。

(1)低碳认知的深度。

通过调查市民对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名词的了解情况,八到九成的市民对这些名词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认知程度有待加强。

(2)低碳的认知广度。

在笔者本次的研究中,杭州市民在低碳相关知识的认知上,呈现出认知广度相对较高、认知深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2.低碳认知渠道

不同的人群由于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获取低碳相关知识及信息的渠道存在着差异。

从杭州市市民获得低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来看,报纸、杂志、图书为杭州市民获取低碳知识和信息最多的渠道,比例到达83.2%。电视、电影和互联网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在网络普及化的杭州,互联网应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3.市民参与意向

笔者认为,低碳参与意识是指在具备了较高的低碳认知后,指导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加入低碳生活的观念与想法。杭州市民已经在具备了一定的低碳认知责任和意识。同时采用逆向思维考虑适时地做“减法”,倡导市民减少能产生二氧化碳的不必要行为或减少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为的实行。

二、社会生活低碳化进程

1.杭州市民低碳行为的现状

总体而言,一方面目前杭州市民虽然具有了一定水平的低碳认知,但一定程度上并未转化为行动;另一方面,杭州市民许多低碳行为并非是低碳意识指导下的作为,而更多的是基于不增加生活支出的经济考量或基于自身的健康考量所作出的低碳行为。

2.杭州市民低碳行为中存在的不足

(1)低碳行为以经济利益驱动为主。

我们将上述各项市民低碳行为归纳分成四种类型,即:资源节约型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中以节约资源的方式进行的低碳行为)。环保辅助消费型(即在消费过程中,对于辅消费过程所采取的低碳行为)、环保产品消费型(即在消费过程中,将低碳产品作为消费选择的低碳行为)、健康促进型(即以促进自身健康和环境健康的低碳行为)。

(2)节能产品使用的不均衡。

使用节能产品对低碳生活的开展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目前在杭州市民使用的环保节能型产品中节能灯的使用率最高,为92.8%。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率相对较低,仅为42.8%。同时,如充电电池等可循环利用产品的使用率也相对较低,仅为24.0%,远低于一次性电池的使用率70.4%。由此可以看出,杭州市民在使用节能产品中出现不均衡的状况。

(3)一次性产品使用的过量。

一次性物品使用的巨额数量导致产生了相当庞大的碳排放量。本次调查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为例。调查发现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受访者所占的比例达到六成以上,还有将近三成的受访者持无所谓,视情况而定的态度,只有9.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一次性筷子不环保,不会使用。

(4)家电使用时间过长。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每天使用一小时电视,一年将排放38.4千克的二氧化碳;每天增加3分钟的冰箱开启时间,一年将多排放二氧化碳30千克;平均每开一天车,一年将排放二氧化碳98千克。

三、提高市民低碳意识及改善低碳行为的对策

市民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是发展低碳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杭州市民的现状尚处于较低层次,无法适应杭州市的低碳发展目标需要。要全面加强市民的低碳意识和改善低碳行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组织的推动作用,市民的参与作用。

1.加强低碳宣传,倡导低碳理念

加强低碳宣传,把“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市民对“低碳”认知的重要手段,以宣传营造节能减排与自身的相关性与重要性。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通过制定长短期的低碳发展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高碳”产业的限制与控制,确定短期、中期、长期所要到达的低碳目标及各自的发展路径,协调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以现有产业发展平台为依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结构创新推动“低碳”发展,降低GDP的碳强度。

3.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低碳产品的应用

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调查中有42.0%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该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积极开发绿色建筑,创造低碳居住空间;探索城市“绿波智能交通灯”技术,创建低碳交通系统。

4.完善相关低碳制度,健全各项低碳机制

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体,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引导低碳发展,做好低碳经济发展和传统经济之间的合理地过渡工作。完善与低碳发展相关的制度,健全各种低碳发展的机制,搭建发展低碳的平台。构建稳定的低碳产业政策体系,促进新型低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筑完善的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推广“碳预算”、“碳足迹”等低碳指标技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低碳生活的目的例10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6)02-0001-03

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是指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改善能源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一种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能源之间的矛盾,也能有效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是一种极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当前林区经济转型和突破林业改革瓶颈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战略储备库,也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生态功能区,具有丰富的森林和生物质资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天然优势。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依托国家低碳试点项目,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发展高端化、产品研发科技化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在森林生态化培育、林产工业集约化发展、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大兴安岭林区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引导下,已经逐渐走出了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的困局。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压力进一步加大,大兴安岭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尤其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发展支撑方面存在难解问题。因此,研究大兴安岭低碳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将有助于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有助于破解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尽快实现林区经济向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增长的系统性转变。

1大兴安岭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8.46万km2,林木蓄积量5.01亿m3,森林覆盖率81.23%,区内有各类野生动植物2000余种,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具备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旅游、寒温带生物、绿色食品等低碳产业的良好条件,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中幼龄为主的林龄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低碳发展潜力。2012年11月,大兴安岭林区成功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明确了生态自然化、产业低碳化、经济持续化、生活和谐化的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制定了“低碳产业、林业碳汇、低碳能源、低碳生活方式”四大基本战略。为实现低碳试点建设目标,大兴安岭结合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建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进林区经济转型,落实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加强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加快开展低碳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引导。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大兴安岭林区共谋划了14类240个低碳产业项目,完成了666.67hm2碳汇造林项目、1333.33hm2森林经营碳汇项目、4000hm2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和并初步建立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与2010年数据比较,2013年大兴安岭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0.28%,万元GDP二氧化碳下降了25.1%,森林面积增长了1.11%,森林蓄积量增长了6.14%,基本实现了大兴安岭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中所预期的低碳发展目标。

