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音乐教研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9 16:56:24

高中音乐教研

高中音乐教研例1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46-01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领域,既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又是赏析者综合运用其所具备的音乐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过程,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审美及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给人启示,发人深思,给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带他们遨游世界,让学生可以更完美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一、音乐鉴赏的内涵

音乐鉴赏即人们通过特定媒介对音乐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的精神活动,音乐鉴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音乐中通过感知、联想、想像与情感的激发,再以赏析、比较、认同等理的参与为手段,进而获得审美体验,通过一系列从低到高,从感官到情感,从感性到理智的心理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感觉上逐步升华为感受、感知与感情体验,音乐鉴赏教学是学生接触音乐、学习音乐最直接的途径,是高中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作用

1、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鉴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无意识中净化其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让其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音乐是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的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独具特色,日臻成熟,形成了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内容丰富的音乐体系,成为世界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聆听、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3、产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树立起美好的理想

作曲家创作出音乐作品,演奏家把它变成实际的音乐音响,欣赏者通过倾听音乐音响而接受音乐作品,这就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几个基本环节。欣赏者聆听动听的音乐作品,心理得到满足,内心世界产生变化,注意力和思维趋向作曲家预定的创作目的,从而启发欣赏者的智慧,丰富欣赏者的精神生活,净化心灵,欣赏者与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接受作品的思想观点,提高其精神境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可产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树立起美好的理想。

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特定情感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都表现了作曲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然而音乐作品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用具有明确概念的文字直接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具体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只能通过高低、强弱、节奏不同的音乐音响来进行概括性的表现。

因此,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就需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 对作品感情的体会,通过想像和联想来补充音乐所不能直接表达的方面,切身的感受作品,就能更深地、更强烈地体会作品的感情内容。

2、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和文化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元文化进入我国,并对本土文化产生冲击,音乐是一个世界现象,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尊重各国不同的音乐,平等看待文化多元现象,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推动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高中音乐鉴赏模块设置充分展示了这一理念,音乐鉴赏教学模块涉及了我国的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国外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代表性音乐,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热爱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尊重与理解国外音乐文化等音乐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本民族音乐文化,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学习、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3、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乐音转瞬即逝,因此音乐记忆在音乐欣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往往用重复、变化或对比、并置等等手法将同一音乐素材的音乐进一步加工。人类的记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有了记忆,人们才有可能使先后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自己的先后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统一的过程。如果欣赏者的记忆中储存了较多的音乐素材,那么他在欣赏一首新的乐曲时通过对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别、不同音乐主题等的比较,可以感受、理解这个新的作品,获得整体的音乐印象,进而更好地把握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会步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先进行列,也定将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年轻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音乐鉴赏教学开展的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选择适当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这一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音乐欣赏的实践经验,愉快步入音乐殿堂,去探寻音乐的奥秘,从而获得最大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高中音乐教研例2

影视音乐是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独特语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逐渐成为独立的作品,并且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和一般音乐的素材做比较可以发现影视音乐对于大中学生具有素质教育的功能。将影视音乐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助学习还有研究性学习都十分有利,从中就能逐渐构建出具有信息化且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使学生的智慧以及想象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同时提高其综合的人文素质,使音乐教学的目的得以实现。

一、引发学生的心理期待

1.导入新课

首先让即将导入的新课程具有悬念,利用好奇心教学生学习,这样学生终身都将不断地学习。一个优秀的影视音乐可以以独特的价值以及魔力还有优势来创造具有独特审美以及思维的空间。可以通过对影视音乐进行听辨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心理上的期待,唤醒其学习的兴趣以及求知的欲望,并且使兴趣持续的时间更长,从而将其转化为学习动力。

2.知识吸引

在利用影音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音乐为本,并且从音像出发,使音乐先入为主,随后辅助简单生动且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提示与讲解,让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勇敢地谈论自己的审美体验,并且积累感受以及鉴赏音乐相关的经验。简单说,就是在音乐课堂中创设一个影视音乐的情境,这样能够将知识点最大限度地强化。

3.集中注意力

想要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以及兴奋的状态下去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地改进或更换教学方法。给学生视听或者是提示影视音乐,这样可以使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随着这些画面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将其听觉所引发的激情再次燃烧起来,从而使大脑吸取到新鲜的兴奋点,将学生的音乐细胞激活,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不会感到乏味或者是疲劳,还能使课堂的知识量以及运用量以及课堂思维量这些教学容量更加充实。

二、提升综合人文素质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生心理和个性都逐渐趋于成熟,要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自主活动,并且迅速地增强其逻辑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其概括和组织的能力,使其感受到较为强烈的情感体验。而影视音乐能够为其提供创新以及感受体验上较大的空间。可以为熟悉喜欢的音乐填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创作的兴趣,还可以创作较为简单的伴唱,可以根据音乐体验,来即兴创作,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或者是感受。也可以给定一个画面让学生为影视片段去选择合适的音乐。

2.提高情商

音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以及美好的情操。例如,可以给高中生播放电影《贝多芬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贝多芬精神的同时,在其音乐作品中感受到其优秀品质,懂得一定的道理,进而懂得去调控自身的情绪,有利于战胜生活以及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根据高中生不同年级心理发展方面的特点,使其影视音乐直观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抓住学生耳朵,同时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从而引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学习到《优美和壮美》时,对《中国军魂》和《美人吟》的音乐片段进行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进行这一课程的开始阶段就对其埋下伏笔,创建出音乐的磁场,让学生在听觉上更有欲望,更期待教师播放声乐。这时,教师可以适机播放《隐形的翅膀》《好汉歌》等影视曲目。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向讲台,在大舞台上跟着音乐合唱,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伴舞,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到应有的知识。

3.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保持本国的文化特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影视音乐承载着民族文化,因为其故事情节具有民族特点,所以影视音乐对于引导并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十分有利。

通过对影视音乐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功能的研究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影视音乐是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独特语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逐渐成为独立的作品,并且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弥补了传统音乐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影视音乐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中音乐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高中音乐教研例3

绪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社会急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我国的素质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重心仍然集中在学业教育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各大高校在教育方面不仅应该重视学业教育,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的教育。而在这其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更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在这个大前提下,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在教育方法上应当有所改进,同时还需要注入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教育风格。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主要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的感受,提倡原本的创造性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音乐教育行业中广受好评[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前联邦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就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情况来看,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其主要以老师教学生唱歌和老师独自为学生讲解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为主体,而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而带来的改变,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在这其中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国的音乐教育需要在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后,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将会带来更深远的意义,也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2]。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从音乐产生本源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音乐是可以带动人的性情,并且回归人类本性的。音乐中一般会寄托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需求,人们通常喜欢将自己所想所见托付在音乐的绚丽中,而这就形成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从奥尔夫音乐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与我国传统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所不同。我国的传统教育方法主要是教学生歌唱和学习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而这一点与奥尔夫音乐的理念有很大不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奥尔夫认为:音乐作为表达情绪和思想的一种途径,通过音乐,采用语言、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表达,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和本性[3]。

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教学方法

运用奥尔夫音乐体系进行教学,能够督促学生更快掌握一些复杂的音乐知识。我国高校中的音乐教学,既不能像青少年一样慢慢学习,又不能像专业的音乐学生那样系统学习,而且,这类学生由于自身的天赋和学习状态也决定了其速成的要求[4]。

在教学应用中,高校音方逃的初期,首先,建议老师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来编排节奏游戏,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拍手、拍腿、跺脚等)来培养身体的节奏感,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节奏和音乐的把控。同时,还可以迅速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有负担和约束,这样的课堂效率相对更加有效[5]。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在“学生之家”组织一些不同类型的表演,并加入一些不同的音乐元素。在这一步的基础上,最好能够再加入音乐演奏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所熟知的乐器进行演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好,还能让他们体会到音乐中的乐理、曲式以及风格,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旦学生进入到角色以后,其表演欲和创作欲就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对后续的教学也就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教学应用中创新的思考

1.注重培养创造力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来指导学生尝试进行即兴的创作和表演。“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能够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问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即兴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作,寻找多种可能性,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肢体的协调性、声音、舞蹈动作、乐器演奏等去进行即兴表演,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记谱法。正如奥尔夫所说的,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自己积极地加入到音乐学习中,积极参与音乐的创造才是最重要的。当学生完全靠自己即兴的想法来诠释音乐时,就像音乐大师创作作品一样有意义和价值,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认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思想赋予音乐,用原本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使用民族乐器进行学习

由于国际上各国国情不同,所以我国高校教育在引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的本土文化出发,弘扬民族音乐,开拓音乐教育的广阔性。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民族特色和民间特有的音乐进行教学。这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各大高校中的学生和中学生是一样的,接受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够。在当代社会中,年轻人接受我国传统的音乐风格比较吃力,因此,要提高全民的素质,就应该加强在高校学生中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本土文化为起点,在音乐活动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在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我国民族音乐,还要引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把其他国家的音乐也引入到课堂中。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音乐,都代表了该民族的音乐特点,我们应该把各民族文化共通、融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

结 论

在全球化的时展背景下,我国面临着与全球经济文化接轨的挑战,因此,就要求在新时代注重现有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借用奥尔夫教育的方法,以节奏为手段,加入声势的体验效果,主要看重学生的感受,以人为本。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创作当中,用心灵去感受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文化和民间音乐特有的一些旋律和节奏,并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运用多种音乐形式进行创作,这种音乐理念完全超越了传统的音乐理念。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一种创造性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使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全面、丰富、综合、有效、深刻的音乐体验;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让其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运用这种音乐体系进行音乐教育,结合我国的现有国情,考虑普通高校中的学生对音乐掌握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可以说是一种应用性非常强的音乐教学方法。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可以在这种教育体系中,学到大量的音乐思维,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又可以通过和其他人的合作以及共同学习,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团结等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明娥:《素质教育背景下对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反思》,《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54-60页。

[2]赵希军:《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艺术教育》2009年第12期,第45-46页。

[3]安雯:《奥尔夫教学法与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相结合初探》,《艺术研究》2010年第3期,第148-149页。

高中音乐教研例4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越来越多的在生活上和学习中,追求一些潮流、时尚、更现代的东西,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不能忘记对于传统文化的领悟。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丰富历史的国家而言,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以及原生态文化中,凝聚着国家文化理念的精粹。这就要求,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在学习新的文化的同时,要关注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原生态文化的学习和领悟。

在音乐教育中,这种理念更是显而易见的。音乐教育,特别是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在深入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一些音乐理念的培养。近些年来,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了一些原生态音乐的元素,这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一大发展,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水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生态音乐的精神文化价值

原生态音乐来自于民间,是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原生态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曲调、音乐节奏以及思想表达,能够诉说人们的思想,表达情感。可以说,原生态音乐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人们诉说情感的一种最为实际的表达方式。