2大兴安岭低碳经济发展问题

2.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长期以来,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对于资源能源的依赖较大,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超过黑龙江省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重呈现不合理的“V”字型结构,第二产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21.0%。支柱产业大而不富,替代产业多而不强,低端产品、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初加工型等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以绿色食品业、生物医药业、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兴接续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

2.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兴安岭林区是典型的高碳消费地区,2012年原煤消耗量为160万t,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87%,能源高碳化特征显著,结合当地较低的经济发展速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当地新能源项目开发时间较晚,水力发电、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项目正处于投资建设期,尚未真正形成产能,当地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对低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3低碳发展支撑不足

大兴安岭林区作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人才队伍、资金投入、政策配套、技术研发等方面不具备优势,缺少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稳定的投入机制,低碳技术研发受到政策、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研究与应用进展较为缓慢。高排放企业因缺少低碳技术支撑,不能对落后的设备和工艺进行低碳技术改造,不能及时实施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3大兴安岭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3.1发展特色低碳产业

大兴安岭林区低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应依托特色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集中发展旅游业、绿色食品、矿产和木材集约利用、生物制药、林业碳汇等低碳产业。加快低碳旅游路线和项目规划,以北极村、加格达奇国家森林公园、南瓮河湿地、呼玛界江等知名景点为核心,连通各条特色线路,建设穿越兴安旅游环线,做好低碳旅游精品项目设计。加快开发新林蓝莓、漠河食用菌、呼中黑木耳等优质资源,重点做强百盛蓝莓、福林山野珍品、北极冰蓝莓酒等龙头企业,形成集种植、采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链。以各矿区、木材加工产业带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核心,打造以绿色冶炼和精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康恩贝集团、北方制药、新林区北药项目,打造以现代中药研发、天然提取物、中药饮片加工及中成药制造为主要方向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链。按照自主减排项目标准,开展碳汇造林和森林抚育,提升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储量和生态功能,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做好预先设计。通过发展以上特色低碳产业,构建功能完备、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低碳产业体系,推进大兴安岭产业集群化、低碳化、生态化发展。

3.2扩大低碳能源消费

全面推进资源和能源梯级利用,在冶金、化工、热电、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形成耦合共生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架构,减少企业对煤炭能源的依赖程度。深入推进冶金、化工、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进一步降低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耗比例。加大对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的开发力度,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以塔河、漠河、新林、呼玛为中心,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发电、固体生物质燃料、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立体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在呼玛、呼中、十八站投资建设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项目。依托额穆尔河流域梯级水利资源,在呼玛县集中建设一批水电项目。用好国家新能源扶持政策,充分释放低碳能源项目产能,逐步提高新能源对煤炭的替代率,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到合理水平,建立起以“减量化、清洁化、多元化及和谐化”为特征的能源体系。

3.3研发低碳促进技术

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低碳技术交流合作,依托国内具有科研实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低碳经济技术研发联盟,组织开展节能环保、低碳标准、低碳技术、低碳产品方面的技术攻关。重点开展生物质能源炭、气联产技术,将林下剩余物、废弃菌袋转化为炭、电、可燃气、焦油等产品,减少森林火灾隐患和菌袋环境污染,同时产出电、可燃气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推广应用,对自身具有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在高能耗设备改良、余热余压回收、能源梯级利用、生物质燃料技术开发方面,寻求关键技术突破和问题解决方案。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形成低碳技术开发新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进一步推广节能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3.4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构建以低碳交通、低碳居住为代表的低碳生活,倡导林区群众选择节能环保的文明生活方式。打造具有林区特色的公路、铁路和航空低碳交通体系,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鼓励绿色出行,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强度。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加强低碳建筑选址和设计,使用高效能取暖设备,推广使用太阳能和节能电器,对城镇路灯进行风光互补节能改造。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学术活动、科学普及、社区板报等多种渠道,深入持久地开展低碳宣传推广活动,积极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费为特征的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使粗放型消费模式向绿色、健康、低碳型消费模式转变,切实将低碳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内涵上升到公众认知层面。3.5加强低碳政策支撑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低碳发展,培育低碳金融信贷服务,解决大兴安岭林区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项目开发的经费不足问题。争取国家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税赋减免和财政补贴,出台配套措施,加快企业低碳技术改造进程,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发展低碳产业激励约束机制,优先发展环保产业,提高高碳产业市场准入门槛,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建立低碳考核体系,明确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对降低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低碳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考核,将低碳经济作为大兴安岭林区缓解资源压力、协调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共生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实现大兴安岭林区低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宋彩平,祖立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2(2):137-142.

[2]姜钰,许馨.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国有林区低碳经济转型发展评价分析[J].林业经济,2014(9):12-15.

[3]李明娟,李炜.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研究[J].学术交流,2012(8):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