原生态音乐是经典的,这种经典不仅表现在它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更表现在这种音乐中,凝结着一个时代的人的思想。这种经典性,只有在音乐创作的时代才能融入进去,是不可复制的,原生态音乐带有创作时代的灵魂,这种经典是不可逾越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生活上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文化特点,恰恰是这些独特性,给了原生态音乐一个创作和发展的空间,每一个民族根据自己的文化发展特点的不同,在音乐创作上,也是风格迥异的。我国的原生态音乐有很多内容,例如一些孤独调、砍柴调、欢喜调、敬酒歌、哭嫁歌等等,都非常有特色地表达了人们在某一个环境下的情感。不仅仅是曲调上的风格特点比较明显,在语言上,这些原生态音乐的语言表达也是非常有特色的。特别是一些民歌,语言质朴细腻,情感表达或委婉、或直白,无论是听者还是演唱者,都能够融入其中,被音乐的内容情感所感染,从这样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原生态音乐的感染力之强,也是原生态音乐的价值所在。

在我国原生态音乐由于地域、民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的原生态音乐主要表现在几种类型:劳动中的号子、地域风情浓厚的山歌、产生于城镇反映城镇生活的小调等等,这些原生态音乐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是在一个时期的发展中、在特定文化价值影响下产生的,因此,这种音乐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理念的展现。

二、高校教学引入原生态音乐的意义

如果仅仅从原生态音乐的保护和传承的角度来说,选择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原生态音乐教学,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形式。将原生态音乐引入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对于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是对于原生态音乐自身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就原生态音乐的保护和传承角度而言,这种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原生态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但是从如今的发展情况来看,人们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理解和传承程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原生态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原生态音乐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通过高校音乐教学工作,融入到教育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原生态音乐,即使这些学生他们对原生态音乐的认识并没有一定的文化土壤,但是,通过这种教学,还是能够让她们充分认识到原生态音乐的魅力,这样,能够让一代代的人对原生态音乐进行全面的认识,实现原生态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从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的角度而言,高校音乐教学,不仅需要教给学生音乐知识、技能,更是对他们的音乐理念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思想和文化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融入进原生态音乐,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音乐知识的培养,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对于高校音乐教学而言,也是新鲜的血液。通过引进原生态教学,能够丰富对学生文化价值的培养。

三、高校教学中引进原生态音乐教学的对策分析

当前我们的高校音乐教学,对于各种音乐形式的引进和利用的过程还在不断发展,未来,对于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要注重加强原生态音乐教学的研究。

在高校教育中引进原生态音乐教学,首先,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引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生态音乐的内容也不全是需要我们进行学习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分析音乐特点,特别是要保障音乐教学的价值理念的培养和实现。同时,这种选择还要兼具包容性,原生态音乐产生文化环境和土壤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就要更好地分析到这个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对教学工作的包容性特点。其次,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针对性的聘请一些专业的原生态音乐研究的教师。只有教师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研究不断深入,才能对原生态音乐教学有更全面的掌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音乐教研例5

其一,在整个音乐文化的系统中,其中包含着音乐教育及音乐文化产业,它们二者都要受到音乐文化相关系统的影响,也包含着音乐文化系统的共同属性,由于在具体划分系统功能上,二者各司其职,形成了各自的系统功能,并构成了分工合作的关系。

其二,对于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产业而言,它们之间有着相互映射的关系。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以及对人类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有赖于音乐文化业产需求的反映;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整个音乐文化产业的分支,它直接反映了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决定了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音乐意识、音乐常识以及音乐能力。

其三,音乐教育改革发展有赖于对地方文化产业清楚的认识。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相关的社会基础之上,如果要维系它的发展,必须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最后,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促进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产业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音乐文化的基础功能之一是保存音乐文化,提供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基础,维持社会音乐文化的生存①。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完善得较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刚开始起步。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恢复,之后一些重点的音乐高校才得以全面发展。由于音乐教育的起步基本上是少数学校的自发性行为,学校在考虑学校整体教育时,并没有把音乐教育纳入其中,音乐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缺乏它应有的地位,使得今天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越来越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面临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②。这其中包括:

其一,高校对音乐教育的理解还处于表层阶段,高校音乐教育对象多是20岁左右的成人,他们毕业之后就需要直接进入社会,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创造自身的价值。这就在教育目的和任务上要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不能以中小学音乐教育观念去理解。

其二,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课程的设置太自主化,都由学校老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设定开设课程,而没有站在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开设课程。

其三,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所有高校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目前音乐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以声乐、钢琴、舞蹈为主。以声乐为例,多是以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为主,演唱曲目内容较为高雅一些,受众人群多为有一定音乐修养的小部分人,但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直接面临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其所学的内容不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有曲高和寡之嫌,所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③。

(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是为人们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把这一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加以大力发展。④

目前我国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下:

其一,规范有序的音乐文化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影响音乐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音乐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音乐文化产品市场、音乐文化销售市场不够发达,音乐文化制作市场的发展就更为滞后,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音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我国音乐文化市场、音乐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⑤

其二,我国悠久的、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利用。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源多姿多样、丰富多彩,尤其是地方性音乐文化资源非常珍贵,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保护下去。但是如何站在文化产业的角度去充分的发挥这些文化资源的价值,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地方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通过以上对高校音乐教育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接下来总结一下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一)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高校给及更多的资源保证

通过对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在本世纪初,音乐专业的学生人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这就产生了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如:音乐教育所需要的一些硬件设施,演奏厅、琴房、排练厅等,阻碍了高等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而另一方面,许多地方音乐文化设施长时间的处于闲置状态,并没有充分发挥它本身应有的价值。

地方文化产业与高校之间要密切联系,音乐文化产业应尽可能给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一些必要条件,不仅可以解决高校音乐硬件设施的需求,而且对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提供学生更多的社会实践

近些年来,通过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虽然音乐教育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但其中也不乏出现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学生的社会实践受到局限。这主要是因为高校音乐教育主要是以理论化教学为主体,学生数量较多,针对一些技能课的学习,又存在教学设施资源有限的现象,很难实现全面的音乐活动实践。

如一些学习钢琴的同学,平时演奏都十分娴熟,但是每次公开登台表演,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演奏的质量不能保证。这说明学生从根本上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多数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很少公开演出,即使公开演出也就主要集中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对于一个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公开演出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要有高水平的演奏技能,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学生正好弥补这方面的空白,也给学生们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

由于岗位需求量有限,而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加,岗位的人才需求与总的人才量无法形成正比。

面对这一问题,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产生、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音乐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音乐文化产业的产站、涉及到的方面众多,其所需要的人才,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音乐表演者、音乐文化管理、音乐创作、音乐培训、音乐宣传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这门产业发展的关键方面,而且还没有将其延伸到更广泛的层面。举例来说,音乐产业的发展需要建设音乐场馆,场馆建设需要建筑方面的人才,场馆建成后则需要舞美方面的人才。⑥

这本身就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链条,如果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得越丰富,它本身所能产生的岗位就越多,因此音乐文化产的发展,为学生们的就业提供了诸多就业机会,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技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价值。

(四)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

当今我们都处在市场经济之下,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市场对人才有什么样的需求,就要有相应的教育方式,这才可以培养出学以致用的社会人才。

目前为止,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与社会实际的人才需要相脱节,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求高校全面展开教育改革活动。这样才能发挥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更能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四、结语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应采用多维视角,用市场的、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的、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特色的眼光对音乐专业人才岗位需求、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关系进行扫描。使高校音乐教育突破传统的古典专业教育模式,走向社会化和产业化,从而使高校音乐教育能够积极的、常态化的融入到城市文化建设之中。

作为服务当地基础教育、服务地方音乐文化,为当地培养合格音乐文化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来讲,音乐专业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服务地方音乐文化的专业定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音乐人才的特定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有效推动河南高校音乐教育与河南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实践,使两者能够真正走上一条互动发展的轨道。

注释:

①夏元勇:《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互动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4年版。

②谢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第03期。

③谢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2005年第03期。

高中音乐教研例6

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明确自主学习主题,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组织学生通过讲座、介绍等形式来研究比较成功的音乐自主学习案例,营造出更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为学生下一阶段的自主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选择自主学习课题一般都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模式:(1)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给予指导;(2)教师提出不同课题,学生自主选择。

二、实施阶段

新课标强调高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音乐学习中来,这样不仅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使每位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掘。比如,在学习《光荣牺牲》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一组学生负责去查找和整理相关图书文献资料;二组则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更多关于学习课题的相关知识;三组则需要结合学习过程和结果与教师进行详细交流,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形成最终的自主学习报告。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所学的音乐知识。

三、评价阶段

自主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针对自身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学习方法、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得更好的自主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有机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交流评价中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在互相交流经验、体验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信心,从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高中音乐教研例7

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而音乐创作是通过对音乐创作规律和技巧的学习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以音乐味手段与听众交流,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是广阔的教育情境。作为人,首先要热爱生活,才会快乐成长,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才是大的教育观。生活需要创造性,音乐也需要创造性,把两者结合,音乐的创作取材于生活,创作的成品表现生活、运用于生活,这是大教育观的体现。

2、 课程设置要求所需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创作模块设置的相关问题,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课程所赋予我们的首要责任。“为全体学生提供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精选音乐学科最具本质性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体现不同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反映本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为课程设置依据而开设的高中音乐创作模块,对学生来说,是培养他们艺术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园地,是使其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动力支撑。对教师来说,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音乐教学新领域。

3、学生自我发展所需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身心渐趋成熟,对各方面的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迫切的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和褒扬,因此在行为上标新立异,极尽张扬。而这种心理特征,正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创造力,学生可以将生活的点滴通过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创作的课堂中尽情的发挥;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将创作课延伸到课外学生的生活中,让生活与课堂相互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和探究式的学习。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没有独立的精神领地,没有个性的生动与闪光,没有自足的个体意志和理想,我们便无法实现教育的信仰。作为高中生,独立意识很强,有了很强的“成人感”,很多事情需要自己选择和尝试,他们情感上的体验变得深刻,心事不再放在嘴边,音乐创作是学生的精神出口,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需要个性发展,社会也需要人类的个性力量,高中音乐创作模块课的开设,为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很早就有音乐创作教学方面的尝试和研究。1865年出生于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了“体态律动”,即以“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在人体动作中对节奏模式进行体验,在动作的变换和速度变化中获得对力度、速度的准确解释。”可以看出,达尔克罗兹强调的体态律动实际上是在节奏创作的基础上对音乐多方位的感悟。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倡导的“元素性”音乐教育思想,主张“元素性应体现于音乐及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元素性的节奏、元素性的作曲方法(包括曲式、和声、配器等)、元素性的乐器”,认为音乐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探索一模仿一即兴一创造”四个阶段,指出“创造,即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 可以看出,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也十分强调了创造乃至“作曲”方面的训练,并以它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

英国现行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贯穿了一整套教学的具体措施,其中将表演(performing)、作曲(Composing)、鉴赏(Listening and Appraising)列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内容。作曲教学在全部音乐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将音乐的创造性活动贯穿于教学之中,所以,有的学校也将这门课称为音乐创造课(Musical creation)。

美国现行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三条要求学生“改进旋律,变奏和伴奏”,第四条为“在具体指导下创作和改编乐曲”,我们不难看出,这对学生音乐创作方面的才能要求非常高。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很早就开始了音乐创作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引起世界瞩目。

2、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音乐创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比较迟,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比较少。

1907年,音乐被列为女子师范学堂的课程,随后几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形成了一种学校音乐文化的雏形。民国初期,以学堂乐歌为主的音乐启蒙运动在继续。这时我国基本上没有专业的作曲人士,学校所用歌曲大多为用日本或欧美的流行曲调填词而成(即学堂乐歌),更谈不上音乐创作教学。

二、三十年代以后,随着赵元任、萧友梅、黄自、冼星海等音乐家的回国,加上国内的贺绿汀、吕骥等音乐家的创作,我国的音乐创作逐渐繁荣,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九一合唱》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些大学陆续设立音乐系科,作曲教学也开始在高校开设,并培养出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家,如瞿小松、谭盾、陈其钢等。但这些教学都在高校中进行,并没有走向基础教育。直到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创作列为六个模块之一,音乐创作教学才逐渐走出高校的殿堂,进入高中乃至中、小学教育;但由于我国音乐创作教学起步较晚,在高中阶段实施只是近几年的事,从而导致相关研究几近空白,目前国内的研究仅散见于各类期刊、报刊的一些零星论文,如段晓军的《论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叶盛水《中学音乐课的“创作教学”》等等,其形式也多为一些经验性的表述,内容多为对音乐创作教学现象的点状分析,缺乏系统性。可以说,目前尚无系统的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理论;而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近十个年头,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相关理论进行指导,这正是本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三、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属于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课题。在高中音乐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高中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探索出一些适合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并且做出研究性尝试,分析并且总结,得出结论。

创作行为必然决定了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我们尝试性的探索不能理论化、专业化,而是应该让教学行为具有可行性、启迪性、趣味性与游戏性的基础上使音乐生活化、娱乐化。我们还将运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多媒体、影音材料与网络等)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适应性。我们还得强调教育评价的作用,激励与鼓励学生不断地学习探索,享受创造成果带来的快乐。

四、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实践中渗透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音色、旋律、织体等的创编);

2、如何在歌曲创作教学中运用作曲基本技法;

3、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中实施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

4、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学中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乐器,创作电脑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在课题开题、实施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总结。

2、经验总结法:通过课题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编纂经验汇编等。

3、文献研究法:课题研究阶段,借鉴国内外有关成功的经验,探索积极高效的方法。

4、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实施有效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六、研究的价值:

1、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在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基本模式,提高音乐教师对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认识,增强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实效性。

3、另外,本课题的研究也为他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其他地区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提供借鉴。

总之,本课题对于普通高中音乐创作教学普及率的提高、对于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塑造,对于音乐创作人才的发现与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何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1日第1版。

[3]《歌曲写作基础》朱敬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4]《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5]《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1日第1版。

[6]《英国学校音乐课程中的作曲教学》姚恒璐论文,中央音乐学作曲系。

[7]《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8]《论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段晓军,《艺术教育》2004年第9期。

[9]《从实践到决策一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王安国主编,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0]《对高中《音乐鉴赏》模块实施的思考》查汪宏,2005年6月,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高中音乐教研例8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作品分析与鉴赏教学的总的思路

音乐发展史的全过程所揭示的音乐美的本质和音乐审美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艺术源于生活,所有的音乐作品从美学理论上来看,其产生发展基本源于音乐模仿说,音乐情感说、音乐愉悦说、音乐形式说产生这四大观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高中音乐鉴赏课围绕音乐作品鉴赏与评价展开的课程。音乐鉴赏课以及音乐研究性学习的重点,一是音乐作品的欣赏与体验,二是音乐作品的审美与评价。(由于音乐作品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密切联系,又与相关艺术作品如美术、戏剧、舞蹈、雕塑、建筑息息相关,所以这里我们讨论作品时不再局限音乐作品,所以以下均冠以艺术作品艺术家来进行讨论。)首先必须解决如何正确的分析评价中外音乐史上的众多音乐作品的问题。那么分析评论的思路和框架是什么呢?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教师和备课、讲评的意义十分的重要。

法国艺术评论家哲学家丹纳在他的著名著作《艺术哲学》提出的思路为艺术作品鉴赏分析的教学提供了思路。他的思路借鉴了生物遗传学、人类发展学、艺术哲学的基本观点。丹纳认为: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和他的生活、家庭、社会地位、阶级地位以及周围的艺术家圈子有着密切关系;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各种要素的影响,更和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历史重大事件、艺术潮流、社会审美追求、观众趣味密相关。从遗传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结合艺术哲学,丹纳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就像一颗种子和植物的生长一样,需要空气、阳光、水分、温度。周围的环境对这颗种子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参阅有关艺术评论的著作,我把丹纳的观点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个分析艺术品的基本框架,经检验教学效果良好。以下为分析作品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1.有关音乐知识、乐理知识及这些知识演变过程的有关情况。对关于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基本理论、技能技巧的特点与技法的研究是作品鉴赏研究的基础。因为艺术作品表现的基本手段与音乐作品的基本观念与风格流派的产生与演变发展的脉络是紧密相连的。

2.艺术家生平艺术家的周围环境艺术家所处的艺术圈子对他的影响。丹纳认为:一件艺术品和某一艺术家的作家的其他作品有着内在联系,我们还要研究他所处的艺术家圈子对他的影响,最后要对该艺术家所处流派的风格特点的分析研究。

3.还有要对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周围环境进行分析:艺术作品往往受社会政治、科学、文化、经济、宗教、民族、风情、地理、历史的发展变化的影响。我们要研究同一时期或历史上各艺术流派对此作品的影响,梳理产生此艺术品的直接、间接原因、艺术家、作曲家的政治观点、经济地位、文化修养、婚姻及其他情况、研究具体时代的观众的审美情趣对此艺术品和艺术家艺术流派的影响。

4.我们还要研究画家、雕塑家以及指挥家、演唱演奏家对作品的诠释过程进行研究。如我们要对艺术的表现过程以及二度创作(演奏家和观众在鉴赏阶段的第二次艺术创造)进行分析,还要从历史、现实、审美、道德以及社会意义、人类文化学意义上来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政治历史地位等等。

5.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角度,从艺术品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的关系来考证艺术作品的作用地位。还要指导学生从艺术作品的演绎展示创作的角度来进行艺术实践。只有这样艺术作品的鉴赏教学才能深入人心获得最丰富的教学成果。以下是这个思路的基本框架,由于篇幅不够只能简单呈现。

二、教师的备课

1.在课题目标定位准确的前提下,备课注意十要点:

(1)教学模式的确定(大方法——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理论化的样式)。新课程就是一种崭新的课程理论模式和教学体系和教学样式;

(2)研究教材;

(3)确定教学目的与任务(课题名称);

(4)素材选择;

(5)教学活动设计(体验与创作表现);

(6)确定教学方法;

(7)作业设计;

(8)教学过程与的各个环节(逻辑关系)安排(教学程序);

(9) 评价方法;

(10)教案撰写与课件制作。

音乐教师备课要备艺术,备音乐。注重音乐课的音乐性。

音乐课的备课与其他学科的备课的区别在于音乐艺术性。要特别注意:音乐学科的备课,要重视备艺术,备音乐。注重音乐课的音乐性。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在于备课与上课,两者的关系如同演奏家的台下练习和台上的表演那样密切相关。

具体步骤是:

(1)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最好版本的音响资料,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查找有关文字资料和谱例;

(2)根据作品分析的基本框架,对作曲家及具体作品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参考该作品的权威评价;

(3) 以欣赏者的身份反复聆听作品的音乐内涵、准确把握其情绪,并试图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形象和基本情绪,分析介绍作品;

(4) 上升到审美评价的高度、对作品进行概括评价;

(5)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 教师备课要备作品。要注意音乐素材选择的有效性。

教师要特别重视会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用音素材。要注重音乐作品选择的艺术性、准确性、新颖性、经典性。什么是好的音乐素材?

(1)音乐素材必须美。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要显现音乐本身美感,使音乐教学过程成为音乐审美体验与享受的过程;

(2)音乐素材的经典性、艺术性、思想性、可听性具佳的作品,以及注意与教学目标联系的紧密性;

(3)音乐素材的稀有性、珍贵性、是难得一见、难得听到的、和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心理联系密切的、审美内涵丰富的、情景交融的;

(4)素材的准确性——素材必须与课题形成艺术性的、人文性的紧密连接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平安歌、劝奶歌、呼麦)

(5)改善欣赏素材陈旧现象,作品选择范围必须扩大。二十世纪学院派、先锋派流行音乐以及丰富多彩世界音乐、大量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等都可以进入教学领域,并且可以在欣赏表现创作中活用。例:巴托克、瞿小松、勋伯格等作品的活用。

(6)艺术素材——是艺术课堂中艺术美的直接表现,因此艺术素材必须认真选择筛选、剪辑、拼贴优化,围绕课题形成某种系统。音乐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是构成音乐美的重要因素,素材的艺术性与内容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注意欣赏视觉化现象。

3.对教学对象的认识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刚升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从思维特点来分析,该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的形式的过渡阶段。其特点为:形象或表象逐步让位于概念,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反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他们经常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童话小说或电视剧的内容,以情节与形象来描绘音乐,对富于哲理的交响乐作品也是如此。他们对于以模仿论而创作的描写性音乐和愉悦论而创作的游戏性音乐易于接受,而对以情感论和形式论及丰富社会生活为基础而创作的富于哲理、音乐内涵丰富的交响乐作品则难以领悟。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发育基本成熟,经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思维能力增强,已进入抽象逻辑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反映在音乐欣赏教学上,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从教师那里了解具体答案和现成的结论,随着欣赏能力的提高,希望教师讲解作品时留有思维和想象的余地,他们更希望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对音乐作品他们乐于谈自己的感想和体验,有时甚至能发表令人惊叹的议论,同时也出现对某些音乐作品和作曲家们的偏爱,对世界音乐经典之作即便可能出现欣赏时的困难,也乐于尝试甚至自己去查找资料。高中学生阅读广泛,情感世界丰富,他们富于同情心正义感,对爱情主题的作品已有自己的认识,对美好事物和人类崇高理想充满渴望,想象力丰富同时充满激情,但是由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时还有局限性,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帮助。

三、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讲解

“音乐开始在语言的尽头”,“音乐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但是作为教师,还必须对我们的学生“讲”音乐,这也是音乐欣赏课讲解的困难所在。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讲什么和怎样讲。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音乐作品和作曲家的分析介绍必须全面客观,所介绍的内容必须确有根据并有助于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

(2) 能够由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和讨论得出结论的作品,就应该尽量提供空间交给学生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能力。

(3)对可能引起听赏障碍的音乐术语或学生未掌握了解的音乐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时,必须注意和音乐结合,从感性到理性;

(4)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音乐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采用聆听为主,感受体验在先,学生探索研究,教师学生讨论点评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听赏音乐的欲望,创造听赏特定音乐作品所需的心境。例如对某作曲家伟大人格和辉煌成就的赞美所引起的崇拜,对音乐作品中的人物或作曲家不幸身世的介绍所引发的同情、对异国情调神奇景像的描绘,甚至使欣赏者出现角色转换的状态,恍惚间和作曲家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达到欣赏音乐的最佳状态;一方面教师应该采用不加先期作品介绍的方式,组织学生先聆听聆听音乐,然后各自谈自己的直觉体验。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以后将大量听到的没有任何说明的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与分析理解能力。

(5)要防止对号入座式的对音乐具体而详尽的解释,因为任何具体的文字(语言)解释都会产生音乐欣赏时艺术想象的限定性,更应避免的是教师对音乐作品还未理解就去硬作生硬解释,结果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展。在多年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我对此深有感触。音乐所表达的最富魅力、最富感染力的东西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音乐艺术只能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聆听体验加表现——才是音乐本身的东西。这也是肖邦反对他人解释自己作品的原因之一。

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结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对比法

对比是艺术创作、艺术表现的重要原则,白色与黑色放在一起,白的更白,黑的更黑,两者经过比较,各自特色更加鲜明。音乐也是如此,强与弱、快与慢、高与低,把彼此截然不同的因素放在一起讲,能较好地效果,在音乐作品中,音色的对比、音量的对比以及情绪的对比、形象的对比、曲式结构中的不同性质的音乐对比处处可见,ABA三段体ABACA回旋曲式中,都存在着音乐诸因素的丰富对比,例如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第四段“钟声”就可称之为对比手法的典范,A段中欢快钟声的主题所暗示的婚礼喜庆的场面,B段中新嫁娘薇叶特柔美纯情同时满怀忧郁痛苦的心情,形成同一时空不同人物的复杂情感的对比,作曲家利用对比法表现不同情感不同形象,欣赏者也借助对比去领悟音乐。

2.改变法

对初等水平的欣赏者,采用改变原音乐作品中的某些要素,使其基本音乐形象出现变化,从而让学生领悟音乐表现手法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例如,用钢琴演奏某一乐器(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作品),然后改变音区,或逐渐上移或下移,或改变速度,加速或减慢,音量上也相应变化,最终导致音乐形象的明显改变,同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描述感受。这种方法对于音乐基本要素的讲解,形象生动,效果较好。现在已经有了多种音乐鉴赏和创造表现方面的应用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多功能进行教学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讲解讨论法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当某些特定的音色(某乐器的音色)、特定的节奏或音乐形象出现时,为了使学生及时将某些概念和具体声音相互联系,教师应该及时插话提示(一般稍提前一点或同步进行)。例如对音乐作品段落变化,主题形象或乐器音色的变更的提示。除此之外,教师的讲评在作品欣赏前和作品欣赏后都可进行,有时教师可以只提问题,让学生听赏作品后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欣赏效果好,又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参与性。

4.利用艺术综合课程的课程理念,进行作品分析,采用影像视频、DVD设备加强音乐作品讲解的形象性、直观性,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接感受,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古典艺术是受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产生的,巴洛克音乐则受到尼德兰绘画、意大利、法国的雕塑与文学作品的影响。音乐和视觉艺术相互影响的情况还有许多,我利用印象派的绘画作品讲解德彪西的音乐,用希腊式建筑的平衡对称讲解音乐艺术中的曲式关系,取得较好效果。

5.对鉴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与革新

(1)高中艺术鉴赏课的教学可以将鉴赏教学与创造教学进行连接。为创造表现而聆听,为模仿借鉴而鉴赏,可以使音乐的创造表现与音乐艺术的欣赏教学形成内省外放的互动关系,形成发展创造力的环境。在明确创造表现任务的前提下,通过聆听作品感受音乐艺术之美,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创造性人格,建立起音乐的创造表现所需要的情感与创造欲望。从创造表现的角度进行音乐艺术创作表现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聆听,通过模仿与借鉴,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与灵感,使学生最终成为真正的聆听者、审美欣赏者和音乐艺术的创造者。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欣赏和表现、创作教学活动中灵活进行。

(2)音乐美术等学科都是以艺术实践为主要特征进行的课程。音乐必须唱、奏、聆听;美术必须观赏、画、做,进行实际操作。总之:在创造表现的过程中,在观赏聆听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获得艺术创造表现的愉快!鉴赏课程应该和创造教学相结合。这是新课程标准特别主张的理念,也是艺术学科学习,获得技能技巧,发展创造表现能力的必然途径。

(3)我们结合创造表现模块的教学,将必修课与研究性学习、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设计多媒体艺术作品创作比赛、书画摄影比赛、合唱比赛、戏剧舞蹈演出等多种艺术项目,使学生在艺术创作表现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艺术能力创作能力。

五、有关考试方法的尝试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直觉理解力,使学生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方面取得均衡发展,在系统的大量选听分析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各种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形成对音乐艺术的整体认识和较强的审美评价能力。通过艺术了解生活、认识世界。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在音乐欣赏课的考核方法上进行尝试并制定了具体办法:

高中音乐欣赏选修课的考核,应着重于学生对实际音乐作品的评价能力和对所学音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考试可采用以下多种方法进行:

(1)第一学期结束时,学生应以音乐评论短文的形式,采用开卷考试方式分析评价音乐作品。

(2)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应对未听过、教师未曾分析、介绍过的音乐作品,采用写论文的方式进行分析评论。同时通过音响鉴别和笔试的方法分别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以音乐素质测试、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和对不熟悉作品的评价水平为最终成绩。

高中音乐教研例9

作为单一的欣赏课,高中音乐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不足,这让很多老师感到非常的疑惑和棘手。据调查显示,传统的单一教育教学模式、滞后教材、单调的教学手段以及不规范考试模式与评价制度,使得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陷入了困境。因此,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评价制度的完善,如何运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改善音乐教学课堂结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基于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课堂教育教学目标

对于音乐老师而言,应当明确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当以音乐之美感染学生,以音乐内涵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使他们养成审美意识和能力。实践中,为有效实现该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音乐要素、手段做出积极反应,并引导他们感受、体验以及表现音乐之情感,引导他们积极感受、鉴赏音乐之美,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益。基于此,在音乐课教学之前,应当先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观念和情趣;以课堂音乐教学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有效调节课堂紧张情绪。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欣赏传统优秀民间音乐,比如,民歌、乐器以及歌舞音乐和戏曲曲艺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爱国文化情感。

二、面向所有学生,采取因人制宜的教学模式

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其基本任务是有效提升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受益。在高中音乐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当面向所有的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当将学生的感受、参与活动置于重要位置。对于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而言,其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应当为具有音乐特长、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以此来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基于此,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应当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同时还要具有可选择性,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展学生个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建立健全考试与评价管理机制

实践中可以看到,音乐学科通常被认为是副科,同时因缺乏规范的、合理的考评制度,使得学生对此不加重视,而是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主科。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将高中音乐课堂的考评方法改为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相结合。对于课堂表现而言,通常又可以分成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以及活动表现等;对于考试部分而言,则应当重视学生的理解、审美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现代的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高中学校的艺术教育重要性已然凸显。实践中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实践中如何全面提升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所有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成为高中音乐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锻炼.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网络财富,2010(2).

高中音乐教研例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训练学生审美心理、完善人格和激发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而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也是促进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审美教育,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该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中,突出教学作为师生共同体验、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载体作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当前,高中音乐鉴赏课更应当紧密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处理好审美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使音乐鉴赏课更好地发挥课堂这一“阵地”达到“美育”的目的。

一、突出音乐鉴赏课的“美育”功能

音乐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审美活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与各学科尤其是社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歌曲中的文学因素、音乐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地域风格,都包含着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音乐教学的内容应丰富多彩。重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内容及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恰当运用各种形象的教学媒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此外,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不能脱离音乐的审美性。从音乐的审美表现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比较等手段,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中的作用。例如,人教版的《音乐鉴赏》教材以音乐文化作为编写主线,由中国民族音乐、中国创作音乐、西方音乐和亚非拉音乐四个版块构成,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较好地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不同的情绪音乐可支配学生的情感方向,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手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可能忽略的音乐的魅力。例如在《影视音乐》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师在新课开始时,首先选一段学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员表演而无对白的电影片段,如卓别林的喜剧或《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先去掉背景音乐给学生欣赏,再欣赏带背景音乐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探究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使他们自己发现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主参与性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自主性参与学习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核心。“自主”是与“他主”对立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导师。导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当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学生当主人。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表达个人的情感,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教学的过程既有教,也有学,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向课堂学习,向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通过学习来获得,还需要通过沟通、交流来更新,一个人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向他人请教,借用别人的智慧。”上面提到,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有向学生学习的地方,比如,在如今的流行音乐这方面,学生的确是知道的比教师多,包括歌手成长的经历、风格特点、演唱的经典曲目等内容。这时我们应虚心向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让课堂活起来。

三、视唱主题音乐使学生记忆音乐作品的特点

主题音乐是整个作品的主要思想,是全曲的灵魂,当我们说到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总是记起代表和象征那首乐曲的主题旋律。为此,在鉴赏作品时,可以通过视唱、模唱让学生熟悉主题旋律,并进一步分析主题旋律的音乐特征,为全曲的鉴赏作好铺垫,如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时,首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然后学习哼唱主旋律。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作品,全曲的主要旋律优美、舒展。主题音乐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这一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新的因素,给人新的享受,然后归结到同一结尾乐句。

四、音乐鉴赏课要给学生学以致用、自我展示的机会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音乐鉴赏教育,学生在赏析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对民族音乐及外国音乐的经典作品得到较为充分的认识。学生只有对于不同音乐的题材和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使其在音乐审美方面初步具备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表现力。高中生通过音乐鉴赏课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为每个高中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在培养高中生音乐创造力的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现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舞台,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能力的机会,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能以教师的“权威”来否定学生的个性思维。

五、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于音乐鉴赏课来说,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海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邱晓柳.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与案例分析[J].华章,2012(04)